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0c 页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九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 达磨禅宗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1a 页 T49-0291.png
初祖达磨圆觉禅师 二祖慧可大祖禅
师 三祖僧璨镜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
医禅师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六祖慧
能大鉴禅师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至矣哉。斯吾宗观心之
妙旨也。谓之教外别传者。岂果外此为教
哉。诚由此道以心为宗离言说相故。强为
此方便之谈耳。不然何以出示楞伽令览
教照心耶。何以言大乘入道藉教悟宗耶。
为同此宗撰达磨禅宗志(览教照心见本志。藉教悟宗见达磨入道
四行)。
初祖菩提达磨。南天竺香至王子。出家之后
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付以大法。谓曰。吾
灭后六十年当往震旦行化。多罗既亡。师
演道国中。久之思震旦缘熟。即至海滨寄
载商舟。以梁大通元年达南海(旧云。普通八年者误。南海
广州)刺史萧昂表闻。诏入见。上问曰。朕造寺写
经度僧有何功德。师曰。人天小果耳。上曰。
何谓大乘功德。师曰。净智妙明体自空寂。如
是功德不于世求。上曰。如何是圣谛第一
义。师曰。廓然无圣。上曰。对朕者谁。师曰。不
识。上不契。师遂渡江。上后以问志公。公曰。
陛下还识此人不。上曰。不识。公曰。此是
观音大士。传佛心印。上欲遣使召之。公曰。
阖国人去他亦不回(圆悟云。志公已化去。十馀年达磨方至。何云同时。今
秖要知大纲而矣)师既入魏。止嵩山少林寺终日壁观
(魏孝明武泰元年也)帝闻师异迹。三诏不至。就赐摩纳
袈裟金钵银水瓶。师面壁九年将示灭。命
其徒曰。时将至矣。盍各言所得乎。道副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1b 页 T49-0291.png
曰。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
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
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无一法可得。
师曰。汝得吾骨。慧可礼三拜依位立。师曰。
汝得吾髓。复顾谓可曰。世尊以正法眼藏
付嘱大迦叶。展转传授以至于吾。吾今付
汝。汝当护持。并授袈裟以为法信。曰后二
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听吾偈云。吾本
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
然成。又曰。吾有楞伽经。是如来心地要门。
可以照心。乃往禹门千圣寺端坐示寂。即
大统元年十月五日也。门人奉全身葬熊耳
山定林寺。明年使者宋云西域回。遇师手携
只履翩翩独迈。云归为言。门人开圹视之。
唯空棺只履。师每以大乘入道理行二门。以
诲学者(二门见传灯录)。
唐代宗朝谥圆觉禅师。塔曰空观(昉师辨祖书云。智炬撰
宝林传。谓只履西归立雪断臂传法。偈谶候语。皆与僧传不同。或者谓后人附托之辞)。
二祖慧可(旧名神光)武牢姬氏。事达磨六年。一日
问曰。诸佛法印可得闻否。磨曰。诸佛法印
匪从人得。师曰。我心未安。乞师安心。磨
曰。将心来与汝安。师曰。觅心了不可得。
磨曰。与汝安心竟。初达磨以楞伽四卷授
之曰。仁者依行自可得度。师告弟子曰。此
经四世后转成名相。一何可悲。师既传法
僧璨。谓曰。吾有宿累今当偿之。遂往邺
都行化。隋开皇十二年。于管城正救寺谈
无上道。有和法师先讲涅槃经。学徒稍稍
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
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无一法可得。
师曰。汝得吾骨。慧可礼三拜依位立。师曰。
汝得吾髓。复顾谓可曰。世尊以正法眼藏
付嘱大迦叶。展转传授以至于吾。吾今付
汝。汝当护持。并授袈裟以为法信。曰后二
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听吾偈云。吾本
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
然成。又曰。吾有楞伽经。是如来心地要门。
可以照心。乃往禹门千圣寺端坐示寂。即
大统元年十月五日也。门人奉全身葬熊耳
山定林寺。明年使者宋云西域回。遇师手携
只履翩翩独迈。云归为言。门人开圹视之。
唯空棺只履。师每以大乘入道理行二门。以
诲学者(二门见传灯录)。
唐代宗朝谥圆觉禅师。塔曰空观(昉师辨祖书云。智炬撰
宝林传。谓只履西归立雪断臂传法。偈谶候语。皆与僧传不同。或者谓后人附托之辞)。
二祖慧可(旧名神光)武牢姬氏。事达磨六年。一日
问曰。诸佛法印可得闻否。磨曰。诸佛法印
匪从人得。师曰。我心未安。乞师安心。磨
曰。将心来与汝安。师曰。觅心了不可得。
磨曰。与汝安心竟。初达磨以楞伽四卷授
之曰。仁者依行自可得度。师告弟子曰。此
经四世后转成名相。一何可悲。师既传法
僧璨。谓曰。吾有宿累今当偿之。遂往邺
都行化。隋开皇十二年。于管城正救寺谈
无上道。有和法师先讲涅槃经。学徒稍稍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1c 页 T49-0291.png
引去听法。和不胜愤。谗于邑令加以非
法。师怡然委顺而终。年一百七。塔磁州汾阳
县。唐德宗朝追谥太祖禅师。
三祖僧璨。初以白衣见二祖。问曰。弟子身
缠风疾。请师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师
曰。觅罪了不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
依佛法僧。师曰。今见和上已知是僧。未审
何以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
佛无二。僧宝亦然。师曰。今日始知罪性不
在内外中间。其心亦然。佛法无二。祖大器
之。即为剃发具戒已毕。复告之曰。达磨大
师以正法眼藏密授于吾。吾今付汝。及以
信衣。汝当护持。属周武废教。往来司空山
积十馀年。隋开皇初居皖公山。传法道信。
优游江国。大业二年复还旧山。为众说法。
合掌俨立而逝。葬于山谷寺。唐玄宗朝。追
谥镜智禅师。
四祖道信。蕲州司马氏。初为沙弥遇三祖。
问曰。愿和上与解脱法门。祖曰。是谁缚汝。
曰无缚。祖曰。何为更求解脱。师言下大悟。
既具戒。三祖授以衣法。武德中居破头山。
正观中太宗三诏令赴京师。并以疾辞。帝
命使者曰。若果不起即取其首。使谕旨师
引颈受刃。使回以闻。帝弥加敬重。就赐珍
缯以遂其志。师已传法弘忍永徽二年九
月安坐而化。塔于东山黄梅寺。唐代宗朝追
谥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蕲州黄梅人。母周氏(栽松道者。托胎周氏女事。巳备
载通塞志)师为童子。于道上遇四祖。问之曰。子
法。师怡然委顺而终。年一百七。塔磁州汾阳
县。唐德宗朝追谥太祖禅师。
三祖僧璨。初以白衣见二祖。问曰。弟子身
缠风疾。请师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师
曰。觅罪了不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
依佛法僧。师曰。今见和上已知是僧。未审
何以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
佛无二。僧宝亦然。师曰。今日始知罪性不
在内外中间。其心亦然。佛法无二。祖大器
之。即为剃发具戒已毕。复告之曰。达磨大
师以正法眼藏密授于吾。吾今付汝。及以
信衣。汝当护持。属周武废教。往来司空山
积十馀年。隋开皇初居皖公山。传法道信。
优游江国。大业二年复还旧山。为众说法。
合掌俨立而逝。葬于山谷寺。唐玄宗朝。追
谥镜智禅师。
四祖道信。蕲州司马氏。初为沙弥遇三祖。
问曰。愿和上与解脱法门。祖曰。是谁缚汝。
曰无缚。祖曰。何为更求解脱。师言下大悟。
既具戒。三祖授以衣法。武德中居破头山。
正观中太宗三诏令赴京师。并以疾辞。帝
命使者曰。若果不起即取其首。使谕旨师
引颈受刃。使回以闻。帝弥加敬重。就赐珍
缯以遂其志。师已传法弘忍永徽二年九
月安坐而化。塔于东山黄梅寺。唐代宗朝追
谥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蕲州黄梅人。母周氏(栽松道者。托胎周氏女事。巳备
载通塞志)师为童子。于道上遇四祖。问之曰。子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2a 页 T49-0292.png
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姓。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
无。祖默然识之。即诣其母语令出家。既
传法嗣居东山。咸亨中传衣法与慧能。后
四年示寂。塔于东山。代宗朝追谥大满禅
师。
六祖慧能。新州卢氏。采薪养母。常入市
闻客诵金刚经。问曰。从谁受。曰黄梅忍大
师。云读此可以见性成佛。能遂辞母至韶
州。与刘志略为友。志略姑为尼。常读涅
槃。师暂听即说。尼因问字。师曰。字即不识。
义则任问。尼曰。字尚不识。何能达义。师曰。
诸佛解脱非关文字。尼异之。号为行者。居
人瞻礼请住宝林。咸亨中至黄梅。祖问何
来。答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曰唯求作
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曰人有南北。佛性
岂然。祖异之。谓曰。著槽厂去。乃入碓坊
抱石而舂。经八月五祖俾众各述一偈。若
语意冥符则传衣授法。时众七百。上座神
秀。乃于廊壁书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
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师闻之曰。
美则美矣。了则未了。至夜命童子写偈壁
间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假拂尘埃。五祖知之。夜令人召师。
告之曰。佛以正法眼藏展转传授。吾今授
汝并以信衣。昔达磨初至。故传衣以明得
法。今信心已熟。衣乃诤端。止于汝身勿复
传之。师礼足持衣而出。通夕南迈。时道明
上座闻之。即率人追至大庾岭。明先至。师
答曰。是佛姓。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
无。祖默然识之。即诣其母语令出家。既
传法嗣居东山。咸亨中传衣法与慧能。后
四年示寂。塔于东山。代宗朝追谥大满禅
师。
六祖慧能。新州卢氏。采薪养母。常入市
闻客诵金刚经。问曰。从谁受。曰黄梅忍大
师。云读此可以见性成佛。能遂辞母至韶
州。与刘志略为友。志略姑为尼。常读涅
槃。师暂听即说。尼因问字。师曰。字即不识。
义则任问。尼曰。字尚不识。何能达义。师曰。
诸佛解脱非关文字。尼异之。号为行者。居
人瞻礼请住宝林。咸亨中至黄梅。祖问何
来。答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曰唯求作
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曰人有南北。佛性
岂然。祖异之。谓曰。著槽厂去。乃入碓坊
抱石而舂。经八月五祖俾众各述一偈。若
语意冥符则传衣授法。时众七百。上座神
秀。乃于廊壁书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
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师闻之曰。
美则美矣。了则未了。至夜命童子写偈壁
间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假拂尘埃。五祖知之。夜令人召师。
告之曰。佛以正法眼藏展转传授。吾今授
汝并以信衣。昔达磨初至。故传衣以明得
法。今信心已熟。衣乃诤端。止于汝身勿复
传之。师礼足持衣而出。通夕南迈。时道明
上座闻之。即率人追至大庾岭。明先至。师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2b 页 T49-0292.png
掷衣石上曰。此衣表信。岂当力争。明举之
不动。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师曰。不
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
来面目。明当下大悟。礼拜问曰。上来密语密
意外。还更有意旨否。师曰。我今所说即非
密。若反照自己密在汝边。明礼谢而回。仪
凤元年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暮夜
风飏刹幡。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师
云非风幡动。心自动耳。印宗异之。请受禅
要。因出信衣令众瞻礼。印宗即为剃发。请
智光律师于本寺。临坛授满分戒。此坛是宋
求那跋摩所造。尝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
来此受戒。梁真谛于坛侧手植二菩提树。
记云。百二十年后。有大士于此树下说无
上道。师乃坐树下。大开东山法道。宛如宿
契。明年归韶州宝林(即曹溪也)神龙元年诏师入
见。师上表辞疾。先天二年复归新州国恩
寺。既而示寂。弟子奉灵体反葬于曹溪。师
化韶阳秀化洛下。南能北秀自此而分。上
元元年肃宗遣使请衣钵入内供养。永泰
元年。代宗梦师请衣钵还山。乃遣刘崇景
顶戴而送。宪宗朝谥大鉴禅师。
述曰。六祖之后为二派。一曰青原思。思
传石头迁。其下为曹洞云门法眼。一曰
南岳让。让传马祖。其下为临济沩仰。是
为五家宗派。道一而已。而言五其宗者。
由人世心病益多故治法屡为之变。一棒
一喝一唱一和机用纵横。殆不可以一
律齐。犹应病与药之义。汾阳作广智歌
不动。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师曰。不
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
来面目。明当下大悟。礼拜问曰。上来密语密
意外。还更有意旨否。师曰。我今所说即非
密。若反照自己密在汝边。明礼谢而回。仪
凤元年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暮夜
风飏刹幡。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师
云非风幡动。心自动耳。印宗异之。请受禅
要。因出信衣令众瞻礼。印宗即为剃发。请
智光律师于本寺。临坛授满分戒。此坛是宋
求那跋摩所造。尝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
来此受戒。梁真谛于坛侧手植二菩提树。
记云。百二十年后。有大士于此树下说无
上道。师乃坐树下。大开东山法道。宛如宿
契。明年归韶州宝林(即曹溪也)神龙元年诏师入
见。师上表辞疾。先天二年复归新州国恩
寺。既而示寂。弟子奉灵体反葬于曹溪。师
化韶阳秀化洛下。南能北秀自此而分。上
元元年肃宗遣使请衣钵入内供养。永泰
元年。代宗梦师请衣钵还山。乃遣刘崇景
顶戴而送。宪宗朝谥大鉴禅师。
述曰。六祖之后为二派。一曰青原思。思
传石头迁。其下为曹洞云门法眼。一曰
南岳让。让传马祖。其下为临济沩仰。是
为五家宗派。道一而已。而言五其宗者。
由人世心病益多故治法屡为之变。一棒
一喝一唱一和机用纵横。殆不可以一
律齐。犹应病与药之义。汾阳作广智歌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2c 页 T49-0292.png
明十五家宗风。是盖示后人以遍参之
意。可不知乎。
** 贤首宗教(附李长者)
初祖终南法顺法师 二祖云华智俨法师
三祖贤首法藏法师 四祖清凉澄观法师
五祖圭峰宗密法师 长水子𤀹法师 慧
因净源法师 能仁义和法师
铠庵之评谓。法界观别为一缘。谓五教无断
伏分齐。然则若教若观。徒张虚文。应无修
證之道。至若清凉之立顿顿。浪言超胜法
华(观师判华严为顿顿。以天台判兼别。失如来意。又谓。华严是菩萨请超胜于法华也)。
圭峰之释修门。未免妄谈止观(密师注法界观修字云。止观
熏习造诣。铠庵质之云。不知是何止观。若次第者。到何位断何惑显何理。若一心者。何位圆融而修。何位圆融而證)
自馀著述。矛盾尤多(贤首既自立五教。至起信论明观法。则云。修之次第。如天台
摩诃止观。清凉既宗贤首。及疏华严。则引用天台性善性恶三观三德一念三千之文。然则教之与观。进退两失)
欲别其源。撰贤首宗教志(贤首华严疏。起信钞。圭峰圆觉疏。长
水楞伽疏。所立义门。亦觉不同)。
法师法顺。万年杜氏。十八出家。师因圣僧道
珍受学定法。凡世间聋哑。遇之者必能闻
能语。至于驱园圃虫诫恶性马。德及异类
所不可测。唐太宗诏问。朕苦劳热。师之神
力何以蠲除。师曰。圣德御宇微恙奚忧。但颁
大赦圣躬自安。上从之疾遂瘳。因锡号曰
帝心。师每游历郡国劝念阿弥陀佛。著五
悔文赞咏诤土。路逢神树鬼庙即焚毁之。
正观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坐亡于南郊义
善寺。双乌入房异香留室。塔肉身于樊川
北原。有弟子谒五台。抵山麓见老人。语
意。可不知乎。
** 贤首宗教(附李长者)
初祖终南法顺法师 二祖云华智俨法师
三祖贤首法藏法师 四祖清凉澄观法师
五祖圭峰宗密法师 长水子𤀹法师 慧
因净源法师 能仁义和法师
铠庵之评谓。法界观别为一缘。谓五教无断
伏分齐。然则若教若观。徒张虚文。应无修
證之道。至若清凉之立顿顿。浪言超胜法
华(观师判华严为顿顿。以天台判兼别。失如来意。又谓。华严是菩萨请超胜于法华也)。
圭峰之释修门。未免妄谈止观(密师注法界观修字云。止观
熏习造诣。铠庵质之云。不知是何止观。若次第者。到何位断何惑显何理。若一心者。何位圆融而修。何位圆融而證)
自馀著述。矛盾尤多(贤首既自立五教。至起信论明观法。则云。修之次第。如天台
摩诃止观。清凉既宗贤首。及疏华严。则引用天台性善性恶三观三德一念三千之文。然则教之与观。进退两失)
欲别其源。撰贤首宗教志(贤首华严疏。起信钞。圭峰圆觉疏。长
水楞伽疏。所立义门。亦觉不同)。
法师法顺。万年杜氏。十八出家。师因圣僧道
珍受学定法。凡世间聋哑。遇之者必能闻
能语。至于驱园圃虫诫恶性马。德及异类
所不可测。唐太宗诏问。朕苦劳热。师之神
力何以蠲除。师曰。圣德御宇微恙奚忧。但颁
大赦圣躬自安。上从之疾遂瘳。因锡号曰
帝心。师每游历郡国劝念阿弥陀佛。著五
悔文赞咏诤土。路逢神树鬼庙即焚毁之。
正观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坐亡于南郊义
善寺。双乌入房异香留室。塔肉身于樊川
北原。有弟子谒五台。抵山麓见老人。语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3a 页 T49-0293.png
曰。文殊今往终南山。杜顺和上是也。弟子趋
归。师已长往。至今关中以是日作文殊忌
斋。师著法界观门一卷。妄尽还源观一卷。专
弘华严。以授云华智俨。俨授贤首法藏。其
教遂行(此中当有智俨法师传。本纪原文遗失)。
法师法藏。其祖康居国(在葱岭铁门北境居音渠)人来居长
安。藏年十六。诣四明阿育王舍利塔。鍊一
指誓学华严。则天朝为沙弥。策名宫禁。通
天元年诏于太原寺开华严宗旨。感白光
昱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万众欢呼。都讲
奏其事。则天有旨命京城十大德为授满
分戒。赐号贤首戒师。诏入大遍空寺。佐实
叉难陀译华严经。圣历二年十月诏讲于佛
授记寺讲堂。京师地皆震动。即日召对长生
殿。师乃指殿隅金师子谓大经理深事广文
博义幽。非入理圣人。无以达其奥。是以立
见边之喻。晓无涯之法。以况法界体。师子
喻法界用。其中立为五教。一愚法声闻教。
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大乘顿教。五一
乘圆教。则天豁然领解。乃著其说为金师
子章。睿宗受内禅。请师授菩萨大戒。师粪
衣粝食。讲华严三十馀遍。楞伽密严梵网经
起信论等十部。皆为义疏。先天元年十一月
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葬神和原。师既
亡。弟子慧苑。悉叛其说。灭后百年而得澄
观。
铠庵曰。愚法小乘不说转小成衍。又无
别圆被接及法华开显。则将毕世愚矣。始
终圆顿四教。皆无断伏修證分齐。至说
归。师已长往。至今关中以是日作文殊忌
斋。师著法界观门一卷。妄尽还源观一卷。专
弘华严。以授云华智俨。俨授贤首法藏。其
教遂行(此中当有智俨法师传。本纪原文遗失)。
法师法藏。其祖康居国(在葱岭铁门北境居音渠)人来居长
安。藏年十六。诣四明阿育王舍利塔。鍊一
指誓学华严。则天朝为沙弥。策名宫禁。通
天元年诏于太原寺开华严宗旨。感白光
昱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万众欢呼。都讲
奏其事。则天有旨命京城十大德为授满
分戒。赐号贤首戒师。诏入大遍空寺。佐实
叉难陀译华严经。圣历二年十月诏讲于佛
授记寺讲堂。京师地皆震动。即日召对长生
殿。师乃指殿隅金师子谓大经理深事广文
博义幽。非入理圣人。无以达其奥。是以立
见边之喻。晓无涯之法。以况法界体。师子
喻法界用。其中立为五教。一愚法声闻教。
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大乘顿教。五一
乘圆教。则天豁然领解。乃著其说为金师
子章。睿宗受内禅。请师授菩萨大戒。师粪
衣粝食。讲华严三十馀遍。楞伽密严梵网经
起信论等十部。皆为义疏。先天元年十一月
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葬神和原。师既
亡。弟子慧苑。悉叛其说。灭后百年而得澄
观。
铠庵曰。愚法小乘不说转小成衍。又无
别圆被接及法华开显。则将毕世愚矣。始
终圆顿四教。皆无断伏修證分齐。至说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3b 页 T49-0293.png
起信论观法。则云。修之次第如天台摩诃
止观。岂非有教而无观耶。
法师澄观会稽人。夏侯氏。出家于应天寺
诵法华经。十四得度。乾元中学律于栖霞澧
师。受南山行事于昙一。受菩萨戒于常照。
传关河三论于玄璧。江表三论之盛始于此。
大历初于瓦官传涅槃起信论终南法界观
法藏还源记。复造东京受杂华于大诜。十
年从荆溪习止观法华维摩等疏。谒牛头
忠径山钦洛阳无名。咨决南宗禅法。谒慧
云明了北宗玄理。此土儒墨。竺乾梵书。诸
部异计。四韦五明。显密仪轨。莫不旁通博
综。十一年巡礼五台峨眉。俱瞻瑞相。还居
京师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仍讲华严大
经。造新疏二十轴。德宗诞节。召讲经内殿。
以妙法清凉帝心。遂赐号清凉法师。紫纳
方袍。礼为教授和上。敕礼部尚书李诜。备
礼奉迎。与罽宾般若三藏。译乌荼国所进
华严经。帝亲预译场。一日不至。即差僧如
比丘法。说欲云。皇帝国事因缘如法众事与
欲清净。元和五年宪宗问华严法界宗旨。豁
然有得。敕有司铸金印。加号大统清凉国
师。开成三年三月六日示寂。寿一百二岁。腊
八十三。葬终南石室。塔曰妙觉。师身长九
尺四寸。手垂过膝。夜目发光昼仍不瞬。才
供二笔日记万言。尽形一食宿不离衣。历
九朝为七帝门师。荆溪与江淮四十僧。礼
觐五台。师领徒万指。出郊远迎。美其尊师
之有礼。师去贤首百馀年。遥禀其旨。所著
止观。岂非有教而无观耶。
法师澄观会稽人。夏侯氏。出家于应天寺
诵法华经。十四得度。乾元中学律于栖霞澧
师。受南山行事于昙一。受菩萨戒于常照。
传关河三论于玄璧。江表三论之盛始于此。
大历初于瓦官传涅槃起信论终南法界观
法藏还源记。复造东京受杂华于大诜。十
年从荆溪习止观法华维摩等疏。谒牛头
忠径山钦洛阳无名。咨决南宗禅法。谒慧
云明了北宗玄理。此土儒墨。竺乾梵书。诸
部异计。四韦五明。显密仪轨。莫不旁通博
综。十一年巡礼五台峨眉。俱瞻瑞相。还居
京师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仍讲华严大
经。造新疏二十轴。德宗诞节。召讲经内殿。
以妙法清凉帝心。遂赐号清凉法师。紫纳
方袍。礼为教授和上。敕礼部尚书李诜。备
礼奉迎。与罽宾般若三藏。译乌荼国所进
华严经。帝亲预译场。一日不至。即差僧如
比丘法。说欲云。皇帝国事因缘如法众事与
欲清净。元和五年宪宗问华严法界宗旨。豁
然有得。敕有司铸金印。加号大统清凉国
师。开成三年三月六日示寂。寿一百二岁。腊
八十三。葬终南石室。塔曰妙觉。师身长九
尺四寸。手垂过膝。夜目发光昼仍不瞬。才
供二笔日记万言。尽形一食宿不离衣。历
九朝为七帝门师。荆溪与江淮四十僧。礼
觐五台。师领徒万指。出郊远迎。美其尊师
之有礼。师去贤首百馀年。遥禀其旨。所著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3c 页 T49-0293.png
疏记四百馀卷。讲华严至五十遍。建无遮
大斋十五会。弘法弟子三十八人。宰相裴休
奉敕撰碑。
法师宗密。何氏。果州人。初得法于荷泽五世
孙道圆。传圆觉于涪上。得华严句义于病
僧。即为他讲。清凉语之曰。毗卢华藏能随
我游者。其汝乎。又尝答其书云。子之所解
犹吾之心。转轮真子诚所谓也(师所著圆觉序云。讲虽滥泰
学。且师安叨沐犹吾之纳。谬当真子之印)著圆觉华严涅槃金刚起信
唯识兰盆法界观行愿品等疏钞及修證科
仪凡九十馀卷。太和九年。文宗诏问佛法大
意。赐紫方服号大德。会昌元年正月六日。
坐亡于兴福塔院。谥定慧。塔曰青莲。
义神智曰。华严诸师不知众生因理本具
诸法。但说果上诸法相即而已。若不谈
具。何能相即。故知果上依正融通并由众
生理本者矣。然则一家所谈法门。一曰
性体。此当正因。二曰性量。此当了因。三
曰性具。此当缘因。具即是假假即空中
秖一法性有兹三义。会之弥分。派之常
合。虽一一遍亦无所在。当知他宗谈
乎法性。亦同今家性体性量。以彼皆云
法性真如与虚空等。但阙第三性具之
义。
法师子𤀹。嘉禾人。初依洪敏师学楞严。至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闻琅邪慧觉道
重当世。趋至其门。值其上堂。即致问曰。清
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喝云。清净本
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俯伏流汗。豁然大
大斋十五会。弘法弟子三十八人。宰相裴休
奉敕撰碑。
法师宗密。何氏。果州人。初得法于荷泽五世
孙道圆。传圆觉于涪上。得华严句义于病
僧。即为他讲。清凉语之曰。毗卢华藏能随
我游者。其汝乎。又尝答其书云。子之所解
犹吾之心。转轮真子诚所谓也(师所著圆觉序云。讲虽滥泰
学。且师安叨沐犹吾之纳。谬当真子之印)著圆觉华严涅槃金刚起信
唯识兰盆法界观行愿品等疏钞及修證科
仪凡九十馀卷。太和九年。文宗诏问佛法大
意。赐紫方服号大德。会昌元年正月六日。
坐亡于兴福塔院。谥定慧。塔曰青莲。
义神智曰。华严诸师不知众生因理本具
诸法。但说果上诸法相即而已。若不谈
具。何能相即。故知果上依正融通并由众
生理本者矣。然则一家所谈法门。一曰
性体。此当正因。二曰性量。此当了因。三
曰性具。此当缘因。具即是假假即空中
秖一法性有兹三义。会之弥分。派之常
合。虽一一遍亦无所在。当知他宗谈
乎法性。亦同今家性体性量。以彼皆云
法性真如与虚空等。但阙第三性具之
义。
法师子𤀹。嘉禾人。初依洪敏师学楞严。至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闻琅邪慧觉道
重当世。趋至其门。值其上堂。即致问曰。清
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喝云。清净本
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俯伏流汗。豁然大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4a 页 T49-0294.png
悟。觉谓之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厉志扶持
以报佛恩。师如教辞去。后住长水。众几一
千。以贤首宗旨述楞严经疏十卷。行于
世。
法师净源。晋江杨氏。受华严于五台承迁(迁师
注金师子章)学合论于横海明覃。还南听长水楞
严圆觉起信。时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因省亲
于泉。请主清凉。复游吴住报恩观音。杭守
沈文通。置贤首院于祥符以延之。复主青
镇密印宝阁华亭普照善住。高丽僧统义天。
航海问道。申弟子礼。初华严一宗疏钞久
矣散坠。因义天持至咨决。逸而复得。左丞蒲
宗孟抚杭。悯其苦志。奏以慧因易禅为教。
义天还国以金书华严三译本一百八十卷
(晋严观二法师。同译六十卷。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唐乌荼进本。澄观法师译四十卷)以遗师。
为主上祝寿。师乃建大阁以奉安之。时称
师为中兴教主(以此寺奉金书经故。俗称高丽寺)元祐三年十
一月示寂。塔舍利于寺西北。
法师义和。锡号圆澄。乾道中住慧因。迁平
江能仁。阅净土传录。以华严部中未有显
扬念佛法门者。乃著无尽灯。以此经宗旨
偏赞西方为念佛往生之法(文见乐邦文类)。
长者李通玄。唐开元七年。用新译华严经
造释论四十卷。其立论以十处十会盛谈
法界。与藏师疏旨不同。又以教主请主等
十别对胜法华。而不知法华是开权显实
之谈。不识华严是兼别说圆之典。故多为
吾宗所斥(长者事迹大略见通塞志六卷)。
** 慈恩宗教
以报佛恩。师如教辞去。后住长水。众几一
千。以贤首宗旨述楞严经疏十卷。行于
世。
法师净源。晋江杨氏。受华严于五台承迁(迁师
注金师子章)学合论于横海明覃。还南听长水楞
严圆觉起信。时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因省亲
于泉。请主清凉。复游吴住报恩观音。杭守
沈文通。置贤首院于祥符以延之。复主青
镇密印宝阁华亭普照善住。高丽僧统义天。
航海问道。申弟子礼。初华严一宗疏钞久
矣散坠。因义天持至咨决。逸而复得。左丞蒲
宗孟抚杭。悯其苦志。奏以慧因易禅为教。
义天还国以金书华严三译本一百八十卷
(晋严观二法师。同译六十卷。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唐乌荼进本。澄观法师译四十卷)以遗师。
为主上祝寿。师乃建大阁以奉安之。时称
师为中兴教主(以此寺奉金书经故。俗称高丽寺)元祐三年十
一月示寂。塔舍利于寺西北。
法师义和。锡号圆澄。乾道中住慧因。迁平
江能仁。阅净土传录。以华严部中未有显
扬念佛法门者。乃著无尽灯。以此经宗旨
偏赞西方为念佛往生之法(文见乐邦文类)。
长者李通玄。唐开元七年。用新译华严经
造释论四十卷。其立论以十处十会盛谈
法界。与藏师疏旨不同。又以教主请主等
十别对胜法华。而不知法华是开权显实
之谈。不识华严是兼别说圆之典。故多为
吾宗所斥(长者事迹大略见通塞志六卷)。
** 慈恩宗教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4b 页 T49-0294.png
初祖西天戒贤法师 二祖三藏玄奘法师
三祖慈恩窥基法师
贤师三时之教。立义疏阔。岂足以收一代
之经。慈恩玄赞之作。观心亏阙。岂足以通
一实之典。恕之者则曰。此别为一机也。当
天台之兴。南三北七为之扫迹矣。岂容慈恩
崛起于四海永清之后。是不得不议也。撰
慈恩宗教志。
法师玄奘。洛阳陈氏。年十一诵通维摩法华。
时道基法师化行长安。师负笈西游。从受
阿毗昙婆沙杂心论等。基赞之曰予游讲肆
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此。武德中在京师
讲杂心论。以不泥文相为世所服。仆射
萧瑀。奏住大庄严寺。正观二年上表游西
竺。上允之。杖策西征。远逾葱岭。毒风切肌。
飞沙塞路。遇溪涧悬绝。则以绳为梁。梯空
而进。及登雪山。壁立千仞。人持四栈。手足
更互著崖孔中。猿臂而过。张骞甘延寿所未
至也。过沙河逢恶鬼异类出没前后。师一
心念观音及般若心经。倏然退散。棱山冰雪
春夏不解。徒侣冻死者十之四。入铁门峰
壁皆铁。即突厥关塞也。所历百三十国。凡如
来所化之地。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
树。迦路崇高之塔。那揭留影之山。皆申礼
敬。获宝像舍利贝叶七十五部。耆山方等之
教。鹿苑半字之文。马鸣龙树诸所著述。十八
异执之宗。五部殊途之致。收罗研究悉得其
文。虽七例八转之音。三声六释之句。无不
尽其微妙。既而祗罗国王。赐青象白马。以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4c 页 T49-0294.png
助驮载。十九年正月归长安。留守房元龄。
备幢幡鼓吹释部威仪。道俗数万众。以宝
辇迎师。二月至洛阳。见上于仪鸾殿(时帝行辛洛京)
尉劳勤至。问西域事迹。诏撰西域记。山川
风俗前史未闻。诏就弘福寺与沙门道宣
灵纲等同翻译。二十年上新译菩萨藏经显
扬圣教论。请上制圣教序。二十二年进瑜伽
师地论。上亲览。叹曰。佛教广大。犹瞻天瞰
海。莫极高深。九流典籍若汀滢方溟渤
耳。世言三教齐致。此妄谈也。诏写新译经
论。宣赐九道总管(时天下分为九道)展转流布。诏于京
师紫微殿西。别创弘法院。延师居之。选名
德七人以自从。对上论道之馀。则与众随
时翻译。上令翻老子为梵文以遗西竺。
师曰。佛老二教其致大殊。安用佛言以通
老义。且老子立义肤浅。五竺闻之适足见
薄。遂止。永徽三年。表请创塔于慈恩寺。以
奉藏梵本及两朝御制圣教序。上许之。仍
裒七宫亡人衣财以助其费。显庆元年皇子
生(中宗)神光满室。上赐号佛光王。越月表请
佛光王出家。诏落发授归戒。进金字心经法
衣钵具。二年帝幸洛阳。诏师陪驾。便道陈
留。改葬二亲。敕供给葬具。四年以玉华宫
为寺。追崇先帝。诏师居之。译大般若经。
及四年成六百卷。麟德元年二月四日。告
众曰。幻泡之质何得久停。令众称弥勒。愿
与含识速奉慈颜。遂右胁累足。以手支
颐。凝然不动。帝哭之恸。废朝五日。五诏褒
恤。用佛故事。以金棺银椁葬于浐东。初卧
备幢幡鼓吹释部威仪。道俗数万众。以宝
辇迎师。二月至洛阳。见上于仪鸾殿(时帝行辛洛京)
尉劳勤至。问西域事迹。诏撰西域记。山川
风俗前史未闻。诏就弘福寺与沙门道宣
灵纲等同翻译。二十年上新译菩萨藏经显
扬圣教论。请上制圣教序。二十二年进瑜伽
师地论。上亲览。叹曰。佛教广大。犹瞻天瞰
海。莫极高深。九流典籍若汀滢方溟渤
耳。世言三教齐致。此妄谈也。诏写新译经
论。宣赐九道总管(时天下分为九道)展转流布。诏于京
师紫微殿西。别创弘法院。延师居之。选名
德七人以自从。对上论道之馀。则与众随
时翻译。上令翻老子为梵文以遗西竺。
师曰。佛老二教其致大殊。安用佛言以通
老义。且老子立义肤浅。五竺闻之适足见
薄。遂止。永徽三年。表请创塔于慈恩寺。以
奉藏梵本及两朝御制圣教序。上许之。仍
裒七宫亡人衣财以助其费。显庆元年皇子
生(中宗)神光满室。上赐号佛光王。越月表请
佛光王出家。诏落发授归戒。进金字心经法
衣钵具。二年帝幸洛阳。诏师陪驾。便道陈
留。改葬二亲。敕供给葬具。四年以玉华宫
为寺。追崇先帝。诏师居之。译大般若经。
及四年成六百卷。麟德元年二月四日。告
众曰。幻泡之质何得久停。令众称弥勒。愿
与含识速奉慈颜。遂右胁累足。以手支
颐。凝然不动。帝哭之恸。废朝五日。五诏褒
恤。用佛故事。以金棺银椁葬于浐东。初卧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5a 页 T49-0295.png
病。明藏禅师问疾。见二长人捧白莲至
前。曰师从无始损恼有情。因今小疾并
得消殄。师顾大众合掌而听。得非译般
若力转重罪为轻受乎。初游天竺。手摩
门径松曰。吾西求法可枝向西。吾若言归
枝可东指。既往枝果西。一日忽东指。弟子
曰。教主归矣。因号摩顶松。师至天竺。遇龙
树宗。欲从其学。其徒令服药求长生。方
可穷研宗旨。师自念。本欲求经。恐仙术
不就。有负宿愿。遂学法相于戒贤传唯识
宗。贤时年一百三岁。蒙文殊付托。忍死以
迟奘。贤用三时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
起信论虽出马鸣。久而无传。师译唐为梵。
俾流布五天。复闻要道。师之功也。
法师窥基。代郡人。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
子。母裴氏。梦吞月而孕。六岁聪慧过人。项
有玉枕指文如印。未成童便能著书。初奘
三藏得童子于西域。聪悟绝伦。尝携诣敬
宗。宗呼基出拜奘。使诵所著兵书数千言。
奘数目童子。基诵毕奘曰。此古书也。令童
子覆之。不差一字。宗大怒以基罔已将杀
之。奘就丐出家。因念曩在天竺。起归与之
与。卜者谓曰。师可东归。弟子生矣。谶既冥
符。举以告宗。宗曰。此子悍暴岂堪受训。奘
曰。郎君器度。非将军不生。非贫道不识。
宗竟诺之。基怫然曰。得不断欲茹荤血过
中食听此三事。乃可尔。奘念先以欲钩牵。
遂矫许之。正观二十一年。奉敕落发。时年
十七住广福寺。禀受奘师瑜伽师地唯识宗
前。曰师从无始损恼有情。因今小疾并
得消殄。师顾大众合掌而听。得非译般
若力转重罪为轻受乎。初游天竺。手摩
门径松曰。吾西求法可枝向西。吾若言归
枝可东指。既往枝果西。一日忽东指。弟子
曰。教主归矣。因号摩顶松。师至天竺。遇龙
树宗。欲从其学。其徒令服药求长生。方
可穷研宗旨。师自念。本欲求经。恐仙术
不就。有负宿愿。遂学法相于戒贤传唯识
宗。贤时年一百三岁。蒙文殊付托。忍死以
迟奘。贤用三时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
起信论虽出马鸣。久而无传。师译唐为梵。
俾流布五天。复闻要道。师之功也。
法师窥基。代郡人。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
子。母裴氏。梦吞月而孕。六岁聪慧过人。项
有玉枕指文如印。未成童便能著书。初奘
三藏得童子于西域。聪悟绝伦。尝携诣敬
宗。宗呼基出拜奘。使诵所著兵书数千言。
奘数目童子。基诵毕奘曰。此古书也。令童
子覆之。不差一字。宗大怒以基罔已将杀
之。奘就丐出家。因念曩在天竺。起归与之
与。卜者谓曰。师可东归。弟子生矣。谶既冥
符。举以告宗。宗曰。此子悍暴岂堪受训。奘
曰。郎君器度。非将军不生。非贫道不识。
宗竟诺之。基怫然曰。得不断欲茹荤血过
中食听此三事。乃可尔。奘念先以欲钩牵。
遂矫许之。正观二十一年。奉敕落发。时年
十七住广福寺。禀受奘师瑜伽师地唯识宗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5b 页 T49-0295.png
旨。撰述疏钞及于百部。时号百部论师。东
行博陵。或请讲法华。造玄赞大疏十卷。永
淳元年十一月。示灭于慈恩翻经院。御制像
赞。敕诸寺图形以祀。祔葬于奘师之莹。
义神智曰。慈恩玄赞之释法华也。都无
立行摄法入心成观等义。专用唯识论定
性灭种以通此经。兹乃徒援权文用證
实教。然其谈八识缘境广狭。及转识成
智束智成身。与夫造业受报等说。厥功
为多。
瑜伽密教
初祖金刚智灌顶国师 二祖不空灌顶国
师 三祖慧朗灌顶法师 龙门无畏法师
大慧一行法师
持密语以希显验者。非与夫解第一义者
妙心一悟当座而决。是以洁齐三业精明轨
仪。诵专数言课充亿万。积月累岁而用成
无间。重精叠思而始获一感。维兹瑜伽五
部之教。一切行果。广大悉备。而于护国救世
尤为至要。斯盖佛道显仁藏用。所以禦外
务而回不信也撰瑜伽密教志(梵语瑜伽此云相应谓一切乘
境行果所有诸法皆相应也)。
国师金刚智。西土人。亲传龙智阿阇梨法。唐
开元七年抵南海广州以闻。诏入见。馆大
慈恩寺。夏旱诏祷雨。结坛图七俱胝像。约
像开目即雨。阅三日像目果开。有物自坛
布云弥空。须臾霈雨。诏褒之。明年辞游雁
门。不允。迁居荐福。所至结坛作灌顶道场。
二十年八月告其徒曰。白月圆时吾其逝矣。
行博陵。或请讲法华。造玄赞大疏十卷。永
淳元年十一月。示灭于慈恩翻经院。御制像
赞。敕诸寺图形以祀。祔葬于奘师之莹。
义神智曰。慈恩玄赞之释法华也。都无
立行摄法入心成观等义。专用唯识论定
性灭种以通此经。兹乃徒援权文用證
实教。然其谈八识缘境广狭。及转识成
智束智成身。与夫造业受报等说。厥功
为多。
瑜伽密教
初祖金刚智灌顶国师 二祖不空灌顶国
师 三祖慧朗灌顶法师 龙门无畏法师
大慧一行法师
持密语以希显验者。非与夫解第一义者
妙心一悟当座而决。是以洁齐三业精明轨
仪。诵专数言课充亿万。积月累岁而用成
无间。重精叠思而始获一感。维兹瑜伽五
部之教。一切行果。广大悉备。而于护国救世
尤为至要。斯盖佛道显仁藏用。所以禦外
务而回不信也撰瑜伽密教志(梵语瑜伽此云相应谓一切乘
境行果所有诸法皆相应也)。
国师金刚智。西土人。亲传龙智阿阇梨法。唐
开元七年抵南海广州以闻。诏入见。馆大
慈恩寺。夏旱诏祷雨。结坛图七俱胝像。约
像开目即雨。阅三日像目果开。有物自坛
布云弥空。须臾霈雨。诏褒之。明年辞游雁
门。不允。迁居荐福。所至结坛作灌顶道场。
二十年八月告其徒曰。白月圆时吾其逝矣。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5c 页 T49-0295.png
至期右绕毗卢遮那佛像。顶安贝叶趺坐
而化。谥灌顶国师。塔于伊川。
国师不空。西域人。幼随叔父观光上国。值
金刚智从之传瑜伽义。智授梵本声明论。
旬日成诵。奇之引入金刚道场。验以掷华。
谓为胜己。师初求法。梦京师像皆东行。窹
以问智。智曰。汝有受道之资。吾何靳哉。即
授五部及苏悉地仪轨。智没奉遗教。西游
天竺。至师子国。遇龙智受十八会金刚灌
顶及大悲胎藏建坛之法。传经论至五百馀
部。二十九年自师子国归至广州。采访使
刘巨济。请建灌顶坛法。感文殊见身。度人
千万。天宝元年西城大石康居五国。入寇安
西。召师入内。上亲秉香炉。师诵仁王护国
密语。方二七遍。上忽见神兵可五百人。带
甲荷戈立于殿庭。师曰。此毗沙门天王第
二子独健。副陛下意往救安西。请设食以
遣之。至四月安西奏。二月十一日。城东北
黑云中见金甲人丈馀。空中鼓角大鸣声震
天地。寇人帐幕间有金鼠齧断弓弦。五国
即时奔溃。须臾城楼上见天王形。谨图其
像以进验之。即诵咒日也。乃敕诸道。于城
西北隅置天王像(今城楼军茔立天王堂者即其故事)师每祷必张
绣座手持木神。诵咒掷之。神自立于座。四
众环视。两目瞬动。感格踵至。肃代两朝。尊
为灌顶国师。每以至理开发君上。加赠鸿
胪卿晚年示疾就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
食邑三千户。辞不受。赐号大广智三藏。大
历九年六月。示寂于大兴善寺上废朝三
而化。谥灌顶国师。塔于伊川。
国师不空。西域人。幼随叔父观光上国。值
金刚智从之传瑜伽义。智授梵本声明论。
旬日成诵。奇之引入金刚道场。验以掷华。
谓为胜己。师初求法。梦京师像皆东行。窹
以问智。智曰。汝有受道之资。吾何靳哉。即
授五部及苏悉地仪轨。智没奉遗教。西游
天竺。至师子国。遇龙智受十八会金刚灌
顶及大悲胎藏建坛之法。传经论至五百馀
部。二十九年自师子国归至广州。采访使
刘巨济。请建灌顶坛法。感文殊见身。度人
千万。天宝元年西城大石康居五国。入寇安
西。召师入内。上亲秉香炉。师诵仁王护国
密语。方二七遍。上忽见神兵可五百人。带
甲荷戈立于殿庭。师曰。此毗沙门天王第
二子独健。副陛下意往救安西。请设食以
遣之。至四月安西奏。二月十一日。城东北
黑云中见金甲人丈馀。空中鼓角大鸣声震
天地。寇人帐幕间有金鼠齧断弓弦。五国
即时奔溃。须臾城楼上见天王形。谨图其
像以进验之。即诵咒日也。乃敕诸道。于城
西北隅置天王像(今城楼军茔立天王堂者即其故事)师每祷必张
绣座手持木神。诵咒掷之。神自立于座。四
众环视。两目瞬动。感格踵至。肃代两朝。尊
为灌顶国师。每以至理开发君上。加赠鸿
胪卿晚年示疾就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
食邑三千户。辞不受。赐号大广智三藏。大
历九年六月。示寂于大兴善寺上废朝三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6a 页 T49-0296.png
日。赐祭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塔舍利于
旧居。师译经七十七部。诸弟子得诵咒之
法者。慧朗为最。故东夏以金刚智为始祖。
不空为二祖。慧朗为三祖云。不空弟子有
慧果者。元和中日本空海入中国从果学。
归国盛行其道(慧朗法师传本纪失)。
铠庵曰。华严顿施别圆。则无俟乎密。鹿
苑专说小乘。则未易用密。唯方等般若
二时。欲转小成衍及被接入别圆。则如
来始于此时有显密二轮之用。若夫法
华开显。无小无大俱入一乘。殆犹日轮
当午罄无昃影。所谓密者尚何施耶。自金
刚智诸师。为末代机缘有宜密教者。故
东传此道以名一家。然嗣其后者。功效
寖微。唐末乱离。经疏销毁。今其法盛行于
日本。而吾邦所谓瑜伽者。但存法事耳。
法师无畏者。甘露饭王之后也。逊国遗荣。
出家学道。所至说法必有异相。至乌茶国
演遮那经。众见毗卢遮那四金字于空中。其
径寻丈(应是顺西土梵书成形也)及过龙河。驼负经竟入水。
无畏随之。龙王请入宫。讲法三日。开元四
年至长安。帝先梦。梵僧来谒。及寤命工肖
形于壁。洎师入对。即梦所见者。馆之西明
寺。称为教主。秋旱诏祷雨。师以数定为
难曰。必欲致雨恐龙暴物。使谕曰。民苦旱
久矣。暴风疾雨适足快意。即持钵握小刃
搅之。诵密言百过。俄有物若蚪。矫首出
钵。白气盈空。语使人速归。使回视见密云
如练。自讲堂盘空而上。已而震雷风雨飘
旧居。师译经七十七部。诸弟子得诵咒之
法者。慧朗为最。故东夏以金刚智为始祖。
不空为二祖。慧朗为三祖云。不空弟子有
慧果者。元和中日本空海入中国从果学。
归国盛行其道(慧朗法师传本纪失)。
铠庵曰。华严顿施别圆。则无俟乎密。鹿
苑专说小乘。则未易用密。唯方等般若
二时。欲转小成衍及被接入别圆。则如
来始于此时有显密二轮之用。若夫法
华开显。无小无大俱入一乘。殆犹日轮
当午罄无昃影。所谓密者尚何施耶。自金
刚智诸师。为末代机缘有宜密教者。故
东传此道以名一家。然嗣其后者。功效
寖微。唐末乱离。经疏销毁。今其法盛行于
日本。而吾邦所谓瑜伽者。但存法事耳。
法师无畏者。甘露饭王之后也。逊国遗荣。
出家学道。所至说法必有异相。至乌茶国
演遮那经。众见毗卢遮那四金字于空中。其
径寻丈(应是顺西土梵书成形也)及过龙河。驼负经竟入水。
无畏随之。龙王请入宫。讲法三日。开元四
年至长安。帝先梦。梵僧来谒。及寤命工肖
形于壁。洎师入对。即梦所见者。馆之西明
寺。称为教主。秋旱诏祷雨。师以数定为
难曰。必欲致雨恐龙暴物。使谕曰。民苦旱
久矣。暴风疾雨适足快意。即持钵握小刃
搅之。诵密言百过。俄有物若蚪。矫首出
钵。白气盈空。语使人速归。使回视见密云
如练。自讲堂盘空而上。已而震雷风雨飘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6b 页 T49-0296.png
荡庐舍。弥日方息。又以积雨不止。即捏泥
为五媪。作梵语向之。若叱詈者。即刻而
霁。译毗卢遮那苏悉地揭罗等经十馀部。弟
子宝月一行。皆足受道。数求还西。上安慰
不许。二十三年示灭。真体不坏。塔于龙门
之西山(本朝太祖。乾德九年上幸洛阳龙门山广化寺。问无畏三藏塔。瞻敬真体)。
法师一行。张公谨之孙也。初从普寂落发。
卢鸿一见奇之。谓寂曰。此子非君所能模
范。当从其东请南询可也。师所至倒屣迎
之。凡西竺贝叶阴阳纬谶。靡不穷究。传密
教于金刚无畏。结集毗卢遮那经疏登坛灌
顶受瑜伽五部法。至国清学历于老僧。初
至僧布算谓侍者曰。当有弟子求吾算法。
除一算曰。门前溪水西流乃至。师突入稽首
受诀毕。水复东注。自是算法卓诡。开元三
年诏入见。咨出世法及安国抚民之道。时号
天师。帝以国祚为问。答曰。銮舆有万里行。
社稷终吉。以金合进曰。至万里即开视。乃
当归少许耳。禄山之乱上幸成都。至万里
桥悟当归之谶洗然忘忧。终吉者。至昭宗
而绝。昭曾封吉王也。里媪王氏子坐罪当
死。求救于师。令捕七稚豚。日藏其一于
瓮。封以六一泥。咒之七日北斗尽没。太史
奏有大变。师劝帝大赦。媪子遂得免。乃日
出一豚。七日而魁杓尽复。师未解奕。于燕
公座。观王积薪一局遂为敌手。谓燕公曰。
此争先法耳。若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
人为国手。邢和璞谓尹愔曰。洛下闳。造历
时云。八百年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大衍
为五媪。作梵语向之。若叱詈者。即刻而
霁。译毗卢遮那苏悉地揭罗等经十馀部。弟
子宝月一行。皆足受道。数求还西。上安慰
不许。二十三年示灭。真体不坏。塔于龙门
之西山(本朝太祖。乾德九年上幸洛阳龙门山广化寺。问无畏三藏塔。瞻敬真体)。
法师一行。张公谨之孙也。初从普寂落发。
卢鸿一见奇之。谓寂曰。此子非君所能模
范。当从其东请南询可也。师所至倒屣迎
之。凡西竺贝叶阴阳纬谶。靡不穷究。传密
教于金刚无畏。结集毗卢遮那经疏登坛灌
顶受瑜伽五部法。至国清学历于老僧。初
至僧布算谓侍者曰。当有弟子求吾算法。
除一算曰。门前溪水西流乃至。师突入稽首
受诀毕。水复东注。自是算法卓诡。开元三
年诏入见。咨出世法及安国抚民之道。时号
天师。帝以国祚为问。答曰。銮舆有万里行。
社稷终吉。以金合进曰。至万里即开视。乃
当归少许耳。禄山之乱上幸成都。至万里
桥悟当归之谶洗然忘忧。终吉者。至昭宗
而绝。昭曾封吉王也。里媪王氏子坐罪当
死。求救于师。令捕七稚豚。日藏其一于
瓮。封以六一泥。咒之七日北斗尽没。太史
奏有大变。师劝帝大赦。媪子遂得免。乃日
出一豚。七日而魁杓尽复。师未解奕。于燕
公座。观王积薪一局遂为敌手。谓燕公曰。
此争先法耳。若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
人为国手。邢和璞谓尹愔曰。洛下闳。造历
时云。八百年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大衍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6c 页 T49-0296.png
历出。闳言皆验。十五年陪驾幸新丰。道病。
诏京师十大德结坛祈福。十月八日示寂
于华严寺。停龛三七日颜貌如生。塔铜人
原。谥大慧禅师。所著易论大衍历。其目在
唐书艺文志。
** 南山律学
始祖昙无德尊者(法正。鞠多尊者弟子。四分律主。南山所宗) 二祖
昙摩迦罗尊者(法时。西竺沙门。始依四分十人受戒。远承法正) 三
祖北台法聪律师(元魏孝文时。本学僧祇。因考受体首传四分。远承法时)
四祖云中道覆律师(聪之弟子。最初撰疏疏科六卷。以释四分)
五祖大觉慧光律师(初从佛陀禅师出家。陀曰。此子宜先听律。律是
慧基非智不奉。若初从经论。必轻戒网。由是依覆通四分律。撰疏十卷) 六祖高
齐道云律师(从光受学。撰疏钞九卷。判释广文) 七祖河北
道洪律师(从云受学。亦著疏文) 八祖弘福智首律
师(禀戒之前。于古佛塔前。预祈显验。蒙佛摩顶。身心泰然。方知感戒。及寻律部。多会其文。从
洪受学。撰疏二十卷) 九祖南山道宣律师(轻重仪云。先所宗承
首律师者)
鹿园初会多士未纯。以故渐制诸戒用清
三业。既屡被弹诃。复盛闻开显。则世之为
学。将有乘急戒缓之过。故于泥洹之夜。扶
律谈常。严饬来机毋忽学戒。是为以知
常之心扶奉律仪。非同十二年中偏弘
三藏之学也。维南山师。远受佛寄。专典毗
尼。盛述条章。深明持犯。所以正为末代之
机宜也。入道之士。何莫由斯。三学相仍。兹
为初步。撰南山律学志。
法师道宣。京兆钱氏。母梦梵僧语之曰。仁
诏京师十大德结坛祈福。十月八日示寂
于华严寺。停龛三七日颜貌如生。塔铜人
原。谥大慧禅师。所著易论大衍历。其目在
唐书艺文志。
** 南山律学
始祖昙无德尊者(法正。鞠多尊者弟子。四分律主。南山所宗) 二祖
昙摩迦罗尊者(法时。西竺沙门。始依四分十人受戒。远承法正) 三
祖北台法聪律师(元魏孝文时。本学僧祇。因考受体首传四分。远承法时)
四祖云中道覆律师(聪之弟子。最初撰疏疏科六卷。以释四分)
五祖大觉慧光律师(初从佛陀禅师出家。陀曰。此子宜先听律。律是
慧基非智不奉。若初从经论。必轻戒网。由是依覆通四分律。撰疏十卷) 六祖高
齐道云律师(从光受学。撰疏钞九卷。判释广文) 七祖河北
道洪律师(从云受学。亦著疏文) 八祖弘福智首律
师(禀戒之前。于古佛塔前。预祈显验。蒙佛摩顶。身心泰然。方知感戒。及寻律部。多会其文。从
洪受学。撰疏二十卷) 九祖南山道宣律师(轻重仪云。先所宗承
首律师者)
鹿园初会多士未纯。以故渐制诸戒用清
三业。既屡被弹诃。复盛闻开显。则世之为
学。将有乘急戒缓之过。故于泥洹之夜。扶
律谈常。严饬来机毋忽学戒。是为以知
常之心扶奉律仪。非同十二年中偏弘
三藏之学也。维南山师。远受佛寄。专典毗
尼。盛述条章。深明持犯。所以正为末代之
机宜也。入道之士。何莫由斯。三学相仍。兹
为初步。撰南山律学志。
法师道宣。京兆钱氏。母梦梵僧语之曰。仁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7a 页 T49-0297.png
者所怀梁僧祐律师也。处胎弥十二月而
生。九岁遍览群书。十二善习文墨。十五师
日严頵公(于伦反)十六诵法华。两旬而彻。十七
落发。二十依首师进具戒。三衣唯布。常坐
一食。武德四年再依首师学律。性好禅那
期修正定。頵曰。戒净定明慧方有据。始听
未闲。持犯焉识。七年徙居终南纻麻兰若。始
制行事钞。正观四年行般若三昧于清宫精
舍。经九十日。龙化人形礼觐听法。沙弥染
心顾盻其女。龙怒欲害之。念师教诫顿息
恶心。摄毒吐井。白师勿饮此水。及往视
之其井涌沸。又于云际寺行此三昧。前后
二十会。常感天童为之给侍。十九年偕奘
公翻经弘福。笔受润文推为上首。永徽元年
复居纻麻。心劳疾发。忽毗沙门天王授以补
心之方(今和剂局方。有天王补心丹)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
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后在
西明寺深夜行道。足跌前阶圣者扶足。师
问何人。答曰。北天王子那吒。奉命来卫。师
曰。太子威力自在。天竺有可作佛事者。愿
为致之。太子即以所宝佛牙授之。师夜
捧行道昼藏地穴。唯弟子文纲知之。师与
天神往来。言此土灵纵西天圣迹。计三千
八百事。随问随录。为感通传。坐夏有功
庭生芝草。隐居之地水涌白泉。操觚续传则
鸿儒服膺。封土筑坛则梵僧称赞。捷疾送
奇华异果。非人献甘露名香。若此之事不
能毕记。乾封二年春。天人告师曰。师报缘
将尽。当生弥勒内宫。十月三日。众见空中
生。九岁遍览群书。十二善习文墨。十五师
日严頵公(于伦反)十六诵法华。两旬而彻。十七
落发。二十依首师进具戒。三衣唯布。常坐
一食。武德四年再依首师学律。性好禅那
期修正定。頵曰。戒净定明慧方有据。始听
未闲。持犯焉识。七年徙居终南纻麻兰若。始
制行事钞。正观四年行般若三昧于清宫精
舍。经九十日。龙化人形礼觐听法。沙弥染
心顾盻其女。龙怒欲害之。念师教诫顿息
恶心。摄毒吐井。白师勿饮此水。及往视
之其井涌沸。又于云际寺行此三昧。前后
二十会。常感天童为之给侍。十九年偕奘
公翻经弘福。笔受润文推为上首。永徽元年
复居纻麻。心劳疾发。忽毗沙门天王授以补
心之方(今和剂局方。有天王补心丹)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
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后在
西明寺深夜行道。足跌前阶圣者扶足。师
问何人。答曰。北天王子那吒。奉命来卫。师
曰。太子威力自在。天竺有可作佛事者。愿
为致之。太子即以所宝佛牙授之。师夜
捧行道昼藏地穴。唯弟子文纲知之。师与
天神往来。言此土灵纵西天圣迹。计三千
八百事。随问随录。为感通传。坐夏有功
庭生芝草。隐居之地水涌白泉。操觚续传则
鸿儒服膺。封土筑坛则梵僧称赞。捷疾送
奇华异果。非人献甘露名香。若此之事不
能毕记。乾封二年春。天人告师曰。师报缘
将尽。当生弥勒内宫。十月三日。众见空中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7b 页 T49-0297.png
幡华交列。异香天乐。天人同声请师归觐弥
勒。上闻之。诏天下寺院。图形奉祀。穆宗制
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
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沈佛日
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懿宗朝谥澄照。师
所撰删定僧戒本(一卷今所盛行)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
注僧戒本(三卷)戒疏(四卷)注羯磨经(二卷)羯磨疏
(四卷)行事钞(三卷)尼戒本(一卷)比丘尼钞(三卷)拾
毗尼义钞(三卷)亡物轻重仪。章服仪。归敬仪。
正行忏悔仪。新学教诫仪(各一卷)法华义苑(三十卷亡本)
释迦方志(二卷)佛道论衡(四卷)续高僧传(三十卷)后
续僧传(十卷)广弘明集(三十卷)三宝感通记(二卷)天
人感通传(一卷)大唐内典录(十卷)。
铠庵曰。澄照娄感天神。扬搉律相。参诸
异部。以四分为宗。撰述疏钞破斥诸
家。但据成实论师之说。以五义分通大
乘。立为圆宗戒体(日本师为问以难)又立三种忏
法。不依方等普贤。乃取唯识别教。以为
末世初心忏重观法。判位太高。不无可
议。
律师允堪。锡号智圆。庆历间主钱唐西湖菩
提寺。撰会正记。以释南山之钞。厥后照律
师出。因争论绕佛左右衣制短长。遂别撰资
持记。于是会正资持。遂分二家。
律师元照。馀杭唐氏。初依祥符鉴律师。十八
通诵妙经。试中得度。专学毗尼。后与择映
从神悟谦师。悟曰。近世律学中微。汝当明
法华以弘四方。复从广慈才法师受菩萨
戒。戒光发见(详见才法师传)乃博究南山一宗顿渐律
勒。上闻之。诏天下寺院。图形奉祀。穆宗制
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
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沈佛日
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懿宗朝谥澄照。师
所撰删定僧戒本(一卷今所盛行)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
注僧戒本(三卷)戒疏(四卷)注羯磨经(二卷)羯磨疏
(四卷)行事钞(三卷)尼戒本(一卷)比丘尼钞(三卷)拾
毗尼义钞(三卷)亡物轻重仪。章服仪。归敬仪。
正行忏悔仪。新学教诫仪(各一卷)法华义苑(三十卷亡本)
释迦方志(二卷)佛道论衡(四卷)续高僧传(三十卷)后
续僧传(十卷)广弘明集(三十卷)三宝感通记(二卷)天
人感通传(一卷)大唐内典录(十卷)。
铠庵曰。澄照娄感天神。扬搉律相。参诸
异部。以四分为宗。撰述疏钞破斥诸
家。但据成实论师之说。以五义分通大
乘。立为圆宗戒体(日本师为问以难)又立三种忏
法。不依方等普贤。乃取唯识别教。以为
末世初心忏重观法。判位太高。不无可
议。
律师允堪。锡号智圆。庆历间主钱唐西湖菩
提寺。撰会正记。以释南山之钞。厥后照律
师出。因争论绕佛左右衣制短长。遂别撰资
持记。于是会正资持。遂分二家。
律师元照。馀杭唐氏。初依祥符鉴律师。十八
通诵妙经。试中得度。专学毗尼。后与择映
从神悟谦师。悟曰。近世律学中微。汝当明
法华以弘四方。复从广慈才法师受菩萨
戒。戒光发见(详见才法师传)乃博究南山一宗顿渐律
诸宗立教志第十三¶ 第 297c 页 T49-0297.png
仪。常布衣持钵。乞食于市。主灵芝三十年。
众至三百。义天远来求法。为提大要授菩
萨戒。会几满万。增戒度僧。及六十会。施食
禳灾。应若谷响。所至伽蓝必为结界。每曰。
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政
和六年秋九月一日。集众讽普贤行愿品。趺
坐而化。湖上渔人皆闻天乐。葬于寺之西
北。谥大智。塔曰戒光。常谓其徒曰。化当
世无如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乃述资
持记(释事钞)济缘记(释羯磨疏)行宗记(释戒疏)住法记(释遗教疏)
报恩记(释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小本弥陀。皆有
义疏。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杂著芝园集二
十卷。
铠庵曰。律师以英才伟器。受[怡-台+(由/卜)]悟弘四
分之记。斯可矣。而乃别为观经述新疏。
抗分事理。专接钝机。废弃格言唯任臆
说。此草庵辅正。不得已而条攻之也。至
于律家扶新之出。适足以扶不义以抗
义戒之哉。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九(终)
众至三百。义天远来求法。为提大要授菩
萨戒。会几满万。增戒度僧。及六十会。施食
禳灾。应若谷响。所至伽蓝必为结界。每曰。
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政
和六年秋九月一日。集众讽普贤行愿品。趺
坐而化。湖上渔人皆闻天乐。葬于寺之西
北。谥大智。塔曰戒光。常谓其徒曰。化当
世无如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乃述资
持记(释事钞)济缘记(释羯磨疏)行宗记(释戒疏)住法记(释遗教疏)
报恩记(释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小本弥陀。皆有
义疏。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杂著芝园集二
十卷。
铠庵曰。律师以英才伟器。受[怡-台+(由/卜)]悟弘四
分之记。斯可矣。而乃别为观经述新疏。
抗分事理。专接钝机。废弃格言唯任臆
说。此草庵辅正。不得已而条攻之也。至
于律家扶新之出。适足以扶不义以抗
义戒之哉。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九(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