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元¶ 第 441a 页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六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 元

都燕。起世祖。至顺帝。凡八主。□十□年。

** 世祖

世祖讳忽必烈。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睿宗第四子。
庚申即位。改元中统元年。大赦。普度僧尼。十二月以
梵僧八念思八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事。二年五
月赐僧子聪(刘太保也)怀孟刑州田各五十顷。赐庆寿寺
海云大士陆地五百顷。三年十一月作大佛事于昊
天寺七昼夜。赐银一万五千两(元史)。至元元年甲子都
燕。设会度僧。诏国师扮弥达癹思八登座授秘密戒。
八月拜刘秉中太保参领中书省事(通载)。二年诏谕总
元¶ 第 441b 页 X87-0441.png
统所僧人通五大部经者为中选。以有德业者为州
郡僧录。判正副都纲等官。仍于各路设三学。讲三禅
会。三年正月敕僧道祈福于中都寺观。诏以僧机为
总统。居庆寿寺。六年十一月作佛事于太庙七昼夜。
七年诏请胆巴金刚上师住持仁王寺。十二月建大
护国仁王寺于高良河。敕更定僧服色。八年五月修
佛事于琼花岛。十一年建国号曰元。九年集都城僧
诵大藏经九会。十四年建大圣万安寺。二月诏以僧
亢吉祥.怜真加加瓦并为江南总摄掌释教。除僧租
税。禁扰寺宇者(元史)。十五年正月旦设会斋僧。十八年
诏除道德经外其馀化胡等经悉烧毁之。敕翰林院
臣唐方.王构.李谦.阎复.李铸.王盘等撰碑(文具通载)。二十
五年正月十九日江淮释教都总统杨辇真迦集江
南禅教至燕京问法。径山住持云峰妙高对扬称旨
(事备通载)。帝尝问帝师曰。修寺建塔有何功德。师曰福荫
大千。由是建仁王寺。命帝师斋竟。天雨金华。帝曰何
故有此祥瑞。师曰。陛下心华内发。天雨金华赞叹。帝
问蜀僧元一曰。孔老徒众何以至少。如来徒众何以
至多。元一曰。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帝设资戒大
会随处放光。帝问帝师曰。光从何处来。师曰。感应道
交。佛光应现。帝诏十高僧于内殿供养。帝端坐不动。
诸大德亦复默然。帝乃曰此是真实功德。帝万机之
暇自奉施食。持数珠课诵。帝召群臣曰。朕以本觉无
二真心治天下。如观海东青取天鹅。心无二故。帝目
元¶ 第 441c 页 X87-0441.png
有天下寺院田产二税尽复之。普令缁侣安心办道。
世祖实录百馀篇。字字句句以弘教为已任(弘教集)。在
位三十五年。寿八十。国语曰薛禅皇帝。

** 成宗

成宗。讳铁木耳。世祖之孙。裕宗真金第三子。即位改
元元贞。是年诏悦堂訚公至阙。入对称旨。赐号通慧
禅师并金襕法衣。大德元年给钞千锭建临洮寺。世
祖尝以五台绝境欲为佛寺而未果也。帝继志建寺。
赐名万寿祐国寺。命真觉国师文才为住持。三年命
弘济大禅师江浙释教总统。补陀僧宁一山赍诏使
日本九年。辇真监藏卒。赙金五百两。银一千两。币帛
万疋。钞三千锭。仍为建塔寺。国语曰完者笃皇帝(元史
并通载)。

** 武宗

武宗。韩海山。顺宗答剌麻八剌长子。即位改至大。元
年发军千五百人修五台山佛寺。帝幸上都。建佛寺
于大都。又以银七百五十两。钞二千二百锭。币帛三
百疋。施昊天寺为水陆大会。至大间特旨赐元叟端
公师号曰慧文正辩并金襕袈裟(元史并塔铭)。国语曰曲
律皇帝。

** 仁宗

仁宗。讳爱育黎拔刀八达。顺宗次子。武宗弟也。壬子
即位改元皇庆。元年以西僧藏不班八为国师。赐玉
印。赐大普庆寺金千两。银五千两。钞万锭。修香山普
元¶ 第 442a 页 X87-0442.png
安寺(元史)。延祐元年敕建旃檀瑞像殿。封普庵禅师加
号。诏曰。朕闻佛氏以空寂为宗。凡学所遵者宁欲建
名号殊称谓以示天下后世哉。而国家非此无以昭
尊德乐道之意也。朕自即位以来。闻袁州路南泉山
慈化禅寺普庵寂感妙济真觉昭贶大德慧庆禅师。
绍临济之绪。超华严之境。德映当代。泽被方来。其道
甚尊显。心切慕之。可加定光之塔曰定光灵瑞之塔
(通载)。三年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元叟端公升座说法。
竣事入观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上衷。加赐佛日普
照之号并金襕袈裟(塔铭)。六年赐大兴教寺僧斋。食钞
二万锭。乾元寺钞万锭。俾营子钱。供缮修之费(元史)。帝
闻天目中峰明本之道。聘之不至。制金纹伽黎衣赐
之。号之曰佛慈圆照广慧禅师。赐狮子院额曰正宗
禅寺。敕翰林学士承旨吴兴赵公撰碑以赐(广录)。国语
曰普颜笃皇帝。

** 英宗

英宗。讳硕德八剌。仁宗嫡子。即位改至治。元年诏各
路立帝师殿。敕建帝师殿碑(通载)。作大佛事于宝慈殿。
以西僧牙八剌里为元永延教三藏法师。授金印。又
命拜住造寿安山寺。又作佛事于光天殿。铸铜为佛
像。置玉德殿。又脩佛事于文德殿。以僧洪为释源宗
主。授荣禄大夫。帝幸上都。遣使赐撤思加地僧金二
百五十两。银二千五百两。袈裟二万。币帛幡茶各有
差遣。咒师朵儿只往牙济.班卜二国取佛经。作金塔
元¶ 第 442b 页 X87-0442.png
于上都。藏佛舍利。敕天下诸司命僧诵经十万部。敕
京师万安.庆寿.圣安.普庆四寺。杨子江金山寺。五台
万圣佑国寺。作水陆胜会七昼夜。三年诏僧儒书金
字藏经。是年召湛堂澄公至京入对明仁殿。被旨于
青塔寺校正经律论三藏。特赐金襕袈裟。帝重天目
中峰之道。封香制衣遣使即其居修敬。帝为格坚皇
(元史.广录.塔铭)

** 晋王(史称泰定帝)

王讳也孙铁木儿。显宗甘麻剌之长子。裕宗嫡孙。即
位改泰定元年。帝次中都修佛事于昆刚殿。命僧作
佛事于大内。以压雷塑马哈吃剌佛像于延春阁之
徽清亭。修西番佛事于安山寺。六月癸亥作礼拜寺
于上都。修黑牙蛮塔哥佛事于水晶殿。帝受佛戒于
帝师。绘帝师八思巴像颁行各省俾塑祀之。二年命
西僧作烧香坛佛事于延华阁。三年建殊祥寺于五
台山。赐田三百顷。以西僧公哥为帝师。赐玉印。命帝
师作佛事于天源延寿寺。致和元年命帝师修佛事
于禁中。帝御兴圣殿受无量寿佛戒于帝师。命僧千
人修胜会于镇国寺。诏帝师命僧修佛事于盐官州。
仍造浮屠二百十六所以厌海溢(元史)

** 文宗

文宗。讳脱脱帖睦耳。武宗次子。即位改天历元年。革
行宣政院。立十六处广教总管府。命高昌作佛事于
延春阁。二年命改集庆潜邸建龙翔集庆寺。建承天
元¶ 第 442c 页 X87-0442.png
护圣寺(元史)。帝闻中峰高行。于是赐谥与碑。谥曰智觉。
塔曰法云。召奎章阁学士虞集至便殿。命撰中峰塔
(广录)。龙翔集庆寺成。妙拣硕德开山。笑隐訢禅师首
膺其选。特升三品文阶。明年驿召赴阙入见奎章阁。
赐坐。咨问法要。对扬称旨(塔铭)。诏以平江官田一百五
十顷赐龙翔寺及崇禧寺。诏诸僧寺田自金宋所有
及累朝赐予者悉除其租。其有当输租者仍免其役。
僧还俗者听复为僧。武宗忌辰命高丽汉僧三百四
十人诵经二藏于崇恩福元寺。至顺元年帝及皇后
燕王受佛戒。以西僧旭你迭八答剌班的为三藏国
师。赐金印。帝幸上都。命西僧作佛事于乘舆。命西僧
于五台山及雾灵山作佛事各一月。为皇太子祈福。
遣使召赵世延于集庆。以泥金畏兀寺书无量寿佛
经千部。诏以泥金书佛经一藏。命西僧于万岁山闵
忠阁作佛事(元史)

** 顺帝

顺帝。讳妥欢贴睦尔。明宗长子。即位改元统元年。二
年正月罢广教总管府。复立行宣政院。是年大普庆
寺住持善达密的理表奏。以先师明本广录入藏。帝
可其奏。加普应国师(广录)。至元三年徵西域僧迦剌麻
至京。号灌顶国师。赐玉印。至正元年十一月命永明
寺写金字藏经一藏。免天下税粮。三年十二月诏写
金字藏经。六年十二月诏复立护国仁王寺。七年二
月兴圣宫作佛事。赐钞二千锭。二十八年国除。
元¶ 第 443a 页 X87-0443.png

大明皇帝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谥曰顺帝(元史)

** 沈王

王姓王氏。讳章。号海印居士。高丽王子也。仁宗时为
驸马太尉。闻天目中峰之道。尝使人从师问法要意。
以为未足。请于仁宗亲往见之。于是万里函香登山
拜礼。起谓人曰。吾阅人多矣。未有如师福德最胜者。
获师开示。涕泪感发。王乃构亭岩前曰真际。表得法
(中峰塔铭)。王问法书曰。弟子太尉沈王章顿首百拜和
南。天目中峰和尚大禅师座下。章眇德。叨预天姻。爵
禄虽荣。常遵佛化。仰灵山之付嘱。怀觉树之潜辉。每
对真容。诚切瞻恋。至于修崇胜事。听演教乘。颇尝及
矣。而禅宗向上一著罔知所趣。伏审吾师。道传天目
名简帝心。良以江山迢遥尚阻执侍。渴仰醍醐。思沾
花雨。极悬悬也。缅想天人叶赞法候胜常。今专遣洪
钥谨赍信香代伸礼敬。久向和尚养高泉石。他方多
请住持。曾未垂诺。柰无相法身欲隐弥露。曷若出世
度生广开利益。然闻江南灵迹圣境久欲游观。秋冬
间倘得旨南来。首当参扣。愿兴悲济。先此布区区。幸
祈法照(广录)

** 刘秉忠

秉忠。字仲晦。因从释氏。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
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曾大父仕金为刑州节度使。
因家焉。遂为刑州人。父润为刑州录事。秉忠生而风
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年十
元¶ 第 443b 页 X87-0443.png
三为质子于帅府。十七为刑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
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
乃汩没于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其
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寺虚照禅师招
致为僧。俾掌书记。复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
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博学多艺。邀与俱行。既
入见。应对称旨。屡承[(厂@((既-旡)-日+口))*页]问。秉忠于书无所不窥。尤𨗉
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
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
之。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
林。上书数千言。秉忠虽居帝左右。犹不改僧服。时人
称为聪书记。世祖至元元年翰林承旨王鹗奏言。秉
忠野服散号。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帝览
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预中书省事。以翰林
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十一年扈从至上都。其地
有南屏山。尝筑精舍以居之。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
而卒。年五十九。十二年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
宗赠太师。谥文正。仁宗又进封常山王。初世祖征云
南伐宋。秉忠赞之。以天地好生为德。佛氏以慈悲济
物为心。方便救护。所全活者不可胜计。秉忠自幼好
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
异平昔。自号藏春散人。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澹。
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无子。以弟秉恕之子兰章为
(元史)
元¶ 第 443c 页 X87-0443.png

** 王磐

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也。世业农。进资德大夫。致仕
閒居不妄言笑。年九十卒。追封洺国公。谥文忠。世祖
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焚毁道藏伪经。敕磐等撰
碑文。略曰。昔在宪宗朝。道家者流出一书曰老君化
胡成佛经。及八十一化图。镂板传布。其言鄙陋诞妄。
意在轻篾释门而自重其教。罽宾大师兰麻总统.少
林长老福裕奏闻。时世祖居潜邸。宪宗有旨。令僧道
二家同诣上所辨析。二家自约。道胜则僧冠首而为
道。僧胜则道削发而为僧。僧问道曰。汝书化胡成佛。
且佛是何义。道对曰。佛者觉也。觉天觉地觉阴觉阳
觉仁觉义之谓也。僧曰。是殆不然。所谓觉者。自觉觉
他觉行圆满。三觉圆明故号佛陀。岂特觉天地阴阳
仁义而巳耶。上谓近侍曰。吾亦先知仁义是孔子之
语。谓佛为觉仁义。其说非也。道士又持史记诸书以
进而欲取胜。帝师板的达癹合师八问曰。史记有化
胡之说否。道曰无。又问老子所传何经。曰道德经。曰
道德经中有化胡事否。曰无。曰。史记中既无。道德经
中又无。其为伪妄明矣。尚书姚枢曰。道者负矣。上命
如约行罚。臣磐等闻老氏之为道也。以清净为宗。无
为为本。谦冲以处己。损抑以下人。非有贪欲好胜之
事。厥后支分派列。徒属䆮盛。袭讹成伪。誇诞百出。清
净一变而为污秽。无为一变而无所不为。且夫释氏
之教宏阔胜大。非他教所儗伦。历千百世圣帝明王
元¶ 第 444a 页 X87-0444.png
莫不尊崇。东[曰/月]扶桑。西极昧谷。冰天桂海山河大地
昆虫草木胎卵湿化有情无情百千万类皆依佛荫。
生息动止于天地之间。故天上天下惟佛为尊。超出
乎有生之表。归极乎无碍之真。智周三界。神妙诸方。
泽及大千。功用不宰。其大有如此者。慈航所至无溺
不援。法雨所沾有生皆润。臣磐等敬为之书。俾学老
氏者有所警焉(通载)

** 程文海

文海。字钜夫。避武宗讳。以字行。自号雪楼。特授光禄
大夫。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仁宗建旃
檀像殿。钜夫撰记。略曰。道非有像。作易者必拟诸形
容。法本皆空。度世者暂资于色相。谓如指空为镜。不
若以镜而喻空。即树占风。将使识风而忘树。是以双
林付嘱舍利以凡圣而遍分。千辐经行足迹亘古今
而常在。非眩神通于幻境。实开方便于迷津。所谓由
自以会心。即心而即佛者也。栴檀瑞像者。佛之真像
也。其犹万影沉江如如不异。孤光透隙一一皆圆。夫
岂择地而容。盖以随缘而应。望梅林而止渴。靡不同
瞻。泛竹叶以言归。谁堪共载。惟我圣天子道跻先圣。
慈等觉皇。祝长乐之春秋恒游佛地。企如来之岁月
坐阅人天。爰命集贤大学士李衎及教禅耆德叙其
本末。乃云。释迦如来。净饭王太子。生于甲寅四月八
日。为成周昭王二十六年。既生七日。佛母摩耶夫人
往生忉利。太子出家进道。穆王三年癸未道成。八年
元¶ 第 444b 页 X87-0444.png
辛卯思报母恩。遂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优阗国王自
以久失瞻仰。欲见无从。乃刻栴檀为像。目犍连虑有
缺漏谬。躬以神力摄三十二匠升忉利天。谛观相好。
三返乃得其真。既成。国王臣民奉之犹真佛焉。及佛
自忉利天复至人间。王率臣庶同往迎佛。像腾步空
中向佛稽首。佛为摩顶授记曰。我灭千年之后。汝从
震旦广利人天。由是瑞像在西土一千二百八十五
年。龟兹六十八年。凉州十四年。长安十七年。江南一
百七十三年。淮南三百十七年。复至江南二十一年。
汴梁一百七十六年。北至燕京居今圣安寺十二年。
北至上京大储寺二十年。南还燕宫内殿五十四年。
大元丁丑岁三月燕宫火。尚书石抹公迎还圣安寺。
居今五十九年。当世祖至元十二年。遣大臣孛罗等
四众备法驾仗卫音伎奏迎万寿山仁智殿。建大圣
万安寺二十六年。自仁智殿奉迎于寺之后殿。世祖
躬临大作佛事。计自优阗王造像之岁至今延祐三
年。凡二千三百有七年矣(云云)。古之圣人教民追远
报本之道。而于祭祀之礼。庙则木为之主。祭则孙为
之尸。后也乃有像设焉。而不知其所由始。由斯观之。
其原于西域之俗也欤。夫佛为世出世间之尊。又何
俟于赞述。然欲知佛之为佛。固不在于色相。而况于
其似色相者乎。然苟不自其似而求之。又将无所措
其归向之心。是故法身无相必假相以表真。至道绝
言亦因言而阶妙。若于粗者犹拳拳而不忘。则其进
元¶ 第 444c 页 X87-0444.png
也殆庶几乎。夫以金石之捍坚犹未能必可久。今以
一木之为而绵历若此。然而佛之自卫固甚周。而人
之保之也抑岂一手足之功哉。嗟夫溯延二千年有
奇。至于陛下然后发德音。纪洪烈。非缓也。熙明之治
至是而始隆。虽典祀之外犹必以斯文文之也。然则
化之渐被者广矣。不其盛欤(通载)

** 赵孟頫

孟頫。字子昂。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至
元二十三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
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神彩焕发。如
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之上。或言孟
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累官至翰林学
士承旨。至治元年六月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
文敏(元史)。孟頫四五岁时闻母丘夫人说临月梦一僧
入𥨊室。觉而生孟頫。故十一二岁便好写金刚经。后
但与僧语便若眷属。至于今六十有五矣。日扰扰人
事。不能有所悟入。恒以自叹(公跋华严经合部)。孟頫重天目
中峰之道。每受师书必焚香望拜。与师书必自称弟
子。公提举江浙儒学。叩师心要。师为说防情复性之
旨。公后入翰林。复遣问金刚般若大意。师答以略义
一卷。公每见师所为文辄手书。又𦘕师像以遗同参
(广录)。中峰有劝修净业偈一百八首。孟頫作赞曰。净土
偈者。中峰和尚之所作也。偈一百八首。按数珠之一
周也。悯众生之迷途。道佛境之极乐。或驱而纳之。或
元¶ 第 445a 页 X87-0445.png
诱而进之。及其至焉一也。弟子赵孟頫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恒河沙数之众生。一一
众生一一佛。一一惟心一净土。而诸众生无始来。因
痴有欲增爱浊。根尘缠染不自觉。流转生死堕恶趣。
我师中峰大和尚。慈悲怜悯诸众生。殷勤为作百八
偈。普告恒沙诸有情。如是受病等痛切。若人依师所
教悔。一念念彼阿弥陀。一念念巳复无念。自然往生
安乐国。阿弥陀佛为接引。径坐金色莲华台。池中莲
花如车轮。微风吹香遍法界。频伽并命及鹦鹉。白鹤
孔雀播妙音。黄金界道七宝树。宴坐受兹胜妙乐。诸
恶苦趣咸无有。悉皆吾师之所度。实无众生师度者。
惟众生心净土故。是故我今稽首礼。重赞我师之弘
(广录并本集)

** 袁桷

桷。字伯长。四明人。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荐为国
史院检阅。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谥文清。有清容集
行于世。撰禅林清规序。略曰。释氏之教为三宗。见于
动作日用。不敢一有犯越者为律宗。达磨之学则不
然。调伏于准绳之外。放形骸。黜边幅。守礼者莫能与
之辩。而其从心不踰矩。卒有合于自然。是则缮性之
效。略外以理内于斯。见之矣。淫欲嗔恚皆谓之道。大
雄氏托言为喻。将以语夫上智。愚者不察。悉得以自
恣。职教者忧之。于是为清规而曲为之防(云云)。华严
寺碑有云。大雄氏曰。性本至善。迁以随欲。欲由妄生。
元¶ 第 445b 页 X87-0445.png
性日益昏。故为物为变。至于摩荡轇轕生死靡分。于
是有忏解之说焉。有追崇之说焉。使生得以断。死得
以离。则本性湛空无有垢累。道奚病矣。华严说辞以
富贵为喻。终之以返真复初。俾世之所景慕。由境以
入。因境而悟。入于无相。其于喻也深有旨矣。书噩上
人撰慈照师行述。略曰。佛氏之言汪洋浩博。译润有
工拙。体制则一言。佛者三宗。而习禅学者必以悟入
为證。将从其言耶。则质野不足以传远。引而删之。又
惧其不与道合。梦堂噩上人示所为慈照师行述。泊
焉若玄酒之致其诚。韬兮若絅衣之蒙其饰。逞奇阐
幽大小委折。各当其职。合儒者之辞。传信永远为无
疑也(清容集)

** 虞集

集。字伯生。宋丞相允文五世孙。其先蜀人。父汲。宋黄
岗尉。宋亡侨居临川之崇仁。大德初始至京师。以大
臣荐授大都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自将仕郎十二
转为通奉大夫。封仁寿郡公。谥文靖。尝辟右室。书邵
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接方外士。必扣
击其说。以为圣人之教不明。为学者无所底止。苟于
吾道异端疑似之间不能深知。而欲窃究夫性命之
原。死生之故。其不折而归之者否矣(元史)。尝曰。佛以因
果二法制服得天下人心。无智愚贤不肖。总出不得
这两个字。撰北涧简公塔铭。有曰。自昔奇伟之士。或
旷世一遇。其不恒见于天下者何也。盖尝闻之。岂无
元¶ 第 445c 页 X87-0445.png
其人哉。自夫世务之沉冥。俗学之缠糺。有不足以挚
而留之者。于是脱然自拔于浮沉起灭之表。以求其
本初之极至者。皆其人也。晦机熙公塔铭有曰。闻佛
氏之宗。禅者其度人也。以悟为则。必使自致于思虑
之所不及。时至机应则决而启之。是以言发意解。解
泯言忘。谓之不立文字。岂欺我哉。水陆缘起赞略曰。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如摩尼珠五色随应。如何累劫
业识相因。无明展转生死根尘。我佛慈悲施方便力。
如大医王救彼痼疾。饿者与饱渴者与浆。幽暗与明
热恼与凉。况尔六道诸苦随业。不藉佛恩何由自洁。
杭州报国寺钟铭曰。我以慈悲大愿力。运大音声作
佛事。充满虚空体无碍。有间即觉成解脱。人天龙海
无尽际。过去未来见在者。一音所摄悉平等同我报
国如报佛。永住坚固宣妙法(邵庵集)

** 揭奚斯

奚斯。字曼[(厂@((既-旡)-日+口))*页]。龙兴富州人。大德初擢为授经郎。累官
至翰林直学士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阶中奉大夫。
封豫章郡公。谥文安。尝撰中峰广录序。略曰。丛林㘽
培滋植必以其道。苟不以其道而偷安利养贪欲嗔
恚。是皆丛林斫伐之斧斤殒获之霜霰耳。至于推明
其法。必使之断言语。绝依解。参则真参悟则实悟。乃
始谓之传佛心宗。其煅炼之稳密。勘辩之明确。无假
借。无回互。凛凛然烈日严霜可畏也巳。至若提撕放
扬。则如四渎百川。千盘万转冲山激石。不归于海不
元¶ 第 446a 页 X87-0446.png
巳也。其大机大用见于文字有如此也(广录并元史)

** 冯子振

子振。攸州人。自号海粟居士。其豪俊与陈刚中略同。
刚中敬畏之。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
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子振疾书。随纸
多寡顷刻辄尽(元史)。尝撰梅花百咏呈中峰和尚。又为
中峰撰净土偈赞并序曰。幻住道人净土偈。一百八
首数等念珠。若人念念阿弥。如晋唐向上诸贤刘遗
民.白香山辈同参净社。是人获福无量。即得净土现
前。到他日持珠默坐时。一百八偈三千二十有四言。
元不曾说一字尔。时发愿学人冯子振稽首作礼而
作赞曰。我观幻住师。于幻无所住。虽不住于幻。能觉
如幻人。幻人汝当知。垢与净相对。虽垢即净性。净土
应现前。是故幻住师。演说净土偈。偈本不须说。说偈
一巳多。手提古佛机。数与念珠等。善知识观察。是偈
非世间。假使古佛生。所说亦如是。悟即一偈了。百八
偈亦然。凡夫一偈迷。何况百八偈。一偈偈四句。句句
义毕彰。字数逾三千。其实无一字。偈迷念珠转。偈悟
转念珠。若人于此中。一一总无念。于无念念佛。无念
亦复无。红爪绀发螺。种种日毫相。有目具瞻仰。月面
照日轮。花敷四色莲。出微妙香洁。所生皆净土。云何
更西方。是人见弥陀。悉得安隐住。

** 柳贯

贯。字道传。东阳人。尝为太常博士。撰竺元道公语录
元¶ 第 446b 页 X87-0446.png
序。略曰。禅有机而兵有法。故谈禅如用兵。必至于客
主兼对迹用双泯。而后忘法證法忘机契机。胜妙圆
明有不足言矣。少林初祖佩道东来。以为三世诸佛
实无有法而实未尝忘法。道不累言。言累道矣。其曰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者。将以荡杂识之情尘。示明心
之指要。非徒以矫夫造论称师枝辞蔓语之失而巳
也。

** 黄溍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延祐二年第进士。授台州宁
海丞。自将仕郎七转至中奉大夫。封江夏郡公。谥文
献。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溍与抑贯.虞集.揭奚斯游。
人号曰儒林四杰(元史)。尝撰虎丘寺记。略曰。自佛学行
于中土。法幢所建必天下之名山。莫不侈为宝构华
居以宅夫形胜。盖以表灵山之未散。作大众之依怙。
俾来者睹相而生信也。丹青土木之事。虽若涉于有
为。而事之于理不相留碍。推理而适于事。清净觉地
即大伽蓝。混事而归于理。积土聚沙皆巳成佛。一切
世间成住坏空之相。固未有出于心境之外者。苟非
乘方便力。游戏如幻。安能具大庄严为无上之胜因
也哉。蒋山志公塔院记。结语云。若夫圣师为如来使。
密赞化机。乘方便而示现有生。假神通而摄诱群品。
不思议事固非凡情所能度量也(本集)。兹上人扁其庵
曰息。公为之铭曰。谓庵非人。孰累于名。谓人非庵。名
孰与婴。所息者境。能息者智。庵耶人耶。依正不二。刹
元¶ 第 446c 页 X87-0446.png
那之顷。能所双忘。十刹何短。一息何长。勿生疲劳而
止中路。出此草庵非汝住处。

** 胡长孺

长孺。字汲仲。号石塘。永康人。主宁海簿。晚寓武林坐
逝。尝搆斋曰颜乐。与赵孟頫.韩明善.段吉甫.郭斯道
诸公论道斋中。汲仲尝著大同论。有曰。孟子没一千
四百年。道潜统绝。子周子出。然后潜者复光。绝者复
续。河南程氏二子得周子之传。周子之传出于壮固
竹林寺寿涯禅师。程子四传而得朱氏文公。文公后
得张钦夫讲究此道。方觉脱然处。曰。前日所闻于竹
林而未之契者。皆不我欺矣。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
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排击。都不胸劄著病
处。亦可笑也(大同论)

** 韩性

性。字明善。山阴人。魏忠献公韩琦八世孙。隐居不仕。
谥庄节公。淹贯经史。精通内典。尝曰。佛居西土。风教
有异。然极能劝化得人。我观今人凡修佛事。未有不
端心正念者。虽愚夫愚妇欲闻经礼像。必预斋戒持
敬去欲。然后从事。虽吾圣人复生。劝人为善不过如
此。正恐未能也。尝谓颜乐斋门人朱仲弘曰。佛去世
巳久。后人如此恭敬他。诵他的言语。你道佛要人如
此耶。教人如此耶。若强人从己。谁人肯从。如今人一
句言语要行于一乡亦不可得。且佛之言语奚翅数
百万里。凡日月光照所及处无不信服。仲弘闻之默
元¶ 第 447a 页 X87-0447.png
(性学指要)。撰金刚助显序曰。世雄利见普拯群迷。随机
立教。破我法之二执。遮种现之二疑。开摩诃衍之要
门。示修多罗之总要。其惟金刚经乎。言密旨微。论说
莫既。洪惟大士入日光之正定。奉睹史之密言转授
天亲。辅传圣教。译八十行之偈。断二十七种之疑。内
鉴泠然。若合一揆。若夫润文释疏而意明。因疏通经
而理现。义必宗于二论。释每贯乎群言。其惟金刚助
显乎。助显者。山阴定法师之所著也。迨今二百年。别
峰同公流通教观。契悟此书。刻之宝林丈室。俾予志
其后。嗟夫。因指见月。见月而忘指。因经见性。见性而
忘经。经尚可忘。何况于疏。然文字不离于实相。演论
岂外于真如。依福胜以较量。示受持之方轨。二空圆
极。永超住相之愆。四众奉行。同受成佛之记。

** 欧阳玄

玄。字元功。冀郡人。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
制诰兼修国史。谥文公。尝曰。程子平生爱看佛书。但
不及朱子之博览而究极其异同也。撰昙芳忠公塔
铭。略曰。至治辛酉。师住蒋山。泰定乙丑正月二十四
日梁王至建康。是夕寺菑。明日王诣寺问师曰。兴复
若何。师曰赖有大檀越在。明年范铜作钟。王以宝珠
施入冶垆。既成而宝珠莹然在钟款。万岁上又问师
曰。寺既毁矣。佛依何住。师曰。古佛过去。今佛再来。王
大喜。王尝自举锄剌地开基施财。嘱师建梵宇。名曰
崇禧。一日问师曰。衲子所谓蒋薄粥者何也。师曰将
元¶ 第 447b 页 X87-0447.png
谓殿下忘却。又问曰。衲子所云三只袜者何也。师曰。
国内山川俱踏遍。今朝亲到梵王家。致和元年王入
登大宝。改元天历。遣使函香至蒋山谢宝公兼劳师。
二年春遣使特授师大中大夫广慈圜悟大禅师。住
持大崇禧万寿。兼领蒋山太平兴国禅寺。至正二年
行宣政院使纳麟高公起师住径山。五年特旨命师
住大龙翔集庆寺。六年三月退居广慈庵。七月寺灾。
师惕然。念先皇厚恩而起。再主寺事。七年寺成。八年
示寂。阇维舍利无算(铭不录)

** 邓文原

文源。字善之。巴西人。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谥
康庄。撰石林巩公塔铭曰。佛氏之道。非有非空。非垢
非净。是正法宗。俗昧原本。嚣昏荡潏。不有津筏。曷拯
于溺。言为理筌。理得言忘。有泥言说。大道榛荒。惟石
林师。祇园之杰。一念昭容。万法了彻。本无有法。为觉
群迷。出方便慧。作诲导师。南山缭屏。慧日其顶。自师
之亡。山空云冷。师亦不亡。空无生灭。勒铭山阿。昭示
来哲。

** 张翥

翥。字仲举。号蜕庵。封潞国公。有衡山二十三题之诗。
今止录若干首。般若寺曰。般若南朝寺。思公第一传。
拓开方丈地。坐断再生禅。贝叶收经夹。昙华散法筵。
山灵应夜夜。来礼佛灯前。一坐岩曰。初地灵峰下。重
来为讲经。神应合掌受。石亦点头听。云鹤随飞钵。湖
元¶ 第 447c 页 X87-0447.png
龙入净瓶。至今华雨处。长照一灯青。二生塔曰。塔寺
前朝旧。山林宿业空。法身无幻坏。藏骨自神通。宝供
珊瑚碧。珠光舍利红。无缘香一瓣。回向佛堂中。三生
藏曰。神僧涅槃处。那有去来今。尚记三生石。难磨万
古心。地埋禅刹古。山掩岳祠深。长日閒钟梵。萧萧枫
桂林。定心石曰。燕坐百念息。湛然方寸间。相无分彼
我。空巳判真顽。魑魅来相试。刍尼去不还。从人笑痴
衲。长日此看山。砖镜亭曰。曹溪一祖后。衡岳世多贤。
分得灯相续。提将密印传。法音风万籁。禅性月中天。
珍重磨砖喻。微机要自诠。大慧塔曰。大慧谈经地。林
园即给孤。凿云藏舍利。鞭石起浮图。风铎时喧寂。天
灯忽有无。沙门每来此。三绕作南谟。

** 杨维祯

维祯。字廉夫。越之诸暨人。泰定间以宏辞奥学登高
科。出令天台。累迁至江西提举学校通五经。晚年寓
吴淞。筑蓬台玄阁于鹤城东门外。肆意文洒。傲兀于
九峰三泖间。尝著大悲菩萨像志曰。车溪广福寺主
僧竺隐道师。得灵木三尺有六寸。于古张骞祠下。质
坚如石。色绀紫。文成金线。焚之馨如柏。师命刻工为
大悲菩萨千手眼像。介其友训。求志于余。昔成都法
师敏行。以大栴檀作千手眼像。求文于东坡道人。道
人曰。其所以然。以一发一毛为言曰。举一发而头为
之动。拔一毛而身为之变。发即毛尔。道人取喻过重。
又以世人一手一足一目一耳不能兼运。而菩萨应
元¶ 第 448a 页 X87-0448.png
之弗乱。则智人亦有五事俱用。伎人至有分面笑哭。
使菩萨分手为执。于执伎中。又分器动静。势有必不
可者。是伎人高佛法。则佛法岂为神也乎。今夫发一
拔则头为之痛。焚一发则发未尝痛。甲一摇则指为
之痛。剪一甲则甲未尝痛。何也。吾以质诸菩萨。菩萨
亦不能喻于我。则道人能应之说穷矣。师慧于文。如
古契嵩。必慧于道。吾敢申以问之。颂曰。禹不西流。稷
不冬黍。有能不能。物有定所。蜾咒而螟。𧏙抱而蝉。物
转如此。佛胡不然。犀以望月。角含月华。象以闻雷。牙
生雷花。物感如此。我胡不尔。感物转物。佛大弟子。

** 苏大年

大年。字昌龄。号西涧居士。杨州人。尝撰仲芳伦公语
录序。略曰。昔鹫岭拈花。迦叶微笑。少林面壁。二祖安
心。莫非揭示顶𩕳上一著。所谓教外别传者也。自曹
溪而下。枝分派别。或棒或喝。或擎叉或竖指。其机用
虽各不同。然而指示学者密契直源则一而巳。凤台
仲芳禅师伦公。早岁遍参知识。履践稳密。證悟切当。
至于得坐披衣。为四海衲子之所崇仰。观其提唱。识
见明白。使夫学者死尽偷心。从上佛祖之道不坠。其
于宗教岂曰小补哉。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六天台释如惺重校
元¶ 第 448b 页 X87-0448.png
* No. 1628-F
重刻佛法金汤编后序

我师象先清和尚宴寂之馀。尝于是编重加仇阅。一
日出示惺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摩诃迦叶。以佛法
付国王大臣。意非弟子内绍。则慧命安寄。非王臣外
护。则教法凌夷。故汉明以来圣君贤臣不负所嘱。所
以泰公有是编也。吾欲行之未逮。子盍图之。万历戊
戌冬。予游云间。会陆宗伯.袁比部.俞佥宪及乡进士
钱公.姜公议修
昭代金汤。以备通考。因念先志所存。遂谋梓原编为
四方蒐遗嚆矢。或者疑曰。韩朱孳孳排斥。世耳熟焉。
今亦具载编中。何也。予曰。不然。窃闻五味相济为和。
唐虞之道不废。吁咈苟求其是则排斥讪诋乃发明
之深也。佛法巍巍。满乾坤亘今古。愈久愈光。固知护
法者之力。乌知非呵法者之互为力耶。圣教序为金
城。佛骨表亦金城。护法论为汤池。无佛论亦汤池。韩
朱所以始非之。终必是之。阳左之。阴实右之。吾知其
不能逃于佛性外也。呜呼。非三武孰知僧之不可灭。
非韩朱又孰知教之不可废。至我明
太祖高皇帝。圣神天纵。弘广佛乘。二百年来猗欤盛
矣。间有一二珍拾韩朱唾馀。漫相诋𧭡。何异日月出
矣而犹晦瞑莫辩。宁不长见笑于大方者乎。噫。泰公
元¶ 第 448c 页 X87-0448.png
心亦勤矣。进可扩明哲之幽襟。退可销拘挛之口业。
潜神贝叶。枯木龙吟。始知古皇宣圣无二舌头。毁不
加损。誉不加隆。昔灵山八万开士誓愿护持。世尊辞
云。吾有六万恒河沙菩萨。于我灭后护持我法。若编
中圣君贤臣名儒硕彦。非沙众之示现耶。非乘愿力
为如来使耶。庚子夏月
佛降生日工竣。原十卷。今分十六卷。僭勒简末用纪
岁月云尔。

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如惺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