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第 396a 页
佛法金汤编卷第七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 唐
都长安。起高祖戊寅。尽哀帝丙寅。二十一主。二百
八十九年。
** 高祖
帝讳渊。字叔德。李姓。陇西成纪人。祖虎。追谥景皇帝。
父炳。谥仁公。生高祖于长安。武德元年帝于朱雀门
南衢建道场设无遮大会。又命僧道各六十九人于
太极殿七日行道设千僧斋。三年造灵仙.会昌.胜业.
慈悲.證果五寺。尝舍晋阳旧第为兴圣寺。于并州造
义兴寺。为太祖元皇帝造旃檀像三躯以荐冥福。四
年太史令傅奕上疏毁教。法琳法师对诏论之。奕议
遂𥨊(辨正论并旧唐史)。
** 太宗
唐¶ 第 396b 页 X87-0396.png
帝讳世民。高祖次子。贞观元年正月诏在京德行沙
门并各于当寺行道七日。斋供所须有司准给。二年
诏。略曰。神道设教慈悲为先。玄化潜通亭育资始。朕
恭膺大宝。抚爱黎元。矜悯之心触类而长。是用旁求
冥贶幽赞明灵。所冀九功惟叙五福。斯应宜为普天
亿兆仰祈加祐。可于京城及天下诸州寺观僧道等
七日七夜转经行道(辨正录)。是年三月诏曰。自隋创义
志存拯溺。壮征东伐所向平殄。凡所伤殪难可胜纪。
手所诛剪将近一千。切以如来圣教深尚仁慈。禁戒
之科杀害为重。爰命有司。京城诸寺皆为建斋行道
七日七夜。竭诚礼忏。冀三途之难因期解脱。万劫之
苦藉此弘济。灭冤障之心。趣菩提之路(旧唐史)。三年闰
十二月诏曰。有隋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
明罚。切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冰炭。
所以树立福田济其营魄。可于建义以来交兵之处
为义士囚徒殒身戎阵者各建寺刹。招延胜侣。望法
鼓所震变炎火于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所
司量定处所并立寺宇。具为事条以闻。称朕矜哀之
意(旧唐史)。是年玄奘法师诣阙陈表往西域取未至经。
帝不许。私遁而去。五年帝以庆善宫为慈德寺。于昭
陵立瑶台寺。七年敕禁堰寨取鱼者。并断屠杀。度僧
尼三千人(辨正录)。九年十一月诏曰。三乘结辙济度为
先。八正归依慈悲为主。流智慧之海膏泽群生。剪烦
恼之林津梁品物。任真体道。理叶至仁。妙果胜因。事
唐¶ 第 396c 页 X87-0396.png
符积善。朕钦若金轮。恭膺宝命。至德之训无远不思。
大圣之规无幽不察。欲使人免盖缠家臻仁寿。比缘
丧乱僧徒减少。华台宝塔窥户无人。绀发青莲栉风
沐两。眷言凋毁。良用怃然。其天下诸州有寺之处。宜
度僧尼。数以三千为限。十四年五月杜顺法师卒。初
为隋文帝所重。给月俸供之。至是帝愈敬之。常引入
宫事之如佛。十五年五月帝幸弘福寺。召沙门道懿
五人赐坐言创寺。专为追崇穆太后。言发涕零。自制
疏文。令回向罢。谓懿曰。顷以老子是朕先宗。故令道
在前。卿等应有所恨。懿曰。陛下尊祖宗。降成式。懿等
荷恩。讵敢有恨。帝曰。佛道大小。释老尊卑。朕巳久知。
岂以一时在上为胜耶。故先老子者。以别亲疏之序。
非不留心于佛也。自有国以来。未尝创立道观。所在
战场皆建佛寺。至于太原旧第亦以奉佛。朕存心如
此。卿等想未谕也。朕意不述则人不知。十七年诏四
祖信大师赴阙。使者四返。信坚卧不起。就赐珍缯以
遂其志(释监)。十八年敕曰。如来灭度以末代浇浮付嘱
国王大臣护持佛法。遗教经者是佛涅槃所说。戒敕
弟子甚为详要。末俗缁素不知崇奉。永怀圣教用思
弘阐。宜令有司多写经本。付京官剌史各一卷。若见
僧尼业行与经不同者。公私劝勉必使遵行(旧唐史)。十
九年正月玄奘还长安。留守房玄龄表闻。二月奘见
帝于仪鸾殿。帝曰师去何不相报。奘曰去时表三上
不蒙许可。乃辄私行。帝曰。师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
大圣之规无幽不察。欲使人免盖缠家臻仁寿。比缘
丧乱僧徒减少。华台宝塔窥户无人。绀发青莲栉风
沐两。眷言凋毁。良用怃然。其天下诸州有寺之处。宜
度僧尼。数以三千为限。十四年五月杜顺法师卒。初
为隋文帝所重。给月俸供之。至是帝愈敬之。常引入
宫事之如佛。十五年五月帝幸弘福寺。召沙门道懿
五人赐坐言创寺。专为追崇穆太后。言发涕零。自制
疏文。令回向罢。谓懿曰。顷以老子是朕先宗。故令道
在前。卿等应有所恨。懿曰。陛下尊祖宗。降成式。懿等
荷恩。讵敢有恨。帝曰。佛道大小。释老尊卑。朕巳久知。
岂以一时在上为胜耶。故先老子者。以别亲疏之序。
非不留心于佛也。自有国以来。未尝创立道观。所在
战场皆建佛寺。至于太原旧第亦以奉佛。朕存心如
此。卿等想未谕也。朕意不述则人不知。十七年诏四
祖信大师赴阙。使者四返。信坚卧不起。就赐珍缯以
遂其志(释监)。十八年敕曰。如来灭度以末代浇浮付嘱
国王大臣护持佛法。遗教经者是佛涅槃所说。戒敕
弟子甚为详要。末俗缁素不知崇奉。永怀圣教用思
弘阐。宜令有司多写经本。付京官剌史各一卷。若见
僧尼业行与经不同者。公私劝勉必使遵行(旧唐史)。十
九年正月玄奘还长安。留守房玄龄表闻。二月奘见
帝于仪鸾殿。帝曰师去何不相报。奘曰去时表三上
不蒙许可。乃辄私行。帝曰。师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
唐¶ 第 397a 页 X87-0397.png
朕甚嘉焉。奘因奏西域所获梵本经论六百五十七
部。乞就嵩山少林寺宣译。帝曰。朕顷为穆太后创弘
福寺。可就彼翻译。敕房玄龄监护。资备所须一出天
府(玄奘传)。二十二年六月帝幸坊州玉华宫。召奘至。帝
曰。比日所译何经。奘曰近译瑜珈师地论。帝览之谓
侍臣曰。佛教广大。犹瞻天瞰海莫极高深。九流典籍
如汀潆方溟渤耳。世言三教齐致者。此妄谈也。因敕
有司写新译经论。颁赐十道总管。御制三藏圣教序
以冠其首。赐奘百金磨衲宝刀。尝问奘曰。法门之益
何所宜先。对曰。弘法须人。度僧为最。帝悦(旧唐史稽古略)。圣
教序略曰。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
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
洞阳。贤哲罕穷其数。故知像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
莫睹。在智犹述。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
典御十方。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釐。妙道
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然则
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于是徵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
十地。有玄奘法师者。幼怀贞敏。早悟三空。长契神情。
先包四忍。翘心净土。往游西域十有七年。询求正教
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
而还福。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以无穷。斯福遐敷。与
乾坤而永大。
** 高宗
部。乞就嵩山少林寺宣译。帝曰。朕顷为穆太后创弘
福寺。可就彼翻译。敕房玄龄监护。资备所须一出天
府(玄奘传)。二十二年六月帝幸坊州玉华宫。召奘至。帝
曰。比日所译何经。奘曰近译瑜珈师地论。帝览之谓
侍臣曰。佛教广大。犹瞻天瞰海莫极高深。九流典籍
如汀潆方溟渤耳。世言三教齐致者。此妄谈也。因敕
有司写新译经论。颁赐十道总管。御制三藏圣教序
以冠其首。赐奘百金磨衲宝刀。尝问奘曰。法门之益
何所宜先。对曰。弘法须人。度僧为最。帝悦(旧唐史稽古略)。圣
教序略曰。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
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
洞阳。贤哲罕穷其数。故知像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
莫睹。在智犹述。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
典御十方。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釐。妙道
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然则
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于是徵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
十地。有玄奘法师者。幼怀贞敏。早悟三空。长契神情。
先包四忍。翘心净土。往游西域十有七年。询求正教
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
而还福。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以无穷。斯福遐敷。与
乾坤而永大。
** 高宗
唐¶ 第 397b 页 X87-0397.png
帝讳治。字为善。太宗第九子。永徽元年诏天宫慧威
禅师补四大师朝散大夫。五年特旨度沙弥窥基为
大僧(基。尉迟敬德犹子。慈恩是也)。显庆元年五月敕天下僧尼有
犯国法者以僧律治之。不得与民同科。三年六月帝
创西明寺成。出绣像长幡安奉西明。帝曰。佛道二教
同归一善。释宗为于无为。道门德于不德。师等学道
古今。业宗空有。可共谈名理以相启沃。沙门慧立.道
士张惠元七人于百福殿共论名理。帝悦。补立为西
明寺都维那(释监)。四年十月制以玉华宫为寺。追崇先
帝。诏奘法师居之。麟德元年二月奘法师卒。帝哭之
恸。罢朝五日。顾左右曰。国宝永失。可谓痛心。敕准如
来故事。敛以金棺银椁。塔于浐水之东原。乾封二年
十月道宣律师卒。有诏伤悼。敕天下寺图形塑像以
为轨范(旧唐史并二师塔铭)。帝在东宫日。制述圣记。略曰。夫显
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
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躅也。综括
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
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
故知圣慈所被。无善不臻无恶不剪。开法网之纲纪。
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伏惟
皇帝陛下垂拱而治。八荒敛衽而朝万国。石室归贝
叶之文。金匮流万说之偈。遂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
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岂谓重昏之夜烛慧
矩之光。火宅之朝降法两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
唐¶ 第 397c 页 X87-0397.png
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玄奘法师者。远涉恒河。频
登雪岭。问道往还十有七载。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
日敕于弘福寺。译六百五十七部。御制众经序。理含
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
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 武后
后讳瞾。并州文水人。高宗后。垂拱三年。天竺沙门地
婆诃罗(此云日照)在长安译密严等经。后制序。载初元年
敕沙门法朗等九人重译大云经。并封县公。赐紫袈
裟银龟袋(赐紫始此)。證圣元年初。后以晋译华严经与会
未备。遣使往于阗国迎实叉难陀。至是至东都大遍
空寺。与菩提流志重译成八十卷。后制序。万岁通天
元年遣使赐六祖能禅师水晶钵磨衲衣白氎香茶。
敕韶州守臣安抚山门。圣历二年(稽古略云长安元年)敕法藏
法师于佛授记寺讲新译华严。至华藏世界品。讲堂
及地皆为震动。即日引对长生殿宣敷玄义。后茫然
未决。藏指殿隅金狮子为譬。后豁然领解。封师为贤
首菩萨戒师。集其说曰金狮子章。学者尊称为贤首
教云(高僧传并旧唐史)。
** 中宗
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母曰则天。神龙元年降御札召
六祖入京。其辞曰。朕延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二师云。
南方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召至问法。今遣内
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表辞以疾。
登雪岭。问道往还十有七载。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
日敕于弘福寺。译六百五十七部。御制众经序。理含
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
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 武后
后讳瞾。并州文水人。高宗后。垂拱三年。天竺沙门地
婆诃罗(此云日照)在长安译密严等经。后制序。载初元年
敕沙门法朗等九人重译大云经。并封县公。赐紫袈
裟银龟袋(赐紫始此)。證圣元年初。后以晋译华严经与会
未备。遣使往于阗国迎实叉难陀。至是至东都大遍
空寺。与菩提流志重译成八十卷。后制序。万岁通天
元年遣使赐六祖能禅师水晶钵磨衲衣白氎香茶。
敕韶州守臣安抚山门。圣历二年(稽古略云长安元年)敕法藏
法师于佛授记寺讲新译华严。至华藏世界品。讲堂
及地皆为震动。即日引对长生殿宣敷玄义。后茫然
未决。藏指殿隅金狮子为譬。后豁然领解。封师为贤
首菩萨戒师。集其说曰金狮子章。学者尊称为贤首
教云(高僧传并旧唐史)。
** 中宗
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母曰则天。神龙元年降御札召
六祖入京。其辞曰。朕延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二师云。
南方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召至问法。今遣内
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表辞以疾。
唐¶ 第 398a 页 X87-0398.png
简还阙以奏。又遣使赐袈裟瓶钵以谕主上向慕之
意(传灯)。诏义净三藏于内道场译孔雀等经。御制圣教
序以冠经首。二年敕造圣善寺成。命上庸公。慧范加
银青光禄大夫。充寺主。沙门万岁加朝散大夫。封县
公。充都维那。沙门广清检校殿中监。充功德使。八月
诏天下试童行经义。挑通无滞者度之(试经度僧始此。唐史)。
景龙二年敕高安令崔思亮往泗洲迎僧伽大师至
京居荐福寺。帝及百僚皆称弟子。睿宗问万回禅师
曰僧伽何人。曰观音化身也(统纪)。
** 睿宗
帝讳旦。高宗第八子。景云元年大赦天下。赐百官封
爵。普度僧道万数(唐史)。二年三月三日僧伽示寂。敕就
荐福寺塑像建塔。俄臭秽满城。诏许归泗即异香郁
然。遂奉全身还普光王寺建塔(本传)。十月诏万回禅师
入宫。馆于集贤院。十二月忽求阌乡河水左右不可
得。回曰穴堂前地可得也。回饮水毕湛然而逝。赠司
徒虢国公。敕图形集贤院(本传)。帝复于北苑甘露亭敕
菩提流志同法藏.尘外等译大宝积经。宰相张说.右
丞卢藏用.博士贺知章.中书侍郎陆象先.尚书郭元
振.侍中魏知古润文监护。先天元年菩提流志等进
新译宝积经百二十卷。御制圣教序(统纪)。
** 玄宗
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开元元年敕以𥨊殿材建安
国寺弥勒佛殿。二年帝问左街僧录神光法师曰。佛
意(传灯)。诏义净三藏于内道场译孔雀等经。御制圣教
序以冠经首。二年敕造圣善寺成。命上庸公。慧范加
银青光禄大夫。充寺主。沙门万岁加朝散大夫。封县
公。充都维那。沙门广清检校殿中监。充功德使。八月
诏天下试童行经义。挑通无滞者度之(试经度僧始此。唐史)。
景龙二年敕高安令崔思亮往泗洲迎僧伽大师至
京居荐福寺。帝及百僚皆称弟子。睿宗问万回禅师
曰僧伽何人。曰观音化身也(统纪)。
** 睿宗
帝讳旦。高宗第八子。景云元年大赦天下。赐百官封
爵。普度僧道万数(唐史)。二年三月三日僧伽示寂。敕就
荐福寺塑像建塔。俄臭秽满城。诏许归泗即异香郁
然。遂奉全身还普光王寺建塔(本传)。十月诏万回禅师
入宫。馆于集贤院。十二月忽求阌乡河水左右不可
得。回曰穴堂前地可得也。回饮水毕湛然而逝。赠司
徒虢国公。敕图形集贤院(本传)。帝复于北苑甘露亭敕
菩提流志同法藏.尘外等译大宝积经。宰相张说.右
丞卢藏用.博士贺知章.中书侍郎陆象先.尚书郭元
振.侍中魏知古润文监护。先天元年菩提流志等进
新译宝积经百二十卷。御制圣教序(统纪)。
** 玄宗
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开元元年敕以𥨊殿材建安
国寺弥勒佛殿。二年帝问左街僧录神光法师曰。佛
唐¶ 第 398b 页 X87-0398.png
于众生有何恩德。致舍君亲弃妻子而师事之。神光
曰。佛于众生。恩过天地。明逾日月。德重父母。义过君
臣。帝曰。天地日月具造化之功。父母君臣具生成之
德。何以言佛并过此乎。神光曰。天只能盖不能载。地
只能载不能盖。日则照昼不照夜。月则夜朗而昼昏。
父只能生不能养。母只能养不能生。君有道则臣忠。
君无道则臣佞。以此而推。德则不全。且佛于众生德
则不尔。论盖则四生普覆。论载则六道俱承。论明则
照耀十方。论朗则光辉三有。论慈则提拔苦海。论悲
则度脱幽明。论圣则众圣中王。论神则六通自在。所
以存亡普救贵贱皆携。惟愿陛下留心敬仰。帝悦曰。
佛恩如此。非师莫宣。朕当生生敬仰(唐史)。三年诏一行
禅师入见。访以安国抚民之道及出世法要。又尝问
国祚何如。行曰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寻以金
合进之。帝一日发视之。乃当归少许。禄山之乱。帝幸
蜀至万里桥。未几果归。乃悟其谶。昭宗初封吉王。唐
之社稷至昭宗遂灭。故云终吉(一行传)。四年无畏三藏
至京。馆于西明。后因旱。帝遣高力士召畏祈雨。畏曰
今旱数当然也。若苦召龙。致雨必暴。帝强之曰。人苦
暑病。虽风雷亦足快意。畏乃盛水一钵。以小刀搅之。
咒以梵言。须臾有物如龙。其大如指。矫首水面。复潜
钵底。顷之有白气自钵而升直上数尺。畏谓力士曰
亟去。雨至矣。既而大风震电骤雨如倾。树为之拔。第
八年帝御花萼楼。召法师道氤.道士尹谦对辨四十
曰。佛于众生。恩过天地。明逾日月。德重父母。义过君
臣。帝曰。天地日月具造化之功。父母君臣具生成之
德。何以言佛并过此乎。神光曰。天只能盖不能载。地
只能载不能盖。日则照昼不照夜。月则夜朗而昼昏。
父只能生不能养。母只能养不能生。君有道则臣忠。
君无道则臣佞。以此而推。德则不全。且佛于众生德
则不尔。论盖则四生普覆。论载则六道俱承。论明则
照耀十方。论朗则光辉三有。论慈则提拔苦海。论悲
则度脱幽明。论圣则众圣中王。论神则六通自在。所
以存亡普救贵贱皆携。惟愿陛下留心敬仰。帝悦曰。
佛恩如此。非师莫宣。朕当生生敬仰(唐史)。三年诏一行
禅师入见。访以安国抚民之道及出世法要。又尝问
国祚何如。行曰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寻以金
合进之。帝一日发视之。乃当归少许。禄山之乱。帝幸
蜀至万里桥。未几果归。乃悟其谶。昭宗初封吉王。唐
之社稷至昭宗遂灭。故云终吉(一行传)。四年无畏三藏
至京。馆于西明。后因旱。帝遣高力士召畏祈雨。畏曰
今旱数当然也。若苦召龙。致雨必暴。帝强之曰。人苦
暑病。虽风雷亦足快意。畏乃盛水一钵。以小刀搅之。
咒以梵言。须臾有物如龙。其大如指。矫首水面。复潜
钵底。顷之有白气自钵而升直上数尺。畏谓力士曰
亟去。雨至矣。既而大风震电骤雨如倾。树为之拔。第
八年帝御花萼楼。召法师道氤.道士尹谦对辨四十
唐¶ 第 398c 页 X87-0398.png
馀反。尹谦义负。有旨编其所论入藏。号曰开元佛道
论衡(高僧传并唐史)。十九年。御注金刚经。颁行天下(经目)。廿六
年。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纪年为额。皆号开元
(唐史)。天宝五年诏不空三藏入内立坛。为帝灌顶。夏旱
复令祷雨。大霔。赐紫袈裟。绢二百疋。是年制天下度
僧尼。并令祠部给牒。十二年西蕃入寇安西。召不空
入内诵仁皇护国密语。帝亲秉炉。有神介冑而至。帝
问曰此何神也。空曰北方毗沙门天王长子也。空诵
密语遣之。四月二十日西凉奏报。二月十一日城东
北三十里许云雾间神兵长伟。城北门楼有光明。空
中鼓角声震天地。西蕃畏惧卷甲遁去。帝览奏因敕
诸道城楼置天王像(不空传)。
** 肃宗
帝讳亨。玄宗第三子。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时寇难
方盛。或劝帝宜凭佛祐。乃诏沙门百人入宫行道。朝
夕讽呗。至德二载诏令元皎于凤翔开元寺建药师
道场。忽法会中生李树四十九茎。皎等表贺。敕答曰。
瑞李滋繁。国兴之兆。生处伽蓝之内。亦知觉树之荣。
感此殊祥。与师同庆。乾元元年帝于禁中立内道场。
讲诵赞呗。寻敕五岳各建一寺。选高行沙门主之。二
年诏天下诸州各置放生池。敕升州剌史颜真卿撰
碑。上元元年敕中使往韶州曹溪迎六祖衣钵入内
瞻礼。二年诏南阳慧忠禅师赴京。诏曰。朕闻调御上
乘久安中土。大雄付嘱实在朕躬。良缘斯在勿以为
论衡(高僧传并唐史)。十九年。御注金刚经。颁行天下(经目)。廿六
年。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纪年为额。皆号开元
(唐史)。天宝五年诏不空三藏入内立坛。为帝灌顶。夏旱
复令祷雨。大霔。赐紫袈裟。绢二百疋。是年制天下度
僧尼。并令祠部给牒。十二年西蕃入寇安西。召不空
入内诵仁皇护国密语。帝亲秉炉。有神介冑而至。帝
问曰此何神也。空曰北方毗沙门天王长子也。空诵
密语遣之。四月二十日西凉奏报。二月十一日城东
北三十里许云雾间神兵长伟。城北门楼有光明。空
中鼓角声震天地。西蕃畏惧卷甲遁去。帝览奏因敕
诸道城楼置天王像(不空传)。
** 肃宗
帝讳亨。玄宗第三子。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时寇难
方盛。或劝帝宜凭佛祐。乃诏沙门百人入宫行道。朝
夕讽呗。至德二载诏令元皎于凤翔开元寺建药师
道场。忽法会中生李树四十九茎。皎等表贺。敕答曰。
瑞李滋繁。国兴之兆。生处伽蓝之内。亦知觉树之荣。
感此殊祥。与师同庆。乾元元年帝于禁中立内道场。
讲诵赞呗。寻敕五岳各建一寺。选高行沙门主之。二
年诏天下诸州各置放生池。敕升州剌史颜真卿撰
碑。上元元年敕中使往韶州曹溪迎六祖衣钵入内
瞻礼。二年诏南阳慧忠禅师赴京。诏曰。朕闻调御上
乘久安中土。大雄付嘱实在朕躬。良缘斯在勿以为
唐¶ 第 399a 页 X87-0399.png
劳。仗锡而来京师非远。斋心巳久速副朕怀。师赴京。
安置千福寺。待以师礼。帝问师在曹溪得何法。忠曰
陛下还见空中一片云否。帝曰见。忠曰。钉钉著。悬挂
著。帝一日斋沐致十问于师。师答之称旨。帝由是凝
心玄理(旧唐史.传灯)。
** 代宗
帝讳豫。肃宗长子。广德元年十一月吐蕃陷京师。帝
在幸阴五台。文殊出现以秘语授帝。及郭子仪克复
京师驾还长安。诏修五台文殊殿。铸铜为瓦。涂以黄
金(释监)。二年诏内道场三百僧讲诵仁王般若。永泰元
年诏天下有司毋得捶辱僧尼。五月送六祖衣钵归
曹溪。九月铸金铜佛像成。帝率百僚致拜。大历元年
七月作盂兰盆会于禁中。设高祖太宗以下七圣位
祗荐冥福。岁以为常。三年诏不空就于大兴善寺立
坛。命近臣诸将令师灌顶。署大广智三藏。又诏径山
法钦禅师入见。待以师礼。及乞归山。赐号国一。四年
于大明宫建道场。感怫光现。宰相裴冕表贺。五年加
不空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九年帝梦建康牛首山
辟支佛来见。敕太子詹事古侁即山中建七级浮图。
是年道士史华者以术得幸。因请立刃梯与沙门角
法。敕两街选僧应之。沙门崇慧表请挫之。帝帅百僚
临观。华履刃而上。招慧登之。慧蹑而升。往复无伤。乃
命薪烈火聚于庭。慧入以呼华。华惭汗。不敢正视。帝
大悦。赐慧号护国三藏(旧史.稽古略.论衡)。
安置千福寺。待以师礼。帝问师在曹溪得何法。忠曰
陛下还见空中一片云否。帝曰见。忠曰。钉钉著。悬挂
著。帝一日斋沐致十问于师。师答之称旨。帝由是凝
心玄理(旧唐史.传灯)。
** 代宗
帝讳豫。肃宗长子。广德元年十一月吐蕃陷京师。帝
在幸阴五台。文殊出现以秘语授帝。及郭子仪克复
京师驾还长安。诏修五台文殊殿。铸铜为瓦。涂以黄
金(释监)。二年诏内道场三百僧讲诵仁王般若。永泰元
年诏天下有司毋得捶辱僧尼。五月送六祖衣钵归
曹溪。九月铸金铜佛像成。帝率百僚致拜。大历元年
七月作盂兰盆会于禁中。设高祖太宗以下七圣位
祗荐冥福。岁以为常。三年诏不空就于大兴善寺立
坛。命近臣诸将令师灌顶。署大广智三藏。又诏径山
法钦禅师入见。待以师礼。及乞归山。赐号国一。四年
于大明宫建道场。感怫光现。宰相裴冕表贺。五年加
不空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九年帝梦建康牛首山
辟支佛来见。敕太子詹事古侁即山中建七级浮图。
是年道士史华者以术得幸。因请立刃梯与沙门角
法。敕两街选僧应之。沙门崇慧表请挫之。帝帅百僚
临观。华履刃而上。招慧登之。慧蹑而升。往复无伤。乃
命薪烈火聚于庭。慧入以呼华。华惭汗。不敢正视。帝
大悦。赐慧号护国三藏(旧史.稽古略.论衡)。
唐¶ 第 399b 页 X87-0399.png
** 德宗
帝讳适。代宗长子。建中元年沙门圆照进新定四分
律疏。敕赐紫衣。充内供奉检校鸿胪卿。食邑三百户
(统纪)。贞元二年诏律师道澄入宫为妃嫔内侍授三归
戒。赐号大圆律师。四年诏迎凤翔法门寺佛指骨入
禁中供养。传至诸寺瞻礼。十五年四月帝诞节。敕有
司备仪辇迎教授和尚澄观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
观升座曰。大哉真界。万法资始。包空有而绝相。入言
象而无迹。妙有不有。真空不空。我佛得之。妙践真觉。
廓净尘习。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融身
刹以相含。流声光而遐烛。我皇得之(云云)。帝顾谓群
臣曰。朕之师。言雅而简。词典而富。能以圣法清凉朕
心。乃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清凉本传)。
** 顺宗
帝讳诵。德宗长子。在东宫时问佛光如满禅师曰。佛
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满
曰。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在无心
处。又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
无法说。满曰。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
未曾有生灭(云云)。帝大悦。永贞元年尝问清凉国师
至道心法。师答曰。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心
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云云)。又尝问尸利禅师。大地
众生如何得见性成佛去。尸利曰。佛性如水中月。可
见不可取。帝悟其意(传灯)。
唐¶ 第 399c 页 X87-0399.png
** 宪宗
帝讳纯。顺宗长子。元和元年十月诏天下有道行僧
赴京阐化。二年二月敕沙门端甫录左街僧事。灵𨗉
录右街僧事。诏信州鹅湖大义禅师入麟德殿。设斋
召诸大德论道。帝临听论议。有法师问何谓四谛。义
曰圣上一帝。三谛何在。又问如何是禅。义以指点空。
法师无对。帝曰。法师讲无穷经论。只这一点尚不奈
何。帝问义曰。何者是佛性。义曰不离陛下所问。帝默
契。由是益重禅宗。四年五月敕有司别铸金印加清
凉国师。号僧统国师。主教门事(释监)。八年赐谥江西马
祖曰大寂。塔曰大庄岩。九年敕谥百丈怀海曰大智。
塔曰大宝胜轮。十年岭南节度使马总以曹溪六祖
未有称号疏闻于上。诏谥大鉴禅师。塔曰灵照。十四
年遣中使杜英奇迎凤翔法云寺护国真身塔内释
迦文佛指骨入内。帝御安福门迎拜。留禁中供奉三
日。五色光现。百僚称贺。历送诸寺而威仪音乐旌幡
伟盛殊特。刑部侍郎韩愈上表极谏。帝大怒。贬潮州
剌史(旧史并传灯)。
** 穆宗
帝讳恒。宪宗第三子。长庆元年三月卢龙节度使刘
总举幽燕二十馀郡归朝乞度为僧。诏赐僧衣。号大
觉大师。署所居第为报恩寺(旧史)。二年遣左街僧录灵
阜赍诏起汾州无业禅师赴阙。阜至宣诏毕稽首曰
愿师起赴。师笑曰贫道何德。累烦人主。汝可先行。吾
唐¶ 第 400a 页 X87-0400.png
即往矣。遂沐浴端坐而逝。阜回奏其事。帝嘉叹。赐谥
大达国师(传灯)。尝制南山宣律师赞曰。代有觉人。为如
来使。龙鬼归降。天人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
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 敬宗
帝讳湛。穆宗长子。宝历元年敕两街建方等戒坛。左
街安国寺。右街兴福寺。以中护军刘规充左右街功
德使。择戒行者为大德。令试童子经得度(统纪)。
** 文宗
帝讳昂。穆宗次子。太和元年十月诞节。诏秘书监白
居易.安国寺引驾大师义林.上清宫道士杨弘元于
麟德殿谈论三教(乐天文集)。五年。帝好食蛤蜊。一日有菩
萨现像于蛤中。诏太乙山惟政禅师问之。政曰。物无
虚应。此盖广陛下信心耳。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
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大士巳现。未闻说法。政曰。陛
下睹此为常耶非常耶。信耶非信耶。帝曰。希有之事
焉得不信。政曰。巳说法竟。帝大悦。即诏天下寺院皆
立观音圣像(释监)。开成三年三月。澄观卒。帝以祖圣宗
仰。特辍朝三日。重臣缟素。奉全身塔于终南山。
** 宣宗
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封光王。武宗忌之。拘于后苑。
宦者仇士良潜令髡发为僧。乃周游天下。见盐官安
禅师。安与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武宗崩。
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立之。即位改元。
大达国师(传灯)。尝制南山宣律师赞曰。代有觉人。为如
来使。龙鬼归降。天人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
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 敬宗
帝讳湛。穆宗长子。宝历元年敕两街建方等戒坛。左
街安国寺。右街兴福寺。以中护军刘规充左右街功
德使。择戒行者为大德。令试童子经得度(统纪)。
** 文宗
帝讳昂。穆宗次子。太和元年十月诞节。诏秘书监白
居易.安国寺引驾大师义林.上清宫道士杨弘元于
麟德殿谈论三教(乐天文集)。五年。帝好食蛤蜊。一日有菩
萨现像于蛤中。诏太乙山惟政禅师问之。政曰。物无
虚应。此盖广陛下信心耳。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
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大士巳现。未闻说法。政曰。陛
下睹此为常耶非常耶。信耶非信耶。帝曰。希有之事
焉得不信。政曰。巳说法竟。帝大悦。即诏天下寺院皆
立观音圣像(释监)。开成三年三月。澄观卒。帝以祖圣宗
仰。特辍朝三日。重臣缟素。奉全身塔于终南山。
** 宣宗
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封光王。武宗忌之。拘于后苑。
宦者仇士良潜令髡发为僧。乃周游天下。见盐官安
禅师。安与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武宗崩。
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立之。即位改元。
唐¶ 第 400b 页 X87-0400.png
大中闰三月诏曰。会昌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
教。有资为理之源。中国之人久行其道。釐革过当。事
体乖谬。其灵山圣境。应会昌五年所废寺宇。诸宿旧
僧可仍旧修复住持(唐史)。二年。敕上都.东都.荆.扬.汴.益
等州建寺立方等戒坛。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五
台山建五寺。各度僧五十人。三年。敕沙门灵晏为左
右街僧录。四年。敕杭州盐官安禅师所居院赐名齐
丰寺。五年正月。诏弘辩禅师入内。帝问禅宗何有南
北之名。师曰。禅门本无南北。至弘忍大师有二弟子。
一慧能居岭南。一神秀在北扬化。得法虽一。而开导
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帝曰何名戒定慧。
师曰。防非止恶名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心境
俱空照览无惑名慧。何名方便。师曰。隐实覆相。权巧
之门也。何为佛心。师曰。佛者言觉。心者佛之别名。有
人念佛如何。师曰。中下之根。不能顿晓。佛开观门。令
念佛生于极乐。是日弘辩奏对。漏下七刻。帝悦。赐号
圆智禅师(旧史.五灯)。
** 懿宗
帝讳漼。宣宗长子。咸通三年四月。敕两街四寺各建
戒坛度僧。杭州大慈山寰中卒。僖宗赐谥性空大师。
塔曰定慧。仍为赞曰。履践真实。心悟无际。南泉赵州。
激扬酬对。居乏寒泉。虎跑以济。惟德斯馨。风清日丽。
六年十二月三日。德山宣鉴坐化。敕谥见性禅师。八
年四月十日。临际义玄端坐说偈而逝。敕谥慧照禅
教。有资为理之源。中国之人久行其道。釐革过当。事
体乖谬。其灵山圣境。应会昌五年所废寺宇。诸宿旧
僧可仍旧修复住持(唐史)。二年。敕上都.东都.荆.扬.汴.益
等州建寺立方等戒坛。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五
台山建五寺。各度僧五十人。三年。敕沙门灵晏为左
右街僧录。四年。敕杭州盐官安禅师所居院赐名齐
丰寺。五年正月。诏弘辩禅师入内。帝问禅宗何有南
北之名。师曰。禅门本无南北。至弘忍大师有二弟子。
一慧能居岭南。一神秀在北扬化。得法虽一。而开导
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帝曰何名戒定慧。
师曰。防非止恶名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心境
俱空照览无惑名慧。何名方便。师曰。隐实覆相。权巧
之门也。何为佛心。师曰。佛者言觉。心者佛之别名。有
人念佛如何。师曰。中下之根。不能顿晓。佛开观门。令
念佛生于极乐。是日弘辩奏对。漏下七刻。帝悦。赐号
圆智禅师(旧史.五灯)。
** 懿宗
帝讳漼。宣宗长子。咸通三年四月。敕两街四寺各建
戒坛度僧。杭州大慈山寰中卒。僖宗赐谥性空大师。
塔曰定慧。仍为赞曰。履践真实。心悟无际。南泉赵州。
激扬酬对。居乏寒泉。虎跑以济。惟德斯馨。风清日丽。
六年十二月三日。德山宣鉴坐化。敕谥见性禅师。八
年四月十日。临际义玄端坐说偈而逝。敕谥慧照禅
唐¶ 第 400c 页 X87-0400.png
师。塔曰澄灵。十年三月洞山良价入寂。敕谥悟本禅
师。塔曰慧觉。十一年。赐终南山道宣律师澄照之号。
十二年五月。帝幸安国寺。赐知玄沉檀宝座。高二丈
馀。十四年三月。造浮图宝帐綵幡花盖。敕两街往凤
翔迎佛骨。四月八日至京。帝御安福门。迎拜入内瞻
礼。群臣有谏者至。言宪宗迎佛骨寻即晏驾。帝曰。朕
生得之。死无所恨。帝每于禁中设讲席。自唱经旨。手
录梵文而为赞呗(旧史.稽古略.虎跑寺记)。
** 僖宗
帝讳儇。懿宗第五子。广明元年。以黄巢入寇幸成都。
诏知玄法师赴行在谈论。赐号悟达国师。留宫久之。
辞归九陇(高僧传)。又赐谥永嘉玄觉曰无相大师。塔号
净光。
** 昭宗
帝讳晔。懿宗第七子。龙纪元年诞节。敕两街僧道入
内殿讲论。乾宁三年。敕于罗什法师译经处重建草
堂寺。四年。敕谥赵州从谂曰真际大师(统纪)。
佛法金汤编卷第七天台释如惺重校
师。塔曰慧觉。十一年。赐终南山道宣律师澄照之号。
十二年五月。帝幸安国寺。赐知玄沉檀宝座。高二丈
馀。十四年三月。造浮图宝帐綵幡花盖。敕两街往凤
翔迎佛骨。四月八日至京。帝御安福门。迎拜入内瞻
礼。群臣有谏者至。言宪宗迎佛骨寻即晏驾。帝曰。朕
生得之。死无所恨。帝每于禁中设讲席。自唱经旨。手
录梵文而为赞呗(旧史.稽古略.虎跑寺记)。
** 僖宗
帝讳儇。懿宗第五子。广明元年。以黄巢入寇幸成都。
诏知玄法师赴行在谈论。赐号悟达国师。留宫久之。
辞归九陇(高僧传)。又赐谥永嘉玄觉曰无相大师。塔号
净光。
** 昭宗
帝讳晔。懿宗第七子。龙纪元年诞节。敕两街僧道入
内殿讲论。乾宁三年。敕于罗什法师译经处重建草
堂寺。四年。敕谥赵州从谂曰真际大师(统纪)。
佛法金汤编卷第七天台释如惺重校
唐¶ 第 401a 页 X87-040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