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26a 页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49a 页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之下(僧宝聚)
释子非浊集
**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文殊师利。旧云妙德新云妙吉祥。立名有二。
初就世俗。因瑞彰名。此菩萨有大慈悲。生舍
卫国多罗聚洛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
内屋宅。凡如莲花。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色。
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具
有十种感应事。故名妙吉祥。一天降甘露。二
地涌伏藏。三仓变金粟。四庭生金莲。五光明
满室。六鸡生鸾凤。七马产骐驎。八牛生白
𤞌。九猪诞龙豚。十六牙象现所以菩萨。因瑞
彰名。二依胜义立名。如金刚顶经说。由菩萨
身。普摄一切法界等如来身。一切如来智惠
等。及一切如来神变游戏。已由极妙吉祥故。
名妙吉祥也。
** 第二文殊化身为贫女感应(出清凉传)
世传。昔有贫女。遇齐会起集。自南而来。凌晨
届寺。携抱二子。一犬随之。身无馀资。剪发以
施。未遑众食。白主僧曰。欲先食遽就他行。僧
亦许可。命僮与馔三倍贻之。意今贫女二子
俱足。女曰。犬亦当与。僧勉强复与。女曰。我
腹有子。更须分食。僧乃愤然语曰。汝求僧食
无厌。若是在腹未生。若为须食。叱之令去。贫
女被呵。即时离地。倏然化身。即文殊像。犬为
师子。儿即善才及于阗王。五色云气。霭然遍
空。因留偈曰。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我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49b 页 T51-0849.png

在会缁素。无不惊叹。主僧恨不识真圣。欲以
刀割目。众人苦勉方止。尔时贵贱等。视贫富
无二。遂以贫女所施之发。于菩萨乘云起处。
建塔供养矣。
** 第三阿育王造文殊像感应(出感通记殊林等文)
昔阿育王。綩摄此洲。学鬼主制狱。伏酷尤
甚。更作地狱。凶人为狱率。文殊现处镬中。火
炽水清。生青莲花。心感悟即日毁狱。八万四
千夫人。同入火坑。八万四千塔。建立形像。其
数亦八万四千也。此土东晋庐山文殊金像。
此其一也。
** 第四照果寺解脱禅师值文殊感应(出别传文)
五台县照果寺释解脱。俗性刑本土也。常诵
法花。并作佛光等观。追寻文殊。于东堂之左。
再三逢遇。初则礼已寻失。后则亲承旨诲。脱
请问文殊曰。大士如何利益此土愚痴无智
阙信难化众生。文殊告曰。我一日三时。入破
散众魔三时。破此土众生魔业。入智母三昧。
破愚痴暗。往地狱中。一一地狱现作佛身。放
光说法。往饿鬼城。能施饮食。馀人所施。入口
化为火炭。唯我所施。能益身心。生天解脱。入
畜生道。能除愚痴。开悟智解。皆令发菩提心。
脱又问曰。何众生得化度。文殊曰。画我形像。
造我形像。或以手爪。或如奄罗草。口自发言
称南无。如此众生。易可化度。自馀众生。虽尽
悲心。以自业故难可化度。又问。脱如何即悟
无生永无退落。文殊曰。汝往昔造我形像三
寸许。善根既熟。今何须亲礼于我。所自悔责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49c 页 T51-0849.png

兼增法喜。乃感诸佛现身说法矣。
** 第五释智猛画文殊精诚供养感应
(出别传等文)
释智猛。少甚愚痴。都无分别心。其父为用钱
三十文。画文殊像。令其子对像。梦像放光。
照儿顶光入顶。觉后有自然辨智。如学法长
年比丘。更质经律等如文。谙诵文义。无所不
了。出家之后。才智超人。号曰智猛。文殊化作
梵僧。而来此土。谒智猛矣。
** 第六五台县张元通造文殊形像感应(新录)
张元通。信心贞固。发愿造文殊像高三尺。安
室内方供养。至夜三更。梵僧两三。手执香炉。
来至室内。绕像三匝。忽然不见。弥发信心供
养香花。明日日西。像放光至五更。通梦见。十
方诸佛来集室内。以妙花供养形像云。是我
本师。以敬师故。我等供养。诸佛亦以妙璎珞。
供养元通。汝以信心。造我师像故来供养。通
梦中白诸佛言。十方世界造文殊像。及能画
之者。诸佛皆向其处耶。佛言。十方世界。若有
此事。我等皆供养之。何以故。我等发心。皆是
文殊教化力。若有归依文殊者。超过归依十
方诸佛。即说偈言。
「 文殊大圣尊
十方诸佛师
归依供养者
超供养诸佛」
说是偈已。忽然不现。通复见圣众来迎云。吾
生金色世界云云。通在生之时。隐而不语。注
遗书收箱。寿终之后。人披见之。其像移照果
寺。灵验见在矣。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0a 页 T51-0850.png

** 第七宋路照大后造普贤菩萨像感应
(出冥祥记冥感传)
宋路照大后。大明四年。造普贤菩萨。乘宝舆
白象。安中兴禅房。因说讲于寺。其年十月八
日。齐毕解坐会。僧二百人。于时寺宇始讲。帝
甚留心赞跸临幸。句必致四。僧从对敕。禁
卫严肃。尔日僧名有定熟摩久之。忽有一僧。
豫于座次。风毗秀举。□堂惊瞩。齐主与语。
往还百馀之。忽不复见。列莚同睹。识其神人
矣。
** 第八窥冲法师造普贤像免难到印度感
应(出求法记)
窥冲法师交州人也。志望达到印度。即发愿
造普贤像祈请云。普贤大士。有恒顺众生愿。
岂舍贫道诚志。更感梦。普贤乘白象。摩冲顶
言。汝有诚志。将往印度。若有留滞。我必救
云。梦觉欢喜。与明远同舶。而汎南海。忽遭
恶风。欲堕罗刹国。冲专念普贤。其像现舶上。
风静向狮子国。又复遭摩竭鱼难。冲专念普
贤。其像现舶上。大鱼合口而去。免难到师子
国。更向西印度。见玄照法师。共请中印度。
礼菩提树。更到竹林园。遇微疾。如梦见普贤
云。依圣力满足本愿。获六根净。无令生怅。注
遗书卒云云。
** 第九高陲秦安义蒙普贤救疗感应(出感应传)
秦安义者高陆人也。从少至长。放鹰射猎以
为家业。一日所杀不知几千。月至月岁至岁。
杀生都不可思计算。邪见之人云。安义好杀
身无恙。生年五十有八。忽发疮病。浓血秽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0b 页 T51-0850.png

疱皆似雉嘴。生希有心。呼儿子皆云似雉嘴。
更告亲属。凡有所见。皆云似雉嘴唇。唇如动。
尔时驰使者。请僧道俊法师。以明其状。俊曰。
此人鹰猎罪报重积。现身尚还所唼食。自非
悔力。甚难救疗。问安义曰。身心奈何。答云。
身心如舂。闭目见无量鸟兽啀龇啄餐骨肉。
愿师见救疗。俊曰。现苦如此。况复后苦。须忏
其罪。义云。愿垂慈训。俊曰。造普贤像。方得
谢愆。如斯之顷。闷绝气绝。亲属啼泣。俊劝造
形像。修普贤忏。三日方醒云。吾初见。马头牛
头。怒目揸掣云。汝愚气人。所杀之生雉鸡
等类。入身咀嚼皮肉。鹿羊等者。杜厅各各诉
非分夺命。王依愬状。遣使召问。不可违拒。即
返传四友。入火车中。忽追将还途中。无奈
何事。值一人沙门摺磨其身。热苦暂息。遂至
王厅。见百千万亿禽兽杻械枷锁而缚。反缚
罪人。尔时先沙门来。王从座起合掌而立。沙
门入厅就座。王次入坐。沙门曰。此人是我
檀越。亲属为供养我。而悔其衅。将放赦之。王
曰。阿师所言。不可坚拒。今依所杀有情愬。方
召勘之。此事如何。沙门曰。朋友知识在人间。
为修忏悔。回向彼诸所杀生类。怨者皆解怨
心方脱苦。王曰。实如师说。宜将放还。王从座
起。礼沙门曰。阿师共还。尔时沙门。将安共
出。忽见古家。以锡辟口。入安歘然不见。是时
亲属谓安曰。为汝造像。像即救安。安闻是语。
喜悲交集。身疮方愈。气力调和。更舍所有。供
养其像。刎发出家。诫家族子孙曰。以电露身。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0c 页 T51-0850.png

可免过。唯留此言。不知去处矣。
** 第十上定林寺释普明见普贤身感应
(出唐僧传)
齐上定林寺释普明。忏悔为业诵法花。每至
劝发。辄
见普贤乘白象王在其前云云。
** 第十一乌长那国达丽罗川中弥勒木像
感应(出外国记)
北印度乌长那国(或云冯杖)达丽罗川中有精舍。
刻木弥勒像。金色灵异潜通长十丈馀。佛灭
度后。末田地大阿罗汉之所造也。尊者作是
念。释迦大师。以灭度弟子。远弥勒三会脱
者。多释迦遗法中。一称南无者。一抟施食人
也。菩萨上生兜率。众生依何见真容。但恐造
像。不似妙体。即以神力。携引工匠。升兜率
天。面见真相三返。以后方就造功。在天之时。
弥勒告末田地言。我以天眼。观见三千大千
世界。其中有造我像者。密遣青衣。冥资其功。
彼人决定。不堕恶道。我成佛时。其像为前导。
来至我所。尔时赞言。善哉汝等众生。释迦正
像末。我相似像引来至我所。尔时像升虚空。
放光说偈。闻者流泪。得三乘道果。末田地恭
受旨诲。功乃毕焉。自有佛法僧法流东土矣。
** 第十二济阳江夷造弥勒像感应(出僧传)
晋世有燋国戴逵。字安道。逵第二子颗。字仲
若。素韵渊澹雅好丘国。既负荷幽真。亦继
志巧。逵每制像共参虑。济阳江夷。少与颗友。
夷尝托颗。造观世音像。到力慇思。欲令尽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1a 页 T51-0851.png

江夷于观音无加。可改为弥勒菩萨。戴即停
手。驰书报江。未及发而江书已至。俱于此夕
感梦。语事符同。戴喜于神通。即改为弥勒。应
于是解手成妙。初不稽思。光颜圆满。俄尔而
成。有识赞感悟因缘之匪差矣。
** 第十三释沿謣造弥勒菩萨感应(新录)
释沿謣。少而出家。有义学喜誉。常愿生兜
率天。作兜率天宫观。注义源四卷。梦有青衣
童子。告謣云。师若欲生兜率天奉见慈氏大
士。方造形像观真容。觉即刻木为像。生年七
十有馀而卒。临终之时。告徒众曰。我所造像。
现虚空中。从像生天矣。
** 第十四释诠明法师发愿造慈氏菩萨三
寸檀像感应(新录)
释诠明法师。发愿造三寸刻檀慈氏菩萨像。
祈誓生兜率天。著上生经抄四卷。以明幽玄。
梦其像渐长大。金色光明。赫灼对明微笑。
明白像言。我等愿求生兜率天。将得生不。像
言。我既得释迦文大师要势付属。不念尚不
舍之。况有念愿。作是言已。还复本像。明秘不
语他人。没后见遗书中。知其感应。临终之时。
傍人梦见百千青衣人来迎。明指天而去矣。
** 第十五菩提树下两躯观自在像感应
佛涅槃后。诸国王君王传。闻佛说金刚座量。
遂以两躯观自在菩萨像。南北标界。东西而
坐。闻诸耆旧曰。此菩萨像身没不见。佛法当
尽。今南隅菩萨没过臆矣。玄奘法师。大宋皇
帝贞观三年己丑八月。首途西域。周穆王满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1b 页 T51-0851.png

夜入灭。至首途年。一千五百七十八年矣。
** 第十六摩揭陀国孤山观自在菩萨像感
应(出同记及慈恩传)
摩揭陀国孤山正中精舍。有观自在菩萨像。
躯量虽小。威神盛肃手执莲花。顶戴佛像。常
有数人。断食要心求见菩萨。七日二七日乃
至一月。其有感者。见菩萨妙相庄严威光赫
奕。从像中出慰喻其人。昔南海僧伽罗国王
清旦。以镜照面。不见其身。乃睹摩诃陀国
多罗林中孤山上。有此菩萨像。王深感庆。图
以营求。既至此山。寔唯背似。因建立精舍。
兴诸供养。其后诸王供养不绝(已上)其供养人。
恐诸来者坌污尊仪。去像四面各七步许。竖
木拘栏。人来礼拜。皆于拘栏外。不得近像。所
奉香花亦遥散。其得花住菩萨手及挂臂者。
以为吉祥。以为得愿。玄奘法师。欲往求请。乃
买种种花。穿之为鬘。将到像所。至诚礼赞。讫
而踞跪发三愿。一者于此学已。归本国得平
安无难者。愿花住尊手。二者所修福惠。愿生
睹史多宫。事慈氏菩萨。若如意者。愿花贯挂
尊两臂。三者圣教称众生中有一分无佛性
者。玄奘今自疑。不知有不。若有佛性。修行可
成佛者。愿花贯挂尊颈。语讫以花遥散。感得
如言。既满所求。其傍见者言。未曾有。当来若
成佛者。愿忆今日因缘。先相度耳。
** 第十七戒贤论师蒙三菩萨诲示感应
(出慈恩传)
玄奘法师。至摩诃陀国。入世无厌寺。值遇戒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1c 页 T51-0851.png

众说我三年前病恼因缘。觉闻已啼泣扪泪。
而说昔缘云。和上昔患风病。每发手足恼急。
如火烧刀刺之。痛乍发乍息。凡二十馀载。去
三年前。苦痛尤甚。厌恶此身。欲不食取书。
于夜中梦三天人。一黄金色。二琉璃色。三白
银色。形貌端正。仪眼轻明。来问和上曰。汝
欲弃此身耶。经云。设身有苦。不能厌离于身。
汝于过去。曾作国王。多恼众生故招此报。今
宜观宿愆至诚忏悔。于苦安忍。勤宣经论。自
当销灭。真直尔厌身苦终不尽。和上闻已。
至诚礼拜。其金色人。指碧色人。语和上云。汝
识不。此是观自在菩萨。指银色云。此是慈氏
菩萨。和上即礼拜慈氏。问曰。戒贤常愿生于
尊处。不知得不。报云。汝广传正法后当生。金
色者自言。我是曼殊室利菩萨。我等当见汝
空欲舍身。不为利益故来劝汝。当依我语显
扬正法瑜伽论等。遍及未闻。汝身渐安稳。勿
忧不差。有支那国僧乐通大法。欲就汝学。汝
可传之。言已不见。自尔以来。和上所病瘳除。
僧众闻者。莫不称叹希有。玄奘可圣记矣。
** 第十八戒日王子感自在像感应(出西域等文)
东印度金耳国王名月害。羯若鞠阇国王名
王增。大臣辩了劝进先王之子。已君之弟戒
日。为王太子。敢不许。即诣兢伽河岸观自在
菩萨像前。断食祈请。菩萨现形曰。汝于先身。
在此林中。为兰若比丘。而精勤不懈。承兹福
力。为此王子。金耳国王。既毁佛法。尔绍王
位。宜重兴隆。慈悲为志。不久当王五天竺境。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2a 页 T51-0852.png

兵戈不起矣。
** 第十九南天竺尸利密多菩萨观音灵像
感应(出释智猛传)
秦姚兴京兆沙门释智猛。往游西域。少年至
南天竺尸利密多罗菩萨塔。侧有精舍。破坏
日久。中有金色观世音菩萨像。雨霜不湿像
身。诚心祈请。见空中盖。传闻于耆旧曰。昔有
菩萨。名曰尸利密多。利生为怀。慈悲兼济。最
悲三途受苦众生。更发造观世音像。三年功
毕。灵异感动。若专心祈请。为现妙身。指诲所
愿。菩萨于其像前。而作是念。观世音菩萨。能
灭二十五有苦。于中三途最重。灵像感通。助
我誓愿。将救重苦。至夜二更。灵像放光明。天
地朗然。光中见十八泥梨受苦。及三十六饿
鬼城苦。四十亿畜生苦。灵像顿现百千军带
金甲。各各执持杖刃戈棒。入十八泥梨。始自
阿鼻旨。次第而摧破镬器。苦具寻断坏。尔时
牛头等一切狱率。皆生恐怖心。投舍苦器。驰
走向阎魔城。而白王言。忽有百千骑兵军众。
带金甲执持戈刃。摧破镬器。断坏苦具。地狱
反作凉池。苦器悉作莲花。一切罪人。皆离苦
恼。未曾见是事。如何所作。王曰。将非是观世
音所作事耶。我等不及也。即合掌向彼方说
偈言。
「 归命观世音
大自在神通
示现百千军
能破三恶器」
如此破坏十八泥梨已。摄化而为说法。次入
饿鬼城。右手流五百河。左手流五百河。于虚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2b 页 T51-0852.png

畜生。以智光明。破愚痴心。而为说法。三涂在
一时中。尸利密多。见此希有事。自画像缘。彫
石而注。其灵像者。即是此缘也(私云。此事希奇。自非大圣
严旨难思。晚捡新译大乘宝王经。有此利生相。更勘彼文。今欲劝像造。且录传之云云。今亦云。唐尸罗比丘。
弘始年中。到南天竺之密多罗菩萨遗迹观世音寺云是)。
** 第二十晋居士刘度等造立观音形像免
苦感应(出冥祥记)
晋刘度。平原辽城人也。乡里有一千馀家。并
奉大法。造立形像。供养僧尼。缅虑主木未时。
此县常有逋逃。未大怨欲尽灭一城。众并凶
惧分必弥尽。度乃洁诚。率众归命观世音。
顷之未见。物从空下。绕其所住屋柱。惊视乃
观世音经。使人读之。未大欢喜。用省刑戮。于
此是城。即得免害云云。
** 第二十一释道秦念观世音菩萨增寿命
感应(出唐僧传文及本记感传)
魏常山衡唐精舍释道秦者。魏末人。梦谓曰。
尔至其年。当终于四十二矣。秦寤惧之。及至
其年。遇重病甚忧。悉以身资为福。有友人曰。
余闻。供养六十亿菩萨。与一称观世音。福同
无异。君何不至心归依。可必增寿。秦乃感语。
四日四夜。专精不绝。所坐帷下。忽见光明从
户外而入。见观音足趺踝间金色朗照。语秦
曰。若其机感厚。定业亦能。若过现缘浅。微
苦亦无验。若发归命心。当知机感厚。若闻
不称念。当如宿缘浅。汝念观世音耶。秦褰帷
顾不复见。悲喜流汗。便觉体轻。所愈力所加。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2c 页 T51-0852.png

** 第二十二鲁郡孤女供养观世音朽像感
应(新录)
鲁郡有孤女。住精舍故地。于麦田中。见朽木
似圣像。收置草屋。其朽像出处麦丛滋茂。女
谓像力。以所食上分。而供养之。后遭疾而终。
一日一夜还活。以屋地施精舍。以身眼造观
世音像。啼泣供养。人怪问由。女答。我死见两
人。收火车上而持去。忽有一沙门。五体损坏。
语持车人曰。我代此人。是我旦越。持车人
置车人置车于地。合掌白言。大士乞吾。不
测王诚。当放此女。即火车上沙门。沙门将吾
归屋。尔时白沙门言。师谁救吾。答我是观世
音也。汝不识。麦田中朽木。即我像也云云。妾
见此利益。不惜田屋而已。
** 第二十三憍萨罗国造十一面观音像免
疾疫难感应(出西国传)
佛灭度后八百年中。憍萨罗国中。疾疫流行。
病死半分。经历三年。不得免难。王臣共议。立
誓祈请十方世界天上天下有大悲者。必来
救护。尔时梦见。圣像具足十一面。身黄金色。
光明照耀。舒手摩王顶言。我以十一面。守护
王国。梦觉告臣。王臣人民。一日中造十一面
观音像。一时免难。以是已后一百年中。未遭
此难矣。
** 第二十四造千臂千眼观自在像法延寿
感应(出千臂经中)
昔婆罗奈国有长者。唯有一子。寿命年合得
十六。至年十五。有婆罗门。巡门乞食。见长者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3a 页 T51-0853.png

何为不乐。长者说向因缘。婆罗门答其长者。
不须愁忧。但取贫道处分。子寿年长远。于时
婆罗门。作此像法。用千臂咒。一日一夜。得阎
魔王报云。长者子寿年只今十六。今已十
五。唯有一年。今遇善缘。得年八十。故来相
报。尔时长者夫妻欢喜。罄舍家资。以施众僧。
当知。此像法不可思议也。
** 第二十五罽宾国行千臂千眼像法免难
感应(同经)
昔罽宾国有疾病流行。人得病。不过一日二
日并死。有婆罗门真谛。时将此像法施行。救
疗应时消灭。行病鬼王。出于国境矣。
** 第二十六大婆罗门家诸小儿等感千手
千眼观音像感应(出外国记)
昔有一沙门。奉行大法。次第乞食。至大婆罗
门家。时婆罗门家中。遇此沙门。已屋栋梁摧
折。打破水瓶瓫器。牛马绝剃。四方驰走。尔时
婆罗门谓。不祥之人。来入吾家。有此变怪。沙
门闻已。答婆罗门曰。汝颇见汝家儿子等。腹
胀面肿。身重眼暗。疾鬼所恼不。婆罗门言。我
先见之。沙门复言。汝家内有恶鬼夜叉。吸人
精气。今汝家内有疾病。是诸鬼等。以畏我故。
逃避有此事。应时儿子诸恼方除。婆罗门言。
汝有何力。沙门答曰。我以亲近如来大法。负
千手像有此威神。婆罗门夫妇闻已观已。欢
喜供养之矣。
** 第二十七南印度国造不空羂索像感应
(出西域记)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3b 页 T51-0853.png

南印度国荒废。君臣不保寿。人民已丧。王遣
使。请中天竺尸利蜜多。欲救国灾。密多来至
此国。白王言。有大圣不空羂索观自在大王。
方造像安置城西南阁。王受教已。即造形像。
安置城西南阁。像放光明。照一由旬。王臣保
寿。五谷丰饶。人民从馀国悯感其像。有城南
故寺。即移阁为寺矣。
** 第二十八凉州姚徐曲为亡亲画观自在
像感应(新录)
凉州徐曲。姓姚氏。少丧父母。不识恩分。长闻
报恩缘。两目流泪。更画千手千眼观自在六
观自在像。于旧宅而供养之。经一年半。全无
微感。明年七月十四日夜。空中呼徐曲。不
识所由作问。是谁。答我等是汝双亲也。恣造
恶业。堕地狱吞热铁丸。去年二月十八日。六
口沙门。威光赫赫入地狱城。狱卒见生敬心。
敢不遮碍。入地狱已。摄收光明。为我等说法。
初无识知。渐渐教诱。没生天上者百千人。我
等生第二天。初知汝恩。然天上受乐无间。馀
事易忘。是故迟来。徐曲曰。以何为据。知是父
母。答汝不信我言者。将见藏中黄箱。为汝收
金钱百丸。语已无音。明见藏箱。诚如所言。
喜喜交集。见画像日时。雅合先言矣。
** 第二十九荆州赵文侍为亡亲画六观音
感应(出司命志)
赵文侍者荆州人也。其父母邪见。不信三宝。
文侍事观世音。父母亡后。作是念言。吾双
亲邪见不信。不知何处。须图六观世音像。将
救六道。父母岂不入其数。雇巧手图六观音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3c 页 T51-0853.png

观世音言。愿慈悲者。将知父母生处。尔时大
悲观世音。告文侍曰。汝父在大焦热地狱。受
烧煮苦。汝图我像。我往彼地狱。放光说法。救
地狱苦。大慈观音言。若移饿鬼。我当救济。但
母正在饿鬼。我往彼处。手雨甘露。令得饱满。
而为说法。师子无畏观音言。若移畜生中。我
当济救之。大光明普照观音言。若移阿修罗
中。我能救之。天人丈夫观音言。若移人道。我
示净土道路。大梵深远观音言。若生天上。我
能救退没苦。出三有界。六观音说如是语已。
忽然觉悟。更图綵方成放光。远见即如有灯
光。近见即灭。父感梦之二人丈夫。乘紫云
来下。告文侍言。我等蒙观音救济。往生净土
云。闻者皆谓文侍父母来告云云。
** 第三十梁朝汉州善寂寺观音地藏画像
感应(出同记)
梁朝汉州德阳县善寂寺。东廊壁上。张缯彩
画观音地藏各一躯。状若僧貌。[镬-雈+(巨-匚)]披而坐。时
人瞻礼。异光焕发。至麟德元年。寺僧瞻敬。欲
异于常。是以后绢就壁上。摸写将供养。发光
无异。时人展转摸写者甚众。至麟德三年。
玉记起任资州刺史。当以摸写。精诚供养。
同行船有十只。忽遇恶风顿起。九只船没。遭
此波涛。唯玉记船更无恐怖。将知菩萨弘大
慈悲。有如是之力焉。至垂拱二年。天后闻之。
敕令画人摸写。光发如前。于内道场供养。至
于大历元年。宝寿寺大德。于道场中。见光异
相。写表闻奏。帝乃虔心。顶礼赞叹。其光菩萨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4a 页 T51-0854.png

是菩萨。当夜便即生下一男。相好端严。见者
欢喜矣。
** 第三十一雍州鄠县李赵待为亡父造大
势至像感应
李赵待者。雍州鄠县人也。其父发恶见。拨无
佛法。梦感神责。吐血而死。赵待本自归心大
势至。念佛更为救父苦。造三尺势至金像。始
就刻彫日。大地振动。人皆谓地震。推吉凶。经
二月功方毕。梦见金人顶戴宝冠云。汝识先
地振否。我是大势至菩萨也。汝造我像。我赴
汝请来入此界。时举足下足。大千震动。三恶
众生皆离苦。我依念佛门。入无生忍。摄取十
方念佛众生。汝造形像。兼修念佛。其父离地
狱苦。我授手送净土。闻是语举目欲瞻礼。忽
然梦觉。待悲喜交集。修念莫癈矣。
** 第三十二地藏菩萨过去为女人寻其母
生处救苦感应(出本愿经)
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号觉花定自
在王如来。像法之中。有婆罗门。宿福深厚。众
所钦敬。其母信邪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说方
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令生信。
不久命终。魂神堕在地狱。时圣女遂卖家宅。
广求香花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真供
养瞻礼尊容。私自念言。佛名大觉。若在世时
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生处。时彼佛以声
造空中言。女勿致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名号。即当知母所生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4b 页 T51-0854.png

佛名。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
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见诸男
女。百千万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餐啖。又
见夜叉其形容异。时圣女问一鬼名无毒言。
此是何处。无毒答言。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
一重海。圣女言。我闻此山内地狱在中。是事
实否。无毒答言实有。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
沸。多诸罪人。鬼言。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
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
拔苦难。生时又无善果。当据本业所感地狱。
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去万由旬。又有一海。其
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
恶果之所招感。苦号三涂业海。圣女又问。地
狱何在。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
各各差别。圣女又问。我母元来未久。不知
生处何趣。鬼言。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女
言。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
敬。鬼言。母姓氏何。女言。我父我母。俱婆罗
门种。父号尸罗善见。母号悦帝利。鬼言。圣者
却返。无致忧恼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
经今三日。承李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非唯
菩萨之母得脱。此日罪人。悉等受乐。俱同生
天讫。圣女如梦。归悟此哀已。便于觉花定自
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誓愿。愿我尽未来劫。
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时鬼王无
毒者。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
萨是也。
** 第三十三唐益州法聚寺地藏菩萨画像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4c 页 T51-0854.png

唐益州郭下法聚寺。画地藏菩萨。却坐绳床
垂脚。高八九寸。本像是张僧繇画。至麟德二
年七月。当寺僧图得一本。放光乍出没。如似
金环。大同本光。如是展转图写出者。类皆放
光。当年八月。敕追一本。入宫供养。现今京城
内外俗画者。供养并皆放光。信知。佛力不可
测(家别一本不别引记)。
** 第三十四唐蕳州金水县刘侍郎家杖头
地藏感应(新录)
蕳州金水县侍郎。姓刘氏。有因缘往邻家。途
中拾杖。见头刻像。不知其何像。持归插壁中。
多岁不念所置。后遭疾而死。心胸少暖不葬
之。经一日二夜。还活流泪。悔过自责。投身大
地。家人问。主何故尔。答吾初死之时。两骑冥
官。介前与后。驱去至王厅。怒目呵视。时有
一沙门形貌丑鄙。来至厅。王见敬之。从座而
下。胡跪白沙门言。大士何因缘来至此。沙门
曰。汝所召侍郎。是年来施主也。今欲救之。王
言。业既决定。此事云何。沙门曰。吾昔于忉利
天上。受释迦如来付属。能救定业众生。岂舍
侍郎。王言。大士志愿坚固。不动如金刚山。须
放还人间。沙门欢喜。执郎手还至生路。辞郎
而别。郎白沙门言。不知君何人乎。沙门曰。吾
是地藏菩萨也。汝平生时。途中见我像。持归
置壁中。能忆念不忘。作是言已。忽然不见。既
见此胜利。忆昔怠过自责而已。闻者叹异见
壁。有杖头像。苦加刻綵。高五寸像放光。安置
家内。舍为精舍。号地藏院矣。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5a 页 T51-0855.png

** 第三十五地藏菩萨救乔提长者家恶鬼
难感应(出地藏大道心驱策法等文)
昔如来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教
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
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有五百人。并皆
闷绝。至不觉悟。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是事
已。即作是念言。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
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悯此众生。而作救济。
说此语时。便即腾身。而往灵鹫山下。见彼乔
提长者家。有五百馀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
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已。生怜悯心。生
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今诸
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
者还得如故。尔时世尊。从顶上龙放光。方寻
照地藏菩萨身。是时大会之众。各相谓曰。今
日如来。放光照菩萨身。此菩萨空成大法。教
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
能失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过去无量无
边久远有佛。号曰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
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
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
异也。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知识当效降伏
之法。说此语已。即往俱特罗处。语彼仙人。仙
人见我。心生欢喜。即便咨问彼仙方法。尔时
仙人。于三日之间。令我开解。预知万理。消息
善恶。又一切恶鬼。并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
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地狱受苦众生。
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我得如是
神力。与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5b 页 T51-0855.png

当化身救度众生令出灾难。今见长者。如本
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
往化五百馀人。一时还活也。
** 第三十六弥提国王画五大力像免鬼病
感应(新录)
天竺法师传说。佛灭度后千三百年中。弥提
国百鬼乱入。疾疫流行。人民病痛。妖死盖多。
王臣大众相议云。昔无上法王。敕五大力菩
萨。守护我等国土。然我等宿运不幸。上癈法
王教敕。下乱国土宝祚。进耻先王。退眄后王。
如何除妖怪方免灾祸。时智臣白王。须图五
大力菩萨像。设仁王齐会。延国土宝祚。除人
民灾祸。即以初年月八日。敕国中人民。令图
五大力菩萨。王臣以上妙细叠画之。至夜初
更。綵色方满。金刚波罗蜜多菩萨。放五色光。
金刚宝菩萨放白光。金刚手菩萨。放青色光。
金刚药叉菩萨。放琉璃光。金刚利菩萨。放金
色光。自然照耀一国土中如昼。王臣欢喜。遇
斯光者。身心安乐。诸恶鬼神。见光出于国。若
入死门。还得苏活。若当时病者。消除方安。一
时之中。国内皆得安稳。身心快乐。如入禅定。
至三更像方收光。从其以来。此国免百病。每
年法式。初年月八日。设仁王斋会。供养五大
力菩萨像。将三百岁。相续不绝矣。
** 第三十七唐益州法聚寺释法安画灭恶
趣菩萨像感应(新录)
释法安。住法聚寺。修方等忏。累日专修。更无
微应。请像前啼哭自责。梦见。异冠神语安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5c 页 T51-0855.png

神曰。犯用常住僧物。此罪难灭。安曰。更有灭
罪方便否。神曰。更画灭恶趣菩萨像。专诵随
求明。罪渐微薄。行方等忏悔。障除可见化身。
梦觉流泪。更画灭恶趣菩萨像。专修忏悔。闭
目即得见化佛。生年六十七方卒。临终奇瑞
盖多矣。
** 第三十八代州总因寺释妙运画药王药
上像感应(新录)
释妙运。住总因寺。诵法花经为业。常愿生兜
率天上。奉事弥勒菩萨。更画药王药上二菩
萨像。祈愿感应。生年七十有馀。微疾顿发。语
师友言。化佛来迎。说此言。汝画药王药上二
菩萨像。若有人识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人天
亦应礼拜。不久必生兜率内院。奉事慈氏菩
萨云。不久而卒矣。
** 第三十九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于地狱镬
缘上说法救苦感应(新录)
唐真寂寺沙门惠生。是惠如禅师弟子。诵大
乘。遂一日一夜不动。如入禅定。及晓更开眼。
悲喜交集。流泪汗血。乘僧问所由。答曰。吾被
请阎魔王宫。王从座而起。恭敬语言。阿师见
地狱否。答虽闻其名。未见其实。乃敕使者遂
令去。于东方次第。见三十二大城。一一城中。
皆有地狱。受苦之辈多是沙门。于铁镬缘上。
有一沙门。说法示教利喜。罪人即问。公何人。
于地狱中说法。沙门答曰。我是陀罗尼自在
王菩萨。于此大铁围中。有无量沙门地狱。贪
著世利。犯佛戒品。圣教同宿住秽伽蓝。无惭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6a 页 T51-0856.png

罪。皆感狱果。我以悲哀彼诸沙门愚痴招苦。
或于镬缘上。或于铁车上。随所为说法。令忆
念昔所犯罪业。愧忏厌离悔过自责。吾自见
闻此事。是故悲喜。闻者难异。改恶盖多矣。
** 第四十马鸣龙树师弟感应(出本业因缘论)
昔迦叶佛出世之中。时有一长者。名曰轮秀。
有女曰殊他。如是二人。各以七宝。献迦叶佛。
请其副恩。尔时世尊。告二人言。连去还本
所。汝等所请求十七日。已经当得成就所愿
满足。尔时二人头至地礼佛。却返本处。第
十七日已满足。其日梦中。彼殊他女。即得好
梦。甚大欢喜。无所譬喻。所谓第一明放日轮
了。来入腹中。第二耀了满月之轮。来入腹中。
得此祥者。已经九月。即生二子。兄名日珠。弟
名月镜。随其前相。立名字故。如是二子。才至
一七日。即便出家。诣迦叶佛。随佛世尊。修其
行法。常作是愿。生生处处。不相离同学知识。
互为师弟子。建立正法。具足妙行。念一觉海。
昔日珠者。今马鸣菩萨。是以此事故。此二菩
萨不相离俱行转。出现本迹。利益众生也。金
刚正智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大光明佛。龙
树名妙云相佛。大庄严三昧经中。马鸣过去
成佛。号日月星明佛。龙树名妙云自在王如
来云云。
** 第四十一释道诠禅师造龙树菩萨像生
净土感应(出净土传)
释道诠。不知何处人。少有义学嘉誉。以智度
论为心要。以龙树为师宗。发愿云。大士龙树。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6b 页 T51-0856.png

方摄生。愿垂哀悯。得生彼国。更造三尺形像。
香花供养。专心祈愿。梦感一沙门云。汝净
土业。必定无疑。却后三年。方往生安乐国。诠
云。我有师友。岂先舍寿。此事如何。沙门曰。
须白阿弥陀佛还来告其实。梦觉弥祈请。我
及师友舍寿。先后经三日后。又复梦沙门来
告诠曰。以汝言白阿弥陀佛。佛言。汝师却后
十二年卒。汝却后十七年方卒。汝母二十年
方卒。但汝愿微妙。须延三年寿加二十年。却
后二十三年方生此国。佛教如斯。复问。我父
母师友。生净土否。答同心发愿。必生无疑。诠
欢喜复问。君何人。答我是龙树付法藏中第
十三。汝造我像。频来告之。其后二十三年。正
月十五日而卒。其父母师友。皆同佛记。明知。
同生净土。诠临终时。紫云盖庵。音乐闻空。奇
瑞非一。见闻在实矣。
** 第四十二淄州释惠海画无著世亲像得
天迎感应(新录)
释惠海者。洞法相源。朗经法宗。自画无著世
亲像。思慕所释深妙。于摄论唯识。颇求决幽。
梦二人童子来告曰。汝当生兜率天。汝所图
无著世亲。在彼天上。慈氏菩萨为侍者。海白。
吾不欣舍寿。暂在人间。住持遗教。天童子曰。
汝从我暂往兜率天。决所疑。即从天童。往兜
率天。见四十九重摩尼殿。青衣人其中充满。
进入内院。见慈氏及无著世亲。皆俗服语海
曰。汝不可礼我等。在家出家尊卑不同。须咨
问所疑。海述所疑。慈氏使二侍者。为令释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 第 856c 页 T51-0856.png

他人。没后遗书中注载之。今传闻录之。自馀
感应良繁。不能具述。今略录三五。以示信彻
发誓。偈曰。
「 已依集录及口传
略录三宝感应录
乃至见闻赞毁者
同蒙利益出生死
释迦如来末法中
一闻三宝生少信
三世罪障尽消除
当生必见诸圣众
愿录感应诸功德
回施法界诸有情
令获胜生增福惠
同證广大三菩提」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