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A¶ 第 490a 页
* No. 1560-A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
禅林僧宝传者。宋宣和初。新昌觉范禅师之所撰次
也。觉范尝读唐宋高僧传。以道宣精于律。而文非所
长。赞宁博于学。而识几于暗。其于为书。往往如户昏
按捡。不可以属读。乃慨然有志于论述。凡经行诸方。
见夫博大秀杰之衲。能袒肩以荷大法者。必手录而
藏之。后居湘西之谷山。遂尽发所藏。依仿司马迁史
传。各为赞辞。合八十有一人。分为三十卷。而题以今
名。亦既锓梓以传。积有岁月。二十年来。南北兵兴。在
在焚燬。是书之存。十不一二。南宗禅师定公。时住大
慈名刹。慨念末学晚辈。不见至道之大全。古人之大
体。因取其书。重刊而广布之。且以序文属予。俾书始
末。传之永久。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而言为尚书。
事为春秋。迁盖因之以作史记。而言与事具焉。觉范
是书。既编五宗之训言。复著诸老之行事。而于世系
入道之由。临终明验之际。无不谨书而备录。盖听言
以事观。既书其所言。固当兼录其行事。觉范可谓得
迁之矩度矣。而或者则曰。迁盖世间之言。而觉范则
出世间者也。出世间之道。以心而传心。彼言语文字。
非道之至也。于此而不能以无滞。则自心光明。且因
之而壅蔽。其于道乎。何有是大不。然为佛氏之学者。
1560-A¶ 第 490b 页 X79-0490.png
固非即言语文字以为道。而亦非离言语文字以入
道。观夫从上西竺东震诸师。固有兼通三藏。力弘心
宗者矣。若马鸣龙树。永嘉圭峰是也。学者苟不致力
于斯。而徒以拨去言语文字为禅。冥心默照为妙。则
先佛之微言。宗师之规范。或几乎熄矣。觉范为是惧
而撰此书。南宗亦为是惧而刊布之。欲使天下禅林。
咸法前辈之宗纲。而所言所履。与传八十一人者。同
归于一道。则是书之流传。岂曰小补之哉。传曰。虽无
老成人。尚有典刑。又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
德。后之览者勉之哉。洪武六年腊月八日九灵山人
戴良序。
* No. 1560-B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摩竭掩室。毗耶杜口。以真寔际离文字故。自曹溪滴
水。派别五家。建立纲宗。开示方便。法源一浚。波流益
洪。同归萨婆若海。然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从
古明大法人。莫非瑰玮杰特之材。不受世间绳束。是
以披缁祝发。周游参请。必至于发明巳事而后巳。盖
有或因言而悟入。或目击而道存。一刹那间。转凡成
道。观夫从上西竺东震诸师。固有兼通三藏。力弘心
宗者矣。若马鸣龙树。永嘉圭峰是也。学者苟不致力
于斯。而徒以拨去言语文字为禅。冥心默照为妙。则
先佛之微言。宗师之规范。或几乎熄矣。觉范为是惧
而撰此书。南宗亦为是惧而刊布之。欲使天下禅林。
咸法前辈之宗纲。而所言所履。与传八十一人者。同
归于一道。则是书之流传。岂曰小补之哉。传曰。虽无
老成人。尚有典刑。又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
德。后之览者勉之哉。洪武六年腊月八日九灵山人
戴良序。
* No. 1560-B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摩竭掩室。毗耶杜口。以真寔际离文字故。自曹溪滴
水。派别五家。建立纲宗。开示方便。法源一浚。波流益
洪。同归萨婆若海。然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从
古明大法人。莫非瑰玮杰特之材。不受世间绳束。是
以披缁祝发。周游参请。必至于发明巳事而后巳。盖
有或因言而悟入。或目击而道存。一刹那间。转凡成
1560-A¶ 第 490c 页 X79-0490.png
圣。时节因缘。各自不同。苟非具载本末。则后学无所
考證。此僧宝传之所由作也。是书之传有年矣。白璧
缫藉。见之爱慕。旧藏在庐阜。后失于回禄。钱塘风篁
山之僧广遇。虑其湮没。即旧本校雠锓梓。以与诸方
共之。十馀年而书始成。其用心亦勤矣。魏亭赵元藻。
一见遇于湖山之上。慧炬相烛。袖其书以归。嘱予为
一转语。予与遇未觌面。今披是书。知其志趣。千里同
风。且见遇与觉范。与八十一人者。把臂并行。若有因
书省发。得意忘言。即同入此道场。则灵山一会。俨然
未散。不为分外。宝庆丁亥中春上浣。临川张 (宏)敬
书。
* No. 1560-C
禅林僧宝传引
觉范谓余曰。自达磨之来。六传至大鉴。鉴之后析为
二宗。其一为石头。云门曹洞法眼宗之。其一为马祖。
临济沩仰宗之。是为五家宗派。嘉祐中。达观昙颖禅
师。尝为之传。载其机缘语句。而略其始终行事之迹。
德洪以谓。影由形生。响逐声起。既载其言。则入道之
缘。临终之效。有不可唐捐者。遂尽掇遗编别记。苴以
考證。此僧宝传之所由作也。是书之传有年矣。白璧
缫藉。见之爱慕。旧藏在庐阜。后失于回禄。钱塘风篁
山之僧广遇。虑其湮没。即旧本校雠锓梓。以与诸方
共之。十馀年而书始成。其用心亦勤矣。魏亭赵元藻。
一见遇于湖山之上。慧炬相烛。袖其书以归。嘱予为
一转语。予与遇未觌面。今披是书。知其志趣。千里同
风。且见遇与觉范。与八十一人者。把臂并行。若有因
书省发。得意忘言。即同入此道场。则灵山一会。俨然
未散。不为分外。宝庆丁亥中春上浣。临川张 (宏)敬
书。
* No. 1560-C
禅林僧宝传引
觉范谓余曰。自达磨之来。六传至大鉴。鉴之后析为
二宗。其一为石头。云门曹洞法眼宗之。其一为马祖。
临济沩仰宗之。是为五家宗派。嘉祐中。达观昙颖禅
师。尝为之传。载其机缘语句。而略其始终行事之迹。
德洪以谓。影由形生。响逐声起。既载其言。则入道之
缘。临终之效。有不可唐捐者。遂尽掇遗编别记。苴以
1560-A¶ 第 491a 页 X79-0491.png
诸方宿衲之传。又自嘉祐至政和。取云门临济两家
之裔。崭然绝出者。合八十有一人。各为传而系之。以
赞。分为三十卷。书成于湘西之南台。目之曰禅林僧
宝传。幸为我作文。以弁其首。余索其书而观之。其识
达。其学诣。其言恢而正。其事简而完。其辞精微而华
畅。其旨广大空寂。窅然而深矣。其才则宗门之迁固
也。使八十一人者。布在方册。芒寒色正。烨如五纬之
丽天。人皆仰之。或由此书也。夫觉范初阅汾阳昭语。
脱然有省。而印可于云庵真净。尝涉患难濒九死。口
绝怨言。面无不足之色。其发为文章者。盖其绪馀土
苴云。宣和六年三月甲子。长沙侯延庆引。
* 禅林僧宝传目录
卷一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卷二
* 韶州云门匡真大师
卷三
* 汝州风穴昭禅师(或作沼)
* 首山念禅师
* 汾州太子昭禅师
卷四
之裔。崭然绝出者。合八十有一人。各为传而系之。以
赞。分为三十卷。书成于湘西之南台。目之曰禅林僧
宝传。幸为我作文。以弁其首。余索其书而观之。其识
达。其学诣。其言恢而正。其事简而完。其辞精微而华
畅。其旨广大空寂。窅然而深矣。其才则宗门之迁固
也。使八十一人者。布在方册。芒寒色正。烨如五纬之
丽天。人皆仰之。或由此书也。夫觉范初阅汾阳昭语。
脱然有省。而印可于云庵真净。尝涉患难濒九死。口
绝怨言。面无不足之色。其发为文章者。盖其绪馀土
苴云。宣和六年三月甲子。长沙侯延庆引。
* 禅林僧宝传目录
卷一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卷二
* 韶州云门匡真大师
卷三
* 汝州风穴昭禅师(或作沼)
* 首山念禅师
* 汾州太子昭禅师
卷四
1560-A¶ 第 491b 页 X79-0491.png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漳州罗汉琛禅师(地藏)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卷五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吉州禾山殷禅师
卷六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洛浦安禅师
卷七
* 天台韶国师
* 九峰玄禅师
* 云居齐禅师
* 瑞鹿先禅师
卷八
* 圆通道济德禅师
* 南塔光涌禅师
* 洞山守初禅师
* 南安岩严禅师
卷九
* 龙牙居遁禅师
* 永明智觉禅师
* 云居简禅师
卷十
* 重云晖禅师
* 瑞龙志德璋禅师
* 林阳端禅师
* 双峰钦禅师
* 九峰诠禅师
* 龟洋忠禅师
卷十一
* 洞山聪禅师
* 雪窦显禅师
* 天衣怀禅师
卷十二
* 漳州罗汉琛禅师(地藏)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卷五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吉州禾山殷禅师
卷六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洛浦安禅师
卷七
* 天台韶国师
* 九峰玄禅师
* 云居齐禅师
* 瑞鹿先禅师
卷八
* 圆通道济德禅师
* 南塔光涌禅师
* 洞山守初禅师
* 南安岩严禅师
卷九
* 龙牙居遁禅师
* 永明智觉禅师
* 云居简禅师
卷十
* 重云晖禅师
* 瑞龙志德璋禅师
* 林阳端禅师
* 双峰钦禅师
* 九峰诠禅师
* 龟洋忠禅师
卷十一
* 洞山聪禅师
* 雪窦显禅师
* 天衣怀禅师
卷十二
1560-A¶ 第 491c 页 X79-0491.png
* 荐福古禅师
卷十三
* 福唱善禅师
* 大阳延禅师
卷十四
* 神鼎諲禅师
* 谷山崇禅师
* 圆照本禅师
卷十五
* 衡岳泉禅师
* 法华举禅师
卷十六
* 广慧琏禅师
* 翠岩芝禅师
卷十七
* 浮山远禅师
* 投子青禅师
* 天宁楷禅师
卷十八
* 大觉琏禅师
* 兴化铣禅师
卷十九
* 馀杭政禅师
* 西余端禅师
卷二十
* 言法华
* 华严隆禅师
卷二十一
* 慈明禅师
卷二十二
* 黄龙南禅师
* 云峰悦禅师
卷二十三
卷十三
* 福唱善禅师
* 大阳延禅师
卷十四
* 神鼎諲禅师
* 谷山崇禅师
* 圆照本禅师
卷十五
* 衡岳泉禅师
* 法华举禅师
卷十六
* 广慧琏禅师
* 翠岩芝禅师
卷十七
* 浮山远禅师
* 投子青禅师
* 天宁楷禅师
卷十八
* 大觉琏禅师
* 兴化铣禅师
卷十九
* 馀杭政禅师
* 西余端禅师
卷二十
* 言法华
* 华严隆禅师
卷二十一
* 慈明禅师
卷二十二
* 黄龙南禅师
* 云峰悦禅师
卷二十三
1560-A¶ 第 492a 页 X79-0492.png
* 黄龙实觉心禅师
* 泐潭真净文禅师
卷二十四
* 仰山伟禅师
* 东林照觉总禅师
卷二十五
* 大沩真如哲禅师
* 云居祐禅师
* 隆庆闲禅师
* 云盖智禅师
卷二十六
* 圆通讷禅师
* 净因臻禅师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延恩安禅师
卷二十七
* 明教嵩禅师
* 蒋山元禅师
* 金山达观禅师
卷二十八
* 法昌遇禅师
* 杨岐会禅师
* 白云端禅师
卷二十九
* 大通本禅师
* 报本元禅师
* 禾山普禅师
* 云居佛印元禅师
卷三十
* 宝峰英禅师
* 保宁玑禅师
* 黄龙佛寿清禅师
续补
* 五祖演禅师
* 云岩新禅师
* 南岳石头志庵主
* 泐潭真净文禅师
卷二十四
* 仰山伟禅师
* 东林照觉总禅师
卷二十五
* 大沩真如哲禅师
* 云居祐禅师
* 隆庆闲禅师
* 云盖智禅师
卷二十六
* 圆通讷禅师
* 净因臻禅师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延恩安禅师
卷二十七
* 明教嵩禅师
* 蒋山元禅师
* 金山达观禅师
卷二十八
* 法昌遇禅师
* 杨岐会禅师
* 白云端禅师
卷二十九
* 大通本禅师
* 报本元禅师
* 禾山普禅师
* 云居佛印元禅师
卷三十
* 宝峰英禅师
* 保宁玑禅师
* 黄龙佛寿清禅师
续补
* 五祖演禅师
* 云岩新禅师
* 南岳石头志庵主
1560-A¶ 第 492b 页 X79-0492.png
No. 1560
禅林僧宝传卷第一
宋明白庵居沙门 惠洪 撰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禅师讳耽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
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
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馀年。价
以为类巳。堪任大法。于是名冠丛林。将辞去。价曰。三
更当来。授汝曲折。时矮师叔者知之。蒲伏绳床下。价
不知也。中夜授章。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五位显诀。
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矮师叔引颈呼曰。洞山禅入
我手矣。价大惊曰。盗法倒屙无及矣。后皆如所言。宝
镜三昧。其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
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
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
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
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
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
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必得物。语未
1560-A¶ 第 492c 页 X79-0492.png
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
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
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
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
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
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
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
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
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
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儿
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
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
中主。五位君臣偈。其词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偏中正。失晓老
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
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
舌才。偏中至。两刃交锋要回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
然自有冲天气。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
出常流。折合终归炭里坐。三种渗漏。其词曰。一见渗
漏。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谓智常向背。见
处偏枯。三语渗漏。谓体妙失宗。机昧终始。学者浊智
流转。不出此三种。纲要偈三首。其一名敲倡俱行。偈
曰。金针双锁备。挟路隐全该。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
开。其二名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
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
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
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
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
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
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
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
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
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儿
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
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
中主。五位君臣偈。其词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偏中正。失晓老
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
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
舌才。偏中至。两刃交锋要回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
然自有冲天气。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
出常流。折合终归炭里坐。三种渗漏。其词曰。一见渗
漏。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谓智常向背。见
处偏枯。三语渗漏。谓体妙失宗。机昧终始。学者浊智
流转。不出此三种。纲要偈三首。其一名敲倡俱行。偈
曰。金针双锁备。挟路隐全该。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
开。其二名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
1560-A¶ 第 493a 页 X79-0493.png
力穷寻进退。金锁网鞔鞔。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
事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黎
明章出山。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止临川。有佳山
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示众曰。僧家
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
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巳背后。方得自由。若也
转不得。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说什么
大话。若转得自巳。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假
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
中。还有祖意也无。答曰有。曰既有。达磨又来作么。答
曰。只为有。所以来。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巳乎。如
经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
佛道言。劫者滞也。谓之十成。亦曰断渗漏也。只是十
道头绝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耽著。名为取次承当。
不分贵贱。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还能成立得
事么。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汝不见南泉曰。饶汝
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子细
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
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
还成滞著。若脱得。拣什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轮回。汝
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爱说向去事。此病
最难治。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净洁病为重。只如
佛味祖味。尽为滞著。先师曰。拟心是犯戒。若也得味
是破斋。且唤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
事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黎
明章出山。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止临川。有佳山
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示众曰。僧家
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
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巳背后。方得自由。若也
转不得。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说什么
大话。若转得自巳。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假
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
中。还有祖意也无。答曰有。曰既有。达磨又来作么。答
曰。只为有。所以来。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巳乎。如
经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
佛道言。劫者滞也。谓之十成。亦曰断渗漏也。只是十
道头绝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耽著。名为取次承当。
不分贵贱。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还能成立得
事么。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汝不见南泉曰。饶汝
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子细
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
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
还成滞著。若脱得。拣什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轮回。汝
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爱说向去事。此病
最难治。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净洁病为重。只如
佛味祖味。尽为滞著。先师曰。拟心是犯戒。若也得味
是破斋。且唤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
1560-A¶ 第 493b 页 X79-0493.png
是犯戒。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即今三羯磨时。早破
了也。若是粗重贪瞋痴。虽难断却是轻。若也无为无
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亦
不独为汝。今时莫作等闲。黧奴白牯修行却快。不是
有禅有道。如汝种种驰求。觅佛觅祖。乃至菩提涅槃。
几时休歇成办乎。皆是生灭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
兀兀无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
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办。
不见道计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牵犁拽
耒。得此便宜。始较些子。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
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亦曰变易
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须子细
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么体会
修行。莫趁快利。欲知此事。饶今成佛成祖去。也只这
是。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虽然没用处。要
且离他不得。须与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
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不见永嘉云。莽
莽荡荡招殃祸。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曰只这
个总是。问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
菩提涅槃。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乃至世间粗重
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变易去也。乃至成
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祸。为不小。因什么如此。只
为变易。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香严闲禅师
会中有僧。问如何是道。闲曰枯木里龙吟。又问如何
了也。若是粗重贪瞋痴。虽难断却是轻。若也无为无
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亦
不独为汝。今时莫作等闲。黧奴白牯修行却快。不是
有禅有道。如汝种种驰求。觅佛觅祖。乃至菩提涅槃。
几时休歇成办乎。皆是生灭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
兀兀无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
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办。
不见道计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牵犁拽
耒。得此便宜。始较些子。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
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亦曰变易
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须子细
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么体会
修行。莫趁快利。欲知此事。饶今成佛成祖去。也只这
是。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虽然没用处。要
且离他不得。须与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
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不见永嘉云。莽
莽荡荡招殃祸。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曰只这
个总是。问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
菩提涅槃。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乃至世间粗重
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变易去也。乃至成
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祸。为不小。因什么如此。只
为变易。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香严闲禅师
会中有僧。问如何是道。闲曰枯木里龙吟。又问如何
1560-A¶ 第 493c 页 X79-0493.png
是道中人。闲曰髑髅里眼睛。其僧不领。辞至石霜。问
诸禅师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诸曰犹带喜在。又问
如何是髑髅里眼睛。诸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章
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章曰血脉不断。又问如何是
髑髅里眼睛。章曰乾不尽。又问有得闻者否。章曰尽
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又问未审是何章句。章曰不知
是何章句。闻者皆丧。乃作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
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有僧以纸为衣。号为纸衣道者。自洞山来。章问如何
是纸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又问如
何是纸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诺即脱去。章笑曰。
汝但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
不假胞胎时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
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章作偈曰。觉性圆明
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
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若向
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僧问五位君臣旨诀。
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
偏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
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
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审
详辨明。君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
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问如何是君。曰妙
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问如何是臣。曰灵机宏圣道。
诸禅师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诸曰犹带喜在。又问
如何是髑髅里眼睛。诸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章
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章曰血脉不断。又问如何是
髑髅里眼睛。章曰乾不尽。又问有得闻者否。章曰尽
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又问未审是何章句。章曰不知
是何章句。闻者皆丧。乃作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
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有僧以纸为衣。号为纸衣道者。自洞山来。章问如何
是纸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又问如
何是纸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诺即脱去。章笑曰。
汝但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
不假胞胎时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
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章作偈曰。觉性圆明
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
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若向
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僧问五位君臣旨诀。
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
偏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
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
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审
详辨明。君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
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问如何是君。曰妙
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问如何是臣。曰灵机宏圣道。
1560-A¶ 第 494a 页 X79-0494.png
真智利群生。问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堕诸异趣。凝情
望圣容。问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不无
偏。问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
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
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
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又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
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
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问曰。披毛
戴角是什么堕。章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
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什么堕。曰是尊贵堕。夫冥合
初心。而知有是类堕。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维摩
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
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觉闻知。
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章读杜顺傅大
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与么道。门弟子请别作
之。既作偈。又注释之。其词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
是渠(非渠)。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我无渠即余(不别有)。渠如我
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直须
吐却)。何假雁传书(不通信)。我说横身唱(为信唱)。君看背上毛
(不与你相似)。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犹恐是巴歌。南州帅南
平钟王。雅闻章有道。尽礼致之不赴。但书偈付使者
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
望圣容。问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不无
偏。问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
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
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
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又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
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
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问曰。披毛
戴角是什么堕。章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
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什么堕。曰是尊贵堕。夫冥合
初心。而知有是类堕。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维摩
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
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觉闻知。
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章读杜顺傅大
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与么道。门弟子请别作
之。既作偈。又注释之。其词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
是渠(非渠)。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我无渠即余(不别有)。渠如我
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直须
吐却)。何假雁传书(不通信)。我说横身唱(为信唱)。君看背上毛
(不与你相似)。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犹恐是巴歌。南州帅南
平钟王。雅闻章有道。尽礼致之不赴。但书偈付使者
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
1560-A¶ 第 494b 页 X79-0494.png
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天复辛酉夏夜。问知事。今日
是几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生行脚。到
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
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门弟子
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圆。
赞曰。宝镜三昧其词要妙。云岩以受洞山。疑药山所
作也。先德惧属流布。多珍秘之。但五位偈。三种渗漏
之语。见于禅书。大观二年冬。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
赴官钱塘。过信州白华岩。得于老僧。明年持其先公
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当为发扬之。因疏其沟
封。以付同学。使法中龙象。神而明之。尽微细法执。兴
洞上之宗。亦世英护法之志也。
禅林僧宝传卷第一
是几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生行脚。到
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
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门弟子
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圆。
赞曰。宝镜三昧其词要妙。云岩以受洞山。疑药山所
作也。先德惧属流布。多珍秘之。但五位偈。三种渗漏
之语。见于禅书。大观二年冬。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
赴官钱塘。过信州白华岩。得于老僧。明年持其先公
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当为发扬之。因疏其沟
封。以付同学。使法中龙象。神而明之。尽微细法执。兴
洞上之宗。亦世英护法之志也。
禅林僧宝传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