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1316-03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午亭文编卷二十三
            大学士陈廷敬撰
 杂著
  家氏铉翁原夏正辨
春秋自左氏言周正历战国秦及汉诸儒以专经名家
至魏晋隋唐五代之季千七八百年并无异义焉中间
惟榖梁解烝祭曰烝冬祭春兴之志不时也似以春为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1316-0336b.png
建寅之月亦未显言之陆淳氏祖述啖赵氏始往往习
攻左氏务与为异然亦未有夏正之说也逮宋儒始有
三代改正朔不改时月之说于是刘敞氏胡安国氏陈
传良氏诸人竞为新意颛信已见不顾圣经而夏正之
说纷然至不可穷诘矣家氏铉翁为原夏正张皇其辞
后之附会者若程端学氏俞皋氏众矣然亦时相牴牾
不能自守其说大抵家氏为尤辨有害经意今搜采诸
家说与左氏同者而裁以已意与辨之家氏曰寅卯辰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1316-0336c.png
为春寅为岁首此百王不易之正也虞夏而上春首寅
岁首寅天时王正两得其正自商人以建丑为岁首周
人复以建子为岁首而百王之正与二代之岁首始判
为二夫子行夏之时欲正与时皆以寅为首革二代之
岁首而从百王不易之正此夫子平日之志故笔之于
春秋曰元年春又曰王正月春之下著正以见天时在
是王正在是垂万世不刋之法也又曰周虽建子为岁
首不过发号施令自此而始而所以揆时授功者夏时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1316-0336d.png
夏正也彼谓以建子首十一月者左氏之误也彼谓变
易四时以子丑寅为春卯辰已为夏午未申为秋酉戌
亥为冬者孔安国郑康成之大误也岁首者特以发号
施令而正月则以纪年授时岁首可改而正月不可改
也愚按岁首者岁之首一月也孔子谓行夏之时不谓
行夏之岁首春夏秋冬谓之时若商周止以丑子月为
岁首而不以为春是本不改时也既不改时是时仍夏
之时也孔子又何必曰行夏之时乎若不过以岁首发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1316-0337a.png
号施令而已春夏秋冬十二月次一无改易则是所关
于政治得失之数天时人事后先缓急之宜尤非其最
要者而孔子必曰行夏之时不太郑重矣乎周礼正月
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
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如家氏之说则此正月是夏
之正月既以其时布治于邦国都鄙矣而所谓岁首发
号施令自此而始者其又所发者何号所施者何令乎
号令之大者无过于治象之法今既以夏正月布之于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1316-0337b.png
邦国都鄙矣则是岁首更无号令之发施泯然都无所
事而周人姑为此无用之虚名而已无用之虚名周人
何所取焉孔子何必欲正焉周礼小宰正岁率治官之
属而观治象之法郑康成注云正岁谓夏之正月得四
时之正以出教令盖周建子之月既布治于邦国都鄙
而于建寅之正岁小宰乃帅治官之属观治象之法是
正月者周正月正岁者夏正月也家氏岂知此义乎又
按张氏洽云此所谓春乃建子月冬至阳气萌生在三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1316-0337c.png
统为天统盖天统以气为主故月之建子即以为春而
丑寅之气皆天之所以生刘歆云三统者天施地化人
事之纪天施周正建子也地化商正建丑也人事之纪
夏正建寅之谓也圣人虽欲行夏之时而春秋因史作
经方尊周以一天下岂遽改其正朔哉又按曹魏明帝
景初元年有司言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月
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改太和历曰景初历其春夏秋
冬孟仲季月虽与正岁不同至于郊祀迎气礿祠烝尝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1316-0337d.png
巡狩蒐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
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齐王芳复用夏正以建寅之
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月于此益知魏
承汉后改时改月汉有定制传之自古魏人知之最明
故踵而行之初不以为异也后人以史记汉冬十月为
不改时月之證若汉初不改时月魏有司何缘得请以
建丑之月为正而魏之君臣颇皆涉学慕古又何缘定
历改年以三月为孟夏四月乎家氏不徵信于古而以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1316-0338a.png
耳食之说逞其臆见可谓愚而自用者矣家氏曰书伊
训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奉嗣王祗见厥祖太甲中
篇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奉嗣王归于亳此十二月乃
商家之岁首而但谓之十二月以见商家虽以建丑为
岁首未尝改十二月为正月也按赵氏汸云汉书律历
志据三统历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即书伊训篇太
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祀于先王以冬至越茀行
事其所引书辞有序皆与伪孔书伊训篇语意不合且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1316-0338b.png
言日不言朔又不言即位则事在即位后矣凡新君即
位必先朝庙见祖而后正君臣之礼今即位后未踰月
复祠于先王以嗣王见祖此何礼也暨三祀十有二月
朔奉嗣王归于亳是日宜见祖而不见又何也所谓古
文尚书者掇拾附会不合于经盖如此说者乃欲案之
以證殷周不改月可乎又言后九十五岁十二月甲申
朔旦冬至无馀分春秋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
丑朔旦冬至后八岁为武王伐纣克殷之岁二月己丑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1316-0338c.png
晦大寒闰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周公摄政五
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礼记孟献子亦曰正月日至七
月日至其说皆与传合夫冬至在商之十二月在周之
正月大寒在周之二月惊蛰在三月夏至在七月而太
初历其在立冬小雪则曰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
为十二月唐人大衍历追算春秋冬至亦皆在正月孰
谓殷周不改月乎陈宠曰阳气始萌有兰射干芸荔之
应天以为正周以为春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1316-0338d.png
殷以为春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正蛰虫始振人
以为正夏以为春盖天施于子地化于丑人生于寅三
阳虽有微著三正皆可言春此亦历家相承之说所谓
夏数得天以其最适四时之中尔孰谓建子非春乎家
氏曰临卦之彖辞曰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指观而
言也临二阳四阴之卦直十二月观四阴二阳之卦直
八月盖自今年十二月指明年八月而言当二阳之浸
长豫忧四阴之将盛以临观相为反对云尔是时商人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1316-0339a.png
以丑为岁首而文王之彖惟从夏正此商家月次不易
之明證也按张氏以宁云本义之说以八月为自复卦
一阳之月至遁卦二阴之月阴长阳遁之时又谓此为
建酉之八月为观亦临之反对两从其说而不决前说
从何氏周正也后说从褚氏夏正也复之彖曰七日来
复是自夏正五月一阴长数至夏正十一月一阳来复
日属阳故阳称七日扶之欲其亟长也于七月诗一之
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此义也今临之彖曰八月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1316-0339b.png
有凶是自夏正十二月二阳长数至夏正七月二阴长
月属阴故阴称八月抑之欲其难长也盖复彖自复数
起为七日矣则临卦当自临数起不当又自复数起当
自夏十二月数起不当自夏十一月数起若自临卦夏
十二月数起则自临至遁为夏之六月仅得七月不可
言八月有凶若自临卦夏十二月数起则自临至观为
夏正之八月又九阅月不可言八月有凶今自夏十二
月数起至夏正之建申七月恰是八月于时为商正之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1316-0339c.png
八月也于卦为否三阴长而阳消故其彖曰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贞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其凶甚矣非若遁犹
有厉而观绝无凶也而况否之彖曰小人道长君子道
消而临于八月有凶之传曰消不久也正指否卦而言
至为明白今若以为遁是文王而用周正也以为观是
文王而用夏正也文王作爻辞时为商西伯为商之臣
用商之正复何疑乎若为商之臣而用周正是僣号称
王而改商正朔大不可也为商之臣而用夏正是不奉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1316-0339d.png
时王正朔而用异代正朔亦不可也孔氏从汉诸儒之
说是矣近时儒者(陆山李/氏舜臣)亦有谓文王演易时犹为西
伯安有未代商已用周正此固不攻而自破是矣而又
谓临于月为丑乃商人之正文王逆知盛衰消长之数
寄之于易谓今虽盛大临人之势后且有终凶必然之
理为万世戒其意微矣愚恐圣人正大宽厚之心不如
是也且宋代诸儒极辨文王未尝称王而犹为此论故
愚极辨文王奉殷正朔以服事殷之为至德者焉家氏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1316-0340a.png
曰周书泰誓一月戊午师渡孟津武成一月旁死魄一
月者建寅之正月也春大会于孟津者夏时孟春建寅
之月也不言正月而言一月者先儒谓商人建丑为岁
首故避正之名而谓之一月理或然也孔氏乃以一月
为建子之月其意以为三代改正朔必改月数改月数
必以其正为四时之首夫岂知改正朔者不过更其岁
首春夏秋冬可得而变易乎十二月次可得而紊乎按
汉书律历志云师初发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1316-0340b.png
五度月在房五度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
前一度斗柄也故传曰辰在斗柄明日壬辰晨星始见
癸已武王始发戊午度于孟津孟津去周九百里师行
三十里故三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晨星与婺女
伏历建星及牵牛至于婺女天鼋之首盖志谓戊子者
夏正亥十月之戊子而明言殷十一月后三日辛卯朔
者夏正之子十一月商正之十二月而明言周正月戊
子至戊午三十一日明日己未冬至周正月之二十九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1316-0340c.png
日夏正之十一月也冬至以十一月周以冬至子月为
正月又何疑乎又按律历志引周书武成篇云惟一月
壬辰旁死霸(孟康曰月二日以往月生魄死故言/死魄魄月质也师古曰霸古魄字同)若翌
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序曰一月戊午师
度于孟津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至牧壄夜陈
甲子昧爽而合矣故外传曰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武成
篇云粤若来三月既死霸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是岁
也闰数馀十八正大寒中在周二月己丑晦明日闰月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1316-0340d.png
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四月己丑朔死霸死霸朔
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云惟四
月既旁生霸越六月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
于天位粤五月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志所引书
颜师古以为今文尚书而孔颖达谓伪书然其日月与
今泰誓武成同而皆以一月为周之正月家氏未之详
考而直以谓夏时孟春建寅之月其谬甚矣张氏以宁
辨此最详而又引书所言与周正合者甚众如金縢秋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1316-0341a.png
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禾则尽偃(云云/)岁则大熟谓
豳风夏正云八月其穫则此云秋者周正七月也八月
雷收声雷电以风为七月也后言岁则大熟指十月也
何以知其为十月豳风七月之诗曰十月纳禾稼黍稷
重穋禾麻菽麦朱子集传以为自田而纳于场者无所
不备则禾稼总五榖而言也五榖皆𤍨为有年故书之
曰岁则大熟犹春秋并书麦禾也禾该五榖而言也五
榖咸不熟为饥岁故书之曰冬大无麦禾盖周以十一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1316-0341b.png
月为岁首十月为岁终会计岁事皆于十月以是知其
为十月也此篇春秋不书月以七月于夏周皆秋无俟
乎书月春秋书冬不书月以十月于夏商皆冬亦无俟
乎书月也然则此篇之秋大𤍨亦周时也召诰惟二月
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
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
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
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云云/)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1316-0341c.png
三日丁巳(云云/)越七日甲子(云云/)谓此言周之三月为
农时是夏之正月也则二月既望为夏之十二月也与
小明诗二月初吉同也二月不系之时者二月于周非
春也洛诰曰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
国洛(旧脱简在康诰先儒/定为洛诰文今从之)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戊辰
王在新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王命周公
后作册逸诰在十有二月谓律历志是岁十二月戊辰
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诰篇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命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1316-0341d.png
作册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周十二月夏十月
也周以十一月改正月为岁首故曰烝祭岁孔说是也
冬祭曰烝此月烝祭者赵匡曰四时之祭皆夏时也篇
首惟三月夏之正月也不系之时多士篇惟三月周公
初于新邑洛多方篇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谓二篇皆周月也多方五月不系之夏者五月于周非
夏也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云云/)越翼日乙
(云云/)丁卯命作册度越七日癸酉(云云/)谓金縢书时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1316-0342a.png
不言月召诰洛诰多士多方顾命书月日不书时盖周
以子月为正于夏正有两月之不同夏正自前代行于
民间已久而正月正岁又自有参差之不齐故于时月
日之书皆不相系以一臣民之耳目视听使之不惑此
周一代书法也厥后鲁公费誓甲戌我惟征徐戎甲戌
我惟筑犹周之书法见鲁用周正朔也毕命惟十有二
年六月庚午月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
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谓汉律历志言康王十二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1316-0342b.png
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
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朏王命作策丰刑孟康注曰逸
书篇名汉儒未曾见今毕命也今毕命篇首年月日皆
备与周史官书法见于伏生口受者异非特文章体制
气象之不同此所以为孔壁后出之书也(以上并因/张氏原文)
此皆家氏所未能及故备录焉至所谓春秋冬夏不可
得而易十二月次不可得而紊诚有是理矣然使春秋
冬夏果不易十二月次果不紊则夫子亦无为贵行夏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1316-0342c.png
之时矣按黄氏泽云商周本是错改时错改月但学者
不肯为商周认错若肯为商周认错则经旨自然明白
矣家氏曰诗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者夏时也小雅
北伐四月维夏六月徂暑等诗与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者皆夏时也臣工之诗乃诸侯助祭及莫春遣之归国
告戒之辞也曰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于皇来
牟将受厥明言莫春则当治耕作之事牟麦将熟可以
受上帝之明赐夫牟麦将熟则建辰之月夏正之季春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1316-0342d.png
也而郑氏笺诗乃指周之暮春为夏之孟夏则四时为
之易位其舛岂不甚乎按豳风之诗周公陈后稷先公
风化之所由也后稷虞夏之际封于邰及公刘能复修
后稷之业迁于豳今作诗追述前烈而记以先代之时
月岂得取以为周因夏时之證乎况诗所云一之日觱
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则又明言周
正矣一之日毛氏所谓十之馀盖十又一月建子之月
周之正月也二之日建丑之月周之二月也三之日建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1316-0343a.png
寅之月周之三月也四之日建卯之月周之四月也若
谓周不改月数何得有此一二三四月之名乎既以建
子为一月而又有二三四月之名则不得仍以子为十
一月丑为十二月寅为正月卯为二月矣此乃事理之
显然无足深辨者而家氏不察何与北伐之诗六月栖
栖戎车既饬按张氏以宁云周六月夏四月也盛暑非
猃狁入寇时也四月之诗四月维夏六月徂暑秋日凄
凄百卉具腓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按张氏以宁云周之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1316-0343b.png
四月夏二月也春秋王正月朱子以为周改正月为春
则此二月为夏矣周之六月夏四月也徂暑者言自此
而往以至于盛暑也诗曰我徂惟求定曰我徂东山曰
自我徂矣三岁食贫曰我征徂西书曰攸徂之民室家
相庆皆自此往彼之辞今若以徂暑为暑往则豳风夏
正之七月大火始西流而暑犹未退不可以为夏六月
而暑已往也以为暑自此而往则夏六月为季夏非暑
自此而往于盛也进退两无所当故知此诗周月也朱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1316-0343c.png
子集传曰凄凄凉风也卉草腓病也礼记月令曰孟秋
凉风至天地始肃汉书律历志曰阴气夷当伤之物夷
则位于申在七月则秋日凄凄百卉具腓指夏七月也
孟子曰秋阳以暴之集注曰秋日燥烈也月令仲秋之
月盲风至注盲风疾风也朱子集传亦曰发发疾貌则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指夏八月也然则此诗之秋冬亦
周时也臣工之诗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
新畬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1316-0343d.png
人庤乃钱鏄奄观铚艾按张氏以宁云蔡氏书传引此
以为牟麦将𤍨其为季春可知今考之于全篇则其曰
如何新畬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即七月之诗曰三之日
于耜四之日举趾周官遂大夫正岁简稼器谓耒耜镃
基之属修稼政谓修封疆相丘陵原隰皆孟春之事嗟
嗟保介即月令孟春之月天子祈榖于上帝载耒耜措
之于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耤之
事也若待建辰之三月始治新畬始庤钱鏄不亦晚乎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1316-0344a.png
非夏之季春明矣若但以来牟将受厥明为三月则诗
曰将受厥明不曰将熟夫麦种于今之八月长于三春
月至四月而始登五月而尽刈周都关右地尤高寒而
将之云者未为而预言未至而预期之辞诗人之言缓
而不迫似难以一句盖全篇而定其为夏之三月也朱
子以此篇为戒农官之诗引月令吕览皆为藉田而言
窃因是说以为此诗乃孟春祈榖上帝躬耕藉田而戒
农官也麦为五榖之中续食之最重者孟春之时三阳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1316-0344b.png
动麦已生长是以祈榖之辞先言将受来牟之明赐继
之以迄用康年而终之以奄观铚艾祈之明神欲五榖
之皆𤍨故并言之犹春秋书麦禾于冬以该五榖之义
也若以来牟将熟为春三月则冬十月非麦熟之时不
得言无麦矣盖春秋并书麦禾于终而著五榖之大无
此诗并言来牟铚艾于始而期五榖之大有然则将受
厥明乃期之之辞非即时赋物之比不可以文害辞也
而此诗为周季春夏之孟春也明矣愚谓张氏之说当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1316-0344c.png
矣然诗人之辞引物连类不同记事如豳风之诗兼用
夏月周月而又或引楚辞摄提贞于孟陬悲哉秋之为
气以證夏正者亦何足辨哉家氏曰周官冬日至祀圜
丘夏日至祀方泽季春出火季秋纳火仲夏斩阴木仲
冬斩阳木皆指夏时而言也凌人掌冰正岁十二月令
斩冰传者云夏正十二月今之季冬也若以为周正十
二月今之孟冬水始冻冰未及坚冰可藏乎内宰仲春
诏内外命妇始蚕夏仲春也若以为周之仲春今十二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1316-0344d.png
月而可蚕乎天官正月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者亦夏
正正月也而传乃以为周正建子月此一时而从周从
夏之不同其实正月布治者亦夏正月也又如礼记月
令一篇纯用夏正者也按冬日至祀圜丘夏日至祀方
泽及出火纳火诸事皆用夏正者周礼有正月正岁若
此类皆所谓正岁者也礼记月令皆用夏正亦周礼正
岁之义是以朱子有云据周礼有正岁正月则周实是
元改作春正月盖此正可以證周正之实不可举以为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1316-0345a.png
夏正之验也家氏曰杂记载孟献子之言曰正月日至
可以有事于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此一节乃汉
儒记礼者传闻之误古有冬日至夏日至者未闻有春
日至秋日至者也今指周正建子为春为正是春而日
至也其可乎又指周正建午为秋为七月是秋而日至
也其可乎二至既舛二分亦随之而舛必将以夏正十
二月半为春分六月半为秋分阴阳可得中乎寒暑可
得平乎按家氏此论则是自攻其说矣献子言正月日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1316-0345b.png
至不言十一月日至言七月日至不言五月日至家氏
明知其说之非是而杂记之言不易叛也故移其咎于
汉儒记礼者适足以彰其陋而已矣至于分至启闭则
周礼正岁之说礼记月令之文可以得其义也而岂虑
其或舛乎按赵氏汸云传于僖公五年春记正月辛亥
朔日南至昭十七年夏六月记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
分而未至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又记梓慎曰火出于夏
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皆以周人改时改月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1316-0345c.png
春夏秋冬之序则循周正分至启闭之候则仍夏时赵
氏之说得其义矣家氏曰汲冢书周月解时解训等篇
四时中节大率与月令相似且其言曰夏数得天百王
所同亦越我周作正以垂三统至于敬授人时巡狩烝
享犹自夏焉又有尝麦解曰成王四年孟夏初谒宗庙
乃尝麦于太祖若以卯月为孟夏安有麦可尝乎按汲
冢书虽不可为据依然明言周家作正以垂三统而家
氏则以为周不改时月明言敬授人时巡狩烝享犹自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1316-0345d.png
夏时而家氏则凡若此类辄据以为夏正之證何其说
之自相矛盾耶至成王即位四年初谒宗庙事不见于
经传尝麦之解不足深论也家氏曰又如鲁论曾点舍
瑟一章所谓暮春者亦可指为夏正之正月乎今之正
月寒意犹凛既非春服可成之候其浴其风皆不当在
此时则此暮春非夏时而何按此乃一时问对之语记
者笔之于书当时文章论议民俗话言风谣传播犹多
因夏正如今人称官爵州郡犹承用古时名目者然未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1316-0346a.png
可执是以为确證也家氏曰孟子十一月徒杠成十二
月舆梁成云者本言修治桥梁必在冬深水涸之时徒
杠十一月可成涧水先涸也舆梁必十二月乃成河水
后涸至是时乃可施工云耳传者引夏令为證则非本
旨按朱子集注曰周十一月夏九月也周十二月夏十
月也夏令曰十月成梁而家氏强为之辞其悖甚矣家
氏曰河南程先生谓春秋假天时立义有夏时冠周月
之说胡文定祖述其说一以夏时周月为断时夏时则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1316-0346b.png
寅卯辰为春月周月则子为岁首时自时月自月不相
为谋夫子春王正月之意果若是乎尝窃观程子之意
似谓夫子以夏时冠周月以见行夏时之意但春秋有
年之下书时而纪事者如隐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之类
自旧已然盖史失其月仅著其时而春秋因之耳圣人
之意正谓周家以建子为岁首降而至于衰世王正不
修历纪废坏民听惶惑有以冬为春以春为夏者如绛
县之年虢童之谣百姓于二代之正莫知所从故修春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1316-0346c.png
秋行夏时以正之今以为夫子冠以夏时犹存正月岂
不然与按赵氏汸云何氏哀十四年传注曰河阳冬言
狩获麟春言狩者盖据鲁变周之春以为冬去周之正
而行夏之时以行夏之时说春秋盖昉于此然何氏固
以建子为周之春但疑周不当狩而妄为之辞至程子
门人刘质夫则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时以立义尔则
遂疑建子不当言春此胡氏夏时冠周月之说所从出
也家氏亦知夏时冠月之非而特以其言出于程子之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1316-0346d.png
门不敢直斥之而欲为之委曲回护其说益支离而难
通矣家氏曰自左传一失以春王正月为周王正月孔
郑再失以周正说诗传书杜元凯三失撰为长历以从
左传之讹而历法有未易知者故依违而不敢议而不
知历务迁就以求其合改易闰馀求合周正卒不得合
每为之遁辞曰此经误也此历误也按汉书律历志援
据三统历春秋历殷历而其言冬至也在周正月丁巳
朔旦汉书岂皆迁就以求合者乎今谓杜氏撰长历以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1316-0347a.png
求附会左氏若三统历春秋历殷历亦汉人伪造以附
会汉书者乎唐人大衍历春秋冬至亦在正月岂唐人
亦附会长历者乎至又訾长历置闰不合古术家氏亦
未尝知历者则亦臆说而已矣家氏曰左氏自不能固
守周正之说每杂引周夏正以揆一时之事而杜氏曲
为说以通之隐三年左传云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
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夏之言麦秋之言禾其为夏时固
宜而杜氏乃以此四月为周之四月以此秋为周之夏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1316-0347b.png
按杜氏谓芟践之或曰因圉牧用耳理当然也家氏曰
晋伐虢围上阳问之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童谣云云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左传以
周正纪事卜偃以夏正释童谣从左传乎从卜偃乎卜
偃生于当时世典晋卜若周家以建子为正月卜偃何
为以十二月为夏正之十月乎按卜偃之语亦言天者
以夏正之义也何足辨欤家氏曰绛县老人云臣生之
岁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五甲子矣师旷士文伯以岁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1316-0347c.png
考之定为七十三岁老人盖生于鲁文公十一年夏正
建寅之正月朔是襄公二十九年夏正十二月为二万
六千六百六十日为岁七十三藉令老人隐者误举夏
正师旷士文伯博极精诣不当与之俱误周家以建子
为正而二子以夏正计老人始生之岁必无是也按张
氏以宁云当是年夏正正月之癸未今传书在三月则
周之三月夏之正月也又云人习见夏时之久与人话
言不举夏正以明之则无以见是月之为周正也家氏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1316-0347d.png
曰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左
传云惟正阳之月慝未作日有食之用币伐鼓则以是
月非正阳之月不当用正阳之礼故经以是为讥尔夫
既非正阳之月则是月乃夏正之六月奚疑杜元凯求
以通周正之说乃曰以长历推此六月朔乃七月朔置
闰失所以致月错此借历法之不可知者以为遁辞非
经意亦非左传所以立例之本意按长历以为置闰失
所此或当然若谓此借历法之不可知者以为遁辞夫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1316-0348a.png
历法家氏所不知而世之知之者多矣杜氏岂敢以此
欺天下后世之人哉家氏曰又如城筑兴作之事左氏
一以周正为断宣八年十月城平阳传曰书时也夫以
水昏正为兴作之候者传例也以周正而言此十月乃
夏正之八月时北方七星何由昏正而左氏乃以城平
阳为得时而书则十月乃夏正而非周正亦明矣按城
平阳书时者经实不书月左传必当有考耳今以蒙上
十月之文而责之非矣家氏曰请即经之正文而槩论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1316-0348b.png
之冬而烝礼之常也春秋常事不书桓八年正月书烝
五月又书烝再书之以讥烝之不以时榖梁子似亦知
圣人行夏时之说其言曰烝冬事也而春兴之夏又兴
之春秋所以讥胡文定又引周官大司马仲冬田而烝
者以證正月为建子月其可哉周礼仲冬固是夏时十
一月十一月而田维其时矣十一月而烝亦其时矣而
春秋之正月乃夏时之正月正月而书烝谓其过时而
书岂得反以周礼仲冬之田而證春秋正月之烝必指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1316-0348c.png
春秋正月为周正建子月谓春秋以一岁再烝而书不
以不时而书若然则春秋夏五月一书烝以讥不时可
也正月之烝既得其时又何以书为哉按桓八年正月
己卯烝陆氏淳云公羊曰讥亟也啖子曰此书之以彰
下文尔非讥也榖梁曰烝冬事也春兴之志不时也赵
子曰正月之烝不失时也经为五月又烝故书此以明
一岁再烝若不书即似春有故不烝夏乃烝耳啖说是
也孙氏觉云春秋之正月夏时之十一月也十一月烝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1316-0348d.png
之时也得时而祭又书之者为夏五月烝张本也不书
正月之烝无以见又烝之失故先书之以示其数程子
云冬烝非过也书之以见五月又烝为非礼之甚也又
曰正月烝矣而非时复书者必以前烝为不备也黩乱
甚矣黄氏仲炎云烝用建亥之月故传曰闭蛰而烝今
烝用建子不及时矣不及时则为怠正月己卯烝是也
亟举则为黩夏五月丁丑烝是也赵氏汸曰周虽以建
子为正至于祭祀则用夏时本月愚谓胡氏传言榖梁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1316-0349a.png
以为烝冬事也春兴之志不时也是以闭蛰而烝为是
与周制异矣春秋非以不时志也为再烝见黩书也胡
氏此论最明又合诸说观之家氏之非自见矣家氏曰
桓十四年辛未御廪灾乙亥尝八月而尝时也常事不
书此所以书为御廪灾甫三日而尝所以讥尔御廪者
粢盛之所藏今而告灾不知戒惧且不易粢盛而尝春
秋是以讥公榖二传皆同而孙泰山胡文定乃谓此八
月乃周正之八月周正之八月乃夏正之六月六月而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1316-0349b.png
尝不时所以书失春秋继灾书尝示警之意矣夫烝之
不时者以为时尝之时者以为不时不过以證夏时冠
月周正纪事之说而非夫子平日行夏时志也按讥不
时非独孙氏胡氏说也孙氏觉云春秋之八月夏时之
六月而尝不时也御廪灾而尝不时且不敬也叶氏梦
得云尝秋事建未之月尝失时也张氏洽云祭祀用夏
时此八月乃夏之六月未当时祭何为汲汲然以四日
之间遽举尝祭乎赵氏鹏飞云六月稼未登场安得新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1316-0349c.png
而尝之以陈为新非所谓尝也故书之著不时而紊先
典也观此知家氏谓此八月为夏正之八月者非矣家
氏曰且以春秋所书寒暑灾变而言于夏时大槩可通
其不可通者小有疑而未定焉耳隐九年三月癸酉大
雨震电庚辰大雨雪记异也震电非异震电而雪所以
为异按公羊云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何氏云三月夏
之正月雨当冰雪杂下雷当闻于地中其雉雊电未可
见而大雨震电此阳气大失其节范氏曰刘向谓雷未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1316-0349d.png
可以出电未可以见雷电既以出见则雪不当复降皆
失节也孙氏复云周之三月夏之正月也未当大雨震
电既大雨震电又不当大雨雪甚哉八月之间天变若
此也孙氏觉云周之三月夏之正月阳气尚微雷未当
出电未当见既已雷电则雪不当降大者非常之辞春
秋常事不书大惟非常则加大以别之程子云阴阳运
动有常而无忒凡失其度皆人为感之也故春秋灾异
必书汉儒传其说不达其理故所言多妄三月大雨震
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1316-0350a.png
电不时灾也大雨雪非常为大亦灾也叶氏梦得云大
雨震电不书此何以书不时也建寅之月未雨雨水而
大雨雷未发声而震电又云大雨雪不书此何以书不
时也建寅之月也赵氏鹏飞云阳极而大震电阴极而
大雨雪大雨必于夏大雪必于冬阴阳之运然也今于
正月而兼冬夏之电雪天变甚矣黄氏仲炎云周之三
月夏之正月也阳气未力而震电若盛阳之月雷雨既
动而雨雪若凝阴之时况大而非常则阴阳之错缪甚
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1316-0350b.png
矣汪氏克宽云或谓春秋用夏正故建辰之月雨雪为
异苟实建辰之月则震电未必书矣愚谓家氏以为震
电非异谓夏正三月也震电而雪所以为异谓三月无
雪也且家氏不闻三月雪乎陋可知矣家氏曰僖十年
冬大雨雪书冬不书月且加以大字记是冬寒气大盛
屡雪之为灾耳若以此冬为八月九月是时秋气始肃
馀暑未艾安有连三月之雨雪乎按叶氏梦得云大雨
雪不志此何以志建酉建戌建亥之月书不时也赵氏
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1316-0350c.png
鹏飞云周之冬夏之秋非大雪之时而大雪常寒之谓
也洪范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罚常寒则大雪非苟
记异所以责时君不能建皇极也黄氏仲炎云雨雪常
也惟大而为害故书独桓八年雨雪不言大者周之十
月今之八月非雨雪之时故以异书也俞氏皋云春秋
之冬今之秋八月九月冬十月也此亦纪其非常故书
家氏谓秋气始肃馀暑未艾岂十月而犹可谓馀暑未
艾乎亦不思之甚矣家氏曰僖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
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1316-0350d.png
不杀草李梅实严霜不杀草气燠也若谓此十二月为
建亥月则夏时之十月草不尽杀犹或有之春秋何以
遽书为灾乎窃详经文十二月乙巳公薨之下书陨霜
不杀草李梅实此于岁终并书一冬之异非专为此月
书也杜氏以其长历而推谓此十二月乃周之十一月
今九月也指此为旧史记录之误春秋因之九月之霜
不能杀草犹未足为异春秋何以动色而书之曰陨霜
不杀草李梅实乎此夏正之冬何疑按孔氏颖达云陨
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1316-0351a.png
霜不杀草李梅实此在十二月下杜以长历挍之乙巳
是十一月十二日谓经十二月为误遂以此经四事皆
为十一月夏之九月霜不应重重又不能杀草所以为
灾也何氏云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易中孚记曰阴
假阳威之应也早霣霜而不杀万物至当霣霜之时根
生之物复荣不死斯阳假与阴威阴威列索故阳自霣
霜而反不能杀也孙氏觉云春秋之十二月夏时之十
月也十月陨霜而草不死李梅实皆异之大者也春秋
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1316-0351b.png
之法为灾而及于死民物者则书为异而反常者则书
十月之霜草当杀而不杀十月之李梅不当实而反实
天地阴阳之义非常可怪者也赵氏鹏飞云诗曰九月
肃霜况十月乎宜霜威之动而无草不黄也今陨霜不
杀草异之大者霜不杀草犹奸宄之不诛暴乱之不戢
天之垂戒显矣黄氏仲炎云经书陨霜二一曰陨霜不
杀草一曰陨霜杀菽盖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霜当
杀草而不杀草异也周之十月夏之八月也未当陨霜
卷二十三 第 32a 页 WYG1316-0351c.png
而杀菽亦异也夫杜氏以十二月为今之九月家氏疑
之矣其以为十月者则诸家之说也十月陨霜不杀草
李梅实岂得不为异乎以杜氏之未可从而尽黜诸家
之说家氏之说可为笃论与家氏曰书无冰而皆在春
以冰政不举而书耳诗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谓十二
月取冰三之日纳于凌阴谓正月藏冰四之日其早献
羔祭韭谓二月开冰周礼藏冰开冰与之略同春秋于
桓十四年春正月成元年春二月襄二十八年春三月
卷二十三 第 32b 页 WYG1316-0351d.png
书无冰皆为冰政不举书以讥之耳按桓十四年春正
月无冰何氏云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法当坚冰无冰
者温也此夫人淫佚阴而阳行之所致榖梁云无冰时
燠也范氏云皆君不明去就政治纾缓之所致五行传
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常燠孙氏觉云春
秋之春夏时之冬也冬而无冰则为阳气不閟而阴气
不凝也张氏洽云常燠也二之日凿冰冲冲乃周正建
丑之月固阴冱寒之时而不冰阴不能成物之灾赵氏
卷二十三 第 33a 页 WYG1316-0352a.png
鹏飞云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凌人斩冰而藏之时而
无冰焉则无以备暑矣非徒无以备暑而献羔开冰何
以荐寝庙外内饔何以供冰鉴宾客何以供膳羞夏无
以颁秋无以刷其为阙礼大矣洪范庶徵曰豫恒燠若
君政逸豫则恒燠应之春秋之君勤于政者固无有也
则无冰乃恒燠之应与俞氏皋云此亦见是周月纪事
若夏正月则东风解冻宜无冰也汪氏克宽云此年正
月书无冰成元年二月书无冰襄二十八年书春无冰
卷二十三 第 33b 页 WYG1316-0352b.png
则知因阳盛气燠而随时以纪之苟以发冰而知无冰
则当常以二月而不在正月矣若曰或藏冰无冰而书
无或发冰无冰而书无抑何纪事之错乱乎赵氏汸云
无冰不月终时无冰则志之周之春夏之冬也成元年
春二月无冰杜氏云周二月今之十二月而无冰书冬
温孔氏云襄二十八年春无冰彼春无冰则是竟无冰
此亦应竟春无冰而书在二月下者以盛寒之月书之
也何氏云周二月建丑之月夏之十二月也此月既是
卷二十三 第 34a 页 WYG1316-0352c.png
常寒之月于寒之中又如加甚常年过此无冰终无冰
矣孙氏复云周之二月夏之十二月无冰冬温也书曰
僣常旸若无冰常旸之应也襄二十有八年春无冰榖
梁云时燠也胡氏安国云今仲冬之月燠而无冰则政
治纵弛不明之所致也俞氏皋云冬温也李氏廉云此
条注杜氏明以建子为春矣诸家之说无冰彰彰如此
而家氏但以冰政不举四字了之夫冰政何以不举乎
所不举者何政乎家氏卒不能置一辞也其陋甚矣夫
卷二十三 第 34b 页 WYG1316-0352d.png
家氏亦知诗有一之日二之日使周不改月缘何有此
名目乎家氏曰书螽有在夏秋者为其贼苗而书有在
冬者则以阳气不敛蛰出为灾耳哀十二年冬书螽十
三年冬又书螽皆记异也穷冬冱寒闭蛰已久而螟蝗
生焉其为异大矣左传乃托夫子答季孙之语归过于
司历之失闰春秋为记异而书岂为历乎按哀十有二
年冬十有二月螽杜氏云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岁应置
闰而失不置虽书十二月实今之九月司历误一月九
卷二十三 第 35a 页 WYG1316-0353a.png
月之初尚温故得有螽何氏云周十二月夏之十月不
当见故为异孙氏复云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为异
之甚苏氏辙云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不当有螽盖失
闰也故季孙问于仲尼仲尼曰丘闻之火伏而后蛰者
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赵氏鹏飞云春秋书螽者十
有八皆在夏秋之交固以为灾矣然未若哀公之世书
螽者二皆在于闭蛰之后闭蛰之后榖既登场螽固不
能为害然其异亦甚矣礼仲秋行夏令则蛰虫不藏孟
卷二十三 第 35b 页 WYG1316-0353b.png
冬行夏令则方冬不寒蛰虫复出此则常燠之證也燠
而蛰振犹有然也燠而螽生是谓灾异两兴也圣人可
不志之哉黄氏震云蝗蝻在地冬雪乃深入今冬燠而
有螽将蔓延为来岁之灾矣十有三年十有二月螽杜
氏云前年季孙虽闻仲尼之言而不正历失闰至此年
故复十二月螽实十一月何氏云周十一月夏九月日
在房心房心天子明堂布政之庭于此旦见与日争明
者诸侯伐主治典法灭绝之象是后周室遂微诸侯相
卷二十三 第 36a 页 WYG1316-0353c.png
兼为秦所灭燔书道绝张氏洽引许氏云螽每在十二
月传以为司历之过此历不时不革之敝与愚尝谓蝗
蝻之生虽今之冬亦有之杜氏谓历之失闰盖本夫子
答季孙之言而逆推之以知历之果失也亦非避冬无
螽生之理而托闰以文左氏之非也家氏于此过求之
以證其夏正之说至谓春秋岂为历乎云云者文义并
难通矣家氏曰庄七年秋大水无麦苗传者谓周七月
为夏五月故以无麦苗为灾非也中原之地种麦最早
卷二十三 第 36b 页 WYG1316-0353d.png
故月令仲秋劝种麦令曰无或失时是岁以大水之故
种麦失时故曰无麦苗非谓已𤍨之麦而言也庄二十
八年冬大无麦禾谓岁终计公私所储蓄而言不然麦
𤍨在夏禾𤍨在秋何以书无麦禾于此际乎此春秋所
书寒暑灾变合于夏时者也外是亦有一二之疑皆可
以义例而通要以不害于大体之合按庄七年秋大水
无麦苗公羊传云无苗则曷为先言无麦而后言无苗
一灾不书待无麦然后书无苗何以书记灾也杜氏云
卷二十三 第 37a 页 WYG1316-0354a.png
今五月周之秋平地出水漂杀𤍨麦及五稼之苗孔氏
云直言无麦苗似是麦之苗而知麦苗别者公羊传曰
曷为先言无麦而后言无苗待无麦然后书无苗如彼
传文知麦苗别也且此秋今之五月麦已𤍨矣不得方
云麦之无苗故知𤍨麦及五稼之苗皆为水漂杀也孙
氏复云水不润下麦与禾黍之苗同时而死故曰无麦
苗刘氏敞云曷为先言麦而后言苗麦苗同时麦成而
先败也孙氏觉云春秋之秋夏时之夏麦已大成而禾
卷二十三 第 37b 页 WYG1316-0354b.png
苗方盛大水之灾而麦也苗也皆无也灾之甚者故书
之二十八年麦苗之无经书之曰大大者非常之辞麦
苗之无以水灾而无也灾之所不及者犹有存焉不得
曰大无也麦禾之无书之于一岁之卒岁凶而至于冬
一国之内举无收也盖大无焉不得但曰无也故无麦
苗志之于秋见水灾也大无麦禾志之于冬见岁凶也
春秋一字圣人必尽心无苟然者苏氏辙云是时麦𤍨
五稼苗而未秀皆为水所害也叶氏梦得云秋夏之建
卷二十三 第 38a 页 WYG1316-0354c.png
午建未建申之月也麦成而稻苗大水则皆败矣故曰
无凡稻苗而后秀秀而后实赵氏鹏飞云周之秋夏之
五月五月麦将实而大水焉为水所厌而不实故先书
大水继书无麦苗以见灾五月麦未登场不可举其实
故曰麦苗说者以麦苗为二物麦且未艾安得徒有苗
此盖疑五月之际麦将实不可曰苗也不知未登场圃
安得举其实二十八年冬书大无麦禾则谷既登场圃
矣故明举其实此则麦未实为水所尽耳何疑云庄二
卷二十三 第 38b 页 WYG1316-0354d.png
十有八年冬大无麦禾杜氏云书于冬者五谷毕入计
食不足而后书也家氏之说实本杜氏而与庄七年无
麦苗并书欲以援證夏时其义亦不伦矣家氏所言春
秋寒暑灾变自以为合于夏时而又谓外是亦有一二
之疑可以义例而通夫家氏之所不疑者学者之所疑
而取信于先儒者也一二之疑者乃学者之无可疑而
家氏之所终不能解者也宜乎以其披猖悠谬之言诬
圣经而惑后世也吾不能不与之辨
卷二十三 第 39a 页 WYG1316-0355a.png
 
 
 
 
 
 
 
 
卷二十三 第 39b 页 WYG1316-0355b.png
 
 
 
 
 
 
 
 午亭文编卷二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