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八百十六 第 1a 页 WYG1341-01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苑英华卷八百十六  宋 李昉等 编
 学校(讲论/附)
  问国学记一首
  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一首
  昆山县学记一首
  太学张博士讲礼记记一首
 文章
卷八百十六 第 1b 页 WYG1341-0130b.png
  太宗飞白书答诏记一首
  故刑部尚书中山李公诗法记一首
  移颜鲁公诗记一首  吴郡诗石记一首
  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一首
  东林寺建碑记一首
  学校(讲论/附)
   问国学(文粹/作庠)记      舒元舆
先王建太学法以教国胄子欲驱人归义府也故设官
卷八百十六 第 2a 页 WYG1341-0130c.png
区掌严大其事明公侯卿大夫必由是出元舆既求售
(一作/善)艺于阙下谓今之太学犹古之太学将欲观焉自
以为下士小儒未尝睹天子庠序欲往时先三日斋沐
而后行行及门下脱盖下车循墙而趋请于谒者曰吾
欲观礼于太学将每事问之于子可乎谒者许诺遂前
导之初过于朱门门阖沉沉问曰此鲁圣人之宫也遂
拜之次至于西有高门门中有厦屋问之曰此论堂也
予愧非(一作予/惧其)鸿学方论不敢入导者曰此无人乃虚
卷八百十六 第 2b 页 WYG1341-0130d.png
堂尔予惑(一作/感)之遂入见庭广数亩尽垦为圃矣心益
惑复问导者曰此老圃所宅子安得欺我耶导者曰此
积年无儒论故庭得(一无/得字)化为废地久为官(一作/宫)于此
者圃之非圃所宅也循廊升堂堂中无机榻有苔草没
地予立其上悽惨满眼大不称向之意复为导者引又
至一门问之曰此国子馆也入其门其庭其堂如入论
堂俄又历至三馆门问之曰广文也太学也四门也入
其门其庭其堂如国子其生徒去圣人之奥如堂馆之
卷八百十六 第 3a 页 WYG1341-0131a.png
芜嗟乎诗书礼乐国之洪源也浚其源天下可以光润
窒其源天下为之憔悴故唐尧知其如此亦先命廷臣
典三礼教胄子诞敷文德于天下天下之屋皆可封及
夏殷时其孟也则必能(一无/能字)浚之其季也则皆自窒之
自窒之时天下之屋皆可诛至周室有文武周公勃焉
(一作/兴)而作复唐虞之道行五六(一作/七八)百年而付仲尼仲
尼承之孜孜日夜席之(一无/之字)不暇(一作/敢)暖祖述之宪章
之发挥(一无/挥字)于邹鲁恢(一无/此字)张于洙泗上摩躏三光下
卷八百十六 第 3b 页 WYG1341-0131b.png
垂之无穷其徒有入室者升堂者及门者散满天下虽
丁周季而天下奸臣贼子犹解曰周孔之教不敢妄动
以此则文之教岂可须臾而(一无/而字)弛耶至嬴政犯之窒
其源源未绝而已自绝于天(一有/下字)矣汉初才息干戈复
浚其源而伏生公孙弘倪宽卜式之徒并出维持战争
之汉二百年间无所失坠皆周公仲尼之力也国家用
干戈取天下其道正于汉氏及辟儒官(一作/宫)立素王祠
设学官命生徒崇盛馆宇固亦不下汉氏然自寇生幽
卷八百十六 第 4a 页 WYG1341-0131c.png
陵军旅之事始胜俎豆故太学之道不得不衰凉今皇
帝传大宝七祀生献吴濞蜀禅于邸(一作/郊)庙枭夏逆首
殛潞子(一无/子字)奸帅拔魏世家此用两阶之舞可谓至矣
今溟澥无扬(一无/此字)波兵器可以蒙之虎皮矣乃大修周
公仲尼之道之时也而太学且犹衰凉之若此岂非有
司之不供职耶群公卿士之不留意耶不然何使巍巍
国庠寂寞不(或作/无)闻回也赐也说绎(一作/释)道义之声虽
馆宇云合鞠为荒圃可谓大国设虚(一作/虚设)以自欺也愚
卷八百十六 第 4b 页 WYG1341-0131d.png
其不敢取(一作愚/甚不取)且惧周公仲尼之道没坠于泉遂记
其所荒之大略以喻有司(一作皆/唐文粹)
   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   刘禹锡
初大历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业始详(集无/详字)定五经书
于论堂东西厢之壁辨齐鲁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
取其正繇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听臆说咸束之而归
于大同揭揭高悬积六十岁(文粹/作载)崩剥污蔑淟(一作/泯)
不鲜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于苑囿不加尺椽而成均
卷八百十六 第 5a 页 WYG1341-0132a.png
以治国学上言遽赐千万时祭酒皞实尸之博士公肃
实佐之国庠重严过者必式遂以羡赢再新壁书惩前
土涂不克以寿乃析坚木负墉而比(集作/宇)之其制如版
牍而高广其平如粉泽而洁滑皆(集作/背)施阴关使众如
一附离之际无迹而寻堂皇靓深两屋(集作/廉)相照申命
国子能通法书者分章揆日逊其业而缮写焉笔削既
成雠校既精白黑彬班瞭然飞动以蒙来求焕若星辰
以敬来趋肃如神明以疑来质决若蓍蔡由京师而风
卷八百十六 第 5b 页 WYG1341-0132b.png
天下覃及九译咸知宗师非止服缝掖者(一有/谈字)钻仰而
已于是学官陈师正等暨生徒凡四百二十有八人请
金石刻且歌之曰我有学宇既倾而成之我有壁经既
昧而明之孰规模之孰发挥之祭酒维齐博士维韦俾
我学徒弦歌(文粹/作咏)以时切切祁祁不遨不嬉庶乎遒人
来采我诗时余为礼部郎凡瞽宗之事得以开决故书
之以移史官宜附于艺文志
   昆山县学记       梁 肃
卷八百十六 第 6a 页 WYG1341-0132c.png
学之制与政损益故学(二字集/作政)举则道举道污则政污
昆山吴东(集作/都)鄙之县先是县有文宣王庙庙堂之后
有学室中年兵馑荐臻堂宇大坏方郡县多故故未遍
缮完其后长民者或因而葺之以民尚未泰故讲习之
事设而不备大历九年太原王纲以大理司直兼县令
既而释奠于庙退而叹曰夫化民成俗以学为本是而
不崇何政之为乃谕三老主吏整序民饰班事大启室
于庙垣之右聚五经于其间以邑人沈嗣宗躬履经学
卷八百十六 第 6b 页 WYG1341-0132d.png
俾为博士于是遐迩学徒或童或冠不召而至如归市
焉公听治之暇则往敷大猷以耸之博考明德以翼之
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揭而厉之使自趋之故民见德而
兴行行于乡党洽于四境父笃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
儒服而行莫不耻焉佥曰公主于(二字集/作之)设教矫其末
不坠其本易其俗不失其宜也传曰本立而道生昔崔
瑗有南阳文学志王粲有荆州文学志皆表儒训以著
不朽遂继其流为县学记俾来者知我邑经艺文教之
卷八百十六 第 7a 页 WYG1341-0133a.png
所以兴是岁龙集乙卯公为县之明年也
   太学张博士讲礼记记   欧阳詹
说释典籍谓之讲讲之为言耩(公项切也集/作韝非下同)也如农
之耕田畴焉田畴将植而求实虽耕矣必耩分其畦陇嘉
谷由是乎生典籍将肄以求明虽习矣必讲穷其旨趣
儒术由是乎成我国庠春享先师后更月命太学博士
清河张公讲礼记成儒术也圣祖三刋经九公通其六
精于五而礼记在乎其中礼也者御人之大故首于群
卷八百十六 第 7b 页 WYG1341-0133b.png
籍而讲之束修既行筵肆乃设公就几北坐南面直讲
抗牍南座北面大司成端委居于东小司成率属列于
西国子师长序公侯子孙自其馆太学师长序卿(集作/乡)
大夫子孙自其馆四门师长序八方俊造自其馆广文
师长序天下秀彦自其馆其馀法家墨家书算家辍业
以从(集作辍肄/业以明)亦自其馆没阶云来即席鳞居攒弁如
星连襟成帷公先申有礼之本次陈用礼之要正三代
损益得失定百家疏义长短镕乎作者之意注乎学者
卷八百十六 第 8a 页 WYG1341-0133c.png
之耳河倾于悬风落于天清泠洒荡幽远无泥所昧镜
彻于灵台所疑冰释于心泉后一日闻于朝百司达官
造者半后一日闻于都九城知名造者半皆寻声得器
虚来实归予职在下庠亦掌有教道不足训领徒从公
惟始洎终睹公之美敬书盛事记诸屋壁并列当时执
简抠衣者于左偏贞元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记
  文章
   太宗飞白书答诏记    权德舆
卷八百十六 第 8b 页 WYG1341-0133d.png
太宗文皇帝飞白书十二句五十五字(集有/者字)贞观十六
年答左散骠常侍刘洎之诏也吾观古之令主未尝不
虚已以纳谏古之良臣未尝不匪躬以尽直然后百度
贞九有清系此物也初太宗与公卿大臣往复古义以
聪明示群下洎退而上书其大旨以为动神机纵天辩
不若凝旒虚襟以至公慎取舍而已故沃心以纳优诏
以答嘉其忠故以诚词渥其礼故以手翰史臣实录具
载其事有都官郎中窦泉者博古尚艺贞元初得其书
卷八百十六 第 9a 页 WYG1341-0134a.png
于人间太清宫道士卢元卿又得之于窦氏元卿工为
篆隶八分诸书且其家法保而藏之久矣元和五年夏
四月予以太常斋荐于宫师因出以示予予乃整衣冠
离次捧视且以见圣唐建巍巍无穷之基在此编也至
若缥缈鸿翥(一作/飞)之势轻浓蝉翼之状子敬白而不飞
子云飞而不白稽合众美裁成绝艺(集作/势)又以见哲王
之馀裕书圃之逸品云
   故刑部尚书中山李公诗法记 苏 颋
卷八百十六 第 9b 页 WYG1341-0134b.png
唐开元四年太岁丙辰二月戊申朔二十六日癸酉银
青光禄大夫刑部尚书昭文馆学士中山公甍于京师
宣阳里私第享年六十先五日扈驾自新丰汤井还其
日奉制持节复赛于汤所以降雨故也还历二日自说
斋祭涤濯之事愿言也(一无/也字)赋诗至其夕宾友皆散因
作扈从诗十韵迟明命以示颋诗成而寝奄忽生灾此
即夫子获麟之卒章也既殓公子婿右金吾仓曹博陵
崔望之自其家取以见遗呜呼翰墨未燥形神已离举
卷八百十六 第 10a 页 WYG1341-0134c.png
朝惊嗟之声不崇朝而达于远矣公文特称于世每谓
知音则寡同气相求逮观此词何异于理正在心而为
咏岂交臂而相失曾未数刻恨不回车击节而如旧也
抚膺一恸不觉涕之涟而痛矣中山长无见日虽子期
不听存者可以绝弦而相如有作殁者竟传遗草故录
如右记其事云
   移颜鲁公诗记      郑 薰
颜鲁公既用贞鲠为元载所忌由刑部尚书贬夷陵郡
卷八百十六 第 10b 页 WYG1341-0134d.png
别驾大历六年又以前秩转庐陵郡道出宣州之溧水
县县之南经古烈士左伯桃墓节槩交感即于墓下作
诗一首自题于蒲塘之客舍(一作/馆)词韵凄激点画崭壮
穷国艺之奇事厥后洎于大中丁丑岁八十七年矣孤
宇夐阒扃縢不固久为飘曝薪牧所困一挑半剔往往
洿缺余作镇到此有客谓余者(一作/曰)惜之立召工将王
少儒领其部匠凿垣复匣移窞于北望楼之西隅且以
为郡居之胜绝镌石其下俾后之观者知改置之意无
卷八百十六 第 11a 页 WYG1341-0135a.png
忽大中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宣歙池观察使检校右
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郑薰记
 颜公以永泰二年丙午二月贬峡州别驾旬馀改吉
 州司马六月次江州之庐山有东西林题名必以秋
 至吉是年十一月改元大历故次年丁未十月公游
 青原寺题名便称大历二年又明年戊申五月移抚
 州刺史巳酉庚戌皆在官六年辛亥闰三月代到而
 四月书麻姑坛记犹以抚州系衔今于文集及石刻
卷八百十六 第 11b 页 WYG1341-0135b.png
 考之是岁八月次上元县乃自抚归京时也上元与
 溧水实为邻邑今皆隶升州当时溧水则隶宣城公
 题诗烈士墓在六年与此记合然郑薰唐名臣记谓
 公由刑部尚书贬夷陵郡大历六年又以前秩转庐
 陵郡道出溧水不应谬误如此七年九月公复刺湖
 州八年正月赴上(一本以丁丑/为丁酉非)
   吴郡诗石记        白居易
贞元初韦应物为苏州刺史(二字集/作牧)房孺复为杭州牧皆
卷八百十六 第 12a 页 WYG1341-0135c.png
(一作/硕)人也韦嗜诗房嗜酒每与宾友一醉一咏其风
流雅韵名播于吴中或目韦房为诗酒仙(集有/时字)予始年
十四五旅于二郡以幼贱不得与游宴尤觉其才调高
而郡守尊以当时心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及今
自中书舍人间领二州去年脱杭印今年佩苏印既醉
于彼又吟于此酣歌狂什亦往往在人口中则苏杭之
风景韦房之诗酒兼有之矣岂始望(集作/愿)及此哉然二
郡之物状人情与曩时不异前后相去三十七年江山
卷八百十六 第 12b 页 WYG1341-0135d.png
是而齿发非又可嗟矣韦在此州歌诗甚多有郡宴诗
云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当时最为警策今刻此篇
于石传贻将来因以予旬宴一章亦附于后虽雅俗不
类各咏一时之志偶书石背且偿其初心焉宝历元年
七月二十日苏州刺史白居易题
   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
白氏洛中集者乐天在洛所著书也太和三年春乐天
始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及兹十有二年矣其间赋格
卷八百十六 第 13a 页 WYG1341-0136a.png
律诗凡八百首合为十卷今纳于龙门香山寺经藏堂
夫以狂简斐然之文而归依支提法宝藏者于意何我
有本愿愿以今生世俗文字之业狂言绮语之过转为
将来世世赞佛乘之因转法轮之缘也十方三世诸佛
应知噫经堂未灭记石未泯之间乘此愿力安知我他
生不复游是寺复睹斯文得宿命通省今日事如智大
师记灵山于前会羊叔子识金环于后身者欤于戏(二/字)
(一作/嘻)垂老之年绝笔于此有知我者亦无隐焉大唐开
卷八百十六 第 13b 页 WYG1341-0136b.png
成五年十一月二日中大夫守太子少傅冯翊县开国
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白居易乐天记
   东林寺建碑记      张文新
北海守李公文人之雄书品之能者也开元十九年作
东林寺碑手笔一轴俾模而刋石藏于寺者凡百一十
三岁僧之历居者不啻大千数未始有议建竖者释云
皋本谢氏子读书为文将就乡赋举进士遇明师悟寂
灭之乐因髡头就学遂僧于东林且有年矣一旦视碑
卷八百十六 第 14a 页 WYG1341-0136c.png
卷嗟曰远公之名德振千古东林之声籍冠宇内而是
词是翰记其所由然诚天下之妙绝山门之光大儒释
之美谈也宜乎始至而揭诸显敞俾文士名僧趋向之
不暇是何卷于尘中踰百载莫石莫刋将焉用僧予僧
门一士也一杖一屣(一作/履)足以历岨崄一钵一衲足以
了朝夕不著不系视千万里若寻丈间遂裹足道途东
西南北募缘以成其事会河东裴公自中书舍人开廉
府于钟陵敷文行政教之馀得六度三乘之奥闻皋志
卷八百十六 第 14b 页 WYG1341-0136d.png
愿亦垂信施因自染翰赞列爵秩名氏于卷末又有以
增名迹重为光也皋乃得模而刋于碑会昌三年四月
磨砻既成遂光遂平镌之硁硁夬象奎呈如蛇如龙如
飞如行(一作/走)如箸玉在漆如玄穹列星立之亭亭弗磷
弗倾于寺之明余时刺兹郡因减俸缗屋其上且嘉(一/作)
(票/)皋建志不苟古人云智过千人谓之英皋之有决补
遗事之智有崎岖辛苦以成其智之(一作/智字)实过于百一
十三年历居之僧远矣庸不谓为僧之英乎故记(一有/之字)
卷八百十六 第 15a 页 WYG1341-0137a.png
碑之阴(一作皆续庐山记不若元本为是后题/观察使裴刺史张文新等立碑今不录)
 
 
 
 
 
 
 
卷八百十六 第 15b 页 WYG1341-0137b.png
 
 
 
 
 
 
 
 文苑英华卷八百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