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 第 1a 页
顺治十七年八月御史陆 疏言霸州城南之地保定县河北
之田文安县东洼等处俱坐落堤外向时止有琉璃河水道
故十年五潦以五年之收赔五年之潦民止劳其力而未尝尽其
财自顺治十年间浑河南注从霸州城下达口头村而赴东
浑波所过荡为巨津而三处之地皆成水府渊深不测一望汪洋数
十里千顷之良田久已问诸水滨矣
卷二 第 1b 页
卷二 第 1b 页
卷二 第 1b 页
卷二 第 1b 页
文安县志序纪克家 敝邑地形如仰盂为十五河尾闾秋水
骤至闾殚为河故岁多逋赋不能佐公家急为长吏病然所恃为
命脉者惟堤防是赖堤之绵亘百五十里大半在他郡邑地故修
筑功力亦与他郡邑共之此勤彼怠人缓我急九仞之功亏于一
篑千丈之防穴于一蚁此文之第一苦也其次莫若大户头役盖
敝邑赋分九则富者为影射为占冒超然计口之外故积年所佥
派皆赤贫其实而大户其名耳至头役之累尤不可胜言无论一
切解支悉为包赔即过客供张一饭一蔬一毡一席皆于焉取办
故事三年一编千家立见荡析此文之又一苦也次莫若屯牧课
税夫屯牧地坐落污邪之乡水至则为江为湖荡若巨津遇旱而
刚卤不能施耕耨昔人所谓石田者间或长凫茈亦可疗饥总属
不毛之地地既不毛赋于何有故课税之设皆非正供乃二正时
卷二 第 2a 页
阉人用事投献纷纷庄田宫税为名不一皆百姓所鬻儿佃产以
赔偿者自先京理倡议力请减徵以苏其困而害稍稍捐此文之
又一苦也次莫若寄养马薄地四顷养一马旱则苦水草不充一
遭渰没家且浮矣而况于马故往往有系之公门而去者不得已
累及里甲万不得已则以公署辟为官厩甚至马毙而家随之且
不止毙一家而槩里随之此文之又一苦也次莫若鬻官盐从来
盐法之行祗有禁私贩以通官商者敝邑则按口而给如期而徵
急商课严于国赋非通商以裕民而厉民以惠商此文之又一苦
也凡此数者不害于法而害于法不法
水经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至武邑与雽池(即滹/沱)
至成平与清河合又东北过章武县西又东北过平舒县南东入
海一右出为淀一水北注雽池谓之濊口(即大城之/王家口)清漳乱流而
卷二 第 2b 页
入于海(浊漳又名衡水即禹贡所谓覃怀㡳绩/至于衡漳孔安国云漳水横流入河)清漳水出上党
沾县东至武安县南黍窖邑入于浊漳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
乡西山郦道元云径郑县故城北东至文安县与雽池合 𣸦水
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
注之(道元云即禹贡所云恒卫既从也疏云恒水出常山上/曲阳县东入寇水卫水出常山灵寿县东北入滹沱)濡水
昭公七年齐与燕会于濡水杜预云濡水出高阳县东北至河间
郑县入易水地里志云博水东至高阳入河又东北徐水注之
圣水出上谷东入于海注云东南流注于巨马河不达于海巨马
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又东过渤海东平舒北东入于海(注云即/涞水也)
(又谓之白沟于平舒北南入于雽池同归于海一统志云一在永/清县南一在霸州治北又徙而南俱桑乾支流与水经巨马河异)
(派)史记赵惠文王二十一年赵徙漳水武平西二十七年又徙
漳水武平南(括地志云武平亭今名渭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二里今城东北七十二里胜芳镇众水汇流疑即武)
卷二 第 3a 页
(平)会通河在县治北四十里水自霸州汇者一十有五曰广阳水
涿水范水盐沟水卢沟河胡良河巨马河夹河琉璃河沙河龙泉
河玉带河磁河㲼河霸水自安州雄县汇者三十曰梁河清苑河
石桥河土尾河徐河方顺河长流河温义河马村河紫泉河五里
河拒马河白沟河白涧河唐河沙河滋河滹沱河雄河鸦儿河遒
栏河祁水易水女思谷水濡水涞水雷溪子庄溪一亩泉鸡距泉
自河间任丘汇者二十有一曰𣸦水西韩河甘陶河(即治/河)绵蔓河
松阳河卫河濊河泒河胭脂河当城河告河浊漳河清漳河夹河
恒水倒马关水滹沱河高阳河漕河长丰渠五官淀以八十步之
渠而汇巨浸六十有六此邑之所以岁苦波臣也 石沟河在县
治东北五十里 柳河在县治东北二十五里 急河在县治东
北二十里 文安潭在县治北十五里 大宁桥口在县治东南
卷二 第 3b 页
五里 玳瑁口在县治东南二十五里 火烧淀在县治东二十
五里广四千馀亩聚石沟柳河急河三水流入卫水达直沽 麻
洼淀在县治东南 牛台淀在县治东白龙淀在县治北 胜
芳淀在县治东北七十里上接会通河下达三角淀
大司马王公遴议自保定县东路疃村起自西向东由周家庄戴
家庄鲁家庄西营村直抵堂头村筑大堤一道务极高厚南护文
安地方计长约四十里计用夫二千名做工两月每夫一名给工
食银一两五钱计银六千两此一劳永逸二州七县之利义当共
举事难惜费俟堤既成即将路疃村迤北至口头村卜家庄善来
营苑家口苏家桥沿河一带南岸之堤尽为决去秋水一发即以
所筑之堤为南岸则水岂能复壅所谓不与水争利是已此策之
上也目前之计但当于苑家口栲栳圈二河之中内有民田京营
卷二 第 4a 页
地约有四五十顷亦因水患皆曲为防一遇水发最为壅塞若将
民田京营地捐其赋税一半馀者各州县代补听各自种自食春
间无水尚堪种麦夏间稍旱亦可种薥其中曲防尽为决去则秋
水亦不致大壅此不过一举手之力 邑侯郭公允厚议二策一
起自注窝东行至围河出保定之南经留寨之北过西营抵苏家
桥筑月堤一道长约二十五里有馀远者去河二十里近者去河
亦数里容蓄有馀水势漫缓此王大司马展堤之遗意也雄霸诸
水举不能东下而犯文安此上策也或曰河之决而入文安也多
自保定之下苑口之上则今筑月堤而护文安亦当自保定之下
苑口之上起于保定旧城基下东北经孔家甫戴家庄至西营抵
苏桥不过十三里许此其工力较前堤减半而黑牛口白家道口
诸水之自雄入文者尚不能救也此中策也 宪副井公济博遥
卷二 第 4b 页
堤议由注窝西里许起自白家道口西北达保定县上五哥庄筑
为遥堤以防廖家黑牛等口之冲上五哥庄经保定县东北至路
疃村南头俱极高阜仍用旧防由路疃村南头起经东北西营村
达苏家桥亦筑为遥堤以防路疃口头杏叶等处之冲仍修北堤
以缕水复设遥堤以豫防北堤可守则守北堤北堤不可守则决
苏桥东头之堤以泄水而共守遥堤水势既宽必无溃决患矣
霸州道观察王公凤灵议余观直沽之上有大淀有小淀有三角
淀广延六七十里深止四五尺若因而增益又为之堤停蓄众水
而委输于海水固有所受也然后浚治旧川为长堤以束之高广
倍于前功使水有所行又多开支河联络相属使水有所分见在
洼淀不下数十处又各深而堤之使水有所积则虽有淫潦飞流
大川泻之支河析之诸淀潴之高堤防之可以无横溢滔天之患
卷二 第 5a 页
矣堤易坏必有堤夫岁缮河易淤必有浅夫时挑支河既分必多
有桥梁以通济则川得安流田得利溉人无病涉戎马不得长驱
地方大利也文安大城别为一区亦宜用此法多方疏浚然非
朝廷定其议大臣董其役势必格而难行功或苟而速就求河之
治可得乎 掖令姜公扬武议夫水之行地犹血脉之周身欲疏
通不欲底滞其性一也顾咽喉其可噎乎脉络其可壅乎尾闾其
可塞乎玉带河抵苑家口水之咽喉也古盐河水之脉络也三家
淀与三角淀水之尾闾也今桑乾巨易汇西北洪流而注于八十
步之渠噎乎不噎乎盐河即衡漳滹沱之故道岁久堙阏辟为桑
田秋水灌河馀波横溢壅乎不壅乎三家淀塞则衡漳滹沱之水
不得游衍于泺塘石沟台山胜芳与三角淀不阗于浮沙即隘于
败苇而𣸦易桑乾胡梁巨马诸水不得奔流于沧海祗闻峻防未
卷二 第 5b 页
闻疏浚若此者塞乎不塞乎用王司马展河之策而咽喉之病除
用元人疏河许中丞浚河之策而脉络尾闾之病除夫水之齧堤
者与水争势也以八十步之渠而辟为三里之渠河身广阔波流
漫衍不惟霸文保大无冲决之害而雄县新城安州新安高阳任
丘俱免壅塞之患矣往时滹沱溃而北桑乾溃而南南北交澒而
南患更惨于北余昔经盐河见故道空旷漫漶未疏一加挑浚便
成宽渠南河通流何由北注则西南之水由真定河间而汇于滹
沱河者亦可以杀其奔腾之势而文邑免交澒之苦矣静海居民
塞三家淀者有禁凡滹水经由之故道悉浚之使深广由苏家桥
迤东烟波浩淼万派朝宗近为沙草填淤而变为断港绝流者亦
浚之使深广下流一塞则上流必溢下流之趋海者既顺则上流
之归壑者愈疾如是则壅塞之弊撤而九河之绩奏矣夫展北河
卷二 第 6a 页
浚南河疏下流要皆相地之脉顺水之道贯惟仍旧费可永宁由
是而咽喉而脉络而尾闾犹闭为关格溃为痈疽无是理也又议
云忆余垂髫时囧卿徐公讳贞明奉 命开三辅水利阻于浮议
曰北土不宜稻也庚戍陈生国纪与涿鹿觅越人之习水利者疏
畦引水创为稻田阻于众口曰北土不宜稻也余私诧曰今涞涿
渔阳广栽粳稻民获其利矧职方氏云幽州谷宜三种郑云黍稷
稻贾公彦疏云幽与冀相接冀皆黍稷幽见宜稻故云三种黍稷
稻也是幽之宜稻其来旧矣或曰涞涿之间山泉清浅正刘靖纪
勋碑所云疏之斯溉决之斯散也者吾乡亢旱则涸及三泉堤隤
则水深五丈障之犹虞荡决引之更益奔冲谈水田于丰利非徒
无益实增之害也余闻之冁然曰若所云云真夏虫之不可语冰
者矣且漳水可以灌邺旁泾水可以富关中何吾乡之于河独避
卷二 第 6b 页
之如仇而畏之如虎耶及读宋史何承矩传自顺安濒海东西三
百馀里南北五七十里悉为稻田食货志云凡雄鄚霸州平戎顺
安等军兴堰六百里置斗门引淀水溉灌吾乡始为塘泺终为稻
田防塞实边具有成绩稻田有八利多为沟渠引填淤之水利一
分为支河疏壅塞之害利二旱不虞枯槁利三水不虞泛涨利四
通舟楫以便转输利五稻一斗易粟数斗利六逋赋易完利七戎
马不得驰突利八然始必坏民丘垄多起丁夫变置川原迁延岁
月都邑易腾浮议愚民潜布流言未驱载穗之车已中铄金之口
必主之 密勿付之重臣勿因小害而阻挠勿徼微利而卤莽宽
其文网需以岁时则数百载之旷典庶可次第举矣
文安地形如釜当十五河之冲为泉流汇归之区也其三营四淀
皆不毛之地初无额课自正德时始议开垦而大有力者乞为庄
卷二 第 7a 页
田以进宫税寻有牧马草场备边等项名色起科倍于常额斯民
已不堪命兼以旱涝不常相率逃亡渐成荒芜时屯牧佃户生员
任之龙等援霸州苍儿淀减半折徵事例具呈先任郑君痌
身力请监司抚按两台俱报可 疏闻然未邀 俞旨屯台卢公
嗟痛不已循长孺矫 诏发仓之例准郑君减徵之请惟 慈宁
宫庄田子粒岁如其额自 神宗显皇帝升遐 颁诏首恤文安
除 慈宁宫子粒钱粮不折外其馀效勇等三营火烧等四淀俱
准一体减半折徵
卷二 第 7b 页
保定县志王大司马遴展河议 自保定县东北路疃村起自西
 徂东由周家庄戴家庄西营村直抵唐头村筑大堤一道务极
 高厚计约四十里计用工二千名做工两月每月每夫一名给
 工食银壹两伍钱讦银六千两此二州七县之利义当共举俟
 堤既成即将路疃村迤北至口头卜家庄善来营苑家口苏家
 桥沿河一带南岸之堤尽为夹去即以所筑之堤为南岸则水
 岂能复壅所谓不与水争利此策之上也目前之计但当于花
 家口栲栳圈二河之中内有民田京营地约四五十顷亦因水
 患皆曲为之防一遇水发最为壅塞若将民田京营地蠲其赋
 税一半馀者各州县代补春间无水尚堪种麦其中曲防尽为
 决去则秋水亦不致大壅此又策之次也
 王应禧曰霸属三县折𤱔原无异同惟是保定泽乡堤外洼地
 太半每遇泛涨众流蓄聚经年不泄粮存难办以故丁逃而累
 及于户户逃而累及于甲人不得不尽甲而逃地不得不还官
卷二 第 8a 页
  而荒夫亡业蓁芜额赋难减钱粮尽归堤南五百顷内缘是小
  𤱔壹𤱔伍分折大𤱔壹𤱔而折𤱔遂与文大之参𤱔折台者异
  矣无论地之肥硗什百然均一额赋也轻重奚啻悬绝哉
卷二 第 8b 页
  辅兵议 汪道昆
自古 畿辅之地必设重兵所谓疆干弱枝隆上都以观万国者也我
国家京营之弊未易更张环顾三辅之间尺籍仅仅耳昌平北捍边圉
陵寝在焉世宗常命大将军军昌平旋以罪议罢顾畿内巡抚秋驻昌
平载在 玺书迄今未改昌平故𨽻霸州兵备道顷复设专道治其兵
隆庆初言官上言兵事请昌平团游兵三万召兵部侍郎谭某总兵戚某
专练之先帝嘉纳其言召两人者至属增兵增饷议格不行寻以蓟昌
属此两人仅出中策幸而两人者同心戮力完缮边防比及数年境外无
犯其后辅臣建议增置兵部侍郎二人一守昌平一守通州责以防虏诚
知昌平地重宜必重为之防得时而行盖有待于今日耳迩者蓟昌以保
禦得策宣大以 贡市弭兵九边晏然胡马不敢南牧议者方欲休兵捐
饷以纾大农似也不佞过计窃以为不然我 国家用夏变夷自昔一以
卷二 第 9a 页
备边为急以 京师而视蓟昌宣大皆在肩背肘腋间则视九边尤急矣
频年内握胜算外籍壮猷财力毕殚䘚鲜底绩即其弊未可缕指其大较
有两端画地而守声援不通一弊也无所不备无所不寡二弊也夫匈奴
虽强不过 中国一大县计彼控弦十万其馀复何能为通计九边之斗
士且什倍之曾何负于虏顾今督府相望镇抚比邻 朝廷分信地而责
成之使各保其境内然或聚虏数万直趣一隅一隅敢战之兵曾不足以
当其什一所谓无所不寡是也既分信地曾何患于其邻束手而坐视之
不啻秦越虏之始至既不能并力而扼其方张及其惰归又不能出奇而
乘其既敝所谓声援不通是也甚或以邻为壑赂虏而嫁祸于邻弊也久
矣不佞之阅蓟师也蓟分十一路将士各有分区使徒籍此以待虏来虏
且乘之矣谍者得虏方向则当虏者为主诸路悉自远近赴之譬之常山
之蛇首尾皆应向虏犯大水峪少师杨公帅诸部却之率用此也蓟昌亡
卷二 第 9b 页
论已宣大相距不数百里犹之唇齿辅车借使虏犯宣府则宣府为主大
同赴之虏犯大同则大同为主宣府赴之通力合谋交相重矣虏果数能
得志乎其未邪由二镇而观之则四镇可知己为今之计请通四镇之势
而悬衡其间设辅兵六万军昌平左右顾以伺虏便四镇之谍者皆能深
入虏地毕得虏情纵或大举必先旬日知之自此勒兵长驱可一当虏如
虏犯蓟则蓟主兵守以待战而辅兵赴战以恊守如犯宣大亦然乃若因
时制宜战守互用悉在主将即如蓟昌可战之兵不啻八万以辅兵六万
合之则十四万有奇即虏大举而来而吾得十万之师足以制胜矣宣大
故有敢战之兵自今部署而训习之当不在蓟昌下即出宣大亦得十四
万有奇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事之必至者也藉令分犯四镇虏势必轻各
镇全力足以应之即分遣辅兵以为之援无不可者夫东西一举十馀万
众岂直足以禦虏而已哉俟其声势既振部曲既明技击既精心力既一
卷二 第 10a 页
犹之肩背臂指伸缩自如虏有不庭因而讨罪即东捣东虏西控西酋惟
上所命耳我 国家威德远甚 成祖盖先为之乃今复以堂堂正正之
师一收犁庭扫穴之绩虏将辟易不暇宁复有他由是而放马休兵以纾
国计简十万以张禁旅减半额以戍各边偃武修文万世之利也用是谨
条四事仍以二议足之然惟因兵为兵无甚高论方今 君相一德文武
一道中外一心此所谓千载一时难得而易失者矣不佞祗事行役窃自
比于献曝之忠皇皇然诚惧失时要非好从事者也高明幸察
卷二 第 10b 页
 三屯营
隆庆二年五月蓟辽总督谭纶疏陈边务言游
兵破虏诚为制禦长策而行之有四难制虏
长技非车不可召募强壮岁费甚多司农告匮
一难也燕赵之士自备虏以来锐气几尽募卒
吴越又疑用之不可北散之不可南二难也燕赵之人
素骄骤见军法不无大骇且去京甚近流言易生
三难也我兵素未当虏战而胜之虏不心服能再
破之终身创矣 惧忌嫉易生奇祸或至四难也
不若姑就蓟镇见兵讲求战守之策各路选兵十
枝每枝务足三千列为三营营分三军各加训练仍
卷二 第 11a 页
付戚继光以督理练兵之职每春秋两防三营之
兵各移近边臣与继光往来督励务各负墙以
战遏之边外此为上策万一乘罅溃入亦愿少逭
罪诛臣等决一死战收桑榆之功亦不失为中策若
先事不能禦后事不能战掩取微功苟图塞责
是谓无策又言中国长技无如火器欲练兵三万
人必得鸟铳手三千人为冲锋而时加肄习非
迟之一年不可今防秋期近请选取浙兵三千人
以济一时之急从之既而复条上分立三营事宜
言春秋两防之时各屯要地如永平有警则遵
化一营禦之三屯出二哨应之密云出一哨应之蓟
卷二 第 11b 页
州有警则三屯一营禦之遵化出二哨应之密云
出一哨应之密云有警则密云一营禦之三屯
出二哨应之遵化出一哨应之兵皆据墙力战以拒
虏不入为上功其或一面尖守致虏溃入则合三
营之兵并力奋击务收全捷又言蓟镇专用主兵
将以罢调客兵今行之而未效者任未专也宜责
臣纶与继光专董其事勿使巡按巡关参与其
间俟三年补练有成然后遣官阅视补得主兵
几何即罢调客兵几何疏入报可 三年总理
练兵都督戚继光上疏言蓟镇兵多亦少之原
有七不练之失有六虽练无益之弊有四又言兵
卷二 第 12a 页
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蓟之地有
三平易交冲内地百里以南之形也半险半易近
边之形也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虏
入平原利于车战虏入近边利于骑战虏在边外
利于步战三者迭用乃可制胜边兵所习惟马山
战谷战林战之道惟浙兵能之愿予臣浙兵三千战
守又以三千鸟铳手付臣教练分发十 听臣总
领车骑合练庶臣得展布而无制手肘之虞部议宜
取四总兵郭琥而独任继光上是之
卷二 第 12b 页
隆庆三年二月丙子兵部尚书霍冀覆总理练兵戚继光条陈
咨总督抚按会议合练是否议云太公对武王曰车者军之羽
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
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故车骑不敌又曰易战之法一车当步
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一车
当十骑十骑当一车险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
一车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
由此观之则今日车骑合练之法即太公复起不能易矣且所
谓险地易地在蓟昌皆有之今计二镇间可练兵车七营用重
车一百五十六两轻车二百五十六两步兵四千骑兵三千驾
轻车马二百五十六匹以东路副总兵一营合巡抚标下一营
卷二 第 13a 页
住之建昌遵化以西路副总兵一营合总督标下一营住之石
匣密云以蓟镇总兵二营住之三屯昌平总兵一营住之昌平
是十路二千里之间有七营车骑相兼转战之众即有数万虏
无能为矣或者疑于虏骑迅车步迟不相及臣等为之解曰
用兵之法有分有合兵车七营岂皆聚为一处必以一半合战
而又一半出奇或遮其前或抟其后或出其左或掩其右有追
奔有迎击有扼塞有邀截追奔邀截及险地用骑与轻车扼塞
用重车迎击及易地则轻重车骑相合虏之所恃者马也而我
有车以制其马虏之所习者射也然远不能六十步而我之火
器火箭皆可远二三百步之外且有车以为之营卫我得以展
其所长是技又不相若矣此车骑合练堪用者一也行则为阵
卷二 第 13b 页
止则为营以车为正以骑为奇进可以战退可以守人无挑壕
叠堑之劳马有从容饮秣之便此车骑合练堪用者二也车不
用食步不用马以车蔽步又半不用甲省费甚钜此车骑合练
堪用者三也前此虏入内地如蹈无人之境四散摽掠遍地皆
虏莫之谁何今有兵车与战虏既不敢分掠又不敢久住仅仅
自保取道以遁此车骑合练堪用者四也蓟昌地方险阻车利
扼塞邀截使虏大失利当有终身之创此车骑合练堪用者五
也臣等又以奕喻驻则布车四隅将卒马炮俱处其中明以车
为卫也行则马步各有止节惟车纵横远近所向无前明其不
可当也炮则隔子取子明无物可障也此车与火器相须为用
又因可互见矣臣等又以字说战字从车阵字从车军字从车
卷二 第 14a 页
大军所驻名其门为辕门辕字从车骑字从马从奇可见古人
以车为正战以马出奇其所从来远矣不独太公之对武王为
然今都督戚继光议以车骑合练臣等援古证今寔以为得制
虏之长策部覆从之建昌自此设车营矣其条陈有七策六失
四弊云臣尝见射者硬弓劲矢射疏及远倏令射近则云习远
而不能近彼弓矢由人尚如此今边墙依山山势崎岖有斜坡
百十丈者有平低数丈者所恃全在火器火器力大夺手又非
弓矢由人之物处高临下又非教场平坦之地若不平日演试
识其高下临敌一发不中再发不中贼巳至墙下火器为无用
矣臣行边每查库贮一区之内多者十馀万少亦不下数万悉
皆掩卧尘土问之将领则云俟报警方给问之军曰临警随给
卷二 第 14b 页
汝能用乎皆谢曰不能节岁费数十万金置造军器万万发边
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诚竭江河以寔漏卮耳此不练之失
也今之所慑虏者仅大器大器之中惟边铳快鎗彼鎗铳之腹
原造未曾钻扭粗细不一以致铅子出口不直口大子小铳腹
有隙以致火气先失子大者衔于铳口一激落地矣且一手点
火一手执铳手执铳后子出铳动低者入土高者穿云贼少犯
则命中不能贼环至则铳稀无措由是虽具火器不能退贼次
惟弓矢夫弓矢之力不强于贼则与贼共且坚甲兜鍪非矢能
贯所谓虽练无益之弊也
永平道叶梦熊丨战车议 兵家有胜算之策有制胜之器今
之言禦虏者非不备矣然或各得其一端而其策其器多散漫
卷二 第 15a 页
而尝试反不及虏之精专虏所恃惟骑射自少而壮止一艺耳
千人万人亦止一艺耳故箭不虚发骑追逐如飞飘风疾雨顷
刻蹂𨈆势不可当此其所长也中国岂独无所长哉火器也轻
车也挨牌也此吾之所长也虏弓虽强必近发而不能远及矢
虽如雨可以善避惟火器一发避之无措一铳可歼数十人千
铳齐发可歼万人加之万铳雷震山裂络绎响应即虏骑百万
亦无不挠乱矣古人以车战后人失其意仅用以守战车宜轻
可便驰逐守车太重仅可备营垒转输耳成化间工部及大同
所制用十八人推挽即今蓟镇偏箱亦用十六人后要改冲锋
车亦非十人不能运皆安营辎重之具非战具也今制双轮稍
前遮板退后著地如飞平地二人可推遇险四人可举上列鎗
卷二 第 15b 页
刀行时摺竖战时前向火器从中而发随虏所往而逐彼止则
我进彼进则我止人遇之披靡马望之辟易可战可守万全之
计也挨牌中用薄板内外皆竹片藤编密钉试以硬弓十步内
射之不能入万历三年本职任赣州时曾用以破黄乡寇三万
彼长鎗硬弩飞镖俱无所施今以直抵虏箭一齐挨前用砍马
刀与长短器相夹翼车而冲然后骑兵随之是兵法所谓马步
车混为一法敌安知吾车果何出骑果何来徒果何从潜九地
而动九天者也盖制胜之器中国所长也然惟专而后精惟精
而后长𣣔其精专非练不可欲练非选锋不可兵不选锋曰北
盖贵精也秦汉击胡常用兵三十万往往不利然出塞千八百
里穷极其地势不得不用众如我 成祖北征亦用至三十万
卷二 第 16a 页
是也若虏入犯与之对敌则可以计取如岳飞以五百人破十
万刘锜以千人破十三万我太祖用中山开平岐阳分道驱
逐胡元皆以精锐袭击所向无敌此用寡之效也夫虏之拥众
而来也徒以鸷悍自骄蜂团乌噪奔掠无纪若能设伏出奇一
大创之如鸟之伤也可以空弦下矣故出奇之兵必练练必选
锋密云遵化三屯俱有标兵每标选一千西恊四路选五千中
恊四路五千东恊四路五千以二人之食食一人以二马之食
食一马南兵三营每营选一千又责成总兵选家丁五百副参
游以下或二百或一百汰游食冗员虚粮冗役积其馀以阴蓄
死士则兵马不必加也钱粮不必增也于常额之中而得转弱
为强之术盖今日制虏之胜算也战车每两车正一名挨牌六
卷二 第 16b 页
名长鎗二名钩镰二名佛郎机手二名百子铳手三名兼火箭
三层推车夫二名马八匹马上各稍百子铳一把骡一头驮灭
虏炮一函百子铳十把共计步兵十七名马兵八名以二十五
人为一队十队为一司十司为一部十部为一军分为三营合
为一大营势小则分击势大则合击处处有节制之兵人人有
敢战之气此蓟门之命脉京畿之神灵忠义之臣所宜剜胸裂
眦而图者也夫天下之祸莫大于不见其形而有其实今之虏
形与实大势可睹矣虏未尝一日忘中国则中国亦不宜晏然
无事而坐待其变也自贡夷抚赏修工之外宜问兵其半菽不
饱者能战否宜问马其羸弱不堪者能驰否宜问火器其弃置
已久者能习否宜问将其烦文缛节以急阿奉忧谗畏讥以希
卷二 第 17a 页
苟延一旦有急果可以当虏否夫时方以归义款诚为贺而无
故发深忧过计之谈昔邅谴斥今复不戒将至于三刖而后已
也诚不自知其狂悖惟台下计安 社稷熟思而锐图之幸甚
 神锐议 塞上火器之大者莫过于大将军蓟镇一年止放
一次以其势大人莫敢放也铳身一百五十斤以一千斤铜母
装发如佛郎机样职熟思之改铳身为二百五十斤其长三倍
之得六尺不用铜母径置滚车上发之可及八百弓内大铅弹
七斤为公弹次者三斤为子弹又次者一斤为孙弹三钱二钱
者二百为群孙弹名之曰公领孙尚以铁磁片用斑猫毒药煮
过者佐之共重二十斤此发势如霹雳可伤数百人马若沿边
以千万架而习熟之处处皆置人人能放则所向无敌真火器
卷二 第 17b 页
绝技也初疑其重今运以车登高涉远夷险皆宜职制成每日
几次试之见莫不胆寒夫祖宗出塞专恃神铳为破虏先锋
天顺六年造兵车一千二百輌各有载大铜铳车成化元年造
各样大将军三百个载炮车五百两大约与职意合盖善用中
国之长以制虏此上策也观 大明会典神鎗神铳俱内府兵
仗局管其慎重如此知 祖宗所以逐胡元则知今日之所以
为战守矣 其制轻车以备战守文 夫车战古今详言之矣
用之皆有成效历历可考间亦有称不便者谓其重滞窒碍难
行也不必远引即丘文庄李文达马端肃许襄毅每能言之而
未身试成化年间工部造之名为小车而一两拽之用十八人
宣大造之用十人蓟镇见存曰偏箱曰飞车非十五人不能驾
卷二 第 18a 页
竟未淂古人良法美意自古谓之驰车谓之轻车突骑谓之兴
兵十万用轻车二千皆越险数千里而转战者也安得以重滞
为病哉夲职近日以意造之双轮前向遮板稍后上列刀鎗六
把佛郎机二亟火箭三层新制手上百子铳二亟轮䡖着地若
有自行之势假二人推之如飞翼以新制铁拒马竹挨牌砍马
刀马见惊恐奔溃不敢回顾平地二人可推遇险四人可举共
可遮蔽二十五人为一队马五疋稍仿古法合一万人而为一
军见在各营旧车存之以备运挽其军之壮健者以驾轻车其
竹挨牌与百子铳铁拒马须用南兵方可敏捷每车一两并铳
炮器具价银五两夫造之如法不惜其费练之如法必极其精
本职愿以三年之功得精兵一万少效制虏安边之策缘系车
卷二 第 18b 页
营更改钱粮重务伏乞台下裁议具题决意而早图之 宗社
幸甚军门抚按称善其制每一车用马步二十五为一队合队
为司有左司右司统以百总二名十司为一部为左部右部统
以把总二员千总一员十部为一大营有左营右营统以将官
二员计一大营共用马军八千人步军一万七千人共二万五
千人全势也惟蓟兵既有定额而各营路之军更多寡不同况
各分信守凑合为难则居常训练欲必成全营寔于事势未能
也惟今因地用兵用车各从本营本路兵之多寡便宜各在本
地相为训练不必盈此虚彼不必合远凑近也缘此车可用驰
突一车之兵步马相兼多少可为战禦进则为阵止则为垒无
俟必成一营而后可用但计有一车即用兵二十五人有二十
卷二 第 19a 页
五人即用一车则在在俱有兵车分练为小营合练为大营卒
有警急审量机宜势小则相近一二路分击之势大则调集诸
路合击之何练之不效敌之不克耶及查计东恊见在之兵建
昌营可用车一百二十辆燕河路可用车六十辆台头路可用
车八十辆石门路可用车一百辆山海路可用车四十辆共计
应造车四百辆用兵一万人平时有步兵不足马兵有馀者亦
就而用之有警主兵不足客兵有馀者亦就而用之惟每车合
二十五人不必拘定马步主客之数要在用之得宜耳本道每
月亲历各营路往来督练俟稍觉精熟再合操于建昌台头适
中之地则分合通变成效渐可睹也至于千把总等官即就各
营路见设马步各员内选用责成其兵车之数虽多寡不一而
卷二 第 19b 页
营制之体则大小通融此车器兵马大槩如此又议添灭虏
滚车 查得旧车有骡驼灭虏炮安营拒敌临时方入药掘土
安炮高下无法退坐丈馀缓急无恃今议制滚车上载灭虏炮
三函高下安置有法试之炮发而举不动以三人拽之每战车
二辆即带滚车一辆势甚轻便似为火器长枝炮用营路见在
者车料颜料匠役盐菜计该二百辆共该银二百八十两似应
并前议请造用庶兵车器用全备禦虏利便巡抚蹇达议蓟镇
有险可恃故以守为上先此奉有朝议以匹马不入为功然非
不用战也见今东恊当蓟辽之界羽檄时驰则夷情视西中二
路为急墙台疏薄旧车无多则边备当比西中二路加严今东
路台墙之工必需岁月则今之轻车委应亟造今准咨议以钱
卷二 第 20a 页
粮则取于库贮堪动及汉庄裁减民兵银两既不烦请讨以制
造则先急东恊而责练于中西轻重并施新旧互用又不至于
偏废诚切中机宜无容别议该道苦心筹画以图战守大禆边
务当与边工一并议题用成永计军门王一鹗题称永平兵备
道叶梦熊议造轻车四百辆及大炮滚车二百辆臣等躬亲试
验委果便利有禆边防且边工卒不可完此项尤应亟举已遵
奉便宜事理往返查议审酌调停并计处钱粮行令该道动支
永平遵化各库贮堪动年例料价与支剩浮费及省积民兵等
银九千四百三十馀两该道选官造完臣等再行查覆如果工
作精坚钱粮并无冒破一体题请优叙以为边臣任事之劝庶
事有责成人心愈奋其于战守大计各有攸赖矣制可兵道练
卷二 第 20b 页
习遂以半合营禦虏以半分路令南兵游击龚子敬查酌沿边
极冲设之选胆勇百总一名专管装放其炮房三面开门两傍
可击乘墙之虏向外可击驰突之酋初设桃林口时适长昂子
伯魂领铁骑千百馀挟弓跃马横索赏物抚谕之不驯关守备
张旆即示以大炮尽歼群丑甚易不信号笛一发炮声雷震群
子飞出北山角轰然而崩石飞旋空若星陨众虏胆寒俯首叩
地稽颡齧指惊痴半晌方苏遂詟服领赏亟去此绝技神异之
明验也其操练有图曰车马步摆列起操曰长营冲战曰变方
营出马步冲战曰方营四面攻打曰战毕收营及各号令具载
又曰五花每一营合车八十辆共四百辆曰恊路合营方图每
一面用车一百辆共四百辆及八阵图刻布而变通在人不𫐠
卷二 第 21a 页
永道车制丨木料尺寸 轻车 辕条二根长九尺二寸阔二
寸五分厚二寸二分 前琶头一根长三尺三寸阔一寸六分
厚一寸三分 前遮牌一扇高四尺六寸阔四尺五寸板厚六
分 立柱二根长四尺六寸 上横档长五尺一寸 下横档
长四尺五寸 门二扇高四尺六寸阔二尺二寸五分板厚六
分 撑棍二根长三尺 横耳二根长一寸五分阔一寸五分
厚二寸 推手木二根长五尺二寸方圆一寸八分 车厢横
档二根长二尺六寸厚六分 车匣一个长二尺四寸高二尺
二寸 车耳二个长二尺四寸阔四寸厚一寸五分 车轮二
面径过三尺八寸 车网十四块厚一寸八分阔四寸 辐条
二十八根长一尺九寸厚一寸三分 车头二个径过八寸长
卷二 第 21b 页
八寸 火箭匣一个长四尺五寸阔一尺高七分 郎机架木
二根长三尺阔二寸五分厚一寸五分 横档二根长四尺四
寸阔二寸五分厚二寸二分 上拒马横档一根长四尺二寸
 鎗杆三根长四尺七寸 下拒马横档二根长五尺二寸
鎗杆四根长三尺 大神铳滚车 辕条二根长九尺阔六寸
厚四寸 横档五根长二尺四阔六寸厚五寸 立柱四根长
七寸阔二寸五分厚二寸 盖板一片长四尺六寸阔一尺八
寸 撑棍二根长三尺 拒马鎗杆二根长三尺五寸 前车
轮二个径过三尺二寸 车网十九块厚二寸五分 辐条三
十八根长一尺六寸 后车轮一个径过一尺五分 车网八
块厚一寸八分 辐条十根长八寸 前车头二个长一尺径
卷二 第 22a 页
过一尺 后车头一个长六寸径过六寸 车耳二个长一尺
八寸阔四寸厚一寸五分 灭虏炮车 辕条二根长七尺三
寸阔三寸五分厚二寸五分 横档七根长二尺三寸阔三寸
五分厚二寸五分 前车轮二个径过二尺六寸 车网十七
块厚一寸八分 辐条三十四根长一尺三寸 后车轮一个
径过一尺五寸 车辋十二块厚一寸八分 辐条十根长八
寸 前车头二个径过七寸长七寸 后车头一个径过六寸
长六寸 车耳二个长一尺阔四寸厚一寸五分 车匣一个
长一尺八寸阔七寸高六寸
永道车器 内上外下 车上 郎机二架 子铳十八门
鎗六条 雁翎刀一把 铅子一百八十个 火药一百八十
卷二 第 22b 页
袋计九斤 火箭十五枝 火绳十条 药线盒二个 药线
二百条 车下 竹挨牌六面 砍马刀六把 百子铳二门
火箭二百枝 大旗一面 长鎗钩䥥腰刀金鼓旗帜俱于
各营路随宜就用皆护车兵执具
卷二 第 23a 页
卷二 第 24a 页
昌平州志 陵寝之重以黄花镇为之紧要而黄花之重以四海冶为之捍卫正
犹唇齿相丽而声势贵乎相接也是故四海冶内抚属夷外禦强虏凡有警
有事辄报黄花谓之山南欲行堤备旧在镇后与四海冶潜通有一小道以便
文移往来虽非事体犹之可也然而永宁怀来之人咸知捷径间尝由之第
恐岁久人众走为常川之道在经略之所不及巡察之所未周唯有本土之官与
附近军民安常乐便习成故智万一变出不测虽亟为之禁亦晚矣今若竟塞其
小道则四海冶或有警报必田居庸以达黄花关内外相去二百馀里不能朝发
夕至未免失误军情为今之计必须使通衢绝往来之迹文移得飞传之速
斯图出万全而永无后患矣愚意当以边墙通道适中之处建一宽敞高大
坚固敌台台之上起屋三间以便直宿台分内外俱用软梯上下黄花拨军三
十名四海拨军三十名分为三班以示宽恤其劳每日黄花军十名四海军十石
在台直宿凡遇传报文移到时即刻随自外而入者至台下黄花平人传递
卷二 第 24b 页
自内而出者四海军人传递每传递必二人同行以防山险疏虞至于台军轮
流 定如有推奸持顽失误者望以军法从事严行晓示如此则旁径易塞
而文移传报永石 难矣
卷二 第 25a 页
昌平(添设/武职)提督 嘉靖二十九年虏变之后添设提督兼署
都督佥事专管入卫边兵防守 镇守 仍兼署都督佥事
夲镇管币黄花居庸镇边三路忝将三员游击四员坐营一
员守备五员管领永安标下兵马二枝及统帅巩华昌平白
洋道兵三枝各三千名黄花一路主兵三千五百员名居庸
一路主兵四千员名镇边一路四千员名 游兵 嘉靖三
十七年冬宪副杨公招募军民三千名立为游兵一营统兵
游击一员 标兵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北虏犯墙子岭兵
部会议添设昌平总兵下标兵三千员名就于永安营摘发
军二千名召募家丁三百名新军四百名蔚州䓁州县清解
军三百名共三千名立一营统兵游击一员 坐营 嘉靖
卷二 第 25b 页
四十三年春军门议设总兵标下添坐营中军官一员以都
指挥体统行事 巩华营 巩华建设出自 世宗朝建巩
华城都督府职为守备官复改副总兵官俱都指挥复改分
守官以指挥推补今改设游击领兵三千遇开操日赴才安
城演武教场操备 守备 奉 敕恊同内守备专保守陵
寝以署都指挥体统行事
卷二 第 26a 页
  蓟州志
蓟当京辽之会驿通车马之关贡夷相续假款挟市洵北边要害
也数载东虏戒严旦暮征调肩蹄如织馆榖若流供亿之费岁计
二万有奇牛马车商偶一佥派而中上之产荡矣今议照地佥役
苦乐稍均尚嗷嗷称厉
按今之所谓马车商即前之所谓马牛头兵宪徐公规则簿载每
年马牛头各三十二名每马头一名编民地四十顷牛头一名编
地二十顷择其地多殷实人户为头其馀地少者帮贴三年一次
审编或派在第一年其第二年第三年休息之或在第二年第三
年亦然照地佥头甘苦与同此丁有丁差地有地差不相妨也嗣
天启二年东奴犯顺援兵调发驿递优甚有谓三年分派一年负
累难当时遇 兵宪邵公目击民艰每年每民地一亩编派站银
卷二 第 26b 页
随供亿烦简年分量派徵收在公招啇应当牛马头役百姓不知
有差此皆立法之善斟酌行之存乎其人
边防 蓟州东北至马兰峪营六十里北至黄崖营四十里西北
至将军石营七十里皆辖于马兰路参将黄将二营各提调官一
员伋统千把关寨等以备禦之提调宽佃峪等关下一鲇鱼石关(水/口)
(数十丈前后俱宽其西/山墩空十马可并)五里至平山顶寨十里至马兰峪关(水口一里外山/厚/双马可并)
四里至独松峪寨十里至峰台岭寨八里至龙洞峪关(水口三十丈后/山险/窄止通)
(单/马)八里至宽佃峪关(水口数十丈后山崎岖/双/马可并)八里至饿老婆顶寨二十
五里至耻瞎峪十里至古强峪寨(山口丈许后山/陡/峻通单马)五里至蚕椽峪寨三
十里至青山岭寨(山口五丈后山窄/厚/通/单马)六里至大平安寨十里至小平安
(山口二十丈/孤/绝难守)十里至黄崖口关(水口数十丈前后俱宽五马可/并西乾涧墩折墙通马)四十里至彰
作里关 提调将军石䓁关下 彰作里关(山口数丈前窄/后/宽通单马)二十
卷二 第 27a 页
里至将军石关(水口数十丈前后俱/宽十/马可并)三十里至黑水弯寨十里至黄松
峪关二十五里至峨嵋山寨二十里至鱼子山寨二十里至熊儿
峪关四十里至南水峪关十里至北水峪关(山口数丈后山/窄/狭通单马)三十里至
灰峪口寨三十五里至黄门子关
贡夷朵颜等卫夷人进贡一年往回六次自东来者由州送至
三河驿自西回者车送至遵化驿鞭把羊酒犒赏等费共用银七
千六百四十三两一钱二分至于任载车辆乘坐马匹犹在牛马
头役进贡虽曰来王而驿骚甚属不赀又且掳掠居民妇女大为
民害贡夷亦何利于中国哉
玉田县志开发贡夷议 为酌处贡夷开发银两以均劳逸以苏
赔累事窃照 国家约束诸夷通之款贡固云开柔远之门实以
寓羁縻之术第其来也果戢心以奉疆索亦何惜赠劳之加即不
卷二 第 27b 页
然厚其赏以厌其心不至生鸱张之势则又何事操不必然之尽
哉惟金钱费而无名民脂竭而愈困当事者仅支持旦夕而时切
起衅之虞奉公者即亟于赔补而未有息肩之曰则又不得不为
之虑矣卷查海建两夷设卫入 贡则自永乐元年始中间叛服
不常然时时利我赏随叛随 贡大率 贡期定以三年贡夷定
以一千五百人至之曰每夷一名给马一匹以备骑坐每夷十名
给车一辆以载行李一应犒赏惟照原单给发间其中或有需索
亦不过数两之银无重费也自万历三十年后建酋颇称跋扈两
年不贡一时疑其有异啚令两序班往诘之而二三棍徒教之为
应付减少之说蒙兵礼二部议定每车一辆贴银拾两以给之
庙堂以此为柔远之惠而更不计夫银之所自出驿递以此为剜
肉之苦而不能辞夫役之使不来狡夷以此收捆载之利而不能
卷二 第 28a 页
禁夫暴之使不作故 贡夷一过鸡犬林木尽皆成空驿递头役
一闻佥派父母妻子相对泣诉甚有撇丘庐以逃者是驿递虽不
为贡夷设而使之畏贡夷以避驿递又岂长计也见今三十九年
正入贡之期矣查三十六年马头之费原廪给三千分该银三百
两外每马百匹折乾七十匹每匹折鞭布一钱实骑马二十疋每
匹贴息马银五钱而提铃背本猪首之费不与焉计往返马三千
疋该银六百六十六两而提铃背本猪首之费又不下数百两约费银
一千馀两矣牛头之费除 钦赐龙虎车辆每辆折银二十两十
八九两十五六两不等该银五百四十八两三钱外每车一辆正
赔银十两加贴银五六两而鞋袜上车下车赁房米菜柴餔之费
不与焉计每车一辆约费银十五六两往返车三百辆共费银四
千五六百两矣蕞尔玉田孑遗几何五千金钱从何补办𣣔假之
卷二 第 28b 页
官帑则悬匮而贮积原空欲取之民间则脂竭而皮毛皆尽俟调
停而后开发安所得神运鬼输之财稍减裁而养疲癃且先冒启
衅开边之罪卑县斟酌事势慱采人情思一通融之使赋不加而
事集则无如调停帮价银之一术矣何者卑县民地五千二百一
十六顷每亩除正供徵银一分有零外复派有帮价银八厘恊助
驿递共银四千一百七十馀两每年皆牛马头役自相兑取并不
假之官徵其取数亦多米麦豆谷之类不尽给之银两至于开发
夷人站恊不足亦皆各役那凑并不俟之官帑此虽听民之便事
诚不优但惟兑领自头役则偿之不以时得之不以实政所谓名
存实亡者又圴是头役无事之年有帮价之利无开发之苦当贡
之年有开发之苦而无帮价之利是驿递中且自相胡越矣况财
入百姓之手其费用也甚易役当赔累之秋其措办也甚难故有
卷二 第 29a 页
开发不得而逃者在在有之卑县所谓通融者正通融三年之中
所谓不加赋者正调停于帮价之内查照卑县头役三年一编海
夷诸夷三年一至除三十九年帮价银见今出示徵收预备外其
自四十年为始总计三年帮价银该一万二千五百一十馀两贡
夷开发除恊站外约费银五千两于每年帮价银中扣徵一千六
百六十六两六钱七分贮库其馀银二千五百馀两仍旧听民帮
兑积之三年当有银五千两贡夷一到即以此银开发之论赋则
民间应纳之钱而非出重徵论银则三年积贮之有而非属骤办
论事则公平久远之举而不为难行论情则有馀不足之济而不
为偏槁卑县所云均劳逸苏赔累者此也至于弹压之使不 鷔
限制之使不多入则又非卑县所敢与也伏候详示施行
卷二 第 29b 页
卷二 第 29b 页
密云志
石塘岭关东自陈家谷口西抵开连口延袤二百四十
七里属下关寨二十三 白马关 黄崖口 营城岭
冯家谷 白崖谷 划车岭 向水谷 左二关西
驼骨关东驼骨关 陈家谷开连口神堂谷 河
坊口 大水谷小水谷 牛盆谷 白道谷 大良谷
东水谷西石城东石城共计边城二百四十七里附
墙台三座空心敌台三十九座
古北口关东自卢家安西抵蚕房谷延袤一百四十七
里属下关寨十六 师坡谷龙王谷 砖垛子
  丫髻山 司马台鸦鹘安 卢家安 蚕房谷
卷二 第 30a 页
陡道谷吊马谷 潮河七寨潮河川关潮河六寨
 潮河五寨 潮河一寨 共计边城一百四十七里附
墙台一座空心敌台一百十一座
曹家寨关东自小台儿寨西至将军台寨延袤一
百三十五里属下关寨二十二将军台柏岭安 齐头
崖 梧桐安 扒头崖 师姑谷 倒班岭大角谷
汉儿岭关水谷 黑谷 烽台谷 烧香谷恶谷
南谷 遥桥谷大虫谷大水洼苏家谷姜毛谷
石塘谷小台儿共计边城一百六十四里空心敌台
五十八座
墙子岭关东自鱼子山西抵大黄崖口延袤二百三十
卷二 第 30b 页
一里属下关寨十一镇虏营灰谷口北水谷南水
谷 熊儿谷鱼子山大黄崖小黄崖 磨刀谷
黄门口南谷共计边城一百四十五里空心敌台十座
兵制 总督标下除原设振武营外莭年题增西路
恊守副总兵营左营右营辎重营永胜奇兵营
镇虏奇兵营石匣营石塘岭营古北口营曹
家寨营墙子岭营西路南兵营防守大水谷河大
班军营防守石塘岭大同边军营防守古北口山
班军营延绥边军营京营神枢车兵营防守曹
家寨河间班军营保定班军营 宁班军营
防守墙子岭大同班军营密云守备营已上各营
卷二 第 31a 页
设副参游守都指挥无定员兵马数目俱见四镇三
关志
壬寅五月记 密云县东至墙子路九十里东北至石匣城六
十里石匣城四门副总兵东南至墙子路六十里东至曹家
寨九十里北至古北口四十里石塘路四门 都司南至密云
四十里西至大水峪四十里东至石匣四十里北至白马关四十里
南北标骑堡白河从堡西北塞外来经石塘岭至密云城下
东北石佛堡北冯家谷堡天西少北冯家谷军堡石塘
东北白马关二门 操守南至石匣七十里东至古北口九十里
西至石塘路四十里北至边墙十里北有小河流至石佛堡南
下白河 西有堡 东陈家谷堡堡东有水流至潮河川城
卷二 第 31b 页
西入潮河又东为潮河川大水峪三门操守东至石塘路四
十里西至黄花路界四十里北至边墙南至密云三十里北
西石城堡西北东水峪堡南神堂峪堡西河坊口堡
西南开连口堡开连口南为漕河营二门北至怀柔二十里
又南为牛栏山堡四门南至顺义二十里古北口三门都司
东至司马台二十里北至边墙三里北为北关营城二门倚
关下川口东南为潮河川堡二门操守司马台二门 操
守北至边墙八里 东南有蔡家店民堡将军台军堡
新城庄民堡东为曹家寨路四门守备西至石匣八十里
东至黑谷关二十里北至边墙十里东大角谷民堡有水
从堡东入下潮河黑谷关一门 操守西至曹家路二十里
卷二 第 32a 页
东南北三面皆边墙南遥乔谷民堡有水入焉曰南峪水口
又南吉家庄操守东至曹家路三十里西至司马台二十
里南至边墙二十里有大虫峪水口 其南有杨家民堡堡
东大黄崖河口小黄崖堡小黄崖河口 南为墙子路三门
都司西至密云七十五里有河西至石匣南入潮河 东三里
磨刀峪堡折而南黄门关堡有河合于墙子路河又南鱼
子山堡熊儿寨堡熊儿营堡 墙子路之南为北水峪堡
又南为镇虏营有二城东旧城西新城各二门 操守
西至密云六十里东至北水峪堡十里北至墙子路三十里
 又南为平谷县 此按图而录者当更考之于书
昌镇边长二百九十四里九分黄花镇东至开连口二十里密
卷二 第 32b 页
镇交界西至驴儿驼九十里居庸路交界南至苏家口四十
里昌平交界北至火燄山三十里宣镇交界 居庸关东至
龙岭等六口黄花路交界六十二里西至石峡峪等三口镇边
路交界五十二里南至昌平交界二十里北至宣镇交界三十
五里 镇边城东至五座墩六十二里昌平州交界西至南
石羊二十五里保镇沿河口交界
密镇长六百八十二里
昌镇 慕田峪城三门 操守 东北慕田峪堡自堡
而西 贾儿岭堡西北有水入焉西田仙峪堡西南渤
海所三门 都司 所城西北擦石口堡 磨石口堡
驴鞍岭大榛峪堡南冶口堡南冶口东南大长峪堡
卷二 第 33a 页
南冶口西小长峪堡西南黄花镇城三门采守黄花镇
川河自头道关入径镇城东下怀柔界 黄花镇而西
头道关外又一重曰二道关 撞道口堡 鹞子峪堡
西水峪堡八达岭 ○自居庸关正城西北石峡峪城
北石峡峪口口东糜子峪口东接八达岭口西华家窑口西
接分水岭隘口 ○自居庸关南口西白羊城二门操
守西自羊新城 新城北高崖口白羊城正北长峪城
二门操守 长峪城正北横岭城二门操守北大石岭
隘口东北分水岭隘口居庸路交界长峪城西长峪新
城 横岭西镇边城三门 都司西北唐虞庵隘口
甲辰七月抄册
卷二 第 33b 页
密镇所属沿边六百六十七里○墙子路边长二百零九里
镇虏关东接马兰峪交界地名石门厂起西至本路交
界西山厂止墙子路正关河口花楼迤西起至副将台止河
水流通无边墙处阔二十丈 ○曹家路边长一百二十里
吉家庄东自墙子路交界地名镇口台起西至曹家路劄刀峪
墩止共边长三十三里黑峪关东白吉家庄交界地名黑沙峪
墩起西至古北路大锯齿安墩止共边长八十七里○古北路边
长九十里司马台东自曹家路交界地名杨木顶起西至古
北路红门台止共边长四十五里潮河川东自本路红门台
起西至石塘路交界地名黄花台止共边长四十五里古北
正关水口阔三十丈 ○石塘路长二百四十八里白马关
卷二 第 34a 页
东自古北路交界地名陈家峪起西至大水峪交界荅 安
台止共边长一百一十八里大水峪东自白马关交界地名花
儿台起西至黄花路慕田峪交界黄草洼台止共边长一
百三十里石塘正关河口阔三十丈五尺
昌镇所属○黄花路边长九十三里一分东接石塘路大水峪
开连口起西至居庸路驴儿驼止 ○居庸路边长一百三
十一里二分东接黄花路砖庙梁起西至镇边路软枣顶止
○镇边路边长七十一里东接居庸路石峡峪界软枣顶起
西至挂枝庵断头崖止 自挂枝庵迤西供重山叠嶂未
设边墙直抵浑河东岸系保镇地方
卷二 第 34b 页
遵化县志营制邑旧无营自嘉靖已未之变始暮兵为右营后四年而置左
营踰九年而置辎重营三营鼎峙而抚台复亲提虎士居重焉抚院中军或
参游或副总兵间有府衔者初以卫官摄之事权綦重攸关不细类求老将咨
部题升阶级递崇焉标下左营在邑治西南嘉靖四十二年设统领抚院
标兵专候应援见额游击一中军一千总三把总五标下右营在邑治东南
嘉靖三十八年设统领抚院标兵专候应援并修工游击一中军 总二把总八
标下辎重营在邑城西门外万历元年设统领抚院辎重兵马转运兵饷并
应援见额游击一中军一千总一把总三镇守中军坐营一员即三屯中营
永乐年设见额千把总官六中路恊守副总兵官兼𬋩三屯左营隆庆三年
设原系右营万历四年立恊守统领改为左营驻剳三屯万历二十六年题革
前车营游击归并民兵于左营随移恊守驻劄汉儿庄辖中军坐营一千把总
十三三屯右营设自嘉靖四十二年原系左营万历四年左右互易为右营
游击甲军千把总有九 滦阳营设自万历九年游击一中军一坐营一千
卷二 第 35a 页
把总七 中路南兵营设于隆庆三年游击一中军一千把总䓁官四十有
八 按南兵营故设南将统之乃军士分防四路将独居中指臂不属鞭腹
不及赘疣骈指翻为士累且南兵亡失募补多北人其长子孙者久于北犹
北地人也兵且不尽南矣万历戊午抚台刘公曰梧言于 上竟罢不设
太平路永乐二年设屡经改移今仍旧参将一辖擦崖子守备一榆木岭提
调一中军一坐营一千把总六 本路夷人二十八枝共部落五千四十有
奇俱各忠顺帖服喜峰路永乐初系提调把总嘉靖二十二年因抚赏总
关改为守备万历题加参将驻劄辖董家口提调一李家谷守备一中军一
坐营一千把总凡三本路夷人一百一十枝共部落二万五千六十有奇
咸忠顺帖服惟骆驼一枝恃其枭雄沿边骚犯停贡革赏罔有悛心凭逞以
挟增益抚台刘公不许遣路将孙显祖䓁击之野得首功二十馀级已又
三擒其奸细郎中䓁巳又行间使其步下杀之骆驼陨命边境稍宁今其子
卜答犹困不忘斗也 松棩路旧𨽻马兰谷至隆庆二年添设游击一辖潘
卷二 第 35b 页
家口罗文谷守备二洪山口提调一中军一千把总各一 本路夷人二十
八枝共部落六千三百三十馀名俱巳帖服 马兰路永乐年设屡经改移
至正统巳已年添设参将一员辖大安口宽佃二守备黄崖营将军石二提
调中军千把总凡十 夲路夷人四十六枝共部落四千五百四十九名口
暂称驯帖
关隘
太平路东自白羊谷关起至榆木岭止边垣延袤六十八里有奇 阒营寨
堡一十有一 楼台二百一十有九 极冲者五 白羊谷关 擦崖子关
城子岭关 大岭寨 榆木岭关 次冲缓者六 新开关 五重安关 烂
柴沟关五重安营 太平寨营 青山营
喜峰路 东自青山驻操营寺儿谷起西至团亭寨滦河中西止边垣延袤
六十三里有奇 关营寨堡有八 楼台七十有九 极冲者五 青山口
关 董家口关 铁门关 李家谷关 喜峰口关 次冲三 青山驻操
卷二 第 36a 页
营 游乡口关 团亭寨
松棚路 东自潘家口起至罗文谷关止边垣延袤一百三十九里 关营
寨堡一十有五 台一百八十有奇 极冲者十 潘家口关 西常谷关
 三台山关 龙井关 洪山口关 马蹄谷关 干家谷关 罗文谷关
  沙坡谷关 次冲缓者五 掾八谷寨 白枣谷寨 西安谷寨 舍身
台寨 罗文谷营
马兰路 东自冷嘴头关起西至蛾眉山营边垣延袤百六十八里有奇
关营寨堡二十有三 楼台一百八十有五 极冲者九 冷嘴头关 大
安口关 鲇鱼石关 马兰谷关 宽佃谷关 黄崖口关 彰作里关
黄松谷关 将军石关 次冲缓者十四 龙洞谷 平山寨 马兰谷营
大安口营 鲇鱼石营 古强谷 青山岭寨 太平安寨 黄崖上营 黄
崖下营 将军石营 黑水湾寨 峨眉山寨 峨眉山营
烽堠 边城通人马冲处建空心敌台其制高三四丈不䓁周围阔十二丈有
卷二 第 36b 页
十七八丈不䓁者凡冲处四十步百步一台缓处一百四五十步或二百馀步
不䓁为一台两台相映左右相救骑墙而立每台百总一名专𬋩调度攻打台
头副二名专𬋩台内军器辎重五台一把总十台一千总悉以南兵充之
凡无空心台处即以原墩充之有空心台所相近百步㕥台当墩大约相距一
二里梆鼓相闻为一墩每墩设军五名备号带火炮什物有差近台者听守台
百总调度不近台者听信地百总调度烽号赏罚立为哨守条约分给官军习
学遵行每一提调下各设把总二员每一路各设传烽官一员用南方人以其
性便捷而肯用心也凡遇贼马所向该墩举烽左右分传即边墙延袤曲折不
过瞹息可遍禦备既夙驰援不后
各路哨探说 蓟镇最吃紧惟是哨探往年哨探不的屡致闯关盖边外有西
虏有东虏而三卫属夷繁衍杂处其间住牧有远近夷性有向背部落有劲弱
有多寡欲知彼中消息设有暗哨有明哨暗哨则出口按拨常川瞭望者也明
哨则赉裹入本路常洽虏营久住采听者也此不论时日远近但闻大虏结聚
卷二 第 37a 页
或属夷暗抢要挟绰有的犯随即星夜回关路将预料虏情是真是假又查酋
长住某由某可犯某须熟知其路径再度其向犯果系真信一面通报抚镇调
兵驰援一面传楼台烽堠画夜加防其所调应援兵不必摆墙或出口埋伏或
口里荷戈以待虏一猝至我火器火箭矢石交下以逸待劳岂不坐有长算乎
所虑明哨之信不的路将料敌或舛我不淂那缓就急合兵待寇耳暗哨须计
日以换酌其山川逶迤或三四里或五六里每拨两人人各执快鎗一杆在树
木丛密高处如暸见虏酋南向十人以内则放鎗一杆二三十人㕥上则放鎗
二杆以次传至关下我亦如前堵截虏或闻炮侦我有备必不敢深入自取败
亡所虑尖夜不肯出口赴拨而私行樵采斧声震山谷往往被虏拽获我无耳
目贼至关抢掠而高枕卧者有之所㕥屡入屡创也
卷二 第 37b 页
平谷县志边防
将军石营提调(统本营)峨嵋山营黄松峪关将军
石关 彰作里关(黑水湾寨)峨嵋山寨(俱属蓟州兵备)
(道及马兰峪营参将所辖)
镇虏营提调(统夲营)熊儿峪营南水峪关北水峪关熊儿
峪寨灰峪口寨渔子山寨(俱属密云兵备道及墙子岭参)
(将所辖)
卷二 第 38a 页
卷二 第 39a 页
蓟镇守边论主事陈绾 蓟镇京师之环卫也延袤二千馀里其边
防固亦重矣说者谓崇冈叠嶂诸边惟蓟边为可守而守之者在于
兵所患者兵不足也愚窃谓蓟边固可守矣而今之所谓守者非昔
之所谓守也昔之守边者专守要害而馀兵以备策应故兵虽省而
不少力尝聚而不分虏不敢深入肆毒者制防使然也今则不择要
害不分奇正而徒议摆守摆守未必能全而策应祗见其寡力分势
弱其何以支就使加兵亦岂能遍实二千馀里之边乎尝考蓟镇原
额兵止四万有馀自二十九年多事之后抽垛召募已增至六七万
矣加以防秋客兵往往不下十馀万去年虏自河流口入摆守者既
无如之何经二昼夜而参游所统之兵星散瓦解竟无一枝一队为
卷二 第 39b 页
之应援副总兵蒋承勋特以数卒堵截歼于贼手此何以哉良由蓟
镇有摆守之兵而无策应之兵以十万之众而分派于二千里之边
声威既不足以却敌缓急又不能以相救盖聚分之势异而战守之
形不相及也兵法云所备者多则所与战者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
寡昔之守边者既有所择矣且步兵摆守而马兵以供策应参将摆
边而游击之兵原无定所者备缓急也今则尽参游马步之兵而分
派于沿边名曰各守信地夫摆守果足以禦虏之入则善矣万一不
能使之不入则声援隔绝首尾衡决其分散者既难仓卒使之聚而
彼以各守信地为名方将藉口以逭其责孰肯相机策应以冒不测
之险哉是故摆守之兵不可废而策应之兵尤不可缺也夫据险省
卷二 第 40a 页
戍自古为然蓟镇冈阜层叠虏难径入其平坦易驰逐者可数而尽
也则不必随处而守亦明矣夫惟随处而守此兵之所以常不足也
诚使当事者尽阅蓟边其冈阜层叠虏难径入者略置屯堠而省其
摆守之兵其平坦易驰逐者则增多其兵以为摆守仍以有马之兵
挑选团练分为数队驻于沿边要害及东西适中之处一旦有警则
一呼而集或遏其冲或邀其惰纵不能胜而牵制联络使不得大逞
以饱欲当不至星散瓦解如曩日之甚也夫摆守者正也策应者奇
也奇正者兵家之形也得其形者可以战亦可以守此动之所以不
跌也不得其形者可以守不可以战徒恃其不来不恃吾有以待之
兵家之所忌也盖兵固贵足矣而有术以张之守固为急矣而有略
卷二 第 40b 页
以权之故蓟镇之守边不可以不深长思也
七里海(城西南七十里周/匝仅七里可渔)石河(城西三里源出义院口关南入于海/沙石丛积褰裳可涉灌以秋潦辄泛)
(涨急湍怒流险不可渡近/颇徙决坏居民田庐云)张果老河(城西三十里源出/温泉南入于海)鸭子河(城西/北二)
(十五里源出西北/山流入于石河)潮河(在孤山下/海潮止此)南关河(源出关外东北诸山由南/水关穿长城入纤流如线)
(经雨潦辄汹涌啮城决扉/岁恒为患至今廑钜役云)北关河(山原行潦由北水关穿长城/入横西关厢南下流入石河)
山海关(即城之东门<折 t="33"/>国朝魏国徐公达所建为朝鲜女直诸夷国/入贡及通辽商贾所由关法稽文凭验年貌出入禁辽卒通)
(逃并商货非法者宣德九年始设兵部郎中来守历四人易以主事/正统八年添设守备武臣同事正德三年逆瑾怙权矫/上命以中)
(官赵纲守之去主事五年瑾伏诛网坐瑾党罪废设主事仍旧十二/年复用中官王秩来守又革主事然纲虽逆党尤知礼重士大夫绳)
(家奴以法不敢大肆秩则纵暴网利锱铢靡遗困及遐迩荼毒之邅/在我山海尤甚/今上改元刬除弊政复设主事而永革中官适酆)
(都黄公景夔来乃呈部革守备同事越二年黄公代去值主事王公/冕为辽妖卒所害镇守太监李能奏设抽分而商贾之困犹夫中官)
卷二 第 41a 页
(时也主事新昌邬公阅乃呈部/题请永革之则嘉靖八年秋也)南海口关(城南十里/海岸上)海口敌台(在南/海口)
(关城尽头处屹立海水/中嘉靖四十四年建)北山敌台(在旱门关外山梁上此地高耸虏/每入犯辄架山梁城中虚实立见)
(嘉靖甲子主事孙应元呈部建立四面劈凿陡绝东可以救一片石/所辖三道关苏子峪西可以救旱门关北可以断角山关窥伺道路)
北山品坑(角山至旱门关下平川无阻易于驰骋嘉靖甲子虏大举/入寇首攻此关主事孙应元呈部议凿品窖共计一千一)
(百每坑直七尺横七尺深亦如之东/北至山西至旱门关南至瓦铺界上)角山关(城北十二里角山之岭/长城补山截谷纡回其)
(上联设墩台三座以便瞭望○以上设守关/官一员以指挥或千户充之事总领于守备)三道关(城东北/二十里)寺儿谷
(城东北二/十三里)一片石关(城东北/三十里)庙山口关(城东北/三十里)大安口关(城东北/三十里)
西阳口关(城东北/十三里)三黄土岭关(城东北三/十八里)炕儿谷堡(城东北四/十五里)无名
口关(城东北四/十八里)大青山口关(城东北五十里○以上于一/片石设指挥一员提调总之)小河口关
(城北七/十五里)娃娃谷堡(城北七/十五里)小毛山口关(城北七/十五里)董家口关(城北七/十五里)
          大毛山口关城北七十五里
卷二 第 41b 页
河冲堡(城北七/十五里)城子谷关(城北八/十五里)水门寺关(城北七/十五里)平顶谷关(城北/七十)
(五/里)长谷口关(城北七/十五里)义院口关(城北七/十里)拿子谷关(城西北七/十五里)花场谷
(城西北七/十五里)苇子谷关(城西北七十里○以上于义/院口设指挥一员提调总之)
新志一片石关(去庙山/口二里)庙山口堡(去西阳/口三里)西阳口堡(去黄土/岭五里)黄土
岭关(去炕儿/峪八里)炕儿峪堡(去大青/山二里)大青山口关(去大毛山一十五里以/上俱属黄土岭提调官)
(总/之)大毛山口关(去董家/口二里)董家口堡(去城子/谷五里)城子谷关(去水门/寺三里)水门寺
(去平顶/谷五里)平顶谷堡(去板场十五里去长谷十五里/以上俱属大毛山提调官总之)板场谷堡(去义院/口五里)
义院口关(去拿子/谷三里)拿子谷堡(去花场/谷十里)花场谷(去孤石谷/二十五里)孤石谷堡(去/甘)
(泉十/五里)甘泉堡(去平山营十五里以上俱属义院口提/调总之近因抚夷冲关改为守备职衔)老岭(原在旧边/之外因山)
(陡险难修边墙后零贼每从窟窿山瞭望内地肆掠万历元年戚总/理脩边始于其上建立敌台以戒不虞云○按一片石黄土岭多有)
卷二 第 42a 页
(逃军/扒越)石门路营(参将一员分守其黄土岭大毛山义院口各以<折 t="33"/>钦/依提调一员或守备俱属统辖去一片石三十五里)
(按蓟镇分东西中三恊而东恊为路者四兹志山海也而关堡独/附石门者何考嘉靖以前山海石门共为一路以监鎗内臣守之而)
(山海仅设守备一员至嘉靖二十八年山海召募游兵三千统以游/击时犹非额设也暨三十六年石门改设参将而山海守备实属之)
(俱燕河副总兵所辖后嘉靖末隆庆初虏屡犯山海等处始题准山/海仍设参将割一片石以东三道关寺儿峪改𨽻山海而屹然列为)
(二路矣然要害相联声势相应二而一者也且/今一片石关启闭锁钥尤统于山海故附录之)
卷二 第 42b 页
卷二 第 42b 页
蓟镇疆域(四镇三关志)
  东自山海关连辽东界西抵石塘路开连口接慕田峪昌镇界延袤一千
  七百六十五里
 山海关
  东至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前所三十里西至抚宁县九十里南至海十里
  北至义院口外
石门路
 东自一片石西至甘泉堡延袤一百六十里南至抚宁县(义院口属下各/隘口七十里○)
(大毛山属下各隘口七十五里/○一片石属下各隘口九十里)北即口外
台头路
  东自星星谷西至梧桐谷延袤一百一十六里南至抚宁县(青山口属下/各隘口七十)
(里○界岭口属下/各隘口七十五里)北即口外
燕河路
卷二 第 43a 页
  东自桃林口西至白道口延袤一百三十里南至永平府(冷口属下各隘/口十里/桃林)
(口属下各隘/口七十五里)北即口外
 太平路
  东自白羊谷西至榆木岭关延袤七十三里南至迁安县(榆木岭属下各/隘口七十里)
(擦崖十属下各/隘口五十五里)北即口外
 喜峰口路
  东自铁门关西至团亭寨延袤九十四里南至遵化县(大喜峰口属下各/隘口一百二十里)
  迁安县(董家口属下各/隘口八十里)北即口外
 松棚路
  东自潘家口西至山口寨延袤一百五十五里南至遵化县(罗文峪属下/各隘口二十)
(五里<折 t="33"/>洪山口属下各隘口五十/里/龙井儿属下各隘口八十里)北即口外
 马兰路
  东自石崖岭寨西至峨嵋寨延袤二百三十六里南至蓟州(将军营属下/各隘口五十)
卷二 第 43b 页
(里<折 t="33"/>黄崖口属/下隘口六十里)遵化县(宽佃谷属下隘口六十里<折 t="33"/>大/安口属下各隘口三十五里)北即口外
 墙子路
  东自鱼子山西至大黄崖口延袤二百三十一里南至密云县(墙子岭属/下各隘口)
(九十里<折 t="33"/>铿虏营属/下各隘口七十里)北即口外
 曹家路
  东自小台儿寨西至将军台寨延袤一百三十五里西南密云县(曹家寨/属下隘)
(口一百/八十里)北即口外
 古北路
 东自卢家安寨西抵蚕房谷寨延袤九十五里南至密云县(潮河川属下/各隘口一百)
(里<折 t="33"/>右北口属下/各隘口一百里)北即口外
 石塘岭路
  东自陈家峪口西抵开连口延袤二百五十里南至怀柔县密云县(石塘/岭属)
(下各隘口至怀柔县约三十五里<折 t="33"/>白/马关属下各隘口至密云县八十里)北即口外
卷二 第 44a 页
 昌镇疆域
   东自慕田峪连石塘路蓟镇界西抵居庸关镇边城接紫荆关真保镇界
   延袤四百六十里
  居庸关
   东自西水峪口黄花镇界九十里西至镇边城坚子峪口紫荆关界一百
   二十里南至榆河驿宛平县六十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一百二十里
  居庸路
   东自门家峪口西至糜子峪口延袤一百五十里南至关(石峡峪属下各/隘口约五十里)
(八达岭属下各隘口约四十里<折 t="33"/>灰/岭属下各隘口约远六十里近二十里)北至永宁城宣府地(合属下隘口/约一百里)
  黄花路
   东自慕田峪西至枣园寨延袤一百八十里南至昌平州(黄花镇属下各/隘口约八十里)
(渤海所属下各/隘口约一百里)北至四海冶宣府地(各属下隘口/约五十里)
  横岭路
卷二 第 44b 页
 东自软枣顶西至挂枝庵延袤一百三十里南至居庸关(镇边城属下隘/口约一百三十)
(里<折 t="33"/>横岭属下隘口约一百里<折 t="33"/>长峪属下隘口/约一百里/白羊口属下隘口约一百五十里)北至怀来城宣府地(各/属)
(下隘口/一百里)
 真保疆域
  东自紫荆关沿河口连昌镇镇边城界西抵故关鹿路口接山西平定州
  界延袤七百八十里
 紫荆关
  东至易州九十里西至山西广昌县九十里南至满城县一百二十里北
  至马水口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沿河口昌镇界三百里西南至插箭岭一
  百二十里东南至保定府一百八十里(金水口七隘口南至关约一百里/盘石口七隘口东至关约六十里)
(黄土岭十隘口东至关约九里奇峰口至东峪口五隘口至关约二十/五里/峰门岭口至乾河口西至关约一百八十里/乌龙潭口五隘口)
(西至关约三百里<折 t="33"/>马水口九隘口南至关约一百三十里一大龙门十/一隘口西南至关约二百里/沿河口十一隘口西南至关约三百里)
(浮图峪四隘口东至关约一百里鸟龙沟九隘口东至/关六十里/白石口十三隘口东至关约一百三十里)
卷二 第 45a 页
倒马关
 东至完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山西大同府界五百里南至曲阳县一百
  五十里北至广昌县九十里(上关三隘口东南至关约一十五里柳角庵/四隘口南至关约四十里插箭岭十三隘口)
(南至关约六十里<折 t="33"/>军城八隘口西北至关约六十里<折 t="33"/>落路口十三隘/口东北至关约一百四十里/吴王口十九隘口东北至关约三百五十)
(里)
龙泉关
  东至阜平县七十里西至涌泉寺二十五里南至白草驼三十里北至银
  河村四十里(北路龙泉关至幡杆岭十八隘口至关约四十里青杆岭至/三关子口三隘口至关一百里/中路鹞子崖至沙岭八隘)
(口至关一百六十里<折 t="33"/>孤榆树至红沙崖十八隘口至关约三/百里/南路十八盘至油沟二十二隘口至关约三百七十里)
 故关(近改故/乌固)
  东至井陉县四十里西至平定州八十里南至泉木头口六十里北至娘
  子关二十里(北路十二隘口至关约六十里<折 t="33"/>南/路二十三隘口至关约一百三十里)
辽镇疆域
卷二 第 45b 页
  东起自鸭绿江连朝鲜国界西抵瑞昌堡山海关连蓟镇边界延袤一千
  五百七十五里南起旅顺海口北抵开原境外旧归仁县边界九百八十
 里
 辽阳镇
  东至鸭绿江五百三十里东北至东夷建州营七百九十里南至海岸六
  百五十里东南至东海万滩岛岸七百里西至三岔河一百五十里西北
  至曲吕金山四百五十里北至境外旧归仁县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平洋
  桥二百五十里(辽阳城东至清河堡边外二百五十里西至长安堡边界/五十里南至海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开原界二百四十)
(里属下抚顺所等各边隘口延袤二百五十五里<折 t="33"/>险山堡城东即边外/西抵辽阳甜水站界南自江沿台边界起北抵孤山堡界止边长三十八)
(里<折 t="33"/>开原城东至分水岭边界二百里西至辽河八十里南至沙河抚顺/驿界五十里北至旧归仁县边外二百一十里属下中固汎河懿路城所)
(辖各隘口延袤四百三十八里<折 t="33"/>钱岭城东至老虎口七十里西至双城/六十里南至沈阳蒲河界八十里北至开原沙河界四十里属下抚安堡)
(等各隘口延袤四十六里<折 t="33"/>沈阳城东至抚顺关边界一百里西至静安/堡边界七十里南至沙河达阳界一百一十里北至蒲河所界四十里属)
(下静远堡等各隘口延袤八十四里<折 t="33"/>海州城东至凤凰城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广宁界一百二十里南至盖州界七十里北至辽阳界六十里属)
卷二 第 46a 页
(下西宁堡等各隘口延袤四十里<折 t="33"/>盖州城东岫岩二百五十里西至海/一十里南至复州界一百七十里北至孛罗铺三十里/复州城东至东)
(海岸二百四十里西至西海岸四十五里南至古城铺金州卫界八十五/里北至八家铺盖州卫界一十二里/金州城东至东海岸一百里西至)
(西海滩三里南至旅顺口一百二十里北至孛兰铺复州卫界九十五里/永宁监东至高烟冲二十里西至海十里南至孟家川十里北至五十)
(寨十五里以上盖复金三/卫并本监俱近海无隘口)
 广宁镇
 东至三岔河三百里东北至属夷福馀卫界三百五十里南至海岸二百
  三十里东南至平洋桥一百五十里西至一片石四百五十里西北至大
  宁故城四百八十里北至属夷泰宁卫界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山海关五
 百五十里(广宁城东至平洋<折 t="33"/>抵海州界二百里西至牵马岭义州界六/十里南至大凌河义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中平山九十里属)
(下镇远堡等各隘口延袤二百二十七里<折 t="33"/>镇武城自西宁堡东抵海州/界至镇武本堡西抵广宁界各隘口边长一百五里/义州城东至广宁)
(医巫闾山五十里西至牛心山边界六十里南至广宁中屯蛤蜊河界七/十里北至骆驼岭广宁界六十里属下大定堡等各隘口延袤一百五十)
(四里<折 t="33"/>锦州城东至大凌河四十里西至宁远卫一百二十里东至海岸/五十里北至义州解山界五十里西北至旧达州边界一百五里属下大)
(与堡等各隘口延袤一百三十里<折 t="33"/>宁远城东至广宁中屯杏山驿界八/十里西至前屯中后所界八十里南至海岸二十里北至松山堡抵锦州)
卷二 第 46b 页
(界四十里属下椵木冲等各隘口延袤一百六十三里<折 t="33"/>广宁右屯城东/至海岸三十里西至大凌河二十五里南至海岸三十里北至十三山三)
(十五里<折 t="33"/>前屯城东至宁远卫界六十里西至山海关界七十里南至海/岸二十里北至十八盘山边界九十里属下锦川堡等各隘口延袤一百)
(三十/九里)
卷二 第 47a 页
卷二 第 48a 页
昌镇形胜
 乘障
 居庸路(隘口一/十八)
 居庸关(城一座跨两山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建置年代见沿革)
灰岭下
 养马峪(嘉靖中五/年建缓)虎峪口(嘉靖十五/年建缓)德胜口(嘉靖十五年建通大小红并/柳沟来骑三十里外马蹄石)
 缓雁门口(嘉靖十五年建/本口窄险缓)锥石口(嘉靖十五耳建宽漫三十里外阑石稍/险迤南十里西通郭家庄路通单骑冲)
 贤庄口(嘉靖十五年建通永宁南山塔儿来/骑东北通自龙潭险本口路窄缓)灰岭口(嘉靖十五/年建缓)门家峪口
(嘉靖十五年建通白龙潭路来骑极冲/以上二路隘口尚多内口不守者不载)边城二十六里(嘉靖三/十年建)
 附墙台七座
八达岭下
  于家冲(永乐年建水口正城迤东一空通单骑次冲正关水口通大川平/漫西山墩迤西至青石顶墩通于家沟供通众骑极冲馀通步缓)
  化木梁(永乐年建平漫中三墩/空通众骑极冲馀缓)黑豆峪(永乐年建威靖墩至冲峪墩/通众骑极冲馀通单骑冲)八达
卷二 第 48b 页
  岭口(弘治年建自熊窝顶至门西敌楼平/漫临大川通众骑极冲馀通步缓)王瓜谷(永乐年建赵家驼墩三/空俱平漫通众骑极冲)
(水口宽敞南北/石门地高冲)青龙桥东口(永乐年建东西头青龙墩迤东/北山墩迤西俱平通众骑极冲)石佛寺口(永/乐)
(年达草花顶/迤南通步几)
  边城二十四里半(嘉靖三/十年建)
  附墙台四座(嘉靖三/十年建)
  空心敌台四十三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石峡峪下
 糜子峪口(永乐年建正关水口并镇西墩至南山墩/通陈家坟俱平漫通众骑极冲馀通步缓)石峡峪口(永乐年建/城东头至)
(石崖子口通单骑次冲西山/墩至镇虏墩平漫通单骑冲)花家窑(永乐年建龙茅菜沟通单骑冲城东/头至西头水口平漫通众骑极冲)
 边城一十六里(嘉靖三/十年建)
 附墙台十座(嘉靖三/十年建)
  空心敌台二十五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黄花路(隘口一/十有七)
卷二 第 49a 页
 渤海所下
 大榛峪口(永乐年建通四海/冶本口通步缓)驴鞍岭口(永乐二年/建通步缓)磨石口(永乐二年建二/道关并东山墩)
(空水口通/众骑极冲)擦石口(嘉清二十三/年建通步缓)田仙峪寨(永乐二/年建缓)贾儿岭口(嘉靖十五年/建界牌石迤)
(西安宁台大管仲渠两/口安至德胜堂通步缓)慕田峪关(永乐二年建正关迤西王家驼至界牌/石各墩空俱平漫临大川通众骑极冲)
(馀通/步缓)
  边城八十一里半(嘉靖三/十年建)
  附墙台四座(嘉靖三/十年建)
  空心敌台四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厝元年节次建)
 黄花镇下
 枣园寨口(永乐年建/通步缓)石城峪口(永乐年建/通步缓)西水峪口(永乐年建通永宁南/山谎炮儿并韩家川)
(通众骑/极冲)石湖峪口(正德八/年建缓)撞道口(永乐二年建内洼外阜受敌/极冲桃园东西墩空通步缓)鹞子峪口
(嘉靖二十三年建/宽漫通众骑极冲)本镇口(嘉靖十七年建二道关通四海冶来骑由/三道关往西南道路宽漫通众骑极冲)小长
  峪口(永乐年建/通尖缓)大长峪口(永乐年建山/险通步缓)南冶口(永乐二年/建通步缓)
卷二 第 49b 页
卷二 第 49b 页
 轿子顶(嘉靖二十五年建平漫东自银泪梁西墩/至轿子顶墩再迤西至黄石磋通众骑冲)银洞梁(永乐年建东墩/至西墩山顶一)
(道通单/骑冲)分水岭(永乐年建东墩至西墩警门/平漫通众骑极冲馀通步缓)镜儿谷(永乐年建/通步缓)窟窿山(永/乐)
(年建水口平漫通/骑冲馀通步缓)沙岭儿(永乐年建自茶茅驼墩至沙岭儿战/台东西安俱年漫通众骑极冲馀缓)茶芽驼(永/乐)
(年建平漫俱/通众骑极冲)
  边城一十五里(嘉靖三十四年/建四十四年修)
  附墙台一座
  空心敌台二十三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横岭下
  庙儿梁(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倒翻冲(永乐年建通川谷/平漫通众骑极冲)姜家梁(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
  小山谷(永乐年建沟/谷通单骑冲)莺窝驼(永乐年/建缓)陡岭口(永乐年建/通步缓)大石沟(永乐年建/平漫通众)
(骑极/冲)西核桃冲(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东核桃冲(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寺儿梁(永乐年/建平漫)
(通众骑/极冲)火石岭(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西凉水泉(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东凉水泉(永乐/年建)
(水口迤西平漫通众/骑极冲馀通步缓)黄石崖(永乐年建/通单骑冲)
卷二 第 50a 页
  边城三十一里(嘉靖三十四年/建四十四年修)
  附墙台三座
  空心敌台二十八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镇边城下
  挂枝庵(嘉靖三十八/年建通步缓)秋树洼(嘉靖三十年/建通步缓)松树顶(嘉靖三十年/建通步缓)水门(嘉靖/三十)
(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南唐儿庵(嘉靖三十年建边外平漫/水口空阔通众骑极冲)北唐儿庵(嘉靖三十年/建平漫通众)
(骑极/冲)尖山顶(嘉靖三十年/建通步缓)车头沟(嘉靖三十年建/山险通步缓)黑冲峪(嘉靖三十年建/平漫通众骑极)
(冲北梁/通步缓)柳树洼(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
  边城二十一里(嘉靖三十四年/建四十四年修)
  附墙台五座
  空心敌台三十二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各路城堡
  巩华城一座(内有<折 t="33"/>行宫/景泰元年建)镇边城一座 横岭城一座(弘治十/八年建)长峪城一
卷二 第 50b 页
  座(正德十/五年建)白羊口堡一座(景泰元/年建)居庸上关城一座(永乐二/年建)八达岭城一
  座(弘治十/八年建)黄花镇城一座(景泰四/年建)渤海新旧营城二座(嘉靖二十/七年建)南口门
  堡城一座(永乐二/年建)岔道堡城一座(八达下极冲为居庸/要害隆庆五年建)
卷二 第 51a 页
卷二 第 52a 页
辽镇形胜
 乘障
 辽阳下(城一堡/二十四)
  中路辽阳城(洪武壬/子年建)鞍山驿堡(缓)长店铺堡(缓)皮驿堡(缓)沙河铺堡(缓)
  甘泉铺堡(缓)八里铺堡(缓)烂泥铺堡(缓)首山铺堡(缓)板桥铺堡(缓)山拗铺
  堡(缓)接官厅铺堡(缓)
  路台二十四座(嘉靖二十八年建隆庆六/年万历元年节次增建)
 东路马根单堡(缓)散羊峪堡(嘉靖二十/五年建缓)一堵墙堡(嘉靖二十/五年建缓)碱埸堡(冲)
  河堡(嘉靖二十/九年修冲)张其哈喇佃子堡(万历元/年建缓)
  敌台四十九座
  边墙九十四里(洪武年设嘉靖/四十四年修)
  西路长勇堡(冲)长静堡(冲上六堡洪武年建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建)长安堡(嘉靖四十/年修冲)
  长胜堡(冲)武靖营堡缓长定堡冲长宁堡冲
  敌台八十二座
卷二 第 52b 页
  边墙一百七十里(洪武年建嘉靖/四十四年修)
 险山下(堡十/四)
  宽奠子堡(万历元/年建缓)长岭堡(万历元/年建冲)洒马吉堡(缓)散等堡(万历元/年建缓)叆阳堡(冲)
  双堆儿堡(万历元/年建缓)汤站堡(缓)凤凰城堡(嘉靖四十四年改/为定辽右冲城)长佃子堡(万历/元年)
(建/缓)镇东堡(缓)草河堡(缓)镇夷堡(缓)青台峪堡(缓)甜水站堡(缓)
  敌台七十四座
  边墙七十四里
 开原下(城一/堡十)
  开原城(汉武二十/二年建缓)清阳堡(冲)古城堡(冲)庆云堡(冲)永宁堡(缓)镇夷堡(冲)
 北堡(冲)靖安堡(冲)威远堡(冲)松山堡(冲已上九堡俱洪武年建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建)马市堡
(隆庆五/年修缓)
 路台七座
 敌台一百一十八座
卷二 第 53a 页
  边墙二百七十一里
 中固下(城一/堡二)
  中固城(永乐五/年建缓)东路柴河堡(冲)西路足远堡(冲上二堡<折 t="33"/>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修)
  路台四座
 敌台二十九座
 边墙六十里
  铁岭下(城一/堡五)
 铁岭城(辽金时银州旧址/洪武二十年修)东路抚安堡(冲)西路镇西堡(缓)曾迟堡(缓)彭家
  湾堡(缓已上五堡俱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修)
 路台七座
  敌台三十五座
  边墙五十二里
 汎河下(城一/堡二)
卷二 第 53b 页
  汎河所城(正统四/年建)东路白家冲堡(缓)西路宋家洎堡(冲上二堡俱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
(修)
  路台八座
  敌台一十六座
  边墙三十一里
 懿路下(城一/堡二)
  懿路所城(永乐五/年建)东路三岔儿堡(冲)西路丁字泊堡(缓上二堡俱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
(建)
  路台十座
  敌台二十一座
  边墙六十六里
 沈阳下(城三/堡九)
  中路沈阳城(洪武二十三年/建隆庆三年修)奉集堡(缓)威宁营堡(缓)东路抚顺所城(洪武/十七)
卷二 第 54a 页
(年/建)会安堡(冲)东州堡(冲)
  路台七座
  敌台三十九座
  边墙三十六里
  西路静远堡(缓)长营堡(冲)平虏堡(冲)上榆林堡(冲)十方寺堡(冲上五堡洪/武年建隆庆)
(五年/修)蒲河所城(正统二/年建缓)
  路台五座
  敌台六十一座
  边墙八十四里(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建)
 镇武下(西宁西平西兴系行太仆寺所/属地方三堡分𬋩于此共堡五)
  镇武堡(冲洪武年建嘉/靖四十二年修)西平堡(冲嘉靖三/十八年修)西宁堡(冲)西兴堡(冲)平洋堡(冲/隆)
(庆五/年建)
  路台二十七座
卷二 第 54b 页
卷二 第 54b 页
 路台八座
  敌台一百二十座
  边墙一百五十六里(万历元年二年/用砖石包修)
 锦州下(城五/堡六)
 锦州城(洪武二十四年建成化十/二年/治十七年节次修)松山所城(宣德年建嘉靖/四十二年修冲)大凌河所城
(宣德年间建嘉靖/四十二年修冲)小凌河城(缓)杏山驿城(缓)大荗堡(冲)大胜堡(冲)大镇堡
(冲)大福堡(冲)锦昌堡(冲隆庆/五年建)大兴堡(冲以上各堡俱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修)
  路台一十七座
 敌台九十七座
 边墙一百四里(万历元年二年/用砖石包修)
 宁远下(城五堡/十六)
 宁远城(冲宣德年间建嘉/靖四十三年修)中左所城(冲)中右所城(冲上二城宣德五年建/嘉靖四十二年重修)
 连山驿城(冲)曹庄驿城(缓)椵木冲堡(冲)长岭山堡(冲)沙河儿堡(冲)松山寺
卷二 第 55a 页
 堡(冲)灰山堡(冲)寨儿山堡(冲)白塔峪堡(冲)兴水县堡(冲)小团山堡(冲)仙灵
 寺堡(冲)曲尺河铺堡(缓)双树铺堡(缓)团山屯堡(缓)高桥铺堡(缓)王刀堡(缓)
  五里桥屯堡(缓上十六堡俱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节次修)
  路台三十二座
 敌台一百五十五座
 边墙二百二里(万历元年二年/用砖石包修)
 前屯下(城六堡/二十四)
  前屯城(洪武二十五年建/宣德正统节次修)中后所城(冲/冲)中前所城(冲上二城俱/宣德三年建)高岭驿城
(缓)沙河驿城(缓)东关驿城(缓)新兴营堡(冲)三道沟堡(冲)黑庄窠堡(冲)锦川
  营堡(冲)高台堡(冲)瑞昌堡(冲)平川营堡(冲)三山营堡(冲)永安堡(冲)背阴障
  堡(冲嘉靖二/十五年建)铁场堡(冲)八里铺堡(缓)下马驿屯堡(缓)石河铺堡(缓)永礼大
 寨堡(缓)双墩铺堡(缓)长安大寨堡(缓)徐官屯堡(缓)古城寨堡(缓)王二庄堡
(缓)永安寨堡(缓)王堡屯堡(缓)蒋千户屯堡(缓)铁岭堡(缓)
卷二 第 55b 页
  路台三十六座
  敌台一百一十六座
 边墙二百六十八里(万历元年二年/用砖石包修)
 广宁右屯下(城三/堡一)
 右屯城(洪武二十六年/建永乐年修)十三山驿城 铁场所城(天顺年/间设)孙忠堡(缓)
  路台二十四座
 敌台十一座
 金州下(城十七堡八以后四处系/沿海防倭地方无边墙)
  金州城(洪武四年建十四年修/嘉靖四十二年重修)南关厢城 北关厢城 木埸驿堡(缓)
 顺口堡(洪武四年建缓/永乐十年脩)望海埚堡(缓)黄骨岛堡(缓)石河驿堡(缓)盐场堡(缓)
  牛心山城(缓)赛歌山城(缓)金鹿山城(缓)虎洞山城(缓)小黑山城(缓)中顶山
  城(缓)大白东嘴山城(缓)岛山城(缓)成儿山城(缓)可罗山城(缓)缩利把山城
(缓)旋城山城(缓)望高山城(缓)麃子山城(缓)归服堡(缓)红嘴堡(缓上二堡嘉/靖三十二年)
卷二 第 56a 页
(建)
 敌台九十五座
 复州下(城四/堡二)
 复州城(洪武十五年建嘉/靖四十二年重脩)大黄山城(缓)吕红山城(缓)骆驼山城 栾古驿
 堡(缓)羊官堡(缓)
 敌台二十九座
 盖州下(城二十/三堡四)
 盖州城(洪武五年建嘉靖/四十三年修缓)熊岳堡(缓)五十寨堡(缓)伏兵堡(缓)岫岩堡(缓)
 山堡(缓)曹家柞子山城(缓)铁矿山城(缓)永宁监城(永乐七年建嘉/靖十四年脩缓)赤山城
(缓)猫儿岭山城(缓)霹雳山城(缓)西家山城(缓)壅石岩山城(缓)冰谷山城(缓)
 黄孛罗背山城(缓)一面山城(缓)匾山城(缓)石丘山城(缓)小观嘴山城(缓)
  力山城(缓)挂刺河山城(缓)夹河山城(缓)马牙山城(缓)松山城(缓)龙潭山城
  七家嘴山城(缓)
卷二 第 56b 页
  敌台八座
 海州下(城一/堡三)
  海州城(洪武九/年建)东胜堡(缓)东昌堡(缓)耀州堡(缓)
  路台十二座
  敌台四十四座
  边墙四十四里
 各路关城
  连山关(辽阳城东南一百八十里朝鲜入贡由此)
  镇朔关(叆阳城北三里)
 抚顺关(沈阳城东北抚顺城东二十里建州朝贡互市由此)
  广顺关(开原城东六十里靖安堡地方)
  镇北关(开原城东北七十里夷人朝贡互市由此)
 新安关(开原城西六十里庆云堡地方)
卷二 第 57a 页
  镇远关(广宁城东北七十里夷人互市由此)
  分水岭关(广宁城北八里建镇北楼三间)
  旅顺口关(金州城南一百二十里海运舟至此登岸)
  梁房口关(海州城西南七十里海运船由此入辽河)
卷二 第 57b 页
 四镇三关志职官
  昌平 总兵 永安坐营 标兵游击 昌平游击 守备
  居庸 参将
  黄花 参将 守备
  巩华 游击
  怀柔 守备
  灰岭口 守备
  石峡峪 守备
  八达岭 守备
  白羊城 守备
  镇边城 守备
  渤海所 提调
卷二 第 58a 页
长峪城提调
卷二 第 58b 页
镇守总兵官开府三屯营
恊守中路副总兵驻劄三屯营
协守东路副总兵驻劄建昌营
分守各路参将游击将军
 一驻汉儿庄营 一驻滦阳营
 一驻大喜峰口 一驻太平寨营
提调各关营把总近奉 钦依以都指挥体统行事
 洪山口提调 龙井关提调 潘家口提调
 董家口提调 擦崖子提调 冷口关提调
 榆木岭提调 李家峪提调 三屯营守备
卷二 第 59a 页
 建昌营守备
关营
营设𬋩操官壹员指挥内用之 汉儿庄营(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滦阳
 营(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三屯营(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青山驻操营(在县西北/八十里)
 青山营(在县西北/七十里)太平寨营(在县西北/六十里)五重安营(在县西北/五十里)
 建昌营(在县北/四十里)徐流营(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刘家营(在县东北/五十里)
关寨各设守把官一员千百户内用之 洪山口关(在县西北/二百里)
 李家峪关(在县西北一/百九十里)廖家寨(在县西北一/百八十五里)张家安寨(在县/西北)
(一百八/十三里)椽八峪寨(在县西北一/百九十一里)龙井儿关(在县西北一/百八十五里)小喜
 峰口关(在县西北一/百八十二里)大喜峰口关(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潘家口关(在/县)
卷二 第 59b 页
(西北一百/七十里)董家口关(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大青山关(在县西北/九十里)
  榆木岭关(在县西北/八十五里)烂柴沟关(在县西北/七十五里)新开岭关(在县西/北七十)
(里)游乡口关(在县西北/六十里)五重安关(在县西北/五十里)擦崖子关(在县/西北)
(四十/五里)白羊峪关(在县北/四十里)白道子关(在县北三/十八里)石门子关(在县/北三)
(十五/里)冷口关(在县北四/十五里)河流口关(在县东北/五十里)徐流口关(在县/东北)
(五十/里)佛儿峪关(在县东北/五十三里)孤窑儿寨(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刘家口关(在/县)
(东北六/十里)山石志 按蓟镇分东西中三恊而东恊为路者四
  嘉靖以前山海石门共为一路而山海仅设守备一员暨三
  十六年石门改设参将而山海守备实属之俱燕河副总兵
  所辖后嘉靖末隆庆初虏屡犯山海等处始题准山海仍设
卷二 第 60a 页
 参将割一片石以东三道关寺儿峪改𨽻山海而屹然列为
 二路矣自东虏犯顺万历四十八年置道山海山石俱为所
 辖然要害相连声势相应二而一者也
  营制
 按关门营制之设东事以来总戎时援辽境官如传舍兵若
 借乘自天启二年阁部孙公承宗始置三部元戎设立营伍
 迨崇祯五年抚台丘公禾嘉六年抚院杨公嗣昌九年抚台
 冯公任俱有更置抚台朱公国栋熟酌人地因势而变通之
 确然有一定之经制矣
天启二年始定经制 中部五营(属总兵/马世龙)神武营 威武营
卷二 第 60b 页
 戡定营 纬武营 戢武营 南部五营(属总兵/王世钦)宁武营
 襄武营 定武营 耀武营 龙武营 北部五营(属总兵/尤世威)
振武营 奋武营 英武营 雄武营 翼武营 前部副
将五营(赵率/教)广武营 宣武营 肃武营 壮武营 彰武
 营后部副将五营(孙/諌)骠武营 骁武营 捍武营 捷
 武营 冲武营一片石五营 招武营 健武营 靖武
 营 经武营 脩武营 以上阁部孙公承宗定自天启五
 年至崇祯四年更换营制因东援官掾阵亡文卷无存难稽
崇祯五年酌定营制 骠骑营 镇标内丁营 骁骑左营
骁骑右营 本道标下飞骑营 镇城中营 镇城左营
卷二 第 61a 页
 镇城右营 罗城营 南海中营 南海左营 南海右营
北山中营 北山左营 北山右营一片石营 黄土岭
营 城子峪营 义院口营 中前所骑营 中前所城守
营 铁场堡并永安堡 海防左营 沙唬辽船五十只
 山海军器局石门军器局以上抚院丘公禾嘉定
崇祯六年更换营制 亲丁营铁骑中营 驖骑前营 驖
 骑后营 驖骑右营 骠骑营 骁骑左营 骁骑右营
 镇标内丁营 道标飞骑营镇城中营 镇城左营 镇
 城右营 罗城营 南海中营 南海左营 南海右营
 北山中营北山左营北山右营一片石营 黄土岭
卷二 第 61b 页
卷二 第 61b 页
 器局 石门路军器局以上自崇祯七年至本年终抚院
 杨公嗣昌更
崇祯八年更营制同前
崇祯九年新定营制(抚院冯/公任定)监标两营 抚标两营 大拨
 营 驖骑中营 驖骑左营 海防营 陆运营 馀营仍前
崇祯十三年更定经制(抚院朱公/国栋定)抚标前营(骁骑左/营改)抚标
 后营(监标右/营改)镇标左恊中营(监标右/营改)镇标左恊左营(监/标)
(左营/改)镇标左恊右营(骁骑火/攻营改)镇标右恊中营(镇标左/营改)
 镇标右恊左营(镇标右/营改)馀仍旧
卷二 第 62a 页
东路恊守营(辖于三屯营正总兵/故此曰东路恊守)正统元年设镇守以中官充
之嘉靖九年革中官改游击三十三年改分守副总兵四十年
改游兵参将隆庆三年革参将敕恊守副总兵(驻扎建/昌营)万历四
年给关防二十四年敕都督佥事为副总兵辖四路(改驻台头/营建公署)
(以便/应援)
山海路(元为迁民镇洪武初止设卫则曰卫洪武十五年革指/挥管事设提调守备筑城为关则曰关万历三年辖于)
(东路恊守营则日路乃所辖四/路之首也/革守备设参将)
关城(周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高四丈一尺筑以砖诸关之/城此最高坚东西南北四门各设重楗上𥪡楼橹构铺舍)
(以便夜巡水门三居东西南三隅因势下城中积水以便蓄泄/石柱为栅置铺舍设兵值役此关北山南海相距十里许为畿)
(东险隘辽蓟咽喉徐武宁王营建之力也弘治十三年都御史/洪钟各边修置关营三十六座此关加修尤多凿池更为深阔)
卷二 第 62b 页
(冬夏/不涸)
山海路旧辖城堡(自寺儿峪起接一片石关南/山墩南山崖止计地五十里)
山海关 罗城(即附山海城东万历<折 t="33"/>十/二年建西崇祯十五年建)南海口关(在城尽/处濒海)角山
(有城在城北二十里至颠/守备之所辖以此为界)三道关(有/城)寺儿峪关(有/城)旱关(塞/砌)
山海路总兵 副总兵 参将 游击 都司 守备(督标镇/标文武)
(职不可数计万历末年置驻劄山海<折 t="33"/>督抚道镇/户兵二部三恊四路皆有中军官一员大小不等)
山海关边墙(南入海北抵角山绝壁墙外浚池古称长/城洪武初徐武宁建沿墙增设敌台防守)嘉靖
以前原额墙八千五百七十六丈六尺 万历七年增筑南海
口入海石城七丈(都督戚/继光建)
敌台 镇城敌台五座 罗城壹座 西南北三座 靖边一
卷二 第 63a 页
卷二 第 64a 页
石门路所辖关堡(东自一片石南山崖起西至甘泉堡西/界接星星峪堡交界止计一百六十里)
片石(有城二/里至)庙山口关(有城二/里至)西阳谷堡(五里/至)黄土岭
(有城八/里至)炕儿谷关(有城二/里至)大青山关(弘治年移无名口/并此有城黄土岭)
(提调辖十/五里至)娃娃谷堡(小河口关/归并于此)大毛山关(有城小毛山失/守移入二里至)
 董家口堡(并石门儿柳河冲/二堡移此五里至)城子谷堡(嘉靖元年移西家/庄仍旧名三里至)
 水关寺关(嘉靖元年移黄土/坡仍旧名五里至)平顶谷堡(以上大毛山提/调辖十五里至)
长谷口堡(五里/至)坂场谷堡(五里/至)义院口关(城最/壮丽)拿子谷
(十里/至)花场谷关(移细谷口闫家庄仍/旧名二十五里至)孤石堡(十五/里至)
泉谷关(十五/里至)黄土岭营 长谷岭营 平山营(俱义院口/提调辖)
燕河路所辖关堡(西自冷口石门子口关西琵琶稍/墩东至河东关止计八十七里)星星谷
卷二 第 64b 页
(移堡退四十里于/潘家庄仍旧名)中桑谷堡(旧桑坌谷中庵二堡后置/梁家湾合为一堡有城)
箭杆岭关 界岭口关(三十三关此/关最为要害)罗汉洞堡 青山口关
(有/城)东胜寨 乾涧儿口关(有/城)重谷口关(有/城)台头营 燕
河营(旧/寨)青山驻操营
建昌路所辖关堡(东自梧桐峪东尖山至太平路擦子崖白羊/峪东界止计六十九里零七十七丈六尺)
梧桐峪堡 桃林口关 正水峪寨 孤窑儿寨 佛儿峪寨
刘家口关(有/城)徐流口(有/城)河流口关(有/城)冷口关 石子关
(有/城)白道子(有/城)桃林营 刘家营 徐流营 建昌营(有/城)
赤洋海口营(昌黎/南)牛头崖海口营(抚宁/南)新桥海口营(乐亭南/俱海滨)
(永乐七年因/倭寇乐亭设)
卷二 第 65a 页
附海运(洪武初徐武宁开运马头庄有行<折 t="33"/>遗址后承平禁海/闭塞万历庚申运道不给总督文球令关道陶珽开运)
(自天津至山海关南海口/或直抵宁远军民大便)南海口龙武营(天启壬戍阁部督师/孙承宗设舡兵以防)
(海沙唬辽/舡五十号)
此四路所辖边城自山海路南海口关起建昌路白道子关止
延袤二百三十六里即古长城间为移置(山海路下二十/里洪武年建)
石门路迤西至建昌路(嘉靖后改/创增修)墙台一伯五座(山海路十二/座洪武年建)
(石门以东三/路嘉靖年建)墩台一伯六十九座(旧/建)敌台(北角山南海口各/一座嘉靖年建)
心台三百三十五座(隆庆三年至万历九/年总理戚继光创建)
山海路属
山海南海口明季原设海防三营官兵三千员名 顺治三年
卷二 第 65b 页
经制官兵贰百零三员名 本口分防汛守肆处 老龙头(极/冲)
上有望海楼一座安设目兵五十名西至南海口五里 南海
(极/冲)建天妃圣母行宫一座三官行宫一座小圣行宫一座设
立守备一员目兵一百名西至秦王岛三十里 秦王岛(次/冲)
望海观音殿寺一座安设把总一员目兵二十名西至白㟷岭
十里 白㟷岭(极/冲)建有小圣庙一座安设把总一员目兵
三十名迤西系蒲河营分防汛守
石门路属
石门路义院口守备下明季时所辖东至大毛山西至界岭口
扒喇岭止共计空楼八十一座 顺治三年改设墩台十座边
卷二 第 66a 页
墙隘口计长百里每墩安设兵三名共兵三十名 大毛山操
守下明季时所辖东至黄土岭关交界起西至义院口交界止
共计边六十里共计空楼七十六座 顺治三年本关楼台拨
与黄土岭关二十四座义院口关拨给本关楼台三十六座东
至董家口七十六号台起西至板长峪一百七十四号台止共
计边长八十馀里共计楼台九十座改设墩台十座每墩兵三
名共兵三十名 黄土岭操守下明季时所辖东至山海路交
界起南山崖石黄一号台至新尖山六十二号台止 顺治二
年奉文均拨大毛山下空楼二十四座至董家口八十六号台
西至大毛山交界止共计八十六座止存改设墩台十座边长
卷二 第 66b 页
八十馀里每墩兵三名共兵三十名
燕河路属
燕河路明季原设参将一员统辖界岭(极/冲)青山(次/冲)守提贰员内
属长边九十七里零六十步原设墩台共一百六十七座 顺
治三年(户/兵)二部大人诣边挨查险隘革参将设立守备一员统
辖台头界岭青山三关营设立操守三员改那设墩台共十六
座每台设墩兵三名共墩兵四十八名
建昌路属
桃林口 明季沿边东至梧桐峪西至白家山路长三十三里
原设墩台七十九座传烽墩二十一处 敌台七十九座每台
卷二 第 67a 页
设台总壹名台正副贰名台兵五名传烽墩贰十一处每处设
墩头壹名烽军五名 顺治三年更定本口沿边东至梧桐峪
西至香油峪刘家口交界止改设墩台五座每台设墩兵三名
共兵十五名 刘家口 明季系桃林口守备所𬋩 顺治三
年更定操守壹员分𬋩沿边东至本口月城楼西至偏坡楼冷
口交界路长四十二里止设墩台七座每墩设兵三名共兵二
十一名 冷口关 明季原𬋩楼台一百零四座每台设立台
总一名台正副二名台兵五名 顺治年更定本口沿边东至
刘家口西至白羊峪交界路长六十里止改设墩台七座每墩
设兵三名共二十一名
卷二 第 67b 页
刘家墩海防营
滦河口极冲要口明季时设有木楼一座值今将毁至西韭菜
沟三十五里 韭菜沟次冲要口明季时设立木墩一座今巳
筑存𥪡旗至西清河二十里 清河口极冲要口明季时设立
土墩一座今巳筑存𥪡旗至西高糜河八里 高糜河次冲要
口明季时设有木楼一座值今将毁有土墩一座今已筑存𥪡
旗至西蚕沙口四十里 蚕沙口极冲要口明季时设立土墩
一座今巳筑存𥪡旗至西望风东交界三十七里
蒲河营
本汛海口地方东自金山嘴起西至小滦河交界止共计贰百
卷二 第 68a 页
里汛长极冲海口二处洋河口蒲河口明季设有副将一员兵
三千名旧有营房仓廒基址见存次冲海口四处沙崖口野猪
口胡林河赤洋口内牛头崖赤洋海口明季各设坐营官一员
兵各八十名驻防海口旧有土墩六座今经年久俱各倒坏基
址见存 顺治新更经制蒲河口一带设都司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目兵四百名按汛冲缓安设官兵修盖窝铺垒砌炮
台督率目兵昼夜瞭望巡防各县设有木楼十座旧基土墩六
座见今奉行各县补修 金山嘴土台一座 金山嘴西岭土
墩一座西至戴家河二十里 联峰寺土墩一座 戴家河木
楼二座西至蒲河口四十里 洋河口西土墩一座 苏家鐣
卷二 第 68b 页
西木楼一座 蒲河口旧修木楼一座 口南木楼一座西至
沙崖口七十里 沙崖口木楼一座 口东木楼一座西至野
猪口二十五里 野猪口补修土墩一座西至胡林河十五里
 胡林河补修土墩一座西至刘家墩三十里
卷二 第 69a 页
卷二 第 70a 页
本道所辖自山海关南海口起至蓟州道所
辖黑洋河止共计四百四十馀里中有极冲
七处次冲四处缓冲二处
南海口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兵丁二百名分防
极冲海口三处 老龙头即南海口极冲守备
一员领兵一百五十名 秦皇岛极冲把总一员
领兵二十名白塔岭即汤河口极冲把总一员
领兵三十名
蒲河营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丁四
百名分防极冲海口二处次冲海口三处 戴家
河极冲适中驻防都司一员总摄东西一带海口
卷二 第 70b 页
又千总一员领兵二百名 蒲河即青河口极冲把
总一员领兵一百名沙崖口次冲把总一员领兵五十
名 野猪口次冲防兵二十五名把总兼摄胡林河
次冲防兵二十五名把总兼摄
刘家墩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兵丁二百名分防极冲
海口二处缓冲海口二处次冲海口一处 滦河口极冲
把总一员领兵五十名清河口极冲适中驻防守备一
员东西调度领兵四十名 韭菜沟次冲防兵三十名
把总兼摄高糜河缓冲防兵三十名把总兼摄
沙口缓冲把总一员领兵五十名
卷二 第 71a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