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470-02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三
宋 乐史 撰
山南西道一
兴元府
兴元府汉中即今理南郑县古梁州之境虞舜十二牧
梁其一也周官合梁于雍今州又为雍州之域春秋战国
地并属楚秦置三十六部汉中其一也汉高帝封汉王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三
宋 乐史 撰
山南西道一
兴元府
兴元府汉中即今理南郑县古梁州之境虞舜十二牧
梁其一也周官合梁于雍今州又为雍州之域春秋战国
地并属楚秦置三十六部汉中其一也汉高帝封汉王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470-0290d.png
都于此后汉末张鲁据有其地因改汉中曰汉宁建安
二十年魏武帝复置汉中郡仍于安阳西城置都尉治
三国时刘蜀破魏将夏侯渊遂有汉中故蜀志曰先主
为汉中王还成都又入于蜀至汉后主以蒋琬姜维相
继屯守后闻魏将钟会埋兵关中维表请分将护安阳
关口后主不从旋至败亡王隐晋书云魏末克蜀分广
汉巴涪陵以北七郡为梁州理汉中之沔阳今州八十
四里沔阳故城是也历晋太康中州又移理汉中郡领
二十年魏武帝复置汉中郡仍于安阳西城置都尉治
三国时刘蜀破魏将夏侯渊遂有汉中故蜀志曰先主
为汉中王还成都又入于蜀至汉后主以蒋琬姜维相
继屯守后闻魏将钟会埋兵关中维表请分将护安阳
关口后主不从旋至败亡王隐晋书云魏末克蜀分广
汉巴涪陵以北七郡为梁州理汉中之沔阳今州八十
四里沔阳故城是也历晋太康中州又移理汉中郡领
卷一百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470-0291a.png
郡八后李特据蜀汉中又陷为柏元王子平蜀梁州刺
史复理汉中郡谯纵时又失汉中刺史寄理魏兴郡今
金州也谯纵灭复理汉中之苞中县今苞城县也东晋
末又移理城固至宋初领郡二十宋已后又分置秦州
亦理于此或论汉中实为巴蜀捍蔽故先主初得汉中
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是以蜀巴有难汉中辄没自公
孙述刘备李雄谯纵据蜀汉中皆为所有民掳接畛又
为威禦之镇至梁武帝大同元年使大将兰钦克梁州
史复理汉中郡谯纵时又失汉中刺史寄理魏兴郡今
金州也谯纵灭复理汉中之苞中县今苞城县也东晋
末又移理城固至宋初领郡二十宋已后又分置秦州
亦理于此或论汉中实为巴蜀捍蔽故先主初得汉中
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是以蜀巴有难汉中辄没自公
孙述刘备李雄谯纵据蜀汉中皆为所有民掳接畛又
为威禦之镇至梁武帝大同元年使大将兰钦克梁州
卷一百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470-0291b.png
复移在南郑县即今郡也至萧齐明帝初登位后魏大
将元英率兵十万通斜谷围南郑刺史萧懿守拒百日
不下后魏亦置梁州及汉中郡按梁书云天监三年刺
史夏侯道迁以州叛入魏大同初复之元帝末又陷西
魏也西魏又因之周奄升又改曰汉川郡隋开皇初郡
废而州如故大业初州废复为汉川郡唐武德元年置
梁州总管府管梁洋集兴四州领南郑褒中城固西四
县二年改城固为唐固割两县置褒州三年置白云县
将元英率兵十万通斜谷围南郑刺史萧懿守拒百日
不下后魏亦置梁州及汉中郡按梁书云天监三年刺
史夏侯道迁以州叛入魏大同初复之元帝末又陷西
魏也西魏又因之周奄升又改曰汉川郡隋开皇初郡
废而州如故大业初州废复为汉川郡唐武德元年置
梁州总管府管梁洋集兴四州领南郑褒中城固西四
县二年改城固为唐固割两县置褒州三年置白云县
卷一百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470-0291c.png
七年改总管为都督督梁洋集褒五州梁州领南郑褒
中城固白云四县八年废褒州以西金牛二县来属九
年省白云县入城固贞观三年复改唐固为城固褒中
为褒城六年废都督府八年又置依旧督梁洋集壁四
州开元十三年改梁州为褒州依旧都督府二年又为
梁州天宝元年改为汉中郡仍为都督府乾元元年复
为梁州德宗以朱泚之乱幸梁洋真元元年升为兴元
府皇朝因之
中城固白云四县八年废褒州以西金牛二县来属九
年省白云县入城固贞观三年复改唐固为城固褒中
为褒城六年废都督府八年又置依旧督梁洋集壁四
州开元十三年改梁州为褒州依旧都督府二年又为
梁州天宝元年改为汉中郡仍为都督府乾元元年复
为梁州德宗以朱泚之乱幸梁洋真元元年升为兴元
府皇朝因之
卷一百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470-0291d.png
元领县六 今三
南郑 城固 褒城
二县割出直属京师
西县 三泉
一县废
金牛入褒城
州境
东西一百二十五里 南北四百八十里
南郑 城固 褒城
二县割出直属京师
西县 三泉
一县废
金牛入褒城
州境
东西一百二十五里 南北四百八十里
卷一百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470-0292a.png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取斜谷路二千五百三十三里取洋州
骆谷路一千九百六十三里 东北至西京取骆谷
路一千五百八十里取斜谷路一千七百八十九里
驿路一千七百八十里 东北至长安取骆谷路六
百五十二里取斜谷路九百三十三里驿路一千二
百一十三里 东至洋州二百二十里南取巴岭路
至集州三百里 西至集州五百里 北至太白山
东北至东京取斜谷路二千五百三十三里取洋州
骆谷路一千九百六十三里 东北至西京取骆谷
路一千五百八十里取斜谷路一千七百八十九里
驿路一千七百八十里 东北至长安取骆谷路六
百五十二里取斜谷路九百三十三里驿路一千二
百一十三里 东至洋州二百二十里南取巴岭路
至集州三百里 西至集州五百里 北至太白山
卷一百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470-0292b.png
路至凤翔府六百七十里 东南至洋州三百九十
里 西南至利州三百九十里 西北至兴州二百
八十里 东北至洋州兴道县界八十六里 西北
取斜谷桥阁路至凤州三百八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三万七千四百皇朝管户主一万一千三
百六十四客六千一百七十
风俗
里 西南至利州三百九十里 西北至兴州二百
八十里 东北至洋州兴道县界八十六里 西北
取斜谷桥阁路至凤州三百八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三万七千四百皇朝管户主一万一千三
百六十四客六千一百七十
风俗
卷一百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470-0292c.png
汉州土地宽平泉源清洁俗多淳谨不尚浮华
姓氏
(阙)
人物
张骞汉中人
李固汉中人为太尉
土产
姓氏
(阙)
人物
张骞汉中人
李固汉中人为太尉
土产
卷一百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470-0292d.png
唐贡红花 胭脂 夏蒜 冬笋 糟瓜 药物
今贡胭脂 蠲纸 红花
南郑县旧二十四乡今五乡本汉旧县属汉中郡后魏
废帝三年改为光义县移理州东光义府隋开皇初复
为南郑县大业八年移南县理郡西城南临汉水即今
所理斜谷路在府西北入斜谷路至凤州界一百五十
里有桥阁二千九百八十九间险板阁二千九百九十二
间 仙台山 玉女山在县南一百九十里上有古城
今贡胭脂 蠲纸 红花
南郑县旧二十四乡今五乡本汉旧县属汉中郡后魏
废帝三年改为光义县移理州东光义府隋开皇初复
为南郑县大业八年移南县理郡西城南临汉水即今
所理斜谷路在府西北入斜谷路至凤州界一百五十
里有桥阁二千九百八十九间险板阁二千九百九十二
间 仙台山 玉女山在县南一百九十里上有古城
卷一百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470-0293a.png
三门不可登山山时闻钟磬之声道家开生经云此山
仙人玉女所居之地也 玉女潭在县西南二十八里
源从褒城县南梁山下来 旱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周
地图记云山上有云即雨故谚云牛头戴旱山晦家中
乾榖莫相贷傍有石牛十二头一云五头盖秦惠王所
造以绐蜀者山下有石池水多莼菜 梁山尔雅云晋
望也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州因山名 太
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注水经云廉水出巴岭山
仙人玉女所居之地也 玉女潭在县西南二十八里
源从褒城县南梁山下来 旱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周
地图记云山上有云即雨故谚云牛头戴旱山晦家中
乾榖莫相贷傍有石牛十二头一云五头盖秦惠王所
造以绐蜀者山下有石池水多莼菜 梁山尔雅云晋
望也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州因山名 太
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注水经云廉水出巴岭山
卷一百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470-0293b.png
北流经廉州又周地图记云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
黄牛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有石黄色远望如牛故
曰黄牛山山下有黄牛川十道记云黄牛川有再熟之
稻土人重之 天池山上有池方二十里冬夏不竭
汉王堆西广汉水侧有高阜即高帝游憩之地故汉人
于此阜立祠甚灵迄今人畏莫敢人慢 武乡谷在县
东北三十一里十道记云在县南即诸葛孔明受封之
地 拜将坛汉高祖初为汉王欲东下拜韩信为将因
黄牛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有石黄色远望如牛故
曰黄牛山山下有黄牛川十道记云黄牛川有再熟之
稻土人重之 天池山上有池方二十里冬夏不竭
汉王堆西广汉水侧有高阜即高帝游憩之地故汉人
于此阜立祠甚灵迄今人畏莫敢人慢 武乡谷在县
东北三十一里十道记云在县南即诸葛孔明受封之
地 拜将坛汉高祖初为汉王欲东下拜韩信为将因
卷一百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470-0293c.png
筑此坛受命 街亭三国志云魏将张合与蜀将马谡
战于街亭谡违诸葛亮莭制军大败亮乃戮谡上表自
贬 美农台梁州记云后汉安帝时太守恒宣每至农
月亲载耒耜以登此台劝民故后号曰美农台在郡西
绝栈汉书项藉立沛公为汉王张良因说沛公烧绝
栈道示无东意终因汉中以定天下所有栈在郡东
褒中古褒国都尉理在府西三十三里 文川梁州记
云范柏年汉中常谒宋明帝因言及南海贪泉帝问柏
战于街亭谡违诸葛亮莭制军大败亮乃戮谡上表自
贬 美农台梁州记云后汉安帝时太守恒宣每至农
月亲载耒耜以登此台劝民故后号曰美农台在郡西
绝栈汉书项藉立沛公为汉王张良因说沛公烧绝
栈道示无东意终因汉中以定天下所有栈在郡东
褒中古褒国都尉理在府西三十三里 文川梁州记
云范柏年汉中常谒宋明帝因言及南海贪泉帝问柏
卷一百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470-0293d.png
年云卿乡中有此水名不柏年对曰臣汉中惟有文川
武乡廉泉让水足以表名帝善其对 廉津在龙冈山
北临汉水南带廉津 龙溪道家杂记张鲁女尝浣于
山下有雾濛身遂孕后耻之投汉水而死鲁因葬女于
龙冈山顶后有龙子数来游母墓前遂成溪径 汉水
一名沔水裴秀云汉氏释淮氏秩汉水以其国所氏为
四渎焉卫康公祀汉用三牲玉圭有车马绀盖两青龙
如五岳也 汉中故城汉高祖所都故城在今县东北
武乡廉泉让水足以表名帝善其对 廉津在龙冈山
北临汉水南带廉津 龙溪道家杂记张鲁女尝浣于
山下有雾濛身遂孕后耻之投汉水而死鲁因葬女于
龙冈山顶后有龙子数来游母墓前遂成溪径 汉水
一名沔水裴秀云汉氏释淮氏秩汉水以其国所氏为
四渎焉卫康公祀汉用三牲玉圭有车马绀盖两青龙
如五岳也 汉中故城汉高祖所都故城在今县东北
卷一百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470-0294a.png
白云故城后周武帝大和中于此立白云县废城在
今县东
城固县七十二乡今九乡汉旧县有南北二城相对按四
夷县通记云城固今县东六里故北城是以有南城故
谓此为北城周地图记云后魏宣武帝正始中城固县
移居婿乡川即今理 三嵎谷在县西九十里周帝图
记云此三嵎山上有三峰如覆鼎足也 斗山在县南
五里周地图记云斗山上下有石穴道家开山经云斗
今县东
城固县七十二乡今九乡汉旧县有南北二城相对按四
夷县通记云城固今县东六里故北城是以有南城故
谓此为北城周地图记云后魏宣武帝正始中城固县
移居婿乡川即今理 三嵎谷在县西九十里周帝图
记云此三嵎山上有三峰如覆鼎足也 斗山在县南
五里周地图记云斗山上下有石穴道家开山经云斗
卷一百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470-0294b.png
山凡五穴一通昆崙山一通陇山一通武当山一通青
城山一通长安穴穴中有千岁虾蟆名为肉芝得而食
之寿千岁山侧有白鹿时见焉即此山也 婿水在县
东九里注水经云左谷水出汉北即智水也北𤼵听山
山下有穴水穴水东南流历平川谓之智乡水曰智水
房公房升仙之日婿知行未还不获同偕云路约以此
川为居言无繁霜虎蛟之患其俗以为信然因号为婿
乡水即名婿水 黑水源出县西北大山诸葛亮笺云
城山一通长安穴穴中有千岁虾蟆名为肉芝得而食
之寿千岁山侧有白鹿时见焉即此山也 婿水在县
东九里注水经云左谷水出汉北即智水也北𤼵听山
山下有穴水穴水东南流历平川谓之智乡水曰智水
房公房升仙之日婿知行未还不获同偕云路约以此
川为居言无繁霜虎蛟之患其俗以为信然因号为婿
乡水即名婿水 黑水源出县西北大山诸葛亮笺云
卷一百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470-0294c.png
朝𤼵南郑暮宿黑水
褒城县西三十三里旧十四乡今五乡本汉褒中县以其
当褒斜大路故汉都尉理此其褒国城为褒水所坏盖
后汉宋曹魏初移于今理东晋义熙宋梁州刺史理此
仍改为褒中县后魏正始中又于此立褒中郡故周帝
图云后魏分汉中郡之褒中武乡二县立褒中郡后周
天和元年改武乡为白云县而褒中郡领褒中白云二
县隋初郡与县并改为褒内三年罢郡以县属梁州仁
褒城县西三十三里旧十四乡今五乡本汉褒中县以其
当褒斜大路故汉都尉理此其褒国城为褒水所坏盖
后汉宋曹魏初移于今理东晋义熙宋梁州刺史理此
仍改为褒中县后魏正始中又于此立褒中郡故周帝
图云后魏分汉中郡之褒中武乡二县立褒中郡后周
天和元年改武乡为白云县而褒中郡领褒中白云二
县隋初郡与县并改为褒内三年罢郡以县属梁州仁
卷一百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470-0294d.png
寿元年改为褒城义宁二年又改褒中贞观三年又改
褒城 牛头山山形如牛头高百仞云覆如笠即雨故
彼一号为戴笠山 石门舆地志云石门在褒中之北
汉中之西是为全蜀之险是也 黄鹿谷在县东二十
里以山多鹿故土人因名黄鹿山 衙岭山在县西北
九十八里褒水源出此山至县理东注汉水 斜水源
并出西北衙岭山 褒水出褒中故曰褒水 丙水源
出县西北牛头山舆地志云按河南及巴陵昆阳并有
褒城 牛头山山形如牛头高百仞云覆如笠即雨故
彼一号为戴笠山 石门舆地志云石门在褒中之北
汉中之西是为全蜀之险是也 黄鹿谷在县东二十
里以山多鹿故土人因名黄鹿山 衙岭山在县西北
九十八里褒水源出此山至县理东注汉水 斜水源
并出西北衙岭山 褒水出褒中故曰褒水 丙水源
出县西北牛头山舆地志云按河南及巴陵昆阳并有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470-0295a.png
丙穴水出嘉鱼即此数也 褒谷在县北五十里十三
州志云昔蜀王从卒数千出猎于褒谷西溪秦惠王亦
畋于山中怪而问之以金一筐遗蜀王及报欺之以土
秦王大怒其臣曰此秦得土之端也秦王未知蜀道乃
刻石井五头置金于尾下伪如养之者言此天牛能屎
金蜀人见而信乃令五丁共引牛成道致之成都秦始
知蜀道而亡蜀今地接故金牛县界 汉阳关在县西
北即汉时所立也蜀先主时破魏军杀大将夏侯渊于
州志云昔蜀王从卒数千出猎于褒谷西溪秦惠王亦
畋于山中怪而问之以金一筐遗蜀王及报欺之以土
秦王大怒其臣曰此秦得土之端也秦王未知蜀道乃
刻石井五头置金于尾下伪如养之者言此天牛能屎
金蜀人见而信乃令五丁共引牛成道致之成都秦始
知蜀道而亡蜀今地接故金牛县界 汉阳关在县西
北即汉时所立也蜀先主时破魏军杀大将夏侯渊于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470-0295b.png
此也 甘亭关在县北入斜谷一十里唐文宗时温造
为兴元莭度使赴任所将近汉中大雨平地水尺馀若
不可进祷鸡翁山神疾风驱云即时晴霁文宗闻其事
曾造入见得详言当时灵贶明日下诏封鸡翁山神为
侯 废金牛县在州西一百八十里本汉褒县地唐开
元十八年按察使韩朝宗自县西四十里故县移就白
土店置即今县是南临东汉水西临陈平水其旧县即
汉葭萌县地东晋孝武帝分葭萌置绵谷县唐武德二
为兴元莭度使赴任所将近汉中大雨平地水尺馀若
不可进祷鸡翁山神疾风驱云即时晴霁文宗闻其事
曾造入见得详言当时灵贶明日下诏封鸡翁山神为
侯 废金牛县在州西一百八十里本汉褒县地唐开
元十八年按察使韩朝宗自县西四十里故县移就白
土店置即今县是南临东汉水西临陈平水其旧县即
汉葭萌县地东晋孝武帝分葭萌置绵谷县唐武德二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470-0295c.png
年分绵谷县于通谷镇置金牛县废后于故城置白牢关唐
废入褒城县为西县
西县
西县旧十四乡今九乡按郡县道里记云西本名白马城因山
以名县又曰浕口城即宋于此城偏立华阳郡周城国记云
后魏宣武正始中分沔阳县地置嶓冢县属华阳郡开皇三
年罢郡置白马镇于古诸葛城县理不改大业二年改嶓冢
县为西隅以县西南有诸葛所立西乐城以名之张鲁城理于此
废入褒城县为西县
西县
西县旧十四乡今九乡按郡县道里记云西本名白马城因山
以名县又曰浕口城即宋于此城偏立华阳郡周城国记云
后魏宣武正始中分沔阳县地置嶓冢县属华阳郡开皇三
年罢郡置白马镇于古诸葛城县理不改大业二年改嶓冢
县为西隅以县西南有诸葛所立西乐城以名之张鲁城理于此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470-0295d.png
本属兴元府皇朝平蜀后以此县当要冲申奏公事直属朝廷
县境
东西九十里 南北四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图经未有至二京里数 东至兴元府褒城县七十
里 西至三泉县一百六十里 南至兴元府南郑
县并三泉县界一百一十里并是大山不过鞍马
北至县界嘉鱼乡凤州界三百里 东南至兴元府
县境
东西九十里 南北四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图经未有至二京里数 东至兴元府褒城县七十
里 西至三泉县一百六十里 南至兴元府南郑
县并三泉县界一百一十里并是大山不过鞍马
北至县界嘉鱼乡凤州界三百里 东南至兴元府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470-0296a.png
南郑县界一百一十里 西南至三泉县界一百一
十里不通鞍马 东北至凤州界三百里 西北至
兴元顺政县一百五十里
户
旧户载兴元府皇朝管一县户主一千七百四十三
客一千七百一十四
风俗土产并与兴元府同
事迹
十里不通鞍马 东北至凤州界三百里 西北至
兴元顺政县一百五十里
户
旧户载兴元府皇朝管一县户主一千七百四十三
客一千七百一十四
风俗土产并与兴元府同
事迹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470-0296b.png
诸葛城即诸葛孔明拔陇西千馀家还汉中筑此城
以处之因取名焉 白马山汉水记云西县有白马
山又张衡家传云衡于浕口升仙时乘白马后人遥
望山上往往有白马因以为名亦神仙十化之一也
浕水源出县北四十五里独石谷南流经县西二百
步南注汉水 汉水在县南一百里东流 西乐城
古城甚险因号为张鲁城在县四十里 沔阳故城
在县东南六十里沔阳故城是南临汉水隋开皇三
以处之因取名焉 白马山汉水记云西县有白马
山又张衡家传云衡于浕口升仙时乘白马后人遥
望山上往往有白马因以为名亦神仙十化之一也
浕水源出县北四十五里独石谷南流经县西二百
步南注汉水 汉水在县南一百里东流 西乐城
古城甚险因号为张鲁城在县四十里 沔阳故城
在县东南六十里沔阳故城是南临汉水隋开皇三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470-0296c.png
年废曹魏末梁州曾理于此蜀先主曾于此城设坛
即王位 百牢关在县西南隋开皇中蜀以蜀路险
号曰百牢关一云置在白牢谷 诸葛武侯冢在县
东南一十里与妻合冢葬焉
三泉县
三泉县旧三乡本汉葭萌县地后魏正始中分置三泉
县以界内三泉山为名唐天宝元年自县西南一百二
十里故县移理今嘉陵江东一里关城仓陌沙水西置
即王位 百牢关在县西南隋开皇中蜀以蜀路险
号曰百牢关一云置在白牢谷 诸葛武侯冢在县
东南一十里与妻合冢葬焉
三泉县
三泉县旧三乡本汉葭萌县地后魏正始中分置三泉
县以界内三泉山为名唐天宝元年自县西南一百二
十里故县移理今嘉陵江东一里关城仓陌沙水西置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470-0296d.png
即今县理也皇朝平蜀后以此县路当津要申奏公事
直属朝廷
县境
东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六十里
四至八到
至西京路已载梁州 东至县西一百五十里 西
至利州一百七十里 南至集州七百里 北至兴
州三百二十里又至阶州五百里 东南至兴元府
直属朝廷
县境
东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六十里
四至八到
至西京路已载梁州 东至县西一百五十里 西
至利州一百七十里 南至集州七百里 北至兴
州三百二十里又至阶州五百里 东南至兴元府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470-0297a.png
四百里 西南至利州三百五十里
户
旧户都入梁簿皇朝户主一千一百二十客一千七
十
风俗
土产无所出
事迹
嶓冢山在县东二十八里禹贡曰岷嶓既艺又山海经
户
旧户都入梁簿皇朝户主一千一百二十客一千七
十
风俗
土产无所出
事迹
嶓冢山在县东二十八里禹贡曰岷嶓既艺又山海经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470-0297b.png
云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亦曰沔水
龙门山在故县西七十里 大寒水在故县南五十
里西流至龙门山入大石穴 三泉故城唐武德四
年置以县北二十五里山下有三泉水为名属利州
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 漾水一名汉水一名沔水
源出县东二十八里 嶓冢山按颜师古注汉书云汉
上曰沔今县南有故漾水关即汉李固解印绶处今
有冢有嘉陵江在县西半里
龙门山在故县西七十里 大寒水在故县南五十
里西流至龙门山入大石穴 三泉故城唐武德四
年置以县北二十五里山下有三泉水为名属利州
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 漾水一名汉水一名沔水
源出县东二十八里 嶓冢山按颜师古注汉书云汉
上曰沔今县南有故漾水关即汉李固解印绶处今
有冢有嘉陵江在县西半里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470-0297c.png
卷一百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470-0297d.png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