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469-0296c.png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五
宋 乐史 撰
关西道十一
鄜州 坊州 丹州
鄜州洛交郡今理洛交县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白翟
国秦始皇时地属上郡汉为上郡雕阴之地暨晋陷于
戎羯不置州郡于今防州中部界置杏城镇后魏太和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469-0296d.png

二年改为鄜州因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遂于
鄜立鄜畤为名隋大业三年罢州置乐城郡其年自杏城
移理于五交城即今州理唐武德元年改为鄜州领洛交
洛川三川伏陆内部鄜城六县二年以内部鄜城𨽻防州三
年置直罗县贞观二年置都督府六年为大都督九年
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洛交郡乾元元年复为鄜
州皇朝为保大军节度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469-0297a.png

洛交 洛川 三川 直罗 鄜城坊州割到
一县割出
甘泉入延州
州境
东西二百六十七里 南北一百七十三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一千二百里 东南至西京九百八十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469-0297b.png

至坊州一百四十五里 西至庆州三百九十里
北至延州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同州二百五十里
西南至宁州一百五十九里 西北至蕃部一百八
十里 东北至丹州一百一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三万二百八十皇朝𬋩户主八千九百一
客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八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469-0297c.png

秦塞要险地连京师汉时丐奴频入朔方故塞外烽
火照甘泉即今渭北九嵏山是也白翟故地俗与羌
浑杂居抚之则怀安扰之则易动自古然也
人物无
土产
龙须席贡 赋麻布 大黄出直罗县今贡
洛交县元三乡本汉雕阴县地属上郡雕山在西南故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469-0297d.png

及周为三川县隋文帝分三川洛川县以置此额取洛
水之交故曰洛交属鄜州 秦长城在县东南四十里
因河为塞史记云秦将蒙恬所筑 汉武庙有仙宫城
在今相思川是也 杏城汉将韩胡伐杏木为栅以抗
北狄 朝那肤施汉书云匈奴南侵至朝那肤施谓此
地也 雕山县地在山阴故曰雕阴 洛交水在县南
一里洛水交会之所 大塞门川水在县西北四里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469-0298a.png

水源出分水岭 伪夏太后城在县南三十六里赫连
勃勃闻裕灭姚泓令其子仪直等守自将兵入长安
刘太后于此筑城以居之
洛川县东六十里旧三乡今四乡本汉鄜县地后秦姚
苌置县因洛川水以立名后魏置敷城郡隋开皇三年
罢郡以县属鄜州自高槐移于今所 蒲川水水经云
蒲川水东南流入坊州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469-0298b.png

翟道县在今坊州中部县古城是也地志云翟道属左
冯翊符秦于县南长城原置长城县属长城郡后魏废
帝三年改为三川县取古三川郡为名属中部郡隋开
皇三年𨽻鄜州 三川水谓华池水黑源水洛水同会
谓之三水古为三川郡也 苇谷水水经注云自苇谷
水东南流入三川 黄原水水经注云破罗谷水南流
经黄原祠东合苇川是也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469-0298c.png

省雕阴县晋时戎狄所居后魏置三川县隋使户部尚
书鹤仲芳筑城以居之城枕罗原其川平直故曰直罗
城唐武德三年分三川洛交于北置县因城为名 罗
川在县南二里
鄜城县东一百三十里旧八乡今三乡本汉鄜县地属
左冯翊后汉省后魏于今县理置敷城县隋大业元年
改敷为鄜属鄜州唐武德二年改属坊州唐末李茂贞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469-0298d.png

后唐同光元年复为鄜城县依旧𨽻鄜州 杨班祠周
地图记姚苌时立节将军姚班居黄梁谷北其谷西有
小谷由来无水夜中忽有人语就班借车牛十具云欲
移徙我是湫神寻则声绝班即备车牛十具置门前至
明车湿牛汗乃寻车辙至乾谷处忽有水方二百馀步
其水极深不可测冬亦湛然每水旱祈祷有应今按杨
班湫水周一里馀二十步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469-0299a.png

坊州中部郡今理中部县禹贡雍州之域古白翟之国
秦属内史汉书云朔方为西部都尉休屠为北部都尉
渠搜为中部都尉故此为中部郡焉又郡国志云鄜城
本三秦高奴之地翟道故城是也俗谓高楼城即春秋
白翟所居魏晋陷于狄不置郡县刘石符姚时于今州
理西七里置杏城镇常以重兵守之后魏文帝改镇为
东秦州孝明改为北华州废帝改为鄜州后周天和七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469-0299b.png

尚存唐武德二年高祖驾幸于此圣情永感因置坊州
取马坊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中部郡乾元元年复为坊州
元领县四 今三
中部 宜君 升平
一县割出
鄜城入鄜州
州境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469-0299c.png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一千四百三十里 东至西京八百九十
里 南至长安三百六十里 西南至邠州三百一
十五里 西至宁州三百二十五里 北至鄜州一
百四十五里 东南至同州二百七十五里 东至
丹州二百六十里 西北至庆州三百八里 东北
至丹州二百六十里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469-0299d.png

唐开元户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五皇朝管户主四千七十
五客八千八十
风俗
白翟故俗与羌浑杂居抚之则怀安扰之则易动自
古然也
人物无
土产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469-0300a.png

中部县旧四乡今八乡本汉翟道县属作冯翊汉书渠
搜中部都尉理所魏晋戎翟所居后秦姚兴于今理南
十八里置中部都尉郡后魏太武帝改为中部县文帝
大统九年县移理杏城后兼立郡隋开皇九年避庙讳
为内部大业三年罢鄜州为上郡县自杏城移于今理
仍属上郡武德二年复于此立郡 洛水在州东四十
里按山海经云白祚山地理云洛水出北地归德县北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469-0300b.png

州白水县 沮水自升平县北子午岭出俗号子午水
禹贡云漆沮二水出冯翊北即子午水下合榆谷慈乌
等川遂为漆沮 石堂山注水经云褚水西出翟道县
西石堂山本名翟道山又穆天子传云癸酉天子命驾
八骏之驷造父为御南征翔野径绝翟道升于太行翟
道即县之西石堂山也郭璞以为陇西狄道非也 浅
石水经云浅石川出翟道山 香甘水水经云香川水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469-0300c.png

来南香水在县三十五里出于遗谷 泥水水经云泥
水出翟道县泥谷今按图经泥谷水在县西北五十里
源自栲栳谷来 蒲水水经云蒲谷水源出中部县蒲
谷源 桥山按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
谓桥山又史记云黄帝葬于桥山今陵冢尚在大历七
年置庙开元二年敕修庙祭祀在州西二里 故杏城
在县西五里汉将军韩胡伐杏木为栅以抗北狄因名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469-0300d.png

今县西七十里古成城也 翟故城在县西北故城是
也周三里有馀址在后汉省宇文周曾于此城置利人
县寻废
宜君县西南一百里旧三乡今六乡按县即中部之地
前秦苻坚于祋祤古城北置宜君护军后魏真君七年
改为宜君县大统五年又移于今华原县北为理唐贞
观十七年废地入雍州二十年于此置玉华宫仍于宫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469-0301a.png

州刺史窦师伦奏置宜君县即今理也 废玉华宫在
县西四十里唐贞观十七年于宜君县凤凰谷置正殿
覆瓦馀皆葺茅其地本县人秦小龙宅太宗曰小龙出
大龙入当时以为清凉胜于九成宫永徽二年有诏废
宫为寺便以玉华为名寺内有萧成殿元装法师于此
院译经每言此寺阎浮之兜率天也 慈乌水在县西
北四十里源自升平分水岭东流入当县界 石盘水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469-0301b.png

界
升平县西九十里旧三乡今四乡唐天宝十二年刺史
罗希奭析宜君西北界升平乡等三乡以置之以乡为
名东南去宜君县三十五里寻以吐蕃侵破移县在横
棒州 子午水在县一百里出子午岭东南流入中部
县合沮水
丹州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469-0301c.png

翟所居秦属上郡汉因之魏文帝省上郡晋时戎狄所
居符姚时为三堡镇后魏大统元年割鄜延二府地置
汾州理三堡镇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改为丹州因丹
阳州为名领义川乐川郡隋大业三年废丹州于义川
县置延安郡十三年为边贼刘步禄所据义宁元年于
义川县置丹阳郡唐武德元年改为丹州领县五二年
于州置总管府管北连北广二州贞观元年罢府为州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469-0301d.png

年复丹州
元领县四 今三
宜川 云岩 汾州
一县割出
咸宁并入宜川
州境
东西一百九十五 南北九十里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469-0302a.png

东至东京一千三百五十里 东至西京九百二十
里 西南至长安五百五十里 东至慈州界黄河
岸八十里 自黄河岸东至慈州六十里 南至同
州三百二十里 西至鄜州一百八十三里 北至
绥州三百八十里 东南至同州韩城县界一百三
十五里 西南至坊州二百六十里 西北至延州
二百十二里 东北至湿州四百三十里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469-0302b.png

唐开元户一万四千二百四十二皇朝管户主四千一
百四十六客二千六百二十八
风俗
(阙)
人物无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469-0302c.png

龙须席 蜡烛 香子 苦参(已上旧贡)
宜川县旧四乡今五乡本秦上郡之地二汉因之魏省上郡
至晋为戎狄所居后魏文帝大统三年置义川县属义川郡
因川为名大业三年废丹州义川县属延安郡义宁元年于
旧城复置丹州县在城内永徽中随州移于今理皇朝开宝
九年改为宜川县 凤翅山在县南形象凤翅县廨宇在其
上 公字山在县西北三里山形象公字 丹阳川在县西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469-0302d.png

西北二里阔三百步从西延州临其县界入 库砣川在县
西北二十里从云岩县界入合丹阳川按图经云川南是汉
川北是翟人汉之人于川内共结香火故唤香火为库砣因
此为名又有小库砣川 古丹州城在县东北二十九里永
徽二年移于丹阳赤石川口其城遂废 废咸宁城在州东
四十五里一乡本秦上郡之地后魏太和十八年于县南白
水川置永宁县属义川郡至大统十三年改为太平县为咸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469-0303a.png

云岩县西北七十三里元三乡后魏大统二年于今县
西薛河川置永平县属义川郡十三年改永平为云岩
县盖因邑界云岩山以为名大统九年大水漂荡移于
桑枢原隋开皇三年移就废乐川县大业三年𨽻入义
川县唐武德元年复置于回城堡又逄阴雨汲水不通
咸亨四年移居库利川复为河水冲注至皇朝开宝三
年移于东南一百步今理所 石阁山在县东北三十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469-0303b.png

重叠如云 库利川在县西从西延州临真县界入当
县土谚昔有奴贼居此川内稽胡呼奴为库利因此为
川名 渭牙川在县北二十五里从西延州延长县界
来五十里却入延州门山县川内有水稽胡唤水为渭
牙因以为名 废可野寺在县北十五里古老相传刘
萨河坐禅处稽胡呼堡为可野四面悬绝惟有北面一
路通人马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469-0303c.png

和八年置安平县在薛河川属北汾州其州在河西三
堡镇东更有南汾州魏大统十八年省北汾州乃取丹
阳川号立汾州县初理高树山南若多村周保定二年
移就库利川甚寒原隋大业十年边贼郝仁郎攻陷人
移于土壁堡唐开元二十二年移于甘泉坊今理所是
也 狗岭水经云汾州县西有杀狗岭 安乐山在县
南十里故老传云昔屯兵于此因名安乐 黄河在县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469-0303d.png

流入鄜州郡城县河岸顿狭状似槽形乡人呼为石槽
盖禹理水凿石导流之处 孟门山在县东南二十里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