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504-0355a.png

畿辅通志卷十八
山
永平府
平山 有二一在府城中以与南台山平故名一在
山海关西北四十五里其南十里为平山营
铜鼓山 府城东二里
茹子山 府城东一十九里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504-0355b.png

墩山阳山俱距府城十五里
灰山 府城东南三十五里
文峰山 府城南四里
南台山 府城南八里左为阳山右为孤竹山南台
中峙形如印山有井下通滦河
瓦陇山 府城南二十五里
佛洞山 府城南三十里一名窟窿山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504-0356a.png

石梯山 府城西南十一里
渡漆西十里曰石梯子是为滦河渡中流有龙王
岛山之西为行虎山刨钱山(府志)
柏木山 府城西南二十里
周王山 府城西南二十里滦水绕之
裂坡山(一作裂坂山) 府城西南二十五里下有龙潭
清凉山 府城西南九十五里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504-0356b.png

孤竹祠在山上城在山侧(水经注)
洞山古孤竹也其㟽有洞孤竹国城在其阴而滦
会之亦名首阳山说文首阳山在辽西(县志)
泥沟山 府城西二十五里
龙山 府城西四十里又西有赤峰山
白蟒山 府城西北一十三里
双子山 府城西北一十五里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504-0356c.png

马鞭山 府城西北二十里
架炮山 府城北一十五里
石硢山 府城北二十里
阿罗卜山 府城北二十里其下有牛尾岭
北安山 府城北三十五里下临河有寺曰白云堡
曰松崖
三角山 有三一在府城北四十里西连梦山一在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504-0356d.png

人首山 府城北四十五里其北为龙王崖正北为
亭子岭狼望山
许山 府城北五十五里
鹿尾山 府城北五十五里
峰山 府城北五十五里
铜矿山 府城东北俗云掘得铜鼓故名
石虎山 府城东北一名蝎虎山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504-0357a.png

鹰嘴山 府城东北四十里
桃林山 府城东北五十里
牛山 迁安县东二十里有石伏如牛南为野狐峪
有水东入漆
晒甲山 迁安县东二十里相传汉李广晒甲于此
团子山 迁安县东南十八里一峰独秀望如覆钟
旧名覆釜山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504-0357b.png

龙泉山 迁安县南十五里山腰有泉甚清冽
瓜村山 迁安县南一十五里
黄台山 迁安县西南三里
山多黄土其状如台下临滦水(名胜志)
松汀山 迁安县西南三十里高六十馀丈壁立沙
河中腰有三洞
蓝山 迁安县西南三十里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504-0357c.png

山在卢龙县西四十九里一名岚山(寰宇记)
贯头山 迁安县西三十里众山连属如珠巉岩苍
翠常蒙云雾有香垆崖
平顶山 迁安县西三十里
尖山 有二一在迁安县西四十里群峰攒立顶有
石寨一在山海关西北八里
岳野山 迁安县西四十五里前有龙虎二峰后有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504-0357d.png

黄山 迁安县西五十里
太安三年将东巡诏起行宫于辽西黄山(魏书文成帝纪)
肥如有黄山(魏书地形志)
黄山之右为三茅山迤西为双顶山(旧志)
营山 迁安县西北二十里
牛栏山 迁安县西北二十三里
四角山 迁安县西北三十五里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504-0358a.png

藏龙山 迁安县西北四十里迤北为龟口山两山
夹峙滦水经其间
梁家山 迁安县西北六十里
太平山 迁安县西北六十里下有太平营南北两
山去营二里许左川右河凭高可眺
银矿山 迁安县西北六十五里太平营之西
小黑山 迁安县西北六十五里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504-0358b.png

银矿山西北十里为小黑山又五里为大黑山其
石色黑层嶂参差大黑山旁有攻书台
九峰山 迁安县西北七十里
九山 迁安县西北七十里山下有九泉汇而入于
滦或曰以山有九叠而名
五虎山 迁安县西北七十五里
米峪口山 迁安县西北七十五里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504-0358c.png

因名
姚其山 迁安县西北八十里
瞭高山 迁安县西北八十里
五峰山 有二一在迁安县西北九十里山有五峰
群山环接左右为龙虎二峰下有唐寺前有天桥
一在昌黎县东北十二里有东西二山西五峰秀
丽迥出峰如笔架东五峰悬崖峭拔中有深洞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504-0358d.png

三棱山 迁安县西北九十里
白龙山 迁安县西北九十里滦河之滨
女儿山 迁安县西北一百里
中峰山 迁安县西北一百里
十八盘山 迁安县西北一百里
榆木岭关南二里为瓜山曲盘而入四壁皆山崎
岖回转飞泉危磴拥护重关凡二舍馀总名之曰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504-0359a.png

景忠山 迁安县西北一百二十里矗立云表明正
德中总兵马永建诸葛武侯岳武穆文信国祠于
上因名康熙十六年
圣祖御题灵山秀色四字匾额内有知止㓊
六宝山 迁安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旧有银矿后塞
香罗山 迁安县西北百二十里
恒水经其北环景山而东南麓焉(畿辅通志)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504-0359b.png

元武山 迁安县西北一百三十里
游乡山 迁安县西北董家口北
寿星山 迁安县西北一百七十里潵河之阴本名
勒马山明万历中总兵戚继光改今名东有五老
峰莲花峰
泽高山 迁安县西北一百八十里袤五十里高七
八里盘折而上土名三十二窟道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504-0359c.png

金山 迁安县北三十里下临滦水
长山 迁安县北三十里
三岭山 迁安县北三十里
楼子山 迁安县北四十里山巅有石远观如楼故
名又名猴儿山
峰山 迁安县北四十里
佛面山 迁安县北五十里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504-0359d.png

宁山 迁安县北七十五里
都山(一名乌都山) 迁安县北一百五十里高三十里周
倍之杰出塞外为卢龙之镇山
蟒山 迁安县东北十五里
塔子山 迁安县东北三十里
堡子山 迁安县东北三十里中峰拔起左右如伏
河架山 迁安县东北三十里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504-0360a.png

步下有三跳涧
瞭蟒山 迁安县东北四十里有红白二坡坡间有
温泉寺
武家山 迁安县东北四十里
佛儿峪山 迁安县东北六十里
横山 有二一在抚宁县东八里一在滦州北四里
海阳县有横山(魏书地形志)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504-0360b.png

渝山峰峦崛起高千馀仞下临渝河(辽史地理志)
临渝汉县隋之平州理也唐初始移卢龙(寰宇记)
孤山 抚宁县东九十馀里秦皇岛北去海四里屹
然面海如砥柱然
新妇山 抚宁县东南二里下临洋河有立石状如
妇人
海阳有新妇山(魏书地形志)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504-0360c.png

新妇山也(名胜志)
冯家山 抚宁县东南二十五里相近有对嘴崖二
崖相对山寨险峻
连峰山 抚宁县东南三十里
黄家山 抚宁县西南八里
双顶山 抚宁县西南四十里其阴为松流河之源
相近有银洞峪产银矿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504-0360d.png

觉据平州叛入于宋栋摩往讨之大败于兔耳山
(金史栋摩传)
卢峰山 抚宁县西十五里旧置卢峰驿于此
靴山 抚宁县西北七里兔耳山之东松流河逆流
绕其下
滑子山 抚宁县西北十二里
雕崖山 抚宁县西北三十里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504-0361a.png

茶芽山 有二一在抚宁县西北五十里一在昌黎
县西北五十里
背阴山 抚宁县西北五十里
栲栳山 抚宁县西北五十五里
叶固山 抚宁县北五里
天马山 抚宁县北二十里峻岩突兀如控马首于
云霄亦名马头崖万历中改今名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504-0361b.png

熊山 抚宁县北三十里旧常产熊山之东有楸子
峪铁佛顶
严家山 在熊山北
岩口山 抚宁县北五十里
偏顶山 抚宁县北五十里
半壁山 抚宁县北五十五里
青阳山 抚宁县北五十五里一名青山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504-0361c.png

黄崖为大高可十里山半有舍身崖深三四十丈
瞭望山 抚宁县北六十里
溥塘山 抚宁县北七十里内空洞深十馀丈水渟
为渊
房山 在溥塘之东石岭之北
云峰山 抚宁县东北五里
羊角山 抚宁县东北三十里高峻有城土人谓之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504-0361d.png

椒果山 抚宁县东北七十里其东为六罗山上庄
坨其西为石岭
将台山 抚宁县东北七十里
石门山 抚宁县东北九十里自鸭子河西至水峪
东连崖对峙处阳河二河上游中间扼要之区也
亦名石门峡
芙蓉山 抚宁县东北九十里旧名裂头山其自挝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504-0362a.png

头山其迤东十馀里有七峰相连极东而尖者为
后裂头山居边外
首山 山海关西北十里
五泉山 山海关西北十五里有泉五道北入石河
为鸭子河相近为围春山双松岩山
寺儿山 山海关西北二十里
云蒙山 山海关西北二十五里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504-0362b.png

蟠桃山 山海关西北四十里
箭笴山 山海关西北七十里
迁州有箭笴山一名茶盆山(辽史地理志)
凡边外盘薄于内者茶盆为大其峰万仞东北为
胜水岩俗呼为背牛顶(府志)
狼窝山 山海关北十里
洞山 有三一在山海关北七十里一在滦州西三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504-0362c.png

吞流山受虚洞一在玉田县西北二十里山嵓有
石洞
大毛山 山海关北七十里
东山 昌黎县东二里亦名围山
野湖山 昌黎县东四里
樵夫山 昌黎县东十三里
海眼山 昌黎县东二十五里石洞澄澈潮汐应候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504-0362d.png

夹右碣石入于河(禹贡)
正义曰地理志碣石山在北平骊城县西南是碣
石为海畔山也(书疏)
碣石之地沦入于海河益徙而南(蔡沈书传)
苏秦曰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国策)
元封元年东巡海上至碣石(汉书武帝纪)
太安四年来巡平州登碣石山望沧海改碣石山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504-0363a.png

肥如有碣石(魏书地形志)
卢龙有碣石(隋书地理志)
石城有碣石山(唐书地理志)
骊城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
柱形立于巨海之中名天桥柱要亦非人力所就
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水经注)
平州卢龙县有碣石山(通典)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504-0363b.png

名(文献通考)
碣石山在昌黎县西南五十里离海三十里(明统志)
附考地理今释碣石案汉书地理志云大碣石山
在右北平郡骊城县西南武帝纪文颖云碣石在
辽西累县累县今罢入临渝此石著海旁盖骊城
即今永平府抚宁县累县即今昌黎县二县壤地
连接杳无碣石踪迹而海水荡灭之说又荒诞不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504-0363c.png

石刘文伟亦以马谷山在古九河之下合于禹贡
入河入海之文断为碣石无疑近世论碣石者惟
此说庶几近之今博采群书仍列昌黎县
西山 昌黎县西二里
安山 昌黎县西三十里
龙山 昌黎县西五十里
自安山西十里过杨文坨为团山又西十里许为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504-0363d.png

书院山 昌黎县西四十里两冈合抱相传为夷齐
读书处东为长山骆驼山坟山茶叶山院北为荆
山拉虎山
驻跸山 昌黎县西七十里
磨硙山 昌黎县西北三里
白石山 昌黎县西北四里
午山 昌黎县西北五里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504-0364a.png

驾鳌山 昌黎县西北八里
黑石山 昌黎县西北八里
笔架山 昌黎县西北
观音山 昌黎县西北十五里有前后二峰
道者山 昌黎县西北二十里
中峰山 昌黎县西北二十馀里其顶有净影池
药局山 昌黎县北三里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504-0364b.png

卧牛山 昌黎县北五里
桃花山 昌黎县北五里其上有洞其下石壁有泉
涌出亦名桃源
水岩寺山 昌黎县北八里
仙人台山 昌黎县北十里自太行分派东来惟此
与裂头景山角山兔耳为平营五顶台后曰韩仙
洞右为锯齿山左为欢喜岭仙台之麓为宝峰台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0504-0364c.png

西五峰山 昌黎县北十二里
东五峰山 昌黎县北十二里
锯齿山 昌黎县北十五里
法宝山 滦州东南八里
岩山 滦州南五里状如虎踞西麓为蚕箔峪又西
二里为卸甲峪送甲峪
习武山 滦州南十里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504-0364d.png

柴家山 滦州西南十三里
芹菜山 滦州西南十八里
媳妇山 滦州西南二十五里
唐时有妇李氏随姑采薪于此遇雨雹以身翼姑
而死故名(府忘)
双山 滦州西十里稍北为拐头山
五子山 滦州西十二里上有五子洞龙溪源出焉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0504-0365a.png

白云山 滦州西七十里一名自来峰其巅有大湫
曰湫岭其南为水峪王子峪北为秣轴峪
围山 滦州西八十里
风山 滦州西八十里有风洞在山之巅
杏儿山 滦州西一百里
梯子山 有二一在滦州西一百里一在玉田县西
北四十里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504-0365b.png

为石门山
庙儿山 滦州西北十五里
馆山 滦州西北七十五里其泉为庞牛河源
荆山 滦州西北九十里其西南为桃山
桃山 滦州西北九十里
平台山 滦州西北九十里
菜山 滦州西北九十里产蕨菜故名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0504-0365c.png

黑山 滦州西北一百里
紫金山 滦州北三里亦名文笔峰
榆山 滦州北八里横山之后有潭极深号偏凉汀
旧漕运泊舟处也
蜂山 玉田县西三十里
乐台山 玉田县西北十八里蓝水源出于此
燕山 玉田县西北二十五里丰润县北八十里自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504-0365d.png

楸子山 玉田县西北二十五里
庞山 玉田县西北二十五里亦名旁山
庞山即南种玉山也(名胜志)
圣水盘山 玉田县西北三十里有水一区最甘美
因名
文龙山 玉田县西北三十里山之阳有三泉潆洄
如瀑西峰环拱出山之右东望庞山诸峰秀削骈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0504-0366a.png

石栏山 玉田县西北三十里
石棚山 玉田县西北三十里有石棚泉自石窦中
流出
石派山 玉田县西北三十里
纱帽山 玉田县西北四十里
老翁山 玉田县西北四十里
白山 玉田县西北四十里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504-0366b.png

大泉山 玉田县东北二十里
小泉山 玉田县东北二十里有泉出石罅间
徐无山 玉田县东北二十里
无终山 玉田县东北三十里
无终山一名翁同山又名阴山在渔阳县西北四
里(寰宇记)
杨家山 玉田县东北三十里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0504-0366c.png

常山 玉田县东北三十里又名黄家山其西有天
桥峪
唐山 丰润县东南四十里
车轴山 丰润县南二十里孤圆而高若卧毂然
琵琶山 丰润县西北三里
其山平广产白石如粉可饰屋壁(燕山丛录)
鸦鹘山 丰润县西北二十里高数百仞中有二石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504-0366d.png

盖子山 丰润县西北二十五里
两山 丰润县西北四十二里中有路通遵化亦名
两山口
灵应山(一名书室山) 丰润县西北四十五里
旧名灵应悬崖壁立上有泉濆流而下有岩曰攻
书室改名书室山相传韩信曾阅书于此至今有
石案石砚(畿辅旧志)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0504-0367a.png

王化山 丰润县北七里
金窑山 丰润县北二十六里
斗绝崚嶒山半一洞上有朱书人不尽辨惟黄金
无人见五字耿耿不灭因以名山(畿辅旧志)
陈宫山(一名花山) 丰润县北四十里
绵亘数十里东至还乡河西接黄土岭(畿辅旧志)
桃源山 丰润县北四十里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0504-0367b.png

古石城山 丰润县东北二十里
翠花山 丰润县东北二十五里
秦王山 丰润县东北二十五里
松林山 丰润县东北三十里
马头山 丰润县东北三十里
连峰驰骤最南一峰昂若马首(方舆纪要)
石井山 丰润县东北三十五里上有一石形如龙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0504-0367c.png

朝月山(一名夕月山) 丰润县东北四十三里两峰特起
状如偃月(山堂肆考)
水头山 丰润县东北五十里有泉出丛口间
偏崖山 丰润县东北五十里东峻西低有崖壁立
高数百馀仞
崖儿口山 丰润县东北六十五里众峰连亘东断
为崖儿口有水自崖而出是为还乡河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504-0367d.png

石如带故名
部落岭 府城东十八里唐时居黑水部于此
孤孤岭 府城东南六里
小岭 府城南十里
大岭 府城南十五里
分水岭 府城西二十里与迁安县滦州接界水从
西北来者其左由挝角山盘头山入于漆右由塔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0504-0368a.png

千松岭 府城东北里许相近有马兰坡桃花峪又
东为双望堡去孤峰一舍迤北十馀里为红山即
抚宁县界
鹿儿岭 迁安县西一百二十里北有叠翠峰唐王
台塔儿山月城山接界于洪山口其外为长城岭
诸山近川自鹿儿岭西流入遵化
欢喜岭 山海关东二里许又名恓惶岭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504-0368b.png

罗家岭 滦州西北九十里
上五岭 滦州西北一百里
孤峰 府城东五里
长岭峰 迁安县西北五十里二峰南北夹峙通道
所经
达摩峰 昌黎县北少东十二里峰左有数石乳水
常滴沥旱不竭冬不涸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0504-0368c.png

牛头崖 抚宁县东南三十里连峰山东北望海冈
西以形似名西北有满井随汲随满大旱亦然
滴水崖 抚宁县西北二十五里崖西五里为半壁
山
刀崖 抚宁县北顶平可容千馀人惟北面有微径
可涉号为绝险
傍水崖 抚宁县东北石门山西北层峦屏立石河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504-0368d.png

临河崖 昌黎县西八十里一名阇黎洞壁立千仞
颠分八字洞逼深潭有小径可入能容二百人旁
又有小穴十馀有以金鳌名有以水洞名又南为
磨山其石坚致可琢以供用
独乐崖 玉田县北十三里高耸岑嵂绝顶平衍可
容万人又名玉屏山
胜水岩 山海关西北七十里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0504-0369a.png

龟谷 在府城西南
长谷 在府城东南
黄獐谷 在府城东南与碣石山西麓相近
万岁登封元年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等及契丹
战于黄獐谷(唐书武后纪)
天井峪 府城东南十五里
大崇峪 抚宁县西亦名大虫峪其石皆横生可碾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504-0369b.png

磨塔峪 抚宁县西北二十馀里东去天马山五里
山腰有石洞南向深二丈馀广半之洞中东北隅
有泉一勺冬春如一
星星峪 抚宁县东北台头营东三十里峪之北有
龙潭
玉旺峪 抚宁县东北九十里五泉山东北明嘉靖
三十六年尝产银矿命官采取寻罢亦名玉旺山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0504-0369c.png

石佛峪(一名石窟峪) 昌黎县西七里中有罗汉像
要儿峪 昌黎县西八里
楸皮峪 昌黎县西十里
牛儿峪 昌黎县西十二里
安乐峪 昌黎县西五十里其山东西横峙北接卢
龙西近滦州界
山枕滦河孤石雄踞(县志)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504-0369d.png

黑鹰峪 昌黎县北十里两山壁立有洗心泉飞流
千尺冬夏不竭亦名峭壁泉其相近有白庙散坡
石门等峪
东桃花峪 玉田县西北三十里
白阳峪 玉田县西北三十里
楸子峪 玉田县石鼓山之后林木丛茂峰峦环绕
为邑之胜境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0504-0370a.png

牡丹坡 抚宁县东北六十里多产牡丹坡之西有
三石洞
茅坨 乐亭县西南三十里
月坨 乐亭县西南五十里海中形如半月广数十
顷其间草木繁殖雉兔充斥冰合时居民尝射猎
于此泮则掉艇樵采为利甚溥
滦人以平坡而蓄水者曰坨(旧志)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504-0370b.png

顷饶给与月坨同漕运时店市民居也
秦皇岛 抚宁县东南山海关西南三十里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山海卫志)
在抚宁县东三十里四面皆水惟岛居中世传秦
始皇求仙驻跸于此(府志)
祥云岛 乐亭县西南四十里迫近海滨岛中时有
瑞云涌出因名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0504-0370c.png

虎头石 府城南八里传李将军射虎处
骆驼石 抚宁县东南山海关西南六十里
说话石 抚宁县东南山海关西南六十五里
望夫石 抚宁县东南山海关东南八里海内
山海关东八里海中特出为孟姜女坟其旁有望
夫石(府志)
飞盖石 昌黎县五峰山巅形若飞盖又名顶包石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504-0370d.png

海
风洞 卢龙县佛儿峪境外十三山每秋辄昼夜狂
号损稼明正德二年立祠祀之今名风王庙
知止洞 迁安县西北景忠山北亦名别山洞
子午洞 抚宁县东北山海关北十七里
朝阳洞 抚宁县东北山海关北洞山之阳一名元
阳洞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0504-0371a.png

乌龙洞 丰润县北十一里麻山之西南洞中盘曲
深入可二三里
保定府
松山 满城县西南三里
松山多松树风雨撼之每作笙簧声(名胜志)
陵山 满城县西南三里
上有一亩石石上有仙人迹又有数大冢相传为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504-0371b.png

抱阳山 满城县西南十里
清苑有抱阳山(金史地理志)
山势南拱中谷温和隆冬冰雪不积故曰抱阳又
以花木蓊翳名花阳山上有石岩曰宝珠岩珠窝
尚存岩下滴水成池四时不竭唐张说曾读书于
此(畿辅旧志)
鱼条山 满城县西北五里形如巨鱼即水经注所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0504-0371c.png

荆山 满城县西北十五里
山多产荆树故名(名胜志)
眺山 满城县北三里山北有舞马黄金二洞又北
眺山在县北十五里相近有冈头山
谒山 满城县北七里
黄土山 满城县北十里山巅平旷石中有泉
玉山 满城县北十五里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0504-0371d.png

店店南有片石大方于席横阁山嘴石中央有小臼
每旱掀石净臼即雨
环山(一名紫口山) 满城县北二十里
班姬山(一名班妃山) 安肃县西四十里
遂城县有班姬山(九域志)
隋炀帝征高丽有妃班姓经此而薨遂葬焉建祠
于上岁春居民以蚕姑礼祀之(名胜志)
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0504-0372a.png

围道山 安肃县西四十里
山四面高耸中谷塽丽道路围在其中故名(名胜志)
釜山 安肃县西四十里
西接黑山东临削壁入谷名釜阳口内有釜山村
三皇纪曰黄帝朝诸侯合符于釜山注云釜山今
安肃县也(名胜志)
黑山 在釜山西
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0504-0372b.png

龙山 安肃县西五十里俗名龙堂坡上有瀑布
遂城有龙山(隋书地理志)
在遂城西南二十五里其上往往有仙人及龙迹
(括地志)
唐天宝七载敕改遂城山(寰宇记)
邢子励赵记曰龙山四麓各有一穴大如车轮四
时之风各从其候而出孔颖达以为即燕之龙兑
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0504-0372c.png

牟山 安肃县西北五十里土阜无名
药栏山 安肃县西北六十里
磨岩山 唐县西十五里山形如磨石罅水垂名滴
翠泉
狼山(一作桹山一作郎山) 唐县西二十里
唐水径桹山北(水经注)
博陵郡唐有郎山(隋书地理志)
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0504-0372d.png

如钟故名
罗乔山 唐县西三十五里四山环抱松柏交翠世
传宋罗道成乔同二仙所居故名
父子山 唐县西北四十里下临唐河山腰有明伏
洞其相接者神活山旧名石河山居民避兵得免
因改此名又有白合山亦临唐河上有白合寨
柏岩山 唐县西北六十里山南有贾岛洞
卷十八 第 36a 页 WYG0504-0373a.png

相传葛洪修道于此故名其西南有老姑峪
大茂山 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
北岳恒山一名大茂山与契丹分界(太平御览)
北亘云蔚南连正定为河东河北之捍蔽(旧志)
尧山(一名唐岩山) 唐县北八里
博陵郡唐有尧山(隋书地理志)
都香山即是尧山在唐东北望都界(水经注)
卷十八 第 36b 页 WYG0504-0373b.png

唐水出中山城之西北城内有小山在城西侧水
锐山若委粟焉(水经注)
唐县北有委粟故关(唐书地理志)
封山 唐县北十八里山下有封庄社俗呼为丹凤
山
古唐侯国尧之始封也迁于晋阳及为天子始都
平阳今中山城北有封山旧传尧于此山下受封
卷十八 第 37a 页 WYG0504-0373c.png

育山 唐县东北十里
灵源山 唐县东北十五里半山有刹唐上元二年
建上有花塔大历中建山上有井
望都山 唐县东北十八里
中山国望都(汉书地理志)
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
为名(汉书地理志注)
卷十八 第 37b 页 WYG0504-0373d.png

豆山(后汉书郡国志注)
唐城东有山孤峙世以山不连陵名曰孤山孤都
声相近疑即所谓都山也(水经注)
紫薇山 博野县北紫气浮腾土色熻赤亦名紫微
阜
油山 完县西南屹然峭峙石壁莹润故名
伊祁山 在完县西
卷十八 第 38a 页 WYG0504-0374a.png

北平有伊祁山(隋书地理志)
尧住此山后因作姓(寰宇记)
在县西二十里祁水发源于此(旧志)
大嵬山 完县西二十五里山势巍峨五云泉发源
处又易州北三十里亦有大嵬山绵亘千里高插
云霄乃州镇也
坛山 完县西二十五里
卷十八 第 38b 页 WYG0504-0374b.png

耳山洞相通洞祀铁龙神十四观者竦然(畿辅旧志)
柏山 完县西三十里旧传柏树盈巅撑云蔽日因
名
林尖山 完县西北十八里峰巅高耸其尖如林
马耳山 完县西北三十里与唐县接界双峰并峙
形若马耳
东属完县境双峰微小西属唐县二峰较大(旧志)
卷十八 第 39a 页 WYG0504-0374c.png

曲逆蒲阳山蒲水所出东入濡(汉书地理志)
蒲水出西北蒲阳山(水经注)
白崖山峰峦秀拔四面白石即蒲阳山也(旧志)
峨山 完县北十二里
小雄山 雄县东南一里许县西南二里大雄山大
小雄山皆培塿耳盖宋景德中积土成隅以禦契
丹自后搆亭其上更加筑有雄山之名(旧志)
卷十八 第 39b 页 WYG0504-0374d.png

唐梅岭 唐县西北三十里岭路石砌溪岖上下长
五里许状如游龙一名墁石道
十八盘岭 唐县西北六十里为云中要路高峻插
天不能直上盘旋曲折而过因名又有摔手崖在
县西北七十五里两山壁立中有矿洞
五斗岭 唐县西北一百十里
黄冈岭 唐县北六里育山西南岭后多黄土沟雨
卷十八 第 40a 页 WYG0504-0375a.png

安头岭 完县西三十五里
摩天岭 完县北二十里
一箭岭 完县北四十里
金沙岭 高阳县东二十五里自汜头村□旧城历
楼堤以入任邱隐约蜿蜒若见若伏
岭断处沙如金色(旧志)
齐云岩 在唐县北又鹞子岩在县北百二十里唐
卷十八 第 40b 页 WYG0504-0375b.png

束鹿岩 束鹿县北三十里外隘内宽可容千人俗
名三邱古洞今仅存土邱
郎峰 安肃县西八十里易州界
黄邱 束鹿县南
鄡有黄邱(魏书地形志)
青邱牛邱驰邱灵邱与黄邱共为五邱(旧志)
龙王峪 满城县西北十五里有石洞及泉井焉
卷十八 第 41a 页 WYG0504-0375c.png

花繁富舟楫回环
双龙洞 在满城县西南抱阳山
卷十八 第 41b 页 WYG0504-0375d.png

畿辅通志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