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442-0598a.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五
明 杨士奇等 撰
四裔
宋哲宗元祐元年门下侍郎司马光论西夏劄子曰臣
伏见神宗皇帝以夏国主赵秉常为臣下所囚兴兵致
讨奋扬天威震动沙漠敌携其种落窜伏河外诸将收
其边地建米脂义合浮图葭芦吴堡安疆等寨此盖止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442-0598b.png

寨者皆孤僻单外难于应援田非肥良不可以耕垦地
非险要不足以守禦中国得之徒分屯兵马坐费刍粮
有久戍远输之累无拓土辟境之实此众人所共知也
三师既收灵州不克狼狈而归卒疲食尽失亡颇多西
人知中国兵力所至自此始有轻慢之心是以明年边
臣筑永乐城敌潜师掩袭覆军杀将涂炭一城久之又
举一国之众攻围兰州期于必取将士坚守仅而得全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442-0598c.png

国得之虽无所利敌中失之为害颇多何则深入其境
近其腹心常虑中国一朝讨袭无以支吾不敢安居是
以必欲得之不肯弃舍一年前敌尝专遣使者诣阙深
自辨诉请臣服如故其志无他止为欲求其旧境而巳
朝廷既许其臣服敌来请旧境朝廷乃降指挥其前则
云所以兴举甲兵本欲执取罪人救拔幽辱非有意侵
取疆埸土地而已其后乃云兵将已得些小边土聊示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442-0598d.png

违又兴师本为振拔秉常拒命者国人之罪岂可更削
秉常之地于理差似未安王者以大信御四海羌戎虽
微恐未易以文辞欺也于是敌既失望愤怒怨怼移文
保安军辞理不逊云今来贺正旦人使难议发遣自是
正旦生辰乃至陛下继明皆不遣使入贺其不臣大矣
然而去岁四遣使者诣阙吊慰祭奠告其母丧并进遗
物理虽不备稍示屈服臣窃料敌意不出于三一者犹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442-0599a.png

国休怠阴伺间隙入为边患三者久自绝于王国其国
中贫乏使者往来得赐赉之物且因为商贩耳昔卫贰
于晋晋取戚田及卫人既服郤缺曰日卫不睦故取其
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
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遂归戚田于卫今西人
所为如此朝廷既不能拒绝勿受其使又不能招纳与
之更始彼来则迎送馆谷以宾客待之不来则一无所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442-0599b.png

心实内附故来则不拒去则不追置之度外不以为虞
殊不思𢾗年前王师大举深入将士所过烈于猛火割
其疆场屡请而不还彼怨毒欲雠报之心窥窬欲乘衅
之意日夜不忘若渴者不忘饮盲者不忘视也譬如有
虎狼在屋侧垂头熟寝人岂可见其不动狎而侮之循
其头蹑其尾邪臣每思之终夕寒心以臣愚虑于今为
之止有二策一者返其侵疆二者禁其私市何谓返其
卷三百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442-0599c.png

佗自称南越武帝倔强岭南汉文帝即位赦其大罪遣
单使往谕之佗稽首请服累世为臣李继迁俶扰西陲
十有馀年关中困弊真宗皇帝即位赦其大罪割灵夏
等数州除其子赵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由是边境安
宁者四十年此乃前世及祖宗之成法非无所依㨿也
今秉常之罪不大于继迁也米脂等寨不多于灵夏也
陛下诚能于此踰年改元之际特下诏书数其累年不
卷三百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442-0599d.png

告国母丧进遗物之勤旷然推恩尽赦前罪自今巳后
贡献赐予悉如旧规废米脂义合浮图葭芦吴堡安疆
等寨令延庆二州悉加毁彻除省地外元系夏国旧日
之境并以还之其定西城兰州议者或谓本花麻所居
赵元昊以女妻之羁縻役属非其本土欲且存留以为
后图犹似有名禦敌国者不一而足俟其再请或留或
与徐议其宜亦无所伤至于会州尚在化外而经略司
卷三百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442-0600a.png

熙河岷兰经略司如此则西人忽被德音出于意外虽
禽兽木石亦将感动况其人类岂得不鼓舞抃蹈世世
臣服者乎议者或曰先帝兴师动众所费亿万仅得数
寨今复无故弃之此中国之耻也昔汉元帝弃珠崖诏
曰朕日夜惟思议者之言羞威不行则欲诛之通于时
变则忧万民夫万民之饥饿与远蛮之不讨危孰大焉
遂弃之此乃帝王之大度仁人之用心如天地之覆焘
卷三百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442-0600b.png

寻丈之地惜而不与万一西人积怨愤之气逞凶悖之
心悉举乌合之众投间伺隙长驱深入覆军杀将兵连
祸结如向日继迁元昊之叛逆天下骚动当是之时虽
有米脂等千寨能有益乎不唯待其攻围自取固可深
耻借使敌有一言不逊而还之伤威毁重固巳多矣故
不若今日与之为美也此国大事伏望陛下留神熟虑
更与执政详议以圣意断而行之不可后时失此机会
卷三百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442-0600c.png

者不过羊马毡毯其国中用之不尽其势必推其馀与
佗国贸易其三面皆戎狄鬻之不售惟中国者羊马毡
毯之所输而茶綵百货之所自来也故其民如婴儿而
中国乳哺之矣宝元庆历之间元昊负恩僭乱屡犯边
境大入则大利小入则小利中国未尝蹈其境破其军
禽其将屠其城有害于社稷也而首尾六年元昊遣使
因缘边吏卑辞纳款顿颡称臣虽其恶积罪盈欲怀音
卷三百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442-0600d.png

旧制官给客人公据方听与西人交易传闻近岁法禁
疏阔官吏弛慢边民与西人私交易者日夕公行彼西
人公则频遣使者商贩中国私则边鄙小民窃相交易
虽不获岁赐之物公私无乏所以得偃蹇自肆数年之
间似恭似慢示不汲汲于事中国由资用饶足与事中
国时无以异故也陛下诚能却其使者责以累年正旦
生辰及登宝位皆不来贺何独遣此使者拒而勿内明
卷三百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442-0601a.png

来礼必益恭辞必益逊然后朝廷责而赦之许通私市
待之如初然边民与西人交易为日积久习玩为常一
旦禁之其事甚难何则若以常法治之则有司泥文动
循绳墨追问證左逮捕传送之人停匿之家奏裁待报
动涉半年如此则徒使边民丽刑者众狱犴盈溢而私
市终不能禁也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峭峻故也百
仞之山重载陟其上陵夷故也今必欲严禁边民与西
卷三百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442-0601b.png

应巡逻者不觉透漏官员冲替兵士降配仍许人告捉
获者赏钱若干当日内以官钱支给更不以犯事人家
财充如此则缘边六路各行得一两人则庶几可以耸
动人耳目令行禁止人不敢犯矣然人存政举此事全
在边帅得人昔庞籍为河东经略使下令禁边民与西
人私市有熟户犯禁籍斩于犯处妻孥皆送淮南编管
一境凛然无敢犯者其后施昌言为环庆路经略使亦
卷三百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442-0601c.png

人言无他事只为交易不通使者惧其兵威辄私许之
法遂复坏若边帅未能尽得其人则此法恐未易可行
不若前策道大体正万全无失也
光又乞未禁私市先赦西人劄子曰臣于今月三日上
言以西人未服中国不得无忧而边备不敢少弛不自
揆其狂妄献二策上策欲因天子继统旷然赦之归其
侵地与之更始下策欲严禁私市俟其屈服然后赦之
卷三百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442-0601d.png

前策之道大体正万全无失也今窃闻执政用臣下策
止令禁私市又立法不严边帅未尽得人若边吏拘文
获一漏百私市滔滔如故或此路禁绝而彼路放行如
堤防一存一亡将何所益如此适足以激怒西人使益
发悖心安肯屈服万一微犯边境或表牒中形不逊语
至时朝廷转难处置悔之无及不若用臣上策早相弥
缝纵未欲还其侵地且下诏书责而赦之使彼此安心
卷三百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442-0602a.png

罪今日行之巳为太晚若更迁延则赦之无名兹事系
国安危若俟执政论议佥同恐失机会误国大事伏望
圣意独断行之勿复有疑天下幸甚若有执政立异议
乞令其人自入文字若依从其议他日因此致引惹边
事当专执其咎
光又乞先赦西人劄子曰臣于今月十二日上言乞以
天子继统旷然更始宜下诏数西人之罪而赦之纵未
卷三百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442-0602b.png

臣之愚意以为封内未安未可图外故欲急行臣前策
以羁縻西人且可数年边鄙无事朝廷得休息戎兵安
养百姓待国力完备家给人足然后奋扬天威讨贰柔
服何所不可若行臣前策可以万全行臣后策有得有
失岂可弃上策而用下策舍万全而就有失也太平兴
国中李继迁反西陲不解甲者十馀年关中困竭宝元
庆历之间赵元昊叛屡入为寇覆军杀将自是中国虚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442-0602c.png

库窘乏于上又新遭大丧山陵才毕自去年十月初以
来不雨雪旱势甚大若万一激怒西人微出一不逊语
则并臣前策亦不可行矣今因天子即位未久西人外
迹未有不顺故臣愿朝廷旦夕汲汲行之机会难得时
不可失此臣所以惓惓进言不巳者也若万一激怒西
人致生边患兵连祸结士卒殄尽于锋镝生民困竭于
转饷饿殍蔽地盗贼蜂起为国家虑岂不危哉而执政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442-0602d.png

度外不以为虞今复因执先禁私市之议又立法不严
边帅不才者不先易去行之太早不能中节一旦祸生
所忽边鄙震惊乃始归罪西人岂不害国事乎臣于今
月三日所上言措置两边事虽画二策固以还其侵地
责而赦之为上策严禁私市待其数年贫困来服然后
赦之为下策所谓绝私市非立法至严帅臣智勇此法
恐未易可行不若前策道大体正万全无失非臣前后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442-0603a.png

国论盖亦误谓臣微有益于国家非徒采其虚名也臣
之不敢终辞亦欲竭尽疲驽少酬大恩非苟贪于禄位
也今尽忠谋国而为众所挫臣尚留此有何所用此国
大事伏望陛下早审察二议从其长者若圣意以臣言为
然乞御批依臣前策若降付三省枢密院执政仍有固
守已见争之最力者乞如臣前奏令自入文字言先禁
私市保得他日必不致引惹边事如其不然身执其咎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442-0603b.png

今月八日随执政延和殿进呈文字复蒙圣慈遣中使
封还令依前降指挥臣不敢再三固违圣旨然臣区区
之心所以欲于八日入对者窃见夏国宥州有牒称巳
差人诣阙计会所侵疆土城寨窃虑其日进呈上件文
字此乃边鄙安危之机生民休戚之本不可不察臣自
今年二月初以来累曾上言乞因新天子即位西人恭
顺之际早下诏书赦其罪戾待遇如故如此则控纵在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442-0603c.png

语不逊一骑犯边则此诏不可复下无何臣在病假不
得面论人心不同为众所夺日复一日迁延至今彼先
遣使来直求侵地指陈兵端辞意寖慢前所议诏书巳
不可下矣既失此机会即日使至应答亦难若悉从其
所请则彼益骄而无厌若悉拒而不从则边患由此而
起今就二者之中宁为百姓屈巳少从所请以纾边患
不可激令愤怒致兴兵犯塞以困生民所以然者灵夏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442-0603d.png

可犹靳所侵地而不与彼必曰我自天子新即位卑辞
厚礼以事中国庶几归我侵疆今犹不许则是恭顺无
益不若以武力取之彼小则上书悖慢大则攻陷新城
当是之时不得已而与之其为国家之耻无乃甚于今
日乎以小喻大譬如甲夺乙田未请而与之胜于请而
后与若更请而不与则彼必兴斗讼矣此是非利害明
如白黑臣窃虑进呈之际群臣犹有见小忘大守近遗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442-0604a.png

为国家忧伏望陛下决自圣志勿听浮言为兆民计文
彦博辅佐四朝熟知敌情此可谓军国重事愿陛下询
彦博以决之
光又乞抚纳西人劄子曰臣先于二月中曾上言乞因新
天子继统下诏悉赦西人之罪与之更始虽未还其侵
疆且给岁赐待之如故此道大体正万全无失既而执
政所见各有异同沮难迁延遂屏弃不行臣窃闻今来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442-0604b.png

又不下诏开而纳之万一西人蓄怨积愤肆其悖心或
有一骑犯边或于表牒中有一语不逊当是之时虽欲
招纳乃是畏其陆梁伤威毁重何耻如之臣之前策亦
不可行矣伏望陛下令三省枢密院将臣三月三日十
二日十六日并今来所上文字一处进呈臣愚欲为国
家消患于未萌诚惜此机会夙夜遑遑废寝忘食陛下
若俟询谋佥同然后施行则执政人人各有所见臣言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442-0604c.png

望陛下察臣所言甚易行而无后害可使中外两安为
利甚大断自圣志勿复有疑取进止
韩维论息兵弃地上奏曰臣窃见先帝时大兴甲兵西
讨夏国始以问罪为名既亦收其土地遂致夏人有辞
违失恭顺边境之俗以不报仇怨为耻今其国力渐复
必来攻取故地若不幸复为夺去则先帝累年劳师所
得一旦失之巳为可耻若兴师攻战则边隙自此复开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442-0604d.png

不可不弃者五请为陛下陈之伏惟皇帝春秋尚富太
皇太后深处九重岂尝习闻军旅之事万一寇兵犯塞
调拨兵应接不暇或恐震惊上心焦劳圣虑此兵之不
可不息一也自灵州之役永洛之败关陜之力凋耗士
风未复今若再兴大役必有失律违命散而为盗贼者
外虞方作内患又起臣恐朝廷之忧不在夏国此兵之
不可不息二也绵地千里屯兵数十万必藉沈谋重望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442-0605a.png

臣促办钱粮历数见在之臣复推近事之验恐未足以
充此任者又器械皆捐弃之馀帑庾有乏绝之忧此兵
之不可不息三也先帝以秉常受朝廷爵命而图安擅
行囚废故发兵问罪今梁氏巳死秉常复位所为恭顺
有蕃臣之礼若复其故地则神宗问罪之名不为虚语
嗣皇赐地之意实成先志此地之不可不弃一也朝廷
自得熙河之地岁费缗钱五六百万以上所得愈多所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442-0605b.png

议者或以为兰州趋夏人巢穴至近最为形胜自馀亦
有要害可以增置城壁弃之非便陛下欲再兴师旅收
复灵夏之地则存之可也若无此意劳人费财以奉空
虚之地则是又添一熙河也陛下以清净为心仁惠为
政窃恐此事不当更兴于今日此地之不可不弃三也
辽夏二国世有婚姻且有唇齿之势万一辽国移书援
先帝兴师之意以梁氏死秉常复位为其请所失之地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442-0605c.png

则是听辽国之命而恩归于彼若不与则是彰先帝之
过亏大国之信而边患复兴矣此地之不可不弃四也
中国之所以为可贵者为有礼义恩信也异域之可贱
者以其多欲寡信也今操可贵以临所贱则中国尊与
其所欲以成吾所不欲则远人服此地之不可不弃五
也臣闻古公亶父居邠为敌国所攻欲得地与民民皆
怒欲战古公不忍乃去邠而居于岐山之下邠人举国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442-0605d.png

之古公周之先也其后世因其仁爱得民至于文武遂
有天下今乃夺人之地又欲杀人之父兄而守之与古
公异矣陛下试计修德行仁之效与用兵拓地之利孰
为多少诚能于此时特降明诏尽以向者所得之地赐
还夏国则其君长荷陛下之恩意人民感朝廷之惠泽
至于邻敌闻中国之行仁政吾民与兵知人主之惜民
命其欢忻之声戴荷之心将有甚焉伏惟陛下鉴古公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442-0606a.png

夷狄感悦上天鉴德助顺亦且福祐无疆矣书曰惟德
动天又曰至諴感神矧兹有苗此皆前代帝王行之巳
有成效愿陛下勿疑若夫计巳往之费吝难保之地耗
金帛动兵甲以争不可知之胜负而且有后患皆世俗
之常谈岂足为陛下道哉
维又乞息兵弃地劄子曰臣近具奏闻陈论兵之不可
不息者三地之不可不弃者五利害甚明极有义理窃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442-0606b.png

述且思当今所宜无出此策硕陛下详览而深思之若
争地用兵则向后患祸不可知矣陛下若发诚心以息
兵爱民为意自足以动天感人亦不须待其来请地然
后赐之也又古人以大度待远人但当自计利害不当
与之校也臣窃谓朝廷今日未是用兵劳人之时前代
圣王屈于远人非一皆是此意今之所处义理甚高非
有屈也又臣今所言须及时为之乃可若夏国兴兵来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442-0606c.png

德行仁不计一时利害何则修德行仁之功大世俗所
计利害小相去如天地之远又臣此策可以实先帝问
罪之意广陛下行仁之德内慰士民之心外消远人之
患硕圣意速行天下幸甚
司諌王岩叟论西人请地状奏曰臣累月前尝上疏论
天下之大害曰莫如熙河兰会之坐弊中国硕陛下早
图之今闻西人入朝以请地为事陛下念生灵安乐远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442-0606d.png

一定之策窃度圣心惑之未有以处臣以谓听言之道
必以事观之则一言可决国家未开拓以前唯以信义
为重外国之心不敢轻侮故边患少边患少故民力纾
民力纾故人心安人心安故兵威彊兵威彊所以能制
外国而不坐弊中国开拓以来以有限之财供无穷之
费以无穷之费贪无用之地国力已困而不可支人心
巳危而不可保兵威已沮而不可恃于此时当修复信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442-0607a.png

弘羊辈请田轮台之田以威西国武帝下诏深陈既往
之悔曰前有司奏请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
弱孤独也今又请远田轮台是扰劳天下非所以爱民
也今朕不忍闻乃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
富养也今议者欲请留兰皋而田之何以异此惟陛下
鉴武帝之所以悔于终者早悔之幸甚至宣帝时魏相
请罢车师之田元帝时贾捐之请弃朱崖郡唐相狄仁
卷三百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442-0607b.png

氏李德裕亦请勿保安西是数人皆一时之贤岂不为
国家惜威灵重弃其地哉盖不欲贪外耗内疲竭生灵
狗虚名受实弊遗国家之患也今穷荒之地于国家之
势不以得为强不以失为弱识者皆曰去大患以自全
乃所以强耳夫得地不如养民防人不如守已今因其
有请而与之足以示怀柔之恩结和平之信又失此时
后日兵连祸结中国厌苦而为腹心之患陛下虽欲举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442-0607c.png

之力而得之宁忍一旦弃之乎此不知经远者之论也
夫巳耗之民财已伤之民命既非悔可追矣而后日之
患犹不处之于今则当何时而已耶又不过曰恐启无
厌之求益生边患不如勿与此不知自处者之虑也夫
彼求者无名则我报者有辞无名之求势当自屈且彼
虽异域既巳与之宁不知恩尚何无厌之请耶若有恩
以结之犹恐其来则无恩以与之将如何哉臣闻开边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442-0607d.png

百万一有骚动其将奈何陛下须念此皆出于中原生
灵膏血夫中原者陛下据之以制四远者也而以生灵
膏血涂穷荒不毛之地欲为垂世长久之计岂不误哉
此事万万无可疑惟陛下留神早赐睿断天下幸甚
元祐中殿中侍御史吕陶乞早定兰会议上疏曰臣闻
朝廷之安危不系于疆土之广狭中国之盛衰不在于
远人之违顺取与守难易不同其术内与外轻重各异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442-0608a.png

忍轻以事外此得失成败之机也昔之圣人大有为于
天下者莫不欲震耀皇武以威四远空其巢穴绝其种
类使之窜伏奔走而惟令之从其规模权略岂非恢宏
深远哉然天下之势或至于不能成者此虽可为后世
惜亦可为后世利也臣恭闻太祖皇帝尝出幽州图以
示赵普普对曰此必曹翰所为翰往必可得幽州然陛
下既得幽州则以何人代翰太祖于是默然持图归内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442-0608b.png

欲乘胜取范阳王师所至皆克捷降者亦众竟以士卒
疲顿转输回远乃班师而归雍熙中又尝诏欲亲征会
有岐沟之败而止夫以二圣之睿谋英算徘徊指顾而
四海混合岂独一幽州而不能取哉盖不欲以大定之
天下而耗其力以事一方也恭惟神宗皇帝圣智高广
有削平敌国之志既取熙河又复兰会方将一举而灭
西夏不幸弃四海矣则今日之计固宜权其轻重审其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442-0608c.png

知其然加意惠养仁泽流行非特一事夙夜焦劳既勤
且至然而边鄙有深忧国家有大费则生民何时休息
哉所谓兰州定西城龛谷寨者久在封域之外一旦取
而有之地不可耕而食人不可收而使废垣颓垒如狐
兔之穴辇金帛以具版筑而郡县力困于馈挽驱士卒
以严戍守而肝脑或至于涂地今日运镪数百乘明日
致粟数百钟然后有累月之用环而视之则帑廪又空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442-0608d.png

计坐耗中国莫甚于斯如火销膏不自知觉非朝廷之
福也臣尝观有唐之盛其君臣不勤远略不赏边功者
盖不欲使国家掠虚名而生民受实害尔傥得无用之
地终则舍之或因而封其酋长俾之自守请举一二以
明之太宗既擒颉利剖其故地置都督以统之擢酋长
为郎将者五百人又尝克平九姓册李思摩为可汗使
率所部建牙于河北又尝以铁勒回纥等十三部内附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442-0609a.png

则怀之得推亡固存之义无费财劳人之役何必利其
土地然后为胜哉魏郑公褚遂良温彦博狄仁杰辈皆
持此议莫不欲肥中国而绥生民也以今天下民力凋
弊之后太母垂帘保祐圣君措置万事尤宜安静以享
太平之福彼穷边荒徼无用之地固当割弃以赐其酋
长如唐故事因而封之一则全恩信怀柔之体二则息
馈运转输之劳三则免攻战死亡之忧朝廷大利莫过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442-0609b.png

机有鞭笞四远之意复数百年陷没之地其功可谓大
矣今辄弃之无乃隳大功损盛德乎臣愚窃谓不然夫
中国之待远人惟恩威二柄而已方其未服则威以
屈其力及其既从则恩以怀其心于是取与之权我尝
两得于内而逆顺之势彼不能逃乎其外先帝昔取之
者威也故其力屈陛下今与之者恩也故其心怀然则
何累于功德哉亦足以成先帝之志矣向日大臣不能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442-0609c.png

北敌矣岂数百里之襟要则可捐而数城之孤虚则不
可弃乎且彼数百里者存之未有损去之未有益而遂
去之此一州二寨者去之则为利存之则为害而反存
之又非通论也况守之与弃义不相须可与不可一归
于必有必可守之策然后有必不可弃之理今一州二
寨之地久陷异域一日复归于我则事将至于必争争
则有胜负是未可必守也处未必可守之势持必不可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442-0609d.png

昌披其地为郡县号西昌州魏郑公谏以谓不出十年
陇右且空既而置安西都护府调兵徙罪人以戍褚遂
良谏以谓宜择高昌可立者立之召其首领悉还本土
书皆不报其后突厥寇西州太宗悔不用褚魏之计抑
可为今日监也臣愿陛下参酌古今之迹早决兰州之
议无使重困生民久生边患则天下幸甚
谏议大夫范纯仁乞诛果庄状曰臣近日亲闻宣谕欲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442-0610a.png

德音三省密院且更商量止鬼章于沿路所到处别听
指挥臣有管见巳曾录与文彦博巳下看详亦合上渎
圣聪具画一条件如左一朝廷获罪人若畏其子弟之
强防其雠嫌而不诛则典刑废矣如梁乙逋之辈假设
获之若有强子弟则亦将费豢养矣若止欲存果庄而
招其子则有逐件利害一若存果庄以招其子必曰我父
之存由我辈在我若皆往则父子俱死如此固无束身归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442-0610b.png

然死亡则适足为其怨叛之资却贻后日之患一果庄
本非君长止缘诱杀景思立而覆其军干犯先朝罪大
而告于裕陵设若留之有用尚恐不快神明之怒今留
之无益则告陵之典乃是虚行一果庄今巳七十馀岁
设使可系其子之心亦无多日况更囚处异乡忧愁寂
寞其死朝夕可待既死之后其子必却归怨朝廷虽谕
以善终亦必不信兼是解纷向罪人之子深损朝廷威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442-0610c.png

叛有名一存果庄若不稍使宽足则必无聊而死若使
之宽足则战士当星霜矢石之苦皆有不如之叹一果
庄自先朝以来前后杀害中国兵将番汉人民万数极
多死者冤愤莫伸其家孤寡穷独之人恨不脔食其肉
今得朝廷生获日望藁街之戮以快存殁之冤而得存
养供饲过于有功之人徒使激愤幽明有伤和气一朝
廷赏功虽不系果庄存殁然用命死战之人见朝廷将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442-0610d.png

郁今大寇未平尤当体察将士之情一果庄之获本由
熙河蕃将怨其害巳故对游师雄愤怒请行今既冒死
获之使其不得甘心亦恐惰其斗志一交趾方欲妄起
事端若果庄戮于京师则四方易得传闻交人亦将寝
谋兼使其他边人尊畏中国一阿里库见令嘉勒沁来求
果庄俟得然后纳贡若存果庄近边不惟阿里库以不
如所请迁延为名未肯纳贡兼其词巳曰果庄在汉在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442-0611a.png

里库之言彼将市恩于果庄之子何暇复感朝廷哉一
诛果庄则上可伸先帝之怒其次可正朝廷之法使远
人知畏又其次可雪踏白南川之雠增战士之勇快人
神之愤又可使阿里库知朝廷果于诛恶不敢侮慢邀
求早肯纳贡此一举而数利从之也
纯仁为尚书右仆射论不当许阿里库与果庄相见疏
曰臣窃见昨日文彦博与枢密院坚欲令阿里库来使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442-0611b.png

其心臣愚以为不然果庄是西蕃骁将身系其国轻重
未擒之前敢与中国相抗既擒之后遂便狼狈纳款则
其要藉果庄灼然可见然其谢罪之始既已推过本人
虽与刘舜卿蕃字中曾乞放还未敢便于朝廷陈请今
若得与其使相见其心必猜朝廷别有意谓归国却须
生心或请放果庄归国如夏国乞还城寨之类至时必
须坚拒却致嫌怨复生若更于不与之间忽然病死则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442-0611c.png

是今日使见未必为利适足为他日之害也又况大国
举动当使远方难测使其知存足以示恩使其知亡不
能生怨今区区欲悦其子悉使见我之情恐生轻慢之
心亦似有亏大体若陛下以大臣之言须至依从则乞
候将来常贡之使因事渐通消息则亦足以使知陛下
容贷之恩伏望圣慈更将臣言子细审详庶于几事无
害果庄就擒已久彼国自已绝望故于纳款蕃字之内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442-0611d.png

斡磋等既知朝廷显示其父必以得见为期后若不遂
其心而死却恐嫌隙再生更乞圣意深加详察
纯仁又论不当授果庄陪戎校尉疏曰果庄自先朝作
过陷没将卒最多近日南川之围杀害边人亦众百里
之地为之一空边人素重怨雠发愤往报偶得擒获昭
告裕陵阿里库失其强臣亦便纳款既释先朝宿愤亦
快天下人心陛下曲示至慈特贷其死足使族类怀感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442-0612a.png

下视民如子赏罚至公今杀匹夫者必就大刑杀众人
者乃获爵位不惟刑赏倒置有紊典常兼恐被害之家
冤愤难诉人情天道两皆有违伏望圣慈特以臣言子
细详察又言果庄曾授团练使仍赐金带尚自不顾恩
义谋叛杀害边人今一校尉何足以收其子心若朝廷
久远要与一官可俟他日不必太速以违人心兼已具
劄子奏入昨日同枢密院进呈依巳得旨与官则恐臣
卷三百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442-0612b.png

尤当尽心窃缘果庄俘献之日亲受圣旨令招唤其子
归汉或纳质之时与贷生命后来果庄并不曾肯依诏
旨写蕃字招唤口称我惟一死如此悖慢违命朝廷尚
贷其死巳是优恩今更与官恐伤信令所有枢密院关
到圣旨未敢施行兼刘舜卿回报温希沁文字正用果
庄曾陷边将及昨来犯边且归罪果庄图得不见阿里
库罪过为解今却与果庄官爵即是今来朝廷不以为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442-0612c.png

为应答又欲使阿里库人使略见果庄止欲使知生存
审实今既有文字来乞则是彼国已知果庄之存今来
人使自亦不消使见却恐诱引别生觊望勘会捉到西
蕃大首领果庄昨引见日奉圣旨候亲书蕃字招唤得
结斡磋等归汉或纳质时与贷生命仍免囚禁令于茶
场安下其果庄后来虽写到蕃字到熙州及阿里库亦
遣使诣阙谢罪兼朝廷已降回诏讫乞赐详察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442-0612d.png

变奏曰臣准枢密院劄子诸路探报自秉常身死梁氏
族人侵擅国事遂致诸部酋豪往往不伏变乱交攻日
相屠害虽不住据逐处奏报终未见的确事情缘自来
贼中事宜多是归顺人口通说事必真实虑两界近上
酋首因此变乱离析各怀去就或欲㨿元有州城自守
遥托朝廷应援或欲率其部族直谋归汉愿为近塞藩
篱若从而开纳即虑展转生事难保成功若一切拒之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442-0613a.png

如何处置致不失事机右三省同奉圣旨令河东鄜延
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兰会路帅臣密切指挥沿边官吏
若有投来西人如审验得委知次第即仰相度可否收
留仍更切厚与赏物募人远探所有西界首领若谋归
向中国仰详前项所问各以目今边情向去利害缕细
详究措置条画实封入急递闻奏亲自收掌不得下司
今劄付臣准此右臣除已依朝命施行外伏详诏旨所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442-0613b.png

足以语此然臣蚤膺任使久在边陲采摭审料粗若有
得伏见陜西诸路边防自元丰用兵之后未即解严乃
者秉常失职诸酋并奋相与吞噬未有宁日方其自顾
之不暇尚能为中国患耶在朝廷正宜安不妄动用观
成败之变今诏旨以谓近上酋首或欲据元有州城自
守遥托朝廷应援夫外裔辗转飘忽盛衰无常先王列
于荒服之外弃而不扰縻而弗绝御戎之策无以过此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442-0614a.png

为应援苟可而许之臣不知一日急难有请则朝廷将
真应而援之乎应援之举名正而理胜乎边兵之众乐
援而悦行乎不为之援则害大信乎凡此数者皆不可
不虑也圣朝方以安静治天下息兵止杀重农务本太
平之迹始于今日尚何此策之议哉又诏旨以谓或欲
率其部族直谋归汉愿为藩篱昔汉武帝时降戎数万
仰给县官天子出御府禁藏以赡之后日之害大不可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442-0614b.png

边诸路自元丰以来所纳降𦍑无虑二万口而老稚无
用者十有七八增耗边廪为害已大其心之向背未可
知故平日间有引而去者则警急之际安知其非谋也
然则降羌之无益中国亦已明矣况彼之存亡兴衰有
未可知者异时彼事既定复有君长必曰前日某部某
族某人之亡归中国者我国叛人也奈何受之我今请
之则朝廷将若为处乎岂不理屈而势沮乎此又不可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442-0615a.png

不然彼之部酋若有以梁氏之祸来告者若请兵于朝
廷者若㨿地而愿附者若挺身以降者朝廷当使边臣
谕之曰若主不幸尔乃臣子当尽死节之义善为若主
讨贼而巳尚何来告耶何但欲脱身而内附耶我之边
兵方备他盗耳不为尔捕寇也夫如是则中国岂不甚
尊而名体岂不甚正乎如此则彼于异时必曰我变乱
患祸之中朝廷不乘我之不幸而存我有德接我有道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442-0615b.png

之德我岂不甚重欤又诏旨以谓若一切拒之虑为他
国所有臣观戎人之性以种族为贵贱故部酋之死其
后世之继袭者虽稚弱之子亦足以服老长之众何哉
风俗然也唯秉常父子有国绵久国人归心焉今诸路
谍者之言虽曰秉常之死不明梁氏之族侵擅国事此
特目今之势然耳若谓遂能灭李氏之宗而有其国则
臣未之信也盖一国之众岂无豪杰推李氏族子以继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442-0615c.png

绝灭之祸尚当争夺反覆屠戮相仍旷日持久然后定
也夫困兽犹斗者冀其或生也彼有力者方互为争夺
各将以众自守乘隙而奋观衅而动大必并小强必吞
弱纵未敢统一诸部岂不据一隅以自全固愿束手为
他国虏乎臣知他国未能遽有者断可识也借有亡命
避患而他附者不过逋逃之馀种耳顾何足道哉夫外
敌相吞并者中国之利也若天祐圣世遂使此羌卒至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442-0615d.png

几有思附大国者矣虽然大河之南横山之地必附于
中国大河之北贺兰之封必附于契丹酒泉武威之地
必牵于西域盖势力远迩之异也昔呼韩裂为五单于
丐奴分南北庭自是汉之边候遂无匹马之踪我之所
利正愿如此故臣所谓在朝廷今日唯安不妄动用观
成败之变者盖谓此也夫中国者礼义之所由出也臣
愿朝廷静占往鉴处以礼义参稽古昔无蹈后患深敕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442-0616a.png

应夏国酋领及部族生口有欲归汉者并依前降诏旨
一切约回决无收受以全中国尊大之体以破边人反
覆之谋如此则诏旨所谓目今边情向去利害者臣愚
妄意窃以为尽之矣若夫一得一失小利小权私已喜
功为国生事者非臣所知也伏惟圣慈特赐省察
五年纯粹为环庆路安抚使论息兵失于欲速疏曰臣
伏见熙延两路与夏国所划封疆至今未决外议谓朝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442-0616b.png

怀来四远固为上策若边臣不究利害但务委随则国
体事机不无亏失何以言之二圣临御之始夏人来朝
继而秉常计衰乾顺嗣立使者往返五六贾贩贸易随
巳丰富虽脩好甚恭盖亦为自资之计耳在朝廷固宜
开纳容彼自新然于处画土疆未经决议当徐观向背
以察奸谋而朝廷即遣使人往加封册欲速之意为贼
所窥果致侮慢使人不即称谢起兵入寇延渭被残反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6a 页 WYG0442-0616c.png

要约示以閒暇使望望焉唯恐朝廷之拒而不纳也则
轻重之权岂不在我乎所谓要约者凡疆界之地与夫
后日之可虑者皆当条画具尽必使异日莫得而变也
事既审决边人始以谢罪请盟之状闻于朝廷然后明
诏中外贷其既往之罪听其乞盟之请归吾陷贼之人
赐汝既许之地如是则朝廷之体岂不甚尊而制寇之
策岂不甚简欤昨不为此计而闻其有请即许造朝此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6b 页 WYG0442-0616d.png

论往复酬对宁不知皆庙堂谋臣之言乎是顾接太重
而许可太轻此又欲速之意为贼所窥者也朝廷既许
以陷敌之众易新造之垒人有品色多寡之异地有形
势远迩之差约当素明谋当素定定必皆著见于书然
后受人割地两相付与而彼尚何能为乎今谋不素定
约不素明彼以疲残百馀人塞命而已我乃不复较问
亟以四垒付之则彼计固已行矣闻四垒付之即已平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7a 页 WYG0442-0617a.png

然外议但见朝廷旌赏边臣窃意朝廷谓事巳平无足
虑者岂以其目今贡奉不爽谓其无事乎彼贡奉不爽
者是覆为贾贩计耳恐不足恃也前日事之已然者固
不可追今日事之可为者若审计而徐图之未晚也如
闻夏贼于塞门金城之地重有邀求之请声言与西邻
为合从之谋将以动我外议恐朝廷不以为重而轻弃
之信如是则欲速亦已甚矣朝廷所以谓金城塞门为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7b 页 WYG0442-0617b.png

藩篱边徼土田沃壤足以赡给边兵也利害所系他垒
莫比故独不在给赐之限今画疆之议乃欲苟目前之
小休弃形势之要地舍数千户巳耕之土断数百里斥
堠之冲屏蔽无馀出门遇敌道路梗塞运饷难虞孤垒
仅存我将安用譬犹欲保一身而捐去四体是大不可
也然则前日诏旨所不予之地徒虚名耳且彼之所求
我必与之臣不知真足以厌其所欲而不为他日之患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8a 页 WYG0442-0617c.png

开端不可不谨臣伏思边隅设誓迨今十有馀年不为
不久也朝廷不惜十年之费不惮十年之劳而务为坚
守者何哉为形势人民惜也今日之议信如所传是能
久而不能近也前日诸路大举虽覆巢之计尚能为之
今安以待敌而屑就如此是能大而不能小也能大而
不能小能久而不能近弃前功于垂成开后艰于不测
臣窃为朝廷惜之臣愿朝廷舍其浅近计于久长其所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8b 页 WYG0442-0617d.png

吏严备如昔希功造事则固所不可护边待敌则宜无
甚难以区区内乱之小羌尚能与中国久抗乎期以岁
年决可竟事在朝廷不惑而巳臣闻自陜以西议者靡
不知此而莫有为朝廷言者是亦以出位为诫耳虽朝
廷前此议论边事专委鄜延他路边臣无得干预而臣
任忝帅寄职在论思今以所得众人之论妄进狂说则
亦未为出位也伏惟圣心采择不胜大幸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9a 页 WYG0442-0618a.png

卷三百四十五 第 39b 页 WYG0442-0618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