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二 第 1a 页 WYG0440-01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二
明 杨士奇等 撰
水利
宋哲宗时左谏议大夫刘安世论大河利害状曰右臣
伏见南宫埽口今年以未有堤备涨水在近权住闭塞
直候将来堤防成立物料齐足方谋兴工虽目下苟安
未敢轻议然询考舆议窃有可忧须至开陈乞赐详览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二
明 杨士奇等 撰
水利
宋哲宗时左谏议大夫刘安世论大河利害状曰右臣
伏见南宫埽口今年以未有堤备涨水在近权住闭塞
直候将来堤防成立物料齐足方谋兴工虽目下苟安
未敢轻议然询考舆议窃有可忧须至开陈乞赐详览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b 页 WYG0440-0163b.png
臣访闻南宫之决今已累月适值亢旱水势甚平万一
夏秋之交山水泛溢与大河相合夺过河身一向西流
则深州以下必被其患今事势已急尚未见朝廷如何
擘画此不可不预为之虑也议者又谓将来若理西堤
须留九门以道西山之水使河门太小则势必壅遏入
纳不快河门稍大则黄河暴涨却致出泄二者之说皆
不免与民为害而又脩闭南宫水口之后亦未保他处
终无再决之患向去人使道路若有侵占阻滞国信往
夏秋之交山水泛溢与大河相合夺过河身一向西流
则深州以下必被其患今事势已急尚未见朝廷如何
擘画此不可不预为之虑也议者又谓将来若理西堤
须留九门以道西山之水使河门太小则势必壅遏入
纳不快河门稍大则黄河暴涨却致出泄二者之说皆
不免与民为害而又脩闭南宫水口之后亦未保他处
终无再决之患向去人使道路若有侵占阻滞国信往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a 页 WYG0440-0163c.png
来未委如何处置欲望圣慈详此事理专委都水使者
与本路监司子细相度具的确委得不致有前项患害
画一条列结罪以闻庶得利病之实不误国事
安世又上奏曰右臣等访闻大河西溃今已累年汗漫
流散无复河道故去岁冀州南宫埽决南宫未闭信都
又决继而大名宋城中埽又决近日复有焦家堤之患
则北流利害灼然可见今欲全复故道议者以谓新脩
理水堤亦未高阔自大名之东埽岸久已废坏虽南有
与本路监司子细相度具的确委得不致有前项患害
画一条列结罪以闻庶得利病之实不误国事
安世又上奏曰右臣等访闻大河西溃今已累年汗漫
流散无复河道故去岁冀州南宫埽决南宫未闭信都
又决继而大名宋城中埽又决近日复有焦家堤之患
则北流利害灼然可见今欲全复故道议者以谓新脩
理水堤亦未高阔自大名之东埽岸久已废坏虽南有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b 页 WYG0440-0163d.png
横堤颇为坚实然尚卑下恐不足恃而又故河未尝浚
治一旦遽决梁村由孙村口放水东流止可以分减目
下涨水欲还故道未易能也盖大河重浊其流稍缓旋
即淤填今梁村开口循理水堤而下水去堤面才五六
尺至孙村口水与堤平两处下埽仅免决溢或闻只是
分过大河三四分水但恐因循浸久积淤日增将来闭
塞北流并使东注地势高仰壅遏难通则横堤以南金
堤以东决须受害臣等窃谓河事素来议论不一遂致
治一旦遽决梁村由孙村口放水东流止可以分减目
下涨水欲还故道未易能也盖大河重浊其流稍缓旋
即淤填今梁村开口循理水堤而下水去堤面才五六
尺至孙村口水与堤平两处下埽仅免决溢或闻只是
分过大河三四分水但恐因循浸久积淤日增将来闭
塞北流并使东注地势高仰壅遏难通则横堤以南金
堤以东决须受害臣等窃谓河事素来议论不一遂致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a 页 WYG0440-0164a.png
中辍今水官既知利病奋然敢为固有足取然臣等虽
知有可成之功恐不免欲速之弊盖旧河不曾疏浚而
向下堤埽全未完葺遽决梁村放水理有未安况今日
已后水势渐小沙淤浸多万一更坏旧河不能还复则
是前功尽弃进退被患为今之计实可重惜伏望圣慈
详此事理明诏都水官吏及本路监司恊力尽公讲究
长策广为储备增固旧防庶使东流必有成绩乃河朔
生灵之幸
知有可成之功恐不免欲速之弊盖旧河不曾疏浚而
向下堤埽全未完葺遽决梁村放水理有未安况今日
已后水势渐小沙淤浸多万一更坏旧河不能还复则
是前功尽弃进退被患为今之计实可重惜伏望圣慈
详此事理明诏都水官吏及本路监司恊力尽公讲究
长策广为储备增固旧防庶使东流必有成绩乃河朔
生灵之幸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b 页 WYG0440-0164b.png
安世又上奏曰臣伏见朝廷欲回大河使归故道采之
舆议颇有异同今之言北流者以谓广占民田大破省
税壅遏西山之水为深赵瀛莫之患吞并御河绝边城
转饷之利淤填塘泊北使道梗而又堤防卑薄全不足
恃故今岁之间四处决溢臣再三推考实有如此之患
是以议者欲复东流然而自小吴之决久不闭塞大河
故道地形高仰而旧堤废坏往往断缺所植林木发掘
已尽昔日之备百无一二若河流果然东去不免后患
舆议颇有异同今之言北流者以谓广占民田大破省
税壅遏西山之水为深赵瀛莫之患吞并御河绝边城
转饷之利淤填塘泊北使道梗而又堤防卑薄全不足
恃故今岁之间四处决溢臣再三推考实有如此之患
是以议者欲复东流然而自小吴之决久不闭塞大河
故道地形高仰而旧堤废坏往往断缺所植林木发掘
已尽昔日之备百无一二若河流果然东去不免后患
卷二百五十二 第 4a 页 WYG0440-0164c.png
故议者皆欲先葺旧防疏凿故道人功物料悉令具足
然后乘春夏暴涨之势而顺道之方有可回之理昨来
都水官吏思虑不审惟务速成既未尝完缮废堤亦不
闻浚治河道乃于水势向衰之际妄引东注臣闻只是
减得四分已来涨水才至复槽遽已断流缘自来河水
稍缓立有沙淤故濒河之人皆咎都水官吏以为轻开
梁村堙塞故道非特不能纾北方之患而反淤坏旧河
此尤可重惜也今朝廷举不赀之费广储薪石调发兵
然后乘春夏暴涨之势而顺道之方有可回之理昨来
都水官吏思虑不审惟务速成既未尝完缮废堤亦不
闻浚治河道乃于水势向衰之际妄引东注臣闻只是
减得四分已来涨水才至复槽遽已断流缘自来河水
稍缓立有沙淤故濒河之人皆咎都水官吏以为轻开
梁村堙塞故道非特不能纾北方之患而反淤坏旧河
此尤可重惜也今朝廷举不赀之费广储薪石调发兵
卷二百五十二 第 4b 页 WYG0440-0164d.png
夫必数十万劳民耗国无大于此而典领之人终不敢
保河之必回依违观望侥幸万一臣窃忧之伏望陛下
明诏执政熟讲事理若大河决不可回则早乞降指挥
便令罢役博选通习水事之人就今所行子细相度别
为长久禦备之计若故欲使趋故道则乞令都水及脩
河司官吏条具兵夫物料的确合用之数指定于何处
放水自甚月日兴功至何时了毕委得不敢误事结罪
以闻异日成败用行诛赏使苟简之吏莫敢诞谩而利
保河之必回依违观望侥幸万一臣窃忧之伏望陛下
明诏执政熟讲事理若大河决不可回则早乞降指挥
便令罢役博选通习水事之人就今所行子细相度别
为长久禦备之计若故欲使趋故道则乞令都水及脩
河司官吏条具兵夫物料的确合用之数指定于何处
放水自甚月日兴功至何时了毕委得不敢误事结罪
以闻异日成败用行诛赏使苟简之吏莫敢诞谩而利
卷二百五十二 第 5a 页 WYG0440-0165a.png
害明白中外不疑大众大役不妄举动惟冀特留圣虑
早赐施行
安世又上奏曰臣早来延和殿进对伏蒙宣问大河次
第臣寻具所闻悉已面奏退而思之犹有未尽之意辄
复论列上裨忧勤之万一臣窃谓小吴之决今已八年
澶州之东地形高仰而又堤道废坏久不完葺林木剪
伐靡有孑遗今若不缮旧防增峻故道一旦河势全夺
东去而下流禦备殊未有涯脱或疏虞何以救补其可
早赐施行
安世又上奏曰臣早来延和殿进对伏蒙宣问大河次
第臣寻具所闻悉已面奏退而思之犹有未尽之意辄
复论列上裨忧勤之万一臣窃谓小吴之决今已八年
澶州之东地形高仰而又堤道废坏久不完葺林木剪
伐靡有孑遗今若不缮旧防增峻故道一旦河势全夺
东去而下流禦备殊未有涯脱或疏虞何以救补其可
卷二百五十二 第 5b 页 WYG0440-0165b.png
虑者一也臣闻昨者沙堤之破北京官吏科配梢草调
发丁夫期会严峻甚于星火民间劳弊固已不堪今回
大河计其薪刍之费恐须百倍于前日虽朝廷已降指
挥禁戒搔扰而有司苟避督责急于办集名为和买实
是抑配若必来岁兴功窃恐日月迫促地产有限物价
踊贵重困民力其可虑者二也臣愚欲望圣慈更加熟
计明诏执政参议至理若东流有可成之功即乞择官
吏委任责成宽假岁月无求近效应脩河所须之物并
发丁夫期会严峻甚于星火民间劳弊固已不堪今回
大河计其薪刍之费恐须百倍于前日虽朝廷已降指
挥禁戒搔扰而有司苟避督责急于办集名为和买实
是抑配若必来岁兴功窃恐日月迫促地产有限物价
踊贵重困民力其可虑者二也臣愚欲望圣慈更加熟
计明诏执政参议至理若东流有可成之功即乞择官
吏委任责成宽假岁月无求近效应脩河所须之物并
卷二百五十二 第 6a 页 WYG0440-0165c.png
量添价直只令和买不得扰民如有违犯并行降黜俟
三二年堤防完固薪石具备公私之力皆有馀裕然后
察水势之所向而顺道之庶几横流可回生民受赐比
之浮薄之论妄举莫大之役校其得失固不侔矣惟冀
特留圣虑早赐施行
安世又上奏曰右臣伏见大河西溃今已累年朝廷屡
遣使者与都水之官及本路监司同共按行固已详熟
而利害纷纭终无定论臣闻自商胡之决踰三十年河
三二年堤防完固薪石具备公私之力皆有馀裕然后
察水势之所向而顺道之庶几横流可回生民受赐比
之浮薄之论妄举莫大之役校其得失固不侔矣惟冀
特留圣虑早赐施行
安世又上奏曰右臣伏见大河西溃今已累年朝廷屡
遣使者与都水之官及本路监司同共按行固已详熟
而利害纷纭终无定论臣闻自商胡之决踰三十年河
卷二百五十二 第 6b 页 WYG0440-0165d.png
淤东高势必西徙所以连岁衍溢旋塞旋溃理有必至
无可疑者而王孝先等建议乃欲回复洪流使归故道
所用人工动以亿计薪石粮器又数千万国费民劳莫
大于此或闻孝先等奏章显言新开直河若有淤填乞
不坐罪则是妄兴大役以徇偏见又虑缓急水势不应
则先入奸言莫肯执咎诞谩自便轻侮朝廷操心如此
何足倚办书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
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作事谨始不敢自用而广谋从
无可疑者而王孝先等建议乃欲回复洪流使归故道
所用人工动以亿计薪石粮器又数千万国费民劳莫
大于此或闻孝先等奏章显言新开直河若有淤填乞
不坐罪则是妄兴大役以徇偏见又虑缓急水势不应
则先入奸言莫肯执咎诞谩自便轻侮朝廷操心如此
何足倚办书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
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作事谨始不敢自用而广谋从
卷二百五十二 第 7a 页 WYG0440-0166a.png
众以求合于天心也今将动大众起大役而庙堂之上
策非素定付之一二庸人肆为臆说治一横堤已费五
百馀万复千里之故道则又将若何苟暂费而永宁固
不足吝今建议之臣犹不自保则生民之膏血何负于
此辈而听其轻用乎况谢卿材与张景先同为一路监
司而二人之论自不相合恐非询谋佥同之道伏望圣
慈博选深知河事之人再令经度参以李陲孙民先之
书择其可用俾干系官吏条析利害结罪以闻然后付
策非素定付之一二庸人肆为臆说治一横堤已费五
百馀万复千里之故道则又将若何苟暂费而永宁固
不足吝今建议之臣犹不自保则生民之膏血何负于
此辈而听其轻用乎况谢卿材与张景先同为一路监
司而二人之论自不相合恐非询谋佥同之道伏望圣
慈博选深知河事之人再令经度参以李陲孙民先之
书择其可用俾干系官吏条析利害结罪以闻然后付
卷二百五十二 第 7b 页 WYG0440-0166b.png
之执政定从一议所贵虑无遗策不贻后悔
御史中丞傅尧俞上奏曰臣伏见朝廷先差朝散郎罗
适充开封府界提点刑狱仍专治积水其罗适前知开
封县疏导沟洫已有成效今春于太康县开淘圭河一
道昨来颍昌府已下大水蔡河决溢太康县大雨继作
若非圭河通泄水势县城亦未可保完此民间共傅固
非妄谬臣闻治水有道必先酾下流若下流壅塞则上
流用力虽多难见功利今颍昌府及开封府界上流蔡
御史中丞傅尧俞上奏曰臣伏见朝廷先差朝散郎罗
适充开封府界提点刑狱仍专治积水其罗适前知开
封县疏导沟洫已有成效今春于太康县开淘圭河一
道昨来颍昌府已下大水蔡河决溢太康县大雨继作
若非圭河通泄水势县城亦未可保完此民间共傅固
非妄谬臣闻治水有道必先酾下流若下流壅塞则上
流用力虽多难见功利今颍昌府及开封府界上流蔡
卷二百五十二 第 8a 页 WYG0440-0166c.png
陈亳下流也臣谓不若徙罗适充京西提点刑狱兼治
开封府界亳州水事审能听其经画委曲应副若三二
年间此数州水患不减臣甘伏妄言之辜
尧俞又奏曰臣伏睹都水使者吴安持与李伟等决大
名第三铺口欲因涨水回大河入孙村口使还故道暴
集薪刍屡差夫力倚河之民殆不堪命讫无成绩虚费
不可赀计若知不可而强为是贪赏欺天若果可为而
不效是不虔败事欺天败事未尝议刑奸憸之人既无
开封府界亳州水事审能听其经画委曲应副若三二
年间此数州水患不减臣甘伏妄言之辜
尧俞又奏曰臣伏睹都水使者吴安持与李伟等决大
名第三铺口欲因涨水回大河入孙村口使还故道暴
集薪刍屡差夫力倚河之民殆不堪命讫无成绩虚费
不可赀计若知不可而强为是贪赏欺天若果可为而
不效是不虔败事欺天败事未尝议刑奸憸之人既无
卷二百五十二 第 8b 页 WYG0440-0166d.png
所惩艾故今又欲兴作大役数十倍于前日假托神怪
侮惑朝廷先为谬悠之谈而不肯任责是国家将倾半
天下之力徇安持等以侥倖于万分之一苟不成功生
灵何罪决为此者岂朝廷之福乞重责安持以戒将来
夫事以议从策由众定今众人之论不然者多新差水
官亦复异议欲望圣慈且罢脩河司以安众心少休民
力详观大河之变果有大害徐复议之询谋佥同庶无
后悔
侮惑朝廷先为谬悠之谈而不肯任责是国家将倾半
天下之力徇安持等以侥倖于万分之一苟不成功生
灵何罪决为此者岂朝廷之福乞重责安持以戒将来
夫事以议从策由众定今众人之论不然者多新差水
官亦复异议欲望圣慈且罢脩河司以安众心少休民
力详观大河之变果有大害徐复议之询谋佥同庶无
后悔
卷二百五十二 第 9a 页 WYG0440-0167a.png
尧俞又论河事状曰臣今月二十二日面奉圣旨令臣
与宰臣等更商量河事密具奏闻臣与文彦博吕大防
已下商量臣以才薄位轻不能回夺兼缘都堂议论体
当宛顺次第必不可改移今方大冬已役五万馀夫兵
工不在其数将来诸路调发人夫数十万殚国财民力
以就非急不可必成之役兼虑春中或遇雨雪寒冻不
惟怨嗟溃散枉费物料钱粮亦恐伤害人命其数不少
此陛下之深知臣不复具论今主议者云欲回河以缓
与宰臣等更商量河事密具奏闻臣与文彦博吕大防
已下商量臣以才薄位轻不能回夺兼缘都堂议论体
当宛顺次第必不可改移今方大冬已役五万馀夫兵
工不在其数将来诸路调发人夫数十万殚国财民力
以就非急不可必成之役兼虑春中或遇雨雪寒冻不
惟怨嗟溃散枉费物料钱粮亦恐伤害人命其数不少
此陛下之深知臣不复具论今主议者云欲回河以缓
卷二百五十二 第 9b 页 WYG0440-0167b.png
北流之患而未尝于北流略为堤备若将来河势不肯
东流不幸又加大水则北流之害岂可禦哉欲望圣慈
或因寒雪或他事批出指挥直罢回河司留孙村口准
备分减涨水便令检计北流紧急堤岸疾速脩完不管
疏虞候三五年更看河势然后别议则两边俱无所失
上下安乐可以存全河北生姓变祸为福其利无穷在
陛下神断一言而已
刘泾上疏曰臣闻水之利常与天泽上下同流则其为
东流不幸又加大水则北流之害岂可禦哉欲望圣慈
或因寒雪或他事批出指挥直罢回河司留孙村口准
备分减涨水便令检计北流紧急堤岸疾速脩完不管
疏虞候三五年更看河势然后别议则两边俱无所失
上下安乐可以存全河北生姓变祸为福其利无穷在
陛下神断一言而已
刘泾上疏曰臣闻水之利常与天泽上下同流则其为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0a 页 WYG0440-0167c.png
博大不言可知兴废缓急若有常数者比年以前天下
之水无一勺不疏如血脉天下之田无一亩不化如膏
腴言利者用兴利者赏障利者责可谓盛矣事功中休
情伪杂出言利者耻兴利者倦障利者喜天下之水有
泥泾白渠而犹行潦也天下之田有黑壤赤埴而犹耕
石也此岂独人知之虽九宸崇严亦侧闻之矣夫水与
田利厚农富国政事之所推而兴废不经障达失时此
岂先王深沟洫夷阡陌之意乎朝廷自集功起滞于今
之水无一勺不疏如血脉天下之田无一亩不化如膏
腴言利者用兴利者赏障利者责可谓盛矣事功中休
情伪杂出言利者耻兴利者倦障利者喜天下之水有
泥泾白渠而犹行潦也天下之田有黑壤赤埴而犹耕
石也此岂独人知之虽九宸崇严亦侧闻之矣夫水与
田利厚农富国政事之所推而兴废不经障达失时此
岂先王深沟洫夷阡陌之意乎朝廷自集功起滞于今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0b 页 WYG0440-0167d.png
十年小人轻举以败天助亦岂少哉然赖以荒治有秋
者不为不多矣盖沮谋挟慝者常以轻举损费为嚇辞
以审按惜力为忠告格一无功者而旁达其距人害善
之私意此方今之不可不察也以臣所居部观焉万安
子路淠三湖广袤万馀顷利养千馀族可决可激可兴
可复此横目者所知也方迭起之初则人人以利献及
辍寝之后人人以害挤是利害果无端倪而特因时高
下望风向逆而藉众口以为权衡臣所目击也臣所目
者不为不多矣盖沮谋挟慝者常以轻举损费为嚇辞
以审按惜力为忠告格一无功者而旁达其距人害善
之私意此方今之不可不察也以臣所居部观焉万安
子路淠三湖广袤万馀顷利养千馀族可决可激可兴
可复此横目者所知也方迭起之初则人人以利献及
辍寝之后人人以害挤是利害果无端倪而特因时高
下望风向逆而藉众口以为权衡臣所目击也臣所目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1a 页 WYG0440-0168a.png
击如此则其不见者遗利失时可胜遗恨耶丰年乐岁
赖天泽而不勤固凡情也及斯时也起而趋功则食足
养力足使上以辅天下以相地与夫凶年饥岁艰食绵
力上下不相扶持之时岂止倍蓰哉善言利者莫知其
言利之精叔献轻而寡谋故莅事则有不如其言利之
精叔献暴而少恕故莅事则不称其兴利之勇使朝廷
择贤者济焉则亶叔献未肯自陋以自必矣臣常窃叹
人君有愿治之诚人臣有肯治之材天下有可治之实
赖天泽而不勤固凡情也及斯时也起而趋功则食足
养力足使上以辅天下以相地与夫凶年饥岁艰食绵
力上下不相扶持之时岂止倍蓰哉善言利者莫知其
言利之精叔献轻而寡谋故莅事则有不如其言利之
精叔献暴而少恕故莅事则不称其兴利之勇使朝廷
择贤者济焉则亶叔献未肯自陋以自必矣臣常窃叹
人君有愿治之诚人臣有肯治之材天下有可治之实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1b 页 WYG0440-0168b.png
三者合会譬如四时或往或来如循环中不幸一跌则
三者俱废良心美法仅成汗漫举大利动大功亦安得
无全害者耶禹之治水今所见者特其功已成道已顺
故也龃龉蹉跌固寓于不言之间在所意寻岂可以枉
民力费民财为禹劣德哉臣愚谓先饬监司各分所𨽻
郡县使以所𨽻水土之利害来上曰某可兴某可复某
可寝某可废用财若干用力若干历几岁月天子从中
断其是非然后责成焉又特设为监司兴利赏科以劝
三者俱废良心美法仅成汗漫举大利动大功亦安得
无全害者耶禹之治水今所见者特其功已成道已顺
故也龃龉蹉跌固寓于不言之间在所意寻岂可以枉
民力费民财为禹劣德哉臣愚谓先饬监司各分所𨽻
郡县使以所𨽻水土之利害来上曰某可兴某可复某
可寝某可废用财若干用力若干历几岁月天子从中
断其是非然后责成焉又特设为监司兴利赏科以劝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2a 页 WYG0440-0168c.png
其前则彼各分所𨽻矣不得不思而有赏不得不慕而
有罚不得不畏也往年两浙有监司兴水利小人沮功
辄以无保明监司酬赏为言而朝廷亦不报信如此则
亦孰肯策励其属必躬必力以成朝廷辅相天地之心
乎夫岂一兴一废果有常数焉而人苟私忧耶不然是
不为也且以召伯一堰言之废堰留闸虽童子以为不
利而画陈期于必复者又非一人也而弥今二年付之
悠悠如此则尚可望疏天下之水如血脉化天下之田
有罚不得不畏也往年两浙有监司兴水利小人沮功
辄以无保明监司酬赏为言而朝廷亦不报信如此则
亦孰肯策励其属必躬必力以成朝廷辅相天地之心
乎夫岂一兴一废果有常数焉而人苟私忧耶不然是
不为也且以召伯一堰言之废堰留闸虽童子以为不
利而画陈期于必复者又非一人也而弥今二年付之
悠悠如此则尚可望疏天下之水如血脉化天下之田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2b 页 WYG0440-0168d.png
如膏腴也哉臣所言特利于耒耜者而利舟楫者尚不
在焉
陈次升奏乞开陈亳沟河状曰臣访闻陈亳之间地势
平下沟河湮塞岁有水患损害民田今年尤甚宫中蠲
放税租不啻大半民又艰食为害非细若沟河开通此
患可息其开河虽有所费若以逐年放免租税较之则
放税之数多而开河所费少其利甚博窃闻知陈州陈
纮奏乞开陈州河道及元祐间淮南转运副使黄隐亦
在焉
陈次升奏乞开陈亳沟河状曰臣访闻陈亳之间地势
平下沟河湮塞岁有水患损害民田今年尤甚宫中蠲
放税租不啻大半民又艰食为害非细若沟河开通此
患可息其开河虽有所费若以逐年放免租税较之则
放税之数多而开河所费少其利甚博窃闻知陈州陈
纮奏乞开陈州河道及元祐间淮南转运副使黄隐亦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3a 页 WYG0440-0169a.png
曾具乞开亳州五河利害申奏民间颇以为便并未闻
施行臣欲乞朝廷特降陈纮黄隐所奏下逐路州郡监
司疾速相度如委有利便早赐指挥开道以除民害
翰林学士苏轼上疏曰黄河自天禧已来故道渐以淤
塞每决而西以就下耳熙宁中决于曹村先帝尽力塞
之不及数年遂决小吴先帝圣神知河之欲西北行也
久矣今强塞之纵获目前之安而旋踵复决必然之势
也故不复塞今都水使者王孝先乃欲于北京南开孙
施行臣欲乞朝廷特降陈纮黄隐所奏下逐路州郡监
司疾速相度如委有利便早赐指挥开道以除民害
翰林学士苏轼上疏曰黄河自天禧已来故道渐以淤
塞每决而西以就下耳熙宁中决于曹村先帝尽力塞
之不及数年遂决小吴先帝圣神知河之欲西北行也
久矣今强塞之纵获目前之安而旋踵复决必然之势
也故不复塞今都水使者王孝先乃欲于北京南开孙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3b 页 WYG0440-0169b.png
村河欲夺河身以复故道此岂独一方之安危天下之
休戚也古者举大事谋及庶人上下佥同然犹有意外
之患今内自工部侍郎都水属官外至安抚转运使及
外监丞皆以为故道仰势若登屋功必无成而患有不
可测者以至河北吏民无贤愚贵贱皆以为然独一孝
先以为可作臣闻自孙村至海口旧管堤埽四十五所
役兵万五千人勾当使臣五十员岁支物料五百馀万
自小吴之决故道诸埽皆废不治堤上榆柳并根掘取
休戚也古者举大事谋及庶人上下佥同然犹有意外
之患今内自工部侍郎都水属官外至安抚转运使及
外监丞皆以为故道仰势若登屋功必无成而患有不
可测者以至河北吏民无贤愚贵贱皆以为然独一孝
先以为可作臣闻自孙村至海口旧管堤埽四十五所
役兵万五千人勾当使臣五十员岁支物料五百馀万
自小吴之决故道诸埽皆废不治堤上榆柳并根掘取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4a 页 WYG0440-0169c.png
残零物料变卖无馀官吏役兵仅有存者使孙村之役
不能夺过河身则官私财力举为虚弃若幸而复行故
道则四十五埽皆以废坏横流之灾必倍于今孝先建
议之初略不及此近因人言沸腾方牒北外郡丞司云
四十五埽并属北外监丞司地分令一面相度枝梧又
云因检计春料便令计置今来欲兴脩四十五处已坏
堤埽准备河水复行故道此莫大之役不赀之费也孝
先当于建议之初首论其事待朝廷上下熟议而行今
不能夺过河身则官私财力举为虚弃若幸而复行故
道则四十五埽皆以废坏横流之灾必倍于今孝先建
议之初略不及此近因人言沸腾方牒北外郡丞司云
四十五埽并属北外监丞司地分令一面相度枝梧又
云因检计春料便令计置今来欲兴脩四十五处已坏
堤埽准备河水复行故道此莫大之役不赀之费也孝
先当于建议之初首论其事待朝廷上下熟议而行今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4b 页 WYG0440-0169d.png
孝先便将此役作常程熟事行与北外监丞司令一面
管认意望败事之后归罪他人其为欺罔实骇群听其
馀患害未易悉数但臣采察众论以为此役不可不罢
若今岁罢役不过枉费九百万物料虚役二万兵工若
更接续兴修则来岁当役数十万人仍费三千馀万此
外民劳之极变故横生嗟怨之声足以复致水旱若将
三千万物料钱作数年因水所欲行之地稍立堤防增
卑培薄数年之后必渐安流何苦徇一夫之私计逆万
管认意望败事之后归罪他人其为欺罔实骇群听其
馀患害未易悉数但臣采察众论以为此役不可不罢
若今岁罢役不过枉费九百万物料虚役二万兵工若
更接续兴修则来岁当役数十万人仍费三千馀万此
外民劳之极变故横生嗟怨之声足以复致水旱若将
三千万物料钱作数年因水所欲行之地稍立堤防增
卑培薄数年之后必渐安流何苦徇一夫之私计逆万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5a 页 WYG0440-0170a.png
人之公论以兴必不可成之役乎此臣所谓措置不当
之咎也臣窃见仁宗朝名臣欧阳脩为学士日有脩河
议状二篇虽当时事宜而其所画利害措置方略颇切
今日之事臣以为可用故辄缮写进呈自祖宗以来除
委任执政外仍以侍从近臣为耳目请间论事殆无虚
日今自垂帘已来除执政台谏开封尹外更无人得对
惟有迩英讲读犹获亲近清光若复瘖默不言则是耳
目殆废臣受恩深重不敢观望上下苟为身谋谨备录
之咎也臣窃见仁宗朝名臣欧阳脩为学士日有脩河
议状二篇虽当时事宜而其所画利害措置方略颇切
今日之事臣以为可用故辄缮写进呈自祖宗以来除
委任执政外仍以侍从近臣为耳目请间论事殆无虚
日今自垂帘已来除执政台谏开封尹外更无人得对
惟有迩英讲读犹获亲近清光若复瘖默不言则是耳
目殆废臣受恩深重不敢观望上下苟为身谋谨备录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5b 页 WYG0440-0170b.png
今日进读之言上陈圣鉴臣无任恐栗待罪之至
轼为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乞开杭州西湖状
奏曰臣闻天下所在陂湖河渠之利废兴成毁皆若有
数惟圣人在上则兴利除害易成而难废昔西汉之末
翟方进为丞相始决坏汝南鸿隙陂父老怨之歌曰坏
陂谁翟子威饭我豆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言者两
黄鹄盖民心之所欲而托之天以为有神下告我也孙
皓时吴郡上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壅塞今忽开通长
轼为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乞开杭州西湖状
奏曰臣闻天下所在陂湖河渠之利废兴成毁皆若有
数惟圣人在上则兴利除害易成而难废昔西汉之末
翟方进为丞相始决坏汝南鸿隙陂父老怨之歌曰坏
陂谁翟子威饭我豆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言者两
黄鹄盖民心之所欲而托之天以为有神下告我也孙
皓时吴郡上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壅塞今忽开通长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6a 页 WYG0440-0170c.png
老相传此湖开天下平皓以为己瑞已而晋武帝平吴
由此观之陂湖河渠之𩔖久废复开事关兴运虽天道
难知而民心所欲天必从之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
眉目盖不可废也唐长庆中白居易为刺史方是时湖
溉田千馀顷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
自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熙宁中臣
通判本州则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
之间遂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
由此观之陂湖河渠之𩔖久废复开事关兴运虽天道
难知而民心所欲天必从之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
眉目盖不可废也唐长庆中白居易为刺史方是时湖
溉田千馀顷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
自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熙宁中臣
通判本州则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
之间遂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6b 页 WYG0440-0170d.png
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
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臣愚无知窃谓西湖有不
可废者五天禧中故相王钦若始奏以西湖为放生池
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自是以来每岁四月八日郡人
数万会于湖上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皆西北向稽
首仰祝千万岁寿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
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此西湖之不可废者一也杭
之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
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臣愚无知窃谓西湖有不
可废者五天禧中故相王钦若始奏以西湖为放生池
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自是以来每岁四月八日郡人
数万会于湖上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皆西北向稽
首仰祝千万岁寿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
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此西湖之不可废者一也杭
之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7a 页 WYG0440-0171a.png
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百万生聚待
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
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其势必自耗散此西湖之
不可废者二也白居易作西湖石函记云放水溉田每
减一寸可溉十五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顷若蓄泄及
时则濒河千顷可无凶岁今虽不及千顷而下湖数十
里间茭菱榖米所获不赀此西湖之不可废者三也西
湖深阔则运河可以取足于湖水若湖水不足则必取
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
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其势必自耗散此西湖之
不可废者二也白居易作西湖石函记云放水溉田每
减一寸可溉十五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顷若蓄泄及
时则濒河千顷可无凶岁今虽不及千顷而下湖数十
里间茭菱榖米所获不赀此西湖之不可废者三也西
湖深阔则运河可以取足于湖水若湖水不足则必取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7b 页 WYG0440-0171b.png
足于江潮潮之所过泥沙浑浊一石五斗不出三岁辄
调兵夫十馀万功开浚而河行市井中盖十馀里吏卒
搔扰泥水狼藉为居民莫大之患此西湖之不可废者
四也天下酒官之盛未有如杭者也岁课二十馀万缗
而水泉之用仰给于湖若湖渐浅狭水不应沟则当劳
人远取山泉岁不下二十万功此西湖之不可废者五
也臣以侍从出膺宠寄目睹西湖有必废之渐有五不
可废之忧岂得苟安岁月不任其责辄已差官打量湖
调兵夫十馀万功开浚而河行市井中盖十馀里吏卒
搔扰泥水狼藉为居民莫大之患此西湖之不可废者
四也天下酒官之盛未有如杭者也岁课二十馀万缗
而水泉之用仰给于湖若湖渐浅狭水不应沟则当劳
人远取山泉岁不下二十万功此西湖之不可废者五
也臣以侍从出膺宠寄目睹西湖有必废之渐有五不
可废之忧岂得苟安岁月不任其责辄已差官打量湖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8a 页 WYG0440-0171c.png
上葑田计二十五万馀丈度用夫二十馀万功近者伏
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以本路饥馑特宽转运司
上供额斛五十馀万石出粜常平米亦数十万石约敕
诸路不取五榖力胜税钱东南之民所活不可胜计今
又特赐本路度牒三百而杭独得百道臣谨以圣意增
价召人中米减价出卖以济饥民而增减耗折之馀尚
得钱米约共一万馀贯石臣辄以此钱米募民开湖度
可得十万功自今月二十八日兴功农民父老纵观太
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以本路饥馑特宽转运司
上供额斛五十馀万石出粜常平米亦数十万石约敕
诸路不取五榖力胜税钱东南之民所活不可胜计今
又特赐本路度牒三百而杭独得百道臣谨以圣意增
价召人中米减价出卖以济饥民而增减耗折之馀尚
得钱米约共一万馀贯石臣辄以此钱米募民开湖度
可得十万功自今月二十八日兴功农民父老纵观太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8b 页 WYG0440-0171d.png
息以谓二圣既捐利与民活此一方而又以其馀弃兴
久废无穷之利使数千人得食其力以度此凶岁盖有
泣下者臣伏见民情如此而钱米有限所募未广葑合
之地尚存太半若来者不嗣则前功复弃深可痛惜若
更得度牒百道则一举募民除去净尽不复遗患矣伏
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少赐详览察臣所论西湖
五不可废之状利害卓然特出圣断别赐臣度牒五十
道仍敕转运提刑司于前来所赐诸州度牒二百道内
久废无穷之利使数千人得食其力以度此凶岁盖有
泣下者臣伏见民情如此而钱米有限所募未广葑合
之地尚存太半若来者不嗣则前功复弃深可痛惜若
更得度牒百道则一举募民除去净尽不复遗患矣伏
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少赐详览察臣所论西湖
五不可废之状利害卓然特出圣断别赐臣度牒五十
道仍敕转运提刑司于前来所赐诸州度牒二百道内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9a 页 WYG0440-0172a.png
契勘赈济支用不尽者更拨五十道价钱与臣通成一
百道使臣得尽力毕志半年之间目见西湖复唐之旧
环三十里际山为岸则农民父老与羽毛鳞介同泳圣
泽无有穷己臣不胜大愿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轼又奏曰熙宁中通判杭州时父老皆云苦运河淤塞
率三五年常一开浚不独劳役兵民而运河自州前至
北郭穿阛阓中盖十四五里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
骚然自胥吏壕砦兵级等皆能恐喝人户或云当于某
百道使臣得尽力毕志半年之间目见西湖复唐之旧
环三十里际山为岸则农民父老与羽毛鳞介同泳圣
泽无有穷己臣不胜大愿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轼又奏曰熙宁中通判杭州时父老皆云苦运河淤塞
率三五年常一开浚不独劳役兵民而运河自州前至
北郭穿阛阓中盖十四五里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
骚然自胥吏壕砦兵级等皆能恐喝人户或云当于某
卷二百五十二 第 19b 页 WYG0440-0172b.png
处置土某处过泥水则居者皆有失业之忧既得重赂
又转而之他及工役既毕则房廊邸舍作践狼籍园圃
隙地例成丘阜积雨荡濯复入河中居民患厌未易悉
数若三五年失开则公私壅滞以尺寸水行数伯斛舟
人牛力尽跬步千里虽监司使命有数日不能出郭者
询其所以频开屡塞之由皆云龙山浙江两间泥沙浑
浊积日稍久便及四五尺其势当然不足怪也寻刬刷
捍江兵士及诸色厢军得一千人七月之间开浚茆山
又转而之他及工役既毕则房廊邸舍作践狼籍园圃
隙地例成丘阜积雨荡濯复入河中居民患厌未易悉
数若三五年失开则公私壅滞以尺寸水行数伯斛舟
人牛力尽跬步千里虽监司使命有数日不能出郭者
询其所以频开屡塞之由皆云龙山浙江两间泥沙浑
浊积日稍久便及四五尺其势当然不足怪也寻刬刷
捍江兵士及诸色厢军得一千人七月之间开浚茆山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0a 页 WYG0440-0172c.png
盐桥二河各十馀里皆有水八尺自是公私舟船通利
三十年已来开河未有若此深快者然潮水日至淤塞
犹昔则三五年间前功复弃今于钤辖司前置一闸每
遇潮上则暂闭此闸候潮平水清复开则河过阛阓中
者永无潮水淤塞开淘骚扰之患诏从其请民甚便之
轼又乞相度开石门河状曰臣谨按史记秦始皇三十
六年东游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
中渡始皇帝以天下之力徇其意意之所欲出赭山桥
三十年已来开河未有若此深快者然潮水日至淤塞
犹昔则三五年间前功复弃今于钤辖司前置一闸每
遇潮上则暂闭此闸候潮平水清复开则河过阛阓中
者永无潮水淤塞开淘骚扰之患诏从其请民甚便之
轼又乞相度开石门河状曰臣谨按史记秦始皇三十
六年东游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
中渡始皇帝以天下之力徇其意意之所欲出赭山桥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0b 页 WYG0440-0172d.png
海无难而独畏浙江水波恶不敢径渡以此知钱塘江
天下之崄无出其右者臣昔通守此邦今又忝郡寄二
十年间亲见覆溺无数自温台明越往来者皆由西兴
径渡不涉浮山之险时有覆舟然尚希少自衢睦处婺
宣歙饶信及福建路八州往来者皆出入龙山沿溯此
江江水滩浅必乘潮而行潮自海门东来势若雷霆而
浮山峙于江中与鱼浦诸山相望犬牙错入以乱潮水
洄洑激射其怒自倍沙碛转移状如鬼神往往于渊潭
天下之崄无出其右者臣昔通守此邦今又忝郡寄二
十年间亲见覆溺无数自温台明越往来者皆由西兴
径渡不涉浮山之险时有覆舟然尚希少自衢睦处婺
宣歙饶信及福建路八州往来者皆出入龙山沿溯此
江江水滩浅必乘潮而行潮自海门东来势若雷霆而
浮山峙于江中与鱼浦诸山相望犬牙错入以乱潮水
洄洑激射其怒自倍沙碛转移状如鬼神往往于渊潭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1a 页 WYG0440-0173a.png
中涌出陵阜十数里旦夕之间又复失去虽舟师没人
不能前知其深浅以故公私坐视覆溺无如之何老弱
叫号求救于湍沙之间声未及终已为潮水卷去行路
为之流涕而已纵有勇悍敢往之人又多是盗贼利其
财物或因而挤之能自全者百无一二性命之外公私
亡失不知一岁凡几千万而衢睦等州人众地狭所产
五榖不足于食岁常漕苏秀米至桐庐散入诸郡钱塘
亿万生齿待上江薪炭而活以浮山之崄覆溺留碍之
不能前知其深浅以故公私坐视覆溺无如之何老弱
叫号求救于湍沙之间声未及终已为潮水卷去行路
为之流涕而已纵有勇悍敢往之人又多是盗贼利其
财物或因而挤之能自全者百无一二性命之外公私
亡失不知一岁凡几千万而衢睦等州人众地狭所产
五榖不足于食岁常漕苏秀米至桐庐散入诸郡钱塘
亿万生齿待上江薪炭而活以浮山之崄覆溺留碍之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1b 页 WYG0440-0173b.png
故此数州薪米常贵又衢婺睦歙等州及杭之富阳新
城二邑公私所食盐取足于杭秀诸场以浮山之崄覆
溺留碍之故官给脚钱甚厚其所亡失与依托风水以
侵盗者不可胜数此最其大者其馀公私利害未可以
一二遽数臣伏见宣德郎前权知信州军州事侯临因
葬所生母于杭州之南荡往来江滨相视地形访闻父
老参之舟人反复讲求具得其实建议自浙江上流地
名石门并山而东或因斥卤弃地凿为运河引浙江及
城二邑公私所食盐取足于杭秀诸场以浮山之崄覆
溺留碍之故官给脚钱甚厚其所亡失与依托风水以
侵盗者不可胜数此最其大者其馀公私利害未可以
一二遽数臣伏见宣德郎前权知信州军州事侯临因
葬所生母于杭州之南荡往来江滨相视地形访闻父
老参之舟人反复讲求具得其实建议自浙江上流地
名石门并山而东或因斥卤弃地凿为运河引浙江及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2a 页 WYG0440-0173c.png
溪谷诸水凡二十二里有奇以达于江又并江为岸度
潮水所向则用石所不向则用竹木凡八里有奇以达
于龙山之大慈浦自大慈浦北折扺小岭下凿岭六十
五丈以达于岭东之古河因古河稍加浚治东南行四
里有奇以达于今龙山之运河以避浮山之崄度用钱
十五万贯用捍江兵及诸郡厢军三千人二年而成臣
与前转运使叶温叟转运判官张璹躬往按视皆如临
言凡福建两浙士民闻臣与临欲奏开此河万口同声
潮水所向则用石所不向则用竹木凡八里有奇以达
于龙山之大慈浦自大慈浦北折扺小岭下凿岭六十
五丈以达于岭东之古河因古河稍加浚治东南行四
里有奇以达于今龙山之运河以避浮山之崄度用钱
十五万贯用捍江兵及诸郡厢军三千人二年而成臣
与前转运使叶温叟转运判官张璹躬往按视皆如临
言凡福建两浙士民闻臣与临欲奏开此河万口同声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2b 页 WYG0440-0173d.png
以为莫大无穷之利臣纵欲不言已为众论所迫势不
得默已臣闻之父老章献皇后临朝日以江水有皇天
荡之崄内出钱数十万贯筑长芦起僧舍以拯溺者又
见先帝以长淮之崄赐钱十万贯米十万石起夫九万
二千人以开龟山河今浮山之崄非特长芦龟山之比
而二圣仁慈视民如伤必将捐十五万缗以平此积崄
也谨昧死上临所陈开石门河利害事状一本及臣所
差观察推官董华用临之说约度功料及合用钱物料
得默已臣闻之父老章献皇后临朝日以江水有皇天
荡之崄内出钱数十万贯筑长芦起僧舍以拯溺者又
见先帝以长淮之崄赐钱十万贯米十万石起夫九万
二千人以开龟山河今浮山之崄非特长芦龟山之比
而二圣仁慈视民如伤必将捐十五万缗以平此积崄
也谨昧死上临所陈开石门河利害事状一本及臣所
差观察推官董华用临之说约度功料及合用钱物料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3a 页 WYG0440-0174a.png
状一本并地图一面伏乞降付三省看详或召临赴省
面加质问仍乞下本路监司或更特差官同共相视若
臣与临言不妄乞自朝廷擘画支赐钱物施行臣观古
今至事非知之难言之亦难在成之而已临之才干众
所共知臣谓此河非临不成伏望圣慈特赐访问左右
近臣必有知临者乞专差临监督此役不惟救活无穷
之性命完惜不赀之财物又使数州薪米流通田野市
井咏歌圣泽子孙不忘臣不胜大愿谨录奏闻伏候敕
面加质问仍乞下本路监司或更特差官同共相视若
臣与临言不妄乞自朝廷擘画支赐钱物施行臣观古
今至事非知之难言之亦难在成之而已临之才干众
所共知臣谓此河非临不成伏望圣慈特赐访问左右
近臣必有知临者乞专差临监督此役不惟救活无穷
之性命完惜不赀之财物又使数州薪米流通田野市
井咏歌圣泽子孙不忘臣不胜大愿谨录奏闻伏候敕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3b 页 WYG0440-0174b.png
旨
轼为翰林学士承旨又上奏曰臣窃闻议者多谓吴中
本江海太湖故地鱼龙之宅而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
常被水患盖理之当然不可复以人力疏治是殆不然
臣到吴中二年虽为多雨亦未至过甚而苏湖常三州
皆大水害稼至十七八今年虽为淫雨过常三州之水
遂合为一太湖松江与海渺然无辨者盖因二年不退
之水非今年积雨所能独致也父老皆言此患所从来
轼为翰林学士承旨又上奏曰臣窃闻议者多谓吴中
本江海太湖故地鱼龙之宅而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
常被水患盖理之当然不可复以人力疏治是殆不然
臣到吴中二年虽为多雨亦未至过甚而苏湖常三州
皆大水害稼至十七八今年虽为淫雨过常三州之水
遂合为一太湖松江与海渺然无辨者盖因二年不退
之水非今年积雨所能独致也父老皆言此患所从来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4a 页 WYG0440-0174c.png
未远不过四五十年耳而近岁特甚盖人事不脩之积
非特天时之罪也三吴之水潴为太湖湖之水溢为松
江以入海海水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
路而江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故吴中少水患昔
苏州已东官私船舫皆以篙行无陆挽者古人非不知
为挽路以松江入海太湖之咽喉不敢鲠塞故也自庆
历以来松江始大筑挽路建长桥植千柱水中宜不甚
碍而夏秋涨水之时桥上水常高尺馀况十里积石壅
非特天时之罪也三吴之水潴为太湖湖之水溢为松
江以入海海水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
路而江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故吴中少水患昔
苏州已东官私船舫皆以篙行无陆挽者古人非不知
为挽路以松江入海太湖之咽喉不敢鲠塞故也自庆
历以来松江始大筑挽路建长桥植千柱水中宜不甚
碍而夏秋涨水之时桥上水常高尺馀况十里积石壅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4b 页 WYG0440-0174d.png
土筑为挽路乎自长桥挽路之成公私漕运便之日葺
不已而松江始艰噎不快江水不快软缓而无力则海
之泥沙随潮而上日积不已故海口埋灭而吴中多水
患近日议者但欲发民浚治海口而不知江水艰噎虽
暂通快不过岁馀泥沙复积水患如故今欲治其本长
桥挽路固不可去惟有凿挽路于旧桥外别为千桥桥
谼各二丈千桥之积为二千丈水道松江宜加迅驶然
后官私出力以浚海口海口既浚而江水有力则泥沙
不已而松江始艰噎不快江水不快软缓而无力则海
之泥沙随潮而上日积不已故海口埋灭而吴中多水
患近日议者但欲发民浚治海口而不知江水艰噎虽
暂通快不过岁馀泥沙复积水患如故今欲治其本长
桥挽路固不可去惟有凿挽路于旧桥外别为千桥桥
谼各二丈千桥之积为二千丈水道松江宜加迅驶然
后官私出力以浚海口海口既浚而江水有力则泥沙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5a 页 WYG0440-0175a.png
不复积水患可以少衰臣之所闻大略如此而未得其
详旧闻常州宜兴县进士单锷有水学故召问之出著
吴中水利书一卷且口陈其曲折则臣言止得十二三
耳臣与知水者考论其书疑可施用谨缮写一本缴连
进上伏望圣慈深念两浙之富国用所恃岁漕都下米
百五十万石其他财赋供馈不可悉数而十年九涝公
私凋弊深可悯惜乞下臣言与锷书委本路监司躬亲
按行或差强干知水官吏考实其言图上利害臣不胜
详旧闻常州宜兴县进士单锷有水学故召问之出著
吴中水利书一卷且口陈其曲折则臣言止得十二三
耳臣与知水者考论其书疑可施用谨缮写一本缴连
进上伏望圣慈深念两浙之富国用所恃岁漕都下米
百五十万石其他财赋供馈不可悉数而十年九涝公
私凋弊深可悯惜乞下臣言与锷书委本路监司躬亲
按行或差强干知水官吏考实其言图上利害臣不胜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5b 页 WYG0440-0175b.png
区区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轼又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曰窃观三州之水为患滋
久较旧赋之入十常减其五六以日月指之则水之害
于三州逾五十年矣所谓三州者苏常湖也朝廷屡责
监司监司每督州县又间出使者寻按旧迹使讲明利
害之原然而西州之官求东州之利目未尝历览地形
之高下耳未尝讲闻湍流之所从来州县惮其经营百
姓厌其出力钧曰水之患天数也按行者驾轻舟于汪
轼又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曰窃观三州之水为患滋
久较旧赋之入十常减其五六以日月指之则水之害
于三州逾五十年矣所谓三州者苏常湖也朝廷屡责
监司监司每督州县又间出使者寻按旧迹使讲明利
害之原然而西州之官求东州之利目未尝历览地形
之高下耳未尝讲闻湍流之所从来州县惮其经营百
姓厌其出力钧曰水之患天数也按行者驾轻舟于汪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6a 页 WYG0440-0175c.png
洋之陂视之茫然犹擿埴索途以为不可治也间有忠
于国志于民深求而力究之然有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知其末而不知其本详于此而略于彼故有曰三州之
水咸注之震泽震泽之水东入于松江由松江以至于
海自庆历以来吴江筑长堤横截江流由是震泽之水
常溢而不泄以至壅灌三州之田此知其一偏者也或
又曰由宜兴而西溧阳县之上有五堰者古所以节宣
歙金陵九阳江之众水由分水银林二堰直趋太平州
于国志于民深求而力究之然有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知其末而不知其本详于此而略于彼故有曰三州之
水咸注之震泽震泽之水东入于松江由松江以至于
海自庆历以来吴江筑长堤横截江流由是震泽之水
常溢而不泄以至壅灌三州之田此知其一偏者也或
又曰由宜兴而西溧阳县之上有五堰者古所以节宣
歙金陵九阳江之众水由分水银林二堰直趋太平州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6b 页 WYG0440-0175d.png
芜湖后之商人由宣歙贩卖𥱼木东入二浙以五堰为
艰阻因相为之谋罔绐官中以废去五堰五堰既废则
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或遇五六月山水暴涨则皆入
于宜兴之荆溪由荆溪而入震泽盖上三州之水东灌
苏常湖也此又知其一偏者耳或又曰宜兴之有百渎
古之所以泄荆溪之水东入于震泽也今已湮塞而所
存者四十九条疏此百渎则宜兴之水自然无患此亦
知其一偏者也三者之论未尝参究得之既不详攻之
艰阻因相为之谋罔绐官中以废去五堰五堰既废则
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或遇五六月山水暴涨则皆入
于宜兴之荆溪由荆溪而入震泽盖上三州之水东灌
苏常湖也此又知其一偏者耳或又曰宜兴之有百渎
古之所以泄荆溪之水东入于震泽也今已湮塞而所
存者四十九条疏此百渎则宜兴之水自然无患此亦
知其一偏者也三者之论未尝参究得之既不详攻之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7a 页 WYG0440-0176a.png
则易破以锷视其迹自西五堰东至吴江岸犹之一身
也五堰则首也荆溪则咽喉也百渎则心也震泽则腹
也傍通太湖众渎则络脉众窍也吴江则足也今上废
五堰之固而宣歙池九阳江之水不入芜湖反东注震
泽下又有吴江岸之阻而震泽之水积而不泄是犹有
人焉桎其手縳其足塞其众窍以水沃其口沃而不已
腹满而气绝视者恬然犹不谓之已死今不治吴江岸
不疏诸渎以泄震泽之水是犹沃水于人不去其手桎
也五堰则首也荆溪则咽喉也百渎则心也震泽则腹
也傍通太湖众渎则络脉众窍也吴江则足也今上废
五堰之固而宣歙池九阳江之水不入芜湖反东注震
泽下又有吴江岸之阻而震泽之水积而不泄是犹有
人焉桎其手縳其足塞其众窍以水沃其口沃而不已
腹满而气绝视者恬然犹不谓之已死今不治吴江岸
不疏诸渎以泄震泽之水是犹沃水于人不去其手桎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7b 页 WYG0440-0176b.png
不解其足缚不除其窍塞恬然安视而已诚何心哉然
而百渎非不可治五堰非不可复吴江岸非不可去盖
治之有先后且未筑吴江岸已前五堰其废已久然而
三州之田尚十年之间熟有五六五堰犹未为大患自
吴江筑岸已后十年之间熟无一二欲具验之阅三州
岁赋所入之数则可见矣且以宜兴百渎言之古者所
以泄西来众水入震泽而终归于海盖震泽吐纳众水
今纳而不吐锷窃视熙宁八年时虽大旱然连百渎之
而百渎非不可治五堰非不可复吴江岸非不可去盖
治之有先后且未筑吴江岸已前五堰其废已久然而
三州之田尚十年之间熟有五六五堰犹未为大患自
吴江筑岸已后十年之间熟无一二欲具验之阅三州
岁赋所入之数则可见矣且以宜兴百渎言之古者所
以泄西来众水入震泽而终归于海盖震泽吐纳众水
今纳而不吐锷窃视熙宁八年时虽大旱然连百渎之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8a 页 WYG0440-0176c.png
田皆鱼游鳖处之地低污之甚也其田去百渎无多远
而田之苗是时亦皆旱死何哉盖百渎及傍穿小港渎
历年不遇旱皆为泥沙堙塞与平地无异矣虽去震泽
甚迩民力难以私举时官又无留意疏导者苗卒归乎
槁死自熙宁八年迄今十四载其田即未有可耕之日
岁岁诉潦民益憔悴昔嘉祐中邑尉阮洪深明宜兴水
利方是时吴中水洪屡上书监司乞开通百渎监司允
其请遂鸠工于食利之民疏导四十九条是年大熟此
而田之苗是时亦皆旱死何哉盖百渎及傍穿小港渎
历年不遇旱皆为泥沙堙塞与平地无异矣虽去震泽
甚迩民力难以私举时官又无留意疏导者苗卒归乎
槁死自熙宁八年迄今十四载其田即未有可耕之日
岁岁诉潦民益憔悴昔嘉祐中邑尉阮洪深明宜兴水
利方是时吴中水洪屡上书监司乞开通百渎监司允
其请遂鸠工于食利之民疏导四十九条是年大熟此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8b 页 WYG0440-0176d.png
百渎之验岁水旱皆不可不开也宜兴所利非止百渎
而已东则有蠡河横亘荆溪东北透湛渎东南接罨画
溪昔范蠡所凿与宜兴之西蠡运河皆以昔贤名呼其
蠡河遇大旱则浅淀中旱则通流又有孟泾泄滆湖之
水入震泽其他沟渎淀塞其名不可缕举夫吴江岸界
于吴松江震泽之问岸东则江岸西则震泽江之东则
大海也百川莫不趋海自西五堰之上众川由荆溪入
震泽注于江由江归于海地倾东南其势然也自庆历
而已东则有蠡河横亘荆溪东北透湛渎东南接罨画
溪昔范蠡所凿与宜兴之西蠡运河皆以昔贤名呼其
蠡河遇大旱则浅淀中旱则通流又有孟泾泄滆湖之
水入震泽其他沟渎淀塞其名不可缕举夫吴江岸界
于吴松江震泽之问岸东则江岸西则震泽江之东则
大海也百川莫不趋海自西五堰之上众川由荆溪入
震泽注于江由江归于海地倾东南其势然也自庆历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9a 页 WYG0440-0177a.png
二年欲便粮运遂筑北堤横截江流五六十里遂致震
泽之水常溢而不泄浸灌三州之田每至五六月之间
湍流峻急之时视之则吴江岸之东水常低岸西之水
不下一二尺此堤岸阻水之迹自可览也又睹岸东江
尾与海相接之处污淀茭芦丛生沙泥涨塞而又江岸
之东自筑岸已来沙涨成一村昔为湍流奔涌之地今
为民居民田桑枣场圃吴江县由是岁增旧赋不少虽
然增一邑之赋反损三州之赋不知几百倍耶夫江尾
泽之水常溢而不泄浸灌三州之田每至五六月之间
湍流峻急之时视之则吴江岸之东水常低岸西之水
不下一二尺此堤岸阻水之迹自可览也又睹岸东江
尾与海相接之处污淀茭芦丛生沙泥涨塞而又江岸
之东自筑岸已来沙涨成一村昔为湍流奔涌之地今
为民居民田桑枣场圃吴江县由是岁增旧赋不少虽
然增一邑之赋反损三州之赋不知几百倍耶夫江尾
卷二百五十二 第 29b 页 WYG0440-0177b.png
昔无茭芦壅障流水今何致此盖未筑岸之前源流东
下峻急筑岸之后水势迟缓无以涤荡泥沙以至增积
而茭芦生茭芦生则水道狭水道狭则流泄不快虽欲
震泽之水不积其可得耶今欲泄震泽之水莫若先开
江尾茭芦之地迁沙村之民运其所涨之泥然后以吴
江岸凿其土为木桥千所以通粮运每桥用耐水土木
㯠二条各长二丈五尺横梁三条各长六尺柱六条各
长二丈除首尾占阁外可得二丈馀谼道每一里计三
下峻急筑岸之后水势迟缓无以涤荡泥沙以至增积
而茭芦生茭芦生则水道狭水道狭则流泄不快虽欲
震泽之水不积其可得耶今欲泄震泽之水莫若先开
江尾茭芦之地迁沙村之民运其所涨之泥然后以吴
江岸凿其土为木桥千所以通粮运每桥用耐水土木
㯠二条各长二丈五尺横梁三条各长六尺柱六条各
长二丈除首尾占阁外可得二丈馀谼道每一里计三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0a 页 WYG0440-0177c.png
百六十步一里为桥十所计除占阁外可开水面二十
三丈每三十步一桥也一千条桥共开水面二千丈计
一十一里四十步也随桥谼开茭芦为港走水仍于下
流开白蚬安亭二江使太湖水由华亭青龙入海则三
州水患必大衰减常州运河之北偏乃江阴县也其地
势自河而渐低上自丹阳下至无锡运河之北偏古有
泄水入江渎一十四条曰孟渎曰黄汀堰渎曰东函港
曰北戚氏港曰五卸堰港曰梨溶港曰蒋渎曰欧渎曰
三丈每三十步一桥也一千条桥共开水面二千丈计
一十一里四十步也随桥谼开茭芦为港走水仍于下
流开白蚬安亭二江使太湖水由华亭青龙入海则三
州水患必大衰减常州运河之北偏乃江阴县也其地
势自河而渐低上自丹阳下至无锡运河之北偏古有
泄水入江渎一十四条曰孟渎曰黄汀堰渎曰东函港
曰北戚氏港曰五卸堰港曰梨溶港曰蒋渎曰欧渎曰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0b 页 WYG0440-0177d.png
魏渎泾曰支子港曰蠡渎曰牌(一作/碑)泾皆以古人名或
以姓称之昔皆以泄众水入运河立㪷门又北泄下江
阴之江今名存而实亡今存者无几二浙之粮船不过
五百石运河止可常存五六尺之水足可以胜五百石之
舟以其一十四处立为石碶㪷门每渎于岸北先筑堤
岸则制水入江若无堤防则水泛溢而不制将见灌浸
江阴之民田民居矣昔熙宁中有提举沈披者辄去五
卸堰走运河之水北下江中遂害江阴之民田为百姓
以姓称之昔皆以泄众水入运河立㪷门又北泄下江
阴之江今名存而实亡今存者无几二浙之粮船不过
五百石运河止可常存五六尺之水足可以胜五百石之
舟以其一十四处立为石碶㪷门每渎于岸北先筑堤
岸则制水入江若无堤防则水泛溢而不制将见灌浸
江阴之民田民居矣昔熙宁中有提举沈披者辄去五
卸堰走运河之水北下江中遂害江阴之民田为百姓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1a 页 WYG0440-0178a.png
所讼即罢提举亦尝被罪始欲以为利而适足以害之
此未达古人之智以至败事也切见近日钱塘进士余
默两进三州水利徒能备陈功力琐细之事殊不知本
末惟有言得常州运河晋陵至无锡一十四处置㪷门
泄水北下江阴大江虽三尺童子亦知如此可以为利
然余默虽能言㪷门一事合锷鄙策奈何无法度以制
入江之水行之则又岂止为一沈披耶又睹主簿张寔
进状言吴江岸为阻水之患泾函不通其言然则然矣
此未达古人之智以至败事也切见近日钱塘进士余
默两进三州水利徒能备陈功力琐细之事殊不知本
末惟有言得常州运河晋陵至无锡一十四处置㪷门
泄水北下江阴大江虽三尺童子亦知如此可以为利
然余默虽能言㪷门一事合锷鄙策奈何无法度以制
入江之水行之则又岂止为一沈披耶又睹主簿张寔
进状言吴江岸为阻水之患泾函不通其言然则然矣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1b 页 WYG0440-0178b.png
虽言吴江岸而不言措置水之术盖古之所创泾函在
运河之下用长㯠木为之中用铜轮力水冲之则草可
刈也置在运河底下暗走水入江今常州有东西二函
地名者乃此也昔治平中提刑元积中开运河尝开见
函管但见函管之内皆泥沙以谓功力甚大非可易复
遂已今先开凿江湖海故道堙塞之处泄得积水他日
治函管则可若未能开故道而先治函管是知末而不
知本也切见常州运河之北偏皆江阴低下之田常患
运河之下用长㯠木为之中用铜轮力水冲之则草可
刈也置在运河底下暗走水入江今常州有东西二函
地名者乃此也昔治平中提刑元积中开运河尝开见
函管但见函管之内皆泥沙以谓功力甚大非可易复
遂已今先开凿江湖海故道堙塞之处泄得积水他日
治函管则可若未能开故道而先治函管是知末而不
知本也切见常州运河之北偏皆江阴低下之田常患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2a 页 WYG0440-0178c.png
积水难以耕植今河上为㪷门河下筑堤防以管水入
江百姓由是缘此河堤可以作田围此泄水利田之两
端也宜兴县西有夹苧干渎在金坛宜兴武进三县之
界东至滆湖及武进县界西南至宜兴北至金坛通接
长塘湖西接五堰茅山薛步山水直入宜兴之荆溪其
夹苧干盖古之人亦所以泄长塘湖东入滆湖泄滆湖
之水入大吴渎塘口渎白鱼湾高梅渎四渎及白鹤溪
而北入常州之运河由运河而入一十四条之港北入
江百姓由是缘此河堤可以作田围此泄水利田之两
端也宜兴县西有夹苧干渎在金坛宜兴武进三县之
界东至滆湖及武进县界西南至宜兴北至金坛通接
长塘湖西接五堰茅山薛步山水直入宜兴之荆溪其
夹苧干盖古之人亦所以泄长塘湖东入滆湖泄滆湖
之水入大吴渎塘口渎白鱼湾高梅渎四渎及白鹤溪
而北入常州之运河由运河而入一十四条之港北入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2b 页 WYG0440-0178d.png
大江今一十四条之港皆名存而实亡累有知利便者
献议朝廷欲依古开通北入运河以注大江自滆湖长
塘湖两首各开三分之二为彼田户皆豪民不知利便
唯恐开凿已田阴构胥吏皆柅而不行元丰之间金坛
令曾长官奏请乞开朝廷又降指挥委江东及两浙两
路监司相度及近县官员相视又为彼豪民计构不行
傥开夹苧干通流则西来他州入震泽之水可以杀其
势深利于三州之田也锷熙宁八年岁遇大旱切观震
献议朝廷欲依古开通北入运河以注大江自滆湖长
塘湖两首各开三分之二为彼田户皆豪民不知利便
唯恐开凿已田阴构胥吏皆柅而不行元丰之间金坛
令曾长官奏请乞开朝廷又降指挥委江东及两浙两
路监司相度及近县官员相视又为彼豪民计构不行
傥开夹苧干通流则西来他州入震泽之水可以杀其
势深利于三州之田也锷熙宁八年岁遇大旱切观震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3a 页 WYG0440-0179a.png
泽水退数里清泉乡湖乾数里而其地皆有昔日丘墓
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知昔为民田今为太湖
也太湖即震泽也以是推之太湖宽广愈于昔时昔云
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
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锷又尝见低下之田昔人争
售之今人争弃之盖积年之水十无一熟积空头之税
或遇频年不收则饥饿丐殍鬻妻子以偿王租或置其
田舍其庐而逋至于酒坊处在水乡沽卖不行以致败
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知昔为民田今为太湖
也太湖即震泽也以是推之太湖宽广愈于昔时昔云
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
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锷又尝见低下之田昔人争
售之今人争弃之盖积年之水十无一熟积空头之税
或遇频年不收则饥饿丐殍鬻妻子以偿王租或置其
田舍其庐而逋至于酒坊处在水乡沽卖不行以致败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3b 页 WYG0440-0179b.png
阙者比年尤甚皆缘水伤下田不收故也锷又尝游下
乡切见陂啽之间亦多丘墓皆为鱼鳖之宅且古之葬
者不即高山则于平原陆野之间岂即水穴以危亡魂
耶尝得唐埋铭于水穴之中今犹存焉信夫昔为高原
今为污泽今之水不泄如古也昨熙宁间捡正张谔命
属吏殿丞刘悫相视苏秀二州海口诸浦渎为沙泥壅
塞将欲疏凿以快流水悫相视回申以谓若开海口诸
浦则东风驾海水倒注反灌民田谔谓悫曰地倾东南
乡切见陂啽之间亦多丘墓皆为鱼鳖之宅且古之葬
者不即高山则于平原陆野之间岂即水穴以危亡魂
耶尝得唐埋铭于水穴之中今犹存焉信夫昔为高原
今为污泽今之水不泄如古也昨熙宁间捡正张谔命
属吏殿丞刘悫相视苏秀二州海口诸浦渎为沙泥壅
塞将欲疏凿以快流水悫相视回申以谓若开海口诸
浦则东风驾海水倒注反灌民田谔谓悫曰地倾东南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4a 页 WYG0440-0180a.png
百川归海古人开诸海浦所以通百川也若反灌民田
古人何为置诸浦耶百川东流则有常西流则有时因
东风虽致西流风息则其流亦复归于海其势然也凡
江湖诸浦港势亦一同悫虽信其如此然犹有说盖以
昔视诸浦无倒注之患而今乃有之盖昔无吴江岸之
阻诸浦虽暂有泥沙之壅然百川湍流浩急泥沙自然
涤荡随流以下今吴江岸阻绝百川湍流缓慢缓慢则
其势难以荡涤泥沙设使今日开之明日复合又闻秀
古人何为置诸浦耶百川东流则有常西流则有时因
东风虽致西流风息则其流亦复归于海其势然也凡
江湖诸浦港势亦一同悫虽信其如此然犹有说盖以
昔视诸浦无倒注之患而今乃有之盖昔无吴江岸之
阻诸浦虽暂有泥沙之壅然百川湍流浩急泥沙自然
涤荡随流以下今吴江岸阻绝百川湍流缓慢缓慢则
其势难以荡涤泥沙设使今日开之明日复合又闻秀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4b 页 WYG0440-0180b.png
州青龙镇入海诸浦古有七十二会盖古之人以为七
十二会曲折宛转者盖有深意以谓水随地势东倾入
海虽曲折宛转无害东流也若遇东风驾起海潮汹涌
倒注则于曲折之间有所回激而泥沙不深入也后人
不明古人之意而一皆直之故或遇东风海潮倒注则
泥沙随流直上不复有阻凡临江湖海诸港浦势皆如
此所谓今日开之明日复合者此也今海浦昔日曲折
宛转之势不可不复也夫利害挂于眉睫之间而人有
十二会曲折宛转者盖有深意以谓水随地势东倾入
海虽曲折宛转无害东流也若遇东风驾起海潮汹涌
倒注则于曲折之间有所回激而泥沙不深入也后人
不明古人之意而一皆直之故或遇东风海潮倒注则
泥沙随流直上不复有阻凡临江湖海诸港浦势皆如
此所谓今日开之明日复合者此也今海浦昔日曲折
宛转之势不可不复也夫利害挂于眉睫之间而人有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5a 页 WYG0440-0181a.png
所不知今欲泄三州之水先开江尾去其泥沙茭芦迁
沙上之民次疏吴江岸为千桥次置常州运河一十四
处之㪷门石碶堤防管水入江次开导临江湖海诸县
一切港渎及开通茜泾水既泄矣方诱民以筑田围昔
郏亶尝欲使民就深水之中叠成围岸夫水行于地中
未能泄积水而先成田围以狭水道当春夏湍流浩急
之时则水当涌行于田围之上非止坏田围且淹浸庐
舍矣此不智之甚也欲乞朝廷指挥下两浙转运司择
沙上之民次疏吴江岸为千桥次置常州运河一十四
处之㪷门石碶堤防管水入江次开导临江湖海诸县
一切港渎及开通茜泾水既泄矣方诱民以筑田围昔
郏亶尝欲使民就深水之中叠成围岸夫水行于地中
未能泄积水而先成田围以狭水道当春夏湍流浩急
之时则水当涌行于田围之上非止坏田围且淹浸庐
舍矣此不智之甚也欲乞朝廷指挥下两浙转运司择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5b 页 WYG0440-0181b.png
智力了干官员分布诸县则不越数月其工可毕所有
创桥疏通河港置㪷门利便制度不在规规而言也今
所画三州江湖溪海图一本但可观其大略港渎之名
亦布其一二耳欲见其详莫若下苏常湖诸县各画溪
河沟港图一本各言某河某渎通某县某处俟其悉上
合而为一图则纤悉若视于指掌之间也锷又睹秀州
青龙镇有安亭江一条自吴江东至青龙由青龙泄水
入海昔因监司相视恐走透商税遂塞此一江其江通
创桥疏通河港置㪷门利便制度不在规规而言也今
所画三州江湖溪海图一本但可观其大略港渎之名
亦布其一二耳欲见其详莫若下苏常湖诸县各画溪
河沟港图一本各言某河某渎通某县某处俟其悉上
合而为一图则纤悉若视于指掌之间也锷又睹秀州
青龙镇有安亭江一条自吴江东至青龙由青龙泄水
入海昔因监司相视恐走透商税遂塞此一江其江通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6a 页 WYG0440-0181c.png
华亭及青龙夫笼截商税利国能有几耶堰塞湍流其
害实大又况措置商税不为难事窃闻近日华亭青龙
人户相率陈状情愿出钱乞开安亭江见有状在本县
官吏未与施行近又访得宜兴西滆湖有二渎一名白
鱼湾一名大吴渎泄滆湖之水入运河由运河入一十
四处㪷门下江其二渎在塘口渎之南又有一渎名高
梅渎亦泄滆湖之水入运河由运河入㪷门在吴渎之
南近闻知苏州王觌奏请开海口诸浦锷切谓海口诸
害实大又况措置商税不为难事窃闻近日华亭青龙
人户相率陈状情愿出钱乞开安亭江见有状在本县
官吏未与施行近又访得宜兴西滆湖有二渎一名白
鱼湾一名大吴渎泄滆湖之水入运河由运河入一十
四处㪷门下江其二渎在塘口渎之南又有一渎名高
梅渎亦泄滆湖之水入运河由运河入㪷门在吴渎之
南近闻知苏州王觌奏请开海口诸浦锷切谓海口诸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6b 页 WYG0440-0181d.png
浦不可开今开之不逾日或遇东风则泥沙又合矣尝
观考工记曰善沟者水齧之善防者水淫之盖谓上水
湍流峻急则自然下水泥沙齧去矣今若俟开江尾及
疏吴江岸为桥与海口诸浦同时兴功则自然上流东
下齧去诸浦沙泥矣凡欲疏道必自下而上先治下则
上之水无不流若先治上则水皆趋下漫灭下道而不
可施功力其势理然也故今治三州之水必先自江尾
海口诸浦疏凿吴江岸及置常州一十四处之㪷门筑
观考工记曰善沟者水齧之善防者水淫之盖谓上水
湍流峻急则自然下水泥沙齧去矣今若俟开江尾及
疏吴江岸为桥与海口诸浦同时兴功则自然上流东
下齧去诸浦沙泥矣凡欲疏道必自下而上先治下则
上之水无不流若先治上则水皆趋下漫灭下道而不
可施功力其势理然也故今治三州之水必先自江尾
海口诸浦疏凿吴江岸及置常州一十四处之㪷门筑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7a 页 WYG0440-0182a.png
堤制水入江此与吴江两处分泄积水最为先务也然
锷观合开三州诸沟渎不必全藉官钱盖三州之民憔
悴之久人人乐开故半可以资食利户之力也今略举
其一二若开江尾疏吴江岸为桥迁吴江岸东一村之
民开地复为昔日之江置一十四处之㪷门并筑一十
四条堤制水入江开夹苧干白鹤溪白鱼湾大吴渎塘
口渎宜兴东蠡河已上非官钱不可开也若宜兴之横
塘百渎苏州之海口诸浦安亭江江阴之季子港春申
锷观合开三州诸沟渎不必全藉官钱盖三州之民憔
悴之久人人乐开故半可以资食利户之力也今略举
其一二若开江尾疏吴江岸为桥迁吴江岸东一村之
民开地复为昔日之江置一十四处之㪷门并筑一十
四条堤制水入江开夹苧干白鹤溪白鱼湾大吴渎塘
口渎宜兴东蠡河已上非官钱不可开也若宜兴之横
塘百渎苏州之海口诸浦安亭江江阴之季子港春申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7b 页 WYG0440-0182b.png
港下港黄田港利港宜兴之塘头渎及诸县凡有自右
泄水诸沟港浜渎尽可资食利户之力也莫若先下三
州及诸县抄录诸道江湖海一切诸港渎沟浜自古有
名者及供上丈尺料之功力之费或系官钱或系食利
私力期之以施工日月同日开凿同日疏放若或放水
有先后则上水奔涌东下冲损在下开未毕沟港以故
须同日决放也或者有谓昔人创望亭吕城奔牛三堰
盖为丹阳下至无锡苏州地形东倾古人创三堰所以
泄水诸沟港浜渎尽可资食利户之力也莫若先下三
州及诸县抄录诸道江湖海一切诸港渎沟浜自古有
名者及供上丈尺料之功力之费或系官钱或系食利
私力期之以施工日月同日开凿同日疏放若或放水
有先后则上水奔涌东下冲损在下开未毕沟港以故
须同日决放也或者有谓昔人创望亭吕城奔牛三堰
盖为丹阳下至无锡苏州地形东倾古人创三堰所以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8a 页 WYG0440-0182c.png
虑运河之水东下不制是以创堰以节之以通漕运自
熙宁治平间废去望亭吕城二堰然亦不妨纲运者何
耶锷曰昔之太湖及西来众水无吴江岸之阻又一切
通江湖海故道未尝堙塞故运河之水尝虑走泄入于
江湖之间是以置堰以节之今自庆历以来筑置吴江
岸及诸港浦一切堙塞是以三州之水常溢而不泄二
堰虽废水亦常溢去堰若无害今若泄江湖之水则二
堰尤宜先复不复则运河将见涸而粮运不可行此灼
熙宁治平间废去望亭吕城二堰然亦不妨纲运者何
耶锷曰昔之太湖及西来众水无吴江岸之阻又一切
通江湖海故道未尝堙塞故运河之水尝虑走泄入于
江湖之间是以置堰以节之今自庆历以来筑置吴江
岸及诸港浦一切堙塞是以三州之水常溢而不泄二
堰虽废水亦常溢去堰若无害今若泄江湖之水则二
堰尤宜先复不复则运河将见涸而粮运不可行此灼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8b 页 WYG0440-0182d.png
然之利害也又若宜兴创市桥去西津堰盖嘉祐中邑
尉阮洪上言监司就长桥东市邑中创一桥使运河南
通荆溪初开凿市街乃见昔日桥柱尚存地中咸谓古
为桥于此也又运河之西口有古西津堰今已废去久
矣且古之废桥置堰以防走透运河之水今也置桥废
堰以通荆溪则溪水常倒注入运河之内今之与古何
利害之相反耶锷以谓古无吴江岸众水不积运河高
于荆溪是以塞桥置堰以防泄运河之水也今因吴江
尉阮洪上言监司就长桥东市邑中创一桥使运河南
通荆溪初开凿市街乃见昔日桥柱尚存地中咸谓古
为桥于此也又运河之西口有古西津堰今已废去久
矣且古之废桥置堰以防走透运河之水今也置桥废
堰以通荆溪则溪水常倒注入运河之内今之与古何
利害之相反耶锷以谓古无吴江岸众水不积运河高
于荆溪是以塞桥置堰以防泄运河之水也今因吴江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9a 页 WYG0440-0183a.png
岸之阻众水积而常溢倒注运河之内是以创桥废堰
见利而不见害也今若治吴江岸泄众水则运河之水
再防走泄当于北门之外创一堰可也其利害盖如此
也或又曰切观诸县高原陆野之乡皆有塘圩或三百
亩或五百亩为一圩盖古之人停滀水以灌溉民田以
今视之其塘之外皆水塘之中未尝滀水又未尝植苗
徒牧养牛羊畜放凫雁而已塘之所创有何益耶锷曰
塘之为塘是犹堰之为堰也昔日置塘滀水以防旱岁
见利而不见害也今若治吴江岸泄众水则运河之水
再防走泄当于北门之外创一堰可也其利害盖如此
也或又曰切观诸县高原陆野之乡皆有塘圩或三百
亩或五百亩为一圩盖古之人停滀水以灌溉民田以
今视之其塘之外皆水塘之中未尝滀水又未尝植苗
徒牧养牛羊畜放凫雁而已塘之所创有何益耶锷曰
塘之为塘是犹堰之为堰也昔日置塘滀水以防旱岁
卷二百五十二 第 39b 页 WYG0440-0183b.png
今自三州之水久溢而不泄则置而为无用之地若决
吴江岸泄三州之水则塘亦不可不开以滀诸水犹堰
之不可不复也此亦灼然之利害矣苟堰与塘为无益
则古人奚为之耶盖古之贤人君子大智经营莫不除
害兴利出于人之未到后人之浅谋管见不达古人之
大智颠倒穿凿徒见其害而莫见其利也若吴江岸止
知欲便粮运而不知遏三州之水反以为害又若废青
龙安亭江徒知不漏商旅之税又不知反狭水道以遏
吴江岸泄三州之水则塘亦不可不开以滀诸水犹堰
之不可不复也此亦灼然之利害矣苟堰与塘为无益
则古人奚为之耶盖古之贤人君子大智经营莫不除
害兴利出于人之未到后人之浅谋管见不达古人之
大智颠倒穿凿徒见其害而莫见其利也若吴江岸止
知欲便粮运而不知遏三州之水反以为害又若废青
龙安亭江徒知不漏商旅之税又不知反狭水道以遏
卷二百五十二 第 40a 页 WYG0440-0183c.png
百川今之人所以戾古者凡如此也锷切观无锡县城
内运河之南偏有小桥由桥而南下则有小渎渎南透
梁溪渎有小堰名曰单将军堰自桥至梁溪其渎不越
百步堰虽有亦不渡船筏梁溪即接太湖昔所以为此
堰者恐泄运河之水昔熙宁八年是岁大旱运河皆旱
涸不通舟楫是时锷自武林过无锡因见将军堰既不
渡船筏而开是渎者古人岂无意乎因语与邑宰焦千
之曰今运河不通舟楫切睹将军堰接运河去梁溪无
内运河之南偏有小桥由桥而南下则有小渎渎南透
梁溪渎有小堰名曰单将军堰自桥至梁溪其渎不越
百步堰虽有亦不渡船筏梁溪即接太湖昔所以为此
堰者恐泄运河之水昔熙宁八年是岁大旱运河皆旱
涸不通舟楫是时锷自武林过无锡因见将军堰既不
渡船筏而开是渎者古人岂无意乎因语与邑宰焦千
之曰今运河不通舟楫切睹将军堰接运河去梁溪无
卷二百五十二 第 40b 页 WYG0440-0183d.png
百步之远古人置此堰渎意欲取梁溪之水以灌运河
千之始则以锷言为狂终则然之遂率民车四十二管
车梁溪之水以灌运河五日河水通流舟楫往来信夫
古人经营利害凡一沟渎皆有微意而今人昧之也尝
见苏州之茜泾昔范仲淹命工开导以泄积水以入于
海当时谏官不知苏州患在积水不泄咸上疏言仲淹
走泄姑苏之水盖不知其利而返以为害今茜泾自仲
淹之后未复开凿亦久堙塞锷存心三州水利凡三十
千之始则以锷言为狂终则然之遂率民车四十二管
车梁溪之水以灌运河五日河水通流舟楫往来信夫
古人经营利害凡一沟渎皆有微意而今人昧之也尝
见苏州之茜泾昔范仲淹命工开导以泄积水以入于
海当时谏官不知苏州患在积水不泄咸上疏言仲淹
走泄姑苏之水盖不知其利而返以为害今茜泾自仲
淹之后未复开凿亦久堙塞锷存心三州水利凡三十
卷二百五十二 第 41a 页 WYG0440-0184a.png
年矣每睹一沟一渎未尝不明古人之微意其间曲折
宛转皆非徒然也锷今日之议未始增广一沟一渎其
言与图符合若非观地之势明水之性则无以见古人
之意今并图以献惟执事者上之朝廷则庶几三州憔
悴之民有望于今日也
宛转皆非徒然也锷今日之议未始增广一沟一渎其
言与图符合若非观地之势明水之性则无以见古人
之意今并图以献惟执事者上之朝廷则庶几三州憔
悴之民有望于今日也
卷二百五十二 第 41b 页 WYG0440-0184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