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百 第 1a 页 WYG0438-062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
            明 杨士奇等 撰
  求言
宋哲宗元祐元年殿中侍御史孙升上奏曰臣闻古人有
言曰武王谔谔而昌桀纣默默而亡夫以一士之謇谔岂
足致成周之昌一人之循默安能速夏商之亡积累然也
何则謇谔之言达则壅蔽之患除壅蔽之患除则忠言日闻
卷二百 第 1b 页 WYG0438-0628d.png
忠言日闻则变止于未然祸消于未兆诗曰济济多士文王
以宁则其昌也不亦宜乎循默之风长则壅蔽之患成壅蔽
之患成则忠言不闻忠言不闻则变生于不测祸至于已然
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则其亡也
不亦宜乎壅蔽之伤国其患如此是以秦之盛强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而赵高咫尺以鹿名马则四海九州之
以乱为治以危为安以白为黑以贤为愚固无足怪是以民
穷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脩此壅蔽之极
卷二百 第 2a 页 WYG0438-0629a.png
而秦之所以亡也夫世之治乱系乎君子小人消长内
外而已天下君子寡而小人众君子常患乎在外而小
人常患乎居内是以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也然则朝
廷之有君子可不贵哉恭惟二圣临御以来首开言路
登用正人天下所谓忠信端良之士豪杰俊伟之才俱
收并用无有弃遗近世得人之盛未有如今日者也君
子日进而小人日退忠正日长而邪慝日消在廷济济
有成周之风此首开言路之效也臣愚不肖遭遇明时
卷二百 第 2b 页 WYG0438-0629b.png
获在言职尝蒙赐对亲承德音使尽言无间虽有过差
圣慈为之主张臣佩服训辞以谓自古圣帝明王欲治
求言之意不过如此而已伏惟皇帝陛下恭默不言太
皇太后陛下帘听庶政一日万机之微四海九州之远
深居房闼与共事者元老执政大臣尔今此数人者皆
至公而无私处事无一不当于理犹广达耳目杜渐防
微况未能皆至公而无私处事无一不当于理而陛下
乃于耳目之臣论议之际置党附之疑开小人之隙疑间
卷二百 第 3a 页 WYG0438-0629c.png
一开谗巧必作则君子不可胜诛而言者不安其职矣
言者不安其职则朋党比周之说胜卖直掠美之言入
则虽圣听不能无惑听惑则其弊必至于厌言言厌则
循默之风作壅蔽之患生忠言不复闻矣臣切恐非朝
廷之福也臣不胜大惧愿陛下深思往古之明戒无替
前日之训词除党附之疑心待端良之君子无使循默
之风作壅蔽之患生则天下幸甚
殿中侍御史林旦上奏曰广言路然后知得失达民情
卷二百 第 3b 页 WYG0438-0629d.png
然后知利病窃见去岁五月诏求谠言士民争欲自献
及详观诏语名虽求谏实欲拒言约束丁宁使不得观
望迎合犯令干誉终之以必行黜罚以恐惧之于是人
人相戒言将出而复止至于再申谕告方达天聪闻初
诏乃蔡确章惇造端其词尽出于惇今二人既去其馀
党常怀丑正恶直之心愿深留宸虑以折邪谋
三年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苏轼上奏曰臣近以目
昏臂痛坚乞一郡盖亦自知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以
卷二百 第 4a 页 WYG0438-0630a.png
处众伏蒙圣慈降诏不许两遣使者存问慰安天恩深
厚沦入骨髓臣谓此恩当以死报不当更计身之安危
故复起就职而职事清閒未知死所每因进读之间事
有切于今日者辄复尽言庶补万一昨日所读宝训有
云淳化二年上谓侍臣诸州牧监马多瘦死盖养饲失
时枉致病毙近令取十数槽寘殿庭下视其刍秣教之
养疗庶革此弊臣因进言马所以病盖将吏不职致圉
人盗减刍粟且不恤其饥饱劳逸故也马不能言无由
卷二百 第 4b 页 WYG0438-0630b.png
申诉故太宗至仁深哀怜之寘之殿庭亲加督视民之
于马轻重不同若官吏不得其人人虽能言上下隔绝不
能自诉无异于马马之饥瘦劳苦则有毙踣奔逸之忧
民之穷困无聊则有沟壑盗贼之患然而四海之众非
如养马可以寘之殿庭惟当广任忠贤以为耳目若忠
贤疏远谄佞在旁则民之疾苦无由上达秦二世时陈
胜吴广已屠三川杀李由而二世不知陈后主时隋兵
已渡江而后主不知此皆昏主不足道如唐明皇亲致
卷二百 第 5a 页 WYG0438-0630c.png
太平可谓明主而张九龄死李林甫杨国忠用事鲜于
仲通以二十万人没于云南不奏一人反更告捷明皇
不问以至上下相蒙禄山之乱兵已过河而明皇不知
也今朝廷虽无此事然臣闻去岁夏贼犯镇戎所杀掠
不可胜数或云至万馀人而边将乃奏云野无所掠其
后朝廷访闻委提刑司体量而提刑孙路止奏十馀人
乞朝廷先赐放罪然后体量实数至今迁延二年终未
结绝闻奏凡死事之家官所当恤若隐而不奏则生死
卷二百 第 5b 页 WYG0438-0630d.png
衔冤何以使人此岂小事而路为耳目之司既不随事
奏闻朝廷既行蒙蔽又乞放罪迁延侮玩一至于此臣
谓此风渐不可长驯致其患何所不有此臣之所深忧
也臣非不知陛下必已厌臣之多言左右必已献臣之
多事然受恩深重不敢自同众人若以此获罪亦无所
七年翰林学士范祖禹论求言疏曰臣闻禹戒舜曰后
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舜曰俞允若
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已从人
卷二百 第 6a 页 WYG0438-0631a.png
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后克艰厥后者知为君
难也臣克艰厥臣者知为臣不易也君知为君之难则
不可不求言于臣臣知为臣之难则不可不极言于君
如此则政乃治黎民化之敏于为德矣君知为君之难
此孔子所谓一言而可以兴邦也不知为君之难则所
乐者唯其言而人莫予违也夫为人君出言不善而人
莫敢违此孔子所谓一言而丧邦也舜知其如此故答
禹曰信如此则嘉言无所隐伏人臣得行其言则天下
卷二百 第 6b 页 WYG0438-0631b.png
之士愿立于朝故野无遗贤贤人皆在朝则万国咸宁
矣人君能尽天下之善言不遗天下之贤人又动必稽
于众舍已以从人故能不虐无告皆得其所不废困穷皆
得其养惟帝尧能之禹以道陈戒故以此告舜舜以尧
为法故以此荅禹其要在于听言用贤从众爱民而
已臣今日所讲孟子不敢劝齐王𤼵粟以救饥则与
此正相违齐王为民父母坐视齐国饥馑其民将转
死沟壑而孟子不敢复言譬之冯妇搏虎岂得嘉言
卷二百 第 7a 页 WYG0438-0631c.png
无所伏哉臣观齐王不忍一牛之死以羊易之非无仁
心也然而不能推爱牛之心而爱民见牛将死则知爱
之见民将死则不知爱是以民饥而不救此所以为不
仁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孟子非尧舜之道不敢陈
于王前孟子见之时少齐人见之时多譬如萌生之物一
日温之十日寒之虽欲其生岂可得哉此所以为不智也
齐王不仁不智由不能听言用贤也昔仁宗谓辅臣曰如
闻州郡尝于夏秋之际先奏时雨沾足稼穑豋茂后或灾
卷二百 第 7b 页 WYG0438-0631d.png
伤畏罪不敢以闻使民不得免赋租甚非长吏爱民之意
乃著令不罪州郡吏而听除民租又有奏水灾过实者有
司请加之罪仁宗曰州郡多奏祥瑞至于水旱之灾或抑
而不闻今守臣自陈垫坏官私庐舍意亦在民岂当加罪
也仁宗圣心恤民如此若使孟子遇仁宗之时岂有不言
者哉臣愿陛下以舜禹之言为法以仁宗之心为心以齐
王为戒知为君之难不可不求言求言不可不访问使嘉
言日闻贤人日进则四海生民幸甚仁宗故事伏乞常留
卷二百 第 8a 页 WYG0438-0632a.png
圣览
中书舍人孔武仲乞轮侍从官进对疏曰臣伏见前日
近臣论奏乞罢侍从官转对而专责以朝夕论思之效
朝廷寻已施行臣以谓论思者侍从之事然苟不持之
以法度则责无所归言与不言各从其意论思之效果
安在也昔唐太宗闻直谏则奖激之久不言事则诮薄
之风声所感群下自励是以终贞观之世中外无壅蔽
之事朝廷无佞媚之臣政理之效优出近世仁宗皇帝
卷二百 第 8b 页 WYG0438-0632b.png
尝御正阳门亲策群臣又尝开天章阁召执政八人赐
坐授以纸笔使条陈政事之要尝谓辅臣曰近日上封
言政事得失何其少也岂非言路壅塞所致乎英宗皇
帝尝谓范纯仁曰近日风俗可嘉群臣能屡来言事如
此人君日有益矣仁祖英宗汲汲求人言如此是以至
和嘉祐治平之政至今称颂昨日陛下亲御经筵许讲
读官进对凡预讲读者不过五六人陛下闻其规戒之
言亦多矣况侍从官不止五六人其能言天下之事者
卷二百 第 9a 页 WYG0438-0632c.png
固多患在未有以率之而已伏望远稽唐太宗及仁宗
英宗勤求人言之义近推经筵许侍臣进对之意轮流
侍从官二人进对令各陈所见择其是者推行之则转
对之法虽废论思之责犹在也
元祐中中书舍人陈轩上奏曰祖宗旧制诸道帅守使
者辞见之日并召对便殿非特可以周知利害亦可观
阅人才今视朝数刻而退惟执政大臣得在帝所或经
旬阅月台谏官乃得觐馀皆无因而前殆非所谓广览
卷二百 第 9b 页 WYG0438-0632d.png
兼听之道愿诏有司使如故事
绍圣元年知杭州曾肇乞诏天下皆得直言及百官次
对状曰臣闻自昔有为之君欲以收揽威柄脩立政事
一新海内之耳目则必公听并观大开言路使朝廷得
失民情利病百官忠邪贤不肖毕闻于上然后虚心审
察揆以古谊参以时变出于天下之公而无悖于前可
施于后者则断而行之出于一人之私而于前为无稽
于后为有弊者则绌而不用以此经纶天下之务酬酢
卷二百 第 10a 页 WYG0438-0633a.png
万物之变故能所为必成所欲必获古之兴王所以功
施一时泽及后世未有不出于此者伏惟皇帝陛下躬
至德开大明方且夙寤晨兴以总揽权纲更革时敝为
志然后𤼵德音下明诏使人人得直言时事无有所讳
以广聪明以通壅塞正在此时而中外寂然未闻有所
咨访此臣之所未谕也论者或曰方今宇内无事朝廷
清明陛下循守旧章足以称治尚何事于言哉臣切思
之斯言过矣何则舜之继尧无异道也方尧老而舜摄
卷二百 第 10b 页 WYG0438-0633b.png
固也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及其命九官则天地人神
草木鸟兽之政无所不举而终之命龙作纳言盖虽舜
之盛德又当极治之世所以通天下之情者犹不敢不
以言为急又况德未臻尧舜之盛世未若唐虞之治者
乎惟是臣下用事则或蔽于自私而恶闻其过于是多
为关防杜塞言者指鲠言正论为矫激以循默取容为
忠厚此则任事者之所便非朝廷之忠计也昔汉宣帝
之初上书者皆为二封领尚书者先𤼵副封所言不善
卷二百 第 11a 页 WYG0438-0633c.png
屏去不奏及魏相执政白去副封然后天下之情无不
上闻宣帝所以知人疾苦成中兴之功魏相所以总领
众职号称贤相者能去壅蔽故也陛下无有为之志则
已苟有志焉而不广开咨询访纳之路臣未见其可也
臣愚欲愿陛下明诏天下皆得直言又诏百官使以次
对谕以至诚求助之意责以尽忠无隐之谊其言而有
益则不惟纳用且加以赏言而无益则一切包容置而
不问如此则远近之人知陛下有求言之实有听言之
卷二百 第 11b 页 WYG0438-0633d.png
明孰不感激奋励应上之求哉虽然四海之大士民之
众不必人人皆知义理方陛下虚已下问之时岂无乘
间投隙以奸言私说惑乱圣听者此则在陛下听纳之
际有以辨之而已孔子曰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
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
守者其辞屈孟子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
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孔孟所以知言用此而已
盖人之以言接于我者不能使之齐而能使吾不为彼
卷二百 第 12a 页 WYG0438-0634a.png
之所惑者辨之有道故也辨之有道则虽奸言私说杂
陈于前安能移我之意哉苟畏其惑乱而遂废咨询是
何异忧噎而废食也臣愚待罪从官转徙五郡道路传
闻皆谓陛下圣质高明济以果断其志将以有为于天
下日夜倾耳以听德音而久之未有所闻辄因赐对首
敢以是为献伏惟留神采择
元符八年户部郎中曾巩乞复转对疏曰臣闻帝王即
位之初必有以顺天下之心答中外之望其为之有序
卷二百 第 12b 页 WYG0438-0634b.png
在知其要而已臣伏睹先帝嗣位以来忧勤恭俭日谨
一日神功圣德充塞天地固非臣言所能髣髴也陛下
继之承之任大责重然四海之广万事之烦亿兆之众
不可家至而人接之则欲达天下之情成天下之务岂
有他哉在广言路尔言路广则人人得尽其情人人得尽
其情则上无不闻之事下无不通之志政令之得失百姓
之休戚群臣之忠邪贤不肖虽在四方万里之外陛下不
出户庭不降几席可以周知而备见矣然后察政令之
卷二百 第 13a 页 WYG0438-0634c.png
得者则力行之弥纶未至者则损益之百姓之所愿欲
则与之百姓之所疾苦则除之显忠而去邪任贤而退
不肖夫然故上泽得以下及下情得以上闻百官有司
奉法遵职贵者不以崇高而敢肆贱者不以疏远而敢
欺陛下深处法宫之中端拱无为而天下治矣夫任已
聪明则其察愈详其蔽愈甚因众之聪明则所视者远
所听者周故先王设进善之旌立敢谏之鼓陈诽谤之
木又使瞽献书师箴䏂赋蒙诵工谏近臣尽规亲戚补
卷二百 第 13b 页 WYG0438-0634d.png
察彼岂聪明之不足哉知任已不如任众也舜之继尧
所守一道然舜初受命则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以谓
继治世者耳目尤不可以不广故也三代以还咨询访
纳固非一途然近世之所尝行祖宗之所已试则命百
官转对实今日之要务也昔唐太宗初即位延见群臣
或论往古成败或究民间利病每言及稼穑艰难则上下
相规务遵勤俭言及闾阎疾苦则君臣感叹议息征徭
故能创业垂统成贞观之治下至代宗每于紫宸听朝
卷二百 第 14a 页 WYG0438-0635a.png
常限三人奏事敢言者赏其尽规不言者责其隐默故
陆贽以谓谏虽未从且不深忤情苟有阻终获上通周
世宗即位之始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故能外强兵
威内脩政事而显德之政独高五代先帝熙宁之初亦
诏百官咸以次对故事不远行之非难此臣愚惓惓所
以有望于陛下也今学士大夫布满周行人有所怀皆
愿自竭但虑询求之未广听谏之未至尔陛下沛然𤼵
德音下恻怛之诏使之极言无有忌讳则孰不踊跃奋
卷二百 第 14b 页 WYG0438-0635b.png
励各罄所知以补聪明之万一哉陛下察其言之当者
纳之用之而劝之以赏言而未当或过于讦直者宽裕
色函而不加以罪非但举空文循故事而已如此则四
海之内知陛下有好问之美有听言之实忠谋谠论日
闻于上而阿䛕壅蔽之私不得行矣天下之情孰有郁
塞而不伸天下之务孰有怠废而不起者哉故臣愚过
计以谓今日之要务未有易此者也至于广收骨鲠敢
言之人充耳目之任敕左右侍从之官责以论思献纳
卷二百 第 15a 页 WYG0438-0635c.png
是皆朝廷之所素讲不待臣言而悉者也
哲宗时尚书右仆射范纯仁奏乞看详臣庶所上封章
疏曰臣窃见旱暵作沴两宫焦劳减膳责躬耸动群听
臣以辅政无状已与吕公著等同奏待罪乞行降黜夙
夜忧惧思所以消弭灾异之术上裨圣猷愚者千虑庶
或一得臣观前代多因灾异求访直言所以宣道人情
以消壅蔽自陛下临御之初即下诏许人实封言事当
时臣庶所上封章盈于万数其中必有可行之事可采
卷二百 第 15b 页 WYG0438-0635d.png
之言若收其爝火之微亦可补大明之照大臣不能遍
览有司惮于举行弃掷散遗稀获省录故未能上副陛
下求言之意也伏望特降圣旨下三省枢密院六曹寺
监将前来臣庶应诏所上封章后来不以行与不行据
元初承受到都大数目并令检寻进入然后择贤明近
臣专为总领仍许于尚书省閒曹及袐书省太常寺国
子监工府及应閒慢寺监司局内选择郎官丞簿博士
帖职教授等指射一二十员分擘看详逐旋节略紧切
卷二百 第 16a 页 WYG0438-0636a.png
大意同申三省其有关久远利害未可便行者即行下
当职官局及逐处监司州县相度给与日限具可否保
明闻奏其决然可行者便令执政进拟施行如此则必
得刍荛之言上裨尧舜之治
徽宗初即位中书舍人曾肇乞脩转对之制诏百官民庶
极言时政状曰臣伏读诗书见周成王即政之初咨嗟
求助至于再三群臣进戒亦皆至诚恳恻无所讳避然
考其时犹在除丧朝庙之后及康王嗣立自乙丑至癸
卷二百 第 16b 页 WYG0438-0636b.png
酉才九日而君臣更相训告如恐不及夫诗书所载固
非空言而康王累然在丧服之中上下相饬如此其急
岂非天位至重守之至难祗畏恐惧尤在其始故虽宅
忧之际虚心纳善亦不敢以已乎恭惟皇帝陛下聪明
恭俭天质夙成孝友慈仁形于言动自出居邸第虽未
有所施为而天下称颂以为贤主及践阼数日弛张废
置出于独断者莫不曲尽物情大慰民望则又天下欢
呼以为英主此诚宗庙社稷之福夷夏生灵之庆也然
卷二百 第 17a 页 WYG0438-0636c.png
臣以谓四海之远非一人视听之所能周万几之众非
一人思虑之所能给必须合天下之目为之视合天下
之耳为之听合天下之心为之思虑如是则陛下不视
而明不听而聪无思无为而天下治矣夫为此者非他
在开言路而已言路开则上无不闻之事下无不达之
情以之震举敝坏蠲除疾苦考覈能否判别忠邪唯陛
下之所欲为无施而不可也昔者以舜继尧所守一道
然犹明四目达四聪及禹继舜亦拜昌言在汉宣帝始
卷二百 第 17b 页 WYG0438-0636d.png
亲政事则诏民上书去其副封以防壅蔽唐太宗初即
位孙伏伽以小事谏太宗厚赐勉之以诱言者至于本
朝可谓平治而祖宗以来数诏百官使以次对神宗举而
行之于熙宁之初以兴起事功为后世法臣愿陛下远
观舜禹成康之所行近迹神考之故事修转对之制下
不讳之令明诏百官下及民庶使得极言时政无有所
隐然后陛下择其善者而行之且报之以赏大则加以
爵秩小则予之金帛其言不足采若狂妄牴牾者一切
卷二百 第 18a 页 WYG0438-0637a.png
置之不以为罪庶以鼓动天下敢言之气纾𤼵郁堙壅
塞之情当今先务无大于此愿陛下亟行之
右正言邹浩乞如神考故事诏侍从言事疏曰臣伏见
神考尝诏侍从官言事其略曰传曰近臣尽规以为荣
耻休戚与上同也今在此位者视朕过失与朝廷政事
之阙默而不言乃或私议窃叹盖以其责不在已夫岂
习见成俗以为当然其或有含章怀宝待倡而𤼵者也
宜令侍从官自今视朕与朝廷政事之阙无有巨细各
卷二百 第 18b 页 WYG0438-0637b.png
具章极言无隐噫言善而不用朕有厥咎道之而弗言
尔为不恭朕将用此考察在位所以事君之实而明黜
陟焉夫自五帝以来神圣超卓如我神考可谓群臣莫
能及矣然犹咨访阙失不敢忽如此今陛下宠待近臣
甚厚亦神考之用心顾近臣未必皆能上体圣意敢以
所见极言无隐欲望如神考故事特降诏书谕以至怀
庶几人人思自罄竭陛下从而览之岂唯兼收博采坐
以无事而臣下忠邪得失之情亦因以灼知而尽见此要
卷二百 第 19a 页 WYG0438-0637c.png
道也
宣和六年司封员外郎李光乞开言路劄子曰臣闻帝
王之美莫大于询谋治安之时尤先于警戒历观前代
有为之君虽聪明有馀而切直之言不绝于耳虽天下
大治而几微之慎不忘于怀恭惟皇帝陛下以睿智宽
仁之资膺祖宗积累隆平之业劳心求治几三十年华
夏乂安天地交泰符瑞之应史不绝书所谓太平盈成
之期实在今日陛下所当忧勤宵旰虚已以听纳群臣
卷二百 第 19b 页 WYG0438-0637d.png
所宜精白勉励夙夜以进戒而近岁以来士大夫狃于
因循宴安宠禄䛕佞成风至妄引荀卿有听从无谏诤
之说以杜塞言路多士盈庭莫敢开说是陛下有容纳
之德而群臣进拒绝之计朝政之阙失臣下之奸邪生
民之利病海内之休戚何由尽闻乎古人有言曰堂上
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盖言壅隔之
祻深也臣愚伏望陛下博延群臣明诏天下广众正之
路开不讳之门使忠良蹇谔之士有所规益而谠言进
卷二百 第 20a 页 WYG0438-0638a.png
倾邪谗巧之徒不得壅蔽而下情通实天下幸甚
徽宗时陈瓘论求言之诏未及旧弼劄子曰臣窃睹陛
下近因日食诏许中外臣民实封言事天下之忠言必
自此而进矣然而求言之诏普逮于臣民而乞言之礼
未加于黄耇窃虑耆德故老久去朝廷或在谪籍或已
得谢忠于徇国意欲有言泛然应诏则非旧弼之体密
贡封事则有强聒之嫌若非圣问俯及隆谦示敬则黄
耇之言或不乐告是以周家忠厚尊事黄耇秦穆改过
卷二百 第 20b 页 WYG0438-0638b.png
复询黄发诗书所载圣主之所宜行也愿因侧身惧变
之时明示养老乞言之礼必有嘉谟来助初政格王正
事无先于此伏望陛下上禀慈闱议而行之天下幸甚
瓘又论赏言者劄子曰臣近者传闻奉议郎郑敦义进士
何大正䓁皆以封事进言各沾恩赏所以开忠鲠之路践
前诏之语蒙蔽之患自此革矣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臣
窃以谓天下善言虽有可赏而朝廷推恩未可太遽赏而
太遽不能无弊古人有言曰言而有赏则恐拘介之士惮
卷二百 第 21a 页 WYG0438-0638c.png
赏而不言贪冒之人慕利而妄举自前者诏书之下人情
欢抃皆欲有言然而拘介之士意在忧国虽愿其言之见
听又以希赏而自嫌欲言不言终于蓄缩此不能无弊者
一也汉宣帝之初去封事之副而天下之言始得尽闻于
上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辄下杜延年评处后奏言常与
两府及廷尉分章当是之时封事虽多而人主不劳者以
宣帝左右有亲信可委之士也今陛下侍从之间可委之
士未见其人千章万疏独烦圣览人人希赏日日望恩陛
卷二百 第 21b 页 WYG0438-0638d.png
下躬自应副不无少劳非所以宁玉体而澄圣虑也此不
能无弊者二矣又上书之士各尽忠诚凡朝廷当密之机
未𤼵之命彼皆先揣其当然往往斥言而无避其事未经
行遣安可先赏言者今日之事盖有如此者矣此不能无
弊者三也又今年省试下第之人不减数千上封事者十
有三四临去复留意各有望自料所言可以得赏则皆指
日以待恩除望而有得然后欣悦臣恐朝廷恩命难以人
人而悦之也此不能无弊者四矣臣愚以谓此四弊者皆
卷二百 第 22a 页 WYG0438-0639a.png
生于推恩之遽臣愿陛下宣谕辅臣且赏敦义大正以
诱天下敢言之士自馀章疏有可取者并皆籍记姓名
将来一并推赏赏之既缓则拘介欲言之士却或无嫌
陛下万机之馀可以徐览朝廷当密之机必待先行而
后赏欲去复留之士可使悉心而俟命如此则四弊去
矣臣愚妄论事机冒犯天听惟陛下裁赦
钦宗靖康元年监察御史胡舜陟乞御史言事疏曰臣
窃以御史耳目之官以言为职故监察御史自唐以至本
卷二百 第 22b 页 WYG0438-0639b.png
朝皆论政事系官邪正与殿中侍御史同元丰绍圣著
在甲令至崇宁间大臣营私欲其便已遂变祖宗成宪
使人君无兼听之明而南台御史始有不言事者名存
实亡害治尤甚今多事之时以开言路为急伏望睿旨
下本台令增入监察御史言事之文以复祖宗之制
高宗建炎间枢密院编脩官胡铨上奏曰臣闻太平兴
国中有布衣皂囊献书者太宗嘉纳顾宰臣曰比降诏
书许言事是虽狂悖朕不加罪淳化中武程上疏狂瞽
卷二百 第 23a 页 WYG0438-0639c.png
大臣李昉请加黜削以惩之太宗责之曰朕曷尝以言
罪人哉臣以是知祖宗所以得天下定祻乱虽规模宏
远未易窥究大要纳谏最为盛美仰惟陛下宵旰图治
渴闻嘉言凡诏书为求言而下者十盖五六真有祖宗
求谏之风然比日中外论事之臣顾望畏忌𩔖多捃摭
细故无甚骨鲠以副青规之听臣实未喻臣闻康澄上
时政疏以谓天象变见不足惧直言不闻深可畏臣虽
愚戆无识窃观国家近事亦有不足惧而深可畏者欲
卷二百 第 23b 页 WYG0438-0639d.png
望陛下申饬百官明示以渴谏之旨使各直道而行尽
言无讳于以消天变而折敌冲则太平淳化之治其则
不远惟陛下留神毋忽
尚书右丞许景衡乞复转对劄子曰臣伏睹建隆诏书
臣僚转对并须指陈时政得失朝廷急务或刑狱冤滥
百姓疾苦近制每遇文德视朝许侍从官二员转对虽
放朝亦许封进比缘朝廷多事辄废不讲方当国步艰
难修举政事之时而论思献纳裨益国家乃侍臣之职
卷二百 第 24a 页 WYG0438-0640a.png
也欲乞详酌遵祖宗故事每月朔前后殿起居并许侍
从官转对或放朝亦令对进以副陛下虚已求言绍复
祖宗成宪之意
绍兴三十年正字周必大上奏曰臣闻事有大疑谋及
卿士著之洪范为世元龟我仁宗皇帝之在位也或御
资政殿召两府侍从而询天下之事或御迎阳门集两
制近臣而赐直言之目或开天章阁内出笔扎而使条
时政之当行者盖欲采在廷之善决当世之疑盛德成
卷二百 第 24b 页 WYG0438-0640b.png
功至今盖巍巍也陛下自临万宇备历百为凡曰事机
难逃圣鉴近者奋刚断起治功更易将臣举直错枉治
内之道已无可言惟是荆襄两淮地方数千里田亩未
尽辟民兵未尽精将置而弗恤与则或非固圉之策将
屯田以实塞与则必有生事之嫌此议者所以日夜为
言陛下所以宵旰轸虑而庙谟筹箸所以犹汲汲也夫
心术有限必因众人之智明臆度难精不若亲见之谋
审臣愿陛下监洪范之训法仁祖之规以此二疑条为
卷二百 第 25a 页 WYG0438-0640c.png
清问内询台谏侍从以殚众人之智外询沿边帅守以
尽亲见之谋俾之深思各以实对必使疆埸按堵盟约
无亏在我者备禦既脩而在彼者观听不惑然后陛下
与二三执政总其说之善者折衷而行之不过片言议
论定矣与夫日上螭头之奏时闻黈纩之聪泛为危言
而卒无可行名知大体而实则迂阔较其利害盖相万
也譬犹治疾当集良方苟无良方但言疾状虽云明脉
岂曰善医淹历岁时初亦何补思患豫备恐不其然伏
卷二百 第 25b 页 WYG0438-0640d.png
望圣明特垂睿断
高宗时胡寅上奏曰臣恭睹陛下虚心求言日昃不倦
凡职事官以上悉许面对资众谋屈群策以收恢复之
功德意甚美而比来待对之人隔下班次有五六日至
于旬时者卑官冗吏职有常守既尔徘徊不无妨废其
间嘉言谠论稽于上达又无以称陛下见贤若渴之心
臣愚欲望特降指挥凡当面对臣寮若遇其日引对未
及即令退具所欲论奏之言依祖宗时百官转对故事
卷二百 第 26a 页 WYG0438-0641a.png
实封于閤门进入则陛下有达聪之美臣子无底滞之
叹两得之矣
章谊乞详延多士论天下利害疏曰臣闻大厦之建非
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方今国势未宁边备
未设钱榖甲兵之问数至于庙堂军书羽檄之急交驰
于道路一日二日之间几微钜万陛下与二三执政之
臣朝思夕计固曰无遗酬对裁量固云不倦然而望治
之诚虽切于九重而算计见效靡凝于庶绩臣伏思之
卷二百 第 26b 页 WYG0438-0641b.png
此殆帝王之功未可以独致而群士之略所宜于遍举
以陛下天纵之圣固已不自恃其聪明而委之于执政
任事之人矣诚使执政任事之臣亦不敢自任其思虑
而资其策于天下智谋之士则何为而不成何求而不
获哉臣愿陛下设为一司详延天下习知治体之士使
之极谈天下之利害于政事则论其孰后孰先于法制
则论其孰用孰舍论财赋则如何而足论甲兵则如何
而强论都邑则何地可以宅中论征讨则何人在所燮
卷二百 第 27a 页 WYG0438-0642a.png
伐四民何由而得遂其生百吏何由而不失其职盗贼
充斥必有安集之方夷狄内侵必有攘却之策然后宰
相总持众美而定议于庙堂陛下公听并观而责成于
宰相如此则规模宏远来效可期矣传曰禹思天下有
溺者犹已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已饥之故孔席不
暇暖而墨突不及黔今天下饥溺甚矣此志士仁人遑
遑之日也收览群策共济当时之务以拯斯民之急非
陛下仁圣谁为之日中必熭操刀必割诚不可以少缓
卷二百 第 27b 页 WYG0438-0642b.png
惟圣主留神幸甚
试中书舍人李弥逊乞许内外职事官言事劄子曰臣
闻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舜有
大功二十皆取诸人此有天下不易之理况艰难之时
乎国家多事以来十有馀年大勋未集陛下深创前失
力图大计宸谟庙算固无遗策然万几至繁日不暇应
千虑之外有当却顾而预防者或隐于寻常不见之地
非赖众智未易明也夫今日当务之急政事不可不脩
卷二百 第 28a 页 WYG0438-0643a.png
而自治之方未举夷狄不可不备而善后之计未定有
志之士所深虑也臣愿陛下以此二事诏内外侍从官
及见任职事官以上使得悉陈之陛下与一二大臣慎
择而力行必有以上裨圣听助成恢复之功其在外官
令于所在州军实封投进行在官依面对例施行
起居郎洪遵乞修注官经筵奏事劄子曰臣不肖幸得以
记注陪侍经幄瞻望天威近在跬步至于御茗分珍华墩
锡坐皆非粪土小臣平生所敢觊望窃见春秋二讲每于
卷二百 第 28b 页 WYG0438-0643b.png
双日先期书历经筵官讲读毕许留身奏事脩注官虽与
签书未尝有奏事者皆云近例如此联名一历不应别
为二体臣伏闻元祐中起居舍人吕陶尝乞候讲读罢
臣僚再留奏事并许侍立以此观之讲退犹且入侍何
由不许奏事欲望睿慈下讲筵所依讲读官例施行
遵又经筵进故事曰仁宗皇帝谓辅臣曰比上封言政
事得失者何其少邪岂非言路壅塞所致乎其诏閤门
通进银台司登闻检鼓自今州县奏请及群臣表疏其
卷二百 第 29a 页 WYG0438-0643c.png
亟以闻
 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古之圣王以左右辅
 弼谏诤之臣为未足也则又设敢谏之鼓进善之旌
 诽谤之木下至百官官箴王阙百工庶人举得以言
 二帝三王之盛用此道也臣恭仰仁宗皇帝承三圣
 休业天下已安已治可以垂拱无为方且深惟远虑
 一命令之下一政事之出孳孳业业专以阙失为惧
 尝曰臣下能进忠言朕何惜夏禹之拜又语辅臣以
卷二百 第 29b 页 WYG0438-0643d.png
 封事之少丁宁告戒惟恐壅塞方时海宇又安俊杰
 居位臣寮所陈公车所奏一言片善朝至而夕行故
 能四十二年之间治功茂盛跨轶三五视汉唐为不
 足道窃谓有天下者当以仁宗皇帝为法
中书舍人周麟之上奏曰臣伏见陛下厉精为治勤求
民瘼刍辞舆诵博采兼听孳孳如不及四方利病至纤
至悉庶人得言之士大夫得言之监司郡守近民之吏
得言之此诚有虞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之时也陛下
卷二百 第 30a 页 WYG0438-0644a.png
求言之意闻之唯恐不行行之唯恐不尽而天下之所
望者亦如此故迩者士庶上书陈献利害及守臣到任
条具裕民事进降者甚多看详者不一然以臣观之大
要有三或施之于民而民利槩之以法而法通若此𩔖
者固无所疑朝廷皆以次施行矣有行之可以利民而
于旧法及一时指挥或大相牴牾或小有不合言既不
可尽废法亦不可轻议若此𩔖者臣亦各权其事之轻
重乞从朝廷随宜参酌可否矣其或自有见行成法州
卷二百 第 30b 页 WYG0438-0644b.png
县所当奉行而犹申请不已言者猥多览者易厌臣每
看详至此谓之无可施行则实有其弊设或一一申严
则不胜其繁凡若此者臣今欲并行𩔖聚总其条目取
自圣裁特降明诏戒谕郡县之吏使之明习条令罔或
容私遵守成宪毋致违戾究心夙夜悉意奉行庶几使
陛下爱养元元广谋从众之惠遍及寰宇无一夫不被
其泽天下幸甚
右正言陈渊上求言疏曰臣闻天地至大日月至明而
卷二百 第 31a 页 WYG0438-0644c.png
人之游乎覆载之中出乎照临之下皆其德也今使人
旦朝赞之暮夜誉之则人必以为得狂疾矣何则天地
日月非赞誉之所能益而亦无待乎人之赞誉也人主
之德其大如天地其明如日月盖其所当然者虽赞誉
何加焉故其平居所宜闻者切直之论而已虚辞饰说
以相媚悦非所急也且凡赞誉者非欺则䛕使欺且䛕
者得行其志人臣之利也而人主何利焉若夫切直之
言乃人主之利而又人臣之所不利故人主闻切直之
卷二百 第 31b 页 WYG0438-0644d.png
言常少而闻赞誉之语常多此不可不察也开道而求
諌和颜而受之犹惧不至况乐软熟喜便佞而恶闻其
过乎昔在崇观迄于宣和一时用人往往将顺者多而
正救者少驯致败乱职此之由诚愿推切直之为利监
赞誉之为害狂愚者虽甚必恕䛕佞者虽寡必远则下
情得以上通而天下治矣
渊又上奏曰臣闻昔之治世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
言庶人谤夫谤犹不废也非直不废而已舜之求言乃
卷二百 第 32a 页 WYG0438-0645a.png
立谤木是使人谤已也而周公之戒成王曰小人怨汝
詈汝则皇自敬德是又不禁人之詈已也由是言之后
世所谓谤讪之刑指斥之诛岂古之道哉祖宗之时谤
讪指斥之律盖有不得已行之者自绍圣已来至于宣
和之末何多也使诚有是事闻而改之可也又岂可以
一人之势而尽钳天下之公论乎若其无是事而文致
其罪则天下之士闻之将有藏其身而不见胶其口而
不言者矣此今日之祻所由致真宗朝有讼事投匦者
卷二百 第 32b 页 WYG0438-0645b.png
言涉不逊真宗录其所讼之事以示外廷曰若以其言
尽付之有司所冤未直而指斥之罪先加之矣真宗之
心与舜周公之意可谓不期而合者也后之子孙其可
不以为法乎陆贽曰谏者多表我之能好谏者直示我
之能贤谏者之狂愚明我之能恕谏者之漏泄彰我之
能从有一于兹皆为盛德人主欲知谏之有益斯言尽
之矣
渊又上奏曰臣闻人之所以恶闻其过者求已胜也而
卷二百 第 33a 页 WYG0438-0645c.png
不知求胜于人终莫能胜唯不求胜乃能胜人书曰予
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夫如是故能合天下之胜
已者资之以成已何虑乎不胜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
人必知之孟子曰古之君子过则改之盖圣人未尝无
过以人知之为幸而君子有过亦以改之为贵未闻有
恶闻其过者此所以有能有功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其为胜也不亦多乎何则今人之为不善其知而故为
之者固不足道有以善为之莫之觉而入于不善者是
卷二百 第 33b 页 WYG0438-0645d.png
其始于善不善特未明也有人于此指摘其瑕疵而讥
议之则其见闻智愚必有以胜于我矣若拒而不受彼
言之者固无所损而吾之不善自若也如取其言之善
以为一已之有是以天下之善为吾善也虽欲不胜人
其可得乎
渊又上奏曰臣闻太宗皇帝尝以里语告真宗曰道吾
恶者是吾师是虽人之常谈而圣人取之盖人主唯不
知其过故与乱同事而不自悟使闻其过而改之虽尧
卷二百 第 34a 页 WYG0438-0646a.png
舜可进也由是言之道吾恶者非吾师而何孔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夫不善者犹将内自省焉而以为师而况于攻吾之恶
乃所以进我于善也其可师也明矣仲虺之诰汤曰能
自得师者王如是而得师又岂因人而得之哉不因人而
得之夫是之谓自得人主能自得师则天下莫不归焉
其为王也孰禦
光宗淳熙五年翰林学士周必大上奏曰臣闻人主冕
卷二百 第 34b 页 WYG0438-0646b.png
旒蔽明黈纩塞聪其所以能明见万里者内寄耳目于
台谏外寄耳目于监司也今台谏既以所闻告于上矣则为监
司者自当数以所部利病献焉今除每岁刺举一二官吏外
鲜闻以某郡县之利当兴某郡县之害当除彻于陛下之前
者岂真无利害可言哉盖未尝周爰诹询之过也臣愿
明诏部刺史或月或季各以部内所当罢行之事仿成
周小行人所谓万民之利害政事教治刑政之逆顺与
夫作慝犯令丰凶和乐之书条具以闻母得用薄物细
卷二百 第 35a 页 WYG0438-0646c.png
故塞责如此则不惟陛下坐而周知天下之故亦可于
是稽其人之才否而诏黜陟矣
宁宗时袁说友乞来忠言疏曰臣切见陛下收采人才
寘在朝列必欲使之各尽所长以济事功臣观在廷之
臣𩔖皆谨守绳墨无所裨益如是则其谁不可为也陛
下忧勤宵旰于九重之上群臣无能为丝毫助者盖亲
近者少而疏远者多也陛下朝夕论事不过二三大臣
虽侍从台谏固已进见有时况于其下百执傥有奇谋
卷二百 第 35b 页 WYG0438-0646d.png
远虑安能为用踰二三岁始一轮对以疏贱之臣咫尺
天威方且惊惶畏慄之不暇尚安能从容言天下事哉
不过指摘细微以应故事遂使陛下有意听言未必
皆可采之言有心纳谏未必皆切直之谏至于一有施
为近臣则曰上意已有所向小臣则曰朝廷自有成谋
事有利害则皆缄默不言一或参差始尽言其不可间
有敢言之臣陛下又为之迁官进秩徒可来希意苟合
之士而清修端洁者又嫌于冒进而不肯言臣谓未行
卷二百 第 36a 页 WYG0438-0647a.png
其言而遽进其人乃所以杜言者路也遂使天下利害
陛下以一人之身而独任其责将何望于天下士哉虽
臣亦为大可愧也臣愿陛下明诏有司事有可否不间
侍从百执之臣不以轮对使各罄其忠其言可用虽无
谋援当力主其说未有成绩不可遽加进擢以为贤者
之嫌庶几群谋用而勋业济矣
都官郎官袁燮上奏曰臣不佞四月六日猥以庸陋获
对清光敷陈治道劝陛下以延访英髦读毕臣复口奏
卷二百 第 36b 页 WYG0438-0647b.png
申述延访之意谓陛下欲周知是非得失之实要在勤
于好问陛下首肯再三圣诏云问则明于是悚然深服
圣人谟训如此之简且切也退而与朝士言亦无不称
赞圣言之简要陛下既洞见此理臣以为必能日与贤
臣往复问答开广聪明期大有为于天下而侧听十旬
陛下端拱渊默尚如曩时臣窃惑焉岂圣意自有主耶
臣闻易之乾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乾君德也谓
学虽甚富而心有所疑不辨不明此所以贵乎问也中
卷二百 第 37a 页 WYG0438-0647c.png
庸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仲虺告成汤
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以是知勤于好问实帝王之盛
德陛下既知如是而明则当知夫反是而暗明则光辉
旁烛无所不通暗则是非得失懵然无辨岂不大相远
哉且今日在廷之臣孰有某善孰有某能孰可以当重
任孰可以办一职孰为人望所归孰为清议所贬陛下
能尽知之乎当今之务何者为纲何者为目何者当先
何者当后所未立者何事所未革者何弊陛下能尽知
卷二百 第 37b 页 WYG0438-0647d.png
之乎吏贵乎廉而贪浊者众吏贵乎良而惨酷者繁或
催累年积欠鞭箠不止或借朝廷威令罗织无辜此百
姓所以不堪其苦也陛下能尽知之乎将帅拥兵固有
忠于为国者矣而多徇私者固有勇于立功者矣而多
怯懦者固有勤于阅习者矣而多苟简者掊剋日甚名
籍多虚此缓急所以不可仗也陛下能尽知之乎凡此
数条臣窃料陛下未必尽知也夫以圣德纯茂而于此
未能尽知其故何哉亦惟端拱渊默而罕𤼵于清问而
卷二百 第 38a 页 WYG0438-0648a.png
已今宰执奏事陛下犹有所咨访自从臣近列得闻玉
音者寡矣况疏远者乎此国家之大患临政虽久而治
功未立皆由此也或以为人主一言之失史官书之天
下议之问而不当不如勿问臣窃谓不然自古帝王之
言岂能无失惟得贤臣开陈正救归于至善而已岂可
畏人之讥议而终于不问哉陛下诚能自今以往有疑
必问咨访宰执日益加详至于从臣之献纳台諌之奏
陈百官之轮对监司郡守之升殿者人人咨访究其所
卷二百 第 38b 页 WYG0438-0648b.png
蕴必将披沥肝胆效其忠诚而事无钜细岂有所不知
哉臣又闻皇太子天资英粹率由善道可谓盛德矣而
于接对宫僚之时亦罕有所访问盖非不欲问也其意
以为圣父渊默于上而子道亦当尔也臣尝观一介之
士欲自植立者苟有所疑亦必咨问况主器之重所关
甚大而可不以是为急乎此在陛下以身帅之陛下躬
好问之诚率之于上而以臣所奏宣示东宫晓然知
好问之益每一月具所与宫僚问答之语悉以上闻则
卷二百 第 39a 页 WYG0438-0648c.png
智虑日明德业日充诚宗社无疆之休也陛下毋忽臣

元世祖时赵天麟上策曰臣闻明堂之材非一树之枝
太平之功非一士之略以众人之听为听则其听益聪
以众人之视为视则其视益明尧有衢室之问舜有总
章之访兼天下之智悉天下之情故能文武圣神受皇
天之眷命温恭浚哲增玄德于无穷此帝王之极功古
今之共美也今国家体尧齐舜坐阜天民自先帝以来
卷二百 第 39b 页 WYG0438-0648d.png
乾坤再立日月重明一家之典式方新万姓之风俗渐
变太和方立厄运还来有共工崇伯之徒扇滔天方命
之祸上玄降鉴歼厥渠魁复用贤臣爰修治具然而覆
盆难照之地生灵无告之都馀风未殄盛化未弘知此
事者莫及官吏不加详问孰肯明言臣谓内外官僚并
膺天命或申风化或举宏纲或整治军民或监守营办
各居其职各掌其事斯皆达情弊之渊源见利害之精
微皆有区区为国之心坦坦至公之论以国家虽开言
卷二百 第 40a 页 WYG0438-0649a.png
路未尝专询于百官彼百官其意将曰布衣之人绰绰
馀裕无官守之拘而有言责之阶则上自朝廷下及军
民无非所当言者故敢言之也今吾辈既当职分职分
之外非所宜知进则恐有侵官之嫌退则自违忠恳之
志于是超然无惧敢陈仁义于王前者万无一二焉臣
窃惜国家之听览犹有所遗而百官之忠告未获尽伸
也唐文皇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中郎将常何武人
不涉学家客马周为条二十馀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
卷二百 第 40b 页 WYG0438-0649b.png
问之何以实对且言周忠孝人也此盖无学者假手于
人而为之亦足以见其友之何如也且方今山野草茅
之人白屋衡门之士犹使之上书陈言况内外之命官
乎伏望陛下增光鸾纸垂问鹓联旁及外路之官俾适
中心之愿天人之相通奚以审之帝王之一揆奚以行
之朝廷之美庆奚以增之古今之大体奚以施之守成
之治道奚以先之化刑之先后奚以言之纲常之正理
奚以本之外方之未服奚以来之闾阎之疾苦奚以救
卷二百 第 41a 页 WYG0438-0649c.png
之有司之私弊奚以革之食货之富庶奚以致之其此
等未能悉数者皆奚以问之凡省台院部及管民官五
品以上内外诸衙门三品以上官并各对之凡官品不
在限内而欲对者听凡无文者具实事凡所对在京师
者就呈都省在外者缴申所统达于都省都省未敢开
拆照视乃奏闻于上上命大臣议之于是都省判送礼
部礼部官察院官一同评议既定具呈都省都省及御
史台翰林院官议其可行者奏闻而行之凡言中者至
卷二百 第 41b 页 WYG0438-0649d.png
考加阶不中者无罪凡英材卓荦超绝伦流者别行不
次用度若然则国家之听览无遗百官之忠告获伸虞
书云明四目达四聪此亦其一也
天麟又上策曰臣闻国家之政或有弛张下民之心即
殊哀乐验于民而知其政听其声而见其情盖在心为
志𤼵言为诗诗有六义之分道无二端之异一言可以
蔽之思无邪焉耳矣所以众史掌于前圣人删于后三
百馀篇班于六经固非轻也岂惟此哉上世以来稗官
卷二百 第 42a 页 WYG0438-0650a.png
尝立九流之内小说预焉凡道听涂说之所造闾里小
知之所及亦使缀之而不忘庶或一言之可采也战国
而下总揽权纲以为狂夫之议鲜有得中圣人之书
足以为法是以天子不采诗诸侯不贡诗乐官
不达雅国史不明变惟汉武之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
于甘泉祭后土于汾阴乃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
赵之讴秦楚之风然帝徒能好名而不复察实故当时
之体断不能肩上世帝王之治也方今圣主拱极贤臣
卷二百 第 42b 页 WYG0438-0650b.png
毗政群生已遂四海咸宾又奚须市井闾阎之语哉但
以古今圣贤之所同者志于仁而已厚其民而已是则
同若夫政事之因时损益之中莭则不同也何则议结
绳之事于耀文之世岂能行乎谈无为之理于救弊之
际岂可从乎故虽有先王之陈迹而亦未能一一尽从
之也遂不免于旁搜远览博达群情庶乎殊涂而同归
百虑而一致也圣明开言路之后陈言者莫非通经典
之儒士习文法之吏员皆持大体以泛言未悉舆论而
卷二百 第 43a 页 WYG0438-0650c.png
备纪由是观之则市井闾阎之语亦寔不可弃者也昔
尧有四凶尧不能去及舜为相而去之非舜之明明于
尧也以舜之陶渔耕稼在下亲被其苦故知之也况天
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可不先于民乎
臣窃以为国家若立采风谣之官则下民之瘼可以知
矣守令之贤愚可以辨矣朝廷之得失可以闻而戒之
矣又审市价之高低则知民之所趋尚者矣察方俗之
善恶则知政之所当加者矣聆歌颂之和声则知法之
卷二百 第 43b 页 WYG0438-0650d.png
所当守者矣伏望陛下令绣衣使者巡行之兼采闾阎
风谣达之宪台凡政事之失者移文都省改张条目奏
闻丹阙付于随处行省而行之所以广仁恩也凡祝颂
之和者行下太常播为雅颂奏闻丹阙荐于天地宗庙
而歌之所以广孝敬也仁恩孝敬既广于上而百姓心
和于下矣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
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榖登朱
草生山不童泽不涸麟凤在郊薮龟龙游于沼此盖和
卷二百 第 44a 页 WYG0438-0651a.png
之至极也圣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此之谓欤
 
 
 
 
 
 
 
卷二百 第 44b 页 WYG0438-0651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