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a 页 WYG0437-05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八
           明 杨士奇等 撰
  选举
宋哲宗时殿中侍御史吕陶上奏曰臣窃以今日任官
之弊其轻且滥者惟郡守为甚也封疆千里生聚万众
休戚所系而不问能否一以资格用之为半刺两任有
荐者二人则得之矣侮法慢令戕民害物十郡之中常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b 页 WYG0437-0582d.png
有二三暗塞不治又有一二举天下亿兆之众十分而
言失其惠养者将半矣承流宣化乂何望焉方今朝廷
清明百度讲举优劳元元以固邦本惟恐一夫不获而
牧守之弊纷繷至此甚可痛也昔两汉盛时政平讼理
居安其业者皆循吏之效唐之贞观开元号为善治太
宗亦尝自择刺史志其姓名于屏风而用之当时名臣
如马周张九龄辈皆极言刺史不可轻任载在史册足
为龟鉴前日朝廷患监司不得其人乃诏近臣举用而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a 页 WYG0437-0583a.png
监司之选稍稍清矣至于郡守尤为亲民略而未议是
弃民也臣伏请诏内外待制太中大夫已上于通判资
序人内岁举堪知州二人朝廷更加审察送吏部籍记
名氏凡遇有阙先差有举主者如资任未及即差权知
其次方差资序合入人庶几牧守之职有以庇民循吏
之风无愧前古
陶又上奏曰臣伏谓朝廷差除之法大别有三自两府
而下至侍从官悉禀圣旨然后除授此中书不敢专也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b 页 WYG0437-0583b.png
自卿监而下及已经进擢或寄禄至中散大夫者皆由
堂除此吏部不敢预也自朝议大夫而下受常调差遣
者皆归吏部此中书不可侵也法度之设至详至密所
以防大臣之专恣革小人之侥倖也恭惟神宗在御深
究其弊凡堂选奏举之类并悉罢去以示大公之道始
因去年八月中执政申请以繁剧去处重法地分为词
收占吏部所用知州通判知县并在京库务寺监丞阙
六十馀处并归中书取旨选差之后除吏之弊私徇寖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a 页 WYG0437-0583c.png
多今天下州郡除别京大府并元系堂除处及取旨选
差并元属八路指射外其存于吏部以待常调者数极
少而员极多待次之士远至二三年近须一岁或有一
阙可就则中书取而差他人矣或受一阙而去则中书
又夺而惠他人矣处州之胡宗质睦州之李孝广滁州
之陈知新光州之燕介均州之刘斐永州之吴潜此六
郡者皆非元系堂除去处而中书取以差也吏部差王
照知海州栾子元通判瀛州方蒙知咸平县皆数月矣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b 页 WYG0437-0583d.png
中书乃以石麟之知海州胡及通判瀛州孙纯知咸平
县是皆夺而惠之也若谓胡宗质李孝广陈知新自提
举得替燕介系中散大夫石麟之曾任太常官皆非吏
部可差之人则当契勘堂除州郡而差不当取吏部见
使之阙及夺他人之已受者与也若谓朝廷慎择庶官
执政惟才是用则刘斐曾任知州以失入死罪责降吴
潜曾为运判以刻剥苛细罢官皆非所谓才者而近方
牵复并先除郡士论諠沸已谓不平然又有甚于此者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a 页 WYG0437-0584a.png
盖胡及尝为开封判官以不能检慎去职才送吏部便
得堂除孙纯以受赃致罪止缘宰相之妻族乃受畿邑
而皆夺他人之有而与之(胡及冲栾子元/孙纯冲方蒙)王说前知徐
州附会吴居厚掊敛害物得替归部忽除省郡为人所
弹乃罢其职今则差知密州陆师渊前知开封县税入
中限犹未造簿以弛慢冲替今则差知宿州且胡及送
吏部王说罢省郎皆是朝廷显责诏墨未乾而中书已
有选授告命之出不述所因陆师渊与刘斐吴潜均是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b 页 WYG0437-0584b.png
冲替而师渊又得元系堂除大郡(谓知/宿州)私曲纵横莫甚
于此是陛下黜之则执政升之陛下退之则执政进之
怨归于上而恩出于下非今日之所宜有也夫威福者
天子之所得专法度者大臣之所当守今大臣进退群
吏一出已意盖不守法度而欲专威福矣臣恐朝廷不
尊而纪纲紊乱当此之时宜戒其渐也伏愿圣慈将合
系堂除阙编为一等今后如有合得堂除之人只于前
项去处定差其曾经擢用而非次差替罢或责降牵复
卷一百六十八 第 5a 页 WYG0437-0584c.png
不送吏部者于合得堂除人之下别为一等依名次先
后与前项差遣并不得于吏部取阙差授及冲已授之
人所有元丰八年八月取旨选差条贯乞赐删改
刑部侍郎王觌上疏曰臣伏见吏部四选吏员之冗莫
甚今日而任使之际欲求乎秉德守义赴功称职之人
则常患其少论者惑之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今承
平之久陈力就列者以数万计其间蕴道义负才能富
学术者宜亦多矣然犹以少为患者何耶盖内不足者
卷一百六十八 第 5b 页 WYG0437-0584d.png
急于人知彼其贤廉既不汲汲于求知则朝廷之上知
之岂易哉孔子曰举尔所知虽使孔子为政而欲得贤
才之多亦不过使在位之人各举其所知而已今夫举
升陟改官者徒以应格近岁十科之荐所荐既众而朝
廷难于必用其科遂轻而缙绅视以为空文其势然也
臣窃谓科格固不可废若于科格之外间诏中外臣僚
素有才望其言可信者使特荐其所知一二人而试以
事夫人臣既以特旨荐士为宠而不敢忽又以其所主
卷一百六十八 第 6a 页 WYG0437-0585a.png
而观其所为主者之能否而赏黜之则应诏者孰不任
责庶几人才之出也
觌为右司谏时又上疏曰臣伏睹今年正月十七日敕
节文举经明行修人委州县当职官同状保任申监司
再加考察仍于𤼵解前牒报本州与充本州解额臣窃
以朝廷设经明行修之举非徒欲以得其人而任使又
将劝后进之士笃于学行也今若以州县所举之人充
本州解额则臣恐未足以劝学行而先有以败风俗矣
卷一百六十八 第 6b 页 WYG0437-0585b.png
夫古之所谓士者莫不以廉退自重也自以科举取士
而士之不能以廉退自重亦已久矣今天下州郡应举
者甚多而解额至狭凡挟筴读书而未免于干禄者莫
不有竞进之心也使经明行脩而被举者不在解额之
中则后进之士视其乡之经明行脩者其势必须出力
推荐而人人有君子长者之风矣使经明行脩而被举
者遂夺其解额则后进之士视其乡之经明行脩者其
势必有内怀忌疾而谤讟诋讦无不为者矣如此则学
卷一百六十八 第 7a 页 WYG0437-0585c.png
者之完人益少而经明行脩之举不几于废乎盖必然
之理也臣故曰若以州县所举之人充本州解额则臣
恐未足以劝学行而先有以败风俗也夫天下之风俗
浇薄淳厚不同岂皆其天性哉顾所以道之如何尔臣
伏望圣慈指挥于前项敕内改与充本州解额六字作
于本州解额外解𤼵庶可以久行而无弊也
 贴黄臣兼看详前项敕内逐路所举各有人数惟不
  及畿内恐是漏落不可谓王畿之内而无经明行
卷一百六十八 第 7b 页 WYG0437-0585d.png
  脩之人也亦乞指挥添入
觌又上奏曰臣窃以祖宗来台谏阙一员诏近臣荐二
员召对便殿去取选任一出上意执政大臣不得干预
盖台谏所以司察大臣过失若出大臣则朋附之人至
忠谠之路塞矣人主虽欲明目达聪虚心听纳嘉谋嘉
猷何缘而至哉近者监察御史阙二员命翰林学士御
史中丞共荐六人今闻所召者二人而已未审出于陛
下之意为复出宰执之意邪若出陛下之意则可然未
卷一百六十八 第 8a 页 WYG0437-0586a.png
应祖宗故事若出宰执进拟则权归大臣朝政阙失谁
复拟议此源既开臣恐异日台谏皆出大臣之门而陛
下孤立矣书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传曰庆赏刑威曰
君愿陛下念兹在兹今后近臣奉诏荐举台谏官并须
召对亲阅人才去取独出圣断庶使祖宗故事不废台
谏得人为多
毕仲游上言曰右臣今年三月准宣命入内充进士覆
考官及臣自守官以来累蒙差入试院对读考校熟见
卷一百六十八 第 8b 页 WYG0437-0586b.png
举人科场文字颇知诗赋经义取士利害之实自朝廷
议改科举欲具奏陈而臣备员府僚事务繁并猝猝无
须臾之暇得尽愚见今臣获解府事待罪儒馆而窃闻
士大夫所论科举之利害犹未有定说尚诗赋者则指
经义为易习难考而不言诗赋之名卑于经义尊经义
者则指诗赋为雕刻无用而不思经义于取士其实如
何诗赋经义之利害固以未决而又匿其所短暴其所
长此所以更相不信而无定说也夫诗赋非经义之比
卷一百六十八 第 9a 页 WYG0437-0586c.png
易见也使举子为声病偶俪之文章以应有司之求而
与读圣人之经原圣人之意而立其说则道之尊卑志
之远近不待言而可明矣然诗赋之行几五六百岁而
未厌自隋唐以来高才达识立功名有道艺者往往出
于其间经义之行无二十年天下已有倦色而亟复诗
赋岂尊且远者不足以济务而卑且近者反宜于世耶
盍亦要其本末终始而论之盖经术者古学也可以谋
道而不可以为科举之用诗赋者今学也可以为科举
卷一百六十八 第 9b 页 WYG0437-0586d.png
之用而不足以谋道今若使天下之士不为科举而治
经且如辅嗣之治易康成之治礼安国之治书杜预之
治春秋则虽举隋唐以来诗赋岂能及四人之所治如
纳四人于今日科举之间则亦化为举子之文章矣诗
赋经义之利害至此而见臣请明言之扬子曰天俄而
可度则其覆物也浅矣地俄而可测则其载物也薄矣
盖言圣人之经幽深闳远如天地之高厚非可以小道
治也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而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0a 页 WYG0437-0587a.png
汉唐诸儒亦多抱经白首然后名家近世如孙复治春
秋居太山者四十年始能贯穿自成一说人犹以为未
尽春秋之旨意而熙宁元丰之进士今年治经明年则
用以应举谓传注之学不足决得失则益以新说新说
不足决得失则益以佛老之书至于分章析字旁引曲
取以求合于有司圣人之经术遂但为卜利禄之具要
之应举得第而已岂有正心诚意治经术谋圣人之道
者哉臣愚不知以经义为科举者欲尊经术耶欲卑经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0b 页 WYG0437-0587b.png
术耶欲卑经术固无此理然使举子分章析字旁引曲
取以求合有司而为卜利禄之具则是欲尊经术而反
卑之诗赋之学固无益于圣人之经而圣人之经术不
为举子之所乱尚自若也士之有志者不害于科举之
外正心诚意治经谋道若曰治经为佛老之学与分章
析字旁引曲取者皆前在位者之所使今而不为何损
于经则既以经术为卜利禄之具使求合于有司得失
之虑交于目前臣恐后日在位者之所使有甚于前日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1a 页 WYG0437-0587c.png
者矣要之为术不善则己矣岂可逆知其无损此诗赋
经义之利害可得论者一也夫举子之取名第止问得
失而已既问得失则不得不趣时所尚故王安石在位
则经义欲合王安石司马光在位则经义欲合司马光
其小者不可胜论臣请论其大者王安石不治春秋熙
宁元丰之间经义遂废春秋一科而学者亦讳春秋不
言司马光治春秋元祐之间经义皆班班傅会春秋以
为说此可谓正心诚意治经谋道之人乎于圣人之道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1b 页 WYG0437-0587d.png
有损乎有益乎虽然不可以责举子也彼应举则必有
得失之虑既虑得失则不得不以经义取合于在位之
人王安石在位而经义不合安石则有司不敢取知有
司不取而应举则不若勿应而已矣天下应举者无虑
数十万人而人人皆以经义苟合于在位以卜利禄则
风俗伤败操行陵夷未必不由科举之致故诗赋虽为
无用然作圜丘象天赋则止赋圜丘象天而已矣作尧
舜性仁赋则止赋尧舜性仁而已矣虽欲取合于在位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2a 页 WYG0437-0588a.png
之人其路无由而取合固亦无益所以不为难臣者曰
废经义而用诗赋诗赋不可以取合若以策论合于在
位则如之何臣应曰以策论合于在位固所不幸而又
益以经义使为合岂嫌取合之少乎然科举之体常以
诗赋经义定去留策论定高下彼于去留之间无以取
合则为高下而取合者必少故治平之前以策论合在
位者未有如熙宁之后以经义合在位者甚众也此诗
赋经义之利害可得而论者二也夫取士之道古必有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2b 页 WYG0437-0588b.png
之乡举里选是也今朝廷若复乡举里选方得取士之
正是求贤也是求能也如谓乡举里选未可猝行则今
日之取士非敢必曰求贤亦非敢必曰求能特为科举
不可废而立法耳若曰求贤则诗赋经义均不知人之
贤否若曰求能则诗赋经义均不知人之能不能既贤
能不可以科举得则诗赋经义姑问其为科举之后便
与不便耳盖诗赋虽若无足为者而题目或出于经或
出于史或出于诸子百家而习诗赋者必须涉猎九经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3a 页 WYG0437-0588c.png
汎观子史知其节目精华始可从事而策论之中又自
有经义试取举人未罢诗赋之前策论之中所说经义
与既罢诗赋之后专治经义者校之相去几何而涉猎
汎观必粗知前言往行治乱得失而聪明特起之士因
此自见于世者甚众由是观之诗赋虽若无用而其术
能使举人粗知前言往行治乱得失而通于事是其名
则卑而施于科举偶得其术而便耳至于经义则不然
为书者不为诗为诗者不为易为易者不为礼为礼者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3b 页 WYG0437-0588d.png
不为春秋是知一经而四经不知也虽有策论而科举
之下论题自见所出易于为文策则人人皆挟策括以
待有司不出掌握举可问者具在其中非所以广学问
也虽多闻博识之士世自不乏而所治之书粗通策问
有备遂可以得名第其势不假留意于其他书史若非
常从旧日科举之人则所谓前言往行治乱得失虽众
所共知者亦或不知至有谓贾山为贾谊以建武为武
帝年号者由是观之经义虽如近古而用经义应举之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4a 页 WYG0437-0589a.png
人反昧于前言往行治乱得失殆无以自见于世是经
义之名则尊而施之科举偶非其术而不便耳而又自
隋唐以来高才达识立功名有道艺者往往出于诗赋
之科似有成效今朝廷必欲仿古以兴贤能则请俟复
乡举里选如止为科举不可废而立法则异日设官分
职凡所与天下之治者必多由科举而进非细事也则
诗赋经义之学不识当取施之科举已见成效与知其
术偶得者为之耶当取施之科举未见成效与知其术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4b 页 WYG0437-0589b.png
之不便者为之耶此诗赋经义之利害可得而论者三
也至于诗赋则有声律而易见经义则是散文而难考
诗赋所出之题取于诸书而无穷经义所问之目各从
本经而有尽诗赋则题目百变必是自作之文经义则
理趣相关可使他人之作诗赋则虽为预备足见举人
仓猝之才经义则易为牢笼多是举人在外所撰文字
诗赋则唯校工拙有司无适莫之心经义则各尚专门
试官多用偏见而去取如此小小利害难以究述今朝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5a 页 WYG0437-0589c.png
廷虽复诗赋以取士而诗赋之上犹存经义是诗赋经
义之利害均也若以经义为可行则无事复诗赋若以
经义为不可行则既复诗赋而又略存经义不过欲举
人词赋之外更知经耳虽然又非术也昔科举之未变
也诗赋以观其词采策论以观其经术与时务论题出
于六经是经术也策问而及经旨是亦经术也岂必名
为大义则谓之经术不名为大义则不谓之经术盖昔
之策论虽非大义而策问论题或出于易或出于礼或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5b 页 WYG0437-0589d.png
出于诗书或出于春秋无所不出则举人亦无所不留
意虽非纯于经者而诗书礼易春秋必泛达也今既诗
赋之外人治一经而为大义则策问论题必须避举人
专治而不敢出于五经之中举人知策问论题不出于
五经所以备有司者约矣则亦将为书者不为诗为诗
者不为易为易者不为礼为礼者不为春秋是亦知一
而四经不知也虽有诗赋而举人为诗赋留意与为经
旨而留意五经者取舍不同是诱之使浅驱之令狭也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6a 页 WYG0437-0590a.png
为今之策莫若专复诗赋以取士而不累于科举以进
治经之人专复诗赋以取士则隋唐以来高才达识功
名道艺或可以兼至不累于科举以进治经之人则圣
人之经旨庶不为科举之所乱若论今之举子已习经
义虽复诗赋而有不能为者则愿设嘉祐明经之科以
待不能为诗赋之人所取之数与推恩薄厚少增损于
嘉祐之制则人无难矣盖明经近于经义而术与今日
经义利害不同取明经常少取进士常多则天下之应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6b 页 WYG0437-0590b.png
举者将自化而为诗赋不以法制而渐复其旧术之善
者也以经义取士实虽不至而名近于古以诗赋取士
实则几矣而名不及于经义今区区者徒见朝廷罢经
义复诗赋则以为好古而已矣而不知经义之不可累
以科举也既罢之后当诏天下求穷经谋道且如胡瑗
孙复石介者置以为博士教官使传道于诸生则今日
之所尚才得经术之正而无科举之累道之美者也盖
旧政已废而复之者戒其于暴名近古而改则民疑然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7a 页 WYG0437-0590c.png
则专复诗赋以取士设嘉祐明经之科以待不能为诗
赋之人而又诏天下求穷经谋道不累科举者使传道
诸生虽理之所在亦以为不暴而释民疑也惓惓之忠
唯朝廷裁择
 贴黄臣窃见朝廷平日举事虽事体不大犹多循用
  故常慎于更改盖虑更改之后恐有意外利害非
  目前思虑之所能尽不若循用故常之为便也今
  以诗赋取士所从来远且以本朝言之如吕端李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7b 页 WYG0437-0590d.png
  沆王旦鲁宗道王曾韩琦之徒百十年之间凡所
  与安社稷治天下者多出于昔日进士之科其为
  故常亦大矣然则凡今之所以论科举者非止为
  科举而已盖知异日亦将求柱石股肱于其间非
  细事也如度用经义决能取士过于诗赋之所取
  则今日所论诗赋经义皆是馀事勿恤可也若理
  难臆度恐误朝廷久远用人之计即乞更加审谛
  以平日举事慎于更改为意诗赋策论四事之中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8a 页 WYG0437-0591a.png
  诗赋最难修习自非超异绝出之才作诗赋兼策
  论以从科举未见其有馀力也今既为诗赋策论
   而又于诗赋之前增大义一场深虑举人力所不
  逮兼自来科场逼试之时皆息力养锐入试第一
  场诗赋至次日入论文字不多方可第三日却试
  策今于诗赋之前先以大义一场困之至次日才
  试诗赋不唯场第太多考校增冗兼举人就试必
  所患苦然朝廷复诗赋又试大义者必以大义为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8b 页 WYG0437-0591b.png
  经术之故但举人习诗赋止欲得名第习大义亦
  止欲得名第皆借以为干利禄之具非真所谓经
  术也与诗赋何异
殿中侍御史陈次升上奏曰臣窃以朝廷之事宰执得
以行之台谏得以言之上下相维彼此相制以防私徇
以杜奸惑祖宗以来选任台谏官宰执不得干预若有
妨嫌必须回避所以存大公之道立太平之基矣近来
除授多出于大臣去取不缘于圣选切恐相为朋党相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9a 页 WYG0437-0591c.png
为比周蔽人主之聪明为权臣之肘腋兹事最大实系
治体国家安危之机其要在此臣欲乞今后台谏官若
有除授罢去三省不得进拟悉出宸衷批降指挥所贵
言路得人消阿附之风开忠谠之路不胜幸甚
李荐上论曰臣闻荐得其人则受赏荐非其人则被罚
古之道也必有赏以劝之然后可使举善必有罚以威
之然后可禁朋邪独赏而已则竞猎虚名冀侥倖以自
进独罚而已则虽有真贤皆疑畏而不敢进之鄂秋之
卷一百六十八 第 19b 页 WYG0437-0591d.png
于萧何一言而爵通侯驩兜之于共工一言而放崇山
何劝沮之较著也夫人之情喜赏而恶罚国之格难赏
而易罚人之所喜国之所难也人之所恶国之所易也
可以赏而赏之缓则人必相谓曰慎无举贤徒劳人尔
贤则欲我举而恩则吝也况无赏乎苟可罚而必罚之
则人必相谓曰慎无举贤徒多累耳赏则未必予人而
罚则信也况专用罚乎且古者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
戮贡士之诸侯则至于加九锡不贡士之诸侯至于黜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0a 页 WYG0437-0592a.png
爵地以是推之惟恐有贤而不进也尧求若采而启明
之嚚讼乃被荐于放齐尧求治洪水而伯鲧之方命乃
被荐于四岳即其昧于知人则宜若驩兜之放可也尧
则置而不问舜则不复罪之何也盖人实不易知而嚚
讼方命其恶在外而易辨静言象恭其恶在心而难知
以尧舜之圣犹且忧而畏之则放齐四岳之过举岂与
驩兜同科以是推之虽或有罚犹当恕之有贤而或进
退之未当恕之勿责则是圣人之于天下求贤之意深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0b 页 WYG0437-0592b.png
罪不肖之意浅用赏之意多用罚之意简愿治之意详
施刑之意略故忠厚之化格于民心而天下无遗贤今
也于荐举之制疑若罪不肖之意深求贤之意浅用罚
之意严用赏之意简施刑之意详求治之意略如之何
致天下之贤以为吾用哉故有司妄测朝廷之意例以
进贤为末𤼵有罪为本𤼵有罪为有功无过进贤为有
过无功朝廷授我黜陟之权者本以我为健吏耳不若
峻法以寡恩朝廷俾我荐举之职者特循故事耳今又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1a 页 WYG0437-0592c.png
无赏而有罚故虽有荐举之名而无荐举之实非徒无
实而又市之何哉借若甲为长吏于此乙为长吏于彼
甲举乙之所私然后乙举甲之所私非有意于所举之
人也甲乙自为施报也惟其自施报乃假手自举其所
私非谓市之欤夫荐举之意岂不欲得有道之士乎有
道之士安能容悦以自谦岂不欲得孤寒之士乎孤寒
之士其谁怜恤而为援故凡所充举类皆肉食者缔交
党与弥缝倡和之人未尝闻拔一滞淹擢一豪杰真可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1b 页 WYG0437-0592d.png
用者如是欲群贤连茹而升有是理乎陛下聪明灼知
邪正如别白黑则古之人所谓达视其所举又曰观近
臣以其所为主者不待臣言而后喻也为今之计莫若
先诏大臣议复荐贤之赏使天下无咎恩之议庶几劝
沮之道人皆信之然后使凡荐举者必如擿𤼵之详得
以考稽焉盖今天下之长吏凡所擿𤼵者必铺陈其罪
以闻于上曰某人尝为某事可以抵罪期必抵罪而后
已其所荐举者则含糊其言假借其实文具而已未尝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2a 页 WYG0437-0593a.png
铺陈其事以闻于上曰某人尝为某事可以任使期必
任使而后已虽然固亦有铺陈以闻上者必曰某人有
干才尝于某处生财几十万某有机略尝于某处鞫狱
几十次矣苟使荐举之奏如擿𤼵之奏则下臣之善安
有不闻达者朝廷闻而用之后更器使践华要必使自
言曰非某所荐安能至此陈平封侯而魏无知因以受
赏者旌荐之人无忘其功则其德厚矣彼周行而封列
侯自诸侯而加九锡固不可指以为格愿视其举者之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2b 页 WYG0437-0593b.png
高卑量为举主之酬奖可也以今之法所举之人一陷
有罪则凡为举主者坐之至有削品秩上印绶不少贷
令举主以所举酬奖又何靳焉臣又窃以一郡论之夫
一郡之内文武僚采不啻百人而部刺史所举之法岁
才二三而许之擿𤼵者则无员数谓凡可擿𤼵者必擿
𤼵也至于荐举奚独不然岂使员足矣尔后虽有可举
置而勿恤呜呼是朝廷许其蔽贤矣故坐席未温已举
所私所私皆毕馀见真可举者则谓之曰非不知君奈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3a 页 WYG0437-0593c.png
何举之人数已足矣臣愿陛下既下荐贤之赏乃诏天
下长吏见可举者举之不必限之以数或无可举则已
之又不必充数则庶几无憾焉古昔逮今长吏以荐举
为恩下吏以奔竞为俗或卖交以进已或赂人以借誉
或饮食玩好以豢其亲信或姑息俯伛以媚其仆御或
卑词以足恭或面柔以求悦吮痈舐痔曾不以为羞指
天誓心曾不以为愧自非宣哲见几之士未有不堕其
彀中而谬举矣愿诏长吏以阿大夫之所以烹即墨大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3b 页 WYG0437-0593d.png
夫之所以封者为之龟鉴勿妄许人以为国士也必欲
公举则使下吏明具功过于考绩之书无崇虚文岁终
则取诸考课之书稽考而优劣之可举者书其可举之
行能可黜者书其可黜之过恶揭于公堂使吏民得以
议之以为可举也然后举之可黜也然后黜之则无僭
无滥臣之说无遗虑矣然亦不可不防者天下被荐或
多吏部病其难选也臣愿以四科第之行同能偶也复
以被荐多寡为差况朝廷必使真得其贤则又何多矣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4a 页 WYG0437-0594a.png
或多贤而多荐之无惮其劳此太平之光也
王岩叟上言曰臣窃以人得于表里不疑则可任事出
于上下相应则易成此诸府之辟召群司之表举所以
不可废也自辟举之法罢而用选格可以见功过而不
可以见人才中材患之于是不得已而有踏逐奏差申
差之格踏逐者阴用举官之实而明削同罪非善法也
选才荐能而曰踏逐非雅名也必当择用之之地而不
重用之之道非深计也委人以权而不容举其所知非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4b 页 WYG0437-0594b.png
通术也臣伏愿圣慈特赐指挥复内官司举官法以畅
公议
校书郎李昭玘进策曰璆琳琅玕皆美质也彫之琢之
至于成器而后可施楩楠豫章皆良干也长之养之至
于成材而后可用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性无不善也充
其性以至于成人然后可以治人未能成人也虽公绰
之不欲冉求之艺圣人犹不取者礼乐不足故也先王
能使人必至于成人固有术焉谨学校以教之而已先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5a 页 WYG0437-0594c.png
王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明人伦然后可以尽人道
尽人道然后可以治人事故入使长之出使治之者还
以同民之善而已方其教之也或三岁宾兴或终身不
齿虽庶人之子孙积问学正身行属于礼义则归之卿
士大夫虽卿士大夫之子孙不能积问学正身行属于
礼义则归之庶人此所以责人之必成俟人之必至也
自离经辨志至于敬业乐群自敬业乐群至于博习亲
师自博习亲师至于论学取友自论学取友至于知类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5b 页 WYG0437-0594d.png
通达彊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未能通达则知不足以应
物未能彊立则仁不足以守身先王责人必至于如此
之详者盖人之行已也自非四十而不惑则是非之理
去就之义犹不保其往也升于乡则升于司徒升于司
徒则升于学升于学则升于司马由秀而选由选而俊
由俊而造由造而进不躐等不陵节论定然后官任官
然后爵位定然后禄先王之取人必至于如此之久者
盖听其言观其行非一日之察也故士知学之可乐不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6a 页 WYG0437-0595a.png
知学之可已知仕之可欲不知仕之可求进取退舍以
俟天命人人安于为学而乐于循理考之则有成德任
之则有成效三代所以成王业者此道素行也自汉武
帝开设学校增置博士广弟子员射策决科劝以官禄
学者寖盛异端日滋六经之说人自献于其君而操以
为禽犊性命之理丧于破道之言圣贤之迹灭于浮名
之行利禄使然也陛下尝诏师儒开广学校修正经义
𤼵古人精微之蕴袪百年陈腐之说道德之义性命之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6b 页 WYG0437-0595b.png
理著见简策使天下学者一其祈向会其归宿足以见
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不溺于支离蹇浅之弊而又慎
选讲官开析馀义使疑斯明窒斯通虚而往实而归其
于教人可谓至矣陛下聪明渊懿出于德性问学智虑
𤼵于天纵万几之暇周览坟籍始稽之以验物又操之
以决事天人之道帝王之业固已自得于成心矣间谕
大臣专意学校慨然思得豪杰之士与之都俞经画以
跻时于三代之隆凡试言博士上书公车者躬自考覈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7a 页 WYG0437-0595c.png
或擢之以高第或官之以不次其于好士可谓笃矣然
而承学之士经术未甚明德行未甚厚志意不修风义
不肃未足以应陛下寤寐虚已之求以其好学之志不
能胜其禄利之心故也夫轩冕在前韦褐在后虽子夏
不能忘交战之患利动其心故也子张学干禄孔子告
之以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使漆雕开仕曰吾斯
之未能信孔子说盖有志于学无志于仕然后可以尽
心于圣人之道而成士君子之器今之学者弊在利禄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7b 页 WYG0437-0595d.png
之欲速其为道也苟于日月至焉而已矣故经术未甚
明德行未甚厚志意不修风义不肃良以此也夫圣人
之言非如天地之高远非如鬼神之不测凡所以明天
道治人事者不外吾所性而已故秦焚六经杀学士圣
人之言郁而复明者性之在人不可灭故也今之经术
皆出于师儒致一之论刬革俗学𤼵明至赜盖天为陛
下生其人人为陛下驾其说此士之去圣人千载之远
生于今而幸见者也然而有论然后能议有议然后能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8a 页 WYG0437-0596a.png
辨见近而不及远闻一而不知二适人之适而不自适
其适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由是思索不精尔昔有
梓人为鐻者其技甚贱然犹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
五日而不敢怀非誉巧拙者致其精也乃若万物之理
万理之变可以坐观可以意得必曰思之而已思之所
入与神为一非神之使然也精之至也苟能如此利禄
不足动也陛下欲取士得人莫若待其教养之久抑其
进取之速使人尽心致志深造而自得然后敷奏以言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8b 页 WYG0437-0596b.png
明试以功庶几作人与古无愧矣
颖昌教授邹浩上疏曰臣愚伏睹近降贡举敕凡考进
士试卷其习经术者以经术为去留其兼词赋者以词
赋为去留其馀数场只以品定高下所有以四场工拙
通定去留高下指挥更不施行臣窃惑之自先王宾兴
之法扫荡不行而后世所以取天下之士一以空言而
已德行道艺不复谁何以迄于今莫之能改就令此法
不行士之所务犹在言而不在实况既行乎臣见天下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9a 页 WYG0437-0596c.png
之士不惟有愧于其实又将有愧于其言矣何则法行
之利不胜其害其弊必至于此何谓利两科之试各以
四场故习经术者不敢忽策论习词赋者不敢忽大义
方其群居欲无所不工则亦无所不知欲无所不知则
亦无所不读今也专以其科之所主者为去留则士止
务其所知者不必杂然并习如前日之扰扰一利也士
之取舍一系有司而有司之好恶又各系其所习之如
何故尚经术者斥词赋尚词赋者斥经术尚策论者乂
卷一百六十八 第 29b 页 WYG0437-0596d.png
并二者斥之交相毁誉迄无定论而士之取中直以幸
不幸尔今也严之以法使有适从则有司虽欲奋私意
执偏见以自胜负势有不可二利也何谓害惟知经然
后工于义惟知子史然后工于策论至于词赋则往往
裒诸家之集纂六帖之类左攘右窃以速名第而一时
有司固莫之能辨也且以学校两科取士初无轻重然
而不以经术应诏者已十有八九今也重以去留之法
导之臣知天下之士自是以六经子史为弃物矣盖士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0a 页 WYG0437-0597a.png
之所急者在去留而高下非所恤故也一害也士之品
有二不待教者上智也不足教者下愚也教之则成不
教之则废中人也而中人之才满天下今也使之一趋
于不该不遍之习则是天下之士将沦胥以废而莫之
振二害也国家自庆历以来天下州县遍置学校自熙
宁以来天下州学始命教官诚有意于以义理养天下
之才者也今一以去留摇荡其心虽力以义理强之亦
安能胜其所习然则所置学校徒为虚器所命教官徒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0b 页 WYG0437-0597b.png
耗廪禄顾欲化民成俗如古盛时不亦难乎三害也上
自辅弼之大臣下迨州县之小吏皆佐陛下行道者也
非欲其若司马相如枚乘沈佺期宋之问之属以文词
供奉谄颂功德而已而乃养之不以其道用之不以其
实谁恃以成天下之务哉四害也臣愚伏睹陛下南向
以来以天地之德亭育万物以日月之光别白万微黜
陟群臣因革政令斟酌人心若合符节至取士之法最
急之务者甲以为可乙以为否五六年间不知几变今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1a 页 WYG0437-0598a.png
又变焉曾未足以厌天下之望臣切惜之陛下诚以其
法为善胡不尽罢科场之文只以经术词赋试之然而
不为者臣知建言之臣虑失天下之士不知有其名而
失其实其失犹在也夫举事有名而无实非朝廷之美
也万一所举或有与是比者无乃重为圣政之累乎传
曰设教于本其弊且末设教于末其弊若何又曰为君
人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
民从之偏于去留不可谓本已著之令不可谓非所好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1b 页 WYG0437-0598b.png
陛下少察臣之二利四害则得失判矣且四害之中如
人才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尤为所当虑者陛下视今
日之人才果有馀耶果不足耶以为不足则岩廊未尝
无辅弼左右未尝无侍从诸路未尝无监司州县未尝
无守令凡中外之百执事亦未尝不备其待选次去来
吏部者又尝倍蓰见任之数以为有馀则自任以天下
之重辅导陛下与二帝三王比隆争治者几人进退贤
否惟其实而不汲引亲旧不遗弃疏逖以误陛下器使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2a 页 WYG0437-0599a.png
者几人正色昌言列百官之功罪论庶事之得失务存
大体而不承风旨以自媒者几人持举刺之权以肃清
所部而不结权贵以植私不惜孤寒以示公者几人承
宣诏条劝课农桑使民各安其所而不饮泣于猾胥黠
吏之手者几人夙夜修职不敢苟且冀指擿之不吾及
者几人民贫所当富也则曰水旱如之何官冗所当澄
也则曰人情不可扰人物所当求也则曰从古不乏才
国用所当裕也则曰治世耻言利风俗所当厚也则曰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2b 页 WYG0437-0599b.png
不切于时变边备所当严也则曰在德不在兵其他覼
缕臣不暇悉知要之为国谋不如谋其身为百姓虑不
如虑其子孙者众也陛下端拱一堂之上方以覆载为
度固不规规然察臣之私然视朝之馀省奏报听讲读
之暇亦尝念其所以然之故乎此不明义理之验也夫
以义理养天下之士士方平时师圣贤谈道德其取舍
去就之际若无以易其操者一日用焉犹或幡然无以
副朝廷承庸之意况不知所以养之耶董仲舒曰不素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3a 页 WYG0437-0599c.png
养士而求贤才犹不琢玉而求文采臣尝以为知言臣
愿陛下诏有司追用旧物以四场工拙定去留高下庶
几经术策论之试不为虚名而士亦知陛下所以期之
甚厚相与精白以承休德而人才有馀岂甚难哉孔子
不欲去饩羊者非为饩羊也为告朔之礼也孟子不欲
毁明堂者非为明堂也为王者之政也饩羊不去则告
朔之礼犹可以意推明堂不毁则王者之政犹可以迹
考臣之区区实在于此臣寒乡一鄙人也生长和气之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3b 页 WYG0437-0599d.png
中沐浴仁厚之泽备员学校为日久矣重念古者工执
艺事以谏之义用敢因职事所及轻犯天威冒献瞽说
惟陛下采其一得而赦其万死则天下幸甚
朱光庭上言曰臣窃以圣朝用经术取士冠越前代止
是不当用王安石之学使后生习为一律不复穷究圣
人之蕴此为失矣若谓学经术不能为文须学诗赋而
后能文臣以为不然夫六经之文可谓纯粹温厚经纬
天地辉光日新者也今使学者不学纯粹温厚辉光六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4a 页 WYG0437-0600a.png
经之文而反学雕虫篆刻童子之技岂不陋哉甚非圣
朝之美事臣已上封事论列今再以经术取士之法约
归义理之文条列于左
  一第一场试诸经大义六道乞令每人各治二经每
  经各试大义三道仍须先本注疏之说或注疏违
  圣人之意则先具注疏所以违之之说然后断以
  己见及诸家之说以义理通文采优者为上义理
  通文采粗者为次义理不通虽有虚文不合格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4b 页 WYG0437-0600b.png
 一第二场试论语孟子大义四道论孟各两道考试
  之法与经同义
 一第三场试论一道乞于荀子扬子文中子韩吏部
  文中出题
  一第四场试策三道内两道乞问历代史一道时务
  省试五道三道乞问历代史两道问时务
右臣之所陈欲令天下学者不失宗经知根本之学不
专用王安石之凿说各以己见诸家之说穷圣人之蕴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5a 页 WYG0437-0600c.png
履之为事业𤼵之为文章下之所以脩身见于世上之
所以敛材置之用皆不失道此臣所以区区为朝廷力
言也伏望圣慈察臣管见如或可采特赐主张施行
徽宗大观二年翰林学士叶梦得上奏曰臣伏以陛下
自亲政以来凡擢士皆不以次用人之速古所未有将
必得远业大器以为社稷无穷之计士大夫蒙识擢初
何尝尽知此意其朝夕趋走大臣之门者仅志于得而
已夫高爵厚禄人之所欲得而陛下之所有也一介匹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5b 页 WYG0437-0600d.png
夫崛起畎亩陛下不爱所有而与之人人皆得所欲反
自认以为己物争夺倾覆唯恐其失视国家事曾不一
槩于心陛下不负群臣而群臣负陛下者如此殆为朋
党者胜也朋党之患世孰无之而近日为尤甚者其原
本于重内而轻外且今自外召入者苟有寸长计日可
取贵显又况阿附趋佞别以智巧得之一居要位非谴
谪则不去而居外任者非被罪废黜则孤寒无援之人
也虽尝为宰相执政者亦然夫以内为荣进之涂则苟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6a 页 WYG0437-0601a.png
可以安于内者人谁不营以外为谴黜之所则苟可以
免于外者人谁不避此所以根株连结卒不可破祖宗
时宰相罢归班或补外未几皆复召用中世以后乃各
带节钺崇职至于执政从官更出迭入未尝有间夫使
不慕居内不畏处外内外去来各适其志士大夫苟知
自爱则亦何必舍彼而趋此谓之朋党非大奸邪势亦
不得不自离今欲救之莫先于此然臣既为此言不可
不以身先众人愿乞为郡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6b 页 WYG0437-0601b.png
大观中侍读兼议礼武选详议官慕容彦逢上奏曰臣
伏睹神宗皇帝圣谟渊远思患豫防虽天下治安不忘
武备自熙宁中特建西学招徕群材训以武志凡考选
升补之法皆出宸断士之游于斯者以程文观其器识
以弓马阅其艺能以规式察其行义其自上舍免省试
者积累岁月速不下十年须程文弓马数在优等乂其
行义可称乃为应格虽应免省试格又从上共不得过
三人其教之如此其备养之如此其久择之如此其精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7a 页 WYG0437-0601c.png
逮其授官历任与夫取一日之长者无甚轻重其非次
进拔缺然不闻甚未副建学造士之意伏望圣慈因殿
试武举进士唱名内该上舍免省试以上恩例者命执
政审其人材稍加奖擢庶几学者向风罔不激劝因以
作成其材上称任使
政和中彦逄知贡举上奏曰臣伏见神宗皇帝既废明
经学究科特设新科明法优为恩例至黄甲拟官俾先
进士注诸州司法盖将以变革旧习故其初不得不然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7b 页 WYG0437-0601d.png
绍圣四年朝议以此法行之既久昔人之为新科者十
消八九矣恩例之优宜亦少损乃以司法及其馀判司
阙衮同从上差注元符三年十二月中因省部勘当遂
罢绍圣指挥更不施行臣契勘新科明法等人徒诵其
书未必晓其义若以进士素不习法难以轻授司法职
任则其馀判司等官或以治狱或以听讼亦未尝待其
学而后授之也朝廷取士患不得实材果得实材何施
而不可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将来吏部注新赐及第进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8a 页 WYG0437-0602a.png
士出身等人并依绍圣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指挥施行
所贵德泽均被上称陛下造士之意
宣和中监察御史许景衡上奏曰臣伏睹琼台郎黄宗
源奏乞与文士衮同殿试已降指挥者臣窃惟国家取
士虽有数路唯进士一科最为清选每三年一诏天下
之士试于有司比至春官奏名来上然后陛下亲策于
庭赐第锡服而官使之异时为名臣磊落相望皆由此
出今宗源乃道家者流虽以程文擢为上舍实应前日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8b 页 WYG0437-0602b.png
道学之格耳今既罢道学则与其科目并废之矣尚何
殿试之有哉况进士之所学而陛下之所策者乃当世
之务礼乐刑政治天下国家之大方非宗源之所习也
盖道家以清虚澹泊为宗以无为寡欲为教宜其孤高
自持不与世接今若使之操觚试艺竞科甲之高下以
徼荣利则非所谓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者也亦何取其
为孤高绝俗者乎且为黄冠师而与多士同趋大庭不
知所服何服既中科目则又不知所赐者何服耶若赐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9a 页 WYG0437-0602c.png
以进士之袍笏则非道官所应服也若止于羽衣则命
士森列而衣冠独异实骇众目必有窃笑于班缀者矣
易之同人曰君子以类族辨物夫以宗源之艺业一旦
辄与进士同科联名桂籍而叙同年似非以类辨物之
意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臣观陛下稽古建极亲御翰
墨是正百度复公少宰相之官易武选之称辨内省六
司之职立命妇八等之封名实相当典章一新诚万世
法也今独以进士科目杂以道家流故议者纷然以为
卷一百六十八 第 39b 页 WYG0437-0602d.png
未称陛下前日制作之意而臣区区之愚亦窃为朝廷
惜之其黄宗源许令殿试指挥伏乞睿明详酌特赐寝

徽宗时陈次升上奏曰臣恭惟神宗皇帝待大臣有礼
相与以诚至于进用人材选推士类其权必常在已而
不轻付与自监司以上若阙一员宰执具人才资任合
充其选者数人取自圣择若未当圣意则睿旨别行除
授德音涣𤼵三省奉行而已及寺监丞而下一切付之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0a 页 WYG0437-0603a.png
吏部用选格差注如有不当台察弹治当是之时威福
专在乎上差除至公人无间言寒俊之士激昂自奋得
人为多自后宰执欲任自己之私专窃威福之柄若有
进拟指定一名除授去取不出圣意至于寺监丞而下
州郡员阙多归于堂除大公至正之道罕闻私谒奔竞
之风寖炽攀附宰执者有进擢之速特立自守者有留
滞之叹除目一下士论沸腾此弊不可不革也伏望圣
慈绍述神考之志监司已上差除并取圣择寺监丞而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0b 页 WYG0437-0603b.png
下一切付之吏部用选格差注如此则大公至正之道
开私谒奔竞之风息实社稷无穷之福也
次升又上奏曰臣伏睹先帝修立官制允釐百工除监
司省郎府推判官大藩知州已上系朝廷选差自寺监
丞而下以至州县差除一切付之吏部乂有选格次第
其等差有注授优便者必以功能进而不为势要得已
授命者必可之官不为堂除易孤寒之士不附丽之人
缘此皆得以自奋差除一出于至公而不缘于私徇元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1a 页 WYG0437-0603c.png
祐以来执政大臣欲擅国权紊乱官制自寺监丞以至
主簿既出堂除吏部注授州县员阙职位乂为朝廷取
阙其有已授命之人待阙有及一二年又为堂除别差
官改易甚为狼狈当是之时被命公朝拜谢私庭其职
任之美者无寒门悉归于势要缙绅咸有不均之叹今
日朝廷修复先帝政事差除尚乃因循前日之弊未足
以成先帝之良法美意也伏望圣慈特降指挥自寺监
丞而下一如元丰官制之初不系堂差州县差注朝廷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1b 页 WYG0437-0603d.png
更不取阙庶使功能不遗于寒微职任不移于权要
次升又上奏曰臣近论列乞寺监丞而下除授依官制
格一切付之吏部以选格差注至今不蒙施行者臣窃
惟神宗皇帝立事必有法立法必有意非苟然而已经
画官制之初必先会计昔日官吏俸给所费几何既行
官制则制禄高下必以昔日为准故省郎而上出于堂
除则支全俸寺监丞而下付于吏部则支折俸今寺监
丞而下既系朝廷注授皆给全俸所支既多国用益匮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2a 页 WYG0437-0604a.png
京师财赋窘乏其亦以此侵耗之一端况立法非特如
此而已盖将以分宰执之权摧奔竞之风而使寒俊之
士各得以自奋吏部员阙既当则人人无留滞之叹至
公之道由是开矣今三省曾不以是为意其员阙收归
朝廷惟欲增重其权柄而已其为官择人诚未见其实
也伏望圣慈特降睿旨令寺监丞而下差注一切送吏
部以存官制良法
左司谏江公望上疏曰廉非士之高行也众人好污而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2b 页 WYG0437-0604b.png
廉有时而为高退非士之清节也众人好骛而退有时
而为清人君砥砺名教敦厚风俗岂有他涂哉狃众所
好而好之咈众所恶而恶之好恶不出于在位之私而
以在位为之媒故天下翕然观化而无东汉激扬提拂
之弊清议归上厚德在下矣臣在乡曲及出试吏行三
十年尝所见闻于仕宦不言财利不私货赂不侵蟊百
姓百无一二焉监司郡守有岁荐常员三省枢密有不
次除目内外纷骛门墙如市袖书自媒背语相刺甘言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3a 页 WYG0437-0604c.png
䛕语日陈于前贵公心知其非亦重于谢绝既退骛立
庑下折腰俛首呈露肺肝盱盱睢睢为可怜之态士节
雕丧风俗薄恶干分犯义亏名败教有至于此今日天
下所当先虑者也然由士类污染当以士类浣濯是犹
解酲必以酒也欲望朝廷应中外任仕及未该引年自
谢事者学行卓然可观尤于廉退为多若廉退不足而
文采胜者不在选焉许侍从台省监司各荐所知一人
保任终身以备选擢所举或谬不以自首原免一人为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3b 页 WYG0437-0604d.png
之媒众人知所向矣此激浊镇浮之要术也伏惟陛下
少留神天下幸甚
通判李新乞令部使者荐进人才劄子曰臣尝观皇华
遣使之诗而曰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爰咨度周爰咨
询且访问于善为咨所咨必于忠信使事以忠信为本
故也咨诸事为诹既诹矣于是谋之既谋矣度其所宜
而言之咨度者以义度之也犹以为未也又遍咨而择
所从焉询者遍咨之也陛下总章问道游心岩廊以天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4a 页 WYG0437-0605a.png
下四方之远上情有未通于下下情有未能达于上故
每道遣廉访使者二人分诣郡县观察风谣广求民瘼
凡享上不虔犯法干禁虽遐侥异域有冤抑杜塞及吏
之暴横得以直通陛下遣使臣所以宠遇者至厚矣臣
愚无知叨遇将明之列奔走尽瘁靡敢遑处日夜焦心
劳思所以报陛下者无非忠信之事且州郡荐士各有
常格而奇才文士素为一路推称孤寒无援沈于下僚
亦有甘自晦缩不求闻知或不遇知己论荐不及士安
卷一百六十八 第 44b 页 WYG0437-0605b.png
义命莫肯竞进蕴藉博洽难以自暴臣欲望陛下因其
奏计愿赐圣训令广取时誉密以名闻即乞下所部取
其文艺考察送学士院详校有可采者陛下自擢而试
之菁莪乐育教养而后用之则真材辈出矣凡使臣巡
历所至许令投献文字仍不得讽谕州县沽激荐士之
名庶几上副陛下旁求隽乂之意而万里之远无遗贤
之叹天下幸甚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