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433-04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一
明 杨士奇等 撰
郊庙
宋神宗时傅尧俞出知升州陛辞上殿劄子曰臣忝经
任使逮事昭陵恭惟仁宗皇帝享国四十馀年才五十
馀岁以神器大宝付畀先皇虽大统不属必归傍宗而
雅意所存早在英庙追念恩德岂有量哉陛下孝诚贯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一
明 杨士奇等 撰
郊庙
宋神宗时傅尧俞出知升州陛辞上殿劄子曰臣忝经
任使逮事昭陵恭惟仁宗皇帝享国四十馀年才五十
馀岁以神器大宝付畀先皇虽大统不属必归傍宗而
雅意所存早在英庙追念恩德岂有量哉陛下孝诚贯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433-0457b.png
彻天地所以论报之心无不至者然臣犹有区区欲效
尘露望陛下赦其迂愚而采其悃愊则不胜大愿臣闻
诸礼经有庙祏之制祖功宗德皆万世不祧窃惟仁宗
可谓至德陛下圣文天纵过绝古今愿因閒宴奋扬神
笔霈为德音深诏执事俾仁庙一室与艺祖太宗并为
百代不迁之主既以宣示子孙又以感通上下天人交
欢必有祥应前岁陛下手诏中书门下考太祖之籍取
属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地而王之且许其世世勿复绝
尘露望陛下赦其迂愚而采其悃愊则不胜大愿臣闻
诸礼经有庙祏之制祖功宗德皆万世不祧窃惟仁宗
可谓至德陛下圣文天纵过绝古今愿因閒宴奋扬神
笔霈为德音深诏执事俾仁庙一室与艺祖太宗并为
百代不迁之主既以宣示子孙又以感通上下天人交
欢必有祥应前岁陛下手诏中书门下考太祖之籍取
属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地而王之且许其世世勿复绝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433-0457c.png
也当是时天下闻者莫不感咽抃蹈以怀陛下之仁如
亲被大赐陛下诚能取臣之言一告中外如士民不鼓
舞感抃者臣不敢辞罔上之诛经曰圣人感人心而天
下和平乞略留圣意
太常礼院主簿杨杰上禘祫合正位序议曰中书劄子
奉圣旨修定太庙祀仪续准近制奉僖祖为太庙始祖
所以禘祫神主合正位序检会禘祫旧仪于殿室外设
昭穆之位僖祖翼祖太祖太宗仁宗及诸室后主共四
亲被大赐陛下诚能取臣之言一告中外如士民不鼓
舞感抃者臣不敢辞罔上之诛经曰圣人感人心而天
下和平乞略留圣意
太常礼院主簿杨杰上禘祫合正位序议曰中书劄子
奉圣旨修定太庙祀仪续准近制奉僖祖为太庙始祖
所以禘祫神主合正位序检会禘祫旧仪于殿室外设
昭穆之位僖祖翼祖太祖太宗仁宗及诸室后主共四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433-0457d.png
十位俱南向顺祖宣祖真宗英宗及诸室后主共十位
俱北向所有礼乐之器多陈设于堂之上下而皆在北
向神主之后质之典礼参以人情窃恐未顺谨按礼记
周礼经传及尔雅通典禘祫志三礼义宗所载禘祫昭
穆盖有室中堂上之别古者宗庙异宫各有堂室户近
东祏主在西其在始祖后稷庙室则后稷东向其为昭
者皆南向其为穆者皆北向在太祖文王庙室文王东
向以率先王之穆穆皆北向在太宗武王庙室则武王
俱北向所有礼乐之器多陈设于堂之上下而皆在北
向神主之后质之典礼参以人情窃恐未顺谨按礼记
周礼经传及尔雅通典禘祫志三礼义宗所载禘祫昭
穆盖有室中堂上之别古者宗庙异宫各有堂室户近
东祏主在西其在始祖后稷庙室则后稷东向其为昭
者皆南向其为穆者皆北向在太祖文王庙室文王东
向以率先王之穆穆皆北向在太宗武王庙室则武王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433-0458a.png
东向以率先王之昭昭皆南向各就其室祼酌馈献此
所谓室中之位也及其迎之出户射牲燔燎朝事朝践
则后稷文王武王皆南向先王先公其为昭者皆西向
其为穆者皆东向此所谓堂上之位也遇祫祭则先王
先公合食于后稷之庙
杰又奏请四皇后庙升祔状曰臣先曾上言伏为皇后
庙四室第一室孝惠皇后贺氏第二室孝章皇后宋氏
第三室淑德皇后尹氏第四室章怀皇后潘氏孝惠皇
所谓室中之位也及其迎之出户射牲燔燎朝事朝践
则后稷文王武王皆南向先王先公其为昭者皆西向
其为穆者皆东向此所谓堂上之位也遇祫祭则先王
先公合食于后稷之庙
杰又奏请四皇后庙升祔状曰臣先曾上言伏为皇后
庙四室第一室孝惠皇后贺氏第二室孝章皇后宋氏
第三室淑德皇后尹氏第四室章怀皇后潘氏孝惠皇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433-0458b.png
后太祖首纳之后也淑德皇后太宗首纳之后也章怀
皇后真宗首纳之后也并遇初潜嫔于帝室正位乎内
王化所基生享礼封后行追册孝章皇后在太宗之朝
已母仪天下及太宗即位号曰开宝皇后以上四后顺
德徽音见于彤史奉安别庙荐享有常升祔之仪久而
未讲每遇禘祫则迁神主设席于太庙本位帝王后主
之次虽云合食其实异牢礼意人情有所未尽或者以
谓孝惠淑德章怀三后生无尊称殁加盛礼难以升祔
皇后真宗首纳之后也并遇初潜嫔于帝室正位乎内
王化所基生享礼封后行追册孝章皇后在太宗之朝
已母仪天下及太宗即位号曰开宝皇后以上四后顺
德徽音见于彤史奉安别庙荐享有常升祔之仪久而
未讲每遇禘祫则迁神主设席于太庙本位帝王后主
之次虽云合食其实异牢礼意人情有所未尽或者以
谓孝惠淑德章怀三后生无尊称殁加盛礼难以升祔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433-0458c.png
太庙臣谨按国朝会要礼阁新编所载懿德皇后符氏
开宝八年崩亦在太宗登极之前至太平兴国三年方
行追册今已升祔太宗庙室况又孝章皇后在太祖之
朝已正中壸而母仪天下乎伏请比用懿德皇后礼例
升孝惠皇后孝章皇后祔于太祖皇帝庙室升章怀皇
后祔于真宗皇帝庙室所贵严升配正始人伦推广孝
思风化天下奏入已久未蒙付外施行今伏见慈圣光
献太皇太后上仙山陵有日陛下以嫡孙号慕过哀外
开宝八年崩亦在太宗登极之前至太平兴国三年方
行追册今已升祔太宗庙室况又孝章皇后在太祖之
朝已正中壸而母仪天下乎伏请比用懿德皇后礼例
升孝惠皇后孝章皇后祔于太祖皇帝庙室升章怀皇
后祔于真宗皇帝庙室所贵严升配正始人伦推广孝
思风化天下奏入已久未蒙付外施行今伏见慈圣光
献太皇太后上仙山陵有日陛下以嫡孙号慕过哀外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433-0458d.png
示易月之文而实遵三年之制谓园陵有所谦抑故隆
以因山谓谥法未足形容故增以四字权宜祥禫之服
却而不御公卿群臣表章七上而始得瞻望更朝又表
章五上然后勉从正殿之请每降手诏发扬太皇太后
仁圣功业莫不出于至诚感动天地自载籍以来天子
孝德未有过于今日也将来九虞礼毕则崇配于仁宗
庙室臣愚不避诛殛再敢上浼天听伏乞陛下扩充不
匮之心等而上之至于祖宗后庙因慈圣光献崇配之
以因山谓谥法未足形容故增以四字权宜祥禫之服
却而不御公卿群臣表章七上而始得瞻望更朝又表
章五上然后勉从正殿之请每降手诏发扬太皇太后
仁圣功业莫不出于至诚感动天地自载籍以来天子
孝德未有过于今日也将来九虞礼毕则崇配于仁宗
庙室臣愚不避诛殛再敢上浼天听伏乞陛下扩充不
匮之心等而上之至于祖宗后庙因慈圣光献崇配之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433-0459a.png
日升孝惠孝章淑德章怀四后神主祔于太祖太宗真
宗祏室断天下之大疑正宗庙之大法以垂永久不胜
至愿其升祔昭穆准淳化元年敕宜依旧懿德皇后在
淑德皇后之上又咸平三年敕孝章皇后宜在孝惠皇
后之下又祥符五年敕禘祫之日孝惠孝章淑德三皇
后神主祔飨于太祖太宗本室次于正主又祥符六年
言者请以元德皇后神主升祔在懿德皇后之上真宗
诏曰载念尊亲盖惟极致在乎陟降非敢措辞惟以祔
宗祏室断天下之大疑正宗庙之大法以垂永久不胜
至愿其升祔昭穆准淳化元年敕宜依旧懿德皇后在
淑德皇后之上又咸平三年敕孝章皇后宜在孝惠皇
后之下又祥符五年敕禘祫之日孝惠孝章淑德三皇
后神主祔飨于太祖太宗本室次于正主又祥符六年
言者请以元德皇后神主升祔在懿德皇后之上真宗
诏曰载念尊亲盖惟极致在乎陟降非敢措辞惟以祔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433-0459b.png
庙之岁时用为合享之次序宜恭以元德皇后神主祔
于明德皇后之次至庆历五年言者请以章懿皇后序
于章穆章献皇后之上仁宗诏曰祇览祥符之诏深原
文考之旨极意尊亲之际重形陟降之辞故以祔庙之
岁时用为合享之次序义无差别情无轻重恭依礼官
所议奉章献皇后章懿皇后序于章穆之次是致庆历
祀仪凡行禘祫皇后庙神主并设席于太庙本位帝王
后主之次永万世不易之典也如蒙允臣所请其升祔
于明德皇后之次至庆历五年言者请以章懿皇后序
于章穆章献皇后之上仁宗诏曰祇览祥符之诏深原
文考之旨极意尊亲之际重形陟降之辞故以祔庙之
岁时用为合享之次序义无差别情无轻重恭依礼官
所议奉章献皇后章懿皇后序于章穆之次是致庆历
祀仪凡行禘祫皇后庙神主并设席于太庙本位帝王
后主之次永万世不易之典也如蒙允臣所请其升祔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433-0459c.png
昭穆即乞依三朝诏旨及庆历祀仪熙宁祀仪施行谨
具奏闻
哲宗元祐元年右正言朱光庭论配帝及从祀之神奏
曰臣谨按周颂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我将我享维羊
维牛维天其右之孝经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
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臣详二经之文皆为明堂而言
也在我将之颂言天而不言上帝孝经称严父莫大于
具奏闻
哲宗元祐元年右正言朱光庭论配帝及从祀之神奏
曰臣谨按周颂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我将我享维羊
维牛维天其右之孝经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
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臣详二经之文皆为明堂而言
也在我将之颂言天而不言上帝孝经称严父莫大于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433-0459d.png
配天又曰配上帝又按郊特牲曰万物本天人本乎祖
礼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由是言之
则天之与上帝一也推本始而祭之则冬至万物之始
也故于是日祀天尊祖以配之推成功而祭之则季秋
万物之成也故于是月祀上帝严父以配之祖配本始
之祭而父配成功之祭其理然也自汉以来论明堂者
众矣臣窃究周颂孝经郊特牲之文天之与上帝既一
则从祀之神不当有异缘郊与明堂皆三年一大祭也
礼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由是言之
则天之与上帝一也推本始而祭之则冬至万物之始
也故于是日祀天尊祖以配之推成功而祭之则季秋
万物之成也故于是月祀上帝严父以配之祖配本始
之祭而父配成功之祭其理然也自汉以来论明堂者
众矣臣窃究周颂孝经郊特牲之文天之与上帝既一
则从祀之神不当有异缘郊与明堂皆三年一大祭也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433-0460a.png
但内外配祖考为异尔又大司乐曰乐六变则天神皆
降则从祀之神固无疑矣臣伏请将来九月宗祀神宗
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天神宜悉从祀不惟正大享之
礼盖以隆配父之道也伏望朝廷因此大祀特下有司
考正以为万世法
六月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同孙永李常韩忠彦王
存邓温伯刘挚陆佃傅尧俞赵瞻赵彦若崔台符王克
臣谢景温胡宗愈孙觉范百禄鲜于侁梁焘顾临何洵
降则从祀之神固无疑矣臣伏请将来九月宗祀神宗
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天神宜悉从祀不惟正大享之
礼盖以隆配父之道也伏望朝廷因此大祀特下有司
考正以为万世法
六月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同孙永李常韩忠彦王
存邓温伯刘挚陆佃傅尧俞赵瞻赵彦若崔台符王克
臣谢景温胡宗愈孙觉范百禄鲜于侁梁焘顾临何洵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433-0460b.png
直孔文仲范祖禹辛公祐吕希纯周秩颜复江公著状
奏近准敕节文中书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本部勘会
英宗配享功臣系神主祔庙后降敕以韩琦曾公亮配
享所有神宗皇帝神主祔庙所议配享功臣今乞待制
以上及秘书省长贰著作与礼部郎官并太常寺博士
以上同议奉圣旨依右臣等谨按商书兹予大享于先
王尔祖其从与享之周官凡有功者名书于王之太常
祭于大烝司勋诏之国朝祖宗以来皆以名臣侑食清
奏近准敕节文中书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本部勘会
英宗配享功臣系神主祔庙后降敕以韩琦曾公亮配
享所有神宗皇帝神主祔庙所议配享功臣今乞待制
以上及秘书省长贰著作与礼部郎官并太常寺博士
以上同议奉圣旨依右臣等谨按商书兹予大享于先
王尔祖其从与享之周官凡有功者名书于王之太常
祭于大烝司勋诏之国朝祖宗以来皆以名臣侑食清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433-0460c.png
庙历选勋德实难其人神宗皇帝以上圣之资恢累圣
之业尊礼故老共图大治辅相之臣有若司徒赠太尉
谥文忠富弼秉心直谅操术闳远历事三世计安宗社
熙宁访落眷遇特隆匪躬正色进退以道爱君之志虽
没不忘以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实为宜称
七年十一月龙图阁学士苏轼上奏曰臣谨按汉成帝
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而赵昭仪常从在属车间时
扬雄待诏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想西王母欣然而上
之业尊礼故老共图大治辅相之臣有若司徒赠太尉
谥文忠富弼秉心直谅操术闳远历事三世计安宗社
熙宁访落眷遇特隆匪躬正色进退以道爱君之志虽
没不忘以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实为宜称
七年十一月龙图阁学士苏轼上奏曰臣谨按汉成帝
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而赵昭仪常从在属车间时
扬雄待诏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想西王母欣然而上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433-0460d.png
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言妇女不当与斋祠之间也臣
今备位夏官职在卤簿准故事郊祀既成乘舆还斋宫
改服通天冠绛纱袍教坊钧容作乐还内然后后妃之
属中道迎谒已非典礼而况方当祀事未毕而中宫掖
庭得在勾陈豹尾之间乎窃见二圣崇奉大祀严恭寅
畏度越古今四方来观莫不悦服今车驾方宿斋太庙
而内中车子不避仗卫争道乱行臣愚窃恐于观望有
损不敢不奏乞赐约束仍乞取问随行合干勾当人施
今备位夏官职在卤簿准故事郊祀既成乘舆还斋宫
改服通天冠绛纱袍教坊钧容作乐还内然后后妃之
属中道迎谒已非典礼而况方当祀事未毕而中宫掖
庭得在勾陈豹尾之间乎窃见二圣崇奉大祀严恭寅
畏度越古今四方来观莫不悦服今车驾方宿斋太庙
而内中车子不避仗卫争道乱行臣愚窃恐于观望有
损不敢不奏乞赐约束仍乞取问随行合干勾当人施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433-0461a.png
行
八年轼为端明殿学士又上奏曰臣伏见九月二十二
日诏书节文俟郊礼毕集官详议祠皇地祇事及郊祀
之岁庙飨典礼闻奏者臣恭睹陛下近者至日亲祀郊
庙神祇飨荅实蒙休应然则圜丘合祭允当天地之心
不宜复有改更臣窃惟议者欲变祖宗之旧圜丘祀天
而不祀地不过以谓冬至祀天于南郊阳时阳位也夏
至祀地于北郊阴时阴位也以类求神则阳时阳位不
八年轼为端明殿学士又上奏曰臣伏见九月二十二
日诏书节文俟郊礼毕集官详议祠皇地祇事及郊祀
之岁庙飨典礼闻奏者臣恭睹陛下近者至日亲祀郊
庙神祇飨荅实蒙休应然则圜丘合祭允当天地之心
不宜复有改更臣窃惟议者欲变祖宗之旧圜丘祀天
而不祀地不过以谓冬至祀天于南郊阳时阳位也夏
至祀地于北郊阴时阴位也以类求神则阳时阳位不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433-0461b.png
可以求阴也是大不然冬至南郊既祀上帝则天地百
神莫不从也古者秋分夕月于西郊亦可谓阴位矣至
于从祀上帝则以冬至而祀月于南郊议者不以为疑
今皇地祇亦从上帝而合祭于圆丘独以为不可则过
矣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舜
之受禅也自上帝六宗山川群神莫不毕告而独不告
地祇岂有此理哉武王克商庚戍柴望柴祭上帝也望
祭山川也一日之间自上帝而及山川必无南北郊之
神莫不从也古者秋分夕月于西郊亦可谓阴位矣至
于从祀上帝则以冬至而祀月于南郊议者不以为疑
今皇地祇亦从上帝而合祭于圆丘独以为不可则过
矣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舜
之受禅也自上帝六宗山川群神莫不毕告而独不告
地祇岂有此理哉武王克商庚戍柴望柴祭上帝也望
祭山川也一日之间自上帝而及山川必无南北郊之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433-0461c.png
别也而独略地祇岂有此理哉臣以知古者祀上帝则
并祀地祇矣何以明之诗之序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
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经之明文而说者乃以比之丰年
秋冬报也曰秋冬各报而皆歌丰年则天地各祀而皆
歌昊天有成命也是大不然丰年之诗曰丰年多黍多
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歌于秋可也歌于冬亦可也昊天有成命之
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
并祀地祇矣何以明之诗之序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
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经之明文而说者乃以比之丰年
秋冬报也曰秋冬各报而皆歌丰年则天地各祀而皆
歌昊天有成命也是大不然丰年之诗曰丰年多黍多
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歌于秋可也歌于冬亦可也昊天有成命之
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433-0461d.png
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终篇言天而不及地颂所
以告神明也未有歌其所不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地
于北郊歌天而不歌地岂有此理也臣以此知周之世
祀上帝则地祇在焉歌天而不歌地所以尊上帝故其
序曰郊祀天地也春秋书不郊犹三望左氏传曰望郊
之细也说者曰三望太山河海或曰淮海也又或曰分
野之星及山川也鲁诸侯也故郊之细及其分野山川
而已周有天下则郊之细独不及五岳四渎乎岳渎犹
以告神明也未有歌其所不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地
于北郊歌天而不歌地岂有此理也臣以此知周之世
祀上帝则地祇在焉歌天而不歌地所以尊上帝故其
序曰郊祀天地也春秋书不郊犹三望左氏传曰望郊
之细也说者曰三望太山河海或曰淮海也又或曰分
野之星及山川也鲁诸侯也故郊之细及其分野山川
而已周有天下则郊之细独不及五岳四渎乎岳渎犹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433-0462a.png
得从祀而地祇独不得合祭乎秦燔诗书经籍散亡学
者各以意推类而已王郑贾服之流未必皆得其真臣
以诗书春秋考之则天地合祭久矣议者乃谓合祭天
地始于王莽以为不足法臣窃谓礼当论其是非不当
以人废光武皇帝亲诛莽者也尚采用元始合祭故事
谨按后汉书郊祀志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阳为圆
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此则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又按水经注伊水东北至洛阳
者各以意推类而已王郑贾服之流未必皆得其真臣
以诗书春秋考之则天地合祭久矣议者乃谓合祭天
地始于王莽以为不足法臣窃谓礼当论其是非不当
以人废光武皇帝亲诛莽者也尚采用元始合祭故事
谨按后汉书郊祀志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阳为圆
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此则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又按水经注伊水东北至洛阳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433-0462b.png
县圜丘东大魏郊天之所准汉故事为圆坛八陛中又
为重坛天地位其上此则魏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唐
睿宗将有事于南郊贾曾议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
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郊之与庙皆有禘于庙则祖宗
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则地祇群望皆合于圜丘以始祖
配享盖有事祭非常祀也三辅故事祭于圜丘上帝后
土位皆南面则汉尝合祭矣时褚无量郭山恽等皆以
曾言为然明皇天宝元年二月敕曰凡所祠享必在躬
为重坛天地位其上此则魏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唐
睿宗将有事于南郊贾曾议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
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郊之与庙皆有禘于庙则祖宗
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则地祇群望皆合于圜丘以始祖
配享盖有事祭非常祀也三辅故事祭于圜丘上帝后
土位皆南面则汉尝合祭矣时褚无量郭山恽等皆以
曾言为然明皇天宝元年二月敕曰凡所祠享必在躬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433-0462c.png
亲朕不亲祭礼将有阙其皇地祇宜如南郊合祭是月
二十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自后有事于圜丘皆合祭此
则唐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今议者欲冬至祀天夏至
祀地盖以为用周礼也臣请言周礼与今礼之别古者
一岁祀天者三明堂飨帝者一四时迎气者五祭地者
二飨宗庙者四凡此十五者皆天子亲祭也而又朝日
夕月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群小祀之类亦皆亲祭此
周礼也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造宋室建隆初郊先飨
二十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自后有事于圜丘皆合祭此
则唐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今议者欲冬至祀天夏至
祀地盖以为用周礼也臣请言周礼与今礼之别古者
一岁祀天者三明堂飨帝者一四时迎气者五祭地者
二飨宗庙者四凡此十五者皆天子亲祭也而又朝日
夕月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群小祀之类亦皆亲祭此
周礼也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造宋室建隆初郊先飨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433-0462d.png
宗庙并祀天地自真宗以来三岁一郊必先有事景灵
遍飨太庙乃祀天地此国朝之礼也夫周之礼亲祭如彼
其多而岁行之不以为难今之礼亲祭如此其少而三
岁一行不以为易其故何也古者天子出入仪物不繁
兵卫甚简用财有节而宗庙在大门之内朝诸侯出爵
赏必于太庙不止时祭而已天子所治不过王畿千里
唯以齐祭礼乐为政事能守此则天下服矣是故岁岁
行之率以为常至于后世海内为一四方万里皆听命
遍飨太庙乃祀天地此国朝之礼也夫周之礼亲祭如彼
其多而岁行之不以为难今之礼亲祭如此其少而三
岁一行不以为易其故何也古者天子出入仪物不繁
兵卫甚简用财有节而宗庙在大门之内朝诸侯出爵
赏必于太庙不止时祭而已天子所治不过王畿千里
唯以齐祭礼乐为政事能守此则天下服矣是故岁岁
行之率以为常至于后世海内为一四方万里皆听命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433-0463a.png
于上机务之繁亿万倍于古日力有不能给自秦汉以
来天子仪物日以滋多有加无损以至于今非复如古
之简易也今所行皆非周礼三年一郊非周礼也先郊
二日而告原庙一日而祭太庙非周礼也郊而肆赦非
周礼也优赏诸军非周礼也自后妃以下至文武官皆
得荫补亲属非周礼也自宰相宗室以下至于百官皆
有赐赉非周礼也此皆不改而独于地祇则曰周礼不
当祭于圜丘此何义也议者必曰今之寒暑与古无异
来天子仪物日以滋多有加无损以至于今非复如古
之简易也今所行皆非周礼三年一郊非周礼也先郊
二日而告原庙一日而祭太庙非周礼也郊而肆赦非
周礼也优赏诸军非周礼也自后妃以下至文武官皆
得荫补亲属非周礼也自宰相宗室以下至于百官皆
有赐赉非周礼也此皆不改而独于地祇则曰周礼不
当祭于圜丘此何义也议者必曰今之寒暑与古无异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433-0463b.png
而宣王薄伐猃狁六月出师则夏至之日何为不可祭
乎臣将应之曰舜一岁而巡四岳五月方暑而南至衡
山十一月方寒而北至常山亦今之寒暑也后世人主
能行之乎周所以十二岁一巡者唯不能如舜也夫周
已不能行舜之礼而谓今可以行周之礼乎天之寒暑
虽同而礼之繁简则异是以有虞氏之礼夏商有所不
能行夏商之礼周有所不能用时不同故也宣王以六
月出师驱逐猃狁盖非得已且吉甫为将王不亲行也
乎臣将应之曰舜一岁而巡四岳五月方暑而南至衡
山十一月方寒而北至常山亦今之寒暑也后世人主
能行之乎周所以十二岁一巡者唯不能如舜也夫周
已不能行舜之礼而谓今可以行周之礼乎天之寒暑
虽同而礼之繁简则异是以有虞氏之礼夏商有所不
能行夏商之礼周有所不能用时不同故也宣王以六
月出师驱逐猃狁盖非得已且吉甫为将王不亲行也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433-0463c.png
今欲定一代之礼为三岁常行之法岂可以六月出师
为比乎议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礼则遣官摄祭祀亦
有故事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礼大宗伯若王不与则摄
位郑氏注曰王有故则代行其祭事贾公彦疏曰有故
谓王有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则摄事非安吉之礼也后
世人主不能岁岁亲祭故命有司行事其所从来久矣
若亲郊之岁遣官摄事是无故而用有故之礼也议者
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臣将应之曰
为比乎议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礼则遣官摄祭祀亦
有故事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礼大宗伯若王不与则摄
位郑氏注曰王有故则代行其祭事贾公彦疏曰有故
谓王有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则摄事非安吉之礼也后
世人主不能岁岁亲祭故命有司行事其所从来久矣
若亲郊之岁遣官摄事是无故而用有故之礼也议者
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臣将应之曰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433-0463d.png
古者以亲郊为常礼故无繁文今世以亲郊为大礼则
繁文有不能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则有风雨之虞陛
下自宫入庙出郊冠通天乘大辂日中而舍百官卫兵
暴露于道铠甲具装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
者父事天母事地不可偏也事天则备事地则简是于
父母有隆杀也岂得以为繁文末节而一切欲省去乎
国家养兵异于前世自唐之时未有军赏犹不能岁岁
亲祠天子出郊兵卫不可简省大辂一动必有赏给今
繁文有不能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则有风雨之虞陛
下自宫入庙出郊冠通天乘大辂日中而舍百官卫兵
暴露于道铠甲具装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
者父事天母事地不可偏也事天则备事地则简是于
父母有隆杀也岂得以为繁文末节而一切欲省去乎
国家养兵异于前世自唐之时未有军赏犹不能岁岁
亲祠天子出郊兵卫不可简省大辂一动必有赏给今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433-0464a.png
三年一郊倾竭帑藏犹恐不足郊赉之外岂可复加若
一年再赏国力将何以给分而与之人情岂不失望议
者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地此又非臣之所
知也三年一郊已为疏阔若独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
地而愈疏于事天自古未有六年一祀天者如此则典
礼愈坏欲复古而背古益远神祇必不顾飨非所以为
礼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
方泽之祀则可以免方暑举事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
一年再赏国力将何以给分而与之人情岂不失望议
者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地此又非臣之所
知也三年一郊已为疏阔若独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
地而愈疏于事天自古未有六年一祀天者如此则典
礼愈坏欲复古而背古益远神祇必不顾飨非所以为
礼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
方泽之祀则可以免方暑举事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433-0464b.png
也夫所以议此者为欲举从周礼也今以十月易夏至
以神州代方泽不知此周礼之经耶抑变礼之权耶若
变礼从权而可则合祭圜丘何独不可十月亲祭地十
一月亲祭天先地后天古无是礼而一岁再郊军国劳
费之患尚未免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夏至祀地
祇于方泽上不亲郊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祀此又
非臣之所知也书之望秩周礼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
谓山川在境内而不在四郊者故远望而祭也今所在
以神州代方泽不知此周礼之经耶抑变礼之权耶若
变礼从权而可则合祭圜丘何独不可十月亲祭地十
一月亲祭天先地后天古无是礼而一岁再郊军国劳
费之患尚未免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夏至祀地
祇于方泽上不亲郊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祀此又
非臣之所知也书之望秩周礼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
谓山川在境内而不在四郊者故远望而祭也今所在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433-0464c.png
之处俛则见地而云望祭是为京师不见地乎此六议
者合祭可否之决也夫汉之郊礼尤与古戾唐亦不能
如古本朝祖宗钦崇祭祀儒臣礼官讲求损益非不知
圜丘方泽皆亲祭之为是也盖以时不可行是故参酌
古今上合典礼下合时宜较其所得已多于汉唐矣天
地宗庙之祭皆当岁遍今不能岁遍是故遍于三年当
郊之岁又不能于一岁之中再举大礼是故遍于三日
此皆不能亲往二者孰为重乎若一年再郊而遣官摄
者合祭可否之决也夫汉之郊礼尤与古戾唐亦不能
如古本朝祖宗钦崇祭祀儒臣礼官讲求损益非不知
圜丘方泽皆亲祭之为是也盖以时不可行是故参酌
古今上合典礼下合时宜较其所得已多于汉唐矣天
地宗庙之祭皆当岁遍今不能岁遍是故遍于三年当
郊之岁又不能于一岁之中再举大礼是故遍于三日
此皆不能亲往二者孰为重乎若一年再郊而遣官摄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433-0464d.png
事是长不亲事地也三年间郊当行郊地之岁而暑雨
不可亲行遣官摄事则是天地皆不亲祭也夫分祀天
地决非今世之所能行议者不过欲于当郊之岁祀天
地宗庙分而为三耳分而为三有三不可夏至之日不
可以动大众举大礼一也军赏不可复加二也自有国
以来天地宗庙唯飨此祭累圣相承唯用此礼乃神祇
所歆祖宗所安不可轻动动之则有吉凶祻福不可不
虑三也凡此三者臣熟计之无一可行之理伏请从旧
不可亲行遣官摄事则是天地皆不亲祭也夫分祀天
地决非今世之所能行议者不过欲于当郊之岁祀天
地宗庙分而为三耳分而为三有三不可夏至之日不
可以动大众举大礼一也军赏不可复加二也自有国
以来天地宗庙唯飨此祭累圣相承唯用此礼乃神祇
所歆祖宗所安不可轻动动之则有吉凶祻福不可不
虑三也凡此三者臣熟计之无一可行之理伏请从旧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433-0465a.png
为便昔西汉之衰元帝纳贡禹之言毁宗庙成帝用丞
相衡之议改郊位皆有殃咎著于史策往鉴甚明可为
寒心伏望陛下详览臣此章则知合祭天地乃是古今
正礼本非权宜不独初郊之岁所当施行实为无穷不
刋之典愿陛下谨守太祖建隆神宗熙宁之礼无更改
易郊庙飨以亿宁上下神祇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
议如有异论即须画一解破臣所陈六议使皆屈伏上
合周礼下不为当今军国之患不可但执更不论当今
相衡之议改郊位皆有殃咎著于史策往鉴甚明可为
寒心伏望陛下详览臣此章则知合祭天地乃是古今
正礼本非权宜不独初郊之岁所当施行实为无穷不
刋之典愿陛下谨守太祖建隆神宗熙宁之礼无更改
易郊庙飨以亿宁上下神祇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
议如有异论即须画一解破臣所陈六议使皆屈伏上
合周礼下不为当今军国之患不可但执更不论当今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433-0465b.png
可与不可施行所贵严祀大典以时定
贴黄唐制将有事于南郊则先朝献太清宫朝享太
庙亦如今礼先二日告原庙先一日享太庙然议
者或亦以为非三代之礼臣谨按武王克商丁未
祀周庙庚戍柴望相去三日则先庙后郊亦三代
之礼也奉圣旨令集议官集议闻奏
元祐元年礼部言元丰所服大裘虽用黑羔皮乃作短
袍样袭于衮衣之下仍与衮服同冕未合典礼下礼部
贴黄唐制将有事于南郊则先朝献太清宫朝享太
庙亦如今礼先二日告原庙先一日享太庙然议
者或亦以为非三代之礼臣谨按武王克商丁未
祀周庙庚戍柴望相去三日则先庙后郊亦三代
之礼也奉圣旨令集议官集议闻奏
元祐元年礼部言元丰所服大裘虽用黑羔皮乃作短
袍样袭于衮衣之下仍与衮服同冕未合典礼下礼部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433-0465c.png
太常寺共议礼部员外郎何洵直言陆佃所议有司疑
者八按周礼节服氏掌祭祀朝觐衮冕六人维王之太
常郊祀裘冕二人既云衮冕又云裘冕是衮与裘各有
冕乃云裘与衮同冕当以衮袭之裘既无冕又袭于衮
中裘而表衮何以示裘衮之别哉古人虽质不应以裘
为夏服盖冬用大裘当暑则用同色缯为之记曰郊祭
之日王被衮以象天若谓裘上被衮以被为袭则家语
亦有被裘象天之文诸儒或言临燔柴脱衮冕著大裘
者八按周礼节服氏掌祭祀朝觐衮冕六人维王之太
常郊祀裘冕二人既云衮冕又云裘冕是衮与裘各有
冕乃云裘与衮同冕当以衮袭之裘既无冕又袭于衮
中裘而表衮何以示裘衮之别哉古人虽质不应以裘
为夏服盖冬用大裘当暑则用同色缯为之记曰郊祭
之日王被衮以象天若谓裘上被衮以被为袭则家语
亦有被裘象天之文诸儒或言临燔柴脱衮冕著大裘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433-0465d.png
或云脱裘服衮盖裘衮无同冕兼服之理今乃以二服
合为一可乎且大裘天子吉服之最上若大圭大路之
比是裘之在表者记曰大裘不裼说者曰无别衣以裼
之盖它服之裘亵故表裘不入公门事天以报本复始
故露质见素不为表襮而冕亦无旒何必假他衣以藩
饰之乎凡裘上有衣谓之裼裼上有衣谓之袭袭者裘
上重二衣也大裘本不裼郑志乃云裘上有玄衣与裘
同色盖赵商之徒附会为说不与经合袭之为义本出
合为一可乎且大裘天子吉服之最上若大圭大路之
比是裘之在表者记曰大裘不裼说者曰无别衣以裼
之盖它服之裘亵故表裘不入公门事天以报本复始
故露质见素不为表襮而冕亦无旒何必假他衣以藩
饰之乎凡裘上有衣谓之裼裼上有衣谓之袭袭者裘
上重二衣也大裘本不裼郑志乃云裘上有玄衣与裘
同色盖赵商之徒附会为说不与经合袭之为义本出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433-0466a.png
于重沓非一衣也古者斋祭异冠斋服降祭服一等祀
昊天上帝五帝以裘冕祭则衮冕斋故郑氏云王斋服
衮冕是衮冕者祀天之斋服也唐开元及开宝礼始以
衮冕为斋服裘冕为祭服兼与张融临燔柴脱衮脱裘
之义合请从唐制兼改制大裘以黑缯为之佃复破其
说曰夫大裘而冕谓之裘冕非大裘而冕谓之衮冕则
裘冕必服衮衮冕不必服裘今特言裘冕者主冬至言
之周礼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则祀地不服
昊天上帝五帝以裘冕祭则衮冕斋故郑氏云王斋服
衮冕是衮冕者祀天之斋服也唐开元及开宝礼始以
衮冕为斋服裘冕为祭服兼与张融临燔柴脱衮脱裘
之义合请从唐制兼改制大裘以黑缯为之佃复破其
说曰夫大裘而冕谓之裘冕非大裘而冕谓之衮冕则
裘冕必服衮衮冕不必服裘今特言裘冕者主冬至言
之周礼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则祀地不服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433-0466b.png
大裘以夏日至不可服裘故也今谓大裘当暑以同色
缯为之尤不经见兼赐袭一衣而已初无重沓之义被
裘而覆之则曰袭袒而露裘之美则曰裼所谓大裘不
裼则非衮而何玉藻曰礼不盛服不充故不裘不裼则
明不裼而袭也充美也郑氏谓大裘之上有玄衣虽不
知覆裘以衮然尚知大裘不可徒服必有玄衣以覆之
玉藻有尸袭之义周礼裘冕注云裘冕者从尸服也夫
尸服大裘而袭则王服大裘而袭可知且裘不可以徒
缯为之尤不经见兼赐袭一衣而已初无重沓之义被
裘而覆之则曰袭袒而露裘之美则曰裼所谓大裘不
裼则非衮而何玉藻曰礼不盛服不充故不裘不裼则
明不裼而袭也充美也郑氏谓大裘之上有玄衣虽不
知覆裘以衮然尚知大裘不可徒服必有玄衣以覆之
玉藻有尸袭之义周礼裘冕注云裘冕者从尸服也夫
尸服大裘而袭则王服大裘而袭可知且裘不可以徒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433-0466c.png
服故被以衮岂借衮以为饰哉今谓祭天用衮冕为斋
服裘冕为祭服此乃袭先儒之谬误后汉显宗初服日
月星辰十二章以祀天地自魏以来皆用衮服则汉魏
祭天尝服衮矣虽无大裘未能尽合于礼固未尝有表
裘而祭者也且裘内服也与袍同袍亵矣而欲襌以祭
天以明示质是欲衩衣以见上帝也洵直复欲为大裘
之裳纁色而无章饰夫裘安得有裳哉请从先帝所志
其后诏如洵直议去黑羔皮而以黑缯制焉
服裘冕为祭服此乃袭先儒之谬误后汉显宗初服日
月星辰十二章以祀天地自魏以来皆用衮服则汉魏
祭天尝服衮矣虽无大裘未能尽合于礼固未尝有表
裘而祭者也且裘内服也与袍同袍亵矣而欲襌以祭
天以明示质是欲衩衣以见上帝也洵直复欲为大裘
之裳纁色而无章饰夫裘安得有裳哉请从先帝所志
其后诏如洵直议去黑羔皮而以黑缯制焉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433-0466d.png
四年右谏议大夫范祖禹上明堂劄子曰臣伏见明堂
大礼已在散斋恭惟仁宗皇帝若稽古典断以圣意自
皇祐二年始制明堂之礼先诏有司乘舆服御务从简
俭无枉劳费御撰乐曲舞名服靴袍御崇政殿阅试雅
乐如行礼之次又于禁中靴袍亲书明堂及明堂之门
二榜将近祀日霖雨不止仁宗禁中斋祷极于恭虔应
祷开霁天日清润风和气协祀前之夕即罢警严仁宗
每诣神座行礼毕鞠躬却行须尽褥位方改步移向以
大礼已在散斋恭惟仁宗皇帝若稽古典断以圣意自
皇祐二年始制明堂之礼先诏有司乘舆服御务从简
俭无枉劳费御撰乐曲舞名服靴袍御崇政殿阅试雅
乐如行礼之次又于禁中靴袍亲书明堂及明堂之门
二榜将近祀日霖雨不止仁宗禁中斋祷极于恭虔应
祷开霁天日清润风和气协祀前之夕即罢警严仁宗
每诣神座行礼毕鞠躬却行须尽褥位方改步移向以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433-0467a.png
示肃恭之至又令侍臣遍谕献官及进彻俎豆悉安徐
谨严无怠遽失恭质明礼毕比之他时行礼加数刻之
缓御楼宣赦毕降诏中书门下止绝请托应内降恩泽
及原减罪犯者不得施行仁宗钦崇禋祀布昭明德传
之万世大略如此英宗神宗圣孝遵承皆极严敬今陛
下嗣位五载再举宗祀上帝顾飨神考配侑国之大事
莫重于此惟陛下内尽诚敬法则祖宗则神天降祉群
生蒙福夫斋者所以致其精明之德孔子之所慎者斋
谨严无怠遽失恭质明礼毕比之他时行礼加数刻之
缓御楼宣赦毕降诏中书门下止绝请托应内降恩泽
及原减罪犯者不得施行仁宗钦崇禋祀布昭明德传
之万世大略如此英宗神宗圣孝遵承皆极严敬今陛
下嗣位五载再举宗祀上帝顾飨神考配侑国之大事
莫重于此惟陛下内尽诚敬法则祖宗则神天降祉群
生蒙福夫斋者所以致其精明之德孔子之所慎者斋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433-0467b.png
斋必有专一精洁之诚乃可以交于神明礼之言斋曰
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古之君子
其斋如此斋三日必见其所祭者诚之至也夫惟致斋
肃恭然后动容周旋无不中礼书曰皇天无亲克敬惟
亲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夫皇天惟亲至敬鬼神惟享
至诚天人之交相去不远惟诚与敬可以感通陛下躬
行于上则百官有司莫敢不祇肃于下经曰圣人之德
无以加于孝惟陛下虔恭祀事以教天下之孝使群臣
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古之君子
其斋如此斋三日必见其所祭者诚之至也夫惟致斋
肃恭然后动容周旋无不中礼书曰皇天无亲克敬惟
亲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夫皇天惟亲至敬鬼神惟享
至诚天人之交相去不远惟诚与敬可以感通陛下躬
行于上则百官有司莫敢不祇肃于下经曰圣人之德
无以加于孝惟陛下虔恭祀事以教天下之孝使群臣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433-0467c.png
万国瞻望盛德休光臣不胜拳拳之愚
祖禹又议合祭状曰臣准尚书礼部牒亲祠皇地祇三
省同奉圣旨令侍从官尚书侍郎给舍台谏礼官集议
奏闻者右臣等谨按经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
事母孝故事地察礼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
五祀岁遍三代之礼天子无不亲事天地周礼冬日至
祀天于地上之圜丘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自玉
器牲币乐舞皆不同由汉以来乃有合祭之文至于国
祖禹又议合祭状曰臣准尚书礼部牒亲祠皇地祇三
省同奉圣旨令侍从官尚书侍郎给舍台谏礼官集议
奏闻者右臣等谨按经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
事母孝故事地察礼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
五祀岁遍三代之礼天子无不亲事天地周礼冬日至
祀天于地上之圜丘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自玉
器牲币乐舞皆不同由汉以来乃有合祭之文至于国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433-0467d.png
朝踵为故事元丰中神宗皇帝用礼官之议诏定北郊
亲祀之仪始罢合祭之礼陛下嗣位于今八年将肇祀
圜丘而疑于未见地祇欲循祖宗之旧则礼不经见欲
如元丰之制则虑北郊或未可行故下有司博议此诚
钦崇明祀慎重之至也臣等谨议书曰惟天地万物父
母礼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
天而亲地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皆不可以不亲今三
年一郊已非古典而北郊未有亲祠之日若不因见地
亲祀之仪始罢合祭之礼陛下嗣位于今八年将肇祀
圜丘而疑于未见地祇欲循祖宗之旧则礼不经见欲
如元丰之制则虑北郊或未可行故下有司博议此诚
钦崇明祀慎重之至也臣等谨议书曰惟天地万物父
母礼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
天而亲地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皆不可以不亲今三
年一郊已非古典而北郊未有亲祠之日若不因见地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433-0468a.png
祇则是尊天而不亲地事父而未事母也朝廷审能以
夏日至盛礼备物躬祠北郊举千馀年之坠典此则三
王之盛复见于今矣其谁敢以为不然臣等窃恐北郊
之礼未必亲行徒崇空文则天子长无亲事地之礼亦
非圣情之所安也伏请合祭天地如祖宗故事俟将来
亲行北郊之礼则合祭可罢谨录奏闻者又曰臣等近
于尚书礼部集议亲祠皇地祇已具闻奏伏请南郊合
祭未闻圣旨指挥臣等窃以天地特祭经有明文然自
夏日至盛礼备物躬祠北郊举千馀年之坠典此则三
王之盛复见于今矣其谁敢以为不然臣等窃恐北郊
之礼未必亲行徒崇空文则天子长无亲事地之礼亦
非圣情之所安也伏请合祭天地如祖宗故事俟将来
亲行北郊之礼则合祭可罢谨录奏闻者又曰臣等近
于尚书礼部集议亲祠皇地祇已具闻奏伏请南郊合
祭未闻圣旨指挥臣等窃以天地特祭经有明文然自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433-0468b.png
汉以来不能行之千有馀年矣昔商因夏礼周因商礼
皆有损益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可知者
亦犹商因于夏周因于商也时异事变不可尽同虽有
圣人继周亦必损益是必先代之礼后代有不相沿前
王之礼后王有不相袭唐虞五载一巡守周则十二年
岂可谓唐虞非乎盖周不能行也先帝朝献景灵宫十
一殿一日而遍陛下一岁乃遍亦因时制宜欲可行也
合祭之礼臣等不敢远引前代自太祖建隆四年初郊
皆有损益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可知者
亦犹商因于夏周因于商也时异事变不可尽同虽有
圣人继周亦必损益是必先代之礼后代有不相沿前
王之礼后王有不相袭唐虞五载一巡守周则十二年
岂可谓唐虞非乎盖周不能行也先帝朝献景灵宫十
一殿一日而遍陛下一岁乃遍亦因时制宜欲可行也
合祭之礼臣等不敢远引前代自太祖建隆四年初郊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433-0468c.png
至于元丰百二十年已成一代之礼后嗣可以遵承天
地父母理无不可以并不得言渎太祖平一海内太宗
真宗皆致太平仁宗享国长久英宗神宗绍休圣绪率
用此礼神祇飨荅非不蒙福报也唯元丰六年用详定
郊庙奉祀礼文所议云殆非所谓以类求神之意遂迁
皇地祇之位盖以地祇当祭于方丘乐以八变不可以
升圜丘也夫周之后稷本朝之太祖皆当享于宗庙乐
以九变而周公制礼以祖配天未有或非之者也祖可
地父母理无不可以并不得言渎太祖平一海内太宗
真宗皆致太平仁宗享国长久英宗神宗绍休圣绪率
用此礼神祇飨荅非不蒙福报也唯元丰六年用详定
郊庙奉祀礼文所议云殆非所谓以类求神之意遂迁
皇地祇之位盖以地祇当祭于方丘乐以八变不可以
升圜丘也夫周之后稷本朝之太祖皆当享于宗庙乐
以九变而周公制礼以祖配天未有或非之者也祖可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433-0468d.png
以配则地何为不可以并乎然先帝所以行之者决欲
亲祠北郊也若先帝能力行之而陛下未能犹当且复
其旧况先帝尚未行乎设先帝已行而复知其难未必
不改而从旧也宋兴以来太祖郊四太宗郊五真宗郊
五仁宗郊九英宗郊一神宗郊三皆合祭不合祭者唯
元丰六年一郊耳陛下嗣位八年已再飨明堂当并见
天地今初郊祀若循祖宗之旧他日果能行北郊之礼
然后罢合祭未为失也今未能用周礼而先罢之他日
亲祠北郊也若先帝能力行之而陛下未能犹当且复
其旧况先帝尚未行乎设先帝已行而复知其难未必
不改而从旧也宋兴以来太祖郊四太宗郊五真宗郊
五仁宗郊九英宗郊一神宗郊三皆合祭不合祭者唯
元丰六年一郊耳陛下嗣位八年已再飨明堂当并见
天地今初郊祀若循祖宗之旧他日果能行北郊之礼
然后罢合祭未为失也今未能用周礼而先罢之他日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433-0469a.png
欲亲祠则不果欲合祭则已罢父天母地偏而不备伏
恐圣虑未得安也若北郊既不可行而复议合祭则慢
神已甚虽宴享宾客犹不可以如此况事大神祇乎臣
等不知今欲亲祠北郊如之何而可也一年再郊此必
不能且夏日之至未易行也减损北郊之仪以就可行
是于父母有隆杀也南北郊与明堂间祀则南郊愈疏
亦未为得礼也或六年或九年而一郊此岂周礼乎如
此则北郊之礼必为空文未有可行之日也今近舍祖
恐圣虑未得安也若北郊既不可行而复议合祭则慢
神已甚虽宴享宾客犹不可以如此况事大神祇乎臣
等不知今欲亲祠北郊如之何而可也一年再郊此必
不能且夏日之至未易行也减损北郊之仪以就可行
是于父母有隆杀也南北郊与明堂间祀则南郊愈疏
亦未为得礼也或六年或九年而一郊此岂周礼乎如
此则北郊之礼必为空文未有可行之日也今近舍祖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433-0469b.png
宗百馀年已行之礼而欲远复三代千馀年不举之法
去所易而就所难守周礼之空文虚地祇之大祀失今
不定后必悔之伏望圣慈早以时决无疑于祖宗之旧
以昭大孝之隆圜丘合祭依熙宁十年典礼则四海群
生并受其福臣等忝备近臣义不敢默谨录奏闻
五年尚书右丞许将乞议皇地祇亲祠之礼奏曰臣近
准敕差夏至祭皇地祇摄事窃考祀仪见乃者详定礼
文所奏亲祀南郊合祭天地非礼乃建议罢圜丘皇地
去所易而就所难守周礼之空文虚地祇之大祀失今
不定后必悔之伏望圣慈早以时决无疑于祖宗之旧
以昭大孝之隆圜丘合祭依熙宁十年典礼则四海群
生并受其福臣等忝备近臣义不敢默谨录奏闻
五年尚书右丞许将乞议皇地祇亲祠之礼奏曰臣近
准敕差夏至祭皇地祇摄事窃考祀仪见乃者详定礼
文所奏亲祀南郊合祭天地非礼乃建议罢圜丘皇地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433-0469c.png
祇并从祀位郊祀之岁不及亲祠地祇即冢宰摄事巳
且为仪行之臣伏以王者父天母地并为大神自古祭
祀虽有异同然未有偏正而不躬行者也且三岁冬至
天子亲祀遍享宗庙祀天圆丘而其岁夏至方泽之祭
乃止遣上公则是皇地祇遂永不在亲祠之典此大阙
礼也不可不议伏望圣慈博诏儒臣讲求典故斟酌其
宜正祀典以为万世法
七年礼部侍郎曾肇上奏乞分祭曰臣近奉诏集官议
且为仪行之臣伏以王者父天母地并为大神自古祭
祀虽有异同然未有偏正而不躬行者也且三岁冬至
天子亲祀遍享宗庙祀天圆丘而其岁夏至方泽之祭
乃止遣上公则是皇地祇遂永不在亲祠之典此大阙
礼也不可不议伏望圣慈博诏儒臣讲求典故斟酌其
宜正祀典以为万世法
七年礼部侍郎曾肇上奏乞分祭曰臣近奉诏集官议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433-0469d.png
南郊合祭天地事已具议状奏闻讫臣职在典礼再三
思惟此天地大祭国家重事况当陛下郊祀之初尤宜
敬重举错一有未安贻议万世尚虑前状开陈未尽敢
再冒昩以闻伏以天地合祭非先王之礼学士大夫所
共知之不待臣言而信也然使合祭于承事神祇无不
顺之理虽非先王之礼何为而不可行盖以圣人之于
祭求之于茫昧不可知之中故必因其方顺其时而用
其类以致之是以因高以事天因下以事地兆五帝于
思惟此天地大祭国家重事况当陛下郊祀之初尤宜
敬重举错一有未安贻议万世尚虑前状开陈未尽敢
再冒昩以闻伏以天地合祭非先王之礼学士大夫所
共知之不待臣言而信也然使合祭于承事神祇无不
顺之理虽非先王之礼何为而不可行盖以圣人之于
祭求之于茫昧不可知之中故必因其方顺其时而用
其类以致之是以因高以事天因下以事地兆五帝于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433-0470a.png
四郊朝日于东夕月于西兆司中司命于南兆风师雨
师于北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而春夏秋冬各顺
阴阳之性其于祭事或燔或瘗或埋或沈以至圭璧币
牲坎坛乐舞各从其类先王非苟为之以谓求之如此
之尽然后庶几神之来享也苟为反是则其于格神也
难矣今论者以罢合祭则天子未有亲见地祇之时夏
至亲祠北郊则以五月行礼为难欲因南郊并举地祭
此施于人事以求自便则可矣以此为亲见地祇之实
师于北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而春夏秋冬各顺
阴阳之性其于祭事或燔或瘗或埋或沈以至圭璧币
牲坎坛乐舞各从其类先王非苟为之以谓求之如此
之尽然后庶几神之来享也苟为反是则其于格神也
难矣今论者以罢合祭则天子未有亲见地祇之时夏
至亲祠北郊则以五月行礼为难欲因南郊并举地祭
此施于人事以求自便则可矣以此为亲见地祇之实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433-0470b.png
则未也何则事之非其方致之非其类又违其时施于
群小祀且犹不可况地祇之尊乎以此事地地祇未必
来享而便谓此为亲见地祇之实此臣之所未谕也且
屈已从神与屈神以从已二者孰安今以五月行礼为
难而引地祇以就冬祭苟从人事之便恐失陛下恭事
地祇之意此又臣之所未谕也圣人之事神洞洞乎其
忠属属乎其敬舍忠舍敬常情所不肯为而谓陛下肯
安之乎臣愚故谓合祭不可复亲祠不可废但当斟酌
群小祀且犹不可况地祇之尊乎以此事地地祇未必
来享而便谓此为亲见地祇之实此臣之所未谕也且
屈已从神与屈神以从已二者孰安今以五月行礼为
难而引地祇以就冬祭苟从人事之便恐失陛下恭事
地祇之意此又臣之所未谕也圣人之事神洞洞乎其
忠属属乎其敬舍忠舍敬常情所不肯为而谓陛下肯
安之乎臣愚故谓合祭不可复亲祠不可废但当斟酌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433-0470c.png
时宜省去繁文末节则亲祠之礼无不可为巳于前状
论之矣唯陛下留神省察远推先帝复古之心持以至
诚不倦之意无从苟简自便之说以成躬事地祇之实
则上下神祇孰不顾享天下后世孰不称颂臣以职事
谊当罄竭伏望圣慈详加采择不胜幸甚
肇又奏曰臣伏睹诏书冬日至南郊宜设皇地祇位以
严并享之报此盖皇帝陛下急于亲祭地祇不待考正
典礼遽下此诏然臣窃详诏旨亦云合祭不应古义今
论之矣唯陛下留神省察远推先帝复古之心持以至
诚不倦之意无从苟简自便之说以成躬事地祇之实
则上下神祇孰不顾享天下后世孰不称颂臣以职事
谊当罄竭伏望圣慈详加采择不胜幸甚
肇又奏曰臣伏睹诏书冬日至南郊宜设皇地祇位以
严并享之报此盖皇帝陛下急于亲祭地祇不待考正
典礼遽下此诏然臣窃详诏旨亦云合祭不应古义今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433-0470d.png
则设皇地祇位于南郊乃是复行合祭之礼既以为非
又自行之一诏之中前后违戾诏书又云厥后躬行方
泽之祀则修元丰六年五月之制是则异时北郊礼行
合祭复罢天地大祀国家重事而轻易变更颇类儿戏
废置神位几于奕棋此臣所以闻诏愕然不知所措也
臣伏思陛下之意无他以谓王者父天母地尊亲并行
即位以来亲祭上帝而未及地祇恐乖明察之义又为
议者所惑以谓五月祭地必不可行则是长阙事地之
又自行之一诏之中前后违戾诏书又云厥后躬行方
泽之祀则修元丰六年五月之制是则异时北郊礼行
合祭复罢天地大祀国家重事而轻易变更颇类儿戏
废置神位几于奕棋此臣所以闻诏愕然不知所措也
臣伏思陛下之意无他以谓王者父天母地尊亲并行
即位以来亲祭上帝而未及地祇恐乖明察之义又为
议者所惑以谓五月祭地必不可行则是长阙事地之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433-0471a.png
礼故因南郊并举地祭欲以致诚敬于地祇尔以臣所
见欲以致诚反近于怠欲以致敬反近于渎何则南郊
非祭地之处冬至非见地之时乐以圆钟为宫其变以
六非致地祇之音燔柴升烟非祭地祇之礼不问神之
享与不享姑欲便于人事不近于怠乎今世之人家有
尊长所居异宫子弟致敬必即其处尚不敢屈致一堂
况天子事地可不如家人之礼哉前日以合祭为非而
罢之今日复行异日复罢谓神无象废置自由不近于
见欲以致诚反近于怠欲以致敬反近于渎何则南郊
非祭地之处冬至非见地之时乐以圆钟为宫其变以
六非致地祇之音燔柴升烟非祭地祇之礼不问神之
享与不享姑欲便于人事不近于怠乎今世之人家有
尊长所居异宫子弟致敬必即其处尚不敢屈致一堂
况天子事地可不如家人之礼哉前日以合祭为非而
罢之今日复行异日复罢谓神无象废置自由不近于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433-0471b.png
渎乎陛下志在诚敬而所行反近于怠且渎此无他为
陛下谋者以古为迂率意改作务从苟且趣便一时故
也臣愚不达时变窃为陛下痛惜之陛下即位八年两
行明堂大享之礼今兹有事南郊凡与天神举皆从祀
次第行之则将来郊祀之岁亲祠北郊并及诸神固未
为晚何苦遽为此举以涉非礼之议哉况五月祭地前
世之所尝行本朝开宝中亦曾四月行雩祀之礼古人
尚以六月出师孰谓夏至有不可行礼者哉臣愚伏望
陛下谋者以古为迂率意改作务从苟且趣便一时故
也臣愚不达时变窃为陛下痛惜之陛下即位八年两
行明堂大享之礼今兹有事南郊凡与天神举皆从祀
次第行之则将来郊祀之岁亲祠北郊并及诸神固未
为晚何苦遽为此举以涉非礼之议哉况五月祭地前
世之所尝行本朝开宝中亦曾四月行雩祀之礼古人
尚以六月出师孰谓夏至有不可行礼者哉臣愚伏望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433-0471c.png
陛下速降德音收还前诏今冬南郊礼毕即命有司详
定亲祠北郊仪物仍令斟酌时宜省去繁文末节以从
简便俟至郊祀之岁断在必行如此则于承事神祇不
失诚敬先帝已正礼文不至无名改作使万世之后以
谓复行先王祭地之礼自陛下始不亦善乎臣蒙恩擢
备从官职在典礼朝廷举措得失臣与其责故自闻诏
以来彷徨累日言之则为逆旨不言则为失职熟虑再
三宁以逆旨获罪不敢失职以负陛下任使也是以罄
定亲祠北郊仪物仍令斟酌时宜省去繁文末节以从
简便俟至郊祀之岁断在必行如此则于承事神祇不
失诚敬先帝已正礼文不至无名改作使万世之后以
谓复行先王祭地之礼自陛下始不亦善乎臣蒙恩擢
备从官职在典礼朝廷举措得失臣与其责故自闻诏
以来彷徨累日言之则为逆旨不言则为失职熟虑再
三宁以逆旨获罪不敢失职以负陛下任使也是以罄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433-0471d.png
竭狂愚触犯忌讳庶几万一有补圣明则臣虽受重诛
所不敢避唯陛下留神省察不胜幸甚
肇又议明堂祀上帝奏曰臣谨按周礼称昊天上帝文
各不同昊天上帝则一帝而已五帝则五方之帝理自
明白不待辩而知唯上帝之称世或专以为昊天上帝
或专以为五帝然以周礼考之肆师之职𩔖造上帝封
于大神按周礼凡称大神皆谓天也以上天为天则不
应复云封于大神矣又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所不敢避唯陛下留神省察不胜幸甚
肇又议明堂祀上帝奏曰臣谨按周礼称昊天上帝文
各不同昊天上帝则一帝而已五帝则五方之帝理自
明白不待辩而知唯上帝之称世或专以为昊天上帝
或专以为五帝然以周礼考之肆师之职𩔖造上帝封
于大神按周礼凡称大神皆谓天也以上天为天则不
应复云封于大神矣又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433-0472a.png
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先儒以谓四望非地则上帝
非天断可识矣而孝经亦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正与祀天旅上帝之文相合盖郊
明堂异祭后稷文王异配则天与上帝亦宜有异以此
推之谓上帝专为昊天上帝者非也又掌次王大旅上
帝则张毡案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上帝五帝所张不
同则谓上帝专为五帝者亦非也然则上帝果何谓欤
按书称𩔖于上帝孔安国传以谓昊天及五帝孔颖达
非天断可识矣而孝经亦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正与祀天旅上帝之文相合盖郊
明堂异祭后稷文王异配则天与上帝亦宜有异以此
推之谓上帝专为昊天上帝者非也又掌次王大旅上
帝则张毡案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上帝五帝所张不
同则谓上帝专为五帝者亦非也然则上帝果何谓欤
按书称𩔖于上帝孔安国传以谓昊天及五帝孔颖达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433-0472b.png
从而释之曰昊天五帝上帝可以兼之由是推之所谓
上帝者盖兼昊天五帝言之西汉已有是说矣故安国
用此以解经文至郑康成始引谶纬之书傅会以为六
天乃谓昊天上帝为北辰之星五帝为太微宫中五帝
坐星此则成康解经之罪非先儒之说本然也然则不
曰昊天五帝而曰上帝何哉盖言昊天上帝则不及五
帝言五帝则昊天不与举上帝则昊天五帝皆在其中
以昊天及五帝皆有帝之称故也按周礼王祀昊天上
上帝者盖兼昊天五帝言之西汉已有是说矣故安国
用此以解经文至郑康成始引谶纬之书傅会以为六
天乃谓昊天上帝为北辰之星五帝为太微宫中五帝
坐星此则成康解经之罪非先儒之说本然也然则不
曰昊天五帝而曰上帝何哉盖言昊天上帝则不及五
帝言五帝则昊天不与举上帝则昊天五帝皆在其中
以昊天及五帝皆有帝之称故也按周礼王祀昊天上
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433-0472c.png
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盖先王尊事五帝与
昊天同服冢宰掌祀五帝与祀大神祇之礼同则明堂
并祀昊天五帝不为过也祭祀白青黄赤四帝扬雄以
为僭祭之礼汉武帝祀泰一五帝于明堂合高皇祠坐
对之盖天神贵者曰泰一其佐曰五帝虽出于方士之
言然所指泰一即昊天也故武帝皆祠于明堂以高帝
配食则明堂并祀昊天五帝于此可见历代明堂或并
祀昊天五帝或止祀五帝其去五帝坐专祀昊天上帝
昊天同服冢宰掌祀五帝与祀大神祇之礼同则明堂
并祀昊天五帝不为过也祭祀白青黄赤四帝扬雄以
为僭祭之礼汉武帝祀泰一五帝于明堂合高皇祠坐
对之盖天神贵者曰泰一其佐曰五帝虽出于方士之
言然所指泰一即昊天也故武帝皆祠于明堂以高帝
配食则明堂并祀昊天五帝于此可见历代明堂或并
祀昊天五帝或止祀五帝其去五帝坐专祀昊天上帝
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433-0472d.png
者唯晋太始唐显庆中尔本朝皇祐中大享明堂参用
南郊蜡祭之礼嘉祐七年礼官始议改正设昊天上帝
位以真宗配次设五方帝位次又设五人帝位以五官
从祀自是遵行遂为故事至元丰中始诏祀英宗于明
堂唯以配上帝而五帝不与论者以为未安诏臣等集
议臣等稽之经典既如彼迹之故事又如此伏请自今
宗祀神考于明堂以配昊天上帝并祀五方帝五人帝
五官神以称严父之孝以成大享之义
南郊蜡祭之礼嘉祐七年礼官始议改正设昊天上帝
位以真宗配次设五方帝位次又设五人帝位以五官
从祀自是遵行遂为故事至元丰中始诏祀英宗于明
堂唯以配上帝而五帝不与论者以为未安诏臣等集
议臣等稽之经典既如彼迹之故事又如此伏请自今
宗祀神考于明堂以配昊天上帝并祀五方帝五人帝
五官神以称严父之孝以成大享之义
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433-0473a.png
绍圣初北郊之论虽定犹不果行龙图阁直学士黄履
建言曰阳复阴消各因其时上圆下方各顺其体是以
圣人因天祀天因地祭地三代至汉其仪不易及王莽
谄事元后遂跻地位同席共牢历世袭行不能令革逮
神宗考古揆今以正大典尝有意于兹矣今承先志当
在陛下及二三执政哲宗询诸朝章惇以为北郊止可
谓之社履曰天子祭天地盖郊者郊于神明之义所以
天地皆称郊故诗序云郊祀天地若夫社者土之神而
建言曰阳复阴消各因其时上圆下方各顺其体是以
圣人因天祀天因地祭地三代至汉其仪不易及王莽
谄事元后遂跻地位同席共牢历世袭行不能令革逮
神宗考古揆今以正大典尝有意于兹矣今承先志当
在陛下及二三执政哲宗询诸朝章惇以为北郊止可
谓之社履曰天子祭天地盖郊者郊于神明之义所以
天地皆称郊故诗序云郊祀天地若夫社者土之神而
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433-0473b.png
已岂有祭大祇亦谓之社乎哲宗可之遂定郊议
元符元年左司员外郎曾旼上言曰周人以气臭事神
近世易之以香按何佟之议以为南郊明堂用沈香本
天之质阳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于人亲宜加杂
馥今令文北极天皇而下皆用湿香至于众星之位香
不复设恐于义未尽于是每陛各设香又言先儒以为
实柴所祀者无玉槱燎所祀者无币今太常令式众星
皆不用币盖出于此然考典瑞玉人之官皆曰圭璧以
元符元年左司员外郎曾旼上言曰周人以气臭事神
近世易之以香按何佟之议以为南郊明堂用沈香本
天之质阳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于人亲宜加杂
馥今令文北极天皇而下皆用湿香至于众星之位香
不复设恐于义未尽于是每陛各设香又言先儒以为
实柴所祀者无玉槱燎所祀者无币今太常令式众星
皆不用币盖出于此然考典瑞玉人之官皆曰圭璧以
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433-0474a.png
祀日月星辰则实柴所祀非无玉矣槱燎无币恐或未
然至是遂命众星随其方色用币
哲宗时刘安世上议曰近奉诏旨封送下苏轼等三状
与臣等所议北郊事不合令再行看详考求其当别具
闻奏者右谨具如前臣等幸以儒学得备官使凡有议
论必据经典六经所载方敢取以为證苟不经见其说
虽辩实不敢从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
周是典章制度历夏商之损益至周而大备无以复加
然至是遂命众星随其方色用币
哲宗时刘安世上议曰近奉诏旨封送下苏轼等三状
与臣等所议北郊事不合令再行看详考求其当别具
闻奏者右谨具如前臣等幸以儒学得备官使凡有议
论必据经典六经所载方敢取以为證苟不经见其说
虽辩实不敢从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
周是典章制度历夏商之损益至周而大备无以复加
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433-0474b.png
此孔子所以有从之之论也臣等昨奉诏旨讲议大典
皆祖周制而或者欲于当郊之岁以十月神州地祇之
祭易夏至方泽之祀可以免盛暑举事之劳夫神州地
祇乃天子建都之所一方之神尔非皇地祇之比也或
者又欲于夏至之日上不亲郊止设爟火天子望祀于
禁中如西汉竹宫故事此皆出于臆说违经害义不可
施行臣等更不复议内有苏轼一状最为强辩须至㩁
其是非以烦天听按轼以谓合祭圜丘于礼为得不可
皆祖周制而或者欲于当郊之岁以十月神州地祇之
祭易夏至方泽之祀可以免盛暑举事之劳夫神州地
祇乃天子建都之所一方之神尔非皇地祇之比也或
者又欲于夏至之日上不亲郊止设爟火天子望祀于
禁中如西汉竹宫故事此皆出于臆说违经害义不可
施行臣等更不复议内有苏轼一状最为强辩须至㩁
其是非以烦天听按轼以谓合祭圜丘于礼为得不可
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433-0475a.png
复有改更臣等谨按周礼天子亲祀上帝一岁凡九国
朝因前代之制三岁方一郊天仍于其间或用他礼比
之周室固以疏阔苟更因循谬误不加考正则何以副
圣上严禋之意哉夫祭祀之礼莫大于天地孝经曰昔
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二仪敌体
礼宜均一岂可亲祠乃有隆杀古者谓求神以类系辞
曰乾为天阳物也故祭之于冬至一阳生之日就国之
南圜丘以行礼牲牢器币乐舞皆尚阳数此所谓求神
朝因前代之制三岁方一郊天仍于其间或用他礼比
之周室固以疏阔苟更因循谬误不加考正则何以副
圣上严禋之意哉夫祭祀之礼莫大于天地孝经曰昔
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二仪敌体
礼宜均一岂可亲祠乃有隆杀古者谓求神以类系辞
曰乾为天阳物也故祭之于冬至一阳生之日就国之
南圜丘以行礼牲牢器币乐舞皆尚阳数此所谓求神
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433-0475b.png
以类者也坤为地阴物也故祭之于夏至一阴生之日
就国之北方泽以行礼牲牢器币乐舞皆尚阴数此所
谓求神以类者也今议者于人主父事天母事地求端
推类之诚意则违经变古反逆阴阳圣人之成法则弃
而不行猥用王莽不经之说至引夫妇同牢私媟之语
黩乱天地臣等虽谫陋决不可从非礼之礼秦汉而下
去圣寖远礼崩乐坏无能改革神宗皇帝圣学高明超
然远览灼见历世之误乃诏有司俾加稽考未遑改制
就国之北方泽以行礼牲牢器币乐舞皆尚阴数此所
谓求神以类者也今议者于人主父事天母事地求端
推类之诚意则违经变古反逆阴阳圣人之成法则弃
而不行猥用王莽不经之说至引夫妇同牢私媟之语
黩乱天地臣等虽谫陋决不可从非礼之礼秦汉而下
去圣寖远礼崩乐坏无能改革神宗皇帝圣学高明超
然远览灼见历世之误乃诏有司俾加稽考未遑改制
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433-0475c.png
奄及大故陛下继志述事讲究坠典此正方今之先务
也议者乃引周颂昊天有成命以为合祭之證臣等窃
详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
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终篇未尝有合祭之文
所谓郊祀天地乃后儒叙诗者之辞尔非经语也盖成
周之世圜丘祭天歌此诗以为乐章方泽祀地亦歌此
诗以为乐章而已非谓易北郊之祀使就飨于南郊也
借如其说臣等不敢别引他经止就周颂中举诗以难
也议者乃引周颂昊天有成命以为合祭之證臣等窃
详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
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终篇未尝有合祭之文
所谓郊祀天地乃后儒叙诗者之辞尔非经语也盖成
周之世圜丘祭天歌此诗以为乐章方泽祀地亦歌此
诗以为乐章而已非谓易北郊之祀使就飨于南郊也
借如其说臣等不敢别引他经止就周颂中举诗以难
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433-0475d.png
之潜诗之序曰潜季冬献鱼春荐鲔也不识谓一祭邪
抑二祭邪又丰年诗之序曰丰年秋冬报也噫嘻诗之
序曰春夏祈榖于上帝也如此之类未审止是一祭复
为二祭三诗既互用于异时则昊天有成命虽歌于圜
丘岂不可用于方泽乎臣等窃谓去圣辽邈经籍焚荡
若典礼所载后世当共守之六经所无方可以义起今
郊天祀地之礼经旨详具昭如日星不识何苦必欲变
改臣等反复推究别无义理止以诸军赏给恐动群小
抑二祭邪又丰年诗之序曰丰年秋冬报也噫嘻诗之
序曰春夏祈榖于上帝也如此之类未审止是一祭复
为二祭三诗既互用于异时则昊天有成命虽歌于圜
丘岂不可用于方泽乎臣等窃谓去圣辽邈经籍焚荡
若典礼所载后世当共守之六经所无方可以义起今
郊天祀地之礼经旨详具昭如日星不识何苦必欲变
改臣等反复推究别无义理止以诸军赏给恐动群小
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433-0476a.png
之情故造此纷纭之言以惑圣听甚者至引祻福殃咎
之说劫持朝廷必欲从已甚无谓也夫郊禋锡予乃五
代姑息之弊法圣朝宽仁不欲遽罢若分而为二以给
之何不可之有臣等所守乃先王之正礼而苏轼之议
皆后代之权宜权之与正决不可合伏望圣慈详择其
当上以成神考之志下以證千载之谬岂胜幸甚所有
庙飨典礼已具前奏伏乞检会施行
太子中允陆佃上庙制议曰台门周书曰太庙路寝明
之说劫持朝廷必欲从已甚无谓也夫郊禋锡予乃五
代姑息之弊法圣朝宽仁不欲遽罢若分而为二以给
之何不可之有臣等所守乃先王之正礼而苏轼之议
皆后代之权宜权之与正决不可合伏望圣慈详择其
当上以成神考之志下以證千载之谬岂胜幸甚所有
庙飨典礼已具前奏伏乞检会施行
太子中允陆佃上庙制议曰台门周书曰太庙路寝明
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433-0476b.png
堂应门库台注谓门者皆有台于库门见之从可知也
臣谨按尔雅曰閍谓之门正门谓之应门犍为舍人曰
閍庙门也应门南向大门明堂位曰九采之国应门之
外北面东上然则太庙明堂同制大门谓之应门盖筑
台为屋于其上礼记曰天子诸侯台门有以高为贵也
又曰台门而旅屏大夫之僭礼也正义曰两边起土台
台上架屋谓之台门玄阃周书曰应门库台玄阃注谓
以黑石为门阶也提唐周书曰太庙提唐注谓唐中庭
臣谨按尔雅曰閍谓之门正门谓之应门犍为舍人曰
閍庙门也应门南向大门明堂位曰九采之国应门之
外北面东上然则太庙明堂同制大门谓之应门盖筑
台为屋于其上礼记曰天子诸侯台门有以高为贵也
又曰台门而旅屏大夫之僭礼也正义曰两边起土台
台上架屋谓之台门玄阃周书曰应门库台玄阃注谓
以黑石为门阶也提唐周书曰太庙提唐注谓唐中庭
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433-0476c.png
道提谓为高之也臣谨按考工记曰堂涂十有二分注
谓分其督旁之修以一分为峻也尔雅曰庙中路谓之
唐堂涂谓之陈诗曰中唐有甓注谓中中庭也唐堂涂
也据此中堂有甓谓中庭道则庭外庙中之路提使少
高而已弗甃也疏屏明堂位曰太庙疏屏注谓疏今浮
思也刻之云气虫兽若今阙上为之矣疏曰天子外屏
人臣至屏俯伏思念其事臣窃谓疏屏盖谓疏其上也
尚书大传曰诸侯疏序注谓序廧也于上为疏疏窗也
谓分其督旁之修以一分为峻也尔雅曰庙中路谓之
唐堂涂谓之陈诗曰中唐有甓注谓中中庭也唐堂涂
也据此中堂有甓谓中庭道则庭外庙中之路提使少
高而已弗甃也疏屏明堂位曰太庙疏屏注谓疏今浮
思也刻之云气虫兽若今阙上为之矣疏曰天子外屏
人臣至屏俯伏思念其事臣窃谓疏屏盖谓疏其上也
尚书大传曰诸侯疏序注谓序廧也于上为疏疏窗也
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433-0476d.png
谨按义训曰交窗谓之牖棂窗谓之疏郑氏谓刻为云
气虫兽误矣四门家语曰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
尧桀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臣窃谓宗庙
与明堂同制则庙亦四墉有门其南曰閍三面谓之闱
故蔡邕明堂月令论曰古大明堂之礼膳夫氏相礼日
昃出西闱日闇出北闱知宗庙之门四也九阶考工记
曰世室九阶注谓南面三三面各二疏曰明堂位曰三
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
气虫兽误矣四门家语曰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
尧桀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臣窃谓宗庙
与明堂同制则庙亦四墉有门其南曰閍三面谓之闱
故蔡邕明堂月令论曰古大明堂之礼膳夫氏相礼日
昃出西闱日闇出北闱知宗庙之门四也九阶考工记
曰世室九阶注谓南面三三面各二疏曰明堂位曰三
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
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433-0477a.png
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以此知南面三阶也大
射礼云工人士与梓人升自北阶礼记曰夫人至入自
闱门升自侧阶又曰升自东阶以此知三面各二也左
墄蹴鞠者传曰黄帝所作王者宫中必左墄而右平薛
总曰墄限也谓阶齿也天子殿高九尺阶九齿各为九
级其侧阶各中分左右有齿右则坡陁平之玄陛周书
曰太庙内阶玄陛注谓以黑石为阶臣窃谓内犹中也
南面三阶其中阶之陛以黑石为之重屋周书曰太庙
射礼云工人士与梓人升自北阶礼记曰夫人至入自
闱门升自侧阶又曰升自东阶以此知三面各二也左
墄蹴鞠者传曰黄帝所作王者宫中必左墄而右平薛
总曰墄限也谓阶齿也天子殿高九尺阶九齿各为九
级其侧阶各中分左右有齿右则坡陁平之玄陛周书
曰太庙内阶玄陛注谓以黑石为阶臣窃谓内犹中也
南面三阶其中阶之陛以黑石为之重屋周书曰太庙
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433-0477b.png
重亢注谓重亢累栋也复格周书曰大庙复格注谓复
格累芝栭也臣谨按芝栭山棁也方小木为之尔雅曰
关谓之槉栭谓之楶注槉欂也疏曰欂一名枅字林云
枅柱上方木也栌谓斗栱又明堂位曰山楶藻棁天子
之庙饰也郑氏谓山节刻欂为山也藻棁画侏儒柱为
藻文也礼器曰管仲山楶藻棁君子以为滥矣郑氏谓
大夫无画山藻之饰然则山楶刻而画之天子庙饰重
焉黑楹明堂位曰太庙刮楹注谓刮摩也疏曰谓以密
格累芝栭也臣谨按芝栭山棁也方小木为之尔雅曰
关谓之槉栭谓之楶注槉欂也疏曰欂一名枅字林云
枅柱上方木也栌谓斗栱又明堂位曰山楶藻棁天子
之庙饰也郑氏谓山节刻欂为山也藻棁画侏儒柱为
藻文也礼器曰管仲山楶藻棁君子以为滥矣郑氏谓
大夫无画山藻之饰然则山楶刻而画之天子庙饰重
焉黑楹明堂位曰太庙刮楹注谓刮摩也疏曰谓以密
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433-0477c.png
石摩柱博而画之天子庙饰重焉广雅曰天子诸侯庙
黝垩大夫苍士黈臣看详说者据尔雅以谓廧谓之垩
地谓之黝案庄子郢人仰涂垩漫其鼻则不特廧谓之
垩又榖梁曰天子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丹楹非礼也
案此刮楹亦以黑白饰之故春秋正义曰礼楹天子诸
侯黝垩徐邈云黝黑柱也然则黑柱以白画之丹桷尚
书大传曰天子之桷斲之砻之加密石焉注谓砻砺也
密石砥之也汉书解诂曰桷椽也诸侯丹桷以丹色也
黝垩大夫苍士黈臣看详说者据尔雅以谓廧谓之垩
地谓之黝案庄子郢人仰涂垩漫其鼻则不特廧谓之
垩又榖梁曰天子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丹楹非礼也
案此刮楹亦以黑白饰之故春秋正义曰礼楹天子诸
侯黝垩徐邈云黝黑柱也然则黑柱以白画之丹桷尚
书大传曰天子之桷斲之砻之加密石焉注谓砻砺也
密石砥之也汉书解诂曰桷椽也诸侯丹桷以丹色也
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433-0477d.png
臣窃谓宗庙丹桷礼也刻桷非礼也榖梁曰楹天子诸
侯黝垩据此诸侯丹桷则天子桷丹可知也饰礩尚书
大传曰士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注谓石材柱下礩
也石承当柱下而已不外出为饰臣看详士大夫石材
外出为饰则天子诸侯柱礩饰之从可知矣达乡明堂
位曰太庙达乡注谓乡牖属谓夹户窗也博雅曰窗牖
䦳也臣谨按考工记曰四旁两夹窗谓于重屋四旁面
各两窗以纳日月之明所谓达乡而郑氏以谓每室四
侯黝垩据此诸侯丹桷则天子桷丹可知也饰礩尚书
大传曰士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注谓石材柱下礩
也石承当柱下而已不外出为饰臣看详士大夫石材
外出为饰则天子诸侯柱礩饰之从可知矣达乡明堂
位曰太庙达乡注谓乡牖属谓夹户窗也博雅曰窗牖
䦳也臣谨按考工记曰四旁两夹窗谓于重屋四旁面
各两窗以纳日月之明所谓达乡而郑氏以谓每室四
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433-0478a.png
户八窗非是也说文曰在屋曰窗在墙曰牖则窗在屋
明矣交牖义训曰棂窗谓之疏交窗谓之牖臣谨按说
文曰牖穿壁交木为窗也仪礼曰司宫阖户牖则牖盖
交木为之可以开阖已祭则闭焉藻井周书曰太庙旅
楹春常画旅注谓常累系也春常谓藻井之饰也言皆
画列柱为文风俗通曰殿堂象东井形刻作荷菱荷菱
水物也所以厌火贲墉尚书大传曰天子贲墉诸侯疏
厚注谓贲大也墙谓之墉大墙正直之墙不衰杀其上
明矣交牖义训曰棂窗谓之疏交窗谓之牖臣谨按说
文曰牖穿壁交木为窗也仪礼曰司宫阖户牖则牖盖
交木为之可以开阖已祭则闭焉藻井周书曰太庙旅
楹春常画旅注谓常累系也春常谓藻井之饰也言皆
画列柱为文风俗通曰殿堂象东井形刻作荷菱荷菱
水物也所以厌火贲墉尚书大传曰天子贲墉诸侯疏
厚注谓贲大也墙谓之墉大墙正直之墙不衰杀其上
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433-0478b.png
臣窃谓庙垣谓之墙今其外绕墙也承室之墙曰墉仪
礼或曰北墉下或曰西墙下墉与墙异明矣墙盖衰杀
其上考工记曰囷窌仓城逆墙六分注谓逆犹却也六
分其高郤一分以为杀设移周书曰太庙设移注谓承
室曰移臣谨案尔雅曰连谓之簃注谓堂楼阁边小屋
博雅曰宫室相连谓之簃盖天子宗庙重廊故于堂边
设移屋连之诗曰绎绎寝庙绎绎连也重廊周书曰太
庙重廊注谓重廊累屋也臣谨按古曰廊庙庙之有廊
礼或曰北墉下或曰西墙下墉与墙异明矣墙盖衰杀
其上考工记曰囷窌仓城逆墙六分注谓逆犹却也六
分其高郤一分以为杀设移周书曰太庙设移注谓承
室曰移臣谨案尔雅曰连谓之簃注谓堂楼阁边小屋
博雅曰宫室相连谓之簃盖天子宗庙重廊故于堂边
设移屋连之诗曰绎绎寝庙绎绎连也重廊周书曰太
庙重廊注谓重廊累屋也臣谨按古曰廊庙庙之有廊
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433-0478c.png
明矣山墙周书曰太庙山墙注谓墙画山云臣谨案子
贡曰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
庙之美百官之富盖其脩之数也右臣谨案周礼匠人
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
殷人重屋堂脩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东
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郑氏谓世
室宗庙也重屋王宫正堂若大寝也或举宗庙或举王
寝或举明堂互言明其同制周书亦曰太庙路寝明堂
贡曰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
庙之美百官之富盖其脩之数也右臣谨案周礼匠人
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
殷人重屋堂脩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东
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郑氏谓世
室宗庙也重屋王宫正堂若大寝也或举宗庙或举王
寝或举明堂互言明其同制周书亦曰太庙路寝明堂
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433-0478d.png
咸有四阿重亢重廊复格藻井设移旅楹内阶玄陛提
唐山墙台门玄阃则三者同制明矣故明堂位曰太庙
天子明堂而月令仲夏天子居明堂太庙先儒谓明堂
制与庙同亦曰太庙也然则天子太庙五室土室在中
大于四室故谓之太室书曰王入太室祼是也其左为
东房其右为西房皆南户而木室在东北火室在东南
金室在西南水室在西北木室东户火室南户金室西
户水室北户诗曰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传谓或西其户
唐山墙台门玄阃则三者同制明矣故明堂位曰太庙
天子明堂而月令仲夏天子居明堂太庙先儒谓明堂
制与庙同亦曰太庙也然则天子太庙五室土室在中
大于四室故谓之太室书曰王入太室祼是也其左为
东房其右为西房皆南户而木室在东北火室在东南
金室在西南水室在西北木室东户火室南户金室西
户水室北户诗曰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传谓或西其户
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433-0479a.png
而家语又曰赐观太庙之堂未既还瞻北阖皆断西户
谓金室北户谓水室也四室中夹室刘熙释名曰房旁
也在堂两旁也夹室在堂两头故曰夹也夹室皆有前
堂谓之厢尔雅所谓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
曰寝而觐礼云凡俟于东厢是也说者谓天子宗庙无
厢夹不已误乎其四中则南曰明堂北曰玄堂东曰青
阳西曰总章月令所谓春居青阳太庙夏居明堂太庙
秋居总章太庙冬居玄堂太庙孟月居左个季月居右
谓金室北户谓水室也四室中夹室刘熙释名曰房旁
也在堂两旁也夹室在堂两头故曰夹也夹室皆有前
堂谓之厢尔雅所谓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
曰寝而觐礼云凡俟于东厢是也说者谓天子宗庙无
厢夹不已误乎其四中则南曰明堂北曰玄堂东曰青
阳西曰总章月令所谓春居青阳太庙夏居明堂太庙
秋居总章太庙冬居玄堂太庙孟月居左个季月居右
卷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0433-0479b.png
个是也至于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而还适路寝
居门终月郑氏谓于文王在门谓之闰则太庙象先王
平生所居与明堂路寝同制五室十有二堂理宜然也
或曰宗庙与路寝明堂制同则上有五室不得有房又
惑矣案书路寝实有东房西房东夹西夹而明堂位曰
太庙天子明堂则鲁用天子礼乐太庙如明堂制而季
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君衮冕立于阼夫人副
祎立于房中则太庙路寝明堂有房明矣今先所图上
居门终月郑氏谓于文王在门谓之闰则太庙象先王
平生所居与明堂路寝同制五室十有二堂理宜然也
或曰宗庙与路寝明堂制同则上有五室不得有房又
惑矣案书路寝实有东房西房东夹西夹而明堂位曰
太庙天子明堂则鲁用天子礼乐太庙如明堂制而季
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君衮冕立于阼夫人副
祎立于房中则太庙路寝明堂有房明矣今先所图上
卷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0433-0479c.png
庙制欲以八庙约少牢大夫宗庙为之虽增四阿重檐
山节藻棁堂九尺阶九等略应王礼然未有五室九阶
台门玄阃内阶玄陛山墙贲墉重廊累栋复格设移四
门达乡黑楹丹桷藻井之制又以房为堂且谓房无北
壁故得北堂之名夫堂与房异著矣安有为房而无北
壁者哉至于饎饔又在庙中西堂下凡皆所未尽也说
者谓饎饔在西堂下逼西壁为之夫爨置于庙中理不
安矣况欲逼宗庙西壁为之乎说者或谓西壁谓西墙
山节藻棁堂九尺阶九等略应王礼然未有五室九阶
台门玄阃内阶玄陛山墙贲墉重廊累栋复格设移四
门达乡黑楹丹桷藻井之制又以房为堂且谓房无北
壁故得北堂之名夫堂与房异著矣安有为房而无北
壁者哉至于饎饔又在庙中西堂下凡皆所未尽也说
者谓饎饔在西堂下逼西壁为之夫爨置于庙中理不
安矣况欲逼宗庙西壁为之乎说者或谓西壁谓西墙
卷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0433-0479d.png
也案仪礼有曰西墙有曰西壁则壁与墙异以臣考之
特牲馈食曰主人服如初立于门外东方南面视侧杀
主妇视饎爨于西堂下盖堂谓门侧之堂尔雅曰门堂
之侧谓之塾匠人曰门堂三之一古者爨在庙门外或
在东或在西故饎爨在庙门外之西堂下少牢馈食云
饔爨在门东南北上廪爨在饔爨之北特牲馈食云牲
爨在庙门外东南鱼腊爨在南皆西面饎爨在西壁士
虞礼曰侧享于庙门外之右东面鱼腊爨亚之北上饎
特牲馈食曰主人服如初立于门外东方南面视侧杀
主妇视饎爨于西堂下盖堂谓门侧之堂尔雅曰门堂
之侧谓之塾匠人曰门堂三之一古者爨在庙门外或
在东或在西故饎爨在庙门外之西堂下少牢馈食云
饔爨在门东南北上廪爨在饔爨之北特牲馈食云牲
爨在庙门外东南鱼腊爨在南皆西面饎爨在西壁士
虞礼曰侧享于庙门外之右东面鱼腊爨亚之北上饎
卷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0433-0480a.png
爨在东壁西面由是观之饎爨在庙门外之西堂下逼
西壁为之明矣故曰饎爨在西壁又曰主妇视饎爨于
西堂下臣稽考载籍庙与路寝明堂同制虽具其凡如
右然其脩广之度匠人以为南北七筵东西九筵凡室
二筵谓之凡室二筵则太室大矣太庙五室十有二堂
太室又大则广九筵脩七筵不能容之案匠人市朝一
夫郑氏谓方各百步则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亦谓南北
各六十三尺东西各八十一尺欤且古者寝不踰庙燕
西壁为之明矣故曰饎爨在西壁又曰主妇视饎爨于
西堂下臣稽考载籍庙与路寝明堂同制虽具其凡如
右然其脩广之度匠人以为南北七筵东西九筵凡室
二筵谓之凡室二筵则太室大矣太庙五室十有二堂
太室又大则广九筵脩七筵不能容之案匠人市朝一
夫郑氏谓方各百步则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亦谓南北
各六十三尺东西各八十一尺欤且古者寝不踰庙燕
卷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0433-0480b.png
衣不踰祭服而宣王考室之诗曰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则先王宫室其轮奂至矣又曰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哙
哙大声也哕哕小声也言其闳深可以荅响岂与大夫
之陋同日而语又况后王弥文积隆以至于今也然则
天子庙饰虽古制残阙不可尽见而今亦有不可尽如
古者要之考先王度当世与时宜之而已其前代载籍
所传不具与其后世未之有法可以道揆礼可以义起
使华副实称昭明垂之百世取度于身实在圣衷如允
则先王宫室其轮奂至矣又曰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哙
哙大声也哕哕小声也言其闳深可以荅响岂与大夫
之陋同日而语又况后王弥文积隆以至于今也然则
天子庙饰虽古制残阙不可尽见而今亦有不可尽如
古者要之考先王度当世与时宜之而已其前代载籍
所传不具与其后世未之有法可以道揆礼可以义起
使华副实称昭明垂之百世取度于身实在圣衷如允
卷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0433-0480c.png
臣所议乞参校旧图择其善者以圣训裁之
右司谏苏辙论明堂神位状曰臣闻三代常祀一岁九
祭天再祭地皆天子亲之故于其祭也或祭昊天或祭
五天或独祭一天或祭皇地祇或祭神州地祇要于一
岁而亲祀必遍降及近世岁之常祀皆有司摄事三岁
而后一亲祀亲祀之疏数古今之变相远如此然则其
礼之不同盖亦其势然也谨按国朝旧典冬至圜丘必
兼飨天地从祀百神若其有故不祀圜丘别行他礼或
右司谏苏辙论明堂神位状曰臣闻三代常祀一岁九
祭天再祭地皆天子亲之故于其祭也或祭昊天或祭
五天或独祭一天或祭皇地祇或祭神州地祇要于一
岁而亲祀必遍降及近世岁之常祀皆有司摄事三岁
而后一亲祀亲祀之疏数古今之变相远如此然则其
礼之不同盖亦其势然也谨按国朝旧典冬至圜丘必
兼飨天地从祀百神若其有故不祀圜丘别行他礼或
卷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0433-0480d.png
大雩于南郊或大飨于明堂或恭谢于大庆皆用圜丘
礼乐神位其意以为皇帝不可以三年而不亲祀天地
百神故也臣窃见皇祐明堂遵用此法最为得礼之变
自皇祐以后凡祀明堂或用郑氏说独祀五天帝或用
王氏说独祀昊天上帝虽于古学各有援据而考之国
朝之旧则为失当盖儒者泥古而不知今以天子每岁
亲祀之仪而议皇帝三年亲祀之礼是以若此其疏也
今者皇帝陛下对越天命逾年即位将以九月有事于
礼乐神位其意以为皇帝不可以三年而不亲祀天地
百神故也臣窃见皇祐明堂遵用此法最为得礼之变
自皇祐以后凡祀明堂或用郑氏说独祀五天帝或用
王氏说独祀昊天上帝虽于古学各有援据而考之国
朝之旧则为失当盖儒者泥古而不知今以天子每岁
亲祀之仪而议皇帝三年亲祀之礼是以若此其疏也
今者皇帝陛下对越天命逾年即位将以九月有事于
卷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0433-0481a.png
明堂义当并见天地遍礼百神躬荐诚心以格灵贶臣
恐有司不达礼意以古非今执取王郑偏说以乱本朝
大典夫礼沿人情人情所安天意必顺今皇帝陛下始
亲祠事而天地百神无不咸秩岂不俯合人情仰符天
意臣愚欲乞明诏礼官今秋明堂用皇祐明堂典礼庶
几精诚陟降溥及上下
毕仲游上明堂奏曰议事之人患不原本末之情轻重
之势与夫今古之所宜而专以其诵习闻见固守之虽
恐有司不达礼意以古非今执取王郑偏说以乱本朝
大典夫礼沿人情人情所安天意必顺今皇帝陛下始
亲祠事而天地百神无不咸秩岂不俯合人情仰符天
意臣愚欲乞明诏礼官今秋明堂用皇祐明堂典礼庶
几精诚陟降溥及上下
毕仲游上明堂奏曰议事之人患不原本末之情轻重
之势与夫今古之所宜而专以其诵习闻见固守之虽
卷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0433-0481b.png
明知其不可复而不忍舍去者惑之甚也自汉已来争
于亲庙之数郊丘之礼与夫明堂之制度者卒皆无定
论而明堂为甚盖其制度既不经见一皆出于异书杂
说而为相胜之论则虽蔡郑复生犹将不决故原圣人
之心而以义起之则今儒者所共知者以为有馀不原
圣人之心而断于臆说则虽合诸子百家而犹不足经
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孟子
曰明堂者王者之堂也如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夫明
于亲庙之数郊丘之礼与夫明堂之制度者卒皆无定
论而明堂为甚盖其制度既不经见一皆出于异书杂
说而为相胜之论则虽蔡郑复生犹将不决故原圣人
之心而以义起之则今儒者所共知者以为有馀不原
圣人之心而断于臆说则虽合诸子百家而犹不足经
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孟子
曰明堂者王者之堂也如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夫明
卷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0433-0481c.png
堂之本意大要尊祀祖考而为神明之所王者以时居
之而行其政于天下苟可以祀祖考可以行其政则天
子之所出入皆可以为明堂苟不能配祖考不能行其
政虽使九室四户七十二牖真圣人之法犹将无益传
曰祭祀以敬不问其礼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今国
家上稽圣贤之遗文下循祖宗之故事辟路寝严配以
事天神者非止今日天神固已享矣严配之礼固已得
矣姑修其孟子所谓王政者自此行之则天地得其职
之而行其政于天下苟可以祀祖考可以行其政则天
子之所出入皆可以为明堂苟不能配祖考不能行其
政虽使九室四户七十二牖真圣人之法犹将无益传
曰祭祀以敬不问其礼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今国
家上稽圣贤之遗文下循祖宗之故事辟路寝严配以
事天神者非止今日天神固已享矣严配之礼固已得
矣姑修其孟子所谓王政者自此行之则天地得其职
卷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0433-0481d.png
阴阳得其序万物得其宜若夫考工筵室之广狭月令
左个右个太庙之同异蔡郑世室重屋享功养老教学
选士之曲说出于诵习见闻而决不可以为定论者在
上之人义起而断之不足胶也
侍御史刘挚论景灵宫帝后同殿乞下近臣议奏曰臣
伏见神宗皇帝神主既祔太庙窃计于景灵宫当依祖
宗神御别建庙殿伏缘宫中地步今已隘逼若或开展
民区则理有未安臣惟原庙之说始见于西汉而其制
左个右个太庙之同异蔡郑世室重屋享功养老教学
选士之曲说出于诵习见闻而决不可以为定论者在
上之人义起而断之不足胶也
侍御史刘挚论景灵宫帝后同殿乞下近臣议奏曰臣
伏见神宗皇帝神主既祔太庙窃计于景灵宫当依祖
宗神御别建庙殿伏缘宫中地步今已隘逼若或开展
民区则理有未安臣惟原庙之说始见于西汉而其制
卷二十一 第 49a 页 WYG0433-0482a.png
度盖不传而无闻今景灵宫之聚神御也固有祖于原
庙之意然帝之与后各建殿室盖缘旧来神御散在诸
寺故亦各殿乃出于一时规画别无议据臣愚窃谓既
曰庙猊自当仿于宗庙之制帝后宜同御一殿如此则
今日神宗所御遂可无事于兴作矣奉迁昭宪皇后于
宣祖殿合配而复以太始殿易名而为神宗之殿非徒
简节劳费便于时而已也考之礼典则无违质之人情
则为顺此大事也伏望圣慈诏三省两制礼官杂议以
庙之意然帝之与后各建殿室盖缘旧来神御散在诸
寺故亦各殿乃出于一时规画别无议据臣愚窃谓既
曰庙猊自当仿于宗庙之制帝后宜同御一殿如此则
今日神宗所御遂可无事于兴作矣奉迁昭宪皇后于
宣祖殿合配而复以太始殿易名而为神宗之殿非徒
简节劳费便于时而已也考之礼典则无违质之人情
则为顺此大事也伏望圣慈诏三省两制礼官杂议以
卷二十一 第 49b 页 WYG0433-0482b.png
处其当听陛下圣断焉臣浅陋妄议合即罪诛
徽宗即位初礼部太常寺言哲宗升祔宜如晋成帝故
事于太庙殿增一室候祔庙日神主祔第九室诏下待
从官议皆如所言蔡京议以哲宗嗣神宗大统父子相
承自当为世今若不祧远祖不以哲宗为世则三昭四
穆与太祖之庙而八宜深考载籍迁祔如礼陆佃曾肇
等议国朝自僖祖而下始备七庙故英宗祔庙则迁顺
祖神宗祔庙则迁翼祖今哲宗于神宗父子也如礼官
徽宗即位初礼部太常寺言哲宗升祔宜如晋成帝故
事于太庙殿增一室候祔庙日神主祔第九室诏下待
从官议皆如所言蔡京议以哲宗嗣神宗大统父子相
承自当为世今若不祧远祖不以哲宗为世则三昭四
穆与太祖之庙而八宜深考载籍迁祔如礼陆佃曾肇
等议国朝自僖祖而下始备七庙故英宗祔庙则迁顺
祖神宗祔庙则迁翼祖今哲宗于神宗父子也如礼官
卷二十一 第 50a 页 WYG0433-0482c.png
议则庙中当有八世况唐文宗即位则迁肃宗以敬宗
为一世故事不远哲宗祔庙当以神宗为昭上迁宣祖
以合古三昭三穆之义
大观二年议礼局检讨俞㮚言玄以象道纁以象事故
凡冕皆玄衣纁裳今太常寺祭服则衣色青矣前三幅
以象阳后四幅以象阴故裳制不相连属今之裳则为
六幅而不殊矣冕玄表而朱里今乃青罗为覆以金银
饰之佩用绶以贯玉今既有玉佩矣又有锦绶以银铜
为一世故事不远哲宗祔庙当以神宗为昭上迁宣祖
以合古三昭三穆之义
大观二年议礼局检讨俞㮚言玄以象道纁以象事故
凡冕皆玄衣纁裳今太常寺祭服则衣色青矣前三幅
以象阳后四幅以象阴故裳制不相连属今之裳则为
六幅而不殊矣冕玄表而朱里今乃青罗为覆以金银
饰之佩用绶以贯玉今既有玉佩矣又有锦绶以银铜
卷二十一 第 50b 页 WYG0433-0482d.png
二环饰之以玉宗彝宗庙之彝也乃为虎蜼之状而不
作虎彝蜼彝粉米散利以养人也乃分为二章而以五
色圆花为藉其馀不合古者甚多乞下礼局博考古制
画太常寺及古者祭服样二本以进至于损益裁成断
自圣学
四年议礼局官宇文粹中议改衣服制度曰凡冕皆玄
衣纁裳衣则绘而章数皆奇裳则绣而章数皆偶阴阳
之义也今衣用深青非是欲乞视冕之等衣色用玄裳
作虎彝蜼彝粉米散利以养人也乃分为二章而以五
色圆花为藉其馀不合古者甚多乞下礼局博考古制
画太常寺及古者祭服样二本以进至于损益裁成断
自圣学
四年议礼局官宇文粹中议改衣服制度曰凡冕皆玄
衣纁裳衣则绘而章数皆奇裳则绣而章数皆偶阴阳
之义也今衣用深青非是欲乞视冕之等衣色用玄裳
卷二十一 第 51a 页 WYG0433-0483a.png
色用纁以应典礼古者蔽前而已芾存此象以韦为之
今蔽膝自一品以下并以绯罗为里缘绯绢为里无复
上下广狭及会纰纯紃之制又有山火龙章案明堂位
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商火周龙章韨者乃黻冕之黻
非赤芾之芾也且芾在下体与裳同用而山龙火者衣
之章也周既缋于上衣不应又缋于芾请改芾制去山
龙火章以破诸儒之惑又祭服有革带今不用皮革而
通里以绯罗又以铜为饰其绶或锦或皂环或银或铜
今蔽膝自一品以下并以绯罗为里缘绯绢为里无复
上下广狭及会纰纯紃之制又有山火龙章案明堂位
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商火周龙章韨者乃黻冕之黻
非赤芾之芾也且芾在下体与裳同用而山龙火者衣
之章也周既缋于上衣不应又缋于芾请改芾制去山
龙火章以破诸儒之惑又祭服有革带今不用皮革而
通里以绯罗又以铜为饰其绶或锦或皂环或银或铜
卷二十一 第 51b 页 WYG0433-0483b.png
尤无经据宜依古制除去至佩玉中单赤舄之制则全
取元丰中详定官所议行之又上所编祭服制度曰古
者冕以木版为中广八寸长尺六寸后方前圆后仰前
低染三十升之布玄表朱里后方者不变之体前圆者
无方之用仰而玄者升而辨于物俛而朱者降而与万
物相见后世以缯易布故纯俭今群臣冕版长一尺二
寸阔六寸二分非古广尺之制以青罗为覆以金涂银
棱为饰非古玄表朱里之制乞下有司改正古者冕之
取元丰中详定官所议行之又上所编祭服制度曰古
者冕以木版为中广八寸长尺六寸后方前圆后仰前
低染三十升之布玄表朱里后方者不变之体前圆者
无方之用仰而玄者升而辨于物俛而朱者降而与万
物相见后世以缯易布故纯俭今群臣冕版长一尺二
寸阔六寸二分非古广尺之制以青罗为覆以金涂银
棱为饰非古玄表朱里之制乞下有司改正古者冕之
卷二十一 第 52a 页 WYG0433-0483c.png
名虽有五而缫就旒玉则视其命数以为等差合綵索
为绳用以贯玉谓之缫以一玉为一成结之使不相并
谓之就就间相去一寸则九玉者九寸七玉者七寸各
以旒数长短为差今群臣之冕用药玉青珠五色茸线
非藻玉三采二采之义每旒之长各八寸非旒数长短
为差之义又献官冕服杂以诸侯之制而一品服衮冕
臣窃以为非宜
政和四年比部员外郎何天衢上言曰祭不欲数数则
为绳用以贯玉谓之缫以一玉为一成结之使不相并
谓之就就间相去一寸则九玉者九寸七玉者七寸各
以旒数长短为差今群臣之冕用药玉青珠五色茸线
非藻玉三采二采之义每旒之长各八寸非旒数长短
为差之义又献官冕服杂以诸侯之制而一品服衮冕
臣窃以为非宜
政和四年比部员外郎何天衢上言曰祭不欲数数则
卷二十一 第 52b 页 WYG0433-0483d.png
烦祭不欲疏疏则怠先王建祭祀之礼必得疏数之中
未闻一日之间遂行两祭者也今太庙荐新有与朔祭
同日者夫朔祭行于一月之首不可易也若夫荐新则
未尝卜日一月之内皆可荐也新物未备犹许次月荐
之亦何必同朔日哉自是荐新偶与朔祭同日诏用次
日焉
徽宗时左正言任伯雨与右司谏陈瓘同论修建景灵
西宫劄子曰臣伏睹近降圣旨修建景灵西宫坼移元
未闻一日之间遂行两祭者也今太庙荐新有与朔祭
同日者夫朔祭行于一月之首不可易也若夫荐新则
未尝卜日一月之内皆可荐也新物未备犹许次月荐
之亦何必同朔日哉自是荐新偶与朔祭同日诏用次
日焉
徽宗时左正言任伯雨与右司谏陈瓘同论修建景灵
西宫劄子曰臣伏睹近降圣旨修建景灵西宫坼移元
卷二十一 第 53a 页 WYG0433-0484a.png
丰库大理寺军器监仪鸾司等处以其地基奉安神考
哲宗神御极于尊崇彰乎广大此可以见陛下奉先之
孝只移官舍不动民居又可以见陛下爱民之仁得斯
民之欢心以事宗庙此尧舜文武之用心也然而稽之
礼意有所不合考之人情有所未便可得而议者有五
事焉臣不可以无言也夫国之神位左宗庙右社稷左
阳也人道之所乡位宗庙于人道之所乡则不死其亲
之意也神考建原庙于左盖取诸此今庙据社位不合
哲宗神御极于尊崇彰乎广大此可以见陛下奉先之
孝只移官舍不动民居又可以见陛下爱民之仁得斯
民之欢心以事宗庙此尧舜文武之用心也然而稽之
礼意有所不合考之人情有所未便可得而议者有五
事焉臣不可以无言也夫国之神位左宗庙右社稷左
阳也人道之所乡位宗庙于人道之所乡则不死其亲
之意也神考建原庙于左盖取诸此今庙据社位不合
卷二十一 第 53b 页 WYG0433-0484b.png
经旨非神考之意此其可议者一也夫人之所居必择
吉地故诗美卫文公能营宫室而曰卜云其吉终然允
臧可不择乎唐大理卿徐矫有言曰大理狱院由来相
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敢栖盖刑狱之地必有杀气人情
所恶古今皆然今乃择此以建宫庙既非吉地神必不
安此其可议者二也西宫之地虽云只移官舍不动民
居而一寺一库一监一司移于他处却要地基迁此就
彼彼亦有居民也不知起遣几家而后可以建此被遣
吉地故诗美卫文公能营宫室而曰卜云其吉终然允
臧可不择乎唐大理卿徐矫有言曰大理狱院由来相
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敢栖盖刑狱之地必有杀气人情
所恶古今皆然今乃择此以建宫庙既非吉地神必不
安此其可议者二也西宫之地虽云只移官舍不动民
居而一寺一库一监一司移于他处却要地基迁此就
彼彼亦有居民也不知起遣几家而后可以建此被遣
卷二十一 第 54a 页 WYG0433-0484c.png
之民有所不愿则失其欢心失其欢心则违陛下爱民
奉先之本意矣此其可议者三也昔者奉安祖宗帝后
神御散于寺观之内神考合集诸殿会于一宫今乃离
析一宫分为两处岁时酌献銮舆分诣礼既繁矣事神
则难此其可议者四也传曰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
于宁神显承殿奉安以来一祖五宗神灵协会既安既
久何用迁徙宗庙重事岂宜轻动动而宁之不如勿动
之宁也虽曲示隆报之心而未尽宁神之礼此其可议
奉先之本意矣此其可议者三也昔者奉安祖宗帝后
神御散于寺观之内神考合集诸殿会于一宫今乃离
析一宫分为两处岁时酌献銮舆分诣礼既繁矣事神
则难此其可议者四也传曰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
于宁神显承殿奉安以来一祖五宗神灵协会既安既
久何用迁徙宗庙重事岂宜轻动动而宁之不如勿动
之宁也虽曲示隆报之心而未尽宁神之礼此其可议
卷二十一 第 54b 页 WYG0433-0484d.png
者五也凡朝廷举动苟合公论则天下人情莫得而议
一有可疑则众说蜂起凡此五者臣皆得之于公论而
不敢不言者也宗庙之事至重至大陛下于宰臣之请
虽已恭依然礼意人情有所未安难以施行何惮于改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令三省别行详议庶于宗庙大事
无轻动之悔
伯雨瓘再言西宫劄子曰臣昨具劄子言修建景灵西
宫有可议者五续具奏状言祖宗神御与圣祖天兴殿
一有可疑则众说蜂起凡此五者臣皆得之于公论而
不敢不言者也宗庙之事至重至大陛下于宰臣之请
虽已恭依然礼意人情有所未安难以施行何惮于改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令三省别行详议庶于宗庙大事
无轻动之悔
伯雨瓘再言西宫劄子曰臣昨具劄子言修建景灵西
宫有可议者五续具奏状言祖宗神御与圣祖天兴殿
卷二十一 第 55a 页 WYG0433-0485a.png
皆列于天庙之次不当迁徙续又具劄子言真祖用道
家之制而参取阴阳之说神考依礼经之旨而不易左
右之位今一举而两失之愿诏三省枢密院及侍从台
谏官重行审议未蒙施行臣窃惟宗庙之祠不可轻易
祖宗之绪不宜苟改而朝廷固执初议臣不敢以为然
也周礼义曰位宗庙于人道之所向者不死其亲之意
也不死其亲虽公羊之旧说而三经妙义乃神考之所
以训天下者也庙社之说安可破乎今欲弃先儒之是
家之制而参取阴阳之说神考依礼经之旨而不易左
右之位今一举而两失之愿诏三省枢密院及侍从台
谏官重行审议未蒙施行臣窃惟宗庙之祠不可轻易
祖宗之绪不宜苟改而朝廷固执初议臣不敢以为然
也周礼义曰位宗庙于人道之所向者不死其亲之意
也不死其亲虽公羊之旧说而三经妙义乃神考之所
以训天下者也庙社之说安可破乎今欲弃先儒之是
卷二十一 第 55b 页 WYG0433-0485b.png
说违神考之圣训专用私意率改成绪臣是以知其不
然也或者以谓若东展旧基则高头街之地必见侵掘
国之左臂不可侵也夫天庙之说出于阴阳家真宗用
之今尚不取何独左臂之说为可据乎况旧基之北有
𣙜货务移一务则不动民居而得殿基矣不欲侵掘则
因地形之高下何为不可择此可因之绪而坚持难就
之计臣是以知其不然也又或谓以祖宗神御昔者或
东或西或南或北随寺观之所在即置殿宇岂有左右
然也或者以谓若东展旧基则高头街之地必见侵掘
国之左臂不可侵也夫天庙之说出于阴阳家真宗用
之今尚不取何独左臂之说为可据乎况旧基之北有
𣙜货务移一务则不动民居而得殿基矣不欲侵掘则
因地形之高下何为不可择此可因之绪而坚持难就
之计臣是以知其不然也又或谓以祖宗神御昔者或
东或西或南或北随寺观之所在即置殿宇岂有左右
卷二十一 第 56a 页 WYG0433-0485c.png
之拘乎臣谓随处奉安斯无定位会而为一必辨东西
昔者散处之时后或在南帝或在北今既会而为一岂
可以不分南北而皆以因旧为说乎臣是以知其不然
也夫此三不然者皆不足以固守然陛下所以不敢轻
改前议者谓神考素有修建西宫之意蔡京亲闻先训
而实录备载其语故不可以不恭依也陛下用史官亲
闻之语遵神考素定之意以奉先之孝述宗庙之事臣
下之所宜将顺其有大于此乎然而以臣观之此乃蔡
昔者散处之时后或在南帝或在北今既会而为一岂
可以不分南北而皆以因旧为说乎臣是以知其不然
也夫此三不然者皆不足以固守然陛下所以不敢轻
改前议者谓神考素有修建西宫之意蔡京亲闻先训
而实录备载其语故不可以不恭依也陛下用史官亲
闻之语遵神考素定之意以奉先之孝述宗庙之事臣
下之所宜将顺其有大于此乎然而以臣观之此乃蔡
卷二十一 第 56b 页 WYG0433-0485d.png
京矫诬神考之训无足信者臣请以一事验之元丰中
神考于英宗治隆殿后留一殿之基宣仁诏曰此以待
未亡人也因逊此基为神考庙宫之地宣仁之意不欲
多迁民居耳而绍圣大臣因谓宣仁轻蔑神考裁损庙
制于是重卜奉安之地以极崇报之礼今显承殿是也
方建修显承殿之时蔡京正在朝廷若神考之言审如
实录所载京于此时何不具以先训闻于哲宗况当哲
宗之时京最用事凡可以毁宣仁者无遗力矣岂有宗
神考于英宗治隆殿后留一殿之基宣仁诏曰此以待
未亡人也因逊此基为神考庙宫之地宣仁之意不欲
多迁民居耳而绍圣大臣因谓宣仁轻蔑神考裁损庙
制于是重卜奉安之地以极崇报之礼今显承殿是也
方建修显承殿之时蔡京正在朝廷若神考之言审如
实录所载京于此时何不具以先训闻于哲宗况当哲
宗之时京最用事凡可以毁宣仁者无遗力矣岂有宗
卷二十一 第 57a 页 WYG0433-0486a.png
庙重事亲闻先训可以證元祐之非无大于此而乃隐
忍不言复何待乎臣是以验其为矫诬也且绍圣之初
哲宗圣意本无适莫章惇虽挟功自恣然其初犹有兼
取元祐之意及京自成都而来与其弟卞共毁宣仁共
欺哲宗京之得售其说自役法始从大改役法以后事
事无不大改兄弟同朝埙篪相和无有一事不如其意
当此之时不以所闻神考圣训告于哲宗至于今日然
后引所自书实录以为證验唱为不经之论而欲迁神
忍不言复何待乎臣是以验其为矫诬也且绍圣之初
哲宗圣意本无适莫章惇虽挟功自恣然其初犹有兼
取元祐之意及京自成都而来与其弟卞共毁宣仁共
欺哲宗京之得售其说自役法始从大改役法以后事
事无不大改兄弟同朝埙篪相和无有一事不如其意
当此之时不以所闻神考圣训告于哲宗至于今日然
后引所自书实录以为證验唱为不经之论而欲迁神
卷二十一 第 57b 页 WYG0433-0486b.png
考于西宫其为矫诬可谓明矣京以矫诬之笔妄增实
录之事以矫诬之舌伪造神考之训朝廷用矫诬之言
而轻改宗庙信矫诬之说而力沮言者臣恐自此以后
矫诬之人无复忌惮矫诬之政不可复救奸雄生心四
夷相贺必始于此矣伏望圣慈出自睿断正京矫诬之
罪明示贬窜然后三省枢密院及侍从台谏官如臣所
请重行审议
瓘又言修建景灵西宫状曰臣近论修建景灵西宫有
录之事以矫诬之舌伪造神考之训朝廷用矫诬之言
而轻改宗庙信矫诬之说而力沮言者臣恐自此以后
矫诬之人无复忌惮矫诬之政不可复救奸雄生心四
夷相贺必始于此矣伏望圣慈出自睿断正京矫诬之
罪明示贬窜然后三省枢密院及侍从台谏官如臣所
请重行审议
瓘又言修建景灵西宫状曰臣近论修建景灵西宫有
卷二十一 第 58a 页 WYG0433-0486c.png
可议者五巳奉圣旨送三省枢密院今数日矣未有定
议臣谨按大中祥符五年以圣祖临降诏于大内之南
已丙之位得祖庙之地以建景灵宫亦如天庙星在太
微之东南也神考合集祖宗神御会于天庙之次所以
契符天象稽参经旨述真宗之事为后世之法今修建
西宫非神考绍述之意宗庙至重不宜轻举伏望圣慈
诏谕大臣速行改议无贻轻动之悔天下幸甚
贴黄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诏以圣祖临降令修玉
议臣谨按大中祥符五年以圣祖临降诏于大内之南
已丙之位得祖庙之地以建景灵宫亦如天庙星在太
微之东南也神考合集祖宗神御会于天庙之次所以
契符天象稽参经旨述真宗之事为后世之法今修建
西宫非神考绍述之意宗庙至重不宜轻举伏望圣慈
诏谕大臣速行改议无贻轻动之悔天下幸甚
贴黄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诏以圣祖临降令修玉
卷二十一 第 58b 页 WYG0433-0486d.png
清昭应宫使丁谓择地建宫及令礼官考制度以
闻是月丁谓言得司天少监王熙元等状按晋天
文志云张南有天庙十四星乃帝王祖庙也今大
内法象太微天庙星在太微南若建新宫宜大内
正南次东止丙方上合天庙星位又按二宅经大
内阳宅新宫宜在正南次东已丙上合阳宅福德
方吉臣请以锡庆院开封府两处地位建置上符
天象旁合经术遂诏以锡庆院建宫
闻是月丁谓言得司天少监王熙元等状按晋天
文志云张南有天庙十四星乃帝王祖庙也今大
内法象太微天庙星在太微南若建新宫宜大内
正南次东止丙方上合天庙星位又按二宅经大
内阳宅新宫宜在正南次东已丙上合阳宅福德
方吉臣请以锡庆院开封府两处地位建置上符
天象旁合经术遂诏以锡庆院建宫
卷二十一 第 59a 页 WYG0433-0487a.png
卷二十一 第 59b 页 WYG0433-0487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