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九 第 1a 页 WYG0433-01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九
         明  杨士奇等  撰
  圣学
宋宁宗时卫泾上奏曰臣闻学之为王者事自昔帝王
莫不以学为本然学有小大分章析句牵制文义此书
生之学也究圣贤之用心明古今之大致识安危治乱
之体察善恶消长之机斯为帝王之大学臣恭惟陛下
卷九 第 1b 页 WYG0433-0180b.png
聪明天纵不自矜伐即位之初首下明诏博延儒英增
置讲读紬绎经史从容赐坐一日再御情亡厌倦可谓
知所本矣迩者侧闻玉音宣谕今后晚讲各须讲解义
理引古證今庶不为文具若只读过恐无益于事大哉
王言臣有以见陛下识度高远精进不已知求多闻之
有益于圣德也臣诚不佞抑闻之先哲学则必问问然
后为学学者圣之先务问者学之大方孔子称舜大知
必曰好问仲虺戒成汤必曰好问则裕易乾之六爻龙
卷九 第 2a 页 WYG0433-0181a.png
德变化皆圣人也九二见龙在田孔子曰龙德而正中
也亦由学以聚之问以辨之逮至九五飞龙在天则与
天地合德日月并明问学之功其大矣哉傥若诵说虽
勤而诚意不充见闻虽广而躬行不力深恐犹为观美
而于王功帝绩未知所用力之地也曾子曰尊其所闻
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乎它在
乎加之意而已臣伏愿陛下讲学之际更留圣心咨询
考问以尽臣下之情反复研究以求理道之要磨砻渐
卷九 第 2b 页 WYG0433-0181b.png
渍日累月积疏瀹其心源斟酌于义味自然德性成就
知虑开明物来而能名事至而能应以之用人则邪佞
者远忠直者伸以之立政则蠹弊日销绩效日著何为
而不成何求而不获哉昔唐太宗平定四方有志治道
𨕖文学之士日侍閒燕或论往古成败或问民间事情
言及暗主乱朝则省惧自戒言及贤君理代则企竦思
齐言及稼穑艰难则务遵勤俭言及闾阎疾苦则议息
征徭惟其见善必从闻义必徙用能贞观之治庶几成
卷九 第 3a 页 WYG0433-0181c.png
康为功德兼隆之主此又尊所闻行所知之明验也以
陛下天资粹美进德无疆上焉唐虞三代要不难致下
焉亦不失为唐太宗惟陛下留神幸甚
袁说友上奏曰臣恭闻太宗皇帝谓李至曰朕年来无
它好但喜读书用监古成败仁宗皇帝谓辅臣曰近讲
诗见国风多讥刺得以为监戒高宗皇帝谓赵鼎曰朕
居禁中自有日课早阅章奏午后读春秋史记夜读尚
书又曰有帝王之学有士大夫之学朕在宫中无一日
卷九 第 3b 页 WYG0433-0181d.png
废学但推前古治道有宜于今者要施行耳不必指摘
章句以为文也大哉祖宗所以治天下国家者其必由
于学乎诚本朝之家法启佑乎后人者也臣仰惟皇帝
陛下聪明睿智得于天资历数在躬继天作子践阼之
初恭嘿以执祖丧恪谨以隆父养倚信大臣收召人物
崇广言路敷求直言此皆陛下畴昔讲学之功其见于
初政者已足以慰人心而惬众望然而自古圣王临政
愿治身致太平未有一事不由于学况陛下御极之始
卷九 第 4a 页 WYG0433-0182a.png
尤当以讲学为先自古圣主进德修业终身而行未尝
一日敢忘于学况陛下春秋方盛尤当以讲学为急陛
下之所谓讲学者盖将举而措之以治天下国家者也
本朝吕公著有言曰天子之学与凡庶不同夫分文析
字声律章句此世之儒者以希利禄取科级耳人主所
不当学也人主所当学者观古人之用心论历代帝王
所以兴亡治乱之迹求立政立事之要讲爱民利物之
术公著之言实为人主讲学之要今陛下方上承宗庙
卷九 第 4b 页 WYG0433-0182b.png
之付托下慰四海之观瞻万机得失之端一念趣向之
本小有未至即基安危是故人主所谨端在一心正心
之原实本于学盖道者适治之路惟学然后道明以德
行仁者王惟学然后德进审为政之理非学何以达理
以义制事非学何以由义古今有兴亡有成败学然后
知所以兴亡成败之本天下有利害有治乱学然后知
所以利害治乱之因人主有讲学之功则明道进德达
理由义可以成可以兴享其利享其治人主失讲学之
卷九 第 5a 页 WYG0433-0182c.png
益则昧道暗德悖理违义至于亡至于败受其害受其
乱事之必然无可疑者陛下前日朱邸固已亲近诸儒
从容讲论凡其开沃圣心培埴学本者可谓弗遗馀力
则陛下于道德理义必已能洞达而知所原本矣于兴
亡成败利害治乱必已能深究而知所畏慕矣陛下天
纵聪明非凡所及讲学之益为日固久然既承大宝天
子之学事异初潜故臣转以为讲学之事陛下今当举
行者其说盖有五焉一曰凡经筵讲读陛下或意有所
卷九 第 5b 页 WYG0433-0182d.png
未谕则详为叩问必至洞彻深晓然后已与之反覆问
难使之开导圣心知所鉴戒且不以它事而辍讲亦不
以拂意而倦闻若止循故事略无上下议论之益则虽
积岁累月于陛下必无益也二曰经筵之例率以朝退
入讲陛下坐朝甫毕圣躬岂无少劳急幸经筵诸儒仅
了讲读不暇紬绎辨论人主仅能讫事不暇叩问咨益
讲读虚文莫此为甚愿颁睿旨凡遇讲日并候退朝供
膳已毕然后入讲下则从容敷绎以罄论议上则再三
卷九 第 6a 页 WYG0433-0183a.png
叩问以达未谕则讲读之官不徒设矣三曰窃闻经筵
目即见讲春秋通鉴三朝宝训陛下方此临阼委政大
臣既无它事以扰圣抱要宜增益一二经书轮以进讲
尚书一经句句皆明治乱安危之本仁宗皇帝训典事
事皆为后世子孙之法愿增此二书以全讲学之力四
曰讲官内宿祖宗欲以召儒臣广为咨问光武讲论经
理夜分乃寐意盖出此愿陛下遇讲官宿直即赐宣对
或以日间已讲读而意所未谕者再使详解细说或陛
卷九 第 6b 页 WYG0433-0183b.png
下自以古昔治乱兴亡叩问原本使之开沃启导或陛
下万几之务有疑贰而未决者因以咨询使之开陈献
纳学念既专则学力日进矣五曰古先帝王自唐虞三
代以下至于唐末正统之传其君或善或否其治或得
或失无虑百数陛下凡遇进讲或讲官宿直以古帝王
时取一君命讲官著论一篇凡其君之善与否其治之
得与失详为议论相继进入陛下观其所论善者为法
恶者为戒集为一帙常置坐右或圣意有所未谕即于
卷九 第 7a 页 WYG0433-0183c.png
经筵或夕召之时再令元撰讲官详细开说不出数月
古之帝王善否得失尽在陛下目中可以为法而为戒
矣凡此五说皆所以为讲学之地愿陛下上法太宗仁
宗高宗圣训讲学之勤下稽吕公著所论圣学之要出
而于经筵讲读之间入而于昼夜观书之际不事虚文
力求实学则圣心融彻圣学高明圣德日新圣治日盛
施诸政事无非有得而无失错之事业无非有利而无
害一毫之差陛下自不肯为一言之失陛下自不肯发
卷九 第 7b 页 WYG0433-0183d.png
事事中程度物物合条理以至亲君子远小人数见儒
臣尊礼正论则中兴之功太平之治诚可拱而俟也臣
起自寒儒叨缀从列论思献纳职守所系瞻望清光之
初不敢进无益之论专以讲学一事以献陛下伏惟圣
明以为当今急先之务最切最要莫大于此务深思而
力行之昔傅说之告高宗曰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
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臣拳拳所奏惟陛下加念
焉天下厚幸
卷九 第 8a 页 WYG0433-0184a.png
说友又奏曰臣恭闻高宗皇帝谕宰臣赵鼎曰朕常居
禁中有日课早阅章疏午后读春秋史记夜读尚书率
以三鼓罢孝宗皇帝谕讲官周操曰朕在宫中并无他
用心只是看经史耳大哉皇祖之训学有缉熙于光明
所谓诒孙谋而燕翼子者盖必由于学也仰惟陛下践
阼之初未遑它务首开经幄添置讲员增益诸经早晚
两讲不以崇高富贵为乐而以盛德日新为念臣去岁
八月初二日面奏讲学劄子陛下慨然垂听出示讲官
卷九 第 8b 页 WYG0433-0184b.png
越三日宣召微臣玉音谕以悉行所奏中外交贺咸仰
陛下学念之笃根于至诚盖二帝三王之用心求以上
继高宗孝宗圣学之盛也臣窃惟陛下日御经筵固有
定式惟是假日与退朝之际皆是清閒之燕宫中庶务
必不上关圣怀当此暇隙之时稍思日课之学如高宗
孝宗之训定课式于禁中庶几既有外朝讲读之勤又
有内庭课学之益臣恭睹高宗皇帝圣政孝宗皇帝圣
政二书皆是两朝七十年间大政事藏诸金匮不惟盛
卷九 第 9a 页 WYG0433-0184c.png
德大业醲化懿纲一一所当训式而纪载明白事理较
然观阅之间易于著心而入耳固不待讲解而后明也
臣愚欲望陛下以高宗孝宗宫中读书定课为法而复
以圣政之书专为宫中课程之学下秘书省缮写两朝
圣政二书留寘日所御殿日阅数条以为定式详施置
之美意法政事之修明熟味细观再三紬绎积日累月
不渝定课则两朝圣政之书尽毕观览良法美意皆在
陛下胸中而见诸政治者将自吻合而无间矣此其事
卷九 第 9b 页 WYG0433-0184d.png
不劳其道易行而其效必至者也臣拳拳爱君愿禆圣
学惟陛下财幸
中书舍人虞俦上奏曰臣闻帝王之学与经生学士不
同夫分析章句穷究前圣之旨考论同异折衷诸儒之
说此经生学士之学也若缉熙光明之用发之于一身
仁义诗书之泽施之于四海此帝王之学也扬雄有言
学之为王者事其已久矣尧舜禹汤文武汲汲其已久
矣如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则载
卷九 第 10a 页 WYG0433-0185a.png
之于大易之辞如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则见之于
傅说之戒如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
矣曾子盖尝言之董仲舒又从而申之矣且学聚问辨
可以已矣然易必继之以宽居仁行王人求多闻可以
已矣然书必继之以时惟建事者何哉正以帝王之学
与经生学士不同始焉欲其发之于一身者有缉熙光
明之用终焉欲其施之于四海者有仁义诗书之泽盖
不可得而已者也恭惟陛下有生知之性而不恃有天
卷九 第 10b 页 WYG0433-0185b.png
纵之能而不矜方且增置讲官日侍经幄冱寒隆暑未
尝少倦虽尧舜禹汤文武汲汲不是过也凡帝王之宏
规祖宗之成宪古今之安危治乱儒臣之献纳论思固
已悉究渊源兼综条贯至矣不可有以加矣臣惓惓之
愚愿陛下广学问以宽仁即多闻而建事尊其所闻见
之于躬行俾圣德日新愈极乎高明行其所知措之于
事业俾治功日进愈至乎光大则宗社幸甚生灵幸甚
理宗绍定间徐元杰对策曰臣闻求道有本原行道有
卷九 第 11a 页 WYG0433-0185c.png
功用自本原而达之功用则天下之治可以不劳而举
矣盖道无近功惟志趣之高远者为足以极其功道非
小用惟力量之凝定者为足以大其用自有天地以来
所以脉络世教纲维人极于不泯不绝之地者皆非偶
然之故也太极之理流行散见于万𩔖之殊常人得之
由之而不知者也故必有待于超出乎亿兆人之上者
为之君师焉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觉
天下之心帝之所以为帝王之所以为王同此心者亦
卷九 第 11b 页 WYG0433-0185d.png
同此道也同此学也亦同此功用也然则有帝王之心
者斯能有志于帝王之道有帝王之学者亦岂不能进
进于帝王之用哉共惟皇帝陛下英姿天挺圣学日新
自临御以来孜孜汲汲既知求此道之用以用其心则
知推此心之用以用天下其间大震怒大拂乱所以婴
宵旰之怀关玉食之抱者殆非可以一二计也陛下端
居凝䆳加意讲求所以压万变之纷纭镇群疑之汹涌
阴以为天下国家之计者盖陛下求道得力处也夫求
卷九 第 12a 页 WYG0433-0186a.png
道既有所得则夫坚始者之念以就来者之图勉今日
之诚以为后日之虑不以仅定为无恐不以苟安为自
足凡尧舜三代之所以根柢乎盛治者是政陛下行道
用力处也因其力之有所得充其力之有所用天地之
眷厚矣所以荅天地之眷者当何如祖宗之托重矣所
以奉祖宗之托者当奚若丕绪之承今九年矣所以充
拓事业者当何修而至陛下诚能因其力之有所得充
其力之有所用自身而家所以正人伦而系风化者不
卷九 第 12b 页 WYG0433-0186b.png
可不谨其表倡之机自家而国所以别贤否而定名义
者不可不致其微渐之虑自国而天下所以谨修攘而
全爱敬者不可不极其勉励之诚其效證于尧舜三代
之所已行其监具于秦汉以下之所并见其事信于经
训史册之所可考陛下诚于本原之地而极其神不徒
以日诵日讲者为常准则学之为王者事宜在陛下方
寸间耳臣又何敢容其喙请以所闻于师者拜手稽首
以复陛下之问惟陛下少垂听焉臣昧死上愚对臣伏
卷九 第 13a 页 WYG0433-0186c.png
读圣策曰盖闻学之为王者事繇尧舜三代至于今日
未之有改也而或以为古今有殊时帝王有异治世道
有升降各因其时以为治而无一定之论吁有是哉臣
有以见陛下有志于帝王道统之传而为昧者发道与
时异之叹也臣闻道与心一帝王之心与万世一尧之
授舜舜之授禹三圣授受相传一道载之于书人心道
心之分惟危惟微之辨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
之正惟其形气之并生虽上智不能无人心惟其性命
卷九 第 13b 页 WYG0433-0186d.png
之各正虽下愚不能无道心故人心每患于难制而道
心每患于难明难制故危而安之者常寡难明故微而
知之者几希惟精则决择详审而致知之功深惟一则
主宰坚定而力行之用久是以一中之执万世惟允成
汤传之为昭德建中文武传之为顺则立极帝王之治
所以蒸为雍熙薰为泰和而无一民一物之不得其所
者皆此道之功用也夫以功用之散于天下者若是其
明著而根本之敛于一心者犹不敢废夫讲贯之忱故
卷九 第 14a 页 WYG0433-0187a.png
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号为汲汲于学者果为何事也
岂非以惟微数语肇启其端故心法之传异世同轨成
汤之礼制文武之克宅莫不皆致力于本原之地虽其
时之相去若有不同而道之相传未尝不一自世之昧
者观之泥于迹而不求于心索于治而不求于道舜文
一也或疑其劳逸之殊而不揆其符节之合商周一也
或疑其文质之异而不通夫损益之因善乎董仲舒之
言曰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异盖其所以异
卷九 第 14b 页 WYG0433-0187b.png
者世之治乱而已所谓道则未尝不同焉故韩愈亦曰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
传之文武即仲舒之所谓继求韩愈之所谓传则六七
君子之心越宇宙而同神历千载而一日又孰谓其世
有升降而因时为治果无一定之论乎然则能知帝王
之无异心则知帝王之无异道知帝王之无异道则知
帝王之无异效矣臣伏读圣策曰夫统理民物为天下
君膺天地之眷顾蒙祖宗之付托若是其重而本原之
卷九 第 15a 页 WYG0433-0187c.png
地无所据依以善斯世不可也是以尧舜之帝禹汤文
武之王莫不从事于学如饥之必食渴之必饮未尝外
道以出治舍经以求治也臣有以见陛下以天地祖宗
之寄为不可忽以尧舜三王之道为必可行而欲讲学
以求道即道以求治而又知所用力之地也臣闻帝王
之心与天地一祖宗之心与帝王一帝王代天地以裁
成其化者也祖宗法帝王以会通其用者也故求帝王
之治者当求帝王之道求帝王之道者当求帝王之心
卷九 第 15b 页 WYG0433-0187d.png
心法明则道法著矣道法立则治法举矣世去古远正
学不传生民不见帝王之泽至治之主盖不世出而天
地之生圣人乃间见于千载之后艺祖皇帝肇造区夏
拨乱立极读书而叹后世刑网之密盖有以契夫天地
生育之心矣仁宗皇帝绍休圣绪继体守成讲易而得
六情六气之说盖有以契夫天地动静之心矣夫以祖
宗讲明学问稽式帝王既无一而不契于天地之心则
夫两间之所以眷祐于国家而遗陛下以无疆之休者
卷九 第 16a 页 WYG0433-0188a.png
要非人力之所倖致也陛下讲学所以朝夕不倦寒暑
不辍而必欲与帝王之心同一运量者盖欲以慰祖宗
之托而荅天地之眷焉尔故观乎天地则见帝王矣观
乎帝王则见祖宗矣何则天地付陛下以此位者也帝
王同陛下以此道者也祖宗传陛下以此心者也心得
其正则此道为有宗道得其正则此位为无沗位正而
道益可行道正而心益可制动息造次常以天下为忧
安舒暇豫略不以有位为乐夫如是也真知夫天地之
卷九 第 16b 页 WYG0433-0188b.png
所付者至大而不敢以自小矣真知夫帝王之所同者
至公而不敢以自私矣真知夫祖宗之所传者至重而
不敢以自轻矣自是而充之以学力所到日益月新心
术所存天宽地大举一世之人济济于雍熙泰和之域
浑浑乎如四时之春而不见有炎风朔雪之惨者皆此
心之推也惟陛下益反诸心而用力焉则功用岂有难
致者哉臣伏读圣策曰朕以眇陋嗣承丕绪于今九年
昧旦而朝咨诹辅弼延纳英隽日御经筵日诵日讲咸
卷九 第 17a 页 WYG0433-0188c.png
有常准臣有以见陛下统临于上愈尊而愈谦问学之
勤愈久而愈不替也臣闻帝王之学厥有本原惟谨养
乎心术之微不徒为诵说之务惟深探夫造端之自不
徒为外饰之求宫庭深䆳燕佚易生声色满前志念易
汨四海九州之大非空言所能维持一日万几之繁非
小智所能经理然所以维持而经理之者其本会于圣
心运量之中其用形于圣学贯通之后则是心不可以
不尽学力不可以不充也久矣故有一念之纵肆则不
卷九 第 17b 页 WYG0433-0188d.png
足以充此学有一息之间断则不足以充此学外庭固
学矣内庭其可息乎经筵固学矣退处其可懈乎端人
正士固与学矣便嬖使令其可与亵乎陛下有志于帝
王之事固出于圣心之实然抑帝王所以兢兢业业儆
戒无虞孳孳汲汲悠久不息者得非陛下之所当深勉
而不徒为言语诵说之末而已者乎陛下即位固九年
矣然外而彊土之未清内而奸宄之未靖陛下而念及
此得不以周之克商九年大勋未集而勉其忧勤乎陛
卷九 第 18a 页 WYG0433-0189a.png
下每朝固咨辅弼延英隽矣然内而邪正之未明外而
贪廉之未判陛下而念及此得不以舜之三考黜陟庶
绩咸熙而为几康之戒乎不然以可致之资而不能致
以可为之时而不能为以可豫备之岁月而自惰于不
备不虞之域若是而曰讲诵有常臣甚不知陛下讲诵
之谓矣陛下苟能以帝王之心为心则必深求帝王用
力之要凡六经所载得之于经筵之所诵讲者诚非徒
以讲诵为也口以诵之必反心而载惟学以讲之必闻
卷九 第 18b 页 WYG0433-0189b.png
义而力徙故于至善之所当止则必如好好色使之眼
明心悦可也于不善之所当改则必如恶恶臭使之影
灭迹绝可也学有如是则本原正矣本原既正则自身
而家自家而国自国而天下无一政之不立无一事之
不举功用之著其可以限量既耶臣伏读圣策曰六经
之道所以该贯天人维持世变者至纤至悉不可胜穷
而通鉴一书又所以著历代之美恶以劝戒于后者莫
先于修身而齐家进君子而退小人严名分而遏乱萌
卷九 第 19a 页 WYG0433-0189c.png
修政事而攘夷狄恤民隐而惧天变臣有以见陛下会
经训之精粗明史册之劝戒而欲用力于君德治道之
大者也夫经所以载道也史所以纬经也人主之学所
以讲经与史者盖欲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用者
也臣尝以是观之六经皆所以言天人而至于该贯其
道则莫详于易与春秋之为书六经皆所以维持世变
而所谓至纤至悉则莫大于易与春秋之为用易者六
艺之原也卦有阴阳固所以明天道也而吉凶悔吝未
卷九 第 19b 页 WYG0433-0189d.png
始不以人言之则易之所以维持世变者宜乎极其所
谓变通鼓舞之道而不可以致诘也春秋者史记之约
也义有褒贬固所以明人道也而灾异所书未尝不以
天言之则春秋之所以维持世变者宜乎定天下之邪
正而乱臣贼子皆凛乎其知惧也即易与春秋之旨而
槩之六经之道则维持世变至纤至悉而不可胜穷自
修身齐家至于恤民隐而惧天变者皆可以𩔖推矣虽
然此经之所以载道者然也至于史之所以纬夫经者
卷九 第 20a 页 WYG0433-0190a.png
则自周之衰以讫五代之季其间安危理乱之分成败
兴亡之故上下数千年间皆若烛照龟卜而不可掩然
以善论世变者观之汉大纲仅正而万目则未甚举唐
万目举而大纲又不能正则其所以正人伦而系风俗
别贤否而定名义谨修攘而全爱敬大槩不可以帝王
之功用并言者要亦有由矣是乌可不为本原之论哉
空谷而足音晦冥而日月绝无仅有之中而求其粗合
于古帝王之道惟文帝一人而已昔孝宗皇帝与大臣
卷九 第 20b 页 WYG0433-0190b.png
论古今治乱因曰自汉唐以来人君惟汉文帝粗能知
道自文帝之外人君非惟不知道亦不知学大哉王言
深于考论夫后世人主之为学者乎试即文帝之粗知
道者观之虽其礼文之事犹或多缺然刺取六经盖亦
髣髴于王者之意故当时之治蔼然犹有王者气象非
粗知道者其孰能之自其躬玄嘿丽道准仁而修身之
道粗明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而齐家之道粗立张武受
赂益愧其心吴王不朝赐以几杖而治国之道又粗审
卷九 第 21a 页 WYG0433-0190c.png
以至弃细过而绝戎隙成军礼以张国势务休息而专
德化警灾异而求直言凡可以为平天下之道者亦粗
于此而加之意然则文帝之所以为汉德之盛者岂非
粗知道之效欤夫惟文帝粗知六经之道既足以致后
元之治后世考论文帝之史则当劝其所以为文帝者
而戒其所以不如文帝者当劝夫文帝之可以到帝王
者而戒夫文帝之终于未到帝王者则治道功用又岂
容外吾心而求之乎臣愿陛下反求此心加意力行以
卷九 第 21b 页 WYG0433-0190d.png
可到帝王者自勉以未到帝王者自励此则在于用力
不用力耳乌患其有难行者哉臣伏读圣策曰朕深惟
经训史策日陈于前文学繁多途辙迂阔求其所以寘
力者乃即燕閒窃有慕古人缉熙光明之义日就月将
躬履神会盖以基治道之本一人心之归使普天率土
若士与民悉共由于理义而无本末舛逆之患上下异
向之风顾不韪欤臣有以见陛下加意于缉熙之诚用
力于本原之地而欲推而达之于治道功用之大也夫
卷九 第 22a 页 WYG0433-0191a.png
经之与史虽文字之繁而关于君德治道者则未尝无
纲领之要夫缉熙光明日就月将此诗人之所述而成
王用力为学之实也至于曰躬履曰神会此则陛下心
术纯明义理融贯能以诗人之所述者究心而又以成
王之所学者用力也盖躬之所履皆力行之事神之所
会皆致知之功行无不力则缉熙矣知无不致则光明
矣以陛下之躬履神会求成王之缉熙光明而又形诸
心画发诸圣制布尧言于天下断断然以为自天子至
卷九 第 22b 页 WYG0433-0191b.png
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而知夫学之有益于人国
矣举天下之大家传人诵皆灼灼然知陛下缉熙光明
之懿殆与成王不可以异观矣抑成王之所以谨养其
心以为讲学之本也陛下亦尝实用其力乎臣考诸诗
曰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群臣告成王以用力
之大者也而谆勤恳切之意又必继之以无曰高高在
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盖欲其知天之监无往而不在
无时而不然而敬之为敬无一动之或违无一息之可
卷九 第 23a 页 WYG0433-0191c.png
弛也成王于此灼知用力之要谦虚挹损形之于言曰
惟予小子不聪敬止必加之以日就月将之诚懋之以
缉熙光明之益积而至于万亿年天休之敬以是而论
则知缉熙光明乃为学之要而敬之敬之又缉熙光明
之要也今陛下既即燕閒慨慕于古其事非不伟也至
于古之所以谨处燕閒无微而不敬者兹又陛下切身
之事而治道之所由以基人心之所由以一义理之所
由以充广者也盖敬者主一无适之谓彻上彻下之道
卷九 第 23b 页 WYG0433-0191d.png
陛下与成王所谓缉熙光明之实而二帝三王所以传
授心法之准的也故必紬绎心思续续不已充广心地
恢恢有馀而后可以言缉熙清明一有纷汨志虑一有
间断气象一有褊狭则不足谓之缉熙矣而可以为敬
乎必明善诚身动与理觉尽心知性静与理融而后可
以言光明物欲少有障蔽血气小有昏蒙智识小有凝
滞则不足谓之光明矣又可以为敬乎陛下之所谓躬
履盖履此敬也陛下之所谓神会盖会此敬也以是而
卷九 第 24a 页 WYG0433-0192a.png
基治道使天下国家之治如尧舜三代之盛可也否则
规摹弗立玩愒小康本末之不能无舛逆者皆治世之
累也以是而一人心必使远近风俗之化如尧舜三代
之美可也否则仪刑弗谨观听莫新上下不能不异其
向者皆风俗之弊也陛下能反求此心常守此敬内主
乎一而不病乎杂外无所适而不徇乎私本正而末自
随上倡而下必应阴消其舛逆之患潜格其异向之风
则其感动意思殆与七十子之服孔子者同一机栝也
卷九 第 24b 页 WYG0433-0192b.png
臣愿陛下以真敬存心则躬履神会自不能掩其功用
之著由是而充之则以成王之学造帝王之道惟陛下
加之意而已圣策又曰若夫商政治之得失求民俗之
利病论士习之厚薄则有所未暇盖以本原既正则它
可以序举也臣切谓陛下之言及此岂非天下之幸而
天地祖宗之望陛下者乎盖政治之得失每系于君道
转移之间民俗之利病实关于君政修废之顷士习之
厚薄亦视夫君心之好尚者如何陛下不屑屑于三者
卷九 第 25a 页 WYG0433-0192c.png
之计必谆谆于本原之正者岂非以用力于本原者既
善则三者之效特举而措之耳故中庸论为天下国家
有九经而曰所以行之者一大学言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道亦以修身在正心者为之本陛下讲明于此盖亦
熟矣继今而后极致知之善尽力行之诚因全体之明
求大用之著必刚以制欲必勇以力行必恭俭以约已
必渊静以养心如是则本原既正三者之序断断乎其
可举不然外有讲学之文内无讲学之实诿本原之论
卷九 第 25b 页 WYG0433-0192d.png
以盖其事体之失假修饬之具以掩其修省之愆戒酒
有箴而无益于制心缉熙有记而无益于进德若是而
曰政治之未暇问民俗之未暇问士习之未暇问是自
置天下国家于圣度之外又安足以为本原之论哉昔
孝宗皇帝圣训有曰朕心未尝放下一日间天下定行
一遭孝宗之所以经营于念虑者若是其详且悉曾谓
其以本原之是正而一切付天下之事于未暇问乎圣
谟洋洋载在国史皆陛下之所当体而行之者也臣愿
卷九 第 26a 页 WYG0433-0193a.png
陛下益反之心曲加其真实无伪之力广推于外旁达
其运量不穷之妙则本原在于圣心矣凡陛下策臣以
经史之所当讲者皆可以序而举况于是三者之务哉
圣策之所以幸教臣者亦已至矣而陛下谦冲温粹犹
终之曰子大夫奉对于廷其以有得于经史者紬绎而
毕陈之朕将亲览臣仰见陛下咨访不倦嘉与草茅之
贱求本原之纤悉非徒为是诹采之文具也臣窃闻六
经之书致治之成法也史之为史亚乎六经者也夫致
卷九 第 26b 页 WYG0433-0193b.png
治成法既皆具于经而史又亚乎经之道则凡天下国
家之治非徒本原之是正而已至于纤悉莭目所以救
习俗之失防人心之微者经之与史盖相贯通而互发
明也陛下既俾臣等紬绎而毕陈之臣不能罄竭肤浅
之万一以为陛下告不惟下负所学抑亦上负陛下之
谆诲矣然臣之所尤拳拳于陛下而不能自已于纳忠
者其说盖有三焉一曰固民心二曰肃军心三曰正士
大夫之心盖民者国之命脉也兵者国之精神也士大
卷九 第 27a 页 WYG0433-0193c.png
夫者又国之医师砭剂也为人上者当使命脉坚强精
神运动常致谨夫医师砭剂之用以为元气调养之方
则立国之势自隐然有安靖和平之功用矣臣请竭其
愚而终言之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怨岂在明不见
是图此言民不可以不固怨不可以不弭也今之所以
固民者何如耶田闾困于科率市井困于征求商贾困
于抽敛富家大室困于奄没之刑叠是数困犹未已焉
远近怨咨不可闻也乖戾之气上熏于天激而为江闽
卷九 第 27b 页 WYG0433-0193d.png
之盗滋而为辅近之奸涨而为都会之灾溢而为边陲
之警延而为数千里之旱岌岌殆哉国家命脉一缕千
钧深可虑也昔光武中兴邓禹劝之以立高祖之业救
万民之命先朝范镇亦曰欲备契丹莫若宽天下之民
此皆所以为命脉计也陛下亟图之则其證犹可起也
否则非臣之所敢知矣书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
迹至于海表罔有不服此言卫国以兵诘之者有其道
则服之者有其机也今之为兵者何如耶自核实之不
卷九 第 28a 页 WYG0433-0194a.png
加而兵益以冗自训练之不精而兵益以惰自豢养之
不戒而兵益以脆自等级之不严而兵益以骄自刻剥
纵弛之相蒙而兵又流于叛且溃矣夫国家竭民之力
以养兵盖资之以卫吾国也今乃不冗则惰不惰则脆
不脆则骄不骄则叛不叛则溃习于纵敌而不习于死
敌利于为寇而不利于禦寇敢于犯上而不敢于卫上
于是士卒得以陵偏禆偏禆得以陵主帅闽南之纷乱
方尔而继之以江右之陆梁西蜀之惊荡方传而因之
卷九 第 28b 页 WYG0433-0194b.png
以淮东之奔迸姑息养祸浸以成风蔓草难图忧未歇
也昔晋文公城濮之战见其师少长有礼而知其可用
艺祖皇帝始用军法使以阶级相承小有违犯咸伏鈇
锧是以上下有序无征不服此皆所以为精神计也陛
下其亟图之则其患犹可弭也否则非人臣之所敢言
矣夫固国以民卫国以兵二者命脉之所关精神之所
系一日不可忽焉者也然所以护养其民调伏其兵者
惟有士大夫以为医砭尔夫圣人养贤以及万民而命
卷九 第 29a 页 WYG0433-0194c.png
将遣率以守卫中国者亦以重戍役车徒之责今之为
士大夫者臣又不知其果何如耶陛下以培固邦本为
心而监司守令则行之以朘削膏血之政陛下以运动
国势为心而曰将曰帅则乘之以消沮士卒之私陛下
以兴利除害信赏必罚为心而内外大小之臣则应之
以虚诞苟且偷安旦暮之计是无怪乎上之真德实意
不能宣达于其下下之吞声隐气不能通达于其上上
下隔绝于势分之交违则夫民怨而思乱兵怨而思叛
卷九 第 29b 页 WYG0433-0194d.png
亦其理之所必至也昔汉宣帝欲安渤海之警得一龚
遂单车至府宣布教令慰安牧养盗为之悉平而民不
患其不安者以得人而安之也唐马燧之在河东驭马
厮役教以骑射比及二年得精兵二万而兵不患其不
强者以得人而制之也是以国朝开基之初藩侯不抚
百姓则有断不容之之戒至于南征北伐战胜攻取兵
不过二十万者亦惟以曹彬潘美为将耳此其于国家
砭剂之用明效大验彰彰然足以为后人嘉赖维持之
卷九 第 30a 页 WYG0433-0195a.png
地盖汉唐之美独盛于一代者也今陛下所慕者帝王
之道所鉴者汉唐之言所取者祖宗贻谋之善则其所
谓一军民之心者要莫先于正士大夫之心而其所以
正士大夫之心者又不过先正陛下之心而已董仲舒
有言曰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
以正万民极而至于四方远近之一于正此又自本原
而达之功用古今不易之至论也惟陛下于此而实用
力焉则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卷九 第 30b 页 WYG0433-0195b.png
元杰又奏曰臣闻论语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二
子独得以子称其所载先圣与群弟子之言至为不苟
言者心之声也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求于心
者合下必自源头理会鲁论言出心字只有三处然句
句字字无往而非求心臣尝日夜反覆求孔门所以问
荅之根据不但稍可以知圣人心法之传至于古帝王
相传为学切要处亦因是可以推寻盖求道莫切于求
心求心莫切于求仁仁为心之全德故曰仁人心也合
卷九 第 31a 页 WYG0433-0195c.png
而言之道也言道无越于鲁论故曰五经之管辖六艺
之喉衿伊川程颐尝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
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
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臣末学空疏不
足进此敢谓百生庆幸滥员经筵蒙恩宣谕俾专说是
书仰裨清燕臣感泣遭遇愿沥粗浅请仿先儒之言发
明求心之旨以助圣学端本行仁之万一庶几正心以
正朝廷使百官万民四方远近莫不一于正人皆有士
卷九 第 31b 页 WYG0433-0195d.png
君子之行不徒以言语视论语臣不胜惓惓
淳祐十二年著作郎牟子才兼崇政殿说书经筵供职
入奏第一劄曰臣孤远之踪往以狂愚触忤权贵退伏
山林凡五寒暑屡稽严召罪不容诛陛下简记不忘荐
颁除命月正元日擢长著庭曾未兼旬又叨亲擢以经
入侍此儒生之至荣也顾臣谫薄其何以当伛偻循墙
辞不获命则念曩者争之于议论之末而无所及不若
从容燕閒随事启沃庶几小补是以冒昧效职昔程颐
卷九 第 32a 页 WYG0433-0196a.png
为说书尝以君臣道合靡不由至诚感通为言今臣入
觐之初不敢它有援引惟积其诚意专以正心一说为
陛下言之惟陛下裁幸臣观自古圣帝明王未尝无待
于学然帝王之学异于儒生不在于专记诵治章句工
词章以为美而在乎讲明义理务治其心而已盖人主
之一心所以统纪三极而酬酢万化也人主之心正则
天下之事无一而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
事无一而不出于邪形端而影直源澄而流清其理有
卷九 第 32b 页 WYG0433-0196b.png
必然者故典学之君未尝不以正心为急务而劝学之
臣未尝不以格心为至论也陛下即位以来无一日不
亲近儒生无一日不讲明义理自昔好学之君未之有
加焉其于治心之学亦既用其力矣然心之为物最难
治也有所贪欲而弗能窒则不得其正有所忿怒而弗
能忍则不得其正有所汨挠而弗能定则不得其正有
所矫饰而弗能纯则不得其正而其所以然者盖有所
谓理欲之限有所谓义利之则有所谓是非之岐有所
卷九 第 33a 页 WYG0433-0196c.png
谓好恶之端陛下亦尝静虑澄神而深考密察之乎夫
理与欲敬肆而已义与利公私而已是与非邪正而已
好与恶善恶而已虽其本末先后宾主内外截然甚严
然所谓敬者常难持而肆者常易萌公者常难充而私
者常易胜正者常难明而邪者常易惑善者常难保而
恶者常易溺为人主者偏焉而不自克蔽焉而不加察
往往兆于方寸之间而发于言动者为甚戾差之毫釐
之顷而捷出于事为者为莫遏萌之于宫庭隐奥之内
卷九 第 33b 页 WYG0433-0196d.png
而形于四方万里之远者为不可掩故始于敬肆之分
而终以欲胜理始于公私之判而终以利掩义始于邪
正善恶之不明而终也是非好恶之失其实极而至于
意玩而流情稔以肆而营缮宴游之事或有之矣廉耻
道丧阴浊流行而苞苴贿赂之事或有之矣贤否贸乱
穹壤易位而指鹿为马之事或有之矣生于其心害于
其政其端甚微而其祸甚大可不惧哉亦在乎辨而察
之耳臣愿陛下思尧舜惟危惟微之旨以致其理欲之
卷九 第 34a 页 WYG0433-0197a.png
辨果天理耶则极而明之使无一壅阏果人欲耶则克
而去之使无少凝滞如此则义理足以变化其气质之
偏而物欲不足以掩其德性之善按之以为修身之本
夫孰有放肆之失又愿陛下思成汤不迩不殖之戒以
致其义利之辨果为义耶则推之崇之使益以严明果
为利耶则惩而绝之使无复滋蔓如是则举动足以昭
明乎事物之表而情爱不足以牵紊乎体统之正按之
以为制事之本夫孰有胶扰之私至于是非好恶之当
卷九 第 34b 页 WYG0433-0197b.png
明则臣亦愿陛下以孟氏知言之要辨诐淫离遁之词
逆之于未有言之先而知其心之所欲萌察之于既有
言之后以知其心之所由在则邪正瞭然如权衡尺度
之不可移矣以大学好恶察亲爱敬畏之辟去恶必实
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好恶必公用其心而不溺于私
爱则善恶昭然如好色臭恶之不可乱按之以为听言
用人之本又安有混殽变乱之患此岂非一正心之功
用哉臣故曰在乎辨察之耳惟陛下继自今益加圣心
卷九 第 35a 页 WYG0433-0197c.png
格物致知以求其故审思明辨以察其似去谗远色贱
货贵德以审其轻重之分敬以持之使缉熙而无间纯
以一之使悠久而不变则表里昭融原本端一统纪明
治界限严肃天下无馀事矣不然一念虑之间而理欲
义利之角立一意向之内而是非好恶之杂出乍前乍
却乍晦乍明如浮云在空悠悠扬扬以为滓秽臣惧非
所以光圣德而隆治化也夫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
邪谓之敬臣实不敢以庸常之意望陛下惟陛下念之
卷九 第 35b 页 WYG0433-0197d.png
子才又奏曰臣猥以空疏充员夕说诚意未至启迪蔑
如比方彻讲疏恩兹又执经启席适当阳长之候敢后
忠告之言臣尝读易至复卦私窃妄论以为有天心之
复有人心之复一阳生于积阴之下而芽蘖发动者天
心初复之端也方阴阳动静之未分也无思无为寂然
不动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熄灭当是时也谁得而形容
之及至震阳之来动于坤下因其一动而天下皆知其
将为生物之端倪向者天地寂然不可形容之心方得
卷九 第 36a 页 WYG0433-0198a.png
窥见其万一故程颐曰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是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
心非知道者孰能识之杨时亦曰复也者阳始生动之
端也知复之道则天地之心可以默识非尽心知性者
孰能见之此所谓天地之复也方其喜怒哀乐之未发
也浑然一中无所偏倚赤子纯一之心几若隐晦当是
时也谁能推而明之及至感而遂通随事著见因其已
发而天下皆知其为体用之动静而向者大本达道泯
卷九 第 36b 页 WYG0433-0198b.png
然不可推究之心至是方得窥其朕兆故张载以为静
而动天则无念无为无所主宰常然如此人之德性亦
与此合盖进德之基也朱熹亦曰天地生物之心几于
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
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此所谓人心之复也使天地
之心当纯坤十月之时消而不长往而不来出而不入
衰而不盛亡而不存或有所隔塞或有所扰乱则芸不
生荔不挺糜角不解水泉不动而天地之复几于熄非
卷九 第 37a 页 WYG0433-0198c.png
阴疑于阳阳战于阴变而为闭藏者乎使吾之一心当
情欲已动之时喜或过喜怒或过怒哀或过哀乐或过
乐或有所偏倚或有所乖戾则三辰失行山川崩竭不
止于天地不位兵乱凶荒胎殰卵殈不止于万物不育
而吾身之复几于熄非不中不和极其所致则变而为
灾异者乎故阴阳之未定圣人则扶其阳于萌芽发达
之初抑其阴于气势穷极之后使阴阳顺动造化流行
天地之复浸以刚大无一壅遏而有以成其天地不及
卷九 第 37b 页 WYG0433-0198d.png
之功喜怒之未定圣人则致其戒于不睹不闻之地谨
其几于隐微幽独之际使喜怒和平血气循轨一身之
复充满周全无一差谬而有以全其天地至纯之德夫
如是则未定之阴阳天地既无极而不反之气未定之
喜怒人君亦岂有久而不平之心何以言之复之为义
在天地间则为阴阳在人心则为善恶有不善未尝不
知知之未尝复行不善即阴也善即阳也上五阴下一
阳即沈迷蔽锢之时也一日忽然省觉即阳机发达之
卷九 第 38a 页 WYG0433-0199a.png
始也齐宣王兴甲兵危士臣召怨于诸侯可谓极矣及
其不忍觳觫即见善端之萌汉武帝穷兵黩武好神仙
崇土木可谓极矣及其轮台一悔即见善端之复观乎
此则一阳之复非陛下进德之大机栝乎臣请极言复
卦六爻之义以为圣德之助且初九以阳爻处复卦之
初失之未远者也一阳居众阴之始复而不远者也在
易为最贵是复之主也人性至善人心至良本自无过
欲起念动其过始萌瞬息之间忽千万里岂止于悔先
卷九 第 38b 页 WYG0433-0199b.png
儒以为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惟失之不远而
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至哉言乎此正不远复之微
旨也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苟能曲致戒谨凡前日
喜怒未定之时稍有过差即当随事觉悟毋使其已形
之恶积而不散激而为灾咎变乱则积复于善不祇于
悔大善而吉之道也所谓不远而复也顾不足为圣德
之助乎六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在上无应以
分其从阳之意能下仁也复之休美者也复者复于礼
卷九 第 39a 页 WYG0433-0199c.png
也复礼则为仁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初复于仁二
能亲而下之是以有克已复礼之仁而下之也以其有
不远复之仁而下之也非植党缔交也非比周为私也
则是因人之善而复已之善也因人之仁而复已之仁
也岂不为复之休乎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苟能事
事致曲不以切比于初为非不以志从于阳为非不以
中正亲仁为非则休复之吉不特归美于六二之臣虽
六五之君亦有谨恭下士柔顺助阳之实矣顾不为圣
卷九 第 39b 页 WYG0433-0199d.png
德之助乎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而又处动之极其
守则固故屡失屡复不安于复夫操存舍亡盖俛仰之
间耳喜怒哀乐之失既已流宕困而后学悔而后变者
以此涉世其危滋甚故曰厉然复而频虽晚矣不犹愈
于迷而不复者乎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凡二十九
年之中心之所存虽不能无过然亦未尝不悔躬之所
履虽不能无失然亦未尝不复既复既失复悔不知几
失几悔矣悔误纷纷久而未定是以圣德未能光新以
卷九 第 40a 页 WYG0433-0200a.png
频复之厉耳继自今勿以危厉无咎而遂其过勿以躁
动之危而玩其过勿以陷于众阴之中而愈滋其过则
无咎之义不独六三之臣擅其善陛下亦得善补过之
义矣顾不为圣德之助乎六四近君之位也六居外体
之下而曰中行者卦一阳五阴自二至上则四为中六
四居上下四阴爻之中履得中正下从初九正应之阳
独得所复也人之本心未尝不善积习所移遂陷于恶
有能超然自拔于群邪之中以从阳刚之君子而不为
卷九 第 40b 页 WYG0433-0200b.png
所陷是得中行为独复其本心也其真知所择而从道
哉不言吉凶者以柔居群阴之间而初阳甚微未足以
有为故圣人但称其独复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当
是非无定见好恶无定守从欲而流从邪而陷从习气
而不反之时察群阴之盛而勉其中行独复之心忿一
阳之微而扶其终不克济之志则刚复而长动而顺行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而阳不孤矣顾不为圣德之助乎
六五以中顺之德处君位能笃厚夫复是厚而笃用力
卷九 第 41a 页 WYG0433-0200c.png
于仁者也然极乎高明者有高视四海之心详于致察
者有轻视群臣之意物欲深者天机必浅心量狭者所
守易摇其于善道虽得必失虽明必昏不若静重而专
悫者之可保此六五敦复之所以无悔也然阳复方微
之时以柔居尊下复无助未能至亨者也能无悔而已
易中阳长之卦凡在上遇阴柔之主则未尝不附而顺
之故于临泰之五皆吉而复与大壮之五皆无悔此圣
人为君子之心也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凡世之所
卷九 第 41b 页 WYG0433-0200d.png
谓秉阳德之刚者勿逆其进勿遏其长过焉容而贳之
不及焉扶而矜之去其所谓意必固我之私成其所谓
中顺笃厚之实则君子有所恃小人不敢肆矣顾不为
圣德之助乎上六以阴柔居复之终偃然在上最远于
阳迷而不反者也君道过亢迷与妄行故有𤯝灾天灾
自外而来已过由已而作用之行师则终有败及其国
君陷于凶祻虽至十年之久亦不克从盖阳虽微而渐
长阴虽甚而向消将消之运不能敌方长之势故终无
卷九 第 42a 页 WYG0433-0201a.png
获吉之理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乃举事之不合乎
理不顺乎天而为阳德之害者去其迷而使之不至于
迷反其极而使之不至于极惩其妄而使之不至于妄
矫其偏而使之不至于偏无轻喜焉以泄阳德之微无
轻怒焉以滋阴浊之欲陛下之心本无喜怒也陛下以
天下之喜为喜以天下之怒为怒如尧之明俊德喜在
俊德尧何与焉舜之诛四凶怒在四凶舜何与焉夫如
是则阳盛而长阴衰而消凶变而为吉灾变而为祥败
卷九 第 42b 页 WYG0433-0201b.png
必至于成害必至于利利害之机无出于此顾不为圣
德之助乎夫阳在天地间至实而不虚也至美而不恶
也至大而不小也然至实为天理至虚为人欲而天理
人欲常相对也至美为君子至恶为小人而君子小人
常相胜也至大为王道至小为伯图而王道伯图常相
夺也有天下安可不致其别而谨其所择耶故知天理
之为贵则处心积虑必以纯一立政造事必以阳明而
人欲之私不以陷吾衷也知君子之为美则尊崇有德
卷九 第 43a 页 WYG0433-0201c.png
必开诚心信用仁贤必布公道而小人之恶不可进也
知王道之为大则修义明道必不计功理财正辞必不
谋利而伯图之狭非所用也陛下在位久阅天下之理
多而又将之以缉熙之学其于复之一卦固已晓然洞
究其旨矣而区区小臣犹敢矜萤爝于日月之下效涓
埃于川岳之前者顾以阳刚方长阳德浸亨臣虽至愚
极陋其敢它有论建以悖天德是用当阳复之初专以
复卦终始之义自靖自献以效芹曝之私惟陛下赦其
卷九 第 43b 页 WYG0433-0201d.png
狂愚
理宗时牟溁进故事曰昔程颢上神宗劄子以为君道
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
道之正故在乎君志先定君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所
谓定志者一心忱意择善而固执之也夫义理不先尽
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移惟在以圣
人之训为必可法不为后世驳杂之政所牵滞不为流
俗因循之论所迁惑信道极于笃自知极于明任贤勿
卷九 第 44a 页 WYG0433-0202a.png
贰去邪勿疑必期致世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
 臣闻学之为王者事其已久矣尧舜禹汤文武汲汲
 夫以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天下无它道焉汲汲于学
 而已有尧舜禹汤文武之资学尧舜禹汤文武之学
 而治不唐虞三代臣未之信也恭惟皇帝陛下睿哲
 由于天禀圣学得之心传嗣服之初日以讲学为急
 真古帝王之用心也然臣窃以为君道莫先于讲学
 讲学莫先于立志盖人主一心攻之者众志不先定
卷九 第 44b 页 WYG0433-0202b.png
 则中无所主而外物或得以转移之蔽欺之言入则
 是非有不得其正私比之言入则喜怒有不得其正
 功利之言入则取与有不得其正便佞之言入则好
 恶有不得其正此学之大戒也故程颢拜疏神宗皇
 帝首以定君志为讲学之要颢伊洛大儒也世号之
 曰明道先生此真帝王之格言也臣愿陛下思先皇
 付托之重览程颢进谏之疏若稽古训坚凝初志使
 此心清明终始如一日延见群臣虚心下问以考政
卷九 第 45a 页 WYG0433-0202c.png
 事之得失观群臣之志趣谓天维显思命不易哉者
 正论也谓天命不足畏者邪说也谓宪章法度所当
 遵守者正论也谓祖宗不足法者邪说也谓君子小
 人不可并立者正论也谓兼容而两用之者邪说也
 谓每旦视朝虚心访问者正论也谓尊严渊嘿使人
 不可窥测者邪说也谓民罔常怀怀于有仁者正论
 也谓峻法立威使民不敢慢易者邪说也谓敌国外
 患当急于内修者正论也谓敌无能为者邪说也谓
卷九 第 45b 页 WYG0433-0202d.png
 损上益下莭用爱人者正论也谓恭俭无足取者邪
 说也陛下试以是为察言观人之鉴而邪正之辨判
 如黑白矣今臣以非才误叨劝讲大惧无以仰禆圣
 聪用敢推广程颢之说为陛下告惟陛下垂听
户部尚书真德秀上奏曰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本
之一身者体也达之天下者用也尧舜三王之为治六
经语孟之为教不出乎此而大学一书由体而用本末
先后尤明且备故先儒谓于今得见古人为学次第者
卷九 第 46a 页 WYG0433-0203a.png
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盖其所谓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者体也其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用也人
主之学必以此为据依然后体用之全可以默识矣恭
惟陛下有高宗之逊志时敏有成王之缉熙光明即位
以来无一日不亲近儒生无一日不讲劘道义自昔好
学之君未有加焉者也臣昨值龙飞之初获预讲读之
末尝欲用大学之条目附之以经史纂集为书以备清
燕之览匆匆去国志弗之遂而臣区区爱君忧国之念
卷九 第 46b 页 WYG0433-0203b.png
虽在畎亩未尝少忘閒居无事则取前所欲为而未遂
者朝夕编摩名之曰大学衍义首之以帝王为治之序
者见尧舜禹汤文武之为治莫不自身心始也次之以
帝王为学之本者见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学亦莫不自
身心始也此所谓纲也首之以明道术辨人才审治体
察民情者格物致知之要也次之以崇敬畏戒逸欲者
诚意正心之要也又次之谨言动正威仪者修身之要
也又次之以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者齐家之
卷九 第 47a 页 WYG0433-0203c.png
要也此所谓目也而目之中又有细目焉每条之中首
之以圣贤之典训次之以古今之事迹诸儒之释经论
史有所发明者录之臣愚一得之见亦窃附焉虽其铨
次无法论议无长然人君所当知之理所当为之事粗
见于此矣陛下亲政之始而臣书适成为卷四十有三
为帙二十有二辄因召对冒昧以闻伏望圣慈察臣一
念爱君之笃矜臣十年用功之勤特降睿旨许臣投进
而陛下于机政之暇讲读之馀赐以览观其于体用之
卷九 第 47b 页 WYG0433-0203d.png
学不无秋毫之补
兵部侍郎曹彦约上奏曰臣闻自古人主即位之初善
献言者必以讲学为称首人主挺生圣哲受天明命一
日万几已足以厌服四海而犹区区焉习诸生之业其
故何也盖惟有圣人之资者而后宜于学有圣人之位
者尤当急于学宜于学者事半而功倍固不与常人等
急于学者身修而天下治固不以常情论此尧以圣神
文武之德必学于尹寿舜以浚哲文明之德必学于务
卷九 第 48a 页
成跗在圣性有益而无损在后世有归美而无窃议仰
惟皇帝陛下以天纵之圣嗣承大宝皇太后陛下以母
仪之重保佑圣躬皆将守家法以正本朝履谦德以光
史牒则讲学之素固已切切乎皇帝陛下之心而讲学
之劝固已纚纚乎皇太后陛下之言矣臣以山林疏逖
之踪受先皇不遗微小之察脱迹州县缀名近列攀乌
号而莫及际飞龙之首出误蒙迅召峻陟贰卿宜必有
千虑一得有补于圣世者窃惟经世之学与书生科举
卷九 第 48b 页
之习不得而同经筵之学与家塾党庠之体亦犹有异
盖缀缉陈言取务时好此书生科举之习也人主正心
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得其道则贤智合谋失其
理则邪佞伺隙故经世之学宜不与书生科举之习相
似端拜以求师合志以取友此家塾党庠之体也分番
直以侍经幄候玉色以进箴规言于造膝者每患于匆
遽书之简册者犹难于探讨经筵之学视家塾党庠者
相去远矣臣愿陛下以讲学为素心视讲学为日用当
卷九 第 49a 页
经筵未御则必清心涤虑以求有益及经筵既御则必
切问近思以归至当即古人之行事验今日之立政议
论不徒详必深切于世务意向不徒美必有关于国脉
语体必及于用谨始必图其终出则与大臣评之若尽
若未尽入则以圣贤证之若合若不合口耳所传皆为
售用以此致尧舜之治虽不中不远矣然而人主之好
儒学尤当以近似之害正为虑尊正大而黜纤巧信忠
贤而远邪柔则近习不得以乘间假伪不得以乱真其
卷九 第 49b 页
机甚微其利害甚切也中兴自高宗皇帝以来世传圣
学孜孜亹亹不废閒燕炜炜煌煌明并日月而张说陈
源曾觌之流尚以粗习笔墨欲为王伾叔文辈窃弄权
柄威福在已乃自谓儒者事业不过如此鄙薄贤俊轻
侮简册以至治道之所当论圣经之所当讲逊志详说
则以为徒乱人意为鬼为蜮足以稔贤士大夫之害甚
至显执国政谋动干戈涓涓不戒终至横流非累圣知
其奸伪而终远之其为患可胜既哉此又屋漏暗室之
卷九 第 50a 页
微浸润肤受之端内廷之所就将燕閒之所践履关于
讲学者甚切不可不察惟陛下留神
彦约迁宝章阁学士知常德府又奏曰臣待罪从班久
侍经幄窃见陛下深居宫禁以养志闻于天下高拱庙
堂以爱民闻于天下讲读有常以力学闻于天下匪颁
有数以莭用闻于天下然而群臣进戒谆谆不已或曰
谨独或曰行健或曰防未然之欲或曰持不息之志或
曰无忘在潜之日或曰察于不睹不闻之地陛下皆俞
卷九 第 50b 页
其请矣言之者不已听之者不倦臣未测其说也岂人
臣之爱君不以其君之未尝有此而遂已于言耶将实
有所疑于此而固言之耶果其君之未尝有此而不已
于言国家之福也如其有所疑而固言之则亦不可以
为无而忽之也盖酖毒常匿于宴安而隐疾常出于盛
壮寡过者常得于敬畏而逸乐者常本于忧勤孔子谓
一言而可以兴邦丧邦特在于为君之难与夫言而莫
予违而已可不畏哉臣窃惟论利害者贵乎简入念虑
卷九 第 51a 页
者贵乎熟以群臣之言如此其众见于论疏如此其广
要其所欲不过于修身好学而已唐张蕴古献箴太宗
凡六百二十有二字其间所言无非修身之要举天下
修身之说莫加此矣本朝赵师民献箴仁宗凡七百七
十有八字其间所言无非好学之要举天下好学之说
莫加此矣与其泛听而广求孰若笃志而近思臣以二
箴之作切于事情如此辄录本以进望陛下列为二图
置之座侧口诵心惟朝斯夕斯因一言以思一事考一
卷九 第 51b 页
字以穷一理优而柔之厌而饫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
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则凡群臣之所献者可以揔括
而尽行之矣臣不胜惓惓
彦约又奏曰臣待罪经幄一年有半以进读三朝宝训
得侍清光未及终帙今以衰病之久蒙恩放还乡井有
所欲言敢尽布之窃以宝训为书皆太祖太宗真宗三
圣之格言也坦然明白不待有所发明而后见况臣浅
陋尤为无所知识盖尝妄论以为书之所载为卷三十
卷九 第 52a 页
为目八十有八而其衿喉管辖特在于政体听断与夫
孝德仁慈谦俭五者而已警之以鉴戒辅之以諌诤以
是而睦族以是而体群臣则于人无不顺以是而受符
瑞以是而崇祀典则于事无不敬总而括之必至于庶
绩咸熙而万世永赖皆自五者之所发见推所从来则
五者之所本又皆自好学始也臣读宝训至太祖皇帝
谓宰相曰欲治之君必能正身自致于无过之地夙夜
畏慄防非窒欲深慕古人以德化人之义此太祖皇帝
卷九 第 52b 页
之圣学也太宗皇帝谓宰相曰朕每读书见古来帝王
多自尊大深拱严凝谁敢犯颜言事若不降情接纳乃
是自蔽聪明或喜赏怒刑岂能归天下之心哉此太宗
皇帝之圣学也真宗皇帝谓近臣曰朕乐闻朝政阙失
以警朕心然臣僚奏章多以苛细为利不知国家政事
自有大体使其不严而治不肃而成斯为善理岂可惨
虐刻下邀为已功使之临民徒伤和气此真宗皇帝之
圣学也由圣学而广之则凡见于政体见于听断孝德
卷九 第 53a 页
以事亲仁慈以恤下谦俭以处已而况莭目之下于此
者可以𩔖言矣今陛下躬儒素之行考帝王之业频御
讲筵古所未有增置讲官旧所未见圣学之高明夫人
能言之矣臣窃以为人主之学将以见于治功也有太
祖之学故建隆开宝创业之治度越汉唐有太宗真宗
之学故太平淳化与夫咸平景德守文之治比伦成康
今临政愿治虽未应报政然而求言虽切而下情犹未
通爱民虽勤而横敛犹未革真赃不除则鼠窃者无所
卷九 第 53b 页
畏真清不用则小廉者无所劝在陛下审问谨思明辨
而力行之则圣学有所底止矣不然而切切于简册之
间谆谆于播告之际尊儒重道而士不得行其志布德
施惠而民不得受其利祖宗创业守文之懿本不如此
此则进读宝训之大旨非执经强聒之比也惟陛下留

洪舜俞进故事曰唐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
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
卷九 第 54a 页
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虞人有原兽之箴轮人有糟粕之议工执艺事以谏
 不闻于世久矣而唐之弓工独得古意其言盖以规
 太宗功业虽盛而治心之道实未尝讲也夫心者万
 理之会万事之主此心明白洞达无一毫迂曲之累
 则见面盎背皆天理之形著发号出令尽人心之契
 合敬义直方所以相为表里也太宗天姿高而学问
卷九 第 54b 页
 不足其得在于好名其失亦在于好名好名故能矫
 揉为善惟名之好而观省存养之不加故矫揉之力
 怠而禀受之偏者不能掩轻我宫人之怒不役一夫
 之怒会须杀此田舍翁之怒以至好大喜功而多爱
 无非本心之发露也木心不直脉理皆邪虽劲而发
 矢不直弓工可谓善窥其君心术之微矣太宗亦可
 于此进格物正心之功矣其谓勇辩谄谀奸诈嗜欲
 辐辏以攻一心是特知制外而未知养内安有内心
卷九 第 55a 页
 不治而外邪可闲者哉
将作监杨文仲在讲筵每以积诚感动尝进读春秋帝
问五霸何以为三王罪人文仲奏曰齐桓公当王霸升
降之会而不能为向上事业独能开世变厉阶臣考诸
春秋桓公初年多书人越二十年伐楚定世子之功既
成然后书侯之辞迭见此所以为尊王抑霸之大法然
王岂徒尊哉盖欲周王子孙率修文武成康之法度以
扶持文武成康之德泽则王迹不熄西周之美可寻如
卷九 第 55b 页
此方副春秋尊王之意帝曰先帝圣训有曰丝竹之乱
耳红紫之眩目良心善性皆本有之又曰得圣贤心学
之指要本领端正家传世守以是而君国子民以是而
祈天永命以是而贻谋燕翼大哉先训朕朝夕服膺
戴栩上奏曰臣仰惟陛下英明冠古圣德缉熙凡在列
之臣得以面清光者无不以讲学为言所谓讲学者中
庸大学其首也臣不佞以为陛下之所讲群臣之所对
未免寖流于虚文臣请掇其切于实用者言之臣闻中
卷九 第 56a 页
庸之学自谨独入大学之学自致知入中庸曰喜怒哀
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莭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夫能谨于喜怒哀乐即自其谨独而得之人
虽中智其不知戒惧徒以隐显殊制作辍靡常惟于不
睹不闻者谨之则诚意所积流通无间今陛下临朝若
神非不严恪恭已南面非不粹渊然退而寒之者多矣
亵御使令慧黠顺适者获进巧诈迎合者见容燕饮之
不莭举动之少轻宫庭隐微一有过差皆足以干阴阳
卷九 第 56b 页
之大和近者星象违度阴雨弥旬螟螽为沴谷价腾踊
疵厉荐作流离日繁陛下反之于躬真足以位天地育
万物乎然后谨独之学可验也大学曰在明明德在新
民在止于至善夫能底于至善即自其致知而得之天
下事物无穷而莫不有定理其本末有伦先后有序惟
事事物物求其至焉一理既通触𩔖自悟今陛下精一
之谈不绝于口危微之旨日陈于前然尊所闻行所知
者鲜矣处事用人明辨是非者有几别白邪正者有几
卷九 第 57a 页
号令所出朝更而夕变除授所加倏佞而忽贤朝廷施
设一或失宜皆足以召天下之衅侮近者讹言迭兴叛
孽间起某事未作而人疑其无成某人未用而人疑其
必败陛下反之于躬真足以明明德而新民志乎然后
致知之学可验也臣愿陛下取二书而观之不以广诵
泛说为能而以切问近思为贵执中必如虞舜继志必
如文武克明俊德必同于尧日新其德必同于汤守之
以诚养之以敬日夜去其所未合而不忘其所已合然
卷九 第 57b 页
后讲学之功有补矣且夫中庸大学一理也中庸之九
经即大学所以治国平天下者也大学之毋自欺即中
庸之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者也书二而理一陛下能自
得师则优游餍饫皆是实谊左右逄原莫非妙用惟当
使此诚此敬无一息不存耳昔唐德宗出宫女屏远玩
好淄青将士投兵相谓曰圣主出矣吾属犹反乎及其
猜忌一生以推诚为无益则贞元之敝有甚于肃代陛
下于此察之使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声名洋
卷九 第 58a 页
溢于中国施及蛮貊则主势日隆独非今日之急务乎
唐宪宗平淮蔡制驭强藩当时论者谓非朝廷之力直
以措置能服其心及其骄侈一萌任用便嬖聚敛之臣
则元和之治终愧于二祖之风烈陛下于此加省焉知
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惟命不于常则天命日固独非
今日之永图乎夫以陛下眈玩此学之久嗜慕此学之
笃而又体察此学之详臣申复其端则不以为赘辨明
其实则不以为忤而臣进对之始亦姑论其大略而未
卷九 第 58b 页
敢举也狂瞽之言罪当万死惟陛下裁幸
许应龙进故事曰高宗于万机之暇留神六籍遍阅诸
子百家之书下至近世臣子之作亦无不览逮御经筵
则曰有帝王之学有士大夫之学朕在宫中虽无一日
废学然但推前古治道有宜于今者要施行之耳非指
摘章句以为文也吕公著言讲学亦曰天子之学与凡
庶不同必欲求立政立事之要讲爱人利物之术非徒
事分章析句之繁臣闻学之为王者事其已久矣古先
卷九 第 59a 页
圣人所以皇皇汲汲者岂徒事于口耳之末哉必欲见
之施行以为治国平天下之道苟讲诵虽详而大莭之
不究记问虽博而政理之未明是特分章析句之学耳
于国家何补哉且经所以载道而道者治之经理也观
典谟则当知帝王之轨范观雅颂则当知王政之废兴
观礼及乐则当知安上而治民移风而易俗观易春秋
则当知进君子而退小人内诸夏而外夷狄以至诸史
之观又当知成败得失之当鉴如此则处经事而必知
卷九 第 59b 页
其宜遭变事而必知其权天下虽大可运诸掌矣此乃
帝王之学为人上者所当加意矧今外而疆场之未宁
内则民力之未苏非参稽古训酌而行之何以兴事而
造业乎臣愿陛下于讲读之际举纲撮要择其切于今
日者审思明辨则物来能名事至能应修文德则可以
来远人进英俊则可以强本朝明思患豫防之戒则可
以安边境审理财正辞之义则可以足国用此乃高宗
所谓推前古治道有宜于今者施行之而吕公著所谓
卷九 第 60a 页
天子之学与凡庶不同必欲求立事之要者亦此意也
不然则博而寡要徒事虚言行之惟艰竟无成效昔太
祖读书谓四凶罪止流窜而叹后世刑网之密仁宗观
无逸谓享国之君宜戒逸豫哲宗论乂用三德谓此乃
为政之大本得之则治失之则乱而人主不可须臾去
兹皆祖宗典学之大要而治功赫奕实基于此监于成
宪其永无愆惟陛下留意
度宗咸淳八年起居舍人高斯得上言曰臣恭承圣问
卷九 第 60b 页
臣闻圣人教人不过日用常行之道所以使学者笃志
近思不骛于高远不忽于卑近而有陵莭躐等之病也
雅者雅素之雅谓平日之所常言也诗以吟咏情性使
人有所感发而温厚和平书以道达政事使人明于治
乱而效法监戒礼者天理之莭文使人制心检身止邪
防欲者也三者皆至近至切如日用饮食之不可阙故
常常言之也于礼独曰执者盖诗书言其理而已礼则
起居动静所执守据依者非但空言而已也故曰礼不
卷九 第 61a 页
执则不行三者圣人所常言若夫性与天道则闳远微
妙孔子未尝轻以语人且此章与五十学易之章相接
亦所以见易道之妙非孔子之所雅言也陛下圣学高
明日御经帷儒臣所讲诵者莫非圣经贤传如布帛之
文谷粟之味固不患其骛于高远而溺于凡近矣臣区
区愚忠犹愿陛下即孔子之所雅言而加圣心焉二南
诗之首也验之于身吾能乐而不淫乎二典书之首也
体之于心吾能钦天敬民乎礼群言之首也曰毋不敬
卷九 第 61b 页
吾能敬以执之宫庭间燕之时亦战兢自持不至于失
坠矣乎夫如是则孔子之雅言不为空言矣陛下聪明
天纵就将之久孔子之言固已默契允蹈臣不量荒陋
冀以尘露增益万分惟陛下择焉
度宗时牟溁上奏曰臣闻帝王之好学有出于中心之
自然者有出于一时之勉强者出于自然则日汲汲焉
惟恐弗及出于勉彊则作辍有时而工夫亦间断矣汉
唐诸君夫岂无知学者然始而勤终而怠始而清明终
卷九 第 62a 页
而昏蔽何哉声色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一有以汨之则
志虑分志虑分而左右近习始得以乘间而入矣是盖
出于勉彊而非本乎自然也我朝列圣相承留意问学
万几之暇时召儒生方洪迈之对孝宗皇帝于选德殿
也帝谕之以此殿命名虽取选射观德之义然发号出
令图事揆策无适而不在是且曰燕游声色之奉宫室
苑囿之娱非惟不好亦不敢独取尚书通鉴汲汲而读
之日诵心记未尝一日去手大矣哉帝之为言也勤矣
卷九 第 62b 页
哉帝之用心也是岂有一毫勉彊之心哉帝之意岂非
以尚书为列圣传心之奥旨而通鉴明千古治乱之机
括耶一开卷间而帝之所以为帝王之所以为王君子
之所以为君子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治之所由兴乱之
所以作瞭然如黑白判矣以是存心则中无所累而世
间外物举不足以动吾心虽有欲殖货利动土木盛鹰
马欲乘间以惑吾之清明者果何从而入哉呜呼此乾
淳之治所以卓冠一时而孝宗之圣所以高绝千古欤
卷九 第 63a 页
陛下临御之初首以亲儒臣远近习为第一义且命讲
官以书进讲而谕臣以通鉴之妙真有得于孝宗之用
心者臣愚欲望圣慈取通鉴一书寘诸左右燕閒之际
时一览焉则孝宗之言信而乾淳之治端可复见矣臣
无任惓惓
溁进故事曰臣闻传记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
古训乃有获又曰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然则学
者帝王之首务不可忽也况今陛下初临大宝所宜朝
卷九 第 63b 页
夕延访群臣讲求先王之道览观前世之成败以辅益
圣德缉熙大化不可但循近例以寒暑为辞如此使下
情何以通四方何以观望殆非所以广聪明宣令名也
伏乞依元降指挥日开经筵
 臣闻经筵所以辅成君德至不轻也太祖皇帝甫定
 天下首命王昭素讲易自是圣子神孙恪守家法必
 重经筵之选欲以发明道义禆益圣德至元祐初程
 颐为说书专以薰陶德性涵养气质为要其言曰人
卷九 第 64a 页
 主跬步不可离正人又曰一日之间亲学士大夫之
 时多则自然气质变化德性成就至于涉书史览古
 今特讲学之一端耳陛下初政光明卓绝莫非自讲
 学中来臣以非才首荷圣慈拔之郎曹置之经幄每
 三日一次执经入侍天颜温穆从容顾问臣亦自以
 遭逄圣明不量迂疏竭其愚虑不敢不以正对冀有
 补圣学之万一方欲发明程颐之说以开广圣意而
 自五月以来不得一望清光虽圣明天纵圣德日新
卷九 第 64b 页
 固不因人而作辍而或者得以窃议圣意渐不如初
 臣固知陛下讲学工夫无有间断适事机纷至圣心
 焦劳故未暇耳然陛下所以置臣等于经幄者非但
 应故事备外饰而臣等亦非但欲塞职业干荣进而
 已四方观听不可家至而户晓臣用敢援引司马光
 上英宗皇帝乞不以寒暑为辞之说欲望陛下今后
 除假故外日御经筵使群臣各得输其忠悃于圣学
 不为无补如程颐所谓惟愿圣主德如尧舜异日天
卷九 第 65a 页
 下享尧舜之治庙社固无穷之本则臣子爱君之至
 情也臣虽无程颐之学而有程颐之志冒昧奏闻惟
 陛下裁察
权直学士院文天祥上奏曰臣早以书生遭遇先皇帝
亲擢事先皇帝垂十年恨无涓埃补报天地陛下龙飞
继运移忠以事圣明永肩乃心临鉴在上比者臣来自
外藩待罪戎监陛下亲御宸墨进之经筵臣学殖凋芜
循墙无路自入侍毡厦切见天颜睟穆圣性谦虚虽如
卷九 第 65b 页
草茅之愚时赐访问臣感激殊遇亦既得以悉数于前
矣猥当转对伏念臣职在讲读今日圣学关天下治忽
不细辄因封事毕吐其衷臣闻圣人之作经也本以该
天下无穷之理而常足以拟天下无穷之变天地无倪
阴阳无始人情无极世故无涯千万世在后圣人亦安
能预窥逆观事事而计之物物而察之然后世兴衰治
乱之故往往皆六经之所已有凡六经垂监戒以为不
可者小犯之则关安危大犯之则决存亡如赴水火之
卷九 第 66a 页
必毙如食堇葛之必毒是何哉圣人知有理而已合于
理者昌违于理者僵所贵乎帝王之学惟能不悖乎大
经无蹈乎其大戒而已乌乎圣人所以为万世虑者岂
不甚智所以为万世戒者岂不甚仁矣哉书曰民可近
不可下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而后世犹有以
民为黔首以覆其宗为天下笑者书曰内作色荒外作
禽荒诗曰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而后世犹有昭阳华
清霓裳羽衣以阶渔阳之祸者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
卷九 第 66b 页
图又曰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而后世犹
有蒲萄天马甲帐翠被以致四海萧然者臣尝叹夫自
圣经以来时君不闻大道之要生人不被至治之泽秦
至五季千数百年间犯六经之显戒者相望史册圣人
立为大经大法以幸万世藐然未有闻焉岂不惜哉惟
皇上帝畀矜斯文孔孟微言至我朝周程朱始大阐明
如矇斯发先皇帝表章四书尊礼儒先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穆考之庙称为理宗陛下亲得精一之
卷九 第 67a 页
传而日就月将缉熙于光明斯道斯民邂逅千载先皇
帝欲为唐虞三代之志殆留与陛下使了此事臣睹陛
下自践阼以来畏天尊祖亲亲仁民敬大臣体群臣尊
其所闻行其所知何往非学今朝廷清明宫府齐一大
法小廉罔越厥志不可谓不治矣然臣窃怪去年寒燠
失常四方或以旱告今年星文示变雨雹见妖近者积
阴为寒皆名咎徵汉人纵闭之学必谓一證主一事臣
不能晓此但即其影而想其形因其流而疑其源岂人
卷九 第 67b 页
所不知已所独知之地陛下犹有当反之六经者乎陛
下日御经筵正道正言常接于耳而又内庭不废观书
传曰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陛下盖有之矣臣愚更
愿陛下虚心体认切己省察每诵一义善可以为法即
验之身曰吾尝有是乎无则勉之每说一事恶可以为
监即揣之心曰吾尝有是乎有则改之言则虑其所终
行则稽其所敝岂惟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充道学
之用经纶天下之大经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行而帝
卷九 第 68a 页
行而王以卒先帝主张道统之事业臣何幸身亲见之
哉书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夫一日二日之间亦
未至即有万事然一事不谨则万事之几自此而兆故
拨乱本塞祸源无一息不当用功兢兢业业所谓必有
事焉者也惟陛下留神
黄应龙上奏曰臣眇以书生耕学畎亩窃第以来兹三
十年备历险难粗谙民事际遇圣明叨恩赐对顾臣愚
陋何所建明惟服习父师之训以为人臣事君不告以
卷九 第 68b 页
帝王之道斯谓不敬臣闻帝王之治原于学而学必著
之行事帝王之事行其道而道必徵之庶民若学而不
见诸事为则何以立人极道而不于民攸监则何以合
天心昔傅说告其君以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周公勉
王以立政立事相我受民先臣吕公著亦言国家设劝
讲之制求治天下之术尚书备帝王之道尤切于治恭
惟皇帝陛下德性聪明根圣禀之天纵学力充广亲儒
臣之日深此道此学固已洞然矧自艺祖皇帝开辟宇
卷九 第 69a 页
宙以来一以道理最大为立治之本陛下熙明之学亲
得理宗皇帝之的传道统大原上继尧舜然而尧之授
舜其言简而严盖谓历数与执中相为表里天禄与四
海相为终始甚可懔也逮舜之命禹则其言详而切危
微之辨精一之功所谓学也稽言询谋则其事也可爱
可畏无非證于民者臣敢不铺张虞夏之隆上渎天听
敢借汉唐为谕汉唐贤君非无上嘉唐虞远辈尧舜之
志若太初中越人言起大屋以胜火灾此无稽之言也
卷九 第 69b 页
武帝轻听之建神明通天之台千门万户之宫以滋海
内之虚耗方士言神仙若可得此无稽之言也武帝又
听之幸海上求蓬莱天下愁苦后虽追悔亦已晚矣听
言若此则平日欲闻大道之要表章六经者直表章而
已尔贞观初年命五品以上更宿内省数延问民疾苦
尝自谓不学则不明古道亦卓然有见而乃复立浮图
此勿询之谋也太宗庸之不免牵于多爱洛阳宫既治
继有飞仙宫之作亦勿询之谋也太宗又庸之竟诒弗
卷九 第 70a 页
克终之诮行事若此则曩时锐情经术与学士讨古今
是直讨论之而已尔若夫永光建中之际则尤有可戒
者方其宽弘恭俭诏举有行尝言惟有道者能以往知
来不可谓不知道證之斯时日月失明民人饥疫盗贼
不禁刑人满市是虽好儒无以掩牵制文义之失若乃
减大官之膳戒服玩之奢亦厉精治道及徇近臣岁虽
旱而禾甚美之说租税不免民坏屋卖瓦行间架法而
变乱滋矣本于一中形孚四海前圣大训昭然可览若
卷九 第 70b 页
此陛下以帝王之学行帝王之道固无汉唐数君之失
然本诸身者固已深探道之原而徵诸民者犹未尽见
行事之效小臣所以未能无疑于此夫国事之治忽帝
学之占也生民之休戚君道之表也先臣陈瓘尝言历
数在躬有天命也允执厥中尽人事也天人两得则四
海不穷天禄常固无过不及之谓中不左不右之谓中
不中若车轮无毂不能转物则为物所转此自然之理
也斯最为善言执中者人君行道不能转物而为物所
卷九 第 71a 页
转其端甚微关系甚大汉唐之事槩可睹矣然圣人之
言不徒信而有徵且示万世人主以保固民命延洪国
脉之方曰敬修其可愿盖愿治者四海之同情敬修者
一人之实德今天下亦困矣边陲之民困于兵郡县之
民困于赋溪山湖海之民困于盗幸未至于穷者祖宗
三百馀年深仁厚泽所固结陛下爱民一念足以上通
天心下慰民望也且夫安恬而佚乐人所愿也不免有
流离转徙之忧憔悴亡聊之叹将何修而使之无阽危
卷九 第 71b 页
丰衣而足食人所愿也不无颠雪而垂鹑腹雷而形鹄
将何修而使之无冻馁康宁而寿考人所愿也或者少
壮戕锋刃老羸转沟渎将何修而俾全其生此其大略
也非命殒于刑戮积骨仆于征徭曷可胜计惟真有恻
怛之忱而后谓之敬惟真有改图之实而后谓之修迩
者札荒旱涝之频仍夺攘矫虔之间作朝廷航粟于浙
于海于江于闽人免于饥天报以稔此天从人愿所致
陛下视民如伤所召然修其可愿之实胡宁止此天心
卷九 第 72a 页
之眷佑靡常岁事之丰穰难屡导迎和气培植生意因
民愿欲茂续天休正在此时圣学高远当力行好事之
秋益敬其所当敬愈修其所当修虞夏盛隆有不难及
抑臣闻之帝王而下圣贤所传中庸大学之书与危微
精一之旨互相发明大学之诚意正心修身乃所以为
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地所谓致知致此知也所言格物
格此物也倘宫庭之未肃邦国之未乂天下之反侧未
平是家国天下之大物犹未实格谈格物者曰今日格
卷九 第 72b 页
一物明日格一物所格何物也耶中庸以中和位天地
育万物以至诚经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其事在
有九经其或身未尽修贤未尽尊庶民未尽子远人未
尽柔则大经大本何时而植立天地化育何时而参赞
论中和者曰未发不是先已发不是后穷极幽妙将安
用哉学必著诸行事道必徵诸庶民非臣臆见圣经贤
传皆可质也广厦细旃之所讲贯于此已熟诚非微臣
所能测窥惟陛下究竟及此经筵之暇朝政之馀日乾
卷九 第 73a 页
夕惕内省反观一兴念小民水耕火耨之劳即文王康
功田功日昃尚不遑暇食果何乐乎常舞酣歌一轸怀
远民草行露宿之苦则汉文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又
何意乎新宫旧刹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六府修
而三事治众贤和而万邦宁无怠无荒而四夷来王宜
民宜人而百禄是总天下事皆在圣心运量中矣惟陛
下留神
元世祖在潜邸召张德辉问曰孔子殁已久今其性安
卷九 第 73b 页
在对曰圣人与天地终始无往不在殿下能行圣人之
道性即在是矣又问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
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
臣馀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
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
世祖然之
至元间中书左丞许衡上疏曰古之圣人以天地人为
三才天地之大其与人相悬不知其几何也而圣人以
卷九 第 74a 页
人配之何耶盖上帝降衷人得之以为心心形虽小中
间包含天地万物之理所谓性也所谓明德也虚灵明
觉神妙不测与天地一般故圣人说天地人为三才明
德之灵明天下古今无不一般上为受生之初所禀之
气有清者有浊者有美者有恶者得其清者则为智得
其浊者则为愚得其美者则为贤得其恶者则为不肖
若得全清全美则为大智大贤则其明德全不昧也身
虽与常人一般其心中明德与天地无异其所为便与
卷九 第 74b 页
天地相合此大圣人也若全浊全恶则为大愚大不肖
其明德全昧虽有人之形猊其心中暗塞与禽兽一般
其所为颠倒错乱无一是处此大恶人也若清而不美
则为人有智而不肖若美而不清则为人好善而不明
其清而美者𩔖镜之明而平其浊而恶者𩔖镜之不明
而又不平也其清而不美者𩔖镜之明而不平其美而
不清者𩔖镜之平而不明也清美之气所得的分数便
是明德存得的分数浊恶所得分数便是明德暗塞了
卷九 第 75a 页
的分数明德止存得二三分则为下等人存得七八分
则为上等人存得一半则为中等人明德在五分以下
则为恶常顺为善常难明德在五分以上则为善常顺
为恶常难明德在五分则为善为恶常交战于胸中战
而未定外有正人正言助之则明德长而为善外有恶
人恶言助之则明德消而为恶清的分数浊的分数美
的分数恶的分数参错不齐所以便有千万般等第气
阴阳也盖能变之物其清者可变而为浊浊者可变而
卷九 第 75b 页
为清美者可变而为恶恶者可变而为美徇情欲则清
美变为浊恶存天理则浊恶变为清美天生圣人明德
全明不用分毫功夫于天下万事皆能晓解皆能了干
见天下之人皆有自已一般的明德只为生的气禀拘
之又为生已后耳目鼻口身体的爱欲蔽之故其明德
暗塞与禽兽不远圣人哀怜故设为校学以变其气养
见在之明开未开之明使人人明德皆如自已一般此
圣人立教之本意然为学之初先要持敬敬则身心收
卷九 第 76a 页
敛气不粗暴清者愈清浊者不得长美者愈美而恶者
不得行静而敬长念天地鬼神临之不敢少忽动而敬
自视听色猊言事疑忿得一一省察不要逐物去了虽
在千万人中常知有已此持敬大略也礼记一书近十
万言最初一句曰毋不敬天下古今之善皆从敬字上
起天下古今之恶皆从不敬字上生在小学便索要敬
在大学也索要敬以至当小事当大事都索要敬这一
件先能着力然后可以论学
卷九 第 76b 页
成宗尝御宣文阁右丞相托克托前奏曰陛下临御以来
天下无事宜留心圣学颇闻左右多沮挠者设使经史
不足观世祖岂以是教裕皇哉即秘书监取裕宗所授
书以进帝大悦
英宗至治二年监察御史乌克逊良桢以帝方览万几
不可不求贤自辅于是连疏天历数年间纪纲大坏元
气伤夷天祐圣明入膺大统而西宫秉政奸臣弄权畜
憾十有馀年天威一怒阴晦开明以正大名以章大孝
卷九 第 77a 页
此诚兢兢业业祈天永命之秋其术在乎敬身修德而
已今经筵多领以职事臣数日一进讲不渝数刻已罢
而亵御小臣恒侍左右何益于盛德哉臣愿招延儒臣
若许衡者数人寘于禁密常以唐虞三代之道启沃宸
衷日新其德实万世无疆之福也
文宗时虞集上奏曰臣某等言特奉圣恩肇开书阁将
释万机而就佚游六艺以无为此独断于睿思而昭代
之盛典也乃俾臣等并备阁职感兹荣幸辄布愚忱钦
卷九 第 77b 页
惟皇帝陛下以聪明不世出之资行古今所难能之事
以言乎涉历则衡虑困心艰劳之日久以言乎戡定则
拨乱反正文治之业隆然而功成不居位定不有谦逊
有光于尧舜优游方拟于羲黄集群玉于道山植众芳
于灵囿委怀澹泊造道精微若稽在昔之传闻孰比于
今之善美而臣等躬逢盛事学愧前修虽已竭于论思
惧无堪于裨补然敢不咏歌雅颂极襄赞之形容探赜
图书玩盈虚之来往冀心神之融会成德性之纯熙揆
卷九 第 78a 页
微志而匪能诚至愿其如此仰祈天日俯察刍荛臣某
等不胜惓惓之至
顺帝时苏天爵上奏曰帝王之治典学为先开设经筵
实惟盛典钦惟皇帝陛下天纵聪明励精图治嗣服伊
始诏开讲筵特命宰辅台臣及选奎章翰林儒宿十日
一进讲读所以辅益圣德缉熙大化实宗社无疆之福
中外臣民孰不欣抃窃闻讲官所进说者皆祖宗之圣
训圣贤之格言然则不可不敬也自昔讲官侍坐有仪
卷九 第 78b 页
盖所以尊师重道从容降接非第循故事而备外饰也
今陛下春秋鼎盛圣学方新其于祖宗之训圣贤之言
乐于听闻独于讲官尚未赐坐夫以三代令王皆置师
傅之官坐论道义世祖皇帝每召儒臣进对亦尝赐坐
俾尽所言伏愿自今以始每遇进讲赐坐设几从容顾
问凡古今治乱之原及民间情伪得失俾讲官详究敷
陈薰陶感发如此则圣学高明治化熙洽而经筵所设
诚非虚文矣
卷九 第 79a 页
 
 
 
 
 
 
 
 
卷九 第 79b 页
 
 
 
 
 
 
 
 历代名臣奏议卷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