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三上 第 1a 页 WYG0382-060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上 宋 王 称 撰
列传七十六上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父洵见儒学传轼生十年
而洵宦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比冠学通经史属文
日数千言欧阳脩试礼部进士得轼论欲以冠多士疑
曾巩所为巩脩门下士也乃置第二遂中乙科授福昌
簿脩复以直言荐之制策入三等除大理评事佥书凤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上 宋 王 称 撰
列传七十六上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父洵见儒学传轼生十年
而洵宦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比冠学通经史属文
日数千言欧阳脩试礼部进士得轼论欲以冠多士疑
曾巩所为巩脩门下士也乃置第二遂中乙科授福昌
簿脩复以直言荐之制策入三等除大理评事佥书凤
卷九十三上 第 1b 页 WYG0382-0600d.png
翔判官国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轼还朝判
登闻鼓院英宗在藩闻轼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
相韩琦曰苏轼之才远大之器也天下之士莫不畏慕
降伏皆欲其进用然不若朝廷培养之而后用也今欲
召试秘阁英宗曰未知其能否故试如苏轼有不能耶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寻以父忧去官服除判
官告院王安石为政每赞人主以独断神宗专信任之
轼考试开封进士发策谓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
登闻鼓院英宗在藩闻轼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
相韩琦曰苏轼之才远大之器也天下之士莫不畏慕
降伏皆欲其进用然不若朝廷培养之而后用也今欲
召试秘阁英宗曰未知其能否故试如苏轼有不能耶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寻以父忧去官服除判
官告院王安石为政每赞人主以独断神宗专信任之
轼考试开封进士发策谓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
卷九十三上 第 2a 页 WYG0382-0601a.png
伐晋以独断而亡齐小白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
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安石不悦安石欲更科举法
诏两制三馆议轼议上神宗曰朕固疑此得轼议意释
然矣即日召见问何以助朕轼曰陛下求治太急听言
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应之神宗悚然嘉纳会
上元有旨市浙灯轼密疏諌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
论其不便曰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
厚风俗存纪纲今陛下不以财用付三司无故又创制
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安石不悦安石欲更科举法
诏两制三馆议轼议上神宗曰朕固疑此得轼议意释
然矣即日召见问何以助朕轼曰陛下求治太急听言
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应之神宗悚然嘉纳会
上元有旨市浙灯轼密疏諌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
论其不便曰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
厚风俗存纪纲今陛下不以财用付三司无故又创制
卷九十三上 第 2b 页 WYG0382-0601b.png
置三司条例一司使六七少年日夜讲求于内使者四
十馀辈分行营干于外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
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馀辈求利之器也至于所行
之事行路皆知其难汴水浊流自生民以来不以种稻
今欲陂而渍之万顷之稻必用千顷之陂一岁一淤三
岁而满矣陛下遂信其说即使相视地形万一官吏苟
且顺从真谓陛下有意兴作上糜帑廪下夺农时堤防
一开水失故道虽食议者之肉何补于民自古役人必
十馀辈分行营干于外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
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馀辈求利之器也至于所行
之事行路皆知其难汴水浊流自生民以来不以种稻
今欲陂而渍之万顷之稻必用千顷之陂一岁一淤三
岁而满矣陛下遂信其说即使相视地形万一官吏苟
且顺从真谓陛下有意兴作上糜帑廪下夺农时堤防
一开水失故道虽食议者之肉何补于民自古役人必
卷九十三上 第 3a 页 WYG0382-0601c.png
用乡户今者徒闻江浙之閒数郡雇役而欲措之天下
单丁女户盖天民之穷者也而陛下首欲役之富有四
海忍不加恤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
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
保之与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曰青苗钱自陛下始
岂不惜哉且常平之为法也可谓至矣今若变为青苗
坏彼成此所丧愈多亏官害民虽悔何及昔汉武帝以
财力匮竭用贾人桑羊之说买贱卖贵谓之均输于时
单丁女户盖天民之穷者也而陛下首欲役之富有四
海忍不加恤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
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
保之与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曰青苗钱自陛下始
岂不惜哉且常平之为法也可谓至矣今若变为青苗
坏彼成此所丧愈多亏官害民虽悔何及昔汉武帝以
财力匮竭用贾人桑羊之说买贱卖贵谓之均输于时
卷九十三上 第 3b 页 WYG0382-0601d.png
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孝昭既立霍光顺民所
欲而予之天下归心遂以无事不意今日此论复兴陛
下坏常平而言青苗之功亏商税而取均输之利臣窃
以为过矣臣之所愿陛下结人心者此也国家之所以
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彊与弱历数之所以长
短者在风俗之薄厚而不在乎富与贫人主知此则知
所轻重矣故臣愿陛下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愿陛下
急于有功而贪富彊以简易为法以清净为心而民德
欲而予之天下归心遂以无事不意今日此论复兴陛
下坏常平而言青苗之功亏商税而取均输之利臣窃
以为过矣臣之所愿陛下结人心者此也国家之所以
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彊与弱历数之所以长
短者在风俗之薄厚而不在乎富与贫人主知此则知
所轻重矣故臣愿陛下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愿陛下
急于有功而贪富彊以简易为法以清净为心而民德
卷九十三上 第 4a 页 WYG0382-0602a.png
归厚此臣之所愿陛下厚风俗者此也古者建国使内
外相制轻重相权而无内重外轻之弊我国家租赋籍
于计省重兵聚于京师以古揆今则似内重恭惟祖宗
所以委任台諌则是圣人过防之至计台諌固未必皆
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
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臣闻长老
之谈皆谓台谏所言常随天下公议公议所与台谏亦
与之公议所击台諌亦击之今者物论沸腾怨讟交至
外相制轻重相权而无内重外轻之弊我国家租赋籍
于计省重兵聚于京师以古揆今则似内重恭惟祖宗
所以委任台諌则是圣人过防之至计台諌固未必皆
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
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臣闻长老
之谈皆谓台谏所言常随天下公议公议所与台谏亦
与之公议所击台諌亦击之今者物论沸腾怨讟交至
卷九十三上 第 4b 页 WYG0382-0602b.png
公议所在亦可知矣臣恐自兹以往习惯成风尽为执
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臣之所愿
陛下存纪纲者此也臣所献三言陛下安可不察初殿
试用策举子希合争言祖宗法制非是轼为考官退拟
荅以进至谓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安石怒御史诬奏
轼过失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
者发币于官止书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今
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亟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徙
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臣之所愿
陛下存纪纲者此也臣所献三言陛下安可不察初殿
试用策举子希合争言祖宗法制非是轼为考官退拟
荅以进至谓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安石怒御史诬奏
轼过失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
者发币于官止书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今
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亟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徙
卷九十三上 第 5a 页 WYG0382-0602c.png
知密州时方行手实法使民自疏财产以定户等司农
寺下诸路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常平官曰违制
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若
何使者惊曰姑徐之未几朝廷亦知其害罢之徙徐州
是岁河决澶渊东泛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浸淫至
城下民争出避水轼履屦杖策躬率兵夫筑长堤起戏
马台属于城水至堤下不能为害雨日夜不止河势益
暴城不没者三板轼庐于城上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全
寺下诸路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常平官曰违制
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若
何使者惊曰姑徐之未几朝廷亦知其害罢之徙徐州
是岁河决澶渊东泛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浸淫至
城下民争出避水轼履屦杖策躬率兵夫筑长堤起戏
马台属于城水至堤下不能为害雨日夜不止河势益
暴城不没者三板轼庐于城上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全
卷九十三上 第 5b 页 WYG0382-0602d.png
城以闻诏褒之徙湖州言者指轼谢表语以为怨谤因
尽摭轼所为诗讽时事者交章条列谓之讪上遂逮赴
御史台鞫治坐贬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徙汝州未至上
书自言有田在常愿得居之神宗许焉哲宗即位起知
登州召为礼部郎中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时方议
改免役为差役轼谓司马光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
役之害掊敛民财十室九空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
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
尽摭轼所为诗讽时事者交章条列谓之讪上遂逮赴
御史台鞫治坐贬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徙汝州未至上
书自言有田在常愿得居之神宗许焉哲宗即位起知
登州召为礼部郎中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时方议
改免役为差役轼谓司马光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
役之害掊敛民财十室九空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
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
卷九十三上 第 6a 页 WYG0382-0603a.png
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曰于君何如轼曰法
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者三代之法兵农为
一至秦始分为二及唐中叶尽变府兵为长征之卒自
尔以来民不知兵兵不知农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
命以卫农天下便之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
法实大类此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
复民兵盖未易也光不以为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陜西
义勇公为諌官争之甚力魏公不乐公亦不顾今公作
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者三代之法兵农为
一至秦始分为二及唐中叶尽变府兵为长征之卒自
尔以来民不知兵兵不知农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
命以卫农天下便之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
法实大类此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
复民兵盖未易也光不以为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陜西
义勇公为諌官争之甚力魏公不乐公亦不顾今公作
卷九十三上 第 6b 页 WYG0382-0603b.png
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而止寻迁翰林学士兼侍读轼
尝锁宿禁中中使宣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
为何官曰臣前年为汝州团练副使今为何官曰臣今
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轼曰遭遇太皇太后皇
帝陛下宣仁曰非也轼曰岂大臣论荐乎宣仁曰亦非
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宣仁曰此乃先
帝之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
进用卿上位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与哲宗亦泣左右
尝锁宿禁中中使宣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
为何官曰臣前年为汝州团练副使今为何官曰臣今
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轼曰遭遇太皇太后皇
帝陛下宣仁曰非也轼曰岂大臣论荐乎宣仁曰亦非
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宣仁曰此乃先
帝之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
进用卿上位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与哲宗亦泣左右
卷九十三上 第 7a 页 WYG0382-0603c.png
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轼尝读
祖宗宝训因及时事历言今功罪不明善恶无所劝沮
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彊之使东夏人寇镇戎杀掠几万
人帅臣掩蔽不以闻朝廷亦不问事每如此恐寖成衰
乱之渐轼请外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諌官言蔡确
在安州日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刺时事大臣议逐之
岭南轼密疏言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
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损谓宜皇帝降
祖宗宝训因及时事历言今功罪不明善恶无所劝沮
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彊之使东夏人寇镇戎杀掠几万
人帅臣掩蔽不以闻朝廷亦不问事每如此恐寖成衰
乱之渐轼请外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諌官言蔡确
在安州日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刺时事大臣议逐之
岭南轼密疏言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
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损谓宜皇帝降
卷九十三上 第 7b 页 WYG0382-0603d.png
敕推治而太皇太后特加宽贷如此则仁孝两得矣宣
仁后以为然而不能用也杭濒海水泉咸苦唐刺史李
泌始导西湖作六井民以足用及白居易复浚西湖引
水入运河复引溉田至千顷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后
废而不理至是葑积二十五万馀丈而水无几矣运河
失湖水之利而取给于江潮潮水淤河泛溢阛阓三年
一浚为市井大患故六井亦几废轼始至浚茆山盐桥
二河分受江潮湖水造堰闸以时启闭且以馀力复治
仁后以为然而不能用也杭濒海水泉咸苦唐刺史李
泌始导西湖作六井民以足用及白居易复浚西湖引
水入运河复引溉田至千顷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后
废而不理至是葑积二十五万馀丈而水无几矣运河
失湖水之利而取给于江潮潮水淤河泛溢阛阓三年
一浚为市井大患故六井亦几废轼始至浚茆山盐桥
二河分受江潮湖水造堰闸以时启闭且以馀力复治
卷九十三上 第 8a 页 WYG0382-0604a.png
六井民获其利杭僧有净源者居海滨交通舶客沽誉
于高丽元丰末其王子义天来朝因往拜焉至是源死
其徒窃持其像往告义天亦使其属来朝因言国母使
以金塔二祝皇帝太皇太后寿轼不纳而奏之曰高丽
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来朝矣未测朝廷所以待
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若受而不荅则远
夷或以生怨因而厚赐之正堕其计臣谓朝廷宜勿与
知而使州郡以理却之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为
于高丽元丰末其王子义天来朝因往拜焉至是源死
其徒窃持其像往告义天亦使其属来朝因言国母使
以金塔二祝皇帝太皇太后寿轼不纳而奏之曰高丽
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来朝矣未测朝廷所以待
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若受而不荅则远
夷或以生怨因而厚赐之正堕其计臣谓朝廷宜勿与
知而使州郡以理却之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为
卷九十三上 第 8b 页 WYG0382-0604b.png
国生事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轼治杭有德于民民为
立祠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轼之自汝移常也受
命于宋会神宗晏驾哭于宋而南至扬州常人为轼买
田书至轼喜作诗有闻好语之句言者妄谓轼闻讳而
喜按验无实轼复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徙扬
州俄以兵部尚书召还兼侍读亲祀南郊为卤簿使导
引驾入太庙有赭伞犊车并青盖犊车争道不避仗卫
轼谕仪仗使李之纯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之
立祠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轼之自汝移常也受
命于宋会神宗晏驾哭于宋而南至扬州常人为轼买
田书至轼喜作诗有闻好语之句言者妄谓轼闻讳而
喜按验无实轼复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徙扬
州俄以兵部尚书召还兼侍读亲祀南郊为卤簿使导
引驾入太庙有赭伞犊车并青盖犊车争道不避仗卫
轼谕仪仗使李之纯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之
卷九十三上 第 9a 页 WYG0382-0604c.png
纯不敢言轼于车中劾奏之明日中使传命申敕有司
严整仗卫寻迁端明翰林侍读二学士守礼部尚书高
丽遣使请书于朝许之轼曰汉东平王请诸子及太史
公书犹不肯与今高丽所请有甚于此其可与乎初许
将建言三岁冬至天子亲祀遍享宗庙祀天圜丘而其
岁夏至方泽之祭乃止是遣上公则是皇地祗遂不在
亲祀之典乞下侍从台谏及礼官议顾临等议宜如祖
宗故事范纯礼等议昨罢合祭已合礼而又纷更恐失
严整仗卫寻迁端明翰林侍读二学士守礼部尚书高
丽遣使请书于朝许之轼曰汉东平王请诸子及太史
公书犹不肯与今高丽所请有甚于此其可与乎初许
将建言三岁冬至天子亲祀遍享宗庙祀天圜丘而其
岁夏至方泽之祭乃止是遣上公则是皇地祗遂不在
亲祀之典乞下侍从台谏及礼官议顾临等议宜如祖
宗故事范纯礼等议昨罢合祭已合礼而又纷更恐失
卷九十三上 第 9b 页 WYG0382-0604d.png
尊事神祇之意杜纯等议请于苑中设望祀位置爟火
于坛所俟躬祀南郊之岁则夏至北郊上公摄事每献
举爟火以诏拜孔武仲等议请南郊专祀上帝议既不
一轼奏曰古者祀上帝则并祀地祇矣诗曰昊天有成
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经之明文今议者欲冬
至祀天夏至祀地盖以为用周礼也臣以谓今所行非
周礼者不一而独于地祇则曰周礼不当祭于圜丘此
何义也议者必曰今之寒暑与古无异而宣王薄伐猃
于坛所俟躬祀南郊之岁则夏至北郊上公摄事每献
举爟火以诏拜孔武仲等议请南郊专祀上帝议既不
一轼奏曰古者祀上帝则并祀地祇矣诗曰昊天有成
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经之明文今议者欲冬
至祀天夏至祀地盖以为用周礼也臣以谓今所行非
周礼者不一而独于地祇则曰周礼不当祭于圜丘此
何义也议者必曰今之寒暑与古无异而宣王薄伐猃
卷九十三上 第 10a 页 WYG0382-0605a.png
狁六月出师则夏至之日何为不可祭乎臣将应之曰
舜一岁而巡四岳五月方暑而南至衡山十一月方寒
而北至常山亦今之寒暑也后世人主能行之乎周所
以十二岁一巡者唯不能如舜也夫周已不能行舜之
礼而谓今可以行周之礼乎宣王以六月出师驱逐猃
狁盖非得已且吉父为将王不亲行也今欲定一代之
礼为三岁常行之法岂可以六月出师为比乎议者必
又曰夏至不能行礼则遣官摄祭此非臣之所知也周
舜一岁而巡四岳五月方暑而南至衡山十一月方寒
而北至常山亦今之寒暑也后世人主能行之乎周所
以十二岁一巡者唯不能如舜也夫周已不能行舜之
礼而谓今可以行周之礼乎宣王以六月出师驱逐猃
狁盖非得已且吉父为将王不亲行也今欲定一代之
礼为三岁常行之法岂可以六月出师为比乎议者必
又曰夏至不能行礼则遣官摄祭此非臣之所知也周
卷九十三上 第 10b 页 WYG0382-0605b.png
礼大宗伯若王不与则摄位郑氏注王有故则代行其
祭事贾公彦疏曰有故谓王有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则
摄事非安吉之礼也是无故而用有故之礼也议者必
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再郊臣将应之曰古者
以亲郊为常礼故无繁文今世以亲郊为大礼则繁文
有不能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则有风雨之虞陛下自
宫入庙出郊冠通天乘大辂日中而舍百官卫兵暴露
于道铠甲具装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者父
祭事贾公彦疏曰有故谓王有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则
摄事非安吉之礼也是无故而用有故之礼也议者必
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再郊臣将应之曰古者
以亲郊为常礼故无繁文今世以亲郊为大礼则繁文
有不能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则有风雨之虞陛下自
宫入庙出郊冠通天乘大辂日中而舍百官卫兵暴露
于道铠甲具装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者父
卷九十三上 第 11a 页 WYG0382-0605c.png
事天母事地不可偏也事天则备事地则简是于父母
有隆杀也岂得以为繁文末节而一切欲省去乎议者
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地此非臣之所知也
三年一郊已为疏阔独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
疏于事天自古未有六年一祀天者如此则典礼愈坏
欲复古而背古益远神祇必不顾飨非所以为礼也议
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泽之
祀则可以免方暑举事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
有隆杀也岂得以为繁文末节而一切欲省去乎议者
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地此非臣之所知也
三年一郊已为疏阔独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
疏于事天自古未有六年一祀天者如此则典礼愈坏
欲复古而背古益远神祇必不顾飨非所以为礼也议
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泽之
祀则可以免方暑举事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
卷九十三上 第 11b 页 WYG0382-0605d.png
以议此者欲举从周礼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
方泽不知此周礼之经耶抑变礼之权耶若变礼从权
而可则合祭圜丘何独不可十月亲祭地十一月亲祭
天先地后天古无是礼而一岁再郊军国劳费之患尚
未免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夏至祀地祇于方泽
上不亲郊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祀此又非臣之所
知也书之望秩周礼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谓山川在
境内而不在四郊者故远望而祭也今所在之处俛则
方泽不知此周礼之经耶抑变礼之权耶若变礼从权
而可则合祭圜丘何独不可十月亲祭地十一月亲祭
天先地后天古无是礼而一岁再郊军国劳费之患尚
未免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夏至祀地祇于方泽
上不亲郊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祀此又非臣之所
知也书之望秩周礼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谓山川在
境内而不在四郊者故远望而祭也今所在之处俛则
卷九十三上 第 12a 页 WYG0382-0606a.png
见地而云望祭是为京师不见地乎此六议者合祭可
否之决也诏令集礼官议未几朝廷以合祭为是罢议
宣仁后崩哲宗亲政轼乞补外以二学士知定州轼朝
辞上书曰古之圣人将以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
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陛下圣智绝人春秋
鼎盛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
与群臣之邪正以三年为期俟得利害之真邪正之实
然后应物而作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上
否之决也诏令集礼官议未几朝廷以合祭为是罢议
宣仁后崩哲宗亲政轼乞补外以二学士知定州轼朝
辞上书曰古之圣人将以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
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陛下圣智绝人春秋
鼎盛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
与群臣之邪正以三年为期俟得利害之真邪正之实
然后应物而作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上
卷九十三上 第 12b 页 WYG0382-0606b.png
下同享太平之利则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以纪圣功兼
三宗之寿不足以报圣德由此观之陛下之有为惟忧
太蚤不患稍迟亦已明矣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
下轻有改变故进此说敢望陛下留神实社稷宗庙之
福天下幸甚轼治定严军政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
衣食稍足乃部勒以战法众皆畏服绍圣初御史论轼
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落职知英州又
以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
三宗之寿不足以报圣德由此观之陛下之有为惟忧
太蚤不患稍迟亦已明矣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
下轻有改变故进此说敢望陛下留神实社稷宗庙之
福天下幸甚轼治定严军政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
衣食稍足乃部勒以战法众皆畏服绍圣初御史论轼
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落职知英州又
以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
卷九十三上 第 13a 页 WYG0382-0606c.png
置徽宗即位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未几提
举玉局观寻致仕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皆师
洵为文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疾革命轼述其志卒以
成书复作论语说最后居海南作书传三书既成抚而
叹曰后有君子当知我矣幼而好书老而不倦为人笃
于孝友轻财好施奖善诋恶盖其天性其贬黄州也筑
室于东坡因自号东坡居士有东坡集六十卷奏议十
五卷内外制十三卷和陶诗四卷子迈迨过俱善为文
举玉局观寻致仕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皆师
洵为文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疾革命轼述其志卒以
成书复作论语说最后居海南作书传三书既成抚而
叹曰后有君子当知我矣幼而好书老而不倦为人笃
于孝友轻财好施奖善诋恶盖其天性其贬黄州也筑
室于东坡因自号东坡居士有东坡集六十卷奏议十
五卷内外制十三卷和陶诗四卷子迈迨过俱善为文
卷九十三上 第 13b 页 WYG0382-0606d.png
迈仕不显迨靖康初为驾部员外郎过终于通判定州
有飓风赋思子台赋行于世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上
有飓风赋思子台赋行于世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上
卷九十三上 第 14a 页 WYG0382-06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下 宋 王 称 撰
列传七十六下
辙字子由与兄轼同举进士又同举直言辙因所问极
言得失曰陛下即位三十馀年矣平居静虑亦尝有忧
于此乎无忧于此乎臣伏读制策陛下既有忧惧之言
矣然臣愚不敏窃意陛下有其言耳未有其实也往者
宝元庆历之閒西羌作难陛下昼不安坐夜不安席天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下 宋 王 称 撰
列传七十六下
辙字子由与兄轼同举进士又同举直言辙因所问极
言得失曰陛下即位三十馀年矣平居静虑亦尝有忧
于此乎无忧于此乎臣伏读制策陛下既有忧惧之言
矣然臣愚不敏窃意陛下有其言耳未有其实也往者
宝元庆历之閒西羌作难陛下昼不安坐夜不安席天
卷九十三上 第 14b 页 WYG0382-0607b.png
下皆谓陛下忧惧小心如周文王然自西方解兵陛下
弃置忧惧之心二十年矣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
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今陛
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忧乐之节易矣臣
疏远小臣闻之道路不知信否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
以千数歌舞饮酒优笑无度坐朝不闻咨谋便殿无所
顾问三代之衰汉唐之季女宠之害陛下亦知之矣久
而不止百蠹将由之而出内则蛊惑之所污以伤和伐
弃置忧惧之心二十年矣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
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今陛
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忧乐之节易矣臣
疏远小臣闻之道路不知信否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
以千数歌舞饮酒优笑无度坐朝不闻咨谋便殿无所
顾问三代之衰汉唐之季女宠之害陛下亦知之矣久
而不止百蠹将由之而出内则蛊惑之所污以伤和伐
卷九十三上 第 15a 页 WYG0382-0607c.png
性外则私谒之所乱以败政害事陛下无谓好色于内
不害外事也今海内穷困生民愁苦而宫中好赐不为
限极所欲则给不问有无司会不敢争大臣不敢谏执
契持敕迅若兵火国家内有养兵之费外有北狄西戎
之奉陛下又自为一阱以耗其遗馀臣恐陛下以此得
谤而民心不归也考官胡宿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
入而以直言弃之天下谓我何得不黜历商州大名府
推官父丧服除时神宗立二年矣辙以书言事属王安
不害外事也今海内穷困生民愁苦而宫中好赐不为
限极所欲则给不问有无司会不敢争大臣不敢谏执
契持敕迅若兵火国家内有养兵之费外有北狄西戎
之奉陛下又自为一阱以耗其遗馀臣恐陛下以此得
谤而民心不归也考官胡宿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
入而以直言弃之天下谓我何得不黜历商州大名府
推官父丧服除时神宗立二年矣辙以书言事属王安
卷九十三上 第 15b 页 WYG0382-0607d.png
石初用以执政领三司神宗以辙为属安石欲行青苗
法辙曰以钱贷民出纳之际吏缘为奸钱入民手虽良
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恐鞭箠必用
州县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有理自此不复言青苗会
河北转运王广廉言与安石合青苗法遂行安石召用
谢卿材侯叔献等八人欲遣之四方访遗利中外知其
必迎合生事然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
石怒奏除河南推官改著作佐郎佥书南京判官坐兄
法辙曰以钱贷民出纳之际吏缘为奸钱入民手虽良
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恐鞭箠必用
州县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有理自此不复言青苗会
河北转运王广廉言与安石合青苗法遂行安石召用
谢卿材侯叔献等八人欲遣之四方访遗利中外知其
必迎合生事然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
石怒奏除河南推官改著作佐郎佥书南京判官坐兄
卷九十三上 第 16a 页 WYG0382-0608a.png
轼累谪监筠州酒税起知绩溪县哲宗立以校书郎召
未至除右司谏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等欲革
弊事而蔡确韩缜章惇皆在位窥伺中外忧之辙极言
确等罪三人皆逐吕惠卿始谄事王安石倡行虐政及
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辙疏其奸
惠卿安置建州初神宗于熙河路增置兰州及米脂等
五砦至是夏国屡遣使而未修贡二年使入境朝廷知
其有请地之意而弃守议未决辙议许还五砦夏人遂
未至除右司谏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等欲革
弊事而蔡确韩缜章惇皆在位窥伺中外忧之辙极言
确等罪三人皆逐吕惠卿始谄事王安石倡行虐政及
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辙疏其奸
惠卿安置建州初神宗于熙河路增置兰州及米脂等
五砦至是夏国屡遣使而未修贡二年使入境朝廷知
其有请地之意而弃守议未决辙议许还五砦夏人遂
卷九十三上 第 16b 页 WYG0382-0608b.png
服除起居郎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拜翰林学士权吏
部尚书使契丹还为御史中丞自元祐革新庶政至是
五年矣一时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犹在近臣患之欲
引用以平宿怨谓之调停辙奏疏曰亲君子远小人则
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
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
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
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犹患盗贼之欲得财
部尚书使契丹还为御史中丞自元祐革新庶政至是
五年矣一时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犹在近臣患之欲
引用以平宿怨谓之调停辙奏疏曰亲君子远小人则
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
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
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
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犹患盗贼之欲得财
卷九十三上 第 17a 页 WYG0382-0608c.png
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
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
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
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
臭盖谓此矣先帝以圣智之资将以纪纲四方追迹三
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彼自知上逆天意下失
民心今朝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
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
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
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
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
臭盖谓此矣先帝以圣智之资将以纪纲四方追迹三
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彼自知上逆天意下失
民心今朝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
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
卷九十三上 第 17b 页 WYG0382-0608d.png
纳之谓之调停此人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
渐复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
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不为流言所惑毋使小人
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宣仁后览奏谓宰执
曰苏辙疑吾君臣遂用邪正其言极中理又言牙前差
役宜用雇法凡四事除尚书右丞迁门下侍郎时吕大
防为左相刘挚为右相辙议西边黄河事与刘吕不合
初夏人来贺登极相继求和且议地界议久不决明年
渐复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
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不为流言所惑毋使小人
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宣仁后览奏谓宰执
曰苏辙疑吾君臣遂用邪正其言极中理又言牙前差
役宜用雇法凡四事除尚书右丞迁门下侍郎时吕大
防为左相刘挚为右相辙议西边黄河事与刘吕不合
初夏人来贺登极相继求和且议地界议久不决明年
卷九十三上 第 18a 页 WYG0382-0609a.png
以兵袭泾原朝廷不问遣使往赐策命夏人以地界为
词不复入谢且再犯泾原四年使复来议地界朝廷急
于招纳疆议未定先以岁赐予之而熙河将佐又背约
侵筑质孤胜如二堡夏人随即平荡西边骚然辙力言
其非乞择老将守熙河六年熙河奏夏人十万骑压境
乞因其退军击之不须复守诚信辙谓大防曰今虽议
此当先定议欲用兵耶不用兵耶大防曰如合用兵亦
不得不用辙曰凡欲用兵先论理之曲直挚曰须用兵
词不复入谢且再犯泾原四年使复来议地界朝廷急
于招纳疆议未定先以岁赐予之而熙河将佐又背约
侵筑质孤胜如二堡夏人随即平荡西边骚然辙力言
其非乞择老将守熙河六年熙河奏夏人十万骑压境
乞因其退军击之不须复守诚信辙谓大防曰今虽议
此当先定议欲用兵耶不用兵耶大防曰如合用兵亦
不得不用辙曰凡欲用兵先论理之曲直挚曰须用兵
卷九十三上 第 18b 页 WYG0382-0609b.png
者亦不可固执辙曰今吾不直如此而可用兵乎明日
辙奏曰熙河帅臣辄敢生事奏乞不守诚信乞加诘责
宣仁后以为然乃加戒敕七年夏人竟大入河东乃议
绝岁赐禁和市使沿边诸路为浅攻计分熙河进筑定
远城夏人不能争未几复大入环庆复议使熙河进筑
汝遮中书侍郎范百禄不可会西人乞和议遂寝初元
丰中河决大吴既而导之北流水性已顺而文彦博等
力主回河之计辙争之不能夺至是又论黄河东流之
辙奏曰熙河帅臣辄敢生事奏乞不守诚信乞加诘责
宣仁后以为然乃加戒敕七年夏人竟大入河东乃议
绝岁赐禁和市使沿边诸路为浅攻计分熙河进筑定
远城夏人不能争未几复大入环庆复议使熙河进筑
汝遮中书侍郎范百禄不可会西人乞和议遂寝初元
丰中河决大吴既而导之北流水性已顺而文彦博等
力主回河之计辙争之不能夺至是又论黄河东流之
卷九十三上 第 19a 页 WYG0382-0609c.png
害凡三事八年都水吴安持乞于北流作软堰定河流
以免淤填辙以为不可及哲宗亲政遣中书舍人吕希
纯殿中侍御史井亮采往视之二人归极以北流为便
方施行而佥书枢密院刘奉世乞与河议奉世夲文彦
博门下士也其言纷然吕井之议遂格而辙亦以罢政
于是河流遂东凡七年而后北流遂通哲宗起李清臣
为中书侍郎邓润甫为尚书右丞二人久在外不得志
稍复言熙丰事以激怒上意会廷试进士清臣撰策题
以免淤填辙以为不可及哲宗亲政遣中书舍人吕希
纯殿中侍御史井亮采往视之二人归极以北流为便
方施行而佥书枢密院刘奉世乞与河议奉世夲文彦
博门下士也其言纷然吕井之议遂格而辙亦以罢政
于是河流遂东凡七年而后北流遂通哲宗起李清臣
为中书侍郎邓润甫为尚书右丞二人久在外不得志
稍复言熙丰事以激怒上意会廷试进士清臣撰策题
卷九十三上 第 19b 页 WYG0382-0609d.png
亦以为言辙奏曰先帝以天纵之才行大有为之志其
所施设度越前古盖有百世而不可改者至于其它事
有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之于前而子救之于后前后相
济此则圣人之孝也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宫室财用
匮竭于是修盐铁𣙜酤均输之政民不堪命昭帝委任
霍光罢去烦苛汉室乃定光武显宗以察为明以谶决
事上下恐惧人怀不安章帝即位深鉴其失贷之以宽
夲朝真宗右文偃革号称太平而群臣因其极盛为天
所施设度越前古盖有百世而不可改者至于其它事
有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之于前而子救之于后前后相
济此则圣人之孝也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宫室财用
匮竭于是修盐铁𣙜酤均输之政民不堪命昭帝委任
霍光罢去烦苛汉室乃定光武显宗以察为明以谶决
事上下恐惧人怀不安章帝即位深鉴其失贷之以宽
夲朝真宗右文偃革号称太平而群臣因其极盛为天
卷九十三上 第 20a 页 WYG0382-0610a.png
书之说章献临御揽大臣之议藏书梓宫以泯其迹及
仁宗听政绝口不言英宗自藩邸入继大臣创濮庙之
议及先帝嗣位或请复举其事寝而不荅遂以安静夫
以汉昭帝之贤与吾仁宗神宗之圣岂其薄于孝敬而
轻事变易也哉陛下若轻变九年已行之事擢任累岁
不用之人人怀私忿而以先帝为词则天下殆矣哲宗
曰卿安得以汉武比先帝辙奏曰汉武帝英主也哲宗
曰卿所奏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宫室财用匮竭岂得谓
仁宗听政绝口不言英宗自藩邸入继大臣创濮庙之
议及先帝嗣位或请复举其事寝而不荅遂以安静夫
以汉昭帝之贤与吾仁宗神宗之圣岂其薄于孝敬而
轻事变易也哉陛下若轻变九年已行之事擢任累岁
不用之人人怀私忿而以先帝为词则天下殆矣哲宗
曰卿安得以汉武比先帝辙奏曰汉武帝英主也哲宗
曰卿所奏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宫室财用匮竭岂得谓
卷九十三上 第 20b 页 WYG0382-0610b.png
之英主辙遂乞罢出知汝州再责知袁州未至降朝议
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又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
移循州徽宗即位徙永州岳州已而复大中大夫提举
上清太平宫蔡京用事复降朝请大夫罢祠再复大中
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居许十馀年而卒年
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辙所著诗春秋传老子解古
史栾城文集并传于世子迟适逊
臣称曰受之于天超出乎万物之表而充塞乎天地之
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又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
移循州徽宗即位徙永州岳州已而复大中大夫提举
上清太平宫蔡京用事复降朝请大夫罢祠再复大中
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居许十馀年而卒年
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辙所著诗春秋传老子解古
史栾城文集并传于世子迟适逊
臣称曰受之于天超出乎万物之表而充塞乎天地之
卷九十三上 第 21a 页 WYG0382-0610c.png
閒者气也施之于事业足以消沮金石形之于文章足
以羽翼元化惟轼为不可及矣故置之朝廷之上而不
为之喜斥之岭海之外而不为之愠迈往之气折而不
屈此人中龙也辙之名迹与轼相上下而心闲神王学
道有得是以年益加而道益邃道益邃则于世事愈泊
如也不有所守而然哉
以羽翼元化惟轼为不可及矣故置之朝廷之上而不
为之喜斥之岭海之外而不为之愠迈往之气折而不
屈此人中龙也辙之名迹与轼相上下而心闲神王学
道有得是以年益加而道益邃道益邃则于世事愈泊
如也不有所守而然哉
卷九十三上 第 21b 页 WYG0382-0610d.png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