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382-01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都事略卷二十八   宋 王 称 撰
  列传十一
冯继业字嗣宗大名人也父晖朔方节度使封卫王五
代史有传继业敏惠有度量以父任补朔方军节院使
牙内都虞候周广顺初晖疾继业图杀其兄继勋晖卒
遂代其父位为朔方军留后迁节度使建隆初来朝开
宝二年拜靖难军节度使改镇定国太平兴国初封梁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382-0190b.png
国公遂留京师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初太祖禦戎不勤
远略夏州李彝兴河西折御勋与朔方之军皆因其酋
豪许以世袭由是边圉无事朔方之族既徙其后夏州
李继捧亦以其地归朝继捧之弟继迁遂为变而朝廷
始旰食云
折德扆世居云中父从阮自晋以来仕周至静难军节
度使五代史有传从阮镇府州以德扆为牙校汉初领
胜州刺史世宗建府州为永安军以德扆为节度使国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382-0190c.png
初破河东沙谷砦斩首五百级建隆二年来朝太祖待
遇甚厚遣还镇破太原军数千于城下擒其将杨磷卒
于镇年四十八赠侍中子御勋字世隆德扆镇府州奏
为右职德扆卒以御勋领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稍迁
至永安军留后开宝元年来朝拜泰宁军节度使卒年
四十赠侍中御勋弟御卿幼补节院使御勋知州事以
为马步军都校御勋徙镇召为闲厩副使知府州太宗
征河东命御卿攻岚州又破岢岚军擒其军使折令图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382-0190d.png
以献遂下岚州又杀其宪州刺史霍翊又禽其将马延
忠迁崇仪使以功擢府州观察使拜永安军节度使契
丹万骑入边御卿率兵大败之于子河汊自是契丹不
敢入边一日契丹韩德威为李继迁所诱内侵方御卿
被病力疾出战德威闻其来不敢进既而疾亟母令人
召归御卿曰世受国恩敌国未灭御卿之罪也今临敌
安可弃士卒死于军中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
岂两全耶言讫泣下翌日卒年三十八赠侍中以其子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382-0191a.png
惟正知留后惟正归朝其弟惟昌继之惟昌咸平中屡
破赵保吉之众以功领富州刺史改文思使拜兴州刺
史卒年三十七以其弟惟忠知府州官至简州团练使
惟忠卒子继祖嗣领州事官至解州防禦使熙宁中卒
继祖子当袭而请授其兄之子克柔克柔卒而继祖兄
继闵之子克行袭知府州继闵官至宫苑使始克行居
行间无所知名贼寇庆州种谔拒之令河东出师为援
克行请行为先锋战葭芦川以功遂知府州西夏久窥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382-0191b.png
河外克行每出必胜贼畏之元符中太原帅欲城葭芦
以复故地召克行问策克行条具所见遂以师出界分
遣诸将约束为深入穷讨之状贼疑不敢动遂城葭芦
时河东进筑八砦通道鄜延帅秦希甫至议筑先后克
行请以两路兵同时深入先筑远者出贼不意帅用其
策卒城之克行沈勇有力善抚士卒在边三十年战功
最多敌畏其威名号折家父官至秦州观察使卒赠武
安军节度使以其子四方馆使廉州刺史可大为荣州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382-0191c.png
团练使知府州
党进朔州马邑人也幼事杜重威于大名重威爱其淳
谨虽长犹令与姫妾杂侍重威败周太祖得之以为铁
骑都虞候稍迁睦州防禦使建隆二年改领阆州乾德
初领利州观察留后除彰信军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
指挥使王师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
太祖征晋阳分置砦于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
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王师进挺身逐业麾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382-0191d.png
下数人随之业走入城壕援兵至业缘缒入城免改侍
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使九年又命进帅师
征太原进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出镇
忠武卒年五十一赠侍中进名进自称曰晖人问之则
曰吾欲从吾便耳进揔禁旅不识字不记兵籍一日太
祖问之举梃以军司所书兵骑戎器数请太祖自视太
祖喜其朴直巡徼京师见珍禽奇兽必放之曰不养父
母反养此耶太宗为晋王时尝命亲吏臂鹰雏进亟欲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382-0192a.png
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
以为笑其变诈多类此杜重威之后贫窭进月分奉以
给之士大夫或愧焉
曹翰大名人也少为郡小吏周太祖镇邺奇之以𨽻世
宗帐下世宗镇澶渊以为牙校及尹开封翰犹在澶渊
闻太祖寝疾不俟召见世宗密言曰王为冢嗣不侍医
药何以副天下望世宗悟入侍禁中以府事命翰总决
世宗即位补供奉官稍迁枢密承旨世宗征淮南留铠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382-0192b.png
甲千数在正阳既而遣降卒八百来京师翰遇之于道
惧其过正阳劫兵器叛尽杀之及见世宗具言其事世
宗不悦亦不之罪也从征瓦桥会班师留翰知雄州改
德州刺史太祖征蜀以翰为均州刺史凿山开道商旅
以济诏翰兼转运使而粮馈不乏蜀平全师雄拥众十
万叛翰与曹彬刘光毅讨平之又军校吕翰盗据嘉州
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欲三鼓复攻城戒击柝使缓
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师还迁蔡州团练使改颍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382-0192c.png
州从征太原会河决翰董其役指日而讫事后复有决
其绩用亦然将征江南命翰率兵先赴荆南以翰为先
锋使克池州金陵平江州军校胡德据城拒命翰率兵
讨之凡五月而陷翰怒屠其城无噍类又杀兵八百所
夺金帛以亿万计伪言欲致庐山罗汉铸像于京师因
调巨舰百艘载所得以归以功迁桂州观察使判颍州
从太宗征太原又从征幽州所部攻城之东南隅卒掘
土得蟹以献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382-0192d.png
足虑救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其班师乎已而果然除威
塞军节度使仍判颍州命攻幽州诏督役开河南自雄
至莫以通漕运翰遣徒伐巨木于敌地授五骑以五色
旗为斥候如遇寇举白旗有林木举青旗烟火举赤旗
陂泽举黑旗丘陵举黄旗以为应又起烽燧于境上敌
疑而不敢近塞事遂济乃归镇翰掊克苛酷在郡不法
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其事遣御史滕中正乘传鞫之
狱具当弃市太宗贷之削夺官爵流登州起为右千牛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382-0193a.png
卫大将军分司西京召入为左千牛卫上将军卒年六
十九赠太尉谥曰武毅翰阴险多智数贪冒货贿喜诞
妄饮酒至数斗不乱对上奏事虽数十条皆嘿记不少

崔翰字仲文京兆人也少有大志风姿伟秀太祖见而
奇之以𨽻麾下及即位擢至刺史太宗嗣位进端州团
练使太宗讲武近郊命翰专金鼓军容甚整太宗悦以
藩邸时金带赐之谓左右曰如崔翰必不能事晋朝言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382-0193b.png
政出多门故也从征太原流矢中颊犹战不已太宗亲
至其帐抚之北伐班师次金台驿军溃太宗令率卫士
千馀止之翰请单骑以方略告谕众遂定不戮一人以
复命太宗喜因命翰知定州沿边诸军并受翰节度军
市租储听其专用会李汉超崔彦进破契丹于徐河契
丹投西山坑谷死者不可胜计俘馘数万他物又十倍
焉擢武泰军节度使改镇威德至镇方盗贼充斥翰诱
其渠魁谕以祸福乃相率出境又徙镇镇安帅高阳召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382-0193c.png
还以疾留京师疾间见太宗言曰臣不愿死于家愿马
革裹尸死于边太宗壮其言复令赴治所卒年六十三
赠侍中翰沉毅有谋所至多成功轻财好施死之日家
无馀赀晚年酷信释氏云
李怀忠涿州人也事太祖为牙校累迁富州刺史太祖
征太原城未下会盛暑太祖深恤士卒欲班师怀忠言
曰贼婴城自守度其内无储偫外无援兵岂足以久抗
王师臣愿执锐先登必取之不然死于贼太祖壮其言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382-0193d.png
俾攻城中流矢几死太祖嘉之迁富州团练使太祖幸
西京有迁都意怀忠乘閒言曰汴都岁漕江淮米四五
百万斛赡军数十万计帑藏重兵在焉陛下遽欲都洛
臣实未见其利会晋王亦以为言太祖曰迁洛未久又
当迁雍晋王扣其指太祖曰吾将西迁者无它据山河
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之故事以安天下晋王又言在
德不在险太祖不应晋王出太祖谓侍臣曰晋王之言
若从之患不在今日自此去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382-0194a.png
乃不果迁遂还京师太宗即位改防禦使拜大同军节
度使卒赠侍中
田重进幽州人也周显德中应募为卒𨽻太祖麾下太
祖受䄠迁御马军使累积战功官至刺史太宗即位为
静难军节度使雍熙中领兵从飞狐路破敌众获其骁
将大鹏翼并契丹渤海三千馀人斩首数千级逐北四
十里下飞狐灵丘等城以功改彰信军节度使徙镇成
德永兴改知延州复还镇卒年六十九赠侍中重进朴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382-0194b.png
愿不知书太宗在藩邸爱其忠勇尝遗以酒炙不受使
者曰此晋王所赐也重进曰为我谢晋王我知有天子
尔卒不受太宗嘉之既即位谓其无私交故始终委遇

米信旧字海进本奚族也少以勇悍闻周太祖即位𨽻
护圣军太祖总禁兵以信𨽻麾下宋兴稍迁至林州刺
史太宗即位以为高州团练使领洮州观察使太宗征
太原以信为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太宗既平太原遂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382-0194c.png
移兵伐契丹师还信以功擢保顺军节度使时信亲族
多在塞外会兄之子全自朔州挺身来归太宗遣全乘
传诣代州伺閒迎致其亲属发劲卒护送之既而全宿
留踰年敌境斥候严竟不能致信慷慨曰我闻忠孝不
两全方思以身徇国何以亲族为北望号恸戒子侄勿
复言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徙镇彰化太宗征幽蓟命
信将幽州西北道行营马步军败契丹于新城契丹率
众复战王师稍却信独以麾下龙卫卒三百禦敌敌围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382-0194d.png
之数重矢下如雨信射中数人麾下卒多死会暮信持
大刀率从骑大呼杀数十人敌遂小却信以百馀骑突
围得免坐失律当死诏原之责授右屯卫大将军明年
授彰武军节度使改镇横海信不知书所为暴横太宗
命何承矩为其副委以州事及承矩领护屯田信遂恣
为不法太宗知之召为右武卫上将军明年判左右金
吾街仗事未踰月以无名被捶挞者甚众彊市人物妻
死买地营葬妄发居民家墓奴之父老病箠之致死为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382-0195a.png
其家人所告下御史鞫之信具伏狱未上而卒年六十
七赠横海军节度使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382-0195b.png
 
 
 
 
 
 
 
 东都事略卷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