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第 1a 页 WYG0508-085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六十七
食货志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汉书食货志谓二者生
民之本而又以为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
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在焉我
国家画一之政恺悌之泽厚生惟和万方作乂盖所
以阜而通之者至矣今谨参考古今首列田赋明
江南通志卷六十七
食货志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汉书食货志谓二者生
民之本而又以为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
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在焉我
国家画一之政恺悌之泽厚生惟和万方作乂盖所
以阜而通之者至矣今谨参考古今首列田赋明
卷六十七 第 1b 页 WYG0508-0853d.png
则壤也继以户口重孳生也继以漕运实
天庾也继以税课裕
国用也于是纪蠲赈积贮渥
恩施也讫于物产土地所宜也为类十有一为卷二十
作食货志第三
田赋(一/)
唐虞扬州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禹贡/)
天庾也继以税课裕
国用也于是纪蠲赈积贮渥
恩施也讫于物产土地所宜也为类十有一为卷二十
作食货志第三
田赋(一/)
唐虞扬州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禹贡/)
卷六十七 第 2a 页 WYG0508-0854a.png
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献通考/)
景帝二年令民出田租三十而税一(汉书/)
后汉建武六年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而税一如旧
制
晋武帝平吴之后置户调之式丁男之户岁输绢三
疋绵三斤女及次丁为户者半男子一人占地七
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
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按两汉之制三十
景帝二年令民出田租三十而税一(汉书/)
后汉建武六年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而税一如旧
制
晋武帝平吴之后置户调之式丁男之户岁输绢三
疋绵三斤女及次丁为户者半男子一人占地七
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
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按两汉之制三十
卷六十七 第 2b 页 WYG0508-0854b.png
而税一者田赋也二十始传人出一算者户口之
赋也今晋法如此则似合二赋而为一然男子一
人占田七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则无无田之户
矣(文献通考/)
成帝咸和五年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田率亩税
三升至哀帝隆和中复定天下赋税亩收二升(文/)
(献通考/)
南北朝齐武帝时田亩税二升其量三升当今一升
赋也今晋法如此则似合二赋而为一然男子一
人占田七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则无无田之户
矣(文献通考/)
成帝咸和五年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田率亩税
三升至哀帝隆和中复定天下赋税亩收二升(文/)
(献通考/)
南北朝齐武帝时田亩税二升其量三升当今一升
卷六十七 第 3a 页 WYG0508-0854c.png
(郑樵通志/)
唐制天下丁男授田一顷输粟二石谓之租丁随乡
所出岁输绢绫絁各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二两输
布者麻三斤谓之调用人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
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
五日者免调三十日者租调皆免通正役不过五
十日凡水旱虫蝗为灾十分损四分以上免租损
六以上免租调损七以上课役俱免扬州租调以
唐制天下丁男授田一顷输粟二石谓之租丁随乡
所出岁输绢绫絁各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二两输
布者麻三斤谓之调用人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
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
五日者免调三十日者租调皆免通正役不过五
十日凡水旱虫蝗为灾十分损四分以上免租损
六以上免租调损七以上课役俱免扬州租调以
卷六十七 第 3b 页 WYG0508-0854d.png
钱开元中诏江南以布代租(文献通考/)
代宗广德元年诏一户三丁者免一丁庸税地税
依旧凡亩二升(唐书/)
租庸调法弊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
至德宗时杨炎为相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
秋输无过十一月(唐书/)
五代杨吴徐知诰为淮南帅定租税上田一顷税钱
二贯一百丈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
代宗广德元年诏一户三丁者免一丁庸税地税
依旧凡亩二升(唐书/)
租庸调法弊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
至德宗时杨炎为相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
秋输无过十一月(唐书/)
五代杨吴徐知诰为淮南帅定租税上田一顷税钱
二贯一百丈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
卷六十七 第 4a 页 WYG0508-0855a.png
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见钱不足许折以金银宋
齐丘以钱非耕桑所得乞虚抬时价而折紬绢绵
本色又请蠲除丁口课调从之自吴变唐自唐归
宋民到于今受其赐(文献通考/)
宋初尽削钱氏白配之目遣右补阙王永高象先各
乘递马均定税数只作中下两等中田一亩夏税
钱四文秋米八升下田一亩钱三文米七升四合
取于民者不过如此(姑苏志/)
齐丘以钱非耕桑所得乞虚抬时价而折紬绢绵
本色又请蠲除丁口课调从之自吴变唐自唐归
宋民到于今受其赐(文献通考/)
宋初尽削钱氏白配之目遣右补阙王永高象先各
乘递马均定税数只作中下两等中田一亩夏税
钱四文秋米八升下田一亩钱三文米七升四合
取于民者不过如此(姑苏志/)
卷六十七 第 4b 页 WYG0508-0855b.png
太宗淳化间诏江南承偏制重赋流亡者宜令诸
州籍顷亩之数均其赋减十分之三以为定制召
游民劝其耕种给复五年(宋史/)
岁赋其类有五曰公田之赋官庄屯田营田赋民
耕而收其租者是也曰民田之赋百姓各得专之
者是也曰城郭之赋宅税地税之类是也曰杂变
之赋牛革蚕盐食盐之类随其所出变而输之者
是也曰丁口之赋计丁率米是也其输之迟速夏
州籍顷亩之数均其赋减十分之三以为定制召
游民劝其耕种给复五年(宋史/)
岁赋其类有五曰公田之赋官庄屯田营田赋民
耕而收其租者是也曰民田之赋百姓各得专之
者是也曰城郭之赋宅税地税之类是也曰杂变
之赋牛革蚕盐食盐之类随其所出变而输之者
是也曰丁口之赋计丁率米是也其输之迟速夏
卷六十七 第 5a 页 WYG0508-0855c.png
有至十月秋有至明年二月者所以纾民力也(文/)
(献通考/)
神宗熙宁间淮南路田九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
四顷二十亩官田四千八百八十七顷一十三亩
见催额四百二十二万三千七百八十四贯石疋
两斤秤角量领束 江南东路田四十二万一千
六百四顷四十七亩官田七千八百四十四顷三
十一亩见催额三百九十六万三千一百六十九
(献通考/)
神宗熙宁间淮南路田九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
四顷二十亩官田四千八百八十七顷一十三亩
见催额四百二十二万三千七百八十四贯石疋
两斤秤角量领束 江南东路田四十二万一千
六百四顷四十七亩官田七千八百四十四顷三
十一亩见催额三百九十六万三千一百六十九
卷六十七 第 5b 页 WYG0508-0855d.png
贯石疋两斤束领(文献通考/)
六年御史翟思言始赵尚宽为唐守劝民开垦高
赋继之流民自占者众凡百亩起税四亩而已境
内始无旷土近闻转运司辟土百亩增至二十亩
恐其势再致转徙望戒饬使者量加以宽从之(宋史/)
高宗建炎四年诏江南两浙土多粳稻须霜降成
实自十月一日始收租(宋史/)
绍兴间以江东帅李光言令广德县秋苗旧纳水
六年御史翟思言始赵尚宽为唐守劝民开垦高
赋继之流民自占者众凡百亩起税四亩而已境
内始无旷土近闻转运司辟土百亩增至二十亩
恐其势再致转徙望戒饬使者量加以宽从之(宋史/)
高宗建炎四年诏江南两浙土多粳稻须霜降成
实自十月一日始收租(宋史/)
绍兴间以江东帅李光言令广德县秋苗旧纳水
卷六十七 第 6a 页 WYG0508-0856a.png
阳镇乡民惮远者俱每一石贴三斗七升充脚剩
就本军送纳立为年额且蠲其半(宋史/)
二年工部侍郎李擢言平江府东南有逃田湖浸
相连塍岸久废岁失四万三千馀斛乞招诱流民
疏导耕垦从之(宋史/)
十二年左司员外郎李椿年言经界不正十害且
言平江岁入昔七十万斛有畸今按籍虽三十万
斛然实入才二十万斛耳询之土人皆欺隐也望
就本军送纳立为年额且蠲其半(宋史/)
二年工部侍郎李擢言平江府东南有逃田湖浸
相连塍岸久废岁失四万三千馀斛乞招诱流民
疏导耕垦从之(宋史/)
十二年左司员外郎李椿年言经界不正十害且
言平江岁入昔七十万斛有畸今按籍虽三十万
斛然实入才二十万斛耳询之土人皆欺隐也望
卷六十七 第 6b 页 WYG0508-0856b.png
考按覈实自平江始乃以椿年为两浙运副专委
措置经界椿年请先往平江诸县俟其就绪即往
诸州要在均平为民除害更不增税额图写墟亩
选官按覆令各户各乡造砧基簿诏人户田产多
有契书而今来不占砧基簿者皆没官(宋史/)
孝宗初诏州县受纳秋苗官吏多收加耗肆为奸
欺方时艰虞用度未足欲减常赋而未能岂忍使
贪赃之徒重为民蠹自今违犯官吏并置重典仍
措置经界椿年请先往平江诸县俟其就绪即往
诸州要在均平为民除害更不增税额图写墟亩
选官按覆令各户各乡造砧基簿诏人户田产多
有契书而今来不占砧基簿者皆没官(宋史/)
孝宗初诏州县受纳秋苗官吏多收加耗肆为奸
欺方时艰虞用度未足欲减常赋而未能岂忍使
贪赃之徒重为民蠹自今违犯官吏并置重典仍
卷六十七 第 7a 页 WYG0508-0856c.png
没其家(宋史/)
先是常州宜兴县无税产百姓丁输盐钱二百文
下户有墓地者谓之墓户经界之时均纽上税又
令带输丁盐绢作折帛钱至隆兴元年始用知县
姜诏言令与晋陵武进无锡三县一例随产均输
(宋史/)
乾道八年诏温台处徽不通水路其二税物帛许
依折法以银折输(宋史/)
先是常州宜兴县无税产百姓丁输盐钱二百文
下户有墓地者谓之墓户经界之时均纽上税又
令带输丁盐绢作折帛钱至隆兴元年始用知县
姜诏言令与晋陵武进无锡三县一例随产均输
(宋史/)
乾道八年诏温台处徽不通水路其二税物帛许
依折法以银折输(宋史/)
卷六十七 第 7b 页 WYG0508-0856d.png
理宗宝祐五年行经界推排于诸路由是江南之
地尺寸皆有税矣(续文献通考/)
元取民大约以唐为法取于江南者曰秋税曰夏税
仿唐之两税(元史/)
太宗定天下赋税地税中田每亩二升有半上田
三升下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朝议以为太轻耶
律楚材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后将有以利进者
则今已重矣(元史/)
地尺寸皆有税矣(续文献通考/)
元取民大约以唐为法取于江南者曰秋税曰夏税
仿唐之两税(元史/)
太宗定天下赋税地税中田每亩二升有半上田
三升下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朝议以为太轻耶
律楚材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后将有以利进者
则今已重矣(元史/)
卷六十七 第 8a 页 WYG0508-0857a.png
世祖至元间用姚元之请命江南税粮依宋旧例
输绵绢杂物是年又用耿左丞言全输米三之一
馀并入钞以折焉以七百万锭为率其输米者止
用宋斗斛盖以宋一石当今七斗也(元史/)
二十四年减扬州省岁额十五万石以盐引五十
万易之(元史/)
二十五年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旷公田者免差
役三年输租免三分之一(元史/)
输绵绢杂物是年又用耿左丞言全输米三之一
馀并入钞以折焉以七百万锭为率其输米者止
用宋斗斛盖以宋一石当今七斗也(元史/)
二十四年减扬州省岁额十五万石以盐引五十
万易之(元史/)
二十五年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旷公田者免差
役三年输租免三分之一(元史/)
卷六十七 第 8b 页 WYG0508-0857b.png
二十八年命江淮寺观田宋旧有者免租续置者
输税(元史/)
募民耕江南旷土户不过五顷官授之劵俾为永
业三年徵税(元史/)
成宗元贞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于是秋税止
命输租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绵等物其所输
之数视粮以为差粮一石或输钞三贯二贯一贯
至一贯五百文一贯七百文(元史/)
输税(元史/)
募民耕江南旷土户不过五顷官授之劵俾为永
业三年徵税(元史/)
成宗元贞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于是秋税止
命输租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绵等物其所输
之数视粮以为差粮一石或输钞三贯二贯一贯
至一贯五百文一贯七百文(元史/)
卷六十七 第 9a 页 WYG0508-0857c.png
大德间江南民户有田一顷以上者于所输税外
每顷量出助役之田岁收其入以充助役之费谓
之助役粮是时江南岁入之粮约四百四十九万
四千七百八十石钞五万七千七百三十锭四十
贯又诏括江南隐蔽田令输租又诏江南佃户私
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续文献通考/)
明太祖吴元年丁未春二月太祖谓中书省臣曰予
尝历观田野见人民凋敝土地荒芜失业者多盖
每顷量出助役之田岁收其入以充助役之费谓
之助役粮是时江南岁入之粮约四百四十九万
四千七百八十石钞五万七千七百三十锭四十
贯又诏括江南隐蔽田令输租又诏江南佃户私
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续文献通考/)
明太祖吴元年丁未春二月太祖谓中书省臣曰予
尝历观田野见人民凋敝土地荒芜失业者多盖
卷六十七 第 9b 页 WYG0508-0857d.png
因久困兵革如太平应天诸郡乃吾渡江开创之
地供亿先劳之民其有租赋宜与量免省臣傅瓛
对曰恤民王者之善政主上念之及此真发政施
仁之本(续文献通考/)
丁卯冬十二月鱼鳞册成初太祖既定天下遂覆
实天下土田造成册籍既而两浙及苏州等府富
民畏避差役往往以田产零星花附于亲邻佃仆
之户名为贴脚诡寄久之相习成风乡里欺州县
地供亿先劳之民其有租赋宜与量免省臣傅瓛
对曰恤民王者之善政主上念之及此真发政施
仁之本(续文献通考/)
丁卯冬十二月鱼鳞册成初太祖既定天下遂覆
实天下土田造成册籍既而两浙及苏州等府富
民畏避差役往往以田产零星花附于亲邻佃仆
之户名为贴脚诡寄久之相习成风乡里欺州县
卷六十七 第 10a 页 WYG0508-0858a.png
州县欺府奸弊百出名为通天诡寄而富者益富
贫者益贫矣太祖廉知之遂召国子生武淳等往
各处随其税粮多寡分为几区区定粮长四人乃
集粮长暨耆民躬履田亩以量度之遂图其田形
之方圆大小次书其主名及田之四至编汇为册
号曰鱼鳞册至是册成以进百弊始绝(续文献通考/)
洪武初令官田起科每亩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
亩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亩八升五合五勺芦
贫者益贫矣太祖廉知之遂召国子生武淳等往
各处随其税粮多寡分为几区区定粮长四人乃
集粮长暨耆民躬履田亩以量度之遂图其田形
之方圆大小次书其主名及田之四至编汇为册
号曰鱼鳞册至是册成以进百弊始绝(续文献通考/)
洪武初令官田起科每亩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
亩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亩八升五合五勺芦
卷六十七 第 10b 页 WYG0508-0858b.png
地每亩五合三勺四抄草塌地每亩三合一勺没
官田每亩一斗二升(续文献通考/)
洪武三年六月上谕中书省臣曰苏松嘉湖杭五
郡地窄民众细民无田往往逐末利而食不给临
濠朕故乡也田多未辟土有遗利宜令五郡民无
田产者往临濠开种就以所种田永为已业官给
牛种舟粮资遣之三年不徵其税于是徙者四千
馀户(续文献通考/)
官田每亩一斗二升(续文献通考/)
洪武三年六月上谕中书省臣曰苏松嘉湖杭五
郡地窄民众细民无田往往逐末利而食不给临
濠朕故乡也田多未辟土有遗利宜令五郡民无
田产者往临濠开种就以所种田永为已业官给
牛种舟粮资遣之三年不徵其税于是徙者四千
馀户(续文献通考/)
卷六十七 第 11a 页 WYG0508-0858c.png
七年减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四府税额先是张士
诚窃据其地而苏州尤称富庶徐达常遇春等统
精兵二十万攻之数年始下太祖怒其附寇持城
不降乃取诸豪族租簿俾有司加税故苏赋特重
而松江嘉湖次之盖以惩一时云至是命户部裁
其额凡一亩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
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俱止徵三斗五升其
以下仍旧(续文献通考/)
诚窃据其地而苏州尤称富庶徐达常遇春等统
精兵二十万攻之数年始下太祖怒其附寇持城
不降乃取诸豪族租簿俾有司加税故苏赋特重
而松江嘉湖次之盖以惩一时云至是命户部裁
其额凡一亩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
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俱止徵三斗五升其
以下仍旧(续文献通考/)
卷六十七 第 11b 页 WYG0508-0858d.png
十六年三月复凤淮繇赋视丰沛(郑晓吾学编/)
十八年令京畿及两浙官田凡折收税粮钞五贯
准米一石绢一疋准米一石二斗金一两准米十
石银一两准米二石棉布一疋准米一石苧布一
疋准米七斗(明会典/)
二十四年令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广德五处官田
税粮自后减半徵收(明会典/)
三十年更定钞三贯五百文准米一石金每两准
十八年令京畿及两浙官田凡折收税粮钞五贯
准米一石绢一疋准米一石二斗金一两准米十
石银一两准米二石棉布一疋准米一石苧布一
疋准米七斗(明会典/)
二十四年令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广德五处官田
税粮自后减半徵收(明会典/)
三十年更定钞三贯五百文准米一石金每两准
卷六十七 第 12a 页 WYG0508-0859a.png
米二十石银每两准米四石棉花一斤准米二斗
(明会典/)
成祖永乐十一年令各处折徵粮金每两准米三
十石阔白棉布每疋准米一石五斗(明会典/)
宣宗宣德四年诏各处官田每亩旧例纳粮一斗
至四斗者各减十分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
者各减十分之三(明会典/)
令应天苏松并浙江属县等处远年拖欠税粮每
(明会典/)
成祖永乐十一年令各处折徵粮金每两准米三
十石阔白棉布每疋准米一石五斗(明会典/)
宣宗宣德四年诏各处官田每亩旧例纳粮一斗
至四斗者各减十分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
者各减十分之三(明会典/)
令应天苏松并浙江属县等处远年拖欠税粮每
卷六十七 第 12b 页 WYG0508-0859b.png
绢一疋准米一石二斗棉布一疋丝一斤钞五十
贯各准米一石苧布一疋准米七斗棉花一斤准
米二斗(明会典/)
英宗正统元年令浙江直𨽻苏松等处官田准民
田起科每亩秋粮四斗一升至二石以上者减作
三斗二斗一升以上至四斗者减作二斗一斗一
升至二斗者减作一斗(续文献通考/)
诏令直𨽻苏松等处官田准民田起科苏松遂减
贯各准米一石苧布一疋准米七斗棉花一斤准
米二斗(明会典/)
英宗正统元年令浙江直𨽻苏松等处官田准民
田起科每亩秋粮四斗一升至二石以上者减作
三斗二斗一升以上至四斗者减作二斗一斗一
升至二斗者减作一斗(续文献通考/)
诏令直𨽻苏松等处官田准民田起科苏松遂减
卷六十七 第 13a 页 WYG0508-0859c.png
秋粮八十馀万石他府有差(明通纪/)
四年奏准江西浙江福建并直𨽻苏松等府凡官
民田地有因水坍涨去处令所在有司逐一丈量
涨出多馀者给与附近小民承种照民田则例起
科坍没无田者悉与开豁税粮(续文献通考/)
十年令应天苏松等府州该徵草束内折色米豆
量为存留本处备用其本色起运户部交纳者每
束折银三分(明会/典)按此即条鞭内马草之项(附/)各
四年奏准江西浙江福建并直𨽻苏松等府凡官
民田地有因水坍涨去处令所在有司逐一丈量
涨出多馀者给与附近小民承种照民田则例起
科坍没无田者悉与开豁税粮(续文献通考/)
十年令应天苏松等府州该徵草束内折色米豆
量为存留本处备用其本色起运户部交纳者每
束折银三分(明会/典)按此即条鞭内马草之项(附/)各
卷六十七 第 13b 页 WYG0508-0859d.png
府州马草数(应天府马草三十七万六千四百五/十八包二斤九两四钱零 苏州府)
(马草五十三万八千四百一十四包六斤八两七/钱零 松江府马草三十一万六千二百五十一)
(包五斤二两五钱零斤常州府马草七十一万四/干三百六十九包五 一十两七钱零 镇江府)
(马草一十二万七百八十四包四斤一十两二钱/零 庐州府马草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包一十)
(二斤一十三两零斤凤阳府马草二十三万四千/二百九十三包四 二两八钱零 淮安府马草)
(四十五万四千七百二十包三斤三两四钱零斤/扬州府马草三十四万九千二百三十六包六)
(七两三钱零两宁国府马草七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包七 零 池州府马草九万八千三百)
(六包七斤一两零斤太平府马草三十五万五千/四百四十九包五 一十五两五钱零 安庆府)
(马草五十三万八千四百一十四包六斤八两七/钱零 松江府马草三十一万六千二百五十一)
(包五斤二两五钱零斤常州府马草七十一万四/干三百六十九包五 一十两七钱零 镇江府)
(马草一十二万七百八十四包四斤一十两二钱/零 庐州府马草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包一十)
(二斤一十三两零斤凤阳府马草二十三万四千/二百九十三包四 二两八钱零 淮安府马草)
(四十五万四千七百二十包三斤三两四钱零斤/扬州府马草三十四万九千二百三十六包六)
(七两三钱零两宁国府马草七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包七 零 池州府马草九万八千三百)
(六包七斤一两零斤太平府马草三十五万五千/四百四十九包五 一十五两五钱零 安庆府)
卷六十七 第 14a 页 WYG0508-0860a.png
(马草一十九万一千九百七十三包五斤八两六/钱零 广德州马草三十万三千四十五包九斤)
(五两七钱零百徐州马草一十万包四滁州马草/五万六千四 四十一包九斤一十 两零 和)
(州马草二万六千二百三/十八包五斤十三两一钱)
金花银即国初所折粮者俱解南京正统五年始
自南京改解内库夏秋麦米共四百五万九百一
十九石一斗一升二合每石折银二钱五分共折
金花银一百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九两七钱七分
八釐一毫(明会典/)
(五两七钱零百徐州马草一十万包四滁州马草/五万六千四 四十一包九斤一十 两零 和)
(州马草二万六千二百三/十八包五斤十三两一钱)
金花银即国初所折粮者俱解南京正统五年始
自南京改解内库夏秋麦米共四百五万九百一
十九石一斗一升二合每石折银二钱五分共折
金花银一百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九两七钱七分
八釐一毫(明会典/)
卷六十七 第 14b 页 WYG0508-0860b.png
孝宗弘治二年令应天府上元等七县官田粮每
石减耗米二斗五升民田每亩劝出米二升镇江
府丹徒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二升民田每
亩劝出米二升丹阳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
民田每亩劝出米二升金坛县官田粮每石减耗
米二斗民田每亩劝出米一升二合太平府当涂
等三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五升民田每亩
劝出米一升宁国府宣城等六县官田粮每石减
石减耗米二斗五升民田每亩劝出米二升镇江
府丹徒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二升民田每
亩劝出米二升丹阳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
民田每亩劝出米二升金坛县官田粮每石减耗
米二斗民田每亩劝出米一升二合太平府当涂
等三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五升民田每亩
劝出米一升宁国府宣城等六县官田粮每石减
卷六十七 第 15a 页 WYG0508-0860c.png
耗米三斗民田每亩劝出米一升广德州并建平
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民田每亩劝出米一
升五合(续文献通考/)
十七年令苏州松江常州三府阔白棉布以十分
为率六分徵本色四分每疋折徵银三钱五分解
部(明会典/)
十八年时嘉兴知府赵瀛建议田不分官民税不
分等则一均以三斗起徵应天巡抚欧阳铎乃与
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民田每亩劝出米一
升五合(续文献通考/)
十七年令苏州松江常州三府阔白棉布以十分
为率六分徵本色四分每疋折徵银三钱五分解
部(明会典/)
十八年时嘉兴知府赵瀛建议田不分官民税不
分等则一均以三斗起徵应天巡抚欧阳铎乃与
卷六十七 第 15b 页 WYG0508-0860d.png
苏州知府王仪尽括官民田裒益之履亩清丈定
为等则所造经赋册以八事定税粮曰原额稽始
曰事故除虚曰分项别异曰归总正实曰坐派起
运曰运馀拨存曰存馀考积曰徵一定额以三事
定均徭曰银差曰力差曰马差徵一者总徵米银
之凡而计亩均输之其科则最重者不能尽损为
递减耗米派轻赍轻者不能加益为徵本色递增
耗米时豪右多梗其议学士顾鼎臣独以为善曰
为等则所造经赋册以八事定税粮曰原额稽始
曰事故除虚曰分项别异曰归总正实曰坐派起
运曰运馀拨存曰存馀考积曰徵一定额以三事
定均徭曰银差曰力差曰马差徵一者总徵米银
之凡而计亩均输之其科则最重者不能尽损为
递减耗米派轻赍轻者不能加益为徵本色递增
耗米时豪右多梗其议学士顾鼎臣独以为善曰
卷六十七 第 16a 页 WYG0508-0861a.png
是法行吾家益千石输然贫民减千石矣不可易
也由是官田不至偏重而民田之赋反加矣(王鸿/)
(绪明史稿/)
弘治年间应天府官田一万九千九百六十四顷
三十九亩四分四釐民田五万九顷六十八亩七
分四釐五毫一丝夏税小麦一万一千六百五十
四石四斗四升五勺五抄五撮绵丝折绢一千二
百一十四疋一丈六寸九分二釐八毫农桑丝折
也由是官田不至偏重而民田之赋反加矣(王鸿/)
(绪明史稿/)
弘治年间应天府官田一万九千九百六十四顷
三十九亩四分四釐民田五万九顷六十八亩七
分四釐五毫一丝夏税小麦一万一千六百五十
四石四斗四升五勺五抄五撮绵丝折绢一千二
百一十四疋一丈六寸九分二釐八毫农桑丝折
卷六十七 第 16b 页 WYG0508-0861b.png
绢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釐四毫秋粮
米二十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九石八斗四升七勺
四抄 苏州府官田九万七千七百八十六顷三
十五亩三分六釐三毫民田五万七千四百六十
三顷六十二亩四分六釐三毫夏税小麦五万三
千六百六十三石九斗一升一合二勺八抄五撮
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三尺五寸七分税
钞三千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农桑
米二十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九石八斗四升七勺
四抄 苏州府官田九万七千七百八十六顷三
十五亩三分六釐三毫民田五万七千四百六十
三顷六十二亩四分六釐三毫夏税小麦五万三
千六百六十三石九斗一升一合二勺八抄五撮
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三尺五寸七分税
钞三千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农桑
卷六十七 第 17a 页 WYG0508-0861c.png
丝折绢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釐
秋粮米二百三万八千三百二十三石一斗五升
一合七勺 常州府官田九千四十一顷五十五
亩六分八釐四毫民田五万二千七百三十六顷
一十九亩八分八釐夏税小麦一十五万四千三
百八十七石一斗四升九合六勺丝绵折绢一千
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七釐一毫麻布二
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六寸五分一釐二毫农桑
秋粮米二百三万八千三百二十三石一斗五升
一合七勺 常州府官田九千四十一顷五十五
亩六分八釐四毫民田五万二千七百三十六顷
一十九亩八分八釐夏税小麦一十五万四千三
百八十七石一斗四升九合六勺丝绵折绢一千
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七釐一毫麻布二
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六寸五分一釐二毫农桑
卷六十七 第 17b 页 WYG0508-0861d.png
丝折绢三百二十四疋二丈四尺六寸秋粮米六
十万六千九百五十四石三升三合三勺租钞二
十四锭四百六十五文 松江府官田三万九千
八百五十六顷三十三亩五分二釐九毫民田七
千三百顷二十八亩三分五釐七毫夏税大小麦
九万二千二百五十八石六斗一升九勺丝绵折
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税钞三千
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农桑丝折绢
十万六千九百五十四石三升三合三勺租钞二
十四锭四百六十五文 松江府官田三万九千
八百五十六顷三十三亩五分二釐九毫民田七
千三百顷二十八亩三分五釐七毫夏税大小麦
九万二千二百五十八石六斗一升九勺丝绵折
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税钞三千
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农桑丝折绢
卷六十七 第 18a 页 WYG0508-0862a.png
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釐秋粮米
九十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七
勺 镇江府官田一万三百五十六顷八十六亩
二分五釐五毫民田二万二千三百六十五顷四
十八亩九分夏税小麦五万四千九百五十八石
七斗五升五合八勺丝绵折绢二百五疋二丈八
尺六寸一一分七釐九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三疋二
丈七尺六寸三分秋粮米一十三万四千八百七
九十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七
勺 镇江府官田一万三百五十六顷八十六亩
二分五釐五毫民田二万二千三百六十五顷四
十八亩九分夏税小麦五万四千九百五十八石
七斗五升五合八勺丝绵折绢二百五疋二丈八
尺六寸一一分七釐九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三疋二
丈七尺六寸三分秋粮米一十三万四千八百七
卷六十七 第 18b 页 WYG0508-0862b.png
十六石五斗七升三合 淮安府官田五千三十
九顷八十六亩三分二釐六毫九丝民田九万六
千三十三顷八十七亩九釐五毫六丝夏税小麦
二十二万八千八百七十二石二斗九升八合七
勺农桑丝折绢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
寸七分九釐秋粮米一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
石五斗八合四勺 徽州府官田八百二十一顷
五十七亩四分六釐八毫民田二万四千四百五
九顷八十六亩三分二釐六毫九丝民田九万六
千三十三顷八十七亩九釐五毫六丝夏税小麦
二十二万八千八百七十二石二斗九升八合七
勺农桑丝折绢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
寸七分九釐秋粮米一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
石五斗八合四勺 徽州府官田八百二十一顷
五十七亩四分六釐八毫民田二万四千四百五
卷六十七 第 19a 页 WYG0508-0862c.png
十五顷九十四亩六分三釐夏税小麦五万一千
四百九十八石七斗一升二合一勺人丁丝折绢
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釐二毫农桑丝
折绢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秋粮米一十二万
一百三十三石八斗六升三合三勺 宁国府官
田九千七百七十一顷八十八亩六釐二毫民田
五万九百一十一顷九亩一毫夏税小麦二万九
千五十二石三斗六升六合农桑丝折绢三十疋
四百九十八石七斗一升二合一勺人丁丝折绢
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釐二毫农桑丝
折绢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秋粮米一十二万
一百三十三石八斗六升三合三勺 宁国府官
田九千七百七十一顷八十八亩六釐二毫民田
五万九百一十一顷九亩一毫夏税小麦二万九
千五十二石三斗六升六合农桑丝折绢三十疋
卷六十七 第 19b 页 WYG0508-0862d.png
二尺零丝三十三两三钱税丝三百四十斤一十
两七钱四分二釐六毫秋粮米七万四千二百六
十二石六斗七升一合九勺 凤阳府官田一千
五百八十五顷五十六亩民田五万九千六百七
十七顷一十亩七分六釐七毫夏税小麦九万九
千三百五十八石七斗七升五合八勺六抄五撮
五圭税丝折绢一千三百八十疋一丈八尺七寸
五分六釐一毫三丝二忽五微农桑丝折绢一千
两七钱四分二釐六毫秋粮米七万四千二百六
十二石六斗七升一合九勺 凤阳府官田一千
五百八十五顷五十六亩民田五万九千六百七
十七顷一十亩七分六釐七毫夏税小麦九万九
千三百五十八石七斗七升五合八勺六抄五撮
五圭税丝折绢一千三百八十疋一丈八尺七寸
五分六釐一毫三丝二忽五微农桑丝折绢一千
卷六十七 第 20a 页 WYG0508-0863a.png
三十五疋四尺一寸五分秋粮米一十一万三千
五百八石六斗五升九合一勺七抄四撮五圭
安庆府官田四百九十一顷六十二亩二分三釐
民田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顷三亩八分四釐夏
税小麦一万八千九百九石三斗七合二勺农桑
丝折绢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秋粮米一十一
万二千八百六十二石九斗八升四合 太平府
官田四千四百五十五顷六十三亩四分二釐三
五百八石六斗五升九合一勺七抄四撮五圭
安庆府官田四百九十一顷六十二亩二分三釐
民田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顷三亩八分四釐夏
税小麦一万八千九百九石三斗七合二勺农桑
丝折绢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秋粮米一十一
万二千八百六十二石九斗八升四合 太平府
官田四千四百五十五顷六十三亩四分二釐三
卷六十七 第 20b 页 WYG0508-0863b.png
毫民田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八顷一十九亩七分
九釐夏税小麦一万六千二百七十六石五斗六
升丝绵折绢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二釐秋粮
米三万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一勺
扬州府官田七千九百三十四顷五十七亩二
分二釐民田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顷四十九亩
九分三釐夏税小麦三万九千九百二十二石二
升七合二抄农桑丝折绢八百四十一疋二丈四
九釐夏税小麦一万六千二百七十六石五斗六
升丝绵折绢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二釐秋粮
米三万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一勺
扬州府官田七千九百三十四顷五十七亩二
分二釐民田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顷四十九亩
九分三釐夏税小麦三万九千九百二十二石二
升七合二抄农桑丝折绢八百四十一疋二丈四
卷六十七 第 21a 页 WYG0508-0863c.png
尺农桑零丝六十四两五钱秋粮米二十万六千
六百三石八斗六升五合五抄租钞五千二百四
贯七十一文牛租米二石五斗 庐州府官田五
百六十八顷七十六亩一分七釐七毫一丝民田
二万四千八百六十一顷六十九亩八分夏税小
麦九千八百七十二石一斗四升三合九勺五抄
三撮农桑丝折绢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二分
六釐二毫五丝秋粮米六万六千八百三十七石
六百三石八斗六升五合五抄租钞五千二百四
贯七十一文牛租米二石五斗 庐州府官田五
百六十八顷七十六亩一分七釐七毫一丝民田
二万四千八百六十一顷六十九亩八分夏税小
麦九千八百七十二石一斗四升三合九勺五抄
三撮农桑丝折绢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二分
六釐二毫五丝秋粮米六万六千八百三十七石
卷六十七 第 21b 页 WYG0508-0863d.png
二斗一升二合六勺九抄六撮八圭五粟九微
池州府官田一千八百二十三顷五十七亩四分
九釐三毫民田七千九十六顷五亩六分五釐八
毫夏税小麦六千八百二十四石七斗五升七合
八勺五抄二撮税丝折绢一十五疋农桑丝折绢
一百九十八疋零丝一两一钱九分七釐农桑丝
三斤一两八钱五分秋粮米六万一千三百七十
二石八斗九升五合八勺山租钞二百四十四贯
池州府官田一千八百二十三顷五十七亩四分
九釐三毫民田七千九十六顷五亩六分五釐八
毫夏税小麦六千八百二十四石七斗五升七合
八勺五抄二撮税丝折绢一十五疋农桑丝折绢
一百九十八疋零丝一两一钱九分七釐农桑丝
三斤一两八钱五分秋粮米六万一千三百七十
二石八斗九升五合八勺山租钞二百四十四贯
卷六十七 第 22a 页 WYG0508-0864a.png
三百七十九文 徐州官田二百三顷三十五亩
二分二釐一毫民田二万九千八百八顷八十七
亩六分四釐夏税小麦六万七千一百五十八石
九合八勺八抄二撮一圭九粟税丝折绢三千三
十五疋二丈二寸四分二釐五毫八丝五忽五微
农桑丝折绢二千五百三十八疋二尺六寸九分
五釐秋粮米七万九千八百五十八石一斗四升
二合二勺一抄九撮二圭九粟 广德州官田一
二分二釐一毫民田二万九千八百八顷八十七
亩六分四釐夏税小麦六万七千一百五十八石
九合八勺八抄二撮一圭九粟税丝折绢三千三
十五疋二丈二寸四分二釐五毫八丝五忽五微
农桑丝折绢二千五百三十八疋二尺六寸九分
五釐秋粮米七万九千八百五十八石一斗四升
二合二勺一抄九撮二圭九粟 广德州官田一
卷六十七 第 22b 页 WYG0508-0864b.png
千三十九顷三十六亩六毫民田一万四千三百
六十四顷九十三亩八分夏税小麦三千六百三
十二石三斗八升八合四勺一撮丝一百一十六
斤二钱九分六釐二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九疋一
丈六尺七寸秋粮米一万四千六十六石二斗九
升二勺五抄 滁州官田二百四十顷六十五亩
九分七毫民田二千六百七十二顷二十七亩九
分二毫夏税小麦二千五百七十八石五升八合
六十四顷九十三亩八分夏税小麦三千六百三
十二石三斗八升八合四勺一撮丝一百一十六
斤二钱九分六釐二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九疋一
丈六尺七寸秋粮米一万四千六十六石二斗九
升二勺五抄 滁州官田二百四十顷六十五亩
九分七毫民田二千六百七十二顷二十七亩九
分二毫夏税小麦二千五百七十八石五升八合
卷六十七 第 23a 页 WYG0508-0864c.png
七勺一抄四撮七圭七粟秋粮米五千八百九十
二石九斗一升一合一勺六抄八圭五粟 和州
官田六千四十八顷一十三亩二分七釐九毫民
田五千八百四十三顷五十六亩二分六釐七毫
夏税小麦一千四百二十四石六斗六升八合九
勺农桑丝折绢九十九疋二丈七尺二寸六分秋
粮米九千九百五十石五斗四升五合八勺(续文/)
(献通考/)
二石九斗一升一合一勺六抄八圭五粟 和州
官田六千四十八顷一十三亩二分七釐九毫民
田五千八百四十三顷五十六亩二分六釐七毫
夏税小麦一千四百二十四石六斗六升八合九
勺农桑丝折绢九十九疋二丈七尺二寸六分秋
粮米九千九百五十石五斗四升五合八勺(续文/)
(献通考/)
卷六十七 第 23b 页 WYG0508-0864d.png
嘉靖十四年诏改折南京漕粮(明政统宗/)
起解京库折色应天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宁
国府安庆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徐州小麦每
石折银一两米每石折银六钱苏州府松江府常
州府镇江府徽州府麦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明/)
(会典/)
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将嘉靖四十年四十一年额
派南直𨽻浙江江西湖广四省钱粮及开纳事例
起解京库折色应天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宁
国府安庆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徐州小麦每
石折银一两米每石折银六钱苏州府松江府常
州府镇江府徽州府麦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明/)
(会典/)
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将嘉靖四十年四十一年额
派南直𨽻浙江江西湖广四省钱粮及开纳事例
卷六十七 第 24a 页 WYG0508-0865a.png
并节年会议条陈等项银两其四十二年分并带
徵三十六年分钱粮完者起解未完者严催候一
年满日通算约以十分为率未完四分者布政司
掌印管粮官俱降俸二级移咨吏部不许推升追
徵完日准照旧支俸未完六分者俱照不及事例
降一级起送吏部调用未完八分以上者俱革职
为民其馀府州县掌印管粮官亦照此例监兑主
事催督钱粮通以一年为限查将未完钱粮应参
徵三十六年分钱粮完者起解未完者严催候一
年满日通算约以十分为率未完四分者布政司
掌印管粮官俱降俸二级移咨吏部不许推升追
徵完日准照旧支俸未完六分者俱照不及事例
降一级起送吏部调用未完八分以上者俱革职
为民其馀府州县掌印管粮官亦照此例监兑主
事催督钱粮通以一年为限查将未完钱粮应参
卷六十七 第 24b 页 WYG0508-0865b.png
官照依前例分别参奏以凭户部议覆施行(明会典/)
隆庆间以江南巡抚海瑞议将一概合用均徭均
费等不分银力二差俱以一条鞭徵银在官听候
支解(明会典/)按此条鞭之始
隆庆九年户部覆应天抚臣林润奏复粮额议改
折二事谓各省粮额俱以夏税秋粮马草为正赋
差徭编增为杂派惟是苏松诸郡不分正杂而混
徵之名曰平米其中如马役料价义役原非户部
隆庆间以江南巡抚海瑞议将一概合用均徭均
费等不分银力二差俱以一条鞭徵银在官听候
支解(明会典/)按此条鞭之始
隆庆九年户部覆应天抚臣林润奏复粮额议改
折二事谓各省粮额俱以夏税秋粮马草为正赋
差徭编增为杂派惟是苏松诸郡不分正杂而混
徵之名曰平米其中如马役料价义役原非户部
卷六十七 第 25a 页 WYG0508-0865c.png
之加增如轻赍脚米户口盐钞亦非粮额之正数
杂派渐多常赋反累诚有如润所言者宜令逐项
清查旧额所增之数通行造册送部以凭裁减至
于两京各衙门俸银改折之议则当斟酌轻重事
难尽从盖南京水路四通米谷饶裕便于改折若
一概施之北地有如运道告阻内鲜蓄聚缓急之
际何以为谋请将南京各衙门官吏人等月粮及
嘉靖四十年以前积欠京储尽行改折每石七钱
杂派渐多常赋反累诚有如润所言者宜令逐项
清查旧额所增之数通行造册送部以凭裁减至
于两京各衙门俸银改折之议则当斟酌轻重事
难尽从盖南京水路四通米谷饶裕便于改折若
一概施之北地有如运道告阻内鲜蓄聚缓急之
际何以为谋请将南京各衙门官吏人等月粮及
嘉靖四十年以前积欠京储尽行改折每石七钱
卷六十七 第 25b 页 WYG0508-0865d.png
在北者量折十分之二每石一两若米贵仍复本
色上允行(明会典/)
万历中年三大征接踵四十六年骤增辽饷三百
万内帑充积帝靳不肯发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
倭播例亩加三釐五毫明年复加三釐五毫明年
复加二釐通前后九釐增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
(明史稿/)按此即额内地亩银之项
明初令天下农民栽桑麻木棉不种桑者使出绢
色上允行(明会典/)
万历中年三大征接踵四十六年骤增辽饷三百
万内帑充积帝靳不肯发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
倭播例亩加三釐五毫明年复加三釐五毫明年
复加二釐通前后九釐增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
(明史稿/)按此即额内地亩银之项
明初令天下农民栽桑麻木棉不种桑者使出绢
卷六十七 第 26a 页 WYG0508-0866a.png
一疋不种麻者使出麻布一疋不种木棉者使出
棉布一疋后奏准桑麻科徵之额麻每亩八两木
棉每亩四两栽桑者四年有成始徵其租十八年
议农桑起科太重今后听从种植不必起科二十
五年令凤阳滁州庐州和州每户种桑二百株二
十六年定凡民间一应桑株各照原定则例起科
丝绵等物每岁照例丝绵十八两折绢一疋正统
八年令南直𨽻农桑绢疋始纳折色每疋折银五
棉布一疋后奏准桑麻科徵之额麻每亩八两木
棉每亩四两栽桑者四年有成始徵其租十八年
议农桑起科太重今后听从种植不必起科二十
五年令凤阳滁州庐州和州每户种桑二百株二
十六年定凡民间一应桑株各照原定则例起科
丝绵等物每岁照例丝绵十八两折绢一疋正统
八年令南直𨽻农桑绢疋始纳折色每疋折银五
卷六十七 第 26b 页 WYG0508-0866b.png
钱(明会/典)按此即今条鞭内桑丝之项
永乐三年令各府州县官民人等户口食盐各随
地方徵收米钞四年令食盐官民人等一体见丁
纳钞支盐大口十五岁以上月支盐一斤纳钞一
贯小口十岁以上月支盐半斤纳钞五百文(明会/典)
按此即今条鞭内盐钞之项
嘉定县土不宜稻多种木棉民以买米完粮为累
嘉定父老叩阙呼吁始奉命改折(附/)明徐学谟改
永乐三年令各府州县官民人等户口食盐各随
地方徵收米钞四年令食盐官民人等一体见丁
纳钞支盐大口十五岁以上月支盐一斤纳钞一
贯小口十岁以上月支盐半斤纳钞五百文(明会/典)
按此即今条鞭内盐钞之项
嘉定县土不宜稻多种木棉民以买米完粮为累
嘉定父老叩阙呼吁始奉命改折(附/)明徐学谟改
卷六十七 第 27a 页 WYG0508-0866c.png
折漕粮书册序(扬州厥土下下吾乡居扬州之隅/赋额特重岁供当天下之半然而)
(民能勉力委输犹几幸不困者以下下则宜稻也/嘉定濒海硗瘠下下而高土不宜稻况潮汐四通)
(则沟洫易淤飓风时作则荡析为虞余生七十年/来所见全稔之秋犹未数数也民以农隙浚渠农)
(时耕作计日占风廪廪望岁所产木棉蚤夜拮据/以布易银以银易米而后以给赋税岁之所入不)
(及他邑之三而劳苦倍之每兑期将及则米价腾/涌悍军刁勒赠耗横加以二石之费完一石之课)
(犹惧不能民不堪命可知矣岁在庚辰以后旱涝/频仍民苦罄室瘠土更甚势遂不支逋负者多漕)
(事莫办将逮一人一人亡命责之里胥里胥亦亡/责之戚属戚属又亡甚且举数区之民无一户全)
(者尔时有司政尚束湿袖手缩舌无可谁何乃贷/他税之入银万计以完漕事而漕病去者不乐其)
(民能勉力委输犹几幸不困者以下下则宜稻也/嘉定濒海硗瘠下下而高土不宜稻况潮汐四通)
(则沟洫易淤飓风时作则荡析为虞余生七十年/来所见全稔之秋犹未数数也民以农隙浚渠农)
(时耕作计日占风廪廪望岁所产木棉蚤夜拮据/以布易银以银易米而后以给赋税岁之所入不)
(及他邑之三而劳苦倍之每兑期将及则米价腾/涌悍军刁勒赠耗横加以二石之费完一石之课)
(犹惧不能民不堪命可知矣岁在庚辰以后旱涝/频仍民苦罄室瘠土更甚势遂不支逋负者多漕)
(事莫办将逮一人一人亡命责之里胥里胥亦亡/责之戚属戚属又亡甚且举数区之民无一户全)
(者尔时有司政尚束湿袖手缩舌无可谁何乃贷/他税之入银万计以完漕事而漕病去者不乐其)
卷六十七 第 27b 页 WYG0508-0866d.png
(乡去不遽归出郭东西望极目蒿莱则来岁之漕/又病两台适至目击时难询民疾苦民以其情告)
(谓惟漕折银便事非上请不可父老瞿仁吴应麟/封坊等蒲伏阙下大司农海丰杨公读其状恻然)
(怜之下其事于两台两台稔知民情也佥以为宜/于是始奉命改折仍令三岁一请惧民乏怙恩逋)
(赋也今行之九年凡三得请而嘉民亡者复还蒿/莱者渐辟矣顾久羸之民仆而难起久行之数未)
(有已时漕折间有逋负者熊侯莅邑六载而以催/科住俸之日十居其三盖空釜索糜即巧妇安所)
(措手哉侯虑积逋未清则改折难以再请而漕兑/既复则疲邑何以为生欲宣隐情播之当道乃裒)
(部院道府先后文移及疏奏书启汇而梓之而属/序于余余岂期为桑梓之私图顾惟嘉定硗瘠不)
(幸而赋与他邑等当事者诚为下邑计长久则改/折似当永定不然而徒以困吏吏且与民俱困曾)
(谓惟漕折银便事非上请不可父老瞿仁吴应麟/封坊等蒲伏阙下大司农海丰杨公读其状恻然)
(怜之下其事于两台两台稔知民情也佥以为宜/于是始奉命改折仍令三岁一请惧民乏怙恩逋)
(赋也今行之九年凡三得请而嘉民亡者复还蒿/莱者渐辟矣顾久羸之民仆而难起久行之数未)
(有已时漕折间有逋负者熊侯莅邑六载而以催/科住俸之日十居其三盖空釜索糜即巧妇安所)
(措手哉侯虑积逋未清则改折难以再请而漕兑/既复则疲邑何以为生欲宣隐情播之当道乃裒)
(部院道府先后文移及疏奏书启汇而梓之而属/序于余余岂期为桑梓之私图顾惟嘉定硗瘠不)
(幸而赋与他邑等当事者诚为下邑计长久则改/折似当永定不然而徒以困吏吏且与民俱困曾)
卷六十七 第 28a 页 WYG0508-0867a.png
(何补于国家此侯/汇而梓之之意也)
卷六十七 第 28b 页 WYG0508-0867b.png
江南通志卷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