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读刘昆传 第 1a 页 WYG0252-0001a.png

刘昆列儒林善政人称美因致虎渡河斯事吾疑矣所
谓儒者何守正弗奇诡虎负子避去奇诡失正轨而况
人与物各有其类耳相感必以类虎岂人类比尹不能
格桀比干諌纣死然犹臣与君其势为难耳尧之与丹
朱舜则商均是二岂非父乎并不能格子桀纣丹朱均
恶较虎差已而圣父贤臣犹不能格彼顾谓一县令善
政方百里格恶兽之虎应必无是理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a 页 WYG0252-0002a.png

后汉书儒林传载刘昆为弘农太守仁化大行崤驿道
向多虎皆负子渡河云云夫虎猛兽也藏林薮逐鹿豕
以养其生虎之知止于此而已馀非所知也太守仁政
祇能施之民而民岂能向虎告之虎又岂能廉于民以
悉之而又推太守之意不伤民而去之且一一负其子
以行哉盖范煜纪此不过𣣔扬刘昆之美耳无识者或
信以为实有识者必斥其非将并刘昆之善政亦疑为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b 页 WYG0252-0002b.png

盖亦有本彼见礼记孔子过泰山有苛政猛于虎之言
故创为新奇之语以褒昆而不自觉其谬礼记出汉儒
语多桩驳未必尽皆孔子之言即所云苛政猛于虎
尚为指物喻政不失为正而虎知太守仁政相率负子渡
河而去则必无其事也盖人聚则地辟地辟则兽远此
不易之理今之泰岱崤黾何并无一虎不啻此也天下
郡县其有虎者千百之一耳馀尽无虎岂为其地守土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a 页 WYG0252-0002c.png

可證范煜之讹者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a 页 WYG0252-0003a.png

予读明德马后传嘉其不肯封外戚而不解肃宗之必
𣣔封外戚以为尽孝之何谓又不解封侯诚旧典则不
过加一爵禄尽可不令干预朝政而马后之一再苦辞
若有不可终日者之何谓及读帝终封舅而马后云何
意老志复不从万年之日长恨矣不觉废书长叹叹范
煜之但知章马后之贤而不计肃宗之将置身于何地
也夫马后之为此言出于诚耶则子以封舅求悦何忍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b 页 WYG0252-0003b.png

宗封舅诚孝之小莭然亦欲悦其亲而已耳使其亲死
而赍恨不孝之大者肃宗亦何过而忍被之以此名哉
宫闱之语外间可由传之此实煜不知大义阿所好而
不觉其言之过当背理耳又马后身衣大练莭俭尚矣
传中所称赐诸贵人各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
十斤赐广平钜鹿乐成王各钱五百万此又何来莭俭
者固如是乎岂但知一身之粗衣粝食而挥霍自如遂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a 页 WYG0252-0003c.png

其家微时亦能早如是乎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周已然而况人心日漓寖淫而至于两汉六朝乎
御制读刘昆传 第 6a 页 WYG0252-0004a.png

予读范煜荀彧传而叹煜之有史材而无史识也夫史
材非难史识为难自迁固即已不免此病而何怪乎煜
哉盖迁固之失失以驳而未尝混黑白妄褒贬若煜之
称彧以归正成仁则何异乎誉盗蹠为义而美桓温以
匡主之忠耶善乎刘友益之论彧云身为汉臣为操谋
画以赞其业业已成矣甫以正论自诡其无益可知今
夫葛之与裘其相去远矣然必无今日葛而明日顿裘
御制读刘昆传 第 6b 页 WYG0252-0004b.png

有以佐之即其沮董昭之议毋亦内惭樊郭外怯孙刘
思欲徘徊少待乎而操已不能平至于发伏完之书为
狙诈之计祸生空器卒至饮酖所为进退无据孽由自
作耳而煜乃以为崇明王略纾人于仓卒审如是则仲
连之蹈东海顾乃谓不达时务可乎彧之事人不难知
而已有颠倒是非如煜者吾于是叹史识之难得而任
好恶为予夺者盖亦不少矣
御制读刘昆传 第 7a 页 WYG0252-0004c.png

予读东汉逸民传至严光所以对光武及以足加帝腹
太史奏客星犯帝座云云不觉欣然失笑曰甚矣范煜
之诞也夫光武之好贤与光之高尚所为各尽其道足
以风励千古矣即光所对尚可谓不愧泥涂轩冕之志
至于以足加帝则可信其必无孟子不云乎居移气养
移体光武既为帝矣亲近故人论道累日已足矣何至共
相偃卧即偶尔偃卧亦何至以足加帝腹假使诚有其
御制读刘昆传 第 7b 页 WYG0252-0004d.png

朱浮许淑等皆上书言历不正当改更尔时治历者非
太史氏乎以晦朔可考之事尚至于舛又何能知星象
之幻眇哉吾意即偶有之必太史氏者廉知其事饰奏
动星象以神已之精于推测之甚流而为谶纬光武固
好谶纬者也遂不觉堕其术中耳虽然为帝者当以礼
自律即重光安车赐还山中礼也命有司岁时存问礼
也赉以金帛礼也至于与光共偃卧则非礼也究以范
御制读刘昆传 第 8a 页 WYG0252-0005a.png

御制读刘昆传 第 9a 页 WYG0252-0005c.png

后汉书目录 正史类
宋 宣 城 太 守范 煜 撰
梁 剡 令刘 昭补志
唐 章 怀 太 子 贤 注
帝后纪一十二
志三十 共一百三十卷
列传八十八
御制读刘昆传 第 9b 页 WYG0252-0005d.png

后汉书卷一上
帝纪第一上
光武上(秀/)
后汉书卷一下
帝纪第一下
光武下
后汉书卷二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0a 页 WYG0252-0006a.png

明帝(庄/)
后汉书卷三
帝纪第三
章帝(炟/)
后汉书卷四
帝纪第四
和帝(肇/)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0b 页 WYG0252-0006b.png

后汉书卷五
帝纪第五
安帝(祐/)
后汉书卷六
帝纪第六
顺帝(保/)
冲帝(炳/)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1a 页 WYG0252-0006c.png

后汉书卷七
帝纪第七
桓帝(志/)
后汉书卷八
帝纪第八
灵帝(宏/)
后汉书卷九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1b 页 WYG0252-0006d.png

献帝(协/)
后汉书卷十上
后纪第十上
光武郭皇后 光烈阴皇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后汉书卷十下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2a 页 WYG0252-0007a.png

安思阎皇后 顺烈梁皇后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献梁皇后
桓帝邓皇后 桓思窦皇后
孝仁董皇后 孝灵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献帝伏皇后
献穆曹皇后
志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2b 页 WYG0252-0007b.png

志第一(律历上/)
律准 候气
后汉书卷十二
志第二(律历中/)
贾逵论历 永光论历
延光论历 汉安论历
憙平论历 论月蚀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3a 页 WYG0252-0007c.png

志第三(律历下/)
历法
后汉书卷十四
志第四(礼仪上/)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3b 页 WYG0252-0007d.png

养老 先蚕
祓禊
后汉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仪中/)
立夏 请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黄郊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4a 页 WYG0252-0008a.png

案户 祠星
立冬 冬至
腊 大傩
土牛 遣卫士
朝会
后汉书卷十六
志第六(礼仪下/)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4b 页 WYG0252-0008b.png

后汉书卷十七
志第七(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禅
后汉书卷十八
志第八(祭祀中/)
北郊 明堂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5a 页 WYG0252-0008c.png

迎气 增祀
六宗 老子
后汉书卷十九
志第九(祭祀下/)
宗庙 社稷
灵星 先农
迎春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5b 页 WYG0252-0008d.png

志第十(天文上/)
王莽三 光武十二
后汉书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天文中/)
明十二 章五
和三十三 殇一
安四十六 顺二十三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6a 页 WYG0252-0009a.png

后汉书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天文下/)
桓三十八 灵二十
献九 陨石
后汉书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五行一/)
貌不恭 淫雨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6b 页 WYG0252-0009b.png

青眚 屋自坏
讹言 旱
谣 狼食人
后汉书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五行二/)
灾火 草妖
羽虫孽 羊祸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7a 页 WYG0252-0009c.png

志第十五(五行三/)
大水 水变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鸣
鱼孽 蝗
后汉书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五行四/)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7b 页 WYG0252-0009d.png

地陷 大风拔树
螟 牛疫
后汉书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五行五/)
射妖 龙蛇孽
马祸 人痾
人化 死复生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8a 页 WYG0252-0010a.png

后汉书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五行六/)
日蚀 日抱
日赤无光 日黄珥
日中黑 虹贯日
月蚀非其月
后汉书卷二十九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8b 页 WYG0252-0010b.png

河南 河内
河东 弘农
京兆 冯翊
扶风
右司𨽻
后汉书卷三十
志第二十(郡国二/)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9a 页 WYG0252-0010c.png

梁国 沛国
陈国 鲁国
右豫州
魏郡 钜鹿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间
清河 赵国
御制读刘昆传 第 19b 页 WYG0252-0010d.png

右冀州
后汉书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郡国三/)
陈留 东郡
东平 任城
泰山 济北
山阳 济阴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0a 页 WYG0252-0011a.png

东海 琅邪
彭城 广陵
下邳
右徐州
后汉书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郡国四/)
济南 平原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0b 页 WYG0252-0011b.png

东莱 齐国
右青州
南阳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阳 武陵
长沙
右荆州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1a 页 WYG0252-0011c.png

庐江 会稽
吴郡 豫章
右扬州
后汉书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郡国五/)
汉中 巴郡
广汉 蜀郡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1b 页 WYG0252-0011d.png

越巂 益州
永昌 广汉属国
蜀郡属国 犍为属国
右益州
陇西 汉阳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2a 页 WYG0252-0012a.png

酒泉 敦煌
张掖属国 张掖居延属国
右凉州
上党 太原
上郡 西河
五原 云中
定襄 雁门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2b 页 WYG0252-0012b.png

右并州
涿郡 广阳
代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玄菟 乐浪
辽东属国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3a 页 WYG0252-0012c.png

南海 苍梧
郁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
右交州
后汉书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百官一/)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3b 页 WYG0252-0012d.png

司徒 司空
将军
后汉书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百官二/)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4a 页 WYG0252-0013a.png

志第二十六(百官三/)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后汉书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百官四/)
执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长秋 太子少傅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4b 页 WYG0252-0013b.png

北军中侯 司隶校尉
后汉书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州郡 县乡
亭里 匈奴中郎将
乌桓校尉 护羌校尉
王国 宋卫国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5a 页 WYG0252-0013c.png

四夷国 百官奉
后汉书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舆服上/)
玉辂 乘舆
金根 安车
立车 耕车
戎车 猎车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5b 页 WYG0252-0013d.png

绿车 皂盖车
夫人安车 大驾
法驾 小驾
轻车 大使车
小使车 载车
导从车 车马饰
后汉书卷四十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6a 页 WYG0252-0014a.png

冕冠 长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远游冠 高山冠
进贤冠 法冠
武冠 建华冠
方山冠 巧士冠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6b 页 WYG0252-0014b.png

樊哙冠 术氏冠
鹖冠 帻
佩 刀
印
黄赤绶 赤绶
绿绶 紫绶
青绶 黑绶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7a 页 WYG0252-0014c.png

后夫人服
列传
后汉书卷四十一
列传第一
刘玄 刘盆子
后汉书卷四十二
列传第二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7b 页 WYG0252-0014d.png

张步 李宪
彭宠 卢芳
后汉书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
隗嚣(嚣音五/高反) 公孙述
后汉书卷四十四
列传第四(宗室四王三侯/)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8a 页 WYG0252-0015a.png

城阳恭王(祉/) 泗水王(歙/)
安成孝侯(赐/) 成武孝侯(顺/)
顺阳怀侯(嘉/)
后汉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
李通 王常
邓晨 来歙(曾孙历/)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8b 页 WYG0252-0015b.png

列传第六
邓禹(子训孙骘/) 寇恂(曾孙荣/)
后汉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七
冯异 岑彭
贾复
后汉书卷四十八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9a 页 WYG0252-0015c.png

吴汉 陈俊
盖延 臧宫
后汉书卷四十九
列传第九
耿弇(弟国子国子秉/国弟 恭) (秉弟夔/)
后汉书卷五十
列传第十
御制读刘昆传 第 29b 页 WYG0252-0015d.png

祭遵(从弟彤/)
后汉书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一
任光(子隗/) 李忠
万脩 邳彤
刘植 耿纯
后汉书卷五十二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0a 页 WYG0252-0016a.png

朱祐 景丹
王梁 杜茂
马成 刘隆
傅俊 坚镡
马武
后汉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0b 页 WYG0252-0016b.png

后汉书卷五十四
列传第十四
马援(子廖棱子防/族孙) (兄子严/)
后汉书卷五十五
列传第十五
卓茂 鲁恭(弟丕/)
魏霸 刘宽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1a 页 WYG0252-0016c.png

列传第十六
伏湛(子隆/) 侯霸
宋弘 蔡茂(郭贺附/)
冯勤 赵憙
牟融 韦彪(族子义/)
后汉书卷五十七
列传第十七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1b 页 WYG0252-0016d.png

王丹 王良
杜林 郭丹
吴良 承宫
郑均 赵典
后汉书卷五十八上
列传第十八上
桓谭 冯衍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2a 页 WYG0252-0017a.png

列传第十八下
冯衍(子豹/)
后汉书卷五十九
列传第十九
申屠刚 鲍永(子昱/)
郅恽(子寿/)
后汉书卷六十上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2b 页 WYG0252-0017b.png

苏竟 杨厚
后汉书卷六十下
列传第二十下
郎顗 襄楷
后汉书卷六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郭伋 杜诗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3a 页 WYG0252-0017c.png

廉范 王堂
苏章(族孙不韦/) 羊续
贾琮 陆康
后汉书卷六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樊宏(子倏/) (族曾孙准/)阴识(弟兴/)
后汉书卷六十三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3b 页 WYG0252-0017d.png

朱浮 冯鲂
虞延 郑弘
周章
后汉书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梁统(子竦/) (曾孙商/) (玄孙冀/)
后汉书卷六十五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4a 页 WYG0252-0018a.png

张纯(子奋/) 曹褒
郑玄
后汉书卷六十六
列传第二十六
郑兴(子众/) 范升
陈元 贾逵
张霸(子楷/) (楷子陵/) (陵弟玄/)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4b 页 WYG0252-0018b.png

列传第二十七
桓荣(子郁/) (孙焉/) (曾孙鸾/) (玄孙典/) (彬/)
丁鸿
后汉书卷六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
张宗 法雄
滕抚 冯绲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5a 页 WYG0252-0018c.png

后汉书卷六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刘平 赵孝
淳于恭 江革
刘般(子恺/) 周磐
赵咨
后汉书卷七十上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5b 页 WYG0252-0018d.png

班彪
后汉书卷七十下
列传第三十下
班彪(子固/)
后汉书卷七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第五伦(曾孙种/) 钟离意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6a 页 WYG0252-0019a.png

后汉书卷七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光武十王/)
东海恭王(彊/) 沛献王(辅/)
楚王(英/) 济南安王(康/)
东平宪王(苍/) (子任城孝王尚/)
阜陵质王(延/) 广陵思王(荆/)
临淮怀公(衡/) 中山简王(焉/)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6b 页 WYG0252-0019b.png

后汉书卷七十三
列传第三十三
朱晖(孙穆/) 乐恢
何敞
后汉书卷七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邓彪 张禹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7a 页 WYG0252-0019c.png

胡广
后汉书卷七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袁安(子敞/) (玄孙闳/) 张酺
韩棱 周荣(孙景/)
后汉书卷七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7b 页 WYG0252-0019d.png

后汉书卷七十七
列传第三十七
班超(子勇/) 梁慬
后汉书卷七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杨终 李法
翟酺 应奉(子劭/)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8a 页 WYG0252-0020a.png

徐璆
后汉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三十九
王充 王符
仲长统
后汉书卷八十
列传第四十(明帝八王/)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8b 页 WYG0252-0020b.png

彭城靖王(恭/) 乐成靖王(党/)
下邳惠王(衍/) 梁节王(畅/)
淮阳顷王(炳/) 济阴悼王(长/)
后汉书卷八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
李恂 陈禅
庞参 陈龟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9a 页 WYG0252-0020c.png

后汉书卷八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崔骃(子瑗/) (孙实/)
后汉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周燮 黄宪
徐稚 姜肱
御制读刘昆传 第 39b 页 WYG0252-0020d.png

后汉书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杨震(子秉/) (孙赐/) (曾孙彪/) (玄孙脩/)
后汉书卷八十五
列传第四十五(章帝八王/)
千乘贞王(伉/) 平春悼王(全/)
清河孝王(庆/) 济北惠王(寿/)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0a 页 WYG0252-0021a.png

广宗殇王(万岁/) 平原怀王(胜/) (和帝子/)
后汉书卷八十六
列传第四十六
张皓(子纲/) 王龚(子畅/)
种皓(子岱劭拂/拂子) 陈球
后汉书卷八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0b 页 WYG0252-0021b.png

刘陶 李云
刘瑜 谢弼
后汉书卷八十八
列传第四十八
虞诩 傅燮
盖勋 臧洪
后汉书卷八十九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1a 页 WYG0252-0021c.png

张衡
后汉书卷九十上
列传第五十上
马融 蔡邕
后汉书卷九十下
列传第五十下
蔡邕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1b 页 WYG0252-0021d.png

列传第五十一
左雄 周举(子协/)
黄琼(孙琬/)
后汉书卷九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荀淑(子爽/) (孙悦/) 韩韶
钟皓 陈寔(子纪/)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2a 页 WYG0252-0022a.png

列传第五十三
李固(子燮/) 杜乔
后汉书卷九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
吴祐 延笃
史弼 卢植
赵岐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2b 页 WYG0252-0022b.png

列传第五十五
皇甫规 张奂
段颎
后汉书卷九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陈蕃 王允
后汉书卷九十七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3a 页 WYG0252-0022c.png

刘淑 李膺
杜密 刘祐
魏朗 夏馥
宗慈 巴肃
范滂 尹勋
蔡衍 羊陟
张俭 岑晊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3b 页 WYG0252-0022d.png

苑康 檀敷
刘儒 贾彪
何颙
后汉书卷九十八
列传第五十八
郭太 符融
许劭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4a 页 WYG0252-0023a.png

列传第五十九
窦武 何进
后汉书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
郑太 孔融
荀彧
后汉书卷一百一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4b 页 WYG0252-0023b.png

皇甫嵩 朱俊
后汉书卷一百二
列传第六十二
董卓
后汉书卷一百三
列传第六十三
刘虞 公孙瓒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5a 页 WYG0252-0023c.png

后汉书卷一百四上
列传第六十四上
袁绍
后汉书卷一百四下
列传第六十四下
袁绍(子谭/) 刘表
后汉书卷一百五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5b 页 WYG0252-0023d.png

刘焉 袁术
吕布
后汉书卷一百六
列传第六十六(循吏/)
卫飒 任延
王景 秦彭
王涣 许荆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6a 页 WYG0252-0024a.png

刘矩 刘宠
仇香 童恢
后汉书卷一百七
列传第六十七(酷吏/)
董宣 樊晔
李章 周纡
黄昌 阳球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6b 页 WYG0252-0024b.png

后汉书卷一百八
列传第六十八(宦者/)
郑众 蔡伦
孙程 曹腾
单超 侯览
曹节 吕强
张让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7a 页 WYG0252-0024c.png

列传第六十九上(儒林/)
刘昆 洼丹
任安 杨政
张兴 戴凭
孙期 欧阳歙
牟长 宋登
张驯 尹敏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7b 页 WYG0252-0024d.png

杨伦
后汉书卷一百九下
列传第六十九下(儒林/)
高诩 包咸
魏应 伏恭
任末 景鸾
薛汉 杜抚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8a 页 WYG0252-0025a.png

赵晔 卫宏
董钧 丁恭
周泽 钟兴
甄宇 楼望
程曾 张玄
李育 何休
服虔 颍容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8b 页 WYG0252-0025b.png

蔡玄
后汉书卷一百十上
列传第七十上(文苑/)
杜笃 王隆
夏恭 傅毅
黄香 刘毅
李尤 苏顺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9a 页 WYG0252-0025c.png

王逸 崔琦
边韶
后汉书卷一百十下
列传第七十下(文苑/)
张升 赵壹
刘梁 边让
郦炎 侯瑾
御制读刘昆传 第 49b 页 WYG0252-0025d.png

祢衡
后汉书卷一百十一
列传第七十一(独行/)
谯玄 李业
刘茂 温序
彭脩 索卢放
周嘉 范式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0a 页 WYG0252-0026a.png

张武 陆续
戴封 李充
缪彤 陈重
雷义 范冉(一名丹/)
戴就 赵苞
向栩 谅辅
刘翊 王烈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0b 页 WYG0252-0026b.png

列传第七十二上(方术/)
任文公 郭宪
许杨 高获
王乔 谢夷吾
杨由 李南
李合 段翳
廖扶 折象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1a 页 WYG0252-0026c.png

后汉书卷一百十二下
列传第七十二下(方术/)
唐檀 公沙穆
许曼 赵彦
樊志张 单飏
韩说 董扶
郭玉 华佗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1b 页 WYG0252-0026d.png

蓟子训 刘根
左慈 计子勋
上成公 解奴辜
甘始 王真
王和平
后汉书卷一百十三
列传第七十三(逸民/)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2a 页 WYG0252-0027a.png

逢萌 周党
王霸 严光
井丹 梁鸿
高凤 台佟
韩康 矫慎
戴良 法真
汉滨老父 陈留老父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2b 页 WYG0252-0027b.png

后汉书卷一百十四
列传第七十四(列女/)
鲍宣妻 王霸妻
姜诗妻 周郁妻
曹世叔妻 乐羊子妻
陈文矩妻 孝女曹娥
许升妻 袁隗妻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3a 页 WYG0252-0027c.png

皇甫规妻 阴瑜妻
盛道妻 孝女叔先雄
董祀妻
后汉书卷一百十五
列传第七十五
东夷
后汉书卷一百十六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3b 页 WYG0252-0027d.png

南蛮 西南夷
后汉书卷一百十七
列传第七十七
西羌
后汉书卷一百十八
列传第七十八
西域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4a 页 WYG0252-0028a.png

列传第七十九
南匈奴(前书直言匈奴传不言南北今称南者明/其为北生义也以南单于向化尤深故举)
(其顺者以冠之东观记称匈奴南/单于列传范晔因去其单于二字)
后汉书卷一百二十
列传第八十
乌桓 鲜卑
光武起后汉乙酉岁改建武元年传及十二帝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4b 页 WYG0252-0028b.png

(臣/)等谨案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后汉书本纪
十卷列传八十卷宋范蔚宗撰唐章怀太子
贤注蔚宗事迹具宋书本传贤事迹具唐书
本传考隋志载范书九十七卷新旧唐书则
作九十二卷互有不同惟宋志作九十卷与
今本合然此书历代相传无所亡佚考旧唐
志又载章怀太子注后汉书一百卷今本九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5a 页 WYG0252-0028c.png

并为九十卷以就成数唐志析其子卷数之
故云一百宋志合其子卷数之故仍九十其
实一也又隋唐志均别有蔚宗后汉书论赞
五卷宋志始不著录疑唐以前论赞与木书
别行亦宋人散入书内然史通论赞篇曰马
迁自序传后历写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
变为诗体号之曰述蔚宗改彼述名呼之以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5b 页 WYG0252-0028d.png

后书乃各附本事书于卷末篇目相离断绝
失序夫每卷立论其烦已多而嗣论以赞为
黩弥甚亦犹文士制碑序终而续以铭曰释
氏演法义尽而宣以偈言云云则唐代范书
论赞已缀卷末矣史志别出一目所未详也
范撰是书以志属谢瞻蔚宗败后瞻悉蜡以
覆车遂无传本今本八志凡三十卷别题梁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6a 页 WYG0252-0029a.png

初判国子监孙奭建议校勘以昭所注司马
彪续汉书志与范书合为一编按隋志载司
马彪续汉书八十三卷唐书亦同宋志惟载
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而彪书不著录是
至宋仅存其志故移以补后汉书之阙其不
曰续汉志而曰后汉志是已并入范书之称
矣或谓郦道元水经注尝引司马彪州郡志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6b 页 WYG0252-0029b.png

以后汉书续汉志连类而举疑唐以前已并
八志入范书似未确也自八志合并之后诸
书徵引但题后汉书某志儒者或不知为司
马彪书故何焯义门读书记曰八志司马绍
统之作(案绍统彪/之字也)本汉末诸儒所传而述于
晋初刘昭注补别有总叙缘诸本或失载刘
叙故孙北海藤阴劄记亦误出蔚宗志律历
御制读刘昆传 第 57a 页 WYG0252-0029c.png

范书则其误不自孙承泽始今于此三十卷
并题司马彪名庶以袪流俗之讹焉乾隆四
十一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纯(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