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a 页 WYG0613-0765a.png

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一上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刑考十上
赎刑
虞舜金作赎刑(金黄金误而入/刑出金以赎罪)
周官职金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给治兵及工/直也货泉贝)
(也罚赎也书曰/金作赎刑是也)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b 页 WYG0613-0765b.png

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
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
其罪(注并见/刑制门)
蔡氏曰舜典之金作赎刑盖官府学校鞭扑之刑
尔夫刑莫轻于鞭扑入于鞭扑之刑而又情法犹
有可议者则是无法以治之故使之赎特不欲遽
释之也五刑之宽惟处以流鞭扑之宽方许其赎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a 页 WYG0613-0765c.png

汉张敞以讨羌兵食不继建为入榖赎罪之法初
亦未尝及夫杀人及盗之罪而萧望之等犹以为
如此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恐开利路以伤治化
曾谓唐虞之时而有是赎法哉
愚论见刑制门
汉惠帝元年令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应劭/曰一)
(级直钱二千凡为六万若令赎罪入三十/疋缣矣师古曰令出买爵之钱以赎罪)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b 页 WYG0613-0765d.png

武帝天汉四年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时大司农陈藏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有
司请令民得买爵赎禁锢免赃罪
宣帝时西羌反遣师征之京兆尹张敞议国兵在外吏
民并给转输田事颇废虽羌虏已破来春民食必乏县
官榖度不足以振之愿令各诸有罪非盗受财杀人及
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榖此八郡赎罪(差次也八/郡者陇西)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a 页 WYG0613-0766a.png

望之等以为不可乃止
望之等言今欲令民量粟以赎罪如此则富者得生
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壹也人情贫穷父兄
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
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一人得生十人以
丧如此伯夷之行坏公绰之名灭政教一倾虽有周
召之佐恐不能服古者藏富于民不足则取有馀则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b 页 WYG0613-0766b.png

田遂及我私下急上也今有西边之役民失作业虽
户赋口敛以赡其困乏(师古曰率户而/赋计口而敛也)古之通义百
姓莫以为非以死救生恐未可也(师古曰子弟竭死/以救父兄令其生)
(也/)陛下布德施教教化既成尧舜亡以加也今议开
利路以伤既成之化臣窃痛之于是天子复下议两
府丞相御史以难问张敞敞曰少府左冯翊所言常
人之所守耳昔先帝征四夷兵行三十馀年百姓犹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4a 页 WYG0613-0766c.png

汉但令罪人出财减罪以诛之其名贤于烦扰良民
横兴赋敛也(师古曰横/音胡孟反)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
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首匿见知纵所不当得为之
属议者或颇言其法可蠲除(师古曰以其罪轻而法/重故常欲除此条科)
今因此令赎罪其便明甚何化之所乱甫刑之罚小
过赦薄罪赎(师古曰吕侯为周穆王司寇作赎刑之/法谓之吕刑后改为甫侯故又称甫刑)
有金选之品(应劭曰选音刷金铢两名也师古曰音/刷是也字本作锊锊即锾也其重十一)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4b 页 WYG0613-0766d.png

(差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大/辟疑赦其罚千锾是其品也)所从来久矣何贼之所
生敞备皂衣二十馀年(如淳曰虽有五时/服至朝皆著皂衣)尝闻罪人
赎矣未闻盗贼起也窃怜凉州被寇方秋饶时民尚
有饥乏病死于道路况至来春将大困乎不早虑所
以振救之策而引常经以难恐后为重责常人可与
守经未可与权也敞幸得备列卿以辅两府为职不
敢不尽愚望之复彊对曰先帝圣德贤良在位作宪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5a 页 WYG0613-0767a.png

(亦/同)故金布令甲曰(师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
(甲者其篇/甲乙之次)边郡数被兵离饥寒(师古曰/离遭也)夭绝天年父
子相失令天下共给其费(师古曰共给之也自/此以上令甲之文)固为
军旅卒暴之事也(师古曰卒读曰猝言此令/文专为军旅猝暴而施设)闻天汉
四年常使死罪人入五十万钱减死罪一等豪彊吏
民请夺假贷(师古曰贷/音士得反)至为盗贼以赎罪其后奸邪
横逆群盗并起(师古曰横/音胡孟反)至攻城邑杀郡守充满山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5b 页 WYG0613-0767b.png

(法/也)诛者过半然后衰止愚以为此使死罪赎之效也
故曰不便时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亦以为羌虏
且破转输略足相给遂不施敞议
元帝时贡禹上疏请除赎罪之法
禹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
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
伏其诛(师古曰/白明也)疑者以与民(师古曰罪/疑从轻也)亡赎罪之法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6a 页 WYG0613-0767c.png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
大威行遂从耆欲(师古曰从读曰/纵耆读曰嗜)用度不足乃行一
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榖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
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伏其诛则择
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师古曰/上府谓)
(所属之府右/职高职也)奸轨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
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师古曰操持也切/刻也操音千高反)故亡义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6b 页 WYG0613-0767d.png

(慢又武/连反)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师古曰悖乱/也音布内反)故俗皆
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
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
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
贤耳(师古曰动目以指/物出气以使人)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桀
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坏
败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7a 页 WYG0613-0768a.png

之所致也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
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师古曰/不止免)
(官而/已)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
而天下治矣
后汉光武建武二十九年令天下罪囚殊死以下及徒
各减本罪一等其馀赎罪输作有差
明帝即位诏罪囚中二千石下至黄绶贬秩赎论者悉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7b 页 WYG0613-0768b.png

入缣二十疋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疋全城旦舂至司
寇作三疋其未发觉诏书到日先自告者半入赎
八年诏犯罪亡命者赎罪各有差
十五年诏亡命殊死以下赎死罪缣四十疋右趾及髡
城旦舂十疋全城旦至司寇五疋犯罪未发觉诏书到
日自告者半入赎
十八年诏天下亡命自殊死以下赎死罪缣三十疋右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8a 页 WYG0613-0768c.png

肃宗建初七年诏亡命赎死罪入缣二十疋馀各有差
永元六年廷尉陈宠言今律令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
十一溢于甫刑者七十九事(详见刑/制门)
顺帝汉安二年令罪囚殊死以下出缣赎各有差其不
能入赎者遣诣临光县居作二岁
桓帝建和三年诏死罪及亡命以下赎各有差
灵帝建宁元年令天下系囚未决入缣赎各有差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8b 页 WYG0613-0768d.png

桥元乞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以财宝开张
奸路诏下其章
魏明帝改士庶罚金之令男听以罚代金
太和五年令罪非殊死听赎各有差
魏律赎刑十一赎金六
晋新律意善功恶以金赎之金等不过四两
梁武帝依周汉故事有罪者赎其科凡在官身犯罚金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9a 页 WYG0613-0769a.png

听之五岁刑笞二百收赎绢男子六十疋又有四岁刑
男子四十八疋又有三岁刑男子三十六疋又有二岁
刑男子二十四疋罚金一两以上为赎罪赎死者金二
斤男子十六疋赎髡钳五岁刑笞二百者金一斤十二
两男子十四疋赎四岁刑者金一斤八两男子十二疋
赎三岁刑者金一斤四两男子十疋赎二岁刑者金一
斤男子八疋罚金十二两者男子六疋罚金八两者男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9b 页 WYG0613-0769b.png

罚金一两者男子二丈女子各半之五刑不简正于五
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以赎论故为此十四等之差将
吏以上及女子应有罚者以罚金代之
致堂胡氏曰按舜典五刑之目一曰象以典刑二
曰鞭作官刑三曰扑作教刑四曰金作赎刑五曰
怙终贼刑何为设赎谓罪之疑者也三代相承至
周穆王其法尤密乃有罚锾之数皆为疑刑也鞭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0a 页 WYG0613-0769c.png

是则鞭重而扑轻鞭以痛惩扑以愧耻而已夫当
官典刑教临时之用有何可疑而使赎乎无疑而
赎则顽者肆怠者纵法不严而人易犯其末流乃
至于惟赎之利变乱正刑其弊有不可胜言者且
使士流与卒伍同条岂刑不上大夫之义乎
案虞书言金作赎刑而已九峰蔡氏则以为赎特
为鞭扑轻刑设五刑夲无赎法而以穆王赎锾之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0b 页 WYG0613-0769d.png

鞭扑轻刑则无赎法二论正相反然以书之本文
考之固未见其专为五刑设或专为鞭扑设也愚
尝论之五刑刑之大者所以惩创其罪愆鞭扑刑
之小者所以课督其慵怠五刑而许之论赎者盖
矜其过误之失书所谓罪疑惟轻所谓五刑之疑
有赦是也鞭扑而许其论赎者盖养其愧耻之心
记所谓刑不上大夫东坡所谓鞭挞一行则豪杰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1a 页 WYG0613-0770a.png

也二者皆圣人忠厚之意也
天监三年诏以金作权典宜在蠲息于是除赎罪之科
十一年复开赎罪之科
陈存赎罪之律其三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馀一年赎
若公坐过误罚金其二岁刑有官者赎论一岁刑无官
亦赎论
后魏起自朔方其初刑法甚峻死罪至多后乃令当死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1b 页 WYG0613-0770b.png

北齐律赎罪旧有金皆代以中绢死百疋流九十二疋
刑五岁七十八疋四岁六十四疋三岁五十疋二岁三
十六疋各通鞭笞论一岁无笞则通鞭二十四疋鞭杖
每十赎绢一疋无绢之乡皆准绢收钱自赎笞十以上
至死又为十五等之差当加减次如正决法合赎者谓
流内官及爵秩比视老小阉痴并过失之属犯罚绢一
疋及杖十以下皆各为罪人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2a 页 WYG0613-0770c.png

至十两赎徒刑一年金十二两二年十五两三年一斤
二两四年一斤五两五年一斤八两赎流刑一斤十二
两赎死刑金二斤妇人当笞者听以赎论应赎金者鞭
杖十收中绢一疋流徒者依限岁收绢十二疋死罪者
百疋其赎刑死罪五旬流刑四旬徒刑三旬鞭刑一旬
限外不输者归于法贫者请而免之
隋制官品第九以上犯罪者听赎应赎者皆以铜代绢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2b 页 WYG0613-0770d.png

斤徒一年赎铜二十斤每等加铜十斤三年则六十斤
流千里赎铜八十斤每等则加铜十斤三千里则百斤
绞斩二死刑皆赎铜百二十斤
炀帝即位以文帝禁网深刻每加减降然斗秤皆小旧
二倍其赎铜亦加二倍为差其实不异开皇旧制
唐元宗天宝六载策节文其赎铜如情愿纳钱每斤一
百二十文若欠负官物应徵正赃及赎物无财以备官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3a 页 WYG0613-0771a.png

其物合免者停役
僖宗乾符三年策应残疾笃疾犯徒流罪或是连累即
许徵赎如身犯罪不在免限其年十五以下者准律文
处分
晋天福六年尚书刑部员外郎李象奏请今后凡是散
官不计高低若犯罪不得当赎亦不得上请详定院覆
奏应内外文武官有品官者自依品官法无品官有散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3b 页 WYG0613-0771b.png

品官例其京都军巡使及诸道州府衙前职员内外杂
任镇将等并请准律不得上请当赎其巡司马步司判
官虽有曾历品官者亦请同流外职准律杖罪已下依
决罚例徒罪已上仍依当赎法
宋太祖皇帝开宝四年大理正高继申上言准刑统三
品五品七品以上官亲属犯罪各有等用荫减赎伏恐
年代已深子孙不肖为先祖曾有官品不畏宪章欲请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4a 页 WYG0613-0771c.png

朝官据品秩得使前代官即须有功及国有惠及民为
时所推官及三品方得上请从之
端拱二年诏诸州民犯薄罪或入金以赎长吏得以任
情而轻重自今后并决杖遣之不得以赎论
真宗景德二年审刑院大理寺上折杖赎金条犯加役
流而下一罪先发已经论罚馀罪后发又计前杖科决
上以细民肤革荐伤殊非哀矜之意诏申定其制止赎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4b 页 WYG0613-0771d.png

仁宗庆历三年诏曰先王用法简约使人知禁而易从
后代设茶盐酒税之禁夺民厚利刑用滋章今之编策
皆出律外又数改更官吏且不能晓百姓安得闻之而
一陷于理身体发肤以之毁伤父母妻子以之离散情
虽可哀法不得赎岂礼乐之化未行而专用刑罚之敝
欤孔子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措手足汉文帝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而几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5a 页 WYG0613-0772a.png

其议科条有非著以律者或细民难知或人情不免或
冒利犯禁或奢侈违令或过误可闵之类别为赎法乡
民以榖麦市人以钱帛使人重榖帛免刑罚则农桑自
劝富寿可期矣诏下论者以为富人皆得赎罪而贫者
不能以自免非朝廷用法之意不果行
至和初诏前代帝王后尝仕本朝官不及七品者祖父
母父母妻子罪流以下听赎虽不仕而尝被赐予者有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5b 页 WYG0613-0772b.png

神宗熙宁四年前单州砀山县尉王存立言嘉祐中同
学究出身以父坐事配𨽻纳官赎自便而乡县不免丁
役愿同举人例诏复赐出身仍注合入官
中书言刑名未安者五条其四令州县考察士民有
能孝悌力田为众所知者给帖付身偶有犯令情轻
可恕者特议赎罚其不悛者科决后竟不行
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一上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6a 页 WYG0613-0772c.png

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一下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刑考十下
赦宥(宽恤/)
虞舜眚灾肆赦(眚过灾害也肆缓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
周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
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民(注见刑/制门)壹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6b 页 WYG0613-0772d.png

(之过失若今律过失杀人不坐死元谓识审也不审若/今仇雠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过失若举刃)
(欲斫伐而轶中人者遗亡若间帷/薄忘有在焉而以兵矢投射之)壹赦曰幼弱再赦曰
老耄三赦曰憃愚(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郑司农云幼/弱老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年八十)
(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
服之罪然后刑杀(上服杀与墨劓下服宫刖也司约职/曰其不信者服墨刑凡行刑必先规)
(识所刑之处/乃后行之)
穆王吕刑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详/见)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7a 页 WYG0613-0773a.png

王制疑狱汎与众共之众疑赦之
管仲曰文有三情武无一赦赦者先易而后难久而
不胜其祸法者先难而后易久而不胜其福故惠者
人之仇雠也法者人之父母也凡赦者小利而大害
者也无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夫盗贼不胜则良人
危法禁不立则奸邪烦故赦者奔马之委辔也
楚陶朱公中子杀人系狱乃令其长子赍千金遗楚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7b 页 WYG0613-0773b.png

以德为可以除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库楚人告
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
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钱币至重虑人或逆知故/盗窃之故以封库备窃盗)
(也/)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重千金虚弃庄生以
为殊无短长也乃复见庄生以为王且赦庄生乃还
其金羞为所卖复入言王曰臣前言某星王言欲修
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8a 页 WYG0613-0773c.png

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
赦令
按唐虞三代之所谓赦者或以其情之可矜或以
其事之可疑或以其在三赦三宥八议之列然后
赦之盖临时随事而为之斟酌所谓议事以制者
也至后世乃有大赦之法不问情之浅深罪之轻
重凡所犯在赦前则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盗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8b 页 WYG0613-0773d.png

奸之门今观管仲所言及陶朱公之事则知春秋
战国时已有大赦之法矣
秦二世元年陈涉将周文兵至戏下二世大惊少府章
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
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免骊山徒人奴
产子悉发以击楚军大破之
汉高帝二年正月赦罪人 六月立太子赦罪人 五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9a 页 WYG0613-0774a.png

天下 六年以豪杰未习法令故犯法其赦天下 九
年正月丙寅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 十一年正月
立代王大赦天下 七月征英布赦天下死罪以下令
从军 十二年帝崩发丧大赦天下
右高帝在位十二年凡九赦
惠帝四年皇帝冠赦天下
右惠帝在位七年唯此一赦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19b 页 WYG0613-0774b.png

诏大赦天下
右吕后临朝八年凡三赦
文帝初即位赦天下 七年赦天下 十五年郊见五
帝赦天下 后四年日食赦天下
右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凡四赦
景帝元年赦天下 四年赦天下 中元年赦天下
五年赦天下 后元年赦天下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0a 页 WYG0613-0774c.png

武帝建元元年赦天下 元光元年赦天下 四年地
震赦天下 元朔元年赦天下与民更始 三年赦天
下 六年赦天下 元狩元年赦天下 三年赦天下
元鼎元年赦天下 五年赦天下 元封二年甘泉
产芝赦天下 五年修封禅赦天下 天汉元年赦天
下 三年修封禅赦天下 太始元年赦天下 四年
修封还赦天下 征和三年赦天下 后元元年郊泰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0b 页 WYG0613-0774d.png

右武帝在位五十五年凡十八赦
昭帝始即位赦天下 始元元年赦天下 四年立皇
后赦天下 元凤元年赦天下 二年赦天下 四年
赦天下 六年赦天下
右昭帝在位十三年凡七赦
宣帝即位大赦天下 本始元年凤凰集赦天下 四
年立皇后赦天下 地节二年凤凰集赦天下 三年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1a 页 WYG0613-0775a.png

更始 神爵二年凤凰甘露降集赦天下 四年嘉瑞
并见赦天下 五凤三年娄蒙嘉瑞赦殊死以下 甘
露二年赦天下
右宣帝在位二十五年凡十赦
元帝初元元年大赦天下 三年地动赦天下 三年
白鹤馆灾赦天下 永光元年赦天下 二年二月大
赦天下 六月赦天下 四年赦天下 建昭二年赦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1b 页 WYG0613-0775b.png

右元帝在位十五年凡十赦
元帝时匡衡上疏曰陛下躬圣德开太平之路闵愚
吏民触法抵禁比年大赦使百姓得改行自新天下
幸甚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今日大赦明
日犯法相随入狱此殆导之未得其务也盖保民者
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观其失而制其宜故动之
而和绥之而安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2a 页 WYG0613-0775c.png

之恩薄婚姻之党隆苟合徼幸以身设利不改其原
虽岁赦之刑犹难使错而不用也
成帝即位大赦天下 建始元年火灾大赦天下 河
平元年赦天下 阳朔二年大赦天下 四年赦天下
鸿嘉三年赦天下 永始元年赦天下 元延元年
赦天下 绥和元年大赦天下
右成帝在位二十六年凡九赦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2b 页 WYG0613-0775d.png

令显等专权擅势皆不道在赦令前赦后衡谭举奏
显云云天子下御史问状劾奏尊妄诋欺非谤赦前
事有诏左迁
哀帝即位大赦天下 建平元年赦天下 二年六月
改元赦天下 元寿元年大赦天下
右哀帝在位六年凡四赦
帝即位诏有司无得举赦前往事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3a 页 WYG0613-0776a.png

年立皇后大赦天下 五年帝崩大赦天下
右平帝在位五年凡四赦
帝即位诏曰夫赦令者将与天下更始诚欲令百姓
改行洁已全其性命也往者有司多举奏赦前事累
增罪过诛陷亡辜殆非重信审刑洒心自新之意也
自今以来有司毋得陈赦前事置奏上有不如诏书
为亏恩以不道论定著令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3b 页 WYG0613-0776b.png

文帝二年民谪作县官及贷种食未入备者皆赦之
景帝中四年赦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赦所过徒
宣帝元康元年凤凰集赦天下徒 五凤元年赦徒作
杜陵者
元帝初元四年祠后土赦汾阴徒 永光元年幸甘泉
赦云阳徒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4a 页 WYG0613-0776c.png

三年赦天下徒 四年单于朝赦天下徒 阳朔元年
赦天下徒 鸿嘉元年幸初陵赦作徒
哀帝建平二年赦天下徒
平帝元始元年赦天下徒 二年赦天下徒
别赦
汉高帝五年遣使者赦田横 八年吏有罪未发觉者
赦之 十年太上皇崩葬万年赦栎阳囚死罪以下(瓒/曰)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4b 页 WYG0613-0776d.png

惠帝六年八月赦降(司马氏/大事记)
文帝三年七月诏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城
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者亦赦 八月
赦诸与兴居反者
景帝三年赦襄平侯及妻子当坐者 六月诏吴王濞
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逃亡军者皆赦之
武帝建元元年赦吴楚七国孥输在官者六年赦雁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5a 页 WYG0613-0777a.png

阳中都死罪以下 益州昆明反赦京师亡命令从军
太初二年用事介山祭后土赦汾阴安邑殊死以下
昭帝元凤元年赦燕王太子建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
与燕主上官桀等谋反父母同产当坐者皆免为庶人
其吏为桀等所诖误未发觉在吏者除其罪
宣帝地节四年诸为霍氏所诖误未发觉者皆赦之
元康二年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5b 页 WYG0613-0777b.png

下 六月戊戌大赦天下(立太/子) 三年正月大赦天下
六月壬戍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大赦天下 五年
正月大赦天下 七年四月大赦天下(日/食) 中元元年
大赦天下(封/禅)
明帝永平二年自殊死以下谋反大逆皆赦除之(祀明/堂)
十年四月大赦天下 十五年四月大赦天下其谋
反大逆及诸不应宥者皆赦除之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6a 页 WYG0613-0777c.png

(祀明/堂)
时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罪一等勿笞诣
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郭躬上封事曰圣恩
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
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
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
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6b 页 WYG0613-0777d.png

诏赦焉
和帝永元十一年大赦天下 十四年三月大赦天下
(临辟/雍) 元兴元年大赦天下(改/元)
殇帝延平元年大赦天下
安帝永初元年大赦天下 三年正月大赦天下(加元/服)
四年四月大赦天下 元和三年二月大赦天下
永宁元年大赦天下(立太/子) 建光元年大赦天下 延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7a 页 WYG0613-0778a.png

顺帝永建元年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大赦天下 阳
嘉元年大赦天下 三年五月大赦天下 永和三年
四月大赦天下 汉安元年大赦天下(改/元) 建康元年
大赦天下
质帝即位大赦天下 本初元年六月大赦天下
桓帝建和元年大赦天下 二年大赦天下(加元/服) 和
平元年大赦天下 元嘉元年大赦天下 永兴元年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7b 页 WYG0613-0778b.png

大赦天下 延熹元年六月大赦天下 三年正月大
赦天下 四年六月大赦天下 六年三月大赦天下
八年三月大赦天下 九年六月大赦天下
灵帝建宁元年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大赦天下 熹
平元年五月大赦天下 二年二月大赦天下 三年
二月大赦天下 四年五月大赦天下 五年四月大
赦天下 六年正月大赦天下 光和元年三月大赦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8a 页 WYG0613-0778c.png

四年四月大赦天下 五年正月大赦天下 六年三
月大赦天下 中平元年十二月大赦天下 三年二
月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大赦天下 六年四月大赦
天下 八月辛未大赦天下
献帝初平元年大赦天下 二年正月大赦天下 三
年正月大赦天下 四年正月大赦天下 兴平元年
正月大赦天下 二年正月大赦天下 建安元年正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8b 页 WYG0613-0778d.png

光武时吴汉言愿陛下谨勿赦而已
安帝永初中尚书陈忠上言母子兄弟相代死者听
赦所代者从之
王符述赦篇曰凡疗病者必知脉之虚实气之所
结然后为之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为国者必
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为之禁故奸可塞
而国可安也今日贼良民之甚者莫大于数赦赎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9a 页 WYG0613-0779a.png

敕之人身不蹈非又有为吏正直不避彊禦而奸
猾之党横加诬言者皆知赦之不久故也善人君
子被侵怨而能至阙庭自明万无数人数人之中
得省问者百不过一既对尚书而空遣去者复十
六七矣其轻薄奸宄既陷罪法怨毒之家冀其辜
戮以解蓄愤而反一槩悉蒙赦释令恶人高会而
誇咤老盗服臧而过门孝子见雠而不得讨遭盗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29b 页 WYG0613-0779b.png

惠奸宄者贼良民书曰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先王
之制刑法也非好伤人肌肤断人寿命也贵威奸
惩恶除人害也故经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
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诗刺彼宜有罪汝反脱之古
者惟始受命之君承大乱之极寇贼奸宄难为法
禁故不得不有一赦与之更新颐育万物以成大
化非以养奸活罪放纵大贼也夫性恶之民民之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0a 页 WYG0613-0779c.png

还囹圄严明令尹不能使其断绝何也凡敢为大
奸者才必有过于众而能自媚于上者也多散诞
得之财奉以谄谀之辞以转相驱非有第五公之
廉直孰不为顾哉论者多曰久不赦则奸宄炽而
吏不制宜数肆眚以解散之此未昭乱之本源不
察祸福之所生也
昭烈章武元年即皇帝位大赦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0b 页 WYG0613-0779d.png

军中师还大赦 延熙元年立皇后大赦 九年秋大
赦
大司农河南孟光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
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
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
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祎谢之初丞相亮
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1a 页 WYG0613-0780a.png

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
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由是蜀人称亮之贤
知祎不及焉
陈寿评曰诸葛亮为政军旅数兴而赦不妄下不
亦卓乎
致堂胡氏曰赦之无益于治道也前贤言之多矣
而终不能革至按以常典而行之于其间有吉庆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1b 页 WYG0613-0780b.png

法而循后世之制是何也其说多矣始受命则赦
改年号则赦获珍禽奇兽则赦河水清则赦刻章
玺则赦立皇后则赦建太子则赦生皇孙则赦平
叛乱则赦开境土则赦遇灾异则赦有疾病则赦
郊祀天地则赦行大典礼则赦或三年一赦或比
岁一赦或一岁再赦三赦赦令之下也有罪者除
之有负者蠲之有滞者通之或得以荫补子孙或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2a 页 WYG0613-0780c.png

希而实昏乱之世则赦数而文希者尚按故事而
不能尽去也数者则意在邀福而归诸已也实者
有罪必除有负必蠲也文者虽有是言而人不被
其泽也复有奸宄擅权者以急征暴赋多狱无罪
归之上而施行宽宥布宣惠心自我请之由是数
者而论赦为有益乎为无益乎人君诚以明哲自
期而以昏乱为戒则所谓按故事而释有罪者尚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2b 页 WYG0613-0780d.png

岂可尽贷有罪而贷则善人奈何甲杀乙而遇赦
乙巳不可复生而甲得不死以赦为偏枯者此也
若曰乙巳不辜而死矣吾未知甲之果当杀之乎
抑疑似也则援宁失不经之文而赦之以为从厚
而终不恤乙之无辜以赦为偏枯者此也百姓负
租或以旱或以贫或以已纳而不为之除籍或为
官司所抑代人而输其事非一每下赦令未尝不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3a 页 WYG0613-0781a.png

以著于甲令者曰凡蠲旱税不得过若干分而赦
令则曰岁大旱其尽蠲之百姓喜于尽蠲之文而
不知令甲之有限也则相与怨其上曰黄纸之放
特绐我耳此又偏枯之甚者也奸宄乱贼之人知
赦之可拟也则甫期而为奸宄乱贼之事侥倖贷
释不可胜数矣亦或病其然则下令曰凡距赦若
干日而杀人是待赦也不得以赦原先为远期焉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3b 页 WYG0613-0781b.png

有来可使一入囹圄用是数者迁延稽故终以无
事而捕寇之吏被伤之主发觉之人往往反坐于
是良善困于奸宄闾里怵于乱贼喑呜饮气无路
伸吐此又偏枯之甚者也灵帝行冠礼大赦天下
而党人不与焉自是后凡五赦而益增五族之锢
又五赦而黄巾起不得已乃赦党人党人纵有罪
不轻于十赦之恶逆乎况党人无罪而愿忠于君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4a 页 WYG0613-0781c.png

赦此岂直偏枯而已举四肢皆废矣四肢尽废头
首兀然其能不为人所捽击曳挽而仆乎于是董
卓角之袁绍掎之曹操靡之献帝为所挟而不得
赦伏后为所弑而不得赦二皇子为所弑而不得
赦语赦至此无益明矣明哲之君监失而思得舍
非而从是莫若兼用虞舜大易吕刑周官之法则
虽旷岁而不一赦一年而十百赦无不可者舜之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4b 页 WYG0613-0781d.png

之法曰君子以赦过宥罪过误则直肆之罪咎则
稍宽之而已吕刑之法曰五刑五罚之疑而不明
者则赦无疑则不赦矣周公之法曰赦幼弱老耄
憃愚非此三者则不赦矣鲁国肆大眚春秋非之
以其无谓而尽赦也取正乎孔子略法乎虞周大
易之训则刑罚尽道可以代天之春生秋杀矣夫
吴汉攻战之士也临终献言劝光武以勿赦陈寿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5a 页 WYG0613-0782a.png

家者可不如吴汉陈寿之见乎
十一年四月大赦 十四年冬大赦 十七年春大赦
十九年大赦 二十年大赦 景耀元年大赦(改/元)
四年冬大赦 六年大赦(改元/炎兴)
卷一百七十一上 第 35b 页 WYG0613-0782b.png

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