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九十三 第 1a 页 WYG0281-074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史卷九十三
元中书右丞相总裁托克托等修

 河渠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 黄河下(汴河上)

元祐八年二月乙卯三省奉旨北流软堰并依都水监
所奏门下侍郎苏辙奏臣尝以谓软堰不可施于北流
利害甚明盖东流本人力所开阔止百馀步冬月河流
断绝故软堰可为今北流是大河正溜比之东流何止
卷九十三 第 1b 页 WYG0281-0743d.png
数倍见今河水行流不绝软堰何由能立盖水官之意
欲以软堰为名实作硬堰阴为回河之计耳朝廷既巳
觉其意则软堰之请不宜复从赵称亦上议曰臣窃谓
河事大利害有三而言者互进其说或见近忘远徼倖
盗功或取此舍彼诪张昧理遂使大利不明大害不去
上惑朝听下滋民患横役枉费殆无穷已臣切痛之所
谓大利害者北流全河患水不能分也东流分水患水
卷九十三 第 2a 页 WYG0281-0744a.png
不能行也宗城河决患水不能闭也是三者去其患则
为利未能去则为害今不谋此而议欲专闭北流止知
一日可闭之利而不知异日既塞之患止知北流伏槽
之水易为力而不知阚村方涨之势未可并以入东流
也夫欲合河以为利而不恤上下壅溃之害是皆见近
忘远徼倖盗功之事也有司欲断北流而不执其咎乃
引分水为说外为软堰知河冲之不可以软堰禦则又
为决堰之计臣恐枉有工费而以河为戏也请俟涨水
伏槽观大河之势以治东流北流五月水官卒请进梁
卷九十三 第 2b 页 WYG0281-0744b.png
村上下约东狭河门既涉涨水遂壅而溃南犯德清西
决内黄东淤梁村北出阚村宗城决口复行魏店北流
因淤遂断河水四出坏东郡浮梁十二月丙寅监察御
史郭知章言臣上缘使事至河北自澶州入北京渡孙
村口见水趋东者河甚阔而深又自北京往洺州过杨
家浅口复渡见水之趋北者才十之二三然后知大河
宜闭北行东乞下都水监相度于是吴安持复兼领都
卷九十三 第 3a 页 WYG0281-0744c.png
水即建言近准朝旨巳堰断魏店剌子向下北流一枝
断绝然东西未有堤岸若涨水稍大必披滩漫出则平
流在北京恩州界为害愈甚乞塞梁村口缕张包口开
青丰口以东鸡瓜河分杀水势吕大防以其与已意合
向之诏同北京留守相视时范纯仁复为右相与苏辙
力以为不可遂降旨令都水监与本路安抚转运提刑
司共议可则行之有异议速以闻绍圣元年正月也是
时转运使赵称深不以为然提刑上官均颇助之称之
言曰河自孟津初行平地必须全流乃成河道禹之治
卷九十三 第 3b 页 WYG0281-0744d.png
水自冀北抵沧棣始播为九河以其近海无患也今河
自横垄六塔商胡小吴百年之间皆从西决盖河徙之
常势而有司置埽创约横截河流回河不成因为分水
初决南宫再决宗城三决内黄亦皆西决则地势西下
较然可见今欲弭息河患而逆地势戾水性臣未见其
能就功也请开阚村河门脩平乡钜鹿埽焦家等堤浚
澶渊故道以备涨水大名安抚使许将言度今之利若
卷九十三 第 4a 页 WYG0281-0745a.png
舍故道止从北流则虑河下巳湮而上流横溃为害益
广若直闭北流东徙故道则复虑受水不尽而被堤为
患窃谓宜因梁村之口以行东因内黄之口以行北而
尽闭诸口以绝大名诸州之患俟春夏水大至乃观故
道足以受之则内黄之口可塞不足以受之则梁村之
役可止定其成议则民心固而河之顺复有时可以保
其无害诏令吴安持同都水监丞郑佑与本路安抚转
运提刑司官具图状保明闻奏即有未便亦具利害来
上三月癸酉监察御史郭知章言河复故道水之趋东
卷九十三 第 4b 页 WYG0281-0745b.png
已不可遏近日遣使按视逐司议论未一臣谓水官朝
夕从事河上望专委之乙亥吕大防罢相六月右正言
张商英奏言元丰间河决南宫口讲议累年先帝叹曰
神禹复生不能回此河矣乃敕自今后不得复议回河
闭口盖采用汉人之论俟其泛滥自定也元祐初文彦
博吕大防以前敕非是拔吴安持为都水使者委以东
流之事京东河北五百里内差夫五百里外出钱雇夫
卷九十三 第 5a 页 WYG0281-0745c.png
及支借常平仓司钱买梢草斩伐榆柳凡八年而无尺
寸之效乃迁安持太仆卿王宗望代之宗望至则刘奉
世犹以彦博大防馀意力主东流以梁村口吞纳大河
今则梁村口淤淀而开沙堤两处决口以泄水矣前议
累七十里堤以障北流今则云俟霜降水落兴工矣朝
廷咫尺不应九年为水官蔽欺如此九年之内年年矾
山水涨霜降水落岂独今年始有涨水而待水落乃可
以兴工耶乞遣使按验虚实取索回河以来公私费钱
粮梢草依仁宗朝六塔河施行会七月辛丑广武扫危
卷九十三 第 5b 页 WYG0281-0745d.png
急诏王宗望亟往救护壬寅帝谓辅臣曰广武去洛河
不远须防涨溢下灌京师已遣中使视之辅臣出图状
以奏曰此由黄河北岸生滩水趋南岸今雨止河必减
落巳下水官与洛口官同行按视为签堤及去北岸嫩
滩令河顺直则无患矣八月丙子权工部侍郎吴安持
等言广武埽危急刷塌堤身二千馀步处地形稍高自
巩县东七里店至见今洛口约不满十里可以别开新
卷九十三 第 6a 页 WYG0281-0746a.png
河引导河水近南行流地步至少用功甚微王宗望行
视并开井筒各称利便外其南筑大堤工力浩大乞下
各属官司躬往相度保明从之十月丁酉王宗望言大
河自元丰溃决以来东北两流利害极大频年纷争国
论不决水官无所适从伏自奉诏凡九月上禀成算自
阚村下至栲栳堤七节河门并皆闭塞筑金堤七十里
尽障北流使全河东还故道以除河患又自阚村下至
海口补筑新旧堤防增脩疏浚河道之淤浅者虽盛夏
涨潦不至壅决望付史官纪绍圣以来圣明独断致此
卷九十三 第 6b 页 WYG0281-0746b.png
成绩诏宗望等具析脩闭北流部役官等功力等第以
闻然是时东流堤防未及缮固濒河多被水患流民入
京师往往泊御廊及僧舍诏给劵谕令还本土以就振
济已酉安持又言准朝旨相度开浚澶州故道分减涨
水按澶州本是河行旧道顷年曾乞开修时以东西地
形高仰未可兴工欲乞且行疏导燕家河仍令所属先
次计度合增脩一十一埽所用工料诏令都水监候来
卷九十三 第 7a 页 WYG0281-0746c.png
年将及涨水月分先具利害以闻癸丑三省枢密院言
元丰八年知澶州王令图议乞脩复大河故道元祐四
年都水使者吴安持因纾南宫等埽危急遂就孙村口
为回河之策及梁村进约东流孙村口窄狭德清军等
处皆被水患今春王宗望等虽于内黄下埽闭断北流
然至涨水之时犹有三分水势而上流诸埽巳多危急
下至将陵埽决坏民田近又据宗望等奏大河自闭塞
阚村而下及创筑新堤七十馀里尽闭北流全河之水
东还故道今访闻东流向下地形巳高水行不快既闭
卷九十三 第 7b 页 WYG0281-0746d.png
断北流将来盛夏大河涨水全归故道不惟旧堤损缺
怯薄而阚村新堤亦恐未易枝梧兼京城上流诸处埽
岸虑有壅滞冲决之患不可不豫为经画诏权工部侍
郎吴安持都水使者王宗望监丞郑祐同北外监丞司
自阚村而下直至海口逐一相视增脩疏浚不至壅滞
冲决丙辰张商英又言今年巳闭北流都水监长贰交
章称贺或乞付史官则是河水已归故道止宜脩缉堤
卷九十三 第 8a 页 WYG0281-0747a.png
埽防将来冲决而已近闻王宗望李仲却欲开澶州故
道以分水吴安持乞候涨水前相度缘开澶州故道若
不与今东流底平则才经水落立见淤塞若与底平则
从初自合闭口回河何用九年费财动众安持称候涨
水相度乃是悠悠之谈前来涨水并今来涨水各至澶
州德清军界安持首尾九年岂得不见更欲延至明年
乃是狡兔三窟自为潜身之计非公心为国事也况立
春渐近调夫如是时不早定议又留后说邦财民力何
以支持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
卷九十三 第 8b 页 WYG0281-0747b.png
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召前后本路监司及经历河事
之人与水官诣都堂反覆诘难务取至当经久可行定
议归一庶免以有限之财事无涯之功二年七月戊午
诏沿黄河州军河防决溢并即申奏元符二年二月乙
亥北外都水丞李伟言相度大小河门乘此水势衰弱
并先脩闭各立蛾眉埽镇压乞次于河北京东两路差
正夫三万人其他夫数令脩河官和雇三月丁巳伟又
卷九十三 第 9a 页 WYG0281-0747c.png
乞于澶州之南大河身内开小河一道以待涨水纾解
大吴口下注北京一带向著之患并从之六月末河决
内黄口东流遂断绝八月甲戌诏大河水势十分北流
其以河事付转运司责州县共力救护堤岸辛丑左司
谏王祖道请正吴安持郑祐李仲李伟之罪投之远方
以明先帝北流之志诏可三年正月巳卯徽宗即位郑
佑吴安持辈皆用登极大赦次第牵复中书舍人张商
英缴奏祐等昨主回河皆违神宗北流之意不听商英
又尝论水官非其人治河当行其所无事一用堤障犹
卷九十三 第 9b 页 WYG0281-0747d.png
塞儿口止其啼也三月乃以商英为龙图阁待制河北
都转运使兼专功提举河事商英复陈五事一曰行古
沙河口二曰复平恩四埽三曰引大河自古漳河浮河
入海四曰筑御河西堤而开东堤之积五曰开木门口
泄徒骇河东流大要欲随地势疏浚入海会四月河决
苏村七月诏商英毋治河止釐本职其因河事差辟官
吏并罢复置北外都水丞司建中靖国元年春尚书省
卷九十三 第 10a 页 WYG0281-0748a.png
言自去夏苏村涨水后来全河漫流今已淤高三四尺
宜立西堤诏都水使者鲁君贶同北外丞司经度之于
是左正言任伯雨奏河为中国患二千岁矣自古竭天
下之力以事河者莫如本朝而徇众人偏见欲屈大河
之势以从人者莫甚于近世臣不敢远引祗如元祐末
年小吴决溢议者乃谲谋异计欲立奇功以邀厚赏不
顾地势不念民力不惜国用力建东流之议当洪流中
立马头设锯齿梢刍材木耗费百倍力遏水势使之东
注陵虚驾空非特行地上而巳增堤益防惴惴恐决澄
卷九十三 第 10b 页 WYG0281-0748b.png
沙淤泥久益高仰一且决溃又复北流此非堤防之不
固亦理势之必至也昔禹之治水不独行其所无事亦
未尝不因其变以导之盖河流混浊泥沙相半流行既
久迤逦淤淀则久而必决者势不能变也或北而东或
东而北亦安可以人力制哉为今之策正宜因其所向
宽立堤防约栏水势使不至大段漫流若恐北流淤淀
塘泊亦祗宜因塘堤之岸增设堤防乃为长策风闻近
卷九十三 第 11a 页 WYG0281-0748c.png
日又有议者献东流之计不独比年灾伤居民流散公
私匮竭百无一有事势窘急固不可为抑亦自高注下
湍流奔猛溃决未久势不可改设若兴工公私徒耗殆
非利民之举实自困之道也崇宁三年十月臣僚言昨
奉诏措置大河即由西路历沿边州军回至武强县循
河堤至深州又北下衡水县乃达于冀又北渡河过远
来镇及分遣属僚相视恩州之北河流次第大抵水性
无有不下引之就高决不可得况西山积水势必欲下
各因其势而顺导之则无壅遏之患诏开脩直河以杀
卷九十三 第 11b 页 WYG0281-0748d.png
水势四年二月工部言乞脩苏村等处运粮河堤为正
堤以支涨水较脩弃堤直堤可减工四十四万料七十
一万有奇从之闰二月尚书省言大河北流合西山诸
水在深州武强瀛州乐寿埽俯瞰雄霸莫州及沿边塘
泺万一决溢为害甚大诏增二埽堤及储蓄以备涨水
是岁大河安流五年二月诏滑州系浮桥于北岸仍筑
城垒置官兵守护之八月葺阳武副堤大观元年二月
卷九十三 第 12a 页 WYG0281-0749a.png
诏于阳武上埽第五铺开修直河至第十五铺以分减
水势有司言河身当长三千四百四十步面阔八十尺
底阔五丈深七尺计役十万七千馀工用人夫三千五
百八十二凡一月毕从之十二月工部员外郎赵霆言
南北两丞司合开直河者凡为里八十有七用缗钱八
九万异时成功可免河防之忧而省久远之费诏从之
二年五月霆上免夫之议大略谓黄河调发人夫脩筑
埽岸每岁春首骚动数路常至败家破产今春滑州鱼
池埽合起夫役尝令送免夫之直用以买土增贴埽岸
卷九十三 第 12b 页 WYG0281-0749b.png
比之调夫反有嬴馀乞诏有司应堤埽合调春夫并依
此例立为永法诏曰河防夫工岁役十万滨河之民困
于调发可上户出钱免夫下户出力充役其相度条画
以闻丙申邢州言河决陷钜鹿县诏迁县于高地又以
赵州隆平下湿亦迁之六月已卯都水使者吴玠言自
元丰间小吴口决北流入御河下合西山诸水至清州
独流砦三叉口入海虽深得保固形胜之策而岁月寖
卷九十三 第 13a 页 WYG0281-0749c.png
久侵犯塘堤冲坏道路齧损城砦臣奉诏脩治堤防禦
捍涨溢然筑八尺之堤当九河之尾恐不能敌若不遇
有损缺逐旋增修即又至堕坏使与塘水相通于边防
非计也乞降旨修葺从之庚寅冀州河溢坏信都南宫
两县三年八月诏沈纯诚开撩兔源河兔源在广武埽
对岸分减埽下涨水也政和四年十一月都水使者孟
昌龄言今岁夏秋涨水河流上下并行中道滑州浮桥
不劳解拆大省岁费诏许称贺官吏推恩有差昌龄又
献议导河大伾可置永远浮桥谓河流自大伾之东而
卷九十三 第 13b 页 WYG0281-0749d.png
来直大伾山西而止数里方回南东转而过复折北而
东则又直至大伾山之东亦止不过十里耳视地形水
势东西相直径易曾不十馀里间且地势低下可以成
河倚山可为马头又有中潭正如河阳若引使穿大伾
大山及东北二小山分为两股而过合于下流因是三
山为趾以系浮梁省费数十百倍可宽河朔诸路之役
朝廷喜而从之五年置提举修系永桥所六月癸丑降
卷九十三 第 14a 页 WYG0281-0750a.png
德音于河北京东京西路其略曰凿山酾渠循九河既
道之迹为梁跨趾成万世永赖之功役不踰时虑无愆
素人绝往来之阻地无南北之殊灵祗怀柔黎庶呼舞
眷言朔野爰暨近畿畚锸繁兴薪刍转徙民亦劳止朕
甚悯之宜推在宥之恩仍广蠲除之惠应开河官吏令
提举所具功力等第闻奏又诏居山至大伾山浮桥属
浚州者赐名天成桥大伾山至汶子山浮桥属滑州者
赐名荣光桥俄改荣光曰圣功七月庚辰御制桥名磨
崖以刻之方河之开也水流虽通然湍激猛暴遇山稍
卷九十三 第 14b 页 WYG0281-0750b.png
隘往往泛溢近砦民夫多被漂溺因亦及通利军其后
遂注成巨泺云是月昌龄迁工部侍郎八月已亥都水
监言大河以就三山通流正在通利之东虑水溢为患
乞移军城于大伾山居山之间以就高仰从之十月丁
巳中书省言冀州枣强埽决知州辛昌宗武臣不谙河
事诏以王仲元代之十一月丙寅都水使者孟揆言大
河连经涨淤滩面已高致河流倾侧东岸今若脩闭枣
卷九十三 第 15a 页 WYG0281-0750c.png
强上埽决口其费不赀兼冬深难施人力纵使极力脩
闭东堤上下二百馀里必须尽行增筑与水争力未能
全免决溢之患今漫水行流多咸卤及积水之地又不
犯州军止经数县地分迤逦缠御河归纳黄河欲自决
口上恩州之地水堤为始增补旧堤接续御河东岸签
合大河从之乙亥臣僚言禹迹湮没于数千载之远陛
下神智独运一旦兴复导河三山长堤盘固横截巨浸
依山为梁天造地设威示南北度越前古岁无解系之
费人无病涉之患大功既成愿申饬有司以日继月视
卷九十三 第 15b 页 WYG0281-0750d.png
水向著随为堤防益加增固每遇涨水水官漕臣不辍
巡视诏付昌龄六年四月辛卯高阳关路安抚使吴玠
言冀州枣强县黄河清诏许称贺七月戊午大师蔡京
请名三山桥铭阁曰缵禹继文之阁门曰铭功之门十
月辛卯蔡京等言冀州河清乞拜表称贺七年五月丁
已臣僚言恩州宁化镇大河之侧地势低下正当湾流
冲激之处岁久堤岸怯薄沁水透堤甚多近镇居民例
卷九十三 第 16a 页 WYG0281-0751a.png
皆移避方秋夏之交时雨霈然一失堤防则不惟东流
莫测所向一隅生灵所系甚大亦恐妨阻大名河间诸
州往来边路乞付有司贴筑固护从之六月癸酉都水
使者孟杨言旧河阳南北两河分流立中潭系浮梁项
缘北河淤淀水不通行止于南河脩系一桥因此河项
窄狭水势冲激每遇涨水多致损坏欲措置开修北河
如旧脩系南北两桥从之九月丁未诏扬专一措置而
令河阳守臣王序营办钱粮督其工料重和元年三月
已亥诏滑州浚州界万年堤全藉林木固护堤岸其广
卷九十三 第 16b 页 WYG0281-0751b.png
行种植以壮地势五月甲辰诏孟州河阳县第一埽自
春以来河势湍猛侵啮民田迫近州城正二三里其令
都水使者同漕臣河阳守臣措置固护是秋雨广武埽
危急诏内侍王仍相度措置宣和元年九月辛未蔡京
等言南丞管下三十五埽今岁涨水之后岸下一例生
滩河行中道实由圣德昭格神祗顺助望宣付史馆诏
送秘书省十二月开脩兔源河并直河毕工降诏奖谕
卷九十三 第 17a 页 WYG0281-0751c.png
二年九月已卯王黼言昨孟昌龄计议河事至滑州韩
村埽检视河流冲至寸金潭其势就下未易禦遏近降
诏旨令就画定港湾对开直河方议开凿忽自成直河
一道寸金潭下水即安流在役之人聚首仰叹乞付史
馆仍帅百官表贺从之三年六月河溢冀州信都十一
月河决清河埽是岁水坏天成圣功桥官吏行罚有差
四年四月壬子都水使者孟扬言奉诏脩系三山东桥
凡役工十五万七千八百令累经涨水无虞诏因桥坏
失职降秩者俱复之扬自正议大夫转正奉大夫七年
卷九十三 第 17b 页 WYG0281-0751d.png
钦宗即位靖康元年二月乙卯御史中丞许翰言保和
殿大学士孟昌龄延康殿学士孟扬龙图阁直学士孟
揆父子相继领职二十年过恶山积妄设堤防之功多
张稍桩之数穷竭民力聚敛金帛交结权要内侍王仍
为之奥主超付名位不知纪极大河浮桥岁一造舟京
西之民犹惮其役而昌龄首建三山之策回大河之势
顿取百年浮桥之费仅为数岁行路之观漂没生灵无
卷九十三 第 18a 页 WYG0281-0752a.png
虑万计近辅郡县萧然破残所辟官吏计金叙绩富商
大贾争注名牒身不在公遥分爵赏每兴一役乾没无
数省部御史莫能钩考陛下方将澄清朝著建立事功
不先诛窜昌龄父子无以昭示天下望籍其奸赃以正
典刑诏并落职昌龄在外宫观扬依旧权领都水监职
事揆候措置桥船毕取旨翰复请钩考簿书发其奸赃
乃诏昌龄与中大夫扬揆与中奉大夫三月丁丑京西
转运司言本路岁科河防夫三万沟河夫一万八千缘
连年不稔群盗劫掠民力困弊乞量数减放诏减八千
卷九十三 第 18b 页 WYG0281-0752b.png

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
济宋都大梁以孟州河阴县南为汴首受黄河之口属
于淮泗每岁自春及冬常于河口均调水势止深六尺
以通行重载为准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
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
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
卷九十三 第 19a 页 WYG0281-0752c.png
其浅深有度置官以司之都水监总察之然大河向背
不常故河口岁易易则度地形相水势为口以逆之遇
春首辄调数州之民劳费不赀役者多溺死吏又并缘
侵渔而京师常有决溢之虞太祖建隆二年春导索水
自旃然与须水合入于汴三年十月诏缘汴河州县长
吏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以固堤防太宗太平兴
国二年七月开封府言汴水溢坏开封大宁堤浸民田
害稼诏发淮孟丁夫三千五百人塞之三年正月发军
士千人复汴口六月宋州言宁陵县河溢堤决诏发宋
卷九十三 第 19b 页 WYG0281-0752d.png
亳丁夫四千五百人分遣使臣护役四年八月又决于
宋城县以本州诸县人夫三千五百人塞之淳化二年
六月汴水决浚仪县帝乘步辇出乾元门宰相枢密迎
谒帝曰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
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车驾入泥淖中行百馀步
从臣震恐殿前都指挥使戴兴叩头恳请回驭遂捧辇
出泥淖中诏兴督步卒数千塞之日未旰水势遂定帝
卷九十三 第 20a 页 WYG0281-0753a.png
始就次太官进膳亲王近臣皆泥泞沾衣知县宋炎亡
匿不敢出特赦其罪是月汴又决于宋城县发近县丁
夫二千人塞之至道元年九月帝以汴河岁运江淮米
五七百万斛以济京师问侍臣汴水疏凿之由令参知
政事张洎讲求其事以闻其言曰禹导河自积石至龙
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
大伾即今成皋是也或云黎阳山也禹以大河流泛中
国为害最甚乃于贝邱疏二渠以分水势一渠自舞阳
县东引入漯水其水东北流至千乘县入海即今黄河
卷九十三 第 20b 页 WYG0281-0753b.png
是也一渠疏畎引傍西山以东北形高敝坏堤水势不
便流溢夹右碣石入于渤海书所谓北过洚水至于大
陆洚水即浊漳大陆则邢州钜鹿泽播为九河同为逆
河入于海河自魏郡贵乡县界分为九道下至沧州今
为一河言逆河者谓与河水往复相承受也齐桓公塞
以广田居唯一河存焉今其东界至莽梧河是也禹又
于荥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引注东南以通淮泗至大梁
卷九十三 第 21a 页 WYG0281-0753c.png
浚仪县西北复分为二渠一渠元经阳武县中牟台下
为官渡水一渠始皇疏凿以灌魏郡谓之鸿沟莨菪渠
自荥阳五出池口来注之其鸿沟即出河之沟亦曰莨
菪渠汉明帝时乐浪人王景谒者王吴始作浚仪渠盖
循河沟故渎也渠成流注浚仪故以浚仪县为名灵帝
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故世谓之
石门渠外东合济水济与河渠浑涛东注至敖山北渠
水至此又兼邲之水即春秋晋楚战于邲邲又音汳即
汴字古人避反字改作汴字渠水又东经荥阳北旃然
卷九十三 第 21b 页 WYG0281-0753d.png
水自县东流入汴水郑州荥阳县西二十里三皇山上
有二广武城二城相去百馀步汴水自两城间小涧中
东流而出而济流自兹乃绝唯汴渠首受旃然水谓之
鸿渠东晋大和中桓温北伐前燕将通之不果义熙十
二年刘裕西征姚秦复浚此渠始有湍流奔注而岸善
溃塞裕更疏凿而漕运焉隋炀帝大业三年诏尚书左
丞相皇甫谊发河南男女百万开汴水起荥泽入淮千
卷九十三 第 22a 页 WYG0281-0754a.png
馀里乃为通济渠又发淮南兵夫十馀万开䢴沟自山
阳淮至于扬子江三百馀里水面阔四十步而后行幸
焉自后天下利于转输昔孝文时贾谊言汉以江淮为
奉地谓鱼盐榖帛多出东南至五凤中耿寿昌奏故事
岁增关东榖四百万斛以给京师亦多自此渠漕运唐
初改通济渠为广济渠开元中黄门侍郎平章事裴耀
卿言江淮租船自长淮西北沂鸿沟转相输纳于河阴
含嘉太原等仓凡三年运米七百万石实利涉于此开
元末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以江淮漕运经淮水
卷九十三 第 22b 页 WYG0281-0754b.png
波涛有沉损遂浚广济渠下流自泗州虹县至楚州淮
阴县北八十里合于淮踰时毕功既而水流迅急行旅
艰险寻乃废停却由旧河德宗朝岁漕运江淮米四十
万石以益关中时叛将李正巳田悦皆分军守徐州临
涡口梁崇义阻兵襄邓南北漕引皆绝于是水陆运使
杜佑请改漕路自浚仪西十里疏其南涯引流入琵琶
沟经蔡河至陈州合颍水是秦汉故道以官漕久不由
卷九十三 第 23a 页 WYG0281-0754c.png
此故填淤不通若畎流培岸则功用甚寡又庐寿之间
有水道而平冈亘其中曰鸡鸣山佑请疏其两端皆可
通舟其间登陆四十里而已则江湖黔岭蜀汉之粟可
方舟而下由是白沙趋东关经庐寿浮颖步蔡历琵琶
沟入汴河不复经沂淮之险径于旧路二千里功寡利
博朝议将行而徐州顺命淮路乃通至国家膺图受命
以大梁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故卜京邑
而定都汉高帝云吾以羽檄召天下兵未至孝文又云
吾初即位不欲出虎符召郡国兵即知兵甲在外也惟
卷九十三 第 23b 页 WYG0281-0754d.png
有南北军期门郎羽林孤儿以备天子扈从藩卫之用
唐承隋制置十二卫府兵皆农夫也及罢府兵始置神
武神策为禁军不过三数万人亦以备扈从藩卫而巳
故禄山犯关驱市人而战德宗蒙尘扈驾四百馀骑兵
甲皆在郡国额军存而可举者除河朔三镇外太原青
社各十万人邠宁宣武各六万人潞徐荆扬各五万人
襄宣寿镇海各二万人自馀观察团练据要害之地者
卷九十三 第 24a 页 WYG0281-0755a.png
不下万人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
京师悉集七亡国之士民于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
倍甸服时有水旱不至艰歉者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
等四渠泒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
无匮乏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
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然则
禹力疏凿以分水势炀帝开圳以奉巡游虽数湮废而
通流不绝于百代之下终为国家之用者其上天之意
乎真宗景德元年九月宋州言汴河决浸民田坏庐舍
卷九十三 第 24b 页 WYG0281-0755b.png
遣使护塞踰月功就三年六月京城汴水暴涨诏觇候
水势并工脩补增起堤岸工毕复遣使致祭大中祥符
二年八月汴水涨溢自京至郑州浸道路诏选使乘传
减汴口水势既而水减阻滞漕运复遣浚汴口八年六
月诏自今后汴水添涨及七尺五寸即遣禁兵三千沿
河防护八月太常少卿马元方请浚汴河中流阔五丈
深五尺可省脩堤之费即诏遣使计度脩浚使还上言
卷九十三 第 25a 页 WYG0281-0755c.png
泗州西至开封府界岸阔底平水势薄不假开浚请止
自泗州夹冈用工八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八以宿亳
丁夫充计减工七百三十一万仍请于沿河作头踏道
擗岸其浅处为锯牙以束水势使其后成河道止用河
清下卸卒就未放春水前令逐州长吏令佐督役自今
汴河淤淀可三五年一浚又于中牟荥泽县各置开减
水河并从之天禧三年十二月都官员外郎郑希甫言
汴河两岸皆是陂水广浸民田堤脚并无流泄之处今
汴河南省自明河接澳入淮望诏转运使规度以闻仁
卷九十三 第 25b 页 WYG0281-0755d.png
宗天圣三年汴流浅特遣使疏河注口四年大涨堤危
众情恟恟忧京城诏度京城西贾陂冈地泄之于护龙
河六年句当汴口康德舆言行视阳武桥万胜镇宜存
斗门其梁固斗门三宜废去祥符界北岸请为别窦分
减溢流而句当汴口王中庸欲增置孙村之石限悉从
其请七年德舆言修河芟地为并滩农户所侵诏限一
月使自实检括以还县官皇祐三年命使诣中牟治堤
卷九十三 第 26a 页 WYG0281-0756a.png
明年八月河涸舟不通令河渠司自口浚治岁以为常
旧制水增七尺五寸则京师集楚兵入作排岸兵负土
列河上以防河满五日赐钱以劳之曰特支而或数张
数防又不及五日而罢则军士屡疲而赐予不及是岁
七月始制防河兵日给钱薄其数才比特支十分之一
军士便之明年遣使行河相利害嘉祐六年汴水浅涩
常稽运漕都水奏河自应天府抵泗州直流湍驶无所
阻惟应天府上至汴口或岸阔浅漫宜限以六十步阔
于此则为木岸狭河扼束水势令深驶梢伐岸木可足
卷九十三 第 26b 页 WYG0281-0756b.png
也遂下诏兴役而众议以为未便宰相蔡京奏祖宗时
巳尝狭河矣俗好沮败事宜勿听役既半岸木不足募
民出杂梢岸成而言者始息旧曲滩漫流多稽留覆溺
处悉为驶直平夷操舟往来便之神宗熙宁四年创开
訾家口日役夫四万饶一月而成才三月巳浅淀乃复
开旧口役万工四日而水稍顺有应舜臣者独谓新口
在孤柏岭下当河流之冲其便利可常用勿易水大则
卷九十三 第 27a 页 WYG0281-0756c.png
泄以斗门水小则为辅渠于下流以益之安石善其议
五年先是宣徽北院使中太一宫使张方平尝论汴河
曰国家漕运以河渠为主国初浚河渠三道通京城漕
运自后定立上供年额汴河斛斗六百万石广济河六
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广济河所运止给太康咸
平尉氏等县军粮而巳惟汴河专运粳米兼以小麦此
乃大仓蓄积之实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军至于京
师士庶以亿万计太半待饱于军稍之馀故国家于漕
事至急至重然则汴河乃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
卷九十三 第 27b 页 WYG0281-0756d.png
水利同言也近岁巳罢广济河而惠民河斛斗不入大
仓大众之命惟汴河是赖今陈说利害以汴河为议者
多矣臣恐议者不巳屡作改更必致汴河日失其旧国
家大计殊非小事愿陛下特回圣鉴深赐省察留神远
虑以固基本方平之言为王安石发也六年夏都水监
丞侯叔献乞引汴水淤府界闲田安石力主之水既数
放或至绝流公私重舟不可荡有阁折者帝以人情不
卷九十三 第 28a 页 WYG0281-0757a.png
安尝下都水分析并诏三司同府界提点官往视十一
月范子奇建议冬不闭汴口以外江纲运直入汴至京
废运般安石以为然诏汴口官吏相视卒用其说是后
高丽入贡令沂汴赴阙七年春河水壅溢积潦败堤八
月御史盛陶谓汴河开两口非便命同判都水监宋昌
言视两口水势檄同提举汴口官王琉琉言訾家口水
三分辅渠七分昌言请塞訾家口而留辅渠时韩绛吕
惠卿当国许之八年春安石再相叔献言昨疏浚汴河
自南京至泗州槩深三尺至五尺惟虹县以东有礓石
卷九十三 第 28b 页 WYG0281-0757b.png
三十里馀不可疏浚乞募民开脩诏检计工粮以闻七
月叔献又言岁开汴口作生河侵民田调夫役今惟用
訾家口减人夫物料各以万计乞减河清一指挥从之
未几汴水大涨至深一丈二尺于是复请权闭汴口九
年十月诏都水度量疏浚汴河浅深仍记其地分十年
范子渊请用浚川杷以六月兴工自谓功利灼然请候
今冬疏浚毕将杷具舟船等分给逐地分使臣于闭口
卷九十三 第 29a 页 WYG0281-0757c.png
之后检量河道淤淀去处至春水接续疏导大抵皆无
甚利巳而清汴之役兴
 宋史卷九十三
卷九十三 第 29b 页 WYG0281-0757d.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