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a 页 WYG0680-055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七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拟经(十/)
晏氏(婴/)晏子春秋
  汉志八篇(隋志七卷中兴书目十二卷/)
   存
 柳宗元曰疑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b 页 WYG0680-0552d.png
 中兴书目晏子春秋十二卷或以为后人采婴行事
 为书故卷颇多于前志
 高似孙曰孔子删诗而鲁颂居周商之中孔子定书
 而费誓秦誓在周书之后下僭上臣逼君礼义销微
 制度扫地圣人无所施其正救而犹惓惓诗书至于
 世日益乱分日益陵三纲五常斲丧乖紊天地之变
 有不可胜言者而春秋作矣春秋所书莫大于齐晋
 之霸齐晋之霸莫雄于管仲之谋周室法度为之荡
卷二百七十七 第 2a 页 WYG0680-0553a.png
 然其为术至惨也至无道也其遗患天下后世者仲
 也三归反玷仲于礼也何有以此谋国国安得正而
 况背义违礼桓公惟甚君臣之际不亦陋乎不特是
 也自太公疆于齐至于宣公盖二十三传矣而弑死
 十有一呜呼何其甚乱也献公杀其兄襄公淫其妹
 㦤公宣公皆以淫恶而见弑当是时礼亡义隳岂复
 知有君臣上下之分哉在景公时齐之为齐趋于弱
 入于危矣公燕群臣谓无为礼是何其言之谬法之
卷二百七十七 第 2b 页 WYG0680-0553b.png
 荡也晏子蹴然进曰君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弃礼
 也力强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杀其君而礼不使也
 战国之污有臣如此亦庶几焉然而田氏之宗世执
 齐政卖恩敛惠以怀其民民亦忘齐而归田氏礼之
 素荡义之素荡鱼烂冰销有不可禦诵晏子之语究
 晏子之心岂不哀哉孟子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
 之
    按诸家春秋不尽拟经然既托其名不容不
卷二百七十七 第 3a 页 WYG0680-0553c.png
    录若葛立方之韵语阳秋崔铣之文苑春秋
    缘附不伦斯去之
虞氏(卿/)春秋
  汉志十五篇
   佚
 孔丛子虞卿著书名曰春秋魏齐曰无然也春秋孔
 圣所以名经也今子之书大抵游说而已亦以为名
 何答曰经者取其常事也可常则为经矣且不为孔
卷二百七十七 第 3b 页 WYG0680-0553d.png
 子其无经乎
 司马迁曰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著书上采春秋下
 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
 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李氏(失名/)春秋
  汉志二篇
   佚
吕氏(不韦/)春秋
卷二百七十七 第 4a 页 WYG0680-0554a.png
  隋志二十六卷
   存
 司马迁曰不韦为相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
 如葛卿之徒著书布天下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
 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
 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
 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与千
 金
卷二百七十七 第 4b 页 WYG0680-0554b.png
 高诱序略曰不韦集儒书使著其所闻为十二纪八
 览六论训解各十馀万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名
 为吕氏春秋暴之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有能增损
 一字者与千金时人无能增损者诱以为时人非不
 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
 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与
 孟轲孙卿淮南扬雄相表里也是以著在录略诱正
 孟子章句作淮南孝经解毕讫家有此书寻绎按省
卷二百七十七 第 5a 页 WYG0680-0554c.png
 大出诸子之右既有脱误小儒又以私意改定犹虑
 传义失其本真少能详之故复依先师旧训辄乃为
 之解焉以述古儒之旨凡十七万三千五十四言
 孔颖达曰吕氏说月令而谓之春秋事类相近焉尔
 中兴书目是书凡百六十篇以月纪为首故以春秋
 名书
 晁公武曰吕氏春秋暴之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有
 能增损一字者予之时人无增损者高诱以为非不
卷二百七十七 第 5b 页 WYG0680-0554d.png
 能也畏其势耳昔张侯论为世所贵崔浩五经注学
 者尚之二人之势犹能使其书传如此况不韦权位
 之盛学者安能忤其意而有所更易乎诱之言是也
 然十二纪者本周公书后儒著于礼记尚矣而目之
 为吕令者非也
 吕祖谦曰不韦春秋成于始皇八年有曰维秦八年
 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此其
 书成之岁月也
卷二百七十七 第 6a 页 WYG0680-0555a.png
 韩彦直序曰士之传于天下后世者非徒以其书夫
 子之圣则书宜传孟子亚圣则书宜传过是而以书
 传者老聃以虚无传庄周以假寓传屈原以骚传荀
 卿以刑名传司马迁以史传扬雄以法言传班孟坚
 以续史迁传然槩之孔孟宜无传而皆得并传者其
 人足与也吕氏春秋言天地万物之故其书最为近
 古今独无传焉岂不以吕不韦而因废其书耶愈久
 无传恐天下无有识此书者于是序而传之
卷二百七十七 第 6b 页 WYG0680-0555b.png
 蔡伯尹跋曰汉兴高堂生后苍二戴之徒取此书之
 十二纪为月令河閒献王与其客取其大乐适音为
 乐记司马迁多取其说为世家律历书孝武藏书以
 预九家之列刘向集书以系七略之数今其书不得
 与诸子争衡者徒以不韦病也然不知不韦固无与
 焉者也
 高似孙曰淮南王尚志谋募奇士庐馆一开天下隽
 绝驰骋之流无不雷奋云集横议蜂起酿诡作新可
卷二百七十七 第 7a 页 WYG0680-0555c.png
 谓一时杰出之作矣及观吕氏春秋则淮南王书殆
 出于此者乎不韦相秦盖始皇之初也始皇不好士
 不韦则徕英茂聚俊豪簪履充庭以至千计始皇甚
 恶书不韦乃极简策攻笔墨采精录异成一家言吁
 不韦何为若此者不亦异乎春秋之言曰十里之閒
 耳不能闻帷墙之外目不能见三亩之閒心不能知
 而欲东至开悟南抚多鴳西抚寿靡北怀靡耳何以
 得哉此所以讥始皇也始皇顾不察哉不韦以此书
卷二百七十七 第 7b 页 WYG0680-0555d.png
 暴之咸阳门曰有能损益一字者予千金卒无一敢
 易者是亦愚黔首之甚矣秦之士其贱若此可不哀
 哉虽然是不特人可愚也虽始皇亦为之愚矣异时
 亡秦者又皆屠沽负贩无一知书之人呜呼
 陈振孙曰十二纪者即今礼记之月令
 王应麟曰吕氏春秋云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
 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杨朱贵已孙膑
 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以孔子列于老氏之后秦
卷二百七十七 第 8a 页 WYG0680-0556a.png
 无儒故也
 方孝孺序曰吕氏春秋十二纪八览六论凡百六十
 篇吕不韦为秦相时使其宾客所著者也太史公以
 为不韦徙蜀乃作吕览夫不韦以见疑去国岁馀即
 饮酖死何有宾客何暇著书哉史又称不韦书成悬
 之咸阳市置千金其上有易一字者辄与之不韦已
 徙蜀安得悬书于咸阳由此而言必为相时所著太
 史公之言误也不韦以大贾乘势市奇货而行不谨
卷二百七十七 第 8b 页 WYG0680-0556b.png
 其功业无足道者特以宾客之书显其名于后世况
 乎人君任贤以致治者乎然其书诚有足取者其节
 丧安死篇讥厚葬之弊其勿躬篇言人君之要在任
 人用民篇言刑罚不如德礼达爵分职篇皆尽君人
 之道切中始皇之病其后秦卒以是数者偾败亡国
 非知几之士岂足以为之哉第其时去圣人稍远论
 道德皆本黄老书出于诸人之所传闻事多舛谬如
 以桑谷共生为成汤以鲁庄与颜阖论马与齐桓伐
卷二百七十七 第 9a 页 WYG0680-0556c.png
 鲁鲁请比关内侯皆非其事而其时竟无敢易一字
 者岂畏不韦势而然耶予独有感焉世之谓严酷者
 必曰秦法而为相者乃广致宾客以著书书皆诋訾
 时君为俗主致数秦先王之过无所惮若是者皆后
 世之所甚讳而秦不以罪呜呼然则秦法犹宽也
 杨慎曰悬金市门莫有敢易者此秦法然耳扬雄乃
 谓恨不生其时手载其金而归吾家子云老不晓事
 如此
卷二百七十七 第 9b 页 WYG0680-0556d.png
杜氏(崧/)杜子春秋
  七录一卷
   佚
 晋书杜夷传兄崧字行高大志节惠帝时俗多浮伪
 著杜子春秋以刺之
皇甫氏(谧/)玄晏春秋
  隋志三卷
   佚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0a 页 WYG0680-0557a.png
臧氏(严/)栖凤春秋
  隋志五卷
   佚
 胡应麟曰栖凤盖以配获麟可笑也
王氏(道彦/)百官春秋(或作王道秀/)
  隋志五十卷(唐志十三卷又宋百官春秋六卷/)
   佚
    按初学记引百官春秋文云大驾公卿奉引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0b 页 WYG0680-0557b.png
    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
亡名氏兵春秋
  汉志三篇
   佚
李氏(筌/)阃外春秋
  唐志十卷
   佚
 陈振孙曰唐少室山布衣李筌撰起周武王胜殷止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1a 页 WYG0680-0557c.png
 唐太宗擒窦建德明君良将战争攻取之事天宝二
 年上之
辛氏(邕之/)博阳春秋
   佚
    右见胡元礼经籍会通
亡名氏幼老春秋
   阙
    按幼老春秋纪靖康之乱而作未详撰人姓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1b 页 WYG0680-0557d.png
    氏载徐梦莘北盟会编
刘氏(向/)新国语
  汉志五十四篇
   佚
 汉书志注刘向分国语
孔氏(衍/)春秋时国语
  唐志十卷
   佚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2a 页 WYG0680-0558a.png
春秋后国语
  唐志十卷
   佚
 刘知几曰孔衍以战国策所书未为尽善乃引太史
 公所记参其异同删彼二家聚为一录号为春秋后
 语除二周及宋卫中山所留者七国而已始自秦孝
 公终于楚汉之际比于春秋亦尽二百四十馀年行
 事始衍撰春秋时国语复撰春秋后语勒成二书各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2b 页 WYG0680-0558b.png
 为十卷今行世者惟后语存焉
 杨宗吾曰宋乾道中南诏使者见广南人言其国有
 五经广注春秋后语
王氏(柏/)续国语
  四十卷
   佚
 柏自序曰昆仑旁薄之广大前瞻后际之无穷宇宙
 之间人之所以灵于万物者以至理独会于此心可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3a 页 WYG0680-0558c.png
 以知来而藏往可以原始而反终也天开文明河图
 斯出圣心默契画卦造书而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传于世后一千八百六十有馀年吾夫子秉道统之
 传任述作之责咸黜旧闻断自唐虞而已夫子岂不
 欲备上古之淳风考制作之本始探幽赜而昭阳德
 也顾其荒诞鄙野庞杂淆乱或讹其旨或失其传非
 可以立人极阐世教为万世帝王之法程于是因民
 心之感以正其情删诗者所以导其和也因治世之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3b 页 WYG0680-0558d.png
 事以达其道定书者所以立其教也因民用之疑以
 极其变系易者开物之书也因乱世之事以悼其失
 作春秋者立法之书也天地忽否吾道荆榛诗书厄
 于秦楚烈焰之中汉之儒者不能追亡补逸以足百
 篇之义乃过用其心于百篇之表矜功衒博诡圣诬
 经如画鬼神诳惑群愚而莫能證其形似大抵翻空
 者易奇覈实者难工异哉太史公之为书也唐虞之
 上增加三帝曰黄帝曰颛顼曰帝喾论其世次纪其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4a 页 WYG0680-0559a.png
 风绩惊骇学者以吾夫子之未及知也吁学至于吾
 夫子而止夫子之所不书太史公何从而知之缺其
 所不知不害其为学夫子也至我本朝苏黄门始曰
 太史公浅近而不学疏略而轻信朱子屡称此言最
 中其病及观黄门之古史又上极于三皇以伏羲神
 农黄帝充之若与大传同以少昊颛顼帝喾唐虞谓
 之五帝终与大传异其轻信何躬自蹈之乎尧舜吾
 知其为帝也禹汤文武吾知其为王也皋夔稷契伊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4b 页 WYG0680-0559b.png
 傅周召吾知其为贤也吾何从而知之以吾夫子之
 书而知之也夫子圣人也前圣之相传至吾夫子而
 止后学之取信亦至吾夫子而止于吾夫子而止于
 我夫子不得取吾信乌乎取吾信唐虞之上三皇五
 帝之有无离合吾不得而信也出于吾夫子之言吾
 之所信也其或出于诸子百家之书非吾之所敢信
 也虽百篇之义固不得而追补然其大经大法巍乎
 粲然如日月五星之丽乎天未见其不足也千载之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5a 页 WYG0680-0559c.png
 下犹未闻有法而行之者以追帝王之馀风尚何求
 于茫茫不可致诘之外哉春秋之书吾夫子之亲笔
 也其人可信也其时可近也传之者失夫子之意多
 矣曾不是之求乃舍近而求之远弃实而求之虚何
 耶天地之内一日之间事如沙尘何可胜纪大者无
 出于三纲五常而至微者亦皆有理三代既远自汉
 而下其见于史者十有七不过存一二于百千万亿
 之中而学者犹罕能尽观而遍考也我朝治平间先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5b 页 WYG0680-0559d.png
 正司马公奉旨编成资治通鉴合一千三百六十二
 年之事为二百九十四卷君臣出治之本天人相与
 之际规谏之从违刑政之得失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采摭刊削井然有条最为三代以下甚盛之书也文
 公朱先生以之编通鉴纲目五十有九卷大书为纲
 分注为目纲仿春秋目仿左传踵编年之成文还策
 书之旧制门人李方子为后语精覈明畅发挥本旨
 羽翼麟经殆无馀蕴仆尝闻朱子曰左氏于春秋依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6a 页 WYG0680-0560a.png
 经以作传复为国语二十一篇国别事殊或越数十
 年而遂其事盖亦近书体以相错综云示以建安袁
 公枢为本末其部居门目始终离合之间又皆曲有
 微意其错综温公之书亦国语之流矣于是考国语
 之为书始于周穆王终于周定王凡四百八十有馀
 年止八国之书合一百八十有二章唐之柳宗元乃
 以国语文胜而言庞好怪而反伦学者溺其文必信
 其实是圣人之道翳也遂作非国语六十七篇以望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6b 页 WYG0680-0560b.png
 乎世者愈狭而求相于吕化光岂不愚哉司马公曰
 国语所载皆国家大节兴亡之本宗元岂足以望古
 君子藩篱妄著一书以非之宋秦公尝叙之曰自魏
 晋以后书录所题皆曰春秋外传国语是则左传为
 内国语为外二书相副以大成业凡事详于内者略
 于外备于外者简于内先儒亦以为然以是知左传
 国语不可偏废袁公本末之书历年几两倍于国语
 而不过二百三十八章或者疑其太简且病于无所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7a 页 WYG0680-0560c.png
 发明然时益近而事益多此势之所必至事益多而
 词益少此可以见其笔力之精也不观其博则不知
 其精不知其精则不切于用为士者以万物皆备之
 身而不以古今自任不以经纶自期者亦自遏其躬
 而已仆因考通鉴之初语即外传之终语也以是知
 司马公之意未尝不拳拳于外传于是分门约语附
 诸儒之论辨编为续国语凡若干卷合若干章以备
 一家之支流馀裔窃尝疑之左传国语文气不同未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7b 页 WYG0680-0560d.png
 必出于一人之手左传之文浮国语之文质浮者近
 于诬质者近于冗左传多详事情国语多陈制度然
 重见者亦少虽间有之而详略且异若故相避然此
 可疑者一也见于春秋者犹有一百二十四国今国
 语止列其八他皆不足取乎况陈宋卫秦皆大国也
 亦无一语之可纪何耶此可疑者二也齐之内政不
 见于经而出于管子先儒皆以为非管仲书疑战国
 之士伪为之岂有七百馀年之齐别无他语独删节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8a 页 WYG0680-0561a.png
 此书乎此可疑者三也汉兴之初亦以周之旧典礼
 经废坠影灭诸儒幸得其传皆欣然存之而不疑司
 马公已定为列国之旧史矣非左氏之文也尝闻诸
 国各有史而不相知秦并六国始尽得之往往私相
 传录皆非全书左氏文之而为传国语疑未经穿凿
 者秦其本国也宋卫非秦所灭所以独无欤自入通
 鉴以来周止亡国之语耳非可续也魏赵韩分晋而
 晋语亡田和篡齐而齐语亡越已灭吴楚复灭越灭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8b 页 WYG0680-0561b.png
 鲁韩灭郑齐灭宋故国所存惟楚而已吁中原礼义
 之国帝王声教文物之地俱已丘墟虽秦楚亦未几
 而亡矣此天地之大变古今之奇祸也乌在其为可
 续哉虽然仆之所续者书也非续其国也诚以国言
 之鲁固亡矣而有不亡者存以吾夫子之圣亘万世
 而不可磨灭门人子孙班班于后世远夷暴君亦莫
 不款谒致敬至今犹然虽周公伯禽之封国实成汤
 微子之苗裔也遂以续鲁语为首上以黜夫子之所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9a 页 WYG0680-0561c.png
 不取下以续夫子之所传续鲁语者亦所以续宋语
 也又以之补袁公本未备云
顾氏(起经/)续汲冢师春
  一卷
   佚
王氏(通/)元经
  通考十五卷(今止十卷/)
   存
卷二百七十七 第 19b 页 WYG0680-0561d.png
 通自述曰修元经以断南北之疑董常问元经之帝
 魏何也子曰乱离瘼矣吾谁适归天地有奉生民有
 庇且居先王之国爱先王之道子先王之民矣谓之
 何哉子曰元经之专断盖禀乎天命吾安敢至之哉
 杜淹曰元经五十篇列为十五卷
 薛收序曰元经始晋惠帝终陈亡凡三百年盖闻夫
 子曰春秋一国之书也以天下有国而王室不尊乎
 故约诸侯以尊王政以明天命之未改元经天下之
卷二百七十七 第 20a 页 WYG0680-0562a.png
 书也以无定国而帝位不明乎徵天命以正帝位以
 明神器之有归又曰春秋抗王而尊鲁其以周之所
 存乎元经抗帝以尊中国其以天命之所归乎然帝
 衰于太熙故元经首此振起之也中国盛乎皇始故
 元经挈名以正其实呜呼天下无赏罚三百载圣人
 在下则追书褒贬以代其赏罚斯周公典礼使后王
 常存而行焉仲尼笔削使后儒常职而述焉收受经
 于夫子何足以究其潭奥辄为传解发明师训之一
卷二百七十七 第 20b 页 WYG0680-0562b.png
 二云
 中兴书目元经薛氏传十五卷阮逸学始于晋终于
 陈如春秋经传之体疑此非通本书
 晁公武曰隋王通撰唐薛收传皇朝阮逸学起晋惠
 帝太熙元年终于陈亡予从兄子逸仕安康尝得其
 本归而示四父四父读至帝问蛙鸣哂其陋曰六籍
 奴婢之言不为过按崇文无其目疑逸依托为之
 陈振孙曰按河汾王氏诸书自中说之外皆唐艺文
卷二百七十七 第 21a 页 WYG0680-0562c.png
 志所无其传出阮逸或云皆逸伪作也今考唐神尧
 讳渊其祖景皇讳虎故晋书戴渊石虎皆以字行薛
 收唐人于传称戴若思石季龙宜也元经作于隋世
 而大兴四年亦书曰若思何哉意逸之心劳日拙自不
 能掩耶此书始得于莆田才三卷止晋成帝后从石
 林叶氏得全本录成之
 王应麟曰元经五十篇列为十五卷自获麟后历秦
 汉至后魏著纪年之书始以晋系正统自刘宋立国
卷二百七十七 第 21b 页 WYG0680-0562d.png
 始进魏于经而南北并列终也遂黜齐而进魏
薛氏(收/)元经传
  十卷
   存
阮氏(逸/)元经注
  十卷
   存
王氏(祎/)拟春秋文辞
卷二百七十七 第 22a 页 WYG0680-0563a.png
  十首
   存(集止七首/)
 祎自序曰春秋之世王室之告谕列国之往来专尚
 乎修辞故闵马父谓文辞以行礼而仲尼谓非文辞
 不为功观乎左氏内外传所载凡其为辞皆从容委
 曲而意已独至盖是时圣人馀泽未远涵养之久故
 辞气不迫非后世专学言语者比也祎之少也喜攻
 言语之学间尝拟为当时之辞若干首顾其辞气卑
卷二百七十七 第 22b 页 WYG0680-0563b.png
 薄岂能庶几乎古人徒以志学古之意焉耳
王氏(世贞/)左逸
  一卷
   存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