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六 第 1a 页 WYG0679-058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九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二十九/)
吴氏(师道/)春秋胡氏传附辨杂说(吴渊颖集作补说/)
十二卷
未见
师道自序曰读春秋者必自三传始甚矣三传之不
经义考卷一百九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二十九/)
吴氏(师道/)春秋胡氏传附辨杂说(吴渊颖集作补说/)
十二卷
未见
师道自序曰读春秋者必自三传始甚矣三传之不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b 页 WYG0679-0584d.png
可尽信也公谷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
尽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说者
谓三子皆口传授之学者乃著竹帛而题之以其师
之目本皆不谬而滥说往往附益其中其信然欤前
儒固守其说啖赵氏以来始有所去取折衷至宋而
二孙二刘苏许吕氏各称名家槩不能无异于三传
至河南程夫子教人读是书以传为案经为断推明
圣人经世之法而于大义尝发其端中更王氏以私
尽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说者
谓三子皆口传授之学者乃著竹帛而题之以其师
之目本皆不谬而滥说往往附益其中其信然欤前
儒固守其说啖赵氏以来始有所去取折衷至宋而
二孙二刘苏许吕氏各称名家槩不能无异于三传
至河南程夫子教人读是书以传为案经为断推明
圣人经世之法而于大义尝发其端中更王氏以私
卷一百九十六 第 2a 页 WYG0679-0585a.png
意废格咸所愤叹胡文定公当绍兴中专进读是经
大纲本孟子微辞祖程氏根据正矣自谓事按左氏
义取公谷之精传有乖缪则弃而信经又谓左氏博
通诸史叙事使人见本末传说既久寖失本真要在
详考而精择之可谓通而不固者也然自今观之信
经弃传者殊少眩惑于左氏者尚多未免迂经旨以
从纪载之误不得已而閒采诸家意虽近厚而不自
知其失也若其愤王氏废经之害闵衰世而忧弱主
大纲本孟子微辞祖程氏根据正矣自谓事按左氏
义取公谷之精传有乖缪则弃而信经又谓左氏博
通诸史叙事使人见本末传说既久寖失本真要在
详考而精择之可谓通而不固者也然自今观之信
经弃传者殊少眩惑于左氏者尚多未免迂经旨以
从纪载之误不得已而閒采诸家意虽近厚而不自
知其失也若其愤王氏废经之害闵衰世而忧弱主
卷一百九十六 第 2b 页 WYG0679-0585b.png
因说以寓谏讽故其为言或劲而微过激而小不平
其他义之不足以示劝戒者多阙勿论大要以尊君
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为主则不可訾
也故子朱子之论谓其以义理穿凿夫曰穿凿则不
可谓之义理盖义理正而事情未必然故曰以义理
穿凿耳且朱子考订诸经略备独春秋一字弗之及
尝恨不见国史终莫知圣人笔削之旨又曰已与圣
人神交心契然后可断其书吁国史岂复可见圣人
其他义之不足以示劝戒者多阙勿论大要以尊君
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为主则不可訾
也故子朱子之论谓其以义理穿凿夫曰穿凿则不
可谓之义理盖义理正而事情未必然故曰以义理
穿凿耳且朱子考订诸经略备独春秋一字弗之及
尝恨不见国史终莫知圣人笔削之旨又曰已与圣
人神交心契然后可断其书吁国史岂复可见圣人
卷一百九十六 第 3a 页 WYG0679-0585c.png
如天天岂易知盖有测焉而偶合者矣朱子虽不满
于胡氏而终许其大义之正则谈春秋而舍胡氏未
有不失焉者也方今设科表章与三传并学者宗之
宜矣而议者犹或病之间尝反覆诵咏辄以所未安
者疏而辨之其或事义足相发明者附以见焉虽冒
昧不韪而庶几察于胡之大意因以识陋 疑将质
之当世通经之士验诸他日进学之工愿为是书忠
臣而异于谗贼者是则区区之志也
于胡氏而终许其大义之正则谈春秋而舍胡氏未
有不失焉者也方今设科表章与三传并学者宗之
宜矣而议者犹或病之间尝反覆诵咏辄以所未安
者疏而辨之其或事义足相发明者附以见焉虽冒
昧不韪而庶几察于胡之大意因以识陋 疑将质
之当世通经之士验诸他日进学之工愿为是书忠
臣而异于谗贼者是则区区之志也
卷一百九十六 第 3b 页 WYG0679-0585d.png
吴莱序曰春秋之学自近世本河南程氏程氏有春秋
传序而传未完武夷胡公安国盖又特出于程门之
后而私淑艾之故今胡传多与程说相为出入吾固
知胡氏之传春秋本程氏学也然而隐桓之际训释
颇详襄昭以降遗漏甚众又况光尧南渡而胡氏以
经筵进讲至于王业偏安父雠未报则犹或未免乎
矫枉而过正也宗人正传间者尝读胡传乃因传说
之未备从而补之此仍有益于学者曩予尝论春秋
传序而传未完武夷胡公安国盖又特出于程门之
后而私淑艾之故今胡传多与程说相为出入吾固
知胡氏之传春秋本程氏学也然而隐桓之际训释
颇详襄昭以降遗漏甚众又况光尧南渡而胡氏以
经筵进讲至于王业偏安父雠未报则犹或未免乎
矫枉而过正也宗人正传间者尝读胡传乃因传说
之未备从而补之此仍有益于学者曩予尝论春秋
卷一百九十六 第 4a 页 WYG0679-0586a.png
之大凡欲以发明胡传之一二而正传先之故敢私
序其说于正传所论次之后曰夫春秋者鲁史耳自
鲁史而为春秋则春秋乃史外传心之要典而特为
圣人命德讨罪之书矣然自唐虞以来典礼教化有
人心感发之妙爵赏刑罚有政事劝惩之严伯夷之
降典播刑皋陶之明刑弼教何莫而非此道也惜乎
春秋之世文武周公之旧典礼经曾不复赫然振起
于天下而天下公侯五等之国亦莫能考礼正刑一
序其说于正传所论次之后曰夫春秋者鲁史耳自
鲁史而为春秋则春秋乃史外传心之要典而特为
圣人命德讨罪之书矣然自唐虞以来典礼教化有
人心感发之妙爵赏刑罚有政事劝惩之严伯夷之
降典播刑皋陶之明刑弼教何莫而非此道也惜乎
春秋之世文武周公之旧典礼经曾不复赫然振起
于天下而天下公侯五等之国亦莫能考礼正刑一
卷一百九十六 第 4b 页 WYG0679-0586b.png
德以尊事天子惟吾圣人盖有聪明睿知之德而无
其位于是独持其命德讨罪之笔而欲以定天下之
邪正也正也吾赏焉而赏非私与邪也吾罚焉而罚
非私怒此其阳舒阴惨举直错枉之閒先后有伦众
体有要是谓经制持循准的不容少紊人情之轻重
不同世故之治乱亦异是谓权义游移前却必得其
宜要之尧舜文武之治未坠于地而吾圣人所以务
尽其祖述宪章之道者至矣实圣人时中之大法也
其位于是独持其命德讨罪之笔而欲以定天下之
邪正也正也吾赏焉而赏非私与邪也吾罚焉而罚
非私怒此其阳舒阴惨举直错枉之閒先后有伦众
体有要是谓经制持循准的不容少紊人情之轻重
不同世故之治乱亦异是谓权义游移前却必得其
宜要之尧舜文武之治未坠于地而吾圣人所以务
尽其祖述宪章之道者至矣实圣人时中之大法也
卷一百九十六 第 5a 页 WYG0679-0586c.png
夫然故春秋圣人之法书世之学者犹议法之吏惟
其知圣人之道揆而宅心忠恕然后可以通圣人之
法守而立说坦夷虽然学者徒以其一曲支离浅中
狭量之资求之未易以及此也或曰春秋新王圣人
因之粉饰太平而多褒至治之世曾无奸暴之俗而
惟以德化者也或曰春秋衰世圣人且以为举国不
可胜诛而多贬始乱之俗虽以微小之罪而必举其
法者也是故舒之而遂纵者陵迟废弛无法而益乱
其知圣人之道揆而宅心忠恕然后可以通圣人之
法守而立说坦夷虽然学者徒以其一曲支离浅中
狭量之资求之未易以及此也或曰春秋新王圣人
因之粉饰太平而多褒至治之世曾无奸暴之俗而
惟以德化者也或曰春秋衰世圣人且以为举国不
可胜诛而多贬始乱之俗虽以微小之罪而必举其
法者也是故舒之而遂纵者陵迟废弛无法而益乱
卷一百九十六 第 5b 页 WYG0679-0586d.png
操之而愈亟者烦苛刻戾得不至于秦人恃法而寖
滥乎呜呼二或之论诚非所以识吾圣人时中体道
之大权者矣又将何以穷经而致用哉自王安石以
丞相说经春秋乃废诋不用世之学者往往多自为
说至于意有穿凿巧为傅会分裂圣人大体乖异先
儒成说漫有精义至当之论一说之外不知其复有
一说也盖惟程氏为能通乎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
范又无完书世之盛行胡传而已胡传本乎程氏之
滥乎呜呼二或之论诚非所以识吾圣人时中体道
之大权者矣又将何以穷经而致用哉自王安石以
丞相说经春秋乃废诋不用世之学者往往多自为
说至于意有穿凿巧为傅会分裂圣人大体乖异先
儒成说漫有精义至当之论一说之外不知其复有
一说也盖惟程氏为能通乎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
范又无完书世之盛行胡传而已胡传本乎程氏之
卷一百九十六 第 6a 页 WYG0679-0587a.png
学程氏之学又信乎圣人时中之大法也然而犹有
所未备者焉今也正传乃从而补之诚是也正传其
真议法之吏哉虽然前王之律昭然甚明后王之令
纷然杂出宏纲大旨既无其统微辞碎义盖浩乎多
若参商矛盾之不相合者吾益惧焉卒以待吾正传
而后定也昔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善哉
言乎学者又当自是而求之此其必有合于春秋者
所未备者焉今也正传乃从而补之诚是也正传其
真议法之吏哉虽然前王之律昭然甚明后王之令
纷然杂出宏纲大旨既无其统微辞碎义盖浩乎多
若参商矛盾之不相合者吾益惧焉卒以待吾正传
而后定也昔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善哉
言乎学者又当自是而求之此其必有合于春秋者
卷一百九十六 第 6b 页 WYG0679-0587b.png
矣
吴氏(莱/)春秋传授谱
一卷
未见
莱自序曰春秋之道本于一离为三家之传又析而
为数十百家之学学日夥传日凿道益散天下后世
岂或不有全经乎亦在其人而已矣自孔子没七十
子言人人殊公谷自谓本之子夏最先出左氏又谓
吴氏(莱/)春秋传授谱
一卷
未见
莱自序曰春秋之道本于一离为三家之传又析而
为数十百家之学学日夥传日凿道益散天下后世
岂或不有全经乎亦在其人而已矣自孔子没七十
子言人人殊公谷自谓本之子夏最先出左氏又谓
卷一百九十六 第 7a 页 WYG0679-0587c.png
古学宜立诸老生从史文传口说递相授受彼此若
矛盾然自是学一变主公羊者何休主谷梁者范宁
主左氏者服虔杜元凯或抒己意或博采众家盖累
数十万言自是学再变公谷微左氏乃孤行不绝说
者曾不求决于传遂专意于训诂江左则元凯河洛
则虔自是学三变间有一二欲考三家之短长列朱
墨之同异力破前代专门之学以求复于先圣人义
理之极致咸曰唐啖赵氏自是学四变呜呼言春秋
矛盾然自是学一变主公羊者何休主谷梁者范宁
主左氏者服虔杜元凯或抒己意或博采众家盖累
数十万言自是学再变公谷微左氏乃孤行不绝说
者曾不求决于传遂专意于训诂江左则元凯河洛
则虔自是学三变间有一二欲考三家之短长列朱
墨之同异力破前代专门之学以求复于先圣人义
理之极致咸曰唐啖赵氏自是学四变呜呼言春秋
卷一百九十六 第 7b 页 WYG0679-0587d.png
者至于四变可以少定矣予尝观汉初传公羊者先
显自胡母子都而下得二十四人次传谷梁自申培
公而下得十五人左氏本于国师刘歆未立博士故
传之尚少而东汉为盛东汉以降学者分散师说离
析非徒舍经而任传甚则背传而从训诂哓哓让咋
靡然趋下夫学本非不同本非不一而末异乃若是
此其欲抱十二公之遗经悲千古之绝学发明三家
之传而去取之者谁欤然予悉得而谱是者四变之
显自胡母子都而下得二十四人次传谷梁自申培
公而下得十五人左氏本于国师刘歆未立博士故
传之尚少而东汉为盛东汉以降学者分散师说离
析非徒舍经而任传甚则背传而从训诂哓哓让咋
靡然趋下夫学本非不同本非不一而末异乃若是
此其欲抱十二公之遗经悲千古之绝学发明三家
之传而去取之者谁欤然予悉得而谱是者四变之
卷一百九十六 第 8a 页 WYG0679-0588a.png
极也四变之极必有能反其初者唐啖赵氏盖尝有
是志矣继之者又谁欤古之人不云乎东海西海有
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
此心同此理同也自其此心此理而谂之古之人有
与予同者乎不同者乎同者然乎不同者然乎此其
没世而无闻者多矣显焉者谱于此也盖昔唐韦表
微曾著九经师授之谱且以讥学者之无师呜呼人
师难逢经师易遇然今经师犹有不可得而遽见者
是志矣继之者又谁欤古之人不云乎东海西海有
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
此心同此理同也自其此心此理而谂之古之人有
与予同者乎不同者乎同者然乎不同者然乎此其
没世而无闻者多矣显焉者谱于此也盖昔唐韦表
微曾著九经师授之谱且以讥学者之无师呜呼人
师难逢经师易遇然今经师犹有不可得而遽见者
卷一百九十六 第 8b 页 WYG0679-0588b.png
矣则吾是谱之作又岂徒在表微之后乎
春秋世变图
二卷
未见
莱自序曰古之言春秋者自汉至今亡虑数十百家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以理断之而已犹未足究当
世盛衰离合之变而权之者也虽然孔子尝论之矣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然后诸侯
春秋世变图
二卷
未见
莱自序曰古之言春秋者自汉至今亡虑数十百家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以理断之而已犹未足究当
世盛衰离合之变而权之者也虽然孔子尝论之矣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然后诸侯
卷一百九十六 第 9a 页 WYG0679-0588c.png
大夫得以专而用焉逆理愈甚则其失之世数愈速
此非通论天下之势也春秋之势也然而欲论春秋
之理者不外此矣公羊子盖深有得于理势之相须
且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而汉之学者
特昧昧焉乃设孔子高曾祖父之三世以制所见所
闻所传闻之治乱春秋非孔子家牒也特以是究当
世盛衰离合之变而权之者也盖昔陈恒之弑君孔
子请讨之左氏记其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
此非通论天下之势也春秋之势也然而欲论春秋
之理者不外此矣公羊子盖深有得于理势之相须
且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而汉之学者
特昧昧焉乃设孔子高曾祖父之三世以制所见所
闻所传闻之治乱春秋非孔子家牒也特以是究当
世盛衰离合之变而权之者也盖昔陈恒之弑君孔
子请讨之左氏记其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
卷一百九十六 第 9b 页 WYG0679-0588d.png
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程子非之盖谓孔子
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乃率与国
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之馀事耳岂计鲁人
之众寡哉夫以理言鲁为齐弱久矣孔子非不知鲁
之未必胜也务明君臣之大义以讨天下弑逆之大
恶因是足以正之周其复兴乎若以势言周室衰矣
晋霸微矣鲁又弱国也陈氏世掌齐政民私其德处
此人伦之大变天理之所不容于是举吾全鲁以继
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乃率与国
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之馀事耳岂计鲁人
之众寡哉夫以理言鲁为齐弱久矣孔子非不知鲁
之未必胜也务明君臣之大义以讨天下弑逆之大
恶因是足以正之周其复兴乎若以势言周室衰矣
晋霸微矣鲁又弱国也陈氏世掌齐政民私其德处
此人伦之大变天理之所不容于是举吾全鲁以继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0a 页 WYG0679-0589a.png
之齐之罪人斯得矣是故弑君之贼法所必讨者正
也专国之奸势亦有所未易讨者然必有以权之者
也人孰不曰事求可功求成是取必于智谋之末也
圣人不如是也呜呼自王政之不纲而后有霸自霸
图之无统而后无霸人情事变虽未尝出于一定惟
理则无有不定此古之学春秋者所以率论理而不
论势也自今观之天下之势在是春秋之理则亦随
其势之所在者而见之春秋之初世去西周未远王
也专国之奸势亦有所未易讨者然必有以权之者
也人孰不曰事求可功求成是取必于智谋之末也
圣人不如是也呜呼自王政之不纲而后有霸自霸
图之无统而后无霸人情事变虽未尝出于一定惟
理则无有不定此古之学春秋者所以率论理而不
论势也自今观之天下之势在是春秋之理则亦随
其势之所在者而见之春秋之初世去西周未远王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0b 页 WYG0679-0589b.png
室犹欲自用焉不及中世齐晋二霸相继而起则霸
主从而托之耳至其末年王不王霸不霸夷狄弄兵
大夫专政是战国之萌也而世变亦于是乎极公羊
子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盖深有得于理
势之相须者此也汉之学者且曰隐桓远矣孔子则
立乎定哀之閒耳远者乱近者治圣人所以成一王
之法也此岂求其说不得而强为此论者哉又幸因
其有是而后世得以推其当世盛衰离合之变与夫
主从而托之耳至其末年王不王霸不霸夷狄弄兵
大夫专政是战国之萌也而世变亦于是乎极公羊
子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盖深有得于理
势之相须者此也汉之学者且曰隐桓远矣孔子则
立乎定哀之閒耳远者乱近者治圣人所以成一王
之法也此岂求其说不得而强为此论者哉又幸因
其有是而后世得以推其当世盛衰离合之变与夫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1a 页 WYG0679-0589c.png
圣人之权者先儒盖曰有隐桓庄闵僖之春秋有文
宣成之春秋有襄昭定哀之春秋此三者岂非公羊
子之遗说哉然则予之所以图是者非私见也非凿
说也公羊子意也孔子意也
宋濂作碑曰先生取春秋传五十馀家各随言而逆
其意一以理折衷之譬如法家奏谳傅逮爰书既得
其情而曲直真伪无所隐至若繁露释例纂例辨疑
微旨折衷权衡意林通旨之类皆有论著别如春秋
宣成之春秋有襄昭定哀之春秋此三者岂非公羊
子之遗说哉然则予之所以图是者非私见也非凿
说也公羊子意也孔子意也
宋濂作碑曰先生取春秋传五十馀家各随言而逆
其意一以理折衷之譬如法家奏谳傅逮爰书既得
其情而曲直真伪无所隐至若繁露释例纂例辨疑
微旨折衷权衡意林通旨之类皆有论著别如春秋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1b 页 WYG0679-0589d.png
经说胡氏传考误未完
吴氏(仪/)春秋稗传
未见
春秋类编
未见
春秋五传论辨
未见
宋濂曰金溪吴先生仪明善登乡先达虞文靖公之
吴氏(仪/)春秋稗传
未见
春秋类编
未见
春秋五传论辨
未见
宋濂曰金溪吴先生仪明善登乡先达虞文靖公之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2a 页 WYG0679-0590a.png
门博极群书至正丙申举于乡会海内兵起无意北
上下帷讲授凡所敷绎皆五经奥义不拘泥于笺记
而大旨自畅晚尤专心于春秋且谓圣人之经一而
诸家异传大道榛塞职此之由乃著三书曰稗传曰
类编曰五传论辨辞义严密多先儒所未言
黄虞稷曰明善金溪人时称为东吴先生伯宗之父
也
黄氏(泽/)春秋旨要
上下帷讲授凡所敷绎皆五经奥义不拘泥于笺记
而大旨自畅晚尤专心于春秋且谓圣人之经一而
诸家异传大道榛塞职此之由乃著三书曰稗传曰
类编曰五传论辨辞义严密多先儒所未言
黄虞稷曰明善金溪人时称为东吴先生伯宗之父
也
黄氏(泽/)春秋旨要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2b 页 WYG0679-0590b.png
佚
三传义例考
佚
春秋笔削本旨
佚
春秋诸侯取女立子通考
佚
赵汸状曰先生于春秋以事实为先以通书法为主
三传义例考
佚
春秋笔削本旨
佚
春秋诸侯取女立子通考
佚
赵汸状曰先生于春秋以事实为先以通书法为主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3a 页 WYG0679-0590c.png
其大要则在考核三传以求向上之工而其脉络则
尽在左传作三传义例考以为春秋有鲁史书法有
圣人书法而近代乃有夏时冠周月之说是史法与
圣法俱失也作元年春王正月辨又以为说春秋有
实义有虚辞不舍史以论事不离传以求经不纯以
褒贬泥圣人酌时宜以取中此实义也贵王贱霸尊
君卑臣内夏外夷皆古今通义然人自为学家自为
书而春秋讫无定论故一切断以虚辞作笔削本旨
尽在左传作三传义例考以为春秋有鲁史书法有
圣人书法而近代乃有夏时冠周月之说是史法与
圣法俱失也作元年春王正月辨又以为说春秋有
实义有虚辞不舍史以论事不离传以求经不纯以
褒贬泥圣人酌时宜以取中此实义也贵王贱霸尊
君卑臣内夏外夷皆古今通义然人自为学家自为
书而春秋讫无定论故一切断以虚辞作笔削本旨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3b 页 WYG0679-0590d.png
又作诸侯取女立子通考鲁隐不书即位义殷周诸
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作邱甲辨凡如是
者十馀通以明古今礼俗不同见虚辞说经之无益
尝曰说春秋须先识圣人气象则一切刻削烦碎之
说自然退听矣其但以为实录而已者则春秋乃一
直史可修亦未为知圣人也又以鲁史记事之法实
有周公遗制与他国不同观韩宣子之言可见圣人
因鲁史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则
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作邱甲辨凡如是
者十馀通以明古今礼俗不同见虚辞说经之无益
尝曰说春秋须先识圣人气象则一切刻削烦碎之
说自然退听矣其但以为实录而已者则春秋乃一
直史可修亦未为知圣人也又以鲁史记事之法实
有周公遗制与他国不同观韩宣子之言可见圣人
因鲁史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则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4a 页 WYG0679-0591a.png
必有与史法大异者然曰其文则史是经固不出于
史也今鲁史旧文亦不可复见故子朱子以为不知
孰为圣人所笔孰为圣人所削而春秋书法亦为历
世不通之义矣乃作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
方而其全解则未尝脱稿以示人也
卓尔康曰先生以近代理明义精之学用汉儒博物考
古之功其见于师说者足参圣旨先得我心惜乎不
睹全书微旨未畅
史也今鲁史旧文亦不可复见故子朱子以为不知
孰为圣人所笔孰为圣人所削而春秋书法亦为历
世不通之义矣乃作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
方而其全解则未尝脱稿以示人也
卓尔康曰先生以近代理明义精之学用汉儒博物考
古之功其见于师说者足参圣旨先得我心惜乎不
睹全书微旨未畅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4b 页 WYG0679-0591b.png
王氏(元杰/)春秋谳义
十二卷
存
干文传序曰圣人达天德而语王道春秋为万世立
王法敦典庸礼命德讨罪本原于天其用则王者之
事也周德既衰王者弗克若天人欲横流纲沦法斁
乱亦极矣夫子生于斯时慨圣王之不作虑斯道之
将坠岂不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于是假鲁史以
十二卷
存
干文传序曰圣人达天德而语王道春秋为万世立
王法敦典庸礼命德讨罪本原于天其用则王者之
事也周德既衰王者弗克若天人欲横流纲沦法斁
乱亦极矣夫子生于斯时慨圣王之不作虑斯道之
将坠岂不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于是假鲁史以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5a 页 WYG0679-0591c.png
修春秋示褒贬以寓王法其义则总摄万事大本始
于尊王盖尊卑之分明纲常之道立然后有以定其
是非而不舛春秋者王道之日月也曲礼隳臣下僭
春秋定尊卑而王道明春秋者王道之权衡也刑罚
滥法度差春秋明贵贱而臣道立易曰天尊地卑乾
坤定矣高卑以陈贵贱位矣经书元年加王于正圣
人系易之始辞作经之大法也故其词约而深其旨
微而远深有不言之意微有不形之道圣人之心见
于尊王盖尊卑之分明纲常之道立然后有以定其
是非而不舛春秋者王道之日月也曲礼隳臣下僭
春秋定尊卑而王道明春秋者王道之权衡也刑罚
滥法度差春秋明贵贱而臣道立易曰天尊地卑乾
坤定矣高卑以陈贵贱位矣经书元年加王于正圣
人系易之始辞作经之大法也故其词约而深其旨
微而远深有不言之意微有不形之道圣人之心见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5b 页 WYG0679-0591d.png
于经犹元气之妙赋于物大而化之之谓也于一草
一木以求化工之神于一语一言以窥圣人之用亦
云难矣然圣人行事本于心事有万变之不同理无
万殊之或异大公至正之道贯万事于一心百王异
世而同心万象异形而同体圣人赞易以尽事物之
变其理一也作春秋以行法度之权著其事也文王
作易于殷世之末夫子作春秋于周德之衰有其理
则有其事体用一原也有其事则有其理显微无间
一木以求化工之神于一语一言以窥圣人之用亦
云难矣然圣人行事本于心事有万变之不同理无
万殊之或异大公至正之道贯万事于一心百王异
世而同心万象异形而同体圣人赞易以尽事物之
变其理一也作春秋以行法度之权著其事也文王
作易于殷世之末夫子作春秋于周德之衰有其理
则有其事体用一原也有其事则有其理显微无间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6a 页 WYG0679-0592a.png
也由辞以达理因理以见事天下之变故尽矣前乎
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百世之未来此理此心未尝
外于语言文字閒也河洛二程紫阳朱子续正学于
千载之上易礼诗书俱著训辞独于是经未闻著释
中吴王元杰子英氏家世业儒有志经学考求易经
本义诗传训辞礼经制度四书集注集义语录紫阳
宗旨凡释经引證之言师友讲明之论其有发明春
秋之旨者具载本经證以胡氏释词目曰春秋谳义
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百世之未来此理此心未尝
外于语言文字閒也河洛二程紫阳朱子续正学于
千载之上易礼诗书俱著训辞独于是经未闻著释
中吴王元杰子英氏家世业儒有志经学考求易经
本义诗传训辞礼经制度四书集注集义语录紫阳
宗旨凡释经引證之言师友讲明之论其有发明春
秋之旨者具载本经證以胡氏释词目曰春秋谳义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6b 页 WYG0679-0592b.png
旁搜取證竭虑穷思甫及成书几二十载学者引而
伸之触类而长之则知圣经贤传并行而不悖矣若
夫天人相与之言古今事物之变微辞奥义何敢仰
窥圣人之精微其馀尊君父之大伦正人心之大义
典章法度之正是非善恶之公举而措之未必无涓
埃之助云尔
黄虞稷曰元杰字子英吴江人至正间领荐值兵兴
不复仕教授于乡
伸之触类而长之则知圣经贤传并行而不悖矣若
夫天人相与之言古今事物之变微辞奥义何敢仰
窥圣人之精微其馀尊君父之大伦正人心之大义
典章法度之正是非善恶之公举而措之未必无涓
埃之助云尔
黄虞稷曰元杰字子英吴江人至正间领荐值兵兴
不复仕教授于乡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7a 页 WYG0679-0592c.png
卷一百九十六 第 17b 页 WYG0679-0592d.png
经义考卷一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