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679-037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七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九/)
唐章怀太子(贤/)春秋要录
唐志十卷
佚
陆氏(德明/)春秋释文
经义考卷一百七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九/)
唐章怀太子(贤/)春秋要录
唐志十卷
佚
陆氏(德明/)春秋释文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679-0376d.png
八卷
存
按陆氏释文左传六卷公羊谷梁各一卷
孔氏(颖达/)等春秋正义
唐志三十六卷
存
颖达序曰夫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
之书王者统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海而治万物四时
存
按陆氏释文左传六卷公羊谷梁各一卷
孔氏(颖达/)等春秋正义
唐志三十六卷
存
颖达序曰夫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
之书王者统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海而治万物四时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679-0377a.png
序则玉烛调于上三才协则宝命昌于下故可以享
国永年令闻长世然则有为之务可不慎与国之大
事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协
于礼兴动顺其节失则贬其恶得则褒其善此春秋
之大旨为皇王之明鉴也若夫三始之目章于帝轩
六经之道光于礼记然则此书之发其来尚矣但年
纪绵邈无得而言暨乎周室东迁王纲不振楚子北
伐神器将移郑伯败王于前晋侯请隧于后窃僭名
国永年令闻长世然则有为之务可不慎与国之大
事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协
于礼兴动顺其节失则贬其恶得则褒其善此春秋
之大旨为皇王之明鉴也若夫三始之目章于帝轩
六经之道光于礼记然则此书之发其来尚矣但年
纪绵邈无得而言暨乎周室东迁王纲不振楚子北
伐神器将移郑伯败王于前晋侯请隧于后窃僭名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679-0377b.png
号者何国不然专行征伐者诸侯皆是下陵上替内
叛外侵九域骚然三纲遂绝夫子内韫大圣逢时若
此欲垂之以法则无位正之以武则无兵赏之以利
则无财说之以道则不用虚叹衔书之凤乃似丧家
之狗既不救于已往冀垂训于后昆因鲁史之有得
失据周经以正褒贬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
所黜无异萧斧之诛所谓不怒而人威不赏而人劝
实永世而作则历百王而不朽者也至于秦灭典籍
叛外侵九域骚然三纲遂绝夫子内韫大圣逢时若
此欲垂之以法则无位正之以武则无兵赏之以利
则无财说之以道则不用虚叹衔书之凤乃似丧家
之狗既不救于已往冀垂训于后昆因鲁史之有得
失据周经以正褒贬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
所黜无异萧斧之诛所谓不怒而人威不赏而人劝
实永世而作则历百王而不朽者也至于秦灭典籍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679-0377c.png
鸿猷遂寝汉德既兴儒风不泯其前汉传左氏者有
张苍贾谊尹咸刘歆后汉有郑众贾逵服虔许惠卿
之等各为诂训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
冠双屦将丝综麻方凿圆枘其可入乎晋世杜元凯
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
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今挍先儒
优劣杜为甲矣故晋宋传授以至于今其为义疏者
则有沈文阿苏宽刘炫然沈氏于义例粗可于经传
张苍贾谊尹咸刘歆后汉有郑众贾逵服虔许惠卿
之等各为诂训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
冠双屦将丝综麻方凿圆枘其可入乎晋世杜元凯
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
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今挍先儒
优劣杜为甲矣故晋宋传授以至于今其为义疏者
则有沈文阿苏宽刘炫然沈氏于义例粗可于经传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679-0377d.png
极疏苏氏则全不体本文惟旁攻贾服使后之学者
钻仰无成刘炫于数君之内实为翘楚然聪慧辨博
固亦罕俦而探赜钩深未能致远其经注易者必具
饰以文辞其理致难者乃不入其根节又意在矜伐
性好非毁规杜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馀条习杜义而
攻杜氏犹蠹生于木而还食其木非其理也虽规杜
过义又浅近所谓捕鸣蝉于前不知黄雀在其后按
僖公三十三年经云晋人败狄于箕杜注云却缺称
钻仰无成刘炫于数君之内实为翘楚然聪慧辨博
固亦罕俦而探赜钩深未能致远其经注易者必具
饰以文辞其理致难者乃不入其根节又意在矜伐
性好非毁规杜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馀条习杜义而
攻杜氏犹蠹生于木而还食其木非其理也虽规杜
过义又浅近所谓捕鸣蝉于前不知黄雀在其后按
僖公三十三年经云晋人败狄于箕杜注云却缺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679-0378a.png
人者未为卿刘炫规云晋侯称人与殽战同按殽战
在葬晋文公之前可得云背丧用兵以贱者告箕战
在葬晋文公之后非是背丧用兵何得云与殽战同此
则一年之经数行而已曾不勘省上下妄规得失又
襄公二十一年传云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以公姑
姊妻之杜注云盖寡者二人刘炫规云是襄公之姑
成公之姊只一人而已按成公二年成公之子公衡
为质及宋逃归按家语本命云男子十六而化生公
在葬晋文公之前可得云背丧用兵以贱者告箕战
在葬晋文公之后非是背丧用兵何得云与殽战同此
则一年之经数行而已曾不勘省上下妄规得失又
襄公二十一年传云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以公姑
姊妻之杜注云盖寡者二人刘炫规云是襄公之姑
成公之姊只一人而已按成公二年成公之子公衡
为质及宋逃归按家语本命云男子十六而化生公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679-0378b.png
衡已能逃归则十六七矣公衡之年如此则于时成
公三十三四矣计至襄二十一年成公七十馀矣何
得有姊而妻庶其此等皆其事历然犹尚妄说况其
馀错乱良可悲矣然比诸义疏犹有可观今奉敕删
定据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仪俱违则
特申短见虽课率庸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请大夫
国子博士臣谷那律故四门博士臣杨士勋四门博
士臣朱长才等对共参定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
公三十三四矣计至襄二十一年成公七十馀矣何
得有姊而妻庶其此等皆其事历然犹尚妄说况其
馀错乱良可悲矣然比诸义疏犹有可观今奉敕删
定据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仪俱违则
特申短见虽课率庸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请大夫
国子博士臣谷那律故四门博士臣杨士勋四门博
士臣朱长才等对共参定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
卷一百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679-0378c.png
疏人及朝散大夫行大学博士上骑都尉臣马嘉运
朝散大夫行大学博士上骑都尉臣王德韶给事郎
守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登仕郎守大学助
教云骑尉臣随德素等对敕使赵弘智覆更详审为
之正义凡三十六卷冀贻诸学者以禆万一焉
崇文总目按汉张苍贾谊尹咸郑众贾逵皆为诂训
然参用公谷二家至晋杜预专治左氏其后有沈文
阿苏宽刘炫皆据杜说贞观中颖达据刘学而损益
朝散大夫行大学博士上骑都尉臣王德韶给事郎
守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登仕郎守大学助
教云骑尉臣随德素等对敕使赵弘智覆更详审为
之正义凡三十六卷冀贻诸学者以禆万一焉
崇文总目按汉张苍贾谊尹咸郑众贾逵皆为诂训
然参用公谷二家至晋杜预专治左氏其后有沈文
阿苏宽刘炫皆据杜说贞观中颖达据刘学而损益
卷一百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679-0378d.png
之长孙无忌等又复损益其书乃定皇朝孔淮等奉
诏是正
中兴书目颖达参刘沈之说两义俱违则断以己意
晁公武曰自杜预专治左氏学其后沈文阿苏宽刘
炫皆有义疏而炫性矜伐雅好非毁规杜氏之失一
百五十馀事义特浅近然比诸家犹有可观今书据
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
陈振孙曰自晋宋传杜学为义疏者沈苏刘沈氏义
诏是正
中兴书目颖达参刘沈之说两义俱违则断以己意
晁公武曰自杜预专治左氏学其后沈文阿苏宽刘
炫皆有义疏而炫性矜伐雅好非毁规杜氏之失一
百五十馀事义特浅近然比诸家犹有可观今书据
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
陈振孙曰自晋宋传杜学为义疏者沈苏刘沈氏义
卷一百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679-0379a.png
例粗可经传极疏苏氏不体本文惟攻贾服刘氏好
规杜失比诸义疏犹有可观
杨氏(士勋/)春秋谷梁传疏
唐志十二卷
存
崇文总目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士勋撰皇朝邢炳等
奉诏是正令太学传授
春秋公谷考异
规杜失比诸义疏犹有可观
杨氏(士勋/)春秋谷梁传疏
唐志十二卷
存
崇文总目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士勋撰皇朝邢炳等
奉诏是正令太学传授
春秋公谷考异
卷一百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679-0379b.png
宋志五卷
佚
徐氏(文远/)左传义疏
唐志六十卷
佚
左传音
唐志三卷
佚
佚
徐氏(文远/)左传义疏
唐志六十卷
佚
左传音
唐志三卷
佚
卷一百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679-0379c.png
旧唐书徐文远洛州偃师人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
氏传大业初为太学博士时人称文远之左氏褚徽
之礼鲁达之诗陆德明之易皆为一时之最文远所
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
家又出己意博而且辨听者忘倦武德六年高祖幸
国学观释奠遣文远(时为国/子博士)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
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
黄渊曰徐文远发题遍举先儒异论分别是非乃出
氏传大业初为太学博士时人称文远之左氏褚徽
之礼鲁达之诗陆德明之易皆为一时之最文远所
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
家又出己意博而且辨听者忘倦武德六年高祖幸
国学观释奠遣文远(时为国/子博士)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
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
黄渊曰徐文远发题遍举先儒异论分别是非乃出
卷一百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679-0379d.png
己意折衷不知合乎夫子否也
阴氏(弘道/)注春秋左氏传序
唐志一卷
佚
王氏(玄度/)注春秋左氏传
唐志卷亡
佚
王氏(元感/)春秋振滞
阴氏(弘道/)注春秋左氏传序
唐志一卷
佚
王氏(玄度/)注春秋左氏传
唐志卷亡
佚
王氏(元感/)春秋振滞
卷一百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679-0380a.png
唐志二十卷
佚
啖氏(助/)春秋集传
佚
春秋统例
佚
助自述曰三传分流其源则同择善而从且过半矣
予考覈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亦以愚意禆
佚
啖氏(助/)春秋集传
佚
春秋统例
佚
助自述曰三传分流其源则同择善而从且过半矣
予考覈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亦以愚意禆
卷一百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679-0380b.png
补阙漏商𣙜得失研精宣畅期于浃洽尼父之志庶
几可见疑殆则阙以俟君子谓之春秋集传集注又
撮其纲目撰为统例三卷以辅集传通经意焉 又
曰予所著经传若旧注理通则依而书之小有不安
则随文改易若理不尽者则演而通之理不通者则
全削而别注其未详者则据旧说而已但不博见诸
家之注不能不为之恨尔
陆淳曰啖先生讳助字叔佐关中人也聪悟简淡博
几可见疑殆则阙以俟君子谓之春秋集传集注又
撮其纲目撰为统例三卷以辅集传通经意焉 又
曰予所著经传若旧注理通则依而书之小有不安
则随文改易若理不尽者则演而通之理不通者则
全削而别注其未详者则据旧说而已但不博见诸
家之注不能不为之恨尔
陆淳曰啖先生讳助字叔佐关中人也聪悟简淡博
卷一百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679-0380c.png
通深识天宝末客于江东因中原难兴遂不还归以
文学入仕为台州临海尉复为润州丹阳主簿秩满
因家焉陋巷狭居晏如也始以上元辛丑岁集三传
释春秋至大历庚戌岁而毕赵子时宦于宣歙之使
府因往还浙中途过丹阳乃诣室而访之深话经意
事多向合期反驾之日当更讨论呜呼仁不必寿是
岁先生即世时年四十有七是冬也赵子随使府迁
镇于浙东淳痛师学之不彰乃与先生之子异躬自
文学入仕为台州临海尉复为润州丹阳主簿秩满
因家焉陋巷狭居晏如也始以上元辛丑岁集三传
释春秋至大历庚戌岁而毕赵子时宦于宣歙之使
府因往还浙中途过丹阳乃诣室而访之深话经意
事多向合期反驾之日当更讨论呜呼仁不必寿是
岁先生即世时年四十有七是冬也赵子随使府迁
镇于浙东淳痛师学之不彰乃与先生之子异躬自
卷一百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679-0380d.png
缮写共藏以诣赵子赵子因损益焉淳随而纂会之
至大历乙卯岁而书成
新唐书啖助字叔佐赵州人后徙关中天宝末调临
海尉丹阳主簿善为春秋考三家短长缝䘺漏阙号
集传凡十年乃成复摄其纲条为统例助爱公谷二
家以左氏解义多谬其书乃出于孔氏门人且论语
孔子所引率前世人老彭伯夷等类非同时而言左
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丘明者盖如史佚迟任又左氏
至大历乙卯岁而书成
新唐书啖助字叔佐赵州人后徙关中天宝末调临
海尉丹阳主簿善为春秋考三家短长缝䘺漏阙号
集传凡十年乃成复摄其纲条为统例助爱公谷二
家以左氏解义多谬其书乃出于孔氏门人且论语
孔子所引率前世人老彭伯夷等类非同时而言左
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丘明者盖如史佚迟任又左氏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679-0381a.png
传国语属缀不伦序事乖刺非一人所为盖左氏集
诸国史以释春秋后人谓左氏便傅著丘民非也
宋祈曰左氏与孔子同时以鲁史附春秋作传而公
羊高谷梁赤皆出子夏门人三家言经各有回舛然
犹悉本之圣人其得与失盖十五义或谬误先儒畏
圣人不敢辄改也啖助在唐名治春秋摭讪三家不
本所承自用名学凭私臆决尊之曰孔子意也赵陆
从而唱之遂显于时呜呼孔子没乃数千年助所推
诸国史以释春秋后人谓左氏便傅著丘民非也
宋祈曰左氏与孔子同时以鲁史附春秋作传而公
羊高谷梁赤皆出子夏门人三家言经各有回舛然
犹悉本之圣人其得与失盖十五义或谬误先儒畏
圣人不敢辄改也啖助在唐名治春秋摭讪三家不
本所承自用名学凭私臆决尊之曰孔子意也赵陆
从而唱之遂显于时呜呼孔子没乃数千年助所推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679-0381b.png
著果其意乎其未可必也以未可必而必之则固持
一己之固而倡兹世则诬诬与固君子所不取助果
谓可乎徒令后生穿凿诡辨诟前人舍成说而自谓
纷纷助所阶已
王晢曰啖赵二子相继发明圣人之意指摘三传之
谬固有功矣然探圣人之意或未精斥三传之谬或
太察可谓入圣人之门而游乎宫庭之閒者也其堂
奥则未知也
一己之固而倡兹世则诬诬与固君子所不取助果
谓可乎徒令后生穿凿诡辨诟前人舍成说而自谓
纷纷助所阶已
王晢曰啖赵二子相继发明圣人之意指摘三传之
谬固有功矣然探圣人之意或未精斥三传之谬或
太察可谓入圣人之门而游乎宫庭之閒者也其堂
奥则未知也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679-0381c.png
邵子曰春秋三传之外陆淳啖助可以兼治
徐积曰啖赵二氏有大功于春秋但未能全尽耳考
其所学盖不止于春秋贯穿经义穷极是非所论不
苟若斯人者岂易得哉
陆九渊曰啖赵说得有好处故人谓啖助有功于春
秋
程珌曰圣人作春秋一用周典而啖助以为用夏为
本
徐积曰啖赵二氏有大功于春秋但未能全尽耳考
其所学盖不止于春秋贯穿经义穷极是非所论不
苟若斯人者岂易得哉
陆九渊曰啖赵说得有好处故人谓啖助有功于春
秋
程珌曰圣人作春秋一用周典而啖助以为用夏为
本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679-0381d.png
张枢曰啖氏春秋卓然有见于千载之下
赵氏(匡/)春秋阐微纂类义统
十卷
阙
匡自述曰啖先生集三传之善以说春秋其所未尽
则申己意条例明畅真通贤之为也惜其经之大意
或未标显传之取舍或有过差盖纂述仅毕未及详
省尔予因寻绎之次心所不安者随而疏之
赵氏(匡/)春秋阐微纂类义统
十卷
阙
匡自述曰啖先生集三传之善以说春秋其所未尽
则申己意条例明畅真通贤之为也惜其经之大意
或未标显传之取舍或有过差盖纂述仅毕未及详
省尔予因寻绎之次心所不安者随而疏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679-0382a.png
陆淳曰赵子天水人为殿中侍御史淮南节度判官
新唐书匡字伯循河东人历洋州刺史陆质所称为
赵夫子者质与啖助子异裒录助所为春秋集注总
例请匡损益质纂会之
章拱之曰赵氏集啖氏统例集注二书及已说可以
例举者为阐微义统十二卷第三四卷亡逸
杨慎曰杜预作春秋释例赵匡作春秋纂例盖以春
秋难明故以例求之至于不通则又云变例变例不
新唐书匡字伯循河东人历洋州刺史陆质所称为
赵夫子者质与啖助子异裒录助所为春秋集注总
例请匡损益质纂会之
章拱之曰赵氏集啖氏统例集注二书及已说可以
例举者为阐微义统十二卷第三四卷亡逸
杨慎曰杜预作春秋释例赵匡作春秋纂例盖以春
秋难明故以例求之至于不通则又云变例变例不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679-0382b.png
通又疑经有阙文误字呜呼圣人之作岂先有例而
后作春秋乎
陆氏质集注春秋
唐志二十卷
佚
吕温代草进表曰臣闻惟睿作圣观乎人文达则化
成穷则垂训先师所以祖述尧舜志在春秋悬衡百
王拨乱三季正大当之本清至公之源通群芳以诚
后作春秋乎
陆氏质集注春秋
唐志二十卷
佚
吕温代草进表曰臣闻惟睿作圣观乎人文达则化
成穷则垂训先师所以祖述尧舜志在春秋悬衡百
王拨乱三季正大当之本清至公之源通群芳以诚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679-0382c.png
贞天下于一动无不顺道德之要机断无不齐帝王
之利器而梁木既坏生知盖寡三传得失索隐未周
群儒异同致远皆泥没微言于滋蔓亡要旨于多岐
奥室不开漫逾千祀天其或者将有俟焉陛下德合
乾坤明并日月气和物茂远至迩安欲以人情为田
讲学而耨镇定皇极辉光时雍道之将行实在今日
臣不揣蒙陋斐然有志思窥圣奥仰奉文明以故润
州丹阳县主簿臣啖助为严师以故洋州刺史臣赵
之利器而梁木既坏生知盖寡三传得失索隐未周
群儒异同致远皆泥没微言于滋蔓亡要旨于多岐
奥室不开漫逾千祀天其或者将有俟焉陛下德合
乾坤明并日月气和物茂远至迩安欲以人情为田
讲学而耨镇定皇极辉光时雍道之将行实在今日
臣不揣蒙陋斐然有志思窥圣奥仰奉文明以故润
州丹阳县主簿臣啖助为严师以故洋州刺史臣赵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679-0382d.png
匡为益友考左氏之疏密辨公谷之善否务去异端
用明本意助或未尽敢让当仁匡有可行亦刈其楚
辄集注春秋经文勒成十卷上下千载研覃三纪玄
首虽白浊河已清微臣何幸与道相遇窃以德之匪
邻骨肉无应道苟訢合古今相知然则尧舜之心非
宣尼不见宣尼之志非陛下不行庶因仪凤之辰永
洗获麟之恨臣官忝国学思非出位道为家宝罪实
欺天谨昧死写前件书诣东上閤门奉进
用明本意助或未尽敢让当仁匡有可行亦刈其楚
辄集注春秋经文勒成十卷上下千载研覃三纪玄
首虽白浊河已清微臣何幸与道相遇窃以德之匪
邻骨肉无应道苟訢合古今相知然则尧舜之心非
宣尼不见宣尼之志非陛下不行庶因仪凤之辰永
洗获麟之恨臣官忝国学思非出位道为家宝罪实
欺天谨昧死写前件书诣东上閤门奉进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679-0383a.png
旧唐书陆质吴郡人本名淳避宪宗名改之质有经
学尤深于春秋少师事赵匡匡师啖助颇传其学为
给事中
柳宗元作墓表曰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
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
者百千人矣攻讦狠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
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
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莫得其本则专其所学
学尤深于春秋少师事赵匡匡师啖助颇传其学为
给事中
柳宗元作墓表曰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
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
者百千人矣攻讦狠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
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
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莫得其本则专其所学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679-0383b.png
以訾其所异党枯竹护朽骨以至于父子伤夷君臣
诋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难知也有吴郡人
陆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洎赵匡能知圣人之
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
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
先生字某既读书得制作之本而获其师友于是合
古今散同异联之以言累之以文盖讲道者二十年
书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备为春秋集注十篇
诋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难知也有吴郡人
陆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洎赵匡能知圣人之
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
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
先生字某既读书得制作之本而获其师友于是合
古今散同异联之以言累之以文盖讲道者二十年
书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备为春秋集注十篇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679-0383c.png
辨疑七篇微旨二篇明章大中发露公器其道以圣
人为主以尧舜为的苞罗旁魄胶轕下上而不出于
正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揖让升降好恶喜
怒而不过乎物既成以授世之聪明之士使陈而明
之故其书出焉而先生为巨儒用是为天子争臣尚
书郎国子博士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皆得其道刺二
州守人知仁永贞年侍东宫言其所学为古君臣图
以献而道达乎上是岁嗣天子践阼而理尊优师儒
人为主以尧舜为的苞罗旁魄胶轕下上而不出于
正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揖让升降好恶喜
怒而不过乎物既成以授世之聪明之士使陈而明
之故其书出焉而先生为巨儒用是为天子争臣尚
书郎国子博士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皆得其道刺二
州守人知仁永贞年侍东宫言其所学为古君臣图
以献而道达乎上是岁嗣天子践阼而理尊优师儒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679-0383d.png
先生以疾闻临问加礼某月日终于京师某月日葬
于某郡某里呜呼先生道之存也以书不及施于政
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门人世儒是以增恸将
葬以先生为能文圣人之书通乎后世遂相与谥曰
文通先生
崇文总目唐给事中陆淳纂初淳以三家之传不同故
采获善者参以啖助赵匡之说为集传春秋又本褒
贬之意更为微旨条别三家以朱墨纪其胜否又摭
于某郡某里呜呼先生道之存也以书不及施于政
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门人世儒是以增恸将
葬以先生为能文圣人之书通乎后世遂相与谥曰
文通先生
崇文总目唐给事中陆淳纂初淳以三家之传不同故
采获善者参以啖助赵匡之说为集传春秋又本褒
贬之意更为微旨条别三家以朱墨纪其胜否又摭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679-0384a.png
三家得失与经戾者以啖赵之说订正之为辨疑
程伯子曰陆淳得啖赵而师之讲求其学积三十年
始大光莹绝出于诸家外虽未能尽圣作之蕴然其
攘异端开正途功亦大矣
晁公武曰啖助字叔佐闽人赵匡字伯循天水人微
旨自为序公武尝学春秋阅古今诸儒之说多矣大
抵啖赵以前学者皆专门名家苟有不通宁言经误
其失也固陋啖赵以后学者喜援经击传其或未明
程伯子曰陆淳得啖赵而师之讲求其学积三十年
始大光莹绝出于诸家外虽未能尽圣作之蕴然其
攘异端开正途功亦大矣
晁公武曰啖助字叔佐闽人赵匡字伯循天水人微
旨自为序公武尝学春秋阅古今诸儒之说多矣大
抵啖赵以前学者皆专门名家苟有不通宁言经误
其失也固陋啖赵以后学者喜援经击传其或未明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679-0384b.png
则凭私臆决其失也穿凿均之失圣人之旨而穿凿
之害为甚啖氏制统例分别疏通其义赵氏损益多
所发挥今纂而合之凡四十篇
陈振孙曰初润州丹阳主簿赵郡啖助叔佐明春秋
传洋州刺史河东赵匡伯循质从助及伯循传其学
助考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补以己意为集
传集注又撮纲目为统例助卒质与其子异缮录以
诣伯循请损益焉质随而纂会之大历乙卯岁书成
之害为甚啖氏制统例分别疏通其义赵氏损益多
所发挥今纂而合之凡四十篇
陈振孙曰初润州丹阳主簿赵郡啖助叔佐明春秋
传洋州刺史河东赵匡伯循质从助及伯循传其学
助考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补以己意为集
传集注又撮纲目为统例助卒质与其子异缮录以
诣伯循请损益焉质随而纂会之大历乙卯岁书成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679-0384c.png
质本名淳避宪宗讳改焉故其书但题陆淳助之学
以为左氏叙事虽多解意殊少公谷传经密于左氏
至赵陆则直谓左氏浅于公谷诬谬实繁皆孔门后
之门人但公谷守经左氏通史其体异尔丘明夫子
以前贤人如史佚迟任之流焚书之后学者见传及国
语俱题左氏遂引以为丘明且左传国语文体不伦
序事多乖定非一人所为也盖左氏广集诸国之史
以解春秋子弟门人见事迹多不入传或复不同故
以为左氏叙事虽多解意殊少公谷传经密于左氏
至赵陆则直谓左氏浅于公谷诬谬实繁皆孔门后
之门人但公谷守经左氏通史其体异尔丘明夫子
以前贤人如史佚迟任之流焚书之后学者见传及国
语俱题左氏遂引以为丘明且左传国语文体不伦
序事多乖定非一人所为也盖左氏广集诸国之史
以解春秋子弟门人见事迹多不入传或复不同故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679-0384d.png
各随国编之以广异闻自古岂止一丘明姓左乎按
汉儒以来言春秋者惟宗三传三传之外能卓然有
见于千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唐志有质集
注二十卷今不存然纂例辨疑中大略具矣又有微
旨二卷未见质梁陆澄七世孙仕通显党王叔文侍
宪宗东宫会卒不及贬然则其与不通春秋之义者
相去无几耳
集传春秋纂例
汉儒以来言春秋者惟宗三传三传之外能卓然有
见于千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唐志有质集
注二十卷今不存然纂例辨疑中大略具矣又有微
旨二卷未见质梁陆澄七世孙仕通显党王叔文侍
宪宗东宫会卒不及贬然则其与不通春秋之义者
相去无几耳
集传春秋纂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679-0385a.png
唐志十卷
存
淳自述曰啖子所撰统例三卷皆分别条疏通会其
义赵子损益多所发挥今故纂而合之有辞义难解
者亦随加注释兼备载经文于本条之内使学者以
类求义昭然易知其三传义例可取可舍啖赵具已
分析亦随条编附以祛疑滞名春秋集传纂例凡四
十篇分为十卷云
存
淳自述曰啖子所撰统例三卷皆分别条疏通会其
义赵子损益多所发挥今故纂而合之有辞义难解
者亦随加注释兼备载经文于本条之内使学者以
类求义昭然易知其三传义例可取可舍啖赵具已
分析亦随条编附以祛疑滞名春秋集传纂例凡四
十篇分为十卷云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679-0385b.png
朱临序曰柳子厚与元次山论春秋书言自得集传
常愿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始得执弟
子礼未及卒业而先生云亡复有先生墓表谓说春
秋者百千其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而无有及
其根源者独先生得啖赵而师承之讲述三十年其
经始大光莹乃为先生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
与门人世儒相与谥曰文通先生其见尊于当世如
此子厚文章宗匠也以韩退之之贤犹不肯高以为
常愿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始得执弟
子礼未及卒业而先生云亡复有先生墓表谓说春
秋者百千其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而无有及
其根源者独先生得啖赵而师承之讲述三十年其
经始大光莹乃为先生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
与门人世儒相与谥曰文通先生其见尊于当世如
此子厚文章宗匠也以韩退之之贤犹不肯高以为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679-0385c.png
师独肯执弟子礼于陆氏前则陆氏之学从可喻也
以陆氏之贤复肯执弟子礼于啖赵前则啖赵之蕴
又可量也自孔子没前先生几千馀年矣后先生又
数百年矣卒未有出其书之右者岂非胶于偏见而
至然耶两汉通经者以董仲舒为第一然犹胶于谷
梁不克别白馀可知也临尝从师学识其大略复得
先生所为书乃益晓发若瞰渊际危而获梯航力不
勉则已勉焉则无高深不济也惜乎不得人人传之
以陆氏之贤复肯执弟子礼于啖赵前则啖赵之蕴
又可量也自孔子没前先生几千馀年矣后先生又
数百年矣卒未有出其书之右者岂非胶于偏见而
至然耶两汉通经者以董仲舒为第一然犹胶于谷
梁不克别白馀可知也临尝从师学识其大略复得
先生所为书乃益晓发若瞰渊际危而获梯航力不
勉则已勉焉则无高深不济也惜乎不得人人传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679-0385d.png
以速其远到子厚谓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
人之道况有明敏勤笃之资者乎近岁取人以通经
为尚学者无小大以不通经为耻则此书之传为时
羽翼岂可忽哉
袁桷后序曰近世春秋家立褒贬于字义茫不知尽
性之理按其形模以中有司程式为精巧天理人欲
三尺童子矜矜然犹能言之春秋之学废矣习三传
者惟文词是师左氏盛而公谷废矣武夷胡氏作传
人之道况有明敏勤笃之资者乎近岁取人以通经
为尚学者无小大以不通经为耻则此书之传为时
羽翼岂可忽哉
袁桷后序曰近世春秋家立褒贬于字义茫不知尽
性之理按其形模以中有司程式为精巧天理人欲
三尺童子矜矜然犹能言之春秋之学废矣习三传
者惟文词是师左氏盛而公谷废矣武夷胡氏作传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0679-0386a.png
止于七家唐世传春秋者皆废矣噫士何事春秋哉
吾里楼宣献公晚岁欲明义例之说时永嘉陈君举
舍人为春秋传遂序其意而焚其槁每语后进当以
唐陆淳集注纂例清江刘氏传为下手予家所藏纂
例乃宝章桂公所挍号为精善按纂例他无善本审
此书废已久闻蜀有小字本惜未之见唐志纂例十
卷集注三十卷微旨二卷辨疑七卷予来杭复得微
旨二卷乃皇祐閒汴本闻苕溪直斋陈氏书目咸有
吾里楼宣献公晚岁欲明义例之说时永嘉陈君举
舍人为春秋传遂序其意而焚其槁每语后进当以
唐陆淳集注纂例清江刘氏传为下手予家所藏纂
例乃宝章桂公所挍号为精善按纂例他无善本审
此书废已久闻蜀有小字本惜未之见唐志纂例十
卷集注三十卷微旨二卷辨疑七卷予来杭复得微
旨二卷乃皇祐閒汴本闻苕溪直斋陈氏书目咸有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0679-0386b.png
之当搜访以足此书以假友人得脱灰烬刘氏传乃
先越公居宥府时岳肃之侍郎所遗家讳咸以绛罗
覆其上书当永为子孙宝俾勿坠
吴莱后序曰自唐世言文者一变而王杨卢骆再变
而燕许三变而韩柳虽其文振八代之弊及见当世
经生攻训诂治义疏则深敬之太常殷侑新注公羊
退之欲为之序幸得挂名经端以蕲不朽及寄诗卢
仝又言其抱遗经束三传然仝所著春秋摘微一卷
先越公居宥府时岳肃之侍郎所遗家讳咸以绛罗
覆其上书当永为子孙宝俾勿坠
吴莱后序曰自唐世言文者一变而王杨卢骆再变
而燕许三变而韩柳虽其文振八代之弊及见当世
经生攻训诂治义疏则深敬之太常殷侑新注公羊
退之欲为之序幸得挂名经端以蕲不朽及寄诗卢
仝又言其抱遗经束三传然仝所著春秋摘微一卷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0679-0386c.png
閒见一二未甚为学者轻重惟子厚答元饶州书恒
愿扫于陆先生之门执弟子礼会先生病子厚出邵
州竟不克卒业先生盖河东陆淳元冲也与子厚同
郡且云先生师天水啖助及赵匡知圣人之旨兼用
二帝三王法至先生大备春秋集注纂例辨疑微旨
等书苞罗旁魄轇轕上下一出于正于是乎春秋有
啖赵陆氏之学往予北游京师始从国子学见陆氏
纂例十卷是金泰和閒礼部尚书赵秉文手本太原
愿扫于陆先生之门执弟子礼会先生病子厚出邵
州竟不克卒业先生盖河东陆淳元冲也与子厚同
郡且云先生师天水啖助及赵匡知圣人之旨兼用
二帝三王法至先生大备春秋集注纂例辨疑微旨
等书苞罗旁魄轇轕上下一出于正于是乎春秋有
啖赵陆氏之学往予北游京师始从国子学见陆氏
纂例十卷是金泰和閒礼部尚书赵秉文手本太原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0679-0386d.png
板行后又得陆氏辨疑七卷微旨二卷而集注久阙
自唐世学者说经一本孔氏正义及宋之盛说者或
不用正义六经各有新注争为一已自见之论而欲
求胜于先儒已成之说宋子京传唐事犹不满于啖
助者岂啖助实有以开之故欤虽然啖赵陆氏未可
毁也后之学者自肆于藩篱阃域之外口传耳剽而
不难于议经者必引啖赵陆氏以自解是或未之思
也夫
自唐世学者说经一本孔氏正义及宋之盛说者或
不用正义六经各有新注争为一已自见之论而欲
求胜于先儒已成之说宋子京传唐事犹不满于啖
助者岂啖助实有以开之故欤虽然啖赵陆氏未可
毁也后之学者自肆于藩篱阃域之外口传耳剽而
不难于议经者必引啖赵陆氏以自解是或未之思
也夫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2a 页 WYG0679-0387a.png
柳贯后序曰陆文通先生春秋纂例十卷平阳府所
刊本末有识云泰和三年五月十三日秉文置其装
标犹用宋绍圣閒故门状纸盖金仕宦家物也延祐
三年贯客京师而得之挍其中阙亡三十一纸从朋
友假善本手书完装缀成帙先生之学其于春秋粹
矣春秋言本三家公谷主释经左主载事由汉立学
官师资殊指故时时弹刺以相高言之哤而道之裂
也唐啖赵氏作始析同辨异有义有例明三家之要归
刊本末有识云泰和三年五月十三日秉文置其装
标犹用宋绍圣閒故门状纸盖金仕宦家物也延祐
三年贯客京师而得之挍其中阙亡三十一纸从朋
友假善本手书完装缀成帙先生之学其于春秋粹
矣春秋言本三家公谷主释经左主载事由汉立学
官师资殊指故时时弹刺以相高言之哤而道之裂
也唐啖赵氏作始析同辨异有义有例明三家之要归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2b 页 WYG0679-0387b.png
示一王之矩则其道粲然矣先生尝承赵学著其所
闻为书曰纂例微旨辨疑此其一也贯将读而释之
益求二书不踵为余有耶盖私窃喜之按金章宗之
十一年改元泰和其三年则癸亥岁也于时北学称
赵闲闲公秉文即公名知为赵氏所藏无疑后癸亥
七年章宗复土中原瘅于兵又二十五年而金亡矣
是书免于灰残𨈆灭以万毁一存于壁藏瓿覆之馀
传阅几姓几室而至于余逆而计之亦一百一十六年物
闻为书曰纂例微旨辨疑此其一也贯将读而释之
益求二书不踵为余有耶盖私窃喜之按金章宗之
十一年改元泰和其三年则癸亥岁也于时北学称
赵闲闲公秉文即公名知为赵氏所藏无疑后癸亥
七年章宗复土中原瘅于兵又二十五年而金亡矣
是书免于灰残𨈆灭以万毁一存于壁藏瓿覆之馀
传阅几姓几室而至于余逆而计之亦一百一十六年物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3a 页 WYG0679-0387c.png
也况今无板本岂不尤可珍也哉得书后二年八月
廿五日记
春秋辨疑
唐志七卷
存
淳自述曰集传取舍三传之义可入条例者于纂例
诸篇言之备矣其有随文解释非例可举者恐有疑
难故纂啖赵之说著辨疑
廿五日记
春秋辨疑
唐志七卷
存
淳自述曰集传取舍三传之义可入条例者于纂例
诸篇言之备矣其有随文解释非例可举者恐有疑
难故纂啖赵之说著辨疑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3b 页 WYG0679-0387d.png
朱临序曰春秋一其经而三家异其传学者如目
多岐茫洋不知适从圣人之境虽劳无到日矣近
古固多议其非然出于臆断学者愈惑以圣人之蕴
如彼其深而专断于一中材之臆其可惑也宜矣唐
有陆氏总啖赵之说为纂例为辨疑所得独多于近
古以啖赵之贤而陆氏兼之其得多也亦宜矣考其
抵排诬妄剔抉潜隐如剪榛莽见坦夷圣贤之境可
直趋而远到矣纂例虽传而世不全独辨疑无遗辞
多岐茫洋不知适从圣人之境虽劳无到日矣近
古固多议其非然出于臆断学者愈惑以圣人之蕴
如彼其深而专断于一中材之臆其可惑也宜矣唐
有陆氏总啖赵之说为纂例为辨疑所得独多于近
古以啖赵之贤而陆氏兼之其得多也亦宜矣考其
抵排诬妄剔抉潜隐如剪榛莽见坦夷圣贤之境可
直趋而远到矣纂例虽传而世不全独辨疑无遗辞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4a 页 WYG0679-0388a.png
而学春秋者当自辨疑始故予广其传庆历戊子
何乔新曰春秋因三传而经旨益明者有焉因三传
而经旨反晦者有焉至啖赵陆淳之辨明而后人之
学有所㨿矣
华察后序曰自汉以来言春秋者大抵守三传而已
其能卓然有见于千载之后者自唐啖赵二子始至
陆文通乃集合二家之说作纂例及辨疑数十篇其
有功于经甚大顾其书今世罕传余同年陆给事浚
何乔新曰春秋因三传而经旨益明者有焉因三传
而经旨反晦者有焉至啖赵陆淳之辨明而后人之
学有所㨿矣
华察后序曰自汉以来言春秋者大抵守三传而已
其能卓然有见于千载之后者自唐啖赵二子始至
陆文通乃集合二家之说作纂例及辨疑数十篇其
有功于经甚大顾其书今世罕传余同年陆给事浚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4b 页 WYG0679-0388b.png
明得旧本以示吴邑令汪君君刻之踰年告成而君
以考绩去矣浚明深于春秋方盛有所论著以续文
通之业异时当别有传之者汪君名旦晋江人嘉靖
乙未进士
春秋微旨
唐志二卷(今本三卷/)
存
淳自序曰传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韶尽美矣又尽
以考绩去矣浚明深于春秋方盛有所论著以续文
通之业异时当别有传之者汪君名旦晋江人嘉靖
乙未进士
春秋微旨
唐志二卷(今本三卷/)
存
淳自序曰传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韶尽美矣又尽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5a 页 WYG0679-0388c.png
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又曰禹吾无閒然矣推此
而言宣尼之心尧舜之心也宣尼之道三王之道也
故春秋之文通于礼经者斯皆宪章周典可得而知
矣其有事或反经而志协乎道迹虽近义而意实蕴
奸或本正而末邪或始非而终是贤智莫能辨彝训
莫能及则表之圣心酌乎皇极是生人以来未有臻
斯理也岂但拨乱反正使乱臣贼子知惧而已乎故
今掇其微旨总为三卷三传旧说亦备存之其义当
而言宣尼之心尧舜之心也宣尼之道三王之道也
故春秋之文通于礼经者斯皆宪章周典可得而知
矣其有事或反经而志协乎道迹虽近义而意实蕴
奸或本正而末邪或始非而终是贤智莫能辨彝训
莫能及则表之圣心酌乎皇极是生人以来未有臻
斯理也岂但拨乱反正使乱臣贼子知惧而已乎故
今掇其微旨总为三卷三传旧说亦备存之其义当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5b 页 WYG0679-0388d.png
否则以朱墨为别其有与我同志思见唐虞之风者
宜乎斋心极虑于此得端本清源之意而后周流乎
二百四十二年褒贬之义使其道贯于灵府其理浃
于事物则比屋可封重译而至其犹指诸掌尔宣尼
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矣岂虚言哉岂虚言哉
柳宗元曰微旨中明郑人来渝平量力而退告而后
绝固先同后异者也今检此前无与郑同之文后无
与郑异之据独疑此一义理甚精而事有不合
宜乎斋心极虑于此得端本清源之意而后周流乎
二百四十二年褒贬之义使其道贯于灵府其理浃
于事物则比屋可封重译而至其犹指诸掌尔宣尼
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矣岂虚言哉岂虚言哉
柳宗元曰微旨中明郑人来渝平量力而退告而后
绝固先同后异者也今检此前无与郑同之文后无
与郑异之据独疑此一义理甚精而事有不合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6a 页 WYG0679-0389a.png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6b 页 WYG0679-0389b.png
经义考卷一百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