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677-05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五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五十二/)
舒氏(芬/)易笺问
一卷
存
梅鹗曰子舒子博极群书尤尽心于易祖程宗朱有易笺
经义考卷五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五十二/)
舒氏(芬/)易笺问
一卷
存
梅鹗曰子舒子博极群书尤尽心于易祖程宗朱有易笺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677-0580b.png
问之作其言曰爵禄不入于心沟壑不忘于念则吾身
虽凶吾道亦贞而吉矣又何朵颐之凶哉又曰未济之终
虽当可济而上九高而无位才无所施自信有命而饮
酒为乐故得无咎呜呼贤才固不可以不自惜而有国
者亦不可以不重惜贤才也予三读其言而深悲之
言行录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丁丑赐进士第一授翰
林修撰谪广东市舶副提举复职卒谥文节
季氏(本/)易学四同
虽凶吾道亦贞而吉矣又何朵颐之凶哉又曰未济之终
虽当可济而上九高而无位才无所施自信有命而饮
酒为乐故得无咎呜呼贤才固不可以不自惜而有国
者亦不可以不重惜贤才也予三读其言而深悲之
言行录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丁丑赐进士第一授翰
林修撰谪广东市舶副提举复职卒谥文节
季氏(本/)易学四同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677-0581a.png
八卷
图文馀辩
一卷
蓍法别传
一卷
古易辩
一卷
俱存
图文馀辩
一卷
蓍法别传
一卷
古易辩
一卷
俱存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677-0581b.png
本自序易学四同曰易心学也随时变易归于中道
故谓之易夫心之动静阴阳而已矣阴阳往来其变
无穷道之所以流行而不己也往者事之化来者几
之微事既化不可得而知矣所可知者惟其几耳知
几而中在是矣故易以知来为要圣人以此洗心退
藏于密知以藏往神以知来无他学也于是忧民之
迷于吉凶也而为之设卜筮以前民用将以共立于
无过之地此岂有所强哉不过因其心之同不待外
故谓之易夫心之动静阴阳而已矣阴阳往来其变
无穷道之所以流行而不己也往者事之化来者几
之微事既化不可得而知矣所可知者惟其几耳知
几而中在是矣故易以知来为要圣人以此洗心退
藏于密知以藏往神以知来无他学也于是忧民之
迷于吉凶也而为之设卜筮以前民用将以共立于
无过之地此岂有所强哉不过因其心之同不待外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677-0581c.png
求者而开明之使不昧于吉凶之几即其一念之觉
而得补过以复于旡咎此伏羲作易之本意也易为
卜筮作岂若后世推测利害于形迹之粗哉既有卜
筮则必有贞悔之二体七八九六之四象虽未有辞
而卦已有名阴阳之变可以无所不通矣不然则卦
画之具将安所用耶禹谟曰龟筮协从是唐虞时同
此卜筮也洪范曰龟从筮从是夏商时同此卜筮也
自伏羲之后卜筮之法未有改者特以商政不纲民
而得补过以复于旡咎此伏羲作易之本意也易为
卜筮作岂若后世推测利害于形迹之粗哉既有卜
筮则必有贞悔之二体七八九六之四象虽未有辞
而卦已有名阴阳之变可以无所不通矣不然则卦
画之具将安所用耶禹谟曰龟筮协从是唐虞时同
此卜筮也洪范曰龟从筮从是夏商时同此卜筮也
自伏羲之后卜筮之法未有改者特以商政不纲民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677-0581d.png
罹罪咎文王拘于羑里身经患难忧民之迷吉凶亦
犹伏羲也乃即伏羲所画之卦系之彖辞以发明其
义而易道复兴焉虽其所言于卦画之情已皆全具
但未言其变则其蕴尚未显然故周公复作爻辞其
用九六盖以变言也变即其所不变者不变者因变
而后显于此见吉凶之几焉其实本文王之意也故
周公之爻即文王之彖文王之彖即伏羲之象至于
孔子之象彖爻传则又不过解释三圣之义而已千
犹伏羲也乃即伏羲所画之卦系之彖辞以发明其
义而易道复兴焉虽其所言于卦画之情已皆全具
但未言其变则其蕴尚未显然故周公复作爻辞其
用九六盖以变言也变即其所不变者不变者因变
而后显于此见吉凶之几焉其实本文王之意也故
周公之爻即文王之彖文王之彖即伏羲之象至于
孔子之象彖爻传则又不过解释三圣之义而已千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677-0582a.png
圣一心岂有异学哉顾自战国以来微言既绝易师
所传多失其真重以遭秦烈焰民间易书因卜筮而
独全而系辞文言说序杂卦诸传汨于异说者为不
少矣世儒信之不折诸理遂以为四圣之易不同为
说纷纷竟无归一以至于今学者贸贸莫知适从也
岂有圣人之教至于惑世如此哉夫知来者占也觉
于几先之谓也此即独知之处人所不见而甚微者
也尧舜执中之传所谓道心惟微者惟此而已故孔
所传多失其真重以遭秦烈焰民间易书因卜筮而
独全而系辞文言说序杂卦诸传汨于异说者为不
少矣世儒信之不折诸理遂以为四圣之易不同为
说纷纷竟无归一以至于今学者贸贸莫知适从也
岂有圣人之教至于惑世如此哉夫知来者占也觉
于几先之谓也此即独知之处人所不见而甚微者
也尧舜执中之传所谓道心惟微者惟此而已故孔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677-0582b.png
门得之世守以为谨独之教而其源则实开于伏羲
之世矣然古人之学以心而不以言曰中曰微自尧
舜发之故语传道者自尧舜始耳今观易象岂待尧
舜而后知道心之为微微之所以为中哉知圣道之
同则知易学之同矣本窥此学踰三十年辄不自揆
为书八卷名曰易学四同而别于图文馀辩蓍法别
传各分内外篇为四卷以附其后而言易者之得失
具可见焉
之世矣然古人之学以心而不以言曰中曰微自尧
舜发之故语传道者自尧舜始耳今观易象岂待尧
舜而后知道心之为微微之所以为中哉知圣道之
同则知易学之同矣本窥此学踰三十年辄不自揆
为书八卷名曰易学四同而别于图文馀辩蓍法别
传各分内外篇为四卷以附其后而言易者之得失
具可见焉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677-0582c.png
又图文馀辩序曰图文者易中图书之文也馀辩者
辩诸儒说图未尽之意也易之文始于河图洛书而
伏羲因之以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文王又演之
为乾坤屯蒙以至既未济之序而系之辞河图洛书
天地自然之易伏羲卦画之陈世传先天之易文王
卦辞之序世传后天之易文王之易在说卦本有乾
坤生男女之文而后天之位明列乾坎艮震巽离坤
兑八卦之方故先儒说易多据乾父坤母三男三女
辩诸儒说图未尽之意也易之文始于河图洛书而
伏羲因之以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文王又演之
为乾坤屯蒙以至既未济之序而系之辞河图洛书
天地自然之易伏羲卦画之陈世传先天之易文王
卦辞之序世传后天之易文王之易在说卦本有乾
坤生男女之文而后天之位明列乾坎艮震巽离坤
兑八卦之方故先儒说易多据乾父坤母三男三女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677-0582d.png
之义未有先天后天之分也至康节邵氏受易于北
海李之才乃得伏羲四图史称邵尧夫事李之才受
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遂演伏羲先天
之旨蓍书十万馀言行于世盖至此而有先天之名
也以伏羲为先天则宜以文王为后天矣然后天之
图未必文王所自作也非惟后天之图未必文所自
作虽先天自圆图外亦尚有可疑焉其河图洛书亦
自李之才而传则康节之前虽有其名而亦未有定
海李之才乃得伏羲四图史称邵尧夫事李之才受
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遂演伏羲先天
之旨蓍书十万馀言行于世盖至此而有先天之名
也以伏羲为先天则宜以文王为后天矣然后天之
图未必文王所自作也非惟后天之图未必文所自
作虽先天自圆图外亦尚有可疑焉其河图洛书亦
自李之才而传则康节之前虽有其名而亦未有定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677-0583a.png
论如刘牧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世亦皆宗其说至
康节而始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盖古之所传如此
然后说图书者不相乱矣盖易者阴阳往来而已由
阴阳往来之义而言则河图尽之洛书不过河图之
演义耳伏羲之易岂外于天地自然之理哉伏羲不
能外天地之理以为易则文王亦岂能外伏羲之易
以有言哉文王不能外伏羲之易以有言则周公亦
岂能外文王之说以尽变哉三圣之易其揆一也孔
康节而始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盖古之所传如此
然后说图书者不相乱矣盖易者阴阳往来而已由
阴阳往来之义而言则河图尽之洛书不过河图之
演义耳伏羲之易岂外于天地自然之理哉伏羲不
能外天地之理以为易则文王亦岂能外伏羲之易
以有言哉文王不能外伏羲之易以有言则周公亦
岂能外文王之说以尽变哉三圣之易其揆一也孔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677-0583b.png
子又安能别立一意而为之传哉故自伏羲文王之
后为图渐密皆后人发明羲文未尽之意如卦变图
者亦因周公爻辞之变而为之也其馀虽有他图何
以加焉朱子本义列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八卦
方位六十四卦次序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及卦变图为九而曰有天地自然之易有
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其说经义
因而不同则非千圣一心之学矣故今以本义之九
后为图渐密皆后人发明羲文未尽之意如卦变图
者亦因周公爻辞之变而为之也其馀虽有他图何
以加焉朱子本义列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八卦
方位六十四卦次序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及卦变图为九而曰有天地自然之易有
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其说经义
因而不同则非千圣一心之学矣故今以本义之九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677-0583c.png
图为主而先后之序则以类相从他图有相发明者
亦附见焉义系于九图者为内篇不系于九图而自
成一家者为外篇各辨其下庶几发先儒未尽之意
而尽易之情焉 又曰伏羲四图考之皇极经世则
八卦次第图本名始画八卦图八卦方位图本名八
卦正位图六十四卦次序图本名八卦重为六十四
卦图六十四卦方位图本名六十四卦图今名非康
节旧名也特朱子更定于本义云尔
亦附见焉义系于九图者为内篇不系于九图而自
成一家者为外篇各辨其下庶几发先儒未尽之意
而尽易之情焉 又曰伏羲四图考之皇极经世则
八卦次第图本名始画八卦图八卦方位图本名八
卦正位图六十四卦次序图本名八卦重为六十四
卦图六十四卦方位图本名六十四卦图今名非康
节旧名也特朱子更定于本义云尔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677-0583d.png
又蓍法别传序曰道一而已矣岂有别传哉道之有
别传也自传之者失其正也夫蓍所以决嫌疑定犹
豫以开人心莫善于此自古圣神率以此道设教其
所以明吉凶之故尽天地万物之情者岂非由性命
自然之理哉自汉以来其说多强今其所存揲蓍之
术详见于易学启蒙然亦但能辨明郭雍初挂后不
挂之误而其馀悉皆仍旧所谓明蓍策者既不知七
八常多六九常少之偏而所谓考变占者亦多牵合
别传也自传之者失其正也夫蓍所以决嫌疑定犹
豫以开人心莫善于此自古圣神率以此道设教其
所以明吉凶之故尽天地万物之情者岂非由性命
自然之理哉自汉以来其说多强今其所存揲蓍之
术详见于易学启蒙然亦但能辨明郭雍初挂后不
挂之误而其馀悉皆仍旧所谓明蓍策者既不知七
八常多六九常少之偏而所谓考变占者亦多牵合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677-0584a.png
且不究之卦九六之老不可以占本卦七八之少其
讥雍法亦犹五十步笑百步耳后世遵信其书习而
不察徒假象辞以为断例其于天下之变安在其能
尽哉窃疑圣人彰往察来之学神而明之不如是之
肤浅也辄以己意著论列图颇析群疑别为一说虽
然岂敢自谓已得正传哉盖天理之所不安者正之
本也因其心之所不安而通之于正亦或可以少裨
易道焉书凡二篇其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
讥雍法亦犹五十步笑百步耳后世遵信其书习而
不察徒假象辞以为断例其于天下之变安在其能
尽哉窃疑圣人彰往察来之学神而明之不如是之
肤浅也辄以己意著论列图颇析群疑别为一说虽
然岂敢自谓已得正传哉盖天理之所不安者正之
本也因其心之所不安而通之于正亦或可以少裨
易道焉书凡二篇其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677-0584b.png
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于易辞
之中物类增分于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
非出于易理之自然者并列外篇以备推测之一术
云
杨时乔曰其书于易中性命之理辞象变占不言一
切以心为言盖其任心为说凡致行承心知直行不
事防检践履盖心易之流而放焉者也
张云章曰山阴季本明德正德丁丑进士嘉靖间以
之中物类增分于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
非出于易理之自然者并列外篇以备推测之一术
云
杨时乔曰其书于易中性命之理辞象变占不言一
切以心为言盖其任心为说凡致行承心知直行不
事防检践履盖心易之流而放焉者也
张云章曰山阴季本明德正德丁丑进士嘉靖间以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677-0584c.png
御史言事谪官后稍迁至长沙知府晚而退居彭山
凡三十馀年辑成此书盖慈湖心易之流而以程朱
为支离牵强者学者审诸
史氏(于光/)周易解
十卷
未见
闽书史于光字中裕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
士授吏科给事中
凡三十馀年辑成此书盖慈湖心易之流而以程朱
为支离牵强者学者审诸
史氏(于光/)周易解
十卷
未见
闽书史于光字中裕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
士授吏科给事中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677-0584d.png
刘氏(黻/)易经卦变
未见
沈鈇志墓曰公字伯绣衡阳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行
人諌南巡受杖改南国子学正选授广东道御史
王氏(渐逵/)读易记
三卷
未见
渐逵自序曰易者时也道也中庸曰道不可须臾离
未见
沈鈇志墓曰公字伯绣衡阳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行
人諌南巡受杖改南国子学正选授广东道御史
王氏(渐逵/)读易记
三卷
未见
渐逵自序曰易者时也道也中庸曰道不可须臾离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677-0585a.png
也道之不可离易之不可离也中庸自人道而推本
于造化如曰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是也易自天道归
究于人事如曰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是也中庸言道
夫妇与知焉大传言易百姓与能焉中庸言愚而好
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今之世反古之道灾必逮乎其
身易则明于天之道察于民之故吉凶与民同患中
庸言其略易言其详中庸言其理易兼言其事中庸
举其常易则尽其变易者天下古今常变之书也故
于造化如曰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是也易自天道归
究于人事如曰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是也中庸言道
夫妇与知焉大传言易百姓与能焉中庸言愚而好
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今之世反古之道灾必逮乎其
身易则明于天之道察于民之故吉凶与民同患中
庸言其略易言其详中庸言其理易兼言其事中庸
举其常易则尽其变易者天下古今常变之书也故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677-0585b.png
于天地之运化帝王之制作圣贤之事业君子之德
学众人之吉凶悔吝莫备焉尤中庸之所未尽也予
近日益觉此易之在于吾身不可一日而离盖自起
居食息以至辞受取与出处进退富贵贫贱患难死
生无往而不贞夫一焉道之不可离故也夫子曰五
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予齿五十过半悔吝尚多
兹益惧焉乃取上下经十翼绎之旁及程朱二传与
夫诸儒之所證论参其异而会其同得意则笔之于
学众人之吉凶悔吝莫备焉尤中庸之所未尽也予
近日益觉此易之在于吾身不可一日而离盖自起
居食息以至辞受取与出处进退富贵贫贱患难死
生无往而不贞夫一焉道之不可离故也夫子曰五
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予齿五十过半悔吝尚多
兹益惧焉乃取上下经十翼绎之旁及程朱二传与
夫诸儒之所證论参其异而会其同得意则笔之于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677-0585c.png
册久渐成帙置于几案以日观省虽时与诸说稍异
在明于吾心切于吾身如医之制药惟求其病之證
服之愈而已同异在所不论也且夫易之理无穷不
可以一人而通一言而尽也如百川之支派多矣而
通诸海则同焉苟执其一局之见颛而言之非知易
者也然则吾之于易将以求其切身之病也后之病
同于吾者试之亦可以少验若夫诸證或异焉则有
本草医方在将以付于别科可也
在明于吾心切于吾身如医之制药惟求其病之證
服之愈而已同异在所不论也且夫易之理无穷不
可以一人而通一言而尽也如百川之支派多矣而
通诸海则同焉苟执其一局之见颛而言之非知易
者也然则吾之于易将以求其切身之病也后之病
同于吾者试之亦可以少验若夫诸證或异焉则有
本草医方在将以付于别科可也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677-0585d.png
人物考王渐逵字用仪番禺人正德丁丑进士官刑
部主事直陈时政再疏乞归生平多著述隆庆初恤
建言诸臣赠光禄少卿
林氏(希元/)易经存疑
十二卷
存
希元自序曰予束发喜穷经惧其遗忘类皆劄记既
入仕中遭斥逐行迹东西散逸者有之泗水辞官始
部主事直陈时政再疏乞归生平多著述隆庆初恤
建言诸臣赠光禄少卿
林氏(希元/)易经存疑
十二卷
存
希元自序曰予束发喜穷经惧其遗忘类皆劄记既
入仕中遭斥逐行迹东西散逸者有之泗水辞官始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677-0586a.png
获追修旧业稍稍就绪视学岭表因先出四子书示
诸生继而入丞大理南北更官重以负罪南迁风波
涉历干戈在念而易遂东之高阁矣乃者被废来归
山居无事念夙业未终爰取所藏易说重加删饰始
于辛丑之冬越一岁而告成定为十二卷命曰存疑
从旧也
王慎中序曰今之治经者一以宋朱考亭先生之说
为宗林次崖先生所为易经存疑信于朱氏深矣前
诸生继而入丞大理南北更官重以负罪南迁风波
涉历干戈在念而易遂东之高阁矣乃者被废来归
山居无事念夙业未终爰取所藏易说重加删饰始
于辛丑之冬越一岁而告成定为十二卷命曰存疑
从旧也
王慎中序曰今之治经者一以宋朱考亭先生之说
为宗林次崖先生所为易经存疑信于朱氏深矣前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677-0586b.png
乎有言者至于此而不可加后乎有作者考乎此而
不能易是先生所以独尊朱氏者也先生以直道为
大理守理断狱历忤权势其谪为钦州稍叙迁为广
东佥事议取交趾具有谋略虽不用而其志甚壮易
之为书于人事靡不毕备其大者尤在于折狱用师
先生盖不为徒讲于易之文矣
洪朝选序曰自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汉唐以
来训诂术数卦气历象纷纷无虑数十家不无得于
不能易是先生所以独尊朱氏者也先生以直道为
大理守理断狱历忤权势其谪为钦州稍叙迁为广
东佥事议取交趾具有谋略虽不用而其志甚壮易
之为书于人事靡不毕备其大者尤在于折狱用师
先生盖不为徒讲于易之文矣
洪朝选序曰自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汉唐以
来训诂术数卦气历象纷纷无虑数十家不无得于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677-0586c.png
易之一体也至伊川程子考亭朱子生千五百年之
后独抱遗经于众言淆乱之馀覃思研虑得其粹精
然后笔之于书为程氏易传为朱氏本义以视汉唐
以来诸儒之易不犹霄壤哉国朝以经术取士士不
得兼治别经其所以排异议息群疑而归之一者何
其至也由是以来诸儒之治易者得专肆其力于朱
丝分缕析其业愈精而尤莫盛于吾郡之晋江倡之
以虚斋继之以紫峰笋江而集其成于存疑存疑者
后独抱遗经于众言淆乱之馀覃思研虑得其粹精
然后笔之于书为程氏易传为朱氏本义以视汉唐
以来诸儒之易不犹霄壤哉国朝以经术取士士不
得兼治别经其所以排异议息群疑而归之一者何
其至也由是以来诸儒之治易者得专肆其力于朱
丝分缕析其业愈精而尤莫盛于吾郡之晋江倡之
以虚斋继之以紫峰笋江而集其成于存疑存疑者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677-0586d.png
存诸子之疑以羽翼程朱之传义者也是书为次崖
林翁著翁仕至两京大理寺丞立朝有风节其在家
手不释卷其学最邃于易所著书多未刻子有梧才
甫首刻此书以惠多士是能继父之志者也
杨时乔曰是书明白条畅继蔡氏蒙引而作微有异
同
泉州府志林希元字茂贞同安人正德丁丑进士官
大理寺丞
林翁著翁仕至两京大理寺丞立朝有风节其在家
手不释卷其学最邃于易所著书多未刻子有梧才
甫首刻此书以惠多士是能继父之志者也
杨时乔曰是书明白条畅继蔡氏蒙引而作微有异
同
泉州府志林希元字茂贞同安人正德丁丑进士官
大理寺丞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677-0587a.png
陈氏(琛/)易经通典(一名浅说/)
六卷
存
人物考陈琛字思献号紫峰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
历官江西提学佥事
陆元辅曰蔡文庄以易学教人由科举之业引而入
于圣人之道紫峰学于文庄文庄曰吾所为发愤沈
潜而仅得者以语人尝不解不意子已自得之乃礼
六卷
存
人物考陈琛字思献号紫峰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
历官江西提学佥事
陆元辅曰蔡文庄以易学教人由科举之业引而入
于圣人之道紫峰学于文庄文庄曰吾所为发愤沈
潜而仅得者以语人尝不解不意子已自得之乃礼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677-0587b.png
之如朱子之礼蔡季通焉蒙引通典虽皆训诂之学
然发明先儒之蕴为多说经者未可弃而不录也
周氏(臣/)大易圣传
(阙/)卷
未见
云南通志周臣字荩臣云南县人正德丁丑进士以
国子助教致仕
方氏(献夫/)周易约说
然发明先儒之蕴为多说经者未可弃而不录也
周氏(臣/)大易圣传
(阙/)卷
未见
云南通志周臣字荩臣云南县人正德丁丑进士以
国子助教致仕
方氏(献夫/)周易约说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677-0587c.png
十二卷
存
献夫序曰周易者何文王之易也故曰周易古文周
易者何上下经十翼各自为篇古文也何贵乎古文
循古文则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秩然矣孰为伏羲之
易八卦是也孰为文王之易六十四卦与卦爻辞是
也孰为孔子之易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是
也故循古文则三圣之易秩然矣传者何程子传也
存
献夫序曰周易者何文王之易也故曰周易古文周
易者何上下经十翼各自为篇古文也何贵乎古文
循古文则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秩然矣孰为伏羲之
易八卦是也孰为文王之易六十四卦与卦爻辞是
也孰为孔子之易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是
也故循古文则三圣之易秩然矣传者何程子传也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677-0587d.png
义者何朱子本义也约说者何孟子曰博学而详说
之将以反说约也博二子之说而约之故名约说于
传义有去取乎曰安得无去取也然则传义有得失
乎噫易道之难言也未至于圣人者难乎其免矣本
义之失如谓伏羲作六十四卦周公系爻辞与夫象
占卦变之说之类是也若夫传一词一义之失则有
之其大者无有也然则传足矣何取于本义曰自本
义而通之传则无遗矣岂惟本义虽诸家之说有可
之将以反说约也博二子之说而约之故名约说于
传义有去取乎曰安得无去取也然则传义有得失
乎噫易道之难言也未至于圣人者难乎其免矣本
义之失如谓伏羲作六十四卦周公系爻辞与夫象
占卦变之说之类是也若夫传一词一义之失则有
之其大者无有也然则传足矣何取于本义曰自本
义而通之传则无遗矣岂惟本义虽诸家之说有可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677-0588a.png
取者亦弗遗也然则约说多取邵子之说何也噫邵
子其深于易矣乎夫象数者易之本也故曰易者象
也象也者像也象数得则辞与意得矣邵子之说于
象数精矣所谓约者其在是乎其在是乎
关直方跋曰西樵先生尽心于三圣之蕴会古文要
旨博采程朱传义诸说之醇乎易者而折衷于邵子
一洗卤莽支离之蔽大彰洁静精微之全成约说一
书凡十有二卷嘉靖庚子夏督府半洲蔡公嘉其简
子其深于易矣乎夫象数者易之本也故曰易者象
也象也者像也象数得则辞与意得矣邵子之说于
象数精矣所谓约者其在是乎其在是乎
关直方跋曰西樵先生尽心于三圣之蕴会古文要
旨博采程朱传义诸说之醇乎易者而折衷于邵子
一洗卤莽支离之蔽大彰洁静精微之全成约说一
书凡十有二卷嘉靖庚子夏督府半洲蔡公嘉其简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677-0588b.png
明醇切诚得作易要旨而图象尤极精到既而以六
十四卦与爻辞订疑复出四说如指诸掌公欣然携
之交南是冬公既戢戈櫜弓辛丑春爰命直方校刋
而行之
姓谱献夫字叔贤南海人正德辛巳进士仕至少师
大学士谥文襄
刘氏(濂/)易象解
六卷
十四卦与爻辞订疑复出四说如指诸掌公欣然携
之交南是冬公既戢戈櫜弓辛丑春爰命直方校刋
而行之
姓谱献夫字叔贤南海人正德辛巳进士仕至少师
大学士谥文襄
刘氏(濂/)易象解
六卷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677-0588c.png
未见
黄虞稷曰濂字浚伯南宫人正德辛巳进士知杞县
事擢御史
杜氏(憼/)古易
一卷
未见
祝允明序曰门人杜憼以晁氏吕氏朱子所定古易
但复汉初之本未合孔氏之旧乃出己意谓羲易独
黄虞稷曰濂字浚伯南宫人正德辛巳进士知杞县
事擢御史
杜氏(憼/)古易
一卷
未见
祝允明序曰门人杜憼以晁氏吕氏朱子所定古易
但复汉初之本未合孔氏之旧乃出己意谓羲易独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677-0588d.png
八卦象有画无文亦未立名因重出于三代文王命
名而作彖周公作爻辞孔子十翼以说序杂彖传象
传系辞文言为次亦皆有旨此乃汉前未乱之易古文
本也乃定以羲皇三画八象为一篇文彖上下二篇
周爻上下二篇孔翼十篇共十五篇憼为渊孝先生
之孙余师佥宪先生之子志夐而行狷笃学力贫不
苟诣一人一事游神风埃之上有轩举霞外想奇士
也
名而作彖周公作爻辞孔子十翼以说序杂彖传象
传系辞文言为次亦皆有旨此乃汉前未乱之易古文
本也乃定以羲皇三画八象为一篇文彖上下二篇
周爻上下二篇孔翼十篇共十五篇憼为渊孝先生
之孙余师佥宪先生之子志夐而行狷笃学力贫不
苟诣一人一事游神风埃之上有轩举霞外想奇士
也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677-0589a.png
曹溶曰憼字启志书凡十五篇山阴祁氏有之
郑氏(伉/)读易管见 易义发明 卦赞
俱未见
郑善夫志墓曰先生讳伉字孔明其先赤石鲁氏为
姑子后遂为郑氏居常山先生吴康斋之高业弟子
也为诸生省试不合弃去筑室龙池之上日取诸儒
论议一切折衷于朱子凡古载籍鲜不读但不读佛
老之书一时若兰溪章枫山开化吾文山南昌张东
郑氏(伉/)读易管见 易义发明 卦赞
俱未见
郑善夫志墓曰先生讳伉字孔明其先赤石鲁氏为
姑子后遂为郑氏居常山先生吴康斋之高业弟子
也为诸生省试不合弃去筑室龙池之上日取诸儒
论议一切折衷于朱子凡古载籍鲜不读但不读佛
老之书一时若兰溪章枫山开化吾文山南昌张东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677-0589b.png
白皆相与可否著有易义发明卦赞惜其存者仅十
之一尔
余氏(诚/)易图说
一卷
存
桑悦曰东山余先生名诚字中之浙之姚江人精于
天人之学与予论易之绪图乃著为之说发扬先儒
之蕴而自出己见尤多弘治十有三年六月访予约
之一尔
余氏(诚/)易图说
一卷
存
桑悦曰东山余先生名诚字中之浙之姚江人精于
天人之学与予论易之绪图乃著为之说发扬先儒
之蕴而自出己见尤多弘治十有三年六月访予约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677-0589c.png
共订定乐书欲予作为诗歌协之律吕定以舞节一
复千古缺典不幸先生未抵家而卒呜呼痛哉先生
著述甚多惟此篇予著易抄相与论讲故笔之稿中
宁氏(钦/)周易宗旨
八卷
未见
衡州府志钦字宗尧中乡举署诸暨教谕正德中官
御史武皇南巡疏请回銮
复千古缺典不幸先生未抵家而卒呜呼痛哉先生
著述甚多惟此篇予著易抄相与论讲故笔之稿中
宁氏(钦/)周易宗旨
八卷
未见
衡州府志钦字宗尧中乡举署诸暨教谕正德中官
御史武皇南巡疏请回銮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677-0589d.png
潘氏(葵/)易思得录
未见
江西通志潘葵字日臣浮梁人
张氏(廷芳/)易经十翼章图蕴义
十卷
未见
黄虞稷曰晋江人讲明理学自号退密翁
汪氏(思敬/)易学象数举隅
未见
江西通志潘葵字日臣浮梁人
张氏(廷芳/)易经十翼章图蕴义
十卷
未见
黄虞稷曰晋江人讲明理学自号退密翁
汪氏(思敬/)易学象数举隅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677-0590a.png
四卷
易传通释
(阙/)卷
俱未见
黄虞稷曰思敬名敬以字行祁门人
袁氏(颢/)周易奥义
八卷
未见
易传通释
(阙/)卷
俱未见
黄虞稷曰思敬名敬以字行祁门人
袁氏(颢/)周易奥义
八卷
未见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677-0590b.png
孙仁记曰大父菊泉先生名颢字孟常世居陶庄之
净池蓄书万馀卷初读易作周易奥义八卷后读春
秋叹曰仲尼实见诸行事惟此书耳作春秋传三十
卷
李氏(鸣盛/)周易本义直讲
未见
杨守陈序曰四圣之易自汉以来传注无虑数百家
惟宋程子之传朱子之本义并行于世国朝选士之
净池蓄书万馀卷初读易作周易奥义八卷后读春
秋叹曰仲尼实见诸行事惟此书耳作春秋传三十
卷
李氏(鸣盛/)周易本义直讲
未见
杨守陈序曰四圣之易自汉以来传注无虑数百家
惟宋程子之传朱子之本义并行于世国朝选士之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677-0590c.png
制治易必兼传义士遵之久矣至于近时乃往往废
传而专本义岂谓传义有得失而取舍之哉惟以传
详义简竞务简以利捷耳夫士不能博通五经而各
治其一已愧于古况治易而不兼传义惟简是务益
趋于陋矣暨其幸得一官则并其简者亦视之如弁
髦弃不复顾其能仕而学者几何人哉是皆可慨已
天长县学教谕李君鸣盛蚤受易于其父长而讲习
不已既被乡选以忧家居取易温习因以平昔所见
传而专本义岂谓传义有得失而取舍之哉惟以传
详义简竞务简以利捷耳夫士不能博通五经而各
治其一已愧于古况治易而不兼传义惟简是务益
趋于陋矣暨其幸得一官则并其简者亦视之如弁
髦弃不复顾其能仕而学者几何人哉是皆可慨已
天长县学教谕李君鸣盛蚤受易于其父长而讲习
不已既被乡选以忧家居取易温习因以平昔所见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677-0590d.png
闻诸说纂集成文名曰周易本义直讲时仅及系辞
而已逮起家天官长则又及上下二经踰两年而毕
乃因其乡人修撰傅君曰川寓书请予为序其言大
抵主本义而宾传皆循循然不敢越矩矱之外盖欲
以示其徒处则为横舍讲解之资出则为场屋文辞
之用其用志亦勤矣余少尝学易间作举子文字亦
主义宾传暨擢第归益味经旨著易私抄所见有异
于前时盖以易为卜筮用而非为卜筮作者伏羲则
而已逮起家天官长则又及上下二经踰两年而毕
乃因其乡人修撰傅君曰川寓书请予为序其言大
抵主本义而宾传皆循循然不敢越矩矱之外盖欲
以示其徒处则为横舍讲解之资出则为场屋文辞
之用其用志亦勤矣余少尝学易间作举子文字亦
主义宾传暨擢第归益味经旨著易私抄所见有异
于前时盖以易为卜筮用而非为卜筮作者伏羲则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677-0591a.png
河图而作易所以顺性命之理也大禹则洛书而作
洪范所以叙彝伦之道也图书非为卜筮而出易范
岂为卜筮而作尚占惟易之一道稽疑特范之一畴
耳易岂火珠林之比哉程子作传实探伏羲之精以
发性命之理盖不但衍周经而已朱子谓程传义理
至备象数犹欠故作本义推象数而明占筮其辞尚
简不过补传之不足耳学者岂可废传而专本义哉
且易道广大无所不备非博学详说不足以究之诸
洪范所以叙彝伦之道也图书非为卜筮而出易范
岂为卜筮而作尚占惟易之一道稽疑特范之一畴
耳易岂火珠林之比哉程子作传实探伏羲之精以
发性命之理盖不但衍周经而已朱子谓程传义理
至备象数犹欠故作本义推象数而明占筮其辞尚
简不过补传之不足耳学者岂可废传而专本义哉
且易道广大无所不备非博学详说不足以究之诸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677-0591b.png
家之说百氏之书皆当取而不废则庶乎得易之道
矣李君尚进于此哉
程氏(仲贤/)周易参微录
未见
丁氏(徵/)周易注解
佚
绍兴府志丁徵字允中新昌人
方氏(太古/)易经发明
矣李君尚进于此哉
程氏(仲贤/)周易参微录
未见
丁氏(徵/)周易注解
佚
绍兴府志丁徵字允中新昌人
方氏(太古/)易经发明
卷五十三 第 23a 页 WYG0677-0591c.png
未见
黄虞稷曰太古字元素金华人从学枫山章氏
张氏(璞/)易髓
佚
缪泳曰华亭张璞字友山官学正
戴氏(圭/)易经大旨
未见
宁波府志戴圭字秉诚鄞人学者称野桥先生
黄虞稷曰太古字元素金华人从学枫山章氏
张氏(璞/)易髓
佚
缪泳曰华亭张璞字友山官学正
戴氏(圭/)易经大旨
未见
宁波府志戴圭字秉诚鄞人学者称野桥先生
卷五十三 第 23b 页 WYG0677-0591d.png
胡氏(居仁/)易通解
未见
李颐疏曰馀干故儒胡居仁穷经讲学深得濂洛之
传其平居著述有易传春秋传今颇散佚失次存于
世者有居业录有粹言
范路曰胡居仁字叔心馀□人学于吴聘君与弼隐
邑之梅溪以敬名斋学者称敬斋先生万历己酉追
谥文敬从祀孔庙
未见
李颐疏曰馀干故儒胡居仁穷经讲学深得濂洛之
传其平居著述有易传春秋传今颇散佚失次存于
世者有居业录有粹言
范路曰胡居仁字叔心馀□人学于吴聘君与弼隐
邑之梅溪以敬名斋学者称敬斋先生万历己酉追
谥文敬从祀孔庙
卷五十三 第 24a 页 WYG0677-0592a.png
黄氏(芹/)易图识漏
一卷
存
黄虞稷曰龙安人字伯馨从蔡清学易正德九年以
岁贡生官海阳儒学训导
周氏(积/)读易管见
未见
黄虞稷曰积字以善江山人举人官至长史从章懋
一卷
存
黄虞稷曰龙安人字伯馨从蔡清学易正德九年以
岁贡生官海阳儒学训导
周氏(积/)读易管见
未见
黄虞稷曰积字以善江山人举人官至长史从章懋
卷五十三 第 24b 页 WYG0677-0592b.png
蔡清学易
谢氏(显/)易说
未见
陆元辅曰显字惟仁祁门人甘泉湛氏弟子
沈氏(爚/)复古易
十二篇
存
黄虞稷曰嘉定人正德中以吕东莱订正古易刋正
谢氏(显/)易说
未见
陆元辅曰显字惟仁祁门人甘泉湛氏弟子
沈氏(爚/)复古易
十二篇
存
黄虞稷曰嘉定人正德中以吕东莱订正古易刋正
卷五十三 第 25a 页 WYG0677-0592c.png
今世行本
爚自序曰古易十二篇羲文周孔旧文也汉人以传
解经因附传于经古易遂废实造端于费氏卒成于
郑氏王氏学者罕睹全经孔子翼易之旨泯矣晁氏
二吕氏始正之盖得于汉艺文志焉而吕氏之更定
为得朱子所因以作本义者也朱子尝病分经合传
而羲文周公之经有拘执一端之弊孔子之传遂乱
其音韵而不可读故本义主象占而用其本本义所
爚自序曰古易十二篇羲文周孔旧文也汉人以传
解经因附传于经古易遂废实造端于费氏卒成于
郑氏王氏学者罕睹全经孔子翼易之旨泯矣晁氏
二吕氏始正之盖得于汉艺文志焉而吕氏之更定
为得朱子所因以作本义者也朱子尝病分经合传
而羲文周公之经有拘执一端之弊孔子之传遂乱
其音韵而不可读故本义主象占而用其本本义所
卷五十三 第 25b 页 WYG0677-0592d.png
由名也自董氏楷以本义分附程传今之本义因紊
其次彖象诸传之注错乱附记了不可解病孰甚焉
三圣人之述作二三大儒正之而不足世儒乱之而
有馀何俗之易同而古之难复如此爚髫年受易辄
疑今文古文之云质之师友久而后知朱子本义次
第非其故己主程子易传而析本义以从之先儒之
己误顾本义自为书而可以今文紊之故不辞僭妄
而刋正之也今文于易不加损古文于易不加益特
其次彖象诸传之注错乱附记了不可解病孰甚焉
三圣人之述作二三大儒正之而不足世儒乱之而
有馀何俗之易同而古之难复如此爚髫年受易辄
疑今文古文之云质之师友久而后知朱子本义次
第非其故己主程子易传而析本义以从之先儒之
己误顾本义自为书而可以今文紊之故不辞僭妄
而刋正之也今文于易不加损古文于易不加益特
卷五十三 第 26a 页 WYG0677-0593a.png
欲学者复见圣贤之旧耳抑吕微仲复古经于数百
年之后晁以道吕伯恭继之朱子遂信以为定本则
爚之妄举宁不有取之而薄乎其罪者哉
朱氏(星/)周易通解
未见
太仓州志朱星字兆文州学生子默中嘉靖丙戌进
士
陶氏(廷奎/)周易笔意
年之后晁以道吕伯恭继之朱子遂信以为定本则
爚之妄举宁不有取之而薄乎其罪者哉
朱氏(星/)周易通解
未见
太仓州志朱星字兆文州学生子默中嘉靖丙戌进
士
陶氏(廷奎/)周易笔意
卷五十三 第 26b 页 WYG0677-0593b.png
十五卷
未见
张士纮曰廷奎会稽人官武学训导以子承学贵赠
工部右侍郎国子祭酒赠礼部右侍郎望龄之祖也
王氏(拱东/)周易玩辞
佚
杨慎曰南溪老儒泉溪王拱东著周易玩辞一书其
论卦变云窃观彖传知刚柔上下往来字样本义类
未见
张士纮曰廷奎会稽人官武学训导以子承学贵赠
工部右侍郎国子祭酒赠礼部右侍郎望龄之祖也
王氏(拱东/)周易玩辞
佚
杨慎曰南溪老儒泉溪王拱东著周易玩辞一书其
论卦变云窃观彖传知刚柔上下往来字样本义类
卷五十三 第 27a 页 WYG0677-0593c.png
以卦变言之愚看止是一个见在卦体并无卦变之
说也且如讼刚来得中是上体之乾刚来得坎体之
中矣随刚来下柔是上兑四五之刚来下震三二之
柔也噬嗑以震体之二上行离体之五故曰柔得中
上行贲艮体四五之柔来离之二以文三初之刚离
体三初之刚上艮之上以文四五之柔故曰柔来而
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大畜刚上尚贤盖上九以阳居
上六五以柔尊尚之矣晋柔进上行盖坤之体柔上
说也且如讼刚来得中是上体之乾刚来得坎体之
中矣随刚来下柔是上兑四五之刚来下震三二之
柔也噬嗑以震体之二上行离体之五故曰柔得中
上行贲艮体四五之柔来离之二以文三初之刚离
体三初之刚上艮之上以文四五之柔故曰柔来而
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大畜刚上尚贤盖上九以阳居
上六五以柔尊尚之矣晋柔进上行盖坤之体柔上
卷五十三 第 27b 页 WYG0677-0593d.png
行离体之五矣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非以外
乾之刚来主于内震之初者乎升柔以时升非以巽
初之柔上行坤体之柔者乎晋柔进上行其以坤体
之柔可知睽柔进上行其以兑三之柔上行离五之
柔可见蹇之往得中言艮上之刚往而得坎之五焉
涣刚来不穷言巽上之刚来主于坎中之二焉至于
鼎柔进上行其巽下之柔而上行离五之柔也又岂
待言哉凡此皆本卦见成所具义理一展卷间瞭然
乾之刚来主于内震之初者乎升柔以时升非以巽
初之柔上行坤体之柔者乎晋柔进上行其以坤体
之柔可知睽柔进上行其以兑三之柔上行离五之
柔可见蹇之往得中言艮上之刚往而得坎之五焉
涣刚来不穷言巽上之刚来主于坎中之二焉至于
鼎柔进上行其巽下之柔而上行离五之柔也又岂
待言哉凡此皆本卦见成所具义理一展卷间瞭然
卷五十三 第 28a 页 WYG0677-0594a.png
在目若卦变甚觉牵强恐非圣人作易之本旨也此
论甚当非守残固陋之琐儒可及
蒋氏(以诚/)易说
未见
按蒋氏未详其爵里其说易见徐氏不我解
有曰羲皇圆图上下左右俱是刚柔相对有
开有合诸卦立名取义在于是也又曰乾独
言龙举其纲也其馀普天万象莫不随之而
论甚当非守残固陋之琐儒可及
蒋氏(以诚/)易说
未见
按蒋氏未详其爵里其说易见徐氏不我解
有曰羲皇圆图上下左右俱是刚柔相对有
开有合诸卦立名取义在于是也又曰乾独
言龙举其纲也其馀普天万象莫不随之而
卷五十三 第 28b 页 WYG0677-0594b.png
转因龙可以见天则矣徐氏称其善于言易
程氏(鸿烈/)周易会占
未见
钱枋曰周易会占江宁程氏所演占辞仿焦延寿为
之
姚氏(麒/)易经或问
十卷
未见
程氏(鸿烈/)周易会占
未见
钱枋曰周易会占江宁程氏所演占辞仿焦延寿为
之
姚氏(麒/)易经或问
十卷
未见
卷五十三 第 29a 页 WYG0677-0594c.png
杨氏(幅/)周易馀义
八卷
未见
黄氏(潜翁/)读易备忘
四卷
未见
程氏(辙/)浠南易解
九卷
八卷
未见
黄氏(潜翁/)读易备忘
四卷
未见
程氏(辙/)浠南易解
九卷
卷五十三 第 29b 页 WYG0677-0594d.png
未见
蕲水县志辙字子建从湛若水游仕为国子监助教
(阙/)氏(准/)易象龟鉴
二卷
未见
周氏(佐/)补斋口授易说
三卷
未见
蕲水县志辙字子建从湛若水游仕为国子监助教
(阙/)氏(准/)易象龟鉴
二卷
未见
周氏(佐/)补斋口授易说
三卷
未见
卷五十三 第 30a 页 WYG0677-0595a.png
按姚氏以下爵里世次未详载聚乐堂艺文
志其目迄嘉靖初年则所载六部皆正嘉以
前人无疑姑附于此俟再考
志其目迄嘉靖初年则所载六部皆正嘉以
前人无疑姑附于此俟再考
卷五十三 第 30b 页 WYG0677-0595b.png
经义考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