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677-03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三十二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三十一/)
何氏(万/)易辨
  通考三卷
   佚
渊源录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677-0345b.png
  通考三卷
   佚
 中兴馆阁录万字一之长乐人淳熙四年正月除著
 作郎
 陈振孙曰三山何万隆兴元年进士仕为都司知漳
 州为辨三十三篇大抵多与先儒异渊源录者盖其
 易解未成书仅有乾坤二卦而已万受知阜陵官至
 右司郎中知漳州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677-0346a.png
李氏(舜臣/)易本传
  宋志三十三卷
   佚
 宋史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乾道二年进士调
 邛州安仁县主簿改宣教郎知饶州德兴县迁宗正
 寺主簿邃于易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
 见舍画而论非易也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
 离中画为诚明著本传三十三篇朱熹晚岁每为学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677-0346b.png
 者称之所著书群经义八卷书小传四卷家塾编次
 论语五卷
 陈振孙曰其自序以为易起于画舍画无以见易因
 画论心以中为用如舍本卦而论他卦及某卦从某
 卦来者皆所不取洪景卢为之序
 王应麟曰李舜臣易传迹坎离之从中起较震巽之
 偏而不中谓舍本卦而论他卦为不然谓某卦从某
 卦来为妄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677-0346c.png
 胡一桂曰西蜀隆山李先生优于明象者也其论坤
 卦直曰乾既称马坤不得不称牝以别之殊不知彖
 文王所作文王彖乾何尝称马而顾于坤乃称牝以
 求别于乾也此亦祖说卦以为论其失甚矣 又曰
 隆山先生周易本传三十三卷淳熙己亥自序大槩谓
 易原起于画有画故有卦与辞随辞释义汎论事理不
 复推之于画以验古圣人设卦命辞之本意失之远矣
 故今所著皆因画论心主文王孔子之学以推衍大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677-0346d.png
 易之用此其大旨也其间发明甚多说象有功但不
 绝言占耳
倪氏(思/)易训
  宋志三十卷
   佚
易说
  二卷
  佚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677-0347a.png
 馆阁续录倪思字正甫吴兴人乾道二年进士及第
 淳熙十四年除著作郎十六年为将作少监
 陈振孙曰礼部尚书归安倪思正父丙戌进士戊戌
 宏词受知阜陵早登禁直绍熙间遂位法从刚介不
 苟合庆元嘉定屡召屡出端平初诏以先朝遗直得
 谥文节
蔡氏(戡/)易解
   佚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677-0347b.png
 中兴馆阁续录戡字定夫
 兴化府志蔡戡莆田人乾道二年进士官宝谟阁直
 学士
陈氏(炳/)易讲义
  五卷
   佚
 金华府志陈炳字德先义乌人乾道丙戌进士为太
 平主簿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677-0347c.png
冯氏(诚之/)易英
  十卷
   佚
 魏了翁志墓曰诚之字明仲乾道四年乡举授迪功
 郎调江油县尉
王氏(时会/)周易训传
   佚
 陆游志曰时会字季嘉奉化人乾道五年进士自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677-0347d.png
 台州司户参军历袁州学教授知会稽县最后终于
 长沙锐意经学有易诗书论语训传乡饮酒辨疑凡
 数十百卷
刘氏(光祖/)续东溪易传
   佚
 真德秀志墓曰光祖字德修其先句容人居简州登
 进士第官右文殿修撰以宝谟阁直学士知潼川府
 进显谟阁直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公从族父兄东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677-0348a.png
 溪先生伯熊学其在房州谪居无事取东溪所传易
 续之盖东溪传止睽公续之始蹇
 中兴馆阁续录光祖乾道五年进士
史氏(弥大/)易学指要
   佚
 宁波府志史弥大字方叔鄞人登郑侨榜进士官至
 礼部侍郎封奉化郡侯
范氏(飞卿/)易辨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677-0348b.png
   佚
 南昌府志飞卿字升甫丰城人乾道中乡荐授龙阳
 主簿有易玄虚辨
丘氏(巽之/)易原
   佚
 魏了翁曰巽之居嘉之夹江淳熙元年举于礼部贯
 通古今论说诸子有诗总易原
陈氏(造/)易说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677-0348c.png
  一卷
   存(载江湖/长翁集)
 申屠駉志墓曰造字唐卿高邮人淳熙二年登科官
 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官自以无补于世置江湖乃
 宜遂号江湖长翁
    按陈氏易说首无妄次屯次同人次大有次
    豫次蒙次需次夬次姤次小畜大畜次复次
    噬嗑次革次比凡十五卦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677-0348d.png
杨氏(大法/)易说
   佚
 金华志杨大法字元范武义人淳熙二年进士历国
 子祭酒兵部侍郎以集英殿修撰知镇江府
商氏(飞卿/)周易讲义
  宋志一卷
   未见
 馆阁续录商飞卿字翚仲台州临海人淳熙二年进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677-0349a.png
 士庆元四年除秘书丞五年为著作郎
胡氏(有开/)周易解义
  宋志四十卷
   佚
 馆阁续录胡有开字益之建昌南城人淳熙二年进
 士开禧元年除秘书郎三年致仕
杨氏(炳/)易说
   佚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677-0349b.png
 闽书炳字若晦晋江人淳熙二年进士官左司諌累
 迁中书舍人权吏部尚书开禧三年除宝谟阁直学
 士奉祠自号倏溪居士
义氏(太初/)周易集注
  五卷
   佚
 湖广总志义太初字仲远营道人淳熙戊戌进士历
 典高琼二藩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677-0349c.png
叶氏(适/)周易述释
  一卷
   未见
 温州府志叶适字正则永嘉人淳熙戊戌廷对第二
 人官至宝文阁学士卒谥文定
林氏(应辰/)易说
   佚
 温州府志应辰字渭远平阳县人淳熙戊戌登第监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677-0349d.png
 尚书六部门著有易说
戴氏(溪/)周易总说
  宋志二卷
   佚
 馆阁续录戴溪字肖望温州人淳熙五年同进士出
 身嘉定三年以太子詹事兼秘书监四年权工部尚
 书
 陈振孙曰每卦为一篇溪嘉定初为东宫端尹作此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677-0350a.png
 以授景献
吕氏(凝之/)易书
  四十卷
   佚
 玉海淳熙八年八月知阆州吕凝之上易书四十卷
 上问辅臣周必大奏曰此本邵雍之学蜀人张行成
 推衍之凝之必讲学于行成上曰行成所著颇略必
 大曰凝之配年以卦爻所以加密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677-0350b.png
王氏(宗传/)童溪易传
  三十卷
   存
 宗传自序曰易不可以易言也盖自汉魏以来世之
 言易者特多于他经而其失也比之言他经者亦多
 此其故何也易而言之之故也夫人之情有所难乎
 此也则必有所畏谨乎此而后获免轻议乎此之失
 苟惟有所易也则将争奇竞巧而不知中庸之为至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677-0350c.png
 德骋私任臆而不知正直之为王道如是则择焉不
 精语焉不详贸贸然不知朱紫苗莠之固有其辨而
 吠声觇影之流始受其误矣昔者夫子盖尝致谨乎
 此也观其言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矣夫学易而可以无易之过此岂童心浅识者之所
 能为也故圣如夫子亦曰吾犹有待焉耳圣人之心
 其不敢有所易如此也而客有注易与本草孰先之
 问为陶隐居者则告之曰易先其说曰注易误不至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677-0350d.png
 杀人本草误人有不得其死者呜呼自斯人不至杀
 人之言一发而易之误自此始矣世之轻议是经者
 始纷纷矣夫岂知本草误误人命注易误误人心人
 心一误则形存性亡为鬼蜮为禽兽将无所不至其
 误不亦惨于杀人矣乎隐居之言曰本草误人有不
 得其死者殊不知注易误人有不得其生者可谓智
 乎或曰若之何而可以无易之过如吾圣人之学易
 矣乎曰窃尝闻之纲一举而目张领一挈而裘顺天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677-0351a.png
 下之有是物也孰从而然欤是故有所谓形而上者
 之制乎命而后是物也得以肇其长短大小之形吉
 凶消长之变世之言易者孰不曰舍是数不可以言
 易也舍是象不可以言易也以圣如夫子亦必曰是
 数与象易所不废也然所以为是象与数者或不知
 其说焉则自一以往而有不可胜计之数自形色貌
 象以往而有不可胜计之象虽夫子亦末如之何也
 圣人之于易徒知据乎其会而已矣据其会则凡憧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677-0351b.png
 憧于吾前者莫吾眩也圣人之于易也徒知立乎其
 颠而已矣立其颠则凡纷纷乎吾下者莫吾廋也然
 则是数也是象也不知务其所以然之说也而可乎
 夫苟舍是而役役于不可胜计之地此夫子所谓易
 之过也然则舍数与象不可以为易而其过也乃数
 与象也则金石草木所以为本草也而其杀人也乃
 金石草木也天下同知本草误误人命而不知易误
 误人心吁亦异哉余不敏一经之教奉以周旋有日矣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677-0351c.png
 然学愈久而心愈杂故虽疲神剔思于此非不勤且
 至也而未尝敢下轻议之笔虽然抑尝思之加我之
 年亦行甫及矣进无用于时退无补于身不于此时
 也而有所勉焉岂其志欤若夫所谓大过亦不敢自
 谓果可无也愿就有道而正焉
 林焞序曰性本无说圣人本无言童溪之论性然也
 易尽性书也而何至于多言我知之矣六丁敕易在
 天三爻吞易在人天而人之易其显乎余与童溪生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677-0351d.png
 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第知其出处甚详公性能酒
 饮已辄论易尝曰吾远祖文中不善辨为负苓者诎
 使与我遇当瞠目张胆灭其苓而讥之曰尔不有于
 人又何有于身自是与人言易不倦而于二系为详
 出其门者十九青紫既第之三年教授曲江越二年
 而书成大书其影曰三十之卷易书自谓无愧三圣
 其笃于自信者欤公姓王讳宗传字景孟世谓天下
 王景孟则其人也开禧更元族子駉客武陵以书来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677-0352a.png
 曰刘君日新将以童溪易传膏馥天下后世叔大夫
 父当序是以序
 潜说友曰宗传淳熙八年进士
 董真卿曰宗传字景孟临安人太学上舍易传三十
 二卷淳熙丙午林焞作序
 闽书王宗传宁德人教授韶州有易传行世
    按林焞亦宁德人淳熙八年与宗传并举进
    士焞序称与童溪生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677-0352b.png
    第则宗传为宁德人无疑鄱阳董氏以为临
    安人误矣
陈氏(舜申/)易鉴
   佚
 闽书舜申字宗谟连江人举淳熙十一年进士历衡
 阳秭归教授累迁知漳浦入为著作郎参议淮阃未
 赴卒
邹氏(安道/)易解发题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677-0352c.png
   佚
 江西通志邹安道临川人淳熙进士官止金坛丞深
 于易作易解发题立词精切学者宗之
薛氏(绂/)易则
  十卷
   佚
 中兴馆阁续录薛绂字仲章嘉定府龙游人淳熙十
 一年进士嘉定四年除秘书郎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677-0352d.png
 曹学佺曰绂廷对极言韩侂胄之奸坐劾去与魏了
 翁讲明易学号符溪子
赵氏(汝谈/)周易说
  宋志三卷
   佚
 宋史赵汝谈字履常淳熙十一年进士宗正少卿权
 吏部侍郎升侍读兼直学士院国史修撰以所注易
 进讲其论易以为为占者作书尧舜二典宜合为一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0677-0353a.png
 禹功只施于河洛洪范非箕子之作诗不以小序为
 信礼记杂出诸生之手周礼傅会女主之书要亦卓
 绝特立之见所著有易书诗论语孟子周礼礼记注
 陈振孙曰南塘易说专辨十翼非夫子作其说多自
 得之见
易氏(祓/)周易总义
  二十卷
   未见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0677-0353b.png
易学举隅
  四卷
   未见
 馆阁续录易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
 舍释褐出身庆元六年八月除著作郎九月知江州
 陈章序曰易以总义名者总卦爻之义而为之说也
 昔者圣人作易得于仰观俯察者八卦之画而已后
 有圣人者作重之以爻系之以辞贯天理于人事之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0677-0353c.png
 中而后知有显必有微有体必有用惟能识义理之
 总会然后卦爻之指归可得而明也山斋易公先生
 蚤岁读易讲明是理久矣尝举大纲以示学者曰大
 易者元气之管辖也圣人者大易之权衡也先生之
 学其梗槩见于乾坤盖一阴一阳之谓道乾则自元
 而至于贞坤则自贞而反于元此天道所以流行而
 不息先生于二卦首发二理然则濂溪周子谓元亨
 诚之通利贞诚之复者先生固已默会之矣元亨利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0677-0353d.png
 贞至理无妄于是乎始万善于是乎出天下之事于
 是乎标准易之六十四卦皆是物也先生侍经筵日
 尝以是经进讲燕居之暇复取是而研究之阅二十
 馀年优柔厌饫涣然冰释于是略训诂而明大义合
 诸家之异而归之于一每卦各列爻义总为一说标
 于卦首欲其伦类贯通而学者有所考明焉既又为
 举隅四卷裒象与数为之图说盖与此书可以参考云
 赵希弁曰右山斋易祓彦章所著也陈章季𡌴为之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0677-0354a.png
 序易学举隅亦韨所著传疑之说附于后
 胡一桂曰易学举隅四卷嘉定四年三月朔自题其
 书总义绍定间侍经筵日尝以是编陪讲
 盛如梓曰长沙易公著易举隅于先儒所未言发明尤多
 董真卿曰山斋周易总义门人陈章序之
    按舂陵乐雷发谒山斋诗云淳熙人物到嘉
    熙听说山斋亦白髭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听
    姬老是相知盖山斋于易周礼皆有总义也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0677-0354b.png
    二书储藏家多著于录特予未之见耳
郑氏(鉴/)周易注
   佚
 郑思孝曰先高叔祖讳鉴字自明号植斋赘于丞相
 陈止献之家遂居于莆事孝宗朝忠荩极諌当时晦
 庵南轩东莱艾轩诸公深敬之三十岁释褐三十八
 即世今所存者惟经易一部
丁氏(锬/)易通释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0677-0354c.png
   佚
 南昌府志丁锬字仲熊新建人领淳熙庆元嘉定三
 举官曲江县簿与陆子静为友朱元晦知南康军聘
 掌教白鹿书院不就时号瓮天先生著易通释书辨
 疑春秋要辨
朱氏(质/)易说举要
   佚
 金华志朱质字仲文义乌人受学于吕祖谦唐仲友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0677-0354d.png
 中绍熙四年进士第二人累官左正言左司谏兼侍
 读权吏部侍郎
陈氏(德一/)易传发微
   未见(一斋目/有之)
 闽书德一字长明连江人舜申子绍熙四年进士终
 朝请郎知宜州所著有易传发微
袁氏(聘儒/)述释叶氏易说
  宋志一卷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0677-0355a.png
   佚
 陈振孙曰叶正则为习学记言易居其首门人建安
 袁聘儒述而释焉聘儒绍熙进士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0677-0355b.png
 
 
 
 
 
 
 
 经义考卷三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