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677-03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三十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二十九/)
吴氏(仁杰/)古周易
宋志十二卷
未见
周易图说
经义考卷三十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二十九/)
吴氏(仁杰/)古周易
宋志十二卷
未见
周易图说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677-0321b.png
宋志二卷
存
集古易
宋志一卷
存
仁杰自序曰易与天地并未有文字先有此书自伏
羲画八卦以贞悔之象重之为六十四时则有卦有
象而无辞始卦之重占以定体文王作彖总论其义
存
集古易
宋志一卷
存
仁杰自序曰易与天地并未有文字先有此书自伏
羲画八卦以贞悔之象重之为六十四时则有卦有
象而无辞始卦之重占以定体文王作彖总论其义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677-0321c.png
谓卦不足以尽吉凶之变乃附著变爻及覆卦之画
以演其占时则有彖有爻而未有爻辞周公继之于
爻画覆卦之下皆系辞焉而易上下篇之文始备孔
子承三圣为十翼以赞易道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
卦杂卦是也谓之易传彖象系辞夫子所自著也文
言以下弟子记夫子之言也按汲冢书有周易上下
篇而无彖象系辞陆德明释文孔壁所得古文传为
十翼而不言经然则十翼之作其初自为篇简不与
以演其占时则有彖有爻而未有爻辞周公继之于
爻画覆卦之下皆系辞焉而易上下篇之文始备孔
子承三圣为十翼以赞易道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
卦杂卦是也谓之易传彖象系辞夫子所自著也文
言以下弟子记夫子之言也按汲冢书有周易上下
篇而无彖象系辞陆德明释文孔壁所得古文传为
十翼而不言经然则十翼之作其初自为篇简不与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677-0321d.png
易经相属此冢壁所藏所以各得其一欤汉田何之
易其传出于孔氏上下经十翼离为十二篇而解者
自为章句此古经也又有费直易亡章句崇文总目
序云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按郑康成
易以文言说卦序卦合为一卷则文言杂入卦中康
成犹未尔非自费氏始也直本传云徒以彖象系辞
十篇之言解说上下二经盖解经但用彖象系辞汉
书本误以之言字为文言耳十篇云者史举其凡直
易其传出于孔氏上下经十翼离为十二篇而解者
自为章句此古经也又有费直易亡章句崇文总目
序云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按郑康成
易以文言说卦序卦合为一卷则文言杂入卦中康
成犹未尔非自费氏始也直本传云徒以彖象系辞
十篇之言解说上下二经盖解经但用彖象系辞汉
书本误以之言字为文言耳十篇云者史举其凡直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677-0322a.png
之学似于每卦之后列彖象系辞去其篇第之目而
冠传字以总之正如杜元凯春秋解分经之年与传
之年相附而经自经传自传也然彖象系辞之名一
没不复汨乱古经则始于此刘向尝以中古文校施
孟梁丘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由是
诸家之学寖微于汉末而费氏独兴康成因之遂省
六爻之画与覆卦之画移上下体于卦画之下而以
卦名次之移初九至用九之文而加之爻辞之上又
冠传字以总之正如杜元凯春秋解分经之年与传
之年相附而经自经传自传也然彖象系辞之名一
没不复汨乱古经则始于此刘向尝以中古文校施
孟梁丘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由是
诸家之学寖微于汉末而费氏独兴康成因之遂省
六爻之画与覆卦之画移上下体于卦画之下而以
卦名次之移初九至用九之文而加之爻辞之上又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677-0322b.png
以彖象合之于经而加彖曰象曰之文今王弼易乾
卦自文言以前则故郑氏本也以高贵乡公淳于俊
问对观之于时康成所注虽合彖象于经而所谓彖
象不连经文者犹在及王注易则康成之本谓孔子
赞爻之辞本以释经宜相附近及各附当爻每爻加
象曰以别之谓之小象又取文言附于乾坤二卦加
文言曰三字于首若说卦等篇则仍其旧别自为卷
总曰系辞自是世儒知有弼易而不知有所谓古经
卦自文言以前则故郑氏本也以高贵乡公淳于俊
问对观之于时康成所注虽合彖象于经而所谓彖
象不连经文者犹在及王注易则康成之本谓孔子
赞爻之辞本以释经宜相附近及各附当爻每爻加
象曰以别之谓之小象又取文言附于乾坤二卦加
文言曰三字于首若说卦等篇则仍其旧别自为卷
总曰系辞自是世儒知有弼易而不知有所谓古经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677-0322c.png
矣原三经之学初欲学者寻省易了日趋于简便而
末流之弊学者遂废古经使后世不见此书之纯全
与圣人述作之本意可胜叹哉然则天下之事务趋
于简便者其弊每如此可为作俑者之戒也隋经籍
志序谓秦焚书易以卜筮独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
内女子得之按今说卦乃止一篇故先儒疑易文亦
有亡者不得为全书又说卦之文每及于彖象系辞
必以圣人称之先儒谓此非伏羲文王周公之作然
末流之弊学者遂废古经使后世不见此书之纯全
与圣人述作之本意可胜叹哉然则天下之事务趋
于简便者其弊每如此可为作俑者之戒也隋经籍
志序谓秦焚书易以卜筮独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
内女子得之按今说卦乃止一篇故先儒疑易文亦
有亡者不得为全书又说卦之文每及于彖象系辞
必以圣人称之先儒谓此非伏羲文王周公之作然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677-0322d.png
十翼之书复有所谓彖象系辞其名相乱学者疑焉
仁杰按史称孔子晚而好学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
传颜师古曰传谓彖象系辞之属则知伏羲文王周
公之作固曰彖象系辞而十翼所谓彖象系辞乃其
传也费氏本有传字故王弼于每卷必以首卦配传
名之音义释上经乾传云传谓夫子十翼又释系辞
上云王肃本系辞上传由此言之十翼所谓彖象系
辞并不与伏羲文王周公之名相乱古经盖曰彖传
仁杰按史称孔子晚而好学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
传颜师古曰传谓彖象系辞之属则知伏羲文王周
公之作固曰彖象系辞而十翼所谓彖象系辞乃其
传也费氏本有传字故王弼于每卷必以首卦配传
名之音义释上经乾传云传谓夫子十翼又释系辞
上云王肃本系辞上传由此言之十翼所谓彖象系
辞并不与伏羲文王周公之名相乱古经盖曰彖传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677-0323a.png
象传系辞传也今易指孔子象辞为大象而以释爻
辞之文为小象者案易固有大小之象焉大象指八
卦八物之象所谓八卦以象告立象以尽意如乾为
天震为雷之类说卦载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苏文
忠公谓古有是说孔子从而释之者是已小象指六
十四卦八物相配之象所谓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如雷在天上大壮之类孔子所
著象传是已然则今大象当曰象传小象乃孔子所
辞之文为小象者案易固有大小之象焉大象指八
卦八物之象所谓八卦以象告立象以尽意如乾为
天震为雷之类说卦载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苏文
忠公谓古有是说孔子从而释之者是已小象指六
十四卦八物相配之象所谓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如雷在天上大壮之类孔子所
著象传是已然则今大象当曰象传小象乃孔子所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677-0323b.png
谓释爻辞者当曰系辞传也夫孔子释爻辞之文谓
之系辞传则周公爻辞曰系辞可矣欧阳公曰系者
有所系之谓也故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
爻言其为辞各联属其一爻者也是则本专指爻辞
为系辞苏文忠亦谓以上下系为系辞则失之矣然
孔颖达以为系辞通指卦爻之辞言之不专指爻辞
是不然按说卦言系辞者六其一曰系辞焉以明其
吉凶是故谓之爻此不待言而明者其一曰立象以
之系辞传则周公爻辞曰系辞可矣欧阳公曰系者
有所系之谓也故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
爻言其为辞各联属其一爻者也是则本专指爻辞
为系辞苏文忠亦谓以上下系为系辞则失之矣然
孔颖达以为系辞通指卦爻之辞言之不专指爻辞
是不然按说卦言系辞者六其一曰系辞焉以明其
吉凶是故谓之爻此不待言而明者其一曰立象以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677-0323c.png
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此历举三圣
之作象谓伏羲六十四卦之象卦系谓文王周公彖
辞系辞也其一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系辞焉而命
之动在其中龚深甫侍郎云系辞焉而命之所以明
爻也其一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
正义曰四象谓七八九六按七八即爻之不变者九
六即爻之变者然则此章所指亦爻辞也其一曰圣
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言设卦所以观象系
之作象谓伏羲六十四卦之象卦系谓文王周公彖
辞系辞也其一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系辞焉而命
之动在其中龚深甫侍郎云系辞焉而命之所以明
爻也其一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
正义曰四象谓七八九六按七八即爻之不变者九
六即爻之变者然则此章所指亦爻辞也其一曰圣
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言设卦所以观象系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677-0323d.png
辞所以明吉凶云尔卦谓彖辞系谓爻辞故曰彖者
言乎象爻者言乎变又曰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
者存乎辞凡此皆互见其义或以彖对爻或以卦对
辞曰卦曰彖云者皆指乎卦辞也曰爻曰辞云者皆
指夫爻辞也简言之则曰彖曰象曰爻曰辞详言之
则卦曰彖辞爻曰系辞截然有不可紊者不然卦辞
既曰彖矣安得复以系辞名之说卦凡以卦与辞二
文相对韩康伯苏文忠皆曰辞爻辞也杨元素侍读
言乎象爻者言乎变又曰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
者存乎辞凡此皆互见其义或以彖对爻或以卦对
辞曰卦曰彖云者皆指乎卦辞也曰爻曰辞云者皆
指夫爻辞也简言之则曰彖曰象曰爻曰辞详言之
则卦曰彖辞爻曰系辞截然有不可紊者不然卦辞
既曰彖矣安得复以系辞名之说卦凡以卦与辞二
文相对韩康伯苏文忠皆曰辞爻辞也杨元素侍读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677-0324a.png
亦谓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又曰系辞焉
所以告也盖指周公之所为爻辞以说卦本旨及韩
苏龚杨之言参之谓系辞非专指爻辞可不可耶虽
然谓爻辞为系辞谓小象为系辞传则今所谓上下
系者复何名哉或曰二系皆谓之说卦与今说卦通
为三篇诸儒皆以系辞传为小象而上下系之名无
所归故取说卦前二篇名之其实本说卦也欧阳公
谓今系辞之文杂论易之诸卦其辞非有所系不得
所以告也盖指周公之所为爻辞以说卦本旨及韩
苏龚杨之言参之谓系辞非专指爻辞可不可耶虽
然谓爻辞为系辞谓小象为系辞传则今所谓上下
系者复何名哉或曰二系皆谓之说卦与今说卦通
为三篇诸儒皆以系辞传为小象而上下系之名无
所归故取说卦前二篇名之其实本说卦也欧阳公
谓今系辞之文杂论易之诸卦其辞非有所系不得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677-0324b.png
谓之系辞叶少蕴左丞亦曰太史公引天下同归而
殊涂一致而百虑为易大传则汉诸儒固未尝以今
两篇为系辞斯其为说卦也审矣太史公以两篇为
大传者盖十翼皆谓之易传而汉之易师杨何之属
又著易书行于世太史公受易于杨何谓说卦之文
为大传者以别杨何之徒所谓传耳今诗序一名诗
大传亦以别毛公故训传(阙/)也郑东卿论说卦出汉
宣时而汉宣之前儒者亦多引援岂秦火之后易家
殊涂一致而百虑为易大传则汉诸儒固未尝以今
两篇为系辞斯其为说卦也审矣太史公以两篇为
大传者盖十翼皆谓之易传而汉之易师杨何之属
又著易书行于世太史公受易于杨何谓说卦之文
为大传者以别杨何之徒所谓传耳今诗序一名诗
大传亦以别毛公故训传(阙/)也郑东卿论说卦出汉
宣时而汉宣之前儒者亦多引援岂秦火之后易家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677-0324c.png
秘此而不轻传也按太史公周行天下多见先秦古
书此三篇之文虽未献于孝宣之时固已先众人而
见之矣世家不云乎孔子晚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
言此其證也先儒以为序之系之说之文之于义未
允此谓序易及彖传象传系传文言说卦也或者又
谓圣人之书不当舍经传传案易音义云经者常也
法也传以传述为义经之为经以其可为万世之常
法传作述前人之作如是而已非必尊经而卑传十
书此三篇之文虽未献于孝宣之时固已先众人而
见之矣世家不云乎孔子晚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
言此其證也先儒以为序之系之说之文之于义未
允此谓序易及彖传象传系传文言说卦也或者又
谓圣人之书不当舍经传传案易音义云经者常也
法也传以传述为义经之为经以其可为万世之常
法传作述前人之作如是而已非必尊经而卑传十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677-0324d.png
翼之文述而不作其体传也其言经也岂害其为圣
人之书乎况史称孔子读易而为之传则传也者夫
子所自名非后人名之也夫如此谓十翼彖象系辞
为彖传象传系辞传复何疑哉以易考之䷀伏羲
之卦也元亨利贞者文王之彖也曰大哉乾元万物
资始乃统天以下此夫子所述彖之传也内卦☰外
卦☰者伏羲卦中贞悔之象也曰乾下乾上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者孔子所述象之传也一者文王
人之书乎况史称孔子读易而为之传则传也者夫
子所自名非后人名之也夫如此谓十翼彖象系辞
为彖传象传系辞传复何疑哉以易考之䷀伏羲
之卦也元亨利贞者文王之彖也曰大哉乾元万物
资始乃统天以下此夫子所述彖之传也内卦☰外
卦☰者伏羲卦中贞悔之象也曰乾下乾上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者孔子所述象之传也一者文王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677-0325a.png
于卦外所演变爻之画也潜龙勿用者周公系爻之
辞也曰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者孔子所述系辞
之传也䷀文王所演覆卦之画也曰见群龙无首
吉者周公之系辞也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者孔子
所述系辞之传也象述伏羲彖述文王系辞述周公
而象在彖后者颖达谓当繇彖详而象略疑不专为
是孔子所述其肯先文王乎又十翼之次先儒所论
亦有多家颖达独取郑氏之说云上彖下彖上象下
辞也曰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者孔子所述系辞
之传也䷀文王所演覆卦之画也曰见群龙无首
吉者周公之系辞也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者孔子
所述系辞之传也象述伏羲彖述文王系辞述周公
而象在彖后者颖达谓当繇彖详而象略疑不专为
是孔子所述其肯先文王乎又十翼之次先儒所论
亦有多家颖达独取郑氏之说云上彖下彖上象下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677-0325b.png
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其说谓经分上下
则彖象亦当随经而分不知经为上下篇直以古者
竹简重大故尔若谓彖象当随经而分序卦何以不
分耶胡秘监且以彖大象小象上系下系乾文言坤
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篇胡安定易之曰上彖一
下彖二大象三小象四文言五上系六下系七说卦
八序卦九杂卦十文言既不当离而为二至以二系
居文言之后说卦之前亦恐其非序矣仁杰谓十翼
则彖象亦当随经而分不知经为上下篇直以古者
竹简重大故尔若谓彖象当随经而分序卦何以不
分耶胡秘监且以彖大象小象上系下系乾文言坤
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篇胡安定易之曰上彖一
下彖二大象三小象四文言五上系六下系七说卦
八序卦九杂卦十文言既不当离而为二至以二系
居文言之后说卦之前亦恐其非序矣仁杰谓十翼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677-0325c.png
彖传也象传也系辞上下传也文言也说卦上中下
也序卦也杂卦也并上下经是为十二篇上经下经
之目本之费直孟喜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之文本之
王肃彖象系辞文言之次本之艺文志而说卦之为
三篇则河内女子所得之数也其篇第在古如此而
费郑以来汨之呜呼维天未丧斯文故厄于秦而独
不废奈何后世犹疑其非全书其失在传注之家以
传参杂于经而然也今以彖辞归之卦下以系辞归
也序卦也杂卦也并上下经是为十二篇上经下经
之目本之费直孟喜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之文本之
王肃彖象系辞文言之次本之艺文志而说卦之为
三篇则河内女子所得之数也其篇第在古如此而
费郑以来汨之呜呼维天未丧斯文故厄于秦而独
不废奈何后世犹疑其非全书其失在传注之家以
传参杂于经而然也今以彖辞归之卦下以系辞归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677-0325d.png
之爻下以上下体归之象传以卦名及初上九六二
用之文归之系辞传以上下经仍为两篇传为十篇
然后古十二篇之易复得其全矣夫易之为书其蕴
奥微妙非深造自得者未易言也仁杰未得其门户
独次其旧文而欲复之绍兴辛巳之冬书始萌芽博
考深求又二十八年而后定古经之失复之之难如
是哉是以君子重变古也
朱子曰吴斗南古易既画全卦系以彖辞再画本卦
用之文归之系辞传以上下经仍为两篇传为十篇
然后古十二篇之易复得其全矣夫易之为书其蕴
奥微妙非深造自得者未易言也仁杰未得其门户
独次其旧文而欲复之绍兴辛巳之冬书始萌芽博
考深求又二十八年而后定古经之失复之之难如
是哉是以君子重变古也
朱子曰吴斗南古易既画全卦系以彖辞再画本卦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677-0326a.png
分六爻而系以爻辞似涉重复又彖传释彖辞象传
释爻辞系辞传则通释卦爻之辞故统名之曰系辞
传恐不可改系辞传为说卦盖说卦之体乃分别八
卦方位与其象类故得以说卦名之系辞传两篇释
卦爻之义例辞意为多恐不得谓之说卦也
吴元寿跋曰古易六十四卦象而不名卦皆有辞又
大书其爻而系辞焉惟乾坤覆卦之象馀则否彖象
系辞各有传合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篇古易大
释爻辞系辞传则通释卦爻之辞故统名之曰系辞
传恐不可改系辞传为说卦盖说卦之体乃分别八
卦方位与其象类故得以说卦名之系辞传两篇释
卦爻之义例辞意为多恐不得谓之说卦也
吴元寿跋曰古易六十四卦象而不名卦皆有辞又
大书其爻而系辞焉惟乾坤覆卦之象馀则否彖象
系辞各有传合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篇古易大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677-0326b.png
略盖如此后世儒者便文求义乃取象彖系传文言
之文杂入为经凡系辞之文与夫象之覆者皆略之
三圣遗书殆失其本真矣天佑斯文全书仍在学者
犹获见于千载之上如是为经如是为传益以见古
圣人作述之本旨吁何幸欤
陈振孙曰仁杰所录以爻为系辞今之系辞为说卦
其言十翼为彖传象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上中下文
言序卦杂卦并上下经为十二篇按汉世传易者施
之文杂入为经凡系辞之文与夫象之覆者皆略之
三圣遗书殆失其本真矣天佑斯文全书仍在学者
犹获见于千载之上如是为经如是为传益以见古
圣人作述之本旨吁何幸欤
陈振孙曰仁杰所录以爻为系辞今之系辞为说卦
其言十翼为彖传象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上中下文
言序卦杂卦并上下经为十二篇按汉世传易者施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677-0326c.png
孟梁丘京费费最晚出不得立于学官其学亡章句
惟以彖象文言等解上下经自刘向校中古文易经
诸家或脱无咎悔亡惟费氏与古文同东京名儒马
郑皆传之其后诸家皆废而费学孤行以至于今其
合彖象文言于经盖自康成辅嗣以来展转相传学
者遂不识古文本经甚至于今世考官命题或连彖
象爻辞为一对大义者志得而已往往穿凿傅会而
经旨破碎极矣凡此诸家所录虽颇有同异大较经
惟以彖象文言等解上下经自刘向校中古文易经
诸家或脱无咎悔亡惟费氏与古文同东京名儒马
郑皆传之其后诸家皆废而费学孤行以至于今其
合彖象文言于经盖自康成辅嗣以来展转相传学
者遂不识古文本经甚至于今世考官命题或连彖
象爻辞为一对大义者志得而已往往穿凿傅会而
经旨破碎极矣凡此诸家所录虽颇有同异大较经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677-0326d.png
自为经传自为传而于传之中彖象文言亦各不相
混稍复古文之旧均有益于学者宜并存之又有九
江周燔所次附见吴氏书篇末今古文参用视诸本
为无据云
王应麟曰元丰五年汲郡吕大防始定周易古经分
上经下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系辞上下各二篇文
言说卦序卦杂卦各一篇凡十二篇靖国中嵩山晁
说之亦注古文易并十二为八以卦爻彖象文言系
混稍复古文之旧均有益于学者宜并存之又有九
江周燔所次附见吴氏书篇末今古文参用视诸本
为无据云
王应麟曰元丰五年汲郡吕大防始定周易古经分
上经下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系辞上下各二篇文
言说卦序卦杂卦各一篇凡十二篇靖国中嵩山晁
说之亦注古文易并十二为八以卦爻彖象文言系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677-0327a.png
辞说卦序卦各为一篇睢阳王氏东莱吕氏亦各定
为十二篇其后九江周燔又自改定次序与诸家之
说不类故言古易者为五家吴仁杰集为一卷仁杰
亦分为十二篇
董真卿曰仁杰字斗南平江昆山人周易图说三卷
集古易一卷
吕氏(祖谦/)古易
宋志一卷(通考十/二卷)
为十二篇其后九江周燔又自改定次序与诸家之
说不类故言古易者为五家吴仁杰集为一卷仁杰
亦分为十二篇
董真卿曰仁杰字斗南平江昆山人周易图说三卷
集古易一卷
吕氏(祖谦/)古易
宋志一卷(通考十/二卷)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677-0327b.png
存
祖谦自序曰汉兴言易者六家独费氏传古文易而
不立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挍施孟梁丘经或
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则真孔氏遗
书也东京马融郑玄皆为费氏学其书始盛行今学
官所列王弼易虽宗庄老其书固郑氏书也费氏易
在汉诸家中最近古最见排摈千载之后岿然独在
岂非天哉自康成辅嗣合彖象文言于经学者遂不
祖谦自序曰汉兴言易者六家独费氏传古文易而
不立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挍施孟梁丘经或
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则真孔氏遗
书也东京马融郑玄皆为费氏学其书始盛行今学
官所列王弼易虽宗庄老其书固郑氏书也费氏易
在汉诸家中最近古最见排摈千载之后岿然独在
岂非天哉自康成辅嗣合彖象文言于经学者遂不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677-0327c.png
见古本近世嵩山晁氏编古周易将以复于其旧而
其刋补离合之际览者或以为未安祖谦谨因晁氏
书参考传记复定为十二篇篇目卷帙一以古为断
其说具于音训云
朱子跋曰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亡友东莱吕祖谦
伯恭父之所定而音训一篇则其门人金华王莘叟
之所笔受也熹尝以为易经本为卜筮而作皆因吉
凶以示训戒故其言虽约而所包甚广夫子作传亦
其刋补离合之际览者或以为未安祖谦谨因晁氏
书参考传记复定为十二篇篇目卷帙一以古为断
其说具于音训云
朱子跋曰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亡友东莱吕祖谦
伯恭父之所定而音训一篇则其门人金华王莘叟
之所笔受也熹尝以为易经本为卜筮而作皆因吉
凶以示训戒故其言虽约而所包甚广夫子作传亦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677-0327d.png
略举其一端以见凡例而已然自诸儒分经合传之
后学者便文取义往往未及玩心全经而遽执传之
一端以为定说于是一卦一爻仅为一事而易之为
用反有所局而无以通乎天下之故若是者熹盖病
之是以三复伯恭父之书而有发焉非特为其章句
之近古而已也音训则妄意其或有所遗脱莘叟盖
言书甫毕而伯恭父殁是则固宜然亦未敢辄补也
为之别见于篇后云
后学者便文取义往往未及玩心全经而遽执传之
一端以为定说于是一卦一爻仅为一事而易之为
用反有所局而无以通乎天下之故若是者熹盖病
之是以三复伯恭父之书而有发焉非特为其章句
之近古而已也音训则妄意其或有所遗脱莘叟盖
言书甫毕而伯恭父殁是则固宜然亦未敢辄补也
为之别见于篇后云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677-0328a.png
陈振孙曰著作郎东莱吕祖谦伯恭隆兴癸未镇厅
甲科宏词亦入等仕未达得末疾奉祠所定古易篇
次与吕微仲同音训则其门人王莘叟笔受晦庵刻
之临漳会稽益以程氏是正文字及晁氏说所著本
义据此本也系辞精义集程氏诸家之说以程传不
及系辞故也馆阁书目以为托伯恭之名
黄震曰东莱先生易说诸卦皆备然特出于门人集
录非先生亲笔亦见有义未莹处如天在山中大畜
甲科宏词亦入等仕未达得末疾奉祠所定古易篇
次与吕微仲同音训则其门人王莘叟笔受晦庵刻
之临漳会稽益以程氏是正文字及晁氏说所著本
义据此本也系辞精义集程氏诸家之说以程传不
及系辞故也馆阁书目以为托伯恭之名
黄震曰东莱先生易说诸卦皆备然特出于门人集
录非先生亲笔亦见有义未莹处如天在山中大畜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677-0328b.png
云山安能畜天以方寸能留藏八荒则亦有此理愚
恐经文只是山中见天耳非必包天于山如洞天之
云也如大过独立不惧云常人数百年所不见必大
惊骇无一人以我为是非大力量何以当之愚恐经
文只说自守之坚耳若人大惊骇而我独不惧王金
陵执拗可鉴也如君子以虚受人云圣人无邪无正
皆受之语亦微过于宽邪正恐难兼受
董真卿曰吕氏古易十二篇一卷上绖第一下经第
恐经文只是山中见天耳非必包天于山如洞天之
云也如大过独立不惧云常人数百年所不见必大
惊骇无一人以我为是非大力量何以当之愚恐经
文只说自守之坚耳若人大惊骇而我独不惧王金
陵执拗可鉴也如君子以虚受人云圣人无邪无正
皆受之语亦微过于宽邪正恐难兼受
董真卿曰吕氏古易十二篇一卷上绖第一下经第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677-0328c.png
二彖上传第一彖下传第二象上传第三象下传第
四系辞上传第五系辞下传第六文言传第七说卦
传第八序卦传第九杂卦传第十
胡一桂曰伯恭与微仲篇次一同而微仲自一至十
二之序小异尔又吴氏所载费氏易已自不能不小
有变动而东莱谓费氏经真孔氏遗书岂吴氏考之
犹未的欤
东莱易说
四系辞上传第五系辞下传第六文言传第七说卦
传第八序卦传第九杂卦传第十
胡一桂曰伯恭与微仲篇次一同而微仲自一至十
二之序小异尔又吴氏所载费氏易已自不能不小
有变动而东莱谓费氏经真孔氏遗书岂吴氏考之
犹未的欤
东莱易说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677-0328d.png
二卷
存
王应麟曰上天下泽履此易之言礼也雷出地奋豫
此易之言乐也吕成公之说本于汉书上天下泽春
雷奋作先王观象爰制礼乐
徐乾学曰东莱易说非有成书乃先生平时讲说所
及而门人记录之者
古易音训
存
王应麟曰上天下泽履此易之言礼也雷出地奋豫
此易之言乐也吕成公之说本于汉书上天下泽春
雷奋作先王观象爰制礼乐
徐乾学曰东莱易说非有成书乃先生平时讲说所
及而门人记录之者
古易音训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677-0329a.png
宋志二卷
存
朱鉴跋曰先公著述经传悉加音训而于易独否者
以有东莱先生此书也鉴既刋启蒙本义念音训不
可阙因取宝婺临漳鄂渚本亲正讹误六十馀字而
并刋之如豫爻之簪(晁作戠婺漳/鄂本作戬)损象之窒(晁作□/婺本作)
(□漳作□/鄂作□)则有未详者然非有害于文义已足为善
本矣至于嵩山古易跋语先公尝折衷晁吕之说于
存
朱鉴跋曰先公著述经传悉加音训而于易独否者
以有东莱先生此书也鉴既刋启蒙本义念音训不
可阙因取宝婺临漳鄂渚本亲正讹误六十馀字而
并刋之如豫爻之簪(晁作戠婺漳/鄂本作戬)损象之窒(晁作□/婺本作)
(□漳作□/鄂作□)则有未详者然非有害于文义已足为善
本矣至于嵩山古易跋语先公尝折衷晁吕之说于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677-0329b.png
其后今三本所载不同而文集中乃有晚岁书诿鄂
教滕珙以改换最后两版者其为后出无疑云
王柏曰予暇日校正音训而有未能释然于可疑者
久之方悟成公之谨于阙疑也善于复古也所谓古
文者今亡矣昔刘向尝以中古文易校施雠孟喜梁
丘贺三家多有脱落独费氏经与古文同郑康成王
辅嗣固皆出于费氏今之易即古文易也今易之字
即非古文之字也况籀篆既更𨽻正益异转相传写
教滕珙以改换最后两版者其为后出无疑云
王柏曰予暇日校正音训而有未能释然于可疑者
久之方悟成公之谨于阙疑也善于复古也所谓古
文者今亡矣昔刘向尝以中古文易校施雠孟喜梁
丘贺三家多有脱落独费氏经与古文同郑康成王
辅嗣固皆出于费氏今之易即古文易也今易之字
即非古文之字也况籀篆既更𨽻正益异转相传写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677-0329c.png
之讹岂能尽合于古哉晁氏既不见古文易今所按
古文不知其何所据也姑以古文异同者言之今之
若古之□字也以为当从古也凡经传皆书此□宜
也自乾以下既更此若独于离卦出此二□岂不可
疑乎趾之为止诚古也或加足或去之亦岂有二义
哉拯之为承亦古也而又不一于承何也娶之为取
鲜之为鲜未尝尽出于一如亨亨佑祐之类尚多有
之若丧之与□非有大异特笔法互有得失耳成公
古文不知其何所据也姑以古文异同者言之今之
若古之□字也以为当从古也凡经传皆书此□宜
也自乾以下既更此若独于离卦出此二□岂不可
疑乎趾之为止诚古也或加足或去之亦岂有二义
哉拯之为承亦古也而又不一于承何也娶之为取
鲜之为鲜未尝尽出于一如亨亨佑祐之类尚多有
之若丧之与□非有大异特笔法互有得失耳成公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677-0329d.png
岂不能订其是而归于一乎阙疑存古之道不当若
是此成公所以一循其旧也其大不得已者天一地
十章移在天数五之上此则存程子张子之言有不
容不移者今成公于字音因晁氏之旧而增广之异
同之间不敢轻加一字谨之重之如此之至也乃于
千载传袭不疑之书锐然拨乱而反之正则其不可
不复古也审矣晁氏先于复古者也成公岂苟从者
志偶同也至于订古有未尽善者则成公亦不得而
是此成公所以一循其旧也其大不得已者天一地
十章移在天数五之上此则存程子张子之言有不
容不移者今成公于字音因晁氏之旧而增广之异
同之间不敢轻加一字谨之重之如此之至也乃于
千载传袭不疑之书锐然拨乱而反之正则其不可
不复古也审矣晁氏先于复古者也成公岂苟从者
志偶同也至于订古有未尽善者则成公亦不得而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677-0330a.png
尽从也曰古字曰今字曰籀字曰篆字曰𨽻字分别
若甚精订定若甚确徐而考之盖亦未能尽合乎法
也至以卦气断其字之是非有无此则不能不疑也
抑尝思之不有音训类其同异则不知诸儒之得失
不见诸儒之异同得失则不知伊洛以来传义之精
也音训之有益于后学如此知其所以异而能察其
所当同而后可以谓之善观今大纲领既正音训甫
毕而成公梦奠精神全在卷第之下分行注中读者
若甚精订定若甚确徐而考之盖亦未能尽合乎法
也至以卦气断其字之是非有无此则不能不疑也
抑尝思之不有音训类其同异则不知诸儒之得失
不见诸儒之异同得失则不知伊洛以来传义之精
也音训之有益于后学如此知其所以异而能察其
所当同而后可以谓之善观今大纲领既正音训甫
毕而成公梦奠精神全在卷第之下分行注中读者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677-0330b.png
尤当留意焉
张云章曰伯恭音训之作其门人金华王莘叟所笔
受者书成而伯恭旋没朱子谓其犹有脱遗今原本
不可见赖元刻本合程朱传义为一编得以抄撮成
书
读易纪闻
一卷
存
张云章曰伯恭音训之作其门人金华王莘叟所笔
受者书成而伯恭旋没朱子谓其犹有脱遗今原本
不可见赖元刻本合程朱传义为一编得以抄撮成
书
读易纪闻
一卷
存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0677-0330c.png
按是编附载集中始乾卦至比卦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0677-0330d.png
经义考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