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677-03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十九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二十八/)
杨氏(万里/)诚斋易传
  宋志二十卷
   存
 万里自序曰易者何也易之为言变也易者圣人通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677-0311b.png
 变之书也何谓变盖阴阳太极之变也五行阴阳之
 变也人与万物五行之变也万事人与万物之变也
 古初以迄于今万事之变未已也其作也一得一失
 而其究也一治一乱圣人有忧焉于是幽观其通而
 逆绎其图易之所以作也易之为言变也易者圣人
 通变之书也其穷理尽性其正心修身其齐家治国
 其处显其傃穷其居常其遭变其参天地合鬼神万
 事之变方来而变通之道先立变在彼变在此得其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677-0311c.png
 道者蚩可哲慝可淑眚可福危可安乱可治致身圣
 贤而跻世泰和犹反手也斯道何道也中正而已矣
 惟中为能中天下之不中惟正为能正天下之不正
 中正立而万变通此二帝三王之圣治孔孟颜子之
 圣学也后世或以事物之变为不足以撄吾心举而
 捐之于空虚者是乱天下者也不然以为不足以遁
 吾术挈而持之以权谲者是愈乱天下者也然则学
 者将欲通变于何求通曰道于何求道曰中于何求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677-0311d.png
 中曰正于何求正曰易于何求易曰心愚老矣尝试
 与二三子讲之二三子以为愚之言乎非也愚闻诸
 先儒先儒闻诸三圣三圣闻诸天 又后序曰六经
 至夫子而大备然书非夫子作也定之而已耳诗非
 夫子作也删之而已耳礼乐非夫子作也正之而已
 耳惟易与春秋所谓夫子文章者欤昔者伏羲氏作
 易矣时则有其画无其辞文王重易矣时则有辞无
 馀辞至吾夫子起乎两圣之后而超出乎两圣之先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677-0312a.png
 发天之藏据圣之疆挹彼三才之道而注之于三绝
 之间于是作彖辞又作小象之辞又作文言之辞又
 作二系之辞又作说卦之辞又作序卦之辞又作杂
 卦之辞炳然蔚然聚此书矣其辞精以幽其旨渊以
 长其道博以重是书也其蕴道之玉府范圣之大钧
 也欤韩起聘鲁见易象而喜曰周礼尽在鲁矣当是
 时岂易之书惟鲁有之欤抑诸国皆有而晋未有欤
 宜其见之而喜也然起所见者羲文之易而已未见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677-0312b.png
 夫子之易也见羲文之易其喜已如此使见夫子之
 易其喜又当何如哉今乃得见韩起之所未见呜呼
 后之学者一何幸也子贡在三千七十子之中其科
 在乙其名在六其不在升堂入室之间乎然尝叹夫
 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夫子之易书非性与
 天道之言乎而子贡独不得闻者岂叹之之时此书
 未作欤抑已作而未出欤今乃得闻子贡之所不得
 闻呜呼后之学者又何幸也每谓闻而知不若见而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677-0312c.png
 知盖闻者疏见者亲闻者略见者详也见子贡之叹
 则见而知者反不若闻而知者欤然则学者之羡子
 贡又安知子贡之不羡学者也呜呼学者又何幸也
 馆阁续录杨万里字廷秀庐陵人绍兴二十四年进
 士淳熙十六年除秘书监绍熙元年为直龙图阁江
 东运制
 陈振孙曰宝谟阁学士杨文节公当淳熙末为大蓬
 论思陵不合去及韩侂胄用事召之不至自次对迁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677-0312d.png
 至学士闻开禧出师不食而死
 董真卿曰诚斋先生易传二十卷淳熙戊申自序其
 子长孺申送易传状云自淳熙戊申八月下笔至嘉
 泰甲子四月脱稿阅十有七年而后成书嘉熙元年
 奉旨给劄其家抄录宣付秘阁其说本之程氏而多
 引史传事證之
 吴澄跋曰诚斋杨先生易传板本行天下久矣王若
 周得其草稿有序及泰否二卦凡先生亲笔改定之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677-0313a.png
 处比初藁为审独初名外传而后去外字余谓当从
 其初盖易之道广大悉备无所不包程子被之于人
 事所谓一天下之动者由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甫至
 此极矣朱子直谓可与三古圣人并而为四非过许也
 杨先生又因程子而发之以精微之文间有与程不
 同者亦足以补其不足然皆推行易道之用而经之
 本旨未必如是人以国语为春秋外传非正释经而
 实相发明今先生于易亦然故名曰外传宜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677-0313b.png
 郑希圣跋曰右诚斋易乃旧本鬻书客潘生所售余
 者置诸三家村芭蕉林中读书处时至大二年己酉
 端阳日
 陈栎曰诚斋本文士因学文而求道于经学性理终
 非本色其作易传用二十年之工力亦勤矣文极奇
 说极巧段段节节用古事引證使人喜动心目坊中
 以是书合程子易并行名曰程杨二先生易传实不
 当也胡双湖本义附录纂注无半字及之可见杨传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677-0313c.png
 足以耸动文士之观瞻而不足以使穷经之士心服
 杨士奇曰吾乡杨文节公著易传二十卷宋理宗尝
 诏给札其家录进宣付秘阁当时已板行而其稿前
 百馀年尚藏杨氏元季之乱所存无几矣此小畜同
 人大有三卦公族黻所藏皆公手笔其中有一二处
 窜定而重录者至今二百馀年楮墨如新诚可宝也
 公与晦庵先生交游有讲论之益先生平居论人物
 于公极推重而未尝及此书者盖书成于先生既没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677-0313d.png
 之后也此书本程子其于说理粹然而多引史传为
 證程子以易为人事之书晦庵先生尝论之矣而公
 自序此书惟中能中天下之不中惟正能正天下之
 不正中正立万变通至矣哉其不易之言也
 朱良育跋曰杨万里诚斋易传二十卷自淳熙戊申
 至嘉定甲子凡十七年始脱藁前后序文皆公手笔
 其说本之伊川而多引史传事證盖象数之学蔑闻
 焉嘉熙元年臣僚申请得旨给劄其家抄录宣付秘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677-0314a.png
 阁此本纸札精好真三百年物也书后有元人郑希
 圣题字在至大二年己酉距今二百八年矣予得之
 祝希哲希哲得之朱性甫性甫得之南园俞石涧先
 生家藏呜呼凡法书名画流传人间君子付之烟云
 过目无所系恋真名言也是果人之玩物追慕古人
 感慨系之正德十一年夏四月
 张时彻序曰贾大夫淇以明易起家进士出宰涞水
 未及期月休嘉四鬯典衡以为良徙令吾鄞政理之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677-0314b.png
 暇则过涵碧之堂而论易焉曰程朱皆大儒也而说
 理不同孔子六经之祖也而朱子之说间于十翼殊
 旨其义何居张时彻曰难言哉难言哉昔之说易者
 盖莫如孔子矣其言曰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又曰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
 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岂曰专于卜筮云乎
 盖易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处常而常处变而变
 处顺而顺处逆而逆处内而内处外而外处小而小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677-0314c.png
 处大而大以明天道以察地理以辨物宜以正人纪
 盖无不备于斯矣是故君得之则能为君臣得之则
 能为臣父得之则能为父子得之则能为子夫妇长
 幼朋友得之则能为夫妇长幼朋友用之家则家齐
 用之国则国治用之天下则天下平非是物也陷阱
 施于跬步干戈伏于房闼而弗之知也欲以承惠迪
 之庥而臻化理之绩庸将能乎故曰加我数年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圣人犹尔而况其他乎乃其所称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677-0314d.png
 曰吉曰凶曰利曰不利凡以别臧否之途判从违之
 的修之宿昔而徵诸事为云尔非专受命于蓍策值
 某卦某爻则为吉为凶值某卦某爻则为利为不利
 听仓卒之鬼神而昧于趋避之素者也春秋之时国
 君以之定筴卿士以之决疑罔不神而明之其见于
 左传者可稽也秦燔诗书而易独以卜筮得免俗儒
 习之转相师授异说渐坌至以谶纬杂之而四圣之
 心荒矣是易幸以卜筮而存亦不幸以卜筮而亡耳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677-0315a.png
 朱子一洗前陋力为疏解易道庶几复明而犹泥于
 卜筮详其词旨似专用于占者而不及于未占者此
 其于稽实待虚之义何如哉间有不遵十翼之旨而
 自为论绎如元亨利贞孔子以为乾之四德而朱子
 以为大通宜正颐卦之辞孔子以为所养自养而朱
 子以为养德养身此类颇多盖愚之所未解也尝得
 杨诚斋易传而读之以十翼解经以理明繇以事證
 理盖豁然有契于衷曰斯所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677-0315b.png
 道者乎斯所谓有君子之道四焉者乎惜也宋朝取
 而藏之秘阁而不吁布于天下今之学者知有程朱
 之易而不知有杨氏之易斯易道之所以未大明也
 贾大夫曰其然乎其然乎淇闻之也溯黄河者穷其
 源睇泰华者陟其巅沿流而往历趾而升则渔樵犹
 必资之而况先儒之言所由以明圣人之经者乎请
 梓而行之以广公之志可乎余曰可哉遂次其答问
 之语而弁之嘉靖四十二年九月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677-0315c.png
 郝敬曰杨诚斋说易每爻引一古人作證以此为初
 学举一隅则可欲执此證前易所失甚多
 徐乾学曰杨宝学传易以中正立而万变通为易之
 指归立说多本之伊川而杂引史传为證其书自淳
 熙戊申至嘉泰甲子经十有七年而成此本为其门
 人张敬之校刻元人郑希圣题识犹存又有正德中
 吴郡朱叔英跋尾流传有自盖宋椠之精者
曾氏(穜/)大易粹言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677-0315d.png
  宋志十卷(或作七/十卷)
   存
 穜序曰伏羲以前理具而画未形伏羲以后画形而
 理遂晦至文王周孔始有辞后人当使言与心通理
 因辞见明行明事然后为得甚者以象为本以数为
 宗以卜筮为尚可怪也(阙/)吾根于性理者哉淳熙乙
 未夏五月穜代匮龙舒因与二三僚友语及先生之
 学皆欣然有得谓穜曰易道盖生生不穷未尝拘泥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677-0316a.png
 胡可不传遂相与裒伊川诸家尝发挥大易之旨者
 明道伊川横渠广平龟山兼山白云合七先生集为
 一书目之曰大易粹言考其说虽小有不同要其终
 则归乎一致板之以传使夫后之学者由是可以知
 仁义道德之说性命祸福之理君臣父子之大致诚
 不为无补易曰先天而天弗违龟山载邵尧夫诗亦
 有画前元有易之语盖七先生之所宗先生之学画
 前之易也学者宜究心焉淳熙二年九月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677-0316b.png
 程九万跋曰是书之成所惠于后学多矣夫学莫不
 有宗后之学者皆失之学琴有谱学奕有数彼业一
 技者且然而况于学道者乎吾圣人阐道之微以诏
 后学悉具于六艺煨烬之馀惟易为全书故昔人号
 易为六艺之原有志于道德性命之学者可不出入
 其门而探其奥乎舍是不用吾力而欲求夫径造顿
 悟之说几何而不胥为异端也盖自胚腪于羲发露
 于文而大彰明于夫子道妙所在内外之不偏废终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677-0316c.png
 始之无有二致由是而充之可以处贵贱可以达死
 生汉儒休咎灾异之證最害道之甚者寥寥千百载
 间有伊川二程先生者探三圣之用心与一时诸公
 讲究至到可为学者据依然犹病其文字之间见帙
 籍之散漫今公会而通之贯而一之诚有功于圣门
 端不止于裒集而已学者于是而得其所宗矣书成
 遂述前日语以书于末云淳熙四年正月
 李祐之跋曰昔伊川先生发挥大易之旨独止于六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677-0316d.png
 十四卦而系辞无传学者惜之惟当时诸公之所讲
 究间见层出亦足以补其遗阙然编帙散漫犹病焉
 祐之蚤获游温陵曾公之门公平居议论必及于易
 而伊川之学尤所笃好故尝以亲爱白云之说合伊
 川兄弟而下共为七家欲镵之而未能也洎来舒郡
 出以相示且俾订證其非是期与同志共之凡涉书
 七十有五种为字四十五万有奇义多互见辞或重
 出而后伊川之易无遗恨之叹噫公之用心也盖深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677-0317a.png
 而人之获利也亦博矣于是乎书
 张嗣古跋曰右大易粹言前太守曾君穜命郡博士
 方闻一所裒辑者也虽七家之书不无浅深异同之
 论然考其师友渊源则皆自伊洛中来学者得此书
 而萃观之则浅深异同之际乃吾所用力之地苟能
 穷其所已言以求乎至是之归体其所未言以造乎
 自得之实则知阴阳五行升降上下无非天理流行
 之妙而画前之易当在吾心而不在书矣岂徒以广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677-0317b.png
 耳目闻见而已哉岁久板漫灭不可读因念刋书之
 难复为之修改七百三十有六板凡二十六万一千
 五百九十有四字以与学者共之亦以无忘曾君之
 美意云嘉定癸酉五月望
 陈造曰粹言载诸公所得深者参举而互备此板在
 舒州已就漫漶予修之遂为佳本
 赵希弁曰大易粹言七十卷总论三卷集明道先生
 程颢伯淳伊川先生程颐正叔横渠先生张载子厚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677-0317c.png
 广平游酢定夫龟山杨时中立兼山郭忠孝立之白
 云郭雍子和之说也舒守曾穜序
 王应麟曰淳熙二年曾穜裒程颢颐张载游酢杨时
 郭忠孝雍七先生之说为大易粹言凡十卷
 胡一桂曰大要主理义不及象数
 董真卿曰曾穜集七家解名大易粹言七十三卷淳
 熙二年序
李氏(焘/)周易古经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677-0317d.png
  八篇
   存
易学
  宋志五卷
   佚
 中兴馆阁录李焘字仁父眉山人黄公度榜进士淳
 熙三年正月除秘书监三月权礼部侍郎
 焘自序曰周易古经八篇并吕氏晁氏后记各一篇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677-0318a.png
 谨案元丰五年正悯吕公微仲始釐析王辅嗣篇第
 别定为十有二如刘歆六艺略首所列施孟梁丘三
 家者刻板置成都学官于文字句读初无增损建中
 靖国元年景迂晁生以道又辑诸家异同或断以已
 意有增有减篇第则仿费长翁未解辅嗣未注以前
 旧本独并十二为八耳吕晁各出所见初不相祖述
 亦犹李敏仲与王子雍殊隔而传易书诗礼其指归
 则暗合学者必贵自得大抵如此吕氏于卦爻彖象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677-0318b.png
 系辞并分上下自咸以后为下经下彖下象自八卦
 成列以后为下系而文言乃次下系晁氏俱不分上
 下更以文言先系辞馀同吕氏今八篇次第实从晁
 氏总名周易古经则从吕氏若晁氏但名古周易也
 或疑孔子有因爻辞而申言之若无所损益于其辞
 之义者甚众盖合而观之也若别而观之殆无可疑
 故读书必别其合者合其别者一合一别则其义过
 半具前矣晁氏专主北学凡订故多取许叔重说文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677-0318c.png
 解字陆德明音义僧一行李鼎祚陆希声及本朝王
 昭素胡翼之黄聱隅辈所论亦时采掇嘉祐以后独
 否朋友相与讲习自得辨其失得云
 吴仁杰曰汉艺文志十二篇古经也才一见于此魏
 晋以后便自失之隋氏藏书最备亡虑八万九千卷
 有奇唐开元丽正殿所藏亦八万五千馀卷皆不著
 录国朝文物之盛一时儒宗嗜古者众古文斑斑间
 出如孝经尚书学者昔未所睹因司马文正吕汲公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677-0318d.png
 遂大传于时于是古易有吕氏书又有晁氏书刋于
 成都宜春两郡李仁甫侍郎尝合二氏之说刋焉今
 复出此编世遂有三书矣后进坐视前修无能为役
 何敢妄出意见而易则古易也亡一字加损县故有
 学事加奉自仁杰之来一切以资公家乃取为工木
 费并二氏篇第颠末三君子后记刻置诸校官
周氏(燔/)九江易传
  九卷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677-0319a.png
   佚
 燔自序曰易有经有传文王之卦辞周公之爻辞经
 也仲尼之彖象传也其卦则文王之所重也伏羲始
 作八卦即自重之谓文王重之为六十四非也三代
 皆有易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皆六十有四与今周易卦名相同则夏商以前
 已有重卦无可疑矣仲尼将圣也其言宜为经而谓
 之传何也以其训释经旨故谓之传班固曰孔子晚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677-0319b.png
 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即彖象文言等是
 也又王弼易卷首尚题乾传泰传之名陆德明谓是
 夫子十翼以传述为义则经之与传不可不分若合
 而言之同谓之经可也古文易书经自经传自传各
 自分帙不相参入后人取彖象散入卦爻之下使相
 附近欲学者易晓而今之易经传相配自郑康成王
 弼始亦如引书序各冠其篇首自孔安国始取诗序
 冠于篇首自毛公始分经之中与传之年相附自杜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677-0319c.png
 预始取其便于解经而已惜乎先儒分之失其次序
 列卦象于彖曰之后而在六爻之前上无所承下无
 所据六十四卦皆有此误诸卦象曰有七其一为卦
 象其六为爻象而坤称象曰者八独乾卦称象曰者
 一首尾错乱全与他卦不同以彖曰承无首言之下
 则元亨为爻辞所隔矣以潜龙勿用承自强不息之
 下则卦爻二象合为一矣分潜龙勿用于动而有悔
 之后则小象与前爻不得相属矣分乾元者始而亨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677-0319d.png
 于乃见天则之后则文言与前段不得相属矣由卦
 辞多义又深微故差失次序比他卦为甚盖不知仲
 尼之意因世次为先后赞以彖象不可易也卦自伏
 羲之所画也故赞之以卦象如曰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是也卦首诸辞文王之所系也故赞之以彖
 如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是也爻下诸辞周公之所
 系也故赞之以爻象如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是也
 故卦象当承本卦之下在彖之前今进卦象于前而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677-0320a.png
 后彖次之爻象又次之文言又次之至于初九曰潜
 龙勿用何谓也以下乃夫子问答之辞最次于后诸
 卦之爻象皆可以分配六位之下唯乾六爻仲尼三
 申其义不可分也故并以三节明之于是经传始各
 得其归趣矣伏羲画卦初无语言文字亿载之后文
 王周公得以系其辞不失伏羲之本旨者有象存焉
 故易之道本不可以言辞传以言辞传易者圣人之
 不得已也虑后世浸远学者失其传而不能有所入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677-0320b.png
 也若三圣不措一辞则六十四卦殆为虚设当委弃
 废绝不复见矣故知学易观象为本而博之以文演
 之以数于是易道几无馀蕴乃非特彖象失其次序
 又诸儒从前皆误以九六为阴阳以七八为(阙/) 夏
 商易并于总论言之详矣今将易传凡彖象文言曰
 等比经皆低一字使学者知其为传非有高下之意
 也若为之注解则将经传连文而疏注解于其下不
 害其为尊圣人也又说卦卷首昔者两段差误在此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677-0320c.png
 今已附入系辞上下篇自天地定位以下乃为说卦
 首章欲见圣人专说八卦之物其次乃序六十四卦
 之时以杂卦终焉系辞分章小有差者亦随而正之
 庶几于圣人之道有小补云
 王应麟曰古易五家吕大防十二篇晁说之并十二
 为八睢阳王氏东莱吕氏各定为十二篇周燔又改
 更次序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677-0320d.png
 
 
 
 
 
 
 
 经义考卷二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