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序¶ 第 687a 页
石门文字禅卷第二十三
宋江西筠溪石门寺沙门释德洪觉范著
门人觉慈编录毗陵天宁法云堂校

* 序

** 五宗纲要旨诀序

传曰人能自重然后可与言学余以谓自重者必其
天资才全而识远何以知之张子房三世相韩韩为
秦所灭时年二十许弟死不葬袖铁椎击始皇误中
副车走匿下邳乃能跪履于父老及佐高帝定天下
汉业已成秕糠王侯掉头不顾思与赤松子游韩信
微时自藏于怯淮阴少年易之使出跨下一市大笑
而色不怍及为高帝大将一军尽惊而气不矜谈笑
而破赵名震天下得亡虏而师事之子房勇击始皇
而谦辞封爵韩信智出跨下而明师亡虏非材全者
能自重如是乎邴原诣安丘孙崧学崧以书相分原
得书不读曰夫学者以智高者通书何为哉藏书于
家游学四方学成以书还崧解不传书之意崧服其
敏徐旷学于太学时沈重讲授门弟子常千人旷所
质问数日辞去或问其故曰先生所讲纸上语耳若
奥境彼所未见尚何观重知之惮其能根矩智识粹
美不在糟粕文远巧妙非止准绳非识远者能自重
如是乎吾故曰必因其天资也夫刻志功业倾心名
节者世间之学耳若离三界出五有者非梦幻功业
戏剧名节可尽而天资无张韩邴徐之英余窃忧之
诸佛三昧谓之甚微细智粗浮心识其能至哉菩萨
行海谓之旋陀罗尼门鄙陋志操其能入哉学者之
才如蓬芒之微而所授之道如万钧之重虽至愚知
其不可然犹纷然不知愧可笑也为弟子者心非其
师而貌敬之为师者实鄙弟子而喜授以法上以数
相羁縻下以谄相欺诳慢侮法道甚于儿戏呜呼昔
序¶ 第 687b 页
清辨菩萨以芥子击修罗窟而隐候龙华道成乃问
未决之事谓今弥勒未具遍知也辨之求师何其难
也达摩达恨师子尊者不令嗣祖渡溪见女子浣露
其足念曰此胫乃尔白皙耶师子忽至曰今日之心
可嗣祖乎师子之求弟子何其审也大法寝远名存
实亡其势则然盖尝中夜起喟为之涕零余少游方
所历丛林几半天下而师友之间通疏粹美者尚多
见至精深宗教者亦巳少矣又三十年还自海外罪
废之馀丛林顿衰所谓通疏粹美者又少况精深宗
教者乎百丈法度更革略尽辄波及纲宗之语言如
云门纲宗偈曰康氏圆形滞不明魔深虚丧击寒冰
凤翥已飞霄汉去晋锋八博拟何凭云门非苟然作
也而昧者无地寄其意识辄易以循其私曰晋锋八
法审如易者之意则康氏圆形魔深虚丧又何义哉
洞山渡水见影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吾今
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
与么会方始契如如其言契如如但一文殊无二文
殊故曰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旨甚明白而昧者
易之曰渠今不是我我今不是渠遂令血脉断绝岂
曹洞旨趣乎仰山临终付法偈曰一二二三子平目
复仰视两口无一舌即是吾宗旨两口无一舌沩山
之牛一身两号之意而昧者易之曰两口一无舌审
如易者之言则是共功时功尚何论哉临济付法偈
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
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吹毛剑也用即磨之意不欲
犯锋耳而昧者易之急还磨旨趣安在哉而以之不
疑可谓陋哉独法眼未遭更易行恐不免耳昔阿难
闻诵佛偈曰若人生百岁不识水潦鹤未若生一日
而得决了知谓曰吾从佛所闻异于是应曰不善诸
佛机非水潦鹤也诵者告其师师应曰阿难耄矣所
序¶ 第 687c 页
记错谬夫诸佛机久而尚为水潦鹤岂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不作梁武喧争之语晋锋八博不作右
军草书乎因编五宗机缘以授学者使传诵焉。

** 华严同缘序

余闻一切众生识种皆具十法界性谓佛菩萨缘觉
声闻四圣天人傍生饿鬼地狱阿脩罗六凡是十种
性本无性随所熏起任运成就有人于此为诸人等
谈无上道解脱知见一切众生皆證圆觉则识性熏
发佛种如是乃至为诸人等谈不义语毁谤三宝一
切障道之法则识性熏发恶道种是故如来世尊每
谓众曰善男子善知识者是汝等最大因缘能令汝
辈明见佛性离苦成道事彼知识不惜身命又菩萨
愿力愿与众生为不请友其所立誓惟欲众生悟心
成佛然诸众生自弃自贱贪恋生死飘流诸趣不能
逢遇善知识善友如万顷波寻一瓦砾今惠臻道人
欲以是毗卢藏微尘章句不思议妙义结万人同观
看其设心欲熏发一切众生佛乘之种是其愿力为
不请友而我大众同得值遇譬如盲龟值浮木孔当
生难遭之想起增上善心使易成就俟其毕作为卵
塔书万人名各藏于塔中虚空可殒而此愿力如烁
迦罗惟愿刹刹尘尘證明我说呜呼六道以忧畏饥
饿之火所逼烧尚不闻有佛安得闻经哉唯人道一
切成就既巳见佛又复闻经而不请友曲折诱导更
复惰慢作跛驴心是真自弃凡我见前法界性侣幸
同进道惠臻道行高洁而饱丛林受持愿力久矣成
熟是故今同普告大众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唯加鞭
此道是真知恩政和五年二月十九日书。

** 洪州大宁宽和尚语录序

但识纲宗本无寔法又曰若以寔法与人土亦难消
岩头说法指人甚要而语不烦亦何尝钩章棘句险
序¶ 第 688a 页
设诈隐务为玄妙哉故其得友如雪峰有子如罗山
于生死之际如洞视户庭未尝留情近世丛林失其
渊源以有思惟心争求寔法唯其以是为宗也故高
则妄见胜妙之境下则波为世谛流布而纲宗丧矣
余犹及见前辈能言老黄龙同时所游从有若杨岐
会翠岩真大宁宽皆一时号明眼而会与真所得法
子照映江左语言布寰宇独宽公少见机缘有石门
宗杲上人抗志慕古俊辩不群遍游诸方得此录读
之而喜曰虽无老成尚有典刑此语老宿典刑也其
可使后学不闻乎即唱衣钵从余求序其所以命工
刻之呜呼杲之嗜好可谓与世背驰彼方尊事大名
誉者传授其语而杲独取百年物故老僧之语欲以
誇学者不亦迂乎虽然会有赏音者耳。

** 临平妙湛慧禅师语录序

传曰虽无老成尚有典刑典刑且次之则老成盖前
人所甚贵也又曰恶夫珷玞之乱玉则似之而非者
又其所甚疾也贵老成疾似之而非者一人之情千
万人之情是也近世禅学者之弊如珷玞之乱玉枝
词蔓说似辩博钩章棘句似迅机苟认意识似至要
懒惰自放似了达始于二浙炽于江淮而馀波末流
滔滔汩汩于京洛荆楚之间风俗为之一变识者忧
之俄有丛林老成者崭然出于东吴说法于钱塘诸
方衲子愿见争先川输云委于座下法席之盛无愧
圆照大通于是天子闻其名驿召至京师住大相国
寺智海禅院是谓妙湛禅师慧公未尝贬剥而诸方
屈伏不动声气而万僧让雄彼似之而非者不攻而
自破如郭中令之单骑见虏孔北海之高气詟魏以
其荷负大法故称法窟龙象以其搏噬邪解故称宗
门爪牙也余与禅师游旧且少相好不见之二十年
宣和三年十月初吉有仲怀禅者过余湘上出其示
序¶ 第 688b 页
徒语为示昔莲花为聪道者作礼曰云门儿孙犹在
余则以手加额望临平呼曰岂雪窦显公复为吴人
说法乎何其似之多也。

** 僧宝传序

曹溪之道至南岳石头江西马祖而分为两宗云门
曹洞法眼皆宗于石头临济沩仰皆宗于马祖天下
丛林号为五家宗派嘉祐中达观昙颖禅师尝为五
家传略其世系入道之缘临终明验之效但载其机
缘语句而巳夫听言之道以事观既载其语言则当
兼记其行事因博采别传遗编参以耆年宿衲之论
增补之又自嘉祐至政和之初云门临济两宗之裔
卓然冠映诸方者特为之传依仿史传各为赞辞统
八十有一人分为三十卷书成于湘西之南台宣和
五年正月八日伏遇判府安抚大学降贵令辰缮写
呈献仰祝台算许旌阳白日仙去天诏书曰赦汝不
事先祖之罪佳汝施药咒水之功夫施药咒水期于
活人者也活人而能致飞仙况寿考乎余观安抚大
学其牧民临政皆得佛法之至要和而为生威而为
杀生杀皆以活人为本尝生浏阳囚徒十有二人于
死中佛法之见于和者也戮一贺文而亿万生齿安
堵佛法之见于威者也其妙用活人之功较之旌阳
殆相万矣惟其得法之渊源实出于圆照本禅师而
不可诬也故余特以禅书为献伏冀燕閒之暇少赐
披览岂胜幸甚。

** 嘉祐序

禅师讳契嵩字仲灵藤州人也少从洞山聪禅师游
出世湖山乃嗣其法其道微妙而末法学者器近而
不能晓悟而公亦不肯少低其韵以俯循其机因叹
曰吾安能圆凿以就方柄哉闻之圣贤所为得志则
行其道否则言而巳言之行由是为万世法使天下
序¶ 第 688c 页
学者识度修明远邪林而游正涂则奚必目击而受
之谓已之出邪即闭关著书以攻正祖宗所以来之
之迹为十二卷又别定祖图书成携之京师因内翰
王公素献之仁宗皇帝又为书先焉上读至吕固为
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叹爱其诚旌以明教大师赐
其书入藏书既送中书时魏国韩公琦览之以示欧
阳文忠公公方以文章自任以师表天下又以护宗
不喜吾道见其文谓魏公曰不意僧中有此郎邪黎
明当一识之公同往见文忠与语终日遂大喜由是
公名振海内遂买舟东下居永安精舍而归老焉公
虽于古今内外之书无所不读至于安危治乱之略
当世同人少见其比而痛以律自律其身其学端诚
为归宿之地而慕梁惠约之为人以其学校其所为
未见少差其考正命分于贤圣出处之际尤为详正
观学者循奇巧而不知本也乃作坛经赞亡孝背义
又循养其欲也乃作孝篇十二章士大夫不顾名实
多是已非他乃作辅教编学者苟合自轻不贵尚以
修德也乃题远公影堂记其所慕也乃作茨堂序因
风俗山川之胜欲以抛掷其才力以收景趣乃作武
林志至于长诗赞而巳殆所谓太山之一毫芒耳公
终于湖山而火化不坏者六物天下闻其风者为之
首东长想呜呼一匹夫云行鸟飞天地之间视万乘
之尊其天地之远也顾巨公贵人云泥之异也而一
旦以其所为之书献天子为之动容天下靡然向其
风而卒能酬其志岂非其所自信修诚之效欤后之
学者读其书必有掩卷而三叹者也元符元年中秋
日高安某序。

** 陈尊宿影堂序

陈尊宿者断际禅师之高弟也尝庵于高安之米山
以母老于睦遂归编蒲屦售以为养故人谓之陈睦
序¶ 第 689a 页
州临济至黄檗众未有知之者而公独先知之尝指
似断际曰大黄之门必此儿也云门秘传于公人所
知之而公更使谒雪峰曰当嗣之不然吾道终不振
矣云门临济能不忘其言故宗一代天下古今依此
以扬声其德泽方进未艾也夫二子方其匿耀也其
施为未有以异于人而卒不能逃公之言何也古之
人笃闻其信巳故其处心也公惟其公是以自知之
审而知人之详也今之世虽有通人远才不小同已
则横议疾之不掩则谤之而巳通人远才固自负而
群小又工于为谤宜乎其赘隅于世也而庸下之徒
能阿其所好故争厚恩之环目迟以为嗣庸下者固
欲显于人而好名者素快同于已宜乎其丰隆于时
也吾行四方有年矣见此种人何限而恬然不知怪
世衰道微一至于此使其闻公之风见公之像其何
以施眉目耶呜呼期临济必大黄檗之门而其嗣方
大盛知人之详也祝云门嗣雪峰庶未其诘自知之
审也传曰知人则哲自知则明吾于睦州公见之矣
公之影堂在高安南之四十里所谓米山者也。

** 昭默禅师序

李北海以字画之工而世多法其书北海笑曰学我
者拙似我者死当时之人不知其言有味余滋爱之
盖学者所贵贵其知意而已至于踪迹绳墨非善学
者也岂特世间之法为然出世间法亦然黄檗运公
师事百丈大智禅师而迅机大用每凌压之百丈固
尝叹曰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玄
沙备师从雪峰真觉禅师最久备遂为谈根门无功
幻生幻生法门其论皆揭佛祖之奥雪峰亦尝抚其
背曰岂意衰暮闻此妙法汝再来人也吾所不及然
雪峰百丈之道益尊而黄檗玄沙得为的嗣初未尝
印脱其语言顺朱其机因以欺流俗此道寂寥久矣
序¶ 第 689b 页
乃今于黄龙清禅师见之公为晦堂老人侍者而名
声已闹闻丛林其超情独脱之论无师自然之智当
机密用人不敢触其锋虽晦堂唯知加敬而已双井
徐禧德占黄庭坚鲁直此两翁世所谓人中龙也往
来山中与公语未尝不屈折咨嗟以为不及以故天
下士大夫悦慕愿见想望风采公名惟清自号灵源
叟世为洪州武宁陈氏子童子时诵书日数千言伊
吾上口有异比丘过书肆见之引其手熟视大惊劝
其父母使出家公即忻然往依高居某为师几何为
僧受具足戒即起游方初谒法安禅师欲倾心受法
法安曰子他日洗光佛日照耀末运苦海法船也一
壑岂能畜汝行矣无自滞公因遍历诸方晚归晦堂
久之初开法于舒州之太平衲子雷动云合而至未
尝谨规矩而人人自肃江淮丛林号称第一洪州转
运使王公桓迎公归黄龙欲以继晦堂老人未几晦
堂化去公亦移病乃居昭默堂宴坐一室颓然人莫
能亲疏之然见之者皆各得其欢心至于授法钳椎
锻炼则学者如烟菟视水车然莫知罅隙其提唱议
论初不许学者传录有得其片言只句者甚于获夜
光照乘然余于公为法门昆弟气宇英特慎许可独
首肯余可以荷担大法顷于山中日有异闻尝曰今
之学者多不脱生死者正坐偷心不死耳然非学者
过也如汉高帝诏韩信以杀之信虽死而其心果死
乎今之宗师为人多类此古之道人于生死之际游
戏自在者已死却偷心耳如侯景兵至建邺武帝御
大殿见之神色不变软语抚慰而侯景汗下不敢仰
视退谓人曰萧公天威逼人吾不可以再见也侯景
固未尝死而其心巳灭绝无馀矣古之宗师为人多
类此吾观今诸方说法者钩章棘句烂然骇人正如
赵昌画花写生逼真世传为宝然终非真花耳其应
序¶ 第 689c 页
机引物以晓人皆类此大观三年秋余以弘法婴难
越明年春病卧狱中公之的子德逢上人以书抵余
曰昭默病遂有书付禅师使人不能候而去余矍然
而起坐念公平生奇德美行恐即死后世莫得以闻
故为疏其略以授逢使往谒道乡居士求文刻石于
山中以传信后世云大观四年正月二十五日石门
某序。

** 潜庵禅师序

法道东来授受之际必因师弟子之贤苟非其人道
不虚行如云起而龙随鹤鸣而子和其周旋之久机
缘之著而特以侍者称者如鸟窠之有会通南阳有
应真赵州有文远南院有守廓慈明有海善翠岩有
慕哲而黄龙有公公讳清凉洪州新建邓氏子世力
田幼超卓短小精悍去依洪崖法智为童子年二十
一落发受具足戒时武泉常宝峰月云居舜道价压
丛林公游三老间皆蒙器许而疑终未决谒黄龙南
禅师南曰昔洞山见云门门问近离甚处云查渡夏
在何处曰湖南报慈曰几时离八月二十五云放汝
三顿棒公闻之大惊南公又曰洞山又问适来祗对
有何过而蒙赐棒门云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
商量公大笑南公问何笑对曰笑者黄面浙子怜儿
不觉丑耳自是容为入室父子言论久即令坐于旁
去游南岳时先云庵方出沩山与公复造积翠公为
侍者七年南公殁隐迹西山西山有惠严院僧死屋
无像设露坐公见而喟曰古人斫山开基致无为有
忍怀不举哉乃求居以修完之不五年而殿阁崇成
百具鼎新即弃去游庐山南康太守徐公闻名延居
南山清隐寺寺在大江之北面揖庐山公门风孤峻
学者皆望崖而退以故单丁住山十有八年元符二
年秋余与弟希祖自南昌舟而东下访之晨香夕灯
序¶ 第 690a 页
升堂说法如临千众而丛林所服玩者莫不具时时
钁地处置为余言先师初事栖贤諟泐潭澄更二十
年宗门奇奥经论要妙莫不贯穿及因文悦以见慈
明则一字无用设三关以验天下禅者而禅者如叶
公画龙龙见即怖余曰每疑三关语垂示平易而人
以为难何也公曰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大智如
文殊师利欲问空王佛义即遭摈出以其堕艰难故
起现行耳呜呼自堕艰难故起现行学者大病如人
开眼尿床平地吃攧然今化去三十年犹有悟其旨
者不无损益也有僧衣十有二年公举令住净众寺
辞行谓曰。汝虽在此费岁月。实不识吾家事。傥嗣法。
当不以世俗欺诳为心。其人乃嗣翠岩机焉。南昌隐
君子潘延之。与为方外友延之迎归西山。而州郡文
争命居天宁。衲子方云趋座下。一时名士抠衣问道。
公以目疾隐居龙兴寺。房户外之屦亦满上。蓝忠禅
师云盖智公之子于公为叔侄。移公居寺之东堂事
之如其师丛林高其谊余。政和四年冬。證狱太原拴
缚在旅。邸人讳见之。而公冒雨步至抚慰为死诀。明
年南归幸。复见之。轩渠笑曰。吾不意乃复见子公寿
八十四。目盲复明。此其精敏于道。志愿丛林所致。呜
呼。佛法寝远。坏衣瓦器之人。亦有侈欲。为人师者。争
慕华构便软暖。公独举颓坏而新之。争欲致弟子不
问智愚。欲出门下。而公独精粗之。争欲坐八达衢头。
以自卖其道。而公独居荒远以自珍之。争好势利恶
丑。而公独犯众恶。自信而力行之。每谓弟子曰。无事
外之理。理外之事。观其措置。岂其真然之者耶。

** 定照禅师序

达磨之道六传而至曹溪。自曹溪派而为江西石头
二宗。既昭天下学者。翕然从之。由二宗以列为五家。
于今。唯临济云门为特盛。洞山悟本禅师机锋竖亚
序¶ 第 690b 页
而出。年代寝远。惜其无传。元丰中有大长老道楷者。
赫然有声于京洛间。问其师承。乃投子青华严嫡嗣。
青公为大阳真子。盖洞山七世玄孙也。大观元年。京
师大法云寺虚席有司以公有道行。请于朝。愿令继
嗣住持。奉圣旨。可。其请未几。开封大尹李孝寿。表公
谈以禅学卓冠丛林。宜有以褒显之。即赐紫方袍。号
定照禅师。左珰持诏至法云。楷谢恩已。乃为表辞曰。
伏蒙圣慈。特差彰善阁祇候谭祯。赐臣定照禅师号
及紫衣牒二道。臣戴睿恩。已即时焚香升座。仰祝圣
寿。伏念臣行业迂疏。道力绵薄。尝发誓愿。不受利名
坚持此志。积有岁年。庶几如此僧道。后来使人专意
佛法。今虽蒙异恩若遂忝冒。则自违素愿。何以教人。
岂能仰称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所有前件恩牒。
不敢祇受。伏望圣慈。察臣愚悃。非敢饰辞。特赐允俞
臣。没齿行道。上报天恩。上阅之。以付李孝寿躬往谕
朝廷旌善之意。而楷执拗不回。开封府尹具以其事。
闻上大怒。收楷送大理寺。吏知楷忠诚而适批逆鳞。
有怜之之意。问曰。长老枯悴有病乎。楷曰。无之。吏曰
有疾则免刑配。楷曰。平时有疾。今实无。岂敢藉疾侥
倖圣朝欲脱罪谴耶。吏叹息久之。竟就刑。缝掖其衣。
编管缁州。都城道俗。观者如市。皆为之流涕。而楷神
和气平。安步而去。如平日至缁州。僦屋以居而四方
衲子争奔随之。接武于道。嗟乎。禅师粹然一出。支洞
山已颓之。纲道显著于时矣。而圣朝方以道治天下。
海内肃清。旌表有德。天时人事。适相偶如此。而楷独
罹此祸。可疑也。夫岂斯道疑独间关至此卒。不能以
振兴之耶。抑亦夙殃成就缘会如是耶。闻之者莫不
长喟。余因疏其事以授。尝识禅师者使学者知道。固
如是而视欲胜天灭命者。可以发一笑也。

** 邵阳别胡强仲序
序¶ 第 690c 页

多言乃致祸。器满苦不密。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河坏蚁孔端。山隤有鼋穴。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此孔北海临终时诗也。而其意乃若自悔。何也。教汝
为恶邪。则恶不可为。教汝为善耶。则我平生未尝为
恶。此范滂临刑语。其子之辞也。而其意乃若自疑何
也。徐有功方视事吏泣白曰。有诏。公当弃市。有功置
笔。安步而去。曰。岂我独死而诸人长不死乎。三坐大
辟。当死不忧。三赦之。不喜其明见自性。不悔不疑而
卒。以荣名终。吾闻成就世出世间法。特一切能舍耳。
有功其亦知此乎。余学出世间法者也。辞亲出家则
知舍爱。游方学道则能舍法。临生死祸福之际。则当
舍情。顷。因乞食来。游人间与王公大人游意。适忘返
坐。不遵佛语。得罪至此。重赖天子圣慈。不忍置之死。
篆面鞭背。投之海南。平生亲旧之在京师者。皆唾闻
讳。见云散鸟惊。独吾友强仲。姁妪守护。如事其亲。自
出开封狱。冒犯风雪。茧足相随三千馀里而至邵阳。
犹不忍去。呜呼。臂三折而知医。阅人多而晓相。事更
疑危而识交。态有交如子何必多为。然强仲每见余
蓬头垢污在束缚中。饮食谈笑如平日。言涕俱出曰。
子殆不知世间有耻辱忧患乎。抑真石肝铁肠也。余
笑曰。死可避乎。心外无法。以南北论中外。则谓之失
宗。以僧俗议优劣。则谓之迷旨。失宗。迷旨。前圣所呵。
吾方以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大千沙界特
空华耳。何暇置朱崖于胸次哉。强仲高义。密行追配。
古人宜若知此。子持此语为我谢乡里。故人此去。死
生一决。死不失为谷泉。脱或无恙。尚不失为车中王
尼。他日绿锦江头相见。追惟今日则尚可轩渠一笑
也。政和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海南逐客某序。

** 送强仲北游序

洛生郭玉。得程高方脉六微之技。阴阳不测之术。汉
序¶ 第 691a 页
和帝时为大医。王多有应效性仁爱。虽贱。如厮养。必
尽其心力。而医贵人时。或不愈。帝使贵人衣厮养服
问。医辄效问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
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则垂存神于心手之际可得解
不可得言也。夫贵者。以高显临臣。臣以怖慑承之。其
为难也有四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也。将身不谨。二
也。骨节不能使药。三也。好逸恶劳。四也。针有分寸。时
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
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以不愈也。嗟乎。人之理。患不
能知之。知之。患不能行之。观玉所论。甚明而竟不能
用。虽得之亦失之之谓也。玉盖所谓有技之医。非有
道之医也。有道之医如庖丁之解牛。但见其理不见
其全牛也。如孙武之诛二队长。但见其法不见吴之
宠姬也。吾友强仲。少任侠。喜立奇节。赴人之急难。义
形于色。慕太史子义。王义方之为人。中年学道。一饭
奉身为伊蒲塞之行。虽摧缩锋角而剧谈滑稽。每每
绝倒坐客。强仲。盖寓于技以游人间世者也。而喜医
贵人。闻强仲跫然足音。即其疾不辞而去。余尝问之。
对曰。吾治贵人。有三易方。视其疾以投药。不知有富
贵如承蜩也。不以天下易蜩之翼。一也。贵人必聪明。
可晓以避就之理。二也。且吾期于活人而非事于名。
一醉之外无所恤。三也。玉以四难自藏。而强仲以三
易自显。殆所谓有道之医也。王城贵人之都会强仲
往游焉。明年山林间。闻京师有异人。能生人于死中。
如秦越人华佗者。必强仲也。

** 送李仲元寄超然序

余至海南留琼山太守。张公怜之。使就双井养病在
郡城之东北隅。东坡北渡。尝游爱泉。相去咫尺而异
味为名。其亭曰炯酌。且赋诗而去。其旁有堂。名曰疏
快渠。渠高深。吞风吐月。堂之后有轩。名曰俱清。倚栏
序¶ 第 691b 页
东望山海之胜。一览而尽。得之太守又构庵于后。其
名至远。余既居之。乞橄榄于旁舍。判荔树于沙岸作
诗。其略曰。整蓝乞橄榄。断树判荔枝。日昨东坡羹。有
佳客至。馔山谷豆腐以饷之。崇宁寺有经可借。郡有
书万卷。太守使监中之。余时乞食于市。作息之馀。发
首楞严之义以为书。他日以寄吾弟祖超然。使知余
虽困穷。于万里不能忘道也。仲元将渡海。不欲更作。
书如到京。为我一至天宁。见因觉。先为余录之。以寄
超然。且发万里一笑。

** 梦徐生序

余窜朱崖三年。既蒙恩泽释放。政和三年十一月十
九日。自琼州登迈北渡。将登舟。有两男子来附载。佐
舟者识之曰。此泉州徐五叔兄弟也。往来廉广。归宿
于琼。以贩槟榔为业。且见之。二十年矣。遂与俱载。晓
渡三合流无恐未及雷州岸。次日北风。不可进。乃定
石留赤岸半月日。以一掬米转手送徐生为营炊。余
时时弄笔砚。又卧看左传。徐生默坐久之则去。十二
月五日。风自南至天海在中。日出莹碧间。舟行如镜
面。未及晡抵廉州对岸。馆于蜑叟之舍。徐生尽以其
贩具付偕载者。使自至廉收米曰。此吾女兄之子也。
道人脱死地。万里独行。庸讵知无意外忧乎。愿护送
归筠。即为买马顾力。步随余走七十驿而至南岳方
广寺。余曰。子可还。此山吾家也。衲子皆故人。虽至筠。
无以异此。徐生固请。一到高安。累日不去已而曰。道
人乐居此则可。乃拜辞。问所欲。曰。止求舟中卧读之
书。余曰。此春秋左传。处处有之。曰。第与我耳因授与
之。五年秋八月十二日。昼卧梦徐生。如平日怀其人。
乃书以示超然曰。蜀先主嗜结眊魏明帝。好斧凿之
声。夫结眊与斧凿之声有何好。而人君嗜之。未易诘
其所以然。吾意人之相合。以气亦以是哉。然徐生特
序¶ 第 691c 页
商贾者何。从知觉范而所为。如此可不怪也。

** 李德茂书城四友序

政和五年。余自太原还南州。过都下上元夕宿。故人
李德茂之馆。德茂环积。坟藉名曰书城。日与笔砚纸
墨为四友。余曰。公通藉金阙。名闻缙绅。而取友乃止
是乎。德茂笑曰。昔周公诛管蔡张陈解。刎颈吾未尝
不置卷长叹。夫疏亲利害虽大。圣不能保其亲矧。以
众人之器登功名之场。而欲全交乎。吾家浚之知之。
故栖迟林麓。图梁鸿老莱子之像为友。太白婆娑。江
湖结明月为无情之游。吾以为白失之誇。而渤失之
诞也。管城子。吾益友也。直。谅。多闻。每与之语。娓娓不
倦。燕卿。吾德友也。气清而骨轻。知白而守黑。固胶漆
之义。重知见之。香楮先生。吾畏友也。悃愊无华。见地
明白。吾见之未尝不展尽底蕴。石虚中。吾端友也。天
姿刚劲。琢磨以成。温润而有容。知言而能默。是四子
从吾游。神交道契。忘义忘年久矣。子今乃见问何哉。
余曰。苏易简常辅此四人之贤为文房四宝。意非其
所好也。德茂不名而友之宜乎。同居于书城之间。无
厌也。请书以为序。使士大夫知有友四君子者。自德
茂始。

** 连瑞图序

崇仁为抚属邑。山川清华。民俗茂美。然封连南康。庐
陵。熏烝之习。珥笔之风。或波及之以。故讼繁号称剧
邑。自昔及今。政有能声者才。可倒指而数。比岁仍饥
令佐非正官。苟简岁月。以气相胜而去者数矣。今年
春。奉议彭公思禹通佐。仇公彦和联翩下车。思禹风
力敏强。凿奸铲猾。拨烦摧剧。吏民惊缩以为神号霹
雳手。而彦和又能详明练达。照了罅隙。以裨赞之卯
衙。退砌无人迹。木阴覆庭。终日而囹圄。殆可罗雀。于
是令丞抵掌清语而罢。卒以为。常春夏之交。雨连旬。
序¶ 第 692a 页
早稻登场巳而又雨无日。民歌于阡陌之间。所至相
和。六月癸亥。有千叶白莲双葩。并干生于县之西池。
乙丑。有芝三茎紫颖黄英。生于丞署之后堂。邦人聚
观不厌。呜呼。天下之令佐。其才贤。使民畏服敏妙励
精者所至。尚多有之。至兴居一室。淡然无为而使百
里之内风雨时若。禾黍丰登。奇祥发现于花木如斯
邑者寡矣。使吏民畏服者。人也。而奇祥于花木者。天
也。传曰。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盖理有固然。余闻。
精诚之至。各以类感。贰师将军拔剑刺崖而飞泉涌
忠之至也。李善白。乳其主人之子。而乳湩。义之至也。
古初护柩。以身捍火。而火灭孝之至也。蔡顺之母。龁
指以呼顺。而顺至。慈之至也。夫忠义孝慈之应。如形
附影。如声赴响。则两公推诚以莅。民勤政以报国而
嘉瑞并见者。和之至也。今同治一邑。气和且尔则异
日。坐断国论以康济斯民。宜如何哉。邦人图二物以
誇四方。称颂令丞之贤。故余乐为之序。

** 堕斋偈序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如人言。蜂
酝百花之香为甜耳。永嘉曰。若以知知寂。此非无缘
知。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缘
知。如手自握拳。非是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
知。不可为无知。自性了然。故不同于木石。如手不执
物。亦不自握拳。不可为无手。以手安然。故不同于兔
角。如人言。所以甜者。为蜜耳。而南泉曰。三世诸佛不
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如人见蜜及亲尝耳。曹山以
堕统三法。如人以蜜触舌。自知纯甜。无中边味耳。南
州道人本忠闻之击节赏音。余曰。此郎殆人类精奇
追友其人于百年之上遂名。其所居曰堕斋。请余记
之。为说三偈曰。生在帝王家。那复有尊贵。自应著珍
序¶ 第 692b 页
御。顾见何惊异。又曰。纷然同作息。银碗里盛雪。若欲
异牯牛。与牯牛何别。又曰。有闻皆无闻。有见元无物。
若断声色求。木偶当成佛。政和六年正月日。
石门文字禅卷第二十三
序¶ 第 692c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