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第 1a 页 WYG1374-0133a.png

明文衡卷四十
明 程敏政 编
序
心学图说后序 苏伯衡
金华坦溪之上有隐君子曰郑君彦渊宋川陜制置忠
悯公之六世孙也始余得其葬书注释读之固意彦渊
儒者乃今读其心学图说信彦渊之为儒者无疑矣夫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1374-0133b.png

允执厥中万世正学于是乎出焉商周继之其间圣贤
焉不学而亦焉有外此以学者哉逮乎周衰圣人不作
异端并起其所以为学者大抵非帝王之学汉兴群儒
掇拾遗经于秦火之馀往往溺于训诂而不知反求诸
心则既失矣后千数百年濂洛诸大儒出当宋世相与
倡明圣学而论著焉子贡之徒所不得闻于仲
然若揭日月天下学士始知不知道不可以言学不明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1374-0133c.png

信先儒之成言是诵莫肯以精力自致而今为甚譬如
侏儒之观场人抵掌亦抵掌人揶揄亦揶揄其目耳犹
无见也其心况有得乎则其失愈远矣夫千古帝王之
学固因濂洛诸大儒而复明至于天地事物之伦理性
命道德之精微诸大儒又岂敢自谓其言尽矣傋矣后
之学者无所容心无所容喙也乎哉此彦渊之书所以
作也彦渊优游事外于凡圣经贤传旁及释老之书靡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1374-0133d.png

其说直欲逾濂洛涉洙泗窥先天之秘推其用心可谓
劳矣非儒者而能与于斯乎惜夫是书出于三百年之
下而诸大儒莫之知而莫之取也倘令彦渊与诸大儒
读之岂知言哉唐许胤宗国医也而不欲著书以为脉
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不能宣得吾之所言而不
得吾所不言则于脉有不能明而且妄投药矣于戏医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1374-0134a.png

之其祸遂至于乱世然则儒者著书视医者著书岂不
愈难乎故余平生为学不敢笃信成言亦不敢轻出臆
说观彦渊之超诣独得多所发挥宁无慨然者乎图与
说所不能尽者彦渊尚终有以教我哉
送欧阳公辅序
故大司徒楚国欧阳文公起自休致拜翰长之明年伯
衡举进士至燕因得拜公于崇政里第退复得与公之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1374-0134b.png

理家政裁答书
自逸伯衡见之未尝不羡且愧也别公辅南归未几而
兵兴出处之不知且十有六年国家底定燕冀公辅来
南复相见乃知公辅积官至中书左司都事而于当世
之故益熟矣尝与之论元社之所以屋虽天命而致之
岂不由人乎哉天历元统以来海内无事士大夫安富
贵而养功名职于郡县者以将迎为要以依违为贤以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1374-0134c.png

树私恩为自完之计其低徊涩缩苟且岁月不以是是
非非为意者则号识大体而尤见重上下相蒙政以贿
成驯至至正间变起意外而遂莫之支焉然则其亡也
天邪人邪必有以辨之矣于戏公辅真知言哉今年春
公辅采史家事自北平
下且行欲得一言为赠伯衡窃谓君子之为国也犹医
师之治病也今夫貌之瘠肥气之虚实病之深浅凡为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1374-0134d.png

之所在与夫治失其方药之不得其良也有医师焉切
脉而灼知其病治之有方投之良药固不待煎洗割解
而愈矣曾谓为国而异是乎圣天子起民间混一四海
慨然思革前代之弊于是简拔人材分布郡邑而寘诸
风宪则其尤者也而吾公辅与焉公辅侍文公自蚤岁
所接识皆朝之耇老成人所闻皆康时之略所学乃圣
贤之道而又养之以岁月习之以世故迹其言论譬诸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1374-0135a.png

之为国无难也而况一道乎书曰商俗靡靡利口惟贤
馀风
而其言且如此矧今秦雍内附未久也则向之吏习庸
讵知不有存焉者乎申明德意作新之伯衡于公辅有
望焉
送晋王相汪君序
圣天子统一函夏图惟治道念夫为国之藩屏在乎众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1374-0135b.png

册宝锡之车服胙之土田复简朝之重臣为之保傅亲
御便殿面谕而临遣之俾之先往缮城郭树府寺傋仪
卫董官联施政教以待诸王出閤而龙舒汪君实拜晋
王相昔三王之于世子莫不旁求硕士为之师为之傅
为之保而道以德义辅以政事保其身体汉氏以来因
之凡诸侯王例寘傅相其位秩差后
责任之重则钧一焉矧今晋王所赐履表里山河乃尧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1374-0135c.png

而制外阃不有重臣则何以哉汪君负倜傥杰出之资
夙承训于家庭又尝师武威余公其奥学雄文宏材远
略卓乎非流辈所可及上之渡江也首被知遇出入左
右敡历中外惟其所用而声实以著譬则万石之钟大
叩之大鸣焉小叩之小鸣焉今繇二千石擢拜是官眷
注尤非昔比矣汉光武以张佚不难于正朕故用佚为
子傅唐太宗谓李绩不遗于李密故托绩以孤幼帝者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1374-0135d.png

节来归其在中台也数犯
复有过于君者哉则君所辅𨗳视佚与绩之所辅𨗳者
虽有本支之异而上之所以用君者与光武太宗之取
佚与绩盖千载同符也已鞠躬尽瘁启沃弥纶以光孝
友之行以拓维城之功以追河间东平之贤使晋邸绰
为令王保有社稷与国同休永永无疆上无负圣天子
建亲王之至计择保傅之盛心固大夫士之所望而亦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1374-0136a.png

属余叙之于是乎述
药房居士集序 祝廷心
传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后世之礼乐
不足徵矣因其文章而考其所遇盖亦可以观当世之
变也乎士
祸福之途自非离世绝俗不接乎事与居乎至盛有道
之世焉能使忧劳悲愤不介于其中有以触乎中矣焉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1374-0136b.png

莫此为盛也贤士君子莫此为多也然考乎风雅之所
录和平愉乐之音不能胜乎忧戚颂美称誉之辞不能
当乎疾刺而况数千载之下时殊而事远者乎汉唐与
宋传国各三四百年而其全盛无虞居其三之一士之
幸而遇其盛者盖甚众至观其论述犹或有艰穷无聊
畏罪罹谤之叹盖世治矣而家或不宁身遂矣而或不
获行其志参差而不齐者固其理也欤则何怪夫言语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1374-0136c.png

年不以政柄属诸士而亦不以法度诛之故士之仕者
苟循理自守则可
所托之身而不免与事接或任违其能丛以细故而绳
以吏责亦乌能脱然无累于其心哉若浦江郑先生仲
舒之所遇盖世之所至少者也先生之家既聚族而居
事养抚育服食之须有常司冠昏宾祭繇役之事有常
主自为学之外一不以入其心而出仕于朝历翰林经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1374-0136d.png

雍容讲说而未尝预簿书钱榖之烦及乎运衰而社易
奉身而归为老成人享甘脆华美之养岁时从宾客兄
弟嬉遨燕眺子姓左右数十人无适而不可于是属文
赋诗以述其乐余与先生游从其从子叔度得其所著
药房居士集而读之其言皆恬愉顺适广大和厚无所望
乎外无所激乎中若不闻乎世之忧患者不平感愤之
言无毫发见于其间噫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1374-0137a.png

其趣故至狭隘浅陋而不足传也因先生之所遇以求
其文因文之所称以论其世是岂特一人之言也哉是
岂特今世之所鲜也哉
金华城川十咏诗序 童 冀
金华汉长山邑也连山环抱郡城其西中断如玦浙水
出焉浙源发东白山繇乌伤西下经郡城南合华溪水
为双溪又北折东骛而入于江其山则北走严陵南极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1374-0137b.png

来号为山水名郡余生长是邦足迹所逮者北之群山
若金盆紫岩者以十数金盆盖晋王初平牧羊地也紫
岩则齐刘峻读书石室存焉又其西为金华洞天南工
名山所历亦以十数惟永康诸峰尤
室则心所愿游而未遂者也洪武丙辰冬沗徵至京明
年而职教全湘溯大江西上五千里凡吴楚名胜若九
华匡庐之胜秀彭蠡洞庭之险与夫岳阳黄鹤之伟观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1374-0137c.png

湘距舂陵不三百里舜之九疑在焉虽旦夕心所乡往
迄弗如志及再道衡阳距南岳一舍而近亦弗获寓目
焉将造物者靳而不畀人乎良由是身匏系故也暨来
霅川览天目之奇峭睹震泽之浩汗及向所经历者视
吾故山若有加焉虽美而非吾土昔人所以兴叹也今同
郡朱世庸不远数百里走介吴中持其所居城川十咏
徵余序引城川去予居才数舍密迩石室固平昔所愿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1374-0137d.png

其他若亭若轩若斋居若楼观则创
是境而乏轩亭之胜或沦于閒旷有是室而非其境亦
乌足以辱高人名士之篇咏哉闻朱氏之居其地今数
世矣其所以克专其胜者必有其道矣昔之金谷华林
午桥平泉其楼观之伟花石之夥视朱氏奚翅什伯倍
蓰也然而数十年间鞠为茂草虽欲彷像其遗迹而不
可得惟唐王摩诘辋川别业逮今犹可想见诚以篇咏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1374-0138a.png

言以传其所以克世有其胜者则赖乎后之人有以持
守之也朱氏之处此其必有道矣余发种种旦夕得告
东还或杖策一来克揽奇胜偿其目力所未逮者亦足
以酬素志矣嗟乎故山百里犹荏苒半世弗克一造其
境则夫数千里外所谓九疑衡岳计终不可得而见矣
然获归老故山逍遥林壑以优游卒岁所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尚几焉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1374-0138b.png

自三代礼乐荡灭于秦至汉代秦而帝去先王未遐宜
可以复其礼乐而为治于天下矣然高帝不学而佐非
真儒故其为治不能复礼乐于三代殆亦叔孙通之责
哉方叔孙通说帝之起朝仪也帝曰度吾所能行者为
之不过谓定君臣之位而已固未及乎先王之礼乐以
达于天下者也而叔孙通遂以兴礼乐为名广徵鲁诸
生是以有两生不肯行曰礼乐积德百年而后可兴至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1374-0138c.png

其具也有其具无其本固不可也而高帝宽仁长者其
岂无本乎曰固矣然汉承秦变古之后以古变秦其唯
三代之礼乐乎沿三代之礼而教民以中袭三代之
而教民以和使中和之气充塞天地则万物不疵而王
道成矣王道成然后损益三代以作汉之礼乐则汉其
三代矣乎是或两生之所蕴也惜乎叔孙通学不足以
与此不能终致两生乃率诸生暨帝左右去三代之难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1374-0138d.png

帝既行曩之醉呼拔剑者莫不震肃而帝亦起皇帝为
贵之叹则叔孙通亦可谓达时之务矣然使四百年之
汉遂以为礼乐止于如是而治化卒无以及乎先王者
叔孙通之责也此异时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所为
发愤而增叹岂独今日两生之不肯行邪是故无两生
天下万世无礼乐无叔孙通则汉亦无君臣之仪而汉
仪固不足以当先王之礼乐也后世君相之图治者其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1374-0139a.png

命中书暨翰林太常率诸儒定拟三礼明年再命集议
礼乐又明年遍徵在野道德文章之士相与考订之将
以成一代之制也而吾乡朱伯贤先生实在徵焉先生
生东南游西北遭时多故归隐山林饭疏饮水益力于
学以学之为王者事也故其论道德必归之于三代之
选其论文章必归之于三代之英则今也应徵其能不
援三代礼乐以为国朝之治具乎虽然两生不肯为汉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1374-0139b.png

通之学不足以齿今之侍从大臣也先生盍亦摅两生
之所蕴使三代礼乐不得复于汉者而复于今日焉则
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将不复发愤增叹于异时矣
非先王其孰能与于此哉告行
娥江送别图序
溧阳达公贯道丞越之上虞秩既满将朝京师邑人士
相与送之娥江之浒公欲登舟辍挽止之咸咨嗟感叹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1374-0139c.png

惧弗能佐理以沗朝廷宠命赖是父兄能教子弟能率
三年无一事累我我得西渡江趣道千里以觐于天子
何幸之深毋为不忍余别也众阖辞以复于公曰自本
朝有天下以来官于吾邑者不猛以厉民则宽以怠事
不激以为廉则察以为智是皆不知从政往往不免故
未有一人得赴中书以考厥绩者考绩中书当自公始
公无彼数者之失有古遗爱之风哉吾等是以于公之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1374-0139d.png

犹注目不少瞬而公亦凭柁楼顾望踟蹰于时天霁潮
平四山如洗木叶飞摵摵凉飙举之与翔鸟泳鱼相下
上于中流使人别情纷扰益不能自忍也好事者绘焉
题曰娥江送别图将以寄公属序于余余谓送公之别
不于他所而于娥江也何故盖娥者曹氏女也其父旴
善水以迎伍君为涛所溺娥已死援出父尸事载汉史
后世慕之故以名其江然伍君之忠曹女之孝臣子大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1374-0140a.png

者非徒不忘公教亦以愿公克全大节也若乃区区不
忍为别乌足重为公道哉姑并书于图末而能言者又
系以诗庶乎公之有以观省也
送徐先生归严陵序 高 启
诏择纂修之士官之先生以老乞还甚力会春官议修
五礼为一代之典乃复奏留之未几其书又成先生固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1374-0140b.png

送以归其乡都之大夫士相与祖饯幕府门外有言者
曰先生之学宜傋顾问先生之文宜掌纶綍先生之经
术操履宜在成均为学者师今皆不可得顾令以布衣
老于家归虽先生之志然岂不为司人物之柄者惜哉
余进而解之曰皇上始践大宝首下诏徵贤又责郡国
以岁计贡士欲与共图治平甚盛举也故待贾山泽者
群然簉庭如水赴海而隐者之庐殆空矣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1374-0140c.png

之为政莫先于顺人情亦莫先于厚民俗力有所不任
者不迫之使必为义有所可许者必与之使有遂所以
人之出处皆得而廉耻之风作矣今先生以齿发非壮
厌载驰之劳恋考槃之乐抗辞引归上之人不违其请
者盖将纵之山林使其鸟飞鱼泳于至化之中以明吾
天子之仁又将以风厉海内使皆崇退让而息躁竞也
顺人情而厚民俗实在于是故宁失一士之用而不惜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1374-0140d.png

材之士哉况先生之归也必能著书立言以淑诸人咏
歌赋诗以扬圣泽则又非洁身独往而无所补者也尚
何疑哉吾又闻汉祖中兴严光不屈后世莫不高之今
先生之乡即光之乡也尝
瞻遗风必有邈契乎千载之上者矣今之归其无负于
夙昔之志哉若余遭逄明时不能禆益万一怀恩苟禄
而不去于先生盖有愧焉矣于是言者是之请书贻先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1374-0141a.png

赠钱文则序
韩文公诗有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苏文忠公谓公身
坐磨蠍宫也而已命亦居是宫故平生毁誉颇相似焉
夫磨蠍即星纪之次而斗宿所躔也星家者说身命舍
是者多以文显以二公观之其信然乎余后生晚学景
仰二公于数百载之上盖无能为役而命亦舍磨蠍又
与文忠皆生丙子是幸而偶与之同也二公之名虽重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1374-0141b.png

阳山谪潮州窜逐于罗浮儋耳之间
而伍蛮蜃其穷亦甚矣顾余庸庸虽不能致盛誉亦不
为排谤者所及况遭逄圣明沗职禁署蒙恩赐还无投
荒之忧是幸而不与之同也然二公之文章德业赫然
照映千古而余早罹艰虞中事奔走学不加修文无可
采将泯焉为众人之归是不幸而不能与之同也噫命
之所舍既同则宜无不同而何相去若是之辽哉盖穷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1374-0141c.png

命者不可必世之人常以不可必者责于命而不以可
为者责诸已所以多自恕而倖得也若二公者其道同
其文学同故毁誉穷达有不必其同而自同则余之不
能与之同者盖有在也而岂命之罪哉山阳钱文则能
推星以言人之祸福无不奇中士大夫多称道之将游
湖海徵余言为
恕而倖得者告焉文则读书好修善鼓琴斯术其馀事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1374-0141d.png

明文衡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