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六十五 第 1a 页 WYG1160-06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诚斋集卷

六十五
            宋 杨万里 撰
  书
    与任希纯运使宝文书
某皇恐伏以季春之月恭惟都运宝文大卿冰漕整暇
使华辉光相维自天台候动止万福台闳兰玉之眷中
表袭吉某庐陵书生也所学者既非时之所可施而所
卷六十五 第 1b 页 WYG1160-0615b.png
任者又非才之所能为今以抱虚之学无适用之材骤
而语作邑其不败绩也几希所幸天假之福得宝文以
为之依意者其或免乎属者具双缄以修下里之敬者
礼也宝文报之以翰墨之荣而还却其世俗之礼者道
也盖尝以谓自度江以来礼流而道隐礼流则伪胜道
隐则情亡夫使天下之相与举不以情而一出于伪则
是引天下之人而尽纳之于面诈背汗之地可也孰谓
此者士类实汗染之耳以酒而酲者必以酒而解以士
卷六十五 第 2a 页 WYG1160-0616a.png
类而污染者必以士类而洗濯今日之事洗伪而归之
情复礼而归于道不在宝文乎不在宝文乎欣贺欣贺
虽然宝文之名满天地而位未充其名使之治天下则
其泽不啻于一路前之说不宜然而然后之说宜然而
反不然我知之矣正与邪不同门直与枉不合辙如是
而己耳不然自卿士之列膺受书赞秉执事枢亦己久
矣中之不居而外之不去缓于相业而急于使事不乐
于庙堂之显严而乐于东湖西山之寂寞此岂人之情
卷六十五 第 2b 页 WYG1160-0616b.png
也此其中必有不以道殉世不以利易义者矣而世俗
何足以知之某也不敏固不足以语于斯尝窃有意于
斯虽然今则大惑矣盖今日之为邑者非古之所谓为
邑者也今之俟为邑者又非古人之所以俟为邑者也
瘠上肥下古之为邑也今则反是使之以士大夫古之
所以俟为邑者也使之以盗贼今之所以俟为邑者也
夫固有为邑而盗贼自为者矣天下之大士类之众而
曰为邑者举焉可乎不可也利孔尽归于上而月献不
卷六十五 第 3a 页 WYG1160-0616c.png
减于邑夫为邑者岂家有铜山哉则于是不询取之之
法而询取之之比比朝行而讼夕起上之人则曰此盗
也大抵县令一县令耳而又有百县令焉豪民则县令
也游士则县令也里居之士大夫则又县令也有请谒
者焉有强禦者焉有不输租者焉徇之则无县不徇则
无令一不徇焉则诽十徇而一违焉则诽诽不己则怒
不己则讼未必其身讼令也或飞语焉或谤书焉或
货不逞之民使为之焉上之人则又曰盗也夫以一县
卷六十五 第 3b 页 WYG1160-0616d.png
令敌百县令宝文以为孰胜哉奉新之令接耳目者有
五人焉不以罪去者无一人焉夫岂无盗乎哉夫岂尽
盗乎哉是未可知也某也继此五人者之后其为危栗
之易而安全之难也昭昭矣虽然有宝文与诸君子以
为之天清水明镜其必有别也有危栗而无安全非某
之所当忧也无廉于其躬无仁于其民此某之所当忧
也苟廉矣苟仁矣宝文且将为知己矣又何忧之有短
启一通不敢废礼故也仰惟省览拜庭小迟所祷颐神
卷六十五 第 4a 页 WYG1160-0617a.png
养气用对于爰立作相之书某伏纸不胜震惧之甚
    见龚实之运使正言书
某闻之贱生于有馀贵生于不足无急其所不足而缓
其所有馀者可与经天下矣急其所不足君子知其无
蓄不缓其所有馀君子知其有储有馀而不急不足而
后急则亦无及矣昔者赵襄子有智伯之难入于晋阳
顾谓张孟谈曰吾有财矣而无箭奈何张孟谈曰吾闻
董安于之治晋阳也以荻蒿为宫之垣襄子发之皆箭
卷六十五 第 4b 页 WYG1160-0617b.png
材也又谓张孟谈曰无兵奈何张孟谈曰吾闻董安于
之治晋阳也以铜为宫之柱襄子取之皆兵器也且夫
董安于之时晋未有患也而荻蒿有馀也铜有馀也至
于襄子之时箭不足矣兵不足矣不有董安于之储何
以有襄子之蓄哉今天下之士当其未用则缓其所有
馀及其既用则急其所不足无乃非董安于之意乎文
如正言德如正言慷慨敢言如正言抵非嬖近不遗馀
力如正言而犹淹恤在外庸人必曰此正言之所戚而
卷六十五 第 5a 页 WYG1160-0617c.png
不怡也是乌足以知正言哉不惟不知正言也是亦未
知天之意也且天之意安知将欲置正言于甚急之地
不得不置于甚缓之地盖使其缓而有储不至于急而
无蓄也正言傥又曰今有馀之时也吾不必储焉可也
万一有不足之时正言其独能无急欤某也不肖亦不
足与于此然得事正言不敢不忠于正言夙而为正言思
之夜而为正言思之去而为安于之荻蒿正言有之乎
未也安于之铜柱正言有之乎未也有之矣天下幸甚
卷六十五 第 5b 页 WYG1160-0617d.png
纵不然吾君一日举正言而相焉正言独能无急欤正
言之所当急今日之日也正言之所不当急后日之日
也正言试思之不宣某再拜
     与胡澹庵书
某悚息再拜属者客里落寞乃得望见玉立之容于东
湖之西西山之东一听谈间之淙琤便觉满面康衢之
埃拂拂吹去矣君子不可得而侍也吾家子云此语岂
可诽其不解事也哉登山之行独不得与追送之列折
卷六十五 第 6a 页 WYG1160-0618a.png
腰之役实使之然涉世之礼事贤之敬久矣二者之不
相为用也而况以涉世者而事其师乎虽然语离之际
远送之情此古人所以登山临水黯然销魂者也某独
无情哉情生于中而不可制势禁于外而不得逞所谓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言之太息即辰夏气归奇恭惟遄
归修门得觐帝所忠勤天助台候动止万福师门玉眷
均祉某以四月二十六日受职今且踰月矣上官见容
吏民见信者不曰自澹庵门下来乎始至之日深念为
卷六十五 第 6b 页 WYG1160-0618b.png
邑者生平之所病欲试行其所学而有所未敢信欲效
世之健吏而又有所必不能二者交于心而莫知所定
卒置其所必不能者而守其所未可信者于是治民以
不治理财以不理非不治民也以治民者治其身也非
不理财也以理财者理其政也其身正者其民从其政
理者其财给某虽不佞行之期月亦庶几焉用此知天
下无不可为之事也士大夫见一邑而畏之则大于一
邑者何如也畏事生于不更事更事则不畏事矣然作
卷六十五 第 7a 页 WYG1160-0618c.png
邑有可畏者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此其
可畏也以作邑者之心为作州者之心则何畏之有而
今则不然也敢私布之先生或造膝所陈傥可及此乎
先生是行必居中必得政必尽言必伸道必尊主而芘
民必强中国而弱夷狄天下所以望先生先生所以许
天下者于此不更举矣多贺多贺麻阳叔父有书于先
先欲求一字之褒于刘师泰父先生岂啬此于门弟者
蒙挥毫斜行使傔人领之以归某当即送似于麻阳也
卷六十五 第 7b 页 WYG1160-0618d.png
钦夫于外补先生独无意乎函丈之侍眇在天半虽先
生以身为社稷之依可不爱重
    与张严州敬夫书
某顿首再拜敬夫严州史君直閤友兄属者曾迪功萧
监庙江奉新过桐庐因之致书计无不达之理孤官飘
零一别如雨欲登春风之楼究观三湘之要领此约竟
复堕渺茫中不但客子念之作恶而己春风主人不为
造物之所舍人事好乖前辈此语暗与今合言之三叹
卷六十五 第 8a 页 WYG1160-0619a.png
也即辰小风清暑恭惟坐啸钧台人地相高佳政蔼如
令修于庭户之间而民气和于耕桑陇亩之上天维相
之台候动止万福相门玉眷均庆某将母携孥已至奉
新于四月二十六日交职矣半生惟愁作邑自今观之
亦大可笑盖其初不虑民事而虑财赋因燕居深念若
恩信不可行必得健决而后可以集事可以行令则六
经可废矣然世皆舍而己独用亦未敢自信又念书生
之政舍此则又茫无据依因试行之其效如响盖异时
卷六十五 第 8b 页 WYG1160-0619b.png
为邑者宽已而严物亲吏而疏民任威而废德及其政
之不行则又加之以益深益热之术不尤其术之不善
而尤其术之未精前事大抵然也某初至见岸狱充盈
而府库虚耗自若也于是纵幽囚罢逮捕息鞭笞去讼
系出片纸书某人逋租若干宽为之期而薄为之取盖
有以两旬为约而输不满千钱者议者初以为必不来
而其来不可止初以为必不输而其输不可却盖所谓
片纸者若今之所谓公据焉里诣而家给之使之自持
卷六十五 第 9a 页 WYG1160-0619c.png
以来复自持以往不以虎穴视官府乃以家庭视官府
大抵民财止有此要不使之归于下而已所谓下者非
里胥非邑吏非狱吏乎一鸡未肥里胥杀而食之矣持
百钱而至邑群吏夺而取之矣而士大夫方据案而怒
曰此顽民也此不输租者也故死于缧绁死于饥寒死
于疠疫之染污岂不痛哉某至比期月财赋粗给政令
方行日无积事岸狱常空若上官傥见容则平生所闻
于师友者亦可以略施行之前辈云孔子牛羊之不肥
卷六十五 第 9b 页 WYG1160-0619d.png
会计之不当则为有积牛羊肥而己矣会计当而己矣
则亦不足道也某之所以区区学为邑者言之于眼高
四海者之前真足以发一莞也方众贤聚于本朝而直閤
犹在辅郡何也某无似之迹直閤推挽不少矣其如
命何三径稍具径当归耕尔鄙性生好为文而尤喜四
六近世此作直閤独步四海施少才张安国次也某竭
力体裁或者谓其似吾南轩不自知其似犹未也与虞
相笺一通今往一本能商略细论以教焉至幸至幸今
卷六十五 第 10a 页 WYG1160-0620a.png
何漕定叟安讯不迹否不赀之身愿为军民爱之重之
不宣
    代萧岳英上宰相书某闻之私者君子之甚恶也利于私必不利公公与私
不两胜利与害不两能故夫私者君子之所甚恶也虽
然私足以害公矣亦有以公而害公者利于私必不利
于公矣亦有利私而利于公者昔者楚有直躬其父窃
羊而告之吏令尹曰杀之谓其直于君而曲于父也鲁
卷六十五 第 10b 页 WYG1160-0620b.png
人从军战三战三北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
养也君子以为孝而举之由楚人而观之公莫甚焉由
鲁人而观之私莫大焉然而公者见杀而私者见举何
也孟子曰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人能卖其父则君
何有焉楚人之公非公也以公而害公者也是以君子
杀之也人能不弃其父则岂忍弃其君鲁人之私非私
也以私而利公者也是以君子举之也嗟乎天下之难
治也善立法者能如楚之杀直躬鲁之举败卒则天下
卷六十五 第 11a 页 WYG1160-0620c.png
不难治矣古今之法至于吾宋备矣吾宋之法至于吾
君吾相密矣虽然亦犹有备中之缺密中之迹者乎某
请得而言之吏部之法曰为从政郎有六考而愿致仕
者与之迁通直郎遇郊祀则有封赠之典此圣人立法
之意所以厚人子之私者也而近岁之言者曰选人有
以岳祠补考而关升改秩者亦有全用两任岳祠而改
秩者侥倖之启莫此为甚于是乎选人岳祠并不理考
矣朝廷更法之意所以破群议之私者岂非塞其滥而
卷六十五 第 11b 页 WYG1160-0620d.png
责其实乎法之备且密未有妙于此者也而某犹曰备
中有缺密中有迹者何也前之法教之以孝此之法备
矣然以奉祠理考而改秩者法之所不及防也故曰备
中有缺也后之法塞其滥进此法密矣然革其以奉祠
理考而改秩者并及其以奉祠理考而致仕荣亲者故
曰密中有疏也且夫以祠考而关升是诚滥也以祠考
而改秩是诚滥也谓其利于私不害于公不可也若夫
以祠考而致仕者是固利于私矣亦岂有不利于公者
卷六十五 第 12a 页 WYG1160-0621a.png
乎告老者多则廪给者寡矣其利一也因告老之身以
及其亲忠孝之教于是乎在其利二也封赠之典有荣
名而无实费然上有不赀之恩而下有不赀之荣其利
三也一举而三利从之亦何惮而不听其以祠考致仕
乎以某之管见谓宜为之法曰以祠理考而关升改秩
者勿听以祠理考致仕而选官封赠者听如是则破群
臣之私且塞其滥厚人子之私以教之中可以并行而
两利矣某所谓利乎私亦有以利乎公不在兹耶不在
卷六十五 第 12b 页 WYG1160-0621b.png
兹耶虽然某也年六十有馀矣改秩荣进非其事矣独
念父母冈极之大恩三釜之养则不及矣所以为之报
者惟赠典而己矣今又绝望焉岂非痛之极乎仰惟相
公以孔子孟子之所以事君者事君以孔子孟子之所
以泽民者泽民朝廷之深仁厚泽如天斯宽如地斯大
无一物之不得其所者而某也有荣亲之阶又有绝望
之痛岂非所谓一夫不获而吾相之所深耻者耶涤其
耻疗其痛造化之力直馀事尔昔者孟尝君至楚楚献
卷六十五 第 13a 页 WYG1160-0621c.png
象床使登徒氏送之登徒氏不欲行孟尝君之门人有
公孙戌者受其宝剑入谏曰君奚受象床哉孟尝君辞
焉公孙戌出孟尝君返之曰子教我甚善子何志之喜
也公孙戌曰君德廉名臣得宝剑也孟尝君善之夫公
孙戍之得宝剑者私也然而能成孟尝君之廉名者公
也不以私废公不以公咎私孟尝君之所以为贤欤今
某妄议朝廷之法而出于自荣其亲之私岂不有公孙
戌之嫌哉然因家以及国因亲以及君是亦以私利公
卷六十五 第 13b 页 WYG1160-0621d.png
之议也以私废公以公咎私相公岂其然哉进越而言
震惧无所不宣    答刘兴祖教授书
某奉别云久迹得上状自到中都两蒙翰墨足见不忘
但禀目之礼此胥史施之于长官鹖夫施之于元戎非
章甫辈所宜效也古人云尺书千里面目吾友不师山
谷老人简读而顾作此俗礼何也知古人必不怪辄僭
及之承问进学之说古之圣贤在方册今之风烈有前
卷六十五 第 14a 页 WYG1160-0622a.png
辈心肖则行肖之矣而况于文辞乎仕之通塞命也身
之淑慝非命也敬修其非命者以听其命者此吾所闻
于古人也不淑诸身以求不塞夫命岂吾所闻于古人
所闻止于此所以闻者不止于此吾友自求之则自知
之矣馀惟珍重
    答曾主簿书
某再拜主簿学士久无闽中端便生于上状辱翰墨之
赐感刻则多矣愧又倍之即辰冬温恭惟台候万福示
卷六十五 第 14b 页 WYG1160-0622b.png
戒澹庵先生之说敢不服于箴言但澹庵之弹文言者
憾之假荐士不实以击之澹庵初荐李秀实盖应诏书
求财赋狱讼之才澹庵以秀实充荐未为失也特当时
荐章不曾说破秀实虽有隐言之谪而其才不可废以
此遂为言者所排尔若夫澹庵贯日月之忠塞天地之
明言者何得而掩之哉孔北海曰今之后生喜谤前辈
此近世尤甚之病也澹庵纷纷之论无乃出于孔北海
所云者也愿吾友勿轻信之生则为东家而万世以多
卷六十五 第 15a 页 WYG1160-0622c.png
能为仁义礼乐之主此吾夫子所以不免乎澹庵独得
免乎可付一笑也所冀保重立俟荐用
    答惠州陈鬒仲羽秀才书
某初未识风裁之时得名实于林司成谓伸羽海南之
秀也多读古书能文辞也喜哦诗句超然不凡及蒙一
再惠顾袖出长笺大纸其文镕百氏而铸己者也雅不
陈蹈奇不怪归林先生之学全付之子矣以极暑且不
小住欲奉款未能也辱寓书便如对面从谈何时真得
卷六十五 第 15b 页 WYG1160-0622d.png
对面从谈耶或出山来见临甚佳耳汗如浆及笔外之
意虽欲尽吐焉能尽吐强饭强学以发大业震于一世
至望
    答刘子和书
某属尝上状修慰审门听间兹承遣骑下教感悚万斯
恭承过听乃以母夫人铭诗下诿兹事重大当今乡曲
宜为者澹庵先生省斋詹事两公而已不知彼而之此
岂戏我哉伯仲间深于伊洛明诚之妙学者必非戏也
卷六十五 第 16a 页 WYG1160-0623a.png
过也抑区区文辞固学之所羞薄故不以所贱者诿两
公亦不必择其人而后为欤而某少也贱粗知学作
举子之业以千升斗为活尔乌识夫古文楼辙哉文于
道未为尊固也然譬之瑑璞为器瑑固璞之毁也若器
成而不中度瑑就而不成章则又毁之毁也君子不近
庶人不服亦奚取于斯某承命之次然汗出辞焉则
于年兄若己迹不辞而受简也则于自诡为已重志文
当因丁张二子之所书而某姑拟作数语为铭以致年
卷六十五 第 16b 页 WYG1160-0623b.png
家子侄之悼于年母庶乎其塞命也亦不敢自必为可
用也取之绌之惟裁择焉愿少宽数日之期当走山僮
送似子澄闻既归己于前书附慰兹不重出
    答周子充内翰书
某再拜某拜辱四月二十日手笔至感至荣窃知考文
殿庐土苴之馀陶铸晁董甚盛甚贺即辰夏气巳热恭
惟台候动止万福钦夫书信仰荷转致徵山谷祠堂记
今往一本所望斲其垩也纸尾有施南局得某近诗而
卷六十五 第 17a 页 WYG1160-0623c.png
独鄙弃门下之语极知戏言然读之面热汗下不胜大
惧某少也贱且贫亦颇剽闻文墨足以发身騃不解事
便欲以身跔文不遗馀力以学之意何所成虽成竟何
所用自吾家子云苦一生之心于太玄法言之二物以
待后世之子云子云死尽千载竟未有子云此韩子所
叹也某以为不然韩子之叹过也子云之虑亦过也且
何必待后世之子云也同时亦自有子云矣所谓酱瓿
者非同时之子云乎不人之逢而酱瓿之逢未为无逢
卷六十五 第 17b 页 WYG1160-0623d.png
也古今文士每以子云为嘲不知嘲子云之未既而其
家酱瓿复嘲之在旁矣文之成者止如此而况如某之
学焉而不成者耶是故昔也自憙既而自笑今则不然
不惟不自笑也亦复无可笑者矣忍性于饥冻之场背
驰于权利之辙而顾斲心于破砚凋鬓于败素是其初
岂不若可喜哉其究良可笑也虽然是犹可笑者也今
则朱墨之与曹钱榖之与诹日与胥吏争席顾昂首睅
目与高人胜流竞上驷于文囿虽求所谓可笑者亦空
卷六十五 第 18a 页 WYG1160-0624a.png
空矣投畀酱瓿酱瓿且不受也而况内翰商盘禹谟之
手杜诗韩笔之妙此固小巫之所以心惊族庖之所以
魄动者也而某也当空空无可笑之时乃敢自进其薄
技哉属因施子寄近作之诗文一卷而责其报某也与
施子布衣交且均贫且贱焉既不可无报且不容但已
则亦抄一二诗以塞焉而巳矣盖经霜之蛩相遭于草
根后栖之禽胥命于风枝则唧唧互叹啾啾交诉其理
然也而朝阳鸣凤览于千仞之表俯而视曰之二虫独
卷六十五 第 18b 页 WYG1160-0624b.png
相语而鄙我也不亦左乎傥不以岐山之妙音而贱唧
唧之寒声而欲听焉而或悦焉则亦将奏而聒焉政恐
凤闻之而愁思焉则二虫者未足以起凤之悦而适足
以为凤之悲尔凤亦奚乐于此乎哉信笔纵言一笑某
再拜    答施少才书
某再拜少才尊兄足下某之于兄如兄之于某盖身离
而心合口异而嗜同也使得相从而鸣焉不宁惟天地
卷六十五 第 19a 页 WYG1160-0624c.png
无春秋而已既相别十七年今又相去五百里藉第令
数致书吾犹不快乎尔而况所谓不快者又不数耶贾
子云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急某尝读书至此必掩鼻而
过之今则不然岂惟不掩鼻又将褰裳而践之焉然则
某之于兄虽欲及事外之胜谈而中书君己如田神功
辈不受光弼约束矣以是自恨得兄书则益恨岂兄有
可恨盖曹太子之叹中山王之悲襮乎里触乎感也兄
云吾侪所自得于巳者必有以行于今而传于后如是
卷六十五 第 19b 页 WYG1160-0624d.png
而不行于今命也其不传于后亦命也幽哉子之言也
而某之见于兄似有小异者盖命职乎彼道职乎己职
乎彼者其卑也奚以禦其不卑也奚以取若是者不听
乎彼不可也听乎己亦不可也至于不听乎已者己之
不勖职之不劬拱手而听乎彼曰命也吾有目于此闭
之则不视泰山开之则察之秋毫今也自闭焉而自不
睹焉而曰吾有听乎彼也可不可乎孰使吾行于今者
非命也欤孰使吾不行于今者非命也欤若夫传于后
卷六十五 第 20a 页 WYG1160-0625a.png
与不传于后此谁之罪功而又以尤乎彼哉以不传于
后而尤乎彼则妄尤乎命以传于后而不尤乎彼则妄
德乎命且命也者既能通塞吾于今亦足矣又能通塞
吾于后不己甚乎使其果能若是则孔孟颜曾久哉其
泯也扬雄韩愈命能不伸其生而不能不伸其死二子
之死其言行之巨力犹足以不制于命而况孔孟颜曾
也哉某昔者窃闻之孟子曰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
世我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孟子曷尝曰舜之
卷六十五 第 20b 页 WYG1160-0625b.png
传者命也吾之未免乡人者亦命也而不忧乎哉愿与
弟楙焉所谓命者论而勿议可也存而勿论亦可也行
于今不行于今吾既知其彼之职吾岂以越职乎哉盖
有非彼之职者矣书生之论世以为迂若某此论乃欲
楙其非彼之职者而不越夫彼之职者今之言曰越之
斯通听之斯穷不楙不塞愈楙愈塞而吾二人者反之
岂特迂而已哉夫子所谓下愚不移者殆为某辈乎虽
然行于今传于后匪舜匪尧未有兼焉者也不然苟职
卷六十五 第 21a 页 WYG1160-0625c.png
于己者尽矣果不行于今乎不行于今矣果不传于后
乎传于后而不行于今吾奚病哉既传于后又欲行于
今不既伤廉乎以是而求于彼彼亦必告匮矣不然吾
姑置其二求其一可也若曰不卑其二并夺其一则吾
不能知矣江之西湖之南山可锄溪可渔吾与子其蚤
归乎不宣某再拜
 
 
卷六十五 第 21b 页 WYG1160-0625d.png
 
 
 
 
 
 
 
 诚斋集卷六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