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百二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二
 策
   内帑 田 况
   叙燕 尹 洙
   息戍 尹 洙
   兵制 尹 洙
   根本 石 介
   明禁 石 介
   责臣 石 介
   言治 刘 敞
卷一百二 第 1b 页
   明禯 蔡 襄
   去冗 蔡 襄
    内帑 田 况
王者官天下家六合风化普暨孰非王土经产杂
出悉为邦赋故守之以至德推之以大公调度所
共皆有蓺极国计之外不闻私积周礼内府受九
贡以待邦之大用外府供百物以待邦之小用以
此故有内外之异非天子之私藏也若或任聚敛
之臣规蕴蓄之厚虽恭俭之主啬用而致然于德
音无所益也况继统之君席有其富或肆侈靡以
卷一百二 第 2a 页
遗患乎唐明皇践祚之初锐意于理躬履俭德述
宣醲化后之言治者比开元如正观逮乎末年乃
恃泰宁内纵奢乐权臣怙宠巧说媚上以谓赋税
所取则归之有司以济用度进献所入当纳于天
子以奉宴私明皇悦之遂为琼林大盈之库王鉷
每岁进钱百亿皆云不出租庸侵牟黎元厚饵寇
盗厥后韦皋李兼杜亚刘赞之徒竞为贡奉曲祈
恩宠至于裴肃穷贾鬻之利以迁廉察严绶倾军
府之资以拜刑曹末俗流风遂而莫禦陆贽尝为
德宗备陈其失可谓切至端严之论也 国家开
卷一百二 第 2b 页
疆穷朔南建号侔周汉舟车所达上给中都而计
利之司稽勾繁广研及圭撮岁求倍蓰加以鸣社
庆辰升烟大祀册礼昭缛容典交修九州之人无
不咸献其力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衰于公赋
输之内帑虽异乎唐室方贡之物然亦非邦计之
羡馀也往岁军须不充计臣致请内出钱币谓之
假贷职掌之者旋复追索经远之士咸以为非且
王者之于货财岂有内外国家之有天下岂有公
私使外足而内不足君孰与不足私足而公不足
君孰与足昔汉文之享御也施利泽省繇费民有
卷一百二 第 3a 页
馀力国有滞财孝武得以因其资而骋嗜奔欲玩
兵黩武用既殚费埶不可巳于是桑羊孔仅之徒
专务功而榷酤算缗坐市贩物盐铁钛趾株送补
郎之法流弊于千古矣向非高祖文帝之德洽著
于前昭帝霍光之勤休息于后则生民虚耗未易
集也灵帝之世多蓄私藏中上方敛诸郡之敛诸
郡之宝中御府积天下之缯民困调繁目为导行
之费汉家业衰于此矣汉室尚尔矧陈隋之末世
乎是府库之积不为私也章章矣今纵未能尽出所
积以付逌司亦当视丰凶之年恤疲羸之俗去出
卷一百二 第 3b 页
纳之吝通内外之财俟乎下民宽饶大计盈给然
后内于别藏敛其馀赀亦不为过也抑又圣人大
宝曰位见于易系天子不私求财存乎书法盖宝
乎位则它物非足宝私乎财则何举不为私以是而
言所本尤大若天心独舍近谋远则无穷之庆及
于万嗣矣
    叙燕 尹 洙
战国世燕最弱二汉叛臣持燕挟虏蔑能自固以
公孙伯圭之彊卒制于袁氏独慕容乘石虎乱乃
并赵虽胜败异术大槩论其彊弱燕不能加赵赵
卷一百二 第 4a 页
魏一则燕固不敌唐三盗连衡百馀年虏未尝越
燕侵赵魏是燕独能支虏也自燕覆于虏虏日炽
大显德世宗虽复三关尚未尽燕南地国初虏与并
合势益张然止命偏师备禦师伐蜀伐吴泰然不
以两河为顾是赵魏足以制虏明矣并寇既平悉
天下锐专力于虏不能攘尺寸地顷尝以百万众
驻赵魏讫敌退莫敢抗世多咎其不战然我众负
城有内顾心战不必胜不胜则事亟矣故不战未
当咎也原其弊在兵不分设兵为三壁于争地掎
角以疑其兵顿坚城之下乘间夹击无不胜矣盖
卷一百二 第 4b 页
兵不分有六弊使敌蓄勇以待战无他支捂一也
我众则士怠二也前世善将兵者必问几何今以
中才尽主之三也大众傥北彼遂长驱无复顾忌四
也重兵一属根本虚弱纤人易以干说五也虽委
大柄不无疑贰复命贵臣监督进退皆由中御失于
应变六也兵分则尽易其弊是有六利也胜败兵
家常势悉内以击外失则举所有以弃之符坚淝
水哥舒翰潼关是也是则制敌在谋不在众以赵
魏燕南益以山西民足以守兵足以战分而帅之
将得专制就使偏师挫衄它众尚奋讵能系国安
卷一百二 第 5a 页
危哉故师覆于外而本根不摇者善败也昔者六
国有地千里师败于秦散而复振几百战犹未及
其都守国之固也陈胜项梁举关东之众朝败而
夕灭新造之势也以天下之广谋其国不若千里
之固而袭新造之势侥幸于一战庸非惑哉兵久
弭士大夫诵圣谓百世不复用非甚妄者不谈然
兵果废则巳傥后世复用之鉴此少以悟世主故
迹其胜败云
    息戍 尹 洙
国家割弃朔方西师不出三十年而亭徼千里环
卷一百二 第 5b 页
重兵以戍之虽种落屡扰即时辑定然屯戍之费亦
巳甚矣西戎为寇远自周世西汉先零东汉烧当
晋氐羌唐秃发历朝侵轶为国剧患兴师定律皆
有成功而劳弊中国东汉尤甚费用常以亿计孝
安世羌叛十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末复经七
年用八十馀亿及段纪明用裁五十四亿而剪灭
殆尽今西北泾原邠宁秦凤鄜延四帅戍卒十馀
万一卒岁给无虑二万平骑卒与冗卒较其中者
总廪给之数恩赏不在焉以十万较之岁用二十
亿自灵武罢兵计费六百馀亿方前世数倍矣平
卷一百二 第 6a 页
世屯戍且犹若是后虽无它警不可一日辍去是
十万众有益而无损明也 国家厚利募商入粟
倾四方之货然无水漕之运所挽致亦不过被边
数郡尔岁不常登廪有常给顷年亦尝稍匮矣傥
其乘我荐饥我必济师馈饟当出于关中则未战
而西夏巳困可不虑哉按唐府兵上府千二百人
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为今之计莫若籍丁民为
兵拟唐置府颇损其数又今边鄙虽有乡兵之制
然止极塞数郡民籍寡少不足备敌料京兆西北
数郡上户可十馀万中家半之当得兵六七万质
卷一百二 第 6b 页
其赋无它易赋以泉石者不易以五谷畜马者又
蠲其杂徭民幸于庇宗乐然隶籍农隙讲事登材
武者为什长队正盛秋旬阅常若寇至以关内河
东劲兵传之尽罢京师禁旅慎简守帅分其统专
其任分统则柄不重专任则将益励坚于守备习
其形势积粟多教士锐使虏众无隙可窥不战而
慑兵志所谓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其庙胜
之策乎
    兵制 尹 洙
今之戎狄地兼燕凉然彊大之势未过乎前世中
卷一百二 第 7a 页
国士卒专力武事非若古者籍兵于民农战兼用
者也是中国兵胜于古夷狄不胜于古也古者中
国鞭笞四夷而役属者有之给缯帛以怀来者有
之与之战或胜或负者有之今厚赂以厌其求惟
恐不及或与之较未尝一胜焉其故何哉非夷狄
之兵彊非中国之兵弱法制之失也何谓法制之
失以吏事而制戎事也为今而言策之长在战与
守策之失在禦与救废策之长用策之失所以亟
败也假以虏事言之若闻其将寇我境我之大将
不计敌众寡之势不论战迟速之利必分兵禦之
卷一百二 第 7b 页
禦之不胜制令者曰吾知出兵而巳行者曰吾知
奋命而巳朝廷必薄其责议者亦置其罪苟不禦之
虽全其师朝廷诛其逗留议者称其畏懦此所以
必禦之也若闻一城被围不计受攻之急缓不论
城垒之坚脆必尽锐救之救之不胜制令者曰吾
知救之而巳行者曰吾知死之而巳朝廷必薄其
责议者亦置其罪苟不救之虽城获全朝廷咎其
不进议者言其坐观此所以必救之也禦与救非
将之罪也以吏事制戎事法制之失也或曰禦亦
战也救亦战也禦与救皆为失策何谓战为长策
卷一百二 第 8a 页
也夫禦与救非利战不得巳而战也非我利则敌
之利也所谓战者我利则战不利则不战先计而
后战者也先计而后战鲜不胜矣不幸而不胜者
将之罪也然则中国之为守备久矣何得谓守为
长策而废不用也所谓守者方面之守非一堡一
障之守也非尺寸之地守也今敌入吾地不计众
寡利害而禦之敌围吾城不计坚脆急缓而救之
禦之必败救之必败兵溃于外民溃于内失所以
为守矣守方面者异于是使城自守毋望救兵之出
盖兵不出则势不分势不分则有以待之夫待之者
卷一百二 第 8b 页
不战则敌疑作战则敌惧必战则敌北能守所以办
战能战所以济守明战守之利而不得志于夷狄
者未之有也
    根本 石 介
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巳矣民者国之
根本也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天下虽治
民心离可忧也人皆曰天下国家孰为天下孰为
国家民而巳有民则有天下有国家无民则天下空
虚矣国家名号矣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然则
民其与天下存亡乎其与国家衰盛乎自古四夷
卷一百二 第 9a 页
不能亡国大臣不能亡国惟民能亡国民国之根
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叶存者故桀之亡以民也
纣之亡亦以民也秦之亡亦以民也汉有平城之
危诸吕之难七国之反王莽之夺汉终不亡民心
未去也唐有武氏之变禄山之祸思明朱泚宗权
希烈诸侯之叛唐终不亡民心未去也夫四夷大
臣非不能亡国民心尚在也观汉高祖文景唐太
宗其有以结民心之固王莽夺取汉巳亡矣而民
尚思汉恩未巳故光武乘之中兴武氏禄山滔泚
思明宗权希烈诸侯之乱唐巳亡矣而民尚思唐
卷一百二 第 9b 页
德未巳故终至于三百年民之未叛也虽四夷之
彊诸侯之位大臣之势足以移国足以倾天下而终
不能亡也莽等不能亡汉武氏禄山诸寇不能亡
唐是也民之叛也虽以百里虽以匹夫犹能亡国
汤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陈胜以匹夫
亡秦是也噫民之未叛也虽四夷诸侯大臣不臣
不能亡国况匹夫乎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
况四夷乎矧诸侯乎矧大臣乎噫为天下国家者
可不务民乎书曰可畏非民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故古之天子重民也不敢侮于鳏寡
卷一百二 第 10a 页
民虽匹夫也有奸雄有豪杰有义勇伊尹吕望义
勇也陈胜豪杰也黄巢奸雄也伊尹吕望不忍桀
纣之民涂炭奋于耕钓起佐汤武放桀系纣义勇
矣夫陈胜不堪秦之民役苦愤然举兵以诛秦豪
桀矣夫黄巢伺唐之隙因民之饥聚兵以扰天下
奸雄矣夫书曰可畏非民有奸雄有豪杰有义勇
可不畏乎是以圣人不敢侮于鳏寡盖不可以匹
夫待民也孟子谓民贵社稷次君轻盖不敢以万
乘骄民也吁昏君庸主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
本以草莽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天下国家
卷一百二 第 10b 页
倾丧呜呼民可忽哉臣观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真宗皇帝 皇帝陛下
养民勤矣爱心至矣然而天下之民困其故何哉
郡守县令滥也僧尼多也祠庙繁也差役重也支
移远也贡献劳也馆驿弊也吏易数也兼并盛也
游墯众也今欲息民之困在择郡守县令减僧尼
禁祠庙省差役罢支移停贡献宽馆驿久使任抑
兼并斥游墯谨求其利病而各著于篇
    明禁 石 介
国家之禁疏密不得其中矣今山泽江海皆有禁
卷一百二 第 11a 页
盐铁酒茗皆有禁布绵丝枲皆有禁关市河梁皆
有禁子去其父则不禁民去其君则不禁男去耒
耜则不禁女去织纴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
通珠贝则不禁士亡仁义则不禁左法乱俗则不
禁淫文害正则不禁市有游手则不禁官有游食
则不禁衣服踰制则不禁宫室过度则不禁豪彊
兼并则不禁权要横暴则不禁贿行于上则不禁
吏贪于下则不禁夫子去其父则乱也民去其君
则叛也男去耒耜女去织纴则离其业也工作奇
巧商通珠贝士亡仁义则弃其本也左法乱俗则
卷一百二 第 11b 页
中华夷也淫文害正则经籍息也市有游手官有
游食则公私墯也衣服踰制宫室过度则上下僣
也豪彊兼并权要横暴则贫人困也贿行于上吏
贪于下则公道阙也如是而不禁彼山泽江海人
所取财也盐铁酒茗人所取资也布绵丝枲人所取
用也关市河梁人所取济也而禁岂先王之法乎
三代之制乎哉或曰如何则先王之法也三代之
制也曰惟禁其不禁而弛其禁则先王之法也三
代之制也
    责臣 石 介
卷一百二 第 12a 页
大过上六君子矣心在救时至于灭顶凶而无悔
且当栋桡之世居无位之地而过涉以扶衰拯弱
可谓君子矣 今国家有西北边之忧圣君夙夜
勤劳日旰不食重择大臣付以专征大官以宠之
富禄以厚之节旄以荣之宜竭智力以干乃任尽
谋策以济厥事智力竭矣谋策尽矣然后以死继
之可也乃偃蹇君命优游私家谓闻金鼓之震天
不若闻丝竹之淫耳谓见羽旄之翳目不若见
赵卫之侍前谓若被甲冑不若服轻䊵谓若冒矢
石不若御重裘不竭智力不尽谋策乃称才不称
卷一百二 第 12b 页
任饮食加多筋力完壮乃谓病不任事上以罔于
君下以欺于人以图其身之安噫国家久安无事
乃将乃相尔公尔侯贪荣取宠不知休止聚财积
货不知纪极饱而嬉醉而眠间则陈功劳叙阀阅
矜材能荐智略恨爵位之不高任使之不先曾不
曰才不称任病不任事国家一日有边鄙之忧圣
君倚之以安则曰臣病臣不才至于两铨三班院
除人往西北边去多不肯行呜呼食人之禄死人
之事况圣君英威睿武仁行如春义行如秋敢兹
不肃是臣得以慢君君不能以使臣也天子之命
卷一百二 第 13a 页
岂不行乎传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又曰主
忧臣辱大官以被其身富禄以厚其家四郊多垒
则曰非我之辱也主忧则曰非我之事也有官责而
不勤其官矧在于无位之地乎吾是以责斯人而
贤上六也呜呼赖圣君洪覆如天不以寘诸法若
有如孔子者出则当以春秋乱臣同诛矣
    言治 刘 敞
为治者有其迹矣而迹未必可复也语治者有其
言矣而言未必可常也遗迹而因于时忘言而徇
于理治之大方也故昔者无怀氏神农氏封于太
卷一百二 第 13b 页
山禅于梁父者七十有二君而治未尝同此道之
谓也崔寔论为政仲长统善之贾谊谋匈奴班固
非之自汉以来莫谓不然寔之言曰明君者以严
致平非以宽致平也 大宋之兴刬五代之敝除
其苛虐吏以鞭朴赦赎为治而天下以宁南至交
趾北至幽都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外无彊桀之
虏内无群党之寇民不见金革之患者于今百年
自三代以来未尝有也此可谓以严致平者乎固
之言曰谊欲试属国设五饵三表以钓匈奴其术
巳疏矣先帝与戎约和内爱百姓外亲邻国略循
卷一百二 第 14a 页
谊之策而匈奴服从至今五十馀年自三代之盛
讲信脩睦附疏柔远亦未尝有若此其久也可谓
术巳疏者乎从此观之为治者因于时而迹不足
守也语治者徇于理而言不足专也故自诗书礼
乐治世之具者皆遗迹而求其所以迹者也忘言而
索于所以言者也非仲长统班固之徒所能见也
    明礼 蔡 襄
二帝三王相因作礼乐以正民性革其非心使之
寡罪而远刑通万世之法也秦任兵刑而弃礼乐
汉魏以还至晋日用干戈礼典残缺至于民俗尽
卷一百二 第 14b 页
矣唐兴四方治定欲有所为制作虽具朝廷之礼
时亦修举而风教习尚各随其俗五代祸乱日不
遑暇专以刑治之 宋兴五十馀年 太祖 太
宗平天下皆以兵威助治 真宗皇帝契丹结好
之后遂至无事朝廷礼文罔不修举 仁宗皇帝
好生恤刑泽及禽兽然四方之俗未闻由礼尚专
用法法者网罗过咎而施刑耳臣请以一二事言
之冠婚葬丧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复议婚礼无复
有古之遗文而丧礼尽用释氏独三年日月则类
古矣臣请集大儒鸿博之士约古制而立今礼使
卷一百二 第 15a 页
百官万民皆有等夷便而易行远罪省刑之一途

    去冗 蔡 襄
治天下者如治家凡民之家随其富贫视其族属
几何一岁之费几何宾客之资公上之须复用几
何度其家之所入然后量力而出之如是乃可以
为家计也不如是其家无以自给则族属不得自
少不知也枢府不知财用日日添兵而财用有无
不知也三司使守藏吏也岁了一岁便为办事不
幸有边境之急必取于民譬之家计是不度所入
卷一百二 第 15b 页
不量所出国不富实 陛下未得高枕而优游臣
故谓兵冗为大其次又有官冗今且以转官一事言
之 太祖 太宗朝仕宦者或有功劳或有名誉
则拔任其人人莫不劝然以孤远守常之人湮沉
不迁者有之 真宗设三年磨勘之法然后孤远
守常之人与夫权要图进之士无异也日月既久
渐以成俗虽有长材异能出众人者有小过累未
可迁也但能饮食言语于人无忤者数月必迁此
三年一迁之法今为大弊也 祖宗时卿监郎中
无数十人观今班簿姓名可见也天下州军三百
卷一百二 第 16a 页
馀处合入知州军凡几何人局少员多每至除授
待阙须一二年通判知县之类率皆如此 真宗
时选人磨勘有迁京官者有不迁者 仁宗时但
无过咎无不转官官冗如此岂有不思其变更之
术也哉去冗百端此二者最大愿 陛下熟思之
渐求消冗之说
卷一百二 第 16b 页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