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六十
奏疏
论吕大防乞以旱罢 梁 焘
请还政 梁 焘
请令带职人赴三馆供职 胡 宗愈
请诏有司讲究商贾利病 王 岩叟
请广言路参用四方之士 王 岩叟
请复内外官司举官法 王 岩叟
请诏执政裁抑三省人吏侥倖
王 岩叟
奏疏
论吕大防乞以旱罢 梁 焘
请还政 梁 焘
请令带职人赴三馆供职 胡 宗愈
请诏有司讲究商贾利病 王 岩叟
请广言路参用四方之士 王 岩叟
请复内外官司举官法 王 岩叟
请诏执政裁抑三省人吏侥倖
王 岩叟
卷六十 第 1b 页
请依旧法赈济免河北贷粮出息
王 岩叟
请罢三舍法 王 岩叟
论罢试中断案人入寺 王 岩叟
论堂除之弊 刘 安世
请戒约传习异端 朱 光庭
请用经术取士 朱 光庭
论吕大防乞以旱罢 梁 焘
臣伏见 陛下眷遇大臣极其恩礼不忍闻其过
恶轻夺其位使伤其进退之名所以委曲覆容真
王 岩叟
请罢三舍法 王 岩叟
论罢试中断案人入寺 王 岩叟
论堂除之弊 刘 安世
请戒约传习异端 朱 光庭
请用经术取士 朱 光庭
论吕大防乞以旱罢 梁 焘
臣伏见 陛下眷遇大臣极其恩礼不忍闻其过
恶轻夺其位使伤其进退之名所以委曲覆容真
卷六十 第 2a 页
有天地之赐为大臣者何以副 陛下之深仁乎
祖宗之时宰相率二三年以礼去今之宰相率二
三年以罪去礼去者顾义重虽有功而必去罪去
者顾利重非有罪则不去以礼去者可以复用以
罪去者不可以再盖 祖宗之大臣皆以名节自
重一举动必存大体必副人望不敢专宠禄以自
爱不敢挟权势以自强日思以得罪为忧以妨贤
为惧故率二三年自引避位朝廷褒答自有异数
其优者为使相其次犹须超进数官为大学士其
去位也名益重望益高眷益厚一旦复用则中外
祖宗之时宰相率二三年以礼去今之宰相率二
三年以罪去礼去者顾义重虽有功而必去罪去
者顾利重非有罪则不去以礼去者可以复用以
罪去者不可以再盖 祖宗之大臣皆以名节自
重一举动必存大体必副人望不敢专宠禄以自
爱不敢挟权势以自强日思以得罪为忧以妨贤
为惧故率二三年自引避位朝廷褒答自有异数
其优者为使相其次犹须超进数官为大学士其
去位也名益重望益高眷益厚一旦复用则中外
卷六十 第 2b 页
之民莫不以为宜皆为朝廷喜之此所以朝廷重
也其间亦时有贪鄙之人当去而不去以固位恋
禄清议已不容矣以之招致人言暴著过恶从而
罢遣之殆不过一諌官一御史论之则已不能安
矣如台諌合攻连击有甚少一有之则终身不得
复用故以礼去者多以罪去者少大臣既以法小
臣从而廉士大夫化之皆磨砺振洁以节操相高
风俗纯美由此道也比年以来大臣皆以窃禄偷
安为计寖以成风虽有大过犹巧自掩盖恐其失
位一二人言之不知去台諌官共言之又不肯去
也其间亦时有贪鄙之人当去而不去以固位恋
禄清议已不容矣以之招致人言暴著过恶从而
罢遣之殆不过一諌官一御史论之则已不能安
矣如台諌合攻连击有甚少一有之则终身不得
复用故以礼去者多以罪去者少大臣既以法小
臣从而廉士大夫化之皆磨砺振洁以节操相高
风俗纯美由此道也比年以来大臣皆以窃禄偷
安为计寖以成风虽有大过犹巧自掩盖恐其失
位一二人言之不知去台諌官共言之又不肯去
卷六十 第 3a 页
至于纷纷不已上不能止其言竟出其章疏然后
请退圣恩因而听之公议为之鄙薄私友为之叹
惜丧其节守败其名誉冒其过咎终以疏绝朝廷
虽以乏人而欲用之疑其奸心之不测畏其清议
之不容卒不敢用必用其以次者安得人才众多
而为用乎朝廷将无人而用矣此不可不思也
祖宗之时辅相之材非不多也然而进者必以其
贤退者必以其礼去而复来所以用之有得也今
辅相之材亦不多也然而进之不必以其贤退之
必以其罪去而不可来所以用之不足也臣近尝
请退圣恩因而听之公议为之鄙薄私友为之叹
惜丧其节守败其名誉冒其过咎终以疏绝朝廷
虽以乏人而欲用之疑其奸心之不测畏其清议
之不容卒不敢用必用其以次者安得人才众多
而为用乎朝廷将无人而用矣此不可不思也
祖宗之时辅相之材非不多也然而进者必以其
贤退者必以其礼去而复来所以用之有得也今
辅相之材亦不多也然而进之不必以其贤退之
必以其罪去而不可来所以用之不足也臣近尝
卷六十 第 3b 页
建言乞 陛下许吕大防以自请罢去相位者正
为其如此若蒙 陛下许吕大防令以礼去不唯
大防得其进退之道且掩覆其罪状不为言者之
所指擿不为公议之所不容使之养望于外它日
用之人必无敢议者设有议者其迹以无罪而去
陛下主张之无累知人之明矣于是大防真有天
地之赐足称 陛下眷礼之本意也非独以安大
防也又以示后来之人皆思以礼去位而渐以名
节自重如 祖宗之大臣也朝廷由是尊矣伏望
圣慈以安危为计以治乱为念以养大臣之誉望
为其如此若蒙 陛下许吕大防令以礼去不唯
大防得其进退之道且掩覆其罪状不为言者之
所指擿不为公议之所不容使之养望于外它日
用之人必无敢议者设有议者其迹以无罪而去
陛下主张之无累知人之明矣于是大防真有天
地之赐足称 陛下眷礼之本意也非独以安大
防也又以示后来之人皆思以礼去位而渐以名
节自重如 祖宗之大臣也朝廷由是尊矣伏望
圣慈以安危为计以治乱为念以养大臣之誉望
卷六十 第 4a 页
为意以励搢绅之廉隅为术保完大防今日之去
存全大防它日之用就谢旱烈之谴销厌愁怨之
气上敬天道下顺民心中不失君臣之恩一举而
三善得岂不美欤伏惟圣神采纳天下幸甚
请还政 梁焘
臣以孤直上荷拔擢两在言路遍历台諌前后论
列多蒙听纳昨自外郡再蒙收召使得待罪翰苑
论思献纳预闻大政不独以文字为职也眷遇之
厚群臣莫比如臣之愚何以报称誓当竭尽死节
知无不为终期少补聪明庶不辜负恩遇恭以
存全大防它日之用就谢旱烈之谴销厌愁怨之
气上敬天道下顺民心中不失君臣之恩一举而
三善得岂不美欤伏惟圣神采纳天下幸甚
请还政 梁焘
臣以孤直上荷拔擢两在言路遍历台諌前后论
列多蒙听纳昨自外郡再蒙收召使得待罪翰苑
论思献纳预闻大政不独以文字为职也眷遇之
厚群臣莫比如臣之愚何以报称誓当竭尽死节
知无不为终期少补聪明庶不辜负恩遇恭以
卷六十 第 4b 页
皇帝陛下富于春秋早有天下仁圣孝慈之实蔼
闻于外性资成定盛德日新 太皇太后陛下拥
护圣躬夙夜不倦保佑之功永福宗社臣民欢欣
四海仰戴今来选正中宫已得贤淑冬至大礼自
当郊见天地天意人事上下恊应维是政机之烦
久劳同听归断人主不可过时此 陛下今日甚
盛之举也退托深宫颐神间燕远光前人垂法万
世岂不美欤愿早赐处分以彰全圣(如/德)以臣言为
然伏望明出手诏付大臣施行天下幸甚臣不胜
惓惓竭忠尽直以干斧钺之诛惟幸裁赦
闻于外性资成定盛德日新 太皇太后陛下拥
护圣躬夙夜不倦保佑之功永福宗社臣民欢欣
四海仰戴今来选正中宫已得贤淑冬至大礼自
当郊见天地天意人事上下恊应维是政机之烦
久劳同听归断人主不可过时此 陛下今日甚
盛之举也退托深宫颐神间燕远光前人垂法万
世岂不美欤愿早赐处分以彰全圣(如/德)以臣言为
然伏望明出手诏付大臣施行天下幸甚臣不胜
惓惓竭忠尽直以干斧钺之诛惟幸裁赦
卷六十 第 5a 页
请令带职人赴三馆供职
胡 宗愈
臣检会今年三月二十八日三省同奉 圣旨今
来内外官并许贴职食钱并理任外其馀恩数并
依官制以前条贯又准五月三日圣旨指挥勘会
秘书省自有职事官其旧带馆职并今后除授校
理以上职名并不供职臣愚窃谓士不知朝廷之
治体则不足以立朝不习国家之故事则不足以
应务唐李德裕谓用寒士不如公卿之世议者以
为偏论臣乃谓之知言盖公卿之世耳目习朝廷
胡 宗愈
臣检会今年三月二十八日三省同奉 圣旨今
来内外官并许贴职食钱并理任外其馀恩数并
依官制以前条贯又准五月三日圣旨指挥勘会
秘书省自有职事官其旧带馆职并今后除授校
理以上职名并不供职臣愚窃谓士不知朝廷之
治体则不足以立朝不习国家之故事则不足以
应务唐李德裕谓用寒士不如公卿之世议者以
为偏论臣乃谓之知言盖公卿之世耳目习朝廷
卷六十 第 5b 页
之治体练熟国家之故事远方寒士有不知其始
末者德裕之言不为过论 太宗皇帝深达此意始
置崇文院建秘阁集四库书选天下名能文学之
士以为校雠官给以见俸食于大官优其资秩自
选人京官入者始除馆阁校勘或崇文院校书及
升朝籍乃为秘阁集贤校理或优之则为直馆直
院直阁其始入而官位卑者未得主判且令在馆
供职改京官升朝籍方得主判登闻鼓检院同知
礼院之类资任渐高则或为吏部南曹群牧判官
又高则为省府推判官或出知藩镇任转运提刑
末者德裕之言不为过论 太宗皇帝深达此意始
置崇文院建秘阁集四库书选天下名能文学之
士以为校雠官给以见俸食于大官优其资秩自
选人京官入者始除馆阁校勘或崇文院校书及
升朝籍乃为秘阁集贤校理或优之则为直馆直
院直阁其始入而官位卑者未得主判且令在馆
供职改京官升朝籍方得主判登闻鼓检院同知
礼院之类资任渐高则或为吏部南曹群牧判官
又高则为省府推判官或出知藩镇任转运提刑
卷六十 第 6a 页
又择其久任者或迁知諌院预讲读或擢为左
史遂典词诰或待制内阁由此而为公卿执政以
跻台辅远器大节方重深厚事业磊落载在史册
者前后相望外至于守土奉使蔼然皆有风绩可
观间有不才蹋茸者叨预于其间则指目鄙笑不
容于清议故累朝得人方古为盛此实 太宗皇
帝忧深虑远养育之功也熙宁执政务欲速援亲
党假此以为进人之阶浮躁狂妄者争趍之故有
朝除校理而夕拜词掖夕为直院而朝作辅臣馆
阁涵养之风遂至委地士人廉耻之节靡有孑遗
史遂典词诰或待制内阁由此而为公卿执政以
跻台辅远器大节方重深厚事业磊落载在史册
者前后相望外至于守土奉使蔼然皆有风绩可
观间有不才蹋茸者叨预于其间则指目鄙笑不
容于清议故累朝得人方古为盛此实 太宗皇
帝忧深虑远养育之功也熙宁执政务欲速援亲
党假此以为进人之阶浮躁狂妄者争趍之故有
朝除校理而夕拜词掖夕为直院而朝作辅臣馆
阁涵养之风遂至委地士人廉耻之节靡有孑遗
卷六十 第 6b 页
既无素养之才悉皆苟合之士临时选用或非其人左
右史才间用俗吏以致朝廷厌薄馆阁遽行寝罢
陛下即位以来招贤乐善追复 太宗皇帝之政
继承列圣之业俾复三馆职名又诏执政大臣各举
所知召试以充其选独不许其供职臣愚莫知其
意窃计议者必谓昔之崇文院已改为秘书省已
有官属则带馆阁职名者不可供职臣愚以谓崇
文院之名虽改而秘阁集贤昭文馆四库之书犹
存既选英才除职名而不令供职不法 太宗皇
帝养才育士之深意而徒以虚名为士大夫进取
右史才间用俗吏以致朝廷厌薄馆阁遽行寝罢
陛下即位以来招贤乐善追复 太宗皇帝之政
继承列圣之业俾复三馆职名又诏执政大臣各举
所知召试以充其选独不许其供职臣愚莫知其
意窃计议者必谓昔之崇文院已改为秘书省已
有官属则带馆阁职名者不可供职臣愚以谓崇
文院之名虽改而秘阁集贤昭文馆四库之书犹
存既选英才除职名而不令供职不法 太宗皇
帝养才育士之深意而徒以虚名为士大夫进取
卷六十 第 7a 页
之阶不唯义理未安兼亦于事无补臣愚望朝廷
稽考 祖宗馆阁之制选人京官除者且授秘省
正字校书以比昔日之校勘选人已有改官并供
职四年除校理指挥外有自京官除者亦自校书
郎二年方授校理已升朝者得兼寺监职事以比
昔日之主判由此渐进以历省府与旧带职之人
并令入馆供职依旧食于太官磨以岁月使多士
知 陛下育才之意庶几优游议论渐知朝廷之
治体群居讲习以议国家之故事廉耻清议去而
复还馆阁素风坠而复振朝廷自后用人不乏实
稽考 祖宗馆阁之制选人京官除者且授秘省
正字校书以比昔日之校勘选人已有改官并供
职四年除校理指挥外有自京官除者亦自校书
郎二年方授校理已升朝者得兼寺监职事以比
昔日之主判由此渐进以历省府与旧带职之人
并令入馆供职依旧食于太官磨以岁月使多士
知 陛下育才之意庶几优游议论渐知朝廷之
治体群居讲习以议国家之故事廉耻清议去而
复还馆阁素风坠而复振朝廷自后用人不乏实
卷六十 第 7b 页
才将以成太平之业臣愚以为自此为始惓惓之
意惟 陛下采择臣愚不胜幸甚
请诏有司讲究商贾利病
王 岩叟
伏以 祖宗盛际四方之商贾交出于涂而万货
无所滞公私共享其利优游乎丰乐而不自知其
后利专于公上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
寞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
陛下即位之始首发德音废导洛罢市易还民衣
食之源以惠养困穷人人蒙福如遂更生有司固
意惟 陛下采择臣愚不胜幸甚
请诏有司讲究商贾利病
王 岩叟
伏以 祖宗盛际四方之商贾交出于涂而万货
无所滞公私共享其利优游乎丰乐而不自知其
后利专于公上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
寞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
陛下即位之始首发德音废导洛罢市易还民衣
食之源以惠养困穷人人蒙福如遂更生有司固
卷六十 第 8a 页
无复争利之端矣然二年于今不为不久商贾犹病
乎不通而国家未获其益何也必法有蔽于中而
讲之未尽其术也伏望特诏有司深究利病以通
天下之商贾下以裕百姓而上以资县官庶几人
物熙然复及 祖宗之盛臣愚不胜区区
请广言路参用四方之士
王 岩叟
臣以谓天下之事度而知之不如耳闻其说耳闻
其说不如目睹其真今四海之大万里之远民情
之利害不可以槩言风俗之美恶不可以几举人
乎不通而国家未获其益何也必法有蔽于中而
讲之未尽其术也伏望特诏有司深究利病以通
天下之商贾下以裕百姓而上以资县官庶几人
物熙然复及 祖宗之盛臣愚不胜区区
请广言路参用四方之士
王 岩叟
臣以谓天下之事度而知之不如耳闻其说耳闻
其说不如目睹其真今四海之大万里之远民情
之利害不可以槩言风俗之美恶不可以几举人
卷六十 第 8b 页
材之贤不肖不可以互知窃以 陛下所赖以察
四方之事达四方之情者言路数人而已而专用
一方之人非所以广聪明于天下也臣愿 陛下
常于言路参用四方之士天下幸甚
请复内外官司举官法 王 岩叟
臣窃以人得于表里不疑则可任事出于上下相
应则易成此诸府之辟召群司之奏举所以不可
废也自辟举之法罢而用选格可以见功过而不
可以见人材中外患之于是不得已而有踏逐奏
差申差之格踏逐者阴用举官之实而明削同罪
四方之事达四方之情者言路数人而已而专用
一方之人非所以广聪明于天下也臣愿 陛下
常于言路参用四方之士天下幸甚
请复内外官司举官法 王 岩叟
臣窃以人得于表里不疑则可任事出于上下相
应则易成此诸府之辟召群司之奏举所以不可
废也自辟举之法罢而用选格可以见功过而不
可以见人材中外患之于是不得已而有踏逐奏
差申差之格踏逐者阴用举官之实而明削同罪
卷六十 第 9a 页
非善法也选才荐能而曰踏逐非雅名也必当
择人之地而不重用之之道非深计也委人以权
而不容举其所知非通术也臣伏望 圣慈特赐
指挥复内外官司举官法以畅公议
请诏执政裁抑三省人吏侥倖
王 岩叟
臣伏以朝廷之弊莫甚于容侥倖以养蠹尚姑息
以惠奸不治其源而立法于下流法愈烦而弊愈
多非计之得也今天下皆曰侥倖之甚者莫如三
省之胥史岁累优秩月享厚禄日给肉食春冬有
择人之地而不重用之之道非深计也委人以权
而不容举其所知非通术也臣伏望 圣慈特赐
指挥复内外官司举官法以畅公议
请诏执政裁抑三省人吏侥倖
王 岩叟
臣伏以朝廷之弊莫甚于容侥倖以养蠹尚姑息
以惠奸不治其源而立法于下流法愈烦而弊愈
多非计之得也今天下皆曰侥倖之甚者莫如三
省之胥史岁累优秩月享厚禄日给肉食春冬有
卷六十 第 9b 页
衣寒暑有服出入乘官马使令得营卒郊礼沾
赐
而曾不限年得禄尤早其为恩幸可谓厚矣言其
供职事则一月之间或仅踰两旬一日之间常不
满半日其为勤劳可谓薄矣点检诸司文字差错
乃是职分当然何至字字论功日日计赏或升名
次或减磨勘或添料钱或支银绢以彼易此有如
已物又每遇朝廷举动一事曾行过一纸文书则
复妄叙劳能别希恩泽如近日二王出居外第省
吏有何辛苦而亦妄功以冒赏推此一端馀皆可
赐
而曾不限年得禄尤早其为恩幸可谓厚矣言其
供职事则一月之间或仅踰两旬一日之间常不
满半日其为勤劳可谓薄矣点检诸司文字差错
乃是职分当然何至字字论功日日计赏或升名
次或减磨勘或添料钱或支银绢以彼易此有如
已物又每遇朝廷举动一事曾行过一纸文书则
复妄叙劳能别希恩泽如近日二王出居外第省
吏有何辛苦而亦妄功以冒赏推此一端馀皆可
卷六十 第 10a 页
禄赐优厚将焉用之其为侥倖可
谓甚矣此盖前来宰执以姑息相承养之至此卖
朝廷之恩以买誉结左右之爱以固权何尝以谨
严纪纲为事澄清根本为心哉故议者以为庙堂
之上为天下百姓理会弊事则少与省中吏人行
遣滥恩则多静而察之非虚语也伏望圣慈特赐
敕厉执政大臣裁抑侥倖以除蠹杜绝姑息以戢
奸弃近例禁换法复讲治平以前条格循用之庶
可以肃百司而正四方
请依旧法赈济免河北贷粮出息
谓甚矣此盖前来宰执以姑息相承养之至此卖
朝廷之恩以买誉结左右之爱以固权何尝以谨
严纪纲为事澄清根本为心哉故议者以为庙堂
之上为天下百姓理会弊事则少与省中吏人行
遣滥恩则多静而察之非虚语也伏望圣慈特赐
敕厉执政大臣裁抑侥倖以除蠹杜绝姑息以戢
奸弃近例禁换法复讲治平以前条格循用之庶
可以肃百司而正四方
请依旧法赈济免河北贷粮出息
卷六十 第 10b 页
王 岩叟
臣伏以救灾恤患惟恐有所不至以伤其仁者先王
之用心也随施以有求乘危以论利盖不忍焉臣
按 祖宗赈济旧法灾伤无分数之限人户无等
第之差皆得借贷但令随税纳元数而已未尝有
息也故四方之人沾惠者普衔恩者深郡县仓庾
以陈易新者多其后刻薄之吏阴改旧法必待灾
伤放税七分以上方许贷借而第四等以下方免
出息殊非朝廷本意缘灾伤放税多是监司以聚
敛为急威胁州县州县又承望风旨不复体心朝
臣伏以救灾恤患惟恐有所不至以伤其仁者先王
之用心也随施以有求乘危以论利盖不忍焉臣
按 祖宗赈济旧法灾伤无分数之限人户无等
第之差皆得借贷但令随税纳元数而已未尝有
息也故四方之人沾惠者普衔恩者深郡县仓庾
以陈易新者多其后刻薄之吏阴改旧法必待灾
伤放税七分以上方许贷借而第四等以下方免
出息殊非朝廷本意缘灾伤放税多是监司以聚
敛为急威胁州县州县又承望风旨不复体心朝
卷六十 第 11a 页
廷以灾伤的实分数馀放若放及七分者灾伤已
是十分况少肯放及七分又六分之与七分相去
几何毫釐之间何以辨别幸而得为七分则有借
贷不幸而为六分则无借贷但系检灾官吏一言
之高下而被灾百姓幸不幸相远如此不可不察
也三等而上均为赤子均遇天灾岂容因灾偏令
出息计其所得则甚少论其所损则实多乖
陛下平一之心亏朝廷光大之施臣乞复如旧法
不限灾伤之分数并容借贷不拘民户之等第均
令免息庶几圣泽无间感人心于至和天下幸甚
是十分况少肯放及七分又六分之与七分相去
几何毫釐之间何以辨别幸而得为七分则有借
贷不幸而为六分则无借贷但系检灾官吏一言
之高下而被灾百姓幸不幸相远如此不可不察
也三等而上均为赤子均遇天灾岂容因灾偏令
出息计其所得则甚少论其所损则实多乖
陛下平一之心亏朝廷光大之施臣乞复如旧法
不限灾伤之分数并容借贷不拘民户之等第均
令免息庶几圣泽无间感人心于至和天下幸甚
卷六十 第 11b 页
如允臣所奏其河北京西淮南等路昨来水灾州
县乞先次指挥施行
请罢三舍法 王 岩叟
右臣伏以法有为名则美而行之则难事有用意
则良而施之则戾者三舍是也故自三舍之法立
虽有高材异行未见能取而得之而奔竞之患起
奔竞之患起而贿赂之私行贿赂之私行而狱讼之端作狱讼
之端作而防猜之禁繁博士劳于簿书诸生困于
文法非复浑然养士之体而庠序之风或几乎息
此识者之所共叹也臣窃谓庠序者所以萃群材
县乞先次指挥施行
请罢三舍法 王 岩叟
右臣伏以法有为名则美而行之则难事有用意
则良而施之则戾者三舍是也故自三舍之法立
虽有高材异行未见能取而得之而奔竞之患起
奔竞之患起而贿赂之私行贿赂之私行而狱讼之端作狱讼
之端作而防猜之禁繁博士劳于簿书诸生困于
文法非复浑然养士之体而庠序之风或几乎息
此识者之所共叹也臣窃谓庠序者所以萃群材
卷六十 第 12a 页
而乐育之以完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
科举者也不必科举之外别开进取之多歧以支
离其心而激其争端使利害得失日交战于胸中
损育德养道之淳意非所以敦教化成人材也臣
愚乞鉴已然之弊罢三舍志开先生弟子不相见
之禁示学士大夫以不疑讲肄之馀止以公私试
弟高下如昔时自足以奖材气而厉风声使多士
欣欣于从学则上庠宜复有雍容乐易之美为四
方矜式矣乞下礼部及司业博士共议其当
请罢试中断案人入寺 王 岩叟
科举者也不必科举之外别开进取之多歧以支
离其心而激其争端使利害得失日交战于胸中
损育德养道之淳意非所以敦教化成人材也臣
愚乞鉴已然之弊罢三舍志开先生弟子不相见
之禁示学士大夫以不疑讲肄之馀止以公私试
弟高下如昔时自足以奖材气而厉风声使多士
欣欣于从学则上庠宜复有雍容乐易之美为四
方矜式矣乞下礼部及司业博士共议其当
请罢试中断案人入寺 王 岩叟
卷六十 第 12b 页
臣闻维天下之势者存乎法持天下之法者存乎
平权之而后行议之而后用使不失其平者存乎
其人当张释之为廷尉人有盗高庙坐前玉环者
奏当弃市文帝大怒曰吾属廷尉者致之族而以
法奏之释之谢曰今盗高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
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抷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
乎文帝乃许廷尉臣以谓此不出于法之文而出
于一时议论能推明轻重之意以释上心而使天
下后世莫不称其当由是言之廷尉之选岂当
忽哉臣伏睹祖宗时审形大理长官及其僚属
平权之而后行议之而后用使不失其平者存乎
其人当张释之为廷尉人有盗高庙坐前玉环者
奏当弃市文帝大怒曰吾属廷尉者致之族而以
法奏之释之谢曰今盗高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
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抷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
乎文帝乃许廷尉臣以谓此不出于法之文而出
于一时议论能推明轻重之意以释上心而使天
下后世莫不称其当由是言之廷尉之选岂当
忽哉臣伏睹祖宗时审形大理长官及其僚属
卷六十 第 13a 页
皆择天下君子长者通物情知义理之士以为之其
用心平其持议不阿其知思足以讲明法之微意
而必与情称故天下号无冤民以今望之其遗风
馀德犹释之之在汉也后专尚刑名法术之学而
惨刻之吏多在此选议事不原于法意论刑不本
于人情执文以致罪顺旨以成狱不知先王明慎
钦恤之心而复辅之以经术申之以道德故愈务
而愈远愈严而愈戾试以断案巧则巧矣然不足
以得正人而足以得狡吏委理卿独举专则专矣
然不足以任至公而足以得偏见臣愚伏乞检会
用心平其持议不阿其知思足以讲明法之微意
而必与情称故天下号无冤民以今望之其遗风
馀德犹释之之在汉也后专尚刑名法术之学而
惨刻之吏多在此选议事不原于法意论刑不本
于人情执文以致罪顺旨以成狱不知先王明慎
钦恤之心而复辅之以经术申之以道德故愈务
而愈远愈严而愈戾试以断案巧则巧矣然不足
以得正人而足以得狡吏委理卿独举专则专矣
然不足以任至公而足以得偏见臣愚伏乞检会
卷六十 第 13b 页
旧大理举官法及讲 祖宗置审刑 大理相持
并行之初意今后罢试断案人则释之之徒将自
为 陛下用稍复刑措之治天下幸甚
论堂除之弊 刘 安世
臣闻非至简不足以待天下之繁非至静不足以
制天下之动故荀卿有言曰论一相以兼率人主
之职也又曰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姓之听岁
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推此言之则人主择辅臣
辅臣择庶长庶长择僚佐以次选论不容虚受是
以所任愈隆而所择愈简所择愈简而所得愈精
并行之初意今后罢试断案人则释之之徒将自
为 陛下用稍复刑措之治天下幸甚
论堂除之弊 刘 安世
臣闻非至简不足以待天下之繁非至静不足以
制天下之动故荀卿有言曰论一相以兼率人主
之职也又曰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姓之听岁
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推此言之则人主择辅臣
辅臣择庶长庶长择僚佐以次选论不容虚受是
以所任愈隆而所择愈简所择愈简而所得愈精
卷六十 第 14a 页
此尧舜三代之君所以垂衣拱手不烦事诏而天
下晏然以治者用此道也秦汉以来官失其守居
宰相之位者或不知其任在庶长之列者或不守
其职因循至今流弊日积臣请为 陛下详言之
昔魏晋已后采择庶官多由选部故晋之山涛为
吏部尚书中外员品往往启授宋以蔡廓为吏部
尚书黄散已下皆得自用廓犹以为薄已遂不之
官唐制五品以上宰相商议奏可以除拜者则以
制敕命之六品以下则吏部铨材授职然后上言
诏旨画闻无所可否谓之指授开元中吏部置循
下晏然以治者用此道也秦汉以来官失其守居
宰相之位者或不知其任在庶长之列者或不守
其职因循至今流弊日积臣请为 陛下详言之
昔魏晋已后采择庶官多由选部故晋之山涛为
吏部尚书中外员品往往启授宋以蔡廓为吏部
尚书黄散已下皆得自用廓犹以为薄已遂不之
官唐制五品以上宰相商议奏可以除拜者则以
制敕命之六品以下则吏部铨材授职然后上言
诏旨画闻无所可否谓之指授开元中吏部置循
卷六十 第 14b 页
资格限自起居遗补及御史等官犹并列于选曹
其后倖臣专朝旧典失序故陆贽抗论以谓舍朝
佥而重已权废公举而行私惠是使周行庶品苟
不出于时宰之意者则莫敢为此乃唐之弊风不
可不革也臣伏见近来堂除差遣多取吏部之阙
不问职事之轻重才品之优劣为人择官殊失大
体如承议郎王续堂除管勾左厢公事承奉郎刘
敦夫堂差权河南知录若此之类名品至卑吏部
选差固不乏使何烦廊庙一一拣求臣恐三省之
事日益纷纭执政大臣汨于细务则朝廷安危之
其后倖臣专朝旧典失序故陆贽抗论以谓舍朝
佥而重已权废公举而行私惠是使周行庶品苟
不出于时宰之意者则莫敢为此乃唐之弊风不
可不革也臣伏见近来堂除差遣多取吏部之阙
不问职事之轻重才品之优劣为人择官殊失大
体如承议郎王续堂除管勾左厢公事承奉郎刘
敦夫堂差权河南知录若此之类名品至卑吏部
选差固不乏使何烦廊庙一一拣求臣恐三省之
事日益纷纭执政大臣汨于细务则朝廷安危之
卷六十 第 15a 页
至计礼乐教化之大原使天下回心而向道者将
何暇以及之矣然则岂所以称 陛下图任老成
委注辅弼之意哉伏望圣慈明敕三省别议立法
今后除两制台省寺监长贰以上并诸路监司濒
河并边郡守之类所系稍重者令依旧堂除外其
馀一切归之吏部所贵执政事简得以留心于远
业而选部不至失职渐复旧制取进止
请戒约传习异端 朱 光庭
臣窃以天覆于上地载于下人位于中三才一贯
纯粹不杂有圣人作因天叙而悙五典因天秩而
何暇以及之矣然则岂所以称 陛下图任老成
委注辅弼之意哉伏望圣慈明敕三省别议立法
今后除两制台省寺监长贰以上并诸路监司濒
河并边郡守之类所系稍重者令依旧堂除外其
馀一切归之吏部所贵执政事简得以留心于远
业而选部不至失职渐复旧制取进止
请戒约传习异端 朱 光庭
臣窃以天覆于上地载于下人位于中三才一贯
纯粹不杂有圣人作因天叙而悙五典因天秩而
卷六十 第 15b 页
庸五礼因天命而章五服因天讨而用五刑然后
三纲五常立而万事咸治圣人为能以皇极之道
弥纶辅相于其中故天下无一民一物不得其所
此极盛之治后世无以复加也不幸三代既还王
道不振黄老杂之于前释氏乱之于后黄老之术
主于清净虚无世惑犹浅唯是释氏最为大惑人
无贤愚皆被驱率高明之士则沈溺于性宗中下
之材则缠缚于轮回愚浅之俗则畏惧于祸福甚
可怪也圣人曰天命之谓性儒者当尽(而/心)后知苟
不务知此而求他可乎圣人曰未知生焉知死儒
三纲五常立而万事咸治圣人为能以皇极之道
弥纶辅相于其中故天下无一民一物不得其所
此极盛之治后世无以复加也不幸三代既还王
道不振黄老杂之于前释氏乱之于后黄老之术
主于清净虚无世惑犹浅唯是释氏最为大惑人
无贤愚皆被驱率高明之士则沈溺于性宗中下
之材则缠缚于轮回愚浅之俗则畏惧于祸福甚
可怪也圣人曰天命之谓性儒者当尽(而/心)后知苟
不务知此而求他可乎圣人曰未知生焉知死儒
卷六十 第 16a 页
者当穷理而后知苟不务知此而求他可乎圣人
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儒者当视履而后知苟
不务知此而求他可乎圣人言行布在方册明如
日星可师可法今士大夫被儒(之/者)服当法师圣人
言行而乃自暴自弃区区奔走从事胡法古者学
非而博在四诛而不以听今之弃先圣之言从胡
人之学无乃学非而博者乎岂可以不禁之也学
官教多士以礼义礼官正朝廷之典礼若习异端
尤当深责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妇女由左重其有
别今之士大夫与民庶之家妇女恣入寺门败坏
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儒者当视履而后知苟
不务知此而求他可乎圣人言行布在方册明如
日星可师可法今士大夫被儒(之/者)服当法师圣人
言行而乃自暴自弃区区奔走从事胡法古者学
非而博在四诛而不以听今之弃先圣之言从胡
人之学无乃学非而博者乎岂可以不禁之也学
官教多士以礼义礼官正朝廷之典礼若习异端
尤当深责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妇女由左重其有
别今之士大夫与民庶之家妇女恣入寺门败坏
卷六十 第 16b 页
风俗莫此之甚此不可以不禁也臣访闻今月二
十日相国寺惠林院长老开堂衣冠大集座下听
法者曲拳致恭环拜致礼无所不尽在无知辈不
足责其士大夫背弃吾道不知自重如此不可以
不责也臣昨日上章乞诏执政诘问今月二十日
于相国寺长老座下听法臣寮乞行敕戒今后更
不得造其门传习异端及学官礼官前日亦曾诣
门听法者乞正违经弃礼之罪仍乞今后应士大
夫与民庶之家妇女并不得入寺门明立之禁臣
所以为 陛下力言者方圣明在御俊乂满朝
十日相国寺惠林院长老开堂衣冠大集座下听
法者曲拳致恭环拜致礼无所不尽在无知辈不
足责其士大夫背弃吾道不知自重如此不可以
不责也臣昨日上章乞诏执政诘问今月二十日
于相国寺长老座下听法臣寮乞行敕戒今后更
不得造其门传习异端及学官礼官前日亦曾诣
门听法者乞正违经弃礼之罪仍乞今后应士大
夫与民庶之家妇女并不得入寺门明立之禁臣
所以为 陛下力言者方圣明在御俊乂满朝
卷六十 第 17a 页
尊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以致太平而不当
纵异端之术以惑天下伏望圣慈特赐睿断施行
请用经术取士 朱 光庭
臣窃以 圣朝用经术取士冠越前代止是不当
专用王安石之学使后生习为一律不复穷究圣
人之蕴此为失矣若谓学经术不能为文须学诗
赋而后能文臣以为不然夫六经之文可谓纯粹
浑厚经纬天地辉光日新者也今使学者不学纯
粹浑厚辉光六经之文而反学雕虫篆刻童子之
技岂不陋哉甚非 圣朝之美事臣近已上封事
纵异端之术以惑天下伏望圣慈特赐睿断施行
请用经术取士 朱 光庭
臣窃以 圣朝用经术取士冠越前代止是不当
专用王安石之学使后生习为一律不复穷究圣
人之蕴此为失矣若谓学经术不能为文须学诗
赋而后能文臣以为不然夫六经之文可谓纯粹
浑厚经纬天地辉光日新者也今使学者不学纯
粹浑厚辉光六经之文而反学雕虫篆刻童子之
技岂不陋哉甚非 圣朝之美事臣近已上封事
卷六十 第 17b 页
论列今再具以经术取士之法约归义理之文条
列于左
一第一场试诸经大义六道乞令每人各治二
经每经各试大义三道仍须先本注疏之说
或注疏违圣人之意则先具注疏所以违之
之说然后断以己见及诸家之说以义理通
文采优者为上义理通文采粗者为次义理
不通虽有虚文不合格
一第二场试论语孟子大义四道论孟各两道
考试之法与经义同
列于左
一第一场试诸经大义六道乞令每人各治二
经每经各试大义三道仍须先本注疏之说
或注疏违圣人之意则先具注疏所以违之
之说然后断以己见及诸家之说以义理通
文采优者为上义理通文采粗者为次义理
不通虽有虚文不合格
一第二场试论语孟子大义四道论孟各两道
考试之法与经义同
卷六十 第 18a 页
一第三场试论一道乞于荀子杨子文中子韩
吏部文中出题
一第四场试策三道内两道乞问历代史一道
时务省试五道三道乞问历代史两道问时
务
右臣之所陈欲令天下学者不失宗经知根本之
学不专用王安石之凿说各以己见诸家之说穷
圣人之蕴履之为事业发之为文章下之所以修
身见于世上之所以敛材置之用皆不失道此臣
所以区区为朝廷力言也伏望圣慈察臣管见如
吏部文中出题
一第四场试策三道内两道乞问历代史一道
时务省试五道三道乞问历代史两道问时
务
右臣之所陈欲令天下学者不失宗经知根本之
学不专用王安石之凿说各以己见诸家之说穷
圣人之蕴履之为事业发之为文章下之所以修
身见于世上之所以敛材置之用皆不失道此臣
所以区区为朝廷力言也伏望圣慈察臣管见如
卷六十 第 18b 页
卷六十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