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九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五十九
奏疏
论农事 范 祖禹
论明堂 范 祖禹
论立后上 太皇太后 范 祖禹
论听政 范 祖禹
论宦官 范 祖禹
论农事 范 祖禹
臣近蒙赐告暂至许昌窃见畿内已苦雨涝询之
村民皆云乡村安静公私少事无呼召烦扰唯是
奏疏
论农事 范 祖禹
论明堂 范 祖禹
论立后上 太皇太后 范 祖禹
论听政 范 祖禹
论宦官 范 祖禹
论农事 范 祖禹
臣近蒙赐告暂至许昌窃见畿内已苦雨涝询之
村民皆云乡村安静公私少事无呼召烦扰唯是
卷五十九 第 1b 页
年岁未得丰熟不旱则水民常艰食夏麦既薄或
全不收秋苗虽茂唯忧涝损臣窃惟 陛下哀矜
百姓赈恤鳏寡德泽所及可谓至厚然犹和气未
应阴阳隔并欲修政事以应之愿 陛下推其心
而已矣夫天道不远在君心所以感之人君爱民则
天亦爱人君爱民者在知其劳苦而恤其困穷天下
之人至劳苦而常困穷者农民是也周公作无逸
戒成王以先知稼穑之艰难又言商之逸王不知
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唯耽乐之从夫稼穑
之艰难与小人之劳人君不可以不知天生时而
全不收秋苗虽茂唯忧涝损臣窃惟 陛下哀矜
百姓赈恤鳏寡德泽所及可谓至厚然犹和气未
应阴阳隔并欲修政事以应之愿 陛下推其心
而已矣夫天道不远在君心所以感之人君爱民则
天亦爱人君爱民者在知其劳苦而恤其困穷天下
之人至劳苦而常困穷者农民是也周公作无逸
戒成王以先知稼穑之艰难又言商之逸王不知
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唯耽乐之从夫稼穑
之艰难与小人之劳人君不可以不知天生时而
卷五十九 第 2a 页
地生财自一粒一缕以上皆出于民力然后人得
而用人臣之禄受之于君故不可不报君人君之
奉取之于民故不可不爱民天子者合天下之力
而共尊养之凡宫室车马服食器用无非取于天下
皆百姓之膏血也其作之也甚劳其成之也甚难
安而享之不可不思其所从来思其所从来则爱
之而有不忍费财之心忧之而有不忍劳民之心
以此之心行此之政而天下不安者未之有也天
下之大生民之众唯系于一人之心君心静则天
下静君心不静则天下亦不静朝廷唯躬俭节用
而用人臣之禄受之于君故不可不报君人君之
奉取之于民故不可不爱民天子者合天下之力
而共尊养之凡宫室车马服食器用无非取于天下
皆百姓之膏血也其作之也甚劳其成之也甚难
安而享之不可不思其所从来思其所从来则爱
之而有不忍费财之心忧之而有不忍劳民之心
以此之心行此之政而天下不安者未之有也天
下之大生民之众唯系于一人之心君心静则天
下静君心不静则天下亦不静朝廷唯躬俭节用
卷五十九 第 2b 页
无所营为常恐烦百姓则天下安息先王岂能人
人而食之人人而衣之哉推其仁心修其仁政以
及天下则所被者广矣臣愿 陛下当食则思天
下有饥而不得食者当衣则思天下有寒而不得
衣者凡于每事莫不皆然唯推至诚以召和气庶
几皇天报应降丰年之祥使百姓皆家给人足则
太平矣昔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其事至微史臣
书之盖以昭帝欲知稼穑之艰难与周公戒成王
之意同也周世宗留心农事常刻木为耕夫蚕妇
置之殿庭欲见之而不忘 国朝祖宗以来尤重
人而食之人人而衣之哉推其仁心修其仁政以
及天下则所被者广矣臣愿 陛下当食则思天
下有饥而不得食者当衣则思天下有寒而不得
衣者凡于每事莫不皆然唯推至诚以召和气庶
几皇天报应降丰年之祥使百姓皆家给人足则
太平矣昔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其事至微史臣
书之盖以昭帝欲知稼穑之艰难与周公戒成王
之意同也周世宗留心农事常刻木为耕夫蚕妇
置之殿庭欲见之而不忘 国朝祖宗以来尤重
卷五十九 第 3a 页
农穑 太宗尝谓近臣曰耕耘之夫最可矜闵春
蚕既登并功纺绩而缯帛不及其身田禾大稔充
其腹者不过疏粝若风雨乖候稼穑不登将如之
何 真宗于内殿植稻麦临观种穫欲知田亩之
劳至今遵之惟 陛下深留意于农政而常以保
惠小民为先则天下幸甚
论明堂 范 祖禹
臣伏见明堂大礼已在散斋恭惟 仁宗皇帝若
稽古典断以圣意自皇祐二年始制明堂之礼先
诏有司乘舆服御务从简俭无枉劳费御撰乐曲
蚕既登并功纺绩而缯帛不及其身田禾大稔充
其腹者不过疏粝若风雨乖候稼穑不登将如之
何 真宗于内殿植稻麦临观种穫欲知田亩之
劳至今遵之惟 陛下深留意于农政而常以保
惠小民为先则天下幸甚
论明堂 范 祖禹
臣伏见明堂大礼已在散斋恭惟 仁宗皇帝若
稽古典断以圣意自皇祐二年始制明堂之礼先
诏有司乘舆服御务从简俭无枉劳费御撰乐曲
卷五十九 第 3b 页
舞名服靴袍崇政殿阅试雅乐如行礼之次又于
禁中靴袍亲书明堂及明堂之门二榜将近祀日
霖雨不止 仁宗禁中斋祷极于恭虔应祷开霁
天日清润风和气协祀前之夕即罢警严 仁宗
每诣神座行礼毕鞠躬却行须尽褥位方改步移
向以示肃恭之至又令侍臣遍谕献官及进彻俎
豆悉安徐谨严无怠遽失恭质明礼毕比之他时
行礼加数刻之缓御楼宣赦毕降诏中书门下止
绝请托应内降恩泽及原减罪犯者不得施行
仁宗钦崇禋祀布昭明德传之万世大略如此
禁中靴袍亲书明堂及明堂之门二榜将近祀日
霖雨不止 仁宗禁中斋祷极于恭虔应祷开霁
天日清润风和气协祀前之夕即罢警严 仁宗
每诣神座行礼毕鞠躬却行须尽褥位方改步移
向以示肃恭之至又令侍臣遍谕献官及进彻俎
豆悉安徐谨严无怠遽失恭质明礼毕比之他时
行礼加数刻之缓御楼宣赦毕降诏中书门下止
绝请托应内降恩泽及原减罪犯者不得施行
仁宗钦崇禋祀布昭明德传之万世大略如此
卷五十九 第 4a 页
英宗 神宗圣孝遵承皆极严敬今 陛下嗣位
五载再举宗祀上帝顾飨 神考配侑国之大事
莫重于此惟 陛下内尽诚敬法则 祖宗则神
天降祉群生蒙福夫斋者所以致其精明之德孔
子之所慎者斋斋必有专一精絜之诚乃可以交
于神明礼之言斋曰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
动必依于礼古之君子其斋如此斋三日必见其所祭者
诚之至也夫惟致斋肃恭然后动容周旋无不中
礼书曰皇天无亲克敬惟亲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夫皇天惟亲至敬鬼神惟享至诚天人之交相去
五载再举宗祀上帝顾飨 神考配侑国之大事
莫重于此惟 陛下内尽诚敬法则 祖宗则神
天降祉群生蒙福夫斋者所以致其精明之德孔
子之所慎者斋斋必有专一精絜之诚乃可以交
于神明礼之言斋曰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
动必依于礼古之君子其斋如此斋三日必见其所祭者
诚之至也夫惟致斋肃恭然后动容周旋无不中
礼书曰皇天无亲克敬惟亲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夫皇天惟亲至敬鬼神惟享至诚天人之交相去
卷五十九 第 4b 页
不远惟诚与敬可以感通 陛下躬行于上则百
官有司莫敢不祗肃于下经曰圣人之德无以加
于孝惟 陛下恭虔祀事以教天下之孝使群臣
万国瞻望盛德休光臣不胜拳拳之愚
论立后上 太皇太后 范 祖禹
臣伏奉诏旨 皇帝纳后六礼令翰林学士御史
中丞两省给舍与礼部太常寺官同共详议臣窃
伏思此国家大事万世之始福祚所系风化所先
自古圣王重之今 陛下宜先知者有四不可不
慎也臣谨稽之上古参之后世为 陛下悉数
官有司莫敢不祗肃于下经曰圣人之德无以加
于孝惟 陛下恭虔祀事以教天下之孝使群臣
万国瞻望盛德休光臣不胜拳拳之愚
论立后上 太皇太后 范 祖禹
臣伏奉诏旨 皇帝纳后六礼令翰林学士御史
中丞两省给舍与礼部太常寺官同共详议臣窃
伏思此国家大事万世之始福祚所系风化所先
自古圣王重之今 陛下宜先知者有四不可不
慎也臣谨稽之上古参之后世为 陛下悉数
卷五十九 第 5a 页
详言之一曰族姓二曰女德三曰隆礼四曰博议
所谓族姓者臣闻古之帝王所与为婚姻者必大
国诸侯先圣王之后勋贤之裔不然则甥舅之国
也不以微贱上敌至尊故其福祚盛大子孙蕃昌
昔者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其子孙皆有天下五帝三王皆黄帝之后也高辛
娶陈锋氏之女是生帝尧虞舜娶帝尧之二女釐
降于妫汭遂有天下大禹娶于涂山是生夏启天
下归之子孙享国四百七十馀年成汤娶于有莘
氏子孙有天下六百馀年周之先祖后稷生于姜
所谓族姓者臣闻古之帝王所与为婚姻者必大
国诸侯先圣王之后勋贤之裔不然则甥舅之国
也不以微贱上敌至尊故其福祚盛大子孙蕃昌
昔者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其子孙皆有天下五帝三王皆黄帝之后也高辛
娶陈锋氏之女是生帝尧虞舜娶帝尧之二女釐
降于妫汭遂有天下大禹娶于涂山是生夏启天
下归之子孙享国四百七十馀年成汤娶于有莘
氏子孙有天下六百馀年周之先祖后稷生于姜
卷五十九 第 5b 页
嫄世有贤妃太王娶太姜是生王季王季娶太任
是生文王文王娶太姒其礼尤盛大雅歌之曰文
王初载天作之合言文王之初有识天已生贤女
为之配也又曰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
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自古昏礼未有如文
王之盛也太姜炎帝之后也太任太昊之后也太
姒大禹之后也太姒生十子武王周公皆圣人也
其馀皆为显诸侯周之子孙遍于天下太姒之德
也诗人美文王之圣本由太任其诗曰思齐太任
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徽音则百
是生文王文王娶太姒其礼尤盛大雅歌之曰文
王初载天作之合言文王之初有识天已生贤女
为之配也又曰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
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自古昏礼未有如文
王之盛也太姜炎帝之后也太任太昊之后也太
姒大禹之后也太姒生十子武王周公皆圣人也
其馀皆为显诸侯周之子孙遍于天下太姒之德
也诗人美文王之圣本由太任其诗曰思齐太任
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徽音则百
卷五十九 第 6a 页
斯男又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文
王之化自家及国以正天下也周南关雎后妃之
德人伦之始风化天下皆美太任太姒也武王亦
娶于姜是生成王周有天下三十馀世八百馀年
其基本盖由此也故族姓不可不贵所谓女德者
臣闻礼本夫妇诗始后妃治乱因之兴亡系焉三
代之兴皆有贤妃其亡也皆有孽女夏之兴也以涂
山其亡也以末喜商之兴也以有娀其亡也以妲
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其亡也以褒姒此皆圣贤所
纪诗书所载垂之后世以为永鉴者也秦汉以后
王之化自家及国以正天下也周南关雎后妃之
德人伦之始风化天下皆美太任太姒也武王亦
娶于姜是生成王周有天下三十馀世八百馀年
其基本盖由此也故族姓不可不贵所谓女德者
臣闻礼本夫妇诗始后妃治乱因之兴亡系焉三
代之兴皆有贤妃其亡也皆有孽女夏之兴也以涂
山其亡也以末喜商之兴也以有娀其亡也以妲
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其亡也以褒姒此皆圣贤所
纪诗书所载垂之后世以为永鉴者也秦汉以后
卷五十九 第 6b 页
昏姻多不正无足取法惟后汉显宗明德马后唐
太宗文德长孙后宪宗懿安郭后皆有后德出于
勋贤之家其馀败乱足以为戒而已恭惟 本朝
太祖皇帝以来家道正而人伦明历世皆有圣后
内德之助自三代以后未有如本朝家法也
皇帝圣德明茂睿质纯粹天监在下必生圣女以
佑皇家惟 陛下远观上古近鉴后世上思天地
宗庙之奉下为万世子孙之计选卜窈窕以母仪
万国表正六宫非有德孰可以当之然闺门之德
不可著见必视其世族观其祖考察其家风参以
太宗文德长孙后宪宗懿安郭后皆有后德出于
勋贤之家其馀败乱足以为戒而已恭惟 本朝
太祖皇帝以来家道正而人伦明历世皆有圣后
内德之助自三代以后未有如本朝家法也
皇帝圣德明茂睿质纯粹天监在下必生圣女以
佑皇家惟 陛下远观上古近鉴后世上思天地
宗庙之奉下为万世子孙之计选卜窈窕以母仪
万国表正六宫非有德孰可以当之然闺门之德
不可著见必视其世族观其祖考察其家风参以
卷五十九 第 7a 页
庶事亦可知也昔汉之初大臣议欲立高帝子齐
王皆曰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代王母家
薄氏君子长者乃立代王是为文帝文帝为汉之贤主
亦由其母家仁善也故女德不可不先所谓隆礼
者臣闻天子之与后犹天之与地日之与月阴之
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礼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
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教顺成俗内外和顺国
家理治此之谓盛德又曰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
修女顺母道也孔子对鲁哀公曰古之为政爱人
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
王皆曰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代王母家
薄氏君子长者乃立代王是为文帝文帝为汉之贤主
亦由其母家仁善也故女德不可不先所谓隆礼
者臣闻天子之与后犹天之与地日之与月阴之
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礼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
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教顺成俗内外和顺国
家理治此之谓盛德又曰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
修女顺母道也孔子对鲁哀公曰古之为政爱人
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
卷五十九 第 7b 页
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
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
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欤哀公曰寡人愿
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
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又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
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盖深非之也孔
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欤礼又曰元冕斋戒鬼
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先祖后其可以不致
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
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欤哀公曰寡人愿
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
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又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
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盖深非之也孔
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欤礼又曰元冕斋戒鬼
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先祖后其可以不致
卷五十九 第 8a 页
敬乎又曰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今臣
与众官讨论讲议皆约先王之礼参酌其宜不为
过隆愿 陛下勿以为疑进言者必曰天子至尊
无敌于天下不当行夫妇之礼而荀卿有言天子
无妻告人无匹也如此则是周公之典孔子之言
皆不可信而荀卿之言可信也臣谨案礼冠昏唯
有士礼而无天子诸侯之礼故三代以来唯以士
礼推而上之为天子诸侯之礼盖以成人之与夫
妇自天子至于士则一也臣窃闻亲王宗室之间
娶妻殊无齐体之礼敬而亲之之义天下岂有独
与众官讨论讲议皆约先王之礼参酌其宜不为
过隆愿 陛下勿以为疑进言者必曰天子至尊
无敌于天下不当行夫妇之礼而荀卿有言天子
无妻告人无匹也如此则是周公之典孔子之言
皆不可信而荀卿之言可信也臣谨案礼冠昏唯
有士礼而无天子诸侯之礼故三代以来唯以士
礼推而上之为天子诸侯之礼盖以成人之与夫
妇自天子至于士则一也臣窃闻亲王宗室之间
娶妻殊无齐体之礼敬而亲之之义天下岂有独
卷五十九 第 8b 页
尊而无偶配者哉至于鄙慝之礼或杂戎狄之俗
或习委巷之风下自士族上流宫禁有涉于此者
愿 陛下一切屏绝之以正基本以先天下故礼
不可不隆所谓博议者臣闻古者天子聘后上公
逆之诸侯主之故春秋书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夫国有大事大臣不容不预闻也昔慈圣光献之
立也吕夷简定其议故其诏曰览上宰之敷言其
册曰宗公鼎臣诵言于朝先是茶商陈氏女亦预
选择王曾宋绶皆以为言大臣继有言者遂罢陈
氏 仁宗所以为圣者能从众也进言者必曰此
或习委巷之风下自士族上流宫禁有涉于此者
愿 陛下一切屏绝之以正基本以先天下故礼
不可不隆所谓博议者臣闻古者天子聘后上公
逆之诸侯主之故春秋书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夫国有大事大臣不容不预闻也昔慈圣光献之
立也吕夷简定其议故其诏曰览上宰之敷言其
册曰宗公鼎臣诵言于朝先是茶商陈氏女亦预
选择王曾宋绶皆以为言大臣继有言者遂罢陈
氏 仁宗所以为圣者能从众也进言者必曰此
卷五十九 第 9a 页
陛下家事非外人所预自古误人主者多由此言
也天子以四海为家中外之事孰非 陛下家事
大臣无不可预之事亦无不当预之人且 陛下
用一执政进一近臣必欲恊天下人望况立皇后
以母天下乎臣恐 陛下一日降诏云立某氏为
皇后则大臣虽有所见亦难乎论议矣今 陛下
之所选莫若出其姓氏宣问大臣若圣志既定
而众议佥同则卜筮恊从鬼神其依天人之意无
不同矣故议不可不博臣幸备劝讲其职在以帝
王之事禆益圣德故敢献其所闻臣之愚诚惟中
也天子以四海为家中外之事孰非 陛下家事
大臣无不可预之事亦无不当预之人且 陛下
用一执政进一近臣必欲恊天下人望况立皇后
以母天下乎臣恐 陛下一日降诏云立某氏为
皇后则大臣虽有所见亦难乎论议矣今 陛下
之所选莫若出其姓氏宣问大臣若圣志既定
而众议佥同则卜筮恊从鬼神其依天人之意无
不同矣故议不可不博臣幸备劝讲其职在以帝
王之事禆益圣德故敢献其所闻臣之愚诚惟中
卷五十九 第 9b 页
宫正位之后四海之内室家相庆则宗社之福也
狂瞽之言惟 陛下留听干冒宸严臣无任惶惧
俟罪之至
论听政 范 祖禹
臣等伏以天下不幸 大行太皇太后登遐
陛下号慕哀毁孝性天至在廷闻者无不摧陨今
揔揽庶政延见群臣四方之民倾耳而听拭目而
视此乃 宋室隆替之本社稷安危之基天下治
乱之端生民休戚之始君子小人消长进退之际
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呜呼可不慎哉可不
狂瞽之言惟 陛下留听干冒宸严臣无任惶惧
俟罪之至
论听政 范 祖禹
臣等伏以天下不幸 大行太皇太后登遐
陛下号慕哀毁孝性天至在廷闻者无不摧陨今
揔揽庶政延见群臣四方之民倾耳而听拭目而
视此乃 宋室隆替之本社稷安危之基天下治
乱之端生民休戚之始君子小人消长进退之际
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呜呼可不慎哉可不
卷五十九 第 10a 页
慎哉臣等久备讲读职在论思首当献言以助万
一 陛下宜先诚意正心推广圣孝发为德音行
为仁政以慰答天下生民之望此在 陛下加意
而已非有所难也愿 陛下循其本而行之则其
末可以无难昔周公以成王幼弱故位冢宰治天
下七年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其功德至隆周公既没成
王追念周公之勋劳赐鲁以天子礼乐使世世祀周公
以为非此不足以称周公之德也成王所以报周
公如此故天下莫不归心汉大将军霍光尊立宣
帝霍光既没宣帝亦葬以天子之礼帝始亲政事
一 陛下宜先诚意正心推广圣孝发为德音行
为仁政以慰答天下生民之望此在 陛下加意
而已非有所难也愿 陛下循其本而行之则其
末可以无难昔周公以成王幼弱故位冢宰治天
下七年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其功德至隆周公既没成
王追念周公之勋劳赐鲁以天子礼乐使世世祀周公
以为非此不足以称周公之德也成王所以报周
公如此故天下莫不归心汉大将军霍光尊立宣
帝霍光既没宣帝亦葬以天子之礼帝始亲政事
卷五十九 第 10b 页
又思报大将军功德夫周公霍光皆人臣也有非常
之功故成王宣帝皆报以非常之礼而况 太皇太
后 英宗之配 神宗之母 陛下之祖母有大功
于宗庙社稷有大德于亿兆人民于 陛下之恩与
天地无极岂人臣之比哉然则今 陛下所宜先者
莫如报 太皇太后之德也自 仁宗以来三后临
朝皆有大功章献明肃之于 仁宗慈圣光献之于
英宗鞠育扶持勤劳艰难亦未得如 太皇太后
之于 陛下也元丰之末 神宗寝疾已不能出
号令 陛下年始十岁 太皇太后内定大策拥立
之功故成王宣帝皆报以非常之礼而况 太皇太
后 英宗之配 神宗之母 陛下之祖母有大功
于宗庙社稷有大德于亿兆人民于 陛下之恩与
天地无极岂人臣之比哉然则今 陛下所宜先者
莫如报 太皇太后之德也自 仁宗以来三后临
朝皆有大功章献明肃之于 仁宗慈圣光献之于
英宗鞠育扶持勤劳艰难亦未得如 太皇太后
之于 陛下也元丰之末 神宗寝疾已不能出
号令 陛下年始十岁 太皇太后内定大策拥立
卷五十九 第 11a 页
陛下储位遂定 陛下之有天下乃得之于
太皇太后也听政之初诏令所下百姓无不欢呼
鼓舞自古母后多私外家惟 太皇太后未尝有
毫发假借族人不唯族人而已徐王魏王皆亲子
也以朝廷之故疏远隔绝魏王病既没然后一往
太皇太后疾已革然后徐王得入进退群臣必从
天下人望不以己意为喜怒赏罚故至公无私之
德虽匹夫匹妇之口亦能道之临朝九年未尝少
自娱乐焦劳刻苦以念生民所以如此岂有佗求
哉凡皆为 赵氏社稷 宋室宗庙专心一意以
太皇太后也听政之初诏令所下百姓无不欢呼
鼓舞自古母后多私外家惟 太皇太后未尝有
毫发假借族人不唯族人而已徐王魏王皆亲子
也以朝廷之故疏远隔绝魏王病既没然后一往
太皇太后疾已革然后徐王得入进退群臣必从
天下人望不以己意为喜怒赏罚故至公无私之
德虽匹夫匹妇之口亦能道之临朝九年未尝少
自娱乐焦劳刻苦以念生民所以如此岂有佗求
哉凡皆为 赵氏社稷 宋室宗庙专心一意以
卷五十九 第 11b 页
保佑 陛下也故身当其劳苦而使 陛下享其
安逸昔章献明肃明亲党多侥倖滥恩仁宗既亲
万机不免釐革故小人不能无怨今 太皇太后
自临朝以来左右请求一切拒绝内外肃然盖以
朝廷不可无纪纲故身当其怨而使 陛下坐收
肃清之功 陛下如欲报 太皇太后之德莫若
循其法度而谨守之 祖宗以来唯以德泽结百
姓之心欲四海安静无事 仁宗行之四十二年
天下至今思之恭惟 太皇太后之政事乃
仁宗之政事也然而 仁宗圣性宽裕不忍拒人
安逸昔章献明肃明亲党多侥倖滥恩仁宗既亲
万机不免釐革故小人不能无怨今 太皇太后
自临朝以来左右请求一切拒绝内外肃然盖以
朝廷不可无纪纲故身当其怨而使 陛下坐收
肃清之功 陛下如欲报 太皇太后之德莫若
循其法度而谨守之 祖宗以来唯以德泽结百
姓之心欲四海安静无事 仁宗行之四十二年
天下至今思之恭惟 太皇太后之政事乃
仁宗之政事也然而 仁宗圣性宽裕不忍拒人
卷五十九 第 12a 页
内降滥恩其后亦比比而有惟 太皇太后严正
至静不可干犯故能外斥逐奸邪以清朝廷内裁
抑侥倖以肃宫禁九年之间终始如一故虽德泽
深厚结于百姓而小人怨者亦不为少矣今必有
小人进言曰 太皇太后不当改先帝之政逐
先帝之臣此乃离间之言 陛下不可不察也当
陛下嗣位之初 太皇太后同听政中外臣民上
书者以万数皆言政令有不便者 太皇太后因
天下人心欲改故与 陛下同改之非以己之私
意而改也既改其法则作法之人及主其法者有
至静不可干犯故能外斥逐奸邪以清朝廷内裁
抑侥倖以肃宫禁九年之间终始如一故虽德泽
深厚结于百姓而小人怨者亦不为少矣今必有
小人进言曰 太皇太后不当改先帝之政逐
先帝之臣此乃离间之言 陛下不可不察也当
陛下嗣位之初 太皇太后同听政中外臣民上
书者以万数皆言政令有不便者 太皇太后因
天下人心欲改故与 陛下同改之非以己之私
意而改也既改其法则作法之人及主其法者有
卷五十九 第 12b 页
罪当逐 陛下与 太皇太后亦以众言而逐之
其所逐者皆上负 先帝下负万民天下之所雠
疾众庶所欲同去者也 太皇太后岂有憎爱于
其间哉顾不如此则天下不安耳惟 陛下清心
照理辨察是非斥远佞人深拒邪说有敢以奸言
惑圣听者宜明正其罪付之典刑痛惩一人以儆
群慝则帖然无事矣 陛下若稍入其语不正其
罪则恐奸言邪说继进不已万一追报之礼小有
不至此于 太皇太后圣德无损而于 陛下孝
道有亏必大失天下之心 陛下岂不见司马光
其所逐者皆上负 先帝下负万民天下之所雠
疾众庶所欲同去者也 太皇太后岂有憎爱于
其间哉顾不如此则天下不安耳惟 陛下清心
照理辨察是非斥远佞人深拒邪说有敢以奸言
惑圣听者宜明正其罪付之典刑痛惩一人以儆
群慝则帖然无事矣 陛下若稍入其语不正其
罪则恐奸言邪说继进不已万一追报之礼小有
不至此于 太皇太后圣德无损而于 陛下孝
道有亏必大失天下之心 陛下岂不见司马光
卷五十九 第 13a 页
以公忠正直为天下所信服 陛下与 太皇太
后用以为相海内之人无不欣悦光没之日无不
悲哀乃至茶坊酒肆之中亦事其画像光所以得
人心如此者为其能辅佐 陛下与 太皇太后
功及天下也以光之功比之 太皇太后止是万
分之一而百姓思之如此而况 太皇太后有天
地之恩于陛下有父母之德于生民四海爱戴思慕
无穷陛下若听小人谗说或追报有所不至或轻改
其政事岂不大失天下人心乎人心离于下则天变见
于上陛下虽欲为善以救之改过以补之亦无及矣孝
后用以为相海内之人无不欣悦光没之日无不
悲哀乃至茶坊酒肆之中亦事其画像光所以得
人心如此者为其能辅佐 陛下与 太皇太后
功及天下也以光之功比之 太皇太后止是万
分之一而百姓思之如此而况 太皇太后有天
地之恩于陛下有父母之德于生民四海爱戴思慕
无穷陛下若听小人谗说或追报有所不至或轻改
其政事岂不大失天下人心乎人心离于下则天变见
于上陛下虽欲为善以救之改过以补之亦无及矣孝
卷五十九 第 13b 页
者万行之本本既不立则其馀何足观焉夫小人之
情非为朝廷之计亦非为先帝之事皆为其身之利
也日夜伺候欲逞其憾者久矣今太皇太后新弃天下
陛下初揽政事乃小人乘间伺隙之时也不可不预防
之此等既上误先帝今又欲复误 陛下天下之事
岂堪小人再破坏邪臣等恭闻 陛下自 太皇
太后寝疾朝夕不离左右躬亲药膳衣不解带忧
瘁泣涕形于颜色自遭变故以来哀慕毁瘠中外
具闻丧服之礼务从至隆又下诏发扬 太皇太
后盛德推恩高氏此大孝之极也至亲之际无所
情非为朝廷之计亦非为先帝之事皆为其身之利
也日夜伺候欲逞其憾者久矣今太皇太后新弃天下
陛下初揽政事乃小人乘间伺隙之时也不可不预防
之此等既上误先帝今又欲复误 陛下天下之事
岂堪小人再破坏邪臣等恭闻 陛下自 太皇
太后寝疾朝夕不离左右躬亲药膳衣不解带忧
瘁泣涕形于颜色自遭变故以来哀慕毁瘠中外
具闻丧服之礼务从至隆又下诏发扬 太皇太
后盛德推恩高氏此大孝之极也至亲之际无所
卷五十九 第 14a 页
间然而臣等犹言及此者窃以小人众多恐置
陛下于有过之地也如臣等所言虽万万无之然
不敢不虑于未然或有纤芥流闻于外则臣等上
负 陛下不先言之罪大矣不胜忧国爱君之至
惟 陛下深留圣思
论宦官 范 祖禹
臣闻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汉
有天下四百年唐有天下三百年及其亡也皆由
宦官相去五百馀年如循一轨盖与乱同事未有
不亡者也汉自元帝任用石显委以政事杀萧望
陛下于有过之地也如臣等所言虽万万无之然
不敢不虑于未然或有纤芥流闻于外则臣等上
负 陛下不先言之罪大矣不胜忧国爱君之至
惟 陛下深留圣思
论宦官 范 祖禹
臣闻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汉
有天下四百年唐有天下三百年及其亡也皆由
宦官相去五百馀年如循一轨盖与乱同事未有
不亡者也汉自元帝任用石显委以政事杀萧望
卷五十九 第 14b 页
之周堪而废刘向等汉之基业坏于元帝东汉邓
后临朝中官用事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顺帝以后
五侯专朝桓帝灵帝之时十常侍擅天下子弟亲
党割剥百姓毒流四海附之者宠及三族违之者
灭及五宗大考党狱夷戮天下名士于是黄巾贼
起朝野崩离及袁绍诛宦官献帝奔播困饿而曹
操因之以篡汉唐自明皇使高力士省决章奏宦
官始盛李林甫杨国忠等皆因力士以进唐亡之
祸基于开元肃宗任李辅国末年寝疾辅国以兵
劫迁明皇于西内杀张皇后及二王明皇以幽崩
后临朝中官用事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顺帝以后
五侯专朝桓帝灵帝之时十常侍擅天下子弟亲
党割剥百姓毒流四海附之者宠及三族违之者
灭及五宗大考党狱夷戮天下名士于是黄巾贼
起朝野崩离及袁绍诛宦官献帝奔播困饿而曹
操因之以篡汉唐自明皇使高力士省决章奏宦
官始盛李林甫杨国忠等皆因力士以进唐亡之
祸基于开元肃宗任李辅国末年寝疾辅国以兵
劫迁明皇于西内杀张皇后及二王明皇以幽崩
卷五十九 第 15a 页
肃宗以骇没贵为天子上不保其父中不保其身
下不保其妻子由用辅国一人而已代宗用程元
振功臣畏谗吐蕃寇陷京师播迁于陜德宗用宦
官分领神策禁兵其后天子由其所立唐室终以
此亡宪宗服金丹躁忿为陈洪志所弑敬宗为刘
克明所弑文宗欲讨宪宗之贼谋泄仇士良杀四
宰相及朝臣灭其族流血成渠朝廷半空文宗忧
愤以至于没武宗以后皆由宦官所立僖宗呼田
令孜为父天下大乱黄巢贼起播迁于蜀又幸兴
元杨复恭自称定策国老呼昭宗为负心门生天
下不保其妻子由用辅国一人而已代宗用程元
振功臣畏谗吐蕃寇陷京师播迁于陜德宗用宦
官分领神策禁兵其后天子由其所立唐室终以
此亡宪宗服金丹躁忿为陈洪志所弑敬宗为刘
克明所弑文宗欲讨宪宗之贼谋泄仇士良杀四
宰相及朝臣灭其族流血成渠朝廷半空文宗忧
愤以至于没武宗以后皆由宦官所立僖宗呼田
令孜为父天下大乱黄巢贼起播迁于蜀又幸兴
元杨复恭自称定策国老呼昭宗为负心门生天
卷五十九 第 15b 页
子刘季述等废昭宗于东内韩全诲等劫昭宗幸
凤翔于是崔裔诛中官而朱全忠劫迁昭宗遂弑
之因以篡唐观汉唐亡国之祸其酷如此后之人
主岂可不以为刻肌刻骨之戒哉 太宗时王继
恩有平蜀之功中书欲除宣徽使 太宗曰朕读
前代书史不欲宦官预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
宰相恳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不足为赏 太宗切
责宰相等乃命学士别立宣政使之目以授继恩
布衣韩拱辰诣检院上言继恩功大赏薄 太宗
大怒以拱辰妖言惑众杖脊黥面配流崖州
凤翔于是崔裔诛中官而朱全忠劫迁昭宗遂弑
之因以篡唐观汉唐亡国之祸其酷如此后之人
主岂可不以为刻肌刻骨之戒哉 太宗时王继
恩有平蜀之功中书欲除宣徽使 太宗曰朕读
前代书史不欲宦官预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
宰相恳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不足为赏 太宗切
责宰相等乃命学士别立宣政使之目以授继恩
布衣韩拱辰诣检院上言继恩功大赏薄 太宗
大怒以拱辰妖言惑众杖脊黥面配流崖州
卷五十九 第 16a 页
太宗可谓深鉴前古而塞祸乱之源矣 英宗
药任守忠往来间构两宫致 慈圣太后与
英宗不相悦言者劾奏其罪贬蕲州安置尽逐其
党然后 慈圣 英宗母子如初宫省清肃至熙
宁元丰间内臣之中李宪王中正宋用臣三人者
最为魁杰宪总兵熙河兼领三路中正总兵河东
兼领四路其权势震动内外自陜以西人不敢斥
言宪名中正口敕募兵州郡不敢违师徒冻饿奔
溃死亡最甚宪陈再举之策以诱夏贼致永乐陷
没在熙河僣拟不法用臣兴土木之役无时休息
药任守忠往来间构两宫致 慈圣太后与
英宗不相悦言者劾奏其罪贬蕲州安置尽逐其
党然后 慈圣 英宗母子如初宫省清肃至熙
宁元丰间内臣之中李宪王中正宋用臣三人者
最为魁杰宪总兵熙河兼领三路中正总兵河东
兼领四路其权势震动内外自陜以西人不敢斥
言宪名中正口敕募兵州郡不敢违师徒冻饿奔
溃死亡最甚宪陈再举之策以诱夏贼致永乐陷
没在熙河僣拟不法用臣兴土木之役无时休息
卷五十九 第 16b 页
榷舟船置堆垛网市井之微利夺细民之衣食专
事刻剥为国敛怨此三人者虽加诛戮未足以谢万
姓朝廷止从宽典量加废黜唯宪独死中正用臣
犹存 陛下近召内臣十人续又召数人而李宪
王中正之子皆在其中又除押班二人带御器械
一人中外无不骇愕既而闻二人以执政言其有
过先罢三人以舍人缴词头且辍然前来指挥首
违故事又李宪王中正之子既得入侍则中正用
臣亦将进用人心不得不忧故臣敢极言之
陛下与 太皇太后同听政之初外逐蔡确章悙
事刻剥为国敛怨此三人者虽加诛戮未足以谢万
姓朝廷止从宽典量加废黜唯宪独死中正用臣
犹存 陛下近召内臣十人续又召数人而李宪
王中正之子皆在其中又除押班二人带御器械
一人中外无不骇愕既而闻二人以执政言其有
过先罢三人以舍人缴词头且辍然前来指挥首
违故事又李宪王中正之子既得入侍则中正用
臣亦将进用人心不得不忧故臣敢极言之
陛下与 太皇太后同听政之初外逐蔡确章悙
卷五十九 第 17a 页
吕惠卿等及群小人故朝廷肃清内逐李宪王中
正宋用臣等及群小人故宫禁肃清内外皆无凶
人故天下安静臣历观近古内外肃清未有如今
日也 祖宗法度所以维持后世不可轻变
陛下奈何先自坏之 陛下所以享南面之尊蒙
已成之业四方万里奔走而听命者以朝廷公正
天下心服也 陛下何不慎守法度规矩增修德
政使过于垂帘之时然后不失天下之望今未及
进一贤行一善先骤用中官如此之盛四方闻之
必以为政出宫掖无复纲纪如衰季之世岂不大
正宋用臣等及群小人故宫禁肃清内外皆无凶
人故天下安静臣历观近古内外肃清未有如今
日也 祖宗法度所以维持后世不可轻变
陛下奈何先自坏之 陛下所以享南面之尊蒙
已成之业四方万里奔走而听命者以朝廷公正
天下心服也 陛下何不慎守法度规矩增修德
政使过于垂帘之时然后不失天下之望今未及
进一贤行一善先骤用中官如此之盛四方闻之
必以为政出宫掖无复纲纪如衰季之世岂不大
卷五十九 第 17b 页
失人心哉夫人心一失欲复收之甚难 陛下若
作一二事使中外悦服四方竦动则他日所为有
顺流之易人心先信故也若作一二事使中外忧
疑四方解体他日虽有美意人已不信在前岂得
便心服乎如此而望德业之光名誉之隆非臣之
所知也今中官止是 陛下左右给事使令臣虽
至愚亦知其必未有害政之事然欲治外者必先
治内欲治远者必先治近是以明王慎选左右壬
人尧舜畏之佞人孔子远之恐其有损而不自觉
也昔唐之时仇士良教其党曰天子不可令闲常
作一二事使中外悦服四方竦动则他日所为有
顺流之易人心先信故也若作一二事使中外忧
疑四方解体他日虽有美意人已不信在前岂得
便心服乎如此而望德业之光名誉之隆非臣之
所知也今中官止是 陛下左右给事使令臣虽
至愚亦知其必未有害政之事然欲治外者必先
治内欲治远者必先治近是以明王慎选左右壬
人尧舜畏之佞人孔子远之恐其有损而不自觉
也昔唐之时仇士良教其党曰天子不可令闲常
卷五十九 第 18a 页
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更及他事
则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
前代兴亡心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士良以此固
其权宠故能专恣二十馀年夫汉唐之事当今必
无然以 先帝天资英睿圣学高明可谓不世出
之主而内外为小人所误外兴师旅内兴百役
先帝未尝享太平之乐终以忧勤损寿凡不便民
之事皆群小所为而使 先帝受天下之谤臣当
痛之故不愿 陛下复近小人盖以此也 陛下
诚能听臣之言悉追罢除用内臣指挥未到者别
则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
前代兴亡心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士良以此固
其权宠故能专恣二十馀年夫汉唐之事当今必
无然以 先帝天资英睿圣学高明可谓不世出
之主而内外为小人所误外兴师旅内兴百役
先帝未尝享太平之乐终以忧勤损寿凡不便民
之事皆群小所为而使 先帝受天下之谤臣当
痛之故不愿 陛下复近小人盖以此也 陛下
诚能听臣之言悉追罢除用内臣指挥未到者别
卷五十九 第 18b 页
与差遣已入者复授外官则中外之人称诵圣德
万口一辞以为至美乃可以解众庶之惑洗
陛下之谤此如反掌之易何难而不为哉自闻近
日两次指挥以来外议汹汹皆云大臣不能争执
陷 陛下于过举台諌之臣又皆畏避小人莫敢
一言但恐 陛下未之知耳若使知之必不为也
臣侍经筵八年日望一日岁望一岁期 陛下为
令德之主唯恐有纤毫之失故不避违拂圣意数
进苦切之言 陛下每留睿听以臣愚直见知臣
亦不量微力 以献纳自任今兹事体实系朝政
万口一辞以为至美乃可以解众庶之惑洗
陛下之谤此如反掌之易何难而不为哉自闻近
日两次指挥以来外议汹汹皆云大臣不能争执
陷 陛下于过举台諌之臣又皆畏避小人莫敢
一言但恐 陛下未之知耳若使知之必不为也
臣侍经筵八年日望一日岁望一岁期 陛下为
令德之主唯恐有纤毫之失故不避违拂圣意数
进苦切之言 陛下每留睿听以臣愚直见知臣
亦不量微力 以献纳自任今兹事体实系朝政
卷五十九 第 19a 页
污隆人情去就臣义均休戚荣辱不忍默默坐视
敢冒万死而献其忠唯 陛下裁察
皇朝文鉴卷第五十九
敢冒万死而献其忠唯 陛下裁察
皇朝文鉴卷第五十九
卷五十九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