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1207-0488c.png

元 虞集 撰
记
王文公祠堂记
至顺二年冬中顺大夫抚州路总管府达噜噶齐塔布
台始至郡时守以下官多阙侯乃以民事为已任先事
而忧恻怛周至平易之政人甚宜之雨旸稍愆若致自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1207-0488d.png

当为者而尽心焉明年故翰林学士吴公澄就养郡中
过故宋丞相荆国王文公之旧祠见其颓圯而叹焉侯
闻之曰是吾责也乃出俸钱命郡吏董某譂某儒学直
学饶约揭车使经营焉乐安县达噜噶齐前进士锡哩
布哈兴国路经历前临川县尉张

者各以私钱来助经始于某年某月某日以某
某日告成侯介予从子宣传其事于石按郡志宋崇宁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1207-0489a.png

十五年郡守钱某更筑祠而象山陆公九渊为之记公
故宅在城东偏盐步岭有祠在焉作而新之则侯用吴
公之言也郡人危素将重刻公文集吴公为之序既而
吴公殁侯是以徵文于予也呜呼昔人之言曰周公殁
天下无善治奋乎百世之下必欲建立法度以尧舜其
君民而又得君以行其志则未有如公者也况乎冰霜
之操日星之文卓然命世之大才者乎陆吴二子之言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1207-0489b.png

其偏私之蔽而世俗口耳相承之议遂无复容喙于其
间虽公复生亦将怃然于斯可谓千载之定论矣然则
今侯新公祠岂直为观美也哉世之从政果如陆子所
谓出乎老氏之绪馀者久已鲜矣而波颓风靡之中求
如公
之安得有如公立志操行者哉廉耻道丧士习愈下表
而章之使人士拜公之祠瞻公之象诵公之文考公之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1207-0489c.png

以立矣其于人心风俗岂小补哉若夫其所以为学者
陆吴之言备矣学者尚有考焉乃作迎享送神辞以遗
之其辞曰天高日晶百世之师野水秋云悠悠我思
澹澹荒陂晨曦载晖言采其芹迟公来归山川出云无
往不复草有零露在彼灵谷寻穷于原亦企于石父母
之邦庶几来食盈庭之言匪今斯今邦人之云式究予
心作者之兴实命自天哀哀民生何千万年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1207-0489d.png

君子之欲行其道者时王之制有所不得为则推其法
意之
者诸侯之国其昆弟子孙得以公族为大夫为士有田
有禄以养之国有宗庙世守其祭祀百世之子孙祭于
大宗五世之子孙祭于小宗而祖考之神灵盖有所归
矣后世贵为公卿而无国邑惠泽无以遍及其族人君
子原本而充类尽然伤其心是以有置义田以待后人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1207-0490a.png

尊亲亲之道而不得有所为焉于其贤者则缘夫尸而
祝之于社之义而致其意则亦庶几而已南丰曾氏自
鲁国公有六子其显者三人文定公子固最贤子开之
文如其兄而子宣最贵子固之学在孟子既没千五百
年之后求圣贤之遗言帝王之成法于六经之中沛然
而有馀渊然而莫测赫然为时儒宗其文章深追古作
而君子犹以特公之一事云耳鲁公没时公弱冠未仕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1207-0490b.png

不衰盖其根于天性者纯明得于经学者深至所以行
其道者众人固不识也是以官爵不过于郡守奉入无
踰于常僚然犹悉其赀力置义田于临川郡城之后湖
与属邑金溪之南原立为规约以惠利其族垂三百年
矣此所谓能行其法意于可为者乎不然何其能久也
今其族孙元翊以其父正子之遗命作公祠堂于后湖
之上使其族之人食焉而思其本居焉而敬其身则公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1207-0490c.png

翊八世矣于庙则已远于社则已疏即其所遗田而祠
之使群情之涣者有所萃也不亦可乎元统癸酉祠堂
成适予自京师归临川来求文以为记故为书此俾附
诸义田规约之后而刻诸祠下云十又一月一日雍虞
某记并书篆
奉元路重脩先圣庙学记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1207-0490d.png

尤重是以分镇于陜者平章廉公某参政商公挺平章
赛公某佥省严公某先后作成宣圣庙儒学于郡东南
有礼殿二门其东西庑为从祀之舍后有讲堂有石经
之亭唐人石刻附焉仪门之外有斋宫外为都宫有棂
星门此其大略也时东平徐公琰方为行省左司员外
郎实记而刻诸石则至元十三年丙子之岁也其后陜
西行中书省西行台皆治奉元有司校官治庙学无敢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1207-0491a.png

扎实特穆尔布哈为行台御史乃建言曰今岁事有成
民汔小康礼义之教需此焉出岁行六十时其复矣以
更治庙字为请且其说曰诸贤从祀庙庑岁时之奉其
与享焉非请益受业而皆绘以侍立
请如国子监庙制皆塑像坐食为宜台端唯而从之相
继以就其功者则御史苍闾李伯述何执礼李中蔡明
安岱尔诸君子也于是陜西行省西行台各率其属出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1207-0491b.png

府下至郡邑之吏好义之士闻风劝助者相续四月命
工度材各给其直工佣之费稍廪之给凡为钞贰万缗
如民间之通工易事无官府之扰是以明年八月告成
而民不知有是役也四年二月官又给费脩石经廊庑
五年夏御史李中又计学廪之赢脩神厨仓屋更衣之
室及提学官廨冬御史蔡明安岱尔更建棂星门是年
李御史巡行西道得豪民所侵学田五十馀顷刻石著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1207-0491c.png

廙以为学校之政既脩风纪之效为大使学生姜硕以
其事来徵予为文以为记噫前有徐公之文在
有所纪载于其后乎而二君知集之先雍人也集其敢
不为雍之父兄子弟颂宪台君子之美而纪其成绩推
本关陜道学之自以成诸君子作成人才之意乎集闻
之兹土也昔者周公尝治而教之矣礼乐其具也出之
于宗庙朝廷之上行之乎学校井田之间因其秉彝好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1207-0491d.png

发挥乎变通之无穷致严于闺门衽席之微而推至乎
天地神明之著致察乎时物衣食之末而究极乎辅成
化育之功耕禄之均施之四海而无不准也祭祀之达
传之子孙而无不保也三代以降人文莫过焉世降俗
易仲尼犹有不复梦见之叹而况于千载之下乎汉唐
之遗迹无复有者又何有于教之可言邪昔二程子得
周子之传而起于洛邵子在焉横渠张子特起关中其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1207-0492a.png

麟
子之志也与正蒙之书学者受读订顽之铭推极乎事
亲事天之诚而程子以为其脩辞之不可及其勇知之
所造非振古之豪杰孰能与于此而其言曰贫富不均
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已议与学者买田画井正
其经界不失公家之赋而立敛法广储蓄救灾恤患厚
本抑末以见先王之遗意而当今可行也又曰今欲以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1207-0492b.png

及而可于家庭见之又曰学者且须识礼可以滋养德
性集义养气盖有所据依即有常业可以见诸行事其
端绪可见如此方是时关洛相望表里经纬孟子以来
亦未有盛于此时者哉其为言也衣被天下后世至于
今赖之咏歌周南者不亦归求而有馀乎世祖皇帝初
年覃怀许文正公上书与师友讲明于斯矣去
儒者之效遂大见于当世而至元大德之间犹有守志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1207-0492c.png

致之以表式于四方闻其风而及其门者亦多矣未必
其寂然也夫其风气四塞之固土厚而水深其生人也
质直而忠厚是以文王周公之教易行焉仲尼所以赞
诸易咏诸诗载之于书者莫非其事至于关洛诸君子
而大明焉舍此无以为教矣学于斯者思周公之为治
以极于孔子之道因横渠之学而博通乎濂洛之原则
化行俗美贤才众多岂不于吾雍学而见之乎诗曰南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1207-0492d.png

教则斯焉取斯乎请以复诸大夫君子而与其都人士
讲焉
澧州路慈利州脩儒学记
澧州路慈利州在春秋时为楚地秦置黔中郡汉魏以
后地
年升为州州有宣圣庙儒学皆因其旧大德壬寅之
岁邑士万士龙请于州出私财而作新之礼殿门庑讲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1207-0493a.png

位冕服如其制从祀先贤绘事在东西庑州郡侈其工
上其事于湖广行省行省言于朝丞相用礼官议旌其
门曰乐善向道之门有司作门于所居署之如其文庙
南有道东西出各树门其端亦以乐善向道分题之于
今三十有馀年矣食其食而事其事于斯者阅岁月如
流水乏补葺之功循就圯坏仍改至元之二年十月奉
训大夫额森哈雅来监州事始下车以学校为己任严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1207-0493b.png

督其弦诵课业庶几知教之序矣乃谋大修其学宫进
士龙之子文绶孙鹤而告之曰尔祖父之为学也
知之行省宪司上之州郡表之乡人士弗忘乃子乃孙
尚能修先人之业乎文绶鹤顿首承邦君之命毕先人
之志于是增修礼殿新陶瓦以易敝漏美丹漆以发昏
黯因栋宇之旧而扩辟其外视道路之所由出入甓以
甃之泮水有池去污纳清深广相称树十二戟于门如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1207-0493c.png

有位位有屏障而施帷焉凡百有五始作雅乐备登歌
之工八音之器使诸生肄焉有祀于先圣先师则用之
取经书子集于四方庋于云章之阁以待学者之观览
焉于是向道乐善二坊门废亦起而更筑之明年八月
朝散大夫容布来治州事实相与左右以迄于成卜日
之吉率僚佐人士舍菜于先圣先师而告焉延万氏子
孙于州庭置酒食以礼之为书以识之曰乡里有烦役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1207-0493d.png

求集
际凡郡县莫不有庙学其神则先圣南面而坐颜曾思
孟西面坐侑食自斯之从祀者则孔子之门人与先汉
以来专经之士而道统之传周程以下九君子者则我
国家之制其书则易诗书春秋礼乐与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其所为说则周程张邵之言而朱子之所论定而
朱子又与吕成公取周程张之言作近思录以为入道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1207-0494a.png

莫敢有异议者也则凡学乎此者皆明夫君臣父子兄
弟夫妇朋友之伦而求至其至而已矣乌乎三代而下
至于今日为学之道既明且盛者如此岂汉唐所可望
其万一者哉然而通都会邑之间物欲功利之习相与
薰染者易深文艺游末邪说似是之类充塞惑乱又有
甚焉至于一乡一曲或各为一说
笃信之实凡近者无高明之见而吾道如天地日月之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1207-0494b.png

利之为州远在江湖之外山深林密民生不见外事故
为浮薄之俗壤沃而生敏故易于从善有贤守长知所
以表励而率先之彬彬邹鲁之风岂难至哉昔我世祖
皇帝之取宋淮南忠武王揔兵而南丞相实同受命襄
汉荆楚至于交广安定之泽民至于今赖之平章以世
家子数镇外阃惠政在人监州年甫三十膺民社之托
好学而明礼清介而宽容观其脩学之举可以得为治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1207-0494c.png

留二侯者而扬于王庭有日矣尚有以振起其州之士
民哉万氏祖子孙三世尽力于庙学亦宜得书以为劝
凡州之僚佐爵里姓名则见诸碑阴
临江路新喻州以渝水得名转渝为喻不知所自起汉
以来已为县及宋置临江军新喻自宜春来𨽻之其治
在四大山之中秀水渊注是以草木深润文物俊异多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1207-0494d.png

秋之说史记典故之旧尤习焉与其弟若子博学洽闻
名于一时与搢绅大儒先生蔚乎相望自是而后流风
雅习代有足徵者矣其学校可知者始宋崇宁二年南
渡后燬绍兴三年令赵子琇始作之给事中李公大有
为之记绍熙二年令曾光祖修之工部尚书谢公谔为
之记嘉定八年令董埙又修之宝谟阁学士章公颖为
之记及内附国朝至元二十二年乙酉邑人以部使者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1207-0495a.png

庐陵刘公辰翁为之记
无所改作仍改至元之四年戊寅朝列大夫知州事彭
城李侯汉杰始下车谒夫子庙慨夫五十四年之久而
日敝弗葺也乃出俸金修职事以更饬庙学为已任既
成释菜以告其地在城东虎

雄固得石泉于荆榛之中甘洁可酌作神厨近之取其
溉灌覈租入之蔽亏以续廪食蓄书籍以足诵读范铜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1207-0495b.png

齐呼图同知色珍摩古津判官李可道吴子山劝相给
使者则州人萧焘晏南杰傅行简也七月使前乡贡进
士丁锷故宋参政正肃公之裔孙逖来求记之于是尽
得诸先达前记而读之未尝不深叹其人物之多文章
之盛也如此嗟夫谢章二公以名法从为乡先生所以
致意于后来学者皆拳拳于心术之正其言不可不深
思之也谢公之言曰古之教也尚德今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1207-0495c.png

之不可望乎三代者也望其人之修学也至矣集敢不
申二公之意而为之言乎德也者得于天者也知所以
尊乎得于天者则知学矣学也者所以为已非以为人
也然而修诸已则可以治乎人矣此学之道也方谢公
为此学记时新安朱子自漳守退归建阳从学者甚众
作考亭精舍以处之盖是时朱子所定四经四书皆有
成说周程张邵之遗言具有端绪于是学者趋乎圣贤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1207-0495d.png

各有以治其邑者如此东南学问之不绝其可诬乎自
伪学之祸兴久之而后定及其说稍行学者不假之以
便进取则堕于训诂之相因虽其书之具存而得之者
亦或微矣昔世祖皇帝观兵江上得江汉赵氏尽以朱
子之书北还鲁国
躬践以为教又推致乎圣经贤传之遗而斯文之正绪
大明于天下自国都之学至于郡县党术莫不尚焉近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1207-0496a.png

其与天下为公而不可易也渝学之士思其先正如侍
读刘公之博洽萧正肃公之端雅遍观于诸先达学记
之言而深思夫谢章二公尚德修学之意凡予之所陈
者皆所以自靖于尚德脩学之事也岂徒言哉李侯世
将家以门荫入仕治民尝官南海上以廉敏才略为廉
访宣慰两司所知凡州县有阙事辄屈之通摄无旬日
即辨治海有大寇维十数舟近在岸谷交结豪横私盐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1207-0496b.png

司忧之不以广州录事为卑官强以诿侯不数日领官
军将卒为声援立岸上不动亲以数蜑艇入其巢擒首
谋之尤奸黠者七八十人尸诸
带从容若无所事者而政无不通学宫其一也州之士
多衣冠旧族其次者世守进士业百十年有闻不衰而
近世又有以清文介节称于时者惜乎亡矣州人犹能
道之所谓有见有闻易于入德者其若此之类乎为学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1207-0496c.png

抚州路重脩宣圣庙学记
太守河间袁公说之来治斯郡也期年政成官府辑睦
平易不挠民安于无事尤以学校为职分而究心焉谨
学计之出入以备祭祀缮修师弟子之养比岁而益充
教授胡式甫至而遽以忧去不及有所为学正李辑录
周复亨摄其事以庙学室宇敝坏告经历前进士河南
汪英曰今内朝清明外无繁令英得于此时画诺简书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1207-0496d.png

之朽腐瓦甓之毁缺象设采色之
人度材陶人埏埴凡攻金攻石设色之工各执艺以待
事自大成殿讲堂书阁门庑斋舍易以梗楠豫章之美
完以圬塓涂塈之坚凿石作阑增礼殿之防和漆于丹
侈桓楹之饰南面之象侑食之容衣裳冠履俨然绣绘
之有别凡为米若干为钞若干则皆汪君晨至夕归审
度佣贾而无所隐欺是以敏于就事以称其观美者也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1207-0497a.png

来告而请记焉集闻之春秋之法常事不书而斯役有
不得不书者说易者有之君子之善治蛊者前事过中
而将坏则可自新以为后事之端而不使至于大坏后
事方始而尚新便当致其丁宁之意而不使至于速坏
是亦府君幕府之意而学校诸君子所欲记之者夫乌
乎治教之休明岂专在于屋室之观哉然而简陋不治
则无以行其典礼今既完矣美矣游息于斯者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1207-0497b.png

也退处其私暗室屋漏凛然衣冠瞻视之顷至隐微也
幽独之中而致谨焉一思虑之差一瓦石之毁也承事
之际而致严焉一跬步之失一栋梁之挠也其沦胥溃
败将有不可禦者视彼缮完之密而归求反身之诚则
亦善取诸物以为学者哉况乎始也不知筑室之基而
无所用其功终也不知洒扫之务而卒以旷其宅出入
俯仰亦何所事于斯乎或者以高明为高虚而不知夫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1207-0497c.png

有所不敢知也诸君子尚或有取于斯言哉因书以为
记
宁国路旌德县重建宣圣庙学记
宁国之旌德本汉泾县地唐分泾县置太平宝应中又
割太平之乡以置旌德焉历唐五季宋以至于今遂为
名邑邑之
年丙子邑之官廨民居尽燬于兵而庙独存二十七年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1207-0497d.png

为之宰顾瞻而叹曰百年之间荐经兵火而礼殿弗坏
殆非偶然也岁时之久物有圮毁吾安得无以作新之
以承天相斯文之意乎于是率邑士胡绍武程廷鸾朱
克承汪推勤汪德镇而经营之作礼殿作殿门门有重
屋作两庑及四斋舍以居学者其讲堂则前令所葺也
起工于仍改至元乙亥之八月告成于明年之八月邑
教谕袁祥寓书临川求予为之记粹衷尝以书来告曰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1207-0498a.png

价以代之而困瘠之馀少息矣夫地僻则无诱于外事
简则无挠于上美山水则生物丰鬯困瘠息则生养有
渐矣于斯时也粹衷与其人士备弦歌具俎豆
降于夫子之新庭旌德之民其庶几乎诚不可以无记
嗟夫人之所以为人以其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之伦也有天下国家者叙此则治斁此则乱其在人也
随所处而尽分则可以为人不尽其分而又伤败之则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1207-0498b.png

故长民者有教之之责焉教之而有所不从也故长民
者又有治之之责焉然则当何如哉明其道以示之正
其谊以率之相其是而斥其非翼其所能至而励其所
不及则其人之趋向端矣于是崇忠信以胜媮薄兴教
让以镇顽鄙达和顺以弭争斗又表其俊秀而出之端
其学而勿使之杂励其行而勿使之伪使之诵圣贤之
言道古昔之事以风动兴起于其间则不率者几矣是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1207-0498c.png

材识之所能及而效职焉举措不必同也况形势之迫
利害
于其所当为不以成否利钝累其中者盖亦已鲜矣乌
乎是亦存乎其人而已哉夫子之言曰十室之邑必有
忠信旌德之士卓然自立不溺于凡近者亦将有感于
予言矣粹衷名性天历丁卯进士南士第一人具官虞
集为之记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1207-0498d.png

元统元年冬前进士锡哩布哈字元溥来为乐安县达
噜噶齐政尚清简民用孚化言色不动患除利兴大府
信从而无所挠下情安顺而鲜所违期月之间遂以无
事则取其邑之废弊而修补之若官府学校病涉之济
医师之宫凡所当为而力可为者以次为之皆谨饬规
制善工美材为经久之计以待后之人而先圣庙学为
最重是以尤致意焉乐安始置县于故宋绍兴十九年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1207-0499a.png

徙置旧基之上岁久圯坏牵补相承而已元溥以仍改
至元元年乙亥岁之正月作而新之大脩礼殿作殿之
门若庑以成庙制作讲堂七间以为师弟子执经问难
脩礼容习乐有司长吏率其属亦于此乎执事焉作学
官居室诸生斋舍以藏以息小大称事无所苟且都宫
之南有池水属民间重购而得之浚治宽衍而面势益
以明敞引术自池上出洋洋然有游览风咏之兴焉毕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1207-0499b.png

京典史蹇居仁又明年而代元溥者则托克特穆尔也今
簿彭诺木罕典史熊应辰学官熊无忌去而罗君友代
之其士民相率出私财至贰万缗以相其成者刘成德
蔡可道李朝瑞何性可詹景能等而总其役者陈克恭
也庙有丽牲之石可因刻其修治岁月于其上矣以予
自国史归老寓其邻邑求为执笔而书之予闻昔
崇仁永丰之间相距数百里山谷脩阻官府辽远民无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1207-0499c.png

年来非惟其民人得所休养而豪杰秀异之士代不乏
人自举进士至为执政贵官若弟兄父子相继登进士
第者俱可考见延祐年中仁宗皇帝始以科举取士旷
数郡或不能荐一人而乐安独先有登高科者其后荐
名于朝不绝盖其世脩是业而名家者诸父长老率其
昆弟子孙修习无废自井邑田野弦诵之声相闻是以
逢掖之徒环千里而观之或自以为不及也且其山高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1207-0499d.png

为非若巽懦之不足兴起则吾元溥之新兹学也其有
望于士民者岂苟然哉近时业进士其专治者非易诗
书春秋礼之经乎其所问辨者非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之书乎有司
孚于友者乎夫进士者朝廷取材之一途耳有志之士
固不以其废置得失而有所作辍也夫儒者之事进士
而已乎哉为进士者明斯经也修斯行也为道莫近焉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1207-0500a.png

传之言者舍衒鬻趋竞之文而求脩已治人之实其所
以见诸乡党邻里者不以苟逃吏议为侥倖不以委曲
乡原为自喜而求夫天性人伦之至焉其来游于斯学
致力于斯经斯行朝益暮习悉心尽悴父兄之相教子
弟之相承如攻进士业之勤苦因其抗果强伟之质而
勇于为善焉则人才之成就邹鲁何愧焉二三百年之
进士云乎哉元溥之为治可见者甚众吾观其念邑人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1207-0500b.png

上得计直而纳资虽受代犹恳恳言之必欲使民久远
有所依赖其所以优其
也子游诵夫子之言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
易使必如斯也庶几元溥之心乎具官虞集记
袁州路分宜县学明伦堂记
国朝仍改至元之二年岁在丙子六月前进士豫章徐
邦宪为分宜丞律己以奉职厉志以成事其久也有言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1207-0500c.png

乃取其邑之系于观瞻者谋于僚友而作新之其令姓
某以他役自任而夫子庙学之事悉以属诸丞按县学
本清源书院与安仁驿之故地故宋咸淳庚午令章采
迁驿他处并书院之地为县学学有庙庙后为会食堂
而所谓讲堂者在东庑之东用阴阳家言面乙之位内
附国朝令胶东刘德以为郡县讲堂必在庙后撤会食
堂以作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1207-0500d.png

之以其地为菜圃丞之始来周视慨叹而言曰此吾之
责也将谁议乎乃告邑人士以修学之意良民大家莫
不驩附而旌儒乡之士陈辰翁独曰丞至年馀一无取
于民而为是义举何俟于众力请专为之丞善而从其
请陈氏出其私财使其孙德星亲任其役而县教谕吉
水李辰良董之丞以公事之暇朝夕程督毋苟毋缓垒
石于岸以障水取刚土杂石子筑堂基高三尺拓旧基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1207-0501a.png

不取于是为堂广七丈有六尺深半之栋之高二十有
七尺工绩坚致弘敞伟然其为堂凡三十有六柱起工
于三年之十月堂成于明年之正月计其材用工食之
费为钞万有千馀缗丞乃使其弟邦杰与邑诸生赵艮
来求文以为记分宜
者袁守祖侯无择之始建学盱江李泰伯记之厉其民
以忠孝足以感发于人心儒者多诵之后百二十五年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1207-0501b.png

建学造士之本意而朱子记其学周程之祠则又以原
乎道统之传而示之以修已治人之大法而两先生之
言非止为袁学而言也天下后世之学者莫不诵之而
知所以为学者矣况乎分宜之邑去郡无百里章甫逢
掖之士来游来观而得其说焉何啻耳提面命之近归
而修之于身讲之于友施之于子弟推之于闾里岂不
富哉其为言矣乎若集之不敏何敢赞一辞于其间也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1207-0501c.png

之道也何敢不伸二先生之绪馀以为告乎夫国家定
为夫子之庙肖圣人之容南面而中居从祀配享俨然
有序牲杀器皿岁有常祀郡县
乎庙矣至于师弟子诵诗读书问学辨德则在于斯堂
也此之谓学也乎是以凡天下之学皆名其堂曰明伦
岂惟三代共之盖千万世而不可易者也维天之命于
穆不已五殊二实来往摩荡人得之以为人物得之以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1207-0501d.png

以为性焉人之为道则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
伦矣孝弟本于仁也君臣夫妇朋友合以义也惟其有
是礼也故能行斯五者有以尽其分惟其有是智也故
能知斯五者而有以穷其理惟圣人为能极其至故曰
圣人人伦之至也贤者率循其道以求至其至者也推
之以教夫凡民使皆有以望其所至而自达焉夫凡民
之去圣人远矣而皆可以为圣人者盖其有得于已者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1207-0502a.png

交杂或至近于禽兽而天理之流动充满
断欠缺世道沦降三纲紊而九法斁者盖有之矣而穷
天地亘古今五者之伦何尝一息之可废哉所以宣公
之记絜乎五典四德而使之有以知天理之所固有而
行其典之所当然也其曰孔孟之书备有科级惟致其
知而后可以有明惟力其行而后可以有至此示之以
学之之方也朱子之记曰世儒之学内则局于章句文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1207-0502b.png

乖离莫适主统所以决其岐路之差也其曰间有闻于
儒先之说则有舍近求远处下窥高而不知即事穷理
以求其切于修已治人之实者所以端其进修之序也
学者即朱子之说而学焉则宣公所谓孝悌之行始于
闺门而刑于乡党忠爱之实见于事君而推以泽民者
吾将于分宜之邑而见其人焉则无负于邑大夫脩学
之意矣故书以告来者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1207-0502c.png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1207-0502d.png

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