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 第 1a 页
梅溪先生廷试策卷第一
  御试策
问盖闻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遵先王之法而过者
未之有也仰惟 祖宗以来立经陈纪百度著明细■
毕举皆 列圣相授之模为万世不刋之典 朕缵绍
丕图恪守 洪业凡一号令一施为靡不稽诸 故实
惟 祖宗成法是宪是若然画一之禁赏刑之具犹昔
也而奸弊未尽革赋敛之制经常之度犹昔也而则用
未甚𥙿取士之科作成之法犹昔也而人才尚未盛黜
陟之典训迪之方犹昔也而官师或未励其咎安在岂
道虽久而不渝法有时而或弊损益之宜有不可已邪
卷一 第 1b 页
抑推而行之者非其人耶朕欲参稽典册之训讲明推
行之要俾 祖宗之治复见于今其必有道子大夫学
古人官明于治道蕴畜以待问久矣详著于萹 朕将
亲览
臣对臣闻有家法有天下法人臣以家法为一家之法
人君以家法为天下之法人君之与人臣虽名分不同
而法有小大之异至于能世守其法者则皆曰权而巳
人臣能执一家之权守一家之法以示其子孙则必世
为名家人君能执天下之权守其家法以为天下法贻
厥子孙而施诸罔极则必世为有道之国盖法者治家
治天下之大具而权者又持法之要术也今 陛下亲
卷一 第 2a 页
屈 至尊廷集多士 访治道子清问之中首以监于
先王成宪恪守 祖宗之法为言是则 陛下欲守家
法以为天下法者固巳得之矣臣获以一介草茅与子
大夫之列仰承 圣诏其敢不展尽底蕴茂明 大对
以为 陛下遵 祖宗守成法之献邪(臣)之所欲言者
无他焉亦曰榄权而巳尝谓君者天也天之所以为天
者以其聪明刚健司庆赏刑威之权而不昧也君之所
以为君者以其能宪天聪明体天刚健司庆赏刑威之
权而不下移也天执天之权而为天君执君之权而为
君故天与君同称大于城中而君之名号必以天配以
天道而王天下也则谓之天王以天德而子兆民也则
卷一 第 2b 页
谓之天子居九五正中之位则谓之天位享万寿无疆
之禄则谓之天禄五服五章者谓之天命五刑五用者
谓之天讨就之如日者谓之天表畏之如神者谓之天
威居曰天阙器曰天仗法曰天宪诏曰天语天之大不
可以有加君之大亦不可以有加者以其咸能司域中
之权而巳矣恭惟 陛下蕴聪明之德体刚健之资躬
亲听断动法 祖宗一诏令之下而万民莫不鼓舞者
如天之雷风一德泽之布而万民莫不涵泳者如天之
雨露开众正之路社群枉之门而万民莫不悦服者如
天之清明为政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万民莫不拭目
以观者如天之运行而不息巍巍乎荡荡乎固不可以
卷一 第 3a 页
有加矣而(臣)犹以法天揽权为言者盖 陛下之德虽
不可以有加而臣子之心每以有加亡巳而望 陛下
(臣)所以昧死尽言而不知讳也(臣)伏读 圣策首以
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
为言次及于祖宗立经陈纪 列圣相授之道又次以
今日奉行而不能无四者之弊为问(臣)有以见陛下知
致治之道在乎守成宪遵 祖宗欲革今日之弊也(臣)
切谓 陛下能揽福威之权率自巳出则成宪有不难
守 祖宗有不难法时弊有不难革天下有不难治凡
所以策(臣)者皆不足为 陛下忧矣不然 陛下虽勤
勤问之(臣)虽譊譊诵之无益也(臣)观自古善言治之人
卷一 第 3b 页
未尝不以揽权为先自古善致治之君亦未尝不以揽
权为先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
威玉食者箕子告武王之言也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至于无道则自诸侯大夫出者孔子垂戒后世
之言也谓庆赏刑威曰君君能制命为义者左氏记时
人之言也谓堂陛不可以相陵首足不可以相反者贾
谊告文帝之言也此(臣)所谓善言治之人未尝不以揽
权为先也三皇官天下者揽福威之权以官之也五帝
家天下者揽福威之权以家之也三王计安天下而历
年长且久者揽福威之权以安之也汉宣帝善法祖宗
之君也然其所以能守祖宗之法致中兴之业者无他
卷一 第 4a 页
焉以其能革霍光专政之弊躬揽福威之权而已观其
总核名实信赏必罚斋居决事听断惟精而神爵五凤
之治号为吏称民安功光祖宗业垂后裔者盖本乎此
也光武亦善法祖宗之君也然其所以能守祖宗之法
建中兴之功者无他焉以其能鉴西京不竞之祸躬揽
福威之权而已观其总揽权纲明慎政体退功臣而进
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建武之政号为止戈之武系隆
我汉同符高祖者盖本乎此也唐明皇善法祖宗之君
也然其所以能守祖宗之法致开元之治者以其能革
前朝权戚干政之弊躬揽福威之权而巳初明皇锐于
求治姚崇设十事以要说之其大槩则劝其揽权也帝
卷一 第 4b 页
自谓能行由是励精为治责成于下而权归于上矣宪
宗亦善法祖宗之君也然其所以能守祖宗之法致元
和之治者以其能惩前日沾沾小人窃柄之弊躬揽福
威之权而巳初宪宗锐于致治杜黄裳惧不得其要劝
其操执纲领要得其大者帝嘉纳之由是励精为治纪
律设张赫然号中兴矣此(臣)所谓自古善致治之君未
尝不以揽权为先也 陛下惩前日权臣专政之久收
还福威之柄运独化于陶钧裁万机于独断天下翕然
称 陛下为英主凛凛乎汉宣帝光武唐明皇宪宗之
上矣而(臣)尤劝 陛下揽权者非欲 陛下衡石程书
如秦皇帝而谓之揽权也又非欲 陛下传餐听政如
卷一 第 5a 页
隋文帝而谓之揽权也又非欲其强明自任亲治细事
不任宰相如唐德宗而谓之揽权也又非欲其精于吏
事以察为明无复仁恩如唐宣宗而谓之揽权也盖欲
陛下惩其所既往戒其所未然操持把握不可一日而
少纵之使福威之柄一出于上不至于下移而巳臣切
谓陛下欲守祖宗之法莫若躬揽福威之权欲揽福
威之权又莫若行 陛下平日之所学五经泛言治道
而春秋者人主揽权之书也 陛下圣学高明缉熙不
倦万机之睱䔍好此书固尝 亲洒宸翰以书经传刋
之琬琰以诏学者矣迩者又命儒学近臣于经筵讲读
之是则夫子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之书固已默得于
卷一 第 5b 页
圣心之妙至于其间可谓揽权之法者臣请为 陛下
诵之春秋书王曰天下者所以为人君法天揽权之法
有书王不书天者所以为人君不能法天揽权之戒书
朝书会者欲朝会之权必出于天子也书侵书代者欲
征伐之权必出于天子也书僣礼乱乐者欲其收礼乐
之权也书僣赏滥罚者欲其收赏罚之权也权在诸侯
则讥之如践土之盟之类是也权在大夫则刺之如鸡
泽之盟之类是也先王人而后诸侯者欲权在王人也
内中国而外夷狄者欲权在中国也书盗一字者所以
戒小人之窃权也书阍一字者折以防刑人之弄权也
凡一字之褒重于华衮者皆所以劝人君揽权以作福
卷一 第 6a 页
凡一字之贬重于斧钺者皆所以劝人君揽权以作威
(臣)愿 陛下尊圣人之经行圣人之言以是正天下之
名分以是定天下之邪正以是成天下之事业则何患
乎不能监先王之宪遵 祖宗之法革今日之弊邪(臣)
伏读 圣策曰仰惟 祖宗以来立经陈纪百度著明
细大毕举皆 列圣相授之模为万世不刋之典 朕
缵绍丕图恪守洪业凡一号令一施为靡不稽诸故实
惟 祖宗成法是宪是若(臣)有以见 陛下谦恭仰畏
不以聪明自居必欲行 祖宗之法以致中兴之治也
(臣)以谓 陛下欲法 祖宗以致治又不可不法春秋
以揽权(臣)谨按春秋有变古则机之之书有存古则幸
卷一 第 6b 页
之之书有复古则善之之书经书初献六羽者讥隐公
不能守祖宗之法而轻变先王之乐也书初税亩者讥
宣公不能守祖宗之法而轻变成周之彻也此所谓变
古则讥之者也书犹三望者讥僖公不郊而幸其犹三
望书犹朝于庙者讥文公不告朔而幸其犹朝于庙此
所谓存古则幸之者也襄公十一年书作三军者讥其
变古也昭公五年书舍中军者善其复古也此所谓复
古则善之者也书曰无作聪明乱旧章诗曰不愆不忘
率由旧章汉惠帝用曹参守萧何之法而海内晏然武
王用张汤取高皇帝之法纷更之而盗贼半天下守祖
宗之法者其治如此变祖宗之法者其乱如彼为人主
卷一 第 7a 页
者其可自坏其家法耶我太祖 太宗肇造我 宋之
家法者也 真宗 仁宗至于 列圣守我 宋之家
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
家法者也在 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准在仁宗
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
我 宋之家法者也侧闻庆历中 仁宗出御书十三
轴凡三十五事其一曰遵 祖宗训二曰奉 真考
业三曰 祖宗艰难不敢有坠四曰 真宗爱民孝思
感噎故当时 君圣臣良持循法度四十二年之间治
效卓然者盖本乎此又闻熙宁中先正司马光于经筵
进讲至萧何曹参事谓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且言
卷一 第 7b 页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异日吕惠卿进讲立说以破之谓
法有一年一变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
变者巡守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䡖世
重是也光随而折之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非变也诸
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新国
用䡖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谓世䡖世重非变
法也观二臣之言亦足以见其人之邪正矣 陛下自
即位以来固未尝不遵守祖宗成法比年有出于一
时申请权宜而行者致与成法或相抵梧迩者陛下
面谕群臣谓国家政事并宜遵守祖宗今又发于
清问以求致治之效臣有以见 陛下得持盈守成之
卷一 第 8a 页
道真 仁宗之用心矣然(臣)复以揽权为言者盖春秋
讥时王失揽权之道故诸侯遂有变法之弊今 陛下
欲守 祖宗之法宜用春秋赏罚之权以御之可也大
(臣)有清净如曹参者宜命之持循忠正如司马光者宜
俾之讨论变乱如张汤者则诛之异议如吕惠卿者则
斥之如是则 祖宗良法美意可以垂万世而无弊矣
尚何患乎天下之不治哉(臣)伏读 圣策曰画一之法
赏刑之具犹者也而奸弊未尽革(臣)有以见 陛下欲
行 祖宗之法在乎明赏刑以革弊也(臣)切谓欲奸弊
之尽革不可不法春秋以揽权盖春秋之法非孔子之
法也成周之法也故杜预曰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
卷一 第 8b 页
经有书赏者如锡命威公锡命文公锡命成公之类皆
所以讥时王之滥赏非周公之赏也有书刑者如杀其
大夫放其大夫杀其公子之类皆所以讥时君之滥刑
非周公之刑也时王失周公赏刑之法不能革当时之
奸弊故仲尼以笔削之权代之善劝而淫惧焉我
祖宗制赏刑之法载在有司画一之章昭然可睹创之
者如萧守之者如曹未尝有滥赏也而赏必当乎功未
尝有淫刑也而刑必当乎罪历世行之弊无不革者盖
以 圣祖神宗能揽权于上而群臣能奉行于下故也
故司马光自为諌官及为侍从尝以人君致治之道三
献之 仁宗又献之 英宗又献之 神宗而其二说
卷一 第 9a 页
则在乎信赏必罚也 三宗既用其言以致极治矣光
以清德雅望执政于元祐之初躬行其言以革时弊进
退群臣邪正之甚者十数人天下皆服其赏刑之当一
时之弊亦无不革者我 三宗真盛德之君而光亦可
谓救时贤相也效者 陛下躬亲万机一新时政斥逐
奸邪登用耆旧禁锢者释告讦者诛兹赏刑之至公而
革弊之甚大者也 圣策犹以奸弊未革为忧者岂今
日 朝廷犹有僣赏滥罚如春秋时乎(臣)不敢不陈其
大槩夫人主赏刑之大者莫若进退天下之人才今
陛下每进一人必出于 陛下素知其贤亲自识擢可
也不然则出于大臣侍从公心荐举可也不然则采于
卷一 第 9b 页
舆论而天下固人皆曰贤可也苟不出于三者而一旦
遽进之则议者必曰某人之进也出于某人阴为之地
也如是则一人之滥进有以损 陛下作福之权矣
陛下每退一人必出于 陛下灼如其罪 震怒而赐
谴可也不然则出于諌官御史公言论列可也不然则
得于佥言而天下国人皆曰有罪可也苟不出于三者
而一旦遽退之则议者必曰某人之退也出于某人阴
有以中之也如是一人之误退有以损 陛下作威之
权矣昔舜举十六相而天下税其赏之当去四凶人而
天下服其罚之公 陛下苟能以 祖宗制赏刑为法
以虞舜用赏刑为心执春秋赏刑之权以御之则何患
卷一 第 10a 页
乎奸弊之不革耶若夫有某劳进某秩以为赏犯某事
得某罪以为罚此特有司之职耳非人主福威之大者
(臣)不复为 陛下言之也(臣)伏读 圣策曰赋敛之制
经常之度犹昔也而财用未甚𥙿(臣)有以见 陛下欲
行 祖宗之法在乎𥙿财用以经邦也(臣)切谓欲财用
之有𥙿又不可不法春秋以揽权谨按春秋书臧孙辰
告籴于齐者讥庄公不莭国用一岁不熟而告急于外
也书初税亩者讥宣公不莭国用变成周什一之法至
于履亩而税也书作丘甲者讥成公不节国用至于以
丘而出甲也书用田赋者讥哀公不节国用至于用亩
而出军赋也春秋书告者不宜告书初者不宜初书作
卷一 第 10b 页
者不宜作书用者不宜用臣由是知春秋赋税之书为
人君节用𥙿财之训明矣昔孔子对齐景公之问政不
曰政在生财而曰政在节财有若对鲁哀公之问年饥
不告之以生财之术而告之以盍彻(臣)又知𥙿国之术
实在乎节用也侧闻 太祖皇帝有言曰我以四海之
富官殿悉以金银为饰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
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呜
呼大哉言乎真可为万世子孙保国之训也又闻 仁
宗圣性尤务俭约器用止于漆素衾褥止用黄絁嘉祐
间临轩策土出富民之要在节俭以为 御题时吕溱
赋曰国用既节民财乃丰 仁宗悦之擢为第一观
卷一 第 11a 页
仁宗取士命题之意又真可为万世子孙保国之训也
又闻熙宁初司马光王安石同对论及救灾节用事安
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也光曰善理财者
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
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
天地所生财货万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
泽夏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阴夺民利
其害甚于加赋此乃桑洪羊欺汉武帝之言太史公书
之以见武帝不明耳司马光之名言真可谓节用理财
之法聚敛毒民者之深戒也 陛下自和戎以来兵革
不用二十年矣是宜仓廪富实贯朽粟陈如成康文景
卷一 第 11b 页
时可也而 圣策乃以财用未𥙿为忧虽臣亦切疑之
岂 国家用度之际有所未节乎奢侈之风有所未革
乎不急之务无名之费尚繁乎今赋入不及 祖宗全
盛之日而用度不减 祖宗全盛之时三年郊祀之礼
所不可免者而臣下赏赐之费有可得而省也不得巳
之岁币所不可免者而使命往来之费可得而省也百
官之俸所不可免者而冗官可得而省也六军之养所
不可免者而冗兵可得而省也(臣)所谓用度之际有所未
节者如此之类不止乎此也 朝廷往尝屡有禁销金
之令矣而妇人以销金为衣服者今犹自若也又尝有
禁铺翠之令矣而妇人以翠羽为首饰者今犹自若也
卷一 第 12a 页
是岂法令之不可禁乎岂 宫中服浣濯之化衣不曳
地之风未形于外乎(臣)所谓奢侈之风有所未革者盖
在乎此也(臣)又闻之道路谓远夷外国有以无益之奇
玩易我有用之资财者池台苑囿车骑服御有未能无
所增益者中贵外戚便嬖使令倡优伶官之徒有未能
无非时赏赐者臣所谓不急之务无名之费尚繁者盖
在乎此也昔汉文帝躬行节俭以化民而海内至于富
(臣)愿 陛下揽权于上而革众弊以文帝及我 太
祖 仁宗恭俭为法以春秋所书为戒则何患乎财用
之不𥙿乎若夫自同于聚敛之臣献生财之术则(臣)
敢也(臣)伏读 圣策曰取士之科作成之法犹昔也而
卷一 第 12b 页
人才犹未盛臣有以见 陛下知致治之道在乎得士
而欲人才之盛如 祖宗时也(臣)切谓 陛下欲人才
之盛宜揽育才取士之权(臣)谨按春秋书作丘甲谷梁
因论古者有四民而以士民为首范宁释之曰士者治
道艺者也又按经书单伯送王姬谷梁曰单伯者我之
命大夫也范宁释之曰古者诸侯贡士于夫子大国三
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又按公羊春秋曰什一行而颂
声作何休因论及成周之时井田校室之制大学小学
之法养士取士之说为甚详又按经赦许止之罪谷梁
曰子生三月不免水火母之罪也羁贯成童不就师傅
父之罪也就师傅学问无方心志不通巳之罪也心志
卷一 第 13a 页
既通而名誉不彰朋友之罪也名誉既彰而有司不举
有司之罪也有司举之而王者不用王者之过也春秋
伤时王失育才取士之权而默寓其意于笔削之际公
羊谷梁范宁何休之徒从而发明之亦可谓有功于风
教矣我 祖宗以来取士于科举是古者诸侯贡士之
法也养士于太学是古者校庠序之法也又有制科以
待非常之士是有取于汉唐盛世之法也进士科成用
诗赋或用经义虽更变不同而未尝不得人也大学之
士或出于舍选或出于科举虽作成不同而亦未尝不
得人也二百年间名臣钜儒建勋立业背项相望莫不
由此涂出可谓盛矣 陛下往者虽在干戈日不暇给
卷一 第 13b 页
之中而亦未尝废俎豆之事自偃兵以来复兴大学以
养诸生其取士之科作成之法一遵 祖宗之旧恩甚
渥也而圣策犹以人才未甚盛为忧者(臣)辄献揽权之
说焉今取士之科作成之法虽曰犹昔而人才非昔者
由福威之权下移于前日故也夫法之至公者莫如取
士名器之至重者莫如科第往岁权臣子孙门客省闱
殿试类皆窃巍科而有司以 国家名器为媚权臣之
具而欲得人可乎 朝廷比因外台之言例行駮放士
论莫不称快(臣)愿 陛下常揽福威之权以御之严
诏有司谨取士之公法而无蹈往年之覆辙可也至所
谓作成者盖欲作成其器如鸢飞鱼跃涵养其平日之
卷一 第 14a 页
刚方而成就其异时之远大者耳非取其能絺章绘句
以媒青紫也自权臣以身障天下之言路而庠序之士
养䛕成风科举之文不敢以一言及时务欲士气之振
可乎臣闻嘉祐间 仁宗以制科取士时应 诏者数
人眉山苏辙之言最为切直考官以上无失德而辙妄
言欲黜之独司马光慨然主其事仁宗曰朕以直言
求士其可以直言弃之邪擢寘异等此 陛下取士之
家法也(臣)愿 陛下以 仁宗为法以前日权臣之事
为戒命庠序去谤讪之规科举革忌讳之禁有司取志
谠之论将见贤良方正茂才异等直言极諌之士济济
而出如 仁宗时矣尚何患人才之不盛乎臣伏读
卷一 第 14b 页
圣策曰黜陟之典训迪之方犹昔也而官师或未励臣
有以见 陛下知致治之道在乎得人而欲官师之励
如 祖宗时也(臣)切谓欲官师之励宜揽黜陟贤否之
权谨按春秋隐十一年书滕侯至威二年别书滕子范
宁曰前称侯今称子者尽时王所黜隐二年书纪子至
威二年则书纪侯范宁曰前称子今称侯者盖时王所
进臣切谓春秋时王不能黜陟诸侯是必夫子以赏罚
之权因其贤否而黜陟之也又按经书楚曰荆公羊曰
■者何州名也州不若国国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
名名不若字字不若子何休释之曰圣人因周有夺爵
之法故备七等之科以进退之(臣)是以知春秋实夫子
卷一 第 15a 页
黜陟之公法也故为臣而知春秋者则必为忠臣盖春
秋以责忠臣之至训迪天下之为人臣者也为子而知
春秋者则必为孝子盖春秋以责孝子之至训迪天下
之为人子者也我 国家任官之法上自公卿百执事
下至一郡一县之吏无非以公道黜陟之固无异虞舜
三载考绩之法也有学以教之于未仕之前有法以禁
之于筮仕之后无非以公道训迪之固无异乎成周训
迪厥官之方也故当时为官师者冈不勉励厥职坐庙
堂之上与 天子相可否者是宰相之励其职也立殿
陛之前与 天子争是非者是谏官之励其职也言及
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者是御史
卷一 第 15b 页
之励其职也百官励其职于朝守令励其职于郡县是
以 祖宗之世内外多任职之臣故其致治之效远出
汉唐之上今 陛下任贤使能以建中兴之治黜陟之
法训迪之方无非遵 祖宗之时而 圣策乃以官师
未励为忧者臣辄献揽权之说焉今黜陟之法训迪之
方虽曰犹昔而治效非昔者由福威之权下移于前日
故也夫法之至公者莫大乎黜陟而治乱之所系者莫
重乎官师曩者内外用事之臣多出乎权门之亲戚故
旧朋党文臣或非清流而滥居清要之职武臣或无军
功而滥居将帅之任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郡县之吏其
浊如泥是皆官曹澄清时可堪一笑者至于一言忤意
卷一 第 16a 页
虽无罪而亦斥睚眦之怨虽忠贤而必诛其一时黜陟
皆出乎喜怒爱憎之私无复有唐虞考绩李唐四善二
十七最之法求欲其尽瘁励职可乎若夫所谓训迪者
盖将以忠义训迪之使其忘身徇国而已非欲训迪其
巧进取善造请以事权势也当权门炙手可热之时搢
绅相率为佞之不暇孰有以忠义相训迪者乎至于今
日而官师犹未励者以其承积习之后而馀弊未革故
也 陛下必欲官师咸励厥职莫若大明黜陟于上而
以黜陟之次者付之宰相又其次者付之吏部又其次
者付之监司可也昔庆历中仁宗黜夏竦等用杜韩
范富以为执政以欧阳脩余靖王素蔡襄为諌官皆天
卷一 第 16b 页
下之望鲁人石介作 圣德颂以揄扬之此 陛下黜
陟之家法也臣愿 陛下以 仁宗为法以前日权臣
之事为戒执福威之大柄以为黜陟之法明忠孝之大
节以为训迪之方如是则尚何患乎官师之不励职如
祖宗时乎臣伏读 圣策谓奸弊未尽革财用未甚𥙿
人才尚未盛官师或未励其咎安在岂道虽久而不渝
法有时而或弊损益之宜有不可已邪抑推而行之者
非其人邪 朕欲参稽典策之训讲明推行之要俾
祖宗致治之效复见于今其必有道(臣)仰见 陛下愿
治之切思慕 祖宗之深欲聿追其 盛德大业者可
谓勤且至矣然臣已陈揽权之说于前且以春秋为献
卷一 第 17a 页
抑尝闻先儒曾参有言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
知则光大矣春秋之学陛下既巳深得之复能尊其
所闻行其所知 揽福威之权以守 祖宗之家法则
赏刑当而天下悦矣奸弊不患乎不革节俭行而天下
化矣财用不患乎不𥙿取士公而贤能出矣人才不患
乎不盛黜陟明而邪正分矣官师不患乎不励 祖宗
致治之效又何患乎不复见于今邪若夫所谓道虽久
而不渝法有时而或弊损益之宜有不可已者(臣)按先
儒释春秋有变周之文从周之质之说又有商变夏周
变商春秋变周之说(臣)以谓春秋未尝变周也特因时
而救弊耳又尝闻董仲舒之言曰先王之道必有偏而
卷一 第 17b 页
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救其偏者所以补其弊而
巳矣我 祖宗之法譬犹大厦弊则修之不可更造苟
不知遵守而轻务改更臣恐风雨之不芘也损益之宜
有不可已者(臣)愿以仲舒补弊之说为献可乎若夫所
谓推而行之有非其人者(臣)按春秋书乃一字如公子
遂如齐至黄乃复之类谷梁释之曰乃者亡乎人之辞
也盖言任用不得其人耳又尝闻荀卿之言曰有治人
无治法夏商周之法非不善也苟得其人监于成宪常
如传说之言遵先王之法常如孟子之言率由旧章常
如诗人之言则夏商周虽至今存可也汉唐之法亦非不
善也苟得其人常如曹参之守法宋景之守文魏相李
卷一 第 18a 页
绛之奉行故事则汉唐虽至今存可也 祖宗之法非
不甚善也苟得其人常如司马光之徒持守成之论则
垂之万世与天地并久可也 陛下既知前日推而行
之非其人矣则今日又不可不慎择焉臣愿以荀卿有
治人之言为献可若夫参稽典策之训则有 历朝
之国文在焉祖宗之宝训政要在焉有司之成法在焉
朝廷之故事在焉 陛下宜诏执政与百执事之人
参稽而奉行之可也若夫讲明推行之要则无若手揽
权 陛下提纲振领而以万目之繁付之臣下可也
陛下终策臣曰子大夫学古入官明于治道蕴畜以待
问久矣详著于篇 朕得亲览此 陛下导臣使言
卷一 第 18b 页
臣不敢不尽言也臣闻人主开求言之路必将有听言
之实人臣遇得言之秋不可无献言之诚盖求言之路
不常开而得言之秋不易遇今陛下开求言之路而臣
遇得言之秋 陛下有听言之实臣其可无献言之诚
乎臣复有一言以为陛下献者欲陛下正身以为
揽权之本也按春秋书正者杜预谓欲其体元而居正
公羊又有君子大居正之说谓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
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者董仲舒之论正也谓人
君所行必正道所发必正言所居必正位所近必正人
者刘蕡之论正也臣观自古人君能正身以化下者莫
如周文王不能正身以化下者莫如汉武帝文王宅心
卷一 第 19a 页
于正道之中其勤劳则日𣅳不遑暇食不敢盘于游田
以庶邦万民惟正之供故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见于思齐之诗在位之臣皆节俭正直见于羔
羊之诗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彼其化又见于驺
虞之诗文王能自正其身而其下化之如此若夫武帝
则不然其所以自治其身与其下应之者皆不正也帝
好䛕也故公孙弘曲学以应之帝好刑也故张汤曲法
以应之帝好利也故孔仅桑弘羊以剥下益上应之帝
好兵也故卫青霍去病以拓土开彊应之帝好夸大也
故司马相如作封禅书以应之帝好神仙也故文成五
利之徒以左道应之武帝不能自正其身而其下应之
卷一 第 19b 页
如彼臣硕 陛下以文王为法以武帝为戒端厥心居
以为化本非正勿视非正非听非正勿言非正勿动其
用人也不必问其才不才而先察其正不正是果正人
也其进则为治之表其可以其才不足而不与之进乎
是果不正人也其进则为乱之机其可以其才有馀而
使之进乎其听言也必观其言之是与非斯可以见其
人之邪与正有逊志之言必将察之曰彼何为而投吾
之所好哉是必不正人之言也是言之有害于我者也
其可以其逊吾志而受之邪有𨒫耳之言必将察之曰
彼何为而犯吾之所恶哉是必正人之言也是言之有
益于我也其可以其𨒫吾耳而不受邪左右誉言日闻
卷一 第 20a 页
必察之曰是必不正人也是必阿大夫之类也是必善
结吾左右以求誉者也退之可矣左右毁言日闻必察
之曰是未必非正人也是必即墨大夫之类也是必不
善结吾左右以致毁者也进之可矣如是则一念虑无
非正心一云为无非正道左右前后侍御仆从冈匪正
人殆见四方万里风行草偃莫不一于正矣臣硕 陛
下以是为揽权之本而又任贤以为揽权之助广览兼
听以尽揽权之美权在 陛下之手则所求无不得所
欲皆如意虽社稷之大计天下之大事皆可以不动声
色而为之况区区四者之弊尚何足以轸 渊衷之念
哉臣闻 主圣臣直惟 陛下赦其狂愚不胜幸甚臣
卷一 第 20b 页
昧死(臣)谨对
御批任贤辉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
梅溪先生廷试策卷第一
卷一 第 1a 页
梅溪先生后集卷第一
  赋 教授建何横校正
   会稽风俗赋(并叙)门人周 世则
昔司马相如作上林赋设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
相答难子虚虚言也乌有先生者乌有是事也亡是公
者亡是人也故其词多夸而其事不实如卢橘黄柑之
类盖上林所无者犹庄生之寓言也余赋会稽虽文采
不足以拟相如之万一然事皆实录故设为子真无妄
先生有君答问之辞子真者诚言也无妄者不虚也有
君者有是事也以反相如之说焉
有客过越自称子真介于无妄先生贽见于有君谒入
卷一 第 1b 页
乃膝而前曰闻有君之名雅矣今幸际颜色聆话言仆
辄有请君其听焉君世家于越以风流自命业傅缃素
才播歌咏越之山川人物古今风俗载在君腹愿闻其
略可虖有君乃敛衽肃㝐谢曰唯唯客姑坐焉吾以语
尔越于九域分曰扬州(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东南曰/扬州山日会稽啚经大都督府)
(越州禹贡/扬州之域)仰瞻天文度当斗牛(汉书地理志吴地斗分/壄晋书天文志自斗十)
(三度至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分曰扬州而会/稽入斗一度白乐天诗云牛斗尺垂象台明地展啚)
在辰为丑自夏而侯(史记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夏/少康之庶子也封为会稽以奉禹)
(祀啚经封少子无/馀于越是为越侯)郡于秦汉(秦始皇灭荆置会稽郡汉/以其地属吴国景帝诛吴)
(王复为/会稽郡)霸于春秋(春秋哀公十三年于越入吴史记勾/践巳平吴兵横行于江淮号称霸王)
州于隋而使于唐(隋大业中改为越州唐乾元中/置浙江东道节度观察等使)公有
卷一 第 2a 页
素而王有镠(隋杨素封越国公唐末钱/镠平董昌封吴越国王)因种山而中宅
(啚经种山一名重山即今卧龙山也吴越春秋越王/文种于国之西山一年伍子胥自海上穿山胁时去种)
(去与之俱游于海/今西山低处是也)廓蠡成而外州(吴越春秋勾践自吴/还范蠡筑小城周干)
(一百二十二步一员三方西北立为龙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陵门四达以象八风外郭)
(筑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吴也啚经/会稽治山阴以来此城即为郡城)龙楼翼而屹峙石窦
伏而巽流法大门兮坠户惟昆崙兮是侔(吴越春秋范/蠡日臣之丛)
(城也其应天矣/昆崙之象存焉)实东南之大府号实天下之无仇
(天下本/无仇)其山则郁郁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嵂崒崥
崹若骞若奔若阖若开或凸或凹或阜或𠂤或断而联
或昂而低虎卧龟蹲龙盘雁徊舒为屏障峙为楼台崦
映江湖明灭云霓八山中藏(府城之内有八山种山龟/山蕺山大珠山鲍郎山彭)
卷一 第 2b 页
(山白马山蛾眉山今所存者惟四山耳鲍/郎彭山白马蛾眉俱已湮灭仅存其名)千里周回彭
鲍名存(图经彭山在会稽县北四里典录云彭祖所隐/居之城鲍郎山一名阳堂山在今大能仁寺之)
(前郡国志云/山有鲍郎祠)蛾马迹迷(蛾眉山不见于图经父老云在/府桥之东轩亭之西形如蛾眉)
(白马山在会/稽县北五里)钜者南镇是为会稽(史记禹会诸侯江南/计力命日会稽会稽)
(者会稽也皇览曰会稽山本名苗山唐开元/十年封四镇为公故会稽山为南镇永兴公)洞曰阳明
群仙所栖(龟山白玉上经曰会稽山周回一百二十/里名阳明洞天皆仙圣天人都会之所)
伞如张(图经石伞山在会稽县东/南十五里玉笥侧状如伞)石帆如扬(石帆山在/会稽县东)
(十五里夏侯曾先地理志云射的山北有石壁高数十/丈中央少纡状如张帆又有文石状如鹞人亦谓之石)
(鹞/山)石篑如藏(舆地志云宛委山上有石篑/璧立干云升者累梯而至)石鹞如翔石
壁匪泥(并见石/帆注)石瓮匪携(巨石三在照湖东状如酒/瓮时人谓之秦皇酒瓮)
炉自烟(会稽一峰状如香炉人谓/之香炉峰一名覆釜山)天柱可梯(吴越春秋/九山东南)
卷一 第 3a 页
(天柱号日宛委图经/望泰山一名天柱山)韫玉有笥(图经玉笥山在会稽县/东南十五里出美玉其)
(形如笥因以为/名一名茅岘)降仙有台(皇览云宛委山上有一巨石/吃然如元台尝有神仙降其)
(上号降仙台苗龙/先生于此台上升)禹穴窅而叵探(史记司马迁登会稽/探禹穴唐郑鲂有禹)
(穴/碑)葛岩蜚而自来(龙瑞啚经禹穴北有石岩高丈馀南/面侧平如削真诰云此石于赤乌二)
(年天降从安悉国飞来上有索㾗二条名为飞来石/晋葛仙公曾筑坛炼丹后人名葛仙岩炼丹井)
堂礼凶之的(孔瞱会稽记云射的山半有石室乃仙人/射堂东峰有射的遥望山壁有白点如射)
(侯士人常以古榖贵贱故语云/射的白米斛百射壁元米斛干)宛委日月之圭(遁甲开/山图云)
(禹开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长一尺二寸)应天上之玉衡(舆地志云会/稽山一名衡)
(山吴越春秋禹闻黄帝藏书于此乃东巡登衡岭龙瑞/啚经注云谓天文盖度中权衡星名非南岳之衡岭)
直海中之蓬莱(旧志蓬莱山正偶会稽沈绅蓬/莱阁诗云三山对峙海中央)至若嵊
山岿其东(啚经嵊山在剡县东三十四里唐武/德四年置嵊山因山为名今日嵊县)涂山屹
卷一 第 3b 页
其西(涂山在山阴西北四十五里旧啚经云禹会诸侯/之所应邵云涂山在永兴北按永兴即萧山也杜)
(预注左传云在淮南/寿春亦未详在何所)阜至繇蜀(蜀阜山在山阴县北三/十五里旧经桉地志云)
(昔自蜀飞来带见妇二十馀人随山而至善织美锦自/云家在西蜀今忽至此又云勾践将伐吴置妇女于山)
(上以邀军士/后诋为阜)龟来自齐(龟山在山阴县东八十步下有/东武里或谓之怪山吴越春秋)
(范蠡筑城既成怪山自生琅玕东武海中山屯一夕自/来故名怪山越绝书云勾践游台也东南司马门所以)
(灼龟又仰望天气观天怪也/云远望似龟形/或名龟山)小梅山乃隐吏之窟(梅山/一名)
(巫山在府城北一十八里梅子真所/隐之地也其西则有梅市里梅福里)纻罗盖西子之闺
(舆地志云诸暨县罗山西施郑且所居/有方石云是西施晒纱处今名纻罗山)五泄争奇于雁
(掇英集五泄瀑布也在诸暨西四十里有两山夹溪/造云壁立高二百丈广数十丈水泻五莭故曰五泄)
(山多奇峰或/比之雁荡云)四明竞秀于天台(啚经四明山在馀姚县/孙绰天台赋云涉海则)
(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五云中令之故居(晋义熙三年中书/令王献之居是山)
卷一 第 4a 页
(有五色祥云见安/帝诏建云门寺)十峰昙翼之招提(法华山在会稽县/南四十里晋僧昙)
(翼栖此诵法华经因置寺焉其山/十峰其水双涧今天衣寺是也)故越为之首兮剡为
之面兮沃洲天姥眉兮目兮(白乐天沃洲山记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
(天姥为眉目二/山今属新昌县)金庭桐柏仙子宅兮(金庭观在剡县东/王子晋学道登仙)
(之所真诰日南岳真人云越有桐柏/之金庭养真之福地申仙之灵嘘也)南明嵌崆宝相涌
(新昌南明山有宝相寺梁建/安王造石佛一躯高一百尺)南岩嵯峨海迹古兮(南/岩)
(在新昌县西南唐李绅龙官/寺碑云南岩海迹高下犹存)陟秦望而望秦兮(史记秦/始皇二)
(十七年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丘石刻颂啚经秦望/山在会稽南四十里又有望秦山始皇登山郡臣于此)
(以望/秦中)登洛思兮而思洛兮(洛思山在萧山县东舆志云/永兴县有洛思山下人未隽)
(来会稽三年不得反乃登/山北顾而叹因以为名)采葛食蕺敬吊前王兮(蕺山/在府)
(治东北三里赵璘直碑云蕺蔬类昔越王所嗜常采于/此遂用名之在晋为王逸少别止尚晋故池与祠堂葛)
卷一 第 4b 页
(山在会稽县东一十里吴越春秋云/勾践使女纤布以献吴王采葛是山)脩竹茂林缅想陈
迹兮(舆地志云山阴县西有兰亭王羲之序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脩竹又云俛仰之间以为陈迹)
连山如珠秦皇之所驱兮(连山在萧山县西夏侯曾先/志云连山长冈九里西北至)
(定山秦始皇𣣔置石桥渡浙江今尚府石/柱数十列于江祭世传始皇躯山塞海)擪山如玦亚
文之所割兮(擪乌山在萧山县南东方朔神异志云/山是亚父割断萧山南岭将擪断乌江)
北干隐兮明月在(此干山在萧山县北孔灵符地志云/许询家于此山之阳询诗云萧条比)
(干园刘真长叹曰清/风明月恨无元度)东山卧兮白云迷(东山在上虞县/西北三十里谢)
(安石高卧之处李白亿/东山诗云白云他自散)少微寂兮幽鸟怨(少微山在会/稽五云门外)
(十里戢方员外郎齐唐墓表云公退居湖山/曰少微依山有亭榭独以书史音乐自适)太白空兮
壄猿啼(太白山在剡/先地志云峻)(西六十里与少白山连夏侯曾/于天岩崔嵬赵广信鍊丹登仙)
(之处上有/白猿赤貜)其水则浩淼泓澄散漫萦迂涨焉而天风
卷一 第 5a 页
焉而波净焉如练莹焉如磨溢而为江潴而为湖为沼
为沚为潢为污汇为陂泽疏为沟渠𥧲而田畴淤而泥
涂生我稻梁溉我果蔬集有凫雁戏有龟鱼实有菱芡
香有芙蕖鹘舟如击(晋安海物异名记越人水/战凌波赴敌则有鹘舟名)马楫如
(吴越春秋越人以/舡为车以楫为马)船龙夭矫桥兽睢盱(白乐天诗船/头龙夭矫桥)
(脚兽/睢盱)堰限江河津通漕输航瓯舶闽浮鄞达吴浪桨风
帆千艘万舻大武挽繂五丁噪謼榜人奏功千里须臾
境绝利慱莫如鉴湖有八百里之回环灌九千顷之膏
(啚经后汉马臻字叔荐山阳人为太守创立鉴湖在/会稽山阴二界筑塘蓄水水高田丈馀田又高海丈)
(馀若水少则泄湖溉田如水多则开湖泄田中水人海/所以无凶年其塘堤周回三百十里溉田九千馀顷一)
(说鉴湖八百里盖揔言之钱/昭度诗云越国荷花八百里)浮贺监之家(唐书贺知章/以秘书监请)
卷一 第 5b 页
(为道士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赐鉴湖剡州一曲)𥧲允常之都(史记少康扁子/封于会稽后二)
(十馀世至于允常吴越春/秋云越之兴霸自允常始)人在鉴中舟行画啚(舆地志/南湖萦)
(带郊廓款属峰岫白水翠岩互相耿发若鉴/若啚王逸少云从山阴上路行如在鉴中斿)五月清凉
人间所无(杜甫诗鉴/湖五月凉)有菱歌兮声峭(谢灵运诗菱歌调/易急王翰诗不知)
(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有莲女兮貌都(西施采莲于若邪/溪李白有采莲曲)日出
兮湮销渔郎兮啸嘑东泛曹江哀彼孝娥(曹娥江在会/稽东四十里)
(蛾上虞人父溺死不得尸娥年十四沿江/恸哭昼夜不绝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西观惊涛吊
夫子胥(浙江在萧山县西十三里史记吴王杀伍子胥/取其尸盛以䲭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
(祠于江上/命曰胥山)槩浦思夫槩之封(槩浦在诸暨县北吴阖闾/弟之子夫槩所封之地因)
(以为/名)翁洲访偃王之庐(翁州属会稽郡国志云/徐偃王皆居于翁州)箪醪投
弓沼吴国(箪醪在会稽南三里勾践投醪醪/之所左传伍子胥曰吴其沼乎)扁舟去兮
卷一 第 6a 页
变陶朱(史记范蠡事越既灭吴乃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止于陶天下称陶朱公)鼓樵风兮
游若邪(若邪溪在会稽县东南后汉郑洪字巨君山阴/人孔灵符会稽记云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
(为仙人取箭郑洪尝采薪得一遗箭项有人觅洪还之/问何所𣣔洪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
(朝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溪风至/今犹尔呼为郑公风亦名樵风)兴雪棹兮寻隐居(剡/溪)
(一名戴溪晋书云王子猷尝居山阴夜雪初霁四望皓/然忽忆戴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
(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子猷曰乘/㒷而来㒷尽而反何必见戴)禊事脩兮觞兰渚(兰渚/即兰)
(亨也羲之序云会于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有清流激湍引为流觞曲水)陶泓沐兮池戒珠
(戒珠寺在蕺山本王羲之别/业有鹅池砚池题扇桥在马)了溪凿兮禹功毕(了溪在/剡县东)
(北源出了山越绝书云/禹疏了溪人方宅土)刑塘筑兮长人诛(刑塘在会稽/县北越绝记)
(大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防风后至禹万诛/之于塘贺循会稽记云防风氏其身三丈刑者不及乃)
(筑高塘临之/故曰刑塘)酌菲泉兮怀古(会稽山大禹寺/有泉名曰菲泉)饮清白兮
卷一 第 6b 页
自娱(卧龙山下州宅之西隅有清白堂/清白泉太守范文正公命名有记)其物则有鱼盐
之饶(沈立越州啚序濒海/居人以鱼盐为生)竹箭之美(尔雅东南之美者/则有会稽之竹箭)
山涵海蓄吂其有几贡入王室利周遐迩耕焉㠯火耨
焉㠯水(汉书地理志云江南地/广火耕水耨民食鱼稻)南风翼苗翠浪千里耙
稏一空玉粒如峙炊粳酿秫既甘且㞓檿枼之奇号为
第一(吴录太康地记并云诸暨境土诸山第一一檿桑/文采如传棋方正骈次有如画作可为屐韬上品)
(者一两至/数十万)龙精㒩㒩吐终满室(蚕书曰蚕为龙精荀卿/蚕赋云有物于此㒩㒩)
(兮其状屡/化如神)万草千华机轴中出绫纱缯縠雪积缣匹(啚/经)
(越贡花纱白编绫䡖交梭绫轻容生/榖吴绢卜样绫大花缓编大纱花罗)木则枫挺千丈(名/山)
(志云天姥山有/枫木千余丈)㮤封五夫(上虞有地名五夫始皇/封松木为五大夫之处)桐柏
合生(嵊县金庭观道经/云上有桐柏合生)檫棐异隅(舆地志云馀姚有太/平山四角各生一种)
卷一 第 7a 页
(木不杂他木一角纯檫/一角纯粹一角纯棐)文梓楩楠(吴越春秋吴王好起/宫室越王使工八山)
(伐木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阳为文梓阴为楩抽以献吴王)擽柞槠榆(郡国志若邪/溪有栎木谢)
(客儿惠连作诗联句刻于其上上虞有历山山下多柏/木吴越名祚为历故曰历诸暨有槠山剡有榆木山)
连理之柯(诸暨有木连院因/有连理木故得名)合抱之株乃斧乃斤㠯舆
㠯庐乃有萧山陆吉(东坡黄甘陆吉/传吉隐萧山)诸暨三如(啚经诸/暨出三)
(如谓如锦之桑如/拳之栗如丝之苧)胡楠成林贺瓜满区(尔雅梅桶任昉/𫐠异记中有王)
(氏橘园胡氏梅山贺/氏瓜丘陵家白莲)枣实全赤擒腮半朱火榧壳玉樱
桃荐珠鸭脚含黄鸡头去卢百益七绝之奇(尔雅树木/瓜埤雅梨)
(百损一益楙百益一损隐居云山阴兰亭尤多木瓜人/以为良果酉阳杂俎材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
(四无蛊五霜叶可爱/六嘉实七落叶肥火)双头四角之殊(越多双头莲埤雅/去俗言菱芟而不)
(分别惟武陵记云四角/三角曰芟两角曰菱)蔗有昆崙之号(本草注甘蔗有/两种赤色名昆)
卷一 第 7b 页
(崙䉀白色名萩蔗/赤蔗出江东会稽)梅有官长之呼(越有扬梅二种绝佳/一日官长梅一日棱)
(梅)蔓生则马乳蘡薁土实则凫茈慈菰野蔌溪毛园蔬
木菌湘湖之莼箭里之荀(萧山湘湖出莼菜/会稽有美箭里)可荐可羞
采撷无尽鳞虫水族海生池养丁首丙尾皤腹缩项赤
鲩文鳢元𩺀黄𩺞(以上鱼名并载于啚经/越所有者余皆类此)䱷人骈集吕
钩以网羔金绘玉不数熊掌能言之骛善鸣之鹅(陆龟/蒙养)
(能言之鸡王羲/之爱善篇之鹅)输芒之蟹孕珠之蠃文身合氏之子(蛤/有)
(文故谓之文蛤元微之诗卿味尤/珍蛤舍氏子见东坡江瑶柱传)跛足从事之徒(元微/之诗)
(鳖解称/从事)街填巷委与土仝多异兽珍禽屑铜吐绶(铜牛/山在)
(会稽县夏侯光曾地志云肯有铜牛见于灵泛桥人遂/之奔入此山掘地视之悉铜有也啚经太白山有鸟尾)
(似鸡文来五色口吐缘/绶长数尺号吐绶鸟)猛虎负子(萧山有去虎山本名/虎子山有猛虎伤人)
卷一 第 8a 页
(景德四年六月晦日虎负一子而渡/浙江而去知县杜守一因改名焉)灵乌送𪅏(法华山/有双乌)
(䲸长则送出之故惟此乌在焉唐/万齐融守碑云双乌所以示北)凤栖鹿化(会稽有凤/林卿按吴)
(越春秋禹会诸侯于稽山因传国政凤凰栖于水百鸟/佃于泽华公凤林诗苗山会计啚书曰威凤曾栖璧玉)
(枝龙瑞啚经葛仙翁有桐木隐/几化为白鹿三足号为鹿迹山)鹤拾雁耨(孔灵符会稽/记云射的山)
(西南有白鹤为仙人取箭因号箭羽山上虞有雁田州/志云夏禹与诸侯虞乐于此化感鸟兽故其地雁为民)
(田春拔草根/秋除其穗)熊罴狸豹猴玃猿狖衔鸬吐(埤雅鶄/子衔母翅)
(鸬鹚吐/而生子)莺求鹑斗鸥浮鹬浴(禽经曰凫善没鸥好浮埤/雅鹬翡翠也衒其毛羽日)
(浴登阑洄/渊之间)鸦寒鳦瘦(越多寒鸦秦少游词寒鸦万点黄/岩叟词寒鸦如豆俱得其实鳦燕)
(也有二种有胡燕有/越燕胡燕肥越燕瘦)巧妇锥喙(埤雅鹪鹩性巧故俗呼/巧妇其喙尖利如锥巢)
(至精/密)春锄雪脰(尔雅鹭舂锄埤雅步唹浅/水好自低昂故曰舂锄)林栖水宿脩
尾长咮(禽经曰陆鸟曰栖水鸟曰宿又曰山禽之味多/短水禽之味多长山禽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
卷一 第 8b 页
(促)江湖为笼山林为囿㠯牡㠯牝㠯蜚㠯走甲第名园
奇葩异香牡丹如洛芍药如扬(欧阳公花品序牡丹西/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
(南出越州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扬州出千叶芍药)木兰载新(吴蜕镇东军监军/使院记云大厦之)
(前木兰特异越城之中称为一绝当前政不轨之际匆/焉凋零建彭城王之镇临也绿叶紫苞载新阳艳)
海榴怀芳(州宅旧有海㨨亭唐李绅诗怀芳/不作翻风艳列萼犹含汝露妍)菊山黄华
(啚经菊山在萧山县西山多甘菊/唐县令李萼尉丘丹目之曰菊山)兰亭国香(越绝书兰/亭在山阴)
(越王种/兰处)天衣杜鹃(天衣寺有杜鹃花最奇/每岁盛开观者竞集)东山蔷薇(李/白)
(诗不到东山久/蔷薇几度花)湖映香雪(越多梅花又馀姚有/梅澳湖以梅得名)鉴生水
(李白诗荷/花鉴里生)鸳梅并蒂(越有鸳鸯梅/双头千叶)仙桂丹枝(越有/丹桂)
华骋巧天女效奇桃李漫山臧获视之药物之产不知
其名白㭉丹参甘菊黄精吴萸越桃(山栀子一/名越桃)禹粮石
卷一 第 9a 页
(嵊县了山出禹馀粮诸/暨乌带山出紫石英)蓟训鬻之㠯疗疾(啚经古废/市在州南)
(舆地志曰昔蓟训/卖药于此市)彭祖服之而延龄(彭山在会稽县北/典录云彭祖隐居)
(之/城)秦皇求之而莫致(史记始皇令方士徐市等/八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葛仙饵
之而飞升(葛仙翁炼丹飞升/禹穴北有仙岩)日铸雪芽(日铸山在会稽/东南五十五里)
(欧冶铸釰之所览古集云会稽/日铸洪崖双并不在建腊之后)卧龙瑞草(卧龙山亦产/奇茗范文正)
(公清白堂记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张伯王云卧龙茶冠吴越)瀑岭称
(茶经云馀姚县茶生/瀑布岭者号仙茗)茗山斗好(啚经茗山在萧山/县西其上多奇茗)
渚争先建溪仝蚤碾尘飞王瓯涛翻皓生两腋之清风
兴飘飘于蓬岛剡藤番番𬋩城斑斑(越纸出于剡舒元/舆有悲古剡藤文)
(啚经越/出笔𬋩)冰敲嵊水(张伯玉诗敲冰呈巧手注/云越俗呼敲冰纸为巧手)竹剪顾园
(述异记越中/有顾家斑竹)制于蒙蔡之手游于羲猷之间友陈元与
卷一 第 9b 页
端紫仝文字于人寰至若龙謢金书(龙瑞啚经黄帝藏/金简玉字书于宛)
(安山禹探得之唐开元二年投金龙于禹穴/俄有一龙自穴出现于坛上赐号龙瑞宫)苔封石刻
(齐书志云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于名不知文字所在/宋升明本县名家儿袭祖行猎忽见石上有文凡三处)
(苔生其上字不可识刋苔去之有大石文立石文/小石文云云或云卫夫人碑堕此中因以为名)苗山
金玉(山海经会稽山上/多金玉下多珠石)邪堇铜锡(吴越春秋云欧治子/为越王铸剑破赤堇)
(之山而出锡涸若/邪之溪而出铜)黄帝之鉴(述异记世传黄帝铸/鉴于此故名鉴湖)神禹
之璧(纽㒷丁丑禹祠之前有/光见人即其处得圭璧)欧冶之釰(见邪堇/铜锡注)蔡邕之
(舆地志蔡邕避难于越宿千秋亭仰见/榱竹知有奇响因取以为笛遂为宝器)虞翻之床(啚/经)
(五官省相传有虞翻床翻为吴长/沙王所祀特设比床以表贤客)秦皇之石(舆地志秦/始皇刻石)
(前有方石广十丈云是始皇座两/边有方石八所云是丞相已下座)淳碑斯篆(汉邯郸淳/作曹娥碑)
(蔡邕题日黄绢糿妇外孙齑白/参望山有始皇颂德碑李斯篆)江笔肃墨(府治之北有/笔飞巷江奄)
卷一 第 10a 页
(梦笔之所也汉王肃随父在郡东斋夜有女子从地中/出与肃语将晓辞别赠墨二员时肃方注周易多有凝)
(滞旦用此墨/觉才思开敏)雷鼓铜漏(汉书王尊传母持布鼓于雷门/注云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
(声闻洛阳会稽黄阁故有铜漏占制甚精王/羲之书陆机漏赋镌刻于上历代以为宝)梅梁窆石
(越绝书少康立禹祠于陵所梁时修庙支一梁木夕有/风雨漂一水至乃梅梁也今存窆石在禹陵之前旧经)
(云禹葬会稽取此石为窆秦少游诗云/一代衣冠埋窆石千年风雨锁梅梁)罍金履铁(晋太/康中)
(上虞县于道观升中获金罍故县以金罍名驿郡国志/云涂山有石船长一丈云禹所乘来宋元嘉中于舡侧)
(掘得铁履一双梁/初又得青玉印)罂铜印玉(晋太元年中谢輶为郡守/掘郡𠫇枉下深八尺得古)
(铜罂可容数斗封题作越王字文甚分明是今隶书馀/不可识輶以为范蠡厌胜之术遂埋之今不识处玉印)
(见玉/注)胎草蹄石(啚经猎士陈惠度于剡山射孕鹿既伤/产下一子以舌舐子身乾而后鹿母乃)
(死思度弃弓矢为僧鹿死之处生草号鹿胎草诸/暨有马蹄石传云始皇东巡马蹄践此其迹存焉)黄竹
神木(萧山黄竹山越绝记云范蠡遗鞭于此生笋为/林竹色皆黄状如刀割神水见文梓楩楠𣳇)
卷一 第 10b 页
黄汉簟(西京杂记会稽贡/竹簟号流黄簟)錞于周乐(会稽记涂山庙中/有周时乐器名錞)
(于)活人之草(郡国志云会稽横山有草/茎赤叶青人死覆之更活)止痛之木(啚经/郡王)
(官廨两杉梁相传勾践听事之旧梁历代虽远材质/不异俗谤云十年之木能止心痛有削服者多愈)
敷荣而华含戚(石氏宗谱新昌石仿墓前有柘木生而/内向覆坟如盖然守墓者言每有登科)
(者则柘有枝持生一枝一人或二三枝则二三人云会/稽览古集四明山有双石如笋高数尺野花丛生其顶)
(杜鹃鸣时烂若霞锦/国朝祖宗遏密皆三年不荣职/方齐唐尝为之赞华镇诗云鼎湖龙去苍髯断三载丛)
(花不/记春)天雨钱而山储粟(剡有禅房寺旧经云齐安南捋/军黄僧成有德政感天雨钱数)
(亿万遂舍造寺号钱房院梁天监中改禅房寺储山/在会稽东南有粟山周处风俗记舜时供储在此)
希世之奇迹盖欲言而不足其人则见于吴越春秋会
稽典录图经地志历代东牍大书特书班班满目孝者
悌者忠者义者廉者逊者智者健者优于文词者长于
卷一 第 11a 页
吏事者擢秀科目之荣者策名卿相之贵者杀身㠯成
仁者隐居以求志者埋光屠钓之微者晦迹佛老之异
者虞翻之言有所不能尽朱育之对有所不能既(会/典录)
(云孙亮时山阴朱育少好奇字仕郡门下书佐太守濮/阳兴正旦宴见掾吏问昔王景兴问士于虞仲翔而未)
(睹仲翔对也书佐宁识之/手育对云云府君称善)予亦焉能缕数之哉姑摘其
尤之一二前则种蠡计𥓋号贤大夫(按吴越春秋越王/有八臣四友文种)
(范蠡计/砚最显)后则严助买臣直承明庐(汉书严助朱买臣皆/会稽吴人武帝时俱)
(为持中后皆/为会稽守)孝悌则张万和之父子(唐张万和诸暨人/遭父母丧兄弟庐)
(墓二十馀年万/和终予亦庐墓)韩灵敏之弟昆(齐韩灵敏剡人早孤与/兄灵珍并有至性母亡)
(无以菅凶共种瓜半/亩朝暮生遂办葬事)邓斯祁樊自杀以代皋(朱育对曰/处士邓卢)
(叙弟犯公宪自杀乞代吴宁斯敦/山阴祁庚上虞樊正咸代父死罪)董黯朱魏报雠而名
卷一 第 11b 页
(虞翻对曰句章董黯尽心色餋丧致其哀怨亲之辱/白日报雠海内名闻又魏朱恭明永兴人父为乌伤)
(长陈硕所杀恭明志在报雠未间硕病亡刺杀其子遂/夺魏后汉魏少英上虞人兄为乡人所杀少英报雠讫)
(遂亡/命)或湿衣以障火(丁兴会稽人家近荒野野火沿烧/兴母老病乃温衣覆母以身障火)
(身死/母存)或泣血以戢焚(许伯会萧山人遭母丧结庐墓侧/野火将及坟所乃悲号恸哭天忽)
(降雨大/则随灭)或衔哀而庐墓(山阴钟离表剡郑僧保诸暨张/万和萧山许伯会戴恭皆以庐)
(墓著/名)或负土以成坟(诸暨张孝和申屠氏女萧山/郭世道许伯会并负土成坟)或以
行而名里(剡王知元父丧哀毁卒高宗改为孝义里诸/暨贾思会母亡以至孝闻有司奏改其里为)
(孝义里永兴郭世道负土成坟袁/愉表其行敕改所/里为孝行里)或以义而旌门(山阴/严世)
(期好施慕善有司奏榜其门曰义行剡公孙达居丧事/母名闻郡县诏表门闾萧山俞仅一门四代兄弟十五)
(人老幼八十馀口为乡里所称观/察使孟蕳书干图经以励风俗)懿矣三女(齐书会稽/陆氏有三)
(女无男祖父母年八九十相继/卒三女自营坟葬为庵舍墓侧)贤哉二娥(曹娥见曹江/注国史朱娥)
卷一 第 12a 页
(上虞朱四女也母亡餋于相媪娥十岁里中朱颜与媪/竞持刀𣣔投媪一家惊溃独娥号呼而前拥蔽媪手挽)
(颜刀曰宁杀我母杀媪也媪脱娥死事闻赐其家粟/帛其后会稽令董偕为娥立像于曹娥庙四时配享)
子之孝凛然可多节义则黄公居四皓之列(虞翻对曰/鄞大里黄)
(公㓗巳暴秦之世高祖即祚不/能一致惠帝恭逊出则济难)魏少英参八隽之俦(少/英)
(见后汉党锢传虞翻曰少英遭此屯/蹇忘家忧国列在八隽为世英彦)蒙难卫主则有若
丁潭(晋丁潭字世康山阴人蓟峻乱成/帝蒙尘于石头潭随从不离帝侧)委身授命则有
若王脩(虞翻曰句章王脩委/身授命垂声来世)虞喜躬岁寒之操(晋虞喜/字仲宁)
(馀姚人太康中诏曰喜/㓗静其操岁寒不移)孔愉洪止足之谋(晋孔愉字敬/康山阴人史)
(赞曰愉洪止足之/分有廉逊之风)或一门死三世之义(虞翻曰决曹掾/上虞孟英三世)
(死/义)或一邑萃三康之㳅(山阴孔愉敬康张茂伟康丁潭/世康齐唐时人号会稽三康)
至若㮤杨柳朱永宁瞿素妇节峥嵘蹈死不顾(朱育对/其女则)
卷一 第 12b 页
(松杨柳朱永宁瞿素或一醮守节/丧身不顾或遭寇劫贼死不亏行)卓行则郑洪韩说钟
离意朱隽戴就举于孝廉(后汉郑洪韩说钟离意皆山/阴人米隽戴就昔上虞人并)
(举孝/廉)虞潭孔奂沈融朱仕明举于秀茂(晋虞潭馀姚人/陈孔奂山阴人)
(唐沈融会稽人并举秀才/齐朱仕明剡人举茂才)虞寄起于对策(虞寄馀姚人/弱冠对策高)
(第起/家)赵瞱㩲于有道(后汉赵瞱山/阴人举有道)陈子公退侵地之藩
(会稽陈嚣字子公以逊为行与纪伯为邻伯窃嚣蕃地/自益嚣见之不言移一丈以润纪伯伯觉知患俱乃还)
(所侵之地两边俱退乃为一路鸿嘉二年太守/右扶风周府君刻石旌表号曰义里长檐路)钟离牧
拒惭还之稻(吴钟离牧山阴人居永兴种稻二十亩临/熟民认之收遂与稻后民惭还牧闭门不)
(受)循吏则有还珠孟尝(后汉循吏孟尝字伯周上虞人/为合甫太守郡无耕稼所资珠)
(玑前政贪残珠徙交趾/尝清㓗无求珠乃还郡)致雁虞国(孔瞱记云虞国馀姚/人汉时为日南太守)
(有惠政行部有双雁随轩翔舞及还馀姚雁奔随/归国卒雁栖于墓侧后遂成群今馀姚有双雁乡)希铣
卷一 第 13a 页
遗四州之爱(唐康希铣会稽人为饶海台睦四/州刺史颜鲁公撰碑今断碑犹存)夏香著
历任之绩(夏香字曼卿萧山人会稽典/录云香历任邑长皆有声绩)儒学则王充㠯
论衡显(后汉王充字仲任上虞/人著论衡八十五篇)沈珣㠯大义称(唐沈珣/会人)
(撰九经大/义百卷)谢况谢承之史学(晋谢沉字行思山阴人明/练经史撰晋书三十馀卷)
(承字伟平亦山阴人博学/治闻撰后书一百馀卷)孔佥孔祛之明经(梁孔佥山/阴人通五)
(经尤明三礼生徒数百人三为五经博士孔子祛亦/山阴人讲尚书听者尝数百人着尚书义二十卷)
孝先擅儒宗号(晋贺循字孝先山阴人/经学第一为江东儒宗)虞伯施剸慱学
之名(唐虞世南字伯施太宗称西/南有五绝其一博学也)文章则孙㒷公掞金
声之赋■(孙绰字㒷公会稽人作天台赋/友人曰乡试掷也当作金声)徐季海挥玉
堂之策■(徐浩字季海为中书舍/诏令诰策皆浩为之)瞱若春荣则任弈虞
(朱育对曰文牵之士则任弈/虞朔吝驰文檄瞱若春荣)文不加点则四明狂客
卷一 第 13b 页
(唐贺知章字贵真永㒷人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篇卷文不加点)二贺二虞蜚声籍
(唐贺德仁山阴人与从兄德基以文辞称人为语口/学行可师贺德基丈质彬彬贺德仁虞世南与兄世)
(基俱善属文时/人方之二陆)吴融十诏成于俄刻(唐吴融山阴人昭/宗时为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帝存指授叠十许藁/融跪作诏少选成语当意详)隐逸则严谢秦方述睿
充符(后汉严光字子陵馀姚人晋谢敷会稽人月犯少/岁星古者以隐七当之俄而敷死唐奏系会稽人)
(初隐于剡后居泉州南安人号其山为高士峰方千字/雄飞今五云门外有方千岛登波坊有方千池皆隐所)
(也唐孔述睿山阴人/与兄充符皆隐嵩山)方术则介象吴范严卿夷吾(吴介/象字)
(元则学气术能于䒢屋上煮物而火不焚吴范字文则/明历数知风气晋严卿善卜筮皆会稽人后汉谢夷吾)
(字尧卿山阴人学/风角占候克日卒)丹青则孙遇道芬(名画录孙遇僧道/芬皆会稽人以善)
(画著/名)笔札则孔琳徐峤(宋孔琳之山阴人徐峤/之会稽人皆善草隶书)浮屠则
道林灵澈(晋僧支遁字道林居沃■■与王谢诸公游/唐僧灵澈会稽汤氐子■■诗与刘柳善)
卷一 第 14a 页
神仙则刘晨阮肇(续齐偕记汉永平十五年剡县有刘/晨阮笔入天台山采药因遇女仙半)
(年还家并无相识验得七代/孙坙太康年失二人所在)乃有溪上浣纱之女(诸暨/有西)
(施流/纱石)林间舞剑之姝(吴越春秋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聘之问以剑戟之术)色白
天下(杜诗越女/天下白)气雄万夫(越女论剑曰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𣣔试之其)
(术即/见)故勾践复国也有六千君子(史记越伐吴发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
项氏崛起也有八千子弟(史记项羽起会稽得精兵八/千人渡江今山阴有项里乃)
(羽与叔父梁/避仇之地)霸有江浙横行当代彼二霸之得人尚斗
量而车载矧历世之人材亦足明其大槩建我 国朝
尤号多士二百年间不可胜纪大则杜正献之勋德(杜/祁)
(公衍字世昌会/稽人谥曰正献)次则孙威敏之功名(孙大资沔字元规/会稽人谥曰威敏)
姚石郎司元祐之直(姚给事劬字辉中山阴人/无祐中为諌官有直声)顾内相
卷一 第 14b 页
号江南之英(顾内翰临字子敦会稽人束坡赠/诗云君为江南英面作河朔伟)万石云
仍匪建则庆(新昌石氏为东南名旌/国朝登第者几三十人)二陆棠棣如云与
(陆左丞佃字农师弟传字/岩老俱有才名比晋二陆)吴先生风高于贺老(吴先/生名)
(孜嘉祐治平间名士舍宅为泮宫今/有祠堂存君子以为贤于贺监一等)齐职方迹拟于渊
(齐贤良唐字祖之仕至职方员外郎退居湖山名曰/少微自为诗云直当山面开三径平截波心种绿杨)
钱氏世贤科之盛(钱内翰昜会稽人景德三年中制科/子明逸庆历二年彦远庆历六年并)
(中制/科)史门继衣锦之荣(剡中史氏兄弟相/继登科乡号继锦)刘求㠯义门
(会稽求氏上虞/刘氏并号义门)杜赵以处士称(王荆公有赠越中处/士杜醇诗赵处士仲)
(渊祥符中被/召不赴)或览古以㳅咏(故朝奉大夫华君名镇字/安仁尝着会稽览古诗百)
(馀/篇)或编啚而著名(诸葛深字通甫总集历代帝王年纪/自三皇至于/大宋编之为啚名曰)
(绍/运)至若联翩桂籍焜耀簪缨名登史策足叠天庭盖尝
卷一 第 15a 页
询之故老往往莫识其名矣故千岩竞秀万壑争㳅者
顾长康之言也(刘义庆世说云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㳅)
山转远转高水转深转清者李浙东之记也(唐李逊游/妙喜寺记)
(越州好山水山转远/转高永转深转清)瑰奇市井佳丽闉阇者白馀杭州
诗也(白乐天和元稹阳明洞天诗/云瑰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忠臣系踵孝子连闾
者虞功曹之对也(虞翻对王府君曰海岳精液善生俊/异是以忠臣系踵孝子连闾下及贤)
(女靡不/育焉)越之山川风物其大略如此子真始惊而疑卒
叹而 曰壮矣哉盛矣哉山川如斯人物如斯吾未之
前闻也然越在春秋僻处东夷夫子作经为于越其
人材风俗固未可与齐晋鲁卫诸列国抗衡也今有君
所称几不㝐口岂昔日远于京畿含香未越如王景兴
卷一 第 15b 页
之言邪(王景兴问虞翻曰闻玉出昆山珠生南海远方/异域各生珍宝曾闻士人叹美贵邦旧多英俊)
(徒以远于京畿含香未越尔功曹/雅好传古宁识其人邪翻对云云)抑山川降灵孕秀固
自有峕邪抑亦因人作成而致然邪有君曰昔严朱二
子为汉名卿昼绣故乡夹道郊迎争观快睹歆艳其荣
故其俗始尚文学而 功名(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上拜买臣会稽太)
(子谓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于何如买臣顿首辞谢)晋王右军为越内史雅
会兰亭㳅觞曲水临池墨妙辉映千祀能使遗文感槩
君子故其俗始尚风㳅而多翰墨之士(晋王羲之除右/将军会稽内史)
(以上巳日与谢安孙绰许询之㳅会于兰亭㳅觞曲/水自为之序其未云后之君子亦将有感于斯文)
元微之一代奇才罢侍玉皇谪居蓬莱宾窦邻白唱酬
往来繇是鉴湖秦望之奇益闻故其俗至今好吟咏而
卷一 第 16a 页
多风骚之才(唐元稹字徵之罢相为浙东观察使辟窦/巩为副巩工在诗与之酬和故监湖秦望)
(之奇益传时号兰亭绝唱微之川宅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小蓬莱时白乐天守杭常以诗筒往来)
(后白赴阙留赠云从此舟人/应省事寂寥无复递诗筒)不独此数君子也任延张
霸以尚贤为治而俗始贵士(后汉任延为郡尉会嵇称/多士延皆聘请高土如董)
(子仪严子陵待以师友之礼郡中贤七大夫争往官焉/张霸为守表用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其馀有业行者皆)
(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刘宠车俊㠯洁已化下而人斯尚
(后汉刘宠为太守郡中大化召为将作大匠山阴五/六老叟人赍百/送宠宠为人选一大/受之吴军)
(俊为太守/在公清忠)第五伦下令而淫祀之风革(后汉弟五伦为/太守俗多淫祀)
(常权牛祭神财产困匮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卲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
(晓告百姓/后遂断绝)诸葛恢莅政而陵迟之俗兴(诸葛恢为太守/元帝谓曰今之)
(会稽昔之关中政之所先君为言之恢曰今天下丧乱/风俗陵迟宜尊五美屏四恶进忠实退浮华帝纳之以)
卷一 第 16b 页
(政绩弟/一增秩)至若李唐刺史九十八公首有庞玉显有姚崇
图经十子郡绩称雄(唐太守题名记元九十八人揔𬋩/庞王为首其最显者姚元之后为)
(开元贤宰相以名见于啚经看十人李大亮窦怀/正薛平陆亘扬于陵李逊薛成元稹王式式弟龟)
国朝逮今盖百馀政前有文简后有文正题名所记比
唐为盛(宋大守题名记始于毕文简公士安/其问显者非一而尤贤者茫文正公)承宣得人
风俗斯美盖亦理之然也子真曰是诚有之然皆二千
石之事尔未足多也愿闻其上者有君曰昔勾践惩会
稽之栖也(史记越王伐吴吴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痛石室之
辱也(吴越春秋越王入臣吴拘于石室/之中越王服犊鼻著樵头斫到养马)蓼目水足抱
冰握火(越王念复吴雠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切/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采蕺于山(越王为昊王尝恶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臭越人至今以为俗岑草)
卷一 第 17a 页
(蕺也见/前注)置胆于坐(史记勾践反国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汝忘会稽之耻)
(邪)葛妇兴歌名曰何苦其词曰尝胆不苦味若饴令我
采葛以作丝(吴越春秋越王使国中男女人山采葛作/布以献吴王吴王大悦葛妇伤越王用心)
(之若乃作何/苦之诗云云)二十年间焦心苦志卒灭强吴㠯雪前耻
越绝之称权舆于此(越绝书闻者曰何谓越绝越者国/之氏也绝者绝也谓勾践时也)
故其俗至今能慷慨㠯复雠隐忍㠯成事若是何如子
真曰兹百者之事也传不云虖碎而王驳而霸彼齐威
晋文之盛犹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况勾践虖有君曰
昔禹治水之毕与群后计功苗山更名会稽卒而葬焉
祠庙陵寝于今尚存(啚经禹陵在会稽山吴越春秋禹/到越因病死葬焉苇椁桐棺穿圹)
(七尺下无及泉墤高三尺土阶三/等越绝书少康立祠于禹陵所)上有遗井(贺循地志/云会稽山)
卷一 第 17b 页
(有禹井去禹穴二十五/步谓禹穿凿故因名之)下有菲泉过而饮者莫不发免
鱼之叹兴河洛之思不独勾践有其烈(史记勾践有/禹之遗烈)
侯嗣其功(马臻创/立鉴湖)至今其俗勤劳俭啬实有禹之遗风
若是何如子真曰美哉禹功宜其代舜而有天下也游
于是穸于是庙食于是兹所以化被万世之久也然说
者㠯为入圣域而未优其必有大于此者虖有君曰舜
生于诸冯孟子以为东夷之人历世逾远㳅传失真太
史公㠯为冀州然邪否邪(史记舜冀州人冀在河南/非东夷也与孟子之说异)
越之邑则有上虞馀姚(啚经夏禹与诸侯会计因相虞/乐于此故曰上虞周处风土记)
(云舜后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馀姚一日谓/邑有姚丘即舜母握登感大虹生舜之地)山有虞山
历山(啚经虞山在馀姚西三十里一云在上虞之东太/康地志云舜避丹朱于此历山在会稽东南八十)
卷一 第 18a 页
(四里旧啚经云/昔舜耕之所)水有渔浦三怃(啚经上虞县北有渔河/是舜渔之处又上虞有)
(地名渔滨虞滨水经妫石入东海江里有上中下三怃/言二女降时妫地高险回曲使者至险辄怃然而叹故)
(曰三/怃)地则有姚丘百官(风土记舜生于姚丘去上虞四/十里有姚丘即姚丘也新记云)
(书平章百姓今上虞有百官里/会稽记百官者丹朱从舜于此)里焉有[桌-日+(ㄇ@(人/人))](上虞有[桌-日+(ㄇ@(人/人))]里/舜时供储在)
(此)陶焉有灶(上虞有古陶/灶言舜所作)汲焉有井(舜井在上虞西北/三十五里又有舜)
(水在县南二/百五十步)祀焉有庙(舜庙在上虞县/西三十五里)皆其遗迹也意
者不生于是则游于是乎舜为人子克谐㠯孝故其俗
至今烝烝是效舜为人臣克尽其道故其俗至今孳孳
是蹈舜为人兄怨怒不藏故其俗至今爱而能㝐舜为
人君㠯天下禅故其俗至今廉而能逊若是如何子真
矍然离席而立拱手而对曰于戏噫嘻尽善尽美虽甚
卷一 第 18b 页
盛德蔑有加矣昔季礼观乐而止于韶自韶之外不敢
观余问风俗亦极于舜自舜之外不复问矣无妄先生
粲然失笑于旁曰固则子真之问有君之答也兹皆古
之越非今之越也人死骨圬世变风移山川虽在人物
已非前日淳朴变而浇伪前日廉逊变而争前日勤
俭变而矫怠前日忠孝变而凶悖尚何执𥿄上陈迹而
譊譊其颊舌邪有君曰先生之言是也然风俗不常美
亦不常弊善焉恶马维人是系今 朝廷驻跸东南越
为钜藩密迩 尧天盖尺五间 帝命重臣来镇是邦
入境问俗登堂观风(卧龙山有/观风堂)因舜禹之遗化明 吾
君之至仁布德教于黄堂变簿俗而还淳矧何世之无
卷一 第 19a 页
才亦奚有于古今子不见夫衔命虏庭死于 王事如
陈公张公者虖(陈公名过庭张公名字发靖/康问为和议使成死于虏中)议礼靖康
赴难建炎如华君传君者虖(华君名初平靖康初为太/常慱士议礼不屈事见李)
(参政所作墓志傅君名崧卿建炎间虏犯/浙东越守以城降公㪯兵赴唯越人赖之)是岂异代之
人邪又不见夫姚江陈公(陈公/名橐)所临有声亦克之退身
名两荣执政李公(李公/名光)忤意权臣老于沦落世贤其人
悯孝蔡子捐生可悲同彼旌忠庙食于兹(蔡孝子名定/父以罪系狱)
(请代弗许遂自沉于河竟脱父罪事间乎/朝立庙号/悯孝建炎间越守以城降虏班直唐琦奋砖系虏/慢)
(骂而死庙/号旌忠)隐吏王君(王君名公衮手斩发/冢之雠自投于府)斩雠著名一
门可称贤父难兄兹固先生目所亲睹也安知后之视
今不犹今之视古虖先生曰有君越人也知越之风俗
卷一 第 19b 页
而已矣昔子虚夸云梦乌有先生诧齐亡是公折之㠯
上林之事今越未足侔齐楚之大尚何足㠯夸之有君
曰昔吴子问柳先生㠯晋国之事而柳㠯晋对今子真
问余㠯越国之俗而余吕越答亦各因其所问而及之
尔余岂瞢然无闻无知于越之外哉今 天子披舆地
之图思 祖宗之绩 求治如不及 见贤而太息
文德既修武事峕阅盖将舞干戚而服远夷复侵疆而
旋 京阙余俟其车书仝南北一仿吉甫美周室赋崧
高歌吉日招鲁公命元结磨苍崖秃钜笔颂 中兴纪
洪烈迈三五夐前牒亘天地昭日月于是穷章亥之所
步考神禹之所别览四海九州之风俗掩两京三都之
卷一 第 20a 页
著述腾万丈之光芒有 皇宋一统之赋出回视会稽
盖甄陶中之一物无妄先生自知失言色有馀愧乃与
子真逡巡而避有君退而 傲于南囱有飘飘凌云之

   民事堂赋(并叙)
堂名民事志 天语也某备员越幕岁将期顾惟不才
瞢然无补日㠯败官旷职为忧所幸黄堂主人甚贤同
僚皆士君子朝夕讲论无非民事之要者因为之赋㠯
志其一二云
繄越幕有下僚兮名所寓曰民事之堂诵 天语之丁
宁兮衔 圣恩而不敢忘啖民脂㠯饱妻子兮犹雀鼠
卷一 第 20b 页
之偷太仓苟不民事之是思兮又将奚逭虖天殃嗟会
稽之大府兮罹荐岁之凶荒飓风作于孟秋兮雨浸淫
而异常天吴怒而江涛沸溢兮飘庐舍而坏堤防粢盛
害而岁大侵兮民饿踣而流亡射的黑而米斛千兮撷
蓼花而为粮(是岁饥民撷蓼/花掘草根而食)痛濒海之虽蚩兮葬江鱼
之腹肠(上虞县渰死/者几百人)予尝告其故于前使君兮请敷奏
于岩廊顾幕中平日之辨兮人乃靳其为狂会伯尊之
传召兮达民瘼于 九重予殆有类于辇者兮亦何恨
夫言之不庸洪惟当宁之至仁兮视赤子其如伤蠲常
赋而救天菑兮出内帑之所藏哀东州之无告兮惠吾
民㠯龚黄左公孝而右孟博兮相与恊赞其惟良先抚
卷一 第 21a 页
字而后催科兮正今日之所当宽公私之积负兮㠯俟
虖岁之丰穰省讼牒之烦苛兮抑蠹政之豪强节无用
之浮费兮俾斯民之小康兹政事之所急兮敢不忠告
虖黄堂至若鉴湖利及九千顷兮日侵削而就荒岁和
买无虑十万缣兮曾无一钱之偿榷酤之利半夺于有
力兮财赋浸㠯荒凉兼并之弊炽于大族兮编氓馁于
糟糠兹又越中之巨害兮姑略言其大纲若夫民事之
在天下兮固不足㠯知其详有一言㠯尽之兮曰生之
而不伤择守令兮去奸赃慎弗扰兮如牧羊兹畎亩之
惓惓兮愿入告于 天王
   蓬莱阁赋(并叙)
卷一 第 21b 页
越中自古号嘉山水而蓬莱阁实为之冠昔元微之作
州宅诗世称绝唱近代张公伯玉三章脍炙人口好事
者从而和之独未闻有赋之者某筮任之初辱为蓬莱
客乃者中秋之夕与同僚会饮于兹阁览湖山之胜玩
月于樽俎间即席赋诗诸公皆和既而念之阁不可㠯
常登一诗不足㠯尽意遂从而赋焉
王子游会稽客莲慕登卧龙之山蹑巨鳌之阁秀阅千
岩㳅观万壑纵远目于东州畅幽怀于廖阁于时天高
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俯仰湖山怀古伤
今登高赋诗㠯写我心周览城闉鳞鳞万户龙吐成珠
龟伏东武三峰鼎峙列障屏布草木笼葱烟霏雾吐栋宇
卷一 第 22a 页
峥嵘舟车旁仵壮百雉之巍垣镇六州而开府东望稽
山思禹之功乔松郁虖故陵丹青俨于祠宫藏丹书于
䰠穴㳅遗画于无穷南目秦望哀秦之过方镵石㠯颂
德骄颜色㠯相贺嗟仙药之不来俄腥风之已播西望
夕阳送目兰亭怀王谢之风㳅感斯文而涕零徒观夫
茂林脩竹锁烟霭而冥冥北望沧海渺其无涯方吴门
之画龙视越国其如蛇轰雷鼓于一震虚吴国而成洼
访丽谯之故址第见虖古木之号鸦前瞻鉴湖满目云
水嘉马侯之伟绩慕贺监之高轨祠荒兮遗迹半湮宅
冷兮黄冠无几徒有渔舟贾楫风樵航苇往来虖鸥鹭
之乡欸乃虖烟波之衷仰瞻高阁翚飞崔嵬俯瞰州宅
卷一 第 22b 页
𬗟怀高才面无时之屏障家终日之楼台长湖山之价
于几席之上惜斯人之安在哉言未毕客有指斯阁而
谓予曰子亦知夫阁之所㠯得名者虖盖始于元和才
子也㠯玉皇案吏之尊拥旌麾于千里也蓬莱隔弱水
三万里㠯笔刀坐移于是也齐名有白从事有巩胸中
有万顷之湖真一代之奇伟也诗章一出遂能发秦望
之精神增鉴湖之风采兰亭绝唱亘古今而莫拟也子
亦读夫才子之传否虖姑问讯其从何而来集虖彼而
至于此也才子之才固足㠯起吾子数百年之耸慕才
子之所㠯获侍玉皇者亦吾子之所喜攻而深耻也夫
何昔之有予于是引客之手扬袂而起言契予心诺诺
卷一 第 23a 页
唯唯有是哉斯人也而至于斯也尚忍言之哉俄而鼓
角作于人间明月出于林端妙三弄之梅花烂十分之
银盘釂一觞而径醉有不尽之馀欢顷之阴云忽兴点
缀青天渐山川之蒙笼若有妒虖婵娟倚危阑而感槩
觉兴尽而思旋矣于是相与啜茗于清白之堂漱齿于
清白之泉阅唐宋之题名终夕为之慨然呜呼噫嘻死
者可作吾与谁归其无出虖文正范公之贤
梅溪先生后集卷第一
卷一 第 23b 页
卷一 第 1a 页
梅溪先生文集卷第一
 诗 教授建昌何㶇校正
   圳㽗十首
圳㽗有遗士妄怀葵藿心朝夕倾太阳不耐氛秽侵肝
胆有古剑愿言决群阴兹志尚郁郁抱膝成悲吟
古道日云邈古意谁复知阳春漠无和流水空含悲郢
曲变新调郑声入朱丝喟然三叹馀默与羲皇期
读书不知道言语徒自工求道匪云远近在义命中吾
儒有仲尼道德无比崇传参十八章入道知其宗后学
昧极致徒知授儿童孰识孝与弟理与神明通为臣不
知此事上焉能忠
卷一 第 1b 页
仲尼作春秋垂训千万年古者父母雠义不共戴天庄
同父何在乃与齐侯田鲁国无臣子君亲义茫然齐纪
不并立诸儿得称贤善恶不可掩笔削至今传
飞飞古帝魂哀哀寄春怨异乡莭物新故国人事变诉
亡谁肯怜啼苦血空溅云安再拜人伤哉不复见
彼微双鹡𪁟飞飞同一原急难喻兄弟义著周雅篇周
公代武王大义今古传人孰无兄弟急难斯见焉愿怀
周公心无愧诗人言
竹有君子节青青贯四时桃李媚春光千株弄妖姿世
眼悦繁艳畴能赏幽奇君看桃李蹊蹄毂纷争驰君看
竹林下形影谁相随七贤久沦没高躅犹可追吾家植
卷一 第 2a 页
千竿风月足自怡岂不竞时好聊为岁寒期
兀兀窗下士笔耕志良苦黄卷对圣贤慷慨深自许一
朝出干禄得失战匈宇曲意阿有司䛕言徇人主贪荣
无百年贻谤有千古丈夫宜自贵清议重刀斧
我岂不𣣔仕时命不吾与曷不枉尺求权门正旁午非
道吾弗由兹心巳先许愿言安贫贱顺命为出处
儒冠误身世偃蹇二十年岂不怀明主富贵乃在天平
生学忠孝自致无由前青灯照夜长感激徒自怜
   观 国朝故事
昔在景德初胡鲁犯中原朝廷用莱公决策幸澶渊高
琼虽武夫能发忠义言咏诗退虏骑用丑枢相颜銮舆
卷一 第 2b 页
至北城断桥示不还一箭毙挞览夜半却腥膻至仁不
忍杀和好垂百年伟哉澶渊功 天子能用贤
昔在康定初元𣅳叛西陲朝廷起韩范节制阃外师二
公人中龙材略超等夷匈中百万对面千里机不比大
老子而令虏能欺深期复灵夏重勒燕然碑军中果兴
谣西贼心胆堕逆节遂称臣战士解甲归社稷安泰山
四海绝疮痍堂堂宁复有为作思贤诗
昔在元佑初朝廷用老成元恶首窜殛贤隽皆汇征帘
帏八年政内外咸清明四夷各自守天下几太平绍圣
党论起宵人坏典刑二蔡唱继述曲学尊金陵忠良投
海岛党籍编姓名春秋亦获罪学者专三经心术遂大
卷一 第 3a 页
坏风俗从此倾养成前日祸中原厌膻腥我𣣔著一书
善恶深劝惩奸䛕诛朽骨潜德发幽馨六贼未足罪祸
端首熙宁
富公昔使虏厉色争献纳臣节安敢亏君恩以死荅煌
煌中国尊忍为豺狼屈堂堂汉使者刚气不可折斯人
嗟巳亡英风复谁接衔命虏庭人偷生真婢妾
   㶁㶁岸下水
㶁㶁岸下水汝流𣣔何之但见日东注宁有还源期尼
父川上叹逝者亦如斯人生百年间扰扰无巳时利名
役初心百欢无一追待汝后知悔桑榆景堪悲感此盍
悟彼毋为浪吁嘻
卷一 第 3b 页
   宣和乙巳冬大雪次表叔贾元实䪨
天公昨夜屑琼花三尺深深晓更加柳不待春先起絮
梅非因笛自飞华牧羊大窖人何在驻马蓝关路更赊
安得晴天开万里行人愁思渺无涯
   伤时感怀
三万六千成掷梭欢娱常少愁常多干戈今日犹未定
书剑他年知若何淡荡三秋冷时莭萧条万里空山河
伤时眼泪满襟血更把少陵诗句哦
帝乡五载乱离中亿万苍生陷犬戎二圣远征沙漠北
六龙遥渡浙江东斩奸盍请朱云剑射虏宜贯李广弓
借问秦庭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
卷一 第 4a 页
   驾幸温州次僧宗觉韵
圣主南巡驻六飞邦人咫尺见天威间关高帝尚鞍马
谨厚汉光犹绛衣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
伫看天仗还京阙无复旄头彗紫微(温城七山/成斗形)
   次韵谦仲见寄
湖山蓝黛青湖水琉璃碧我时湖边游山水正秋色诗
翁偶乘兴来作湖边客谈锋两初交意气已相得诗坛
子与盟文会公为伯豪词肆滂沛淡语入幽寂心匠巧
雕斲物态穷搜觅壮哉五言城卓尔万仞璧初疑公肠
胃百怪所窟宅吐气干云霄直欲斗霹雳妙夺解牛术
奏刀声砉剨我才寸莛微洪钟讵能击又如鸣蟋蟀啾
卷一 第 4b 页
然和金石未窥学藩篱敢语诗奥赜缪为马慕韩浪作
赤效白奖拔非所蒙猖狂固宜责新篇又拜嘉开缄光
艳射藏之比明珠长使夜照席惜哉不遇时岂为臧仓
隔儒冠五十年世路疲行役操矛赴文埸战艺辄敢北
书剑两无成泥涂困踪迹龙钟似东野穷愁搅怀臆空
吟三百篇高视古无敌霜风剪林木黄叶满泽国我思
公不见羸马未能策恨无神仙术安得生两翼因召管
城颖免冠加拂拭书帛寄征鸿心目两俱极
   送凌知监赴玉环次觉无象䪨
晨兴趣行装秋色满离席悲风苦送声短晷频移刻兰
舟薄暮发去去转遐僻极目望官所沉沉烟霭积清有
卷一 第 5a 页
濯缨水白有漱齿石悠然水石间官情聊自适朝焉游
其南暮焉戏其北(王环有/南北社)彼微山中鸟亦将识公德公
无赋归去田园付人役
   荅毛唐卿虞卿借昌黎集
予少不知学古难学古直𣣔学到韩柰何韩实不易学
怛觉昼夜心力殚茫然故步亦巳失有类寿陵学邯郸
虽然予心未肯巳尚𣣔勉强求其端跬步不休效驽马
千里未至空长叹羡君兄弟俱早慧家学岂止传柔温
圣经贤传饫巳久百家诸子皆蠹残学文要须学韩子
此外众说徒曼曼韩子皇皇慕仁义力排佛老回狂澜
三百年来道益贵太山北斗世仰观我生于今望之远
卷一 第 5b 页
时时开卷相欣欢岂惟庐陵惜旧本我亦惜此秪自看
子今𣣔假敢愿子宝之同琅玕
   辛亥九日侍家君同孙子渊子昭子尚登高于
  家之东山时菊花未开坐客皆以为恨至十月
  望独步东篱下见前日青枝巳烂熳矣东坡云
  凉天佳月即中秋菊花开日乃重阳不以日月
  断也于是命酒肴呼邻里饮于丛畔云
前日重阳日与客 同登玩有酒无菊花把杯一长叹
良辰苦易失十月今又半缅焉想前游独到东篱畔鲜
鲜霜中菊满地金钱粲我思东坡言邻里乃相唤斩新
作重九不以日月断人生贵适意世俗岂能绊遇酒郡
卷一 第 6a 页
欢乐取醉期烂熳羲和驭白日疾剧走丸弹百年能几
何不饮乃痴汉
   次韵季仲默见寄
予少择交游有友四五子仲默姿不凡好学喜观史寄
我新诗章我惊欲掩耳昔日心未降而今巳矣我叉
事章句滋味一杯水平生况多愚于巳不自揣林间等
蝉噪井底作蛙视今焉见君诗吾诚二虫比岂敢妒且
热低头拜不止思𣣔和其音兀坐辄忘起沉吟竟不成
徒觉倦两髀徒今焚笔砚不复坐书几
   题湖边庄
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夕阳茅舍客沽酒
卷一 第 6b 页
明月小桥人钓鱼旧卜草庄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
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
   湖边怀刘谦仲
湖山如画水如篮杖屦湖边酒半■酣往事萧条谁共
说旧游零落我何堪炎凉世态从他变生死交情秪自
谙诗客有魂招不得秋风依旧满江南
   寄孙永之(名龟年沂州人)
咏歌沂水舞雩风气压当时冠与童人似贾生年更少
家传孙绰赋尤工孤罴傲兀深丛里一鹗轩昂众鸟中
早取功名寄衣钵古来相种出山东
   寄毛虞卿(名公弼后改名宏/字叔度登乙丑第)
卷一 第 7a 页
文会今年喜重寻葭姿玉质又同林弟兄并秀如君少
朋友相知独我深一别几劳终夜梦相逢更话百年心
长卿赋有凌云志却笑区区蚓窍吟(虞卿工赋尝笑予/作诗而不事㪯业)
   次䪨虞卿送别
喜君直谅更多闻共惜光阴寸与分萤照夜窗才煖席
蝉吟秋树又离群尊前忍听阳关曲江上愁看日暮云
别后谁能尉牢落锦囊长带故人文
   次䪨刘方叔见寄(名镇登戊辰科)
交情贵久岂须频我辈尤宜率且真子政有孙诚益友
长卿何代乏诗人论文初喜逢知已言志深期共致身
箕斗相望正南北颖川何夕聚荀陈
卷一 第 7b 页
   寄方叔
故人一别路漫漫又觉春生到水村鱼跃雁飞空注目
柳开梅落自消魂唱酬应有诗千首谈笑长怀酒一尊
正是刚肠九回处子规声断月黄昏
   潘岐哥
鹤溪先生聚徒于乐清之鹿岩既久因家焉辛卯秋
得子名之曰岐哥次岁孟春书来语曰吾家岐哥以
某年月日生盍以诗赠之某不敢辞先生名翼字雄

君不见凤之雏骥之子潘家岐哥无乃是鹤溪仙子降
英灵雁荡名山钟秀美颜色纯明白玉璞精神皎㓗秋
卷一 第 8a 页
江水胸中之气已吞牛开眼睛光如虎视此儿奇绝非
常儿小子观人盖多矣宁非汉代偷桃朔别是唐家谪
仙李愚知先生百不忧但患此儿名盛耳先生才高爵
未绾赖渠力振家声起鹿嵓他日筑高门车马煌煌塞
闾里
   赠余取新
小邑那能敌大邦与君角力固非双气骄欲纵偏师战
势屈翻求北面降深惧操戈重入室自惭阁笔久临窗
定知𥿄价从今贵余子诗名满蜃江
   次韵昝监务早梅
群芳避路放梅开奔走游人满砌苔半树溪边冲雪破
卷一 第 8b 页
一枝头上带春回月移瘦影供吟兴风荐幽香袭酒杯
刚被西湖都道尽至今诗客句难裁
   寄贾一蓈
无柰穷冬易感伤况添离别助凄凉五更月残频成梦
十里青山几断肠短棹未乘晨雪去尺书聊遣暮鸿将
少年勉力亲灯火要使家声继洛阳
   孙子尚过明庆以诗见招未及往次韵
剡溪未起子猷寻空对溪山恨满襟孤雁远来天杳杳
故人相望雪深深思君一日成三岁寄我行书直万金
惆怅今宵一尊酒 邀明月伴孤斟
   送子尚如浙西
卷一 第 9a 页
嗟我穷居海之角人物素殊邹鲁俗年虽及冠无交游
孤陋寡闻 独学闭门不出长太息思得其人共磨琢
孙子往从西北来头角轩轩真一鹗飘飘逸气凌云霄
凛凛高谈吐锋锷文辞翰墨两奇绝世上群儿徒碌碌
我昔风期一相遇欣然握手论心腹衡茅三度枉车轩
书剑连年共灯烛论交自喜得房杜言志端能效来郝
长篇短䪨迭赓唱明月清风共斟酌囊无一钱身不忧
食止一箪贫自乐有友如君复何憾百不为多一巳足
今焉舍我将何之遂使江乡复萧索南国初寒旅雁来
吴江已冷丹枫落惜君不尽与君别兀坐无言情更恶
干戈未息行路难胡马今犹饮河洛京国有家归未得
卷一 第 9b 页
钱塘此去仍栖托会须徒步谒天子慨然一吐胸中略
请缨縳虏壮志士庶使平时语无怍相将煖律破寒梅
驿筒远寄无辞数
   怀子尚
满眼干戈行路难故人千里驻征鞍几劳终日驰魂梦
安得乘风插羽翰水北山南春寂寂天涯海角路漫漫
欲凭人寄新消息手把梅枝仔细看
  乐清僧寮有过容钱之翰题二绝有伤时之叹
   因次其䪨
终日伤心泪溅花干戈满眼恨无涯衣冠南渡如东晋
安得车书混一家
卷一 第 10a 页
功名谁复汉嫖姚壮士逢时岂惮劳半夜飞来看宝剑
此身端许掷鸿毛
   读亲征诏书二首
 甲寅季冬读亲征诏书哀痛切骨畎亩爱君情至于
 此食禄者义当何如匈中展转不能自巳故作二诗
逆虏何时正典刑久闻诸将拥彊兵中原未雪十年耻
圣主自劳千里征楚国群臣谁恸哭杜陵野客自吞声
君恩压顶丘山重命掷鸿未是轻
诸将年来巳极荣回看烟阁欠功名八年犹未平淮甸
一战那能复帝京畎亩忠臣自忧国闾阎小子妄谈兵
凭谁决天河水一洗乾坤万里清
卷一 第 10b 页
   次䪨题曹大夫怀忠阁
小阁谁怀畎亩情遥瞻天日眼增明平生忧国丹心在
一饭思君血泪横礼市功臣真有种并汾壮士素蜚声
区区问舍求田者应被元龙一笑䡖
   闻韩师(世忠)退保丹阳远近忧惧州县议结乡
   兵以备不虞闾巷少年贯弓走马若有得色感
   而有作
逆虏纵横未剪齐王师退保浙江西羽书日报犹未息
戎捷远来何太稽千里战新鬼哭满天阴雨夜乌啼臂
弓腰箭谁家子竟日鸣鞭跃马蹄
   和刘方叔溪上一绝
卷一 第 11a 页
杖屦徘徊驻碧溪遥看飞瀑下崔嵬乘槎𣣔访吹箫客
烟草茫茫没旧台
   和方和见赠二绝
相对清谈味有馀始知胜读十年书尘襟不用频挥麈
自有清风为扫除
一舍萧然学有馀窗间遮眼尽文书巳将事业盟灯火
万事何烦酒破除
   得陈商霖书
山馆无人慰索居喜君交契有终初舟扁方起雪溪兴
尺素又传鱼腹书炊黍定寻前日约题诗宁怨故人疏
好来相共亲灯火可惜青春度莫虚
卷一 第 11b 页
   昔与南浦刘谦仲大梁孙子尚游自刘死横阳
   孙亦有浙西之役交旧零落为之慨然感而有
   作
刘翁泯泯已新鬼孙子飘飘犹旅人诗酒旧游谁在眼
江山回首自伤神招魂拟同横阳道有梦长飞霅水滨
死者不生生者别死生离别两沾巾
   次韵李刑曹病起书怀
中原回首尚尘飞书剑南来早识机方事高眠学安石
却愁多病似王徽肠枯谩有书千卷腰瘦难胜带十围
志士未逢聊尔耳古人何用泣牛衣
   又用前韵
卷一 第 12a 页
文园病思乱如飞禅榻逍遥谩息机渐喜珠丝封药裹
未容鹤发上簪徽酒能伐性聊须止棋恐劳神未敢围
惟有诗怀禁不得任他憔瘦不胜衣
   送曹大夫赴 行任所
西北连年杀气高群盗横行如猬毛廉颇李牧不世出
吾皇侧席心焦劳汾阳自古多壮士曹侯意气千人豪
年今四十犹偃蹇拊髀长叹淹龙韬慨然挥抉谒行在
报国已淬腰间刀登坛拜将预指日看君㪯手清风涛
梅溪先生文集卷第一
卷一 第 12b 页
卷一 第 1a 页
附录有宋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
公讳十朋字龟龄姓王氏温州乐清人曾祖信祖格父
辅父以公贵赠左朝散郎母万氏赠硕人其先自钱塘
徙至朝散公始业儒有声公少颖悟强记览为文顷刻
数千言事亲尽孝其居乡进止取予必以义后学师尊
之既入太学多士皆推敬焉太上皇帝躬揽权纲更
新政事绍兴二十七年策进士于廷诏对策中有指陈
时事鲠亮切直者并寘上列无失忠谠无尚謟䛕称朕
取士之意既而考官以公所对进上临定其文以为经
学淹通议论纯正可第一及唱名则公也士论翕然称
㥦诏益严销金铺翠之禁且以交趾所贡翠羽焚于通
卷一 第 1b 页
衢实自公发之授左承事郎佥书建康军莭度判官听
公事又诏王某系朕亲擢第一人欲试以民事尚待远
阙可特添差绍兴府佥判秩满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兼
建王府小学教授时北虏且畔盟朝廷疑之犹未敢诵
言为备公因转对力陈其不可无备者且曰禦戎之策
莫急于用人用人之要莫先于人望今若内若外士夫
军民咸谓有天资忠义才兼文武可为将相者有长于
用兵士卒乐为用可为大帅者或寘散地或守远郡愿
陛下起而用之可以作士气寝敌谋又言三衙管军或
久而不代兵柄在手利权财路又皆入其门且其官至
三公枢密所以莭制诸将者乃班其下倒置如此其能
卷一 第 2a 页
莭制之乎并诸军承受皇城逻卒之敝其他指陈率人
所难言者三衙之将有言也人皆危之而上特开纳焉
既而罢诸军承逻卒亦加职更定枢密与管军班次管
军亦引去边备益严旧人相继复用自昔人臣论一事
或章十数上或合众力争不能回公以一言窹意而事
皆次第罢行于是天下仰上之聪明大度虚怀从諌非
徒优容之而巳然大臣有不乐者公亦数求去除著作
佐郎罢其兼职公以求去得迁力辞不许久之除大宗
正丞仍待次寻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今上即位除
知严州未赴间召对公奏言 太上皇帝非耄耆勌勤
之时而以天下授之 陛下其贤于尧舜远矣 陛下
卷一 第 2b 页
所以仰副 太上付托者当何如舜重华恊于帝然八
元八凯尧未及举而舜举之四凶尧未及去而舜去之
今社稷之大安危生民之大休戚人材之大进退朝廷
之大刑赏其所当行者宜若舜之所以恊于尧而行之
以彰 太上知子之明以尽 陛下继述之道又言今
和戎与战守之议未决臣谓或战或守当相时进退而
和决不可议也又言右相虚位天下拭目观 陛下此
举必诸大夫国人皆曰贤然后用之可也不可非其人
以失天下望除司封员外郎兼国史院编脩官又兼崇
政殿说书除国子司业诸生固巳迎服矣而公于学校
事其细微曲折皆参前知所举措无不当人心者会诏
卷一 第 3a 页
百官言事公上疏以为百官进退者大臣之职论思献
纳者侍从之职正朝廷纪纲者台諌之职今居其位者
往往不举其职宜有以董正之虽然此特人臣之职也
而人主有大职事曰任贤曰纳諌曰赏罚其言反覆详
尽切于时务上览而嘉之即召公与工部侍郎张阐对
便殿从容论天下事甚众请退复留者再赐坐赐酒又
赐御书隆兴元年四月除起居舍人改兼侍讲公与左
史同奏史职废坏者其一曰起居注录本进呈非古欲
叨进其二曰虽侍立而在殿东南隅未尝闻天下德音
如二府自有时政记其馀臣僚登对欲许令史官侍立
其三曰后殿侍立而前殿则否于义无㩀欲前殿侍立
卷一 第 3b 页
其四曰直前奏事欲不必预牒閤门及候班次皆从之
越月除侍御史公素以刚毅正直称天下至是人皆曰
真御史矣公益自任以当世之重大抵以定国论正人
心为本而去其害治者不屑屑于细故也江淮都督府
出师进取宿州虏悉众来争我师退守淮都督张公浚
上表自刻公奏曰臣自总角在草苑间闻丑虏乱华痛
心疾首义不戴天臣素不识张浚闻其天姿忠义誓不
与贼俱生实敬慕之顷以馆职轮对首言虏情不测乞
用浚䓁既而虏果入寇 太上皇帝亲遣浚浚知建康
府 陛下即位因以江淮都督之任委之天下皆以为
当臣去冬被召至阙前浚进对皆以为恢复大计仰
卷一 第 4a 页
赞圣断又乞 陛下勿贰以济大业浚遣二将取灵壁
虹县宿州降三大将一月三捷议者皆服 陛下任浚
为难及王师不利横议蜂起臣尝奏 陛下用兵为
祖宗灵寝而举为二百年境土而举为中原吊民伐罪
而举与古帝王好大喜功开边生事不同投机而进知
难而退益当内脩政事俟时而动 陛下刚明果断规
模固已素定然异论纷纷不肯置浚今浚既待罪臣其
可尚居风宪之职欲望正臣妄言之罪特加窜殛诏以
公权吏部侍郎辞不拜乃以集英殿修撰知饶州乾道
元年七月移知夔州寻除敷文阁待制三年七月移知
湖州未几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才数月起知泉
卷一 第 4b 页
州进直学士又移知台州公以病力辞且乞致仕乃复
提举太平兴国宫七年三月除大子詹事诏旨敦趣公
力疾造朝上特御选德殿而公足弱不能趍诏给扶减
拜且赐坐又诏权免朝参又遣使以告及金带就赐公
三上章乞致仕乃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命下而公薨
矣实七月丙子也享年六十 上闻嗟悼赙恤有加令
两淅路转运司给葬事公积阶至左朝奉郎封乐清县
开国男至是赠左散大夫遗戒丧事毋得用佛老教诸
孤行之以十有二月丙午葬公于县之左原白岩硕人
贾氏有贤行先公二年卒至是合祔焉男三人闻诗闻
礼皆太学生孟丙蚤卒公两遇郊祀恩皆奏其弟故二
卷一 第 5a 页
子皆未仕女二人长嫁进士钱万全次许嫁贾梓孙男
女四人公立朝议论出处大莭既如此矣初公以文学
先天下人谓其于吏未必数数然也而自为郡佐遇事
不苟民有讼久不决多走诸司乞诿公虽文书填委公
一一翻阅不以付吏审核情伪参用经律所与夺人皆
厌伏其治郡既以廉㓗公正率其下间有为不善者则
反复告戒诚意䔍至人亦有耻故未尝按吏为文劝导
百姓以迁善远罪之意有争讼则晓以义理多退听者
故鞭朴罕用事至立断其甚不得已乃推鞠亦不淹系
故狱屡空未尝遣官吏至县而人素信伏事亦举利有
可以予民者予之输租使自操概而用度有莭财亦
卷一 第 5b 页
足月率两诣学宫延见诸生从容诲诱且以询郡政饶
久旱公下车即雨湖久雨伤稼公八境即霁每罢郡士
民涕泣遮拥不容去或借留于部使者既不得则奔走
道路或越境不忍别者众人闻公丧会哭于开元僧舍
又立祠堂以事之近世为政得人心未有如公比者公
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尚书春秋论语孟子讲议皆指
授学者未成书也公于文敷尚理致不为浮虚靡丽之
词其论事章疏意之所至展发倾尽无所回隐尤条鬯
明白盖自汉氏尊用儒术而士或饰诈或阿䛕取容至
于守莭死义能为国重则未必以儒名者世遂以儒相
鄞若公之学问粹然一出于正谨守而力行之义之所
卷一 第 6a 页
在疾趍径前未尝以利害豪发顾避更阅夷险特立不
回施于政事左右具宜信乎其有本如是也呜呼此真
所谓儒者耶铭曰
 汉廷用儒 黯独戆朴 淮南惮之 谋不敢作
 谓公孙辈 发发振落 儒岂不用 其效奚若
 孰知其故 鼠腊非璞 公之莭义 视黯无怍
 屹然立朝 作世郛郭正色凛凛 危言谔谔
 招之不前 麾之不郤 猛虎在山 卫及藜藿
 出守四郡 治行皆卓 问胡为然 非智之凿
 圣有谟训 守约施博 惟其躬行 粹美无驳
 道固如是 不由外铄 于彼汲直 如玉而琢
卷一 第 6b 页
  我为铭诗 以表儒学人虽云亡 尚有矩彟
 端明殿学士左朝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匕饶
 郡开国侯汪应辰撰承事郎直宝文阁权发遣静江军
 府广南西路兵马都铃辖兼主管本路经略安抚司公
 事赐紫金鱼袋张栻书宣教郎新权发遣南康军事朱
 熹题盖
卷一 第 7a 页
 右
 先君文集合前后并奏
 议五十四卷绍熙
 闻礼锓木江陵归藏于家
 痛念
 先君即世二十有一年
 矣不肖孤家贫力弱日
卷一 第 7b 页
 夜抱遗书以泣一旦惧
 溘先朝露无以赎不孝
 罪会兄闻诗假守浮光以
 俸馀命闻礼董其役始事
 于莫春讫工于中秋
 先君正大之学忠愤之
 气爱 君忧国之诚仁
卷一 第 8a 页
  民爱物之念庶几一展
  卷而尽见之职校正迪
  功郎谢汝能乡贡进士任
  炎其间阙亡者异时为
  别集云男宣教郎充荆
  湖北路营田使司干办
  公事赐绯鱼袋闻礼谨书
卷一 第 8b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