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858-08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知录卷二十    昆山 顾炎武 撰
  非三公不得称公
公羊传曰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天子三公称
公周公召公毕公毛公苏公是也王者之后称公宋公
是也
杜氏通典曰周制非二王之后列国诸侯其爵无至公
者春秋有虞公州公或因殷之旧爵或尝为天子之官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858-0831b.png
子孙因其号耳非周之典制也东迁而后列国诸侯皆
僭称公夫子作春秋而笔之于书则或公或否生不公
葬则公之列国不公鲁则公之于是天子之事与人臣
之礼并见于书而天下之大法昭矣汉之西都有七相
五公(西都赋李善注公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也按后汉/书献帝谓御史大夫郗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
(是御史大夫/得称公也)而光武则置三公(后汉百官志太尉公一/人司徒公一人司空公)
(一/人)史家之文如邓公禹吴公汉伏公湛宋公宏第五公
伦牟公融袁公安李公固陈公宠桥公玄刘公宠崔公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858-0832a.png
烈胡公广王公龚杨公彪荀公爽皇甫公嵩董公卓曹
公操非其在三公之位则无有书公者三国志若汉之
诸葛公亮魏之司马公懿吴之张公昭顾公雍陆公逊
晋书若卫公瓘张公华王公导庾公亮陶公侃谢公安
桓公温刘公裕之类非其在三公之位则无有书公者
史至于唐而书公不必皆尊官洎乎今日志状之文人
人得称之矣吁何其滥与何其伪与(若郑端简名臣记/至无人不称公非)
(史体/矣)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858-0832b.png
大雅古公亶父笺曰诸侯之臣称君曰公白虎通曰臣
子于其国中皆褒其君为公诗曰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公者鲁人之称侯者周室之爵
秦誓公曰嗟我士听无哗夫秦誓之书公与春秋之书
秦伯不已异乎曰春秋以道名分五等之爵班之天子
不容僭差若秦誓本国之书孔子因其旧文而已公之
媚子从公于狩亦秦人之诗也
平王以后诸侯通称为公则有不必专于本国者矣硕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858-0832c.png
人之诗曰谭公维私左传郑庄公之言曰无宁兹许公
复奉其社稷
周之盛时亦有群公之称见于康王之诰及诗之云汉
此犹五等之君春秋书之通曰诸侯也
左传自王卿而外无书公者惟楚有之其君已僭为王
则臣亦僭为公宣十一年所谓诸侯县公皆庆寡人者
(汉书沛公注孟康曰楚旧僭称王其县宰为公淮南/子鲁阳公注楚之县公也楚僭号称王其守县大夫)
(皆称/公)傅中如叶公析公申公郧公蔡公息公商公期思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858-0832d.png
公并边中国白公边吴盖尊其名以重边邑(吕氏春秋/楚又有卑)
(梁公战国策楚人/有宛公新城公)而秦有麃公(索隐曰盖麃邑/公史失其姓名)楚汉之
际有滕公戚公柘公薛公郯公萧公陈公魏公留公方
与公高祖初称沛公太上皇父称丰公皆楚之遗名(左/传)
(齐亦有邢/公棠公)此县公之公也(御史监郡者亦称监/公见曹相国世家)
有失其名而公之者史记秦始皇纪侯公项羽纪枞公
侯公高祖纪单父人吕公新城三老董公孝文纪太仓
令淳于公天官书甘公封禅书申公齐人丁公曹相国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858-0833a.png
世家胶西盖公留侯世家东园公夏黄公穰侯傅其客
宋公信陵君傅毛公薛公贾生傅河南守吴公张敖傅
中大夫泄公黥布傅故楚令尹薛公季布傅母弟丁公
晁错传谒者仆射邓公郑当时傅下邽翟公酷吏传河
东守申屠公货殖傅朱公任公汉书高帝纪终公艺文
志蔡公毛公乐人窦公黄公毛公皇公张耳陈馀传范
阳令徐公甘公刘歆傅鲁国桓公赵国贯公周昌传赵
人方与公武五子傅瑕丘江公王褒傅九江被公于定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858-0833b.png
国傅其父于公翟方进传方进父翟公儒林传免中徐
公博士江公食子公淄川任公皓星公游侠傅故人吕
公茂陵守令尹公皆失其名而公之若郑君卢生之比
明祖实录于孝慈高皇后之父亦不知其名谓之马公
是史之阙文非正书也(史记高帝纪吕公注崔浩云史/失其名但举姓而言公汉书高)
(帝纪注应邵曰枞公者不知其名故/曰公注家发其例于此馀并不注)
太史公者司马迁称其父谈故尊而公之也
有尊老而公之者战国策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史记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858-0833c.png
文帝谓冯唐公奈何众辱我是也汉书沟洫志赵中大
夫白公师古曰盖相呼尊老之称项籍傅南公服虔曰
南方之老人也眭宏傅东平嬴公师古曰长老之号元
后传元城建公服虔曰年老者也吴志程普传普最年
长时人皆呼程公方言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晋书
乐志项伯语项庄曰公莫古人相呼曰公
汉书何武传号为烦碎不称贤公后汉书李固传京师
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宦者傅种皓为司徒告宾客曰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858-0833d.png
今身为公乃曹常侍力焉魏志王粲傅蔡邕闻粲在门
倒屣迎之曰此王公孙也晋书陈骞传对父矫曰主上
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魏舒傅夜
闻人问寝者为谁曰魏公舒舒自知当为公矣陆晔传
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王猛传父老曰王
公何缘拜也北史郑述祖傅少时在乡单马出行忽有
骑者数百见述祖皆下马曰公在此陶渊明孟长史傅
从父太常夔尝问光禄大夫刘耽孟君若在当已作公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858-0834a.png
否答云此本是三司人是知南北朝以前人语必三公
方得称公也周书姚僧垣傅宣帝尝从容谓僧垣曰尝
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
旨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
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
孔融告高密县为郑玄特立一乡曰郑公乡以为公者
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此是曲说据其所引皆史
失其名之公而太史公又父子之辞也战国策陈轸将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858-0834b.png
之魏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史记留侯世家吾惟竖子
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此皆谓父为公宋书颜延之傅
何偃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答曰身非三公之位
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北齐书
徐之才传郑道有尝戏之才为师公之才曰既为汝师
又为汝公在三之义顿居其两
陆云作祖父诔曰吴丞相陆公诔曰维赤乌八年二月
粤乙卯吴故使持节郢州牧左都护丞相江陵郡侯陆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858-0834c.png
公薨曰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曰维太康五年夏四月
丙申晋故散骑常侍吴郡陆君卒王沈祭其父曰孝子
沈敢昭告烈考东郡君张说作其父赠丹州刺史先府
君墓志每称必曰君然则虽已之先人亦不一概称公
古人之谨于分也
史记晁错傅错父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
用事侵削诸侯人口议多怨公者是以父而呼子为公
徐孚远曰御史大夫三公也错父呼错为公盖以官称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858-0834d.png

沙门亦有称公者必以其名冠之深公法深也林公道
林也远公惠远也生公道生也猷公道猷也隆公慧隆
也志公宝志也澄公佛图澄也安公道安也什公鸠摩
罗什也当时之人嫌于直斥其名故加一公字(古沙门/皆称名)
(世说言安汰吐珠玉于前/斌亮振金声于后皆名也)梁陈以下僧乃有字而人相
与字之字之则不复公之矣
宋史丰稷駮宋用臣谥议曰凡称公者须耆宿大臣及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858-0835a.png
乡党有德之士然则明之宦竖而称公亦不可出于士
大夫之口(孙升谈圃有朝士在中书称李宪字荆/公厉声叱之曰是何人即出为监当)
  古人不以甲子名岁
尔雅疏曰甲至癸为十日日为阳寅至丑为十二辰辰
为阴此二十二名古人用以纪日不以纪岁岁则自有
阏逢至昭阳十名为岁阳摄提格至赤奋若十二名为
岁名(周礼硩簇氏十日十有二辰十有二月十有二岁/之号注日谓从甲至癸辰谓从子至亥月谓从陬)
(至荼岁谓从摄/提格至赤奋若)后人谓甲子岁癸亥岁非古也自汉以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858-0835b.png
前初不假借史记历书太初元年年名焉(即阏/字)逢摄提
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其辨晰如此若
吕氏春秋序意篇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贾谊
鵩赋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服集予舍许
氏说文后叙粤在永元困顿之年孟陬之月朔日甲子
亦皆用岁阳岁名不与日同之證汉书郊祀歌天马徕
执徐时谓武帝太初四年岁在庚辰兵诛大宛也(资治/通鉴)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亦用古法)自经学日衰人趋简便乃以甲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858-0835c.png
子至癸亥代之子曰觚不觚此之谓矣
宋刘恕通鉴外纪目录序曰庖牺前后逮周厉王疑年
茫昩借日名甲子以纪之是则岁之称甲子也借也何
始乎自亡新始也王莽下书言始建国五年岁在寿星
填在明堂仓龙癸酉德在中宫又言天凤七年岁在大
梁仓龙庚辰厥明年岁在实沈仓龙辛巳隋书律历志
王莽铜权铭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又曰龙在己巳岁
次实沈是也自此后汉书张纯傅言摄提之岁苍龙甲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858-0835d.png
寅朱穆傅言明年丁亥之岁荀悦汉纪言汉元年实乙
未也曹娥碑亦云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蜀郡造桥碑
云维延熹龙在甲辰而张角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
皆作甲子字矣
以甲子名岁虽自东汉以下然其时制诏章奏符檄之
文皆未尝正用之其称岁必曰元年二年其称日乃用
甲子乙丑如己亥格庚戌制壬午兵之类皆日也(宋书/武帝)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858-0836a.png
(纪有癸卯梓材庚子/皮毛亦皆下诏之日)惟晋书王廙上疏言臣以壬申岁
见用为鄱阳内史按怀帝以永嘉五年辛未为刘聪所
执悯帝以建兴元年癸酉即位中间一年无主故言壬
申岁也后代之人无大故而效之非也(李皓上表亦云/臣去乙巳岁皓)
(当时改元庚子不用晋年号晋/书中以甲子名岁者仅此两见)
自三国鼎立天光分曜而后文人多舍年号而称甲子
魏程晓赠傅休奕诗龙集甲子四时成岁晋张华感婚
赋方今岁在己巳将次四仲陆机悯怀太子诔龙集庚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858-0836b.png
戌日月改度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岁在辛亥月惟仲秋
自祭文岁维丁卯律中无射后周庾信哀江南赋粤以
戊辰之年建亥之月而梁陶隐居真诰亦书己卯岁至
杜预左传集解后序则追言魏哀王二十年太岁在壬
戌矣(吴后主国山封禅文旃蒙协洽之岁月次陬訾之/舍日惟重光大渊献日当言辛亥而冒用岁阳岁)
(名则又/失之)
晋惠帝时庐江杜嵩作壬子春秋壬子元康二年贾后
弑杨太后于金墉城之岁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858-0836c.png
唐人有以豫书而不称年号者旧唐书礼仪志曰请以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四月禘至辛巳年十月袷至甲申
年四月又禘至丙戌年十月又祫至己丑年四月又禘
至辛卯年十月又祫其辛巳以下不言开元某年又博
古图载唐鉴铭曰武德五年岁次壬午八月十五日甲
子杨州总管府造青铜镜一面充癸未年元正朝贡其
癸未亦不言武德六年者当时屡改年号故也此一鉴
而有正书有豫书之不同亦变例也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858-0836d.png
史家之文必以日系月以月系年钟鼎之文则不尽然
多有月而不年日而不月者(六经中亦有之如/诗吉日庚午是也)商母乙
卣其文曰丙寅王锡口贝朋用作母乙彝丙寅者日也
博古图乃谓商建国始于庚戌历十七年而有丙寅在
仲壬即位之三年则凿矣岂非迷于后世之以甲子名
岁而欲以追加之古人乎
春秋之世各国皆自纪其年发之于言或参互而不易
晓则有举其年之大事而为言者若曰会于沙随之岁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858-0837a.png
叔仲惠伯会郤成子于承匡之岁铸刑书之岁晋韩宣
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是也(如溴梁之/明年亦是)又有举岁星而
言若曰岁五及鹑火岁及大梁岁在娵訾之口者从后
人言之则何不曰甲子也癸亥也是知古人不用以纪
岁也
太祖实录自吴元年以前皆书干支不合古法太祖当
时实奉宋小明王之号故有言当纪龙凤者考之史记
高帝之初不称楚怀王元年而称秦二年三年又太祖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858-0837b.png
御制滁州龙潭碑文云元末帝至正十有四年窃意其
时天下尚是元之天下书至正正合史记书秦之例(今/续)
(纲目书/至正)又有兼书者汉书功臣侯表序汉兴自秦二世
元年之秋楚陈之岁是也
  史家追纪月日之法
或曰铸刑书之岁是则然矣其下云齐燕平之月又曰
其明月则何以不直言正月二月乎曰此正史家文字
缜密处史之文有正纪有追纪其上曰春王正月暨齐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858-0837c.png
平二月戊午盟于濡上正纪也此曰齐燕平之月壬寅
公孙段卒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追纪
也追纪而再云正月二月则嫌于一岁之中而有两正
月二月也故变其文而云古人史法之密也
左传追纪之文不止此如襄公六年傅郑子国之来聘
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
及把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
师齐师大败之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舆子王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858-0837d.png
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晏弱
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七年传郑僖公之为太子也
于成之十六年与子罕适晋不礼焉又与子丰适楚亦
不礼焉及其元年朝于晋子丰欲愬诸晋而废之子罕
止之十九年傅于四月丁未郑公孙虿卒赴于晋大夫
二十五年傅会于夷仪之岁齐人城郏其五月秦晋为
成二十六年傅齐人城郏之岁其夏齐乌馀以廪邱奔
晋三十一年传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昭公七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858-0838a.png
年傅齐师还自燕之月罕朔杀罕魋又晋韩宣子为政
聘于诸侯之岁婤姶生子名之曰元皆是追纪又如书
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亦追纪也
  史家月日不必顺序
古人作史取其事之相属不论月日故有追书有竟书
左传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先书甲午晦后书癸巳甲
午为正书而癸巳则因后事而追书也昭公十三年平
邱之盟先书甲戌后书癸酉甲戌为正书而癸酉则因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858-0838b.png
后事而追书也昭公十三年楚灵王之弑先书五月癸
亥后书乙卯丙辰乙卯丙辰为正书而五月癸亥则因
前事而竟书也盖史家之文常患为月日所拘而事不
得以相连属故古人立此变例
有先书以起事者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十一月先书
是月戊辰王守澄葬于浐水于壬戌癸亥之前是也
  重书日
春秋桓公十二年书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丙戌卫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858-0838c.png
侯晋卒重书日者二事皆当系日先书公者先内而后
外也(邵国贤曰一丙戌一是即书一是追书/即书者纪事之职追书者承赴之体)后人作史
凡一日再书则云是日
  古人必以日月系年
自春秋以下纪载之文必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
年此史家之常法也史记伍子胥傅己卯楚昭王出奔
庚辰吴王入郢则不月而日刺客傅四月丙子光伏甲
士于窟室中则不年而月史家之变例也盖二事已见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858-0838d.png
于吴楚二世家故其文从省
楚辞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摄提岁也孟陬
月也庚寅日也屈子以寅年寅月庚寅日生王逸章句
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孟始也正月为陬言已以太岁
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下母之体而生是也或谓摄
提星名天官书所谓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者非也岂
有自述其世系生辰乃不言年而止言月日者哉(长洲/文待)
(诏徵明以庚寅岁生刻一印章曰维庚寅吾以降意谓/与屈大夫同年非也屈子之云庚寅者日也使以岁言)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858-0839a.png
(无论古人不以甲子名岁且使屈子生于庚寅至楚怀/王被执于秦壬戌之岁年仅三十有三何以云老冉冉)
(其将/至乎)
  古无一日分为十二时
古无以一日分为十二时之说洪范言岁月日不言时
周礼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
十有八星之位不言时屈子自序其生年月日不及时
吕才禄命书亦止言年月日不及时(李虚中以人生年/月日所直支干推)
(人祸福生死百不失一初不用时也自宋而后乃并其/时参合之谓之八字见谢肇浙五杂俎 后周苏绰作)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858-0839b.png
(大诰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庶尹惟日御事惟时)
古无所谓时凡言时若尧典之四时左氏传之三时(桓/公)
(六年三/时不害)皆谓春夏秋冬也故士文伯对晋侯以岁时日
月星辰谓之六物荀子曰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
不胜时亦谓春夏秋冬也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
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用不废
一日之中所以分纪其时者曰日中曰尽日曰日昃见
于易曰东方未明曰会朝曰日之方中曰昏曰夕曰宵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858-0839c.png
见于诗曰昩爽曰朝曰日中昃见于书曰朝时曰日中
曰夕时曰鸡初鸣曰旦曰质明曰大昕曰晏朝曰昏曰
日出曰日侧曰见日曰逮日见于礼(尔雅疏日入后/二刻半为昏)
鸡鸣曰日中曰昼曰日下昃曰日旰曰日入曰夜曰夜
中见于春秋传曰晁曰薄暮曰黄昏见于楚辞纪昼则
用日史记项羽纪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
城日中大破汉军吕后纪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见相
国产计事日餔时遂击产彭越傅旦日日出十馀人后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858-0839d.png
后者至日中淮南王安傅旦受诏日食时上汉书五行
志日中时食从东北过半晡时复晡时食从西北日下
晡时复武五子昌邑王傅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其
日中贺发晡时至定陶东方朔傅微行以夜漏下十刻
乃出旦明入山下是也纪夜则用星诗之言三星在天
三星在隅三星在户春秋传之言降娄中而旦是也(周/礼)
(司寤氏以/星分夜)不辨星则分言其夜曰夜中曰夜半曰夜乡
晨是也分言其夜而不详于是有五分其夜而言甲乙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858-0840a.png
丙丁戊者周礼司寤氏掌夜时注夜时谓夜晚早若今
甲乙至戊(颜氏家训或问一夜何故五更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亦云一更)
(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所以然者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则指寅晓则指午矣自寅至午凡历五辰)
(冬夏之月虽复长短参差然辰间辽阔盈不至六缩不/至四进退常在五者之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汉书西域传杜钦曰斥候士五分夜击刁斗自守天文
志本始元年四月壬戌甲夜地节元年正月戊午乙夜
六月戊戌甲夜三国志曹爽传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
刀于地晋书赵王伦傅期四月三日丙夜一筹以鼓声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858-0840b.png
为应是也五分其夜而不详于是有言漏上几刻者五
行志晨漏未尽三刻有两月重见又云漏上四刻半乃
颇有光礼仪志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东方朔传微
行以夜漏上十刻乃出王尊傅漏上十四刻行临到外
戚傅昼漏上十刻而崩又云夜漏上五刻持儿与舜会
东交掖门自南北史以上皆然故素问曰一日一夜五
分之隋志曰昼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
丁戊而无十二时之目也唯历书云鸡三号卒明抚十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858-0840c.png
二节卒于丑而下文却云朔旦冬至正北又云正北正
西正南正东不直言子酉午卯汉书五行志言日加辰
已又言时加未翼奉傅言日加申又言时加卯王莽傅
天文郎按栻于前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而吴
越春秋亦云今日甲子时加于已周髀经亦有加卯加
酉之言若纪事之文无用此者(南齐书天文志始有子/时丑时亥时北齐书南)
(阳王绰傅有景时午/时景时者丙时也)
左氏傅卜楚丘曰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而杜元凯注则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858-0840d.png
以为十二时虽不立十二支之目然其曰夜半者即今
之所谓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
时者辰也禺中者已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晡时
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
为十二始见于此考之史记天官书曰旦至食食至日
昳日昳至餔餔至下餔下餔至日入素问藏气法时论
有曰夜半曰平旦曰日出曰日中曰日昳曰下晡(王冰/注以)
(日昳为土王下晡为金王又有曰四季者/注云土王是今人所谓丑辰未戌四时也)吴越春秋有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858-0841a.png
曰时加日出时加鸡鸣时加日昳时加禺中则此十二
名古有之矣史记孝景纪五月丙戌地动其蚤食时复
动汉书武五子广陵王胥传奏酒至鸡鸣时罢王莽傅
以鸡鸣为时后汉书隗嚣传至昏时遂溃围齐武王傅
至食时赐陈溃耿弇傅人定时步果引去来歙傅臣夜
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窦武传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
皇甫嵩傅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陈战至晡时大破之晋
书戴洋傅永昌元年四月庚辰禺中时有大风起自东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858-0841b.png
南折木宋书符瑞志延康元年九月十日黄昏时月蚀
荧惑过人定时荧惑出营室宿羽林皆用此十二时
淮南子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
于扶桑之上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朝明
临于曾泉是谓早食次于桑野是谓宴食臻于衡阳是
谓禺中对于昆吾是谓正中靡于鸟次是谓小迁至于
悲谷是谓晡时回于女纪是谓大迁经于泉隅是谓高
舂顿于连石是谓下舂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858-0841c.png
薄于虞泉是谓黄昏渝于蒙谷是谓定昏按此自晨明
至定昏为十五时而卜楚邱以为十时未知今之所谓
十二时者自何人定之也
素问中有言岁甲子者有言寅时者皆后人伪撰入之

  年月朔日子
今人谓日多曰日子日者初一初二之类是也子者甲
子乙丑之类是也周礼职内注曰若言某月某日某甲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858-0841d.png
诏书或言甲或言子一也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年月朔日子李周翰注曰子发檄时也汉人未有称夜
半为子时者误矣古人文字年月之下必系以朔必言
朔之第几日而又系之干支故曰朔日子也如鲁相瑛
孔子庙碑云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又云
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史晨孔子庙碑云
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樊毅复华下民租碑
云光和二年十二月庚午朔十三日壬午是也此日子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858-0842a.png
之称所自起若史家之文则有子而无日春秋是也(后/汉)
(书隗嚣檄文曰汉复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不言廿一日)然在朔言朔在晦言晦而
旁死魄哉生明之文见于尚书则有兼日而书者矣
宋书礼志年月朔日甲子尚书令某甲下此古文移之
式也陈琳檄文但省一甲字耳
南史刘之遴与张缵等参校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六年
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
隋书袁充上表称宝历之元改元仁寿岁月日子还共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858-0842b.png
诞圣之时
时有十二而但称子犹之干支有六十而但称甲子也
汉人之文有即朔之日而必重书一日者广汉太守沈
子琚绵竹江堰碑云熹平五年五月辛酉朔一日辛酉
绥民校尉熊君碑云建安廿一年十(阙/)月丙寅朔一日
丙寅此则繁而无用不若后人之简矣
  年号当从实书
正统之论始于习凿齿不过帝汉而伪魏吴二国耳自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858-0842c.png
编年之书出而疑于年号之无所从而其论乃纷纭矣
夫年号与正朔自不相关故周平王四十九年而孔子
则书之为鲁隐公之元年何也春秋鲁史也据其国之
人所称而书之故元年也晋之乘存则必以是年为鄂
侯之二年矣楚之梼杌存则必以是年为武王之十九
年矣观左传文公十七年郑子家与晋韩宣子书曰寡
君即位三年而其下文曰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则自
称其国之年也襄公二十二年少正公孙侨对晋之辞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858-0842d.png
曰在晋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于是即位而其下文遂
曰我二年我四年则两称其国之年也故如三国志则
汉人傅中自用汉年号魏人传中自用魏年号吴人傅
中自用吴年号推之南北朝五代辽金并各自用其年
号此之谓从实(若病其难知只须/别作年表一卷)且王莽篡汉而班固
作傅其于始建国天凤地皇之号一一用以纪年盖不
得不以纪年非帝之也后人作书乃以编年为一大事
而论世之学疏矣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858-0843a.png
春秋传亦有用他国之年者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
注云鲁桓公之十六年僖之四年子然卒简之元年士
子孔卒注云郑僖四年鲁襄六年郑简元年鲁襄八年
汉时诸侯王得自称元年汉书诸侯王表楚王戊二十
一年孝景三年(楚元王/傅亦云)楚王延寿三十二年地节元年
之类是也淮南天文训淮南元年冬太一在丙子谓淮
南王安始立之年也注者不达乃曰淮南王作书之元
年又曰淮南王僭号此为未读史记汉书者矣(赵明诚/金石录)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858-0843b.png
(有楚钟铭惟王五十/六祀之论正同此矣)
又考汉时不独王也即列侯于其国中亦得自称元年
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高祖六年平阳懿侯曹参元年
孝惠六年靖侯窋元年孝文后四年简侯奇元年是也
吕氏考古图周阳侯甗鍑铭曰周阳侯家铜三习甗鍑
容五斗重十八斤六两侯治国五年五月国铸第四(吕/大)
(临曰侯治国五年者自以/侯受侯嗣位之年数也)文选魏都赋刘良注文昌殿
前有钟其铭曰惟魏四年岁次丙申龙次大火五月丙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858-0843c.png
寅作蕤宾钟魏四年者曹操为魏公之四年汉献帝之
建安二十一年也
元史顺帝纪至正二十八年乃明洪武元年也直书二
十八年自是以下书曰后一年曰又一年四月丙戌帝
殂于应昌是时明太祖即位三年而犹书元主曰帝且
不以明朝之年号加之深得史法疑此出于上裁不独
宋王二公之能守古法也(宋史马廷鸾传瀛国公即位/召不至自罢相归又十七年)
(而薨甚为得体然其/他傅复有书至元者)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858-0843d.png
英宗命儒臣修续通鉴纲目亦书元顺帝至正二十七
年不书吴元年
  史书一年两号
古时人主改元并从下诏之日为始未尝追改以前之
月日也魏志三少帝纪上书嘉平六年十月庚寅下书
正元元年十月壬辰吴志三嗣主传上书太平三年十
月己卯下书永安元年十月壬午晋书武帝纪上书魏
咸熙三年十一月下书泰始元年十二月景寅宋书武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858-0844a.png
帝纪上书晋元熙二年六月甲子下书永初元年六月
丁卯文帝纪上书景平二年八月丙申下书元嘉元年
八月丁酉明帝纪上书永光元年十二月庚申朔下书
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唐书高宗纪上书显庆六年二
月己未下书龙朔元年三月丙申朔中宗纪上书神龙
三年九月庚子下书景龙元年九月甲辰睿宗纪上书
景龙四年七月己巳下书景云元年七月己巳玄宗纪
上书先天二年十二月庚寅朔下书开元元年十二月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858-0844b.png
己亥韩文公顺宗实录上书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庚子
下书永贞元年八月辛丑若此之类并是据实而书至
司马温公作通鉴患其棼错乃创新例必取末后一号
冠诸春正月之前当时已有讥之者
春秋定公元年不书正月杜氏曰公即位在六月故正
义曰公未即位必不改元而于春夏即称元年者未改
之日必承前君之年于是春夏当名此年为昭公三十
三年及六月既改之后方以元年纪事及史官定策须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858-0844c.png
有一统不可半年从前半年从后虽则年初亦统此岁
故入年即称元年也汉魏以来虽于秋冬改元史于春
夏即以元年冠之是有因于古也按温公通鉴是用此
例然有不可通者春秋于昭公三十三年之春而即书
定公元年者昭公已薨于上年之十二月矣若汉献帝
延康元年十月始禅于魏而正月之初汉帝尚存即加
以魏文黄初之号则非春秋之义矣岂有旧君尚在当
时之人皆禀其正朔而后之为史者顾乃追夺之乎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858-0844d.png
史家变乱年号始自隋书大业十二年十一月景辰唐
公入京师辛酉遥尊帝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为帝改元
义宁而下即书云二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
作乱上崩于温室按此大业十三年炀帝在江都而蒙
以代王长安之号甚为无理作史者唐臣不得不尔然
于炀帝纪书十三年于恭帝纪书二年两从其实似亦
未害
明朝太宗实录上书四年六月己巳下书洪武三十五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858-0845a.png
年六月庚午正是史臣实书与前代合但不明书建文
年号后人因谓之革除耳英宗实录上书景泰八年正
月辛巳下书天顺元年正月壬午旬有六日而不没其
实且如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以后为泰昌元年若依温
公例取泰昌之号冠于四十八年春正月之前则诏令
文移一一皆当追改且上诬先皇矣故纪年之法从古
为正不以一年两号三号为嫌
  年号古今相同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858-0845b.png
水经注谷水下千金堨前云太和五年曹魏明帝之太
和也后云朝廷太和中元魏孝文帝之太和也
  割并年号
唐朝一帝改年号者十馀其见于文必全书无割取一
字用之者至宋始有熙丰政宣建绍乾淳之语已是不
敬然犹一帝之号自相连属无合两帝而称之者又必
用上一字惟元丰以元字与元祐无别故用下字明朝
文人有称永宣成弘嘉隆合两帝之号而为一称(天启/六年)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858-0845c.png
(部疏称正统正德为二正奉旨/列圣年号昭然如何说二正)近又有去上字而称庆
历启祯更为不通矣
地名割用一字如登莱如温台则可如真顺广大则不
通矣然汉人已有之史记天官书勃碣海岱之间气皆
黑货殖傅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注云勃海碣石
汉书王莽傅成命于巴宕注云巴郡宕渠县魏晋以下
始多此语常璩华阳国志分巴割蜀以成犍广是犍为
广汉二郡左思蜀都赋跨蹑犍牂是犍为牂牁二郡魏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858-0845d.png
都赋恒碣砧𥔲于青霄是恒山碣石二山
人名割用一字者左传以太皞济水为皞济(僖二十/一年)
记以黄帝老子为黄老(曹相国世家张释之田/叔魏其郑当时列傅)以王乔
赤松子为乔松(蔡泽/傅)以伊尹管仲为伊管(邹阳/傅)以绛侯
灌婴为绛灌(贾生/傅)
  孙氏西斋录
唐人作书无所回避孙樵所作西斋录乃是私史至于
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858-0846a.png
宗大义凛然视孔子之沟昭墓道不书定正而抑且过
之矣
此说本之沈既济駮吴兢史议谓当并天后于孝和纪
每岁书某年春正月皇帝在房陵太后行某事改某制
则纪称孝和而事述太后名礼两得至于姓氏名讳入
宫之由历位之资及才艺智略年辰崩葬别纂入皇后
傅列于废后王庶人之下题其篇曰则天顺圣武皇后
云事虽不行而史氏称之(其后宋范祖禹作/唐鉴竟用此书法)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858-0846b.png
  通鉴书改元
晋书载记十六国时嗣位改元者皆在本年此史家取
便序事连属书之其实皆改明年元也不容十六国之
中数十王皆不踰年而改元者也
金石录据赵横山李君神碑石虎建武六年岁在庚子
与载记合若从帝纪则建武六年当是己亥今此碑与
西门豹祠殿基记皆是庚子以此知帝纪之失此是差
一年之證然载记亦不尽合昔人作史但存其年号而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0858-0846c.png
已初不屑屑于岁月也
续纲目景炎三年五月以后为帝炳祥兴元年非也黄
潜番禺客语改元在明年正月己酉朔盖亦是即位之
初改明年元耳史家省文即系于前年月日之下曰改
元祥兴以此推十六国事必当同此
  后元年
汉文帝后元年景帝中元年后元年当时只是改为元
年后人追纪之为中为后耳若武帝之后元元年则自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0858-0846d.png
名之为后光武之中元元年梁武帝之中大通元年中
大同元年则自名之为中不可一例论也
元顺帝至元元年重用世祖之号后人追纪之则曰后
至元元年
  李茂贞称秦王用天祐年号
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封岐王李茂贞为秦王比得
薛昌序所撰凤翔法门寺碑天祐十九年建而其文已
称秦王则前乎同光之二年矣盖必茂贞所自称又史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0858-0847a.png
言茂贞奉天祐年号此碑之末亦书天祐十九年而篇
中历述前事则并以天复纪年至天复二十年止亦与
史不合
五代史李彦威傅是时昭宗改元天祐迁于东都为梁
所迫而晋人蜀人以为天祐之号非唐所建不复称之
但称天复前蜀世家则云建与唐隔绝而不知故仍称
天复其说不同按此碑则岐人亦称天复史失之也
又今阳城县有后周显德二年徐纶撰龙泉禅院记内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0858-0847b.png
述天祐十九年按此地本属梁此记乃追削梁号而改
称天祐者
  通鉴书葬
通鉴书外国之葬如晋纪义熙六年九月下云甲寅葬
魏主圭于盛乐金陵不言魏葬而言葬魏或以为仿春
秋之文愚以为非也春秋书葬宋穆公葬卫桓公之类
皆鲁遣其臣会葬故为此文(徐邈曰凡书葬/者据我而言葬)若南北朝
时本国自葬则当书魏葬如宋纪景平元年十二月庚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0858-0847c.png
子魏葬明元帝于金陵元嘉二十九年三月辛卯魏葬
太武皇帝于金陵则得之矣
  通鉴书闰月
通鉴书闰月而不著其为何月谓仿春秋之法非也春
秋时闰未有不在岁终者自太初历行每月皆可置闰
若不著其为何月或上月无事则后之读者必费于追
寻矣新唐书亦然惟高宗显庆二年正月无事乃书曰
闰正月壬寅如洛阳宫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0858-0847d.png
  史书人君未即位
史书人君未即位之例左传晋文公未入国称公子已
入国称公史记汉高帝未帝称汉王未王称沛公
五年将战垓下而曰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至其下文乃曰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于言为不顺矣
沈约作宋书于本纪第十卷顺帝升明三年四月壬申
始书进齐公爵为齐王而前第八卷明帝泰始四年七
卷二十 第 34a 页 WYG0858-0848a.png
月庚申已书以骁骑将军齐王为南兖州刺史自此以
下齐王之号累见于篇此言之不顺也(萧子显南齐/书亦同此例)
  史书一人先后历官
汉书沟洫志先称博士许商次称将作大匠许商后称
河堤都尉许商此书一人而先后历官不同之法
书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
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伊尹保衡一人也汤时未为
保衡至太甲时始为此官故变文以称之也
卷二十 第 34b 页 WYG0858-0848b.png
  史书郡县同名
汉时县有同名者大抵加东西南北上下字以为别盖
本于春秋之法燕国有二则一称北燕邾国有二则一
称小邾是其例也若郡国同名而不同地则于县必加
一小字沛郡不治沛治相故书沛县为小沛广阳国不
治广阳治蓟故书广阳县为小广阳丹阳郡不治丹阳
治宛陵故书丹阳县为小丹阳(今顺天府保定县称小/保定宁国府太平县称)
(小太/平)后人作史混书之而无别矣
卷二十 第 35a 页 WYG0858-0848c.png
  郡国改名
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六年春正月丙辰改舂陵乡为章
陵县十七年冬十月甲申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又云
乃悉为舂陵宗室起祠堂上言章陵见名也下言舂陵
本舂陵侯之宗室不可因县名而追改之也此史家用
字之密也
史记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此未当当曰东垣人卢
绾傅高帝十一年冬更东垣为真定儒林傅汉兴田何
卷二十 第 35b 页 WYG0858-0848d.png
以齐田徙杜陵师古曰初徙时未为杜陵盖史家追言
之也
汉书夏侯胜傅夏侯胜字长公初鲁共王分鲁西宁乡
以封子节侯别属大河大河后更名东平故胜为东平
人赵广汉傅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
后汉书党锢傅刘祐中山安国人也安国后别属博陵
夏侯湛东方朔画像赞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
也魏建安中分厌次以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此郡
卷二十 第 36a 页 WYG0858-0849a.png
国改名之例
  史书人同姓名
史记汉高帝时有两韩信则别之曰韩王信汉书王莽
时有两刘歆则别之曰国师刘歆此其法本于春秋左
氏傅襄公二十五年齐崔杼弑其君光事中有两贾举
则别之曰侍人贾举
金史有二额尔克曰草火额尔克板子额尔克有
三罗索曰大罗索曰中罗索曰小罗索
卷二十 第 36b 页 WYG0858-0849b.png
  述古
凡述古人之言必当引其立言之人古人又述古人之
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已说也诗曰自古在昔先民
有作程正叔傅易未济三阳皆失位而曰斯义也闻之
成都隐者是则时人之言而亦不敢没其人君子之谦
也然后可与进于学
  引古必用原文
凡引前人之言必用原文水经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
卷二十 第 37a 页 WYG0858-0849c.png
江中有九十九洲楚谚云州不百故不出王者桓玄有
问鼎之志乃增一洲以充百数僭号数旬宗灭身屠及
其倾败洲亦消毁今上在西忽有一洲自生沙流回薄
成不淹时其后未几龙飞江汉矣注乃北魏郦道元作
而记中所指今上则南宋文帝以宜都王即帝位之事
古人不以为嫌
  引书用意
书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
卷二十 第 37b 页 WYG0858-0849d.png
同德左传引之则曰太誓所谓商兆民离周十人同者
众也(成元/年)淮南子舜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
以曲隈深潭相予尔雅注引之则曰渔者不争隈此皆
略其文而用其意也
  文章推服古人
韩退之文起八代之衰于骈偶声律之文宜不屑为而
其滕王阁记推许王勃所为序且曰窃喜载名其上词
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李太白黄鹤楼诗曰眼前有景
卷二十 第 38a 页 WYG0858-0850a.png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所谓自古在昔先民有作者
也今之好讥诃古人翻驳旧作者其人之宅心可知矣
宋洪迈从孙倬丞宣城自作题名记迈告之曰他文尚
可随力工拙下笔如此记岂宜犯不韪哉盖以韩文公
有蓝田县丞厅壁记故也夫以题目之同于文公而以
为犯不韪昔人之谨厚何如哉
  史书下两曰字
注疏家凡引书下一曰字引书之中又引书则下一云
卷二十 第 38b 页 WYG0858-0850b.png
字云曰一义变文以便读也此出于论语牢曰子云是
也若史家记载之辞可下两曰字尚书多方周公曰王
若曰是也(孟子书多有两曰字如公都子曰告子曰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公孙丑曰伊尹曰公孙丑)
(曰诗/曰)
  书家凡例
古人著书凡例即随事载之书中左传中言凡者皆凡
例也易乾坤二卦用九用六者亦凡例也
  分题
卷二十 第 39a 页 WYG0858-0850c.png
古人作书于一篇之中有分题则标篇题于首而列分
题于下如尔雅释天一篇下列四时祥灾岁阳岁名月
阳月名风雨星名祭名讲武旌旂吕氏春秋孟春纪第
一下列正月纪本生重已贵公去私是也疏家谓之题
上事谓标题上文之事若周公践阼及诗篇章句皆篇
末题之故此亦尔今按礼记文王世子篇有曰文王之
为世子也有曰教世子有曰周公践阼乐记篇有曰子
贡问乐亦同此例后人误连于本文也又如汉书礼乐
卷二十 第 39b 页 WYG0858-0850d.png
志郊祀歌练时日一帝临二凡十九首皆著其名于本
章之末安世房中歌桂华美芳二题传写之误遂以冠

尔雅释亲一篇石经本宗族二字在昆兄也之后母党
二字在从母姊妹之后妻党二字在为姒妇之后昏姻
二字在吾谓之甥也之后今国子监刻本皆改之
 
 日知录卷二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