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一 第 1a 页 WYG1153-0166a.png

攻愧集卷七十一
宋 楼钥 撰
题跋
跋汪季路书画
王岐公立英宗诏草
昭陵以英宗为皇子诏曰濮安懿王之子犹朕之子也
思陵以寿皇为皇子诏曰艺祖皇帝七世孙也明白洞
卷七十一 第 1b 页 WYG1153-0166b.png

言兹岂词臣之力也哉
寇巴东终于无地起楼台熟魏三山居乃如许宜乎不
肯以此而易彼也
苏子美诗
尝见沧浪补怀素草书至不可辨虽天才豪逸自谓信
手纵笔何尝留意然非水墨积习亦未易至此
卷七十一 第 2a 页 WYG1153-0167a.png

唐人赞狄梁公云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
以飞公称蜀公云导日而升灿如长庚事固不侔词意
东坡与欧阳叔弼兄弟帖
苏以欧而显欧以苏而尊荐士蔽贤后人当知所择
东坡与林子中论赈济帖
荒政无第一手盖蓄积无素聚饥民以千万计仰给于
卷七十一 第 2b 页 WYG1153-0167b.png

尔坡翁亦自言惩熙宁流殍之祸公私皇皇晓夜措置
仅免狼狈九年耕必有三年之蓄古制既不明此贾谊
所以哀痛公私之积也
祭酒芮公赋莺花亭诗其中一绝云人言多技亦多穷
随意文章要底工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
尝诵而悲之醉卧古藤诚可深惜宜人者宜于人竟亦
卷七十一 第 3a 页 WYG1153-0167c.png

蔡京自书窜谪元符党人诏草
裕陵裁决庶政动出亲札是时京方为检正建请差官
置局类而为书因委京编次迨事徽皇遂以为相业之
本违御笔者初以违制论后又以大不恭论其实皆出
比其再相以至三入宠任既不及旧御笔一从中出京
亦不知所为商鞅立法亲受其弊陨身覆宗诚自取之
卷七十一 第 3b 页 WYG1153-0167d.png

跋乔仲常高僧诵经图
始余从乡僧子恂得罗汉摹本旧有跋云姚仲常善画
而不易得一贵人待之三年一日欣然索匹纸为作应
真数日而成其本已经四摹固知失真已远而笔意尚
卓然可观众像之外人物鬼神山水树石无不毕备以
蛇横行水帘中节节间断而意象自全皆新意也恨不
卷七十一 第 4a 页 WYG1153-0168a.png

矣大率事不深考又不谨于阙疑见唐人画则指为道
子摩诘不知有卢楞伽辈见国朝画则指为龙眠亦不
知有乔君也今见此图洎岩壑跋语为之醒然且知姚
之为误也是僧默诵何经而仙佛诸相缥缈自其口出
鬼物俯听于后皆有妙思又使人之意也消
跋游嗣祖所藏帖
卷七十一 第 4b 页 WYG1153-0168b.png

寒饧粥香最为人脍炙简肃公绛人也公为之婿称其
清德直节家法严子弟多贤材公期岂其人耶
山谷草圣
草圣可习无如俗何以山谷之高胜晚乃得脱此耳
唐子西与游氏帖
蜀士郑太玉与先生游俱好世出世间法尝曰文章习
气盍痛扫除雕琢肝肾徒劳人耳先生戏答曰吾宁尽
卷七十一 第 5a 页 WYG1153-0168c.png

先生尝谓其子曰我胸中有见成论五百篇当以授汝
未几疾作遂殁紫微公以为终身之恨云
跋王顺伯家藏帖
苏子美锦鸡诗
沧浪文采绝群正似锦鸡虽欲为木鸡可乎悲哉
范文正公与尹师鲁帖
师鲁自筠州舆疾至南阳托范公以死盖平日之相与
卷七十一 第 5b 页 WYG1153-0168d.png

尝读安阳集及家传公之虑事精审非他人所及此帖
尤可见兵凶战危安保必胜或记师鲁谓公置胜败于
度外者过矣
王荆公书佛语
公诗有云世间好事佛说尽岂为此等语耶公之书自
有来处非无意于工者
卷七十一 第 6a 页 WYG1153-0169a.png

通判不知何如人承平无事时佐钱塘佳郡又得此老
右军章草
章草之绝久矣尝见皇象所书急就章象时有张子并
陈梁甫能书甫恨逋并恨峻象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中
国善书者不能及○(茜本自张子并以下六句间空七/字今据三国吴志赵达传末注文填)
(补/)惟如此然后可作章草此帖信是合作正使非右军
卷七十一 第 6b 页 WYG1153-0169b.png

米元章三帖(一行书一/篆一隶)
孔融遗张纮书曰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
行书妙绝一世此卷四十三字尤高而不善用二短何
耶
跋陈闻远所藏了翁龟山元城帖
杨龟山尝宰馀杭今赞府陈棠则了斋之曾孙也出家
卷七十一 第 7a 页 WYG1153-0169c.png

相与刻石于县庠名德翰墨前后照映整襟读之凛如
三君子相从于一时百世之下尚当兴起矧声迹尚未
远耶
余比官成均临江曾无逸为僚尝言其先君子平生示
以书一卷盖状其行事樊少从博士为之哀辞者端明
忠简胡公遗墨二画得艮斋诚斋诸公为之跋诚斋又
卷七十一 第 7b 页 WYG1153-0169d.png

世蚤岁得疾遂弃举子业专务古学能悬腕作行草追
配前良向也视富贵若不足浼而曰浮云居士久益高
尚又以独醒名斋晚号归愚所造愈深故死生祸福之
至了达如此家有章伯益友直飞跂墨戏数幅初未尝
遂下世故并手泽藏焉余曰画不足为居士道也以诚
斋之亲且厚犹不知游艺之妙其蕴蓄不见之外如此
卷七十一 第 8a 页 WYG1153-0170a.png

笃论之君子徐节孝平日默处一室几若与世相忘至
其论天下事则衮衮不倦有不出户而知天下之称然
犹居山阳往来之冲若居士远在江右而中原故事历
历能言则又过之矣
跋赵伯山责伪楚昼
拳录其遗事以见非出于苟然者延康二书观者无不
卷七十一 第 8b 页 WYG1153-0170b.png

于抢攘中士大夫平日苟不务操履一旦临大节能不
夺乎
跋姚编礼(辟/)敕牒
议礼之家名为聚讼彼惟不得卓然名儒而杂进异议
故尔嘉祐治平间朝廷清明元老大臣欲修因革礼而
于下位拔用姚苏二人书成而人无异词为官择人要
卷七十一 第 9a 页 WYG1153-0170c.png

道家者流出于老氏而支分𣲖别去本寖疏道藏之书
杂取百家士之有闻于世者多以拜章役鬼炼气𤏶金
为能此皆燕齐方士之馀去本又远矣观妙本儒生学
道于皇甫清虚盖知尊老子者博极书传荟粹成编穷
搜约取自号实录且言凡十六变之说事迹隐晦其馀
间见纪传不载时代者不述与夫放光见瑞示梦传言
灵验等事非化身下降者亦不复载庶几传世不诬然
卷七十一 第 9b 页 WYG1153-0170d.png

欤尝诵公是先生之言曰苍茫六合外渺莽三皇初近
既未必有远亦非必无信如斯言安知其非实也
跋李武义(翼/)行状
天宝之变拥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而贾贲以一尉讨
贼张巡以县令起兵朝不坐燕不与古人不免有是言
忠臣义士惟知尽节不以位卑为辞也李侯官不过徼
吏而独奋一臂抗方张不制之敌矢死不屈凛然如生
卷七十一 第 10a 页 WYG1153-0171a.png

承平时洛中有八俊陈简斋诗俊岩壑词俊富季申文
俊皆一时奇才也南渡以来诗俊文俊皆为执政大臣
相与力引岩壑之名始以隐逸召用于朝而肮脏不偶
终以退休鹤赋之作其有感于斯耶使其羽翮一成岂
不能翱翔寥廓往而不返犹思以灵药仙经求报主人
爱君之意又见于此余生晚不及见犹识蕲州史君淳
卷七十一 第 10b 页 WYG1153-0171b.png

书张待制(字发/)行实后
降金虽苟全一时之民而贻我千载之辱余慰藉之曰
彼但自隤其家声安能污大府耶钦宗仓卒遣使廷臣
多畏避苟免中书侍郎陈公慨然请行钦宗为之泣下
特免其行见大夫无可使者卒遣之其副则待制张公
二人皆奋不顾身深入虎狼之区沦陷十馀年竟握节
卷七十一 第 11a 页 WYG1153-0171c.png

士曰然皆吾乡人也兹读张公行状因记于后
跋袁起岩所藏阎立本画萧翼取兰亭图
皆非也使是二者不应僧据禅床而客在下座正是萧
翼耳吴公傅朋云书生意气扬扬有归全璧之色老僧
口张不嗋有遗元珠之态(时元珠之元宋/ 避庙讳所改)亦非也翼以
权谋被选远取兰亭首奏乞二王杂帖三数通以行至
卷七十一 第 11b 页 WYG1153-0171d.png

见衔袖之书乃是御府所赍野童自随亦携书帙此正
画其纳交之时后既得兰亭则以御史召辨才晓然告
之不复作此儒酸态矣且其时此僧为之绝倒良久何
折尤非后人可及也
跋姜尧章所编张循王遗事
柳河东以段太尉逸事上史馆自言好问老校退卒能
卷七十一 第 12a 页 WYG1153-0172a.png

者不受朱泚大绫之币顾太尉忠节显著何必俟此三
者而后为贤盖惜其逸坠且以见太尉之平昔非一时
奋不顾死以得名者旧唐史之传虽详以未见河东之
状故三事皆阙而不书宋景文公谨谨书之其为佳传
者矻矻然访问而得此将以补史氏之遗其志可嘉也
跋东坡获鬼章告裕陵祝文
卷七十一 第 12b 页 WYG1153-0172b.png

高宗平高丽当告陵庙盖以唐高祖蓄愤于北狄太宗
锐意于东夷武功未终后圣继志亦既平荡所宜启告
此长庆中奏语也不知当奏告时有雄文如此否
跋东坡送刘道原归南康诗
刘凝之弃官居南康欧阳公所为赋庐山高山谷谓其
凝之也司马公通鉴一书赖道原为多其子壮舆亦奇
卷七十一 第 13a 页 WYG1153-0172c.png

跋嘉祐二年进士小录
钥曾大父登治平二年乙科大父登元丰八年丙科近
岁传得小录又因并录绍圣二年者大率与今小异今
又见此书四者俱以前一叶尽录杂事而此又分试题
为三等殆不可晓同年生无分职姓名下每事辄容一
字事之因革类如此不能详考矣是岁得名士十五六
卷七十一 第 13b 页 WYG1153-0172d.png

渊明联句 山谷西轩 真长望月
太白把酒 玉川啜茶 东坡题咏
尝见古画六逸图孙登长啸阮孚蜡屐渊明以巾漉酒
韩伯休货药边孝先昼眠毕卓瓮下皆非同时特取其
逸耳非若竹溪六逸之同游也滕子济藏唐人出游图
亦六人宋之问王维李白高适史白岑参云林子跋云
据其名题或有弗同时者而扬□并驱睇盼相语以为
卷七十一 第 14a 页 WYG1153-0173a.png

又四贤图
谢安游东山 张翰思莼鲈
子陵钓台 渊明临流赋诗
谢公虽为苍生一起而东山之志不渝子陵出见刘文
叔终不肯为三公以归季鹰渊明尤为高尚伯父拥麾
持节十馀年兴寄高远尚友四贤晚而得归殆不负此
志矣
卷七十一 第 14b 页 WYG1153-0173b.png

月上浣有二僧叩门袖出了翁真迹及与延庆第四代
明智讲主论此颂二帖读之恍然因问天台教观之说
云智者大师所说四门一曰有门一曰空门一曰亦空
亦有一曰非空非有其实一可贯四四实归一公之为
有门颂盖谓此也近世士大夫用力不及前辈只如学
佛或仅能涉猎楞严圆觉净名等经及传灯录以资谈
卷七十一 第 15a 页 WYG1153-0173c.png

及了翁皆留心教观深得其趣读此颂及书可以知其
生如旦昼平时学问深造自得固自应尔方在丹丘时
逆境尤多而心地泰然深入不二法门公之学佛得力
岂易测识哉二僧欲刋之石以信天台之传谨书于后
而归之二僧曰妙珣了怡云
跋施武子所藏诸帖
卷七十一 第 15b 页 WYG1153-0173d.png

庆元二年孟冬壬子见馀姚施令尹盖司諌之子也出
其家所藏墓田帖碑石余诵山谷之诗曰平生半世看
王右军东方画赞
李阳冰上李嗣真论右军书有云画像赞洛神赋姿仪
雅丽有矜庄严肃之象视之信然
黄庭经
卷七十一 第 16a 页 WYG1153-0174a.png

知玉轴黄庭比此何如耳云林子以陶隐居之言證此
经非逸少书而隐居与梁武帝启自以黄庭为逸少有
名之迹若遂以为兴宁以后宋齐人书恐亦未易定也
大令好书洛神赋而李阳冰论右军书与画像赞同称
右军之迹不复可见不知更胜此否柳公权记于前璨
题其后何止公惭卿耶
卷七十一 第 16b 页 WYG1153-0174b.png

旧未见此图直不知赞之所以作东坡竹树犹传之文
与可兹以一点成月一抹成蛇曲尽妙趣盖自得之若
曹不兴误墨成蝇子敬为乌駮㹀牛高道兴坠笔亦成
画彼皆工于画者坡乃以游戏至此真天人哉
公自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然豪逸迈
往如此者不多见每每言酒气从十指间出而饮酒正
卷七十一 第 17a 页 WYG1153-0174c.png

跋卞居让摄泰州长史牒并宣徽院公文
余平时见士夫家故物未尝不起敬亦因考其所自窃
考此卷前曰敕泰州团练使乃检校太保姓荆者敕授
之官如今之公牒前必曰知某州军州事之类也自牒
奉处分以后则泰州之公移也既差卞君摄长史故为
印唐朝固有纸告而此非告也后一纸宣徽院之文姓
卷七十一 第 17b 页 WYG1153-0174d.png

至雍熙二年冬方罢而此文乃八年九月所给故知其
为禹钖也国朝旧制宣徽二使通掌院事共院异厅止
用南院印又南院比北院颇优或兼枢密亦掌本院皆
与此合石晋天福五年除翰林承旨改殿前承旨为殿
直或云淳化三年始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盖苏易
简以是年除承旨而其次子耆续翰林志云旧有殿前
卷七十一 第 18a 页 WYG1153-0175a.png

乃卞氏故物相传二百馀年又出于兵火煨烬之中是
可宝也
跋温公题刘杂端孝叔奏藁○(孝叔名述神宗初/为侍御史知杂事王)
(安石始参知政事述疏论权数不足任云云/最为切直宋史本传失载尚见东都事略)
士大夫特立独行无待于助然亦赖巨公正人以为重
韩忠献论事切直有本末王沂公称其不负所职谏官
宜若此而忠献益自信刘杂端之奏藁司马文正公以
卷七十一 第 18b 页 WYG1153-0175b.png

可以自信可以不朽矣一时得丧其犹足存耶
跋陈昌年梅花赋
皮日休赋桃花欲状其天冶专取古之美女以为况此
赋形容清致故又多取名胜高人以极其变梅固非桃
可比体物之工亦又过之
跋孙德辉作薛持国所居记
南朝何子季筑室秦望山山发洪水树石皆倒拔惟子
卷七十一 第 19a 页 WYG1153-0175c.png

不同亦可名瑞室云
跋李光祖所藏远祖迁定海县丞告
天福八年乃石晋高祖之末吴越第三世弘佐之三年
自同光改元武肃王建国以来二十有一年矣是时吴
越虽奉中原正朔事皆专行令丞银茜之赐岂复有关
于晋朝况此告不称敕而称制盖吴越国承制而行者
卷七十一 第 19b 页 WYG1153-0175d.png

更名所居曰宫殿府曰朝官属皆称臣遣使册海中诸
子之制教令下统内曰制敕将吏皆称臣惟不改元置
百官有丞相侍郎等又范鲁公五代通录云自称吴越
国工参佐称臣僭朝廷百僚之号府曰朝廷但不改年
号而已通鉴又有宝正之称五代史十国年谱载至六
年而后已平章事等官虽不可遍考亦有可言者中书
卷七十一 第 20a 页 WYG1153-0176a.png

以左拾遗晋高祖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则是隐居
不仕又天福四年已卒且不与吴越相干非此郑遨也
及事弘佐与俶至显德三年周世宗使吴越出兵击南
唐时犹在相位所谓元丞相不欲出师者元本危姓危
仔倡以信州降武肃武肃恶其姓遂易元氏德昭即仔
倡之子熙宁中参知政事章简公绛厚之即德昭之孙
卷七十一 第 20b 页 WYG1153-0176b.png

武肃王称制用以为相官至右仆射兼侍中晋国公铭
曰宪宪公祖遂相钱塘然则此为吴越之告无疑如给
事中曰辇右丞曰玄亮皆未详若门下侍郎平章事曰
节度判官林鼎掌教令恐至弘佐时为平章事未可知
始武肃尝列宾佐将校名氏于纪功碑阴者五百馀人
而见于史者如沈崧沈瑫皮光业辈不过十数人其他
卷七十一 第 21a 页 WYG1153-0176c.png

乱世仕于晋朝与仕于吴越不足为轻重要欲辨其所
自耳李氏藏此告二百五十馀年得以存先世之旧信
可尚也光祖所记清泰三年闰十一月正当后唐废帝
之末晋高祖改元天福之际乾祐元年则汉隐帝之初
又苏黄门帖
苏少公谪居筠阳今有杂著一编别行于世吾乡李光
卷七十一 第 21b 页 WYG1153-0176d.png

丰间雍维瞻度支为守屯田字君绩为倅与颍滨及一
时士夫唱和甚众余既假而录之光祖又携此一帖及
二刺字来考之遗老传少公以著佐为签书南京判官
长公以诗得罪从坐而谪监税居五年移知绩溪县此
帖云已离洪州正赴绩溪时也馀帖既归苏氏此尤当
可喜然则宜其与少公相好也
卷七十一 第 22a 页 WYG1153-0177a.png

高庙中兴之初纪载时事者类非一书间有异同无从
质正初史官奏请诏随龙人与藩邸帅府旧僚并前宰
执各令记录事迹撰为一书以进御取其实而不诬者
降付史官计当时臣僚应为此书者多矣而高庙独以
属四人盖妙选也大资政董公预焉是高庙深知公之
必不诬也旧尝见一二编未问登载之工拙纪事之虚
卷七十一 第 22b 页 WYG1153-0177b.png

闻之实以事系日炳炳如丹扈从之久亦云劳矣曾不
自言止载二奏劄之可考者若制诏书檄及李纲宗泽
之表奏何烈之小史徐伟之忠谋录及痛定录等皆公
以为可信者并裒而上之然则此编是所谓实而不诬
者真可备史氏之采择以信后世岂特为董氏之家宝
也
跋魏忠壮侯(胜/)行实
卷七十一 第 23a 页 WYG1153-0177c.png

故老犹能言当时事相与悲吒久之又尝从老校退卒
问知守海州事甚众犹记一二侯有鍮石具装明光甲
胄日射如黄金出入行阵敌望之胆落尝被甲坐城楼
观战备骏马城上望见我师少却怒甚推去雉堞飞骑
而下径入阵中敌望风奔溃又尝战北门既捷忽回骑
径出南门人不知所谓盖虑酣战于此或击吾背也已
而敌果袭南门以数矢却之三军敬服后得参政钱观
卷七十一 第 23b 页 WYG1153-0177d.png

所乘矢下如雨势不可支弃船登岸敌已渡者众被围
甚急冒东南而出身中数箭拔之复上马告急于大军
而救不至侯胆勇善斗而人马被伤已十七八士气已
竭进退无所因坠马遂死之而大军亦丧气矣观文时
为淮东宣谕使当得其实呜呼使当时拥强兵坐而观
者稍出数十百骑为之声援岂至是哉今览行实为之
卷七十一 第 24a 页 WYG1153-0178a.png

跋苏魏公所临阁帖
法帖十卷甚奇毕文简公赐本也魏公记诵绝人固由
天分博极群书盖出学力观此卷临摹之工其勤可知
申人自怠而欲追及前辈可乎
跋华氏中藏经
余少读华佗传骇其医之神奇而惜其书之火于狱使
卷七十一 第 24b 页 WYG1153-0178b.png

陆从老近世之良医也尝与之论胍云无如华佗之论
最切曰性急者胍亦急性缓者脉亦缓长人脉长短人
之其说具在盖贰卿姜公诜为使者时所刋凡三十馀
年而余始得之序引之说颇涉神怪难于尽信然其论
议卓然精深高远视脉察色以决死生虽不敢以为真
是元化之书若行于世使医者得以习读之所济多矣
卷七十一 第 25a 页 WYG1153-0178c.png

家所秘不谓版行已久因出其书见假取而校之乃知
闽中之本未善至一版或改定数十百字前有目录后
有后序药方增三之二闽本亦间有佳处可以證陆本
能缮写俾从子溉手录之蕲春王使君成甫闻之欣然
欲于治所大书锓木以惠后学且以成余之志因以溉
所录面授而记其始末于左药方凡六十道亦有今世
卷七十一 第 25b 页 WYG1153-0178d.png

不过数种又未知此为是否好事者能以闽本校之始
知此本之为可传也
攻愧集卷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