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1152-0508a.png

攻愧集卷二十二
宋 楼钥 撰
奏议
雷雪应诏条具封事(任国子司/业日上)
臣某准绍熙二年二月六日尚书省劄子三省枢密院
同奉圣旨近日阴阳不和雷雪交作朕恐惧修省殊不
遑宁深虑庶政或有缺失未能消弭可令侍从台谏两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1152-0508b.png

目睹雷雪之异窃考咎證无路进言伏读明诏陛下上
列圣之正统受寿皇之付托即位以来虽有忧勤之心
而初政所施未有以大慰天下之望天之仁爱陛下亦
至云矣去岁皇纬失度其甚异者太白经天臣庶虽知
而朝廷不闻有消弭之举天意正以星文不足以示异
故以雷雪之变发于都城不用清台之测验不待臣子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1152-0508c.png

陛下发德音访阙失此心固足以对越上天然须见之
行事之实然后足以应之其他春秋之书五行之说陛
要者昧死条具如左须至奏闻者
一雷者阳也雪者阴也阳气震动蛰虫奋起虽稍先时
犹未为甚雨中间有小雹人已惊骇至于庚辰之朔晡
时雷电大至天地晦冥久之方散雪霰继作夜以至旦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1152-0508d.png

何祥也阳者天道也君道也夫道也君子也中国也阴
者地道也臣道也妻道也小人也四裔也天意昭然过
于告语惟下至诚恻怛应天以实察察灾变之彰明览
屡数而后可知惟陛下圣明默会天意防微杜渐曲轸
宸心然后可以消弭矣
一自古人主遭值灾异者多矣请以成汤宣王之事明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1152-0509a.png

与宫室崇与女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兴与成汤不迩
声色不殖货利以义制事以礼制心顾安得有此六事
而深以自责若不能自容者此所以消弭天灾而反致
勃兴也宣王中兴大雅以云汉为首窃尝考之止言靡
悔怒若归过于百神者盖宣王之意以为祀神如此不
应致有灾变其所以至此者必由于我其刻责之深又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1152-0509b.png

身修行而王化复行实始于此臣愿陛下远鉴桑林之
祷六事虽无亦当自责一或有之改过不吝三复云汉
之诗至诚反已祈以应上天仁爱之意则圣德日新今
日之异适当为后日之祥也
一臣仰惟陛下初在恭邸英毅神武之姿观瞻甚耸比
新高明柔克一于仁厚动以仁宗为法率循寿皇之训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1152-0509c.png

健为德君以法天为先臣愿陛下体刚健为德本而以
仁厚行之刚则不为物所移健则不为欲所怠杜请托
之私绝牵制之累如禹之恶旨酒孔子之放郑声则君
德日隆于上朝政日清于下而始郊见矣大抵疏远之
臣惟愿陛下之忧勤亲密之臣惟愿陛下之逸乐忧勤
则幽枉必达下情得通而膏泽及于民矣逸乐则伺候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1152-0509d.png

而易察以此推之圣心忧勤恩倖自远苟日谨一日雍
雍肃肃宸襟泰然渊静鉴明以照百官其视宴游之惑
岂不相万此非以刚健为本宁有此耶故臣以此为应
天之要
一臣仰惟仁宗之治最为盛际陛下所愿取法臣观仁
宗专以仁厚养天下而纪纲甚严者最以言路之通也
大臣奏事或至于首肯内廷请谒未免于付外然崇奖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1152-0510a.png

尉李玮之贬司马光敢言公主亦不得无罪此骨肉之
爱也遂至降封王德用进女王素敢言正为其亲近此
衽席之事也立命出之言者无罪而主德益盛此其所
以为仁宗虽唐太宗之听谏勿及也比年以来朝行不
闻直声而有以多言被黜者虽蒙宽恩止从外补不加
之罪然士气消沮无敢出位而论事者况自去岁又闻
宣谕攀援有封驳谏诤之职正以维持国论主张公道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1152-0510b.png

执法法者陛下之所以与天下共此者也若开宣谕之
门则废有司之守不及今制之日加一日其何以为纪
纲耶臣愿陛下力开直言之路杜塞宣谕之门每以今
日求言之切为心则治道不患其不举矣
一臣仰惟寿皇之治始终不渝陛下得于亲传臣亲寿
皇二十八年之治不可形容而其卓冠于百王者非止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1152-0510c.png

恐不早救之惟恐不尽蠲放惟恐不多至于竭仓廪倾
劳于上有司奔走于下竭力而经营之则必有盗贼夺
攘百姓流离之患矣丰储仓所以为中都之备一时欲
用出圣断排群议积贮为之一空俟其事定收籴随足
人心爱戴天意协佑旋致丰穰此真万世之法臣愿陛
下畏天之威光绍谟烈遇灾而惧不以为讳专法寿皇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1152-0510d.png

则天下晓然知圣意之所在矣
一臣尝窃究国家中间阳九百六之会一时臣子误国
之一事臣三修玉牒因得考本朝时事之变祖宗累朝
未尝轻以御笔处分外事神宗作兴凡事多出圣裁虽
边徼细故亦烦亲洒是时蔡京方为检正建请差官置
局编类为书遂委京编次此盖老奸相业之本也徽皇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1152-0511a.png

公议行私心变法度崇虚文遂创御笔之制违者以违
制论事由于京而书出于徽皇权归于京而过归于徽
皇时假制礼作乐之名间以惠民之事以文过饰非御
其必行又改其法违者以大不恭论凡有异议即致窜
逐而纪纲益以紊乱然京自为之未至于甚比其再相
以至三入宠任既不及旧御笔一从中出京亦不知所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1152-0511b.png

尚忍言之此实万世之龟鉴也陛下兢畏恭俭固必万
无此事然人主作事动为天下后世之法其端亦不可
轻启臣愿陛下一遵祖宗之法戒节有司之守条章明
备动皆有则如有非常之断固在陛下专之其馀细务
时而不至于亵乃所以强主威也
一臣闻元符三年九月辛卯镇洮大雷自初夜至四鼓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1152-0511c.png

黎明视之雪深二尺熙河机宜文字李复言于师臣胡
宗回曰雷风天之号令其发多于盛夏今秋且尽震暴
非当终夜不息而又六雪殆将有不测之变因为规画
密谕守将严备又以兵守邈川缓急相应援越月羌果
叛攻陷城堡赖有豫备得以破之熙河以安今日销变
之强狡实万倍于青唐边备未坚臣实忧之欲望陛下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1152-0511d.png

警
论进德养生(任起居郎/直前奏事)
臣闻养生可以进德进德可以养生人受天地之中以
生所谓命也是故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是道也所谓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1152-0512a.png

此道也人之气也冲然而甚微泊焉而易危既不可过
盛又不可过弱惟得其中则养生之要也人之心也操
之则存舍之则亡既不可甚劳又不可甚逸惟得其中
则进德之要也苟能于日用之间谨言语节饮食寡欲
而固其本省事而清其心平喜怒之发端戒爱憎之私
徇内外交养表里如一则寿命可以延长盛德可以日
新矣仰惟陛下以天纵之资抚盈成之运精一之妙固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1152-0512b.png

正之道黜陟之际惟公议是从是以朝野肃靖海内小
康皆中和之效也去冬违豫旋庆康复窃究所自殆恐
有差其所谓中者臣误蒙睿恩擢寘柱下所当罄竭以
效万一天下之事未敢具论惟望圣聪俯听愚言养生
进德俱以中和为本视听言动率务戒谨饮食起居不
使过差喜怒之发无所容心事有可喜从而喜之非吾
之所喜也事有可怒从而怒之非吾之所怒也如是发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1152-0512c.png

休保合太和日复一日不惟帝德益隆心广体胖神气
舒畅虽有阴阳愆伏安能为吾之患哉臣言虽肤浅意
则甚笃冀有益于清躬伏惟陛下裁幸
论郊庙之礼
臣窃惟郊庙之礼国之重事非臣子所当轻议然事有
戾于古而又不宜于今苟得其说不可不陈也仰惟神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1152-0512d.png

儒学之臣博考古今裁定仪制帝亲临决而著于令凡
太常丞吕升卿建议郊祀致斋事理甚明虽不见于施
用而史臣载其全文有以知时论必以为是特未见于
用尔臣敢约其大略而言之升卿谓郊祀致斋之内不
当先诣景灵宫及太庙朝飨遂罢景灵宫诸殿朝谒而
天兴殿及太庙时飨如故则是其言非不见用特行之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1152-0513a.png

为祀天致斋乃于其间先飨宗庙者也独有唐天宝之
后用田同秀言立老子庙号曰太清宫是岁将行郊祀
飨于太庙丙申乃有事于南郊虽论者以为失礼然考
其所斋之日及辛卯飨于太清宫至丙申殆且五日犹
得雍容休息以见上帝也今致斋三日其一日于大庆
殿而用其二日三行礼焉古之大祀未有不斋三日而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1152-0513b.png

庙与郊宫前祀之一日皆尝用之矣谓之一日之斋尚
非全也夫用一日之斋以修大祀未见其可况非全日
乎于此奉宗庙则斋之日不足于以奉上帝则斋之义
臣曰不然人主于宗庙之飨固当岁时躬修其事其不
亲飨者盖后世之失礼也必因郊祀而行之则义尤不
可以为郊礼宜如故事致斋于大庆殿二日径赴行宫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1152-0513c.png

而恭谢别修太庙躬祠之制每遇行庙飨之时则罢景
灵一孟朝谒之礼庙飨庙斋乞于内殿车驾出人如常
仪如此则祀天飨庙两得其当此皆升卿之言也臣三
仕于朝屡祗祀事凡曰大祀致斋三日惟祀事得行其
日之内銮舆再动百官相祀陪祠骏奔惟谨上下俱不
得尽致斋之义又太庙行事极于跛倚几至僵外而以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1152-0513d.png

恭敬之心衰矣臣愚窃所未安而不敢轻议既得升卿
之说敢采之以献于陛下仍录其全文及唐明皇变礼
之因列之于前以备采择伏望圣意谨重祖宗旧典不
欲尽行升卿之言臣又从而斟酌其说欲望睿断改定
仪制每遇大礼用故事停景灵冬季孟享而于孟享之
烝或尝亲行其一祝词仍以郊天先告二者致斋并于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1152-0514a.png

下得以斋心养性对越上天君臣无并日之劳有司省
供亿之重考古验今于礼为称仍乞明诏二三大臣俾
侍从台谏两省礼官及今集议其当裁定一王之仪其
他赦宥赏赉悉如旧制革天宝之变礼以无失祖宗奉
天享庙之本意实天下幸甚
论诸州奏案(宜引/)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1152-0514b.png

区愚忠怀此久矣敢先极论古今之事而后备陈当今
之宜惟陛下垂听夫杀人之事世所不免使甲能杀乙
而乙之子若孙杀甲以报之可也如此则将交仇而不
已故先王制之刑辟命之士归以尔之仇丽吾之法而
后大定然甲之杀乙则既杀之矣士师取甲而诛之虽
以伸乙之冤而士师实以生者就死地死者不可复生
脱有错误悔之无及又况箠楚之下何求不得间有诬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1152-0514c.png

古平治之世必以省刑罚为先尝求其故矣唐虞画衣
冠而民不犯则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
失不经而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成康囹圄空虚凡四
十年则秋官司寇之书极其详备三代以还享国之久
者无如汉唐汉四百年始于约法三章唐三百年基于
太宗岁断死刑二十九人惟我国家太祖以不杀而得
天下高宗以不杀而启中兴累朝仁厚度越千古太祖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1152-0514d.png

非情理深害者多货其死有司言自二年至八年诏所
其死岁至四千一百八人仁宗凡有疑虑奏裁者率贷
其死岁至活千馀人国祚灵长民心固结凡以此也今
之士夫不深察其故论重囚则曰汉高祖约法三章杀
人者死安有杀人而不死者乎论强盗则曰太祖立法
强盗赃满三贯足皆处死今强盗之法为太轻臣又尝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1152-0515a.png

者族偶语者弃市之类不知其几商鞅论囚渭水尽赤
杀人者死盖言惟杀人者死尔其下云馀悉除去秦法
则其他死罪皆去之矣此秦民所以大悦亦非曰杀人
者必死也律文诸强盗及伤人者绞杀人者斩古之中
制也而唐元和之敕京兆府奏应擒获强盗不论有赃
无赃并集众决杀则已重矣周显德之敕应持杖行劫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1152-0515b.png

由今视之故以太祖之法为重不知其时正欲革五代
之弊法而务轻之也是二者不知深求其故反以藉口
司皆详处既不滥及无辜又不至纵奸太甚然臣每疑
州郡成案恐未必一一是其本情近有乞奏裁之狱悉
以原勘始末案款缴申大理寺使之反覆阅实然后奏
闻报决臣窃是之然恐事至太烦又从而讲究其说欲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1152-0515c.png

遇有情理无可悯行下依断者仍下本路提刑司取索
本州原案并碎款一一详审若无可疑则行下依断随
即回申或见得碎款情节与成案不同则当惩治官使
无所幸免狱吏知畏不至文致重辟益广陛下好生之
德比之尽取碎款者既得大体而于朝廷明谨之意益
为详尽天下幸甚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1152-0515d.png

碎款列于成案之前若陛下更欲详尽乞下刑部择
蜀中奏案碎款详备者镂板行下诸州令依此式样
备录碎款奏闻尤为幸甚
论君道难易(内引/)
言而兴邦乎仰惟陛下以一人之身膺上天之眷命承
祖宗之基上则奉两宫之养下则应万机之繁在陛下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1152-0516a.png

又有能致之资威制强敌恢复中原兴起祖业以大一
统谓之难可也若曰承两朝付托之重保境而养民以
为内治之事在陛下初无难者两宫备天下之养一月
四朝已有定制如期尽礼则事亲之道昭矣大昕受群
臣之朝兴居出入皆有定时夙兴听断则君临之道宜
议以用人才则众心服开言路以广聪明则下情通示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1152-0516b.png

闻四方水旱之事勤而抚之则可以消弭盗贼之变知
四方事机之萌敏而图之则可以折奸雄之心国家南
渡以来高宗披荆棘以立朝廷寿皇振纲纪以保治安
凡今日宫室之宏丽宗庙之严饬百司庶府之备具三
军万姓之阜繁皆非一日之力陛下安享盈成之业宜
无难者天下当为之事固未易以一二数如前十者陛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1152-0516c.png

而弗图难斯至矣又况人心易感上德易见事有不当
于人心能言者皆能议之圣心一日见于施行则人心
翕然何啻风之偃草今日大端不过三四明断之下俄
顷可毕而稽留不决迁延日久四方传闻徒骇观听此
在陛下尤不为难古人责难为恭而臣顾以为易者义
固不同言各有当其为爱君之心则一也伏惟陛下裁
察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1152-0516d.png

臣一介孤远比者待罪左史兼摄西掖感激恩遇不敢
爱身间有论奏皆非得已上触天威下忤人意朝夕惴
惧以俟谴呵乃蒙圣慈俾遂为真周章控辞既不获命
退惭侥冒黾勉就职益知陛下不以言罪人而以言取
人不惟赦之而又进之有君如此惟当勉竭以报万一
尚有孤忠可以自效天下之事不可胜陈爱君愈切尤
不可苟深思熟虑不若求其至要者言之宗庙社稷之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1152-0517a.png

之失所周思却顾若不能自已向者数事虽若久而不
决处之详虑之审天下之以为是者陛下终以为是公
议之以为当然者陛下终以为然方其未行人人颙望
及其既行中外称颂侧闻陛下晨兴之后未御昕朝澄
心静虑以待机务天德清明夜气冲和照临百官是非
瞭然此真社稷之福也欲望睿明保持此心终日乾乾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1152-0517b.png

朝之暇从容良久更以一二时顷凝神储思翻阅奏章
下翕然知陛下之明断无甚难者愿垂聪听择而行之
天下幸甚
论赈济
臣仰惟陛下诚心爱民若保赤子比以诸路州军去岁
荒歉去处各赐度牒以为赈恤之备此真为人父母之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1152-0517c.png

无有上策盖年谷丰熟之时家给人足上之人不过抚
之而已一旦岁事不登举无涯之众而欲仰食于公家
所及者广则民之获济者多所谓博施济众尧舜其犹
病诸况今州县少有储蓄仓猝无以为备今方春首传
闻宣池沿江等处流莩相望狼狈失所若非朝廷倍加
拯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或肆敚攘稍失抚御起为盗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1152-0517d.png

遍及窃见沿江诸州尚有桩积米斛非特旨不敢支动
积之岁久陈陈相因欲望圣慈出自睿断行下诸路凡
有合行赈济去处亟加措置将桩积见米随宜粜贷以
收日籴还今春幸得膏雨二麦可望此去麦熟尚有四
月劝分之数恐亦不能接济国家以桩积之米捐以予
民犹不为过况赈粜于急缺之时收籴于秋成之后既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1152-0518a.png

图之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1152-0518b.png

攻愧集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