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588-06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关中胜迹图志卷十四
陜西巡抚(臣/)毕沅撰
古迹(郊邑/)
上古女娲氏风陵潼关志在东门外黄河北岸水经注
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
陵戴延之所谓风堆者也又西征记云伏羲女娲风姓
此当是女娲之墓唐历潼关口河潬上有树数株虽水
关中胜迹图志卷十四
陜西巡抚(臣/)毕沅撰
古迹(郊邑/)
上古女娲氏风陵潼关志在东门外黄河北岸水经注
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
陵戴延之所谓风堆者也又西征记云伏羲女娲风姓
此当是女娲之墓唐历潼关口河潬上有树数株虽水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588-0655b.png
暴涨亦不漂没人号为女娲墓天宝十二载五月因大
风吹失所在乾元二年六月虢州刺史王晋光上言今
月一日河上侧近忽闻风雷晓见坟涌出上有双柳树
下有巨石各高丈馀路史女娲氏其神居于栗席之野
是谓风陵堆乾元中刺史奏阌乡坟天宝十三载天雨
晦冥俄失所在至是河旁风雷夜声黎明视之其坟涌
出复夹两柳树肃宗命祝史祠焉乾德四年诏置守陵
五户春秋少牢
风吹失所在乾元二年六月虢州刺史王晋光上言今
月一日河上侧近忽闻风雷晓见坟涌出上有双柳树
下有巨石各高丈馀路史女娲氏其神居于栗席之野
是谓风陵堆乾元中刺史奏阌乡坟天宝十三载天雨
晦冥俄失所在至是河旁风雷夜声黎明视之其坟涌
出复夹两柳树肃宗命祝史祠焉乾德四年诏置守陵
五户春秋少牢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588-0655c.png
(臣/)谨按山西平阳府志赵城东有娲皇陵山东兖州
府志济宁州东南亦有女娲氏陵唐陆长源娲皇墓
辨谓古志相传女娲墓在大河中水高与高水下亦
下盖神之所扶持乃自天宝十三载秋霖冲没之后
至今无迹始知闻说皆谬也然自魏郦道元称述以
来自是唐置祀典宋置守户又若确凿可据者所谓
有其举之莫敢废欤又关中陵墓志谓系黄帝相风
后墓
府志济宁州东南亦有女娲氏陵唐陆长源娲皇墓
辨谓古志相传女娲墓在大河中水高与高水下亦
下盖神之所扶持乃自天宝十三载秋霖冲没之后
至今无迹始知闻说皆谬也然自魏郦道元称述以
来自是唐置祀典宋置守户又若确凿可据者所谓
有其举之莫敢废欤又关中陵墓志谓系黄帝相风
后墓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588-0655d.png
史皇氏仓颉墓通志在白水县东北七十里丹铅总录
仓颉冢方舆胜览有数处当以在关中冯翊者为是按
皇览云有仓颉冢在利阳亭南高六丈
史官村同州志在白水县东北彭衙东二十里村西有
利乡亭今名史官村史记仓颉居阳武葬衙之利乡亭
南即此
商伊尹墓雍胜略在合阳县秦庄叶梦熊伊尹墓碑合
阳故有伊尹墓为庙岁时祀之旧志称县南二十里为
仓颉冢方舆胜览有数处当以在关中冯翊者为是按
皇览云有仓颉冢在利阳亭南高六丈
史官村同州志在白水县东北彭衙东二十里村西有
利乡亭今名史官村史记仓颉居阳武葬衙之利乡亭
南即此
商伊尹墓雍胜略在合阳县秦庄叶梦熊伊尹墓碑合
阳故有伊尹墓为庙岁时祀之旧志称县南二十里为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588-0656a.png
莘国尹所耕处据朱子诗传莘之在合阳无疑康乃心
伊尹墓记孟子耕于有莘之野汉赵岐注在今同州合
阳邑之新村旧名秦庄有伊尹墓其东有尹庄即尹生
处今人犹传生尹庄乃心因请于地方大吏为树柏数
十株立商元圣故里碑于新村之孔道
(臣/)谨按括地志莘野伊尹耕处在夏阳村今合阳县
南二十里夏阳镇即古村也但后人往往聚讼史记
殷本纪云帝沃丁葬尹于亳皇览水经注皆云尹墓
伊尹墓记孟子耕于有莘之野汉赵岐注在今同州合
阳邑之新村旧名秦庄有伊尹墓其东有尹庄即尹生
处今人犹传生尹庄乃心因请于地方大吏为树柏数
十株立商元圣故里碑于新村之孔道
(臣/)谨按括地志莘野伊尹耕处在夏阳村今合阳县
南二十里夏阳镇即古村也但后人往往聚讼史记
殷本纪云帝沃丁葬尹于亳皇览水经注皆云尹墓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588-0656b.png
在济阳已氏平利乡鹤林玉露云尹墓在空桑北一
里明一统志尹墓在偃师县西又归德府城东谷熟店
亦有尹墓又杞县志尹墓在空桑涧伊尹村陈留县
志有莘墟莘野门嵩县志伊水南有空桑涧涧东有
莘乐沟纷纷指引究无确證要之贤圣流风所被人
各引而亲之亦秉彝好德之公也至尹墓之祀于合
远无可考然赵岐之注孟子朱子之传诗经据侃凿
且语出大儒自可传信似无庸更滋疑议矣
里明一统志尹墓在偃师县西又归德府城东谷熟店
亦有尹墓又杞县志尹墓在空桑涧伊尹村陈留县
志有莘墟莘野门嵩县志伊水南有空桑涧涧东有
莘乐沟纷纷指引究无确證要之贤圣流风所被人
各引而亲之亦秉彝好德之公也至尹墓之祀于合
远无可考然赵岐之注孟子朱子之传诗经据侃凿
且语出大儒自可传信似无庸更滋疑议矣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588-0656c.png
周圣母太姒墓同州志在合阳县夏阳村之东地为夏
阳故城明一统志云城内有太姒墓此夏阳乃唐析河
阳置河西县已而更名者其城在今县治东四十里水
经注城南有瀵水水南有文母庙
桃林野雍录春秋时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杜预曰
潼关是也书著武王之事曰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
桃林之野孔颖达引杜预语亦以桃林塞为在关内且
曰华山之旁尤之水草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至
阳故城明一统志云城内有太姒墓此夏阳乃唐析河
阳置河西县已而更名者其城在今县治东四十里水
经注城南有瀵水水南有文母庙
桃林野雍录春秋时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杜预曰
潼关是也书著武王之事曰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
桃林之野孔颖达引杜预语亦以桃林塞为在关内且
曰华山之旁尤之水草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至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588-0656d.png
死以不战时牛马不复服乘也
告平城通志在华阴县敷水之西水经注敷水南出石
山之敷谷北径告平城东耆旧所传言武王伐纣告太
平于此
王宿庄华州志宜氏族谱云宜氏世居华城东北二十
里地曰王宿庄古传周太子宜臼废出奔曾宿渭阳之
滨即此暨践祚后以封庶子赐姓宜氏
临晋关通志在朝邑县东三十里黄河东岸竹书纪年
告平城通志在华阴县敷水之西水经注敷水南出石
山之敷谷北径告平城东耆旧所传言武王伐纣告太
平于此
王宿庄华州志宜氏族谱云宜氏世居华城东北二十
里地曰王宿庄古传周太子宜臼废出奔曾宿渭阳之
滨即此暨践祚后以封庶子赐姓宜氏
临晋关通志在朝邑县东三十里黄河东岸竹书纪年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588-0657a.png
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蒲坂关史记曹相国世家注
参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正义曰在临晋县故言临
晋关汉书武帝本纪元封六年立蒲津关注师古曰即
临晋关北齐书高祖本纪后魏天平二年齐神武遣厍
狄温守封陵筑蒲津西岸胡三省通鉴注河中西关城
在河西所以护蒲津浮梁者也唐书地理志蒲津关一
名蒲坂关柳宗元馆驿使记自华而北界于栎阳其驿
六其蔽曰同州其关曰蒲津续通典蒲津关战国时魏
参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正义曰在临晋县故言临
晋关汉书武帝本纪元封六年立蒲津关注师古曰即
临晋关北齐书高祖本纪后魏天平二年齐神武遣厍
狄温守封陵筑蒲津西岸胡三省通鉴注河中西关城
在河西所以护蒲津浮梁者也唐书地理志蒲津关一
名蒲坂关柳宗元馆驿使记自华而北界于栎阳其驿
六其蔽曰同州其关曰蒲津续通典蒲津关战国时魏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588-0657b.png
所置自河东而言亦曰蒲坂津自关中而言亦曰夏阳
津县志宋大中祥符四年改为大庆关城久圮明嘉靖
二十年复筑万历以后河决城毁后河流西徙故关反
在东岸为旧大庆关今河西亦称新大庆关有巡检在
焉(唐元宗早度蒲关诗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春来)
(津树合月落戍楼空马邑分朝景鸡声逐晓风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度蒲关应制魏)
(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东顾重)
(关尽西驰万国陪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津县志宋大中祥符四年改为大庆关城久圮明嘉靖
二十年复筑万历以后河决城毁后河流西徙故关反
在东岸为旧大庆关今河西亦称新大庆关有巡检在
焉(唐元宗早度蒲关诗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春来)
(津树合月落戍楼空马邑分朝景鸡声逐晓风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度蒲关应制魏)
(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东顾重)
(关尽西驰万国陪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588-0657c.png
潼关通鉴地理通释在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
塞也左传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杜预注潼关是也
水经注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灌水经
通谷述征记所谓潼谷水或说因水以名地也元和郡
县志先名冲关后以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通典秦
函谷关在今灵宝县界汉武帝徙于新安县界至建安
十六年曹公破马超于潼关即是中间移于今所后周
文帝破东魏军杀大将窦泰于此改名潼谷关隋大业
塞也左传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杜预注潼关是也
水经注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灌水经
通谷述征记所谓潼谷水或说因水以名地也元和郡
县志先名冲关后以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通典秦
函谷关在今灵宝县界汉武帝徙于新安县界至建安
十六年曹公破马超于潼关即是中间移于今所后周
文帝破东魏军杀大将窦泰于此改名潼谷关隋大业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588-0657d.png
七年移于南北镇城间去旧关四里唐天宝二年移向
北近河为路玉海上跻高隅俯视洪流盘纡峻极实谓
天险河北岸为风陵津北至蒲关六十馀里迤逦相接
自此西望川途旷然盖神明之奥区也华州志潼关天
险南薄关北阻河中通一径车不方轨一夫当关亿万
不能踰也潼关卫志秦岭南峙太华西耸东南有禁峪
之险设十二连城以防秦岭诸峪北有洛渭会黄河抱
关而下(唐太宗入潼关诗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朩参差影寒猿断续)
北近河为路玉海上跻高隅俯视洪流盘纡峻极实谓
天险河北岸为风陵津北至蒲关六十馀里迤逦相接
自此西望川途旷然盖神明之奥区也华州志潼关天
险南薄关北阻河中通一径车不方轨一夫当关亿万
不能踰也潼关卫志秦岭南峙太华西耸东南有禁峪
之险设十二连城以防秦岭诸峪北有洛渭会黄河抱
关而下(唐太宗入潼关诗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朩参差影寒猿断续)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588-0658a.png
(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弃繻怀远志泥封负壮情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崔)
(颢题潼关楼诗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陜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晓登临处风)
(烟万里愁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诗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过河)
(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温庭筠过潼关诗/地形盘曲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十里晓鸡关树暗)
(一行寒雁陇云愁片时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色秋麈尾角巾应旷望更嗟芳霭隔秦楼)
晋城蒲城县志在县东南四十里旧传晋公子重耳出
亡于蒲所筑计公子避难何暇筑此传闻秦孟明败后
晋建城为长守也
(颢题潼关楼诗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陜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晓登临处风)
(烟万里愁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诗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过河)
(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温庭筠过潼关诗/地形盘曲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十里晓鸡关树暗)
(一行寒雁陇云愁片时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色秋麈尾角巾应旷望更嗟芳霭隔秦楼)
晋城蒲城县志在县东南四十里旧传晋公子重耳出
亡于蒲所筑计公子避难何暇筑此传闻秦孟明败后
晋建城为长守也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588-0658b.png
白起社田澄城县志在县北六十里将军山南有村曰
社田相传为起食邑
公孙杵臼程婴墓通志俱在韩城县西南保安村
(臣/)谨按韩城县西南保安村有巨冢三邑志称赵武
公孙杵臼程婴墓何景明雍大记仅称杵臼及婴墓
在县西南不及赵武盖婴杵为文子家臣当日恐未
必合窆何氏仅称二人较为有据
彭衙堡通志在白水县东北六十里元和郡县志春秋
社田相传为起食邑
公孙杵臼程婴墓通志俱在韩城县西南保安村
(臣/)谨按韩城县西南保安村有巨冢三邑志称赵武
公孙杵臼程婴墓何景明雍大记仅称杵臼及婴墓
在县西南不及赵武盖婴杵为文子家臣当日恐未
必合窆何氏仅称二人较为有据
彭衙堡通志在白水县东北六十里元和郡县志春秋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588-0658c.png
晋秦战于彭衙是也杜甫诗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郑桓公墓华州志在州西关路南
子夏石室合阳县志在飞浮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
索隐曰同州河西县有子夏石室学堂水经注三累山
南有石室西面有两石室北面有两石室皆因阿结牖
连扃接闼东厢石上犹传杵臼之迹似是栖游隐学之
所昔子夏教西河疑即此也室西北有子夏墓
秦平舒城括地志在华阴县西北六里史记秦本纪始
郑桓公墓华州志在州西关路南
子夏石室合阳县志在飞浮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
索隐曰同州河西县有子夏石室学堂水经注三累山
南有石室西面有两石室北面有两石室皆因阿结牖
连扃接闼东厢石上犹传杵臼之迹似是栖游隐学之
所昔子夏教西河疑即此也室西北有子夏墓
秦平舒城括地志在华阴县西北六里史记秦本纪始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588-0658d.png
皇使者夜过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我遗滈池
君者即此
长城三秦记在蒲城东五十里秦筑长城即是堑洛也
太平寰宇记秦孝公九年作长城简公二年堑洛今沙
苑长城是也
汉刘仲城通志在合阳县西二里昔汉高祖兄刘仲封
邑于此(唐房彦谦刘仲城诗千载遗踪寄薜萝沛公乡/里汉山河长陵亦是閒丘垄异日谁知与仲多)
藏马谷雍胜略在华岳东汉武帝求仙于华山下造集
君者即此
长城三秦记在蒲城东五十里秦筑长城即是堑洛也
太平寰宇记秦孝公九年作长城简公二年堑洛今沙
苑长城是也
汉刘仲城通志在合阳县西二里昔汉高祖兄刘仲封
邑于此(唐房彦谦刘仲城诗千载遗踪寄薜萝沛公乡/里汉山河长陵亦是閒丘垄异日谁知与仲多)
藏马谷雍胜略在华岳东汉武帝求仙于华山下造集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588-0659a.png
灵宫存仙殿望仙门有神鸟自华山出帝令置内栈马
不久留令人寻之见在此山谷中石龛下故名藏马谷
又曰藏马龛东北涧中石马迹尚存
武城通志在华州东二十一里又名光武城乃征隗嚣
时所筑遗迹尚存括地志一名武平城
司马迁墓雍胜略在韩城县南二十里墓前有坡号司
马坡而建祠焉水经注司马子长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四年濮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
不久留令人寻之见在此山谷中石龛下故名藏马谷
又曰藏马龛东北涧中石马迹尚存
武城通志在华州东二十一里又名光武城乃征隗嚣
时所筑遗迹尚存括地志一名武平城
司马迁墓雍胜略在韩城县南二十里墓前有坡号司
马坡而建祠焉水经注司马子长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四年濮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588-0659b.png
室立碑树柏太史公自叙曰迁生龙门是其坟墟所在
矣县志太史公墓在芝川镇南岭上西枕梁山东临大
河古柏数百株苍劲如铁冢以石砌上二柏盘崌尤奇
褚遂良随清娱墓志永徽二年九月余判同州夜静坐
于西厅若有若无犹梦犹醒见一女子高髻盛装泣谓
余曰妾汉太史司马迁之侍妾赵之平原人姓随名清
娱瘗于长乐亭之西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铭墓以垂
不朽余感寤铭之
矣县志太史公墓在芝川镇南岭上西枕梁山东临大
河古柏数百株苍劲如铁冢以石砌上二柏盘崌尤奇
褚遂良随清娱墓志永徽二年九月余判同州夜静坐
于西厅若有若无犹梦犹醒见一女子高髻盛装泣谓
余曰妾汉太史司马迁之侍妾赵之平原人姓随名清
娱瘗于长乐亭之西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铭墓以垂
不朽余感寤铭之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588-0659c.png
班超墓华阴县志在县西二十里官道旁
杨震墓华阴县志在县东三十里白孔六帖后汉杨震
改葬华阴潼亭先葬十日有大鸟丈馀集震墓前葬毕
飞去时人立鸟象于墓前名臣奏议唐太宗贞观十一
年行幸过汉太尉杨震墓伤其以忠非命亲为文以祭
之仆射房元龄进曰杨震虽当夭枉数百年后方遇圣
君倚舆驻跸亲降神作可谓虽死犹生没而不朽通志
华阴县东震墓前左右共七冢明万历初建享堂拓地
杨震墓华阴县志在县东三十里白孔六帖后汉杨震
改葬华阴潼亭先葬十日有大鸟丈馀集震墓前葬毕
飞去时人立鸟象于墓前名臣奏议唐太宗贞观十一
年行幸过汉太尉杨震墓伤其以忠非命亲为文以祭
之仆射房元龄进曰杨震虽当夭枉数百年后方遇圣
君倚舆驻跸亲降神作可谓虽死犹生没而不朽通志
华阴县东震墓前左右共七冢明万历初建享堂拓地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588-0659d.png
三十四亩堂圮
本朝顺治丙申副使汤斌重建
华陀墓通志在华阴县西五里
杜康墓通志在白水县西十五里
前秦王猛墓通志在华阴县西三里
唐白楼集古录同州有白楼唐贤眺咏之所白乐天诗
烟入白楼沙苑暮
游春亭雍胜略在郑县城东北三里土人呼曰杜基盖
本朝顺治丙申副使汤斌重建
华陀墓通志在华阴县西五里
杜康墓通志在白水县西十五里
前秦王猛墓通志在华阴县西三里
唐白楼集古录同州有白楼唐贤眺咏之所白乐天诗
烟入白楼沙苑暮
游春亭雍胜略在郑县城东北三里土人呼曰杜基盖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588-0660a.png
杜甫谪华州司功尝题诗其处也又东二里曰西溪
(臣/)谨按同州志云杜诗有郑县亭子即今杜基西溪
者是考诗云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既
称凭高似非西溪低下之所又云云断岳连临大路
天晴宫柳暗长春大路地名晋书檀道济伐姚洪至
潼关姚鸾屯大路以绝道济粮道是也长春宫名在
朝邑县以地形考之则郑县亭子当在华东渭滨之
间与杜基西溪似非一处储光羲诗云朝行敷水上
(臣/)谨按同州志云杜诗有郑县亭子即今杜基西溪
者是考诗云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既
称凭高似非西溪低下之所又云云断岳连临大路
天晴宫柳暗长春大路地名晋书檀道济伐姚洪至
潼关姚鸾屯大路以绝道济粮道是也长春宫名在
朝邑县以地形考之则郑县亭子当在华东渭滨之
间与杜基西溪似非一处储光羲诗云朝行敷水上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588-0660b.png
暮出华山亭又云高馆宿初静长亭秋转空今华阴
县敷水之西有敷西城郭缘生述征记姚苻所置郑
县亭子当即其地爰附著之
睿宗桥陵通志在蒲城县西北三十里丰山唐书元宗
本纪开元四年十月庚子葬大圣真皇帝于桥陵长安
志桥陵封内四十里陪葬太子三庄惠太子惠文太子
惠宣太子公主三金仙凉国鄎国
元宗泰陵通志在蒲城县东北三十里金粟山唐书代
县敷水之西有敷西城郭缘生述征记姚苻所置郑
县亭子当即其地爰附著之
睿宗桥陵通志在蒲城县西北三十里丰山唐书元宗
本纪开元四年十月庚子葬大圣真皇帝于桥陵长安
志桥陵封内四十里陪葬太子三庄惠太子惠文太子
惠宣太子公主三金仙凉国鄎国
元宗泰陵通志在蒲城县东北三十里金粟山唐书代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588-0660c.png
宗本纪广德元年三月辛酉葬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于泰陵长安志封内七十六里陪葬一内侍高力士
宪宗景陵通志在蒲城县东北三十里金帜山唐书穆
宗本纪元和十五年五月庚申葬圣神章武孝皇帝于
景陵长安志封内四十里陪葬妃后三懿安郭后孝明
郑后王贤妃
穆宗光陵通志在蒲城县北二十里尧山唐书敬宗本
纪长庆四年十一月庚申葬睿圣文惠孝皇帝于光陵
于泰陵长安志封内七十六里陪葬一内侍高力士
宪宗景陵通志在蒲城县东北三十里金帜山唐书穆
宗本纪元和十五年五月庚申葬圣神章武孝皇帝于
景陵长安志封内四十里陪葬妃后三懿安郭后孝明
郑后王贤妃
穆宗光陵通志在蒲城县北二十里尧山唐书敬宗本
纪长庆四年十一月庚申葬睿圣文惠孝皇帝于光陵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588-0660d.png
长安志封内四十里陪葬后二恭僖王后贞献萧后
李思训墓通志在蒲城县西十五里唐云麾将军有李
邕书碑
宋陈抟墓通志在华岳希夷峡关中陵墓志抟隐华阴
云台观没于张超谷石室中遗骨为道士时出乞施明
嘉靖中直指姚一元迁于玉泉院后复瘗峡内断其锁
不可复上
冰桥韩城县志在县东北禹门每岁大雪时合惊蛰时
李思训墓通志在蒲城县西十五里唐云麾将军有李
邕书碑
宋陈抟墓通志在华岳希夷峡关中陵墓志抟隐华阴
云台观没于张超谷石室中遗骨为道士时出乞施明
嘉靖中直指姚一元迁于玉泉院后复瘗峡内断其锁
不可复上
冰桥韩城县志在县东北禹门每岁大雪时合惊蛰时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588-0661a.png
解时日不爽龙门断岸危峡河冰蔽山而下至此山立
有神驱之者顷结成桥车马担负行同陆路其结其解
皆以夜间故行者无虞宋建炎元年金人分道而入官
军扼于河乃自韩城履冰渡即此
有神驱之者顷结成桥车马担负行同陆路其结其解
皆以夜间故行者无虞宋建炎元年金人分道而入官
军扼于河乃自韩城履冰渡即此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588-0661b.png
关中胜迹图志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