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一 第 1a 页 WYG0588-048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关中胜迹图志卷一
           陜西巡抚(臣/)毕沅撰
  地理
陜西省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孔安国传西距黑水东/据河龙门之河在冀州)
(西故曰西河州谨按今陜西地惟汉中/府兴安州商 为古梁州域馀皆属雍)一统志周为王
畿东迁后属秦其东境分属晋战国时秦都咸阳其东
北境属魏南境属楚秦始皇并天下以京师为内史兼
卷一 第 1b 页 WYG0588-0483d.png
置上郡汉中等郡汉元年项羽以汉中为汉国分秦地
为雍塞翟三国高帝都长安初置渭南河上中地郡九
年复为内史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武帝改内史置京兆
尹左冯翊右扶风是为三辅置司隶校尉统之又以上
郡朔方(元朔二/年置)西河(元朔四/年置)等郡属并州汉中郡属益
州后汉光武迁都雒阳以三辅属司隶诸郡分属并益
州如故建安十八年罢司隶置雍州三国属魏仍曰雍
州其汉中郡属汉后属魏分置梁州晋仍曰雍梁二州
卷一 第 2a 页 WYG0588-0484a.png
(晋初于长安置雍州统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北地始平/新平七郡梁州治汉中所领郡皆在今四川界魏兴郡)
(则属/荆州)建兴元年复都长安寻皆陷(建兴二年李雄陷汉/中四年刘曜陷长安)
(太兴二年曜自平阳徙都长安改号赵咸和四年石勒/克长安永和六年苻坚据关中为前秦十一年姚苌据)
(长安为后秦义熙十三年刘裕灭/姚秦十四年夏赫连勃勃陷长安)后魏神麚三年平关
中仍为雍州后分置洛岐华夏北华等州正始间分置
东益东夏南岐东梁及东秦北雍东雍诸州西魏徙都
长安州名更易不常复增置绥丹洋三州后周武帝保
定三年增置银州隋开皇二年建新都三年废郡存州
卷一 第 2b 页 WYG0588-0484b.png
大业初改雍州为京兆尹又改诸州为冯翊(本西魏废/帝所置同)
(州/)扶风(本岐/州)上郡(本鄜/州)雕阴(本绥/州)延安(本延/州)朔方(本夏/州)
榆林(本胜州隋开/皇二十年置)汉川(本梁/州)西城(本金/州)河池(本凤/州)顺政
(本兴/州)上洛(本洛州后/周改商州)等郡唐仍隋都复改诸郡为州贞
观元年分置关内及山南道(关内道治京兆府领凤翔/府华同商邠陇鄜坊丹延)
(盐夏绥银宥麟胜等州唐末李茂贞又增置乾耀鼎翟/等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又于山南分东西二道)
后又分置凤翔邠宁夏州山南西道诸节度使唐末废
都五代因之(乾耀邠岐陇鄜坊丹延九州初属岐凤州/属岐亦属蜀金州初属蜀后皆属唐梁洋)
卷一 第 3a 页 WYG0588-0484c.png
 (二州属/前后蜀)宋初曰陜西路熙宁五年分为永兴军路兼属
 秦凤利州京西河东四路(宋史地理志庆历元年分陜/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
 (延四路熙宁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远军为一路又以/熙河等五州军为一路通旧鄜延等五路后分永兴保)
 (安军等为永兴军路秦阶陇凤等为秦凤路并置转运/使仍以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分六路各置经)
 (略安抚司永兴军路领京兆延安府同华耀邠鄜商坊/丹等州其后又增银州醴州及绥德清平等军其凤翔)
 (府陇凤二州属秦凤路兴元府洋兴二州属利/州路金州属京西路麟府丰三州属河东路)南渡后
 陜西地入于金分为京兆凤翔鄜延等路(京兆府路本/宋永兴军路)
 (皇统二年改名凤翔路本宋秦凤路大定二十七年改/名鄜延路治延安府又以邠州分属庆原路其兴元府)
卷一 第 3b 页 WYG0588-0484d.png
 (金洋凤沔等州则/仍属宋利州路)元中统三年立陜西四川行省治京
 兆至元二十三年改为陜西等处行中书省明初仍立
 陜西行省洪武九年改置陜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有/左)
 (右二使并治西安府共领八府一州/又置陜西都指挥使司统诸卫所)
本朝初因明之旧康熙二年移右布政使治甘肃左布政
 使仍治西安领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四府兴安一州陜
 甘始分雍正三年升西安府之商同华耀乾邠六州延
 安府之鄜绥德葭三州直隶陜西布政司九年又改榆
卷一 第 4a 页 WYG0588-0485a.png
 林卫为府十三年复改同州为府华州属焉耀州改属
 西安乾隆元年葭州改属榆林今领府六(西安同州凤/翔汉中延安)
 (榆/林)直隶州六(兴安商乾/邠鄜绥德)州县七十有八(详见/各府)
 西安府释名通志本元西安路明因其义改为府沿革
 一统志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六百五十里禹贡雍州之域周武王都此为镐
 京东迁后属秦为都邑(史记秦本纪德公初居雍献公/徙治栎阳孝公作咸阳徙都之)
 始皇置内史汉元年项羽分置雍塞二国(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
卷一 第 4b 页 WYG0588-0485b.png
 (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及翟国为三秦)寻并于汉二年改为渭南河
 上中地三郡(渭南即京兆河上即左冯翊皆/塞国地中地即右扶风雍国地)五年定都
 于此九年罢郡复为内史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此/为)
 (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
 冯翊主爵都尉为右扶风谓之三辅后汉迁都洛阳置
 雍州于此寻罢晋初仍置雍州建兴后历为刘聪石勒
 苻健姚苌赫连勃勃所据后魏亦曰雍州京兆郡(时郡/移治)
 (霸/城)永熙三年迁都于此是为西魏隋开皇二年建新都
卷一 第 5a 页 WYG0588-0485c.png
 三年罢京兆尹复置雍州大业三年复故唐仍隋都武
 德元年又改郡曰雍州贞观元年为关内道治开元元
 年改曰京兆府二十一年置京畿采访使(唐书地理志/唐仍隋都初)
 (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载曰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代宗元年曰上都)天祐初迁都
 洛置佑国军节度使于此五代梁改为大安府改军曰
 永平后唐复为西京京兆府晋罢京置晋昌军汉改永
 兴军周因之宋复曰京兆府永兴军节度为陜西路治
 熙宁后为永兴军路治金皇统二年置总管府为京兆
卷一 第 5b 页 WYG0588-0485d.png
 府路治元初亦曰京兆府中统三年置陜西四川行省
 治此至元十六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总管府二十三
 年改陜西行省皇庆元年改为奉元路明洪武元年改
 曰西安府为陜西布政使司治
本朝因之今领县十五曰长安咸宁咸阳兴平临潼高陵
 鄠蓝田泾阳三原盩厔渭南富平醴泉同官州一曰耀州
 府城通志即隋唐京城旧址隋文帝厌长安制小召高
 颎等创建新都其地在汉故城东南南直终南子
卷一 第 6a 页 WYG0588-0486a.png
 午谷北枕龙首山以据渭水东临灞浐唐永徽五年筑
 罗城天佑元年匡国军节度使韩建改筑约其制谓之
 新城宋金元因之明洪武初增修周四十里门四东曰
 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十七年建钟鼓二
 楼于城内东西相距半里许
 满城通志在府城内东北隅西界钟楼
本朝顺治六年即故明秦藩城改筑门五
 长安县释名三辅黄图长安本秦乡名史记始皇本纪
卷一 第 6b 页 WYG0588-0486b.png
 王弟长安君成蟜汉书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因以
 名县沿革一统志附郭汉高帝五年定都于此置长安
 县为京兆尹治王莽改曰常安后汉复旧晋为京兆郡
 治后魏以后因之唐为京兆府治乾封初分置乾封县
 长安二年复并入焉五代梁改曰大安后唐复旧宋金
 因之元为奉元路治明为西安府治
本朝因之
 咸宁县释名名为天宝初改取万国咸宁之意沿革一
卷一 第 7a 页 WYG0588-0486c.png
 统志附郭本周杜伯国汉置霸陵杜陵等县属京兆尹
 晋改霸陵曰霸城杜陵曰杜县属京兆郡后魏以霸城
 为京兆郡治改杜县为杜城属焉后周明帝二年分置
 万年县与长安并治京城建德二年省霸城杜城二县
 入之隋开皇三年改曰大兴为京兆郡治唐武德初复
 曰万年天宝七载改为咸宁县乾元二年复曰万年五
 代梁改曰大年后唐复曰万年宋仍为京兆府治宣和
 七年改曰樊川金又改曰咸宁泰和四年废入长安寻
卷一 第 7b 页 WYG0588-0486d.png
 复置元为奉元路治明为西安府治
本朝因之
 咸阳县释名三秦记咸阳秦所都在九嵏山南渭水北
 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元和郡县志山南曰阳水北亦谓/之阳县在北山之阳渭水之北)
 沿革一统志治在府西少北五十里秦置县汉高帝元
 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元鼎三年更名渭城属右
 扶风晋咸和中后赵置石安县苻秦兼置咸阳郡后魏
 移郡于泾水北以县属之隋废入泾阳县唐武德元年
卷一 第 8a 页 WYG0588-0487a.png
 复置咸阳县属雍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
 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旧在杜邮馆西明洪武四年迁今
 治南滨渭河周九里有奇门五
 兴平县释名唐至德初置兴平军于此寻改为县即以
 名之沿革一统志治在府西一百里周犬邱邑秦曰废
 邱汉为槐里茂陵平陵三县地俱属右扶风后汉以槐
 里为右扶风治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陵曰始平晋初并
卷一 第 8b 页 WYG0588-0487b.png
 茂陵入始平于槐里置始平郡后魏太平真君中郡废
 二县俱属扶风郡西魏以始平为郡治隋省槐里以始
 平县属京兆郡唐天授二年改属稷州大足元年还属
 雍州景龙四年改曰金城至德二载改为兴平贞元中
 尝以神策军屯此曰兴平镇五代宋属京兆府金因之
 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隋大业九年筑周七里有奇门四
 临潼县释名方舆纪要以县有临潼水故名沿革一统
卷一 第 9a 页 WYG0588-0487c.png
 志治在府东五十里周为骊戎国秦为骊邑汉高帝七
 年置新丰县属京兆尹晋属京兆郡隋初属雍州大业
 初属京兆郡唐初仍属雍州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天
 授二年属鸿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神龙元年复曰新
 丰天宝三载析置会昌县七载省新丰改会昌曰昭应
 五代因之宋大中祥符八年避昭应宫名改曰临潼属
 京兆府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唐天宝六载建明洪武初增筑周
卷一 第 9b 页 WYG0588-0487d.png
 四里门四
 高陵县释名史记秦昭王封弟高陵君郭子章云南有
 奉政原高四五丈名所由昉也沿革一统志治在府东
 北七十里秦孝公置县汉属左冯翊三国魏改曰高陆
 属京兆郡晋因之寻复旧后魏熙平中复为高陆隋大
 业二年复曰高陵属京兆郡唐天授二年属鸿州大足
 元年还属雍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
 府
卷一 第 10a 页 WYG0588-0488a.png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隋大业七年建明景泰元年增筑
 周四里有奇门四
 鄠县释名长安志本夏之扈国也秦改为□姚察汉书
 训纂扈□一也古今字耳沿革一统志治在府西南七
 十里本夏时扈国汉置鄠县属右扶风晋属始平郡后
 魏太平真君七年改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五代宋金
 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隋大业十年建周六里有奇门四
卷一 第 10b 页 WYG0588-0488b.png
 蓝田县释名长安志秦孝公置周礼玉之美者曰蓝三
 秦记县出美玉故名沿革一统志治在府东南九十里
 秦置县汉属京兆尹晋属京兆郡后魏太平真君七年
 并入霸城县太和十一年复置仍属京兆郡周闵帝于
 县置蓝田郡武帝时省隋仍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五
 代宋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本名峣柳城亦名青泥城晋桓温
 伐苻健遣京兆太守薛珍击青泥破之即此周四里有
卷一 第 11a 页 WYG0588-0488c.png
 奇门四
 泾阳县释名史记秦昭王弟悝封泾阳君苻秦置县盖
 以泾水在县之南也沿革一统志治在府西北七十里
 汉惠帝四年置池阳县属左冯翊晋初为扶风郡治苻
 秦又析置泾阳县后魏徙咸阳郡治池阳以泾阳属焉
 后周废池阳县隋开皇初郡废以泾阳县属雍州唐天
 授二年改属鼎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五代宋因之金
 属京兆府元至元二年并入高陵三年复置属奉元路
卷一 第 11b 页 WYG0588-0488d.png
 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秦苻坚创建元至正二十七年修
 筑周五里有奇门四
 三原县释名长安志前秦苻坚于巀蘖山置三原护军
 以其地南有酆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是为三原
 因以名县沿革一统志治在府北九十里汉池阳县地
 后魏太平真君七年置三原县属北地郡永安元年于
 县置建忠郡后周建德初郡废隋属京兆郡唐武德四
卷一 第 12a 页 WYG0588-0489a.png
 年改曰池阳六年改曰华池仍分置三原县属北泉州
 贞观元年省三原县改华池曰三原属雍州天授二年
 属鼎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五代唐属耀州宋金元因
 之明改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县本旧龙桥镇元至元二十四年
 徙县治于此筑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水门二明初增筑
 西郭门二嘉靖三十六年筑北郭门四崇祯中增筑东
 郭门二
卷一 第 12b 页 WYG0588-0489b.png
 盩厔县释名长安志汉旧县也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
 以名之沿革一统志治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汉县属
 右扶风后汉省后魏复置属扶风郡后周置周南郡兼
 置恒州寻并废隋属京兆郡唐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
 元年属雍州天授二年又属稷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
 天宝元年改曰宜寿至德二载复故乾宁中改属乾州
 天复初改属凤翔府五代及宋因之金贞祐四年升为
 恒州元初州废县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卷一 第 13a 页 WYG0588-0489c.png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本隋唐旧址周五里有奇门四
 渭南县释名通志县名始前秦苻坚以在渭水之南也
 沿革一统志治在府东一百四十里汉新丰县地苻秦
 置县后魏孝明帝改置渭南郡及南新丰县西魏废帝
 二年又改县曰渭南后周郡废隋属京兆郡唐武德初
 改属华州五年属雍州天授二年于县置鸿州大足元
 年鸿州废还属雍州五代周显德三年改属华州宋熙
 宁六年省入郑县元丰元年复置仍属华州金元因之
卷一 第 13b 页 WYG0588-0489d.png
 明万历中改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隋大业九年建元至正二十一年
 拓修周七里门四
 富平县释名长安志晋徙北地郡富平县于怀德城盖
 用其旧名也沿革一统志治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秦
 置频阳县汉属左冯翊三国魏徙置富平县于此属北
 地郡频阳仍属冯翊郡后魏景明元年改频阳置土门
 县与富平俱属北地郡西魏移北地治富平后周改曰
卷一 第 14a 页 WYG0588-0490a.png
 中华郡寻罢隋大业初废土门入富平属京兆郡义宁
 二年复置土门县唐初二县俱属雍州贞观十七年又
 废土门县咸亨二年复以故土门置美原县天授二年
 二县俱属宜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天祐二年于美原
 县置鼎州五代梁改裕州后唐废裕州二县俱属耀州
 金废富平县入美原元省美原复置富平县仍属耀州
 明万历三十六年改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本名窑桥头元末张良弼移县治
卷一 第 14b 页 WYG0588-0490b.png
 于此明正统初筑城周三里门四
 醴泉县释名元和郡县志县有后周醴泉宫隋因以为
 名沿革一统志治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秦谷口邑汉
 置谷口县属左冯翊后汉废晋为池阳县地后魏置宁
 夷县属咸阳郡西魏兼置宁夷郡后周改郡曰宁秦后
 废隋开皇十八年改县曰醴泉属京兆郡唐武德中省
 贞观十年复置天授元年属鼎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
 乾宁中改属乾州五代后唐同光中还属京兆宋政和
卷一 第 15a 页 WYG0588-0490c.png
 八年改属醴州金属乾州元因之明万历三十六年改
 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县城通志即古仲桥城元增筑周二里许明
 成化四年拓外城六里有奇门五
 同官县释名元和郡县志苻秦于铜官川置铜官护军
 后魏改置铜官县周作同沿革一统志治在府治北二
 百五十里汉祋祤县地后魏太平真君七年置县属北
 地郡周曰同官隋属京兆郡唐武德初属宜州贞观十
卷一 第 15b 页 WYG0588-0490d.png
 七年属雍州天授二年属宜州大足元年改属耀州宋
 金元明未改
国初因之雍正十三年耀州改隶西安府并县属焉 县
 城通志后周建德四年建明增修周四里门四
 耀州释名通志郭子章云州东十五里有鉴山年丰则
 山中有光耀如鉴州以是名沿革一统志治在府治北
 一百八十里汉置祋祤县属左冯翊后汉初废永元九
 年复置三国魏废祋祤侨置泥阳县兼置北地郡晋因
卷一 第 16a 页 WYG0588-0491a.png
 之后魏太平真君七年并泥阳入富平景明元年复置
 仍属北地郡永熙元年兼置北雍州西魏废帝三年改
 州曰宜州又改郡曰通川隋开皇三年郡废六年改县
 曰华原大业三年州废县属京兆郡义宁二年于县置
 宜君郡唐武德初曰宜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属雍州垂
 拱二年改县曰永安天授二年又置宜州大足元年州
 废还属雍州神龙元年复曰华原天祐三年以县置耀
 州(唐书方镇表天祐三年置义/胜军节度使领耀鼎二州)五代梁贞明元年改曰
卷一 第 16b 页 WYG0588-0491b.png
 崇州后唐同光二年复故(五代史职方考耀州属岐为/义胜军梁改静胜唐改顺义)
 (周罢/军)宋亦曰耀州华原郡属永兴路(宋史地理志开宝/五年为感义军节)
 (度太平兴国/初改感德军)金属京兆府路元至元元年以州治华原
 县省入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国初因之雍正三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复改属西安府
 州城通志本华原县元末遭兵燹城圮明景泰初重建
 周六里有奇门四
  关中胜迹图志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