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1375-03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一  明 程敏政 撰
  说
   象刑说         程大昌
舜典曰象以典刑皋陶曰方施象刑惟明是唐虞固有
象刑矣而去古既远说者不一荀况记时人之语曰象
刑墨黥搔婴共艾毕葑对履杀赭衣而不纯也汉文帝
诏除肉刑曰有虞氏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1375-0384b.png
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武帝之策贤良也亦然白虎
通曰画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犯劓者以
赭著其衣犯膑者以墨蒙其膑象而画之犯宫者扉(秋/未)
(反/)犯大辟者布衣无领凡此数说者虽不能归于一要
其大致皆谓别异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于用刑此远
古而讹传也禹之称舜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特不
杀不辜尔未尝去杀也怙终贼刑刑故无小是岂尝置
刑不用哉战国之时未经秦火已谓象刑者示辱而巳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1375-0384c.png
无所事于刀锯斧钺也荀况既知其不然而亦不能别
援古典以当其有无特能推理以辨而曰以为治邪则
人固不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人或触罪
而直轻其刑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此数语者
虽尧舜复出无以易也扬雄曰唐虞象刑惟明夏后时
肉辟三千不胶者卓矣雄以肉辟始夏则真谓尧舜之
刑无刀锯斧钺矣此盖汉世之所通传故文武二帝诏
语亦以为然也肉刑之制孔颖达辈集会传记皆不能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1375-0384d.png
知其所起然而劓刵㭬黥苗民固已有之帝舜斥数其
虐特以不能差罪而遂至于淫用尔则肉辟所起岂复
待夏后氏之世哉且舜之刑五服五用明有所施而此
时未有笞杖徒若无肉刑其阅罪而五服之法服罪而
五用其刑以何器具而行其论决哉况象刑之次每降
愈下方有流鞭朴挞若谓象刑止于示辱则是正丽五
刑者反可以异服当刑而恶未入刑者乃真加之流鞭
朴挞焉是何其不伦也然则象刑云者是必模写用刑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1375-0385a.png
物象以明示民使知愧畏而可他求泛说哉第世言象
刑者不䆒其本而直谓画象可以代刑则人不信尔夫
子之言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庄周曰匿为物而愚不识
皆咎世之教饬无素者也盖周人布刑象之法大司寇
垂之象魏小司寇宣之四方则既详矣犹以为未也则
有执木铎以警者执旌节以达者属民而读者书五禁
于门闾者谕刑罪于邦国者其上下相承极其重复正
虑不知者之误触也以此言之则藉藻色以暴昭其可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1375-0385b.png
愧可畏者正圣人忠厚之意也世之有魑魅魍魉人固
不愿与之相直也然天地间不能无此圣人范金肖物
著诸鼎以示之则山行草茇者知畏而预为之辟也此
其铸鼎象物之意与画象而期不犯之意同也夫谓衣
冠之为象刑固不足以得其实矣而亦不无所本也司
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郑玄
因有弗使冠饰之文而遂用以證实其语曰不冠而著
黑幪若古之象刑也夫象以典刑揆诸舜典则在流赎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1375-0385c.png
之先而加桎梏去冠饰质之司寇顾在五刑纠慝之外
设使其制诚尝辅刑以行则不过若毕命之殊异井疆
也秦人之赭衣徒𨽻也汉世之胥靡旦舂也本非正在
用刑之数则安可以刑馀之轻者而證古制大典也哉
且夫舜命皋陶作士而授以制刑之则类皆差五刑而
三其服即五服而三其就凡所以测浅深綦严密无不
曲尽而槩谓示耻可以去杀固无惑乎后世之不信也
于是结绳理暴秦之绪干戚解平城之围遂为迂左者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1375-0385d.png
之口实抑不思有太古之民则结绳虽简岂不足以立
信有舜禹之德则干戚非武亦岂有不能屈服强梗之
理哉是画象者可以昭愧畏而非以致其愧畏也欲知
画象之为刑助其必循本以观乃有得哉
   三宅三俊说       程大昌
周公作立政三言三宅三俊孔安国曰大罪宥之四裔
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意如五宅之有三居然是其
所谓三宅也正直刚柔三德如洪范所陈是其所谓三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1375-0386a.png
俊也然立政一书颛为用人而作虽以司寇慎罚终竟
其文要其丁宁庶狱特居准人职事之一尔三代本末
有叙凡其施置率常先德后刑安有未及用贤而遽饬
刑罚恐非圣人彝叙亦非立政任人本旨也王氏必谓
孔氏外立三居以汨正意遂顺饰本文而别为之言曰
己命以位己任以事则为三宅其才可宅而未践此位
则为三俊此于经文无忤矣然有不通者周公之称成
汤曰克用三宅三俊夫三宅三俊槩言克用而犹谓三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1375-0386b.png
俊为未用之才何哉古今法制固不得而同然人情事
理可以意想也且使此三人者见谓为俊拔而显之不
知其将处之何地若明命其才实试以职则当并巳用
未用而数之且将参耦而六不得止云三宅也若姑下
一等而小试之不居其位且未有职业可以程品岂容
虚并三宅而假立称谓也哉详复考之皆不安惬故予
尝反求诸经而推知其实也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此
即三宅所起而在夏后氏之世者也周公陈此三宅固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1375-0386c.png
云夏创而其时三俊之名未立也自汤文武而后甫曰
克用三俊灼见三俊详求其故盖事牧准三官皆人君
处以此职使安其位使任其事则随其官而命之曰宅
事宅牧宅准也尧以百揆处舜则曰纳于百揆舜以处
禹则曰使宅百揆纳也宅也皆自上处下之言也既居
此位既升此职而总其见处者之地则曰三宅三宅云
者即所居官命之如百揆之初以揆度百事得名及其
既已受任遂如后世三公六卿正为官称非如自上处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1375-0386d.png
下初语矣此宅事宅牧宅准所从命名以为三宅者然
也三宅既为官称则随其职业所能胜任以其言其才
其德故得附并三宅而名之三俊也孔安国求其说而
不得顾推而入之五流三居者殆因三宅无义民一语
尔夫吁俊而训德者大禹所以宅人而其国因以大竞
者也合二职而无一义民者末夏之所以不能嗣往而
致于荒坠厥绪者也其宅同其所从宅者异故治乱于
此乎分经意明甚何有几微以及用刑也哉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1375-0387a.png
   运气说         王 炎
五运六气之说不见于儒者之六经而见于医家之素
问夫素问乃先秦古书虽未必皆黄帝岐伯之言然秦
火以前春秋战国之际有如和缓秦越人辈虽甚精于
医其察天地阴阳五行之用未能若是精密也则其言
虽不尽出于黄帝岐伯其旨亦必有所从受矣且夫寒
暑燥湿风火者天之阴阳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
水火者地之阴阳生长化收藏下应之而五运行于其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1375-0387b.png
间即五行之化气也天数中于五戊居之地数中于六
巳居之戊巳土也化气必以五六故甲巳化土而居于
其首土生金故乙庚次之金生水故丙辛次之水生木
故丁壬次之木生火故戊巳次之此化气之叙也地之
三阴三阳亦五行尔而火独有二五行之妙理也盖木
王于东火王于南金王于西水王于北而土王于四维
戊附于戍而在乾已附于辰而在巽而未之对冲在丑
故辰戌丑未寄王之位也未在西南其卦为坤其时为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1375-0387c.png
长夏以其处四时之中吕氏月令谓之中央土此土正
王之位也春木生火秋金生水冬水生木而夏火制金
生气绝矣惟土王于西南然后以火生土以土生金四
时之叙循环不穷然火方王于午土遽王于未则火气
必耗故君火以名其气温而未热相火以位与太阴同
处未申之间奉君令以行暑气于是火不耗于土不屈
于金故丙盛则庚伏此火所以独分君相之位也天气
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曰行四周而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1375-0387d.png
为一纪天以六为节故气以六期而为一备地以五为
制故运以五岁而为一周运统一岁于四时之表气分
六位于一岁之中风雨燥湿寒暑其应有候其至有期
然用以占焉往往不效非素问之无验用其说者知常
而不知变故也凡物理有常必有变虽天地之运动往
来消息盈虚可以逆其必然者常也若其变则无所不
至可知而不可必也尝试即其常而言之五太之运是
为太过其至先时五少之运是为不及其至后时惟平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1375-0388a.png
气则不疾不徐其至以时其大略如此火运上临少阴
水运上临太阳木运上临厥阴金运上临阳明土运上
临太阴谓之天符木运临卯火运临午金运临酉水运
临子土运临四维谓之岁会五太与在泉气同谓之同
天符五少与在泉气同谓之同气会若是者其气和土
运上见厥阴火运上见太阳谓之天刑运水运上见少
阳金运上见厥阴谓之运刑天若是者其气乖此皆五
运之常也主气各居一步厥阴主初少阴少阳次之太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1375-0388b.png
阴阳明又次之太阳主中六位不迁客气与岁推移子
岁太阳之水为初丑岁厥阴之木为初迭相往来而少
阳之为初气乃在太阴之后半岁以前司天主之半岁
以后在泉主之其大略如此若其情则有相得与不相
得其位则有顺有逆相得者木火相临火土相临之类
也不相得者金木相临水火相临之类也父临子则顺
木居少阳之位是已反此则寒水居金位斯逆矣君临
臣则顺君火居少阳之位是已反此则相火居君火之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1375-0388c.png
位斯逆矣此皆六气之常也及论其变则有正有邪而又
有变有胜有复有郁有发有淫有承当时而行者正也非
时而行者邪也当时而行其过则为变非时而行其至则
为胜其救则为复抑而不伸则为郁郁而怒起则为发陵
其所胜则为淫极而必反则为承假如大角之化为启拆
而变为摧拉太徵之化为暄燠而变为炎烈正化之为变
者然也少角木气不足清胜而热复少徵火气不足寒胜
而雨复邪化之为复者然也寒甚而无阳燄是为火郁热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1375-0388d.png
甚而无凄清是为金郁抑而不伸者然也水郁而发则为
冰雹土郁而发则为飘骤郁而怒起者然也风淫所胜则
克太阴热淫所胜则克阳明陵其所胜者然也相火之下
水气承之湿土之下风气承之极则有反者然也然摧拉
之变不应普天悉皆大风炎烈之变不应薄海悉皆燔灼
清风之胜不应宇宙无不明洁雨气之复不应山泽无不
蒸溽郁也发也淫也承也其理皆然凡此者其应非有候
其至非有期是以可知而不可必也其应非有候则有不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1375-0389a.png
时而应者矣其至非有时则有卒然而至者矣是故千里
之远其变相似者有之百里之近其变不同者亦有之即
其时当其处随其变而占焉则吉凶可知况素问所以论
天地之气化者将以观其变而救民之疾也夫大而天地
小而人之一身五行之气皆在焉天地之气有常无变则
人亦和平而无灾天地之气变而失常则疾疠之所从出
也是故木气胜则肝以实病脾以虚病火气胜则心以实
病肺以虚病此医者所能致察儒者不得其详也至于官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1375-0389b.png
天地理阴阳顺五行使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
无苦雨和平之气行于两间国无水旱之灾民无妖孽之
疾此儒者所当致察医宗未必能知也素问亦略言之矣
五行之精是为五纬与运气相应有岁星有畏星以此
察其行之逆顺而占其吉凶然必曰德者福之过者罚
之则是运气之和平而为休祥有德者召之也运气之
乖戾而为疾𤯝有过者致之也虽然其说略而未详吾
儒之经则详矣洪范九畴始于五行中于皇极终于五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1375-0389c.png
福六极圣人建极于上以顺五行之用是以天下之民
有五福而无六极有五福皆可以康宁矣无六极皆免
于疾病矣此其道固有行乎运气之外者是谓大顺成
周之时尝见之由庚之诗作而阴阳得由其道华黍之
诗作而四时不失其和由仪之诗作而万物各得其宜
此建皇极顺五行使民有五福而无六极之验也是故
素问方伎之书洪范则圣人经世之大法也知有素问
不知有洪范方伎之流也知有洪范不知有素问儒者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1375-0389d.png
何病焉
   卦变论说        王 炎
卦变之说谓乾坤为父母而姤复为少父母六画成卦
凡一阳五阴皆自复变一阴五阳皆自姤变二阳四阴
皆自临变二阴四阳皆自遁变三阳三阴皆自泰变三
阴三阳皆自否变其说不闻于先儒而言于邵氏至汉
上朱氏从之且乾坤为父母其交则为三男三女复卦
上坤下震震乃乾一索而得男姤卦上乾下巽巽乃坤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1375-0390a.png
一索而得女若复姤为小父母则姤有乾复有坤乾坤
反系复姤所生而震巽二卦亦非出于乾坤不知从何
而来且夫子彖易尝言刚柔之变惟贲尤详曰柔来而
文刚分刚上而文柔诸家即曰贲自泰来盖祖邵氏说
也然贲上艮下离坤体得乾一刚而成艮是谓柔来而
文刚刚柔相反出于乾坤之变夫子之言如此未闻其
言泰变为贲也且杂卦首曰乾刚坤柔自乾坤生六子
则刚柔相杂故六十四卦其刚皆出于乾其柔皆出于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1375-0390b.png
坤刚来下柔为随柔进上行为晋刚来而不穷柔得位
乎外而上同为涣皆刚柔之变也且随上兑而下震初
上二爻不变则为乾坤变则坤之初居上而为兑乾之
上居初而成震故曰刚来而下柔晋上离而下坤离卦
在上六五以柔而居君位故曰柔进于上行涣上巽而
下坎坎得乾之刚而为中爻今居二而得中是谓来而
不穷巽得坤之一柔而为初爻今居四而附五是谓柔
得位而上同然则凡卦二阴二阳变为临遁三阴三阳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1375-0390c.png
变为泰否夫子未尝言而邵氏之徒言之诸家皆从其
说此吾所未晓也朱子发用卦变以解经至无妄而力
主其说且曰无妄上乾下震若震一爻其刚自乾来则
上卦未尝损乾一刚是卦四体二柔自临遁而变明矣
然详观夫子之言于随于涣皆曰刚来则是上卦一刚
来而为初二两爻于无妄独曰刚自外来加一外字则
其初未尝损上卦之一刚也盖大畜上艮下乾则一刚
在外反为无妄则艮变为震或谓大畜一刚在内自外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1375-0390d.png
来者自大畜而来也序卦先无妄后大畜谓大畜刚上
自无妄而变可也谓无妄刚自外来由大畜而变于序
先后不合殊不知序卦先无妄而后大畜杂卦又先大
畜而后无妄谓刚自外来由大畜而变何不可之有其
说亦未尽盖无妄储贰之卦上乾为父下震为长子不
损乾之一刚所以见其父道之全震为长子初有一刚
实自乾而得之故夫子加外字以别之也况反对自与
变卦不同子发以反对为变卦则尤失之盖邵氏之学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1375-0391a.png
长于占筮文王之演易不专于占筮也静而正心诚意
动而开物成务易皆具焉惟以占筮论之则古人如管
辂郭璞关朗之徒足以尽易之道矣不特邵氏也读易
者舍夫子所巳言求夫子所未言恐非圣人意也卦变
之说存而勿论斯可矣
   命侄名字清宁说     程 卓
史记萧曹之相汉曰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夫安民之理
若非无所事事者可为也然宁一之效清净实致之清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1375-0391b.png
净之原则一规一随未尝有所纷更作为而然也天下
之理亦行其所无事而巳犹之于物风波骇则鱼鳖扰
于水网罗密则羽翰扰于山扰之而求安之可乎是理
也以之治身则作德而日休心广而体胖以之临民则
执简以御繁居静以制动安靖和平之福自然随所至
而收其功故名来侄曰以宁而以务清字之汝其诵诗
读书以养其心亲师取友以辅其学此心虚一而能静
则触事简易以自安曰宁曰清其功用顾不两得欤尚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1375-0391c.png
其勉之嘉定己卯孟夏书于怡山阁
   相者说         江 雷
汉高帝初为亭长尝告归之田有老父过请饮因相吕
后及孝惠帝鲁元公主皆大贵老父去高帝适从旁舍
来追及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君相贵不
可言高帝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唐太宗方四岁
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
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1375-0391d.png
书生辞去高祖使人追杀之星水遗民曰古今为不肖
不义之事求非望之福而卒至于大败者未有不因夫
佞人之游辞有以激发而作成之也妇人之涂泽而立
于门虽有诲淫之心未能必人之我即也惟其过者寓
目一人焉三数人焉乃至无一而不睥睨焉然后自以
为天下之至妍而羞恶之心荡然矣童子之戏遇长者
诃斥之得不竦然而止惟见者助之笑阳誇其能而授
之方彼童子喜其誇而益逞也于是颠蹶不可制至于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1375-0392a.png
败面折支丧身而终不悟何也彼皆有作成之者不自
知其陷于败也天下将乱人人有杀人自立之心而苟
得妄想之徒又从而为虚诞之说人人而汤武之此不
肖不义之事所以蜂起天下所以大乱也高帝之老父
太宗之书生相二帝皆验史册书以为神由是观之当
时欲为高帝太宗之所为者不知其几人也能为老父
书生之言者又不知其几人也彼老父书生之言偶验
于二帝尔安知其不以是告他人哉以是告他人而不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1375-0392b.png
验者固多矣告他人而作成其不肖不义之心以陷于
祸败者又多矣匹夫狂言使天下受其乱罪可胜诛哉
然则高祖使人追杀之是也高帝以为德非也或曰史
称高祖之欲追杀之惧其语泄尔子曰高祖之意则私
其行事则是也如以为德乃女子小人歆慕富贵之心
也高帝尝游咸阳纵观太息曰大丈夫当如此矣此其
气吞秦皇量眇天下盖何如人顾德匹夫偶然之虚誉
无是理也然则史固有不足尽信者哉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1375-0392c.png
   三十六宫图说      朱 升
按邵子此诗取先天八卦圆图指其缄要景象而示人
以履运处身之道也邵子平日所以为教妙在一动一
静之间诗之天根月窟正指此也所谓天根者指坤震
二卦之间而言坤震之间阴既极矣微阳将生将生之
微阳天所生之根也所谓月窟者指乾巽二卦之间而
言乾巽之间阳既极矣微阴将生将生之微阴月所出
之窟也阴阳一元气非有二也动而阳静而阴更相禅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1375-0392d.png
代无有穷己天之寒暑时之昼夜人之呼吸物之荣枯
其著者也方其动而阳也非全无阴阳渐盛则阴渐微
及其静而阴也非全无阳阴渐盛则阳渐微盛之极者
消则微之极者息矣知此则知坤震之间乃乾之静专
既极而动直之初也故曰天根乾巽之间乃坤之静翕
既极而动辟之初也故曰月窟凡草木之甲坼必先根
而后萌坤震之间在图之下方其象厚地之下天包地
外地下有天凡根之所著愈深则萌之所发者愈畅天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1375-0393a.png
根之名所以立也月之魄受日之光其无光处月之本
体也乾巽之间在图之上方其象中天之上月望而午
盈极而亏而月之本体无光者始微出于此月窟之名
所以立也气机阖辟流行不息而人物生焉气之流行
其阴阳消长固不齐人物囿乎其中其纯驳美恶岂能
齐乎以吾身而处乎人物之中必也下极乎动静之间
如足之蹑天根上极乎动静之间如手之探月窟真有
见乎气机之消息流行者而后人物之生所以不齐者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1375-0393b.png
可得而喻矣见之明体之熟则其所以抚世酬物者必
有其道矣所谓三十六宫指八卦之画为言刚画奇一
为一宫柔画耦二为二宫八卦二十四画共三十六宫
阳宫十二阴宫二十四三十六宫不皆春也以耳目聪
明之身而探月窟蹑天根知物识人而灼见其不齐也
而以无所系累之閒心来往乎其间玩对待之象以施
泛应之用画之对则皆一奇一耦也卦之对则皆三阳
三阴也如是则泛而应曲而当三十六宫阳宫不暑阴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1375-0393c.png
宫不寒无适而非春也天根月窟三十六宫易之象也
知物识人閒来往都是春则其占也此邵子胸中之全
易而凡学者所当以为己易者也昔人于此诗遇字逢
字玩而未审误以六十四卦图复姤二卦言之或又有
偏泥于归根内丹之说者是以本指未彻愚故详之以
附于易旁注前图之后云
   八卦纳甲图说      朱 升
按自甲至癸者十日之名也日有十而卦以八以八纳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1375-0393d.png
十故乾坤二卦始终包罗之而纳甲乙壬癸之四日甲
壬阳日乾纳之乙癸阴日坤纳之也其间六日三男纳
其阳三女纳其阴六子之卦各得乾坤之一画者也又
艮纳丙兑纳丁者气之方行者也少男女纳之犹日之
未午岁之方夏时也震纳庚巽纳辛者质之已凝者也
长男女纳之犹日之过午岁之既秋时也坎离中男女
纳戊巳于正中有不待言者矣易家纳甲意本如此其
见于经则蛊之先甲后甲巽之先庚后庚与革之已日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1375-0394a.png
乃孚而巳世言易卦纳甲本于参同契今以其书考之
则以月之明魄多少取象于卦画而以所见方位为所
纳之甲二者皆非也夫既以乾三画纯阳为望以坤三
画纯阴为晦则其明魄消长当以五夜当一画若是则
震当为初五夜之月而非生明兑当为初十夜之月而
非上弦也望后巽艮准此此月之明魄既与所言卦画
不类矣又地之方位甲庚相对既以望夕之月为乾而
出甲则初生之月不见于庚矣上下弦之昏旦同见于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1375-0394b.png
南方之中亦初无上弦见丁下弦见丙之异也大抵月
之行天一岁十二月间其昏出见之地夜夜推移不袭
其位惟有春秋二分黄道与赤道相踏又须气朔分齐
则其朔望朏魄出见乃有定位可指而不可以言纳甲
之理也参同契乃是整齐一岁一月一日之造化以明
吾身之造化姑借易以言之大槩约略取象云尔而非
以说易也
   医说赠徐子真      赵 汸
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1375-0394c.png
医之为术古之君子类皆能之以为养生事亲慈幼之
切务非可漫焉诿诸人者是以百家众技莫得而先焉
况人之有身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元气之藏神明之谷
经之所起脉之所止营卫周流屈伸聚散与天地比运
气靡常土风殊理五脏六腑胜负衰旺死生疾病之所
以然皆儒者格物致知之目所当必䆒未有冥然于一身
之内而得为大儒君子者也去古既远由百家众技而
上率以空言相师而不既其实惟医则利害得失决于
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1375-0394d.png
旦暮间甚远不过旬日非可以文辞隐蔽故学者鲜焉
于是判为专门而世俗养生事亲慈幼之际亦惟他人
是托其不能无憾者众矣宋之盛时尝命文臣知其说
者取前代方剂杂民间所献遴选而慎存以极谨审之
道业斯术者赖焉奈何庸人谬为增损一以温平和解
掩其所不知而终无益于治疗之效汉长沙太守之书
观證察脉以知病之所在而汤剂施焉其道最为精当
而近世以来遂为绝学间有剽闻一二曾未得其要领
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1375-0395a.png
而疏𨗳涌泄率意妄施戕生人于掌股间而目不瞵其
流弊岂有涯哉故凡儒者所当为而不知讲则世俗之
士将起为之其祸有不可胜言者不独医也河南处士
郭公子和尝以其修己治经之馀取张氏书精意研覃
补其阙略子朱子为叙以表章之沙随程公可久亦有
论著今传者罕矣四海既一河间刘氏东垣李氏之说
始行东南其遗书未尝散布者犹数十种有志者由是
以溯长沙之学而有得焉可以养生可以事亲可以及
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1375-0395b.png
人庶几古者大儒君子之能事不遂泯于方来巳乎虽
然医仁术也其体甚大其理甚微其用物也猥而杂其
取效也近而著非通乎天地之化辨乎事物之赜者不
足以成其能也非贯乎方论之博极其心思之至者不
足以致其用也盖必有明敏之资躬质厚之行而又反
诸身以求古人格物致知之所必䆒者而用力焉使其
心静而理明志坚而神定然后圣神功巧脉病證治之
说可以意会金石草木形色气味之性可以类推而又
卷三十一 第 24a 页 WYG1375-0395c.png
博济而匪私善施而不伐庶几医道复古者乎予尝重
有慨于斯切意通都大邑或有其人而未之见闻浙东
朱公彦修亲得河间东垣之传于其师每欲一从之游
亦因循未暇也至正己丑冬来钱塘卧病进士临川葛
元哲书舍君时为行省掾以长沙法亲煮药饮予且曰
予书佐卢叔原善论医当使为子发药既而叔原至按
脉处方乃东垣治内伤法也药三进而病愈予归山中
每思叔原不忘辛卯十月予复来而叔原方给事公府
卷三十一 第 24b 页 WYG1375-0395d.png
少暇日则指徐君子贞相识因造其家得观李氏诸书
叹其用力之久客中感疾屡从子贞得药如钥透簧汤
沃雪又喜其取效之速闻朱公昔游会府子贞之先君
子爱慕之因遣子受其说又知其学为有传书肆老人
陈思复为予言子贞之父孝于亲养生送死不堕流俗
尤笃友谊则其过庭之间所以为学问之本者必有道
矣盖是数者皆非今世方技家所能备而子贞兼有之
且年甚富气甚清读书论文日进因之以成其能致其
卷三十一 第 25a 页 WYG1375-0396a.png
用使得于己者可及于人续于前不绝于后其事甚伟
而乃优游独善使其道闇然而不章予盖深惜之故具
以平昔所见为子贞言子贞倘因予言而有感其必善
施博济不失父师之意有以副交游之望乎
  原
   易原一(河图/洛书)       程大昌
夫子之言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易于图书
固所兼法周人宝藏河图孔子叹河不出图是河图也
卷三十一 第 25b 页 WYG1375-0396b.png
者古盛世实有之非后世傅会也孔安国曰龙马出河
伏牺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又曰天与禹洛出书
神龟负文出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刘歆乃曰伏牺氏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水
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又叙洪范曰自五行至六
极凡六十五字洛书本文也夫安国之谓文者数著乎
象而错综可观焉尔非谓后世文籍之文也歆谓洛书
有字则全与孔异矣夫二子在汉皆号精博而违异如
卷三十一 第 26a 页 WYG1375-0396c.png
此予于是疑此时图书巳自不存故各出意想而终无
定證也然刘歆专佐符命正使汉家秘藏有之歆何以
不得而见此不可晓也郑康成则直曰河图有九篇洛
书有六篇说者谓其本诸纬书纬书者哀平间实始有
之非古也不可据也而其误有可以理證者典籍之字
生于卦画卦画之智发于图书易谓书契取夬为象是
八卦已重而文字始生也若图书始出而篇章巳具则
夫子谓书契取夬者误矣此自可以意晓也特不知汉
卷三十一 第 26b 页 WYG1375-0396d.png
未远古二图尚皆茫昧而陈抟之徒生二千年后何从
得之然而九位者三列数之旁正纵横无有不为十五
故刘牧李泰伯悉谓非人智能伪为也刘李之言近也
而乾凿度本出汉世其书多言河图曰太一取之以行
九宫四正四维皆十五也夫太一非所论也其所谓四
正四维环拱一五无往而不为十五即此图也然则昔
之作为乾凿度者实尝亲见是图矣其书言七八之象
九六之变皆以十五为宿盖于图乎得之也乾凿度也
卷三十一 第 27a 页 WYG1375-0397a.png
者世儒多引之以明易指者矣而郑康成之论大衍以
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为五十亦自乾凿度出也晋张
湛传列子至七变为九曰此章全是周易乾凿度则汉
魏以降凡言易老者皆巳宗而用之非后世托为也然
则图书也者乾凿度实能得之而孔刘反不得见何邪
所可言者其四维四正皆为十五正符陈抟所传则其
来巳古若可信尔且说易者莫古于系辞矣而系辞之
言图书正与天地变化天象吉凶同在圣人法效之数
卷三十一 第 27b 页 WYG1375-0397b.png
也则谓以数发智者信而可證也谓有字有书者妄也
天何言哉而况造字成书明与世接乎
   二(重卦非/文玉)        程大昌
扬子云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非也世之有杵臼
书契也盖取诸益夬而益夬乃重卦也如曰卦至文王
乃始重爻为六则杵臼书契岂其至周始具也邪夫子
言易曰十有八变而成卦夫卦之一爻即蓍之三变也
十有八变则六爻矣策之立也以三百六十者为总也
卷三十一 第 28a 页 WYG1375-0397c.png
而夫三十六者之得为二百一十六二十四者之得为
百四十有四皆六其爻而四乘之也则易之在策也巳
重爻而六矣岂待周邪周官之纪三易也其经卦皆八
其别皆六十四连山夏也归藏商也夏商之世八卦固
巳别为六十有四矣夏商二易卦名时见诸先秦之书
其名则皆周名也此又可以见夫八卦之为八八巳在
夏商之前矣夫易也者前世必皆略有其辞特未备尔
至文王周公相继补足而后卦爻之辞始备故岐山箕
卷三十一 第 28b 页 WYG1375-0397d.png
子遂皆列名于其间有以见周人能裨阙而增成焉尔
不曰爻之三者至周而始六也其书之以周名也犹言
至周而成也盖豳之七月其正朔率皆用夏而序诗者
又巳明言其为后稷先公之诗则是未有成周先有此
诗矣今其系之于豳乃遂戴周为名者识其入经之世
也周易之系于周正此类扬氏因其名之冠周也而遂
以文王名之其不审哉
   三(圣人不/专用占)        程大昌
卷三十一 第 29a 页 WYG1375-0398a.png
易之尊蓍也直为其神可以代易而圣人得以洗心受
成也洪范之断大谋也凡己意之与国论直不自主而
皆取决于龟筮夫其槁骨枯茎果可信仗以及此乎盖
圣人尊易而因以及蓍蓍尊而后易尊也易之经秦而
得不焚者竟以此若求其本则是以蓍为导而使人向
易焉尔若其卜筮则未尝全以主信也古之圣人之猷
为悉可考矣舜之命禹也禹请枚卜舜蔽巳志以言曰
朕志先定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岂其专以蓍
卷三十一 第 29b 页 WYG1375-0398b.png
定邪周公之穆卜国事也令龟之辞谓许则归而俟命
以待其愈不许则屏璧与圭以为不神亦不以不遂所
请而信疾之不愈也然则圣人之于人事卜筮其先后
固大有序矣易之为书不为卜筮设然而无蓍以出卦
象则临事不知卦之所择故卜筮为用易之要也若圣
人立教之道则常置仁义于阴阳刚柔之间不专取成
乎卦象如曰师征丈人吉非丈人而属弟子则不吉矣
硕果不食一象也而君子以之得舆小人以之剥庐沿
卷三十一 第 30a 页 WYG1375-0398c.png
此类推之则卦同而人事异其祸福不专从卦也故善
补过者终以无咎而悔亡者乃遂往无不利也与
   性原          程永奇
自孟子言性善而荀子言性恶扬雄言性善恶混韩文
公言性有三品学者疑焉至横渠张子分天地之性气
质之性而后诸子之说始定性善者天地之性也馀则
所谓气质者也然尝疑之张子所谓气质之性形而后
有则天地之性乃未受生以前天理之流行者故又以
卷三十一 第 30b 页 WYG1375-0398d.png
为极本穷源之性又以为万物一源如此则可谓之命
而不可谓之性矣程子有人生而静已上不容说之语
又于好学论言性本而后言形生疑若天地之性指命
而言命固善矣于人性果何预乎曰张程之论非此之
谓也盖自其理而言之不杂乎气质而为言则是天地
赋予万物之本然者而寓乎气质之中也故其言曰善
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盖谓天地之性未尝离乎气质
之中其以天地为言特指其纯粹之善乃天地赋予之
卷三十一 第 31a 页 WYG1375-0399a.png
本然尔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其所以有善恶之不同
何也曰气有偏正则所受之理随而偏正气有昏明则
所赋之理随而昏明木之气盛则金之气衰故仁常多
而义常少金之气盛则木之气衰故义常多而仁常少
若此者气质之性有善恶也曰既言气质之性有善恶
则不复有天地之性矣子思子又有未发之中何也曰
性固为气质所杂矣然方其未发中心湛然物欲不生
则气虽偏而理自正气虽昏而理自明气虽有赢乏而
卷三十一 第 31b 页 WYG1375-0399b.png
理则无胜负及其感物而动则或气动而理随之或理
动而气挟之由是至善之理听命于气善恶由之而判
矣此未发之前天地之性纯粹至善而子思子之所谓
中也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程子曰其本也真而静
其未发也五性具焉则理固无寂感而静则其本也动
则有万变之不同焉愚尝以是而质之先师矣曰未发
之前气不用事所以有善而无恶至哉言乎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