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第 1a 页 WYG1375-03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 明 程敏政 撰
辨
袒免辨 程大昌
礼有袒免郑氏曰免音问以布广一寸从顶中而前交
于额上又郤向后绕于髻也予疑不然记曰四世而缌
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服之旁杀而至于缌仅
为三月则自此之外不更有服矣然而由四杀五不可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 明 程敏政 撰
辨
袒免辨 程大昌
礼有袒免郑氏曰免音问以布广一寸从顶中而前交
于额上又郤向后绕于髻也予疑不然记曰四世而缌
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服之旁杀而至于缌仅
为三月则自此之外不更有服矣然而由四杀五不可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1375-0374b.png
顿如路人故属及五世而族人有丧则脱露半袖见其
内服是之谓袒解除吉冠是之谓免免之为言正是免
冠之免不应别立一冠名之为免而读之如问也曲礼
曰冠毋免劳毋袒免且袒皆变易其常故侍君子者以
为不恭而无服者之属用以致哀示与路人异也经于
缌有三月而袒免无期日也既无服又无期日第行之
始死之时其斯以为戚矣历考礼经本文止言袒免更
无一语记其如何为袒如何为免则是小功以上衰绖
内服是之谓袒解除吉冠是之谓免免之为言正是免
冠之免不应别立一冠名之为免而读之如问也曲礼
曰冠毋免劳毋袒免且袒皆变易其常故侍君子者以
为不恭而无服者之属用以致哀示与路人异也经于
缌有三月而袒免无期日也既无服又无期日第行之
始死之时其斯以为戚矣历考礼经本文止言袒免更
无一语记其如何为袒如何为免则是小功以上衰绖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1375-0374c.png
冠杖实有其制而袒免则元无冠服故亦莫得而记也
周礼垂衰冠之式于门谓缌小功以上亦无袒免体式
也使诚有制如郑氏所言则亦不成其为冠也况袒既
不别为之衰又对免而言知当未敛之时第使之袒衣
免冠者事情之称也古今言以布绕顶及髻而谓之为
免者惟郑氏一人自汉以后并免而数以为冠名则皆
师述郑氏也杜佑博识古事而特致疑于此虽其叙载
丧制即免加丝借古冕之絻著以为絻若用郑矣而特
周礼垂衰冠之式于门谓缌小功以上亦无袒免体式
也使诚有制如郑氏所言则亦不成其为冠也况袒既
不别为之衰又对免而言知当未敛之时第使之袒衣
免冠者事情之称也古今言以布绕顶及髻而谓之为
免者惟郑氏一人自汉以后并免而数以为冠名则皆
师述郑氏也杜佑博识古事而特致疑于此虽其叙载
丧制即免加丝借古冕之絻著以为絻若用郑矣而特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1375-0374d.png
自出其见于下曰絻制未闻惟郑氏云云则佑固不以
为安矣按礼凡因事及免必与冠对丧服小记曰男子
冠而妇人笄男子免而妇人髽又曲礼冠无免则凡免
皆与冠对免之为免当正读为免其理巳明矣丧而免
冠不惟五世无服用之虽重如斩齐当其未敛未及成
服亦尝用之盖遭丧之始未办成服姑仍常时衣冠在
衣则袒在冠则免以为变常之始故经纪重丧曰袒括
发变也愠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
为安矣按礼凡因事及免必与冠对丧服小记曰男子
冠而妇人笄男子免而妇人髽又曲礼冠无免则凡免
皆与冠对免之为免当正读为免其理巳明矣丧而免
冠不惟五世无服用之虽重如斩齐当其未敛未及成
服亦尝用之盖遭丧之始未办成服姑仍常时衣冠在
衣则袒在冠则免以为变常之始故经纪重丧曰袒括
发变也愠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1375-0375a.png
贾公彦之释袒免首尾遵本郑氏惟于此特循正理而
为之言曰冠尊不居肉袒上必先免故(阙/) 则踊踊
必先袒袒必先免是袒且免皆因哀变常而未及为服
者之所为也斩衰重矣故免冠而肉袒免冠且肉袒矣
而又被发不紒则以麻约之较之五世袒免则此为甚
重若其袒衣免冠以示变常则斩齐袒免其意同也且
免之为免不止始丧然也丧服小记曰既葬而不报虞
则虽主人皆冠及虞则皆免又曰远葬者比反哭者皆
为之言曰冠尊不居肉袒上必先免故(阙/) 则踊踊
必先袒袒必先免是袒且免皆因哀变常而未及为服
者之所为也斩衰重矣故免冠而肉袒免冠且肉袒矣
而又被发不紒则以麻约之较之五世袒免则此为甚
重若其袒衣免冠以示变常则斩齐袒免其意同也且
免之为免不止始丧然也丧服小记曰既葬而不报虞
则虽主人皆冠及虞则皆免又曰远葬者比反哭者皆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1375-0375b.png
冠及郊而后免又曰君吊虽不当免时也主人亦免凡
此三节皆以冠对免而免则皆取其进而及于重也葬
而成虞也远葬而未及郊近墓也巳过免时而君始临
吊也则皆以免冠为礼取始死之节以重为之也葬不
报虞远葬而未及墓若过时而有吊者自非其君则皆
仍所丧之冠而不为之免处之以丧礼之常也从是推
之知免冠之为始死之节也丧小记又曰斩衰括发以
麻母括发以麻免而布盖父母皆当以麻括发而古礼
此三节皆以冠对免而免则皆取其进而及于重也葬
而成虞也远葬而未及郊近墓也巳过免时而君始临
吊也则皆以免冠为礼取始死之节以重为之也葬不
报虞远葬而未及墓若过时而有吊者自非其君则皆
仍所丧之冠而不为之免处之以丧礼之常也从是推
之知免冠之为始死之节也丧小记又曰斩衰括发以
麻母括发以麻免而布盖父母皆当以麻括发而古礼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1375-0375c.png
母皆降父故减麻用布示杀于父也此之谓免盖应用
而许其不用故特言免以明之若如郑言以免为免(音/问)
则居母丧者既括发以麻而以布为免(音/问)遂当以免而
加诸齐衰之上则是降斩而齐遽著五世以外轻杀无
服之冠岂其理乎至此推说不通矣然以免为冠万世
宗信郑氏予独不以为安故著此以待博而不惑者折
衷之
龙门辨 程大昌
而许其不用故特言免以明之若如郑言以免为免(音/问)
则居母丧者既括发以麻而以布为免(音/问)遂当以免而
加诸齐衰之上则是降斩而齐遽著五世以外轻杀无
服之冠岂其理乎至此推说不通矣然以免为冠万世
宗信郑氏予独不以为安故著此以待博而不惑者折
衷之
龙门辨 程大昌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1375-0375d.png
秦再思记异录曰地志慈州文城县搔口本夏禹凿山
通河年年鱼化之地也每春大鱼并河西上唐人尝敕
禁采捕至仲春后有点额不化者傍岸求死终不过富
平津浮梁孟州岁以致贡柳宗元尝为文刻置禹庙此
盖因地之有是鱼而禹贡又有龙门之文遂从而为之
说曰过门者为龙而其浮死自下者则是不能变化而
遭黜者也予疑此语久矣于禹贡论不敢辨正者以龙
门之名其来已古而化龙之说世亦信之故付之不辨
通河年年鱼化之地也每春大鱼并河西上唐人尝敕
禁采捕至仲春后有点额不化者傍岸求死终不过富
平津浮梁孟州岁以致贡柳宗元尝为文刻置禹庙此
盖因地之有是鱼而禹贡又有龙门之文遂从而为之
说曰过门者为龙而其浮死自下者则是不能变化而
遭黜者也予疑此语久矣于禹贡论不敢辨正者以龙
门之名其来已古而化龙之说世亦信之故付之不辨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1375-0376a.png
也以书类求之导洛自熊耳熊耳者地书以为形似熊
耳也其曰似者肖之而已岂其实尝有熊分耳为山也
乎厎柱析城实皆如柱如城而何人建为此柱析为此
城无有能言其自者也并类而言则夫龙门也者正以
湍峻束狭意象如门而又龙者水行之物故取象以名
未知真有鱼尝化龙之事也乎然而其事又有不可不
䆒者四渎未尝无鱼何为此地独有大鱼暴鳃而下下
又不过富平也以予所见盖河鱼趁水而上于湍急处
耳也其曰似者肖之而已岂其实尝有熊分耳为山也
乎厎柱析城实皆如柱如城而何人建为此柱析为此
城无有能言其自者也并类而言则夫龙门也者正以
湍峻束狭意象如门而又龙者水行之物故取象以名
未知真有鱼尝化龙之事也乎然而其事又有不可不
䆒者四渎未尝无鱼何为此地独有大鱼暴鳃而下下
又不过富平也以予所见盖河鱼趁水而上于湍急处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1375-0376b.png
产子及其困极故翻腹随流不能自主富平虽为大河
而有浮梁横亘津面鱼巳困浮又为津梁所约不能潜
泳以过人因得乘困而拾取之耳其为点额而浮者盖
跳掷产子为木石之所撞拉耳非有司其黜陟而点额
以记如世传所云也天下事大小有异而理之所在四
海一也凡鱼产子必并木根草干戛割其腹子乃得出
出则粘著根茎之上离离如珠然后泥不能掩浪不能
漂其子乃得成鱼也龙门予所不历无能验其的为如
而有浮梁横亘津面鱼巳困浮又为津梁所约不能潜
泳以过人因得乘困而拾取之耳其为点额而浮者盖
跳掷产子为木石之所撞拉耳非有司其黜陟而点额
以记如世传所云也天下事大小有异而理之所在四
海一也凡鱼产子必并木根草干戛割其腹子乃得出
出则粘著根茎之上离离如珠然后泥不能掩浪不能
漂其子乃得成鱼也龙门予所不历无能验其的为如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1375-0376c.png
何矣此之所云乃在吾乡而亲常目击者非得之传闻
也鱼之戛腹而子得出也则巳奋跃劳惫不复更能潜
泳则遂仰卧露白浮水而下边岸之人白手取之不用
器械此乃吾乡之所常见以类明类则龙门之鱼可想
矣吾乡小溪浅涧安得试龙之地而鳞鳃亦遭损暴耶
此其事理可以互相发者故详记之
嶓冢辨 程大昌
汉书误以嘉陵江为西汉予于禹贡论详辨之矣嘉陵
也鱼之戛腹而子得出也则巳奋跃劳惫不复更能潜
泳则遂仰卧露白浮水而下边岸之人白手取之不用
器械此乃吾乡之所常见以类明类则龙门之鱼可想
矣吾乡小溪浅涧安得试龙之地而鳞鳃亦遭损暴耶
此其事理可以互相发者故详记之
嶓冢辨 程大昌
汉书误以嘉陵江为西汉予于禹贡论详辨之矣嘉陵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1375-0376d.png
既不为汉则秦雅二州及葭萌金牛有山皆名嶓冢者
不待辨而知其误也予先著论姑以意定谓嶓冢当在
汉中发源之北而不能指其为何地何山每一思之意
终昧昧然也水经以为汉中之汉源出武都东狼谷山
予尝询诸经行其地者曰由汉中而西有水焉发源之
地距兴元不一二百里源既近流又狭秋冬间仅胜一
二十石舟而经之所次汉上有沔沔上有漾禹其肯于
一二百里间该载三名如此其详也欤子按地书褒水
不待辨而知其误也予先著论姑以意定谓嶓冢当在
汉中发源之北而不能指其为何地何山每一思之意
终昧昧然也水经以为汉中之汉源出武都东狼谷山
予尝询诸经行其地者曰由汉中而西有水焉发源之
地距兴元不一二百里源既近流又狭秋冬间仅胜一
二十石舟而经之所次汉上有沔沔上有漾禹其肯于
一二百里间该载三名如此其详也欤子按地书褒水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1375-0377a.png
与斜谷分山南口曰褒北口曰斜汉中北距斜口自八
九百里而褒水发源是为衙岭又远在褒口西北角八
九百里之上则其源流亦既甚长矣汉时张汤尝创治
褒水以通于斜而受山东岁漕则岂枝流曲港之比哉
禹方叙著水源自不应舍大取小如此不伦古今虽异
而人情可以通推也况有可验者禹贡水例凡其流径
所及每一易向则别命方面以识其变如河之自龙门
而转南以流华阴则书曰南至于华阴自华阴而改东
九百里而褒水发源是为衙岭又远在褒口西北角八
九百里之上则其源流亦既甚长矣汉时张汤尝创治
褒水以通于斜而受山东岁漕则岂枝流曲港之比哉
禹方叙著水源自不应舍大取小如此不伦古今虽异
而人情可以通推也况有可验者禹贡水例凡其流径
所及每一易向则别命方面以识其变如河之自龙门
而转南以流华阴则书曰南至于华阴自华阴而改东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1375-0377b.png
以及厎柱则又书曰东至于厎柱是其随向书方之例
也今漾汉之文曰嶓冢𨗳漾东流为汉则是漾源本未
流东至其折东而后始得为汉也然则嶓冢者岂其当
在汉中之西也哉水经凡叙狼谷水率皆西出东行而
衙岭褒源悉发北而南行直至南郑而流委始东始名
汉水则与经谓𨗳漾东流为汉其方向正合也汉人并
褒置县而命曰褒中吾意褒中一语前世必已久有而
汉人采之以名其县非创为若语也褒中嶓冢二音全
也今漾汉之文曰嶓冢𨗳漾东流为汉则是漾源本未
流东至其折东而后始得为汉也然则嶓冢者岂其当
在汉中之西也哉水经凡叙狼谷水率皆西出东行而
衙岭褒源悉发北而南行直至南郑而流委始东始名
汉水则与经谓𨗳漾东流为汉其方向正合也汉人并
褒置县而命曰褒中吾意褒中一语前世必已久有而
汉人采之以名其县非创为若语也褒中嶓冢二音全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1375-0377c.png
相配附得非自虞夏以至战国世人称谓不的而辄相
讹易也乎然予论禹贡不敢确證者为其褒之名国巳
先乎秦不容轻议焉耳然地名因声近而讹古多有之
如春秋之邾虽褊小无足言然人民社稷俨然得自名
国不可诬矣孟子之去春秋为年绝不远而变邾为邹
汉儒已不能䆒则褒僻且险自嶓冢而讹为褒中安得
图志为之详载矣乎予终欲主所意见而未得的据姑
书其槩以待详考
讹易也乎然予论禹贡不敢确證者为其褒之名国巳
先乎秦不容轻议焉耳然地名因声近而讹古多有之
如春秋之邾虽褊小无足言然人民社稷俨然得自名
国不可诬矣孟子之去春秋为年绝不远而变邾为邹
汉儒已不能䆒则褒僻且险自嶓冢而讹为褒中安得
图志为之详载矣乎予终欲主所意见而未得的据姑
书其槩以待详考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1375-0377d.png
禘祫辨 王 炎
禘祫宗庙之大事也祫者合也禘者谛也毁庙之主陈
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是故谓之祫此
公谷二氏所传也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太祖以审谛昭穆是故谓之禘此戴氏所记
也周官以宗伯掌邦礼禘祫无见焉然六享之目一曰
肆祼献二曰馈食皆在时祭之上即为禘祫无疑矣郑
康成之传礼其论禘祫甚详而有四失焉其乱礼之经
禘祫宗庙之大事也祫者合也禘者谛也毁庙之主陈
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是故谓之祫此
公谷二氏所传也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太祖以审谛昭穆是故谓之禘此戴氏所记
也周官以宗伯掌邦礼禘祫无见焉然六享之目一曰
肆祼献二曰馈食皆在时祭之上即为禘祫无疑矣郑
康成之传礼其论禘祫甚详而有四失焉其乱礼之经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1375-0378a.png
者有一其失礼之节者有三祭法记四代之禘虞夏皆
禘黄帝商周皆禘喾所记虽未必皆是而禘固宗庙之
事也康成则曰周颂廱之禘祀文王也商颂长发之大
禘祭天于圜丘而配以太祖也出一巳之臆说汨郊庙
之定制所谓乱礼之经者此也既虞而升祔谓之祫事
与大事之祫实异而名同祥禫而后禘以定昭穆之叙
禘而后祫其先后不可易置康成乃以升祔祫事为證
遂言先祫而后禘此失礼之节者一也禘祫之祭庙祧
禘黄帝商周皆禘喾所记虽未必皆是而禘固宗庙之
事也康成则曰周颂廱之禘祀文王也商颂长发之大
禘祭天于圜丘而配以太祖也出一巳之臆说汨郊庙
之定制所谓乱礼之经者此也既虞而升祔谓之祫事
与大事之祫实异而名同祥禫而后禘以定昭穆之叙
禘而后祫其先后不可易置康成乃以升祔祫事为證
遂言先祫而后禘此失礼之节者一也禘祫之祭庙祧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1375-0378b.png
之主咸在然祫则太祖东向禘则祖之所自出者东向
而太祖配之祫大于时祭禘大于祫明矣康成乃谓禘
小而祫大此失礼之节者二也祫非不酌祼也而以食
为主故周官馈食又谓之朝享是以知其为祫禘非不
荐食也而以祼为主故周官肆祼献又谓之追享以是
知其为禘康成乃以肆祼献为祫馈食为禘此失礼之
节者三也去此四失禘祫之礼正矣然则舍康成之失
议禘祫可以无疑乎自汉以来诸儒异论其不可不辨
而太祖配之祫大于时祭禘大于祫明矣康成乃谓禘
小而祫大此失礼之节者二也祫非不酌祼也而以食
为主故周官馈食又谓之朝享是以知其为祫禘非不
荐食也而以祼为主故周官肆祼献又谓之追享以是
知其为禘康成乃以肆祼献为祫馈食为禘此失礼之
节者三也去此四失禘祫之礼正矣然则舍康成之失
议禘祫可以无疑乎自汉以来诸儒异论其不可不辨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1375-0378c.png
者犹有三焉天子有禘有祫诸侯有祫无禘一疑也三
年一祫五年一禘二疑也祫礼行于三时禘礼行于孟
夏三疑也夫祫祭太祖东向则天子诸侯之礼同禘非
常之祭也诸侯止于及其太祖而王者及其祖之所自
出则隆杀有辨而曰天子有禘有祫诸侯有祫无禘此
因大传不王不禘之说而失之也国语言荒服终王此
蕃国世一见者也颜师古释之曰新王即位乃来助祭
此乃禘祭之时非是则不禘故丧服小记论虞祔祥禫
年一祫五年一禘二疑也祫礼行于三时禘礼行于孟
夏三疑也夫祫祭太祖东向则天子诸侯之礼同禘非
常之祭也诸侯止于及其太祖而王者及其祖之所自
出则隆杀有辨而曰天子有禘有祫诸侯有祫无禘此
因大传不王不禘之说而失之也国语言荒服终王此
蕃国世一见者也颜师古释之曰新王即位乃来助祭
此乃禘祭之时非是则不禘故丧服小记论虞祔祥禫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1375-0378d.png
之祭而及于不王不禘则天子新即位而后禘其义甚
明而谓天子有禘诸侯无禘不巳疏乎此不可不正其
误也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此公羊五年再殷祭之说也
公羊盖失之矣而韦元成乃为之说曰五年而再殷祭
言一禘一祫也礼纬因之张纯又为之说曰三年一闰
天道之小成五年再闰天道之大成以是为禘祫之节
郑康成又因之且谓鲁礼三年丧毕而祫太祖禘于群
庙自后五年而再殷祭其说益以乖异不同夫新主入
明而谓天子有禘诸侯无禘不巳疏乎此不可不正其
误也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此公羊五年再殷祭之说也
公羊盖失之矣而韦元成乃为之说曰五年而再殷祭
言一禘一祫也礼纬因之张纯又为之说曰三年一闰
天道之小成五年再闰天道之大成以是为禘祫之节
郑康成又因之且谓鲁礼三年丧毕而祫太祖禘于群
庙自后五年而再殷祭其说益以乖异不同夫新主入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1375-0379a.png
庙昭穆递迁则有禘自是以后有祫而无禘此不可不
明其失也禘之时月经无明文而戴记则曰天子犆礿
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犆禘一犆一袷尝祫烝祫春祠夏
礿周礼也春礿夏禘殷礼也文献不足夫子不能讨论
夏商之礼汉儒何从而知之乎是以知其说之不足證
也张纯曰禘以四月取纯阳之在上祫以十月取百物
之皆备其说未为皆得也春夏难为备物礿祠之礼薄
盖不可以祫于斯时而秋荐新故谓之尝冬备物故谓
明其失也禘之时月经无明文而戴记则曰天子犆礿
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犆禘一犆一袷尝祫烝祫春祠夏
礿周礼也春礿夏禘殷礼也文献不足夫子不能讨论
夏商之礼汉儒何从而知之乎是以知其说之不足證
也张纯曰禘以四月取纯阳之在上祫以十月取百物
之皆备其说未为皆得也春夏难为备物礿祠之礼薄
盖不可以祫于斯时而秋荐新故谓之尝冬备物故谓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1375-0379b.png
之烝祫于秋冬夫岂不可安在必以十月乎若夫禘礼
取四月之纯阳则失之矣明堂位记鲁礼季夏六月禘
于太庙郑康成从而迁就其说曰周六月夏四月也则
尤失之矣春秋书禘于庄公则以五月禘于太庙则以
秋月未闻其必用四月也盖禘行于祥禫之后祥禫既
无定时则禘礼亦无定月此又不可不明其失也议礼
者不能正其误明其失故自汉至唐禘祫不合于圣人
之经颜真卿曰禘祫懿祖东向而太祖以下列于昭穆
取四月之纯阳则失之矣明堂位记鲁礼季夏六月禘
于太庙郑康成从而迁就其说曰周六月夏四月也则
尤失之矣春秋书禘于庄公则以五月禘于太庙则以
秋月未闻其必用四月也盖禘行于祥禫之后祥禫既
无定时则禘礼亦无定月此又不可不明其失也议礼
者不能正其误明其失故自汉至唐禘祫不合于圣人
之经颜真卿曰禘祫懿祖东向而太祖以下列于昭穆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1375-0379c.png
则禘祫无辨非经也韦武曰祫宜献祖东向禘宜太祖
东向则以禘为祫以祫为禘尤非经也经文固残缺矣
其意犹可考也而诸儒汨之辑诸儒之论用经以折衷
其是非此吾所以著辨之意也
文王作易爻辞辨 胡一桂
冯厚齐解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云箕字蜀本作其字
此继统而当明扬之时之象其指大君当明扬之时而
传之子则其子亦为明夷矣又谓文王作爻辞移置君
东向则以禘为祫以祫为禘尤非经也经文固残缺矣
其意犹可考也而诸儒汨之辑诸儒之论用经以折衷
其是非此吾所以著辨之意也
文王作易爻辞辨 胡一桂
冯厚齐解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云箕字蜀本作其字
此继统而当明扬之时之象其指大君当明扬之时而
传之子则其子亦为明夷矣又谓文王作爻辞移置君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1375-0379d.png
象于上六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况明夷之主六五在
下而承之明夷之主之子之象也子继明夷之治利在
于贞明不可以复夷也后世以其为箕遂傅会于文王
与纣事甚至以爻辞为周公作而非文王盖箕子之囚
放在文王羑里之后方演易时箕子之明未夷也李隆
山深然其说谓班马只言文王演卦又曰人更三圣世
历三古止言包羲文王孔子未尝及周公也马融陆绩
王肃姚信始有周公作爻辞之说绝不经见孔颖达始
下而承之明夷之主之子之象也子继明夷之治利在
于贞明不可以复夷也后世以其为箕遂傅会于文王
与纣事甚至以爻辞为周公作而非文王盖箕子之囚
放在文王羑里之后方演易时箕子之明未夷也李隆
山深然其说谓班马只言文王演卦又曰人更三圣世
历三古止言包羲文王孔子未尝及周公也马融陆绩
王肃姚信始有周公作爻辞之说绝不经见孔颖达始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1375-0380a.png
引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而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
以王为周公爻辞之證审尔谓周公作爻辞可也而春
秋又将属之周公乎此论确矣愚谓以爻辞为文王作
固自有据况夫子唯曰易之兴也当文王与纣之时乎
是故其辞危未尝及周公则所谓辞者安知非卦爻之
辞邪愚固巳疑之矣然考箕子囚奴诚在文王羑里之
后文王决无预言之理而随之王用亨于西山升之王
用亨于岐山又诚类太王文王之事夏商之王未有亨
以王为周公爻辞之證审尔谓周公作爻辞可也而春
秋又将属之周公乎此论确矣愚谓以爻辞为文王作
固自有据况夫子唯曰易之兴也当文王与纣之时乎
是故其辞危未尝及周公则所谓辞者安知非卦爻之
辞邪愚固巳疑之矣然考箕子囚奴诚在文王羑里之
后文王决无预言之理而随之王用亨于西山升之王
用亨于岐山又诚类太王文王之事夏商之王未有亨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1375-0380b.png
于岐山者朱子解作卜祭山川之义诸侯祭境内山川
亦正二王为侯时事以此观之则爻辞未必果文王所
作而韩宣子见易象之言诚可證也隆山辨鲁春秋之
说盖自不晓其义耳宣子本意见易象则知周公之德
见鲁春秋则知周之所以王也周之王犹能为春秋之
时之主义甚昭然若厚斋因蜀本其字之误尽疑天下
之本反改而从之尤有所未可前汉赵宾正蜀人解明
夷六五箕子为荄兹则蜀本箕字初未尝作其字况厚
亦正二王为侯时事以此观之则爻辞未必果文王所
作而韩宣子见易象之言诚可證也隆山辨鲁春秋之
说盖自不晓其义耳宣子本意见易象则知周公之德
见鲁春秋则知周之所以王也周之王犹能为春秋之
时之主义甚昭然若厚斋因蜀本其字之误尽疑天下
之本反改而从之尤有所未可前汉赵宾正蜀人解明
夷六五箕子为荄兹则蜀本箕字初未尝作其字况厚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1375-0380c.png
斋谓父当暗世而传子故其子亦为明夷历考前古惟
尧舜老而舜禹摄此乃明德相继夏商之王未见父在
而子立者惟桀纣可当明夷之主其肯遽传之子乎冯
氏见后世北齐末主前宋徽钦而有是说谓文王作爻
辞乃取此义乎爻辞称帝乙箕子自是一例况明夷箕
子之称又自有夫子彖传为之證据彖传利艰贞箕子
以之之辞与爻辞箕子之明夷利贞之辞正相应乌可
傅会蜀本一字之误以證爻辞谓非周公作哉愚故不
尧舜老而舜禹摄此乃明德相继夏商之王未见父在
而子立者惟桀纣可当明夷之主其肯遽传之子乎冯
氏见后世北齐末主前宋徽钦而有是说谓文王作爻
辞乃取此义乎爻辞称帝乙箕子自是一例况明夷箕
子之称又自有夫子彖传为之證据彖传利艰贞箕子
以之之辞与爻辞箕子之明夷利贞之辞正相应乌可
傅会蜀本一字之误以證爻辞谓非周公作哉愚故不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1375-0380d.png
能无辨以祛读者之惑
易文言辨 胡一桂
或疑文言非夫子作盖以第一节与穆姜之言不异本
义以为疑古有此语穆姜称之夫子亦有取焉得之矣
然犹以为疑古有之初亦未尝质言之者盖尝妄论之
曰若果如或疑则何止文言虽大象亦谓之非夫子作
可也何者八卦取象虽多而其要则天地山泽雷木风
水云泉雨火电日今考文王象辞自震雷之外离虽取
易文言辨 胡一桂
或疑文言非夫子作盖以第一节与穆姜之言不异本
义以为疑古有此语穆姜称之夫子亦有取焉得之矣
然犹以为疑古有之初亦未尝质言之者盖尝妄论之
曰若果如或疑则何止文言虽大象亦谓之非夫子作
可也何者八卦取象虽多而其要则天地山泽雷木风
水云泉雨火电日今考文王象辞自震雷之外离虽取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1375-0381a.png
象于日而未尝象火周公爻辞自巽木离日之外虽三
取雨象亦未尝专取坎他则未之闻焉至夫子翼易始
列八卦之象而六十四卦大象于是乎始各有定属如
是则夫子以前凡引易者不当有同焉可也而左传所
载卜筮之辞多取八物之象此皆在夫子之前而引易
以占者如此若然则大象亦谓之非夫子作可也谓夫
子巳前元有可也谓夫子作者非也今欲知其果作于
夫子而无疑其将何说以證尝反覆思之而得其说春
取雨象亦未尝专取坎他则未之闻焉至夫子翼易始
列八卦之象而六十四卦大象于是乎始各有定属如
是则夫子以前凡引易者不当有同焉可也而左传所
载卜筮之辞多取八物之象此皆在夫子之前而引易
以占者如此若然则大象亦谓之非夫子作可也谓夫
子巳前元有可也谓夫子作者非也今欲知其果作于
夫子而无疑其将何说以證尝反覆思之而得其说春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1375-0381b.png
秋夫子笔削之经也左传春秋经传也夫子系易实在
作春秋之前绝笔于获麟盖不特春秋之绝笔亦诸经
之绝笔也左氏生夫子之后尊信夫子春秋始为之传
由此观之谓易有取于左传乎抑左传有取于易也又
况左传所载当时语其事则彷佛其文多出于自为如
吕相绝秦书今观其文法要皆左氏之笔而穆姜为人
淫慝迷乱安得自知其过而有此正大之言如弃位而
姣等语决知非出于其口如是则四德之说是左氏本
作春秋之前绝笔于获麟盖不特春秋之绝笔亦诸经
之绝笔也左氏生夫子之后尊信夫子春秋始为之传
由此观之谓易有取于左传乎抑左传有取于易也又
况左传所载当时语其事则彷佛其文多出于自为如
吕相绝秦书今观其文法要皆左氏之笔而穆姜为人
淫慝迷乱安得自知其过而有此正大之言如弃位而
姣等语决知非出于其口如是则四德之说是左氏本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1375-0381c.png
文言语作为穆姜之言明矣至若占辞多取诸八物亦
非当时史氏语实左氏本夫子大象以文之一时不暇
详密遽以夫子所作之象为夫子以前之人之辞也又
如国语载司空季子为晋文公占得国之辞又不特取
诸八物且有及于坎劳卦之说如是则并与说卦亦谓
之非夫子作可乎大抵居今之世读古圣人书只当以
经證经不当以传證经若经有可疑他经无證阙之可
也何况夫子十翼其目可数今乃因传文反致疑于经
非当时史氏语实左氏本夫子大象以文之一时不暇
详密遽以夫子所作之象为夫子以前之人之辞也又
如国语载司空季子为晋文公占得国之辞又不特取
诸八物且有及于坎劳卦之说如是则并与说卦亦谓
之非夫子作可乎大抵居今之世读古圣人书只当以
经證经不当以传證经若经有可疑他经无證阙之可
也何况夫子十翼其目可数今乃因传文反致疑于经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1375-0381d.png
可乎愚以是知文言大象真夫子作而左氏所引不足
为惑故不得不辨
子纠辨 程端学
或问曰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先儒或以子纠
为兄或以小白为兄何也曰各有其说而未可以片言
决也谓子纠为兄者公谷之意而孙氏胡氏刘氏邦衡
莘老东莱诸儒宗之谓小白为兄者程子之说而康侯
朱子张氏诸儒宗之然各无明文可考孙氏诸儒谓子
为惑故不得不辨
子纠辨 程端学
或问曰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先儒或以子纠
为兄或以小白为兄何也曰各有其说而未可以片言
决也谓子纠为兄者公谷之意而孙氏胡氏刘氏邦衡
莘老东莱诸儒宗之谓小白为兄者程子之说而康侯
朱子张氏诸儒宗之然各无明文可考孙氏诸儒谓子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1375-0382a.png
纠为兄者以春秋书法有子字故也据经论理者也然
程子则谓公谷之经无子字而小白为兄原程子意不
特以公谷无子字亦以论语孔子许管仲之仁之事推
之也但程子于管仲之事以大义推之而知其为兄尔
非有所据也今以春秋所书齐小白入于齐与齐人取
子纠杀之之文观之则子纠为兄之说似亦有理盖齐
小白入于齐有篡立之辞齐人取子纠杀之三传同有
子字固不可以公谷前无子字为疑也至程子引薄昭
程子则谓公谷之经无子字而小白为兄原程子意不
特以公谷无子字亦以论语孔子许管仲之仁之事推
之也但程子于管仲之事以大义推之而知其为兄尔
非有所据也今以春秋所书齐小白入于齐与齐人取
子纠杀之之文观之则子纠为兄之说似亦有理盖齐
小白入于齐有篡立之辞齐人取子纠杀之三传同有
子字固不可以公谷前无子字为疑也至程子引薄昭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1375-0382b.png
之言以證小白之为兄而朱子又疑荀卿尝谓桓公杀
兄以争国而其言固在薄昭之前则朱子虽宗程说固
亦不能无疑于其间也况朱子于集注论王圭魏徵事
则曰功过不相掩今以子纠为兄而小白杀之正与太
宗杀建成相类管仲之事小白正与王魏之事太宗相
类岂论语特取其功而春秋则正其义如朱子所谓功
过不相掩者欤是以不得不兼取程子孙氏诸儒之说
以俟知者也或又曰程子不特于论语称桓公为兄而
兄以争国而其言固在薄昭之前则朱子虽宗程说固
亦不能无疑于其间也况朱子于集注论王圭魏徵事
则曰功过不相掩今以子纠为兄而小白杀之正与太
宗杀建成相类管仲之事小白正与王魏之事太宗相
类岂论语特取其功而春秋则正其义如朱子所谓功
过不相掩者欤是以不得不兼取程子孙氏诸儒之说
以俟知者也或又曰程子不特于论语称桓公为兄而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1375-0382c.png
巳正于春秋之经辨之也其言曰桓公兄而子纠弟襄
公死则桓公当立是以春秋书桓公则曰齐小白言当
有齐国也于子纠则止曰纠不言齐以不当有齐也不
言子非嗣君也公谷并注四家皆书纳纠左氏独言子
纠误也然书齐人取子纠杀之者齐大夫尝与鲁盟于
蔇既纳纠以为君又杀之故书子是其罪也曰程子以
大义推测小白之为兄犹可也以此论知小白之为兄
则益疑矣夫春秋于子纠不书齐者蒙上文公伐齐之
公死则桓公当立是以春秋书桓公则曰齐小白言当
有齐国也于子纠则止曰纠不言齐以不当有齐也不
言子非嗣君也公谷并注四家皆书纳纠左氏独言子
纠误也然书齐人取子纠杀之者齐大夫尝与鲁盟于
蔇既纳纠以为君又杀之故书子是其罪也曰程子以
大义推测小白之为兄犹可也以此论知小白之为兄
则益疑矣夫春秋于子纠不书齐者蒙上文公伐齐之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1375-0382d.png
齐非子纠不当有齐而不书齐也于小白言齐者凡春
秋所书必曰某国某名则小白书齐固其书法而非小
白当有齐而书齐也且春秋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果
子也虽不盟书子也非子也虽屡盟不书子也恶有尝
与鲁盟于蔇而特加子字之理哉盖春秋传为程子未
成之书非易传成书之比宜其有未定之说亦程子所
谓义理无穷之意正学者所当辨也
周公居东二年辨 汪 睿
秋所书必曰某国某名则小白书齐固其书法而非小
白当有齐而书齐也且春秋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果
子也虽不盟书子也非子也虽屡盟不书子也恶有尝
与鲁盟于蔇而特加子字之理哉盖春秋传为程子未
成之书非易传成书之比宜其有未定之说亦程子所
谓义理无穷之意正学者所当辨也
周公居东二年辨 汪 睿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1375-0383a.png
予读金縢之书言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而疑朱
子诗传䲭鸮篇从汉孔氏说弗辟之辟音辟谓致刑辟
而诛杀之也郑氏注诗言周公以管蔡流言辟居东都
则读为辞避之辟蔡氏注书则从郑说愚读诗书三复
致疑而未能决因合诗书之经反覆求之始信郑说为
是确然不疑何也流言者传流无根之言也流言危周
公间王室然未明其何所由起则一时是非犹昧周公
未宜遽兴师问罪故曰我之弗辟则无以告我先王是
子诗传䲭鸮篇从汉孔氏说弗辟之辟音辟谓致刑辟
而诛杀之也郑氏注诗言周公以管蔡流言辟居东都
则读为辞避之辟蔡氏注书则从郑说愚读诗书三复
致疑而未能决因合诗书之经反覆求之始信郑说为
是确然不疑何也流言者传流无根之言也流言危周
公间王室然未明其何所由起则一时是非犹昧周公
未宜遽兴师问罪故曰我之弗辟则无以告我先王是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1375-0383b.png
以退避而居东都二年然后是非明白而知流言出自
武庚管蔡故曰罪人斯得盖得罪人之情实也既曰居
东则非东征可知矣意者公虽退居避位然必尚得将
带侍从护卫之人以自随非如后世大臣贬黜不得一
人自随比也其作鸱鸮之诗极言恩勤保育王家先事
预防劳勚为甚遭逢外患不得不言其辞促其情哀盖
避居之时所作非兴师问罪所发之情辞也苟非成王
复感风雷之变而迎之则大诰何由作东征之师何由
武庚管蔡故曰罪人斯得盖得罪人之情实也既曰居
东则非东征可知矣意者公虽退居避位然必尚得将
带侍从护卫之人以自随非如后世大臣贬黜不得一
人自随比也其作鸱鸮之诗极言恩勤保育王家先事
预防劳勚为甚遭逢外患不得不言其辞促其情哀盖
避居之时所作非兴师问罪所发之情辞也苟非成王
复感风雷之变而迎之则大诰何由作东征之师何由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1375-0383c.png
而出乎奉命东征陈师鞠旅方率友邦冢君卿士司马
偕行然前日从以居东卫士未尝易也观大诰一篇参
以豳风数诗观之可见矣夫以王师出征三监诛武庚
以周公之神圣才艺而将之以讨有罪名正言顺必不
久淹岁月不过半年期月间事尔必不再劳师征三年
之久窃惟周公避居东都二年罪人斯得于是大诰东
征又一年为三年王感风雷而迎周公必轻身奔赴军
士居东或未偕行虽行亦不得并留受命出征军士随
偕行然前日从以居东卫士未尝易也观大诰一篇参
以豳风数诗观之可见矣夫以王师出征三监诛武庚
以周公之神圣才艺而将之以讨有罪名正言顺必不
久淹岁月不过半年期月间事尔必不再劳师征三年
之久窃惟周公避居东都二年罪人斯得于是大诰东
征又一年为三年王感风雷而迎周公必轻身奔赴军
士居东或未偕行虽行亦不得并留受命出征军士随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1375-0383d.png
行武庚既诛归劳东征之士则三年矣故曰自我不见
于今三年惟公退让而避居东都故再言公孙硕肤以
赞美之假令公遭流言之变是非之实未明辄假王命
以兴师旅将孰知而孰信从之乎诗人安得有狼跋疐
尾之况故朱子晚年亦从郑说其答蔡仲默书可考也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
于今三年惟公退让而避居东都故再言公孙硕肤以
赞美之假令公遭流言之变是非之实未明辄假王命
以兴师旅将孰知而孰信从之乎诗人安得有狼跋疐
尾之况故朱子晚年亦从郑说其答蔡仲默书可考也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