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1375-032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二十六 明 程敏政 撰
议
诗议 程大昌
三代以下儒者孰不谈经而独尊信汉说者意其近古
或有所本也若夫古语之可以證经者远在六经未作
之前而经文之在古简者亲预圣人援證之数则其审
的可据岂不愈于或有师承者哉而世人苟循习传之
新安文献志卷二十六 明 程敏政 撰
议
诗议 程大昌
三代以下儒者孰不谈经而独尊信汉说者意其近古
或有所本也若夫古语之可以證经者远在六经未作
之前而经文之在古简者亲预圣人援證之数则其审
的可据岂不愈于或有师承者哉而世人苟循习传之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1375-0321d.png
旧无能以其所当据而格其所不当据是敢于违古背
圣人而不敢于是正汉儒也呜呼此诗议之所为作也
一
诗有南雅颂无国风其曰国风者非古也夫子尝曰雅
颂各得其所又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未尝有言国风
者予于是疑此时无国风之名然犹恐夫子偶不及之
未敢遽自主执也左氏记季札观乐历叙周南召南小
雅大雅颂凡其名称与今无异至列叙诸国自邶至豳
圣人而不敢于是正汉儒也呜呼此诗议之所为作也
一
诗有南雅颂无国风其曰国风者非古也夫子尝曰雅
颂各得其所又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未尝有言国风
者予于是疑此时无国风之名然犹恐夫子偶不及之
未敢遽自主执也左氏记季札观乐历叙周南召南小
雅大雅颂凡其名称与今无异至列叙诸国自邶至豳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1375-0322a.png
其类凡十有三率皆单纪国土无今国风品目也当季
札观乐时未有夫子而诗名有无与今论语所举悉同
吾是以知古固如此非夫子偶于国风有遗也盖南雅
颂乐名也若今乐曲之在某宫者也南有周召颂有周
鲁商本其所从得而还以系其国土也二雅独无所系
以其纯当周世无用标别也均之为雅音类既同又自
别为大小则声度必有丰杀廉肉亦如十二律然既有
大吕又有小吕也若夫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
札观乐时未有夫子而诗名有无与今论语所举悉同
吾是以知古固如此非夫子偶于国风有遗也盖南雅
颂乐名也若今乐曲之在某宫者也南有周召颂有周
鲁商本其所从得而还以系其国土也二雅独无所系
以其纯当周世无用标别也均之为雅音类既同又自
别为大小则声度必有丰杀廉肉亦如十二律然既有
大吕又有小吕也若夫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1375-0322b.png
豳此十三国者诗皆可采而声不入乐则直以徒诗著
之本土故季札所见与夫周工所歌单举国名更无附
语知本无国风也
二
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卿大夫士赋诗道志者凡诗杂取
无择至考其入乐则自邶至豳无一诗在数享之用鹿
鸣乡饮酒之笙由庚鹊巢射之奏驺虞采蘋诸如此类
未有或出南雅之外者然后知南雅颂之为乐诗而诸
之本土故季札所见与夫周工所歌单举国名更无附
语知本无国风也
二
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卿大夫士赋诗道志者凡诗杂取
无择至考其入乐则自邶至豳无一诗在数享之用鹿
鸣乡饮酒之笙由庚鹊巢射之奏驺虞采蘋诸如此类
未有或出南雅之外者然后知南雅颂之为乐诗而诸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1375-0322c.png
国之为徒诗也鼓钟之诗曰以雅以南以籥不僭季札
观乐有舞象箾南籥者详而推之南籥二南之籥也箾
雅也象舞颂之维清也其在当时亲见古乐者凡举雅
颂率参以南其后文王世子又有所谓胥鼓南者则南
之为乐古矣诗更秦火简编残缺学者不能自求之古
但从世传训故第第相受于是创命古来所无者以为
国风参匹雅颂而文王南乐遂包统于国风部汇之内
虽有卓见亦莫敢出众疑议也杜预之释左氏亦知南
观乐有舞象箾南籥者详而推之南籥二南之籥也箾
雅也象舞颂之维清也其在当时亲见古乐者凡举雅
颂率参以南其后文王世子又有所谓胥鼓南者则南
之为乐古矣诗更秦火简编残缺学者不能自求之古
但从世传训故第第相受于是创命古来所无者以为
国风参匹雅颂而文王南乐遂包统于国风部汇之内
虽有卓见亦莫敢出众疑议也杜预之释左氏亦知南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1375-0322d.png
籥当为文乐矣不胜习传之久无敢正指以为二南也
刘炫之释鼓钟虽疑雅南之南当为二南亦不敢自信
惟能微出疑见而曰南如周南之意而巳夫诸儒既不
敢主二南以为南而诗及左氏虽皆明载南乐绝不知
其节奏为何音何类其赞颂为何世何主惟钩命决之
书叙载四夷凡乐适有名南者郑氏因遂采取以傅会
其数孔颖达辈率皆因袭其说凡六经之文有及于南
者皆指南夷南乐以应塞古制甚无理也且夫周备古
刘炫之释鼓钟虽疑雅南之南当为二南亦不敢自信
惟能微出疑见而曰南如周南之意而巳夫诸儒既不
敢主二南以为南而诗及左氏虽皆明载南乐绝不知
其节奏为何音何类其赞颂为何世何主惟钩命决之
书叙载四夷凡乐适有名南者郑氏因遂采取以傅会
其数孔颖达辈率皆因袭其说凡六经之文有及于南
者皆指南夷南乐以应塞古制甚无理也且夫周备古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1375-0323a.png
乐如韶夏濩武各取一代极盛者用之何有文王象舞
而独采夷乐以配此其谬误不待辨而白也假设其时
欲以广取为备乃四夷之乐独取其一何名为备反覆
讨䆒凡诸儒之所谓南者揆之人情则无理质之古典
则无据至于箾之舞象籥之奏南凡季札之所亲见者
明言其为文王之诗苟是南也而非二南之南则六经
夫子凡其谓南者果何所指邪此予所以敢违诸儒之
说而断以为乐也
而独采夷乐以配此其谬误不待辨而白也假设其时
欲以广取为备乃四夷之乐独取其一何名为备反覆
讨䆒凡诸儒之所谓南者揆之人情则无理质之古典
则无据至于箾之舞象籥之奏南凡季札之所亲见者
明言其为文王之诗苟是南也而非二南之南则六经
夫子凡其谓南者果何所指邪此予所以敢违诸儒之
说而断以为乐也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1375-0323b.png
三
周之燕祭自云韶等类兼采异代以外其当代之乐惟
南雅颂三者随事配用诸序序所为作具言其以大抵
皆入律可奏也清庙之诗凡三十一其不指言祭祀者
八而皆作之于庙也至于商十二诗其存者五皆配声
以祀知非徒诗也鲁之颂虽不皆于祀乎用之而其始
作也固巳得请为颂矣其节奏必皆依颂成声故得齿
于商周而无嫌也语曰夫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周之燕祭自云韶等类兼采异代以外其当代之乐惟
南雅颂三者随事配用诸序序所为作具言其以大抵
皆入律可奏也清庙之诗凡三十一其不指言祭祀者
八而皆作之于庙也至于商十二诗其存者五皆配声
以祀知非徒诗也鲁之颂虽不皆于祀乎用之而其始
作也固巳得请为颂矣其节奏必皆依颂成声故得齿
于商周而无嫌也语曰夫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1375-0323c.png
各得其所夫雅颂得所于乐正之后非乐而何子谓伯
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为之为言有作之义既曰作
则翕纯皦绎有器有声非但歌咏而巳夫在乐为作乐
在南为鼓南质之论语则如三年不为乐之为吾以是
合而言之知二南二雅三颂之为乐无疑也
四
南雅颂以所配之乐名邶至豳以所从得之地名史官
本其实圣人因其故未尝少少加损也夫子自卫反鲁
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为之为言有作之义既曰作
则翕纯皦绎有器有声非但歌咏而巳夫在乐为作乐
在南为鼓南质之论语则如三年不为乐之为吾以是
合而言之知二南二雅三颂之为乐无疑也
四
南雅颂以所配之乐名邶至豳以所从得之地名史官
本其实圣人因其故未尝少少加损也夫子自卫反鲁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1375-0323d.png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其曰得所者复其故列云尔
既曰复其故列则非夫子创为此名也季札观鲁在襄
之二十九年夫子反鲁在哀之十一年却而数之六经
之作上距季札无虑六十馀年诗之布于南于雅于颂
于诸国前乎夫子其有定目也久矣则不待夫子既出
而创以名之也学者求圣人太深曰六经以轨万世其
各命之名必也有美有恶或抑或扬不徒然也重以先
儒赘添国风一名参错其间四诗之目万世不敢轻议
既曰复其故列则非夫子创为此名也季札观鲁在襄
之二十九年夫子反鲁在哀之十一年却而数之六经
之作上距季札无虑六十馀年诗之布于南于雅于颂
于诸国前乎夫子其有定目也久矣则不待夫子既出
而创以名之也学者求圣人太深曰六经以轨万世其
各命之名必也有美有恶或抑或扬不徒然也重以先
儒赘添国风一名参错其间四诗之目万世不敢轻议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1375-0324a.png
又从而例其义曰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
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
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
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四者立而大小高下之
辨起从其辨而推之有不胜其驳者矣颂愈于雅康宣
其减鲁僖乎雅加于风则二南其不若幽厉矣先儒亦
自觉其非又从而支离其说曰风有变风雅有变雅不
皆美也夫同名风雅中分正变是明以璠玙命之而曰
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
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
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四者立而大小高下之
辨起从其辨而推之有不胜其驳者矣颂愈于雅康宣
其减鲁僖乎雅加于风则二南其不若幽厉矣先儒亦
自觉其非又从而支离其说曰风有变风雅有变雅不
皆美也夫同名风雅中分正变是明以璠玙命之而曰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1375-0324b.png
其中实杂珷玞不知何以名为也且其释雅曰雅者正
也则雅宜无不正矣巳而觉其诗有文武焉有幽厉焉
则又自正而变为政自政而变为大小废兴其自相矛
盾类如此又有大不然者东周之王位号以世虽齐威
晋文其力足以无上而頫首归尊称之曰王不敢少变
信如先儒所传实有国风而风又非王者总统列国之
称则夫子间黍离于卫郑其遂以天王之尊下伍列国
矣累百世儒者至此不敢极辨盖皆心知其不然而无
也则雅宜无不正矣巳而觉其诗有文武焉有幽厉焉
则又自正而变为政自政而变为大小废兴其自相矛
盾类如此又有大不然者东周之王位号以世虽齐威
晋文其力足以无上而頫首归尊称之曰王不敢少变
信如先儒所传实有国风而风又非王者总统列国之
称则夫子间黍离于卫郑其遂以天王之尊下伍列国
矣累百世儒者至此不敢极辨盖皆心知其不然而无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1375-0324c.png
说以为归宿故宁置之不谈而巳此皆始于信四诗而
分美恶故虽甚善傅会者愈凿而愈不通也且诗书同
经夫子删定诗有南雅颂犹书之有典谟训诰誓命也
诰之与命谟之与训体同名异世未有以优劣言者其
意若曰是特其名云尔若其善恶得失自有本实不待
辞费故也是故秦穆之誓上同汤武文侯之命参配傅
说世无议者正惟不眩于名耳而至于诗之品目独譊
譊焉是非谓之不知类也乎
分美恶故虽甚善傅会者愈凿而愈不通也且诗书同
经夫子删定诗有南雅颂犹书之有典谟训诰誓命也
诰之与命谟之与训体同名异世未有以优劣言者其
意若曰是特其名云尔若其善恶得失自有本实不待
辞费故也是故秦穆之誓上同汤武文侯之命参配傅
说世无议者正惟不眩于名耳而至于诗之品目独譊
譊焉是非谓之不知类也乎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1375-0324d.png
五
国风之名汉人盛言之而挈著篇首则自毛氏始戴记
迁史凡援说国风或引为自己所见或托以夫子所言
盖皆沿并前传不足多辨载尝䆒求其元则左氏荀况
氏既云尔矣曰风有采蘩采蘋曰风之所以为风者取
是以文之也是时去孔子不远已有若言矣左氏之非
丘明前辈多疑之其最不掩者有曰虞不腊矣世未更
秦未有腊名是不独不与夫子同时亦恐世数相去差
国风之名汉人盛言之而挈著篇首则自毛氏始戴记
迁史凡援说国风或引为自己所见或托以夫子所言
盖皆沿并前传不足多辨载尝䆒求其元则左氏荀况
氏既云尔矣曰风有采蘩采蘋曰风之所以为风者取
是以文之也是时去孔子不远已有若言矣左氏之非
丘明前辈多疑之其最不掩者有曰虞不腊矣世未更
秦未有腊名是不独不与夫子同时亦恐世数相去差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1375-0325a.png
远矣又况其托说于君子曰者乃明出左氏臆见故如
指采蘩采蘋为风援引颂文而冠商鲁其上皆春秋以
后语非如季札所列是其鲁府古藏本真也岂可槩徇
世传疑其授诸夫子也哉荀况之出虽附近夫子其源
流乃出子弓子弓者古云仲弓也雍之所得既非参赐
之比而况之言又不纯师也中庸率性子思亲受之其
家而成性存存克已复礼皆易论语中夫子笔舌所出
也况乃槩曰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若以善为非性则
指采蘩采蘋为风援引颂文而冠商鲁其上皆春秋以
后语非如季札所列是其鲁府古藏本真也岂可槩徇
世传疑其授诸夫子也哉荀况之出虽附近夫子其源
流乃出子弓子弓者古云仲弓也雍之所得既非参赐
之比而况之言又不纯师也中庸率性子思亲受之其
家而成性存存克已复礼皆易论语中夫子笔舌所出
也况乃槩曰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若以善为非性则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1375-0325b.png
礼也道义也皆非天赋而自外来设使已欲已克本性
已成元无此礼本无放失循何而复不蕴道义则本自
无有亦何存之得存哉此其学术已明戾夫子不可信
据矣犹有可诿曰传授或偏见解不至至如唐虞象刑
典谟既尝两出又皆虞史所书亦帝舜本语而况直曰
治古无象刑而有肉刑也夫六经明有其文者况犹忽
忘以为无有则讹诗为风其可坚信以为有所传授乎
六
已成元无此礼本无放失循何而复不蕴道义则本自
无有亦何存之得存哉此其学术已明戾夫子不可信
据矣犹有可诿曰传授或偏见解不至至如唐虞象刑
典谟既尝两出又皆虞史所书亦帝舜本语而况直曰
治古无象刑而有肉刑也夫六经明有其文者况犹忽
忘以为无有则讹诗为风其可坚信以为有所传授乎
六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1375-0325c.png
汉人赘目国风以参雅颂其源流正自况出也何以知
其然也汉之诗师莫有出申公之先而其诗派亦无能
与鲁诗为匹者申公之师则浮丘伯而浮丘伯者亲况
门人也高后时浮丘伯尝游京师文帝时申生又以精
诗为博士即刘歆所谓诗始萌牙者也汉诗自毛公以
外得立学官者凡三家齐辕固事景帝始为博士独韩
婴在燕申生在鲁最为蚤出然终西都之世鲁派之盛
如王臧孔安国王式韦贤贤子元成尝皆以诗显名为
其然也汉之诗师莫有出申公之先而其诗派亦无能
与鲁诗为匹者申公之师则浮丘伯而浮丘伯者亲况
门人也高后时浮丘伯尝游京师文帝时申生又以精
诗为博士即刘歆所谓诗始萌牙者也汉诗自毛公以
外得立学官者凡三家齐辕固事景帝始为博士独韩
婴在燕申生在鲁最为蚤出然终西都之世鲁派之盛
如王臧孔安国王式韦贤贤子元成尝皆以诗显名为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1375-0325d.png
世所宗辕韩之学绝不能抗则汉世诗派大抵皆自况
出也譬之水然源浊则流浊所受则然何怪乎况说之
蔓衍于汉哉左氏之生在况先后则未易亟断然而创
标风名以比雅颂则二子同于一误也抑尝深求其故
则亦有自盖札之言诗尝曰其卫风乎又曰泱泱乎大
风也哉是语也谓康叔太公之馀风形见于诗者若此
其盛云耳左荀之在当时其必尊信札言而不䆒其所
以言意札之谓风者与雅颂配对又会十三国者徒诗
出也譬之水然源浊则流浊所受则然何怪乎况说之
蔓衍于汉哉左氏之生在况先后则未易亟断然而创
标风名以比雅颂则二子同于一误也抑尝深求其故
则亦有自盖札之言诗尝曰其卫风乎又曰泱泱乎大
风也哉是语也谓康叔太公之馀风形见于诗者若此
其盛云耳左荀之在当时其必尊信札言而不䆒其所
以言意札之谓风者与雅颂配对又会十三国者徒诗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1375-0326a.png
而无他名徒国而无附语遂并齐卫二诗槩取风名加
配诸国于是乎风与雅颂遂有名称与之相敌后儒因
又加国其上而目曰国风毛氏正采国风之目分寘十
三国卷首而作大序者又取司马迁四始而扩大之遂
明列其品曰风雅颂分为四诗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四
始立而国风之体上则掩没二南使其体不得自存又
上则包并后稷平王使王业王位下齿侯国其失如此
䆒求所始皆左荀二子误认季札本意而巳此其误之
配诸国于是乎风与雅颂遂有名称与之相敌后儒因
又加国其上而目曰国风毛氏正采国风之目分寘十
三国卷首而作大序者又取司马迁四始而扩大之遂
明列其品曰风雅颂分为四诗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四
始立而国风之体上则掩没二南使其体不得自存又
上则包并后稷平王使王业王位下齿侯国其失如此
䆒求所始皆左荀二子误认季札本意而巳此其误之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1375-0326b.png
所起而可考者如此然是说也予虽有见而去圣人绝
远乃欲以百世末学回数千载积久尊信之语于儒家
俱无疑议之后多见其不知量也矣然其敢于自信者
季札夫子格言遗训交相證定非子而出臆说焉耳矣
七
周官之书先夫子有之其籥章所吹逸诗有豳雅豳颂
而无豳风则又可以见成周之前无风而有诗雅颂正
与季札所见名称相应也大师比次诗之六义曰风也
远乃欲以百世末学回数千载积久尊信之语于儒家
俱无疑议之后多见其不知量也矣然其敢于自信者
季札夫子格言遗训交相證定非子而出臆说焉耳矣
七
周官之书先夫子有之其籥章所吹逸诗有豳雅豳颂
而无豳风则又可以见成周之前无风而有诗雅颂正
与季札所见名称相应也大师比次诗之六义曰风也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1375-0326c.png
赋也比也兴也雅也颂也列以为六盖类而畅之犹曰
诗之各有其理者如此而巳耳郑司农于此遂取季札
卫风一语以实其说而曰国风者古固巳有如大师所
掌也是郑氏亦觉六经夫子无言诗之有风者而特并
沿六经以證夫风之有本耳故予得以断谓左荀之失
起于误认札语也且郑不知此之六目特释其义而未
尝以命其名也试言其类吉甫之赠申伯也自叙所著
曰其诗孔硕其风肆好是正六义中取风以为之义者
诗之各有其理者如此而巳耳郑司农于此遂取季札
卫风一语以实其说而曰国风者古固巳有如大师所
掌也是郑氏亦觉六经夫子无言诗之有风者而特并
沿六经以證夫风之有本耳故予得以断谓左荀之失
起于误认札语也且郑不知此之六目特释其义而未
尝以命其名也试言其类吉甫之赠申伯也自叙所著
曰其诗孔硕其风肆好是正六义中取风以为之义者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1375-0326d.png
也然而夫子釐雅颂以正其所而崧高部汇自属大雅
足以见雅之体可以包风风之义不得抗雅其證甚明
也
八
周礼籥章吹豳诗豳雅豳颂则豳疑于入乐矣然予尝
取周官凡尝及乐者反覆推考以类證类然后知籥章
之谓豳诗豳雅豳颂者非今七月等诗也盖自大司乐
以下诗之入乐者皆枚数其篇若名如九夏之王夏肆
足以见雅之体可以包风风之义不得抗雅其證甚明
也
八
周礼籥章吹豳诗豳雅豳颂则豳疑于入乐矣然予尝
取周官凡尝及乐者反覆推考以类證类然后知籥章
之谓豳诗豳雅豳颂者非今七月等诗也盖自大司乐
以下诗之入乐者皆枚数其篇若名如九夏之王夏肆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1375-0327a.png
夏大射之驺虞狸首是其證也而未尝有如籥章所吹
槩举诗雅颂三体无分其为何篇何名者也夫既于篇
章无所主指固不可亿其为诗矣设如所云即诗雅颂
自是三类使一类但有一诗岂其不为三诗乎今考诸
豳为诗凡七独七月一篇与迎气祈祭相入至鸱鸮已
下六篇皆明指周公居东时事既与迎气祈祭绝不相
类又无缘可混雅颂以为名郑氏必欲附会乃取七月
而三分之曰此风也此雅也此颂也一诗而杂三体吾
槩举诗雅颂三体无分其为何篇何名者也夫既于篇
章无所主指固不可亿其为诗矣设如所云即诗雅颂
自是三类使一类但有一诗岂其不为三诗乎今考诸
豳为诗凡七独七月一篇与迎气祈祭相入至鸱鸮已
下六篇皆明指周公居东时事既与迎气祈祭绝不相
类又无缘可混雅颂以为名郑氏必欲附会乃取七月
而三分之曰此风也此雅也此颂也一诗而杂三体吾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1375-0327b.png
不敢臆断其然乎不也然独质诸论语夫子以雅颂得
所始为乐正则雅颂混为一诗其得为正乎其既不正
岂不为夫子之所刋削也乎且又有不通者用以入乐
其全奏乎抑断章而吹乎使其全奏则一乐所举凡三
夺其伦籥章其失职矣使断章而取自应别七月而三
奏之不应杂三体以为一诗也郑氏既欲曲取七月以
实籥章而籥章所吹诗也雅也颂也是巳鼎立为三细
而推之三者之中诗之名既可以该括雅颂而七月一
所始为乐正则雅颂混为一诗其得为正乎其既不正
岂不为夫子之所刋削也乎且又有不通者用以入乐
其全奏乎抑断章而吹乎使其全奏则一乐所举凡三
夺其伦籥章其失职矣使断章而取自应别七月而三
奏之不应杂三体以为一诗也郑氏既欲曲取七月以
实籥章而籥章所吹诗也雅也颂也是巳鼎立为三细
而推之三者之中诗之名既可以该括雅颂而七月一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1375-0327c.png
诗又域于诸儒所谓国风中若从籥章之旧而谓之诗
则是于四始独遗国风于是又舍籥章本文而自出已
语独改豳诗以为豳风而曰此诗即籥章氏所吹者也
此可以见其迁就无据之甚矣欧阳文忠公疑别有豳
诗于今不存所谓理至之言不得不服者吾取以为断
也盖古今事有偶相类者夫子闻韶于齐而齐亦有角
招徵招释者读招如韶后世因其语而和之曰角招徵
招是诚韶之遗音在齐者今去古日远安知前人此说
则是于四始独遗国风于是又舍籥章本文而自出已
语独改豳诗以为豳风而曰此诗即籥章氏所吹者也
此可以见其迁就无据之甚矣欧阳文忠公疑别有豳
诗于今不存所谓理至之言不得不服者吾取以为断
也盖古今事有偶相类者夫子闻韶于齐而齐亦有角
招徵招释者读招如韶后世因其语而和之曰角招徵
招是诚韶之遗音在齐者今去古日远安知前人此说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1375-0327d.png
不有传授亦未敢必谓其非也赖孟子载此诗本语曰
畜君何尤又从而辨之曰畜君者好君也然后今世得
以知其为景公君臣相说之乐而非舜韶也今郑氏以
籥章所吹之豳诗雅颂适与豳同而遂取是三体于七
月一诗则夫招同于韶且又在齐其亦可指以为虞舜
九成者矣天下事正不可如此牵合也
九
诗序世传子夏为之皆汉以后语本无古据学者疑其
畜君何尤又从而辨之曰畜君者好君也然后今世得
以知其为景公君臣相说之乐而非舜韶也今郑氏以
籥章所吹之豳诗雅颂适与豳同而遂取是三体于七
月一诗则夫招同于韶且又在齐其亦可指以为虞舜
九成者矣天下事正不可如此牵合也
九
诗序世传子夏为之皆汉以后语本无古据学者疑其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1375-0328a.png
受诸圣人噤不敢议积世既久诸儒之知折衷夫子者
亦尝觉其违异而致其辨矣予因参已意而极言之夫
子尝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也夫子非以言
诗也或者鲁大师挚之徒乐及关雎而夫子嘉其音节
中度故曰虽乐矣而不及于淫虽哀矣而不至于伤皆
从乐奏中言之非以叙列其诗之文义也亦犹宾牟贾
语武而曰声淫及商者谓有司失传而声音夺伦耳非
谓武王之武实荒放无检也今序误认夫子论乐之指
亦尝觉其违异而致其辨矣予因参已意而极言之夫
子尝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也夫子非以言
诗也或者鲁大师挚之徒乐及关雎而夫子嘉其音节
中度故曰虽乐矣而不及于淫虽哀矣而不至于伤皆
从乐奏中言之非以叙列其诗之文义也亦犹宾牟贾
语武而曰声淫及商者谓有司失传而声音夺伦耳非
谓武王之武实荒放无检也今序误认夫子论乐之指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1375-0328b.png
而谓关雎诗意实具夫乐淫哀伤也遂取其语而折之
曰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
焉是关雎之义也其与夫子之语既全不相似又考之
关雎乐则有之殊无一语可以附著于淫哀伤也夫其
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
不敢加辨也欤至他序失当与诗语不应则有昭然不
可掩者矣荡之诗以荡荡上帝发语召旻之诗以旻天
疾威发语盖采诗者摘其首章要语以识篇第本无深
曰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
焉是关雎之义也其与夫子之语既全不相似又考之
关雎乐则有之殊无一语可以附著于淫哀伤也夫其
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
不敢加辨也欤至他序失当与诗语不应则有昭然不
可掩者矣荡之诗以荡荡上帝发语召旻之诗以旻天
疾威发语盖采诗者摘其首章要语以识篇第本无深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1375-0328c.png
义今序因其名篇以荡乃曰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则
与荡荡土帝了无附著于召旻又曰旻闵也闵天下无
如召公之臣也不知旻天疾威有闵无臣之意乎凡此
皆必不可通者而其他倒易时世舛误本文者触类有
之又如丝衣之序引高子曰以缀其下自是援引他师
解诂以释诗意决非古语世儒于其不通者则姑敛默
而阙疑焉大抵疑其传授或出圣门焉耳然则不能明
辨著序者之主名则虽博引曲谕深见古诗底蕴学者
与荡荡土帝了无附著于召旻又曰旻闵也闵天下无
如召公之臣也不知旻天疾威有闵无臣之意乎凡此
皆必不可通者而其他倒易时世舛误本文者触类有
之又如丝衣之序引高子曰以缀其下自是援引他师
解诂以释诗意决非古语世儒于其不通者则姑敛默
而阙疑焉大抵疑其传授或出圣门焉耳然则不能明
辨著序者之主名则虽博引曲谕深见古诗底蕴学者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1375-0328d.png
亦无敢主信也矣
十
谓序诗为子夏者毛公郑玄萧统辈也谓子夏有不序
诗之道三疑其为汉儒附托者韩愈氏也诗之作托兴
而不言其所从兴美刺虽有指著而不斥其为何人子
夏之生去诗亡甚远安能臆度而补著之欤韩氏所谓
知不及者至理也范晔之传卫宏曰九江谢曼卿善毛
诗宏从受学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而
十
谓序诗为子夏者毛公郑玄萧统辈也谓子夏有不序
诗之道三疑其为汉儒附托者韩愈氏也诗之作托兴
而不言其所从兴美刺虽有指著而不斥其为何人子
夏之生去诗亡甚远安能臆度而补著之欤韩氏所谓
知不及者至理也范晔之传卫宏曰九江谢曼卿善毛
诗宏从受学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而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1375-0329a.png
郑玄作毛诗笺也其叙著传授明审如此则今传之序
为宏所作何疑哉然以子夏而较卫宏其上距古诗年
岁远近又大不侔既子夏不得追述而宏何以能之曰
晔固明言所序者毛传耳则诗之古序非宏也古序之
与宏序今混并无别然有可考者凡诗发序两语如关
雎后妃之德也世人之谓小序者古序也两语以外续
而申之世谓大序者宏语也郑玄之释南陔曰子夏序
诗篇义合编遭战国至秦而南陔六诗亡毛公作传各
为宏所作何疑哉然以子夏而较卫宏其上距古诗年
岁远近又大不侔既子夏不得追述而宏何以能之曰
晔固明言所序者毛传耳则诗之古序非宏也古序之
与宏序今混并无别然有可考者凡诗发序两语如关
雎后妃之德也世人之谓小序者古序也两语以外续
而申之世谓大序者宏语也郑玄之释南陔曰子夏序
诗篇义合编遭战国至秦而南陔六诗亡毛公作传各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1375-0329b.png
引其序冠之篇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也玄谓序出子
夏失其传矣至谓六诗发序两语古尝合编至毛公分
冠者玄之在汉盖亲见也今六序两语之下明言有义
亡辞知其为秦火以后见序而不见诗者所为也毛公
于诗第为之传不为之序则其申释先序辞义非宏而
孰为之也以郑玄亲见而證先秦故有之序以六序缀
语而例三百五篇序语则古序宏序昭昭然白黑分矣
十一
夏失其传矣至谓六诗发序两语古尝合编至毛公分
冠者玄之在汉盖亲见也今六序两语之下明言有义
亡辞知其为秦火以后见序而不见诗者所为也毛公
于诗第为之传不为之序则其申释先序辞义非宏而
孰为之也以郑玄亲见而證先秦故有之序以六序缀
语而例三百五篇序语则古序宏序昭昭然白黑分矣
十一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1375-0329c.png
宏之学出于谢曼卿曼卿之学出于毛公故凡宏序文
大抵祖述毛传以发意指今其书具在可覆视也若使
宏序先毛而有则序文之下毛公亦应时有训释今惟
郑氏有之而毛无一语故知宏序必出毛后也郑氏之
于毛传率别立笺语以与之别而释序则否知纯为郑
语不俟表别也又况周自文武以后鲁自定哀以前无
贵贱朝野率皆有诗诗之或指时事或主时人则不可
槩定其次可揆度者必因事乃作不虚发也今其续序
大抵祖述毛传以发意指今其书具在可覆视也若使
宏序先毛而有则序文之下毛公亦应时有训释今惟
郑氏有之而毛无一语故知宏序必出毛后也郑氏之
于毛传率别立笺语以与之别而释序则否知纯为郑
语不俟表别也又况周自文武以后鲁自定哀以前无
贵贱朝野率皆有诗诗之或指时事或主时人则不可
槩定其次可揆度者必因事乃作不虚发也今其续序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1375-0329d.png
之指事喻意也凡左传国语所尝登载则深切著明历
历如见苟二书之所不言而古书又无明證则第能和
附诗辞顺畅其意未有一序而能指言其人其事也此
又有以见序之所起非亲生作诗之世目击赋诗之事
自可以审定不疑也然则晔谓续序之为宏作真实录
矣且夫诗之古序亦非一世一人之所能为也采诗之
官本其得于何地审其出于何人䆒其主于何事具有
实状致之大师上之国史国史于是采案所以缀辞其
历如见苟二书之所不言而古书又无明證则第能和
附诗辞顺畅其意未有一序而能指言其人其事也此
又有以见序之所起非亲生作诗之世目击赋诗之事
自可以审定不疑也然则晔谓续序之为宏作真实录
矣且夫诗之古序亦非一世一人之所能为也采诗之
官本其得于何地审其出于何人䆒其主于何事具有
实状致之大师上之国史国史于是采案所以缀辞其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1375-0330a.png
端而藏诸有司是以有发篇两语而后世得以目为古
序也诗之时世上自周下迄春秋历年且千百数若使
非国史随事记实则虽夫子之圣亦不得凿空追为之
说也夫子之删诗也择其合道者存之其不合者去之
删采既定取国史所记二语者合为一篇而别著之如
今书序之未经散裂者史记法言叙篇传之同在一帙
者其体制正相因也经秦而南陔六诗逸诗虽逸而序
篇在毛公训传既成欲其便于讨求遂釐剟诸序各寘
序也诗之时世上自周下迄春秋历年且千百数若使
非国史随事记实则虽夫子之圣亦不得凿空追为之
说也夫子之删诗也择其合道者存之其不合者去之
删采既定取国史所记二语者合为一篇而别著之如
今书序之未经散裂者史记法言叙篇传之同在一帙
者其体制正相因也经秦而南陔六诗逸诗虽逸而序
篇在毛公训传既成欲其便于讨求遂釐剟诸序各寘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1375-0330b.png
篇首而后卫宏得缀语以纪其实曰此六诗者有其义
而亡其辞也此又其事情次比可得而言者然也
十二
予论二南国风既与左荀汉儒大戾而世之信四子盖
略与夫子等若非即四子之说而有以屈服之则予犹
不能自信而能取信于人乎左荀汉儒其理若事既详
辨之矣而予意所乡欲求典刑来自夫子或如季札观
鲁之类辨之而极其明措之而不可易乃有以立今信
而亡其辞也此又其事情次比可得而言者然也
十二
予论二南国风既与左荀汉儒大戾而世之信四子盖
略与夫子等若非即四子之说而有以屈服之则予犹
不能自信而能取信于人乎左荀汉儒其理若事既详
辨之矣而予意所乡欲求典刑来自夫子或如季札观
鲁之类辨之而极其明措之而不可易乃有以立今信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1375-0330c.png
而释前疑也世远无古书可考则不免试于毛传乎求
之求之既久忽于析类标卷之间见其名称略与札同
而时有赘出者因从赘出者而删削之其类例所列乃
遂上与札语配合无间因得以确然自信曰季札所见
品式其尚未磨而毛公之误其尚可正也哉盖自周南
以及召南邶豳十三国小雅大雅颂此古诗之名品次
第略见札语而亦毛传散在篇卷者然也毛氏之标篇
记卷也于二雅三颂每一更卷特曰某诗之什卷第若
之求之既久忽于析类标卷之间见其名称略与札同
而时有赘出者因从赘出者而删削之其类例所列乃
遂上与札语配合无间因得以确然自信曰季札所见
品式其尚未磨而毛公之误其尚可正也哉盖自周南
以及召南邶豳十三国小雅大雅颂此古诗之名品次
第略见札语而亦毛传散在篇卷者然也毛氏之标篇
记卷也于二雅三颂每一更卷特曰某诗之什卷第若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1375-0330d.png
干而其或雅或颂则别出一简列寘左方未尝举而加
诸记卷之首也独至于周南召南十三国者则皆枚数
国名升而系诸各卷诗名之上如曰周南关雎传第一
邶柏舟传第三而后别出国风一目布之左简二体既
异而其书类例由此不能自相参合且多与札语牴牾
矣以毛氏之所自标者而参较言之则二南十三国者
之比雅颂既皆长添国土于每卷之上矣以札语而较
毛传则二南十三国之左遂又赘添国风一名以巳例
诸记卷之首也独至于周南召南十三国者则皆枚数
国名升而系诸各卷诗名之上如曰周南关雎传第一
邶柏舟传第三而后别出国风一目布之左简二体既
异而其书类例由此不能自相参合且多与札语牴牾
矣以毛氏之所自标者而参较言之则二南十三国者
之比雅颂既皆长添国土于每卷之上矣以札语而较
毛传则二南十三国之左遂又赘添国风一名以巳例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1375-0331a.png
则自为差戾视札语则有所增溢盖尝详而求之则知
其所从差而正其所以误削去国风二字而下周南召
南与夫自邶至豳凡十三国名者补寘今毛氏国风部
位则二南十三国二雅三颂皆列寘毛诗二字之下而
标卷悉用诗名截然一贯无有殊异而三百十有一篇
者与季札所见名称位置色色相合矣其乐名之附国
土者则周南召南周颂鲁颂商颂同为一类其徒诗之
系国土者则十三国而无乐名又自一类其小大二雅
其所从差而正其所以误削去国风二字而下周南召
南与夫自邶至豳凡十三国名者补寘今毛氏国风部
位则二南十三国二雅三颂皆列寘毛诗二字之下而
标卷悉用诗名截然一贯无有殊异而三百十有一篇
者与季札所见名称位置色色相合矣其乐名之附国
土者则周南召南周颂鲁颂商颂同为一类其徒诗之
系国土者则十三国而无乐名又自一类其小大二雅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1375-0331b.png
不系国土独志音调又自一类彼此参会悉无舛误此
予所以得循毛传以正毛失而喜古则未泯者此也毛
传篇卷散裂难考今取其本目著之于前而用予所意
定者随著之后苟信予说而即此观之不待求之毛传
固已昭昭可晓也
十三
孔子世家古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者三百五篇然而今诗之著序者顾三百一十一
予所以得循毛传以正毛失而喜古则未泯者此也毛
传篇卷散裂难考今取其本目著之于前而用予所意
定者随著之后苟信予说而即此观之不待求之毛传
固已昭昭可晓也
十三
孔子世家古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者三百五篇然而今诗之著序者顾三百一十一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1375-0331c.png
篇何也龚遂谓昌邑王曰大王诵诗三百五篇王式曰
臣以三百五篇谏谶纬之书如乐纬诗纬尚书璿玑钤
其作于汉世者皆以三百五篇为夫子删采定数故长
孙无忌辈推本其说知汉世毛学不行诸家不见诗序
不知六诗亡失也然则先汉诸儒不独不得古传正说
而宗之虽古序亦未之见也夫既无古序以总测篇意
则往往杂采他事比类以求归宿如战国之人相与赋
诗然断章取义无通槩成说故班固总齐鲁韩三家而
臣以三百五篇谏谶纬之书如乐纬诗纬尚书璿玑钤
其作于汉世者皆以三百五篇为夫子删采定数故长
孙无忌辈推本其说知汉世毛学不行诸家不见诗序
不知六诗亡失也然则先汉诸儒不独不得古传正说
而宗之虽古序亦未之见也夫既无古序以总测篇意
则往往杂采他事比类以求归宿如战国之人相与赋
诗然断章取义无通槩成说故班固总齐鲁韩三家而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1375-0331d.png
折衷之曰申公之训燕韩之传或取春秋杂说咸非其
本义也然则古序也者其诗之喉襟也欤毛氏之传固
未能悉胜三家要之有古序以该括章指故训诂所及
会一诗以归一贯且不至于漫然无统河间献王多识
古书于三家之外特好其学至自即其国立博士以教
与左氏传偕行亦为其源流本古故耳然终以不得立
于天子学官故竟西都之世不能大显积世既久如左
氏春秋周礼六官儒之好古者悉知本其所自特加尊
本义也然则古序也者其诗之喉襟也欤毛氏之传固
未能悉胜三家要之有古序以该括章指故训诂所及
会一诗以归一贯且不至于漫然无统河间献王多识
古书于三家之外特好其学至自即其国立博士以教
与左氏传偕行亦为其源流本古故耳然终以不得立
于天子学官故竟西都之世不能大显积世既久如左
氏春秋周礼六官儒之好古者悉知本其所自特加尊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1375-0332a.png
尚而毛传始得自振东都大儒如谢曼卿卫宏郑众贾
逵郑玄皆笃信传习至为推广其教而万世亦皆师承
昔之三家乃遂不能与抗则古序之于毛公其助不小
矣班固之传毛也曰毛公之学自谓出于子夏则亦以
古序之来不在秦后故以子夏名之云耳毛亦未必能
得的传而真知其出于何人也若夫郑玄直指古序以
为子夏则实因仍毛语无可疑也子夏之在圣门固尝
因言诗而得褒予矣曰起子者商也则汉世共信古序
逵郑玄皆笃信传习至为推广其教而万世亦皆师承
昔之三家乃遂不能与抗则古序之于毛公其助不小
矣班固之传毛也曰毛公之学自谓出于子夏则亦以
古序之来不在秦后故以子夏名之云耳毛亦未必能
得的传而真知其出于何人也若夫郑玄直指古序以
为子夏则实因仍毛语无可疑也子夏之在圣门固尝
因言诗而得褒予矣曰起子者商也则汉世共信古序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1375-0332b.png
之所由出者必以此然子贡亦尝因切磋琢磨而有会
于夫子之意其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巳矣是亦夫子语
也而独以序归之子夏其亦何所本哉
十四
古者陈诗以观民风审乐以知时政诗若乐语言声音
耳而可用以察休戚得失者事情之本真在焉故也如
使采诗典乐之官稍有增损则虽季札师旷亦末以用
其聪与智矣是故诗之作也其悲欢讥誉讽劝赠答既
于夫子之意其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巳矣是亦夫子语
也而独以序归之子夏其亦何所本哉
十四
古者陈诗以观民风审乐以知时政诗若乐语言声音
耳而可用以察休戚得失者事情之本真在焉故也如
使采诗典乐之官稍有增损则虽季札师旷亦末以用
其聪与智矣是故诗之作也其悲欢讥誉讽劝赠答既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1375-0332c.png
一一著其本语矣至其所得之地与夫命地之名凡诗
人之言既巳出此史家宁舍国号以从之无肯少易夫
其不失真如此所以足为稽据也及其裒辑既成部居
巳定圣人因焉定之以南者既不杂雅其名雅者亦不
参颂其不为南雅颂而为徒诗者亦各以国若地系之
率仍其旧圣人岂容一毫加损哉知此说者其于诗无
遗例矣故南一也而有周召以分陜命之也颂一也而
有周商鲁以时代别之也诗陈于夏而类著于豳周人
人之言既巳出此史家宁舍国号以从之无肯少易夫
其不失真如此所以足为稽据也及其裒辑既成部居
巳定圣人因焉定之以南者既不杂雅其名雅者亦不
参颂其不为南雅颂而为徒诗者亦各以国若地系之
率仍其旧圣人岂容一毫加损哉知此说者其于诗无
遗例矣故南一也而有周召以分陜命之也颂一也而
有周商鲁以时代别之也诗陈于夏而类著于豳周人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1375-0332d.png
因后稷先公赋诗之地也自七月以后多为周公而作
察其言往往刺朝廷之不知周公豳人所作诗也在盘
庚时商巳为殷且颂又有殷武今其颂乃皆为商唐叔
封唐在燮父时已为晋矣至春秋时实始有诗今其目
乃皆为唐又其甚者三监之地自康叔得国时巳统于
卫今其诗之在顷襄文武者乃复分而为三曰弼鄘卫
凡此数者猝而视之若有深意徐而考实證类正从民
言之便熟者纪之耳本无他意也后世事有类此者中
察其言往往刺朝廷之不知周公豳人所作诗也在盘
庚时商巳为殷且颂又有殷武今其颂乃皆为商唐叔
封唐在燮父时已为晋矣至春秋时实始有诗今其目
乃皆为唐又其甚者三监之地自康叔得国时巳统于
卫今其诗之在顷襄文武者乃复分而为三曰弼鄘卫
凡此数者猝而视之若有深意徐而考实證类正从民
言之便熟者纪之耳本无他意也后世事有类此者中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1375-0333a.png
国有事于异域惟汉人为力故中国巳不为汉而异域
犹指中国为汉唐人用事于西故羌人至今尚以中国
为唐从其称谓熟者言之古今人情不甚相远也王黍
离诸篇既徒诗而非乐不可以参之南雅颂故以诗合
诗杂寘列国如冀州之在禹贡下同他州不必更加别
异知于帝都之体无损也不独此也木瓜美齐而列于
卫猗嗟刺鲁而系诸齐召穆之民劳卫武宾之初筵不
附其国而在二雅推此类具言之若事为之说则不胜
犹指中国为汉唐人用事于西故羌人至今尚以中国
为唐从其称谓熟者言之古今人情不甚相远也王黍
离诸篇既徒诗而非乐不可以参之南雅颂故以诗合
诗杂寘列国如冀州之在禹贡下同他州不必更加别
异知于帝都之体无损也不独此也木瓜美齐而列于
卫猗嗟刺鲁而系诸齐召穆之民劳卫武宾之初筵不
附其国而在二雅推此类具言之若事为之说则不胜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1375-0333b.png
其说而卒不能归一也今一言以蔽曰本其所得之地
而参贯彼此俱无疑碍故知其为通而可据也且夫子
尝自言述而不作六经惟春秋疑于作而夏五郭公亦
因故不改乃至于诗特因其旧而去取焉其肯自己立
程邪故因其所传之乐而命之名本其所作之地而奠
其列是所谓信以传信也亦所谓述而不作也
十五
或曰卫宏之言南也曰化自北而南也今二南之诗有
而参贯彼此俱无疑碍故知其为通而可据也且夫子
尝自言述而不作六经惟春秋疑于作而夏五郭公亦
因故不改乃至于诗特因其旧而去取焉其肯自己立
程邪故因其所传之乐而命之名本其所作之地而奠
其列是所谓信以传信也亦所谓述而不作也
十五
或曰卫宏之言南也曰化自北而南也今二南之诗有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1375-0333c.png
江沱汉汝而无齐卫鄘晋则其以分地南北为言不无
据也曰十五国单出国名而周召独缀南其下以汉人
义类自相参较则既不一律矣而谓其时化独南被未
能北及者意其当文王与纣之世也然而纣犹在上文
王仅得以身受命而居西为伯召公安得伯爵而称之
况又大统未集周虽有陜陜外未尽为周周虽欲限陜
而分治之召公亦于何地而施其督莅邪又如甘棠之
诗正是追咏遗德疑其尚在召公国燕之后于是时也
据也曰十五国单出国名而周召独缀南其下以汉人
义类自相参较则既不一律矣而谓其时化独南被未
能北及者意其当文王与纣之世也然而纣犹在上文
王仅得以身受命而居西为伯召公安得伯爵而称之
况又大统未集周虽有陜陜外未尽为周周虽欲限陜
而分治之召公亦于何地而施其督莅邪又如甘棠之
诗正是追咏遗德疑其尚在召公国燕之后于是时也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1375-0333d.png
周之德化既已纯被天下无复此疆尔界矣驺虞麟趾
盖其推而放诸四海无不准者岂复限隔何地而曰某
方某国甫有某诗则宏之即周召分地而奠南北者非
笃论也周公居中王畿在焉故所得多后妃之诗召公
在外地皆侯服则诸侯大夫士庶人皆有诗可采亦各
随其分地而纪系其实宏乃因其及后妃也而指为王
者之化因其在侯服也而命为诸侯之风然则王化所
被一何狭而不畅邪此皆不知南之为乐故支离无宿
盖其推而放诸四海无不准者岂复限隔何地而曰某
方某国甫有某诗则宏之即周召分地而奠南北者非
笃论也周公居中王畿在焉故所得多后妃之诗召公
在外地皆侯服则诸侯大夫士庶人皆有诗可采亦各
随其分地而纪系其实宏乃因其及后妃也而指为王
者之化因其在侯服也而命为诸侯之风然则王化所
被一何狭而不畅邪此皆不知南之为乐故支离无宿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1375-0334a.png
耳
十六
或曰古语曰周道阙而关雎作又曰康后晏朝关雎作
戒使南而果乐也安得纯为文王之乐也曰从作诗者
言之固可命以为作从奏乐言之其遂不得谓之作乎
关雎文王固巳有之为夫晏朝者之不能宪祖也遂取
故乐奏之以申儆讽其曰作犹始作翕如之作则虽人
更百世南更万奏犹不失为文乐也宏之序鱼丽也固
十六
或曰古语曰周道阙而关雎作又曰康后晏朝关雎作
戒使南而果乐也安得纯为文王之乐也曰从作诗者
言之固可命以为作从奏乐言之其遂不得谓之作乎
关雎文王固巳有之为夫晏朝者之不能宪祖也遂取
故乐奏之以申儆讽其曰作犹始作翕如之作则虽人
更百世南更万奏犹不失为文乐也宏之序鱼丽也固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1375-0334b.png
尝枚数常棣列著文武内外之治是为文武之诗矣至
其正序常棣乃曰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夫文武
之时安知管蔡失道而预作一诗以待之邪左氏所说
盖曰厉王怨郑欲引狄以讨除之其于阋墙外禦之义
全与文武不类于是召穆公纠合周族歌文王所从燕
乐兄弟者以感动王其于常棣言作盖振作之作而非
著作之作且又吊二叔而封同姓者明言周公为之而
宏之于二义皆迷失其本遂谓闵管蔡而著此诗此其
其正序常棣乃曰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夫文武
之时安知管蔡失道而预作一诗以待之邪左氏所说
盖曰厉王怨郑欲引狄以讨除之其于阋墙外禦之义
全与文武不类于是召穆公纠合周族歌文王所从燕
乐兄弟者以感动王其于常棣言作盖振作之作而非
著作之作且又吊二叔而封同姓者明言周公为之而
宏之于二义皆迷失其本遂谓闵管蔡而著此诗此其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1375-0334c.png
为误岂不重复可笑哉苟疑夫关雎作于康后而非文
王之南其以常棣之作于召穆公者例而言之斯释然
矣
十七
或曰子以徒诗不为乐则籥章之于豳诗尝并豳雅豳
颂而比竹以吹矣则安得执为徒诗也曰此不可亿度
也古来音韵节奏必皆自有律度如从今而读雅颂等
之其为诗章焉孰适而当为雅孰适而当为颂也乃其
王之南其以常棣之作于召穆公者例而言之斯释然
矣
十七
或曰子以徒诗不为乐则籥章之于豳诗尝并豳雅豳
颂而比竹以吹矣则安得执为徒诗也曰此不可亿度
也古来音韵节奏必皆自有律度如从今而读雅颂等
之其为诗章焉孰适而当为雅孰适而当为颂也乃其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1375-0334d.png
在古必有的然不可汨乱者所谓雅颂各得其所者是
也然则列国之诗其必自有徒诗而不堪入乐者不可
强以意测也或曰颂则有美无刺可以被之管弦矣雅
之辞且具讥怨亲出其时而可明播无忌欤曰此不可
一槩言也若其隐辞寓意虽陈古刺今者诗之乐之皆
无害也至其片言政乖民困不可于朝燕诵言则或时
人私自调奏而朝廷不知亦不能绝也朝廷不知而国
史得之录以示后以见下情壅于上闻而因为世戒是
也然则列国之诗其必自有徒诗而不堪入乐者不可
强以意测也或曰颂则有美无刺可以被之管弦矣雅
之辞且具讥怨亲出其时而可明播无忌欤曰此不可
一槩言也若其隐辞寓意虽陈古刺今者诗之乐之皆
无害也至其片言政乖民困不可于朝燕诵言则或时
人私自调奏而朝廷不知亦不能绝也朝廷不知而国
史得之录以示后以见下情壅于上闻而因为世戒是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1375-0335a.png
或自为一理也欤其可悉用常情而度古事哉或曰季
札所观之诗其名若次皆与今同而独无商鲁一颂是
鲁虽有诗而不得其全岂得尽据札语而證定他诗邪
曰此其所以古而可信也僖虽有颂未必敢与周颂并
藏商颂虽赖周太师以存鲁未必遂亟得之后经夫子
鸠集删次乃为今诗则札之观鲁其不见宜也或曰诗
序今与经文并置学官如是说行独奈何曰不相悖也
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崧高维岳峻极于天周民其果无
札所观之诗其名若次皆与今同而独无商鲁一颂是
鲁虽有诗而不得其全岂得尽据札语而證定他诗邪
曰此其所以古而可信也僖虽有颂未必敢与周颂并
藏商颂虽赖周太师以存鲁未必遂亟得之后经夫子
鸠集删次乃为今诗则札之观鲁其不见宜也或曰诗
序今与经文并置学官如是说行独奈何曰不相悖也
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崧高维岳峻极于天周民其果无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1375-0335b.png
馀乎崧岳其果极天乎而圣人存之不废盖不以甚辞
妨实理也诗而一语不附事实圣人在所不删则序之
发明于诗为不少矣而又可废乎记礼之书万世通知
汉儒所为今其有理者亦偕古经列寘学官则于诗序
乎何议
郊祀议上 王 炎
郊祀国之重事也先王之礼犹可以考之于经而诸儒
异论者经之所著不同也盖其不同者有四郊丘之制
妨实理也诗而一语不附事实圣人在所不删则序之
发明于诗为不少矣而又可废乎记礼之书万世通知
汉儒所为今其有理者亦偕古经列寘学官则于诗序
乎何议
郊祀议上 王 炎
郊祀国之重事也先王之礼犹可以考之于经而诸儒
异论者经之所著不同也盖其不同者有四郊丘之制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1375-0335c.png
也天帝之号也天地分合之异也春冬时日之差也郊
丘之不同者有三周官谓之圜丘戴记谓之南郊又谓
之泰坛郑康成之说曰祀昊天于圜丘谓之禘祀五帝
于南郊谓之郊而泰坛无说康成之言非也兆于南以
就阳位于郊故谓之郊夫子尝有是言矣王肃曰筑丘
以象天体是谓圜丘圜丘人所造也是谓泰坛兆于国
南是谓南郊然则南郊也圜丘也泰坛也其名有三其
实一也天帝之异有三曰昊天曰上帝曰五帝天洎五
丘之不同者有三周官谓之圜丘戴记谓之南郊又谓
之泰坛郑康成之说曰祀昊天于圜丘谓之禘祀五帝
于南郊谓之郊而泰坛无说康成之言非也兆于南以
就阳位于郊故谓之郊夫子尝有是言矣王肃曰筑丘
以象天体是谓圜丘圜丘人所造也是谓泰坛兆于国
南是谓南郊然则南郊也圜丘也泰坛也其名有三其
实一也天帝之异有三曰昊天曰上帝曰五帝天洎五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1375-0335d.png
帝为上帝孔安国之说也天为昊天元天为上帝五方
之帝为五帝郑司农之说也孔郑之说质之于经固巳
不合而郑康成则又曰昊天上帝者天皇大帝也五帝
者始于青帝灵威仰终于黑帝叶光纪也以纬乱经虽
不辨可以知其无稽于遍覆无外故以天名主宰造化
故以帝名在书言类于上帝而又言告于皇天在周官
以为禋祀昊天上帝知昊天上帝一而已矣是故诗书
所载有皇天上帝之言有昊天上帝之言而周官始有
之帝为五帝郑司农之说也孔郑之说质之于经固巳
不合而郑康成则又曰昊天上帝者天皇大帝也五帝
者始于青帝灵威仰终于黑帝叶光纪也以纬乱经虽
不辨可以知其无稽于遍覆无外故以天名主宰造化
故以帝名在书言类于上帝而又言告于皇天在周官
以为禋祀昊天上帝知昊天上帝一而已矣是故诗书
所载有皇天上帝之言有昊天上帝之言而周官始有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1375-0336a.png
五帝之名夫上帝至尊无二而有五帝何也上帝天帝
也五帝五人帝也何以知之以周礼而知之掌次大旅
上帝则张毡案朝日祀五帝则张次上帝在朝日之先
五帝在朝日之下则五帝非天帝其證一也宗伯兆五
帝于四郊四类四望亦如之郊兆于四类之先则五帝
非天帝其證二也司服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
帝亦如之既言上帝又言五帝则五帝非天帝其證三
也吕不韦之月令尝言五帝矣春则太皞夏则炎帝秋
也五帝五人帝也何以知之以周礼而知之掌次大旅
上帝则张毡案朝日祀五帝则张次上帝在朝日之先
五帝在朝日之下则五帝非天帝其證一也宗伯兆五
帝于四郊四类四望亦如之郊兆于四类之先则五帝
非天帝其證二也司服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
帝亦如之既言上帝又言五帝则五帝非天帝其證三
也吕不韦之月令尝言五帝矣春则太皞夏则炎帝秋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1375-0336b.png
则少昊冬则颛帝夏秋之交则黄帝不以五帝为天也
魏相之奏亦详言五帝矣太皞乘震炎帝乘离黄帝乘
坤少昊乘兑颛帝乘坎亦不以五帝为天也秦汉间言
五帝者皆五人帝而已其说必有所从受也古之祭天
者主于上帝其配以祖周公既成洛邑用牲于郊牛二
其一帝牛其一稷牛夫礼简则严严则敬是故事天所
以报本尊祖故以配天严敬之义也合上帝与五帝而
谓之六天则近于诬矣天地分合之异先儒考于经者
魏相之奏亦详言五帝矣太皞乘震炎帝乘离黄帝乘
坤少昊乘兑颛帝乘坎亦不以五帝为天也秦汉间言
五帝者皆五人帝而已其说必有所从受也古之祭天
者主于上帝其配以祖周公既成洛邑用牲于郊牛二
其一帝牛其一稷牛夫礼简则严严则敬是故事天所
以报本尊祖故以配天严敬之义也合上帝与五帝而
谓之六天则近于诬矣天地分合之异先儒考于经者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1375-0336c.png
未审也春秋传曰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尊天而亲地隆
杀固有辨焉犹之宗子祭父支子不得祭父而可以祭
母父尊故也天子祭天诸侯不得祭天而可以祭土天
尊故也古之祭地者有社则又有大社大社谓之冢土
未有北郊方丘之名也社祭土主阴气也祭帝于郊以
定天位祀社于国以列地利而子思曰郊社之礼以事
上帝明地不可与天相并尊天之义也周官论国之神
位左祖右社此王社也泽中方丘此冢土也此古人所
杀固有辨焉犹之宗子祭父支子不得祭父而可以祭
母父尊故也天子祭天诸侯不得祭天而可以祭土天
尊故也古之祭地者有社则又有大社大社谓之冢土
未有北郊方丘之名也社祭土主阴气也祭帝于郊以
定天位祀社于国以列地利而子思曰郊社之礼以事
上帝明地不可与天相并尊天之义也周官论国之神
位左祖右社此王社也泽中方丘此冢土也此古人所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1375-0336d.png
谓大社也书谓之冢土礼谓之方丘而戴记谓之泰圻
圻则方矣其名有三其实亦一也至汉匡衡乃有南北
郊之说则失先王尊天亲地之意矣新莽始有天地合
祭祖妣并配之说则失先王之意益甚矣虽然莽之说
因周颂之言而失之也周官夏日至祀地于方丘冬日
至祀天于圜丘则曰此天地分祀之證也夫春夏祈谷
其诗为噫嘻祈有二祭而所歌者噫嘻一诗秋冬报赛
其诗为丰年报有二祭而所歌者丰年一诗也昊天有
圻则方矣其名有三其实亦一也至汉匡衡乃有南北
郊之说则失先王尊天亲地之意矣新莽始有天地合
祭祖妣并配之说则失先王之意益甚矣虽然莽之说
因周颂之言而失之也周官夏日至祀地于方丘冬日
至祀天于圜丘则曰此天地分祀之證也夫春夏祈谷
其诗为噫嘻祈有二祭而所歌者噫嘻一诗秋冬报赛
其诗为丰年报有二祭而所歌者丰年一诗也昊天有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1375-0337a.png
成命之诗可歌以祭天岂不可歌以祭地乎以先王之
行事质之武王东伐告于皇天后土矣告于皇天则类
于上帝是也告于后土则宜于冢土是也是天地未尝
合祭者一也周公之祭于洛邑丁巳用牲于郊戊午社
于新邑是天地未尝合祭者二也以武王周公之行事
而求其制礼之意则天地未尝合祭无疑矣冬春时日
之异则戴记之言失之也其言曰郊之祭也以迎长日
之至又曰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而继之以卜
行事质之武王东伐告于皇天后土矣告于皇天则类
于上帝是也告于后土则宜于冢土是也是天地未尝
合祭者一也周公之祭于洛邑丁巳用牲于郊戊午社
于新邑是天地未尝合祭者二也以武王周公之行事
而求其制礼之意则天地未尝合祭无疑矣冬春时日
之异则戴记之言失之也其言曰郊之祭也以迎长日
之至又曰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而继之以卜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1375-0337b.png
郊夫日至而郊周礼也卜日用辛鲁礼也杂周鲁之礼
兼祀之而郊之时日紊矣盖周人之郊有二皆无所用
卜日至而郊报本之郊也故其礼行于一阳之初复启
蛰而郊祈谷之郊也故其礼行于农事之将兴制礼之
意坦然易明戴记言周之始郊正月以日至其日用上
辛吾是以知其合周鲁之郊而紊其时日也诸儒异论
为礼经之蠹者多矣去其异论之蠹而䆒其礼经之正
经虽残缺礼意则固可知也巳矣
兼祀之而郊之时日紊矣盖周人之郊有二皆无所用
卜日至而郊报本之郊也故其礼行于一阳之初复启
蛰而郊祈谷之郊也故其礼行于农事之将兴制礼之
意坦然易明戴记言周之始郊正月以日至其日用上
辛吾是以知其合周鲁之郊而紊其时日也诸儒异论
为礼经之蠹者多矣去其异论之蠹而䆒其礼经之正
经虽残缺礼意则固可知也巳矣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1375-0337c.png
郊祀议下 王 炎
郊丘之辨有三圜丘以事上帝方丘以事地祗而四郊
以事五帝圜丘谓之南郊方丘不谓之北郊何也因礼
而处其当然者义也因义而制其节文者礼也苟无节
文不足以为礼是故祭地之位戴记谓之泰圻周官谓
之方丘诗书谓之冢土而正其名曰大社不曰北郊所
以定天地之尊卑也记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而
公羊氏亦曰天子祭天诸侯祭土诸侯既有社矣谓之
郊丘之辨有三圜丘以事上帝方丘以事地祗而四郊
以事五帝圜丘谓之南郊方丘不谓之北郊何也因礼
而处其当然者义也因义而制其节文者礼也苟无节
文不足以为礼是故祭地之位戴记谓之泰圻周官谓
之方丘诗书谓之冢土而正其名曰大社不曰北郊所
以定天地之尊卑也记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而
公羊氏亦曰天子祭天诸侯祭土诸侯既有社矣谓之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1375-0337d.png
祭土不谓之祭地何也吾于孔安国韩婴之言有證也
天子封土五色以立大社其命诸侯惟以方色之土予
之使归而立社则诸侯之国有社而无五土之大社等
级有閒是诸侯可以谓之祭社其祭社可以谓之祭土
不可以谓之祭地而天子祭天谓之南郊其祭地不谓
之北郊皆所以谨礼之节文也夫子曰礼者义之实也
祭天于郊南面阳也祭地于社北面阴也天尊地卑王
者父天母地不敢悖尊卑之大义也汉儒记礼之言曰
天子封土五色以立大社其命诸侯惟以方色之土予
之使归而立社则诸侯之国有社而无五土之大社等
级有閒是诸侯可以谓之祭社其祭社可以谓之祭土
不可以谓之祭地而天子祭天谓之南郊其祭地不谓
之北郊皆所以谨礼之节文也夫子曰礼者义之实也
祭天于郊南面阳也祭地于社北面阴也天尊地卑王
者父天母地不敢悖尊卑之大义也汉儒记礼之言曰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1375-0338a.png
祭帝于郊以定天位祀社于国以列地利以帝对社则
社主于祭地其證一也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礼行于
社而百货可殖以郊对社则社主于祭地其證二也天
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夫杜坛而不屋
谓之达天地之气则社主于祭地其證三也天神莫尊
于上帝地祗莫尊于后土是故事天于郊所以祀上帝
也事地于社所以祭后土也而郑康成则曰方丘所祭
神在昆崙者也北郊所祭神州地祗也甚矣其说之不
社主于祭地其證一也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礼行于
社而百货可殖以郊对社则社主于祭地其證二也天
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夫杜坛而不屋
谓之达天地之气则社主于祭地其證三也天神莫尊
于上帝地祗莫尊于后土是故事天于郊所以祀上帝
也事地于社所以祭后土也而郑康成则曰方丘所祭
神在昆崙者也北郊所祭神州地祗也甚矣其说之不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1375-0338b.png
经也若夫四郊之祀五帝亦谓之郊则与祀后土者有
异义焉天地相配疑于相敌五帝贵于百神而降于大
祗是故祭地不命曰北郊嫌也祀五帝命曰四郊无嫌
也故凡经之言上帝者皆天也其言五帝皆人帝也记
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诸侯方祀祭四方则祀五帝于
四郊是也方祀则祀五神之在其方者也郊丘之义天
神地祗人鬼之等于经皆有见焉则先王之礼意犹存
自郑康成引纬乱经持诡说以汨正论而先王之礼遂
异义焉天地相配疑于相敌五帝贵于百神而降于大
祗是故祭地不命曰北郊嫌也祀五帝命曰四郊无嫌
也故凡经之言上帝者皆天也其言五帝皆人帝也记
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诸侯方祀祭四方则祀五帝于
四郊是也方祀则祀五神之在其方者也郊丘之义天
神地祗人鬼之等于经皆有见焉则先王之礼意犹存
自郑康成引纬乱经持诡说以汨正论而先王之礼遂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1375-0338c.png
晦而不明盖汉儒之论经党同伐异求伸其专门之说
自世祖以来谶纬之学盛行是故何休假纬书以言春
秋康成假纬书以言礼皆欲因时君所好借纬为重而
求其说之胜也昔人固有知其失者矣王肃曰郑氏学
行孔氏之路枳棘充焉盖诋其以纬乱经也后世之言
礼者考信于经合于经则得之不合于经则失之故吾
之论郊祀详于稽经而略于议史也
良平不与十八侯位次议 江润身
自世祖以来谶纬之学盛行是故何休假纬书以言春
秋康成假纬书以言礼皆欲因时君所好借纬为重而
求其说之胜也昔人固有知其失者矣王肃曰郑氏学
行孔氏之路枳棘充焉盖诋其以纬乱经也后世之言
礼者考信于经合于经则得之不合于经则失之故吾
之论郊祀详于稽经而略于议史也
良平不与十八侯位次议 江润身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1375-0338d.png
褒功特定于一时之等级论功则难泯于万世之权衡
汉初元功十八侯位次高帝有诏定之矣张良陈平揆
之功狗功人之论岂不可兄萧何而弟之然不得俎豆
于奚薛诸人之列是不可不深求其说也盖高帝起丰
沛颠嬴蹶项武夫健将多椎埋寡学贩缯屠狗之人韩
彭英卢各分王其地而列侯受封者日夜争功不决张
良陈平素为帝谋主方是时良辞齐受留翩然起从赤
松子游之念平受封户牖亦曰此非臣之功则二公措
汉初元功十八侯位次高帝有诏定之矣张良陈平揆
之功狗功人之论岂不可兄萧何而弟之然不得俎豆
于奚薛诸人之列是不可不深求其说也盖高帝起丰
沛颠嬴蹶项武夫健将多椎埋寡学贩缯屠狗之人韩
彭英卢各分王其地而列侯受封者日夜争功不决张
良陈平素为帝谋主方是时良辞齐受留翩然起从赤
松子游之念平受封户牖亦曰此非臣之功则二公措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1375-0339a.png
心积虑与拔剑击柱者度长挈大不可同年语矣意者
元功位次良平自执谦退而高帝亦有以谅其心欤然
帝于良则曰运筹决胜子房功也于平则曰吾用先生
计谋克敌非功而何良平虽不与十八人而帝明示其
功以诏万世则元功之位何足为良平荣哉呜呼高帝
天资明达最易告语当时安知非良平辈周旋其间而
为之论定哉观张良有军吏计功不能尽封之对而高
后二年复诏陈平尽差列侯之功藏之宗庙则前乎帝
元功位次良平自执谦退而高帝亦有以谅其心欤然
帝于良则曰运筹决胜子房功也于平则曰吾用先生
计谋克敌非功而何良平虽不与十八人而帝明示其
功以诏万世则元功之位何足为良平荣哉呜呼高帝
天资明达最易告语当时安知非良平辈周旋其间而
为之论定哉观张良有军吏计功不能尽封之对而高
后二年复诏陈平尽差列侯之功藏之宗庙则前乎帝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1375-0339b.png
之诏定实可见良平之与计而巳不与焉者矣考之高
帝功臣表百四十有三人平居四十七良居六十二良
平之功岂在十八人下而身为帝谋臣顾自躐居于群
臣争功名者之右智者不为也良平虽不与元功之列
而功与萧相国同科者自不可泯此所以为良平欤
谥议
龙图阁学士赠特进程公大昌覆谥文简议
王 炎
帝功臣表百四十有三人平居四十七良居六十二良
平之功岂在十八人下而身为帝谋臣顾自躐居于群
臣争功名者之右智者不为也良平虽不与元功之列
而功与萧相国同科者自不可泯此所以为良平欤
谥议
龙图阁学士赠特进程公大昌覆谥文简议
王 炎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1375-0339c.png
朝请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兼皇弟
吴兴郡王府教授兼权考功郎官王炎覆谥议曰君子
所以著见于世者其道有三德以成巳才以集事言以
垂训于斯三者苟有一焉皆足以不朽周公旦之谥文
才德备也晋士燮赵武之谥文才德各有所长也鲁臧
孙辰之谥文其言立也文之谥一意旨所该括者富矣
后世士大夫学识浅陋言辞卑弱浸不逮古于是名公
钜卿间有以文章议论奋立于一时诸儒之上者缙绅
吴兴郡王府教授兼权考功郎官王炎覆谥议曰君子
所以著见于世者其道有三德以成巳才以集事言以
垂训于斯三者苟有一焉皆足以不朽周公旦之谥文
才德备也晋士燮赵武之谥文才德各有所长也鲁臧
孙辰之谥文其言立也文之谥一意旨所该括者富矣
后世士大夫学识浅陋言辞卑弱浸不逮古于是名公
钜卿间有以文章议论奋立于一时诸儒之上者缙绅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1375-0339d.png
往往目为斯文之宗其没也遂以文易名如唐权德兴
韩愈李翱本朝杨亿之流是也今特进程公其学富瞻
而不杂其识精密而渊深其发为文章则根柢六经与
韩退之柳子厚相依仿而驰骋笔力骎骎上薄西汉续
作者之派流立后学之准的太常谥之曰文谁敢异议
然未足以见其行已莅官立朝之大致故又附之以简
按谥法简有数议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正直
无邪曰简一德不懈太常议之详矣然公才高而气劲
韩愈李翱本朝杨亿之流是也今特进程公其学富瞻
而不杂其识精密而渊深其发为文章则根柢六经与
韩退之柳子厚相依仿而驰骋笔力骎骎上薄西汉续
作者之派流立后学之准的太常谥之曰文谁敢异议
然未足以见其行已莅官立朝之大致故又附之以简
按谥法简有数议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正直
无邪曰简一德不懈太常议之详矣然公才高而气劲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1375-0340a.png
疑若不可附近而接引后进谆谆诱训不倦焉苟有一
善亹亹称道不厌焉故在学校为师儒诸生敬之在州
里为乡先生乡之子弟慕之是非平易不訾欤起于布
衣自致达官当官而行惟义是徇虽无崖异不肯瓦合
未尝以毁誉更其守也太上龙潜公为宫僚及登大位
公方闲退杜门谢事恬淡无求未尝以进退动其心也
是非正直无邪欤夫学问文章彰彻如彼德成行立超
卓如此合文简以定谥名不浮于其实也请如太常所
善亹亹称道不厌焉故在学校为师儒诸生敬之在州
里为乡先生乡之子弟慕之是非平易不訾欤起于布
衣自致达官当官而行惟义是徇虽无崖异不肯瓦合
未尝以毁誉更其守也太上龙潜公为宫僚及登大位
公方闲退杜门谢事恬淡无求未尝以进退动其心也
是非正直无邪欤夫学问文章彰彻如彼德成行立超
卓如此合文简以定谥名不浮于其实也请如太常所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1375-0340b.png
议谥以文简谨议
刑部侍郎周公端朝谥忠文议
方 回
议曰士大夫始终一节之谓贤朝廷纯于用贤之谓治
世之贤者本不多见而上之人之用人也不以不肖为
贤则以贤为不肖贤不肖混上下千百年间曾未始一
遇乎所进皆贤所退皆不肖之时是以贤者每不合而
古今天下常苦于治少而乱多惟本朝元祐为能纯于
刑部侍郎周公端朝谥忠文议
方 回
议曰士大夫始终一节之谓贤朝廷纯于用贤之谓治
世之贤者本不多见而上之人之用人也不以不肖为
贤则以贤为不肖贤不肖混上下千百年间曾未始一
遇乎所进皆贤所退皆不肖之时是以贤者每不合而
古今天下常苦于治少而乱多惟本朝元祐为能纯于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1375-0340c.png
用贤惟元祐始终一节莫如眉山苏文忠公苏公素与
安石异亦不苟与温公同使温公少如安石有一毫厌
弃苏公之意则是亦熙丰而已何元祐之有后之柄臣
动辄自诡元祐有一贤者与巳不合则疏之忌之且排
斥之贤者之不合何伤焉而世道之不可为可重叹也
故权刑部侍郎永嘉周公端朝当庆元初为太学生侂
胄造大诬用李沐击罢赵忠定公相位将杀之公与同舍
杨宏中张道林仲麟徐范蒋傅上天子书乞窜沐坐编
安石异亦不苟与温公同使温公少如安石有一毫厌
弃苏公之意则是亦熙丰而已何元祐之有后之柄臣
动辄自诡元祐有一贤者与巳不合则疏之忌之且排
斥之贤者之不合何伤焉而世道之不可为可重叹也
故权刑部侍郎永嘉周公端朝当庆元初为太学生侂
胄造大诬用李沐击罢赵忠定公相位将杀之公与同舍
杨宏中张道林仲麟徐范蒋傅上天子书乞窜沐坐编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1375-0340d.png
管信州明年押归本贯嘉泰初始许自便公入蜀避侂
胄又六年侂胄殛又明年诏褒六士始免解又三年始
试礼部为第一夫以太学生一上书诋权奸而厄以十
七年流离转徙之酷侂胄豺狼固不足责也然独于弥
远有憾焉嘉定更化自诡元祐非解伪党之禁稍用侂
冑所斥实则阴袭其迹始而邪正并用终于邪胜正屈
崇长李知孝梁成大之徒废真谪魏以公礼部第一人
而黜使再为郡贰自筮仕至弥远死二十三年终不寘
胄又六年侂胄殛又明年诏褒六士始免解又三年始
试礼部为第一夫以太学生一上书诋权奸而厄以十
七年流离转徙之酷侂胄豺狼固不足责也然独于弥
远有憾焉嘉定更化自诡元祐非解伪党之禁稍用侂
冑所斥实则阴袭其迹始而邪正并用终于邪胜正屈
崇长李知孝梁成大之徒废真谪魏以公礼部第一人
而黜使再为郡贰自筮仕至弥远死二十三年终不寘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1375-0341a.png
之从列弥远也侂胄也特伯仲间耳亦未足深责也端
平更化不特自诡元祐虽天下亦或许之为小元祐始
擢公登从列然一敌亡一敌兴公力言不可共事不以
夹攻为然足规清之之闇洛汴师溃不幸言中公于是
丐去而以疾逝矣识者谓公假以年亦终与清之落落
者然则端平所用诸贤大率貌同意异如清之者岂可
逭春秋之责哉公一不合于侂冑再不合于弥远三不
合于清之公以始终一节方苏文忠公可无愧而嘉定
平更化不特自诡元祐虽天下亦或许之为小元祐始
擢公登从列然一敌亡一敌兴公力言不可共事不以
夹攻为然足规清之之闇洛汴师溃不幸言中公于是
丐去而以疾逝矣识者谓公假以年亦终与清之落落
者然则端平所用诸贤大率貌同意异如清之者岂可
逭春秋之责哉公一不合于侂冑再不合于弥远三不
合于清之公以始终一节方苏文忠公可无愧而嘉定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1375-0341b.png
端平之相不能纯于用贤不足望元祐之相此可为世
道叹非邪抑公大节如此厥有本源二父得南轩之学
以传于公早从水心所闻巳博经史百氏无不淹贯国
朝典故尤所精熟于信从赵昌父于蜀从刘后溪晦翁
之学又有闻焉所以平生萧然孤榻不营一椽有田半
顷捐以与兄自连忤一二相臣之外卓行鲠论史不一
书学到则理明理明则无欲无欲则刚刚则浩然之气
常沛乎其不可禦非公之谓邪谥法廉方公正曰忠道
道叹非邪抑公大节如此厥有本源二父得南轩之学
以传于公早从水心所闻巳博经史百氏无不淹贯国
朝典故尤所精熟于信从赵昌父于蜀从刘后溪晦翁
之学又有闻焉所以平生萧然孤榻不营一椽有田半
顷捐以与兄自连忤一二相臣之外卓行鲠论史不一
书学到则理明理明则无欲无欲则刚刚则浩然之气
常沛乎其不可禦非公之谓邪谥法廉方公正曰忠道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1375-0341c.png
德博闻曰文公兼有之元祐从臣眉山苏公之谥曰文
忠今公之行文未书于科级忠巳凛乎缙绅宜先忠后
文谥曰忠文谨议
忠今公之行文未书于科级忠巳凛乎缙绅宜先忠后
文谥曰忠文谨议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1375-0341d.png
新安文献志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