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九 第 1a 页 WYG1375-01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九    明 程敏政 撰
  书
   答程成甫书       朱 熹
熹服膺二先生之教有年矣虽幸得诵其诗读其书然
犹以未得识其子孙为恨兹乃辱书欣感无量且承叙
述世次行治之详使得闻之又叹大贤之后中间流落
不偶至于如此甚者遂至沦陷隔绝而无闻独幸贤者
卷九 第 1b 页 WYG1375-0150b.png
于此乃能守其门户而不失其问学之传犹足以自慰
也今郡博士又能屈致以为学校之重其所以望于贤
者岂不欲其服先生之服诵先生之言行先生之行以
警动其学者而勉励之哉荷意之勤敢申其说以致区
区之意惟左右者念之
   与程允夫书       朱 熹
往年误欲作文近年颇觉非力所及遂已罢去不复留
情其间颇觉省事讲学近见延平李先生始略窥门户
卷九 第 2a 页 WYG1375-0151a.png
而疾病乘之未知终得从事于斯否尔大槩此事以涵
养本原为先讲论经旨特以辅此而已向来汎滥出入
无所适从名为学问而实何有亦可笑尔示喻苏程之
学愚意二家之说不可同日而语黄门议论所守仅贤
其兄以为颜子以来一人而已恐未然顷因读孟子见
其所说到𦂳要处便差了养气一章尤无伦理观此想
渊源来历不甚深也正蒙建阳旧有本近来久不曾见
俟病少间当为寻问也然此书精深难窥测要其本原
卷九 第 2b 页 WYG1375-0151b.png
则不出六经语孟且熟读语孟以程门诸公之说求之
涵泳其间当自有得然后此等文字可循次而及方见
好处如今不须杂博却不济事无收拾也若果于此有
味则世间一种无𦂳要文字皆是妄言绮语自无功夫
看得矣近集诸公孟子说为一书已就稿又为诗集传
方了国风小雅二书皆颇可观或有益于初学恨不令
吾弟见之又恨相去稍远不能得吾弟来相助成之也
(程君允夫文公先生之内弟也尝为著尊德性斋铭者/家问谆谆尤极忠爱君子片言只辞皆足观感如此夫)
卷九 第 3a 页 WYG1375-0151c.png
(虞集敬书意紫阳朱夫子于程氏为弥甥允夫其内弟/也此帖辞 质直亲爱弥笃世之人同气且不相恤况)
(其疏者哉观者亦可自反/矣乡后学汪泽民敬书)
   与汪伯虞书       朱 熹
正月十一日同郡朱熹顿首复书伯虞茂才乡丈执事
熹之外家于门下有姻连之好而执事文人行也久客
闽中未获一见独幸从亲故间讲闻声誉之美差以自
慰兹承不鄙远致长书礼意既隆而所以称道期许之
者又过其实熹不敢当也示谕尚书金公名堂之意俾
卷九 第 3b 页 WYG1375-0151d.png
得赞一词焉幸甚幸甚金公亦先友也熹顷岁尝获拜
之临安俯仰十有七年矣三复来诲若复得望见其衣
冠而闻其謦欬者甚矣金公之厚于执事而所以相告
者之切而当也邕州使君往见张荆州吕著作皆称其
才今读记文又有以见其所存者益恨未得一听议论
之馀也顾二公之意所以望于执事皆非他人所能与
独在明者精择而力行之尔况如熹之浅陋其又将何
以辱其礼命之勤哉加以拙疏乍亲吏事公私倥偬日
卷九 第 4a 页 WYG1375-0152a.png
不暇给尤觉荒涩不能一吐胸中所欲言者因风敬谢
先辱旦夕傥得脱此羁絷归卧田间呻吟之暇乃当有
以报执事尔惠墨甚富且珍未有以报此间石刻各往
一通幸视之未有承晤之日正惟进德自重慰此愿言
不宣
   答汪太初书       朱 熹
四月八日同郡朱熹顿首复书汪君太初茂材足下熹
于足下虽得幸同土壤而自先世流落闽中以故少得
卷九 第 4b 页 WYG1375-0152b.png
从故里之贤人君子游顾其心未尝一日而忘父母之
邦也属随宦牒来官庐阜同郡诸生间有肯相过者而
足下乃以手书先之三复诲谕喜幸无穷又承示以文
编益钦德学之盛而恨其未得少奉从容也然间尝窃
病近世学者不知圣门实学之根本次第而溺于老佛
之说无致知之功无力行之实而常妄意天地万物人
伦日用之外别有一物空灵玄妙不可测度其心悬悬
然惟侥幸于一见此物以为极致而视天地万物本然
卷九 第 5a 页 WYG1375-0152c.png
之理人伦日用当然之事皆以为是非要妙特可以姑
存而无害云尔盖天下之士不志于学则汎然无所执
持而徇于物欲幸而知志于学则未有不惰于此者也
熹之病此久矣而未知所以反之盖尝深为康胡二君
言之而复敢以为左右之献不识高明以为然否抑尝
闻之学之杂者似博其约者似陋惟先博而后约然后
能不流于杂而不掩于陋也故中庸明善居诚身之前
而大学诚意在格物之后此圣贤之言可考者然也足
卷九 第 5b 页 WYG1375-0152d.png
下其试思之未即会晤惟进学自爱为祷
   答程泰之书       朱 熹
熹昨闻禹贡之书已有成编转借累年乃得其全犹恨
绘事易差间有难考究处近乃得温陵印本披图按说
如指诸掌幸甚幸甚此书之传为有益于学者但顷在
南康两年其地宜在彭蠡九江东陵敷浅原之间而考
其山川形势之实殊不相应因考诸说疑晁氏九江东
陵之说以为洞庭巴陵者为可信盖江流自澧而东即
卷九 第 6a 页 WYG1375-0153a.png
至洞庭而巴陵又在洞庭之东也若谓九江即今江州
之地即其下少东便合彭蠡之口不应言至东陵然后
东迤北会于汇也晁氏所论敷浅原者亦有理而未尽
盖详经文敷浅原合是衡山东北一支尽处疑即今庐
阜但无明文可考尔德安县敷阳山在庐山之西南故
谓之敷阳非以其地即为敷浅原也若如旧说正以敷
阳为敷浅原则此山甚小又非山脉尽处若遂如晁氏
之说以为江入海处则合是今京口所过之水又不但
卷九 第 6b 页 WYG1375-0153b.png
九江而已也若以衡山东北尽处而言即为庐阜无疑
盖自岷山东南至衡山又自衡山东北而至此则九江
之原出于此三山之北者皆合于洞庭而注于岷江故
自衡山而至此者必过九江也此以地势考之妄谓如
此不审参以他书其合否又如何但著书者多是臆度
未必身到足历故其说亦难尽据未必如今目见之亲
切著明尔阁下向者固尝经行而留意之久记览之富
其必有以质之故敢辄献所疑伏惟有以教之幸也
卷九 第 7a 页 WYG1375-0153c.png
   答滕德粹书       朱 熹
仆与足下虽幸获同土壤而自先世已去乡井中间才
得一归扫丘墓省族姻今又二十馀年以故于乡里后
来之秀少所接识计其不相存录亦已久矣而昆仲方
独惠然枉书道说过盛非所敢当然所论为学之意则
正区区所望于乡人者甚幸甚幸夫学者患不知其所
归趣与其所以蔽害之者是以徘徊岐路而不能得所
从入今足下既知程氏之学不异于孔孟之传而读其书
卷九 第 7b 页 WYG1375-0153d.png
矣又知科举之夺志佛老之殊归皆不足事则亦循是
而定取舍焉尔复何疑而千里以问于仆之不能邪意
者于其所欲去者既未能脱然于胸中所欲就者又杂
然并进而不无贪多欲速之意是以虽知其然而未免
于茫然无得之叹尔足下诚若有志则愿暂置于彼而
致精于此取其一书自首而尾日之所玩不使过一二
章心念躬行若不知复有他书者如是终篇而后更受
业焉则渐涵之久心定理明而将有以自得之矣论语
卷九 第 8a 页 WYG1375-0154a.png
一书圣门亲切之训程氏之所以教尤以为先足下不
以愚言为不信则愿自此书始因风寓谢他未暇及昆
仲书无异指故不复别致幸察
   答汪叔耕书       朱 熹
十月二十三日熹叩首启叔耕茂材乡友辱书并示诗
文论说甚富三复不置足以见乡道之勤卫道之切而
所以用力于词章者又若是其博而笃也顾惟衰晚于
道既无所闻不足以堪见予之意而少日粗亲笔研终
卷九 第 8b 页 WYG1375-0154b.png
不能窥作者藩篱且自觉其初无补于身世遂用绝意
弃去不为今数十年矣又无以知所论之中否而上下
其说也然私窃计之乡道之勤卫道之切不若求其所
谓道者而修之于已之为本用力于文词不若穷经观
史以求义理而措诸事业之为实也盖人有是身则其
秉彝之则初不在外与其乡往于人孰若反求诸已与
其以口舌驰说而欲其得行于世孰若得之于己而一
听其用舍于天邪至于文词一小技尔以言乎迩则不
卷九 第 9a 页 WYG1375-0154c.png
足以治已以言乎远则无以治人是亦何所与于人心
之存亡世道之隆替而校其利害勤恳反复至于连篇
累牍而不厌邪足下志尚高远才气明决过人远甚而
所以学者未足以副其天资之美熹窃惜之又念其所
以见予之厚而不忍忘也不敢不尽其愚足下试一思
之果能舍其旧而新是图则其操存探讨之方固自有
次第矣请继今以言人还姑此为报向寒千万以时为
亲自爱不宣
卷九 第 9b 页 WYG1375-0154d.png
   与祝直清书       朱 熹
熹顿首直清贤表解元昨还里中屡获请见抚存教诲
恩爱甚厚别来切记尊候万福熹侍旁幸适不足烦远
念屏迹闭门读书有可乐者恨莫与之同尔近视太叔
翁发至论孟训释看得程氏之理透彻涵泳其间多有
好处颇合鄙意内疑惑未敢据所见俟荣旋讨论且留
之恨此中前辈寥寥幸得古田林择之邀至家馆教塾
野二人其见明切近得湖南张魏公子钦夫者一二文
卷九 第 10a 页 WYG1375-0155a.png
字观所见正当尽有发明欲往见相与讲释所疑而千
有馀年道学不明士之陋于耳闻目见无以知道入德
其识趣往往如此然世衰道微邪说肆行而莫之禁士
夫心术安得而不日趋于坏大抵为学是自己分上事
孟子谓归而求之有馀师是也附去二程先生语录详
备可观但患人之不读亦须积累涵泳由之而熟脱然
自有知处人能勉励学古人著工夫把做一件事深思
力行不患不到圣贤之域两年来集得孟子说稿成或
卷九 第 10b 页 WYG1375-0155b.png
有益于初学后当录一本去末由相见千万保爱老母
道意阁中郎侄一一佳胜奉状不宣
   答程傅之书       朱 熹
熹与足下为同郡人然彼此未相识面而足下以书先
之此意厚矣夫佛老之言不得以道名足下之说是也
至于吾之所谓道与其所以求之之方则足下之言有
略而未究其蕴者无从面讲临风怅然异时因来有以
见语千万甚望过此则有非衰拙之所敢知者不知所
卷九 第 11a 页 WYG1375-0155c.png
以报也(乂答传之子次卿书示喻存心之说此固为学/之本然来喻又有所谓有是事必有是理者不)
(知又何从而察之邪若如所谓当应事然后思是事之/理当接物然后思是物之理则恐思之不豫而无所及)
(若豫讲之则又陷于所谓出位而思念虑纷扰之病窃/意用力之久必有说以处此矣幸明告我得以反复之)
   答孙吉甫书       朱 熹
德粹之来远辱惠书虽未识面然足以知贤者之志矣
所喻气质过刚未能自克而欲求其所以转移变化之
道夫知其所偏而欲胜之在吾日用之间屡省而痛惩
之尔故周子有自易其恶自至其中之说是岂他人所
卷九 第 11b 页 WYG1375-0155d.png
得而与于其间哉然此亦或有说焉不明于理而徒欲
救其偏亦恐矫枉之过而反失中也故古人之学虽莫
急于自修而读书讲学之功有所不废盖不如是无以
见夫道体之全而审其是非邪正之端也未由相见幸
且勉力
   答汪会之书       朱 熹
所寄大学愧烦刋刻跋语尤见留意千圣相传门户路
径不过如此前世儒者未尝熟读而深求其意故所以
卷九 第 12a 页 WYG1375-0156a.png
为学者不知出此而堕于记诵文词之末其好高者又
转而入于老子释氏之门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而人
才少风俗衰也但今虽幸略窥大旨然循其序而实用
力焉亦恨未能到得古人地位所以每欲推之以语同
志而求其辅仁之助于今乃得吾会之于中表间岂不
幸甚更愿益深考之而实从事焉使其次第功程日有
可见之验则其进步自不能已矣
   答汪次山书       朱 熹
卷九 第 12b 页 WYG1375-0156b.png
别楮诲喻良荷不鄙已托德和弟布曲折矣千万千万
周礼文字此所无有令郎今几何年矣他经何所不治
而必为此何哉大凡治经之法且先熟读正经次则参
考注疏至于礼乐制度名数注疏得之尤多不知令郎
曾如此下工夫否若资质大段警悟亦须著下三年工
夫于此自然精熟贯穿何待他求彼学成而名显者岂
必皆有异书乎今人欲速每事必求一捷径不肯安心
循序下实工夫为此所误一事不成者多矣不可不自
卷九 第 13a 页 WYG1375-0156c.png
悟也愚陋无所知于此尝究心焉颇见利病如此敢以
布闻称塞厚意他不能有益于左右徒以为愧尔(吾宗/与朱)
(子世联姻娅此二帖眷谊缱绻溢乎辞表四友堂记已/遂其请而明经之训所获多矣正大详尽真足为百世)
(师法览者尚兴起焉从叔仲禹家藏此本踰二百年什/袭以传者百世可也至正戊子十月丙戌后学汪泽民)
(谨识四二帖谓此与/求作 友堂记帖也)
   答詹帅(体仁/)请罢诸书锓梓书
               朱 熹
熹向蒙下喻欲见诸经鄙说初意浅陋不足荐闻但谓
卷九 第 13b 页 WYG1375-0156d.png
庶几因此可以求教故即写呈不敢自匿然亦自知其
间必有乖缪以失圣贤本指误学者眼目处故尝布恳
乞勿示人区区此意非但为一时谦逊之美而已也不
谓诚意不积不能动人今辱垂喻乃闻已遂刋刻闻之
惘然继以惊惧向若预知遣人钞录之意已出于此则
其不敢承命固已久矣见事之晚虽悔莫追窃惟此事
利害如前所陈所系已不细矣又况贱迹方以虚声横
遭口语玷黜之祸上及前贤为熹之计政使深自晦匿
卷九 第 14a 页 WYG1375-0157a.png
尚恐未能免祸今侍郎丈乃以见爱之深卫道之切不
暇以消息盈虚之理推之至于刻画其书流布远近若
将以是与之较强弱争胜负者熹恐其未能有补于世
教而适以重不敏之罪且于门下亦或未免分朋树党
之讥盖未论东京禁锢白马清流之祸而近世程伯禹
洪庆善之事亦可鉴矣岂可遽谓今之君子不能为前
日之一德大臣耶况所说经固有嫌于时事而不能避
忌者指为讪上而加以刑诛亦何不可乎去岁建昌学
卷九 第 14b 页 WYG1375-0157b.png
官偶为刻旧作感兴诗遂为诸生注释以为谤讟而纳
之台諌此教官者几与林子方俱被论列此尤近事之
明镜虽若无足畏避然亦何苦而直触此奸慝之锋耶
欲布愚恳便乞寝罢其事又恐已兴工役用过官钱不
可自已熹今有公状申使府欲望书押入案收索焚毁
其已用过工费仍乞示下实数熹虽贫破产还纳所不
辞也如其不然此辈决不但已一身目前利害初不足
道正恐以是反为此道无穷之害尔切乞更入思虑不
卷九 第 15a 页 WYG1375-0157c.png
惮速改千万幸甚德庆刋本重蒙序引之赐尤以悚仄
此书比今本所争不多但𦂳切处多不满人意尔序中
所用善学圣贤之语极有意味但今日纷纷本非为程
氏发但承望风旨视其人之所在而攻之尔若此人稍
尚清虚则并攻老子幸修斋戒则兼诋释迦曾读三经
字说则攻王氏曾读权书衡论则斥三苏怒室色市彼
亦何尝有定论而可与之较是非曲直哉但不察此而
欲力与之争则必反以激成其势而益坚其说或遂真
卷九 第 15b 页 WYG1375-0157d.png
为道学之害亦不为难此尤不可不虑尔(附与杨教授/书熹忝为长)
(吏于此而使同官用学钱粮刻己所著之书内则有朋/友之谯责外则有世俗之讥嘲虽非本心岂容自辨又)
(况孤危之踪无故常招唇吻今乃自作此事使不相说/者得以为的而射之不唯其啾喧呫嗫使人厌闻甚或)
(缉以成罪亦非难事正如顷年魏安行刻程尚书论语/乃至坐赃论此不远之鉴近闻婺源有人刻熹西铭等)
(说方且移书毁之书行未几遽自为此彼之闻者岂不/怪笑其被毁者岂不怨怒此又使熹重得罪于乡党宗)
(族而执事者反谓其谬为谦逊不情之语其不相察亦/甚矣愚意迫切不得不力恳于左右幸辱矜照一言罢)
(之所己刻者熹请得以私钱奉赎毁去而其已置之版却/得面议别刻一书以成仁者开广道术之意自不失为)
(善事不审尊/意以为何如)
卷九 第 16a 页 WYG1375-0158a.png
   复表兄朱元晦编修书   程 洵
洵拜覆至孝编修表兄坐前洵去岁在祁门奉起居状
初不知表伯母恭人之讣既归拜所赐教乃闻钟此酷
罚惊呼失声不能自已惟淑德懿范表仪闺阃奄弃荣
养孰不惊叹矧中表子侄姻亲契分之厚者其悼恻之
情宜何如耶伏惟天性之重于孝敬婴此大故悲恸奈
何来书言家世南来八人今无存者读之使人感叹不
已洵不肖常恨之生也后不逮事王父尝见祖母及先
卷九 第 16b 页 WYG1375-0158b.png
君为言朱程二家昔日中外往来之好乡闾莫及自先
表伯赴官闽中遭时多故因家于建于是骨肉始有南
北之异自兹暌间垂五十年中间人事变迁如雾如电
有不可胜言者今两家所存当时之人惟祖母幸无恙
每为洵言此未尝不流涕太息也祖母八十四矣视听
幸不甚衰饮啖亦健但屡经忧患子孙未有以少慰其
意者前日闻表伯母之丧感涕不已盖人暮年值此逆
境其伤今思昔之情固宜倍于他人也今岁不欲远出
卷九 第 17a 页 WYG1375-0158c.png
侍下以刘丞坚相挽不得已复为此来二月初到此初
欲此月末略归偶刘丞檄出建宁鞫狱须其归乃告次
第尚在闰月末也来书见教委曲详尽皆至当之论敢
不服膺又蒙寄以程氏遗书大慰所望盖洵前此所见
惟建阳旧刻必明集河南夫子书及大全语录此数者
颠倒错缪大全为甚今兄所编虽中间尚有阙疑者然
大略已有条不紊矣兄之有功于程氏甚大而洵拜兄
所赐甚厚也洵本欲办少奠礼以表区区偶刘丞行速
卷九 第 17b 页 WYG1375-0158d.png
姑寓此纸托附便至馀俟中夏还家当奉状襄事闻在
去冬计已毕矣路远不能助执绋申一恸之哀何怅恨
如之四月二十日表弟洵拜覆
   上周益公书       程 洵
洵新安书生也少时不自料妄有意于禄仕因业进士
求之授经之暇则取所谓时文者嗫嚅诵习而学焉然
非其好也间独取河南程氏眉山苏氏之书读之则心
开目明耸然增敬恍然若与数先生者对于卷中而亲
卷九 第 18a 页 WYG1375-0159a.png
闻謦款也久之今秘阁修撰朱公自七闽还一见以为
可教因勉使成就朱公于洵外兄也其见爱甚笃而所
以启迪之者亦甚力然洵天分自卑凡所辛苦而仅有
之者终不足以进于圣贤之域而所谓进士业者又益
荒唐自志士言之弃去不复为而一意学问可也而洵
忍穷不固又不能然盖行年五十而后以累举得一官
主衡之衡阳簿抗尘走俗人莫知者会故奉常属刘侯
自常州移守衡洵以县吏见刘侯见其容貌枯槁无所
卷九 第 18b 页 WYG1375-0159b.png
象似命坐问曰子所遗吾书自为之耶抑倩人也洵对
曰自为之也刘侯颔之他日又召与语乃大异之曰子
吾党也自是每趋府议公事竟往往延入便斋相与讲
所疑上自圣贤精义致用之要下至古今属辞比事之
旨无所不及风晨月夕杯酒流行则又更倡迭和以写
其乐不以属吏遇也洵何足以辱侯之知如此无乃亦
以朱公故耶居二年侯得请奉祠去洵亦解官北归声
闻遂不相接洵诣流内铨阅缺榜适此州录事乏人即
卷九 第 19a 页 WYG1375-0159c.png
自占署意将复从侯于此也又明年乃闻侯以疾不起
洵栖迟田间亦五易寒暑而后造官嗟侯之不复见为
之戚然以悲移日而不能止属者侧闻明公被命移镇
上章力辞将弭节里中待报则又跃然以喜夫以天子
之宰位貌尊重号礼绝百僚而参军古所谓居百僚底
者贵贱悬绝如此踪迹何由辄闻于钧听而洵心独喜
者非特一世宗工三朝元老得以瞻望仪型慰平生敬
慕之心抑闻朱刘二君子皆明公异时屈辈行与之交
卷九 第 19b 页 WYG1375-0159d.png
者斯文之统盟善类之宗主于是乎在而洵也乃以薄
宦故获从门下士窃闻议论风旨之一二岂不甚幸也
哉岂非甚可喜也哉今其来也非事造请抑其志固有
所在也洵早好为文而才气卑弱不能自拔于流俗无
足为明公言者顾宿昔之心扫除未尽辄复缮写一通
以献伏惟明公功业之盛既追踪韩富而道德文章之
妙亦俪美程苏燕居之暇试一观焉就使无取亦足以
见其穷不易业老犹能学也干冒钧严以愧以惧(莆田/方氏)
卷九 第 20a 页 WYG1375-0160a.png
(直孺序曰克庵文简而深粹而雅优游恬淡/而无毕露之华盖其渊源之出有自来矣)
   辞晦庵朱侍讲书     汪 莘
莘读史至有国家者衅敌雠隙生于父子兄弟之间未
尝不为之伤心以至流涕也曰嗟乎父子兄弟天伦之
最切者也其休戚之浅深惨舒之大小每与天地鬼神
相为感动而况人乎侧睹今日之事有可为伤心者矣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为也先生劝讲经筵实居师保
之职前日责在大臣今日责分先生矣财不待先生而
卷九 第 20b 页 WYG1375-0160b.png
富兵不待先生而强惟主上父子之间诸公所不能济
者待先生而济先生道大而德粹才高而义精其必有
以处此惜乎非莘之所得闻也虽然徐徐乎其为主上
感动之实而汲汲乎其为泰安之居恐不可得而遂也
惮于为父子深爱之本而利于为体貌臣工之末以是
为治未有能久者也莘生平闻先生之风慕悦之父母
如也尊敬之神明如也想像愿见而不获者凡二十年
具有本末以二十年尊敬慕悦想像之心幸而一旦天
卷九 第 21a 页 WYG1375-0160c.png
与获见之便岂欲以背时之言挠其亲而慢其神哉诚
以言行素高者流俗所忌向用颇隆则窥伺滋甚自顷
诸人以道学为口实牙相磨吻相鼓加之时事多艰则
名节难全端倪多变则机会易失今日之事先生建明
稍缓切恐言者已伺其后是非特不能为天下学道者
之地亦不能为后世学道者之地矣主上发明诏设优
赏以待言者莘志不在焉大不能丫莘性命小不能救
莘饥寒所为来上封事拳拳惟以主上父子之间为务
卷九 第 21b 页 WYG1375-0160d.png
非敢轻也始为之疑而终为之不必疑始为之畏而终
于无可畏踌躇四顾而虑之甚周其言之甚明其施之
必效诸公视之以为背时之论莫有能举而行之者是
以徘徊京都日夜待先生至不同流俗不避权要建明
于群昏之中鼓动于皆醉之际言众人之所不敢言辨
众人之所不能辨然后先生素履之志可不谕而孚经
纶之业可次第而举莘所上封事所论主上父子间与
夫民穷吏污之弊既己献诸先生矣先生尝谕之曰所
卷九 第 22a 页 WYG1375-0161a.png
论过宫事甚好当说与诸公今治行西归敢复以告此
所谓先生事也先生责也于莘何有哉冒渎师严无任
激切恐惧之至
   见张南轩先生书     王 炎
炎闻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有愿见之心不可有亟
见之意外不失人内不失已然后其道两尽是故学者
谨之三揖而进一辞而退古人于去就之际有义以权
之礼以为节也炎幼而学学而仕非为道也而出于为
卷九 第 22b 页 WYG1375-0161b.png
贫是故浮沉于下位不敢求当世君子之知而敷文刘
公惠然顾之众人之中引而进之炎之所以事刘公者
有公事而无私请刘公亦察其粗能安于分义也而以
不肖之名闻于下执事执事者以刘公之言为信以炎
为可教也亦引而进之炎于是踊跃一来其意以为学
问而非敢有他求也炎尝闻学圣人之道若颜子曾子
则见而知之若孟子则闻而知之孟子之后道之正统
绝而不传由汉以来士非不学而所以学者不以章句
卷九 第 23a 页 WYG1375-0161c.png
而以言语文章章句之学胶于陈言而不知古人之用心
其以言语文章为重者亦未能入圣人之门而窥见其
奥也今世论道学之传学者往往曰自孟子之后汉有
扬氏唐有韩氏然扬子以言语求道韩子以文章求道
惟以言语求道故为法言曰吾以拟论语也为太玄曰
吾以准易也无西子之美而效其嚬亦增其丑而已矣
惟以文章求道故为之说曰易奇诗葩盘诰声牙而春
秋谨严与庄骚太史一概论之六经之旨晦矣且言语
卷九 第 23b 页 WYG1375-0161d.png
非不可以求道而道则非言文章非不可以求道而道
则非文何者不落其华不探其实也炎之所谓学者不
过举子事业云尔言语之辨也文章之工也而其技极
矣道则未之有见也夫易始于伏羲明于文王书始于
尧舜诗始于商周而春秋笔削于夫子方其未有易书
诗春秋也而禹皋陶伊周之徒其学何从得之数君子
者为圣为贤静而正心诚意动而开物成务天下之故
不能眩其所见之明成败死生不能摇其所立之固也
卷九 第 24a 页 WYG1375-0162a.png
则其学固有超乎言语文章之外而得之心传默授者
炎反而求之心索之以思茫然其未有得也故愿见先
生而请益焉炎以为学道者其始必有所传而其终有
以自得之有所传者学之方而自得之者其至也孟子
之学传于子思子思传之曾子曾子则亲见圣人而师
之一贯之妙夫子不以语门弟子虽赐之达不与也而
独以告曾子曾子曰唯一唯之外曾不容声而门人问
焉乃以忠恕语之忠恕非一也非一则曷为语之忠恕
卷九 第 24b 页 WYG1375-0162b.png
非一而可以入道故也子思之所传者忠恕尔曰中庸
曰至诚子思有以自得之孟子之所传者中庸尔曰尽
心曰养性孟子有以自得之故曰自得之则居之安资
之深取之逢其原而自得实难其入有门则其初不可
无传也盖自孟子之后道之正统绝而不传二程先生
鸣道于伊洛之间则道之正统绝而复传今世语伊洛
之学者非无其人然其下者不见于践履其高者未免
于差也夫不见于践履则言远而旨近似达而实蔽而
卷九 第 25a 页 WYG1375-0162c.png
不免于差则将以明道适以害道而已矣先生之学其
传之也得其宗其行也力其守也笃其自信也坚此今
世学者之指南也语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夫学者于其所见毫釐有所
必计惧其差也故必即有道者正之况未有所见者而
可无以发其聩聩乎炎为举子时迫于伏腊之不给甘
旨之无以奉亲也而假馆于他人之门得学之功十三
及出而为吏虽不敢一日舍学而嬉然有公家之事食
卷九 第 25b 页 WYG1375-0162d.png
其食亦不敢苟也而得学之功十一今将挈其孥以归
杜门却扫于歙山之阳早作夜寐以求增益其所未能
策励其所不逮是故愿一见先生以发药其愚夫檃括
多枉木不然则直良医多病夫不然则不瘳圣贤之
门来者无绝法也先生以为可教而教之则幸矣论十
篇以为贽固以占其是非也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先生之道四海之所尊仰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先生肯赐之教诲之言炎不敢不奉以周旋也干冒台
卷九 第 26a 页 WYG1375-0163a.png
严不胜悚惧
   与朱元晦先生论谅闇中开讲书
               王 炎
炎近读邸报伏见八月八日指挥增置讲读官且于中
旬择日开讲夫始初清明崇尚儒学以辅圣德此固帝
王之盛美然择日开讲则炎窃有疑焉且三年之丧三
代之达礼也二十七日而公除后世之权制也其意盖
曰军国之务不可以不躬自听断则公除而涖政亦势
卷九 第 26b 页 WYG1375-0163b.png
有不得已焉尔服释于外哀存于内则礼之节文虽变
而礼之情实未泯也古礼不复可见其详矣记曰斩衰
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议夫大功之视
衰麻其情有降杀故服有等差而记又谓大功废业又
曰大功诵可也可以诵不可以议大功且然况衰麻之
至戚乎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左右讲读之官
以备顾问丧祭之礼欲得其详每事问焉可也一日万
几不得已而亲事于法宫之中听断有疑时以访焉可
卷九 第 27a 页 WYG1375-0163c.png
也大行至尊寿皇梓宫在殡复土未有定期而开讲于
清閒之燕炎为是有疑焉三代之礼固无所考汉唐之
事亦不足證未审祖宗典故有是乎炎晚生何足以议
礼然待制乡邦之先进后学宗之且处经幄之长炎为
是有请焉乞赐垂教以开释所疑幸甚(世传双溪与朱/文公不合未见)
(所出考双溪集有与文公论谅闇开/讲事文公集无答书岂即谓此耶)
   答友人论读尚书书    程实之
前辈谓读书要识圣贤气象某谓读尚书亦当识唐虞
卷九 第 27b 页 WYG1375-0163d.png
三代气象唐虞君臣交相儆戒夏商以后则多臣戒君
尔禹皋戒君儆于未然辞亦不费夏商以后则事形而
后正救之如太甲高宗肜日旅獒等篇且反覆详至不
惮辞费矣启与扈战于甘以天子之尊统六师与一强
诸侯对敌前此未闻也汤之伐夏自汤誓汤诰外未尝
数桀之恶且有惭德武王伐纣则有泰誓牧誓武成凡
五篇历历陈布惟恐纣恶不白已心不明略无回护意
矣伊尹谏太甲不从而放之前此无是也使无尹之志
卷九 第 28a 页 WYG1375-0164a.png
则去鬻拳无几然太甲天资力量远过成王太甲悔悟
尹遂可以告归周公则谗疑交起虽风雷彰德之馀宅
中图大之后不敢去国又切切挽召公同心辅佐用力
何其艰也尧以大物授舜舜以大物授禹此岂细事而
天下怗然无异辞盘庚以圯于耿而迁国本欲安利万
民而臣民欢哗至勤三篇训谕而仅济然盘庚犹可也
周之区处商民自大诰以后毕命以前药石之饮食之
一以为龙蛇一以为赤子更三纪之久君臣共以为国
卷九 第 28b 页 WYG1375-0164b.png
家至大至重之事幸而讫于无虞视尧舜区处苗顽又
何其甚暇而甚劳也精一执中无俟皇极之烦言钦恤
明刑何至吕刑之腾口降是而鲁秦二誓见取于经而
王迹熄霸图兆矣世变有隆污风俗有厚薄故应如此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读书者其可苟乎哉
 
 
 新安文献志卷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