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六百七十一 宋 王钦若等 撰
  牧守部
   总序
唐虞之制或十二州或九州州皆有牧虞典所谓咨十
有二牧左氏传所谓禹铸九牧之金是也三代之制王
畿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
连有帅三十国为一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b 页
有伯八州八伯伯亦牧也商曰伯夏周皆曰牧自唐迄
周九州之地以封诸侯诸侯贤者乃为州牧又使大夫
三人监方伯之国故曰三监秦氏罢侯置守凡三十六
郡郡置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内郡有丞边郡又有长
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又置尉掌佐守典武职田卒秩
比二千石亦有丞秩六百石又置御史监之汉郡县承
秦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辅分治长安城中
京兆初为内史又为右内史左冯翊初为左内史扶风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a 页
初名主爵中尉又为中尉后更今名各置郡尉而诸侯
所封之国置内史治民中尉掌武职又省监郡御史丞
相遣吏分刺州不常置景帝中元二年更名郡守曰太守
郡尉曰都尉武帝元封三年分诸郡为十三部部置刺
史掌奉诏条察州内秩六百石其察三辅曰司隶校尉
成帝绥和元年更刺史曰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
又以州牧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又以刺史为州牧郡守
之职掌治民进贤劝功次狱除奸尝以春行县所至劝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b 页
民农桑振救之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
论课殿最刺史之职尝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
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皆有从事史假佐后汉皆
因之以河南郡为河南尹省诸郡都尉其职并归太守
属国都尉旧主蛮夷降者中兴稍有八县治民如郡安
帝又置扶风及京兆虎牙都尉灵帝末复以刺史为州
牧魏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州刺史晋准旧制王畿
置司隶校尉州置刺史京师所治置尹郡置太守诸王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a 页
国置内史又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雍州刺史领西戎
校尉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亦或分置又刺史太守内
史多领将军中郎将之职元帝中兴罢司隶以其职为
扬州刺史宋齐同之自魏已降大抵刺史任重者为使
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都督诸军事又轻者为假节刺
史治民事其非要州不带都督则单为刺史谓之单车
刺史梁陈之制刺史二千石受拜之明日辞宗庙而行
扬州南徐州东扬州刺史品第三荆江南兖郢湘雍州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b 页
刺史品第四豫益广衡青北兖北徐梁司南梁交越桂
霍宁州刺史及丹阳尹会稽吴郡吴兴太守品第五其
馀万户以上郡守内史品第六不满万户太守内史品
第七其秩比二千石单车刺史加督进一品都督进二
品太守加秩亦进一品都督进二品后魏以司隶部为
司州州置三刺史用六品宗室一人异姓二人比古之
上中下三大夫郡置三太守用七品而太守上有刺史
下有令长虽置而不临民又置大都督总缉军民北齐
卷六百七十一 第 4a 页
京师所治司州置牧清都置尹馀州置刺史郡置太守
三等上州刺史清都尹三品三等中州刺史三等上郡
太守从三品三等下州刺史四品三等州郡制禄之法
刺史守令下车各前取一时之秩上上州刺史与司州
牧同岁秩八百疋上中上下五十疋为差中上百疋为
差中中中下五十疋为差下上百疋为差下中下下五
十疋为差上郡太守岁秩五百疋降清都尹五十疋上
中上下各以五十疋为差中上四十疋为差中中中下
卷六百七十一 第 4b 页
三十疋为差下上四十疋为差下中下下三十疋为差
干力听敕乃给干输绢十八疋放其身力则以州郡白
直充后周雍州牧九命三万户以上州刺史正八命二
万户以上州刺史八命一万户以上州刺史正七命五
千户以上州刺史七命京兆尹八命一万五千户以上
郡守正七命五千户以上郡守正六命一千户以上郡
守正五命一千户以下郡守五命而刺史奉辞之日备
列卤簿又改都督为总管隋雍州牧从二品上州刺史
卷六百七十一 第 5a 页
正三品中州刺史从三品下州刺史正四品京兆尹正
三品上郡太守从四品中郡太守从五品下郡太守正
六品州又置总管以统馀州并益扬荆谓之大总管视
从二品中总管视正三品下总管视从三品其为总管
刺史皆加持节刺史太守皆计户而给禄大州六百二
十石其以四十石为差于下下则三百石大郡三百四
十石其下每以三十石为差后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
县炀帝即位又罢州置郡郡置太守上郡从三品中郡
卷六百七十一 第 5b 页
正四品下郡从四品京兆河南俱谓之尹正三品旧制
州有兵处刺史带诸军事以统之至是别置都尉副都
尉领兵马郡不复知兵矣其后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
次太守京兆河南则谓之内史而悉罢持节总管之名
唐初又以郡为州雍州雒州并置牧馀州置刺史复以
雒荆并幽交五州为总管府总管与刺史皆号持节七
年改总管为都督督十州者为上都督不及者为都督
后又都督刺史加号使持节诸军事而实无节但颁铜
卷六百七十一 第 6a 页
鱼而已景云二年分置二十四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
已下官人善恶畿内州不隶都督长寿元年又改并州
为太原府神龙中罢之开元中改为太原府又始置节
度使其后又置诸道采访使皆以刺史为之节度使以
司戎事采访使以听民政天宝元年改州为郡改刺史
为太守至德元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又以益州
为成都府岐州为凤翔府蒲州为河中府荆州为江陵
府乾元元年改停采访使俄置观察处置使兴元中以
卷六百七十一 第 6b 页
梁州为兴元府光化中以华州为兴德府凡唐之制京
兆河南太原尹从二品馀尹从三品其属僚有少尹而
下大都督从二品中都督正三品下都督从三品属官
有长史而下(大都督多亲王为/之以长史领州务)以领户满四万已上曰
上州刺史从三品户满二万已上曰中州刺史正四品
户不及二万曰下州刺史从四品其属僚有别驾下都
督而下所掌清肃邦畿考覈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
劝课农桑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年录
卷六百七十一 第 7a 页
囚徒恤鳏寡阅丁中务知百姓之疾五代之制并与唐
同昔汉宣帝云与吾共治者惟良二千石乎夫一圻之
地千乘之赋上承于王庙下熙于民务有刑辟之政有
军旅之事所谓生民休戚之所属王室安危之所渐故
得其人则成治非其材则受弊至乃仁慈以流声清白
以飞誉礼让以化俗公正以御物不慑于威权不溺于
荣利此良吏之最也巽愞以取容依阿以附势殖货以
厚己苛刻以求名不畏于简书不恤于茕弱此奸吏之
卷六百七十一 第 7b 页
首也并用考其行事著之于篇其佐吏则附见于幕府
凡牧守部四十二门云
   选任
自舜典所载盖十有二牧以讫于周重方伯连帅之任
秦置郡守汉仍其制或郡或国错峙于四封曰守曰相
咸釐于兆姓专制千里其为威重可知矣故推择之际
未尝轻焉乃有密迩都邑俯介戎貊或豪猾恣横或寇
攘为孽至乃干戈甫定水旱相仍罢羸赖其惠绥强暴
卷六百七十一 第 8a 页
资其式遏由是选循良之器求真干之用分符以往专
城而居足以为王庙之藩屏黔民之师长者矣
周成王时周公既没成王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成王/重周)
(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公之邑里官司)
康王命毕公分居里成周郊(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
作毕命(言毕公见/命之书)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康王即位/十二年六)
(月三日/庚午)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于朏三日/壬申王朝)
(行自宗周至于丰宗/周镐京丰文王所都)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用/成)
卷六百七十一 第 8b 页
(周之民众命毕公使安理/治王成周东郊令得所)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
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王顺其事叹告毕公代/周公为太师为东伯命)
(之代君陈言文武布大德于天/下故天佑之用能受殷之王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
厥家(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毖殷顽民迁于雒邑密迩王室式化
厥训(慎殷顽民愁其叛乱故徙于/雒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既历三纪世变风移
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言殷民迁周已经三纪世代民/易顽者渐化四方无可度之事)
(我天子用安邑矣十/二年曰纪父子曰世)道有升降政繇俗革不臧厥臧民
罔攸劝(天道有上下交接之义政教有因俗改更之理/民之俗善养之俗有不善以法御之若乃不善)
卷六百七十一 第 9a 页
(其善则民/无所劝慕)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
不祗师言(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正色率下下人无不敬仰师法)
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公之善功多于先人之/时我小子为王垂拱仰)
(公成理言其上显/父兄下施子孙)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祇命公以周公
之事往哉(今我敬命公以周公所为之事往为/之哉言非周公所为不敢枉公往治)旌别淑
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表异其居里明其)
(为善病其为恶立/其善风扬其善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其不/循教)
(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所以相劝)申画郊圻慎固封守
卷六百七十一 第 9b 页
以康四海(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之又当谨慎监/固封疆之守备以安四海京师安则四海安)
(矣/)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政以仁义为常辞以/理实为要故贵尚之)
(若异于先王/君子所不好)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
(纣以靡靡利口惟贤覆亡国家今/殷民利口馀风未绝公其念绝之)我闻曰世禄之家鲜
克繇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时言我闻自古有之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
(荡陵蔑有德者/如此实乱天道)敝化奢丽万世同流(言敝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
(若同/一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怙侈灭义服美于人(此殷众/士居宠)
(日久怙恃奢侈以灭德义服/饰过制美于其名以僣上)骄淫矜誇将繇恶终虽收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0a 页
放心闲之惟艰(言殷众士骄恣过制于其所能以自侉/大如此不变将用恶自终虽今顺从周)
(制心未厌服以礼/闲禦其心惟难)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
大训不繇古训于何其训(以富资而能训义则惟可以/长年命矣惟有德义是乃大)
(训若不用古训典/籍于何其能训乎)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
不刚不柔厥德允脩(言邦国所以安危惟在和此殷士/而已治之不刚不柔宽猛相济则)
(其德政/信脩立)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
厥终(周公迁殷顽民以消乱阶能慎其始君陈弘周/公之训能和其中毕公阐二公之烈能成其终)
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三君合心为一/终始相成同致)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0b 页
(于道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言三君之功不可不尚)四夷左衽罔不
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发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
(我小子亦长/受其多福)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
(公其惟以是成周之治为周家立无穷/之基业于公亦有无穷之名闻于后世)子孙训其成
式惟乂(言后世子孙顺公/之成法惟以治)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人/之)
(为政无曰不能惟/在尽其心而已)罔曰民寡惟慎厥事(无曰人少不足/治也惟在慎其)
(政事无/敢轻之)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敬顺文武成业以/美于前人之政所)
(以勉/毕公)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1a 页
申伯以贤入为宣王卿士佐王有功王又欲使继其故
诸侯之事往作邑于谢南方之国皆统理施其法度特
改大其邑使为侯伯故崧高诗云亹亹申伯王缵之事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亹亹勉也谢周之南国/也缵继于往式法也)
汉郅都景帝初为中郎将时济南瞷氏宗人三百馀家
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帝拜都为济南守
灌夫为代相武帝初即位以淮阳天下郊劲兵处(郊谓/四交)
(辐辏而兵/又劲彊)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1b 页
汲黯为右内史坐小法免官隐于田园会改铸五铢钱
民多盗铸楚地尤甚武帝以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
印绶诏数强予然后奉诏召上殿黯泣曰臣自以为填
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之臣尝有狗马之心
(思报/效)今病力(力谓/甚也)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
补过拾遗臣之愿也帝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言/后)
(即召/也)顾淮阳吏民不相得(顾谓思/念也)吾徒得君重(徒但也/重威重)
(也/)卧而治之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2a 页
龚遂为昌邑郎中令昌邑王废髡为城旦宣帝即位久
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帝选
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帝以为渤海太守
韩延寿为雒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豪彊难
治国家尝为选良二千石
尹赏为长安令江湖中多盗贼乃以赏为江夏太守坐
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
张敞为函谷关都尉宣帝即位废王贺在昌邑帝心惮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2b 页
之徙敞为山阳太守后为胶东相时颍川太守黄霸以
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不称罢归于是制诏以敞守京
兆尹后坐事亡命冀州部中有大贼天子思敞功敕使
使者即家在所召拜冀州刺史
萧望之宣帝时为少府帝以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馀
才任宰相(任堪/也)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望之从
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移病谓移书言病/一曰以病而移居)
帝闻之使侍中成都侯安上谕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3a 页
考功(更犹言/历也)前为平原太守日浅故复试之于三辅非
有所闻也(所闻谓闻/其短失)望之即视事
王尊为槐里令兼行美阳令事元帝行幸雍过虢尊供
张如法而办以高第擢为安定太守后为中太仆坐事
左迁高陵令以病免会山南群盗数百人为吏人害岁
馀不能禽或说大将军王凤独选贤京兆尹乃可于是
凤荐尊守京辅都尉行京兆尹事旬月间盗贼清
王章为司隶校尉会京兆尹王尊免代者不称职章以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3b 页
选为京兆尹
孙宝为谏议大夫鸿嘉中广汉群盗起选为益州刺史
后为丞相司直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成帝以
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石赐黄金三十
斤蛮夷安辑吏民称之
彭容哀帝时为渔阳太守有名于边容貌食饮绝众是
时单于来朝当道二千石皆选容貌饮食士故容徙为
云中太守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4a 页
后汉郭伋为渔阳太守建武九年颍川盗贼群起徵拜
颍川太守召见辞谒帝劳之曰贤能太守去帝城不
远河润九里冀京师并蒙福也十一年帝以卢芳据北
土乃调伋为并州牧
董宣建武中为怀令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群境
以宣为江夏太守
樊晔为轵长隗嚣灭后陇右不安乃拜晔为天水太守
臧宫为辅威将军建武十一年与吴汉并灭公孙述光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4b 页
武以蜀地新定拜宫为广汉太守
祭肜为襄贲令(贲音肥在今/沂州临沂县)建武十七年匈奴鲜卑及
赤山乌桓连和彊盛数入塞杀掠吏人朝廷以为忧益
增缘边兵郡有数千人又遣诸将分屯障塞帝以肜为
能拜辽东太守
袁安为阴平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永平十
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考覆明年三府举安能理
剧拜楚郡太守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5a 页
王堂为榖城令治有名迹(榖城县在今/齐州东阿)安帝永初中西
羌寇巴郡为民患诏书遣中郎将尹就攻讨连年不克三
府举堂治剧拜巴郡太守
卢植为博士灵帝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
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朱隽为太仆光和中贼帅常山人张燕寇河内逼近京
师于是出隽为河内太守将家兵击却之
张纲为侍御史时广陵贼张婴杀太守据郡梁冀乃用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5b 页
纲为广陵太守纲至乃陈示祸福婴等开门出降纲乃
抚纳离叛使各得安居部内肃清帝嘉之赐钱十万
贾琮为京兆尹中平元年交阯屯兵反执刺史及合浦
太守自称柱天将军帝特敕三府精选能吏有司举琮
为交阯刺史及徵拜议郎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
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精能吏乃
以琮为冀州刺史
周纡为博平令以威名迁齐相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6a 页
黄昌为宛令政尚严猛皆称神明朝廷举能迁蜀郡太

阳球辟司徒刘宠府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
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
王允为侍御史中平初黄巾贼起选拜豫州刺史
糜竺曹公表为嬴郡太守曰泰山郡界广远旧多轻悍
权时之宜可分五县为嬴郡拣选清廉以为守将偏将
军糜竺素履忠贞文武昭烈请以竺领嬴郡太守抚慰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6b 页
吏民
刘虞为幽州刘焉为益州刘表为荆州贾琮为冀州虞
等皆海内清名之士或从列卿尚书以选为牧伯各以
本秩居任传车参驾施赤帷裳
魏何夔后汉建安中为长广太守徵还参丞相军事海
贼郭祖寇暴乐安济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长
广有威信拜乐安太守到官数月诸城悉平
蒋济楚国人太祖拜济丹阳太守大军南征还以温恢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7a 页
为扬州刺史济为别驾令曰李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
还州吾无忧矣
杜畿为西平太守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
河东太守王邑被徵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
而内实与干通谋帝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
必为乱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
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
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7b 页
畿为河东太守
贾逵为议郎参司隶军事太祖征马超至弘农曰此西
道之要以逵领弘农太守
晋郑褒魏末为散骑常侍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褒曰
贤叔大匠垂名称于阳平魏郡百姓大蒙惠化且卢子
(卢/毓)王子雍(王/肃)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
滕脩仕吴为广州刺史甚有威惠徵为执金吾广州部
典督郭马等为乱孙皓以脩宿有威惠为领表所服以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8a 页
为使持节督广州军事镇南将军广州牧以讨之
阮种自中书郎迁平原相时襄邑卫京自南阳太守迁
于河内与种俱拜武帝望而叹曰二千石皆若此朕何
忧乎
马隆初为武威太守大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
复以隆为西平太守
诸葛恢为元帝镇东从事中郎承制调为会稽太守临
行帝为置酒谓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足食足兵在于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8b 页
良守以君有莅任之方是以相屈四方分离当恢振圮
运政之所先君为言之恢陈谢因对曰今天下丧乱风
俗陵迟宜尊五美屏四恶进忠实退浮华帝深纳焉
刘弘为荆州刺史平张昌时荆部守宰多缺弘请补选
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乃表
曰被中诏敕臣随资品选补诸缺吏夫庆赏刑威非臣
所专且知人则哲圣帝所难非臣闇蔽所能斟酌然万
事有机毫釐宜慎谨奉诏书差所应用盖崇化莫若贵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9a 页
德则所以济也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也顷者多难淳
朴弥凋臣辄以徵士立朝补零陵太守庶以惩波荡之
弊养退让之操臣以不武前退于宛长史陶侃参军蒯
常牙门皮初戮力致讨荡灭奸凶侃常各以始终军事
初为都战帅忠勇冠军汉沔清肃实初等之勋也司马
法赏不踰时欲人知为善之速福也若不超拔无以劝
徇功之士慰熊罴之志臣以初补襄阳太守侃为府行
司马使典论功事常为山都令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
卷六百七十一 第 19b 页
然汴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倡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
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南郡廉吏仇勃母老疾困贼
至守卫不移以致拷掠几至陨命尚书令史郭真张昌
以为尚书郎欲访以朝议遁逃不出昌质其妻子避之
弥远勃孝笃著于临危贞忠厉于彊暴虽各四品皆可
以训奖臣子长益风教臣辄以勃为归乡令真为信陵
令皆功行相参循名较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朝廷以
初虽有功襄阳又是名郡名器宜慎不可授初乃以前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0a 页
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馀并从之陟弘之婿也
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同心化一国者宜与
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
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皮初之勋
宜见酬报诏听之
陶侃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既破杜韬遣参军王贡告
捷于王敦敦曰若无陶侯便失荆州矣伯仁方入境便
为盗所破(伯仁周顗字时/为荆州刺史)不知那得刺史贡对曰鄙州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0b 页
方有事难非陶龙骧莫可敦然之即表拜侃为使持节
宁远军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领西阳江夏武昌镇
于沌口
尹奉为零陵太守时王坚代父逊为宁州刺史南夷校
尉陶侃惧不能抗对蜀人太宁末表奉为宁州徵坚还

桓伊为大司马参军时苻坚强盛边鄙多虞朝议选能
距捍疆场者乃授伊淮南太守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1a 页
吴隐之为左卫将军有廉节时以广州包带山海珍异
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虽贫窭
不能自立不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
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
节领平越中郎将
宋胡藩初参高祖相国军事属卢循馀党与苏溪贼大
相聚结故以藩为始兴相
褚淡之初为高祖车骑长史高祖受禅后会稽郡缺朝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1b 页
议欲用蔡廓高祖曰彼自是蔡家佳儿何关人事可用
褚佛佛淡之小字也乃以淡之为会稽太守
何尚之元嘉中为太子中庶子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
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文帝不许乃以尚之为尹
南齐张冲为庐陵王北中郎司马未拜丰城公遥昌为
豫州明帝虑寇难未已徙冲为征虏长史南梁郡太守
梁夏侯夔普通二年魏郢州刺史元显达请降高祖敕
郢州刺史元树往迎显达夔亦自楚城会之遂留镇焉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2a 页
诏改魏郢州为北司州以夔为刺史兼督司州
陈欧阳頠仕梁为东衡州刺史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
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请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
者帝曰吾已得一人矣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曰
欧阳頠公有经济之才乃授武州刺史
王励字公齐仕梁为侍中高祖为丞相以励兼长史吴
中遭乱民多乏绝乃以励监吴兴郡及萧勃平后又以
励旧在岭表早有政绩乃授使持节都督广等二十州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2b 页
诸军事平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未行改为衡
州刺史持节都督并如故王琳据有上流衡广携贰励
不得之镇留于大庾岭
吴明彻为镇东将军吴兴太守及引辞之郡文帝谓明
彻曰吴兴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
陆缮为侍中时留异拥割东阳新安人向文政与异连
结因据本郡朝廷以缮为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后魏张烈孝文时为太子步兵校尉齐东昏将陈显达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3a 页
治兵汉南谋将入寇时顺阳太守王青石世官江南荆
州刺史广阳王嘉虑其有异表请代之帝诏侍臣各举
所知时有申荐者帝曰此郡今当必争之地须得堪济
之才何容汎举也太子步兵张烈每论军国之事时有
会人意处朕欲用之何如彭城王协称赞之遂敕除陵
江将军顺阳太守
辛绍先为神部令献文帝皇兴中薛安都以彭城归国
朝廷欲绥安初附以绍先为下邳太守加宁朔将军为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3b 页
政不苟激察举其大纲而已
辛祥为并州平北府司马会刺史丧朝廷以其公清遂
越长史敕行州事
薛昙尚为徐州榖阳戍主行南阳平郡事母忧去职孝
明正光中诏以阳平邻接梁地绥捍须人仰尚书举才
而遣左仆射萧宝寅举昙尚应选驰驿之郡
裴庆孙正光末汾州吐京群胡聚党作逆庆孙击之大
溃于后贼复鸠集北连蠡升南通绛蜀凶徒转盛庆孙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4a 页
又讨之至阳城朝廷以此被山带河衿要之所遂立邵
郡因以庆孙为太守假节辅国将军
淳于诞孝昌中为巴州刺史朝议以梁州安康郡阻带
江山要害之所分置东梁州仍以诞为镇远将军梁州
刺史
北齐高翼渤海人豪侠有风神为州里所宗敬魏孝昌
末葛荣作乱于燕赵朝廷以翼山东豪右即家拜渤海
太守至郡未几贼徒愈盛翼部率合境徙居山济之间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4b 页
魏因置东冀州以翼为刺史加镇东将军
司马子如初从神武为大行台郎中元颢入雒人情离
阻以子如曾守邺城颇有恩信乃令行相州事
源文宗为泾州刺史入迁散骑常侍属秦州刺史宗嵩
卒朝廷以州在边陲以文宗往涖泾州颇著声绩除秦
州刺史乘传之府特给后部鼓吹
王则为征南将军随侯景西讨景于颍川作逆则镇柏
崖戍文襄以则有武用徵为徐州刺史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5a 页
后周泉企魏孝武时为东雍州刺史齐神武专政孝武
有西顾之心欲委企以山南之事乃除雒州刺史当州
都督未几孝武西迁神武率众至潼关企遣其子元礼
督乡里五千人北出大谷以禦之齐神武不敢进梁魏
兴与雒州接壤表请内属诏企为行台尚书以镇之大
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为吏民所怀乃表企复为
刺史诏许之
令狐整为司宪中大夫初梁兴州刺史席固以州来附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5b 页
文帝以固为丰州刺史固莅职既久犹习梁法凡所施
为多亏政典朝议密欲代之而难其选令整权镇丰州
委以代固之略整广布威恩倾身抚绥数月之间化洽
州府于是除整丰州刺史以固为湖州
申徽为都官尚书时瓜州刺史成庆为成人张保所杀
都督令狐延等起义逐保启请刺史以徽信洽西土拜
假节瓜州刺史
王罴为右将军与别将裴衍破梁将曹义宗于荆州时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6a 页
诸方鼎沸所在凋残荆州新经寇难尤藉慰抚以罴为
荆州刺史
郭彦为中部中大夫镇豫州武定中纯州刺史樊含卒
其地既东接陈境俗兼蛮左初丧主境内骚然朝议以
彦威信著于东南便令镇抚彦至吏民畏而爱之
李远为大丞相府司马时河东初复民情未安太祖谓
远曰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乃授河东郡守
扬雄为洵州刺史蛮帅文子荣窃据荆州之汶阳郡又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6b 页
侵陷南郡之当阳临沮等数县诏遣开府贺若敦潘招
等讨平之即以其地置平州以雄为刺史
权景宣为广州刺史侯景举河南来附景宣从仆射王
思政经略应接既而侯景南叛恐东魏复有其地以景
宣为豫州刺史镇乐口
章世康为司会中大夫尉迟迥之乱隋文帝为相国谓
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
公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7a 页
隋公孙景茂初仕后周为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开皇
初诏徵入朝访以政术徵拜汝南郡太守
和洪初仕周为仪同令龙州蛮聚众为乱刺史独孤善
不能禦朝议以洪有武略代善为刺史后为折冲中大
夫高祖为丞相时东夏初平物情尚梗高祖以洪有威
名令领冀州事甚得人和
樊叔略开皇初为汴州刺史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
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7b 页
柳俭开皇初为广汉太守有能名时高祖励精思政妙
简良能出为牧宰以俭仁明著称擢拜蓬州刺史
卫玄拜魏郡太守高祖谓玄曰魏郡名都冲要之所民
多奸宄是用烦公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
朝政赐物五百段而遣之
侯莫陈颖为邢州刺史时朝廷以岭南刺史县令多贪
鄙蛮夷怨叛妙简清吏以镇抚之于是徵颖入朝拜桂
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及到官大崇恩信民夷悦服溪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8a 页
洞生越多来归附后为常山太守时岭南闽越多不附
帝以颖前在桂州有惠政为南土所信服复拜南海太

令狐熙为沧州刺史高祖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
有奸侠以熙为汴州刺史
高励为上开府时陇右诸𦍑数为寇乱朝廷以励有威
名拜洮州刺史
长孙平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8b 页
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称善转相州刺史甚
有能名
郭绚大业中炀帝将有事于辽东以涿郡为冲要访可
任者闻绚有干局拜涿郡丞
丘和为天水郡守大业末以海南僻远吏多侵渔百姓
咸怨数为乱逆于是选淳良太守抚之黄门侍郎裴矩
言和历居二郡皆以惠政著闻宽而不扰帝从之追和
为交阯太守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9a 页
唐武士彟武德末判六尚书事扬州有人告赵郡王孝
恭有变追入京属吏高祖令士彟驰驿简校扬州都督
府长史
陈政初为宇文化及太常卿亡归长安授内史舍人时
汉川多盗贼高祖曰吾前欲授卿梁州总管论者以为
大扰吾度梁汉之任非卿不可政曰臣归国日浅末由
报效蜀汉既清无可展力今山东尚扰化及未平愿得
执鞭行阵少答万一高祖曰汉川作牧山东振旅并为
卷六百七十一 第 29b 页
卿任遂授以梁州兼令安抚
萧瑀为中书令时州置七职务取才望兼善者为之时
太宗临雍州牧以瑀为州都督
高士廉为光禄大夫太宗以蜀王恪为益州大都督幼
未之藩以士廉有重望才足镇静方面拜左光禄大夫
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杨恭仁贞观五年迁雒州都督太宗谓曰雒阳要重古
难其人朕之子弟多矣恐非所任特以委公也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0a 页
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则天长安中纳言李峤夏官尚书
唐休景等奏曰臣等并以凡才谬膺大任不能使兵革
止息仓府殷盈户口尚有逋逃官人未免滥浊使陛下
临朝轸念屡以为言夙夜惭惶不知启处伏思当今要
务莫若富国安人安人之方在择刺史窃见朝廷物议
远近人情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出除授牧伯皆再三
披诉比来所遣外任多是贬累之人风俗不澄寔由于
此今望于台阁寺监妙简贤良分典大州共康庶绩臣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0b 页
等请辍近侍率先具僚务在忧国济人庶当有所补益
则天曰卿等处鸾台凤阁谁为此行嗣立对曰臣以庸
愚谬膺奖擢参掌机密非所克堪承乏外台庶当尽节
傥垂采录臣愿此行上令书名共探著者则去既而嗣
立探得之于是命嗣立及御史大夫杨再思等二十人
各以本官简校刺史其后以政绩可称者惟常州刺史
薛谦光徐州刺史司马锽二人后玄宗时谦光为太子
宾客元行冲为散骑常侍开元三年诏曰周命召奭相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1a 页
宅建邦汉命萧何留台作镇眷言斯土任在其人太子
宾客昭文馆学士薛谦光右散骑常侍元行冲等国之
耆儒朝之硕彦举直错枉清心不可容非殚见洽闻白
首以之从学履历时久精明日新必能慎固邦畿保釐
都邑伫成居守之务宜叶往俞之委谦光宜充东都留
守行冲为副
王丘开元十二年以黄门侍郎为怀州刺史崔沔以中
书侍郎为魏州刺史王易从以吏部侍郎为扬州大都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1b 页
督府长史韩休以礼部侍郎为虢州刺史张景升以大
理少卿为滑州刺史王昱以京兆少尹为常州刺史制
曰昔皋繇与禹言乃曰在知人在安民此皆念在邦本
光于帝载乾乾夕惕无忘厥旨而长吏不称苍生靡宁
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故自朝廷之始王
丘等行为时宗才称人秀寔有懿德著于衣冠加之善
政布在台阁咸以脩身之府载深经国之图朕所明知
躬自推择是有烦卿之寄用彰恤下之心俾牧人宣条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2a 页
无愧于明哲而变风致理可辑于遗黎尔其克沃朕心
式钦往命因敕宰臣曰朕欲妙择牧宰以崇风化亦欲
重其资望以励衣冠自今以后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
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县令者
源光裕开元十三年以大理卿为郑州刺史杨承令以
尚书左丞为汾州刺史许景先以吏部侍郎为虢州刺
史寇泚以兵部侍郎为宋州刺史郑温𤦺以礼部侍郎
为邠州刺史李升以宗正卿为邢州刺史袁仁敬以大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2b 页
理少卿为杭州刺史崔志廉以鸿胪少卿为襄州刺史
蒋挺以国子司业为湖州刺史裴观以左威卫将军为
沧州刺史崔诚以左司禦率府副率为遂州刺史初帝
谓宰臣曰刺史之任必在得人卿即于诸司中选有寔
望长官奏来朕自选择乃有兹授
苏震为太常卿是岁东都耆老表乞行幸帝重违其心
乃选耆旧勋贤为之牧守遂以震为河南尹兼御史中
丞仍充东都畿内观察使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3a 页
李岘天宝末为京兆尹著声绩杨国忠恶其不附已出
为长沙太守肃宗至德初朝廷务收才杰以清寇难岘
应召至行在拜扶风郡太守兼御史大夫既收京师拜
礼部尚书守京兆尹复兼御史大夫
李泌天宝末为澧州刺史诏曰今荆南都会粤在澧阳
俾人归厚惟贤是牧以泌文可以化成风俗政可以全
活茕嫠爰命颁条期乎共理无薄淮阳之守勉思渤海
之功其见重如此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3b 页
嗣曹王皋为处州别驾行州事人便之徵至京师久之
未得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
李峘为户部尚书肃宗以兵兴之故轸虑远人乃拜峘
都统江淮节度观察使
敬括为大理卿志尚简淡代宗大历初叛臣周智光复
反诏选循良为近辅以括为同州刺史
李纾建中末为礼部侍郎德宗居奉天择领三辅乃授
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4a 页
张建封贞元初为寿州刺史会高承宗父子独孤莘相
次为徐州刺史人浸贫困不能自存又以咽喉要地据
江淮运路朝廷思择重臣以镇者久之至是以建封为
徐州刺史
吴凑为右金吾大将军贞元十四年京兆尹韩皋贬抚
州员外司马特召凑对于延英面授京兆尹令便视事
尚未有制
裴佶迁谏议大夫会黔中观察使韦士文惨酷驭下为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4b 页
夷獠所逐俾佶代之酋渠自化
李栖筠为浙西观察使先是土豪方清乘岁凶歉诱聚
饿隶于黟歙间其众数万以残害生人据守山险州郡
不能制副元帅李光弼奉朝命徵诸侯兵以讨之贼平
独有平卢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许果恃兵精功多逼
留于上元不发有窥觎要害之意朝廷以疮痍之后重
兴干戈乃以栖筠为浙西以镇之
赵昌贞元七年为处州刺史属安南都护为夷獠所逐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5a 页
遂拜安南都护夷人率化十馀年因屋坏伤胫恳疏乞
还以简校兵部郎中裴泰代焉拜国子祭酒及泰为酋
领逐出德宗召昌问状昌时年七十二而精健如少年
者德宗奇之复命为都护南人相贺
李鄘初为京兆尹迁尚书左丞宪宗元和初以京师多
剽窃复选为京兆尹摧奸肃物威望甚著
孔戣为国子祭酒初广州崔咏卒宰臣奏拟皆不可帝
因谓裴度尝有谏进海蚶淡菜者词甚忠正卿可求此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5b 页
人度出以访人或有言戣谏者度即日以闻乃命为广
州刺史
辛秘为河南尹是时以再讨王承宗以潞州压贼境凋
费尤甚朝议以兵革之后思能完复者乃命秘为潞州
大都督府长史
卢士玫为京兆少尹穆宗长庆初奉宪宗园寝刑简事
集时论推其有才擢拜大尹
陈楚为义武军节度长庆二年七月为东都留守居守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6a 页
之任故事或用旧德或用故相未尝以武将而当保釐
之重盖浚郊有事地逼封圻遂用勋臣俾专守禦且非
旧制寻亦改焉
令狐楚镇郓州时北门大旱文宗意忧轸以楚理郓有
绩擢为北都留守兼太原尹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
人利之故封内晏然
丁公著为礼部尚书翰林侍讲学士文宗以浙西灾疫
询求良帅命公著简校户部尚书为浙西观察使
卷六百七十一 第 36b 页
田牟开成中为陇州刺史会盐州刺史王宰好以法临
党项𦍑人不安以牟宽厚故命易之
后唐刘遂清字得一初仕梁为保銮军使历内诸司使
明宗即位加简校尚书右仆射委以西都监守踰岁以
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
冲既至郡大有禦侮之略境内赖焉王都平加简校司
空迁棣州刺史
 册府元龟卷六百七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