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百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六百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学校部
奏议第二
宋范泰为国子祭酒时高祖初受命议建国学泰上表
曰臣闻风化兴于哲王敦伦表于盛世至悦莫先讲习
甚乐必寄朋来古人成童入学易子而教寻师无远负
粮忘艰安亲光国莫不由礼此若能出不由户则斯道
册府元龟卷六百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学校部
奏议第二
宋范泰为国子祭酒时高祖初受命议建国学泰上表
曰臣闻风化兴于哲王敦伦表于盛世至悦莫先讲习
甚乐必寄朋来古人成童入学易子而教寻师无远负
粮忘艰安亲光国莫不由礼此若能出不由户则斯道
卷六百三 第 1b 页
莫从是以明诏爰发已成涣汗学制既下远近遵承臣
之愚怀少有未达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
志景慕而置生之制取少停多开不来之端非一途而
已臣以家推国则知所聚不多恐不足以宣大宋之风
引济济之美臣谓合选之家虽制所未达父兄欲其入
学理合开通虽小为晨昏所以大引孝道不修春秋则
所陷或大故赵盾忠而书弑许止孝而得罪于斯为戒
可不惧哉十五志学诚有其文若年降无几而深有志
之愚怀少有未达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
志景慕而置生之制取少停多开不来之端非一途而
已臣以家推国则知所聚不多恐不足以宣大宋之风
引济济之美臣谓合选之家虽制所未达父兄欲其入
学理合开通虽小为晨昏所以大引孝道不修春秋则
所陷或大故赵盾忠而书弑许止孝而得罪于斯为戒
可不惧哉十五志学诚有其文若年降无几而深有志
卷六百三 第 2a 页
向者何必限以一格而不许其进邪杨豫玄实在弱
齿五十学易乃无大过昔中朝助教亦用二品颍川陈
载以辟大保掾而国子取为助教即大尉淮之弟所贵
在于得才无系于定品教学不笃奖励不著今有职闲
而学优者可以本官领之门地堪二品宜以朝请领助
教既可以甄其名品斯以敦学之一隅其二品才堪自
依旧从事会今生徒有期而学校未立覆篑实望其速
向辙已淹其迟事有以赊而宜急者殆此之谓古人重
齿五十学易乃无大过昔中朝助教亦用二品颍川陈
载以辟大保掾而国子取为助教即大尉淮之弟所贵
在于得才无系于定品教学不笃奖励不著今有职闲
而学优者可以本官领之门地堪二品宜以朝请领助
教既可以甄其名品斯以敦学之一隅其二品才堪自
依旧从事会今生徒有期而学校未立覆篑实望其速
向辙已淹其迟事有以赊而宜急者殆此之谓古人重
卷六百三 第 2b 页
寸阴而贱尺璧其道然也时学竟不立
梁周弘正累迁国子博士启武帝周易疑义凡五十条
又请释乾坤二系曰臣闻易称立象以尽意系辞以尽
言然后知圣人之情几乎不可见矣自非含微体极尽
化穷神岂能通志成务探赜致远而宣尼之比桎梏绝
韦编于漆字轩辕之所听莹迁玄珠于赤水伏惟陛下
一日万几匪劳神于瞬息凝心妙本常自得于天真圣
智无以隐其几深明神无以输其不测至若爻画之苞
梁周弘正累迁国子博士启武帝周易疑义凡五十条
又请释乾坤二系曰臣闻易称立象以尽意系辞以尽
言然后知圣人之情几乎不可见矣自非含微体极尽
化穷神岂能通志成务探赜致远而宣尼之比桎梏绝
韦编于漆字轩辕之所听莹迁玄珠于赤水伏惟陛下
一日万几匪劳神于瞬息凝心妙本常自得于天真圣
智无以隐其几深明神无以输其不测至若爻画之苞
卷六百三 第 3a 页
于六经文辞之穷其两系名儒剧谈以历载鸿生扺掌
以经年莫有试游其藩未尝一见其族自制旨降谈裁
成易道析至理于秋毫涣层冰于幽谷臣亲承音旨职
司宣授后进诜诜不无传业但乾坤之蕴未剖系表之
妙莫铨使一经深致尚多所惑臣不揣庸浅轻率短陋
谨与受业诸生清河张讥等三百一十二人于乾坤二
系象爻未启伏愿听览之闲曲垂提训得使微臣钻仰
成其笃习后昆好事专门有奉自惟多幸俱沐道于尧
以经年莫有试游其藩未尝一见其族自制旨降谈裁
成易道析至理于秋毫涣层冰于幽谷臣亲承音旨职
司宣授后进诜诜不无传业但乾坤之蕴未剖系表之
妙莫铨使一经深致尚多所惑臣不揣庸浅轻率短陋
谨与受业诸生清河张讥等三百一十二人于乾坤二
系象爻未启伏愿听览之闲曲垂提训得使微臣钻仰
成其笃习后昆好事专门有奉自惟多幸俱沐道于尧
卷六百三 第 3b 页
年肄业终身不知老之将至诏答曰设卦观象事远文
高作系表言辞深理奥东鲁绝编之思西伯幽忧之作
事逾三古人更七圣自商瞿禀承子庸传受篇简湮没
岁月辽远田生表淄川之誉梁丘擅琅琊之学代郡范
生山阳王氏人藏荆山之宝各尽玄言之趣说或去取
意有详略近缙绅之学咸有稽疑随答所问已具别解
知与张讥等三百一十二人须释乾坤文言及二系万
几小暇试当讨论
高作系表言辞深理奥东鲁绝编之思西伯幽忧之作
事逾三古人更七圣自商瞿禀承子庸传受篇简湮没
岁月辽远田生表淄川之誉梁丘擅琅琊之学代郡范
生山阳王氏人藏荆山之宝各尽玄言之趣说或去取
意有详略近缙绅之学咸有稽疑随答所问已具别解
知与张讥等三百一十二人须释乾坤文言及二系万
几小暇试当讨论
卷六百三 第 4a 页
陈沈不害文帝天嘉初为衡阳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嘉
德殿学士自梁季丧乱至是国学未立不害上书曰臣
闻立人建国莫尚于尊儒成俗化民必崇于教学故东
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自淳源既
远浇波已扇物之感人无穷人之遂欲无节是以设训
垂范启导心灵譬彼染蓝类诸琢玉然后人伦以睦卑
高有序忠孝之理既明君臣之道攸固执礼自基鲁公
所以难侮歌乐已细郑伯于是前亡干戚舞而有苗至
德殿学士自梁季丧乱至是国学未立不害上书曰臣
闻立人建国莫尚于尊儒成俗化民必崇于教学故东
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自淳源既
远浇波已扇物之感人无穷人之遂欲无节是以设训
垂范启导心灵譬彼染蓝类诸琢玉然后人伦以睦卑
高有序忠孝之理既明君臣之道攸固执礼自基鲁公
所以难侮歌乐已细郑伯于是前亡干戚舞而有苗至
卷六百三 第 4b 页
泮宫成而淮夷服长想洙泗之风载怀淹稷之盛有国
有家莫不尚矣梁太清季年数钟否剥夷狄外侵奸回
内奰朝闻鼓鼙夕炤𤇺火洪儒硕学解散甚于坑夷五
典九丘湮灭逾乎帷盖成均自斯坠业瞽宗于是不修
褒成之祠弗陈祼享释菜之礼无称俎豆颂声寂寞遂
踰一纪后生敦悦不见函丈之礼晚学钻仰徒深避席
之叹陛下继历升统握镜临宇道洽寰中威加无外浊
流已清重氛载廓含生熙阜品庶咸亨宜其弘振礼乐
有家莫不尚矣梁太清季年数钟否剥夷狄外侵奸回
内奰朝闻鼓鼙夕炤𤇺火洪儒硕学解散甚于坑夷五
典九丘湮灭逾乎帷盖成均自斯坠业瞽宗于是不修
褒成之祠弗陈祼享释菜之礼无称俎豆颂声寂寞遂
踰一纪后生敦悦不见函丈之礼晚学钻仰徒深避席
之叹陛下继历升统握镜临宇道洽寰中威加无外浊
流已清重氛载廓含生熙阜品庶咸亨宜其弘振礼乐
卷六百三 第 5a 页
建立庠序式稽古典慎简儒官选公卿国子皆入于学
助教博士朝夕讲肄使担簦负笈锵锵接衽方领矩步济
济成林如切如磋闻诗闻礼一年可以功倍三冬于是
足用故能擢秀雄州扬庭观国入仕登朝资优学以自
辅莅官从政有经业以治身轓驾列庭青紫拾地古者
王世子之贵犹与国子齿降及汉储兹礼不坠暨两晋
斯事弥隆所以见师严而道尊者也皇太子天纵生知
无待审喻犹宜晦迹俯同专经请业奠爵前师肃若旧
助教博士朝夕讲肄使担簦负笈锵锵接衽方领矩步济
济成林如切如磋闻诗闻礼一年可以功倍三冬于是
足用故能擢秀雄州扬庭观国入仕登朝资优学以自
辅莅官从政有经业以治身轓驾列庭青紫拾地古者
王世子之贵犹与国子齿降及汉储兹礼不坠暨两晋
斯事弥隆所以见师严而道尊者也皇太子天纵生知
无待审喻犹宜晦迹俯同专经请业奠爵前师肃若旧
卷六百三 第 5b 页
典昔阙里之堂草莱自辟旧宅之内丝竹流音前圣遗
烈深垂警戒况复江表无虞海外有截岂得不开阐大
猷恢弘至道宁可使玄教儒风弗兴圣世盛德大业遂
蕴尧年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轻献瞽言伏增悚惕诏
答曰省表闻之自旧章弛废微言将绝朕嗣膺宝业念
在缉熙而兵革未息军国草创常恐前世令典一朝泯
灭卿才思优洽文理可求弘惜大体殷勤名教付外详
议依事施行
烈深垂警戒况复江表无虞海外有截岂得不开阐大
猷恢弘至道宁可使玄教儒风弗兴圣世盛德大业遂
蕴尧年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轻献瞽言伏增悚惕诏
答曰省表闻之自旧章弛废微言将绝朕嗣膺宝业念
在缉熙而兵革未息军国草创常恐前世令典一朝泯
灭卿才思优洽文理可求弘惜大体殷勤名教付外详
议依事施行
卷六百三 第 6a 页
后魏高允为中书令献文初诏允曰自顷以来庠序不
见为日久矣道肆陵迟学业遂废子衿之叹复见于今
朕既纂统大业中外咸安稽之旧典欲置学宫于郡国
使进修之业有所津奇卿儒宗元老朝望旧德宜与中
秘二省参议以闻允表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
先咸秩九畴亦由文德成务故辟雍光于周诗泮宫显
于鲁颂自永嘉以来旧章殄灭乡闾无雅诵之声京邑
绝释奠之礼道业陵夷百五十载仰惟先朝每欲宪章
见为日久矣道肆陵迟学业遂废子衿之叹复见于今
朕既纂统大业中外咸安稽之旧典欲置学宫于郡国
使进修之业有所津奇卿儒宗元老朝望旧德宜与中
秘二省参议以闻允表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
先咸秩九畴亦由文德成务故辟雍光于周诗泮宫显
于鲁颂自永嘉以来旧章殄灭乡闾无雅诵之声京邑
绝释奠之礼道业陵夷百五十载仰惟先朝每欲宪章
卷六百三 第 6b 页
昔典经阐儒风方事尚殷弗遑克服陛下钦明文思纂
成洪业万国咸宁百揆时序申祖宗之遗志兴礼乐之
绝业爰发德音惟新文教缙绅黎献莫不幸甚臣承旨
敕并集二省披览使籍备究典纪靡不敦儒以观其业
贵学以笃其道伏思明诏玄同古义宜如圣旨营建学
校以励风俗使先王之道光演于明时郁郁之音流闻
于四海请制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
次郡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博士一人
成洪业万国咸宁百揆时序申祖宗之遗志兴礼乐之
绝业爰发德音惟新文教缙绅黎献莫不幸甚臣承旨
敕并集二省披览使籍备究典纪靡不敦儒以观其业
贵学以笃其道伏思明诏玄同古义宜如圣旨营建学
校以励风俗使先王之道光演于明时郁郁之音流闻
于四海请制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
次郡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博士一人
卷六百三 第 7a 页
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学生四十人
其博士取博阅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年限四十
以上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通业夙成才任
教授不拘年齿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脩谨堪循名教
者先进高门次及中第献文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
郑道昭孝文时为国子祭酒上表曰臣窃以为崇治之
道必也须才养才之要莫先于学今国子学堂房粗置
生诵阙尔城南太学汉魏石经丘墟残毁黎藿榛芜游
其博士取博阅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年限四十
以上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通业夙成才任
教授不拘年齿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脩谨堪循名教
者先进高门次及中第献文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
郑道昭孝文时为国子祭酒上表曰臣窃以为崇治之
道必也须才养才之要莫先于学今国子学堂房粗置
生诵阙尔城南太学汉魏石经丘墟残毁黎藿榛芜游
卷六百三 第 7b 页
儿牧竖为之叹息有情之辈实亦悼心况臣亲司而不
言露伏愿天慈回神纡盻赐垂览察若臣微意万一合
允重敕尚书门下考论营制之模则三雍可翘立而兴
毁铭可不日而就树旧经于帝京播茂范于不朽斯有
天下者之美业也不从道昭又表曰臣闻唐虞启运以
文德为本殷周刑治以道艺为先然则礼乐者为国之
基不可斯须废也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
强齐归义及至战国纷纭干戈递用五籍灰焚群儒坑
言露伏愿天慈回神纡盻赐垂览察若臣微意万一合
允重敕尚书门下考论营制之模则三雍可翘立而兴
毁铭可不日而就树旧经于帝京播茂范于不朽斯有
天下者之美业也不从道昭又表曰臣闻唐虞启运以
文德为本殷周刑治以道艺为先然则礼乐者为国之
基不可斯须废也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
强齐归义及至战国纷纭干戈递用五籍灰焚群儒坑
卷六百三 第 8a 页
殄贼仁义之经贵战争之术遂使天下分离黔黎涂炭
数十年间民无聊生者斯之由矣爰暨汉祖于行阵之
中尚优引叔孙通等光武中兴于拨乱之际乃使郑众
范升校书东观降逮魏晋何常不殷勤于篇籍笃学于
戎伍伏惟大魏之兴也虽群凶未殄戎马在郊然犹招
集英儒广开学校用能阐道义于八荒布盛德于万国
教靡不怀风无不偃今者乘休平之基开无疆之祚定
鼎伊瀍惟新宝历九服感至德之和四垠怀击壤之庆
数十年间民无聊生者斯之由矣爰暨汉祖于行阵之
中尚优引叔孙通等光武中兴于拨乱之际乃使郑众
范升校书东观降逮魏晋何常不殷勤于篇籍笃学于
戎伍伏惟大魏之兴也虽群凶未殄戎马在郊然犹招
集英儒广开学校用能阐道义于八荒布盛德于万国
教靡不怀风无不偃今者乘休平之基开无疆之祚定
鼎伊瀍惟新宝历九服感至德之和四垠怀击壤之庆
卷六百三 第 8b 页
而蠢尔闽吴阻化江湫先帝爰震武怒戎车不息而停
銮伫跸留心典坟命故御史中尉臣李彪与吏部尚书
任城王澄等妙选英儒以崇文教澄等依旨置四门博
士四十人其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及国子助教宿已简
置伏寻先时意存速就但军国多事未遑营立自迩迄
今垂将一纪学宫凋落四术寖废遂使硕儒耆德卷经
而不谈俗学后生遗本而逐末进竞之风实由于此矣
伏惟陛下钦明文思玄鉴洞达越会未款务脩道以来
銮伫跸留心典坟命故御史中尉臣李彪与吏部尚书
任城王澄等妙选英儒以崇文教澄等依旨置四门博
士四十人其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及国子助教宿已简
置伏寻先时意存速就但军国多事未遑营立自迩迄
今垂将一纪学宫凋落四术寖废遂使硕儒耆德卷经
而不谈俗学后生遗本而逐末进竞之风实由于此矣
伏惟陛下钦明文思玄鉴洞达越会未款务脩道以来
卷六百三 第 9a 页
之遐方后服敷文教而怀之垂心经素优悠坟籍将使
化越轩唐德隆虞夏是故屡发中旨敦营学馆房宇既
脩生徒未立臣学陋全经识蔽篆素然往年删定律令
谬预议筵谨依准前修寻访旧事参定学令事讫封呈
自迩迄今未蒙报判但废学历年经术淹滞请学令并
制早敕施行使选授有依生徒可准诏曰具卿崇儒敦
学之意良不可言新令寻班施行无远可谓职思其忧
无旷官矣道昭又表曰窃惟鼎迁中县年将一纪缙绅
化越轩唐德隆虞夏是故屡发中旨敦营学馆房宇既
脩生徒未立臣学陋全经识蔽篆素然往年删定律令
谬预议筵谨依准前修寻访旧事参定学令事讫封呈
自迩迄今未蒙报判但废学历年经术淹滞请学令并
制早敕施行使选授有依生徒可准诏曰具卿崇儒敦
学之意良不可言新令寻班施行无远可谓职思其忧
无旷官矣道昭又表曰窃惟鼎迁中县年将一纪缙绅
卷六百三 第 9b 页
褫业俎豆阙闻遂使济济明朝无观风之美非所以光
国宣风纳民轨物臣自往年以来频请学令并置生员
前后累上未蒙一报故当以臣职浅滥官无能有所感
悟者也馆学既修生房粗构博士见员足可讲习虽新
令未颁请依旧权置国子学生渐开训业使播教有章
儒风不坠后生睹徙义之机学徒崇知新之益至若孔
庙既成释奠告始揖让之容请俟令出不报
孙惠蔚宣武初为秘书丞既入东观见典籍未周乃上
国宣风纳民轨物臣自往年以来频请学令并置生员
前后累上未蒙一报故当以臣职浅滥官无能有所感
悟者也馆学既修生房粗构博士见员足可讲习虽新
令未颁请依旧权置国子学生渐开训业使播教有章
儒风不坠后生睹徙义之机学徒崇知新之益至若孔
庙既成释奠告始揖让之容请俟令出不报
孙惠蔚宣武初为秘书丞既入东观见典籍未周乃上
卷六百三 第 10a 页
疏曰臣闻圣皇之御世也必幽赞人经参天贰地宪章
典故述导鸿猷故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然则六经百氏图书秘籍乃承天之正术
治人之真范是以温柔疏达诗书之教恭俭易良礼乐
之道爻彖以精微为神春秋以属辞为化故大训炳于
东序艺文光于麟阁斯实太平之枢宗胜残之要道有
国之灵基帝王之盛业安上靖民敦风美俗其在兹乎
及秦弃学术礼经泯绝汉兴求访典文载举先王遗典
典故述导鸿猷故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然则六经百氏图书秘籍乃承天之正术
治人之真范是以温柔疏达诗书之教恭俭易良礼乐
之道爻彖以精微为神春秋以属辞为化故大训炳于
东序艺文光于麟阁斯实太平之枢宗胜残之要道有
国之灵基帝王之盛业安上靖民敦风美俗其在兹乎
及秦弃学术礼经泯绝汉兴求访典文载举先王遗典
卷六百三 第 10b 页
灿然复存暨光武拨乱日不暇给而入雒之书二千馀
两魏晋之世尤重典坟收亡集逸九流咸备观其鸠阅
史篇访购经论纸竹所载略尽无遗臣学阙通儒思不
及远徒循章句片义无立而慈造曲覃厕班秘省忝官
承乏惟书是司而观阁旧典先无定目新故杂糅首尾
不全有者累帙数十无者旷年不写或篇第褫落始末
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篇目虽多全定者少臣今
依前丞臣卢昶所撰甲乙新录欲禆残补缺损并有无
两魏晋之世尤重典坟收亡集逸九流咸备观其鸠阅
史篇访购经论纸竹所载略尽无遗臣学阙通儒思不
及远徒循章句片义无立而慈造曲覃厕班秘省忝官
承乏惟书是司而观阁旧典先无定目新故杂糅首尾
不全有者累帙数十无者旷年不写或篇第褫落始末
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篇目虽多全定者少臣今
依前丞臣卢昶所撰甲乙新录欲禆残补缺损并有无
卷六百三 第 11a 页
较练句读以为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其秘省先无
本者广加推寻搜求令足然经记浩博诸子纷纶部帙
既多章篇纰缪当非一二校书岁月可了今求令四门
博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秘书省专精校考参定字
义如蒙听许则典文允正群书大集诏许之
南安王祯之子英宣武时为吏部尚书奏谨按学令许
州郡学生三年一较所通经数因正使列之然后遣使
就郡练考臣伏惟圣明崇道显成均之风蕴义光胶序
本者广加推寻搜求令足然经记浩博诸子纷纶部帙
既多章篇纰缪当非一二校书岁月可了今求令四门
博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秘书省专精校考参定字
义如蒙听许则典文允正群书大集诏许之
南安王祯之子英宣武时为吏部尚书奏谨按学令许
州郡学生三年一较所通经数因正使列之然后遣使
就郡练考臣伏惟圣明崇道显成均之风蕴义光胶序
卷六百三 第 11b 页
之美是以大学之馆久置于下国四门之教方称于京
里许习训淹年听授累纪然隽造之流应升于魏阙不
革之辈宜返于齐民顷以皇都迁搆江阳未一故乡校
之训弗遑上请致薰莸之质均诲学庭兰萧之体等教
文肆今外宰京官铨考向讫求遣四门博士明通五经
者道别较练依令黜陟诏曰学业堕废为日已久非一
朝能劝此当别敕
刘芳为侍中领国子祭酒宣武时芳上表曰夫为国家
里许习训淹年听授累纪然隽造之流应升于魏阙不
革之辈宜返于齐民顷以皇都迁搆江阳未一故乡校
之训弗遑上请致薰莸之质均诲学庭兰萧之体等教
文肆今外宰京官铨考向讫求遣四门博士明通五经
者道别较练依令黜陟诏曰学业堕废为日已久非一
朝能劝此当别敕
刘芳为侍中领国子祭酒宣武时芳上表曰夫为国家
卷六百三 第 12a 页
者罔不崇儒尊道学校为先成复政有质文兹范不易
谅由万端兹始众务所禀故也唐虞已往典籍无据隆
周已降任居虎门周礼大司徒云师氏掌以美诏王居
虎门之左司王朝(虎门路寝之门王视朝于门外画/虎为司王朝言察王之视朝也)掌
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中失谓中礼/及失礼者)蔡氏劝学篇云
周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师氏雒阳记国子学官与天子对太学在开阳门外
按学记云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郑氏注云内
谅由万端兹始众务所禀故也唐虞已往典籍无据隆
周已降任居虎门周礼大司徒云师氏掌以美诏王居
虎门之左司王朝(虎门路寝之门王视朝于门外画/虎为司王朝言察王之视朝也)掌
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中失谓中礼/及失礼者)蔡氏劝学篇云
周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师氏雒阳记国子学官与天子对太学在开阳门外
按学记云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郑氏注云内
卷六百三 第 12b 页
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由
斯而言国学在内太学在外明矣按如雒阳记犹有仿
像臣愚谓今既徙县崧瀍皇居伊雒宫阙府寺佥复故
址至于国学岂可外替挍量旧事应在宫门之左右至
如太学基所炳在仍旧营搆又去太和二十年发敕立
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臣按自周以来学惟有二或尚
西或尚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爰暨周室学盖有六师
氏居内太学在国四小在乡郊礼记云周人养庶老于
斯而言国学在内太学在外明矣按如雒阳记犹有仿
像臣愚谓今既徙县崧瀍皇居伊雒宫阙府寺佥复故
址至于国学岂可外替挍量旧事应在宫门之左右至
如太学基所炳在仍旧营搆又去太和二十年发敕立
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臣按自周以来学惟有二或尚
西或尚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爰暨周室学盖有六师
氏居内太学在国四小在乡郊礼记云周人养庶老于
卷六百三 第 13a 页
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礼又云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
太子齿注云四学周四郊之虞庠也按大戴保傅篇云
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帝入南学尚齿而贵信帝入西
学尚贤而贵德帝入北学尚贵而尊爵帝入太学承师
而问道周之五学于此弥彰按郑注学记周则六学所
以然者法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
学庠序之官此其正也汉魏已降无复四郊谨寻先时
宜在四门按王肃注云天子四郊有学去王都五十里
太子齿注云四学周四郊之虞庠也按大戴保傅篇云
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帝入南学尚齿而贵信帝入西
学尚贤而贵德帝入北学尚贵而尊爵帝入太学承师
而问道周之五学于此弥彰按郑注学记周则六学所
以然者法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
学庠序之官此其正也汉魏已降无复四郊谨寻先时
宜在四门按王肃注云天子四郊有学去王都五十里
卷六百三 第 13b 页
考之郑氏不云远近今太学故坊基址宽旷四郊别置
相去辽阔简督难周计太学坊并作四门犹为太广以
臣愚量同处无嫌且今时置制多循中代未审四学应
从古否求集儒礼官议定其所从之迁中书令祭酒如
故
崔光孝明时为车骑大将军领国子祭酒上表曰诗称
蔽芾丼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又云虽无老成人尚有
典刑传曰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是
相去辽阔简督难周计太学坊并作四门犹为太广以
臣愚量同处无嫌且今时置制多循中代未审四学应
从古否求集儒礼官议定其所从之迁中书令祭酒如
故
崔光孝明时为车骑大将军领国子祭酒上表曰诗称
蔽芾丼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又云虽无老成人尚有
典刑传曰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是
卷六百三 第 14a 页
以书始稽古易本山泉观于天文以察时变观于人文
以化天下孟子覈实衡向计说安世记箧于汾南伯山
抱卷于河右元始孤论充汉帝之坐孟皇片字悬魏王
之帐前哲之宝重坟典珍爱分篆犹若此之至也矧乃
圣典鸿经炳勒金石理为国楷义成家范迹实世模事
则人轨千载之格言百王之盛烈而令焚荒污毁积榛
棘而弗扫鼯鼬之所栖宿童竖之所登踞者哉诚可为
痛心疾首拊膺扼腕伏惟皇帝陛下孝敬日休自天纵
以化天下孟子覈实衡向计说安世记箧于汾南伯山
抱卷于河右元始孤论充汉帝之坐孟皇片字悬魏王
之帐前哲之宝重坟典珍爱分篆犹若此之至也矧乃
圣典鸿经炳勒金石理为国楷义成家范迹实世模事
则人轨千载之格言百王之盛烈而令焚荒污毁积榛
棘而弗扫鼯鼬之所栖宿童竖之所登踞者哉诚可为
痛心疾首拊膺扼腕伏惟皇帝陛下孝敬日休自天纵
卷六百三 第 14b 页
睿垂心初学儒业方熙皇太后钦明慈淑临制统化崇
道重教留神翰林将披云台而问礼拂麟阁以招贤诚
宜将开阙里清彼孔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宫庙旧校
为墟子衿永替岂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京邑翼翼
四方是则也寻石经之所起自炎刘继以曹氏论初乃
三百馀载计未向二十纪矣昔来虽屡经戎乱犹未大
相倾如闻往者刺史临州多搆图寺道俗诸用稍有发
掘基蹠泥灰或出于此皇都始迁尚可补复军国务殷
道重教留神翰林将披云台而问礼拂麟阁以招贤诚
宜将开阙里清彼孔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宫庙旧校
为墟子衿永替岂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京邑翼翼
四方是则也寻石经之所起自炎刘继以曹氏论初乃
三百馀载计未向二十纪矣昔来虽屡经戎乱犹未大
相倾如闻往者刺史临州多搆图寺道俗诸用稍有发
掘基蹠泥灰或出于此皇都始迁尚可补复军国务殷
卷六百三 第 15a 页
遂不存简官私显隐渐加剥撤播麦纳菽秋春相因闭
生蒿杞时致火燎由是经石弥灭文字增缺职忝胄教
参掌经训不能缮修颓坠兴复生业倍深惭耻今来遣
国子博士一人堪任干事者主周视驱禁田收制其践
秽科阅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补缀诏曰此乃学者之根
原不朽之永格垂范将来宪章之本便可一依公表光
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固刘燮等勘校石经
其残缺者石功并字多少欲补治之于后灵太后废遂
生蒿杞时致火燎由是经石弥灭文字增缺职忝胄教
参掌经训不能缮修颓坠兴复生业倍深惭耻今来遣
国子博士一人堪任干事者主周视驱禁田收制其践
秽科阅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补缀诏曰此乃学者之根
原不朽之永格垂范将来宪章之本便可一依公表光
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固刘燮等勘校石经
其残缺者石功并字多少欲补治之于后灵太后废遂
卷六百三 第 15b 页
寝
羊深前废帝时为散骑常侍兼侍中是时胶序废替名
教陵迟深乃上疏曰臣闻崇礼建学列代之所循尊经
重道百王所不易是以均塾洞启昭明之颂载扬胶序
大阙郁穆之咏斯显伏惟大魏乘乾统物钦若奉时模
唐轨虞率由前训重以高祖累圣垂衣儒风载蔚得才
之盛如彼薪固以追隆周而并驱驾炎汉而独迈宣
皇下武式遵旧章用能揄扬盛烈聿修厥美自兹已降
羊深前废帝时为散骑常侍兼侍中是时胶序废替名
教陵迟深乃上疏曰臣闻崇礼建学列代之所循尊经
重道百王所不易是以均塾洞启昭明之颂载扬胶序
大阙郁穆之咏斯显伏惟大魏乘乾统物钦若奉时模
唐轨虞率由前训重以高祖累圣垂衣儒风载蔚得才
之盛如彼薪固以追隆周而并驱驾炎汉而独迈宣
皇下武式遵旧章用能揄扬盛烈聿修厥美自兹已降
卷六百三 第 16a 页
世极道消风猷稍远浇薄方竞退让寂寥地竞靡节进
必吏能外非学艺是使刀笔小用计日而期荣专经大
才甘心于陋巷然治之为本斯贵得贤苟值其人岂拘
常检三代两汉异世间出或释褐中林郁登卿尹或投
竿钓渚径升公相事炳丹青义在往策悠哉邈乎不可
胜纪窃以今之所用弗修前矩至如当世通儒冠之盛
德见徵不过四门登庸不越九品以此取士求之济治
譬犹却行以及前之燕而向楚积习之不可者其所由
必吏能外非学艺是使刀笔小用计日而期荣专经大
才甘心于陋巷然治之为本斯贵得贤苟值其人岂拘
常检三代两汉异世间出或释褐中林郁登卿尹或投
竿钓渚径升公相事炳丹青义在往策悠哉邈乎不可
胜纪窃以今之所用弗修前矩至如当世通儒冠之盛
德见徵不过四门登庸不越九品以此取士求之济治
譬犹却行以及前之燕而向楚积习之不可者其所由
卷六百三 第 16b 页
来渐矣昔鲁兴泮宫颂声爰发郑废学校国风已讥将
以纳民轨物莫始于经礼菁莪育才义光于篇什自兵
乱以来垂将十载干戈日陈俎豆斯阙四海荒凉民物
凋弊名教顿亏风流殆尽世之陵夷可为叹息陛下中
兴纂历理运惟新方隅稍厚实惟文德但礼贤崇让之
科治世未备还淳反朴之化起言斯穆夫先黄老而退
六经史迁终其成蠹贵玄虚而贱儒术应氏所以亢言
臣虽不敏敢忘前载且魏武在戎尚修学校宣尼㩁论
以纳民轨物莫始于经礼菁莪育才义光于篇什自兵
乱以来垂将十载干戈日陈俎豆斯阙四海荒凉民物
凋弊名教顿亏风流殆尽世之陵夷可为叹息陛下中
兴纂历理运惟新方隅稍厚实惟文德但礼贤崇让之
科治世未备还淳反朴之化起言斯穆夫先黄老而退
六经史迁终其成蠹贵玄虚而贱儒术应氏所以亢言
臣虽不敏敢忘前载且魏武在戎尚修学校宣尼㩁论
卷六百三 第 17a 页
造次必儒臣愚以为宜重修国学广延胄子使函丈之
教日闻释奠之礼不阙并诏天下郡国兴立儒教考课
之程咸依旧典苟经明行脩宜擢以不次抑斗筲喋喋
之才进大雅汪汪之德博收鸿生以光顾问絷维奇异
共精得失使寰区之内竞务仁义之风荒散之馀渐知
礼乐之用岂不美哉臣诚闇短敢慕前训用稽古义上
尘听览伏望陛下垂就日之监齐非烟之化傥以臣言
可采乞特施行废帝善之
教日闻释奠之礼不阙并诏天下郡国兴立儒教考课
之程咸依旧典苟经明行脩宜擢以不次抑斗筲喋喋
之才进大雅汪汪之德博收鸿生以光顾问絷维奇异
共精得失使寰区之内竞务仁义之风荒散之馀渐知
礼乐之用岂不美哉臣诚闇短敢慕前训用稽古义上
尘听览伏望陛下垂就日之监齐非烟之化傥以臣言
可采乞特施行废帝善之
卷六百三 第 17b 页
北齐邢邵西魏出帝时为国子祭酒与杨愔魏文请置学奏
曰二黉两学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严宣布
下土以彰则天之轨养黄发以询哲言育青衿而敷典教用
能享国长久风徽万祀者也爰暨亡秦改革其道坑儒灭学
以蔽黔黎故九服分离祚终二代炎汉勃兴更脩儒术故
西京有六学之义东京有三雍之盛逮自魏晋拨乱相因
兵革之中学校不绝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
今古列教序于乡党廓诗书于郡国但经始事殷戎轩屡
曰二黉两学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严宣布
下土以彰则天之轨养黄发以询哲言育青衿而敷典教用
能享国长久风徽万祀者也爰暨亡秦改革其道坑儒灭学
以蔽黔黎故九服分离祚终二代炎汉勃兴更脩儒术故
西京有六学之义东京有三雍之盛逮自魏晋拨乱相因
兵革之中学校不绝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
今古列教序于乡党廓诗书于郡国但经始事殷戎轩屡
卷六百三 第 18a 页
驾未遑多就弓剑弗追世宗统历聿遵先绪永平之中
大兴板筑续以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而明堂
礼乐之本乃郁荆棘之林胶序德义之基空盈牧竖之
迹城隍严固之重阙砖石之工墉堞显望之要少楼橹
之饰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非所谓追隆堂搆仪刑
万国者也伏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道侔姬文拟祀
明堂式配上帝今若基地不修仍同畎浍即使高皇神
享阙于国阳崇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
大兴板筑续以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而明堂
礼乐之本乃郁荆棘之林胶序德义之基空盈牧竖之
迹城隍严固之重阙砖石之工墉堞显望之要少楼橹
之饰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非所谓追隆堂搆仪刑
万国者也伏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道侔姬文拟祀
明堂式配上帝今若基地不修仍同畎浍即使高皇神
享阙于国阳崇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
卷六百三 第 18b 页
兆无所停望也臣又闻官方受能所以任事既任事矣
酬之以禄如此则上无旷官之讥下绝尸素之谤今国
子虽有学官之名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
斗哉昔刘向有言王者宜兴辟雍礼乐以风天下夫礼
乐所以养人刑法所以杀人而有司劝勤请定刑法至
于礼乐则曰未敢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臣以为当
今四海清平九服宁晏经国要重理应先营脱复稽延
则刘向之言徵矣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愚量之宜
酬之以禄如此则上无旷官之讥下绝尸素之谤今国
子虽有学官之名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
斗哉昔刘向有言王者宜兴辟雍礼乐以风天下夫礼
乐所以养人刑法所以杀人而有司劝勤请定刑法至
于礼乐则曰未敢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臣以为当
今四海清平九服宁晏经国要重理应先营脱复稽延
则刘向之言徵矣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愚量之宜
卷六百三 第 19a 页
罢上方彫美之作颇省永宁土木之工并减瑶光材瓦
之力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停诸事役非世急者三时农
隙修此数条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诵讽之音焕然
而更美崇榭高墉严壮于外槐宫棘寺显丽于中更明
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则元凯可得
之于上序游夏可致之于下国岂不休欤灵太后令曰
配飨大礼为国之本比以戎马在郊未遑脩缮今四海
晏宁当敕有司别议经始
之力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停诸事役非世急者三时农
隙修此数条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诵讽之音焕然
而更美崇榭高墉严壮于外槐宫棘寺显丽于中更明
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则元凯可得
之于上序游夏可致之于下国岂不休欤灵太后令曰
配飨大礼为国之本比以戎马在郊未遑脩缮今四海
晏宁当敕有司别议经始
卷六百三 第 19b 页
隋牛弘高祖开皇初为秘书监以典籍未备上表请开
献书之路曰经籍所兴由来尚矣爻画肇于庖羲文字
生于苍颉圣人所以弘宣道教博通古今扬于王庭肆
于时夏故尧称至圣犹考古道而言舜其大智尚观古
人之象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志武王问黄帝颛顼
之道太公曰在丹书是知握符御历有国家者曷常不
以诗书而为教因礼乐而成功也昔周德既衰旧经紊
弃孔子以大圣之才开素王之业宪章祖述制礼删诗
献书之路曰经籍所兴由来尚矣爻画肇于庖羲文字
生于苍颉圣人所以弘宣道教博通古今扬于王庭肆
于时夏故尧称至圣犹考古道而言舜其大智尚观古
人之象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志武王问黄帝颛顼
之道太公曰在丹书是知握符御历有国家者曷常不
以诗书而为教因礼乐而成功也昔周德既衰旧经紊
弃孔子以大圣之才开素王之业宪章祖述制礼删诗
卷六百三 第 20a 页
正五始而修春秋阐十翼而弘易道治国立身作范垂
法及秦皇驭宇吞灭诸侯任用威力事不师古始下焚
书之令行偶语之刑先王坟籍尽皆扫地本既先亡从
而颠覆臣以图谶言之经典盛衰信有徵数此则书之
一厄也汉兴改秦之弊敦尚儒术建藏书之策置校书
之官屋壁山岩往往间出外有太常太史之藏内有延
阁秘书之府至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谒者陈农求遗
书于天下诏刘向父子雠校篇籍汉之典文于斯为盛
法及秦皇驭宇吞灭诸侯任用威力事不师古始下焚
书之令行偶语之刑先王坟籍尽皆扫地本既先亡从
而颠覆臣以图谶言之经典盛衰信有徵数此则书之
一厄也汉兴改秦之弊敦尚儒术建藏书之策置校书
之官屋壁山岩往往间出外有太常太史之藏内有延
阁秘书之府至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谒者陈农求遗
书于天下诏刘向父子雠校篇籍汉之典文于斯为盛
卷六百三 第 20b 页
及王莽之末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则书之
二厄也光武嗣兴尤重经诰未及下车先求文雅于是
鸿生钜儒继踵而集怀经负帙不远斯至肃宗亲临讲
肄和帝数幸书林其兰台石室鸿都东观秘牒填委更
倍于前及孝献移都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
所收而西裁七十馀乘属西京大乱一时播荡此则书
之三厄也魏武代汉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
遣秘书郎郑默删定旧文时之论者美其朱紫有别晋
二厄也光武嗣兴尤重经诰未及下车先求文雅于是
鸿生钜儒继踵而集怀经负帙不远斯至肃宗亲临讲
肄和帝数幸书林其兰台石室鸿都东观秘牒填委更
倍于前及孝献移都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
所收而西裁七十馀乘属西京大乱一时播荡此则书
之三厄也魏武代汉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
遣秘书郎郑默删定旧文时之论者美其朱紫有别晋
卷六百三 第 21a 页
氏承之文籍尤广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更著新簿
虽古人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
正道训范当世属刘氏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
失坠此则书之四厄也永嘉之后寇窃竞兴因河据雒
跨秦𢃄赵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
闻刘裕平姚泓收其图籍五经子史才四千卷皆赤轴
青纸文字古拙僣伪之盛莫过二秦以此而论足可明
矣故知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馀皆归江左晋宋
虽古人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
正道训范当世属刘氏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
失坠此则书之四厄也永嘉之后寇窃竞兴因河据雒
跨秦𢃄赵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
闻刘裕平姚泓收其图籍五经子史才四千卷皆赤轴
青纸文字古拙僣伪之盛莫过二秦以此而论足可明
矣故知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馀皆归江左晋宋
卷六百三 第 21b 页
之际学艺为多齐梁之间经史弥盛宋秘书丞王俭依
刘氏七略撰为七志梁人阮孝绪亦为七录总其书数
三万馀卷及侯景渡江破灭梁室秘省经籍虽从兵火
其文德殿内书史宛然犹存萧绎据有江陵遣将破平
侯景收王俭之书及公私典籍重本七万馀卷悉送荆
州故江表图书因斯尽萃于绎矣及周师入郢绎悉焚
之于外城所收十才一二此则书之五厄也后魏爰自
幽方迁宅伊雒日不暇给经籍阙如周氏创基关右戎
刘氏七略撰为七志梁人阮孝绪亦为七录总其书数
三万馀卷及侯景渡江破灭梁室秘省经籍虽从兵火
其文德殿内书史宛然犹存萧绎据有江陵遣将破平
侯景收王俭之书及公私典籍重本七万馀卷悉送荆
州故江表图书因斯尽萃于绎矣及周师入郢绎悉焚
之于外城所收十才一二此则书之五厄也后魏爰自
幽方迁宅伊雒日不暇给经籍阙如周氏创基关右戎
卷六百三 第 22a 页
车未息保定之始书止八千后加收集方盈万卷高氏
据有山东初亦采访验其本目残缺犹多及东夏初平
获其经史四部重杂三万馀卷所益旧书五千而已今
御书单本合一万五千馀卷部帙之间仍有残缺比梁
之旧目止有其半至于阴阳河雒之篇医方图谱之说
弥复为少臣以经书自仲尼已后迄于当今年逾千载
数遭五厄兴集之期属膺圣世伏惟陛下受天明命君
临区宇功无与二德冠往初自华夏分离彝伦攸斁其
据有山东初亦采访验其本目残缺犹多及东夏初平
获其经史四部重杂三万馀卷所益旧书五千而已今
御书单本合一万五千馀卷部帙之间仍有残缺比梁
之旧目止有其半至于阴阳河雒之篇医方图谱之说
弥复为少臣以经书自仲尼已后迄于当今年逾千载
数遭五厄兴集之期属膺圣世伏惟陛下受天明命君
临区宇功无与二德冠往初自华夏分离彝伦攸斁其
卷六百三 第 22b 页
间虽霸王递起而世难未夷欲崇儒业时或未可今土
宇迈于三王民黎盛于两汉有人有时正在今日方当
大弘文教纳俗升平而天下图书尚有遗逸非所以仰
恊圣情流训无穷者也臣史籍是司寝兴怀惧昔陆贾
奏汉祖云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
谟矣为国之本莫此攸先今秘藏见书亦足披览但一
时载集须令大备不可王府所无私家乃有然士民殷
杂采访难知纵有知者多怀吝惜必须勒之以天威引
宇迈于三王民黎盛于两汉有人有时正在今日方当
大弘文教纳俗升平而天下图书尚有遗逸非所以仰
恊圣情流训无穷者也臣史籍是司寝兴怀惧昔陆贾
奏汉祖云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
谟矣为国之本莫此攸先今秘藏见书亦足披览但一
时载集须令大备不可王府所无私家乃有然士民殷
杂采访难知纵有知者多怀吝惜必须勒之以天威引
卷六百三 第 23a 页
之以微利若猥发明诏兼开购赏则异典必臻观阁斯
积重道之风超于前世不亦善乎伏愿天鉴少垂炤察
帝纳之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疋一二年间篇籍
稍备
柳昂为上开府时高祖受禅昂见天下无事可以劝学
行礼因上表曰臣闻帝王受命建学制礼故能移既往
之风成惟新之俗自魏道将谢分割九区关右山东久
为战国各逞权诈俱殉干戈赋役繁重刑政严急盖救
积重道之风超于前世不亦善乎伏愿天鉴少垂炤察
帝纳之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疋一二年间篇籍
稍备
柳昂为上开府时高祖受禅昂见天下无事可以劝学
行礼因上表曰臣闻帝王受命建学制礼故能移既往
之风成惟新之俗自魏道将谢分割九区关右山东久
为战国各逞权诈俱殉干戈赋役繁重刑政严急盖救
卷六百三 第 23b 页
焚拯溺无暇从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晚世因循遂
成希慕俗化浇弊流宕忘反自非天然上哲挺生于时
则儒雅之道纲礼之制衣冠民庶莫肯用心世事所以
未清轨物由兹而坏伏惟陛下禀灵上帝受命昊天合
三阳之期应千祀之运往者周室倾毁区宇沸腾圣册
风行神谟电发端座廊庙荡涤万方俯顺幽明君临四
海择万古之典无善不为改百王之弊无恶不尽至若
因循缘义为其节文故以三百三千事高前代然下土
成希慕俗化浇弊流宕忘反自非天然上哲挺生于时
则儒雅之道纲礼之制衣冠民庶莫肯用心世事所以
未清轨物由兹而坏伏惟陛下禀灵上帝受命昊天合
三阳之期应千祀之运往者周室倾毁区宇沸腾圣册
风行神谟电发端座廊庙荡涤万方俯顺幽明君临四
海择万古之典无善不为改百王之弊无恶不尽至若
因循缘义为其节文故以三百三千事高前代然下土
卷六百三 第 24a 页
黎献尚未尽行臣谬蒙奖策从政藩部人庶轨仪实见
多阙儒风以坠礼教犹微是知百姓之心未能顿变仰
惟深思远虑清念下民渐被以俭使至于道臣恐业淹
事缓动延年世若行礼劝学道教相催必当靡然向风
不远而就家知礼节人识义方比屋可封辄谓匪远帝
览而善之
刘炫开皇中与诸儒脩定五礼授旅骑尉开皇二十年
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惟置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
多阙儒风以坠礼教犹微是知百姓之心未能顿变仰
惟深思远虑清念下民渐被以俭使至于道臣恐业淹
事缓动延年世若行礼劝学道教相催必当靡然向风
不远而就家知礼节人识义方比屋可封辄谓匪远帝
览而善之
刘炫开皇中与诸儒脩定五礼授旅骑尉开皇二十年
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惟置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
卷六百三 第 24b 页
二人炫上表言学校不宜废情理甚切高祖不纳
册府元龟卷六百三
册府元龟卷六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