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十二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八十二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第十
后魏穆绍为太常卿孝明熙平元年六月中侍中刘腾
等奏中宫仆刺列车舆朽败自昔旧都礼物颇异迁京
已来未复更造请集礼官以裁其制灵太后令曰付尚
书量议绍与少卿元端博士郑六刘台龙等议按周礼
册府元龟卷五百八十二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第十
后魏穆绍为太常卿孝明熙平元年六月中侍中刘腾
等奏中宫仆刺列车舆朽败自昔旧都礼物颇异迁京
已来未复更造请集礼官以裁其制灵太后令曰付尚
书量议绍与少卿元端博士郑六刘台龙等议按周礼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b 页
王后之五辂重翟锡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雕面
鹥总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总有幄辇车组挽有翣羽
盖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厌翟后从王宾享诸侯所乘
安车后朝见于王所乘翟车后出桑所乘辇车后宫中
所乘谨以周礼圣制不刋之典其礼文尤备孔子云其
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以其法不可踰以此言之后
王舆服典章多放周式文质时变辂名宜存雕饰虽异
理无全舍当今圣后临朝亲览庶政舆驾之式宜备典
鹥总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总有幄辇车组挽有翣羽
盖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厌翟后从王宾享诸侯所乘
安车后朝见于王所乘翟车后出桑所乘辇车后宫中
所乘谨以周礼圣制不刋之典其礼文尤备孔子云其
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以其法不可踰以此言之后
王舆服典章多放周式文质时变辂名宜存雕饰虽异
理无全舍当今圣后临朝亲览庶政舆驾之式宜备典
卷五百八十二 第 2a 页
礼臣等学缺通经叨参议未辄率短见宜准周礼备造
五辂雕饰之制随时增减太学博士王延业议按周礼
王后有五辂重翟以从王祠厌翟以从王飨宾客安车
以朝见于王翟车以亲桑辇车宫中所乘又汉舆服志
云秦并天下阅三代之礼或曰殷瑞山车金根之色殷
人以为大辂于是始皇作金根之车汉承秦制御为乘
舆太皇太后皇太后皆御金根车加交络帷裳非法驾
则乘紫罽軿车云𣝛文画辀黄金涂五末盖瓜左右騑
五辂雕饰之制随时增减太学博士王延业议按周礼
王后有五辂重翟以从王祠厌翟以从王飨宾客安车
以朝见于王翟车以亲桑辇车宫中所乘又汉舆服志
云秦并天下阅三代之礼或曰殷瑞山车金根之色殷
人以为大辂于是始皇作金根之车汉承秦制御为乘
舆太皇太后皇太后皆御金根车加交络帷裳非法驾
则乘紫罽軿车云𣝛文画辀黄金涂五末盖瓜左右騑
卷五百八十二 第 2b 页
驾三马阮谌礼图并载秦汉以来舆服亦云金根辂皇
后法驾乘之以礼婚见庙乘辂后法驾乘之以亲桑安
车后小驾乘之以助祭山軿车后行则乘之绀罽軿
车后小行则乘之以哭公主邑君王妃公侯夫人入閤
舆后出入閤宫中小游则乘之晋先蚕仪注皇后乘云
母安车驾六騩按周秦汉晋车舆仪式互见图书虽名
号小异其大较略相依拟金根车虽起自秦造即殷之
遗制今之乘舆五辂是其象也华饰典丽容观庄美司
后法驾乘之以礼婚见庙乘辂后法驾乘之以亲桑安
车后小驾乘之以助祭山軿车后行则乘之绀罽軿
车后小行则乘之以哭公主邑君王妃公侯夫人入閤
舆后出入閤宫中小游则乘之晋先蚕仪注皇后乘云
母安车驾六騩按周秦汉晋车舆仪式互见图书虽名
号小异其大较略相依拟金根车虽起自秦造即殷之
遗制今之乘舆五辂是其象也华饰典丽容观庄美司
卷五百八十二 第 3a 页
马彪以为孔子所谓乘殷之辂即此之谓也按阮氏图
桑车亦饰以云母晋之云母车即是一与周之翟车其
用正同安车既名同周制又用同重翟山軿车按图饰
之以紫绀罽軿车虽制用异于厌翟而实同用于今入
閤舆辇其用又同按图今之黑漆画扇辇舆周之辇车
其形相似窃以为秦灭周制百事创革官名轨式莫不
殊异汉魏因循继踵仍旧虽时有损益而莫能反古良
繇去圣久远典仪残缺时移俗易物随事变虽经贤哲
桑车亦饰以云母晋之云母车即是一与周之翟车其
用正同安车既名同周制又用同重翟山軿车按图饰
之以紫绀罽軿车虽制用异于厌翟而实同用于今入
閤舆辇其用又同按图今之黑漆画扇辇舆周之辇车
其形相似窃以为秦灭周制百事创革官名轨式莫不
殊异汉魏因循继踵仍旧虽时有损益而莫能反古良
繇去圣久远典仪残缺时移俗易物随事变虽经贤哲
卷五百八十二 第 3b 页
祖袭无改伏惟皇太后睿圣渊凝照临万宇动循典故
贻则后王今辄竭管见稽之周礼考之汉晋采诸图史
验之时事以为宜依汉晋法驾则御金根车驾四马加
交络帷裳御云母车驾四马以亲桑其非法驾则御紫
罽軿车驾三马小驾则御安车驾三马以助祭小行则
御绀罽軿车驾三马以哭公主王妃公侯夫人宫中出
入则御画扇辇车按旧事比之周礼唯阙从王飨宾客
及朝见于王之乘窃以为古者诸侯有朝会之礼故有
贻则后王今辄竭管见稽之周礼考之汉晋采诸图史
验之时事以为宜依汉晋法驾则御金根车驾四马加
交络帷裳御云母车驾四马以亲桑其非法驾则御紫
罽軿车驾三马小驾则御安车驾三马以助祭小行则
御绀罽軿车驾三马以哭公主王妃公侯夫人宫中出
入则御画扇辇车按旧事比之周礼唯阙从王飨宾客
及朝见于王之乘窃以为古者诸侯有朝会之礼故有
卷五百八十二 第 4a 页
从飨之仪今无其事宜从省略又今之皇居宫掖相逼
就有朝见理无结驷即事考实亦宜阙废又哭公主及
王妃周礼所无施之于今实合事要损益不同用舍随
时三代异制其道然也又金根及云母驾马或三或六
访之经礼无驾六之文今之乘舆又皆驾四义符古典
宜仍驾四其馀小驾宜从驾三其制用形饰备见图志
司空领尚书令任城王澄尚书左仆射元晖尚书右仆
射李平尚书齐王萧宝夤尚书元钦尚书元昭尚书左
就有朝见理无结驷即事考实亦宜阙废又哭公主及
王妃周礼所无施之于今实合事要损益不同用舍随
时三代异制其道然也又金根及云母驾马或三或六
访之经礼无驾六之文今之乘舆又皆驾四义符古典
宜仍驾四其馀小驾宜从驾三其制用形饰备见图志
司空领尚书令任城王澄尚书左仆射元晖尚书右仆
射李平尚书齐王萧宝夤尚书元钦尚书元昭尚书左
卷五百八十二 第 4b 页
丞卢同左丞元洪超考功郎中刘懋北主客郎中源子
恭南主客郎中游思进三公郎中崔鸿长兼驾部郎中
薛悦起部郎中杜遇左主客郎中元靴骑兵郎中房景
先外兵郎中石士基长兼右外兵郎中郑幼儒都官郎
中李秀之兼尚书左士郎中朱元旭度支郎中谷颖左
民郎中张均金部郎中李仲东库部郎中贾思同国子
博士薛祯邢晏高谅奚延太学博士邢湛崔瓒韦朏郑
季明国子助教韩神固四门博士杨那罗唐荆宝王令
恭南主客郎中游思进三公郎中崔鸿长兼驾部郎中
薛悦起部郎中杜遇左主客郎中元靴骑兵郎中房景
先外兵郎中石士基长兼右外兵郎中郑幼儒都官郎
中李秀之兼尚书左士郎中朱元旭度支郎中谷颖左
民郎中张均金部郎中李仲东库部郎中贾思同国子
博士薛祯邢晏高谅奚延太学博士邢湛崔瓒韦朏郑
季明国子助教韩神固四门博士杨那罗唐荆宝王令
卷五百八十二 第 5a 页
俊吴珍之宋婆罗刘燮高显邕杜灵俊张文和陈智显
杨渴侯赵安庆贾天度艾僧㯹吕太保王当百槐贵等
五十人议以为皇太后称制临朝躬亲庶政郊天祭地
宗庙之礼所乘之车宜同至尊不应更有制造周礼魏
晋虽有文辞不辨形制假令欲作恐未合古制而不可
以为一代典臣以太常国子二议为疑重集群臣并从
今议惟恩裁决灵太后令曰群臣以后议折中者便可
如奏
杨渴侯赵安庆贾天度艾僧㯹吕太保王当百槐贵等
五十人议以为皇太后称制临朝躬亲庶政郊天祭地
宗庙之礼所乘之车宜同至尊不应更有制造周礼魏
晋虽有文辞不辨形制假令欲作恐未合古制而不可
以为一代典臣以太常国子二议为疑重集群臣并从
今议惟恩裁决灵太后令曰群臣以后议折中者便可
如奏
卷五百八十二 第 5b 页
熙平元年九月侍中仪同三司崔光表奉诏定五时朝
服案北京及迁都以来未有斯制辄勒礼官详据太学
博士崔瓒议云周礼及礼记三冠六冕承用区分璅玉
五綵配饰亦别都无随气春夏之异惟月令有青旂赤
玉黑衣白辂随四时而变复不列弁冕改用之玄黄以
此而推五时之冠礼既无文若求诸正典难以经證案
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及祭祀志云迎气五郊自永平中
以礼谶并月令迎气服色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
服案北京及迁都以来未有斯制辄勒礼官详据太学
博士崔瓒议云周礼及礼记三冠六冕承用区分璅玉
五綵配饰亦别都无随气春夏之异惟月令有青旂赤
玉黑衣白辂随四时而变复不列弁冕改用之玄黄以
此而推五时之冠礼既无文若求诸正典难以经證案
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及祭祀志云迎气五郊自永平中
以礼谶并月令迎气服色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
卷五百八十二 第 6a 页
阳又云五郊衣帻各如方色又续汉礼仪志立春京都
百官皆青衣服青帻秋夏悉如其色自汉逮于魏晋迎
气五郊用帻从服改色随气斯制因循相承不革冠冕
仍旧未闻有变今皇魏宪章前代损益从宜五时之冠
谓如汉晋用帻为允灵太后令曰太傅清河王怿博学
洽通多识前载既综朝议弥悉其事便可咨访以决
所疑怿与给事黄门侍郎韦延祥奏谨按前敕制五时
朝服尝访国子议其旧式太学博士崔瓒等议自汉逮
百官皆青衣服青帻秋夏悉如其色自汉逮于魏晋迎
气五郊用帻从服改色随气斯制因循相承不革冠冕
仍旧未闻有变今皇魏宪章前代损益从宜五时之冠
谓如汉晋用帻为允灵太后令曰太傅清河王怿博学
洽通多识前载既综朝议弥悉其事便可咨访以决
所疑怿与给事黄门侍郎韦延祥奏谨按前敕制五时
朝服尝访国子议其旧式太学博士崔瓒等议自汉逮
卷五百八十二 第 6b 页
于魏晋迎气五郊用帻从服改色随气斯制因循相承
不革冠冕仍旧未闻有变今大魏宪章前代损益从宜
五时之冠谓如汉晋用帻为允尚书以礼式不轻请访
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臣以为帝王服式方为万世
则不可轻裁请更集礼官在下省定议蒙敕听许谨集
门下及学官以上四十三人寻考史传量古较今一同
国子前议帻随服变冠冕弗改又四门博士臣王僧奇
蒋雅哲二人以为五时冠冕宜从衣变臣等谓从国子
不革冠冕仍旧未闻有变今大魏宪章前代损益从宜
五时之冠谓如汉晋用帻为允尚书以礼式不轻请访
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臣以为帝王服式方为万世
则不可轻裁请更集礼官在下省定议蒙敕听许谨集
门下及学官以上四十三人寻考史传量古较今一同
国子前议帻随服变冠冕弗改又四门博士臣王僧奇
蒋雅哲二人以为五时冠冕宜从衣变臣等谓从国子
卷五百八十二 第 7a 页
前议为允灵太后令曰依议
神龟初灵太后父司徒胡国珍薨赠太上秦公时疑其
庙制太学博士王延业议曰按王制云诸侯祭二昭二
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又小记云王者立四庙郑玄云高
祖已下与始祖而五明立庙之正以亲为限不过于四
其外有大功者然后为祖宗然则无太祖者止于四世
有太祖乃得为五礼之正文也文王世子云五庙之孙
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娶必告郑玄云实四庙而言五
神龟初灵太后父司徒胡国珍薨赠太上秦公时疑其
庙制太学博士王延业议曰按王制云诸侯祭二昭二
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又小记云王者立四庙郑玄云高
祖已下与始祖而五明立庙之正以亲为限不过于四
其外有大功者然后为祖宗然则无太祖者止于四世
有太祖乃得为五礼之正文也文王世子云五庙之孙
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娶必告郑玄云实四庙而言五
卷五百八十二 第 7b 页
庙者容高祖为始封君之子明始封之君在四世之外
正位太祖乃得称五庙之孙若未有太祖已祀五世则
郑无为释高祖为始封君之子也此先儒精义当今显
證也又丧服传曰公子之子孙有封为国君者世祖是
人不祖公子郑玄云后世为君者祖此受封之君不复
祀别子公子若在高祖已下则如其亲服后世迁之乃毁其
庙明始封犹在亲限故祀止高祖又云如亲而迁尤知
高祖之父不立庙矣此又立庙明法与今事相当者也
正位太祖乃得称五庙之孙若未有太祖已祀五世则
郑无为释高祖为始封君之子也此先儒精义当今显
證也又丧服传曰公子之子孙有封为国君者世祖是
人不祖公子郑玄云后世为君者祖此受封之君不复
祀别子公子若在高祖已下则如其亲服后世迁之乃毁其
庙明始封犹在亲限故祀止高祖又云如亲而迁尤知
高祖之父不立庙矣此又立庙明法与今事相当者也
卷五百八十二 第 8a 页
又礼纬云夏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注云言
至子孙则初时未备也此又显在纬籍区别若斯者也
又晋初以宣帝是始封之君应为太祖而以犹在祖位
故惟祀征西已下六世待世世相推宣帝出居太祖之
后然后七庙乃备此又依准前轨若重规袭矩者也窃
谓太祖者功高业大百世不迁故亲庙之外特更崇立
苟无其功不可独居正位而遽见迁毁且三世以前庙
及于五玄孙已后祀止于四一与一夺名位莫定求诸
至子孙则初时未备也此又显在纬籍区别若斯者也
又晋初以宣帝是始封之君应为太祖而以犹在祖位
故惟祀征西已下六世待世世相推宣帝出居太祖之
后然后七庙乃备此又依准前轨若重规袭矩者也窃
谓太祖者功高业大百世不迁故亲庙之外特更崇立
苟无其功不可独居正位而遽见迁毁且三世以前庙
及于五玄孙已后祀止于四一与一夺名位莫定求诸
卷五百八十二 第 8b 页
典礼所未前闻今太上秦公疏爵列土大启河山传祚
无穷永同带砺实有始封之功方成不迁之庙但亲在
四世之内名班昭穆之序虽应为太祖而尚在祢位不
可远采高祖之父以合五者之数太祖之室当须世世
相推亲尽之后乃出居正位以备五庙之典夫循文责
实理贵允当考刱宗祊得礼为美不可苟免虚名取荣
多数求之经纪窃谓为允又武始侯本无采地于皇朝
制令名准大夫按如礼意诸侯夺宗武始四时烝尝宜
无穷永同带砺实有始封之功方成不迁之庙但亲在
四世之内名班昭穆之序虽应为太祖而尚在祢位不
可远采高祖之父以合五者之数太祖之室当须世世
相推亲尽之后乃出居正位以备五庙之典夫循文责
实理贵允当考刱宗祊得礼为美不可苟免虚名取荣
多数求之经纪窃谓为允又武始侯本无采地于皇朝
制令名准大夫按如礼意诸侯夺宗武始四时烝尝宜
卷五百八十二 第 9a 页
于秦公之庙博士卢观议按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
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
五大夫三士一自上而下降杀以两庶人无庙死为鬼
焉故曰尊者统远卑者统近是以诸侯及太祖天子及
其祖之所自出祭法曰诸侯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王
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
为坛去坛为墠去墠为鬼至于禘祫方合食太祖之宫
大传曰别子为祖丧服传曰公子不得祢先君公孙不
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
五大夫三士一自上而下降杀以两庶人无庙死为鬼
焉故曰尊者统远卑者统近是以诸侯及太祖天子及
其祖之所自出祭法曰诸侯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王
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
为坛去坛为墠去墠为鬼至于禘祫方合食太祖之宫
大传曰别子为祖丧服传曰公子不得祢先君公孙不
卷五百八十二 第 9b 页
得祖诸侯郑说不得祖弥者不得立庙而祭之不得祖
公子者谓世世祖受封之君不复祀别子公子若在高
祖已下如其亲服后迁之乃毁其庙耳愚以为迁者迁于
太祖庙乃毁者从太祖而毁之若不迁太祖不须废祖
是人之文明非始封故复见乃毁之节何以知之按诸
侯有祖考之庙祭五世之礼五礼正祖为轻一朝顿立
而祖考之庙要待六世之君六世以前虚而蔑主求之
圣旨未为通论曾子问曰庙无虚主虚主唯四祖考不
公子者谓世世祖受封之君不复祀别子公子若在高
祖已下如其亲服后迁之乃毁其庙耳愚以为迁者迁于
太祖庙乃毁者从太祖而毁之若不迁太祖不须废祖
是人之文明非始封故复见乃毁之节何以知之按诸
侯有祖考之庙祭五世之礼五礼正祖为轻一朝顿立
而祖考之庙要待六世之君六世以前虚而蔑主求之
圣旨未为通论曾子问曰庙无虚主虚主唯四祖考不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0a 页
与焉明太祖之庙必不空置礼纬曰夏四庙至子孙五
殷五庙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见夏无始祖待禹
而五殷人郊契得汤而六周有后稷及文王至武王而
七言夏即大禹之身言子谓启诵之世言孙是迭迁之
时禹为受命不毁亲汤为始君不迁五主文武为二祧
亦不去三昭三穆三昭三穆谓通文武若无文武亲不
过四观远祖汉侍中植所说云然郑玄马昭亦皆同尔
且天子逆加二祧得并为七诸侯预立太祖何为不得
殷五庙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见夏无始祖待禹
而五殷人郊契得汤而六周有后稷及文王至武王而
七言夏即大禹之身言子谓启诵之世言孙是迭迁之
时禹为受命不毁亲汤为始君不迁五主文武为二祧
亦不去三昭三穆三昭三穆谓通文武若无文武亲不
过四观远祖汉侍中植所说云然郑玄马昭亦皆同尔
且天子逆加二祧得并为七诸侯预立太祖何为不得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0b 页
为五乎今始封君之子立祢庙颇似成王之于二祧孙
卿曰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假使八世天
子乃得事七六世诸侯方通祭五推情准理不其谬乎
虽王侯用礼文质不同三隅反之自然昭灼且文宣公
方为太祖世居子孙今立五庙窃谓为是礼纬又曰诸
侯五庙亲庙四始祖一明始封之君或上或下虽未居
正室无废四祀之亲小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
其祖配之而立四庙此实殷汤时制不为难也聊复标
卿曰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假使八世天
子乃得事七六世诸侯方通祭五推情准理不其谬乎
虽王侯用礼文质不同三隅反之自然昭灼且文宣公
方为太祖世居子孙今立五庙窃谓为是礼纬又曰诸
侯五庙亲庙四始祖一明始封之君或上或下虽未居
正室无废四祀之亲小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
其祖配之而立四庙此实殷汤时制不为难也聊复标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1a 页
榜略引章条愚戆不足以待大问侍中太傅清河王怿
议曰太学博士王延业及卢观等各率异见按礼记王
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
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并是后世追论备庙之文皆
非当时据立神位之事也良繇去圣久远经礼残缺诸
儒注记典制无因虽稽考异闻引證古谊然用舍从世
通塞有时折衷取正固难详矣今相国秦公初搆国庙
追立神主惟当仰祀二昭二穆上极高曾四世而已何
议曰太学博士王延业及卢观等各率异见按礼记王
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
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并是后世追论备庙之文皆
非当时据立神位之事也良繇去圣久远经礼残缺诸
儒注记典制无因虽稽考异闻引證古谊然用舍从世
通塞有时折衷取正固难详矣今相国秦公初搆国庙
追立神主惟当仰祀二昭二穆上极高曾四世而已何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1b 页
者秦公身是始封之君将为不迁之祖若以功业隆重
越居正室恐以卑临尊乱昭穆也如其权立始祖以备
五庙恐数满便毁非礼意也昔司马懿立功于魏为晋
太祖及至子晋公昭乃立五庙亦祀四世止于高曾太
祖之位虚俟宣文待其后裔数满乃止此亦前代之成
事方今所殷鉴也又礼纬云夏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
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明知当时太祖之神仍依
昭穆之序要待子孙世世相推然后太祖出居正位耳
越居正室恐以卑临尊乱昭穆也如其权立始祖以备
五庙恐数满便毁非礼意也昔司马懿立功于魏为晋
太祖及至子晋公昭乃立五庙亦祀四世止于高曾太
祖之位虚俟宣文待其后裔数满乃止此亦前代之成
事方今所殷鉴也又礼纬云夏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
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明知当时太祖之神仍依
昭穆之序要待子孙世世相推然后太祖出居正位耳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2a 页
远稽礼纬诸儒所说近循晋公之庙故事宜依博士王
延业议定立四主亲止高曾且虚太祖之位以待子孙
而备五庙焉又延业卢观前经详议并据许慎郑玄之
解谓天子诸侯作主大夫及士则无意谓此议虽出前
儒之事实未允情礼何以言之原夫作主之礼本以依
神孝子之心非主莫依今铭旌纪柩设重凭神祭必有
尸神必有庙皆所以展事孝敬想象平存上自天子下
及于士如此四事并同其礼何至于主唯谓王侯礼云
延业议定立四主亲止高曾且虚太祖之位以待子孙
而备五庙焉又延业卢观前经详议并据许慎郑玄之
解谓天子诸侯作主大夫及士则无意谓此议虽出前
儒之事实未允情礼何以言之原夫作主之礼本以依
神孝子之心非主莫依今铭旌纪柩设重凭神祭必有
尸神必有庙皆所以展事孝敬想象平存上自天子下
及于士如此四事并同其礼何至于主唯谓王侯礼云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2b 页
重主道也此为理重则立主矣故王肃曰重未立主之
礼也士丧礼亦设重则士有主明矣孔悝反祏载之左
史馈食设主著于逸礼大夫及士既得有庙题纪祖考
何可无主公羊传君有事于庙闻大夫之丧去乐卒事
大夫闻君之丧摄主而往今以为摄主者摄神敛主而
已不暇待彻祭也何休云宗人摄行主事而往也意谓
不然君闻臣丧尚为之不怿况臣闻君丧岂得安然代
主终祭也又相国立庙设主依神主无贵贱纪座而已
礼也士丧礼亦设重则士有主明矣孔悝反祏载之左
史馈食设主著于逸礼大夫及士既得有庙题纪祖考
何可无主公羊传君有事于庙闻大夫之丧去乐卒事
大夫闻君之丧摄主而往今以为摄主者摄神敛主而
已不暇待彻祭也何休云宗人摄行主事而往也意谓
不然君闻臣丧尚为之不怿况臣闻君丧岂得安然代
主终祭也又相国立庙设主依神主无贵贱纪座而已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3a 页
若位拟诸侯者则有主位为大夫者则无主便是三神
有主一位独阙求诸情礼实所未安宜通为主以铭神
位怿又议曰古者七庙庙堂皆别光武以来异室同堂
故先朝祀堂令云庙皆四栿五架百箱设座东昭西穆
是以相国搆庙唯制一室同祭祖考比来诸王立庙者
自任私造不依公令或五或一参差无准要须议行新
令然后定其法制相国之庙已造一室实合朝令宜即
依此展其享祀诏依怿议
有主一位独阙求诸情礼实所未安宜通为主以铭神
位怿又议曰古者七庙庙堂皆别光武以来异室同堂
故先朝祀堂令云庙皆四栿五架百箱设座东昭西穆
是以相国搆庙唯制一室同祭祖考比来诸王立庙者
自任私造不依公令或五或一参差无准要须议行新
令然后定其法制相国之庙已造一室实合朝令宜即
依此展其享祀诏依怿议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3b 页
元端为太常少卿熙平二年三月上言谨按礼记祭法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
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
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注云禘郊
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
用有德者自夏以下稍用其姓代之是故周人以后稷
为始祖文武为二祧讫于同世配祭不毁按礼喾虽无
庙配食禘祭谨详圣朝以太祖道武皇帝配圆丘道穆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
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
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注云禘郊
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
用有德者自夏以下稍用其姓代之是故周人以后稷
为始祖文武为二祧讫于同世配祭不毁按礼喾虽无
庙配食禘祭谨详圣朝以太祖道武皇帝配圆丘道穆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4a 页
皇后刘氏配方泽太宗明元皇帝配上帝明密皇后杜
氏配地祗又以显祖献文皇帝配雩祀太宗明元皇帝
之庙既毁上帝地祗配祭有式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庙
配事重不敢专决请召群官集议以闻灵太后令曰依
请于是太师高阳王雍太傅领太尉公清河王怿太保
领司徒公广平王怀司空公领尚书令任城王澄侍中
中书监胡国珍侍中领著作郎崔光等议窃以尚德尊
功其来自昔郊稷宗文周之茂典仰惟世祖太武皇帝
氏配地祗又以显祖献文皇帝配雩祀太宗明元皇帝
之庙既毁上帝地祗配祭有式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庙
配事重不敢专决请召群官集议以闻灵太后令曰依
请于是太师高阳王雍太傅领太尉公清河王怿太保
领司徒公广平王怀司空公领尚书令任城王澄侍中
中书监胡国珍侍中领著作郎崔光等议窃以尚德尊
功其来自昔郊稷宗文周之茂典仰惟世祖太武皇帝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4b 页
以神武纂业尅清祸乱德济生民功加四海宜配南郊
高祖孝文皇帝大圣膺期惟新魏道刑措胜残功同天
地宜配明堂令曰依议施行
李琰之为国子博士熙平二年七月侍中领军将军江
阳王继表言臣功缌之内太祖道武皇帝之后于臣始
是曾孙然道武皇帝传业无穷四祖三宗功德最重配
天郊祀百世不迁而曾玄之孙蒸尝之荐不预拜于庙
廷霜露之感阙陪奠于阶席今七庙之后非直隔归胙
高祖孝文皇帝大圣膺期惟新魏道刑措胜残功同天
地宜配明堂令曰依议施行
李琰之为国子博士熙平二年七月侍中领军将军江
阳王继表言臣功缌之内太祖道武皇帝之后于臣始
是曾孙然道武皇帝传业无穷四祖三宗功德最重配
天郊祀百世不迁而曾玄之孙蒸尝之荐不预拜于庙
廷霜露之感阙陪奠于阶席今七庙之后非直隔归胙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5a 页
之灵五服之孙亦不沾出身之叙较之坟史则不然验
之人情则未允何者礼云祖迁于上宗易于下臣曾祖
是帝世数未迁便疏同庶族而孙不与祭斯之为屈古
今罕有昔尧敦九族周隆本枝故能磐石维城禦侮于
外今臣之所亲生见隔弃岂所以桢干根本隆逮公族
者也伏见高祖孝文皇帝著令铨衡取曾祖之服以为
资荫至今行之相传不绝而况曾祖为帝而不见录伏
愿天鉴有以昭临令皇恩洽穆宗人咸叙请付外博议
之人情则未允何者礼云祖迁于上宗易于下臣曾祖
是帝世数未迁便疏同庶族而孙不与祭斯之为屈古
今罕有昔尧敦九族周隆本枝故能磐石维城禦侮于
外今臣之所亲生见隔弃岂所以桢干根本隆逮公族
者也伏见高祖孝文皇帝著令铨衡取曾祖之服以为
资荫至今行之相传不绝而况曾祖为帝而不见录伏
愿天鉴有以昭临令皇恩洽穆宗人咸叙请付外博议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5b 页
永为定准灵太后令曰付八座集礼官议定以闻四门
小学博士王僧奇等议按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然则太祖不迁者尊王业之
初基二祧不毁者旌不朽之洪烈其旁枝远胄岂得同
四庙之亲哉故礼记婚义曰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
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又文王世子曰五
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不忘亲
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郑注云赴告于君也
小学博士王僧奇等议按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然则太祖不迁者尊王业之
初基二祧不毁者旌不朽之洪烈其旁枝远胄岂得同
四庙之亲哉故礼记婚义曰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
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又文王世子曰五
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不忘亲
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郑注云赴告于君也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6a 页
实四庙孙而言五庙者容显考为始封子也郑君别其
四庙理恊二祭而四庙者在当世服属之内可以与于
子孙之位若庙毁服尽岂得同于此例乎敢竭愚昧请
以四庙为断琰之议按祭统记曰有事于太庙群昭群
穆咸在郑氏注昭穆咸在谓同宗父子皆来古礼之制
如是其广而当今仪注惟限亲庙四愚窃疑矣何以明
之设使世祖之子男于今存者既身是戚蕃号为重子
可得宾于门外不预碑鼎之事哉又因宜变法礼有其
四庙理恊二祭而四庙者在当世服属之内可以与于
子孙之位若庙毁服尽岂得同于此例乎敢竭愚昧请
以四庙为断琰之议按祭统记曰有事于太庙群昭群
穆咸在郑氏注昭穆咸在谓同宗父子皆来古礼之制
如是其广而当今仪注惟限亲庙四愚窃疑矣何以明
之设使世祖之子男于今存者既身是戚蕃号为重子
可得宾于门外不预碑鼎之事哉又因宜变法礼有其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6b 页
说记言五庙之孙祖庙未毁为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
注曰实四庙而言五者容显考始封之君子今因太祖
之庙在仍通其曾玄侍祠与彼古记甚相符会且国家
议亲之律指取天子之玄孙乃不旁准于时后至于助
祭必谓与世主相伦将难均一寿有短长世有延促终
当何时可得齐同谓宜入庙之制率从议亲之条祖祧
之裔各听尽其玄孙使得骏奔堂坛肃承禘礿则情理
差通不宜复各为例令事事舛驳侍中司空公领尚书
注曰实四庙而言五者容显考始封之君子今因太祖
之庙在仍通其曾玄侍祠与彼古记甚相符会且国家
议亲之律指取天子之玄孙乃不旁准于时后至于助
祭必谓与世主相伦将难均一寿有短长世有延促终
当何时可得齐同谓宜入庙之制率从议亲之条祖祧
之裔各听尽其玄孙使得骏奔堂坛肃承禘礿则情理
差通不宜复各为例令事事舛驳侍中司空公领尚书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7a 页
令任城王澄侍中尚书左仆射元晖奏臣等参量琰之
等议虽为始封君子又祭统曰有事于太庙群昭群穆
咸在而不失其伦郑注云昭穆谓同宗父子皆来也言
未毁及同宗则共四庙之辞云未绝与父子明崇五属
之称天子诸侯继立无殊吉凶之赴同止四庙祖祧虽
存亲杀弥远告赴拜荐典记无文斯繇祖迁于上见仁
亲之义疏宗易于下著五服之恩断江阳之于今帝也
计亲而枝宗三易数世则庙应四迁吉凶尚不告闻拜
等议虽为始封君子又祭统曰有事于太庙群昭群穆
咸在而不失其伦郑注云昭穆谓同宗父子皆来也言
未毁及同宗则共四庙之辞云未绝与父子明崇五属
之称天子诸侯继立无殊吉凶之赴同止四庙祖祧虽
存亲杀弥远告赴拜荐典记无文斯繇祖迁于上见仁
亲之义疏宗易于下著五服之恩断江阳之于今帝也
计亲而枝宗三易数世则庙应四迁吉凶尚不告闻拜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7b 页
荐宁容辄豫高祖孝文皇帝圣德玄览师古立政陪拜
止于四庙哀恤断自缌宗即之人情冥然符一推之礼
典事在难违此所谓明王相沿今古不革者也太常少
卿元端议礼记祭法云王立七庙曰考庙曰王考庙曰
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远庙为祧有二祧而祖考
以功重不迁二祧以盛德不毁迭迁之议其在四庙也
祭统云祭有十伦之义六曰见亲疏之杀焉夫祭有昭
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止于四庙哀恤断自缌宗即之人情冥然符一推之礼
典事在难违此所谓明王相沿今古不革者也太常少
卿元端议礼记祭法云王立七庙曰考庙曰王考庙曰
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远庙为祧有二祧而祖考
以功重不迁二祧以盛德不毁迭迁之议其在四庙也
祭统云祭有十伦之义六曰见亲疏之杀焉夫祭有昭
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8a 页
是故有伦注云昭穆咸在同宗父子皆来指谓当庙父
子为群不继于昭穆也若一公十子便谓群公子岂待
数公而立称乎文王世子云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有
援引然与朝仪不同如依其议匪直太祖曾玄诸庙子
孙悉应预列既无正据窃谓太广臣等愚见请同僧奇
等议灵太后令曰议亲律注云非惟当世之属籍历谓
先帝之五世此乃明亲亲之义笃骨肉之恩重尚书以
远及诸孙太广致疑百僚助祭可得言狭也祖庙未毁
子为群不继于昭穆也若一公十子便谓群公子岂待
数公而立称乎文王世子云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有
援引然与朝仪不同如依其议匪直太祖曾玄诸庙子
孙悉应预列既无正据窃谓太广臣等愚见请同僧奇
等议灵太后令曰议亲律注云非惟当世之属籍历谓
先帝之五世此乃明亲亲之义笃骨肉之恩重尚书以
远及诸孙太广致疑百僚助祭可得言狭也祖庙未毁
卷五百八十二 第 18b 页
曾玄不预坛堂之敬便是宗人之昵反外于附庸王族
之近更疏于群辟先朝旧仪草刱未定刋制律宪垂之
不朽琰之援据甚允情理可依所执
册府元龟卷五百八十二
之近更疏于群辟先朝旧仪草刱未定刋制律宪垂之
不朽琰之援据甚允情理可依所执
册府元龟卷五百八十二